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第139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八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方舆汇编 第一百三十九卷
方舆汇编 山川典 第一百四十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

 第一百三十九卷目录

 庐山部汇考三

  考

 庐山部总论

 庐山通志总论登山道路 论东道 论西道 论南道 论北道 论小径

山川典第一百三十九卷

庐山部汇考三

[编辑]

[编辑]

按:《庐山通志登山路纪》山南路,“自五老峰东北行至 吴章山。”

五老峰下狮子峰东有水迳华严寺,出杨梅桥。《南康 志》云:“华严寺旧名般若院,宋规圆禅师建。”

寺之东南有华盖石,其石上大下小,亭亭如盖,故名。 寺之东北有龙云寺,旧名“永福院。”《岩头》请帮助识别此字。禅师建。 寺侧有“雨花洞”,在凌云峰下。

龙云寺东北为观山,其下有寻真观。《真仙通鉴》云:“蔡 寻真者,侍郎蔡某女也。李腾空者,宰相李林甫女也。 幼并超异,生富贵而不染。”贞元中同入庐山寻真,炼 丹于此。

“虚白馆”在观山下。

观山之北为麻姑崖。崖上为大鹏峰。《山疏》云:“旧名铁 壁峰。”半崖上有石格子,方目疏楞,如出鬼工,去地数 十丈。旁有志刻,高不可辨。

其旁有毘卢峰,其下有玉川门,门内有禅室。《山疏》云: “玉川门者,当三叠水口,其两崖壁立万仞,涧从中辟 路。行处两石相磕,中穿一窦,游者低首而进。其石色 白如玉,故名。”

玉川门外有水竹居凌云舍,《山疏》云明,憨如老宿住 凌云舍。

罗彦庵书院彦庵,仙隐竹林寺院,乃后人建。

瑞云崖、水帘洞旧《志》云:“水帘洞在三叠泉峡中, 五老峰左腋下有巨瀑轰天而吼者,三叠泉也。”《山疏》 云:“三叠之水,出自大月山下,由五老背而东注焉。凡 庐山之泉,多循崖而泻。乃三叠泉不循崖泻,由五峰 北崖口悬注大磐石上,袅袅如垂练。既激于石,则摧 碎散落,蒙密纷纭,如雨如雾,喷洒二级大磐石上,会 为洪流,下注龙潭,轰轰若万人鼓也。”《纪游集》云:“上级 如飘白练,中级如碎玉摧冰,下级如玉龙走潭,散珠 喷雪,真天下绝景,非谷濂瀑布所可彷也。”朱晦翁《与 黄商伯书》:“新泉之胜,闻之爽然自失,安得复理杖履, 扶此病躯,至其所,仰观俯濯,如昔年时,何可得也?或 有善画者,得为使画以来,幸甚。”又书云:“五老新泉,曾 往观焉,梦寐不忘也。”又书云:“《新泉图》子与和成,既为 定稿,必已能尽写其佳处,只就觅此草木,不必重摹 俗工,未能反败人意也。自闻此泉新出,恨未能一游 其下,以快心目,溅雷喷雪,发梦寐也。”书又云:“《瀑图韵 谱》,近方得之,图张屋壁,坐起对之,恨不能到其下也。” 又《与杨伯起书》:“白鹿旧游”,恍然梦寐,但闻五老峰下 新泉三叠,甚为奇胜,计此生无由得至其下,尝托黄 商伯、陈和成摹写以来,摩娑素墨,徒以嘅叹。桑乔生 曰:“三叠奇胜,为庐山第一,李太白、朱晦翁皆未之见, 非遗之也。”其时泉尚隐,人未知之。待朱子解郡之后, 有樵者昉见而传之。石劖“天泉”二大字在第三龙潭 上。一、二龙潭上石刻最富。

三叠泉,上有观音洞。旧《志》:钤冈岭东下有观音洞,深 进半里许。洞旁有竹林寺遗迹、石劖、“竹影疑踪”四大 字,邓元昭书其洞上。山嶙峋,东走为大梁津。《山疏》云: 大岭过脉,下结青山。其大梁津长数十丈,广不盈尺, 两旁皆山,下临无地,形如大梁,通五峰东道,故名大 梁津。俗谓之大塘堘,非也。 三叠之水迳石牛山,出为相。《辞涧山疏》云:“《唐元集》:虚 居相辞涧,白乐天在江州时,尝与往来。”

石牛山迤东,傍湖有山独峙,为长岭,其下有回风寺。 《南康志》云:“回风寺在回风觜,去郡东北二十五里,宋 僧惠益为始辟。”

长岭东北为青山,在大广湖东。其上有“桃花庵”,以庵 多碧桃花,故名。

石牛山东北为香山,其上多香草,其下有“佛佑庵。”明 景泰中,僧弘赞建。

庵西南山有洞,如石屋,内有《观音像》一尊。

洞前为九猪涧、龙王井。九猪涧俗呼为“野猪洼。” 香山之东北有古佛庵,在佛佑庵东。

古佛庵东北有“女真潭”,潭水与“《九猪涧》水”合流入“太 广湖。”

又东北有登云寺。寺为僧登云所建,不知何时人也。 后废。明僧月明复建。四仙中徐道人尝趺坐于寺旁 左巨石上香山之东有固城山、石子山、茶山岭、谷山湖。《山疏》云: “湖在石子山东隅。”

香山之东北,有山相比者为卓岭。其东有昭德观,即 女真李腾空之居也。腾空事具宋《杨杰碑记》。

卓岭之北有大谷,入谷西南行至牯牛岭,又行至屋 脊岭,两山之间曰女儿城山。《疏》云:“此数岭与钤冈争 势。”刘世扬曰:“庐山最高处。”

屋脊岭东北为麦社山,其下为大麦社。元人避兵于 此种麦处,故名。其中有“仁王寺”,不知何人建,事无可 考。

上庵、中庵、下庵。《山疏》云:“《旧志》有上庵、下庵,无中庵。今 麦社有中庵,无上庵、下庵。今三庵俱录,以便后览。”大 麦社有隐者居七、八所。

麦社之北,有刘家砦、王家坡。麦社之西南为海螺城。 山形如海螺堆叠,故名。

麦社东南有二涧,曰“大涧”,曰“磨刀涧”,樵人所磨刀处。 麦社东有恩德岭,其上有朝阳洞,恩德岭有静者居 三数。

恩德之东北为马英山。其下有净慧寺,乃宋昌院禅 师建,江州守李逢宗为之请额。祥符初,名“宋昌院。”明 天顺中,僧继成重建,改今名。为匡东之要道也。寺有 大士泉、丁仙井。丁仙,不知何许人。

恩德之南为梭子涧,旧名“索子涧。”其水与磨刀涧合, 出《净惠寺》。

马英山东北为张家山,其下有大成寺,在张家山南 平陆中。宋乾道中,雪峰禅师建,与岩头请帮助识别此字。同时事见 《五灯会元》。大成之墟,曰高垄。

大成之东北有浮桥寺,明正统中,僧德观始开辟也。 寺前有瀑布,曰“马尾水。”寺东北为牛角冲,又东北为 佛头峰,其下有睡龙潭。大雄庵旧《志》云:“大雄庵,唐僧 寻山建,明正统中,僧惠严重建。”

佛头之东北为玉峦峰,其下有仙居洞,洞内有“白龟 池。”

慧日寺,宋僧如义建,后兵废。明天顺间,僧惠广重建。 慧日之水,迳破山南流入谷山湖。玉峦峰东北有鹰 嘴崖、青牛洞。智林寺,《南康志》云:“智林寺即慈云院,晋 僧济法建。明天顺中,僧惠宗者重建。”智林寺西南有 云头庵。

《山北路》:由吴章山东北行,至南湖觜。

吴章山者,匡山之末也。或谓之“吴障山”,为西吴之保 障也。昔有吴章者家此,故名。

吴章山东,亦有“香炉峰”,其上有“紫云庵。”

吴章山东南为马祖山,其上有马祖寺,其东有香积 寺,其下有马祖洞。马祖者,唐道乙禅师也。初祖达摩 直指明心教,人授一人,谓之“单传。”至六祖能大师传 之广矣。能再传至马祖,与希迁愈传愈广。马祖之弟 子入室者百三十二人。山下又有白莲池,马祖得法 后居此。一纪白莲,皆马祖手植也。

马祖山东北为大孤山、女儿港,又东北为塔尖山,其 下有龙泉寺。《九江志》云:“龙泉寺者,晋僧慧远建也,未 几而废。至明洪武初,僧祖观重建。”《浔阳旧志》云:“龙泉 井即晋远公以杖刺地出泉处。天旱时,有僧祷之,即 雨。”其东有仁寿寺,不知何代建。

又东北有金沙洲,洲沙如金,故名。

洲东大湖中有小山,孤峙如鞋形,是为鞋山。《水经注》: 孤石介立大湖中,上生林木,而飞禽罕集,其上有玉 膏可采。所未详也。耆旧云:昔禹治洪水,至此,刻石纪 功。或言秦始皇所勒《搜神记》云:“尝有估客舟下都者, 过之,见二女子,谓曰:‘至都幸为买两緉丝履’。”估客意 其神也,至都即为市履,盛以小笥,并置书刀其中。比 还至庙,荐笥履而去,忘书与刀。舟方泛,忽一鲤跃入 舟中,剖之,得书与刀。

吴章山北为洞林山,其北为峡石谷。东北为覆船山, 其下为方塘湖,在吴章东北,纵横数十里,其水入鄱 湖。

洞林山迤北有小山,为长岭,其东有陶九墓。《纪略》云: “至正壬辰,天完将陶九以兵陷瑞州,癸巳,江西行省 左丞大你赤复瑞州,九败走,后卒墓于此。”

陶墓之东为牛头山,其东北有高山庙。又东北为江 矶山,又东北为南湖觜山。《疏》云:“南湖觜山当鄱阳湖 口,其山迤𨓦,突出湖心数里,左江右湖,其势甚险。东 引鄱阳,北俯杨家穴,南控扬澜、左蠡诸山,而与青山 白石相望,为气势制御水盗地甚要。山水旦夕四时 之变,阴晴显晦不齐之观,其境甚清。”

《山北路》:由吴章山西南行至三山涧。

吴章山西为虎山,又西南为大山,其侧有龙潭庵。《山 疏》云:“虎山有石如虎,故名。”龙潭在大山下。

虎山西北为天花井山,其巅有三井、二庵。天花事无 可考。

天花井山北有宝积寺,山西有兴福庵、狮子庵。《九江 志》云:“宝积寺,宋僧允光建,后废。明宣德中僧道复重建。成化中僧慈瑛,正德中僧行涌继修。”

天花井山东北为乌稍岭,西北为丫髻山。山侧有地 名“天子堂”,然皆穿凿断裂不完整,非胜也。山中有宝 岩寺,《香严》闲禅师之道场也。

丫髻山东北为凤凰山。

天花井。山西北为栗岭,即栗树岭,其下有濂溪先生 墓。西南山下即为天子堂,已皆穿凿断裂不完整。自 乌稍丫髻而至浔阳东门之外,后人斲之,而丫髻所 斲处名缺子坳,深八九尺,广五六尺。俗所传铜钉钉 狗取狗厌之说,与《桯史》所记无异。而东门之垄乃斲 为大梁,通老鹳塘,当初斲时出水皆赤色,然不知孰 斲之?或曰元顺帝斲。或曰“陈友谅斲。”或曰“刘基见友 谅都江州得胜地,使谍诱之,斲渠以泄,败之。”或曰“友 谅既败,刘基以地形胜,虑生英雄觊觎之心,言于明 太祖而斲之也。”

丫髻山之西为大源山,其下有马尾水谷,谷有水枧 冲、黄茅冲。谷东南有天花庵。谷。西南有九峰庵,马尾 水出谷,与龙门水合。

大源山西有兴隆寺。《九江志》云:“兴隆寺即马安寺,宋 僧质昙建,明永乐中僧;祖祥,正统中僧;师益,成化中 僧。”请帮助识别此字。旺相继重修 大源山西南有高峰,其下有大壑,曰龙门,有寺曰龙 门寺。《山疏》云:“龙门寺在涧东山巅,然高寒,屋不可瓦。 洞在绝壁,亦昔人所尝居。洞旁有字,刻不可辨。 龙门之西为双剑峰,其下有剑峰庵,正与九江郡治 对。其峰虽峭峻,然不及山南剑峰也。”

双剑峰下有池,亦名“小天池”,其池冬夏不涸,常有龙 居。

双剑之西北有太乙宫山。《疏》云:“太乙宫即祥符观,亦 董奉之道场也。”

双剑之西南为鸡公石山。山椒有石如鸡,故名 “鸡石山。”东北为圭璧峰,其下有圭璧庵,或曰“龟背峰。” 圭璧庵,正德中,僧本聪开建。

圭璧之西南为锦绣峰,其下有“锦绣庵”,山葱蒨如纾 锦绣,故名。

锦绣之西南为莲花峰,即周元公所卜居者也。数峰 攒簇如莲花,故名。其下有莲花庵。正德中,僧大迁修。 莲花峰下为董奉馆。又有“祥庵主塔”,在峰南。

圭璧之东北为筋竹岭,有僧室二:曰“朝阳庵”,曰“筋竹 庵。”岭多筋竹,故名。

三峰之下为莲花洞。莲花洞者,三峰之墟是也。其中 有《谷口草堂》,江州黄宦建。

三峰之水西北行迳花山,过新桥,为濂溪港。《山疏》云: “山口有崖曰龙荡崖,有石如船,谓之石船涧。”

三峰之北有峰曰拨云峰,其北有半云庵,又北有清 虚观。《九江志》云:“庵即清虚观,宋皇甫真人之居也。后 兵毁,明僧道本重建”,觉海、行安继修。按《宋史》:皇甫坦, 峡江人,工医术,善相人,疗显仁太后目。

拨云峰又北为“花山”,其下有“云溪寺。”永乐中,僧子空 建。嘉靖中,请帮助识别此字。镜修 拨云峰,丁有清虚庵《山疏》云:“清虚庵即清虚观,自皇 甫坦仙去,其观久废,业尽属民。明成祖甲申,僧慈渭 赎业建庵。成化丁亥,僧镜台道岸重建,赵师尹扁曰 ‘鹫峰真隐,庵右有凌虚阁,明僧道真建,德化令赵之 骅题额。左有青莲庵,僧太思建,九江司理席教事题 额。庵后有泉曰神泉,古有亭,今废。其泉甘洌,庵’”僧以 为日汲。

莲花洞中有“报国寺”,宋僧守端建。又有“云溪寺”,亦守 端建。又有“报国寺”,已久废,址亦无存。

栖霞庵新建。昔有老僧号“栖霞”,居此,故名。

《莲花峰》之支北行,有山崛起,环抱一区,是为“谷口草 堂。”江州黄云师,筑室于莲花峰麓,曰“谷口草堂。”匡 庐社中名人巨衲皆有诗。

莲花峰北麓,有刘仙官坛。《搜神记》云:汉时有仙官刘 纲,谪居莲峰下,奉章上帝,救德化县令张某之死。又 唐乾宁中,庐山书生张璟,以所业之桂州,欲谒连帅 张相。至衡州犬嗥滩,损船上岸,寝于江庙。庙神延座, 从容云:“有王立仁者,罪合诛族,吾为其分理。”奏于岳 帝,无人作奏。璟为草之,既奏,蒙允,神喜,以白金饼为 赠。今其坛久废,基亦无存。

龙荡崖、石船河。《山疏》云:“龙荡崖在莲花峰之水口,有 石如船,当水所行道,谓之石船,其涧曰石船河。” 禅智院,宋周必大《记》云:“禅智院对双剑峰稍偏,正,对 山之山外峰曰小石榴峰,以其为旧屋,故游焉。记言 院后有绿野亭,忘记询问。进至双溪宝严禅院,同长 老步过云庆庵,记言因流泉为池,多畜鲂鲤,今仅存 坳洼”耳。

双剑峰东北麓,窈窕而深,曰避难冲。冲在龙门之西 南二三里,元末兵乱,土人所保以避兵处也。龙门双 剑之下,径路险仄,其两崖石皆奇削。 双剑峰北麓有定慧庵,即新庵,明僧锦天建莲花洞。水与龙门水合,迳濂溪港,出浔阳江,浔阳为 九江,郡治焉。《山疏》云:“九江郡之南湖,筑堤而径庐山 者,肇自唐李渤守九江”时因名堤甘棠亦以“甘棠”名 湖,桥曰“思贤桥。”

郡城之北有庾亮楼。旧志云:“庾楼久废矶存,时人称 庾楼矶。”《晋史》:“明帝九年,以庾亮都督荆、江等州诸军 事,镇武昌,辟殷浩为记室。浩与褚裒、杜乂皆识度清 远,谈《老》《易》,擅名江东,而浩尤为风流所宗。”《世说》:“庾太 尉在武昌,秋夜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啸咏, 音调始遒,忽闻函道履声甚厉,疑其庾也。俄而庾果” 率左右徒步来,诸贤欲趋避之,庾徐曰:“止!止!老子于 此,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诸公咏谑。后王逸少下都, 具为丞相言之,丞相曰:“元规尔时风范得毋少颓耶?” 逸少曰:“惟丘壑独存焉。”李太白诗云:“清景南楼夜,风 流在武昌。”

庾楼之侧浪井,《浔阳记》云:“浪井,汉灌婴之所凿,已而 堙塞。孙权至湓城,自标井地,令人掘之,正得古井,铭 云:‘颍阴侯所开,开三百年当塞,塞不百年当为应运 者所开’。”权大悦,以为己瑞。云:“井与江通,每风起辄有 浪。”李白诗云:“浪动灌婴井,浔阳江上风。”

郡治前有能仁寺,唐大历间建白云端禅师道场,内 有塔,高出天表。

龙池寺晋太元间,释慧远法师建,后废。明洪武间,僧 本明重建。

舍利寺。

海天寺。

寿圣观宋庆元间,道士杨权建。

万寿宫“洪武间,道士潘心古建。”

德馨庵:总镇杨捷建,在府右。

“普润庵”:僧朽木建。

琵琶亭湖心一土墪如月,白居易亭之曰“浸月”,即今 烟水亭。

桑落洲在府治东北江心。昔江水泛涨,有桑流至此 洲自植,故名。《郡志》云:“府东北渡江五十里为桑落洲。” 鹤问湖,湖在故城侧,晋陶侃择地葬母,至此遇异人 言“前有牛眠地,可葬。”已化白鹤飞去,因名湖。《志》云:“陶 母墓在湖口县之白鹤乡,大禾垄上有白鹤观,后更 隶南康。”

百花亭、倚天阁俱在都统司后。张孝祥取“长剑倚天 外”以名阁。今九江府治即其处。百花亭邵陵王纶建。 九叠楼在郡治后百二十步,唐李渤建,楼久废矣。 生意亭亦在府治后。周元公建。

祖将军庙,《志》云:“颜鲁公顷为湖州牧,州产碑材,公选 其尤者载还,次江州,蛟奔螭引,直至湖心,则茂林削 石,势环气胜,有神祠曰祖将军庙,异之,乃为捐金建 亭,制文勒碑,以纪其事。后被典州,削去为九江驿碑, 欧阳行周作文吊之。”

稽亭在旧驿旁。《寰宇记》云:“使客经过于此,历览江山 胜概,为之稽留时日,故名。”

“小匡山”上有《阳明书院》。

天庆观去郡二里,即唐之紫极宫。堂中旧有扁,刻《李 太白诗》。

《水月亭榭凉厅》俱在庾亮楼基下。

北林院在庾楼基山涧中,言可以分东西二林之胜。 北亭,白乐天诗云:“迢迢数千尺,茅亭居山头”是也。亭 今废。

锁江楼在府治北。其基乃一石山也,插入江心,竟砥 楚流。楼半颓,总镇杨捷更新之。

飞鱼径去郡治西二里。

怀玉城,去郡城十五里。晋义熙八年,孟怀玉筑 湓浦。《郡国志》云:“有人于此洗盆,忽水瀑涨,坠浦中,遂 投取之,见一龙衔盆而去。萧子显,齐世祖于湓城得 五尺刀十二口,应永明享历之数焉。”

山北松光岭西谷为养鹿池。《山疏》云:“池由晋远公刱 莲社时,有猎者获鹿有孕。远见而悯之,即以衣物与 猎者易鹿,命徒放此,故名。”其中有念佛堂,明法船法 师来此,笃志高蹈,时人咸推其德,相集为莲社,以踵 虎溪。师将逝,先日告众曰:“幻身无常,吾当逝矣。”次日 果有祥云西来,香风入室,师端然坐脱。鹿池念佛之 会由此始。

又有松筠室、月老庵、龙湫室、凤崖古松庐、清镜堂、枝 憩堂、鹿友居、获隐居、涌锡居、宝筏居、屏风石、道光庵、 竹隐居、金星居、簝叶洞、月台庵、涌莲庵、炼鹤居、拈花 室、太初居、五髻峰《山疏》云:“鹿池静室,大小四十八所, 莲社之峰,绳绳未艾。”

池北为圣治峰,其南有仙人岩,其东北有三山涧,其 水源于松光岭。有三龙湫其上湫在绝壁间,天将雨, 辄有云气出。湫中旧有龙王祠,有飞云洞,深不可测。 老君崖西有太平宫。《山疏》云:“太平宫者,唐元宗所建 九天使者庙也。九天使者,即庐山使者庙,建于唐开 元十九年,明皇以缪篆亲书额赐之曰‘九天使者之殿’。”当是时,祀典犹未特隆。五代李唐,改号其庙曰通 元府。至太平兴国中,始以纪元,易名为观。熙宁中,又 置祠官以寓禄。当是时,道流常三数千人,崇轩华构, 弥山架壑,废而又新,其所糜费,不可胜纪。其田多散 在旁县,凡三十六区,其侈盛无以加矣。至元末兵毁, 荡无凌节。后复构,然甚陋,仅存而不废。嘉靖中,杨家 穴,人以争立许旌阳庙,讼诸府,知府锺卿使送旌阳 之像于太平宫,以息其争。由是江南北人无远近,咸 走太平宫进香,曰:“朝许真君。”施舍填委,宫遂骤富。因 敛其赀以建殿宇,颇壮丽。其宫有宝石池,池有异石 晶莹,夜发光彩,有刘仙石。《刘仙石记》云:“仙名越,尝邀 康阜过其所居,云山阴有石,高三丈者,吾宅也,扣之 即见我焉。”如其言往扣之,果睹异境。有二童子引见 越。越冠元玉冠,朱绶剑佩,饮阜以玉酒三爵,延生保 命丹汤一盏。阜心知其异,私念欲留居之。未出口,越 即已先知之,曰:“子未应留,姑去,他日来居未晚也。”既 出,忽然犹巨石矣。因号其石曰刘越洞天。今无复见 者。又有墨仙泉,《太平志》云:“道士胡用琮遇道流于云 堂,留之饮酒。既醉,道流以刀剜土,沥酒漱津,和之成 墨,以授用琮,投之几上,铿然有声。翌日视之,紫磨金 也。其剜土处出泉,故名。”又有白玉蟾《丹井山疏》云:“玉 蟾,琼州人,姓葛,好幻术。”宫内又有驯鹿场、磬湖、镜泉、 诵经台、匡山精舍。《山疏》云:“精舍,元学士姚”璲读书处。 璲以文章名。

其寓禄外宫,领祠,有自请,有特差,其官名有使,有提 举,有管勾。山疏云:“《宋史》:提举管勾太平宫,官众不书。” 居宫道子三人:毕养素、黄知微、刘虚谷。山疏云:“知微 佯狂,人谓之黄疯子。一袖百结,寒暑弗易。”生平不攻 诗而多佳句,如“溪云拂地送残雨,谷鸟向人啼落花, 万里碧云开暮色,一条银汉在秋天”之类,皆可讽咏。 后不知所终。刘虚谷善修养术,著《丹还篇》,能以智慧 性断烦恼殃,乃至有无通用之秘。朱文公尝与往来 谈《易》,论还丹之旨,赠以诗毕养素,事具《太平宫志》。 太平宫东北十五里,有濂溪书堂,即濂溪祠,在石塘 桥西北。先生在南昌时,尝过浔阳,爱莲花峰之胜,遂 著名焉。内有《莲池山疏》:昔濂溪先生作书堂,尝于堂 前穿池种莲,名其堂曰“爱莲”,且自为《爱莲说》。又有光 风霁月亭,朱晦翁建,自为记。记后有云:“祁真卿、吴兼 善、僧志南与熹敬书以志”书。堂东北八里为九江府。

《山北路》自分水岭西行至岭末。

松光岭之西,有乌龙潭。《山疏》云:乌龙有上、中、下三潭 焉。初,远公居东林寺,其龙实与力。寺既成,远公与龙 约,岁一致祭。今东林住持者,每岁六月以蔬食奠而 投诸潭中,曰“送龙饭。”有不虔洁者,水辄涌食出寘石 上,不食之矣。其水迳分水岭,西北流,与石门合。 峡中有龙潭庵,其西为卧云寺。寺乃元僧东岩建,明 僧宗元、行淳相继修。

分水岭西有翻经台,东晋谢灵运以北本《涅槃》翻为 南本,凡三十二卷于此处,故名台。

台南下,为上方塔院,有舍利塔山。《疏》云:“舍利塔,西域 佛驮跋陀罗尊者自其国持佛舍利五粒来瘗于此 山,故以名塔。”

塔左有虎跑泉,塔南为东林寺。《纪游集》云:“初,远公自 楼烦至庐山,结庵于西林之东以居曰龙泉精舍。其 后刺史桓伊为之请,立寺曰东林,而名殿曰神运殿。” 寺有白莲社,以修净土。《高贤传》云:“谢灵运心服远公, 为之凿池栽白莲,而名其社焉。”社中真信之土百二 十三人,释慧远、刘程之等十八人为之冠。十八人者, 儒六人:刘程之字仲思,周续之字道祖,雷次宗字仲 伦,宗炳字少文,张野字莘民,张诠字季愿。释十二人: 慧远、慧永、慧持、佛驮耶舍、佛驮跋陀罗、道生、昙叡、道 敬、昙顺、昙恒、道昺、昙诜。寺有远公影堂,十八:高贤影 堂、虎溪三笑亭。《高贤传》云:“远公送客不过此溪,过则 虎辄鸣吼。尝送陶靖节、陆修静,不觉过溪,虎鸣吼,相 向大笑”,世为传耳。又有“冰壶聪明卓锡三泉鬼垒墙。” 《莲花漏山疏》云:“远弟子以芙蓉十二叶立于泉水上, 因波转,以定十二时。”又有金像《文殊。远法师传》云:“初 陶侃剌广州,有渔者得金文殊像于海上,阿育王之 所造也。侃送诣五昌寒溪寺。及侃督江州使迎像来 江州,积十力不能动”,比入舟,舟辄没,遂已。其后东林 寺成,远默吁之像,泠然自至,远为之建阁以祀之。又 有“苏白堂”,以祀香山东坡者。

东林寺自远公而后,主席者七人:虎溪庵主:自遵正 觉禅师、常总照觉禅师、慧圆上座、《觉海》;法因庵主、《法 閦》上座、卍庵道颜禅师。明万历间大弘戒法者,千华 三昧和尚也。

《金像现瑞谷》宋王安石《金像文殊现瑞记》云:“番阳刘 定尝登庐山,临文殊金像,所没之谷中,睹光明云瑞, 图示临川王某,求记其事。某曰:‘有有以观空,空亦幻; 空空以观有,幻亦实。幻实果有辨乎?然则如子所睹, 可以记,可以无记,记无记果亦有辨乎?虽然,子既图之矣,某不可以无记也。像没处在影堂东偏,前傍出’” 水池,而文殊金像则在日供丈室中者也。其石劖李 邕、《虞集》二碑,赵孟𫖯刻。

东林寺西,有常总禅师《塔山疏》云:“师嗣法于黄龙南, 元丰三年,诏升东林为禅寺。南昌守王韶请师住持, 为东林禅祖。其徒众相谓曰:‘远公谶:七百年后有肉 身大士,改名道场’。今符之矣。”元祐四年,赐号照觉大 师。六年九月,留偈坐脱。

又西有下方塔,院内有远公塔,谢灵运为《塔铭》。 其侧有宗炳宅,今不知处。

离垢园宋刘惠斐构园于东林寺侧,因号离垢先生。 张孝秀隐居,《南史》云:“孝秀字文逸,南阳人,为安成王 别驾,弃之隐庐山东林侧。”

𥙿老庵,《南史》云:“王韶养性于𥙿老庵, 下方塔有谷,曰香谷,谷中有熙怡大师塔。”《山疏》云:“香 谷即惠永常宴坐处。”

刘遗民《禅室山疏》云:“室在香谷北涧上。”

香谷之南,有西林寺。《山疏》云:“寺为沙门竺昙现之所 刱也。竺逝,其徒惠永自太行寻至江州,因就居之。而 永又立庵于寺后山上,以禅思焉。当是时,有二虎常 侍之,故名庵曰伏虎。又尝有异香满谷,因名谷曰香 谷。”事见欧阳询《石碑文》中。寺内有砖浮屠。《旧志》云:“西 林砖浮屠上有二鸱,其大如鹅,其颈有毛如兔,常与” 兔并行草莽中,因搦而食之,鸣声甚悲。

寺后有“一如律师塔。”律师,竟陵人,崇祯间重建西林, 大弘戒法。后坐逝,塔于寺后山侧。

香谷之西有广福观,观后堂有匡俗先生像。《真仙通 鉴》云:“先生轻举之后,上帝命司吴越水旱,赐主瘟之 印,统摄八部瘟神”,俗因称为和瘟先生,水旱疫疠则 祷之。

西林寺侧有“萧存隐居。”萧存者,元文先生萧颖之子 也。

《山北路》:自乌龙潭西南行至隘口。

乌龙潭峡口之山曰龙堑,其下有磐石崖。关房《山疏》 云:“关房,嘉靖间田道人建。”

磐石崖西为香炉峰,峰南有石岩、石桥、石涧,有石如 人立,又曰“石人峰”,其北有小瀑布。

其北下有遗爱寺,寺起于白乐天,初名“紫云庵”,后屡 修屡废。明成化间,僧慈钊重建。嘉靖中,僧无尽相继 而修之。

“紫云庵”侧有“郑弘宪草堂”、《白乐天草堂》。

香炉峰又北有上崇福寺、下崇福寺、林隐庵。《九江志》 云:“上崇福寺,惠远建,后废。明宣德中僧祖昙重建。天 顺中僧慧善,弘治中僧性端继修。”林隐庵都纲僧行 清建。

香炉峰西南为讲经台。《山疏》云:“讲经台亦一峰也。峰 顶有磐石,可坐百人。远公尝据此讲《涅槃经》。又于台 畔筑庵居之。”台下有风洞关门,石南上即云顶峰。 讲经台北有上化城寺。《山疏》云:“上寺亦远公建,明宣 德中,僧行淳继修。”

寺侧有朗公岩、龙王泉、钵盂泉、锡杖泉、观灯《石山疏》 云:“观灯,亦观佛灯之说。”

上化城之西北,有中化城寺。《九江志》云:“中化城寺,隋 开皇中建,明宣德中僧德让,正德中僧浩常继修。” 寺西南有圣僧岩山,《疏》云:“岩石有字刻,苔封难辨。” 中化城之西北,有下化城寺。旧《志》云:“下化城亦晋时 寺,久废。明成化中僧恕聪重建。正德中僧行淳继修。” 下化城西为灵池口。

讲经台西为虎崖,崖有二石,如人著白衣,傍崖立。 其下有中、下二大林寺。《九江志》云:“中大林寺亦惠远 建,明洪武中僧永迪重建。正统中僧性涌,弘治中僧 明旵继修。”

下大林寺之首刱者,临济禅师也。《山疏》云:“下大林寺 即资圣寺,唐太和间,临济禅师建,久废。明宣德中,僧” 请帮助识别此字。究重建 “下大林寺”侧有云峰寺,又有接待寺。

天池山麓有小山,曰云峰,其南峡中有文殊寺。《山疏》 云:“文殊寺在报国寺南,铁船峰麓。”

“报国寺”,不知何代建。

寺北有九奇庵。《山疏》云:“九奇庵通天池大路,在锦绣 谷口。”

其左有悦安隐居山。《疏》云:“隐居天池山麓间,当锦涧 桥,水多修竹茂林,乃佳遁之地也。”

文殊报国之侧有石门涧。《后汉郡国志》云:“庐山西南 有双阙,壁立千馀仞,有瀑布焉。”《山疏》云:“石门者,天池、 铁船二山并峙如门也。壁立巉岩,人莫能至。下临巨 壑,瀑布轰天,乃匡北最绝处也。其匡顶北嶂诸水,皆 从此出。壑内有龙潭三,数有精舍,临于潭崖。其上即 清凉台。”

云峰之麓迤逦北行,则至落柁山。《山疏》云:“落柁山去 石门桥北十里。落柁不知其义云峰迤西为七里冈。《山疏》云:“路通驿。”

云峰之西南麓,中有福海院、蟠龙庵、罗汉寺、定心庵、 龙溪庙。《山疏》云:“蟠龙庵西南有罗汉洞,可坐数十百 人。”

其上为白云峰。《山疏》云。“庐山有东西白云峰,此为西 峰。”

其下有白云庵,不知何时建。又有龙溪庙、德化祠。德 化祠者,孔嗣宜同合族建,当央结庵,亦曰黄龙庵。 黄、龙二山邃壑,中有上吊桥、下吊桥。《山疏》云:“黄、龙二 山间,下临绝涧,路为中断,樵者伐木为桥,缘诸木杪 而济,故名吊桥。”

吊桥之南为马耳峰,其下有青云庵。《山疏》云:“马耳峰 当汉阳西北。”

马耳峰之支有小山,曰石壁山、两屏风山,其下有报 国寺、龙潭庵、约之塔。《九江志》云:“报国寺,乾德中僧约 之建,正德中僧永连,成化中僧元凯修。”

两屏风山水、石壁山水,合而东北流出甘泉口。《九江 图经》云:“庐山西岭有甘泉,昔有船柁自山顶随流而 下,土人呼为柁下溪。”

甘泉口西为圆通山,山南有圆通寺。《山疏》云:圆通寺 者,本浔阳人侯氏之居也。唐李后主取为功德院,名 曰崇胜寺,命僧缘得居之。宋将曹翰伐江州,以兵入 寺,而德不起于座,翰怒曰:“‘汝知有杀人不眨眼将军 乎’?德曰:‘若亦知有不畏死和尚耶’?”翰虽亢暴,犹知叹 异,礼遇之。凯旋以闻。宋太祖诏赐缘德号道济禅师, 寺曰“圆通崇胜禅寺。”《九江志》云:“圆通建于唐宋元时, 兵败,洪武中,僧道𬬮重建。弘治中,僧”请帮助识别此字。福。正德中,僧 明璇相继修“圆通寺。”初开时,得观音大士像于土中, 故名。

寺中有夜话亭。《山疏》云:“欧阳永叔与居讷禅师谈道 处”,或名清音亭,或名欧亭。

又有一翁二季,《亭山疏》云:“嘉祐中,苏老泉尝与东坡、 颍滨往来寺中,所谓一翁二季也。”

主圆通席者十有一人:曰道济德,曰止御,曰居讷,曰 可迁,曰约之,曰印通,曰白云端,曰简堂机,曰道旻,曰 真慈。按《宝训》云:“宋皇祐中,仁宗使银珰小吏以绿绨 尺书召居讷住孝慈,讷称疾不起,荐大觉琏。或问之, 讷曰:‘学道贵知足,守澹泊,若以声利自累,何厌之有’?” 十人事见各录。其一人曰觉浪,《盛山疏》云:觉浪大师, “明崇祯初,住圆通三载,始下金陵。”

圆通寺西有圆机禅师《塔山疏》云:“圆机名道旻,元人 也,号旻古佛。”

又西有“青居公馆”,在“青居铺。”

马耳峰西南为石耳峰,其阳有鸡鸣庵、侯溪,其阴有 清溪。

石耳峰下有上塔院。《桐树庵山疏》云:“上塔院者,道济 禅师之塔也。道济逝时,嘱其徒曰:‘甃吾塔,必以青石, 石红,吾且再来’。”其后石红而圆机适来,人谓圆机为 道济之后身云。

上塔院水、桐树庵水,与清溪水合。《山疏》云:“桐树庵在 上塔院东北。”

石耳峰南有鸡笼山、《张家山山疏》云:“鸡笼山有柔石, 可用为砺,人谓之圆通石。”

张家山,西北为清风岭,西南为面阳山。面阳之阴有 陶靖节书院及墓。《山疏》云:“鹿子坂故有靖节祠,乃后 人即先生之居以祀先生者。”旁有洗墨池,既而兵废 为他姓田。其后田为水冲,有断碑出焉,题曰“晋陶靖 节先生故里。”北郡李梦阳乃始以为据,尽复其地,归 诸陶氏。然田而不祠,时正德之六年也。祠乃建于面 阳山陶墓之侧,事由九江守马纪在嘉靖十二年。盖 先生之墓,屋与地,亦以兵废,为他姓。田、李之复宅地 也,亦并复墓地。其后二十二年,纪来为守,乃始请建 祠,著祀典,而名之曰“书院。”

书院之水,出白塔桥面阳山,南有康王谷。《南康志》云: “康王者,楚怀王之子熊绎也。秦灭六国时,王避难于 谷中,王翦追之急,天忽大风雷雨,翦人马不能前,得 脱,遂隐谷中不出。”谷中有乌龙潭。《山疏》云:“潭水有二 源,一自仰天坪来,一自汉阳峰来,二水相合汇谷中。 其大龙潭常有龙居之,其上有碑记。其崖口有道人 石”及石船、石马、石虎。

谷帘泉《山疏》云:“谷帘泉在康王谷中,源即汉阳所发, 西行为花石崖所束,湍怒喷涌,散落纷纭,数十百缕 班布,如玉帘悬注数百丈,故名谷帘泉,亦匡庐第一 奇观,陆羽所论二十种之一也。”无名氏所云“康王谷 瀑布不下,开先瀑布,骚人见之,管教杜口。”唐宣宗微 时,尝与黄蘗禅师观瀑布,蘗吟曰:“穿山透石不辞劳, 地远方知出处高。”宣宗应声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 归大海作波涛。”知非常人云。

云液泉,《山疏》云:“云液泉在帘泉侧,其味亦清洌甘寒 毒。”龙潭铜马庙,《山疏》云:“汉王莽时,铜马久而妖授土 人庙祀之,其妖愈炽,而毒龙潭时时溺人,并为厉。适有道士丁元真得三洞法,能役鬼神,符敕铜马徙庙 于涧西,其妖乃息。”

景德观《山疏》云:“观者,萧梁大同中,道士张施深栖谷 中,学《老子》术。梁武帝闻而嘉之,诏以立观,名康王观。 宋熙宁中,诏改为景德观,后迁于白龙湾。”

康王谷水,迳康阳坂,入德安。康王谷西南有山横出 者,为景德崦。又西为马头山,其墟有废楚城县。《唐书》: “武德初,改柴桑为楚城县,后并入德化县。”

康王谷中,峰峦峭削,不可缕数。其名者曰白云庵、脚 板崦、木瓜院。《山疏》云:“白云庵、木瓜院,今废。”

脚板崦西南为儒良岭。《山疏》云:“儒良名见《钱氏大宗 家训碑》。”

《儒良》西。为犊鼻山、桃花尖。

儒良之下,有祝家山、干寿院。《山疏》云:“干寿院,不知何 时建。”

儒良坂,水迳儒良桥,出康阳坂山。《疏》云:“儒良岭又西 南有危磴焉,汉阳峰之西徼也,亦呼筲箕洼。”

儒良又西南为洞门山。在徼之东南,则为般若峰。《虎 爪崖山疏》云:“洞门山者,两山相对如门,故名。”

洞门山,西南为龙山庙。《山疏》云:“洞门之水迳杨柳桥, 出龙山铺。”

龙山之西南,为德安所治;龙山之东南,为隘口所连 也。

《物产考》:“山巅深绝处,林木虽茂,亦不闻鸟声,惟近麓 乃多鸟。”

白鹤多栖于山之阳。

野鹅:《列异记》云:“庐山野鹅以数十计,尝有狸夜掩食 之,翌日,其狸自伏于沙上死。”

《鸱》。

石雁:

㶉𫛶九叠谷中多有之。

“鬼车鸟”,《简寂观》中有之。

《鸣更鸟》“呜更”者,不知其形状,夜将央辄鸣,其声悲。 庐山之下,草木深茂处则有虎豹,人或无往者。其巅 穷岩邃谷中,童稚无不可至矣。

獾,其毛缉以为裘,轻而且煖,胜于氆氌 野牛。其形似家黄牯,颈长腹大,尾如球。

麞老麞有鬼凭之,则以两足抱首而鸣,自掷于地,其 地乃凶。

野豕豕。请帮助识别此字。豝也,绝有力,能搏虎,虎不能制 豪猪,其毛如簪,能奋之以射人。

山羊:

猴,数十年前天池之山多有之。人独行者,猴得而侮 之,今并无。

仙鼠:即蝙蝠也,诸岩洞中有之。五百岁乃色白脑重, 集则头垂,谓之倒折。按《格物论》:“伏翼一名天鼠。 豺狼行缘诸树杪,寻虎唼之,遇人则避。”

山猫:猫形虎斑,与家猫同,其尾甚长而大。

《松鼠》松鼠,花眉、黑背、白腹,其行如飞。

山之穷谷中,有古木,年久而成精者,尝现异兽形,人 或见之,其年不利。

庐山诸涧水中或有小鱼,与江河水中之鱼不同。 龙山上下有龙潭数十百计,皆有龙,虽六月尝有冰 雹。

蛟:《郭璞赞》云:“匪蛇匪龙,鳞采辉焕;腾跃波涛,蜿蜒江 汉。汉武羽饮佽飞,剑断山中,寺僧闻蛟起,辄鸣。”《钟山 疏》云:“黄蛇野雉,蚯蚓之类,穴山而伏,三十年则化为 蛟。尝以夏月乘雷雨去之江湖,三数年起一次,则有 百十头。”

石花鱼:诸龙潭有之,大者三数斤。

《砂蝹》大者寸许,小者三四分,群游诸水中。

鲮鲤:即穿山甲。

蛇其数多,不易录。

《蔬品》有仙菜,古浔阳赤崖峻壁上,多生仙菜,村人尝 采之。

石芥、        大青。

石耳《西阳杂俎》:“庐山石耳,生绝壁上,其性热。”

芹诸溪之沚,其芹肥美可食。

苦菜:有多种。

黄精生于桃林涧,

《黄花》:

豆叶生于《汉阳峰之麓》。

松菌:

竹菌,“四五月雨久始生。”

《果品》有狮头柑,其形虽美,其味酸。

益智:周景式《庐山记》云:“山有益智葡萄。”远公《答卢循 书》云:“益智乃是一方异味,即于僧中得之。”稽含《草木 志》云:“益智子如笔长,每二月乃花,花色如莲花实,六 月熟。味辛,维五味中芬馥。”《广志》云:“益智子如枣大。 榴山出连理枝榴,甚善。”

“山葡萄”,“蘡薁也“杏子        山桃。”

羊桃似雪梨,味酸,无核。有数小黑子如芝麻。

瓜:《旧志》云:“张宾阳艺瓜于筋竹岭,实大如斗,甘美如 吴瓜。”

《栗山疏》云:“庐栗二种:一尖栗,如莲子大;二毛栗,村人 多采之。”

山石榴,三月中开,花似海石榴而少,淡红,敷紫萼,辉 煌可爱。《白乐天诗》云:“山榴花似结红巾,容艳新妍不 占春。”

木品有佛手松。周景式《庐山记》云:“石门涧北崖即松 柏崖,南临石门涧,自涧中仰视之,离离如骈麈尾,号 麈尾松”,即佛手松也。

楠产于浔阳之南,西荣东枯。

宝树,诸名刹门首多植之,郁郁如浮屠,即娑罗树。 黄杨,《酉阳杂俎》云:“黄杨木性难长,世重黄杨,以其无 火。或曰试投之水,沉则无火。伐必以阴晦之夜,不见 一星,为枕不裂。”

“万年松”多生阴涧中,若以砂石栽之,亦不死。

竹品有千岁竹。《山疏》云:“生山南绝壁间,盛以竹器,培 以砂石,县之檐下即畅茂。三月著花,壅之土中即枯 死。”

“方竹”生马祖山及智林寺,大者可杖。

石竹:五老峰前多有之,中实如藤,大者可作杖 筋竹。《酉阳杂俎》:“筋竹,南方以为矛笋,未成时可为弩 弦。”

苦竹。

异竹:陶谷《清异录》云:“比丘海光在庐山石虎庵,梦一 人,长而臞,衣斑衣,自言愿舍身为庵中供养具。俄顷, 有笋生于阶下,紫箨斑纹,类所梦衣色。既成,竹长六 七尺而无节,翠绿莹净。江州太守闻,欲夺取之,竹忽 摧折,仆地而死。”

《花品》有“白莲”,远公结社,谢灵运为凿池栽白莲 菊。陶渊明居栗里,于篱边多种之。

兰,香草也,生幽谷中,有“春兰、秋兰。”

蕙叶似兰而长,一茎九花。黄《山谷记》云:“兰似君子,蕙 似士夫。”大概山林十蕙而一兰。兰蕙丛生,莳以砂石 则茂,沃以茗汤则芳,性所同也。

牡丹各庵多蓄之,然山寒不茂。

杜鹃花其花有五色,或深红、紫艳、淡红、浅青,惟白色 多生于溪涧边。

春芙蓉,如莲花大,其枝高过人者,其叶四时青翠。 薝卜花白,芬香甚清,即千叶栀子花。

佛桑:一名福桑。《海槎漫录》云:“佛桑枝叶类木槿,花似 芍乐而轻柔,当三月开,婀娜可爱。”

山茶:其花有红、白二种。《格物总论》云:“山茶有宝珠茶、 云茶、石榴茶、海榴茶、踯躅茶、茉莉茶、真珠茶、串珠茶、 正宫粉、一捻香、照殿红、千叶红、千叶白,其叶各不相 同,最佳者,宝珠茶也。”

蓬莱紫,即射囊花,色紫类丁香,号“紫风流。”南唐李后 主取数十株植之移风殿,名曰“蓬莱紫。”

瑞香,种出自庐山,其性爱洁,最忌麝香,触之即死。《清 异录》云:其始有比丘寝于石上,梦中闻花香甚清烈, 既寤,缘香气行求得之,因名睡香,其后更名瑞香。 槿花,二月开至冬月,其色深红,五出,朝开暮落。 水仙花,叶如带白,花黄,心直,茎蔟,蕊开雪中,香甚清。 茶品有请帮助识别此字。《林茶山疏》云:请帮助识别此字。林茶鸟雀衔茶子食之,或 有坠于茂林幽谷者,久而生之。山僧或有入林寻采 者,所获不过三数两,多则半斤。焙而烹之,其色如月 下白,其味如豆花香。

云雾茶山居静者艰于日给,取诸崖壁间,撮土种茶 一二区。然山峻寒高,丛极卑弱,历冬必用茅苫之,届 端阳始采焙成,呼为“云雾茶”,持入城市,易米乐饥卒 岁。近因棍徒捏称税事,索骗静者,以至佳僧半徙他 山,茶因荒芜矣。一日,南康郡守薛公登山览胜,见茶 地尽芜,询诸静者,具言前事。太守慨叹久之,出示招 “僧复住,是后又得培植残根耳。”

庐山部总论

[编辑]

《庐山通志》。

总论登山道路

[编辑]

明桑子木《庐山纪事》云:“凡登匡庐绝顶,其大道有三: 自云峰寺入者为北道,自含鄱口入者为南道,自净 慧寺入者为东道。道皆可舆诸他道及小径。山僧樵 子所往来者多,不可缕数,皆鸟道巉绝,好奇之士间 一至焉。”今按:匡顶大道有四:自云峰入者为西道,自 含鄱口入者为南道,自净慧寺入者为东道,自化城入者,为北道。四者庐山之通衢,从古所辟。《桑纪》何以 西为北?而北之所不载,将无眇视为小道乎?且东道 小过于此,南西二道,亦不广过于此。其事迹述之固 详,校此道景况愈奇。罏峰、经台,左右排夹,化城、崇福, 迥出道旁。故乐天《草堂记》:“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 峰曰香罏峰,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 又甲庐山。又《游大林寺序》云:“自遗爱草堂历二林,抵 化城,憩峰顶,登香罏峰,宿大林寺。”准二记,烺烺可鉴, 姑论而出之,乌昧于山灵而不及游赏也。

论东道

[编辑]

宋《无为子记》云:“自湓浦南行三十里,抵净慧寺宿焉。 寺即宋昌院,其西有丁仙井,深不可测。丁仙不知何 许人,相传盖牧竖也。戏为巫,引绳自绞,即毙而为神。 乡人像祀之,以祈雨泽,多应。逾井而南,即登涉,其半 山有巨石当路,游者至此多返。丁仙使龙驱之磨刀 涧,是后则坦入矣。”

论西道

[编辑]

朱文公《匡庐纪行》云:“石门涧在天池山下,有小庵三 四,是夕宿广福庵。来日登山,道锦绣谷,再过小桥,桥 皆有亭,下又有亭基二。尽锦绣谷,登山稍高,无复林 木,坡陀而上,至天池院。”

论南道

[编辑]

《薛所习记》云:“由郡之匡庐门北行二十里,至招隐泉, 三里至百花园,过涧东北行五里,至万寿寺宿焉。寺 亦古刹,今倾圮,止存后阁三楹。斯时也,云去日没,梵 天月出,策杖闲步,目穷远望。而五老、太乙、汉阳诸峰, 罗列目前,乐极颓寝。晨起复临,奇花夹道,异草穿径, 蕙密兰滋,殆履锦绣中。行五里许,有欢喜亭,环憩石” 上,取水烹茗。自山足抵此,约庐山之半。然而邃谷风 清,修峦景丽,群山错立,万态俱起。亭之名“欢喜”者,由 此而渐入佳境耳。

论北道

[编辑]

曹学佺《记》云:“讲经台之背,逶迤而东,为香罏峰,其与 东林俯仰对揖,路由中入。陟其顶,从旷处以观,人皆 衣绛,客尽酡颜。绀殿袭姿,珠潭变采。峰峦为火里之 芙蓉,而川水若九虹之争道。此罏峰之晴烟倒景,互 使然也。”

论小径

[编辑]

匡庐峰峦,横溃四出,竞秀争奇,各为尊高。故峰峰有 径,径径达巅,亦不可不鸣于游者也。东南麓有相辞 涧,从官道分径入石牛山,上麻姑崖,达九叠屏,而观 三叠水也。南道栖贤谷,上王照岭,分径入桃林涧,登 仰天坪,至晒谷石,达汉阳峰之巅也。青泉涧有径造 卧龙冈而探崔嘉彦、朱晦翁之遗迹也。瞻家岩有径, 至五乳寺而登七贤峰也。开先寺有径抵布水台,观 瀑布,登文殊塔,入黄岩而窥石室也。“简寂观有径看 双瀑”,上黄莺呰,至庐山寺也。归宗有径,观玉帘泉而 达金轮峰,礼耶舍塔也。栗里有径入康谷而观谷帘 泉,陟紫霄,探禹迹也。圆通寺有径登石耳峰,逾上下 吊桥而进康王城也。七里冈有径上白云峰,至上霄 诸处也。莲社桥有径,入卧云寺,至龙潭庵,上圣治峰, 而望秦楚之风尘也。莲花洞有径二:其一进养鹿池 而登松光岭,谒小天池之铜金仙也;其一上筋竹岭, 入吴宾阳之瓜圃也。龙门峡中有径,上昙花庵,至振 衣峰,看江州地脉之来处也。濂溪墓旁为官道,走南 则过吴章山,走西则至蛇冈岭,其分支小径尤多,有 一至慧日寺者,有一至天花井者,馀则余不知矣。夫 游人韵士之所造极者,必探幽邃之迹,道泉石之故, 亹亹不倦,较若平生。懽!岂非以其奇胜耶?传曰:“物大 然后可观。”彼蹄涔蚁垤,小琐无烟霞之致,乌足概于 中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