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纪年
外观
← | 汲冢书 | 竹书纪年 先秦 佚名 |
穆天子传 |
“晋武帝太康二年,汲县人不准〈音缶标〉盗發魏襄王冢,得竹简古编数十车。……大凡七十五篇,七篇简书折坏,不识名题。冢中书皆科斗字。初發冢者烧策照取宝物,及官收之,多燼简断札,文既残缺,不復诠次。武帝以其书付秘书校缀次第,寻考指归,而以今文写之。时束晳在著作,得观竹书,随疑分释,皆有义證”〈晋书·束晳传〉,统称汲冢书,或名竹书、汲冢古文等。其中得竹书纪年十三篇,所记自黄帝迄魏安釐王二十年。然其所载多悖正史,而近甲骨、青铜铭文,故颇为考證先秦史者所重。竹书经荀勗、束皙考正後,罹永嘉乱,竹简原本不復存世,但注释本、考證本尚在。历唐末五代,初释本、考正本渐佚。南宋初年罗泌著路史尝多引纪年,其後復佚。明时再现,然真伪相杂,已非原貌,称“今本”。至清,学者热衷训诂考據说,其中校證竹书纪年者甚多。嘉定朱右曾始取诸书所引之文,並加考證,辑为一编,题目汲冢纪年存真,是为“古本”。近人海寧王国维因之,更为详考校补,以增益朱辑,又撰古本竹书纪年辑校,即为今行之“古本”。又撰今本竹书纪年疎證,以明其伪,其言曰:“纪年佚於两宋之际,今本乃後人所搜集,復杂採史记、路史、通鑑外纪诸书成之。……今一一求其所出,始知今本所载殆无一不袭他书,其不见他书者,不过百分之一,又率空洞无事实,所增加者年月而已。……事实既具他书,则此书为无用,年月又多杜撰,则其说为无徴,无用无徴,则废此书可。朱氏辑本,尚未详备,又诸书异同,亦未尽列,至其所取,亦不能无得失,乃以朱书为本,而以余所校注补正之,凡增删改正若干事。”或谓“今本”虽为重编,然早於“古本”,或存“古本”无从稽考之佚文,不宜全非。 |
今本竹书纪年
古本竹书纪年
外部链接
- 方诗铭 王修龄 古本竹书纪年辑证 (1981)〈archive.org存档〉
- 清 陈逢衡 竹书纪年集-{证}〈北京大学蔵书〉
- 竹书纪年 天一阁刊本〈早稲田大学蔵书〉
- 竹书纪年 平津馆丛书〈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馆蔵〉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