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十二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十三
卷十四 
本作品收錄於:《乾隆西安府志


西安府志卷第十三

  食貨志上戸口 田賦

 戸口力役

漢食貨志秦用商鞅法月爲更卒巳復爲正一歲屯戍一

歲力役三十倍於古注更卒給郡縣一月而更者正卒給

中都官者率計今人一歲之中屯戍及力役之事倍多於

古也商君傳衞鞅定變法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倍

其賦正義民有二男不別爲居者一人岀兩課

地理志京兆尹戸一十九萬五千七百二口六十八萬二

千四百六十八

高祖紀二年二月蜀漢民給軍事勞苦復勿租稅二歲關

中卒從軍者復家一歲五月發關中老弱未傳者悉詣軍

五年夏五月詔諸侯子在關中者復之十二歲十一年四

月令豐人徙關中者皆復終身六月令士卒從入蜀漢關

中者皆復終身十二年三月詔吏二千石入蜀漢定三秦

者皆世世復注復者除其賦役也

後漢

郡國志京兆尹戸五萬三千二百九十九口二十八萬五

千五百七十四

安帝紀元初元年十月詔除三輔三歲田租更賦口算

地理志開皇中京兆郡戸三十萬八千四百九十九

地理志天寶元年京兆府領戸三十六萬二千九百二十

一口百九十六萬一百八十八元和志元和中京兆府雍

州戸二十四萬一千二百二

冊府元龜寶歴元年四月制京畿百姓多屬諸軍諸使或

戸內一人在軍其父子兄弟皆不受府縣差役

食貨志慶歴中令陝西裁捐役人給使不足益以廂兵

司馬光乞免靑苗役錢䟽陝西累歲奉邊民力彫弊伏望

聖慈特免永興軍一路靑苗免役錢以愛惜民力專奉邊

 按事在熙寧三年

食貨志熙寧七年永興比之他路民貧役重詔提舉司並

省冗役次第蠲減當留三分寛剩以爲水旱閣放之備

文獻通考元祐初御史論陝西轉運司呂大中假支移之

名實令農戸計輸腳錢十八百姓苦之乃下提刑司均其

輕重之等以稅賦戸籍在一二等者支移三百里三四等

二百里五等一百里不願支移而願輸道里腳錢者亦酌

度分爲三各從其便食貨志五年戸部請陝西鄉差衙前

以投募人所得顧直爲則而減半給之投名衙前惟差耆

 長他投皆免

 地理志崇寧中京兆府戸二十三萬四千六百九十九口

 五十三萬七千二百八十八

 金

 地理志陝西京兆府戸九萬八千一百七十七

 食貨志皇綂四年十一月陝西饑百姓流落典雇爲奴婢

 者官給絹贖爲良丁放還其鄉男三疋婦人幼小二疋

 元

 地理志至元二十七年奉元路戸三萬三千九百三十五

 口二十七萬一千三百九十九

 續文獻通考憲宗時制爲士者無𨽻奴籍京兆多豪強廢

 令不行廉希憲至悉令著籍爲儒

 世祖紀至元九年七月詔分閱京兆等處探馬赤奴戸名

 籍續文獻通考十八年六月勅宣慰司安西等處軍站凡

 和雇和買與民均役

 成宗紀大德二年六月詔陝西諸色戸與民均當徭役

 明

 續文獻通考正綂元年令西安等府州縣造逃戸周知文

 冊督令復業

 馬志嘉靖初西安府戸一十八萬一千九百二口一百五

 十七萬九千一百十六

本朝

資政錄長安縣民數男大小口共八萬七千一百二十有

一女大小口共五萬九千九百八十有九

資政錄咸寧縣民數男大小口共二十一萬五千零十有

二女大小口共十三萬七千三百十有五

資政錄咸陽縣民數男大小口共六萬三千八百十有二

女大小口共四萬零七百六十有八

資政錄興平縣民數男大小口共八萬九千四百十有一

女大小口共五萬四千三百二十有九

資政錄臨潼縣民數男大小口共十一萬二千六百三十

有七女大小口共八萬一千六百二十有六

資政錄藍田縣民數男大小口共五萬零二百有二女大

小口共三萬八千四百十有五

資政錄涇陽縣民數男大小口共六萬零八十有二女大

小口共三萬一千六百八十有一

資政錄三原縣民數男大小口共九萬一千三百十有九

女大小口共七萬一千零八十有六

資政錄高陵縣民數男大小口共三萬零八百五十有七

女大小口共二萬二千四百三十有一

資政錄鄠縣民數男大小口共七萬六千四百五十女大

小口共五萬四千七百七十有五

資政錄盩厔縣民數男大小口共十三萬零六十有八女

大小口共十萬零四千二百六十有三

 資政錄渭南縣民數男大小口共十五萬七千九百四十

 有二女大小口共十一萬九千五百六十有四

 資政錄富平縣民數男大小口共十三萬一千六百四十

 有四女大小口共九萬六千四百三十有七

 資政錄醴泉縣民數男大小口共六萬九千三百八十有

 一女大小口共五萬三千零六十有六

 資政錄同官縣民數男大小口共二萬零八百十有六女

 大小口共一萬二千八百四十有七

 資政錄耀州民數男大小口共三萬零一百四十有三女

 大小口共二萬七千八百七十有九

  按自昔戸口以隋之開皇唐之開元爲極盛我

 朝重熙累洽休養生息百五十年今據乾隆四十三年撫

  臣年終奏報之數西安一府乃至二百四十二萬三千

  三百六十有八名口是古稱極盛時尙不逮十分之一

  其凋弊者又無論巳考古者計口出賦所謂力役之徵

  自租庸調並徴而民乃不堪命唐肅宗乾元元年長安

  萬年兩縣有備錢收利以充和雇之勅見文獻通考宋神宗

  熙寧三年永興軍有靑苗免役錢明嘉靖初始一並徵

  銀食貨志載有力差如門禁𨽻庫司兵鐘鼓斗級等夫之類銀差如祭祀孤貧柴

  薪茶藥之類諸名目嗣是因之

本朝編審原額有三門九則不等共折下下人丁每丁徵銀

  西安一郡各屬多寡不一康熙五十二年三月

恩詔後遇編審之期但據康熙五十年丁冊定爲常額續生人

   丁永不加賦雍正五年復奉

諭旨以糧載丁凡有滋生均攤入地糧徴解嗣是舉凡一切度

   支徵調民間皆不復與聞壤皆咸則吏乏催科

異數殊恩三古以來所未有也故茲編於

 本朝戸口只載數目而一切徵輸起運存留名色載在現行

   賦役全書者並皆編入地糧不復更綴

   田賦

  夏

  禹貢雍州厥土惟黃壤厥田惟上上厥賦中下孔傳田第

  一賦第六人功少

  周

  秦本紀孝公十二年爲田開阡陌十四年初爲賦漢食貨

  志秦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阡陌貧者

  無立錐之地漢地理志孝公用商君制轅田注轅與爰同

  易也商君列傳衞鞅定變法之令令僇力本業耕織致粟

  帛多者復其身冊府元龜鞅以三晉地狹人貧秦地廣人

  寡於是廢井田制阡陌誘三晉之人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唐突厥傳杜佑謂周制百

  步爲畝畝百給一夫商鞅佐秦以爲地利不盡更以二百

  四十步爲畝百畝給一夫

  秦

始皇本紀三十一年使黔首自實田

高祖本紀二年故秦苑囿園池令人皆得田之

孝景紀後二年十月租長陵田

武帝紀建元元年罷苑馬以賜貧民注師古曰養馬之苑

舊禁百姓不得芻牧今罷之賜民爲田食貨志武帝役費

並興而民去本以董仲舒奏詔大司農使關中民益種宿

麥後功費甚帝悔之以趙過爲搜粟都尉過能爲代田一

畝三甽按師古曰甽隴也歲代處故曰代田按師古曰代易也過使敎田

太常三輔大農置工巧奴與從事爲作田器民或苦少牛

無以趨澤故平都令光敎過以人輓犂過奏光以爲丞教

民相與庸輓三輔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穀多至

昭帝時流民稍還田野益闢頗有蓄積

昭帝紀元鳳六年詔曰穀賤傷農今三輔太常穀減賤其

令以菽粟當今年賦注應劭曰太常掌諸陵園皆徙天下

豪富民以充實之後悉爲縣故與三輔同賦

晉食貨志成帝時遣輕車使者汜勝之督三輔種麥而關

中遂穰玉海汜勝之使敎田三輔有書十八篇

哀帝紀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奏請諸侯王列侯皆得名

田國中列侯在長安公主名田縣道及關內侯吏民名田

皆毋過三十頃期盡三年犯者沒入官注如淳曰名田國

中者自其所食國中也旣收租稅又自得有私田三十頃

名田縣道者令甲諸侯在國名田他縣罰金二兩今列侯

有不之國者雖遙食其國租稅復自得田於他縣道公主

亦如之不得過三十頃

晉食貨志黃初中濟北顏斐爲京兆太守京兆自馬超之

亂百姓不專農𣩛乃無車牛斐課百姓令閒月取車材轉

相敎匠無牛者令養豬投貴賣以買牛一二年中編戸皆

有車牛田役省贍遂以豐沃

鍾繇傳太和初鍾毓以上宜復關內荒地使民力於農事

施行

苻堅載記苻堅時以境內旱課百姓區種王猛課農桑減

田賦兵強國富垂及昇平

北魏

食貨志太和八年戸增帛三匹後增調外帛滿二匹所調

各隨其土所出其雍秦萬年馮翊郡之蓮勺咸陽郡之寧

夷北地郡之三原雲陽同官皆以麻布充稅

地理志關內道厥賦絹綿布麻京兆調綿餘州布麻厥貢毛羽革角

布席弓刀又京兆府貢水土稻麥麰紫稈粟隔紗粲席鞾

氊蠟酸棗仁地骨皮櫻桃藕粉

冊府元龜開元二十二年七月勑自今巳後京兆府關內

諸州應徵庸調及資課並限十月三十曰畢食貨志二十

五年以關中蠶桑少菽帛常賤乃命庸調資課皆以米凶

年樂輸布絹者亦從之

冊府元龜永泰元年五月京畿大稔京兆尹第五琦奏請

每十畝官稅一畝效古什一之義從之後民多流亡代宗

停什一稅法大歴五年定京兆府夏稅上田畝稅六升下

田畝稅四升秋稅上田畝稅五升下田畝稅三升荒田開

佃者畝率二升八年正月詔靑苗地頭錢天下諸州每畝

率十五文比以京師煩劇加至三十文自今已後宜准諸

州例

冊府元龜貞元八年五月初增稅京兆靑苗畝三錢以給

掌閑彍騎十八年十月詔京畿諸縣百姓應今歲靑苗錢

其中有便於納粟者納之如便於納錢亦聽委京兆府專

督其務國家經計當有儲畜百姓徵賦深可優矜所期便

人亦翼均濟咨爾長吏宜悉朕懷

冊府元龜元和六年六月命京兆府兩稅宜以粟麥絲絹

折納十年三月京兆府奏恩勑蠲放百姓兩稅及諸色逋

懸等伏以聖慈憂軫疲氓屢蠲逋賦將行久遠實在均平

有依倚權豪因循觀望忽逢恩貸全免徵徭至於孤弱貧

人里胥敦廹及期輸納不敢稽違曠蕩之恩翻不霑及亦

有奸猾之輩僥倖爲心時雨稍愆已生覬望競相誘煽因

致逋懸若無綱條實恐滋弊自今後忽逢不稔或有恩蕩

伏請每貫毎石內分數放免輸納已畢者准數折免來年

租稅則恩澤所加強弱普及人知分限自絶奸欺從之十

一年六月京兆府奏今年諸縣夏稅折納綾絹絁紬絲綿

等並請依本縣時價只定上中下等每疋加饒二百文綿

每兩加饒十五文絲每兩加饒二十文其下等物不在納

限小戸本錢不足任納絲綿斛斗須是本戸如非本戸輙

合集買成疋段代納者所由決十五枷項令衆勑旨依奏

冊府元龜開成元年二月度文奏毎年供諸司並畿內軍

糧等計粟麥一百六十餘萬石約以錢九十六萬六千餘

貫糴之畿內百姓每年納兩稅見錢五十萬貫約以粟麥

二百餘萬石糶之是廣支糴以六十而百姓糶以二十五

農人賤糶利歸商徒度支貴糴賄行黠吏今請以度支貴

糴錢五十萬貫送京兆府充百姓一年兩稅勒二十三縣

代緡輸粟八十萬石小麥二十萬石充度支諸色軍糧則

開成二年以後似每歲放百姓一半稅錢又省度支錢一

十萬貫勸農減費物理昭然仍請百姓廣開田畝更不加

稅行之有節富庶可期詔付京兆府夏季以前先造戸帖

務使平允凡折納之術行於豐年斯惠農務苟非豐登人

用苦之蓋輸緡易而輸粟難也

地理志京兆府貢鞾氊蠟席酸棗仁地骨皮

食貨志景祐初陝西用兵民賦卒多支移因增取地里腳

錢民不能堪五年詔特蠲之且令後勿復取

文獻通考元祐元年永興軍民庶進狀言興平縣有地二

百四十餘頃久輸二稅熙寧五年本縣抑令退爲牧地詔

提刑司審定如他州縣更有以稅地攺牧地者亦具以聞

提刑司乞與免納租錢給種如故

食貨志建炎四年陝西夏稅五月一日起納七月十五日

畢秋稅九月一日起納十二月十五日畢後又並加一月

或値閠月其田蠶亦有早晚不同有司臨時奏裁

食貨志泰和初民愬水旱應免者京兆夏田四月秋田七

月水田通以八月爲限遇閏則展期半月限外愬者不理

非時之災則無限損十之八者全免七分免所傷之數六

分則生徴桑被災則免絲綿絹稅諸路雨雪及禾稼收穫

之數月以健步申戸部五年三月諭宰臣曰陝西地寒稼

穡遲熟夏稅限以七月爲初

食貨志興定五年勑令戸部按行州郡地有可開水田者

誘民赴功其租止依陸田不復添徵陝西除三白渠設官

外亦宜視例施行

馬志嘉靖初西安府夏地九萬六千九百六十五頃四十

畝七分一𨤲有奇夏糧三十八萬九千八百八十六石六

斗七升四合二勺有奇秋地四萬四千九百二十五頃六

 十四畝六分六𨤲有奇秋糧四十五萬九千九百六十六

 石六斗五升五合八勺有奇草五十七萬四千五百五十

 束農桑絹六千七百七十三疋八尺九寸布一十一萬六

 千六十疋二丈八尺八寸絲綿一百六十一斤一十五兩

 五錢綿花一萬五千四百三十一斤一十二兩七錢藥物

 九種皮張二千二百八十三張綿羯羊五百隻大尾羊五

 百隻

 會典隆慶二年題准西安府州縣歲派甘肅鎭賞軍布花

 改徵折色

 食貨志西安府原額糧銀四十九萬一千八百四兩八錢

 七分零內除減等叅罰邠州同官二州縣銀實該四十七

 萬一千一百二十一兩一錢八分

本朝

 資政錄長安縣民田額分體國經野四等通計實熟地六

 千二百十九頃七十九畝六分實徵起運銀三萬三千五

 百一十四兩二錢九分三𨤲有奇 屯衞田通計實熟地

 一千八百八十九頃六分八𨤲額徵本色糧八千一百二

 十二石二斗五升五合七勺銀二千一百二十六兩二錢

 二分五𨤲 更名田通計實熟地一千一百五十八頃一

 畝三分一𨤲額徵本色糧六千六百四十六石六斗一合

 二勺銀一千八百二十兩一錢五𨤲

 資政錄咸寧縣民田額分體國經野四等通計實熟地一

萬二千三百七十九頃三十五畝八分五𨤲實徵起運銀

三萬四千八十七兩二分八釐九毫有奇 屯衞田通計

實熟地一千七百八十八頃八十二畝一𨤲三毫額徵本

色糧七千四百六十四石七斗七升五合二勺銀二千一

十兩八錢九分三𨤲 更名田通計實熟地九百二十七

頃六十三畝二分九𨤲四毫額徵本色糧五千三百一十

一石二斗九升六合一勺銀一千六百三十四兩五錢八

分六𨤲

資政錄咸陽縣民田額折正一等通計實熟地三千九百

八十二頃五十四畝八分七𨤲九毫有奇實徵起運銀八

千六百五十八兩九錢五分六𨤲二毫有奇 屯衞田通

計實熟地一千五百四十四頃三十四畝一分三𨤲八毫

有奇額徵本色糧六千六百五十七石四斗五升五合六

勺銀一千六百九十九兩四分六𨤲 更名田通計實熟

地一千二百一十八頃六十八畝一分九𨤲二毫額徵本

色糧五千七十七石二斗五升二合五勺銀一千一百三

十三兩八錢八𨤲

資政錄興平縣民田額凡六等通計實熟地五千九十一

頃六十三畝八分五𨤲五毫有奇實徵起運銀二萬三千

八十八兩七錢二分九𨤲三毫有奇 屯衞田通計實熟

地五百二十六頃二十三畝九分二𨤲九毫有奇額徵本

色糧二千一百一十七石七斗五升九合銀五百六十八

兩八錢二分三𨤲 更名田通計實熟地一千七頃五十

七畝七分八𨤲額徵本色糧四千三百五十七石四斗二

升六合銀六百九十九兩九錢三分二𨤲

資政錄臨潼縣民田額折正一等通計實熟地九千三百

二頃一畝五分一毫有奇實徵起運銀七萬六十四兩四

錢六分一𨤲八毫有奇 屯衛田通計實熟地二千四百

三十九頃三十九畝三分六𨤲有奇額徵本色糧一萬三

百二十五石一斗六升五合七勺銀二千六百七十七兩

七錢六分 更名田通計實熟地四百五十四頃五十七

畝五分九毫有奇額徵本色糧二千五百二石四斗八升

九合六勺銀一百四十五兩六錢五分六𨤲三毫有奇

文潼衞屯田通計實熟地九十八頃二十四畝一分三𨤲

額徵銀五百一十二兩一錢一分七𨤲三毫有奇

資政錄高陵縣民田額折正一等通計實熟地二千七百

五十九頃三十七畝九分三𨤲五毫有奇實徵起運銀二

萬三千四百六十六兩五錢八𨤲二毫有奇 屯衞田通

計實熟地二百九十頃一十三畝九分三𨤲六毫額徵本

色糧一千一百八十八石四斗三升二合丁條馬草銀等

項銀三百一十五兩六錢一分八𨤲 更名田通計實熟

地四百三十七頃四畝三分三𨤲八毫有奇額徵本色糧

二千六百二十七石五斗三升二合八勺均折銀六百二

十九兩八錢三分

資政錄鄠縣民田額凡七等通計實熟地二千四百五十

頃五十六畝三分三釐五毫有奇實徵起運銀二萬四千

五百一十九兩七錢四分二𨤲有奇 屯衞田通計實熟

地一千八百二十頃九十五畝二分四𨤲額徵本色糧七

千七百四十九石二斗六升九合九勺銀一千九百七十

六兩二錢二分六𨤲 更名田通計實熟地六百二十九

頃二十六畝四𨤲額徵本色糧二千九百六十九石一升

二合八勺銀三百九十七兩九錢七分八𨤲

資政錄藍田縣民田額分天時地利人和六等通計實熟

地四千四百四十二頃二十二畝七分一𨤲五毫有奇實

徵起運銀一萬九千二百六十五兩六錢六毫有奇 屯

衞田通計實熟地二千四十四頃二十七畝一分八𨤲額

徵本色糧八千六百九十二石九斗四升八合四勺銀二

千二百三十三兩八錢九𨤲 更名田通計實熟地七十

九頃三十八畝八分一𨤲額徵本色糧三百七十一石八

斗六升九合八勺銀一百七十二兩二錢二分五𨤲

資政錄涇陽縣民田額分上水中水下水平川平原高原

灘坡七等通計實熟地八千二百三十頃四十九畝七分

九𨤲二毫有奇實徵起運銀五萬五千三百九十八兩七

錢一𨤲七毫有奇 屯衞田通計實熟地二百一十頃七

畝五分六𨤲五毫額徵本色糧八百六十四石九斗四升

六合九勺銀二百二十六兩四錢五分八𨤲 更名田通

計實熟地七十二頃八十四畝八𨤲三毫額徵本色糧二

百六十三石三升四合七勺銀四十八兩八錢三分三𨤲

資政錄三原縣民田分六則通計實熟地五千二百八十

五頃二十畝二分四𨤲實徵起運銀四萬二千九百二十

一兩八錢六分九𨤲七毫有奇 屯衞田通計實熟地五

百頃七十三畝五分三𨤲三毫有奇額徵本色糧二千四

十四石四升九合六勺銀五百四十五兩六𨤲 更名田

通計實熟地二百三十一頃二十畝八𨤲七毫又山坡陡

地二百四十八段無頃額徵本色糧一千一百一十五石

二升六合六勺銀二百四十五兩九毫

資政錄盩厔縣民田凡五等通計實熟地四千六百四頃

七十九畝五分三𨤲實徵起運銀三萬六千七百八十二

兩七錢五分九𨤲一毫有奇 屯衞田通計實熟地二千

五百三十六頃五畝一分八𨤲額徵本色糧一萬三百一

十三石三斗四升五合銀二千八百八十兩三錢一分二

𨤲 更名田通計實熟地五百三十一頃六分九𨤲額徵

本色糧二千七百五石八斗六升一合一勺銀三百一十

兩四錢六分一𨤲

資政錄渭南縣民田凡五等通計實熟地一萬二千四百

八十二頃五十五畝八分二𨤲九毫有奇實徵起運銀八

萬七千三百八十兩四錢四分四毫有奇 屯衞田通計

實熟地一千六百五十三頃三十五畝四分六𨤲七毫有

奇額徵本色糧六千四百九十二石四升五合九勺有奇

銀一千七百七十八兩六錢二分九𨤲 更名田通計實

熟地一百五十二頃一十一畝四分九𨤲一毫額徵本色

糧六百五十一石九斗一升七合四勺銀七十八兩二錢

五𨤲 又潼衞屯田通計實熟地六十三頃七十八畝八

分三𨤲額徵銀三百三十二兩四錢八分三毫

資政錄富平縣民田分金銀銅錫鐵五等通計實熟地一

萬二千六百四十七頃八十一畝五分有奇實徵起運銀

八萬九千五百六兩一錢六𨤲二毫有奇 屯衞田通計

實熟地三十一頃二畝四分九𨤲額徵本色糧一百一十

九石四斗五升九合六勺銀三十二兩九分八𨤲

資政錄醴泉縣民田凡九等通計實熟地七千八百三十

一頃二十畝六分二𨤲六毫有奇實徵起運銀二萬六千

六百四十七兩五錢九分四𨤲四毫有奇 屯衞田通計

實熟地一千六百六頃一十二畝四分七𨤲額徵本色糧

六千六百九十六石八斗五升七合三勺銀一千七百四

十七兩六錢三分 更名田通計實熟地二百二十八頃

四十五畝九分六𨤲額徵本色糧八百五十二石五斗六

升九合四勺銀七百二十五兩九錢二分九𨤲

資政錄同官縣民田折正一等通計實熟地一千七百二

十四頃六十一畝九分七𨤲實徵起運銀三千一百六十

八兩六錢四分一毫有奇

 資政錄耀州民田凡六等通計實熟地三千九百九十八

 頃三十七畝七分五𨤲有奇實徵起運銀一萬三千三百

 七十五兩九分五釐四毫有奇

  按西安府各州縣屬民田據乾隆四十四年賦役全書

  通計十萬三千四百三十二頃五十九畝九分七毫額

  徵起運銀通計五十九萬一千八百四十六兩五錢二

  分七𨤲屯衞田通計一萬九千四十二頃五十六畝一

  分六𨤲一毫額徵起運銀通計二萬一千六百六十三

  兩一錢三分六毫起運糧通計七萬八千八百四十八

  石七斗六升五合八勺更名田通計七千一百二十七

  頃七十九畝五分八𨤲五毫又山坡陡地二百四十八

  段額徵起運銀八千四十二兩五錢四分九𨤲二毫起

  運糧三萬五千四百五十一石八斗九升其人丁舊額

  於雍正五年

旨以糧載丁所有丁銀均入地糧徵解故令祗載田賦其戸

  口應徵行差均徭等銀不復更綴至各項銀兩並歸州

  縣徵收除存留各屬項下如俸工官員俸薪胥役歲支等項襍支

  鄉飮等項驛站孤貧之類餘並起運解送布政司庫存貯至

  屯更地畝徵收本色麥粟粳糯各糧悉運交督糧道於

  永豐敬錄二倉屯貯支放滿漢兵丁糧餉再徵收地丁

  銀兩賦役全書並載絲忽微纎塵𣺌沙漠細數乾隆三

  十四年奉

旨嗣後錢糧凡有此等數目歸併一𨤲是以卷內銀數𨤲毫

  以下不著其糧米所有抄撮圭粟糠粃等數亦併以合

  勺爲㫁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