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第486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八十五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博物汇编 第四百八十六卷
博物汇编 艺术典 第四百八十七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艺术典

 第四百八十六卷目录

 医部汇考四百六十六

  痘疹门八

  万氏家传痘疹心法痘疹碎金赋 原痘论 胎毒论 疮疹惟肾无候

  论 肾主痘中之水论 五脏证见论 脏腑所主证治 六气十二经所主证治 气运

  疫疠 部位 脉候 气血 阴阳 标本 形色 疏密 轻重 顺逆 痘有怪变 虚

  实 动静 痛痒 老嫩 荣枯 善恶

艺术典第四百八十六卷

医部汇考四百六十六[编辑]

痘疹门八[编辑]

《明万氏家传痘疹心法》
[编辑]

《痘疹碎金赋》
[编辑]

痘本胎毒,俗名“天疮。”虽疠气之传染,实杀机之显彰。 变迁莫测,酷恶难当。肌肉溃脱兮,若蛇蜕皮、龙蜕骨; 精神困顿兮,如蚓在灰、鳝在汤。疮有疏密兮,疏者轻 而密者重。毒有微甚兮,微则祥而甚则殃。笑彼拘于 日数者,未达迟速之变。悲夫!惑于鬼神者,不求医药 之良。

“乾坤妙合,震巽分张,受气于父兮得阳精而凝结。成 形于母兮赖阴血以培养。民多嗜欲,气匪淳庞”,淫火 炽于。席,食秽蓄于膏粱。精血禀其毒气兮,甚于射 罔,形体负于杀气兮,险于锋芒。或谓去其口血兮,不 过“脱空”之语;或谓解其胎毒兮,未见“抵圣”之方。 五运统于南北兮,有太有少;六气分于主客兮,曰阴 曰阳。变化各正,胜复靡常。得其序而气治兮,国无疵 疠;失其序而气乱兮,民有疹疡。应至而不至兮,其气 徐贵,迎之以夺其势,未应至而至兮其气暴,姑持之 以避其强。“不知此而妄作兮,违时者败,能审此而慎 动兮,顺天者昌。”

“春令温和而升生,夏令暑热而浮长,秋令清凉而降 收,冬令寒冽而沉藏”,是得四时之正,不为万物之伤。 “冬反燠煖兮,勾萌早发,春反栗烈兮,蛰虫且藏,夏反 清肃兮,凉风袭肉,秋反蒸溽兮,暑汗沾裳。若此逆气 兮,染之者即成疫疠;又有虚风兮,中之者必致夭伤。 受父母之秽毒兮,隐于黝僻;触天地之疠气兮,发其” 伏藏,自内而出兮,布于四体,自外而散兮,根于五脏。 肝主泪而为水泡,肺主涕而作脓囊,心则斑而且赤, 脾则疹而又黄,肾乃封藏之本,变则黑陷之象。可喜 者,苗而秀,秀而实,如鸟之脱距;所恶者,枯而陷,陷而 伏,如虎之负冈。

东赤南白,西黄北黑,各分布而有定;春生夏长,秋收 冬藏,自流行而无疆。初出血点兮红鲜,得生之气;次 化水液兮白莹,渐长之状;脓成而色黄兮,欲收之候; 痂结而色黑兮,已藏之象。“谓肾无证者,似去冬不能 成岁;谓黑为逆者,如废北何以调阳。”

方其发生兮,春夏为顺而秋冬非吉;及其收敛兮,秋 冬为顺,而春夏不臧。应发生而反收敛者,谓之“陷伏”; 应收敛而反发生者,谓之“烂洋。”顺者不必治兮,待其 平复;逆者不可治兮,避其怨谤。若逢险证,必在奇方。 治不乖方兮,险变顺而春回幽谷;“药不对病兮,险变 逆而火烈昆冈。”

病似顺而反逆兮,认之要确;病似逆而反顺兮,察之 贵详。似粟堆聚坚硬兮,孰若磊落而稠密?如丹艳赤 娇嫩兮,不如淡白而老苍。初出现而涵水,乍起发而 戴浆。脓未成而干黑,囊未满而萎黄。早发先萎兮,如 园林之花蕊;暴长遽消兮,似沟涧之潦潢。是谓“夺命 之证,休夸折肱之良。”

轻或变重兮,误服药而或犯禁忌,重或变轻兮,得遇 医而且善调养,“蚊迹蚤斑兮,不旋踵而告变,蛇皮蚕 壳兮,惟束手以待亡,夹斑疹者,斑疮消而足喜,顶平 陷者,平陷起而莫惶。切戒临病挥霍,最宜用药审详。” 病有标本兮,视急缓以立法,药有补泻兮,因虚实而 立方。

“噫嘻兮,医无定法;迷乱兮,药无定方。”大率贱攻而贵 补,故多喜温而恶凉。设若病遇虚寒兮,温补有效。假 如证属实热兮,辛香敢尝;辛热下咽,阳之盛者必困; 苦寒入胃,阴之盛者乃戕。戒汗下于首尾兮,恶攻之 说;补脾土以制肾水兮,喜补之常。不识补者之短,奚 论攻者之长。

形尖圆而光壮兮,气之充拓,色鲜明而润泽兮,血之 涵养。可以勿药,是谓无恙。灰白平陷兮,血气虚而补 之以温;红艳掀肿兮,气血热而泻之以凉。气至而血 不足兮,虽起发根窠不肥;血至而气不足兮,虽明润 郛郭不长。泥章句以举一隅者,守株安可得兔;驰辨 说而执两端者,多岐必然《亡羊》。脾为水糓之本,固不 “可以不补;肾为津液之源,尤不可以不将。土虽为水 之防,水能制火之亢。肾主骨髓兮倒陷,入于骨髓者 莫救;肾司闭藏兮变黑”,至于闭藏者可防。是皆归肾 之害,岂可谓肾之强。毒火燔灼兮,肾水且涸;营气败坏兮,脾土亦伤。故补脾不如救肾,而养阴所以济阳。 热则气血淖泽而不敛,寒则气血凝涩而不彰,气血 失养,痘疹受伤。或受于热兮,为烦躁,为赤为痛。或受 于寒兮,为振悸,为白为痒。“顺时令之寒暄,禁人畜之 来往。勿动溷厕之臭,勿烧檀麝之香。恐乘虚而易入, 反助毒以为殃。痘虽吉而犯多凶,屡经怪变;证虽恶 而调则善,终见安康。”

若夫痘疹之热,相似内外之伤。邪火烜赫兮,玉石俱 焚;真水静顺兮,波浪不扬。“喷嚏咳嗽兮,肺金流铄;项 急烦闷兮,肝木被创。呵欠惊悸兮,心虽君主而不宁; 吐泻昏睡兮,脾则仓廪而不藏。各脏有证,惟肾无象。 不受秽毒之火,独见耳骫之凉。”热微兮毒少,热盛兮 火旺;“大热安静兮,毒随热出而无虑;小热烦躁兮,毒” 与火留而可防;凶灾莫测兮,又热又渴;轻疏可许兮, 乍热乍凉。吐泻勿止兮,使毒得越而无遏;惊悸不定 兮,恐毒深入而反藏。血妄泄于空窍兮,死期速于弹 指;语妄涉于鬼神兮,变候易于反掌。

形证定其疏密,部位决其存亡。如豆纷布兮,且颗粒 而其疏已定;如麻堆聚兮,更模糊而其密堪伤。“挨颊 绕口兮,庚戊阳明之位;颧间额上兮,壬丙太阳之乡。 头为元首之尊,最怕蒙头;项乃关津之要,偏嫌锁项。 鼻准初出兮,淫毒犯于天根;耳轮先现兮,邪火侵乎 玉堂。”

渐次出兮吉兆,齐涌出兮凶状。痘将出而热减兮,药 勿妄服,痘正出而热剧兮,医宜早防。解其火毒兮,恐 郁遏而干枯;养其气血兮,欲流行而舒畅。远寒热之 犯兮,损之益之而必使和平;助春夏之令兮,达之发 之而必使长旺。治其未乱兮,彻桑土于迨雨,知其方 渐兮,戒坚冰于履霜。

“出欲尽而不留,发欲透而齐长。苗渐成窠兮,气之所 呴;血渐化水兮,血之所养。”疏则毒少兮,头面不肿而 休怕;密则毒多兮,气血不充而宜慌。时日既足兮,自 翘翘而杂起;表里无邪兮,勿汲汲以作汤。所谓“良将 用兵,善攻不如善守。”又云:“上农治田,勿助生于勿忘。 咽喉急痛兮,勿违时而早治;头面预肿兮,但引日以” 必亡。小便欲清兮,《大便》却欲其坚实。淡味可食兮,厚 味不可以啖尝。茹淡者胃气不损,养厚者火邪益亢。 或见黑䵟兮,点之速以胭脂。或遇干枯兮,浴之贵以 《水杨》。瘙痒忽生兮,取茵蔯以熏燎;爬搔不宁兮,虽卢 扁而徬徨。

痘长满水,毒化成浆。爱其稠浓兮,恶其清淡;取其满 足兮,舍其虚痒。欲知透与不透兮,于手足而细察;欲 知足与不足兮,于辅颊以端详。设四末之未透,取脾 胃而服药;如一方之未足,视经络以求方。譬如为山 兮,勿功亏于篑土;又如执热兮,宁濯洗于探汤。 面颊最嫌破损,肩背犹怕焦囊。肿忽消兮气脱,语忽 妄兮神亡。食糓则呕兮胃烂,饮水则呛兮咽伤。咬牙 兮,肝火炽而肾败;寒颤兮,阳气弱而阴强。脓反干兮 倒陷,脓不成兮伏藏。叫哭不止兮,毒攻肠胃;闷乱不 宁兮,火烈鬲肓。仓廪不藏兮,魂魄归于溟漠;水泉不 止兮,姻亲泣于北邙。

脓血已化,收靥相当。痂自唇吻兮,浆足结如珠粒。靥 自人中兮,部分界乎阴阳。令行秋冬兮,依先后而不 乱;气应收藏兮,循上下而有常。颧上平干兮,虑乎倒 靥。额间先收兮,谓之“不祥。”痂不著而壅肿兮,由荣血 之淖溢。疮尽裂而皱揭兮,此卫气之残伤。

“当靥不靥,当藏不藏。”便秘未通兮,里气热而凉导;便 溏不实兮,中气虚而温养。热伤皮毛兮,怪肺金不收 馀气;湿伤肌肉兮,责脾土不燥残浆。头疮堆脓不平 兮,孤阳似鳏而不生;足疮包水不干兮,纯阴如寡而 不长。饮食减少兮,迤逦引日而毙;烦热增剧兮,倏忽 绝命而亡。

“若问痂皮之不脱,其间病气之相妨。”痘若败坏兮,补 空痘勿疑番次。疮如溃烂兮,成溃疮莫厌脓浆。遍身 浸淫兮,黏被席而最苦;正面肿灌兮,忌腥臭而再妨。 利多水液兮,此蓄水之病也,水去尽而自止。便多脓 血兮,此倒靥之证也,脓去尽而可详。瘢痕凹凸兮,陷 者虚而突者实。痂皮嫩薄兮,里则困而外则疡, 邪气尽而正复,痂皮脱而身康。苟幼躯之多病,定馀 毒之有藏。出或未尽兮,无空痘须妨辛暴;发或未透 兮,无溃脓必发疽疡。不及时兮早收,毒火陷而可怕; 或过期兮不靥,邪气留而堪怅。身热审其虚羸,咽痖 观乎呕呛。忽洒淅而肌热兮,知风寒之外感;暴吐泻 而腹痛兮,必饮食之内伤。

病有苦而眩晕兮,凶多吉少之占;身无邪而昏瞀兮, 否去泰来之象;声音不出兮,求诸肺肾之经;斑疹复 现兮,责其心脾之脏。疳蚀出血者难治,洞泄完糓者 不祥。勿谓痘收而纵弛,勿谓毒去而怠遑。正气浸长 而未复,邪气方消而未央。特犯禁忌兮今即生变,多 食肥甘兮后必有殃。

疥癞腐溃兮,一面黥瘢而似鬼。痈疽流注兮,四肢残废而如尩。目肿赤痛兮,痘疮入而成翳;齿宣黑烂兮, 热毒侵而溃床。虽曰“馀毒之为害,抑皆调理之失常。” 形容顿改兮令人骇愕,疗治悔迟兮空自惆怅。谓“人 不能胜天兮,何以立乎医药”;“谓医不如用巫兮,安能 格乎穹苍。”

但逢出痘之岁,多求解毒之方。重者必轻兮,轻者不 出;凶者变吉兮,吉者何妨?其方则有其效,未尝与其 先事而轻妄,孰若临时以消详审岁气之灾祥兮,必 解其郁;视形气之勇怯兮,各平其脏。欲避疠气传染 兮,必先择地之善。欲仗药力调护兮,尤要识医之良。 惺惺参苏,乃发散之妙剂;人参通圣,诚疫疠之奇方; 热而惊悸兮,导赤泻青合用;热而焦渴兮,柴胡、葛根; 作汤;自利兮,黄芩不便兮,清凉。腹痛毒攻兮,匀气散 再加枳实;腰痛病剧兮,败毒散更入木香。调元可补 兮,表里实者勿饮;承气可攻兮,脾胃弱者莫尝。养正 兮,黄芪、人参、甘草;解毒兮,连𧄍、山豆、牛蒡。咽喉苦痛 兮,甘桔汤中加大力;斑疹夹出兮,防风散内去硝、黄。 小便赤涩兮,连𧄍导赤;大便滑泄兮,豆蔻木香。疮若 干枯兮,四物合乎凉膈;痘如黑陷兮,夺命助以水杨; 赤艳掀肿兮,解毒入三黄、归、芍,灰白平塌兮,异功用 桂枝。芪、防,气虚而毒盛者无价;四君、枳实,血虚而毒 盛者无价,四物、牛蒡,气血两虚兮,十全无价;便溺俱 阻兮,八正三黄。再用胆导之法,以泄毒气之藏。黑陷 审其虚实,虚者大补,而实者凉膈。痒塌分其急缓,急 者异功,而缓者调阳。昏闷谵妄兮,龙脑膏孰知其妙; 虚烦迷乱兮,“抱龙丸莫及其良。”

满面燥痛兮,百花调水;遍身溃烂兮,败草铺床。蝉蜕 去目中之肤翳,苦参治身上之淫疮。虚热多汗兮,调 元汤引用浮麦。食积常痛兮,《脾积丸》饮以原汤。饥不 喜食兮,异功宜久;渴欲饮水兮,白术可常。败毒通圣, 允矣冲阵之先锋;调元异功,信乎殿后之大将。大抵 医要识证,药不执方。专行温补者,则宗乎文中;喜用 “凉泻者,则师乎仲阳。不解其书兮似瞽冥行于蹊径, 未会其神兮如矮仰望乎宫墙。叹吾年之耄兮,欲深 造而力不足;惧斯道之晦兮,特发明而言不彰。呕尽 心肺兮非欲立异,劳费颊舌兮岂敢恃长。幸取正于 具眼,毋见笑于大方。”

“疹属君火,气本少阴,传于其子兮,故为脾胃之证”;“乘 于其妻兮,现乎皮毛之分。亦胎毒之所发,因疫疠而 后成。咳嗽喷嚏兮,辛金铄于丁火;烦闷泪出兮,君主 御乎将军。迎而夺之兮,其锋易挫;随而击之兮,其锐 难胜。如拆勾萌兮,斧斤不用;苟待燎原兮,玉石俱焚。” 其色如斑兮,摸之有迹;其形似痘兮,视之无津;朝出 暮收兮,发之于阳,暮出朝收兮,发之于阴。变化莫测, 出没靡定,大抵爱赤而恶黑,治者喜凉而忌温。赤如 点朱兮,光明彰显之象;黑如洒墨兮,火郁曛昧之甚。 制以酸凉兮,收炎光于丽泽;投以辛热兮,纵赫曦于 重明。

败毒防风,开发斩关之将;解毒连𧄍,制伏降敌之兵。 如锦烂漫兮,服化斑而艳敛;似火熏蒸兮,饮凉膈而 热清。咽痛兮,甘桔牛蒡,止咳嗽更能润肺。溺涩兮,导 赤芍药,定惊悸又可凉心。便秘兮,承气胆,导便泄兮, 黄芩猪苓。大渴兮膈焦,置瓜蒌于白虎汤;苦烦兮里 热,加山栀于安神丸。无伐天和兮,使阴阳之适调;勿 “犯胃气兮,虽攻补之不尽。”

“痘欲尽发而不留,疹欲尽出而无病。”或邪气之郁遏 兮,留而不去,或正气之损伤兮,困而未伸。毒归五脏, 变有四证。毒归脾胃兮,泄泻不止而变痢;毒归心肝 兮,烦热不退而发惊;咳嗽久而血出兮,毒归于肺;牙 齿烂而疳蚀兮,毒归于肾。轻者从制以向善,平之有 功;重者拒敌而肆恶,攻之不胜,热不除者,调元汤加 麦门冬、知母;作搐兮,兼以抱龙温;惊咳不止者,阿胶 散加杏仁、枳实;带血兮,专以补肺。太平注下兮,异功、 猪苓、泽泻;虚滑者,大作参、苓;滞下兮,异功、当归、芍药; 休息者,少与真人。惟有牙疳之病,原呼“走马”之名。初 息臭而腐肉,渐血出而穿龈。内服地黄兮,制其火怪; 外擦文蛤兮,杀其𧏾精。牙若脱落兮,崩砂之状可畏; 声若哑嗄兮,狐惑之证难明。

应出不出兮,发之初,惺惺,次通圣,夺命,大发而有准。 应收不收兮,解之初,葛根。次化斑,凉膈大解而最灵。 色淡曰兮为虚,四物去川芎,加红花、桂枝。色紫黑兮 血热化斑,去人参,加元参、烧粪夺命。发斑疹之圣无 价,解疫疠之神。发不出而烦躁兮,虞不能腊;黑不变 而谵妄兮,食不及新。热蒸蒸兮色赤,痢滴滴兮气腥。 羸瘦骨肉之脱瘈疭神识之昏。喘急兮胸高肩耸,疳 烂兮漏腮缺唇。休夸三世之妙手,难留一息之游魂。 岂不闻“误服汤丸兮不如勿药,又不见特犯禁忌兮 可以自省”;爱吃醎酸兮,咳嗽连绵而未已。喜啖辛燥 兮,火热燔灼而不宁。甘甜过而齿龋,生冷多而粪清。 鸡则生风之畜,鱼则动火之鳞。鸡鱼“贪而乱食,风火 并而起衅。”邪反滋甚兮,为斑疹而不息;毒反深入兮值疫疠而再经。斯则疹之遗毒,亦若痘之馀证。 欲决内伤,须详外证。目常赤痛兮,青童抱火;鼻常鼽 衄兮,素女卧薪。病牙齿以终身兮,元武困于汤镬;发 颠痫而连年兮,朱雀惊于烧林。溲数短涩兮,乃州都 之遭火;便溏垢蛊兮,必仓廪之被焚。哮喘炎上之象, 丹瘤赤熛之形。唇舌多疮兮,门户残烟未熄;咽喉常 肿兮,管籥馀烬犹存。苟求其故兮,则一言之可尽;欲 拨其本兮,岂一旦之能平。噫此赋之作,效蛙之鸣。词 虽鄙里兮积如累石,法则珍秘兮故曰“碎金。”

《原痘论》
[编辑]

上古之时,未闻疮痘之证,《素》《难》之文,鲜有及者,岂其 人淳庞朴野,积精全神,虚邪苛毒,莫之能害欤?或云 自建武征鲁,遂染其毒,流布中国,谓之鲁疮;或曰圣 疮,言其变化莫测也;或曰天疮,言其天行疫疠也;或 曰百岁疮,言人自少至老,必作一番也;或曰豌豆疮, 言其形之相似也。故病此者,如蛇蜕皮,如龙蜕骨,死 “生存于呼吸之间。”夫上古所无,而未世有之,抑时世 异邪,抑人将失之邪?予思其繇,天地之气,春夏生养 之纪也,其物熙熙,秋冬杀戮之纪也,其物黟黟。时逮 末世,已非泰和之景,不可谓非时世之异。然人日习 伪,不知持满御神之道,七损八益之数,务快其心,以 散其真,不可谓非人自失之也。有论秽毒者,有论淫 火者,有论时行正病者,靡有定论。将谓秽毒淫火邪, 则一岁之中,大而郡县,小而村落,病者相似,而死相 继,比屋哭声。秽毒淫火,未必人人若此之甚也。将谓 时行正病耶,何以自少至老,但作一度,厥后再无传 染也?盖父母于子,一体而分,精血之毒,已蓄于阳施 阴化之始,固不待诞“生之顷,咽其血而后有是毒也。 况男子惜其气以养其精,女子纯其气以养其血,苟 失所养,即贻他日之患。”子之受于父母者虽殊,其为 毒则一也。岂有男子淫火起于气,为阳毒,而易治,女 子淫火起于血,为阴毒,而难治之理耶?至于天行正 病,亦有其时,但观夫年之所加,及有四时不正之气, 即知有是正病也。然则待时而发者,胎毒也。或速而 危,或徐而安,或暴而死者,气之微甚所使也。发则其 毒泄矣。所以终身但作一度,后有其气,不复传染焉。 痘为胎毒昭昭矣。其间或疏而轻,或密而重,或重变 轻,或轻变重,变化叵测,是又有说也。疏而轻者,始终 如一;密而重者,变怪百出。或因父母相传而然,或因 疫疠相染而然,或因鬼疰相著而然,杳冥恍惚,出于 闻见思虑之所不及,此与智者道之,痴人前不必说 梦也。何者?盖痘疹之毒,父母原自有之,虽常作过一 番,而脏腑经络,皮毛肌肉骨髓之间,馀毒犹有存者, 一旦分形化气,注之于子,其毒亦随之泄矣。所以子 之疮瘢,多肖亲也。加之调摄失宜,放恣无忌,其毒益 甚。疮痘之候,沉困危笃者,未必非父母之所致也。凡 子之侏儒跛蹶,必肖于亲,况疹痘之毒乎。且人受天 地之气以生,天地之气变,人之气亦变,或遇迁止失 守,淫胜郁复之纪,德令乖常,眚菑迭见,自然厉气传 染,证候相似,所以轻则俱轻,重则俱重。若有主之者, 是则疫疠“之所为也。故人之疠疾而死者,精灵不散, 游魂往来,随气而行,常以其气疰于平人,而为之疾, 如瘵癞之传染然,形质庞厚,福泽悠远者,不能相及。 苟体虚福薄之人,阴阳舛乱之岁,则膏肓之竖,台骀 之祟,互相染著,反复变化,术不能禁,工不能活也。此 非鬼疰之害乎?”夫治此三者当奈何?曰:“必为之豫解 其毒,平其气,迁其处,庶乎可免矣。”

《胎毒论》
[编辑]

《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又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夫干称父,资始者气之始也。坤称母,资生者形之始 也。人之有生,受气于父,成形于母,是以毛发皮肤、肌 肉、筋骨、四肢百骸,其来固有自矣。然则胚胎造化之 始,精施血受之候,辅翼调养,抑岂无道邪?奈何为父 者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命 “门衰败,阳道弗兴,乃服助阳之剂,至于阳火益炽,阴 水益枯,失其乾道,此父遗毒于气之始也。为母者褊 急妒忌,以致冲任气逆,月事不时,乃服煖宫之剂,煎 熬真阴,血中伏火,失其坤道,此母遗毒于形之始也。” 且古之男子,必待妇人月水时下之后,与之交媾,以 成其胎;妇人有孕,则居侧室以保其“胎,而又不妄作 劳,饮食必谨。”今之夫妇不知此理,情欲妄动,饮食妄 嗜,此父母之馀毒,又不特一朝一夕而已也。况子喘 息呼吸,气通于亲故,蓄毒于肠胃膈膜皮毛筋骨之 间,待时而发,或为疮疟,或为惊忤,或为丹瘤,胎毒之 中,惟痘最酷,加以天地肃杀之气,岁运乖戾之变,水 土之不齐,疫疠之交作,则夭昏稚殪,难以枚举,是虽 气数,抑人之所自致欤。诚使为父母者,以继嗣为重, 以无后为虑,节其嗜欲,守其禁忌,父之有疾,谨而治 之,母之有疾,谨而治之。必使精血和平,则阳施阴化, 气清形粹,子亦不撄其毒矣,复何夭殇之恫邪。 或曰:“儿在胎之时,其母不畏禁忌,恣意所欲,加添滋味,好啖辛”酸。或食毒物。其气抟于胞胎之中。所以儿 受此毒。发为疮疹也。殊不知人之有生。受气于父。成 形于母。胞胎之毒。父当分任其咎。未可专责母也。

如《东垣》所论。“红丝瘤” 是已。

又曰:“胎在腹中,食母秽液,至生之时,啼声一发,口中 所含恶血,随吸而下,寄于右肾胞络之中。疮疹之发, 乃下焦相火炽也。盖儿在胞中,赖母气以养其形。母 怀胎之时,天食以五气,五气各有所凑也。”

如“燥气” 凑肝,焦气凑心,香气凑脾,腥气凑肺、腐气凑肾之类。

“地食以五味”,五味各有所入也。

如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醎入肾之类。

至于《五志》之动,各有所伤。

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类。

“儿之受病于母者,不特始生咽血一事而然也。”又曰: “小儿疮疹,五脏之中,惟肾无候,以在腑下,不能受秽 故也。夫肾有两枚,左为肾,右为命门。男子以藏精,女 子以系胞。胚胎之初,精血混合,设有其毒,肾将受之, 岂有肾在腑下而不受毒者哉。况肝生筋,心生血脉, 脾生肌肉,肺生皮毛,肾生骨,设使肾无所受,何以能” 生骨也?既疮疹诸证,起于左肾之下行足太阳之经, 足太阳膀胱,肾之腑也,安得谓肾无候乎?或曰:诸痛 痒疮疡,皆属心火,今谓起于右肾何也?《经》曰:“显明之 右,君火之位也。”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君火在相火之 右,但立名于君位,而天气不加。相火者,守位而奉天 之命,以宣行君火之气,所以心者,君火也。欲彰其德。 右肾为命门。相火代君之令而行之耳。故曰“起于右 肾之下也。”

昔人谓“儿在胞中,饥则食母之血,渴则饮母之血”,予 独谓其不然。盖儿始受气之时,一月胚,二月胎,不过 一点精血凝结,中涵生意也。至三月以后,其形渐成, 在胞之中,譬诸禽鸟之雏,在卵壳中浑融变化,熏蒸 滋养,惟所受太初之气,渐自生长,日月既足,乃破其 胎,卵而出矣,何以能饮食邪?必谓有所饮食,则胚胎 之初,形象未具,何饮何食耶?且血者渣滓之物,入则 有出,十月之前所饮所食之血,又从何道出耶?若生 下口含恶血,乃母临蓐之时,血秽流溢入儿口中,未 必便是先在腹中所食之血也。但云“儿在胞中,滋养 体形,长育变化,培植根蒂”者,则在母之血液也。

《疮疹惟肾无候论》
[编辑]

钱氏曰:“痘疹始出之时,五脏证见,惟肾无候,但见平 证耳,骩凉耳凉是也。骫耳俱属于肾,其居北方,主冷 也。后人不知肾独无候之理,遽谓肾在腑下,不受秽 毒,所以无候,欲专补脾土,以制肾水,又欲虚其肾,以 免黑陷之变。《内经》曰:‘君火之下,阴精承之,五气不可 以偏胜,苟失其平,则为灾孽。今疮毒之火,起于三焦’”, 煎熬腑脏,燔灼皮肉,非肾水有以制之,则慓悍之势, 莫之能御矣。惟肾无候者,所以存生生之源,见阴阳 造化之妙也。又肾在下而主骨,肾独无候者,此疮疹 之毒,升浮发散而出于外,不然则反陷伏入于内矣。 观其但见平证,谓之平者,乃耳骩如常,不似浑身之 热,非谓真冷也。盖肾主骨,骩者骨之本也。肾通窍于 耳,故骩凉耳凉,为肾不病。若反热,则火炎水涸,真阴 败绝,而死不旋踵矣。或欲用四君子汤,专补脾土,以 制肾水者,殊不知白术之燥肾之所恶,茯苓淡渗肾 中津液,肾本无候,而又伐之,所谓诛伐无罪也。或见 钱氏用百祥丸以下肾之实者,又欲虚其肾,以防黑 陷之变,不知百祥丸,正谓黑陷为毒气入肾,故以百 祥丸下之。若不烦躁,大小便秘,安可下之乎?谓之实 者,邪气实也。苟无黑陷而下之,宁不反虚其里,自取 陷伏之变乎?或云“以泻膀胱,非泻肾也。”此文饰之词, 不足信也。然则保脾土以制肾水者非欤?曰:察其虚 实,如果内虚泄泻,则补脾土,使里气实,疮疹不致于 陷伏。若“内实则补脾”之说。正犯实实之戒。但云补脾 土使毒不陷伏而归于肾则可。谓补脾土以制肾水 则不可。

《肾主痘中之水论》
[编辑]

论者皆曰:“痘疮惟肾无证,肾不可实,肾实则为黑陷”, 有欲虚其肾之意,是未知五行生化之理也。盖心肝 脾肺肾,五行之所属也;声色臭味液,五行之所化也。 《难经》云:“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泪;心色 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其 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 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此五 脏之中,各具一五行也。然肝主色,五色之变在乎木 也。心主臭,五臭之变在乎火也。脾主味,五味之变在 乎土也。肺主声,五声之变在乎金也。肾主液,五液之 变在乎水也。此一脏之中,统体一五行也。既曰:“肝为 水泡,以泪出如水”,泪则肾之液也;肺为脓泡。以涕出 稠浊。涕则肾之液也。心为斑。以血色赤而小。血则肾

之液也
考证

“在内为血” ,在外为汗。

“夫五脏之液,皆本于肾如此,然则痘中之水,肾乃主 之,至于结痂,则土来制水而干,较所以脾主结痂,其 色微黄也。肾又为封藏之本,痘之痂靥,肾又主之。”观 乎此不可谓肾无证,亦不可使之虚也。虽曰“肾主黑 陷”,乃火太过,水不能胜,津液枯萎而变黑矣。

《五脏证见论》
[编辑]

凡病发于一脏,惟痘疹之证,五脏悉见。盖儿受父母 之气以成形,属毛离里,喘息毕通,肝气通于筋,心气 通于血脉,脾气通于肌肉,肺气通于皮毛,肾气通于 骨髓。至发痘疹之时,内连脏腑,外达百骸,所以五脏 悉具也。故发热之初,呵欠烦闷,肝证也;乍凉乍热,手 足梢冷多睡,脾证也;面燥腮赤,咳嗽嚏喷,肺证也;惊 悸,心证也。骩凉、耳凉,肾之平证也。于其证之多寡,可 以知其脏之主病矣。自是之后,初出一点血,心也。诸 疮属心,其毒斩关而出,血先受之也;血化为水,肝也。 “肝主泪,水泡者,泪出如水也;水化为脓,肺也。肺主涕, 脓泡者,似涕稠浊也。脓成毒解而结痂者,脾也。脾属 土,万物功成于土。”痂皮微黄者,土之色也。其所以收 敛闭藏者,肺与肾也。肺主收敛,肾主闭藏也。如初出 一点血,隐伏皮下,不成颗粒者,毒伏于心,其死至速。 出如水珠,皮肉染丹者,毒伏于肝,必加痒塌而死。出 如灰白,皮枯不润者,毒伏于肺,必喘呼闷乱而死。出 于皮下,肉先浮肿者,毒伏于脾,必至灌烂呕泻,不食 而死。出多血泡黑陷者,毒伏于肾,必血妄行而暴死 矣。如初出成颗,渐干黑者,元府闭塞,毒无从出,其血 先干,转添闷乱而死者,心之病也。血化为水,浮囊嫩 薄者,肌肉已败,必致痒塌,肝之病也。脾主肌肉,肝木 克之,脾败者死。皮破复灌,饮食能进,此脾土尚强,肝 木不能犯之也。水化为脓,脓未及成,忽然收敛,痂皮 焦黑,肺之病也。未至而至,是谓太过,反兼火化也。若 于空中再出一番,此肾不受邪,复还于肺,从下上者 顺也,以痘形言之,裹束于外者脾也,脾虚则易破;充 拓于里者气也,肺主气,肺虚则不起发;荣于根脚者, 血也,肝主血,肝虚则色不荣。痘中之水,肾也,肾虚则 干枯黑陷痒痛者,心也,心主火,实则痛,虚则痒。以痘 之色言之,红活者心也,恶其娇艳;中黑者肾也,恶其 焦陷。浆白者肺也,恶其灰褐苍蜡者肝也,恶其青干 淡黄者脾也,恶其肉烂。临病之工,审察五脏,以施方 治,无不效矣。

《脏腑所主证治》
[编辑]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主风恶风,其色青,属木,其 味酸,其臭臊,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其液为泪,其声为 呼,在变动为握,开窍于目。实则目直大叫,呵欠烦闷 项急,虚则咬牙多欠,热则手寻衣领,及乱捻物,诸风 振掉,皆属于肝。”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草欲散,急 食辛以散之,川芎以辛补之,生姜以酸泻之,芍药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主惊恶热,其色赤,属火,其味 苦,其臭焦,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其液为汗,其声为 笑,在变动为噫,开窍于舌。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搐; 虚则困卧悸动不安;热则合面睡,口中气温,上窜咬 牙,诸痛痒疮疡,皆属于心。心苦缓急,酸以收之;五味 子欲软,急食咸以软之,芒硝以咸补之,炒盐以甘泻 之,甘草。

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主困恶湿,其色黄,属土,其 味甘,其臭香,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肉,其液为涎,其 声为歌,开窍于口,在变动为哕。实则困睡,身热饮水, 虚则吐泻生风,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苦湿,急食苦 以燥之,白术;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草;以甘补之,人 参;以苦泻之,黄连。

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主喘恶寒,其色白,属金,其味 辛,其臭腥,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其液为涕,其声为哭, 开窍于鼻。在变动为咳。实则闷乱喘促,虚则哽气长 出气,热则手掐眉目面。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肺苦气 上逆,急食苦以泻之。诃子皮。一作黄芩欲收,急食酸以收 之,白芍药以辛泻之,桑白皮以酸补之。五味子, 肾者,主蛰藏之本,精之处也,主虚恶燥,其色黑,属水, 其味咸,其臭腐,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其液为唾,其声 为呻,开窍于二阴。《又》云:“开窍于耳”,在变动为栗,虚则 目无精光,畏明,然骨重肾怯,则猝失音。诸寒收引,皆 属于肾。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知母、黄蘗。欲坚。急食 苦以坚之知母。以苦补之黄蘗。

《六气十二经所主证治》
[编辑]

“太阳所至为腰痛。太阳病,发热腰痛,脊强项几几,头 痛,小便赤涩。足太阳膀胱经气病,则肾痛,腰似折,血 病则狂颠疾。”“手太阳小肠经气病,则嗌痛颔肿,血病 则颊肿。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 辛润之,以苦坚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苦甘,以 咸泻之。足太阳经,麻黄、桂枝、泽泻、黄柏。手太阳经:生” 地黄赤茯苓。二经通用。羌活防风稿本。 阳明所至为揭阳明病,身热目赤,作渴谵妄,大便秘。“足阳明胃经气病,则喜呻数欠,惊妄发狂;血病则 唇胗喉痹;手阳明大肠经气病,则颈肿;血病则鼽衄 喉痹。”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燥淫 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足阳明经,半夏、 苍术、防风、白术;手阳明经,连𧄍、秦、芃、麻仁。二经通用 升麻、葛根、白芷、石膏、大黄。

“少阳所至为嚏呕疮疡,恶病暴死。少阳病,乍寒乍热, 胸胁痛,干呕心烦。足少阳胆经气病,则口苦,善太息; 血病则腋下肿。手少阳三焦经气病,则嗌肿喉痹;血 病则目锐背痛,颊痛。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火淫所胜,平以咸冷,佐以苦辛, 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足少阳经,半夏、草龙 胆连𧄍手少阳经。川芎熟地黄附子细辛黄芪《二经 通用》柴胡、青皮。

“太阴,所至为中满吐下。”“太阴病,自利,四肢逆冷。”“足太 阴脾经,气病则舌本强,食则呕,善噫;血病则溏泄。”“手 太阴肺经,气病则喘咳,血病则渴,烦心。湿淫于内,治 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淫所胜,平 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足太阴经:防 风苍白术当归白芍药吴茱萸黄芪人参甘草砂仁。 手太阴经:“升麻白芷桔梗麻黄黄芩栀子石膏天麦 门冬桑白皮杏仁。”

少阴所至为疡疹。少阴病咽痛口舌燥。足少阴肾经 气病则善恐,血病则舌干咽肿,嗜卧。手少阴心经气 病则嗌干,渴而欲饮,血病则衄蔑血汗。热淫于内,治 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热淫所胜,平 以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足少阴经,附子丁香桂 黄芪。手少阴经:麻黄桂心生地黄连当归。二经通用 独活、细辛。

“厥阴所至为呕泻。厥阴病,四肢厥冷,时作搐搦,舌卷 卵缩。足厥阴肝经气病,则腰痛嗌干;血病则呕逆飧 泄,遗溺闭癃。手厥阴心包络气病,则臂肘挛,腋肿胁 痛;血病则烦心,掌中热。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 甘,以甘缓之,以辛散之。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 甘,以甘缓之,以苦泻之。”足厥阴经,羌活、吴茱萸、甘草、 当归龙胆草手厥阴经熟地黄牡丹皮《二经通用》柴 胡、青皮。

凡痘疹发于三阳者可治,发于三阴者不可治。

《气运》
[编辑]

疮疹之候,或间数年而发,或发则连年不已,何也?《经》 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 工矣。盖司天者,主行天之令,上之位也;岁运者,主天 地之间,人物化生之气,中之位也;在泉者,主地之化, 行乎地中,下之位也。”一岁之中,有此上中下三气,各 行化令,气偶符会而同者,则通其化,其中于人则病 矣。所以疮疹必待其年而发也。六十年中。天符十二 年。

戊子,戊午,已丑,己未,戊寅,戊申,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

其中又四年,为“太乙天符。”

戊午己丑己未乙酉

“谓之《天符》”者。司天与运同也。《太乙天符》者。司天与运 及辰之同也。岁会八年。

丙子、己丑、丁卯甲辰甲戌戊午己未乙酉。

“谓之岁会”者,运与支同也,同《天符》六年。

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

同《岁会》。六年。

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丑、辛未。

“谓之同者。谓岁运与在泉合其气化。阳年曰同天符。 阴年曰同岁会也。”此五者。而言之,共三十六年,合 而言之,止有二十六年。《经》曰:“天符为执法,岁位为行 令,太乙天符为贵人。”邪之中人,则执法者,其病速而 危,行令者,其病徐而待,贵人者,其病暴而死也。又子 午之岁,少阴君火主之;寅申之岁,少阳相火主之。《经》 曰:“少阳所至为疡疹,少阴所至为嚏呕疮疡,恶病暴 死。”凡此数年,刚柔失守,升降“窒抑,旧者不退,新者不 迁”,则“连年”“发”而不已也。

《疫疠》
[编辑]

疮疹,虽胎毒,必待时令不正之气,相传染而发。盖春 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冷冽,此四时正气 之序。若春应燠而反寒,夏应热而反清,秋应凉而反 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乃不正之令 也。夫人感之,或为寒热,或为疟痢,或为喉痹,或为肿 毒,或为斑疹,谓之天行正病,又云“疫疠。”是以一岁之 中,彼此传染,大小相似。又若冬温,阳气暴泄,至于来 岁,必发疮疹,何也?盖“小雪以后为终之气,太阳寒水 主之,水德不彰,使厥阴少阴木火之气,反来乘之,阳 气早发,奉生者少,故来春民多病也。”况疮疹之毒,藏 于至阴之下,发于太阳之经,当其时而动其气,毒乃 发矣。此冬温之后,必发疮疹也。凡此不正之气,发之 泄之,解之平之。勿犯岁气,是谓良工。故治疫疠者,以解毒为急。

《部位》
[编辑]

诸疮,皆属心火。心之华在面,疮病之候,但以面之部 各位占之,思过半矣。且痘疮阳毒,诸阳皆聚于面,吉 凶善恶,尤易见也。额属心火,如印堂以上,发际以下, 横两日月角位,先见红点,先作浆,先结靥者,此恶候 也。盖心为君主,毒发于心,故先见于其位。君危则十 二官皆危,其死速矣。右脸属肺金,左脸属肝木。如两 脸先见红点磊落者吉。如相聚作块,其肉硬肿者死。 盖肝藏魂,肺藏魄,生意既绝,魄魂将离,故不治也。《颏》 属肾,承浆横抵两颐,先见红点,先发先靥者吉。此位 虽属肾,然三阴三阳之脉,皆聚于此,阴阳和,故可治 也。鼻属脾土,若准头先出先靥者凶。盖脾属土,四脏 禀命于脾,毒发于脾,土败则四脏相随而败,故绵延 日久后毙也。肾之窍在耳。又云:“心开窍于耳。”心肾皆 少阴君火也。又少阳相火之脉,行耳之前后,凡在耳 轮先见红点者凶。盖君相二火用事,燔灼之势,难可 扑灭也。惟口唇四围,先出先收先靥者大吉。盖阳明 之脉,浃口环唇,胃与大肠主之,无物不受故也。

《脉候》
[编辑]

疮痘有形之证,无所用诊,又岁气主之,似不必诊。经 曰:“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是则不 可不诊也。先哲有言曰:痘疹脉静身凉者生,脉燥身 热者死。可见疮疹亦用诊矣。故小儿七岁以上四至 为平脉,七岁以下六至为平脉,或云八至者,非也。大 抵小儿之脉,多带紧数。《玉函经》云:“自然紧数甚分明, 都缘未散精华气。”又疮毒之脉,多浮大而数。《伤寒论》 云:“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为瘾疹。”又云:“数 脉不时,则生恶疮也。”脉六至为数,如过于本脉为太 数,邪气实也。不及本脉为迟,迟则正气虚也。诊脉之 法,浮以候表,沉以候里。浮而数,表热也;浮而迟,阳气 衰也。沉而紧,里热也;沉而细,元气脱也。疮疹之阳脉 浮沉,宜带洪实。弱而无力,为阳病见阴脉。仲景曰:“阳 病见阴脉者死。”凡诊得浮而无根,瞥瞥如羹上之肥; 数而急疾,连来如雀之啄;细而欲散,萦萦如珠之丝; 迟而欲绝,滴滴如屋之漏;沉而时见,如鱼之跃,皆死 脉也。

《气血》
[编辑]

“人之一身,本乎营卫。卫者阳气,所以开阖槖籥,运动 枢机者也;营者阴血,所以充溢脏腑,灌溉肢体者也。 故气虚则神机息,血虚则化源绝,二者不可偏胜也。” 痘疹之毒,本于五脏之液,各随经络部位,直犯营卫 而出,气血从之。观其里束坚厚,窠囊充长者,气之足 也;根窠红活,形色润泽者,血之足也。气血既足,则痘 易发易靥,不须施治,以蹈实实之戒。如平陷嫩薄者, 气之病也;干枯紫黑者,血之病也。宜速治之,不可因 循,以贻后悔。然脾胃者,气血之父也;心肾者,气血之 母也;肝肺者,气血之舍也。脾纳水糓,其悍气注于肾 而为气,肾舍于肺而为卫,以温肉分,充皮毛,肥腠理, 司开阖也。卫气虚则疮不起发,其毒乘气之虚而入 于肺,肺受之则为陷伏,而归于肾矣。脾纳水糓,其精 气注于心而为血,心舍于肝而为营,以走九窍,注六 经,朝百脉也。营血虚则疮不光泽,其毒乘血之虚而 入于肝,肝受之则为痒塌,而归于心矣。凡治此者,气 病治气,血病治血。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实 则泻之,仍以脾胃为主。不可犯之也。

《阴阳》
[编辑]

《内经》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者血 也,阳者气也。《难经》曰:“气以呴之,血以濡之。”言气以行 其血,血以濡其气也。痘疮之出,其浮沉聚散,使于外 者,阳之德也;灌注滋润,守于内者,阴之德也。阳守乎 阴,阴使乎阳,互为其用,所以易发易收也。若阴不足 则阳不长而枯萎之变出焉;阳不足则阴不生而陷 “伏之变出焉,必阴阳相济,毒化而解矣。故治此者,春 夏养阳,秋冬养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咸 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从 阴引阳,从阳引阴。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 取之阳。形不足者,温之以气阳也;精不足者,益之以 味阴也。是皆《素难》之所秘,能达阴阳”之理。可以为人 司命矣。

《标本》
[编辑]

病有标本,治有先后。有从标者,有从本者,有先标后 本者,有先本后标者,有标本兼治者,视其缓急,其法 不同也。痘疹之候,自人身而言,气血为本,痘疹为标; 自痘疹而言,痘疹为本,别证为标。如疮子稠密,在标 之病也。视其气之不匀,血之不周,以匀气活血,兼行 解毒,此则标本兼治也。疮若起发,气或虚者,补其气 “血,或虚者补其血,此缓则专治其本也。气血充实,疮 或壅遏者,单行托里解毒之剂,此急则专治其标也。 疮势太甚,咽喉肿痛者,以治咽喉为主,此急则治其 标也;疮势太甚,自利不止者,以止利为主,此急则治其标也。利久不止,渐成坏证,救里发表,兼而行之”,此 亦标本兼治也。先救其里,后攻其表,此则先标后本 也。“大小便秘,烦躁喘呼者,急利之”,此急则治其标也。 疮势太甚,烦渴不止,以解毒为主,兼治其渴,此先本 而后标也。凡此之类,扩而充之,以尽其馀,则治不紊 矣。

《形色》
[编辑]

或云:“痘疮之候,无以脉诊言形色可辩也。谓之形”者, 痘之形也。故尖圆坚厚,始出之形,发荣滋长,欲壮之 形,饱满充足,成浆之形,敛束完固,收靥之形,与大豆、 豌豆、菉豆相似者,皆正形也。或平或陷,形之变也。如 初出时,空若蚕种之蜕,隐如蚊蚤之迹,薄如麸片,密 如针头。若热之痱,寒之粟者,不能起发而死。粘聚模 糊,肌肉虚浮,溶软嫩薄,皮肤溃烂者,不能收靥而死。 谓之“色”者,痘之色也。喜鲜明而恶昏暗,喜润泽而恶 干枯,喜苍蜡而恶娇嫩。红不欲焰,焰则易破;白不欲 灰,灰则难靥。由红而白,白而黄,黄而黑者,此出形起 发、成浆结痂之正色也。出形而带紫,起发而灰白,此 色之变。能辩痘之形色,可知死生之期。

《疏密》
[编辑]

“痘欲其疏,疏则毒少;不欲其密,密则毒甚。”此古今确 论也。疏密之分,各有喜忌。如头面欲疏,元首不可犯 也;颈项欲疏,管籥不可塞也;胸背欲疏,脏腑俞募之 所附也。若夫手足,不忌其密矣。谓之疏者,非但稀少 也,铺排磊落,大小匀净,亦可以言疏;谓之密者,非必 盛多也,攒聚粘连,片复一片,虽只数处,亦可以言密。 疏而凶者,亦有数等,如初出时,才见红点三两处,其 热便退,可以语其疏也。苟大热不解,唇口燥裂,大小 便秘,烦躁不宁,或身无热,但增烦渴者,此由毒甚郁 遏于中,不能遽出,日复渐出,渐加稠密,一也。又如初 出一两点,顶尖焦黑,或三四粒作一堆者,仅见数处, 他无所出,喜睡不食,烦渴,大小便涩,此由毒伏于中, 加谵妄者,不待起发而死,若能起发后必发痈毒也, 二也。亦有出现实疏,遂生玩忽之心,禁忌不守,风寒 不避,饮食所伤,汤丸之试,变生不测,三也。设有密而 吉者,治之早,卫之严,里无病而疮悉成也。

《轻重》
[编辑]

痘有轻重,轻者不须服药,但加保护而已;重而未成 坏疮者,可急治之;重而且坏,不可治也。“何谓之轻?轻 者作三四次出,大小不一等,根窠红,肥泽充满,头面 稀少,眼中及喉舌无疮能食,大小便如常,此毒之轻 也。重者一齐出,起发收靥,如期能食,此重之可治者。” 若头面颈项、胸背喉舌皆疮,稠密无缝,或灰白色,或 “青紫陷下,或外白里黑,或外黑里赤,食糓则哕,饮水 则呛,或自利不止,或大便不通,此重之不可治也。然 有轻变重者,以犯房室,触秽污,食生冷,冒风寒,惑于 鬼神,悮投汤药,此人事之失也。有重变轻者,以避风 寒,节饮食,忌生冷,远人物,医不乖方,此人事之得也。” 吁!本轻本重者,诿之于命,变轻变重者,非人所自致 欤?

《顺逆》
[编辑]

“古人谓疮疹,春夏为顺,秋冬为逆。春三月谓之发陈, 万物以生。夏三月谓之蕃秀,万物以长,得其时所以 顺也。秋三月谓之容平,草木萎落。冬三月谓之闭藏, 蛰虫坯户,违其时,所以逆也。”此亦语其生长收藏之 理,岂有春夏皆顺而吉,秋冬皆逆而凶者乎?如春失 养生,夏失养长,则春夏亦逆。秋能养收,冬能养藏,则 秋冬亦顺也。惟痘出一般。疏密得所。不愆其期。证之 顺也。痘出夹带斑带疹,稠密无缝,常失其期,证之 逆也。噫!春夏为顺,秋冬为逆,古人之言,岂真拘拘于 时令之说耶?盖春夏发生之令也,秋冬杀伐之令也。 痘疮之出,起发者得春夏之令,所以为顺;陷伏者得 秋冬之令,所以为逆,其斯之谓欤!或云:春脓泡,金克 木;夏黑陷,水克火;秋斑火克金;冬疹土克水,谓之逆 者,此不经之谈。“黑陷一证,四时不治,何但在于夏耶? 故非其时而有是证者,气血和平,脏腑充实,莫不皆 顺;如其时而有是证者,气衰血弱,脏腑虚惫者,莫不 皆逆。”

《痘有怪变》
[编辑]

夫《痘》曰“圣疮”者,谓之变化莫测也。若正而顺者,自然 苗而秀,秀而实,以成造化之功。被邪而逆,则有许多 怪变焉。一曰试痘。初发热两三日,面上报出红点,磊 落稀疏十分,可喜也,不起发也,不灌脓,至五六日后, 都不见了,其人面多青黑,精神困倦。再过两三日后, 遍身发热,其痘一齐涌出,善医者能保其一二,其实 不可治者多矣。二曰:“痘母初发热四五日后,其痘不 出,或肩背上,或胸前,忽然肿起一块,小者如杯,大者 如盘。又有发热二三日后,面上遍身其痘尽出,至起 发时,中间有痘疮三五糊涂,根脚顽硬,但见此证,多 不可治。”三曰鬼痘。发热三日,出痘又三日,磊落稀疏, 十分可喜。至起发时,痘顶作脓,如菉“豆色,根脚红圈戴艳,至六七日后,其疮自破,个个深孔如钱錾中心 之状,必不可救。”又有一等起发之时,忽有疮顶变黑, 拊之则痛者,急以法治之,若待传开,不可活矣。四曰 烂痘。初出之时,十分可喜,至于起发作脓之时,自然 烂溃破损,此病甚危。五曰干痘。出形之后,细密混杂, 如疹如疥,皮肤干燥,疮头焦黑,不能起发而死。六曰 空痘。出见时好,起发时好,只到灌脓之时,却不作脓, 一片空壳,此证若不死,必发痈毒,大抵不可活者多 矣。七曰生痘。痘疮之出,即如枝头之果,以渐成熟。今 起发之时,中心平陷,再不满顶,至于作脓之时,四围 红紫,犹是生血,不化脓水,其期已过,不见成熟之色, 此证必死。

《虚实》
[编辑]

不知虚实者,不可以为工。《经》曰:“无虚虚,无实实。”虚实 之分,不可不知也。《经》曰:“必先度其形之肥瘠,以调其 气之虚实。”此以形体别虚实也。又曰:“糓盛气盛,糓虚 气虚。”此以饮食别虚实也。又曰:“脉实血实,脉虚血虚。” 此以血脉别虚实也。又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此以邪正别虚实也。大抵实者邪气实也,虚者正气 虚也。《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留而不去,其病则实” 是也。又曰:“五实死者,谓邪气之实也。五虚死者,谓正 气之虚也。”痘疮之证,其人形体肥健,饮食能多,六脉 洪实,素无疾病,大便如常,疮色红润者,此表里正气 俱实也,不须服药。若形体羸怯,素多疾病,饮食减少, 六气微弱,吐利频频,疮色淡嫩者,此表里正气俱虚 也,陈氏“温补之法可用。”如疮势太盛,掀肿痛胀,大热 不退,烦渴昏睡,大小便秘,此表里邪气俱实也,钱氏 凉泻之法可用。如疮本稠密,掀发红活,吐利不食者, 此表实里虚也,于补汤中加解毒药。如疮色淡白,发 不透满,大小便秘,浩饮大嚼者,此里实表虚也,于解 利中加升发药。如疮“痛者,邪气实也,当活血以开其 郁。若痛如刀剜,闷乱大叫者,勿治。疮痒者,正气虚也, 当补气以燥其湿。如爬搔不定,破烂皮脱者,勿治。灰 白者,气虚也,参、芪之功为大。干燥者,血虚也,归、芎之 力宜多。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中病则已,无过其制,此 治之权衡也。若本实而反补之,则毒气弥盛”,或为溃 烂,或为痈肿,或为目病,或为咽疮,失血烦躁,皆补之 过也。如本虚而反泻之,则正气益虚,或为吐为利,为 厥逆,皆泻之过也。《经》云:“毋致邪,毋失正,绝人长命。”其 此之谓欤。

《动静》
[编辑]

凡物得其平则静,失其平则动。《经》曰:“阳气者,静则养 神,柔则养筋。”又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夫患 痘者,阴阳俱病,息欲其匀,语欲其少,寐欲其定,寤欲 其宁,饥则索食,渴则少饮,触其疮则吟,拂其欲则鸣, 此平人之候,神清气定,谓之静而吉也。如呻者,身有 苦也;自语者,神不清也;喘粗者内热也;肠鸣者泄也; 坐卧不宁者,心烦也。啼叫不止者,痛也。摇头者风也。 指欲搔者痒也。咽物难者,咽痛也。咬牙者,心肝热也。 若闷乱躁扰,谵妄昏眩,如见鬼状,摇头扭项,手舞足 掷,目睛上翻,寒战咬牙,语音不出,则皆死候矣。如病 向静,忽作扰动者,异也。以法求之,于疮色变无他候 者此。气所触也。如疮色不变,又无他证,此必有因, 但俟自定。其有目瞑息微,四肢僵直,口噤疮坏,昏睡 不醒者,此真气将脱,魂魄欲离之兆,又不可作静论 也。

《痛痒》
[编辑]

“诸痛为实,诸痒为虚。”谓之实者,邪气实也,谓之虚者, 正气虚也。又疮疹为火,火盛则痛,火微则痒,故常作 痛者,此邪气之实也。盖痘疮之毒,发于皮肤肌肉之 间,气以束之,血以润之,酝酿其毒,以抵于化,正气周 旋而不舍,毒气变化而未成,郁而作痛,此其常也。毒 化脓成,其痛自止。若肉如刀剜,肤如锥刺,一向痛而 不止,大叫多哭,此则皮伤肉败,不胜其毒,又痛之变 也。常作痒者,此正气之虚也。《经》曰:“胃者,水糓之海,六 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胃气既虚, 则水糓不化,津液内竭,不能输精于皮毛,气失其卫, 血失其营,不能酝酿毒气,以至于成,使毒气浮沉,隐 伏聚散,倏忽灼于皮毛,所以痒也。此其为异。补其气 血,和中托里,其痒必止。若一向瘙痒时甚,一时爬抓 破坏,皮脱肉坑者,此毒气内陷,正气外脱,不旋踵而 告变矣。如先痛后痒,此常候也。盖先则毒未解化,其 火正盛,宜尔作痛。厥后脓成毒解,火气渐微,宜尔作 痒也。但痛痒俱不宜甚耳。

《老嫩》
[编辑]

尝观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坚,隆冬不凋。夫以 草木,坚脆不同,坚者难坏,脆者易伤。况于人质有厚 薄,气有强弱耶!彼疮痘之毒,喜老而恶嫩。苍蜡娇红, 色之老嫩也;紧实虚浮,形之老嫩也;浓浊清淡,浆之 老嫩也;坚厚软薄,痂之老嫩也。老嫩之故,卫气主之。 《经》曰:“卫气者,所以温肉分,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是故卫气强则肉分坚,皮肤厚,腠理密,而开阖得 也。所以收敛禁束,制其毒,而使不得以放肆,故色苍 而蜡,形紧而实,浆浓而浊,痂厚而坚,自然易收易靥, 虽有邪风秽毒,不能害也。如卫气弱,则肉分脆,皮肤 薄,腠理疏,而开阖失矣。所以不胜其毒,而毒得以恣 其猖狂之性,故色娇而红,形虚而浮,浆清而淡,痂软 而薄。易破难靥。不待邪风秽气而先败坏矣。观夫疮 之有老嫩,则气不可不养也。

《荣枯》
[编辑]

夫物湿则润泽,燥则干枯,荣枯之分,血实主之。故血 者所以营阴阳,濡皮毛,流关节也。疮本疏者,血不在 多而易充足;疮本稠密,贵乎血之有馀矣。苟血有馀, 则经脉流行,沦于肌肤,浃于皮毛,灌溉滋润,肥泽长 养,自然形色鲜明,根窠红活也。如血不足,则经脉壅 遏,窠囊空虚,黑燥而不鲜明也,枯萎而不肥泽也。皮 肤。揭而加启裂也。《经》曰。诸疮枯涸干劲。揭,皆属 于燥。又曰:“燥胜则干。”由其人血常不足,加之以毒火 熏灼,反兼燥金之化,精血并竭,是以有此证也。法宜 活血养液,散热解毒,清金润燥,则干涸可回。观夫疮 之荣枯,而得养血之理。其或湿气太过,疮本浸淫,犯 之则破,溃烂难靥者,此又火极而兼水化也,脾强则 生,脾弱则死。

《善恶》
[编辑]

夫良工者,必知疮之善恶,善则就之,恶则去之。疮痘 之证,有五善,有七恶。“五善者,饮食如常,一善也;大小 便调,二善也;疮红活坚实,三善也;脉静身凉,手足和 煖,四善也;语声清亮,动止安宁,五善也。”五善之证,不 能悉具,但得一二,自然清吉。七恶者,烦躁闷乱,谵妄 恍惚者,一恶也;呕啘泄利,饮食不能者,二恶也;疮青 “干黑陷,痒塌破烂者,三恶也;头面预肿,鼻塞目闭,唇 裂者,四恶也;喉舌溃烂,食入则啘,水入则呛者,五恶 也;寒战咬牙,声哑色黯者,六恶也;腹胀喘促,四肢逆 冷者,七恶也。七恶之中,但见一证,势不可为。七恶之 外,复有浑身血泡,心腹刺痛,陷伏不出,便溺皆血,寻 衣撮空者,是又卒死之候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