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池北偶谈/卷三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二 池北偶谈
卷三
卷四 

太学题名碑

[编辑]

予前记本朝国学进士题名碑未立为阙典,官祭酒时,欲疏请未果。丁卯,御史言之,礼部覆疏允行。按《水东日记》云:“内官阮安督工建太学时,悉取前元进士碑磨去刻字。今三年一立石,皆是物也。”此虽与五代时刘𬩽守长安取古碑甃城事微不同,然古迹湮没,亦可惜也。

祭禹陵

[编辑]

康熙己巳二月,上巡幸武林,因渡钱塘,亲谒大禹陵,谕总督侍郎臣王骘曰:“朕巡行江表,缅怀禹德,躬率群臣,展祭陵庙。顾瞻殿宇圮倾,礼器缺略,人役寥寥,荒凉增叹,愚民风俗,崇祀淫祠,俎豆馨香,奔走恐后,宜祀之神,反多轻忽,朕甚慨焉。自昔帝王陵寝,理应隆重培护,况大禹道冠百王,身劳疏凿,奠宁率土,至今攸赖,岂可因循?特书‘地平天成’四字,悬之宇下。著地方官即加修理,毕备仪物,守祀人役,亦宜增添,俾规模弘整,岁时严肃。兼赐银二百两,给与守祀之人,此后益令敬慎。地方官亦须时为留心,以副朕尊崇遐慕之怀。其即遵谕行。”盖是行原因视河,故于禹陵特加崇重如此。

翰詹之长

[编辑]

康熙二十七年,掌詹事府事礼部尚书汤公斌改工书,以礼部左侍郎张公英兼管詹事府事;二十八年,翰林院掌院学士李公光地调通政使,以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徐公元文兼管翰林院事,皆不设正员。其后张公以礼书兼掌翰、詹二衙门事。

正副考试官

[编辑]

旧例:翰林给事中同为考试官,则翰林为正,给事为副。吏部与五部同为考试官,则吏部为正,五部为副。独康熙壬子科,户部郎中郭昌、吏部主事彭襄同主广东试,以郭为正,彭为副以郎中、主事为序,不论衙门。辛酉科,工科给事中许承宣予门人、翰林院编修汪霦同主陜西试,以许为正,汪为副。今丙子科福建乡试,亦以给事中党声振为正,检讨王者臣为副者臣,予门人。此出偶然,非故事也。

七品衔

[编辑]

宋制,见任官得应制科,文官许二次,武官一次,谓之锁厅。国朝惟内阁中书舍人贡、监出身者许应乡试,举人出身者许应会试,他即无之。近江宁黄虞稷、慈溪姜宸英以诸生荐入馆修史,特加七品服俸,覃恩得以其品她封父母,而实未授官也。

状元出典乡试

[编辑]

旧例,词林第一甲一名及第者止充会试同考官,不出典各布政司乡试。自康熙己酉科,己亥状元徐元文以侍读典陜西试,甲辰状元严我斯以修撰典山东试,始变常例。其后壬子科,庚戌状元蔡启亻尊典顺天试;乙卯科,癸丑状元韩菼典顺天试;丁巳科,丙辰状元彭定求典顺天试;辛酉科,己未状元归允肃典顺天试;丁卯科,乙丑状元陆肯堂典江西试,遂沿为例。

阁学

[编辑]

明《殿阁词林记》有殿学、阁学、詹学、翰学之名。国朝阁臣大拜,只称中堂,或称相公,而内阁学士则称阁学。按叶石林《避暑录》云:“宣和末,陈亨伯以捕方贼功,进龙图阁直学士,称龙学。显谟、徽猷二阁直学士欲效之,而难于称谟学、猷学,乃易为阁学。”此称阁学之始。

广文

[编辑]

唐、宋以来,仕宦多乞乡郡以便养,犹有古意。明代始不得官本籍。至广文寒官,亦有越在万里者。本朝广文皆铨本直省,但不仕本郡耳。

印文

[编辑]

明嘉靖中,大同五堡之变,失总兵官所佩“征西前将军”印,职方请给新印。海盐郑端简公时为主事,议改印文柳叶篆,或称别将军,或增减其字,以防诈伪。且言:“胡忠安公在礼部,失行在礼部之印,改铸,易为行礼部印。此在内衙门且然,况边镇兵权,又反侧不靖时耶!”近用兵诸省,恢复地方请印,吏科给事中赵之符亦有此请。部议未行,然识者韪之。

癸未

[编辑]

永乐癸未初即位,天顺癸未南省火,皆改于明年会试,至崇祯朝六会试竟以癸未终,此亦数也。

八股

[编辑]

康熙二年,以八股制艺始于宋王安石,诏废不用,科举改三场为二场,首场策五道,二场《四书》、《五经》各论一首,表一道,判语五条,起甲辰会试迄丁未会试皆然。会左都御史王公疏请酌复旧章,予时为仪制员外郎,乃条上应复者八事,复三场旧制,其一也。尚书钱塘黄公善之,而不能悉行,乃止请复三场及宽民间女子裹足之禁、教官会试五次不中者仍准会试三事,皆得俞旨。馀五事,后为台省次第条奏,以渐皆复,如宽科场处分条例、复恩拔岁贡,复生童科岁两考等是也。

督捕

[编辑]

督捕衙门始兵部兼摄之,顺治甲午尚书王公永吉奏,增设兵部督捕衙门,满汉左右侍郎各一员,满汉司官各六员。后以太仆寺少卿协理,旋改左右理事官,秩四品,视常、仆少卿。寿光魏昭华以大理寺卿首迁督捕侍郎,后以建言徙塞外卒。至康熙三十八年复裁,事归刑部。

特旨内升

[编辑]

顺治初,太子太保永昌王公弘祚以户部郎中修《赋役全书》,加太仆寺卿;书成,升本部侍郎,至尚书。其后工部营缮郎中霍叔瑾以大工加仆少,至通政使。顺治乙未科予举南宫之岁,洪士铭以经略辅臣文襄公子、耿效忠以靖南王子,世祖特旨留部。又特旨以京堂内升,洪以仪制郎中迁太常少卿,至太常卿;耿以武选郎中迁太仆少卿,至顺天府尹。

考选

[编辑]

黄训《读书一得》云:“罗豫章文质公撰《遵尧录》,称宋仁宗明道中,宰相欲除二亲故为正言、司谏。帝谓祖宗法度,台谏官须宸选,若自大臣除,则大臣过失,谁敢言者?”仁宗此言可以为万世法。

结衔

[编辑]

辍耕录》云:“中书右丞相伯颜所署官衔,计二百四十二字。”明天启中,魏阉擅权,仿《缙绅》为《内官便览》,首列己衔,亦至二百许字。古来权奸,如出一辙。《酌中志》略云:“天启中,凡司礼监题本,年月之下,上层排臣王体干、臣魏忠贤,下层排梁栋、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诸人。及刻《内臣便览》,体干复让忠贤居首,特高一字。”

汉军汉人

[编辑]

本朝制,以八旗辽东人号为汉军,以直省人为汉人。元时则以契丹、高丽、女直、竹因歹、竹亦歹、术里阔歹、竹温、勃海八种为汉人,以中国为南人。

义王

[编辑]

孙可望与李定国,皆张献忠义子,冒张姓,号东府、西府。后献忠败死,俱走入滇,二人以争权,积不相能。可望战败乃降,世祖皇帝方以文德柔远,封可望义王,世袭,赐第东长安门外。可望死,其子征灏袭封,康熙十二年台省以为言,下诸王大臣、九卿会议,降封义公,改慕义公。蜀绵州鹿头关庞士元祠,可望重修,有石坊,大书伪衔柱国太师兵部尚书,凡数百字,犹称张可望云。

义字谥

[编辑]

明大学士高公谷,谥文义,二百七十年谥义者,止此一人。本朝顺治初,大学士德州谢公升卒,谥清义。

阁谥

[编辑]

本朝谥法,阁臣不由翰林,皆得谥文。如洪公承畴谥文襄,宋公谥文康,王公永吉、金公之俊皆谥文通,孙公廷铨谥文定,卫公周祚谥文清,李公之芳谥文襄,皆非翰林也。

詹事府

[编辑]

国朝顺治中设詹事府,皆以汉人翰林官兼之,止设满洲詹事一员,康熙初省。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立皇太子府,复设,自詹事至正字,满人汉人各一员,而满人不兼翰林官。初,詹事府与九卿议政之列。初设时失考故事,久之乃复,詹事次通政使、大理卿之下,少詹事次左右通政、大理少卿之下。然故事,詹事与学士俱为实录等副总裁,侍经筵。今则有已迁正詹而仍为纂修者。御史言之,竟未厘正。二十二年,沈宫詹绎堂移文吏部争之,是年春讲始侍经筵矣。

臣下私讳

[编辑]

咸和三年,拜王舒为抚军将军会稽内史,舒疏父名会,乞换他郡,朝廷乃改会作郐。宜城有夷水,以桓温父名彜,改蛮水。后唐同光三年,以郭崇韬父名弘,改弘文馆为崇文馆。长兴四年,以冯赟父名璋,不欲斥其家讳,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南唐元宗以董思安为漳州刺史,思安辞以父名章,特命改名南州。又后主嗣位,以钟皇后父名太章,尊后为圣尊后。于礼,君所无私讳。为臣下讳,失礼意矣。

宰辅编年录

[编辑]

宋宰辅编年录》,宋太常博士永嘉徐自明撰,起建隆庚申,迄嘉定乙亥,凡二十卷。明吕邦耀又为《续录》,起嘉定九年,迄祥兴二年,凡二十六卷。明雷、郑、王、李诸公,各撰公卿等表。吴郡许重熙又为《殿阁大臣年表》。近予从姊夫益都高梓尝为《续表》,迄南渡乙酉而止,惜其无年,著书散佚,殊可惜也。

赐御笔

[编辑]

康熙丁巳夏,以御笔“格物”二大字、“清慎勤”三大字石刻赐日讲官翰林院学士陈廷敬、侍读学士叶方蔼、侍讲学士张英。寻又赐英“忠恕存诚”等墨迹,又赐詹事府詹事沈荃“龙飞凤舞”、“忠恕”等墨迹大字。

讲筵问答

[编辑]

丁巳春、夏,上日御弘德殿讲书。是时初进讲《通鉴讲义》,上每先自讲一过,德音清朗,义理贯彻;每有诂问,皆出意表。一日,问:“诸葛孔明何如伊尹?”陈学士廷敬对以“诸葛亮三代王佐,伊尹之亚”。上问:“诸葛亮成就如何比得伊尹?”陈对以“所遇之时不同”。叶读学方蔼对云:“伊尹圣人,诸葛亮大贤。大抵伊尹可比孔子,诸葛亮可比颜渊。”上首肯。一日,讲“博学之”节,上云:“知行孰重?”叶对云:“宋臣朱熹之说,以次序言,则知先而行后。以功夫言,则知轻而行重。”上云:“毕竟行重。若不能行,则知亦空知耳。”又一日,讲“一日暴之”节,上云:“古来君子小人不并立,君子进则小人退,小人进则君子退,一定之理。孟子此语说得最好。”

于成龙陆陇其

[编辑]

近日廉吏,方面有黄州知府于成龙;有司则嘉定知县陆陇其。于,永宁人,贡士。陆,平湖人,庚戌进士。陆后补灵寿知县,特召为御史。于为上所深知,数年中历藩、臬司使,巡抚顺天,辛酉岁入见,赉予甚厚。上亲制诗赐之,有“郊圻王化始,锁钥重臣膺”之句。寻擢兵部尚书,总督江南江西。

宋官制

[编辑]

宋初至元丰以前,官制最为繁猥,六部九寺皆为空官,特以寄禄秩、序班位,而别以他官判职事。如兵部事归枢密院,户部、工部归三司。设审官院、三班院,流内铨判吏部之事。设判礼部、判贡院,判礼部之事。设判审刑院及详议官,判刑部之事。又有使,有权使,有权发遣使之名。他如太常归判司礼院,太仆归群牧司,鸿胪归客省之类。官自宫,职自职,名实舛互。范文正公在政府奏言:“今六尚书九卿之职,皆权知、权判,无一正官。并是权假,数易无定,莫安其职。如欲复三公九卿六尚书之任,则体大难举。愿且命两地辅臣兼领纲要,仿周官三公下兼六卿,如召公领冢宰、芮伯领司徒、毕公领司马遗意,又杂引汉制三公分部九卿、唐太宗时宰相兼职掌以为证。又条列审官、流内铨、三司、司农寺、群牧司、国子监、太常、礼院、三班院、殿前马步军司、审刑院、大理寺、刑部等职事,并令两府兼判。”云云。然以宰执分判六卿九寺,更为侵官。至元丰新制行,六部置尚书、侍郎,而各以郎官属焉。九寺各置卿、少卿及丞、簿之属,为寺监官。国子监置祭酒、司业及丞、簿之属,为学官。又有御史台,有两省,通谓职事官。以唐文散阶换部寺省监官,归厘本职。如以金紫光禄大夫易吏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易五部尚书,正议大夫易列曹侍郎之类,通谓阶官而食其俸,即明制所本也。但明制以六部合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谓之九卿,与詹事府俱得会议大政,而太常、太仆以下为小九卿。本朝官制率沿明旧,特于六部外设督捕,隶兵部,置满汉侍郎各一员;理藩院尚书一员,侍郎二员。又设宗人府正令,以觉罗为之;府丞二员,以汉人或汉军为之,秩在副都御史下通政使、大理卿上。又设启心郎二员,以乌金超哈为之后裁,即古之宗正也。顺治十六年,裁去尚宝寺,迄今未置。震泽长语》云:“宋制所谓官,乃古之爵也;所谓差遣,乃古之官也;所谓职,乃古之加官也。”

国朝官制

[编辑]

国初内三院满洲大学士谓之榜式,乌金超哈官大学士亦称榜式,如范文肃公、宁文毅公是也。六部初不置尚书,率以贝勒管部事,置侍郎以佐之,有满洲汉军、即乌金超哈。汉人各二员。后置尚书。久之又省去汉军侍郎,定为满汉尚书各一员,侍郎各二员。汉军亦有为汉侍郎者。满洲郎中、员外郎初称理事官、副理事官,后乃改从汉宫之称,惟协理兵部督捕、太仆寺汉少卿二员改称理事官。科道初亦称理事,后改同汉人,俱称给事中御史云。

宋四圣御押

[编辑]

《格物要论》载王鲁斋押字跋云:“予观司马文正公之押,署名而小花,精神风致自然,见于诚意之表。唐末五季诸人押字,莫不怪诡飘扬,倾欹放荡,宜乱亡之相寻也。”昔人重押字,至有荟萃刻石以传者。孙文定公廷铨《颜山杂记》载凤皇山玉皇宫宋艺祖以下四圣御押,惟仁宗泐阙。因摹于此:艺祖、太宗、真宗

宋祠录

[编辑]

宋士大夫多领宫观,食其祠禄。予尝以问叶读学讱庵方蔼。叶云:“宋置宫观官,罢官者领之,俾食其禄,亦宋朝忠厚之一端也。”予考之不然。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创制置三司条例司,始行青苗、均输等法;出吕诲、范纯仁、钱公辅、郑獬等于外,罢富韩公弼平章事,是年始增置宫观官。丘文庄公《世史正纲》云:“王安石行新法,而欲去异议者,彼皆先朝旧臣,素有闻望,一旦去之无名,乃为祠禄处之。”不知所为宫观者所业何道,为之使者所治何事,而一时士大夫甘心受其豢养,何耶?此盖安石增置之法,非祖宗故事,然终宋之世不改,亦不典甚矣。

大学士兼尚书

[编辑]

国朝入阁,皆仍兼尚书衔,惟康熙初益都孙文定公、柏乡魏公前后俱以吏部尚书大拜,而不兼尚书。其后复改内三院为内阁,魏公得兼礼部尚书,文定则告归久矣。

学士大拜

[编辑]

本朝以学士大拜者二人:高阳李公,丙戌进士,戊戌大拜,兼工部尚书。孝感熊公,戊戌进士,乙卯大拜,兼刑部尚书。李年三十四,熊年四十一。

学士兼侍郎

[编辑]

《琐缀录》:正统中,陈、高、曹、苗皆遥授各部侍郎,仍供事翰林,一时以为馆阁盛事。今内阁学士、掌院学士例皆兼礼部侍郎,不为异典矣。

读卷

[编辑]

今内阁、九卿读卷,但拟十卷呈御览。各以首卷进呈,候旨命读则读,不命则否。《水东日记》载:“景泰辛未廷试日,陈阁老得三卷,向南房纸窗圈点。”云云。则是明制读卷官亦著丹黄,今无此制矣。又九卿但论衙门,不论官之崇卑,如己未魏双凤以督捕理事官、壬戌科张鹏以通政司参议,皆得读卷。而宗人府丞、太常卿等三品,例不与。翰林讲、读学士多为收掌官,于事体殊未当也。

先授编检科道

[编辑]

世祖皇帝最重庶吉士,每亲自考较。乙未馆选,丙申特先授汉书庶吉士王益朋、王命岳等官六科给事中、监察御史内刘祚远授吏科给事中,寻以族祖大学士正宗嫌,改吏部主事。戊戌馆选,己亥御试于南海子,特先授清书庶吉士马晋允、富鸿业后改鸿基。等十人为编修、检讨,而陈敬北通州人,与今说岩礼侍同名,皆同馆也;说岩寻奉旨加廷字。殷观光二人革职。旨非散馆故事。

国朝状元

[编辑]

国朝状元,多不永年,中间惟丙戌傅阁学以渐、丁亥吕阁学大拜卒。己丑刘修撰子壮、壬辰邹修撰忠倚、戊戌孙修撰承恩、辛丑马侍读世俊,皆不数年而殁,岂气数为之耶?孙修撰之殁,世祖章皇帝深悼惜之,赐白金三百两归其丧,盖旷典也。

三国贡物

[编辑]

康熙丁未夏,荷兰国甲娄吧王油烦吗绥极遣陪臣卑独攀呵闰等入贡,内有刀剑八枚,其柔绕指;旃檀树四株,各长二丈许;西洋小白牛四,高一尺七寸,长二尺有奇,白质斑文,项有肉峰;荷兰马四,锐头卓耳,形态殊异;又玻璃箱、牡丁香、哆啰尼绒之属。是岁,暹罗国王森烈拍腊照古龙拍腊马呼陆坤遣贡使握坤司答喇耶迈低礼,贡六足龟、孔雀、驯象等物。回回国贡牛,三角三目云。

国书之制

[编辑]

本朝文移书疏之制,国书则自后而前,汉书则自前而后。凡宫城榜书,率用清、汉、蒙古三体。按《草木子》载:“元朝行移文字,汉字自前而后,蒙古字自后而前,畏吾儿字则横书之。”

试卷称名

[编辑]

宋吕申公试卷中自称名,王柏题其后,谓古意尚存。盛如梓云:“淳化中立糊名之法,祥符中立誊录之制。”则又在申公之前矣。

伐木

[编辑]

江南造战舰,下令郡县伐木。洞庭民家孀妪止一女,县吏至其家伐木,复令具舟送木至郡。既至郡,候县府、道院查验,动淹旬月。妪计无所出,乃粥女以偿诸费。施彦执《炙輠录》载:“宋创都钱唐,需林木甚大,所在鼎沸。邓光祖知严州,殊不经意,徐集各里正,以朝廷所降木色丈尺,人予一纸,令各具界中寺庙馆驿官道木与所降色样合者供之。既供,令匠往视皆合。令里正自伐,官特予粮,须臾木大集,民间毫无所苦。”康熙二十一年,以太和殿大工,凡楚、蜀、闽、粤产木之地,皆差部员往采,明旨严禁骚扰。姚给事濮阳祖顼疏请禁伐祠庙冢墓间树,得旨允行。仁人之言,其利溥哉。

优老

[编辑]

通政使司参议虞虞山世璎,云南昆明人,以书受知世祖皇帝,特授光禄寺署正,供奉内庭。康熙十六年,世璎年八十馀,上念其先朝旧臣,特自光禄寺丞擢本寺少卿,迁通参。久之,御史或言其老病不任职,上特令以礼致仕,仍给全俸。二十一年云南平,世璎疏辞俸禄且乞骸骨,特赐白金三百两,驰驿回籍,途次贵州,病卒。

赐宴褒忠

[编辑]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正月上元,赐群臣宴于乾清宫,异数也。凡赐御酒者二,大学士、尚书、侍郎、学士、都御史,皆上手赐;通政使、大理卿以下则十人为一班,分左右列,命近侍赐酒,且谕:醉者令官监扶掖。独光禄卿马世济以文毅公雄镇子,右通政陈汝器以赠兵侍前福建巡海道副使启泰子,特召至御座侧赐酒,上之褒忠优厚如此。翌日,上首唱柏梁体《升平嘉宴诗》诗别载。群臣继和,汝器句云:“励节褒忠感赐觞”,盖纪实云。

御制诗

[编辑]

御制登城诗云:“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戚在当前。”真帝王诗也。

善果寺御书

[编辑]

世祖御书赐弘觉禅师云:“洞房昨夜春风起,遥忆美人湘江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唐人岑参诗也,在都城西善果寺。

乘肩舆

[编辑]

本朝顺治初,汉人京官亦多乘马。予壬辰计偕入京师,见高邮王文通公,每入朝皆乘马。其后始易肩舆,三品以上用四人肩舆,四品以下则二人耳。然旗下大官,例乘马无肩舆;有之,自近年始。宋《朝野类要》云:“百司出局,人从先报上马者,盖旧礼只是乘骑。自中兴以来,始得乘肩舆也。”《建炎朝野杂记》云:“东都旧制,耆德大臣或宗室属近行尊者,特旨许乘肩舆。建炎初,上以维扬砖滑,谓大臣曰:‘君臣一体,朕不忍使群臣奔走危地,可特许乘轿。’”《麈史》谓唐时宰相乘马,五代始用檐子。本朝近年,惟文潞公以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司马温公始为门下侍郎,寻卧疾,就拜左相,不可以骑,二公并许乘檐子,皆异恩也。外官肩舆,不用帷盖,盖古褰帷之意。今惟江宁、开封督抚、司道、府厅、县官皆用暖轿,盖沿宋、明都城之制,至今未改耳。

兼衔

[编辑]

翰林官迁吏部侍郎,例兼翰林院学士;至尚书则否。其特用为他部侍郎者,亦不兼学士。近如李容斋天馥迁户侍、项眉山景襄迁兵侍,皆不兼衔。惟叶文敏讱庵方蔼以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礼部侍郎,加礼部尚书管刑部侍郎事,前此未有也。又杜肇馀以吏侍兼翰林学士,服阕补刑侍,遂不兼衔,及再迁吏侍,亦不复兼学士,则铨部之疏也。甲子秋冬,严存庵我斯以詹事府少詹事、董默庵以翰林院侍讲,皆超迁礼部侍郎,则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后王子言飏昌以正詹迁礼侍,亦止兼侍读学士。庚午,予自少詹迁副都御史,又迁兵侍,亦不复兼学士衔矣。

宫衔

[编辑]

康熙元年已后,大臣无加宫衔者。惟阁臣高阳、宝坻、临朐三公,以《世祖皇帝实录》成,晋宫衔。其后宛平、汉阳、长洲三公,以《太祖实录》、《圣训》告成,亦晋宫衔。甲子四月,刑侍南宫宋公文运以老病乞休,上嘉其廉慎,特加太子少保致仕。丁卯四月,巡抚直隶佥都御史于公成龙亦加太子少保,皆异数也。

谒陵诗

[编辑]

康熙辛酉二月,上谒孝陵,诸公卿三品已上皆从,多赋诗纪事。刑书蔚州魏公环溪象枢一诗,极令人感动。诗曰:“蓟门西望望皇畿,共侍銮舆展谒归;礼罢祾门云自阖,梦回寝殿泪频挥。老臣将去填沟壑,何日重来拜翠微;廿载承恩无寸补,钟鸣漏尽尚依依。”予谓五六句最沁人心脾,然是后汉宦者张让语耳。

安南始末

[编辑]

安南入本朝,顺治初,莫敬耀来归,未受爵而卒,授其子元清为都统使,居高平。黎维禔亦来归,未受封而卒。康熙三年,遣编修吴光、礼部司务朱志远谕祭维禔。五年,遣侍读学士程芳朝、礼部郎中张易贲册封其子维禧为安南国王。六年,维禧夺元清高平地,遣侍读李仙根、兵部主事杨兆杰谕还之。粤西孙延龄、马雄叛,元清负恩助逆,病死,其弟敬光为黎氏所讨,来奔,令地方官送归本国,死于泗城土府,爵除。维禧死,弟维礻定嗣。维礻定死,弟维禛嗣。康熙二十二年,遣侍读明图、编修孙卓册封维禛为安南国王,仍赐御笔扁额“忠孝守邦”四大字;又遣侍读邬黑、礼部郎中周灿谕祭两故王维禧、维礻定。二礼并举,称盛事云。

周礼部使交趾诗

[编辑]

周礼部星公,陜西临潼人,自安南使归,有诗一卷,颇见风土,粗载数首于此。“谅山南去万峰稠,细雨深林石径幽;一水随人千百折,中宵勒马问安州。”夜抵安州“回首燕台不计程,空山坐待月初生;乾坤自是无遗照,行尽天南一样明。”屯糜见月“一枝挺出森青玉,两叶分披展绿云;名是千秋兼可啖,长栽篱落护山村。”千秋草“四围山色映晴岚,此地交人号格甘;竹树参差冬稻熟,风光触目似江南。”茶山早晴“沧江岸上有荒祠,移叶棉枝近水湄;短柱高龛双锦鹤国俗,祠庙以木雕双鹤为侍,报功异域礼同之。”黎英王,交之功臣,城镇人“宸翰亲挥日月光,龙书凤篆照遐荒;交人奉比羲文画,首出中天颂圣皇。”册封其六“才名奕奕世无双,三译常思戴上邦;别后怀君何处是,寒风落日富良江。”留别阮司马公望、黎司空僖、阮佥宪廷衮、黄大参公置“关门晓日拜天颜,得识南郊青琐班;记得深林风雨夜,多君相伴出茶山。”留别阮廷柱、武维匡、宋儒、陈璹四给事“翠干森森傍水涯,梢垂雀尾乱纷拿;秋来结就槟榔果,交子逢人代煮茶。”槟榔树“衣冠文物重南疆,何事关名太不祥;题曰畏天思此义,万年带砺控炎荒。”易鬼门关曰畏天关周,顺治己亥进士,庶吉士。

林舍人使琉球诗

[编辑]

康熙甲子,莆田林舍人玉岩麟焻使琉球归,有竹枝词一卷,与周礼部同时示予,并录数篇,以志本朝文物之盛云。“手持龙节渡沧溟,璀灿宸章护百灵;清比胡威臣所切,观风先到却金亭。”明使臣陈侃建“徐福当年采药馀,传闻岛上子孙居;每逢卉服兰阇问,欲乞嬴秦未火书。”“日斜沙市趁虚多,村妇青筐藉绿莎;莫惜筹花无酒盏,人归买得小红螺。““疋练明河牛斗横,咚咚衙鼓欲三更;思乡坐拥黄绸被,静听盘窗蜥蜴声。”蜥蜴能鸣,声如麻雀“三十六峰瀛海环,怒潮日夜响潺湲;楼西一抹青林里,露出烟萝马齿山。”“射猎山头望海云,割鲜挏酒醉斜曛;纸钱挂道松楸老,知是欢斯部落坟。”“心斋生白室能虚,棐几焚香把道书;读罢凭阑笑幽独,藤墙西角对棕榈。”“庙门斜映虹桥路,海鸟高巢古柏枝;自是岛夷知向学,三间瓦屋祀宣尼。”“王居山第兔园开,松枥棕花倚石栽;多少从官思授简,不知若个是邹枚。”“奉神门内列鹓行,乞把天书镇大荒;唤取金縢开旧诏,侏亻离感泣说先皇。”“閟宫甍桷压山原,将享今看几叶孙;二十七王禋祀在,厘圭锡卣见君恩。”“译章曾记莋都夷,槃木白狼归汉时;何似岛王怀圣德,工歌三拜鹿鸣诗。”“宗臣清俊好儿郎,学画宫眉十样妆;翘袖招要小垂手,簪花砑帽舞山香。”“望仙楼阁倚崔嵬,日看银山十二回;笙鹤彩云飞咫尺,不教弱水隔蓬莱。”“纤腰马上侧乘骑,草圈银钗折柳枝;连臂哀歌上灵曲,月明齐赛女君祠。”“久稽异域岁将徂,自笑流连似贾胡;三老亦知归意速,时时风色相铜乌。”林,康熙庚戌进士。与林同使者,为汪检讨舟次,别撰《中山沿革志》若干卷,进呈御览。二君皆予门人也。

 卷二 ↑返回顶部 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