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王祯农书/卷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九 王祯农书
《百谷谱集》之九、十、十一
卷十一 
本作品收录于:《王祯农书

百谷谱集

[编辑]
卷十  【百穀譜集 之九】

○竹木

[编辑]

△竹(笋附)

[编辑]

“种竹,宜高平之地。(近山阜,尤是所宜。下田得水即死。)黄白软土为良。正月、二月中,㔉取西南引根并茎,芟去叶,于园内东北角种之,令坑深二尺许,覆土厚五寸。(竹性爱向西南引,故于园东北角种之。数岁之后,自当满园。谚云:‘东家种竹,西家治地。’为滋蔓而来生也。其居东北角者,老竹,种不生,生亦不能滋茂,故须取其西南引少根也。)稻、麦糠粪之。(二糠各自堪粪,不令和杂。)不用水浇。(浇则淹死。)勿令六畜入园。

三月,食淡竹笋;四月、五月,食苦竹笋。其欲竹器者,经年乃堪杀。(未经年者,软未成也。)

移竹,多用辰日,又用腊月,非此时移栽则不活。惟五月十三日,谓之“竹醉日”,又谓之“竹迷日”,栽竹则茂盛。

种竹,宜去梢叶。作稀泥于坑中,下竹栽,以土覆之,杵筑定,勿令脚踏;土厚五寸。竹忌手把,及洗手面脂水浇著,即枯死。

月庵种竹法:‘深阔掘沟,以乾马粪和细泥,填高一尺;无马粪,砻糠亦得;夏月稀,冬月稠;然后种竹。须三四茎作一丛。亦须土松浅种,不可增土于株上。泥若用䦆打实,则笋不生。’

《梦溪》云:种竹,但林外取向阳者,向北而栽,盖根无不向南。必用雨下;遇“火日”及有西风则不可。花木亦然。谚云:“栽竹无时,雨下便移。多留宿土,记取南枝。”

《志林》云:竹有雌雄。雌者多笋,故种竹常择雌者。物不逃于阴阳,可不信哉?凡欲识雌雄,当自根上第一枝观之:有双枝者,乃为雌竹,独枝者为雄竹。若竹有花,辄槁死。花结实如稗,谓之“竹米”。一竿如此,久之则举林皆然。其治之之法,于初米时,择一竿稍大者,截去近根三尺许,通其节,以粪实之,则止。

《琐碎录》云:引笋法:隔篱埋狸或猫于墙下,明年笋自迸出。竹以三伏内及腊月中斫者,不蛀。一云:用血忌日。

笋,陆佃云:“字从勹从日,包之日为笋,解之日为竹。”又曰:“字从竹从旬,旬内为笋,旬外为竹。”

采笋之法,视其丛中斜密者,芟取之。竹鞭方行处,不宜采,采则竹不繁。采时可避露,日出后,掘深土取之。半折取鞭根,旋得投密器中,以油单覆之,勿令见风,风吹则坚。

笋味甘美,有毒,惟香油与姜能杀其毒。煮宜久熟,生则损人。然食品之中,最为珍贵。故《礼》云:“加豆之实,……笋菹、鱼醢。”《诗》云:“其蔌伊何?维笋及蒲。”盖贵之也。

△松(杉、柏、桧附)

[编辑]

《事类全书》云:“栽松,春社前带土栽培,百株百活;舍此时,决无生理也。斫松木,须五更初,便削去皮,则无白蚁。血忌日尤好,山人斫老松根,取松明燃之,以代油烛,亦贫家之利。”

插杉:用惊蛰前后五日。斩新枝,㔉坑,入枝,下泥,杵紧。相视天阴即插;遇雨十分生;无雨,即有分数。

种松柏法:八九月中,择成熟松子,(柏子同)。去台收顿。至来春春分时,甜水浸子十日。治畦,下水,土粪,漫散子于畦内,如种菜法——或单排点种 ——上覆土厚二指许。畦上搭矮棚蔽日。旱则频浇,常须湿润。至秋后去棚。长高四五寸,十月中,夹薥秸篱以御北风。畦内乱撒麦糠覆树,令梢上厚二三寸止。(南方宜微盖。)至谷雨前后,手爬去麦糠,浇之。次冬,封盖亦如此。

二年之后,三月中,带土移栽。先掘区,用粪土相合纳区中,水调成稀泥,植栽于内,拥土令区满,下水塌实。(毋用杵筑、脚踏。)次日,有裂缝处,以脚蹑合。常浇令湿。至十月,袪倒,以土覆藏,毋使露树。至春,去土。次年,不须覆。栽大树者,于三月中移。广留根土,(谓如一丈树,留土方三尺,地远移者二尺五寸;一丈五尺树,留土三尺或三尺五寸)。用草绳缠束根上。树大者,从下剸去枝二三层。树记南北。运至区处,栽如前法。

桧:种如松法。插枝者,二三月桧芽蘖动时,先熟㔉黄土地成畦,下水饮畦一遍,渗定,再下水,候成泥浆;斫下细如小指桧枝,长一尺五寸许,下削成马耳状,先以杖刺泥成孔,插桧枝于孔中,深五七寸以上。栽宜稠密,常浇令润泽。上搭矮棚蔽日。至冬,换作暖荫。次年二三月后去。候树高移栽,如松柏法。

△榆

[编辑]

榆,白枌也。又曰:“藲,荎(直之切)”,《诗》所谓“山有榆”是也。

榆性扇地,其阴下五谷不植。(随其高下广狭,东西北三方所扇,各与树等。)种者,宜于园地北畔。秋耕令熟。至春,榆荚落时收取,漫散,犁细畊劳之。明年正月初,附地芟杀,以草覆上,放火烧之。(一根上必十数条俱生,止留一根强者,馀悉掐去之。)一岁之中,长八九尺矣。(不烧则长迟也。)后年正月、二月,移栽之。(初生即移者,喜曲,故须丛林长之三年,乃移种。)初生三年,不用采叶,尤忌戕心;(戕心则科茹不长,更须依法烧之,则依前茂矣。)不用剶沐。(剶则长而细,又多瘢痕;不剶虽短,粗而无病。谚曰:“不剶不沐,十年成毂。”言易粗也。必欲剥者,宜留二寸许。)于堑坑中种者,以陈屋草布堑中,散榆荚于草上,以土覆之。烧亦如法。(陈草速朽,肥良胜粪。无陈草者,用粪粪之亦佳。不粪,虽生而瘦。既栽移者,烧亦如法也。)

又种榆法:其于地畔种者,致雀损谷;既非丛林,率多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种之。其白土薄地不宜五谷者,惟宜榆及白榆。地须近市。(卖柴、荚、叶,省功也。)𬂩榆、刺榆、凡榆三种色,别种之,勿令和杂。(𬂩榆,荚、叶味苦;凡榆,荚味甘。甘者春时将煮卖,是以须别也。)耕地收荚,一如前法。先耕地作垄,然后散榆荚。(垄者看好,料理又易。五寸一荚,稀穊得中。)散讫,劳之。榆生,共草俱长,未须料理。明年正月,附地芟杀,放火烧之。亦任生长,勿使棠(杜康反)近。又至明年正月,㔉去恶者;其一株上有七八根生者,悉皆斫去,惟留一根粗直好者。三年春,可将荚、叶卖之。五年之后,便堪作椽。不𬂩者,即可斫卖。𬂩者镟作‘独乐’及盏。十年之后,魁、碗、瓶、榼,器皿,无所不任。十五年后,中为车毂及蒲桃缸。

崔寔曰:“二月,榆荚成,及青收,干,以为旨蓄。(旨,美也;蓄,积也。收青荚,小蒸曝之,至冬以酿酒,滑香宜养老。《诗》云:“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色变白,将落,可作𥎈䤅。(𥎈,音牟;䤅,音头。)”即榆酱也。“能助肺,杀诸虫,下气。”“随节早晏,失其适。”

榆叶曝干,捣罗为末,盐水调匀,日中炙曝,天寒于火上熬过,拌菜食之,味颇辛美。“榆皮,去上皱涩干枯者,将中间嫩处,锉,干,硙为粉,当歉岁亦可代食。”昔沛丰岁饥,民以榆皮作屑,煮食之,人赖以济焉。

△柳

[编辑]

《说文》曰:“柳,小杨也。从木,卯声。”

种柳:以正月、二月中,取弱柳枝,大如臂,长一尺半,烧下头二三寸,埋之令没。常足水以浇之。必数条俱生,留一根茂者,(馀悉掐去。)别竖一柱以为依主,以绳拦之。(若不拦,必为风所摧,不能自立。)一年中,即高一丈馀。其旁生枝叶,即掐去,令直耸上。高下任人,取足,便掐去正心,即四散下垂,婀娜可爱。(如不掐心,则枝不四散,或斜或曲,生亦不佳也。)六七月中,取春生少枝种,则长倍疾。(少枝叶青气壮,故长疾也。)

种绵柳:下田停水不得五谷之处,及山涧河旁,至春冻释,于山陂河坎之旁,刈取箕柳,三寸截之,漫散,即劳。劳讫,引水停之。至秋收刈,任为箕、箱之类。(山柳赤而脆,河柳白而韧。)凭柳可以为楯、车辋、杂材及椀。

陶朱公曰:种柳千树则足柴,又堪屋材。十年以后,髡一树,得一载。每岁髡二百树,五年一周。其材用、柴薪,不可胜用。

△柞(楝附)

[编辑]

柞,《尔雅》云:“栩,杼”也。注云:“柞树。”“按:俗人呼杼为橡子,以橡壳为杼斗,以剜似斗故也。橡子俭岁可食,以为饭;丰年放猪食之,可以致肥也。”

宜于山阜之曲,三遍熟耕,漫散橡子,即再劳之。生则薅治,常令净洁。一定不移。十年之中,逆顺各一,到场中宽狭,正似葱垄。从五月初尽七月末,每天雨时,即触雨折取春生少枝长一尺已上者,插著垄中,二尺一根。数日,即生少枝。长疾,三岁成椽,比如馀木,虽微脆亦足堪事。岁种三十亩,三年种九十亩;岁卖三十亩,终岁无穷。

(音练),《说文》云:苦楝木也。鹓雏食其实。

以楝子于平田耕熟作垄种之,其长甚疾。五年后,可作大椽。北方人家欲构堂阁,先于三五年前种之,其堂阁欲成,则楝木可椽。

△榖楮

[编辑]

《说文》云:“榖者,楮也。”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文,谓之斑榖,今人用为冠者;一种皮白无花,枝叶相类。或云:斑者是楮,白者是榖。

楮宜涧谷间种之。地欲极良。秋上候楮子熟时,多收,净淘,曝令燥。耕地令熟。二月耧耩之,和麻子漫散之,即劳。秋冬仍留麻勿刈,为楮作暖。(若不和麻子种,率多冻死。)明年正月初,附地芟杀,放火烧之。一岁即没人。(不烧者瘦,而长亦迟。)三年便中斫。(未满三年者皮薄,不任用。)斫法:十二月为上,四月次之。(非此两月而斫者,楮多枯死也。)每岁正月,常放火烧之。(自有干叶在地,足得火燃。不烧则不滋茂也。)二月中,间㔉去恶根。移栽者,二月莳之。亦三年一斫。(三年不斫者,徒失钱,无益也。)

指地卖者,省功而利少。煮剥卖皮者,虽劳而利大。(其柴足以供燃。)自能造纸,其利又多。种三十亩者,岁斫十亩,三年一遍,岁收绢百匹。

南方乡人以榖皮作衾,甚坚好。鬻之,实为贫家之利焉。

△皂荚

[编辑]

皂荚有二种,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今处处有之。如猪牙者良。其角亦有长尺一二寸者。

种者,二三月种。不结角者,南北二面,去地一尺钻孔,用木钉钉之,泥封窍,即结。或云:“树不结,凿一大孔,入生铁三五斤,以泥封之,便开花结子。既实,以篾束其本数匝,木楔之,一夕自落。”

用以洗垢涤腻最良。角与刺俱堪入药。亦物之利益于世者。

△苇(荻附)

[编辑]

苇,《尔雅》云:蒹、葭、芦,“苇也。”荻,一名。《说文》曰:芦,荻也。

苇:四月苗高尺许,选取家苇,连根裁成土墩,如碗口大,于下湿地内,掘区栽之,纵横相去一二尺。(欲疾得力,则密栽。)至冬,放火烧过。次年春芽出,便成好苇。十月后刈之。

一法:二月,熟耕地,作垄,取根卧栽,以土覆之。次年成苇。

又压栽法:其苇长时,掘地成渠,将茎袪倒,以土压之,露其梢;凡叶向上者,亦植令出土:下便生根,上便成笋,与压桑无异。五年之后,根交,当隔一尺许㔉一䦆,即滋旺矣。

荻:栽与苇同。

《吕氏春秋》云:“季秋之月,……命虞人[入]材苇”,供国。《郭璞传》云:不宜焚荻。《地理志》云:名山大川不封。盖欲与民同利也。以是观之,苇荻虽微物,亦可以供国利民如此。

△漆

[编辑]

漆树,皮白,叶似椿,花似槐子。今处处有之,而梁、蜀者为胜。

春分前后移栽。后树高,六七月,以刚斧斫其皮开,以竹管承之,汁滴则成漆。

用漆,“在燥热及霜冷时,则难干;得阴湿,虽寒月亦易干,物之性也。若霑渍人,以油治之。凡验[漆],惟稀者以物蘸起,细而不断,断而急收起,及涂于干竹上荫之,速干者,乃佳。”

樊宏父“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皆求假焉。资至钜万。”盖漆易成而利博故也。

  ↑返回顶部
卷十  【百穀譜集 之十】

○杂类

[编辑]

△苎麻

[编辑]

苎麻有二种,一种紫麻,一种白苎。其根“旧不载所出州土”。本南方之物,近河南亦多艺之,不可以“风土所宜”例论也。皮可以绩布。苗高七八尺,叶如楮,叶面或青或紫,背则皆白,有短毛。夏秋间著细穗青花其根黄白而轻虚。又有一种山苎,亦颇相似。

《农桑辑要》云:“栽种苎麻法:三四月种子者,初用沙薄地为上,两和地为次,园圃内种之;如无园者,濒河处亦得。先倒㔉地一二遍,然后作畦:阔半步,长四步。再㔉一遍。……用湿润畦土半升,子粒一合,相和匀撒子。一合可种六七畦。撒毕,不用土覆;土覆则不出。于畦内用极细梢杖三四根,拨剌令平可。畦搭二三尺高棚,上用细箔遮盖。五六月炎热时,箔上用苫加覆,惟要阴密,不致晒死。稍干,用炊帚细洒水于棚上,常令其下湿润。如遇天阴及早、夜,撤去覆箔。……苗出,有草即拔。苗高三指,不须用棚。如地稍干,用微水轻浇。约长三寸,却择比前稍壮地,别作畦移栽。临移时,隔宿先将有苗畦浇过;明早,亦将做下空畦浇过。将苎麻苗用刃器带土撅出,转移在内,相离四寸一栽。务要频锄。三五日一浇。如此爱护二十日后,十日、半月一浇。至十月后,用驴马生粪厚盖。”

按:陆机《草木疏》云:“苎,一科数十茎。宿根在地中,至春自生,不须栽种。荆、扬间,岁三刈。”

“每刈时,须根旁小芽出土高五分,其大麻即可割。大麻即割,小麻荣长,即是下次再割麻也。……大麻不割,不惟小芽不旺,又失已成之麻。大约五月初一镰,六月半一镰,八月一镰。”镰毕,剥取其皮:“用竹刀或铁刀从梢分批开,用手剥下皮。即以刀刮其白瓤,其浮上皴皮自去。”其沤曝之法,刮制之具,亦尝具述。(见《农器图谱》)。“若值阴雨,即于屋底风道内搭凉去声,恐经雨黑渍故也。”

或又谓:“孕妇胎损方所须。又主‘白丹’,浓煮水浴之,日三四,瘥。韦宙疗痈疽、发背,初觉未成脓者,以苎根、叶熟捣,敷上;日夜数易之,肿消则瘥矣。”

夫苎,初种若成,宿根自在,土培之,粪壅之,又加以锄治之工,有三刈之可收,实一劳而永利。按之《本草》,根叶亦足疗人;绩为布衣,寒暑俱可被体,其利溥哉!

△木绵

[编辑]

木绵,一名吉贝。谷雨前后种之,立秋时随获所收。其花黄如葵,其根独而直。其树不贵乎高长,其枝干贵乎繁衍。不由宿根而出,以子撒种而生。所种之子,初收者未实,近霜者又不可用,惟中间时月收者为上。须经日晒燥,带绵收贮。临种时再晒,旋碾即下。

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种之则深荷其利。悠悠之论,率以“风土不宜”为说。按:《农桑辑要》云:“虽托之风土,种艺不谨者有之;种艺虽谨,不得其法者有之。”信哉言也。

夫种木绵,“择两和地,不下湿肥地,于正月地气透时,深耕三遍,盖调熟,然后作成畦畛。每畦长八步,阔一步,……内半步作畦背”,上堆积土。 “至谷雨前后,拣好天气日下种。先一日将已成畦畛,连浇三次。用水淘过子粒,堆于湿地上,……用少灰搓得伶俐,看稀稠,撒于浇过畦内。将元起出覆土,覆厚一指。再勿浇。待六七日,苗长齐时,旱则浇溉。锄治常要洁净。稠则移栽,稀则不须。每步只留两苗,稠则不结实。苗高二尺之上,打去冲天心,傍条长尺半,亦打去心。叶叶不空,开花结实。直待绵欲落时,旋熟旋摘,随即摊于箔上,日曝夜露。待子粒干,取下”制造。(其器用见《农器图谱》)

夫木绵为物,种植不夺于农时,滋培易为于人力,接续开花而成实,可谓不蚕而绵,不麻而布,又兼代毡毯之用,以补衣褐之费,可谓兼南北之利也。

△檾

[编辑]

(邱颖切),《说文》云:“枲属。从林,荧省声。”林(匹刃切),麻片也。《尔雅翼》曰:“檾,高四五尺,或六七尺,叶似苎而薄,实如大麻子。……或作䔛。”《周礼·典枲》“麻草”注:“草,葛、䔛”也。《集韵》或作“檾”。当从林,非从林也。

檾,种与麻同法,但科行颇稀。其长也如竹,叶大如扇,上团如盖。花黄,结子蓬如橡斗然。与黄麻同时熟。刈作小束,池内沤之,烂去青皮,取其麻片,洁白如雪,耐水不烂。可织为毯被,及作汲缏、牛索,或任牛衣、雨衣、草覆等具。农家岁岁不可无者。

△茶

[编辑]

《茶经》云:“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舒列切),四曰茗,五曰荈(音舛)。”早采曰茶,次曰槚,又其次曰蔎,晚曰茗,至荈则老叶矣,盖以早为贵也。《尔雅》云:“槚,苦荼。”(注云:树似栀子。早采为荼,晚曰茗。蜀人名苦荼。)六经中无茶字,盖“荼”即茶也。《诗》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以其苦而味甘也。闽、浙、蜀、荆、江湖、淮南皆有之,惟建溪北苑所产为胜。

《四时类要》云:茶熟时收取子,和湿土拌匀,筐笼盛之,穰草盖覆;不即冻死不生。至二月中,出种之: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圆三尺,深一尺,熟㔉,著粪土,每坑中种六七十颗,盖土厚一寸强。任生草,不得耘。相去二尺种一方。旱时从米泔浇之。此物畏日,宜桑下、竹阴地种之。二年外,方可芸治。微以火粪薄壅之,多则伤根。峻坡为宜;平地则两畔深沟以泄水;水浸即死。种之三年,即收其利。此种艺之法。

茶之为物,释滞去垢,破睡除烦,功则著矣。其或采造藏贮之无法,碾焙煎试之失宜,则虽建芽浙茗,祇为常品。故采之宜早,率以清明、谷雨前者为佳,过此不及。然茶之美者,质良而植茂,新芽一发,便长寸馀,其细如针,斯为上品。如雀舌、麦颗,特次材耳。

采讫,以甑微蒸,生熟得所。(生则味涩,熟则味减。)蒸已,用筐箔薄摊,乘湿略揉之,入焙,匀布,火焙令干,勿使焦。编竹为焙;裹箬,覆之,以收火气。茶性畏湿,故宜箬。收藏者必以箬笼,剪箬杂贮之,则久而不浥。宜置顿高处,令常近火为佳。

凡煎试,须用活水活火烹之。故东坡云:“活水仍将活火烹”者是也。活水谓山泉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为下;活火谓炭火之有焰者。当使汤无妄沸,始则蟹眼,中则鱼目,累然如珠;终则泉涌鼓浪:此候汤之法,非活火不能尔。东坡云:“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声。”尽之矣。

茶之用有三:曰茗茶,曰末茶,曰蜡茶。凡茗:煎者择嫩芽,先以汤泡去熏气,以汤煎饮之。今南方多效此。然末子茶尤妙:先焙芽令燥,入磨细碾,以供点试。凡点:汤多茶少,则云脚散;汤少茶多,则粥面聚。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极匀,又添注入,⒋环击沸,视其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度。其茶既甘而滑。南方虽产茶,而识此法者甚少。蜡茶最贵,而制作亦不凡:择上等嫩芽,细碾,入罗,杂脑子诸香膏油,调剂如法,印作饼子,制样任巧。候干,仍以香膏油润饰之。其制有大小龙团、带胯之异。此品惟充贡献,民间罕见之。始于宋丁晋公,成于蔡端明。间有他造者,色、香、味俱不及。蜡茶珍藏既久,点时先用温水微渍,去膏油,以纸裹槌碎,用茶钤微炙,旋入碾、罗。(旋碾则色白,经宿则色昏。新者不用渍。)茶钤,屈金、铁为之。砧用石;椎用木;碾,馀石皆可。

茶之用芼,核桃、松实、脂麻、杏仁、栗任用,虽失正味,亦供咀嚼。然茶性冷,多饮则能消阳,山谷益以姜盐煎饮,其亦以是欤?因并及之。

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诚生民日用之所资,国家课利之一助也。

△枸杞

[编辑]

枸杞,《尔雅》云:“杞,枸檵。”注云:“枸杞也。”《诗》云:“集于苞杞。”《疏》云:“一名地骨。”“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枸杞千岁,其形如犬。朱孺子幼事道士王元正,居大若岩,汲于溪,见二花犬,因逐之,入于枸杞丛下。掘之,根形如二犬。食之,忽觉身轻。

种枸杞法:秋冬间收子,净洗,日干。春耕熟地,作畦,阔五寸。纽草稕如臂大,置畦中,以泥涂草稕上,然后种子。以细土及牛粪盖令遍。苗出,频水浇之。又可插种。

叶作菜食。子、根入药,轻身益气。“谚云:‘去家千里,勿食萝摩、枸杞。’言其补精气也。”

△紫草

[编辑]

紫草,《尔雅》谓之“藐”,《广雅》谓之“茈䓞”。苗似兰香,节青。

种紫草,宜黄白软良之地,青沙地亦善;开荒黍穄下大佳。性不耐水,必须高田。秋耕地,至春又转耕之。三月种之:耧耩地,逐垄手下子,(良田一亩用子二升,薄地用子三升。)下讫,劳之。锄如谷法,洁净为佳;其垄底草则拔之。(垄底用锄,则伤紫草。)九月中子熟,刈之。候稃(芳蒲反)燥载聚,打取子。(湿载,子则浥郁。)

即深细耕。(不细不深,则失草矣。)寻垄以杷耧取,整理:(收草宜并手力,速竟为良,遭雨则损草也。)一扼随以茅结子,(擘葛弥善。)四扼为一头,当日则斩齐。颠倒十重许为长行,置坚平之地,以板石镇之,令扁。(湿镇直而长,燥镇则碎折;不镇,卖难售也。)两三宿,竖头著日中曝之,令浥浥然。(不晒则郁黑,太燥则碎折。)五十头作一‘洪’,(洪,十字,大头向外,以葛缠络。)著厂屋下阴凉处棚栈上。其棚下勿使驴马粪及人溺;又忌烟:皆令草失色。其利胜蓝。

若欲久停者,入五月,纳著屋中,闭户塞向,密泥,勿使风入漏气。过立秋,然后开出,草色不异。若经夏在棚栈上,草便变黑,不复任用。

种讫,拖瓶罢之,或以轻屯碾过。秋深子熟,旁去其土,连根取出,就地铺穧。颇干,轻振其土,以茅䇿束,切去虚梢。以之染紫,其色殊美。

△红花

[编辑]

红花,一名黄蓝,叶颇似蓝,故有“蓝”名。生于西域,张骞所得。今处处有之。

(花地欲得良熟。二月末三月初种也。)种法:欲雨后速下;或漫散种,或耧下,一如种麻法。亦有锄掊而掩种者,子科大,而易料理。花出,日日乘凉摘取。(不摘则干。)摘必须尽。(留馀即合。)五月子熟,拔,曝令干,打取之。(子亦不用郁浥。)

五月种晚花。(春初即留子,入五月便种;若待新花熟后取子,则又晚也。)七月中摘,深色鲜明,耐久不黦(纡物反,色坏也。)胜春种者。收子与麻子同价,既任车脂,亦堪为烛。

一顷花,日须百人摘,以一家手力,十不充一。但驾车地头,每旦当有小儿僮女,十百为群,自来分摘;正须平量,中半分取。是以单夫只妇,亦得多种。

晒红花法:摘取,即碓捣使熟,以水淘,布袋绞去黄汁;更捣,以粟饭浆清而醋者淘之,又以布袋绞去汁,即收取染红,勿弃也。绞讫,著瓮器中,以布盖上,鸡鸣更捣令均,于席上摊而曝干。(胜作饼。花作饼者,不得干,令花浥郁也。)以染真红,及作胭脂,其利殊博也。

△蓝

[编辑]

蓝,染草也。《尔雅》云:“葴,马蓝。”蓝有数种:有木蓝,有松蓝,可以为靛者;有蓼蓝,但可染碧,不堪作靛。” 蓝一本而有数色;刮竹青、绿云、碧青、蓝黄,岂非‘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乎?”

种蓝之法:蓝地欲良。三遍细耕。三月中浸子,令芽生,乃畦种之。治畦下水,一同葵法。蓝三叶浇之。(晨夜再浇。)薅治令净。五月中新雨后,即接湿耧耩;拔栽之。三茎作一科,相去八寸。(栽时宜并力急手,无令地燥也。)白背即急锄。(栽时既湿,白背不急锄则坚确也。)五遍为良。七月中,作蓝靛。

崔寔曰:“榆荚落时,可种蓝。五月,可别蓝。六月,可种冬蓝。(冬蓝,大蓝也。)

蓝,非独可染青,绞其汁饮之,最能解虫豸、诸药等毒。不可阙也。

  ↑返回顶部
卷十  【百穀譜集 之十一】

○饮食类

[编辑]

△备荒论

[编辑]

盖闻天灾流行,国家代有。尧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虽二圣人亦不能逃其适至之数也。《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书“大有年”仅二,而水、旱、螽、虫,屡书不绝。然则年谷之丰,盖亦罕见。为民父母者,当为思患预防之计。故古者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虽有旱干水溢,而民无菜色者,蓄积多而备先具也。

其蓄积之法,北方高亢多粟,宜用窦窖,可以久藏;南方垫湿多稻,宜用仓廪,亦可历远年。(仓、廪,窦、窖,详见《农器谱》。)

其备旱荒之法,则莫如区田。区田者,起于汤旱时伊尹所制。㔉地为区,布种而灌溉之。救水荒之法,莫如柜田。柜田者,于下泽沮洳之地,四围筑土,形高如柜,种艺其中;水多浸淫,则用水车出之。可种黄绿稻;地形高处,亦可陆种诸物。(区田、柜田,详见《农器谱》。)此皆救水旱永远之计也。备虫荒之法,惟捕之乃不为灾。然蝗之所至,凡草木叶,靡有遗者,独不食芋、桑与水中菱、芡,宜广种此。其馀则果食之脯,米豆之𪎊;栖于山者,有葛粉、(取葛根肉为粉。)蕨萁、(取蕨根捣碎,以水淘汰,停粉为萁。)蒟蒻、橡、栗之利;濒于水者,有鱼、鳖、虾、蟹、蛤、螺、芹、藻之饶:皆可以济饥救俭。

其或怀金立鹄,易子炊骸,荒饥之极,则“辟谷”之法,亦可用之。

辟谷方者,出于晋惠帝时,黄门侍郎刘景先遇太白山隐士所传。曾见石本,后人用之多验,今录于此:昔晋惠帝时永宁二年,黄门侍郎刘景先表奏:臣遇太白山隐士,传济饥辟谷仙方上进,言:“臣家大小七十馀口,更不食别物,惟水一色。若不如斯,臣一家甘受刑戮。”今将其方镂板广传,见下:

大豆五斗,浮淘洗,蒸三遍,去皮。又用大麻子三斗,浸一宿,漉出蒸三遍,令口开。右件二味,豆黄捣为末,麻仁亦细捣,渐下豆黄同捣,令匀,作团子如拳大,入甑内蒸。从初更进火,蒸至夜半子时住火,直至寅时出甑。午时晒干,捣为末。干服之,以饱为度。不得食一切物。第一顿得七日不饥,第二顿得四十九日不饥,第三顿得三百日不饥,第四顿得二千四百日不饥。更不服,永不饥也。不问老少,但依法服食,令人强壮,容貌红白,永不憔悴。渴即研大麻子汤饮之,转更滋润脏腑。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许为末,煎,冷服,取下其药如金色,任吃诸物,并无所损。前知随州朱页教民用之有验,序其首尾,勒石于汉阳军大别山太平兴国寺。

又传写方:用黑豆五斗,淘净,蒸三遍,晒干,去皮,细末。秋麻子三斗,温浸一宿,去皮,晒干,为细末。细糯米三斗,做粥,熟和捣前二味为剂。右件三味合捣,作团如拳大,入甑中蒸一宿,从一更发火,蒸至寅时日出,方才取出甑,晒至日午,令干,再捣为末。用小枣五斗,煎去皮核,同前三味为剂,如拳头大,再入甑中蒸一夜。服之,以饱为度。如渴者,淘麻子水饮之,便更滋润脏腑。无芝麻汁,白汤亦得。少饮。不得别食一切之物。

又许真君方——武当山李道人传,累试有验。避难歇食方:用白面六两,黄蜡三两,白胶香五两。右件,将面冷水炼令熟,如打面糊同;然后为圆,如黑豆大,日晒干。再将蜡溶成汁了,将圆子投入内,打令匀。候冷,单子裹,安在净处。如服时,每日旱晨,空心可服三五十丸,冷水咽下,不得热食。如要吃物,任意不妨。

又服苍术方:用苍术一斤,好白芝麻香油半斤。右件,将术用白米泔浸一宿,取出,切成片子,前香油炒令熟。用瓶盛。取,每日空心服一撮,用冷水汤咽下。大能壮气,驻颜色,辟邪,又能行履。饥即服之。

详此数方,其间所用品味,虽不出乎谷,而民间亦难卒得。若官中预蓄品味,饥岁荒年,给赐饥民,无资粮赈济之劳,而可延饿殍时月之命。实益世之方,安可秘而不流传哉?

  ↑返回顶部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