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第003卷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二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
经济汇编 第三卷
经济汇编 戎政典 第四卷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戎政典〉

 第三卷目录

 戎政总部总论二

  春秋四传僖公元年齐师宋师曹师救邢 楚人伐郑 败邾师于偃 公子友帅

  师败莒师于郦 僖公二年虞师晋师灭下阳 僖公四年公会诸侯侵蔡伐楚 楚屈完来

  盟于师盟于召陵 公孙兹会诸侯侵陈 僖公五年晋人执虞公 僖公六年公至自伐郑

   僖公十有二年楚人灭黄 僖公十有五年公孙敖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晋侯及秦伯战

  于韩 僖公十有七年灭项 僖公十有八年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僖公十有九年宋

  人围曹 僖公二十年楚人伐随 僖公二十有二年公伐邾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僖公

  二十有三年齐侯伐宋 僖公二十有五年卫侯毁灭邢 楚人围陈 僖公二十有六年齐

  人侵我西鄙 楚人灭夔 楚人伐宋围缗 公以楚师伐齐 僖公二十有七年楚人陈侯

  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僖公二十有八年晋侯侵曹伐卫 公子买戍卫 晋侯入曹 战于

  城濮 诸侯围许 曹会诸侯围许 僖公三十年晋人秦人围郑 僖公三十有一年取济

  西田 僖公三十有三年公子遂帅师伐邾 文公二年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 晋人宋人

  陈人郑人伐秦 文公三年叔孙得臣会诸侯之师伐沈 秦人伐晋 晋阳处父伐楚救江

   文公四年晋侯伐秦 文公七年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文公九年楚人伐郑 文公十

  有二年秦人晋人战于河曲 文公十有四年晋人纳捷菑于邾 文公十有五年晋郤缺帅

  师伐蔡 齐侯伐曹 文公十有六年楚人秦人巴人灭庸 文公十有七年晋人卫人陈人

  郑人伐宋

戎政典第三卷

戎政总部总论二

[编辑]

春秋四传

[编辑]

齐师宋师曹师救邢

[编辑]

《春秋》:僖公元年“春王正月,齐师、宋师、曹师次于聂北, 救邢。”

《穀梁传》:“救不言次,言次非救也。非救而曰救,何也?遂 齐侯之意也。是齐侯与齐侯也,何用见其是齐侯也? 曹无师,曹师者,曹伯也。其不言曹伯何也?以其不言 齐侯,不可言曹伯也。其不言齐侯何也?以其不足乎 扬,不言齐侯也。”

《胡传》:“三国称师,见兵力之有馀也。聂北书次,讥救邢 之不速也。《春秋》大义,伐而书次,其次为善。遂伐楚,次 于陉,美之也。救而书次,其次为贬。救邢,次于聂北,讥 之也。圣人之情见矣。故救患分灾,于礼为急;而好攻 战、乐杀人者,于罪为大。”

楚人伐郑

[编辑]

《春秋》:僖公元年“秋七月,楚人伐郑。”

《左传》:“郑即齐故也。”

败邾师于偃

[编辑]

《春秋》:僖公元年“秋九月,公败邾师于偃。”

《左传》:“虚丘之戍,将归者也。”

《穀梁传》:“不日,疑战也。疑战而曰败,胜内也。”

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郦

[编辑]

《春秋》:僖公元年“冬十月壬午,公子友帅师败莒师于 郦,获莒拏。”

《公羊传》:莒拏者何?莒大夫也。莒无大夫,此何以书?大 季子之获也。何大乎季子之获?季子治内难以正,御 外难以正。其御外难以正奈何?公子庆父弑闵公,走 而之莒,莒人逐之,将由乎齐。齐人不纳,却反舍于汶 水之上,使公子奚斯入请。季子曰:“公子不可以入,入 则杀矣。”奚斯不忍,反命于庆父,自南涘北面而哭。庆 父闻之曰:“嘻!此奚斯之声也!诺已!”曰:“吾不得入矣。”于 是抗《辀经》而死。莒人闻之,曰:“吾已得子之贼矣,以求 赂乎鲁”,鲁人不与,为是兴师而伐鲁,季子待之以偏 战。

《穀梁传》:“莒无大夫,其曰莒挐,何也?以吾获之目之也。 内不言获,此其言获何也?恶公子之绐。绐者奈何?公 子友谓莒挐曰:‘吾二人不相说,士卒何罪?屏左右而 相搏。公子友处下,左右曰‘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也。 公子友以杀之。然则何以恶乎绐也?曰弃师之道也’。” 《胡传》:“按《公羊》,庆父走莒,莒人逐之。将由乎齐。齐人不” 纳,却反舍于汶水之上,使奚斯入请,不可而死。莒人 曰:“吾已得子之贼,以求赂乎鲁。”鲁人弗与,为是兴师 而来伐。然则罪在莒也,而以季友主此战,何也?抑锋 止锐,喻以词命,使知不缩而引去,则善矣。今至于兵 刃既接,又用诈谋,擒其主将,此强国之事,非王者之 师,《春秋》之志,故以季友为主,而书败获,责之备也。

虞师晋师灭下阳

[编辑]

《春秋》:僖公二年:“夏五月,虞师、晋师灭下阳。”

《公羊传》:“虞,微国也。曷为序乎大国之上?”使虞首恶也。 曷为使虞首恶?虞受赂,假灭国者道以取亡焉。其受 赂奈何?献公朝诸大夫而问焉,曰:“寡人夜者寝而不 寐,其意也何?”诸大夫有进对者曰:“寝不安与?”其诸侍御有不在侧者与?献公不应。荀息进曰:“虞、郭见与。”献 公揖而进之,遂与之入而谋曰:“吾欲攻郭则虞救之; 攻虞则郭救之,如之何?愿与子虑之。”荀息对曰:“君若 用臣之谋,则今日取郭而明日取虞尔,君何忧焉?”献 公曰:“然则奈何?”荀息曰:“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白 璧往,必可得也。则宝出之内藏,藏之外府;马出之内 厩,系之外厩尔,君何丧焉?”献公曰:“诺。虽然,宫之奇存 焉,如之何?”荀息曰:“宫之奇知则知矣。虽然,虞公贪而 好宝,见宝必不从其言,请终以往。”于是终以往,虞公 见宝许诺。宫之奇果谏《语》曰:“唇亡则齿寒。虞、郭之相 救,非相为赐。则晋今日取郭,而明日虞从而亡尔。君 请勿许也。”虞公不从其言,终假之道以取郭。还四年, 反取虞,虞公抱宝牵马而至,荀息见曰:“臣之谋何如?” 献公曰:“子之谋则已行矣,宝则吾宝也。虽然,吾马之 齿亦已长矣。盖戏之也。夏阳者何?郭之邑也。曷为不 系乎郭?国之也。曷为国之?君存焉尔。”

《穀梁传》:非国而曰灭,重夏阳也。虞无师,其曰师何也? 以其先晋,不可以不言师也。其先晋何也?为主乎灭 夏阳也。夏阳者,虞虢之塞邑也,灭夏阳而虞虢举矣。 虞之为王乎?灭夏阳何也?晋献公欲伐虢,荀息曰:“君 何不以屈产之乘,垂棘之璧,而借道乎虞也?”公曰:“此 晋国之宝也。如受吾币而不借吾道,则如之何?”荀息 曰:“此小国之所以事大国也,彼不借吾道,必不敢受 吾币;如受吾币而借吾道,则是我取之中府,而藏之 外府,取之中厩,而置之外厩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必 不使受之也!”荀息曰:“宫之奇之为人也,达心而懦,又 少长于君。达心则其言略,懦则不能强谏,少长于君 则君轻之。且夫玩好在耳目之前,而患在一国之后, 此中知以上,乃能虑之。臣料虞君中知以下也。”公遂 借道而伐虢。宫之奇谏曰:“晋国之使者,其辞卑而币 重,必不便于虞。”虞公弗听,遂受其币而借之道。宫之 奇谏曰:“《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挈其妻子以 奔曹。献公亡虢五年而后举虞。荀息牵马操璧而前 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胡传》:“按《孟子》:‘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 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然则晋人造意以 虞首恶,何也?贪得重赂,遂其强暴,灭兄弟之国以及 其身,而亡其社稷,所以为首乎?《春秋》圣人律令也。观 此义可以见法矣。唐高宗赐其臣长孙无忌金宝缯 锦,欲以立武昭仪,虽无忌,终不顺旨,君子犹讥其没’” 于利而不反君之赐也。矧受他人之赂,遂其强暴者 乎?国而曰灭夏阳邑尔,其书“灭”,何也?夏阳,虞、虢之塞 邑,犹秦有潼关,蜀有剑岭,皆国之门户也。潼剑不守, 则秦、蜀破,夏阳既举,而虞、虢亡矣。《春秋》此义,以天下 为家,以城郭沟池为固,以山川丘陵为险,设之以守 国而待暴客者也。其衰世之意邪?

公会诸侯侵蔡伐楚

[编辑]

《春秋》僖公四年“春王正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 郑伯、许男、曹伯侵蔡。蔡溃,遂伐楚,次于陉。”

《公羊传》:“溃者何?下叛上也。国曰溃,邑曰叛。”其言次于 陉何?有俟也。孰俟?俟屈完也。

《穀梁传》:“溃之为言,上下不相得也。侵,浅事也。侵蔡而 蔡溃,以桓公为知所侵也。不土其地,不分其民,明正 也。遂,继事也。次,止也。”

《胡传》:“潜师掠境曰‘侵’,侵蔡者奇也;声罪致讨曰‘伐’,伐 楚者正也。遂者继事之词,而有专意次止也。楚贡包 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桓公是征,而楚人服罪。 师则有名矣,孟氏何以独言《春秋》无义战也?譬之杀 人者,或曰:‘人可杀与’?”曰:“‘可。孰可以杀之’?曰:为士师则 可以杀之矣。”“国可伐与?”曰:“可。孰可以伐之?曰:为天吏” 则可以伐之矣。楚虽暴横,凭陵上国,齐不请命,擅合 诸侯,岂所谓为天吏以伐之乎?《春秋》以义正名,而乐 与人为善。以义正名,则君臣之分严矣。书“遂伐楚”,讥 其专也。乐与人为善,苟志于善,斯善之矣。书“次于陉。” 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序其绩也。

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编辑]

《春秋僖公四年》夏,楚屈完来盟于师,盟于召陵。 《穀梁传》:楚无大夫,其曰屈完何也?以其来会桓成之 为大夫也。其不言使,权在屈完也,则是正乎?曰非正 也。以其来会诸侯,重之也。来者何?内桓师也。于师,前 定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 公得志为仅矣。屈完曰:“大国之以兵向楚,何也?桓公 曰:‘昭王南征不反,《菁茅》之贡不至,故周室不祭’。”屈完 曰:“《菁茅》之贡不至,则诺;昭王南征不反,我将问诸江 胡。”《传》楚大夫未有以名氏通者,其曰屈完,进之也。其 不称使,权在完也。来盟于师,嘉服义也。盟于召陵,序 桓绩也。桓公帅八国之师侵蔡而蔡溃,伐楚而楚人 震恐,兵力强矣。责包茅之不贡则诺;问昭王之不复 则辞;徼与同好,则承以寡君之愿;语其战胜攻克,则 对以用力之难。然而桓公退师召陵,以礼楚使,卒与 之盟而不遂也。于此见齐师虽强,桓公能以律用之而不暴,楚人已服,桓公能以礼下之而不骄,庶几乎 王者之事矣。故《春秋》之盟,于斯为盛,而扬子称之曰: “齐桓之时缊?”而《春秋》美召陵是也。

公孙兹会诸侯侵陈

[编辑]

《春秋》:僖公四年“冬十有二月,公孙兹帅师,会齐人、宋 人、卫人、郑人、许人、曹人侵陈。”

《胡传》《扬子法言》:“或问:‘为政有几,曰:‘思斁。昔在周公征 于东方,四国是王,其思矣夫!齐桓公欲径陈,陈不果 纳,执辕涛涂,其斁矣夫!桓公识明而量浅,管仲器不 足而才有馀,方楚人未帖,而齐以为忧也。致勤于郑, 振中夏之威;会于阳谷,惇远国之信;按兵于陉,修文 告之辞;退舍召陵,结会盟之礼。何其念之深,礼之谨’’” 也。存此心以进善,则桓有王德而管氏为王佐矣。尧、 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乌 知其非有惜乎?桓公假之不久而遽归也。楚方受盟, 志已骄溢,陈大夫一谋不协,其身见执,其国见伐见 侵,而怒,犹未怠也,桓德于是乎衰矣。爱人不亲反其 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 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曾可厚以责人,不 自反乎?原其失,在于量浅而器不宏也。魏武才得荆 州而张松见忽,唐庄宗自矜取汴而高氏不朝,成汤 胜夏,抚有万方,乃曰:“兹朕未知,获戾于上下”,栗栗危 惧,若将陨于深渊。其尔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 有罪,无以尔万方人之度量相越,岂不远哉?《春秋》称 人以执,罪齐侯也;称“侵陈”者,深责之也。故孟子曰:“仲 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 子为我愿之乎?”

晋人执虞公

[编辑]

《春秋》僖公五年“冬,晋人执虞公。”

《公羊传》:“虞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 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灭者,上下之同力者也。” 《穀梁传》:“执不言所于地,缊于晋也。其曰公何也?犹曰 其下执之之辞也。其犹下执之之辞何也?晋命行乎 虞民矣,虞、虢之相救,非相为赐也,今日亡虢而明日 亡虞矣。”

胡传《公羊子》曰:“虞已灭矣,其言执何?不与灭也。灭者, 亡国之善辞,上下之同力也。若夫虞公,地之缊于晋 久矣,晋命行乎虞民信矣。其曰晋人执之者,犹众执 独夫耳。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而身为独夫,商纣是也; 贵为诸侯,富有一国,而身为独夫,虞公是也。其曰公 者,非存其爵,犹下执之之辞也。不言以归,验其为匹” 夫之实也。书“灭《下阳》”于始,而记“执虞公”于后,可以见 弃义趋利,渎货无厌之能,亡国败家审矣。

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公至自伐郑

[编辑]

《春秋》:僖公六年:“秋,楚人围许,诸侯遂救许。冬,公至自 伐郑。”

《胡传》:齐自召陵之后,兵服四裔,威动诸夏,今合六国 之师围新造之邑,宜若振槁然,围而不举,有遗力者 矣。及楚人攻许,即解新城之围,移师救许,是又得讨 罪分灾救急之义也,故特书曰“楚人围许,诸侯遂救 许。”凡书“救”者,未有不善之也。其曰“遂救许”,善之尤者 也。善之尤,则何以致久也?

楚人灭黄

[编辑]

《春秋》僖公十有二年“夏,楚人灭黄。”

《左传》:黄人恃诸侯之睦于齐也,不共楚职,曰:“自郢及 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夏,楚灭黄。

《穀梁传》:贯之盟管仲曰:“江、黄远齐而近楚,楚为利之 国也。若伐而不能救,则无以宗诸侯矣。”桓公不听,遂 与之盟。管仲死,楚伐江灭黄,桓公不能救,故君子闵 之也。

公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编辑]

《春秋》“僖公十有五年春,楚人伐徐。三月,公会齐侯、宋 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盟于牡丘,遂次于匡。公 孙敖帅师及诸侯之大夫救徐。”

《左传十五年》“春,楚人伐徐,徐即诸夏故也。三月,盟于 牡丘,寻葵丘之盟,且救徐也。孟穆伯帅师及诸侯之 师救徐,诸侯次于匡以待之。”

《穀梁传》:“兵车之会也,遂,继事也。次,止也,有畏也,善救 徐也。”

《胡传》:楚都于郢,距徐亦远,而举兵伐徐,暴横凭凌之 罪著矣。徐在山东,与齐密迩,以封境言之,不可以不 速救;以形势言之,非有馈粮越险之难也。今书“盟于 牡丘”,见诸侯救患之不协矣。书“次于匡”,见霸主号令 之不严矣。书“大夫帅师”而诸侯不行,见桓德益衰而 安中国之志怠矣。凡兵而书救,未有不善之也。救而 书次,则尤罪其当速而故缓,失用师之义矣。《中庸》曰: “至诚无息,不息则久。”《春秋》谨始卒,欲有国者敦不息 之诚也。始勤而终怠,则不能久而无以固其国矣。

晋侯及秦伯战于韩

[编辑]

《春秋》:僖公十有五年“冬十有一月壬戌,晋侯及秦伯

战于韩,获晋侯
考证
《公羊传》: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君获,不言师败

绩也。

《穀梁传》:“韩之战,晋侯失民矣,以其民未败而君获也。” 胡传:“‘秦伯伐晋,而经不书伐,专罪晋也。获晋侯以归, 而经不书归,免秦伯也。书‘伐’”书“及’者,两俱有罪,而以 及为主;书获书‘归’者,两俱有罪,而以归为甚。今此专 罪晋侯之背施幸灾、贪爱怒邻,而恕秦伯也。然则秦 战义乎?《春秋》无义战,彼善于此则有之矣,其不言师” 败绩何也?君获不言师败绩,君重于师也。大夫战而 见获,必书“师败绩”,师与大夫敌也,君为重,师次之。大 夫敌,《春秋》之法也。与孟子之言何以异?孟子为时君 牛羊用人,莫之恤也,故以民为贵,君为轻。《春秋》正名 定分,为万世法,故以君为重,师次之。尧以天下命舜, 舜亦以命禹,必称元后为先,此经世大常,而仲尼盖 祖述之也。惟此义不行,然后叛逆之党有托以为民, 轻弃君亲而不顾者矣。

灭项

[编辑]

《春秋》僖公十有七年“夏,灭项。”

《左传》:“师灭项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 人以为讨而止公。

《公羊传》:“孰灭之?齐灭之。曷为不言齐灭之?为桓公讳 也。《春秋》为贤者讳。此灭人之国,何贤尔?君子之恶恶 也疾始,善善也乐终。桓公常有继绝存亡之功,故君 子为之讳也。”

《穀梁传》:“孰灭之?桓公也。何以不言桓公也?为贤者讳 也。项,国也,不可灭而灭之乎?桓公知项之可灭也,而 不知己之不可以灭也。既灭人之国矣,何贤乎?君子 恶恶疾其始,善善乐其终。桓公常有存亡继绝之功, 故君子为之讳也。”

胡《传》:“按《左氏》淮之会,公有诸侯之事,未归而取项,齐 人以为讨而止公。然则灭项者鲁也。二《传》以为桓公 灭之,孰信乎?考于《经》,未有书外灭而不言国者,如齐 师灭谭是也;亦未有书内取而直言鲁者,如取鄟、取 邿、取鄫是也。由此知项为鲁灭无疑矣。然圣人于鲁 事有君臣之义,凡大恶必隐避其辞而为之讳。今此” 灭项,其恶大矣,曷不讳乎?曰:有事隐讳,臣子施之于 君父者也。故成公取鄟,襄公取邿,昭公取鄫,皆不言 灭而书“取。”程氏以为在君则当讳是也。若夫灭项,则 僖公在会,季孙所为耳。执政之臣,擅权为恶,而不与 之讳,此《春秋》尊君抑臣,不为朋党比周之意也。

宋公曹伯卫人邾人伐齐

[编辑]

《春秋》僖公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卫人、邾人 伐齐。夏,师救齐。“五月戊寅,宋师及齐师战于甗,齐师 败绩。”

《公羊传》:“战不言伐,此其言伐何?宋公与伐而不与战, 故言伐。”《春秋》“伐者为客,受伐者为主。曷为不使齐主 之?与襄公之征齐也。曷为与襄公之征齐?桓公死,竖 刁、易牙争权不葬,为是故伐之也。”

《穀梁传》:“战不言伐,客不言及,言及,恶宋也。”

宋人围曹

[编辑]

《春秋》僖公十有九年“秋,宋人围曹。”

《左传》: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 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 垒而降。《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 德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 无阙而后动。”

《胡传》盟于曹南,口血未干,今复围曹者,讨不服也。爱 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襄公不能内自省 德,而急于合诸侯,执婴齐,非伯讨不足以示威,盟曹 南,非同志不足以示信,卒于兵败身伤,不知反求诸 己,欲速见小利之过也。汉景削七国而吴、楚叛,东都 疾横议而党锢兴;唐文宗切于除奸而训、注用,故子 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 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经书襄公,不越数端,而知其 操心之若此者。仲尼笔削,推见至隐,如化工赋像,并 其情不得遁焉,非特画笔之肖其形耳。故《春秋》者,化 工也,非画笔也。

楚人伐随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年“冬,楚人伐随。”

《左传》:随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斗谷於菟帅师伐随, 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 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 多露’。”

《穀梁传》:“随,国也。”

公伐邾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二年春,公伐邾,取须句。“秋八月丁 未,及邾人战于升陉。”

《左传》: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邾人以须句故出 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 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犹无不难也,无不惧也,况我小国乎?君其无谓 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弗听。八月丁未,公及邾师 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穀梁传》:“内讳败,举其可道者也。不言其人,以吾败也。 不言及之者,为内讳也。”

《胡传》:“按《左氏》,须句,风姓,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邾人 灭之。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公伐邾,取须句而反其 君焉。审如是,固得崇明祀、保小寡之礼,何以书取乎? 不请于王命而专为母家报怨,谋动干戈于邦内,擅 取人国而反其君,是以乱易乱,非所以为礼也,与收 夺者无以异矣。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 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记》称“邾 娄复之以矢”,盖自战于升陉始也。鲁既败绩,邾亦几 亡,轻用师徒,害及两国,亦异于诛暴禁乱之兵矣,故 讳不言公而书“及”,内以讳为贬。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二年“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 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

《公羊传》:偏战者日尔,此其言朔何?《春秋》辞繁而不杀 者正也。何正尔?宋公与楚人期战于泓之阳,楚人济 泓而来,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济而击之。”宋公曰:“不 可。吾闻之也,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馀,寡人不忍 行也。”既济未毕陈,有司复曰:“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宋公曰:“不可。吾闻之也,君子不鼓不成列。”已陈,然后 襄公鼓之,宋师大败。故君子大其不鼓不成列,临大 事而不忘大礼,有君而无臣,以为虽文王之战亦不 过此也。

《穀梁传》“日事遇朔曰朔。”《春秋》三十有四战,未有以尊 败乎卑,以师败乎人者也。以尊败乎卑,以师败乎人, 则骄其敌。襄公以师败乎人,而不骄其敌,何也?责之 也。泓之战,以为复雩之耻也。雩之耻,宋襄公有以自 取之。伐齐之丧,执滕子,围曹,为雩之会,不顾其力之 不足,而致楚成王,成王怒而执之。故曰:“礼人而不答, 则反其敬;爱人而不亲,则反其仁;治人而不治,则反 其智;过而不改,文之,是谓之过。”襄公之谓也。古者被 甲婴胄,非以兴国也,则以征无道也。岂曰以报其耻 哉?宋公与楚人战于泓水之上,司马子反曰:“楚众我 少,鼓险而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君子不推人危,不 攻人厄,须其出。”既出,旌乱于上,陈乱于下。子反曰:“楚 众我少,击之,胜无幸焉。”襄公曰:“不鼓不成列。须其成 列而后击之,则众败而身伤焉,七月而死。倍则攻,敌 则战,少则守。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 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道?道之贵 者时,其行势也。”

《胡传》泓之战,宋襄公不厄人于险,不鼓不成列,先儒 以为至仁大义,虽文王之战不能过也,而《春秋》不与, 何哉?物有本末,事有终始,顺事恕施者,王政之本也。 襄公伐齐之丧,奉少夺长,使齐人有杀无亏之恶,有 败绩之伤,此晋献公之所以乱其国者,罪一也。桓公 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德而一会,虐二国 之君,罪二也。曹人不服盍姑省德无阙,然后动而兴 师围之,罪三也。凡此三者,不仁非义,襄公敢行,而独 爱重伤,与二毛则亦何异盗跖之以“分均出后”为仁 义,陈仲子以避兄离母居于陵为廉乎?夫计末遗本, 饰小名妨大德者,《春秋》之所恶也。故词繁不杀,而宋 公书“及”,以深贬之也。

齐侯伐宋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三年春,齐侯伐宋,围缗。”

《左传》,以讨其不与盟于齐也。

《公羊传》:“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疾重故也。”

《穀梁传》:“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不正其以恶 报恶也。”

卫侯毁灭邢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五年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左传》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掖以赴外,杀之。 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同姓也,故名。礼至为铭曰:“余 掖杀国子,莫余敢止。”

《公羊传》:“卫侯毁。何以名?绝。曷为绝之?灭同姓也。” 《穀梁传》:“毁之名,何也?不正其伐本而灭同姓也。” 《胡传》:“卫侯何以名?灭同姓也。《春秋》之法,诸侯不生名, 灭同姓。”则名者谓其绝先祖之裔,蔑骨肉之恩,故生 而书名,示王法不容诛也。圣人与天地合德,灭人邦 国而绝其祀。同姓与异姓奚别焉?而或名或否,何也? 正道理一而分殊,异端二本而无分。分殊之弊,私胜 而失仁;无分之罪,兼爱而失义。《春秋》之法,由仁义行 而人道立者也,可以无差等乎?然则晋灭虞,楚灭夔, 亦同姓也,曷为不名?曰:诸侯灭同姓,则名其常也。有 名有不名,例之变也。邢虽伐卫,而经无讥文者,为能 救齐也。卫人曾不反思,而迁怒于邢,又遣礼至昆弟 往仕焉,诱其守而杀之于外,与虞公贪璧马以易邻国及其身者,其情异矣。《春秋》原情定罪,而卫毁独名, 盖轻重之权衡也。

楚人围陈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五年“秋,楚人围陈,纳顿子于顿。” 《公羊传》何以不言遂?两之也。

据楚子、郑人侵陈,遂侵宋。微者不别遂,但别两称耳。别之者,恶国家不重民命,一出兵为两事也。

《穀梁传》:“纳者,内弗受也。围,一事也;纳,一事也。而遂言 之,盖纳顿子者陈也。”

齐人侵我西鄙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齐人侵我西鄙。公 追齐师,至酅,弗及。”

《左传》:“齐师侵我西鄙,讨。”是二盟也。

《公羊传》其言至“酅弗及何”,侈也。

《穀梁传》:“人,微者也。侵,浅事也。公之追之,非正也。至酅, 急辞也。弗及者,弗与也。可以及而不敢及也。其侵也 曰人,其追也曰师,以公之弗及,大之也。弗及,内辞也。” 胡传:“书人、书侵、书师,罪齐也。书追、书至酅,弗及,罪鲁 也。潜师入境曰侵,少则称人,众则称师。前书齐人,是 见其弱以诱鲁也;后书齐师,是仗其众以邀鲁也。其” 为谖明矣。凡书“追”者,在境内则讥其不预追戎于济 西是也;在境外则讥其深入,追齐师至酅是也。酅者, 齐地。至者,言远也。弗者,迁辞也,有畏而弗敢及之也。 齐、鲁皆私愤之兵,而非正也,故交讥之。

楚人灭夔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六年:“秋,楚人灭夔,以夔子归。” 《穀梁传》:“夔,国也,不日微国也。以归,犹愈乎执也。” 《胡传》:“《春秋》灭国以其君归,无有不名者,而夔何以独 不名?”按《左氏》:“夔子不祀祝融与鬻熊,楚人让之。对曰: ‘我先君熊挚有疾,鬼神弗赦,自窜于夔,是以失楚,又 何祀焉?诸侯之祀,无过其祖者,而夔祖熊挚,是不得 祀祝融与’”《鬻熊》也,而楚反以是灭之,非其罪矣,故特 存其爵而不名也。

楚人伐宋围缗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六年冬,楚人伐宋,围缗。

《左传》:“宋以其善于晋侯也,叛楚即晋。冬,楚令尹子玉、 司马子西帅师伐宋,围缗。”

《公羊传》:“邑不言围,此其言围何?刺道用师也。”

《穀梁传》:“伐国不言围邑,此其言围何也?以吾用其师 目其事也,非道用师也。”

公以楚师伐齐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六年冬,公以楚师伐齐,取谷。公至 自伐齐。

《左传》: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寘桓公子雍于谷。”易牙奉 之,以为鲁援。楚申公、叔侯戍之。桓公之子七人,为七 大夫于楚。

《公羊传》:“此已取谷矣。何以致伐。未得乎取谷也。曷为 未得乎取谷。”曰:“患之起,必自此始也。”

《穀梁传》:“以者,不以者也。民者君之本也。使民以其死, 非其正也,恶事不致,此其致之何也?危之也。”

“恶事”至“危之也。”释曰:庄六年秋,“公至自伐卫”,传曰:“恶事不致,此其致何也?不致则无用见公恶事之成也。”

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围宋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七年冬,楚人、陈侯、蔡侯、郑伯、许男 围宋。”

《公羊传》:“此楚子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为执宋公贬, 故终僖之篇贬也。”

晋侯侵曹伐卫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八年春,晋侯侵曹,晋侯伐卫。 《公羊传》“曷为再言晋侯?非两之也。然则何以不言遂? 未侵曹也?”未侵曹,则其言侵曹何?致其意也?其意侵 曹,则曷为伐卫?晋侯将侵曹,假涂于卫。卫曰不可得, 则固将伐之也。

《穀梁传》:“再称晋侯忌也。”

公子买戍卫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八年春,公子买戍卫,不卒戍,刺之。 《公羊传》:“不卒戍者何?不卒戍者,内辞也,不可使往也。 不可使往,则其言戍卫何?遂公意也。刺之者何?杀之 也。杀之则曷为谓之刺之?内讳杀大夫,谓之刺之也。” 《穀梁传》:“先名后刺,杀有罪也。”“公子启曰:‘不卒戍者,可 以卒也;可以卒而不卒,讥在公子也,刺之可也’。” 《胡传》:“按《左氏》,买为楚戍卫,楚人救卫,不克。公惧于晋, 杀买以说焉。谓楚人曰:‘不卒戍也。内杀大夫称刺者, 若曰刺审其情与众弃之而专杀之,罪则一耳。《周官》 有三刺,一刺曰讯群臣,再刺曰讯群吏,三刺曰讯万 民’。刺未有书其故者,而以不卒戍刺之,则知买为无 罪矣。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 民,则士可以徙。今乃杀无罪之主,将以苟说于强国, 于是乎不君矣,故特书“其故”以贬之也。

===晋侯入曹===《春秋》“僖公二十有八年春三月丙午,晋侯入曹,执曹 伯畀宋人。”

《公羊传》:畀者何?与也。其言畀宋人何?与使听之也。曹 伯之罪何?甚恶也。其甚恶奈何?不可以一罪言也。 《穀梁传》:入者,内弗受也。日入,恶入者也。以晋侯而斥 执曹伯,恶晋侯也。畀,与也。其曰人何也?不以晋侯畀 宋公也。

《胡传》:“古者觌文匿武,修其训典,序成而不至于是乎 有攻伐之兵。故孟子谓万章曰:‘子以为有王者作,将 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曹 伯羸者,未狎晋政,莫知所承。晋文不修词令,遽入其 国,既执其君,又分其田,暴矣。欲致楚师与之战,而以 曹伯畀宋人,谲矣。虽一战胜楚,遂主夏盟,举动不中’” 于礼亦多矣。徒乱人上下之分,无君臣之礼,其功虽 多,道不足尚也。故曰:“五霸三王之罪人。”仲尼之徒,无 道桓、文之事者。

战于城濮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八年夏四月己巳,晋侯、齐师、宋师、 秦师及楚人战于城濮,楚师败绩。”

《公羊传》:“此大战也。曷为使微者?子玉得臣也。子玉得 臣,则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大夫不敌君也。”

诸侯围许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八年冬,诸侯遂围许。

《穀梁传》:“遂,继事也。”

《胡传》:“诸侯比再会,天子再至,皆朝于王所,而许独不 会,以其不臣也,故诸侯围许。”按:古者巡狩,诸侯各朝 于方岳。今法,天子行幸三百里内亦皆问起居。许距 河阳、践土近矣,而可以不会乎?其称“遂”,继事之辞也。

曹会诸侯围许

[编辑]

《春秋》“僖公二十有八年冬,曹伯襄复归于曹,遂会诸 侯围许。”

《左传》:丁丑,诸侯围许。晋侯有疾,曹伯之竖侯獳货筮 史使曰:“以曹为解。齐桓公为会而封异姓。今君为会 而灭同姓。曹叔振铎,文之昭也;先君唐叔,武之穆也。 且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也;与卫偕命而不与偕复, 非信也。同罪异罚,非刑也。礼以行义,信以守礼,刑以 正邪。舍此三者,君将若之何?”公说,复曹伯,遂会诸侯 围许。

《穀梁传》:“复者,复中国也。天子免之,因与之会。其曰复, 通王命也,遂继事也。”

《胡传》:曹伯襄何以名?其归之道,非所以归也。晋侯有 疾,使其竖侯獳货筮史曰:“以曹为解。”晋侯恐,于是反 曹伯夫以赂得国,而《春秋》名之,比于失地灭同姓之 罪。以此知圣人严于义利之别,以正性命之理,其说 行而天下定矣,岂曰小补之哉。

晋人秦人围郑

[编辑]

《春秋》:僖公三十年“秋,晋人、秦人围郑。”

《胡传》:“按《左氏传》: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而经 书‘晋人’”、“‘秦人’者,贬之也。于秦晋何贬乎?初,晋公子重 耳出亡过郑,而郑文公亦不礼焉,为是兴师而围郑。 孟子曰:‘有人于此,待我以横逆,则君子必自反也。我 必不仁,无礼与不忠欤?仁且有礼而忠矣,其横逆犹 是也。此亦妄人耳矣,而君子盖终不之校也。故行有’” 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而已矣。今郑伯之于晋公子,特 不能厚将迎赠送之礼,而未尝以横逆加之也。坐此 见围为列国者,不亦难乎?故晋侯、秦伯贬称“人”者,晋 文以私忿勤民动众,围人之国;秦伯惟利为向背,从 烛之武之言,不以义举也。而二国结衅连兵,暴骨原 野,自此始矣。

取济西田

[编辑]

《春秋》:“僖公三十有一年春,取济西田。”

《公羊传》:恶乎取之?取之曹也。曷为不言取之曹?讳取 同姓之田也。此未有伐曹者,则其言取之曹何?晋侯 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诸侯也。晋侯执曹伯,班其 所取侵地于诸侯,则何讳乎取同姓之田久也。” 《胡传》:“《公羊》曰:取之曹也。晋侯执曹伯,班其所取侵地 于诸侯。不系国者,吾故田也。复吾故田而谓之取,何 也?《春秋》之法,不以乱易乱。

公子遂帅师伐邾

[编辑]

《春秋》“僖公三十有三年秋,公子遂帅师伐邾。”

《左传》:“公伐邾,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秋, 襄仲复伐邾。”

《胡传》:“按《左氏》,公伐邾,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 设备,襄仲复伐之。此皆不胜忿欲,报怨贪得,恃强陵 弱,不义之兵也。直书其事而罪自见矣。或曰取须句、 訾娄,有为为之也。伐邾至于再三,念母勤矣。夫念母 者必当止乎礼义。平王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 诗人刺之,夫子录之。僖公以成风之有功于己也,越 礼以尊其身,违义以报其怨,残民动众,取人之邑,会 是以为可乎?”

===晋侯及秦师战于彭衙===
考证
《春秋》:文公二年“春王二月甲子,晋侯及秦师战于彭

衙,秦师败绩。”

胡《传》:战而言及者,主乎是战者也。夫敌加于己,不得 已而起者,谓之应兵。争恨小,故不忍忿怒者,谓之忿 兵。按《左传》秦孟明帅师伐晋,报殽之役。此所谓忿兵, 疑罪之在秦也,而以晋侯主之,何哉?处己息争之道, 远怨之方也。然则敌加于己,纵其侵暴,将不得应乎? 曰敌加于己而己有罪焉,引咎责躬,服其罪则可矣。 己则无罪,而不义见加,谕之以辞命,犹不得免焉,亦 告于天子方伯可也。若遽然兴师而与战,是谓以桀 攻桀,何愈乎?故以晋侯为主者,处己息争之道,远怨 之方,王者之事也。

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编辑]

《春秋》文公二年“冬,晋人、宋人、陈人、郑人伐秦。”

《胡传》:“按《左氏》,四国伐秦,报彭衙之役,则皆国卿也。其 贬而称人者,晋人再胜秦师,在常情亦可以已矣,而 复兴此役,结怨勤民,是全不务德,专欲力争,而报复 之无已也,以致济河焚舟之师,故特贬而称人。”

叔孙得臣会诸侯之师伐沈

[编辑]

《春秋》文公三年“春王正月,叔孙得臣会晋人、宋人、陈 人、卫人、郑人伐沈,沈溃。”

《胡传》:“按《左氏》伐沈,以其服于楚也。沈溃,民逃其上也。 五国皆称人,将非命卿也。沈在汝南平舆县北,未尝 与中国会盟而南服于楚,师入其境而民人逃散,虽 非义举,比于报复私怨之兵则有间矣,故其事无褒 贬。凡此类,欲示后世用师者知权而本之以正也。”

秦人伐晋

[编辑]

《春秋》:文公三年“夏五月,秦人伐晋。”

《胡传》:“‘按《左氏》,秦伯伐晋,济河焚舟,封殽尸而还。其称 人何也?圣人作《易》,以惩忿窒欲,为《损》卦之象。其辞曰: ‘损,德之修也’。《春秋》诸侯之知德者鲜矣,穆公初听杞 子之请,违蹇叔之言,其名为‘贪兵’,是欲而不能窒也; 及败于殽,归作秦誓,庶几能改,将窒其欲矣。复起彭 衙之师,报殽、函之役,其名为愤兵’,是忿而不能惩也。” 今又济河,取郊人之称斯师也,何义哉?晋人畏秦而 不出,穆公逞其忿而后悔,自是见伐不报,始能践自 誓之言矣,是故于此贬而称“人”,备责之也。

晋阳处父伐楚以救江

[编辑]

《春秋》:文公三年“冬十有二月,晋阳处父帅师伐楚以 救江。”

《公羊传》:“此伐楚也,其言救江何?为谖也。其为谖奈何? 伐楚为救江也。”

《穀梁传》:“此伐楚,其言救江,何也?江远楚近,伐楚所以 救江也。”

《胡传》“以者,不以者也。救江善矣,其书以何?楚尝伐郑 矣,齐桓公远结江、黄,合九国之师于召陵,然后伐郑 之谋罢。又尝围宋矣,晋文公许复曹、卫,会四国之师 于城濮,然后围宋之役解。今江国小而弱,非能与宋、 郑比,楚人围之,必不待彻四境屯戍守御之众,与宿 卫尽行也。当是时,楚有覆载不容之罪,晋主夏盟,宜” 合诸侯,声罪致讨,命秦甲出武关,齐以东兵略陈蔡 而南,处父等兵方城之外,楚必震恐,而江围自解矣。 计不出此,乃独遣一军,远攻强国,岂能济乎?故书“伐 楚”以救江。言救江虽善,而所以救之者非其道矣。此 《春秋》纪用兵之法也。

晋侯伐秦

[编辑]

《春秋》:文公四年“秋,晋侯伐秦。”

《胡传》:“晋人三败秦师见报,乃常情耳。而穆公济河焚 舟,则贬而称人。秦取王官及郊未至,结怨如晋师之 甚也。襄公又报之于常情,过矣,而得称爵,何也?圣人 以常情待晋襄,而以王事责秦穆,所以异乎襄公忘 亲背惠,大败秦师,败狄伐许,怒鲁侯之不朝也,而以 无礼施之,是专尚威力,先事加人,莫知省德而后动” 也。今又报秦,不足罪矣。穆公初败于殽,悔过自誓,增 修德政,宜若过而知悔,悔而能改,又有济河之役,则 非誓言之意,所以备责之也。然晋襄见伐而报,犹无 讥焉。秦穆至是见伐而不报,善可知矣。不讥晋侯,所 以深善秦伯。《春秋》大改过,嘉释怨,王者之事也。故仲 尼定书,列《秦誓》于百篇之末,以见悔“过能改,而不责 人”,虽圣贤诰命,不越此矣。

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编辑]

《春秋》:文公七年“夏四月戊子,晋人及秦人战于令狐, 晋先蔑奔秦。”

《公羊传》:“晋先昧以师奔秦,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 绩?敌也。”此晋先昧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外也。其外 奈何?以师外也。何以不言出?遂在外也。

《穀梁传》:“不言出在外也,辍战而奔秦,以是为逃军也。” 《胡传》:“按《左氏》,襄公卒,太子幼,晋人欲立长君,赵孟使 先蔑如秦逆公子雍,秦康公以师纳之。襄夫人日抱 太子以啼于朝曰:‘舍适嗣不立而外求君,将焉寘此’? 诸大夫畏逼,乃背先蔑,立灵公。赵盾将中军以御秦潜师夜起,败秦师于令狐,先蔑奔秦。程氏以为晋不” 谢秦,秦纳不正,皆罪也,故称“人。”晋惧秦之不肯已而 击之,是晋人为志乎是战者也,故书及其贬之。如此 者,使后世臣子慎于废立之际,不可忽也。治乱存亡, 系国君之废立,事莫重于此矣,而可以有误乎?奕者, 举棋不定,不胜其耦,况置君而可以不定乎?

楚人伐郑

[编辑]

《春秋》:“文公九年春三月,楚人伐郑。公子遂会晋人、宋 人、卫人、许人救郑。”

《胡传》:“按《左氏》范山言于楚子曰:‘晋君少,不在诸侯,北 方可图也。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则是贪得,无故凭 陵诸夏之兵也。故楚子亲将,贬而称人。晋、宋、卫则赵 盾、华孔皆国卿也,何以贬而称人?救而不及楚师,欲 以惩不恪也。晋主夏盟,不在诸侯,以启戎心,谁之过 乎?故书救而称人,以罪赵盾之不能折冲消患,为楚’” 之所窥也。

秦人晋人战于河曲

[编辑]

《春秋》:文公十有二年“冬十有二月戊午,晋人、秦人战 于河曲。”

《公羊传》:“此偏战也,何以不言师败绩?敌也。曷为以水 地河曲,疏矣,河千里而一曲也。”

《穀梁传》:“不言及,秦、晋之战已亟,故略之也。”

《胡传》:“秦伯亲将,晋上卿赵盾御之。其称人何?为令狐 之役故也。秦纳不正,遂非积忿,晋不谢秦,潜师御之, 是以暴兵连祸,至此极也。凡战皆以主人及客者处 己之道,寡怨之方,王者之事,其不书晋及何也?前年 秦师来伐晋,不言战者,晋已服矣,故贬秦而免晋。今 又为此役,则秦曲甚矣,故不以晋为主,惟动大众,从” 秦师,不奉词令以止之也,故贬而称“人”,此轻重之权 衡也。

晋人纳捷菑于邾捷按公羊作接

[编辑]

《春秋》文公十有四年“秋七月,晋人纳捷菑于邾,弗克 纳。”

《公羊传》纳者何?入辞也。其言弗克纳何?大其弗克纳 也。何大乎其弗克纳?晋郤缺帅师,革车八百乘,以纳 接菑于邾娄,力沛若有馀而纳之。邾娄人言曰:“接菑, 晋出也。貜且,齐出也。子以其指,则接菑也四,貜且也 六。子以大国压之,则未知齐、晋孰有之也。贵则皆贵 矣。虽然,貜且也长。郤缺曰:‘非吾力不能纳也,义实不’” 尔克也。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弗克纳也。此晋郤 缺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不与大夫专废置君也。曷 为不与?实与而文不与。文曷为不与?大夫之义,不得 专废置君也。

《穀梁传》:“是郤克也,其曰人,何也?微之也。何为微之也? 长毂五百乘,绵地千里,过宋、郑、滕、薛,敻入千乘之国, 欲变人之主。至城下然后知。何知之晚也?弗克纳。未 伐而曰弗克,何也?弗克其义也。捷菑晋出也;貜且齐 出也;貜且正也,捷菑不正也。”

《胡传》:“邾文公元妃齐姜,生定公,二妃晋姬生捷菑。文 公卒,邾人立定公,捷菑奔晋。赵盾以诸侯之师八百 乘,纳捷菑于邾。邾人辞曰:‘齐出貜且长’。宣子曰:‘非吾 力不能纳也,义实不尔克也’。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善 之,而书曰‘弗克纳也’。在《易同人》之九四曰:‘乘其墉,弗 克攻,吉’。《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其赵盾之谓矣。圣人以改过为大,过而不改,将文过 以遂非,则有怙终之刑;过而能悔,不贰过以远罪,则 有迁善之美。其曰:弗克纳,见私欲不行,可以为难矣。 然则何以称人大夫而置诸侯?非也。闻义能徙,故为 之讳。内以讳为贬,外以讳为善。

晋却缺帅师伐蔡

[编辑]

《春秋》:文公十有五年“夏六月,晋却缺帅师伐蔡。戊申, 入蔡。”

《公羊传》:“入不言伐,此其言伐何?至之日也。其日何?至 之日也。”

齐侯伐曹

[编辑]

《春秋》:“文公十有五年冬十有二月,齐侯侵我西鄙,遂 伐曹,入其郛。”

《左传》:齐侯侵我西鄙,谓诸侯不能也,遂伐曹,入其郛, 讨其来朝也。季文子曰:“齐侯其不免乎?己则无礼,而 讨于有礼者。曰:汝何故行礼?礼以顺天,天之道也。己 则反天,而又以讨人,难以免矣。《诗》曰:‘胡不相畏,不畏 于天。君子之不虐幼贱,畏于天也。在《周颂》曰:‘畏天之 威,于时保之。不畏于天,将何能保?以乱取国,奉礼以’’” 守,犹惧不终。多行无礼,弗能在矣。

《公羊传》“郛者何?恢郭也。”“入郛书乎?”曰“不书。”“入郛不书, 此何以书?动我也。”动我者何?内辞也,其实我动焉耳。

楚人秦人巴人灭庸

[编辑]

《春秋》文公十有六年秋八月,楚人、秦人、巴人灭庸 《胡传》:楚大饥,戎与麋濮交伐之。而庸人幸其弱,帅群 蛮以叛楚。此取灭之道也。楚人谋徙于阪高,𫇭贾曰: “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亦见其谋国之善矣。故列书三国,而楚不称师,减楚之罪词也。

晋人卫人陈人郑人伐宋

[编辑]

《春秋》文公十有七年“春,晋人、卫人、陈人、郑人伐宋。” 胡传:“列国之卿,其君所与共天位、治天职者。宋有弑 君之乱,欲行天讨,而伐宋,乃其职也。复不能讨而成 其乱,是不足为国卿,失其职矣,故皆贬而称人。大夫 帅师称名氏,贱者称人,其称人,贱之也。陈恒弑简公, 孔子请讨,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标点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诗文断句 v2.1创建,并且经由维基文库用户编辑改善的。本站用户之编辑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发布。

欢迎各位持续修正标点,请勿复制与本站版权协议不兼容的标点创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