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古文觀止/卷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古文觀止
卷一 周文
作者:吳楚材 吳調侯 
1695年
卷二

卷一 周文

[編輯]

鄭伯克段於鄢

[編輯]

隱公元年 左傳

主頁面:鄭伯克段於鄢

  初,鄭武公娶於申,曰武姜。 初者,敍其始也。鄭,姬姓國。武公,名掘突。申,姜姓國。武姜者,姓姜而謚武也。生莊公及共恭。叔段。 共,國名。段奔共國,故名共叔。莊公寤生, 寤,猶蘇也。寤生,言生之難,絕而復蘇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 命名奇。遂惡 烏故切。之。 一遂字,寫盡婦人任性情況。愛共叔段,欲立之。亟 器。請於武公,公弗許。 惡莊公而因愛段,欲立爲太子。亟請者,不一請也。莊公蓄怨,非一日矣。 ○以上敘武姜愛惡之偏,以基骨肉相殘之禍。

  及莊公卽位,爲 去聲。之請制。 制邑最險,姜請封段。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 言制乃嚴險之邑,昔虢叔居此,恃險滅亡,他邑則唯命是聽。 ○莊公似爲愛段之言,實恐段居制邑,太險難除。他邑雖極大,諒不若制邑之險,適可以養其驕而滅除之。他邑唯命,四字毒甚。請京, 京邑最大,姜請封段。使居之,謂之京城大 泰。叔。 邑大可以養驕,而不除亦必易制,故使居之。大叔者,張大其名,所以張大其心也。 ○莊公處心積慮,主於殺弟。封邑之始,已早計之矣。債。鄭大夫。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邑有先君之廟曰都。城方丈曰堵。三堵曰雉。雉,長三丈,高一丈。言都城不可過三百丈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 同三。國之一, 侯伯之國,其城長三百雉。大都,三分其國之一,不過百雉也。省都字。省國字。之一, 中都,五分其國之一,不過六十雉也。小九之一。 小都,九分其國之一,不過三十三雉也。今京不度,非制也, 京城過於百雉,不合法度,非先王之制。君將不堪。」 叔段據有大邑,將爲鄭害,莊公必不堪也。 ○祭仲一夢中人。公曰:「姜氏欲之,焉 煙。同避。害?」 直稱母姜氏而故作無可奈何語,毒聲。對曰:「姜氏何厭 平聲。之有? 厭,足也。不如早爲之所。 或裁抑,或變置。無使滋蔓, 萬, ○滋蔓,滋長而蔓延。 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 先出蔓字,後出草字,頓挫。況君之寵弟乎!」 言向後卽欲爲之所而不能。 ○夢中。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 備。子姑待之。」 斃,敗也。滋蔓自多行不義,則必自敗。待之雲者,唯恐其不行不義,而欲待其行也。莊公之心愈毒矣,而祭仲終未之知也。

  旣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鄙,邊邑。貳,兩屬也。段命西、北二邊之邑,兩屬於己,果行不義也。公子呂 鄭大夫,字子封。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 國不堪使人有攜貳,兩屬之心,君將何以處段。欲與大叔,臣請事之; 先拗一筆。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無使鄭國之民,生他心也。 ○子封又一夢中人。公曰:「無庸,將自及。」 言無用除之,將自及於禍。 ○莊公實欲殺弟,而曰自斃,曰自及,故爲段自作自受之語,毒甚。大叔又收貳以爲己邑,至於廩延。 廩延,鄭邑。前兩屬者,今皆取以爲己邑,直至廩延,所侵愈多也。子封曰:「可矣。 可正段罪。厚將得衆。」 厚,地廣也。前猶貳己,故云生心。今直收貳,故云得衆。 ○夢中。公曰:「不義不暱, 銀入聲。厚將崩!」 暱,親近也。不義於君,不親於兄,非衆所附,雖厚必崩。崩者,勢如土崩,民逃身竄,直至滅亡。較「自斃」、「自及」更加慘毒矣,而子封終未之知也。

  大叔完聚, 完城郭,聚人民。繕甲兵, 繕,治也。具卒乘, 去聲。 ○步曰卒,車曰乘。將襲鄭。 掩其不備曰襲。 ○段至此不義甚矣,然莊公平日處段,能小懲而大戒之,段必不至此。段之將襲鄭,莊公養之也。夫人 武姜。將啓之。 啓,開也,言欲爲內應。 ○婦人姑息之愛,不曉大義,故欲啓段。使莊公平日在母前能開陳大義,動之以至情,惕之以利害,夫人必不至此。夫人之啓段,莊公陷之也。公聞其期, 聞其襲鄭之期也。 ○祭仲不聞,子封不聞,何獨公聞。蓋公含毒已久,刻刻留心,時時偵探,故獨聞之也。曰:「可矣。」三字寫莊公得計聲口,與上可矣句緊照,言這遭纔好伐了。鄭莊公蓄怨一生,到此盡然發露,不覺一句說出來。命子封帥 率。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於鄢。 煙, ○鄢,鄭邑名。公伐諸鄢。 旣命子封伐諸京,公又自伐諸鄢。兩路夾攻,期在必殺。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敍段事止此。

  書曰:「鄭伯克段於鄢。」經文,下釋經也。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 莊公養成弟惡,故曰失教。鄭志者,鄭伯之志,在於殺弟也。 ○「鄭志」二字,是一篇斷案。不言出奔,難之也。 段實出奔,而以「克」爲文,明鄭伯志在殺段,難言其奔也。 ○釋經止此。下遙接前文再敍。

  遂寘 同置。姜氏於城潁, 寘,棄也。城潁,鄭地。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黃泉,地中之泉也。立誓永不見母,將前日惡己愛段之忿一總發洩,忍哉!旣而悔之。 悔誓之過,是天性萌動。 ○無相見也,以上純是殺機。潁考叔以下,純是太和元氣。旣而悔之一句,是轉殺機爲太和的緊關。潁考叔 鄭大夫。爲潁谷封人, 時爲潁谷典封疆之官。聞之, 聞其悔也。有獻於公。 或獻謀,或獻物。公賜之食。食舍 捨。肉。 食而舍肉,挑其問也。公問之, 公問何故舍肉不食。對曰:「小人有母, 只四字,妙甚,直刺入心。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 去聲。之。」善於誘君,使之自然心動情發。公曰:「爾有母遺,繄 衣。我獨無!」 繄,語助也。 ○哀哀之音,宛然孺子失乳而啼,非復前日含毒惡聲。潁考叔曰:「敢問何謂也?」 佯爲不知,妙。公語 去聲。之故, 公語以誓母之故。且告之悔。 且告以追悔無及之意。對曰:「君何患焉! 黃泉之誓,何足患焉。若闕 掘。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 隧,地道也。掘地使及黃泉,爲地道以見母,便是相見於黃泉,誰以此說爲背誓也。 ○天大難事,輕輕便解。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 洛。也融融。」 賦,賦詩也。大隧二句,公所賦詩辭。融融,和樂也。則知其前之陰毒矣。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 異, ○大隧二句,姜所賦詩辭。洩洩,舒散也。則知其前之隱忍矣。 ○從前一路刻毒慘傷之心,俱於融融洩洩四字中消盡,摹寫生色。遂爲母子如初。 敍姜氏止此。 ○初字起,初字結。

  君子曰:左氏設君子之言,以爲論斷也。「 潁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 去聲。及莊公。」 拈愛字妙。親之偏愛,足以召禍。子之真愛,可以回天。《詩》曰:「『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詩·大雅·旣醉篇》,言孝子之心無窮,又能以己孝感君之孝,而錫及其疇類也,其潁考叔純孝之謂乎。 ○引詩詠歎作結,意致冷然。

鄭莊志欲殺弟,祭仲,子封諸臣,皆不得而知。「姜氏欲之,焉辟害」、「必自斃,子姑待之」、「將自及」、「厚將崩」等語,分明是逆料其必至于此,故雖婉言直陳,一切不聽。迨後乘時迅發,并及于母。是以兵機施于骨肉真殘忍之尤。幸良心忽現,又被考叔一番救正,得母子如初。左氏以純孝贊考叔作結,寓慨殊深。

周鄭交質

[編輯]

隱公三年 左傳

主頁面:周鄭交質

  鄭武公、莊公爲平王卿士。 父子俱秉周政。王貳於虢。 王病鄭之專,欲分政於虢公。鄭伯 莊公。怨王。 貳與怨,俱根心上來,伏下信不由中。王曰:「無之。」 只用無之二字支吾,全是小兒畏撲光景。故周、鄭交質。 至, ○質,物相質當也。君權替,臣紀廢,自此極矣。王子狐爲質於鄭,鄭公子忽爲質於周。 平王子名狐,鄭公子名忽。 ○先言王出質,而後言鄭出質者,明鄭伯偪王立質畢,而後聊以公子塞責,是惡平王先與人質也。王崩,周人將畀虢公政。 畀,與也。將者,未決之辭。卻爲鄭莊窺破。故王以三月崩,而祭仲以四月寇,言其疾也。四月鄭祭 債。卽祭仲。率。師取溫之麥。秋,又取成周之禾。溫,周邑名。成周,今洛陽縣。 ○書溫,又書成周者,四月猶溫,秋則徑入成周。寫鄭莊之惡,不唯無君,直是異樣慘毒。周鄭、交惡。 如字, ○敍事止此。下皆左氏斷辭。

  君子曰:「信不由中,質無益也。 一句喝倒交質之非。明恕而行,要 平聲。之以禮,雖無有質,誰能間 去聲。之? 明則不欺,恕則不忌,所謂由中之信也。言本明恕而行,又以禮文,彼此要結,雖不以子交質,誰能離間之也。苟有明信, 推開一步說。澗、溪、沼、沚之毛, 山夾水曰澗。水注川曰溪。方池曰沼。小渚曰沚。毛,草也。卽下文所謂菜也。蘋、蘩、蘊藻之菜, 蘋,大萍也。蘩,白蒿也。蘊藻,聚藻也。皆生於澗、溪、沼、沚,可以爲菜者。筐、筥 舉。奇。釜之器, 方曰筐,圓曰筥,皆竹器。有足曰錡,無足曰釜,皆鼎屬。黃。汙、行潦之水, 潢汙,停水也。行潦,流水也。可薦於鬼神,可羞於王公。 薦,祭也。羞,進也。 ○以上七句,言至薄之物,猶可藉明信以爲祭祀燕享。而況君子結二國之信,行之以禮,又焉 煙。用質。 此通言凡結信者,不得用質,非專指周、鄭也。 ○上言要之以禮,此又言行之以禮,全是惡周鄭交質之非禮也。《風》有《采蘩》、《采蘋》,《雅》有《行葦》、《泂 迥。酌》, 《采蘩》、《采蘋》《國風》二篇名。義取於不嫌薄物。《行葦》、《泂酌》、《大雅》二篇名。《行葦》篇,義明忠厚。《泂酌》篇,義取雖行潦可以供祭。昭忠信也。 此四詩者,明有忠信之行,雖薄物皆可用也。 ○引詩作結。以「蘩」、「蘋」、「葦」、「酌」等字,與「澗」、「溪」、「沼」、「沚」十六字相映照。而仍以「忠信」字關應「信不由中」,風韻悠然。

通篇以「信」、「禮」二字作眼。平王欲退鄭伯而不能退,欲進虢公而不敢進,乃用虛詞欺飾,致行敵國質子之事,是不能處己以信,而馭下以禮矣。鄭莊之不臣,平王致之也。曰「周鄭」,曰「交質」,曰「二國」,寓譏刺于不言之中矣。

石碏諫寵州吁

[編輯]

隱公三年 左傳

主頁面:石碏諫寵州吁

  衛莊公娶於齊東宮得臣之妹,曰莊姜。東宮,太子宮也。得臣,齊太子名。 ○敍莊姜與太子同母,表其所生之貴也。與下嬖人緊照。美而無子, 美於色,賢於德,而不見答。終以無子。 ○四字深妙。衛人所爲 去聲。賦《碩人》也。 《碩人》,《國風》篇名。國人以莊姜美而不見答,作《碩人》之詩以閔之。 ○引證冷雋。又娶於陳,曰厲嬀, 規。生孝伯,蚤死。其娣 弟。戴嬀生桓公,莊姜以爲己子。 嬀,陳姓。厲,戴,皆謚也。妻之妹從妻來者曰娣。桓公雖非正出,然爲正嫡所子,自然當立。 ○莊姜以爲己子,應無子句。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 莊公嬖妾,生子名曰州吁。賤而得幸曰嬖。有寵而好 去聲。兵, 母嬖故有寵。「寵」字是一篇主腦。伏下「六逆」禍根。公弗禁。 以寵故弗禁。莊姜惡 烏故反。之。 縱其好兵,必致禍,故惡之。 ○以上敘莊姜賢美而不見答。所寵者乃嬖人之子州吁,衛國之禍自此始矣,以起下文。

  石碏 鵲, ○衛大夫。諫曰:「臣聞愛子,教之以義方,弗納於邪。 方,矩則也。《易》曰:「義以方外。」納,使之入也。邪者,義之反。指好兵言。驕、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來,寵祿過也。 驕、奢、淫、佚,乃邪之所自起。而所以有此四者,由寵祿之過。祿者,寵之實也。 ○以上推言寵之流弊,適所以納子於邪,實非愛子也。將立州吁,乃定之矣; 先拗一筆。若猶未也,階之爲禍。 不定其位,勢必緣寵而爲禍。○四句與欲與大叔數句,筆法相同。扶。寵而不驕,驕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 軫。者,鮮 去聲。矣。 眕,安重貌。言寵愛而不驕肆,驕肆而能降心,降心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安重,如此者少也。 ○此就人常情上,申言所自邪之義,以明州吁之必爲禍也。且夫 以下推開一步,就莊姜,桓公與嬖人州吁,兩兩相對說。賤妨貴, 以爵言。去聲。陵長, 掌, ○以齒言。遠間 去聲。親, 以地言。新間舊, 以情言。小加大, 以勢言。淫破義, 以德言。所謂六逆也。 此六者,皆逆理之事。君義,臣行, 以在國言。父慈,子孝,兄愛,弟敬, 以在家言。所謂六順也。 此六者,皆順理之事。去順效逆, 今寵州吁,其於六逆,則賤妨貴,少陵長。其於六順,則弟不敬。是去順而效逆矣。所以速禍也。君人者,將禍是務去。而速之,無乃不可乎?」 兩「禍」字,應前「階之爲禍」。「君人」以下十六字,一氣三轉。詞意愷切。弗聽。 莊公不聽。其子厚與州吁遊,禁之,應弗禁。不可。 石厚不聽。桓公立,乃老。 謂告老致仕。 ○夫以石碏之賢,諫旣不行於君,令復不行於子,命也。夫其見機而作,不俟終日,智矣哉。

「寵」字,乃此篇始終關鍵。自古寵子未有不驕,驕子未有不敗。石碏有見于此,故以教之義方爲愛子之法。是拔本塞源,而預絕其禍根也。莊公愎而弗圖,辨之不早,貽禍後嗣,嗚呼慘哉!

臧僖伯諫觀魚

[編輯]

隱公五年 左傳

主頁面:臧僖伯諫觀魚

  春,公將如棠觀魚 同「漁」。者。 如,往也。棠,魯之遠地。隱公將往棠地陳魚而觀之。

  臧僖伯 公子彄。諫曰:「凡物不足以講大事,其材不足以備器用,則君不舉焉。 物,鳥獸之屬。講,習也。大事,謂祀與戎也。材,謂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也。器用,軍國之資。舉,行也。此言君人之道,以軍國祀戎爲重,以遊觀宴樂爲輕。 ○提出「君」字作主。三句,是一篇之綱領。君將納民於軌、物者也。 一定者,爲軌。當然者,爲物。 ○承上「君」字轉下,見得君之所舉,關係甚大。「軌」字承「凡物」句。「物」字承「其材」句。觀下文自見。故講事以度 鐸。軌量謂之軌。 軌有差等曰量。取材以章物采謂之物。 物有華飾曰采。不軌不物謂之亂政。亂政亟 器。行,所以敗也。 反收四句,以明「則君不舉」之故。故春蒐, 搜。夏苗、秋獮、 先上聲。冬狩, 蒐、苗、獮、狩,皆獵名。蒐,搜索,擇取不孕者。苗,爲苗除害也。獮,殺也。以殺爲名,順秋氣也。狩,圍守也。冬物畢成,獲則取之,無所擇也。皆於農隙以講事也。 四時講武,各因農力之閒。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 雖四時講武,猶復三年而大習。出曰治兵,入曰振旅。振,整也。旅,衆也。謂整衆而還也。歸而飲至, 歸乃告至於廟而飲。以數 上聲。軍實。 以計軍徒器械及所獲之數。昭文章, 昭,著也。君、大夫、士,車服旌旗,各有文章。明貴賤, 田獵之制,貴者先殺。所以明君,大夫,士,庶人之貴賤。辨等列, 辨上下之等第行列。坐作進退皆是也。順少 去聲。長, 掌。 ○出則少者在前,趨敵之義;還則少者在後,殿師之義。所謂順也。習威儀也。 皆所以講習上下之威儀也。 ○此一段,應「講大事」句。鳥獸之肉,不登於俎, 謂不足登於俎,以供祭祀。皮革齒牙,骨角毛羽,不登於器, 謂不足登於法度之器,以爲采飾。則君不射, 石。古之制也。 君不親射。此古先王之法制。 ○此一段,應「備器用」句。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皁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山林,謂材木樵薪之類。川澤,謂菱芡魚鼈之類。所資取以爲器用者,是賤臣皁隸之事,小臣有司之職,非君之所親也。 ○此一段,應「君不舉」句。」

  公曰:「吾將略地焉。」 言欲按行邊境,不專爲觀魚也。 ○飾說。遂往,陳魚而觀之。 陳,設張也。公大設捕魚之具而觀之。

  僖伯稱疾不從。

  書曰:「公矢魚於棠」, 矢,亦陳也。非禮也,且言遠地也。 非禮便是亂政。棠實他境,故曰遠地。

隱公以觀魚爲無害於民,不知人君舉動關係甚大。僖伯開口便提出「君」字,說得十分鄭重,中間歷陳典故,俱與觀魚映照,蓋觀魚正與納民軌物相反,末以非禮斥之,隱然見觀魚即爲亂政,不得視爲小節而可以縱慾逸遊也。

鄭莊公戒飭守臣

[編輯]

隱公十一年 左傳

  秋七月,公會齊侯、鄭伯伐許。庚辰,傅 附。於許。 三國之師,俱附於許之城下。潁考叔取鄭伯之旗蝥 謀。胡。以先登。 蝥弧,旗名。子都 鄭大夫公孫閼。自下射 食。之, 恨考叔奪其車,故射之。顛。 顛,墜也。考叔墜而死。瑕叔盈 鄭大夫。又以蝥弧登。周麾而呼曰:「君登矣!」 周,徧也。麾,招也。蝥弧,鄭伯旗,故呼曰「君登」。鄭師畢登。 鄭師見君之旗,故盡登城。壬午,遂入許。許莊公奔衛。齊侯以許讓公。 齊不取。公曰:「君謂許不共, 同供。 ○謂許不供職貢。故從君討之。許旣伏其罪矣。雖君有命,寡人弗敢與 預。聞。」 魯不取。乃與鄭人。 鄭莊始以三國之師同克許。難自專功,而佯讓齊遜魯。及齊、魯交讓,而鄭莊因受焉,是齊、魯墮鄭術中也。蓋鄭與許爲鄰,莊公眈眈虎視已久,一日得許,心滿意足,又欲掩飾其貪許狡謀,故下文逐層商量,逐步打算,遂成曲曲折折,裊裊亭亭之筆。

  鄭伯使許大夫百里奉許叔許莊之弟。以居許東偏, 偏,邊鄙也。 ○己弟叔段何在,而愛及他人之弟。特藉此布置一番,是奸雄手段。曰:「天禍許國,鬼神實不逞於許君,而假手於我寡人。 逞,快也。言許禍降自天,非我欲伐許也。寡人唯是一二父兄 同姓羣臣。不能共 同「供」。億,其敢以許自爲功乎? 共,給也。億,安也。 ○就處常推出一層。寡人有弟, 叔段。不能和協,而使餬其口於四方,其況能久有許乎? 餬口,寄食也。段出奔共國,故云寄食於四方。是怕人說,自開口先說。 ○就處變推出一層。吾子其奉許叔以撫柔此民也, 以上追前,以下料後,只此句點題。吾將使獲鄭大夫,公孫獲。也佐吾子。伏下。若寡人得沒於地,天其以禮悔禍於許, 以禮,如人以恩禮相遇。悔禍,悔前日之禍許,而轉而佑之。根上「天禍許國」來。 ○十五字作一句讀。若者,逆料之詞。是說在自己身後者,明明自己在時,天未必其悔禍於許也。下乃緊承悔禍意,作兩層寫。無寧茲許公復奉其社稷。唯我鄭國之有請謁焉,如舊昬 同「婚」。媾,其能降以相從也。 無寧,猶寧無也。茲,此也。言寧無此許公復奉許之社稷。唯我鄭國之有所請告於許,如舊昬姻,許其能降心以從鄭也。 ○三十字作一氣讀。就有益於鄭處,推出一層。無滋他族,實偪處此,以與我鄭國爭此土也。吾子孫其覆 福。亡之不暇,而況能禋 因。祀許乎? 言無長他族類,迫近居此,以與我鄭國爭此許地。吾子孫將顛覆危亡,救之不暇,而況能禋祀許之山川乎。精意以享曰禋。或謂「他族」是暗指齊、魯,似極有照應。但此是說在自己身後者,恐非專指齊、魯也,玩「子孫」二字可見。 ○三十三字作一氣讀。就有害鄭處,推出一層。寡人之使吾子處此, 居許東偏。不惟許國之爲, 去聲。 ○應許公復奉其社稷。亦聊以固吾圉 語。也。」 圉,邊陲也。應「無滋他族實偪處此」。 ○三句總收上文。乃使公孫獲處許西偏,曰:「凡而器用財賄,無置於許。 而,汝也。我死, 應前得沒於地。乃亟去之! 乃,亦汝也。以無財物之累,可以速於去許。 ○亦說在自己身後者,明明自己在時,汝一日不可去許也。吾先君新邑於此, 新邑,河南新鄭也。舊鄭在京兆。莊公之父武公,始遷邑於河南。王室而旣卑矣, 周自東遷之後,日見衰微。周之子孫日失其序。 序,班列也。周序先同姓,後異姓。王室旣卑,故子孫日失其序。夫許,大泰。岳之胤 印。也。 大岳,神農之後。堯,四岳也。胤,嗣也。見許非周子孫,後未可量。天而旣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王室旣卑,子孫失序,是天厭周德。而鄭亦周之子孫,豈能與許爭此地乎。此明公孫獲不可久居許之意。 ○已上兩邊戒飭之詞。滿口假仁假義,只爲自家掩飾。絕不厭其詞之煩。快筆英鋒,文中僅有。

  君子謂鄭莊公「於是乎有禮。 於是乎有禮者,見鄭莊一生無禮,唯此若有禮耳。禮,經國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後嗣者也。 四句,是禮之用。許無刑而伐之, 刑,法也。服而舍 捨。之,度 鐸。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 去聲。時而動,無累後人, 六句,是說鄭莊用禮。可謂知禮矣。」 又斷一句。言從外面看去。真可謂知禮矣。

鄭莊戒飭之詞,委婉紆曲。忽爲許計,忽爲鄭計,語語放寬,字字放活。篇中三提「天」字,見事之成敗,一聽于天,己未嘗容心于其際。曰「得沒于地」,曰「我死亟去」,俱從身後著想。可見生前,斷不容許吐氣。更妙在用四個「乎」字,是心口相商,吞吞吐吐,無從捉摸,真奸雄之尤。但辭令妙品,洵不多得。謂之有禮,亦止論其事,未暇誅其心也。

臧哀伯諫納郜鼎

[編輯]

桓公二年 左傳

  夏四月,取郜 告。大鼎於宋。納於大 泰。廟。 宋華督弒殤公,恐諸侯討己,故以郜國所造之鼎賂魯。桓公至是取所賂之鼎於宋,納於大廟。 ○曰「取」、曰「納」,書法凜然。非禮也。 受弒逆者之賂器,以汙宗廟,非禮之甚也。 ○斷一句。

  臧哀伯 魯大夫,僖伯之子。諫曰:「君人者,將昭德塞違,以臨照百官,猶懼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孫。 言人君者,將昭明善德,閉塞邪違,以顯示百官,如日月之臨照焉,猶恐不能世守而弗失。故復以其德之最善者,昭著於物,以垂示子孫。 ○「昭德」、「塞違」竝提,是一篇主意。然「昭德」正所以「塞違」也,故下歷言「昭德」之實。是以清廟茅屋, 清廟,肅然清淨之廟也。茅屋,以茅飾屋也。大路越 活。席, 大路,祀天車,樸素無飾。越席,結草爲席也。泰。羹不致, 大羹,大古之羹,肉汁也。不致,謂無鹽梅之和也。粢食 嗣。不鑿, 作。 ○黍稷曰粢。鑿,精米也。一石舂爲八斗。昭其儉也。 儉約不敢奢侈。 ○「昭令德以示子孫者」一。袞、冕、黻、珽, 挺。 ○袞,畫衣。冕,冠也。黻,蔽膝也。珽,玉笏也。帶、裳、幅、 璧。舄, 昔。 ○帶,革帶。裳,下衣。幅,今之行縢,卽裹腳也。舄,複履也。衡、紞、 躭上聲。宏。綖, 延, ○衡,維持冠者。紞,冠之垂者。紘,纓從下而上者。綖,冠上覆者。昭其度也。 尊卑各有制度。 ○「昭令德以示子孫者」二。藻、率 律。丙。鞛, 卜上聲, ○藻率,以韋爲之,所以藉玉也。佩刀之鞘,上飾曰鞞,下飾曰鞛。鞶、 盤。厲、游 畱。纓, 鞶,大帶。厲,大帶之垂者。游,旌之末垂者。纓,馬飾。昭其數也。 尊卑各有等數。 ○昭令德以示子孫者三。火、龍、黼、黻, 火,畫火也。龍,畫龍也。黑與白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龍,畫於衣。火黼黻,繡於裳。昭其文也。 上下各有文章。 ○「昭令德以示子孫」者四。五色比象, 車服器械之有五色,皆以比象天地四方。昭其物也。 大小各有物色。 ○「昭令德以示子孫者」五。鍚、 揚。鸞、和、鈴, 四者皆鈴類,鍚在馬額,鸞在鑣,和在衡,鈴在旂。昭其聲也。 四者齊聲,自然節奏。 ○「昭令德以示子孫」者六。三辰旂旗, 三辰,日月星也。畫於旂旗。交龍爲旂,熊虎爲旗。昭其明也。 旌旗燦爛,象天之明。 ○「昭令德以示子孫」者七。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登降,謂有損益。紀,維也。發,揚也。紀律,紀綱、法律也。 ○總「昭德」作一收。戒懼而不敢易紀律,卽所以塞違也。今滅德立違, 今受賂立督,是不昭德而滅德,不塞違而立違。而寘 同「置」。其賂器於大廟, 寘,猶納也。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誅焉? 象,效尤也。誅,責也。 ○不可納者一。國家之敗,由官邪也。 由百官之違邪。官之失德,寵賂章也。 謂寵臣之受賄賂,章明而無所忌憚也。郜鼎在廟,章孰甚焉? 大廟,百官助祭之所。章明昭著,莫過於此。 ○不可納者二。武王克商遷九鼎於雒 同洛。邑, 九鼎,夏禹所鑄。三代相傳,以爲有國之寶。武王克商,遷九鼎於成周之雒邑。義士猶或非之, 義士,伯夷之屬。而況將昭違亂之賂器於大廟,其若之何?」 其見非於義士必甚。 ○不可納者三。 ○歷言滅德立違之失,以見賂鼎當速出之於廟也。公不聽。 仍寘大廟。

  周內史 大夫官。聞之曰:「臧孫達 卽哀伯。其有後於魯乎。 僖伯諫隱觀魚。其子哀伯諫桓納鼎。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故曰有後於魯。君違,不忘諫之以德。」 桓公雖滅德立違,哀伯惓惓不忘諫之以昭德。 ○「昭德塞違」總結。

劈頭將「昭德塞違」四字提綱,而「塞違」全在「昭德」處見。故中間節節將「昭」字分疏,見廟堂中何一非令德所在,則大廟容不得違亂賂鼎可知。後復將「塞違」意分作三樣寫法,以冀君之一寤而出鼎,故曰「不忘」。

季梁諫追楚師

[編輯]

桓公六年 左傳

主頁面:季梁諫追楚師

  楚武王侵隨, 隨,漢東姬姓國。使薳 委。楚大夫。求成焉。 使之求平於隨,詐也。軍於瑕以待之。瑕,地名。楚軍於此,以待隨之報。隨人使少 去聲。師董成。 少師,隨大夫。董成,主行成之事。鬬伯比 楚大夫。言於楚子曰:「吾不得志於漢東也,我則使然。 言不得志於漢東,是我失策使然。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以武臨之,彼則懼而協以謀我,故難間 去聲。也。 張,侈大也。楚之失策,正坐此患,故不能得志。下乃爲楚畫策。漢東之國,隨爲大。隨張,必棄小國。小國離,楚之利也。 張則不懼,離則不協,楚然後可以得志,故曰利。少師侈。 隨之少師,素自侈大。請羸 雷。師以張之。」 請藏其精兵,示以羸弱之卒,使少師忽楚,而愈自侈大。 ○三張字,呼應緊峭。熊率 律。疽。楚大夫。曰:「季梁 隨賢臣。在,何益。 言季梁在彼必諫,雖羸師無益於楚。鬬伯比曰:「以爲後圖。少師得其君。」 言不徒爲今日計。且隨君寵少師,未必聽季梁之言。王毀軍而納少師。 毀軍,羸師也。王從伯比之計。

  少師歸請追楚師。隨侯將許之,季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羸,其誘我也,君何急焉? 一句喝破毀軍之詐。臣聞小之能敵大也,小道大淫。 小有道,大淫亂,然後小能敵大。所謂道,忠於民而信於神也。 忠民信神,是一篇主意。 ○承道。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辭,信也。 祝史正辭,謂祝官史官,實其言辭,而不欺誑鬼神。 ○又承忠信。今民餒而君逞欲, 是無利民之忠。祝史矯舉以祭, 矯舉,謂詐稱功德以告鬼神。 ○是無正辭之信。臣不知其可也。」 臣不知其小之可以敵大也。此斷言楚不可追之意。公曰:「吾牲牷 全。肥腯, 突。粢盛 成。豐備,何則不信?」 牲,牛羊豕也。牷,純色完全也。腯,肥貌。黍稷曰粢。在器曰盛。 ○上兼舉忠民信神。隨侯單說信神,一邊已忘卻忠民了。故下歸重民爲神之主上。對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聖王先成民而後致力於神。 信神只在忠民上看出。故下三告,皆關民上。成民,指養與教言。故奉牲以告 祝史奉牲以告神,下倣此。曰『博碩肥腯』, 博,廣也。碩,大也。言是牲廣大而肥充。 ○告神只一句。下倣此。謂民力之普存也。 告神以「博碩肥腯」者,謂民力之普徧安存,所以能如此也。謂其畜 休去聲。之碩大蕃滋也。謂其不疾瘯 促。裸。也。謂其備腯咸有也。 瘯蠡,疥癬也。三句俱承民力普存說。唯民力之普存,故其所養之畜,蕃大而無疥癬,咸備而不闕失。 ○答上「牲牷肥腯」句。奉盛以告曰『潔粢豐盛』,謂其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 以善敬之心,將其旨酒。謂其上下皆有嘉德,而無違心也。 答上「粢盛豐備」句。「酒醴」一段是補筆。所謂馨香,無讒慝也。 犧牲粢盛酒醴,所以謂之馨香者,乃民德之馨香,無讒諛邪慝故也。 ○總一筆,答上「何則不信」句。 ○內用七個「謂」字、七個「也」字,頓挫生姿。末「所謂馨香」一句,直與上「所謂道」一句呼應。故務其三時, 養以成民。修其五教,親其九族, 九族,上至高祖,下及玄孫。 ○教以成民。以致其禋 因。祀, 精意以享曰禋。 ○致力於神。於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動則有成。 謂祭則受福,戰則必克也。今民各有心,而鬼神乏主,應「夫民,神之主」句。君雖獨豐,其何福之有?收完上文。君姑修政而親兄弟之國,庶免於難。」去聲。 ○修政,指忠信而言。兄弟之國,謂漢東姬姓小國。言當與之親而協,不可與之棄而離,庶免於楚國之難也。 ○又找一筆。與鬬伯比之意暗合。妙。隨侯懼而修政。楚不敢伐。應「懼」字結。

起手將忠民、信神並提,轉到民爲神主。先民後神,乃千古不易之論。篇中偏從致力於神處看出成民作用來,故足以破隨侯之惑,而起其懼心。至其行文,如流雲織錦,天花亂墜,令人應接不暇。

曹劌論戰

[編輯]

莊公十年 左傳

主頁面:曹劌論戰

  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 貴, ○魯人。請見。 現, ○請見莊公。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 去聲。焉?」 肉食,謂在位有祿者。間,猶與也。言在位者自能謀之,汝又何與其謀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肉食者所見鄙陋,其謀未能遠大也。 ○「遠謀」二字是一篇關眼。遂入見。

  問:「何以戰?」 問何恃以與齊戰。 ○問得峭。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 衣食二者,必分之凍餒之人,或者感吾之德,而可以戰乎。對曰:「小惠未徧,民弗從也。」 分惠未能徧及,民心不肯從上所使,未可恃以爲戰。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犧牲,祭牲也。玉,蒼璧黃琮之類。帛,幣也。此皆禮神之物。言祭祀之禮,不敢有加於舊,而祝史告神,必以誠信,或者感格神明,而可以戰乎。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一時之小信,未能感孚於神。而神亦弗肯降之以福,未可恃以爲戰。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小獄,爭訟也。大獄,殺傷也。情,實也。言小大之獄,雖不能明察,然必盡己之心以求其實,或者獄無寃枉,而可以戰乎。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 察獄以情,不使有枉,是能盡己之心,亦忠之一端也。君能盡心於民,則民宜盡心於君,庶可以一戰。 ○「可以一戰」,緊照「問何以戰」。一「可」字,又與下四「可」字相應。戰,則請從。」 去聲。 ○若與齊戰,則請從行。 ○「請從」,與上「請見」相應。

  公與之乘。 去聲。 ○乘,兵車也。戰於長勺。 酌, ○長勺,地名。公將鼓之, 公欲鳴鼓以進兵。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 大崩曰敗績。公將馳之。 公欲馳車而逐齊兵。 ○「將鼓」、「將馳」,與上「將戰」相應。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 轍,車跡也。軾,車前橫木。曰:「可矣!」遂逐齊師。 兩「未可」,兩「可矣」,突兀相應。

  旣克。公問其故。 公問劌不鼓,及下視、登望之故。 ○又與「問何以戰」相應。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言所以必待齊人三鼓之故。 ○未戰論忠,將戰論氣,肉食人見不到此。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言所以下視登望之故。 ○「克之」、「逐之」,作兩樣寫法。筆墨精采。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駡盡謀國僨事一流人。真千古笑柄。未戰考君德,方戰養士氣,旣戰察敵情,步步精詳,著著奇妙,此乃所謂遠謀也。左氏推論始末,復備參差錯綜之觀。

齊桓公伐楚盟屈完

[編輯]

僖公四年 左傳

  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會。遂伐楚。 無鐘鼓曰侵,有鐘鼓曰伐。民逃其上曰潰。 ○看齊來楚蹤跡,便不正大。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 牛走順風,馬走逆風,兩不相及,喻齊楚不相干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問得冷雋。絕不以齊爲意。妙。管仲對曰:「昔召 邵。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召康公,周太保召公奭也。太公呂望,齊始封之君也。五侯九伯,女 汝。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五侯,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伯長。 ○一援王命,破「不相及」句。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 第, ○履,所踐履之地。穆陵、無棣,皆齊境。言其所賜之履,不限地界也。 ○二宣賜履,破「涉吾地」句。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 供。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包,裹束也。茅,菁茅也。《禹貢》:「荊州貢菁茅。」縮酒,束茅立之祭前,而灌鬯酒其上,象神飲之也。徵,問也。昭王,成王孫也。南巡狩,渡漢水,船壞而溺死。 ○三舉楚罪,破「何故」句。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昭王時,漢水非楚境,故不受罪。 ○管仲問罪之詞,原開一條生路,故對便一認一推,恰好。「問諸水濱」一語,近謔。師進,次於陘。 刑, ○陘,楚地。潁州召陵縣南有陘亭。

  夏,楚子使屈完 楚大夫。如師。 如,往也。使往齊師觀兵勢。師退,次於召陵。 屈完請盟故也。楚不服罪,故師進。楚旣請盟,故師退。齊侯陳諸侯之師,與屈完乘 去聲。而觀之。 乘,共載也。 ○寫齊總不正大。齊侯曰:「豈不穀是爲? 去聲。先君之好 去聲。是繼,與不穀同好何如?」 不穀,諸侯謙稱。言諸侯之附從,非爲我一人,乃是尋我先君之好。未知汝楚君肯與我同好否。 ○此處一番和緩,後復一番恐喝,霸術往往如是。對曰:「君惠徼 驕。福於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 徼,求也。言我以君之惠,而得徼社稷之福,使寡君見收於君。雖爲君辱,實寡君之願也。齊侯曰:「以此衆戰,誰能禦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前猶是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直是挾諸侯以令諸侯矣。宜乎其窮於屈完之對也。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爲城, 方城之山,可用爲城。漢水以爲池, 江漢之水,可用爲池。雖衆,無所用之。」 齊桓說攻說戰,何等矜張。屈完只閒閒將以德以力兩路合來,一揚一抑,又何等安雅。

  屈完及諸侯盟。 「及諸侯盟」,則非專與齊盟也,與篇首關應。

齊桓合八國之師以伐楚,不責楚以僭王猾夏之罪,而顧責以包茅不入,昭王不復,一則爲罪甚細,一則與楚無干。何哉。蓋齊之內失德,而外失義者多矣。我以大惡責之,彼必斥吾之惡以對,其何以服楚而對諸侯乎。故舍其所當責,而及其不必責。霸者舉動,極有收放,類如此也。篇中寫齊處,一味是權謀籠絡之態。寫楚處,忽而巽順,忽而詼諧,忽而嚴厲,節節生峯。真辭令妙品。

宮之奇諫假道

[編輯]

僖公五年 左傳

主頁面:宮之奇諫假道

  晉侯 獻公。扶又切。假道於虞以伐虢。 二年,虞師、晉師伐虢,滅下陽。至是又假道以伐虢。 ○下一「復」字,便伏下「一甚可再」意。宮之奇 虞賢大夫。諫曰:「虢,虞之表也; 表,外護也。言虢爲虞之外護。虢亡,虞必從之。 虞失外護,則必與之俱滅。 ○事急故陡作險語。通篇著眼在此。晉不可啓,寇不可翫, 玩。一之爲甚,其可再乎? 翫,狎也。在昔爲晉,在今爲寇。在昔爲啟,在今爲翫。晉不可啓,故一爲甚。寇不可翫,故不可再也。諺所謂『輔車 昌遮切。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輔,頰輔。車,牙車。言虞如牙車,如齒在裏。虢如頰輔,如脣在表。虢存,則輔車相依;虢滅,則脣亡齒寒。 ○此言滅虢正所以自滅。應「虢亡,虞必從之」句。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晉,虞,皆姬姓,故曰「吾宗」。對曰:「大 泰。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虞仲,卽仲雍,二人皆太王之子、王季之兄也。太王於周爲穆,穆生昭,故太王之子爲昭。大伯不從,是以不嗣。 大伯不從太王翦商,與虞仲俱遜國而奔吳,是以不嗣於周。而虞仲支子,別封西吳,是爲虞之始祖。 ○此段只說虞固出於太王。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 二人皆王季之子,文王之弟也。王季於周爲昭,昭生穆,故王季之子爲穆。仲封東虢,爲鄭所滅。叔封西虢,爲今虢公始祖。爲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 王功曰勳。盟府,司盟之官。二人皆有功於王室,文王與爲盟誓之書,而藏於盟府。 ○此段乃說虢更親於虞仲。將虢是滅,何愛於虞? 虢比虞於晉,又近一世。晉旣滅虢,何愛於虞,而反不滅乎。 ○破「晉吾宗」句。進一層說。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 桓叔,始封於曲沃,莊伯其子也。獻公乃桓叔曾孫,莊伯之孫,言晉虞不過同宗。而桓莊之族,爲獻公同祖兄弟,實至親也。 ○倒句妙。若順寫,則將雲且晉愛虞,能過於桓莊乎。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偪乎?」 偪,貴近也。桓叔莊伯之族無罪,而獻公盡殺之。是惡其族大勢偪也。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至親而以寵勢相偪,猶尚殺害之。況虞有一國之利,獻公肯相容乎。 ○破「豈害我」句。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 據,猶依也。言虞有神祐,晉雖欲害而不能。 ○寫癡人如畫。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 鬼神非實親近乎人,惟有德者,乃依據之。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 《蔡仲之命》篇辭。 ○「德」字引書一。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君陳》篇辭。 ○德字引書二。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 《旅獒》篇辭。言祭者不改易其物,而神唯享有德者之物。繄,語助也。 ○「德」字引《書》三。如是, 總三書。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 民爲神之主,神享要從民和看出。故帶說此句。神所馮 憑。依,將在德矣。 冷語,妙。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吐,不食其所祭也。言虞國社稷山川之神,亦享晉明德之祀,所謂「非人實親,惟德是依」也。 ○破「享祀豐潔,神必據我」二句。

  弗聽,許晉使。 去聲。宮之奇以其族行。 恐懼晉禍,挈其妻子以奔曹。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 臘,歲終合祭諸神之名。言虞不能及歲終臘祭,卽在吾族旣行,而遂滅也。 ○「臘」字根上「享祀」來。晉不更舉矣。」 卽以滅虢之兵滅虞,不再舉兵也。 ○說虢亡虞必從之,何等斬截。冬,晉滅虢。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

宮之奇三番諫諍,前段論勢,中段論情,後段論理。層次井井。激昂盡致。奈君聽不聰,終尋覆轍。讀竟爲之掩卷三歎。

齊桓下拜受胙

[編輯]

僖公九年 左傳

主頁面:齊桓下拜受胙

  會於葵丘,尋盟且修好, 去聲。禮也。 修睦以尊周室,故以爲禮。王使宰孔賜齊侯胙。 宰,官。孔,名。胙,祭肉。異姓諸侯,非夏商之後,不賜胙。襄王使宰孔賜齊桓胙,蓋尊之比於二王也。曰:「天子有事於文武,使孔賜伯舅胙。」 有事於文武,謂有祭祀之事於文武之廟。天子稱異姓諸侯,皆曰伯舅。 ○本與下「以伯舅耋老」句連文,只因齊侯欲下拜歇住。王命遂分兩番說,錯落入妙。齊侯將下拜。 將下階拜,受天子之賜。 ○插入一句,妙。孔曰:「且有後命。 緊接。天子使孔曰:『以伯舅耋 迭。老,加勞, 如字。賜一級,無下拜!』」 七十曰耋。勞,功勞也。級,等也。言天子以伯舅年老,且有功勞於王室,故進一等,不令下階而拜。對曰:「天威不違顏咫 止。尺, 言君尊如天,其威嚴常在顏面之前。八寸曰咫。小白余敢貪天子之命『無下拜』?恐隕越於下,以遺 去聲。天子羞。敢不下拜? 小白,桓公名。隕越,顛墜也。公自稱名,言我豈敢貪天子之寵命,不下階而拜。恐得罪於天,而顛墜於下,適足以昭天子之辱,敢不下階而拜乎?下, 句。拜; 句。登, 句。受。 句。

看他一連寫五箇「下拜」,兩「無下拜」與「敢不下拜」應。「將下拜」與「下、拜、登、受」應。

陰飴甥對秦伯

[編輯]

僖公十五年 左傳

主頁面:陰飴甥對秦伯

  十月,晉陰飴甥 卽呂甥。會秦伯, 穆公。盟於王城。 王城,秦地。秦許晉平之後,晉惠使卻乞召呂甥迎己。故會秦伯盟於此。

  秦伯曰:「晉國和乎?」對曰:「不和。 不和二字,對得駭人。小人恥失其君,而悼喪 去聲。其親,不憚征繕以立圉 語。也。曰:「必報讎,寧事戎狄。 小人,在下之人也。君,指惠公。親,謂死於戰者。征繕,征賦治兵也。圉,惠公太子名。言小人恥其君爲秦所執,痛其親爲秦所殺,不憚征賦治兵以立太子。曰:「必報秦之讎,寧事戎狄,而與之共圖也。君子愛其君而知其罪,不憚征繕以待秦命,曰:『必報德,有死無二。』 君子,在上之人也。言君子愛其君,而知晉國之有罪,不憚征賦治兵,以待秦歸晉君之命。曰必報秦之德,惟有死而無二心也。 ○初讀「不和」二字,只謂盡露其短。今說出「不和」之故來,始知正炫其長。兩邊一樣加「不憚征繕」四字,是制縛秦伯要著。以此不和。 又用「不和」二字作一束。筆法嚴整。秦伯曰:「國謂君何?」 或死,或歸。對曰:「小人慼,謂之不免。君子恕,以爲必歸。 小人不知事理,徒爲憂慼,以爲秦必害其君;君子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爲秦必歸其君也。小人曰:『我毒秦,秦豈歸君。』 毒秦,謂晉背施閉糴,毒害秦國也。 ○所以可慼。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歸君。』 所以爲恕。 ○卽承上君子小人說來。雙開雙合,章法極整,又極變。貳而執之,服而舍 捨。之, 晉有二心,而秦執之。晉旣知罪,而秦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 舍之,則秦之德莫厚於此。執之,則秦之刑莫威於此。服者懷德,貳者畏刑。 服秦者,懷秦之德。貳秦者,畏秦之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 秦歸晉君之役,使諸侯懷德畏刑,可以成霸業也。納而不定, 若秦初納晉君,今執之而不安定其位。廢而不立, 秦旣執晉君,今不歸而使之復立爲君。以德爲怨,秦不其然。』」 是秦始有德於晉,而今則變德爲怨,秦豈肯爲此。 ○前兩段,並述君子小人意中事。「貳而執之」以下單就君子意中,一反一正歆動他。秦伯曰:「是吾心也。」 入其彀中。改館晉侯。饋七牢焉。 牛,羊,豕各一,爲一牢。將歸之故加其禮焉。

通篇作整對格,而反正開合,又復變幻無端。尤妙在借君子小人之言,說我之意,到底自己不曾下一語。奇絕。

子魚論戰

[編輯]

僖公二十二年 左傳

主頁面:子魚論戰

  楚人伐宋以救鄭。 以宋襄公伐鄭故。宋公將戰。大司馬 卽子魚。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 宋,商之後。君將興之, 公將圖霸興復。弗可赦也已。」 獲罪於天,不可赦宥。 ○言不可與楚戰。弗聽。

  及楚人戰於泓。 弘。 ○泓,水名。 ○總一句。宋人旣成列, 宋兵列陣已定。楚人未旣濟。 楚人尚未盡渡泓水。 ○是絕好機會。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旣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 何意。旣濟而未成列, 機會猶未失。又以告。 省句法。公曰:「未可。」 又何意。既陳 陣。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大崩曰敗績。公傷股,門官殲 尖。焉。 門官,守門之官,師行則從。殲,盡殺也。 ○二句,寫敗績不堪。

  國人皆咎公。 歸咎襄公不用子魚之言。公曰:「君子不重 去聲。傷,不禽 同擒。二毛。 重,再也。二毛,頭黑白色者。言君子於敵人被傷者,不忍再傷。頭黑白色者,不忍擒之。 ○二句引起。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 阻,迫也。隘,險也。言不迫人於險。 ○釋上不可意。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 亡國之餘,根棄商句來。鼓,鳴鼓進兵也。言不進兵以擊未成陣者。 ○釋上未可意。 ○寡固不可以敵衆。宋公旣不量力以致喪師,又爲迂腐之說以自解,可發一笑。

  子魚曰:「君未知戰。 一句斷盡。擎。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 勍,彊也。彊敵厄於險隘,而不成陣,是天助我以取勝機會。阻而鼓之,不亦可乎。 迫而鼓進之,何不可之有。猶有懼焉。 猶恐未必能勝也。 ○加一句,更透。 ○辨「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 苟。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 胡耇,元老之稱。言與我爭彊者,皆吾之讎敵。雖及元老,猶將擒之,何有於二毛之人。 ○辨「不禽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 明設刑戮之恥,以教戰鬭,原求其殺人至死。若傷而未死,何可不再傷以死之。 ○辨「不重傷」。。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 若不忍再傷人,則不如不傷之。不忍禽二毛,則不如早服從之。 ○再辨「不重傷,不禽二毛」,更加痛快。三軍以利用也, 凡行三軍,以利而動。金鼓以聲氣也, 兵以金退,以鼓進,以聲佐士衆之氣。利而用之,阻隘可也。 若以利而動,則雖迫敵於險,無不可也。聲盛致志,鼓儳 讒。可也。」 儳,參錯不齊之貌。指未整陣而言。聲士氣之盛,以致其志,則鼓敵之儳,勇氣百倍,無不可也。 ○再辨「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更加痛快。 ○篇中幾箇「可」字相呼應,妙。

宋襄欲以假仁假義,籠絡諸侯以繼霸,而不知適成其愚。篇中只重阻險鼓進意,重傷二毛帶說。子魚之論,從不阻不鼓,說到不重不禽。復從不重不禽,說到不阻不鼓。層層辨駁,句句斬截,殊爲痛快。

寺人披見文公

[編輯]

僖公二十四年 左傳

主頁面:寺人披見文公

  呂,郤 隙。畏偪,將焚公宮而弒晉侯。 呂甥,郤芮,皆惠公舊臣。恐爲文公所偪害,欲焚公宮而弒之。寺人披請見。 現, ○寺人,內官也,名披。請見文公,欲以難告。公使讓之。且辭焉。 讓,責也。公使人數其罪而責之,且辭不相見。 ○總二句。曰:「蒲城之役, 五年,獻公使寺人披伐公於蒲城。君命一宿,女汝。卽至。 獻公命汝經宿乃至,汝不待宿,而卽日至。其後余從狄君以田渭濱, 其後我奔狄國,從狄君田獵於渭水之濱。女爲 去聲。惠公來求殺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惠公命汝三宿乃至,汝不待三宿,而次宿卽至。 ○就文公口中說出伐狄一事,補傳所未及。雖有君命,何其速也? 二者雖奉獻公,惠公之命,何其至之太速也。 ○已上皆讓之之詞。夫袪 區。猶在,女其行乎!」 袪,衣袂也。披伐蒲,斬公袪。言所斬之袪尚在,汝其去乎! ○二句,是辭之之詞。對曰:「臣謂君之入也,其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 去聲。 ○臣謂君之入晉也,庶幾知君人之道矣。若猶未也,又將及於禍難。 ○含譏帶誚,小人輕薄口吻。又將及難句,已微露其意。下就文公之言,作兩層辨駁。君命無二,古之制也。 奉君命無二心,古之法制如此。除君之惡,唯力是視。 前此伐公,乃爲君除惡,當盡吾力爲之。蒲人狄人,余何有焉。 公在獻公時,則爲蒲人。在惠公時,則爲狄人。於我何關,而不速殺之? ○竟斥之爲惡,復等之蒲狄人,快語。今君卽位,其無蒲狄乎。 今安知無有如蒲狄而能爲公害者乎,當亦有人奉命速至如披者也。意在含吐間,雋甚。 ○已上答雖有君命何其速也之意。齊桓公置射 石。鉤而使管仲相。 去聲。 ○莊公九年,魯納子糾,與齊戰於乾時。管仲射中齊桓公帶鉤,後桓公用管仲爲相。 ○「射鉤」對「斬袪」,恰好。君若易之,何辱命焉? 君若反其所爲,則我將自去,無所辱於君命。行者甚衆,豈唯刑臣?」 披,閹人,故稱刑臣。言但恐懼罪而行者甚多,寧獨我刑餘之人。言外見舊臣畏偪不安,必有禍難,意在含吐間,雋甚。 ○已上答「夫袪猶在,女其行乎」之意。公見之,以難告。 公乃召見寺人披。披以呂、郤之謀告。

  晉侯潛會秦伯於王城。 避難也。己丑晦,公宮火。瑕甥、 卽呂甥。郤芮 瑞。不獲公,乃如河上,秦伯誘而殺之。 呂、郤之才,不亞狐趙,因事失計,自取戮辱,惜哉!

寺人披傾險反覆,誠無足道。然持機事告人,危言迫脅,說得毛骨俱悚,人自不得不從之,可謂閹人之雄。

介之推不言祿

[編輯]

僖公二十四年 左傳

主頁面:介之推不言祿

  晉侯賞從亡者。 文公反國,賞從亡之臣。介之推不言祿,祿亦弗及。 介,姓。之,語助。推,名。介推亦在從亡中。未嘗言祿,而文公頒祿,亦不及介推。 ○先正多責推借正言以洩私怨。看此敍事,先書「不言祿」三字,使知推本自過人一等。

  推曰:「獻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 八人皆死,唯文公獨存。 ○一非人力。惠,懷無親,外內棄之。 惠公,懷公,皆忮害無親。外而諸侯,內而臣民,無不棄之。 ○二非人力。天未絕晉,必將有主。 三非人力。主晉祀者,非君而誰? 四非人力。天實置之,而二三子以爲己力,不亦誣乎? 置,立也。 ○總斷一筆。二三子更有何說。竊人之財,猶謂之盜。況貪天之功,以爲己力乎? 再痛罵之,快極。下義其罪,上賞其奸;上下相蒙,難與處矣。 貪天之功,在人爲罪,在國爲奸。而下反以爲義,上反以推賞,是上下相欺,難與一日並處於朝矣。 ○此卽是歸隱意,乃「不言祿」之由也。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誰懟?」 兌, ○言何不自去求賞,卽不求以死,將誰怨耶。 ○母特試之,故作相商語。對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過也。我以貪天者爲過,今復效之,則我之罪,又甚於彼矣。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看推自亦認有怨言,何勞後人又責其怨。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母特再試之,故再作相商語。 ○上是試以求利,此是試以求名。對曰:「言,身之文也。身將隱,焉 煙。用文之?是求顯也。」 人之有言,所以文飾其身。吾身將隱於山林,何用假言辭以文飾之。若自言之,是非隱而求顯也。 ○上是不欲享其利,此是不欲享其名。其母曰:「能如是乎? 細玩此四字,乃知其母上二番特試之也。與汝偕隱。 有此賢母,故能成子之高。遂隱而死。」 「不言祿」,結案。

  晉侯求之不獲,以緜上爲之田。 緜上,西河地名。以此爲介推供祭之田。曰:「以志吾過,且旌善人。」 志,記也。旌,表也。言以此田記吾祿不及推之過,且表推「不言祿」之善也。 ○「祿亦弗及」,結案。

晉文反國之初,從行諸臣,駢首爭功,有市人之所不忍爲者。而介推獨超然衆紛之外,孰謂此時而有此人乎。是宜百世之後,聞其風者,猶咨嗟歎息不能已也。篇中三提其母,作三樣寫法。介推之高,其母成之歟。

展喜犒師

[編輯]

僖公二十六年 左傳

主頁面:展喜犒師

  齊孝公伐我北鄙,公使展喜犒 考去聲。師, 展喜,魯大夫展禽之弟。犒,勞也。 ○人來伐我,卻往迎勞之,便妙。使受命於展禽。 受命,受犒師之辭命也。展禽,卽柳下惠,名獲,字禽。食采於柳邑,謚曰惠。

  齊侯未入竟, 同「境」。展喜從之。 伏後「乃還」二字,妙。曰:「寡君聞君親舉玉趾,將辱於敝邑,使下臣犒執事。 不敢斥尊,託言來犒執事之臣。 ○辭令婉轉。齊侯曰:「魯人恐乎?」對曰:「小人恐矣,君子則否。」 小人君子,以無識有識言。 ○說恐不得,說不恐又不得,分作君子小人說,奇妙。齊侯曰:「室如縣 同「懸」。罄,野無青草,何恃而不恐?」 縣,繫也。罄,《國語》作「磬」。謂府藏空虛,如懸磬然。青草,蔬食也。時夏四月,今之二月,百物未成。故言在內而府藏空虛,在野而蔬食不備,魯之所恃者何在,而不恐乎。對曰:「恃先王之命。 先王,成王也。 ○一句喝出,辭氣正大。昔周公、 魯祖。泰。齊祖。股肱周室,夾輔成王。成王勞 去聲。之,而賜之盟, 提出二國之祖,轉到王命。論有根據。曰『世世子孫無相害也!』 此句是先王之命。載在盟府,太師職之。 太師,司盟之官。職,主也。 ○加此二句,見王命凜凜至今。桓公是以糾合諸侯,而謀其不協,彌縫其闕,而匡救其災。昭舊職也。 闋,失也。災,難也。彌縫,匡救,所以謀其不協。若此者,蓋欲昭明太公夾輔之舊職也。 ○「是以」字,緊承上王命來。三「其」字,皆指魯而言。及君卽位, 先之以桓公,疾接及君卽位,妙。諸侯之望曰:「其率桓之功。 諸侯之望君,咸曰:「其能率循桓公、彌縫匡救之功。」 ○不獨寫魯,通寫諸侯,妙。我敝邑用不敢保聚,曰:『豈其嗣世九年,而棄命廢職?其若先君何? 我敝邑用是不敢聚衆保守。咸曰:「豈其嗣桓公世方及九年,而遽棄王命,廢舊職,其若先君太公,桓公何?」 ○二十五字,作一氣讀。「曰」者,心口相商之詞。蓋用反語收上王命舊職二層,宕逸。君必不然。』 正轉一句,緊陗。恃此以不恐。」 直收到「君子則否」句。 ○三「恃」字,呼應。

  齊侯乃還。 齊侯更不下一語,妙。

篇首「受命于展禽」一語,包括到底。蓋展喜應對之詞,雖取給于臨時,而其援王命、稱祖宗大旨,總是受命于展禽者。大義凜然之中,亦復委婉動聽。齊侯無從措口,乘興而來,敗興而返。所謂子猷山陰之棹,何必見戴也。真奇妙之文。

燭之武退秦師

[編輯]

僖公三十年 左傳

主頁面:燭之武退秦師

  晉侯, 文公。秦伯 穆公。圍鄭。 晉文主兵,秦穆會之。以其無禮於晉, 文公出亡過鄭,鄭不禮之。且貳於楚也。 鄭伯雖受曹盟,猶有二心於楚。 ○二句,言致伐之由。晉軍函陵,秦軍氾 凡。南。 函陵,氾南,皆鄭地。 ○二句,寫秦晉分軍次舍。可以乘閒私說,伏下燭之武夜縋見秦君。

  佚之狐 鄭大夫。言於鄭伯曰:「國危矣,若使燭之武 鄭大夫。見秦君,師必退。」 佚之狐已有定算。公從之。 遣燭之武。辭曰:「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爲也已。」 隱示不早見用意。雖近怨,然辭亦婉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過也。 公先自責。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 轉語急切,自然感動。許之。 乃許處見秦君。

  夜縋 墜。而出。 縋,懸索也。至夜乃懸城而下,恐晉覺也。見秦伯曰:「秦晉圍鄭,鄭旣知亡矣。 提過鄭事一邊,妙絕。若鄭亡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 反跌一句。下乃歷言亡鄭之無益而有害,極爲透快。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秦在西,鄭在東,晉居其間。設若得鄭,而秦欲越晉國,以爲邊鄙,相隔甚遠。君亦當知其難也。 ○亡鄭無益。煙。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陪,益也。鄰,謂晉也。言秦得鄭,必爲晉所有,是益鄰矣。鄰之地厚,則秦之地相形而薄也。 ○亡鄭又有害。若舍 捨。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 同「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鄭在秦東,故曰東道。行李,使人也。言秦能舍鄭以爲東道主人,秦之使者,往來過此,或資糧乏困,鄭能供給之,於秦又何所害焉。 ○舍鄭有益無害。且君嘗爲晉君賜矣。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君之所知也。 晉君,謂惠公。賜,猶德也。焦,瑕,晉河外二邑。言穆公曾納惠公,亦云有德矣。惠公許秦以河外焦瑕二邑,乃朝濟河,而夕卽設版築,以守二城。其背秦之速,君之所知也。 ○此借舊事以見晉慣背秦德。與之共事,斷無有益。絕好一證。夫晉,何厭 平聲。之有? 宕筆妙。進一層說。旣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闕秦,將焉取之? 封,疆也。肆,大也。闕,削也。言旣滅鄭,以闢其東方之封疆。勢必又欲大其西方之封疆。若不削小秦地,將何所取之,以肆其西封也。 ○此言晉不獨得鄭,後必將欲得秦,爲害甚大。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上言亡鄭以陪鄰,此直言「闕秦以利晉」,何等透快。秦伯說, 悅。與鄭人盟。使杞子、逢孫、楊孫戍 恕。之, 三子皆秦大夫。戍,屯兵以守也。乃還。 秦師退矣。

  子犯 晉文公舅。請擊之。 請擊秦師。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無也。夫人,指秦伯。文公亦秦所納,故言微秦伯之力,何緣得爲晉君。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賴秦力得國,而反害秦,是不仁也。失其所與,不知。 智, ○誤與同事,是不知也。以亂易整,不武。 二國整師而來,而乃自相攻擊,易之以亂,是不武也。吾其還也。」亦去之。 晉師亦退矣。

鄭近于晉,而遠于秦。秦得鄭而晉收之,勢必至者。越國鄙遠,亡鄭陪鄰,闕秦利晉,俱爲至理。古今破同事之國,多用此說。篇中前段寫亡鄭,乃以陪晉。後段寫亡鄭,卽以亡秦。中閒引晉背秦一證,思之毛骨俱竦。宜乎秦伯之不但去鄭,而且戍鄭也。

蹇叔哭師

[編輯]

僖公三十二年 左傳

主頁面:蹇叔哭師

  杞子 秦大夫。三十年,秦伯與鄭人盟,使杞子等戍鄭。自鄭使告於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 管,鎖鑰也。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 秦大夫。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輕行而掩之曰襲。 ○總斷一句。破潛師得國之非,下作兩層寫。師勞力竭,遠主備之, 兵師勞苦,其力必盡。遠方之主,易爲之備。無乃不可乎? 一層言鄭不可得。師之所爲,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 鄭旣知之,則秦兵勤勞而無所得,必生悖逆之心而妄爲。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不但鄭知,他國無不盡知,伏下晉人禦師。 ○一層言師不可潛。公辭焉。 不受其言。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師於東門之外。 孟明,姓百里,名視。西乞名術。白乙名丙。蹇叔哭之曰:「孟子! 呼孟明也。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十三字,要作哭聲讀。公使謂之曰:「爾何知?中壽,爾墓之木拱矣。」 合手曰拱。言爾何有知識,設當中壽而死,爾之墓木已拱矣。極詆其衰老失智也。

  蹇叔之子與 去聲。師,哭而送之。曰:「晉人禦師必於殽。 殽地險阻,可以邀擊。晉有宿怨,禦師必在於此。殽有二陵焉, 大阜曰陵。其南陵,夏後皐 桀之祖。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 同「避」。風雨也。 殽之北陵,兩山相嶔,故可以避風雨。 ○點綴情景,慘淡淒其,不堪再誦。必死是閒。余收爾骨焉!」 四十一字,要作哭聲讀。秦師遂東。 爲明年晉敗秦於殽張本。

談覆軍之所,如在目前。後果中之。蹇叔可謂老成先見,一哭再哭,出軍時誠惡聞此。然蹇叔不得不哭,若穆公之旣敗而哭,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