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孔子集語/卷0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孔子集語
◀上一卷 卷七 臣術六 下一卷▶

臣術六

[編輯]

《尚書大傳》 孔子曰:「文王得四臣,丘亦得四友焉。自吾得回也,門人加親,是非胥附邪!自吾得賜也,遠方之士日至,是非奔輳邪!自吾得師也,前有輝,後有光,是非先後邪!自吾得由也,惡言不至於門,是非禦侮邪!文王有四臣以免虎口,丘亦有四友以禦侮。」

《韓詩外傳》五 孔子侍坐於季孫,季孫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馬,其與之乎?」孔子曰:「吾聞君取於臣,謂之取,不曰假。」季孫悟,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謂之取,無曰假。」

《韓詩外傳》七 孔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無專製,事無由己,身若不勝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於前,洞洞焉若將失之,可謂子矣。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承文武之業,履天子之位,聽天子之政,征夷狄之亂,誅管、蔡之罪,抱成王而朝諸侯,誅賞製斷,無所顧問,威動天地,振恐海內,可謂能武矣。成王壯,周公致政,北面而事之,請然後行,無伐矜之色,可謂臣矣。故一人之身,能三變者,所以應時也。」

《韓詩外傳》七 子貢問大臣,子曰:「齊有鮑叔,鄭有子皮。」子貢曰:「否。齊有管仲,鄭有東裏子產。」孔子曰:「產,薦也。」子貢曰:「然則薦賢賢於賢?」曰:「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說苑·臣術》 子貢問孔子曰:「今之人臣,孰為賢?」孔子曰:「吾未識也。往者齊有鮑叔,鄭有子皮,賢者也。」子貢曰:然則齊無管仲、鄭無子產乎?」子曰:「賜,汝徒知其一不知其二。汝聞進賢為賢邪?用力為賢邪?」子貢曰:「進賢為賢。」子曰:「然吾聞鮑叔之進管仲也,聞子皮之進子產也,未聞管仲、子產有所進也。」

《劉子·薦賢》 昔,子貢問於孔子曰:「誰為大賢?」子曰:「齊有鮑叔、鄭有子皮。」子貢曰:「齊無管仲、鄭無子產乎?」子曰:「吾聞進賢為賢,非賢為不肖,鮑叔薦管仲,子皮薦子產,未聞二子有所舉也。」

《晏子春秋·諫下》 晏子使於魯,比其反也,景公使國人起大台之役,歲寒不已,凍餒之者鄉有焉,國人望晏子。晏子至,已復事,公乃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凍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終,喟然歎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為至此?殆為大台之役夫!寡人將速罷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執樸鞭其不務者,曰:「吾細人也,皆有蓋廬,以辟燥濕,君為一台而不速成,何為?」國人皆曰:「晏子助天為虐。」晏子歸,未至,而君出令趣罷役,車馳而人趨。仲尼聞之,喟然歎曰:「古之善為人臣者,聲名歸之君,禍災歸之身,入則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則高譽其君之德義,是以雖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諸侯,不敢伐其功。當此道者,其晏子是邪!」

《晏子春秋·問下》 梁丘據問晏子曰:「子事三君,君不同心,而子俱順焉,仁人固多心乎?」晏子對曰:「嬰聞之,順愛不懈,可以使百姓,強暴不忠,不可以使一人。一心可以事百君,三心不可以事一君。」仲尼聞之曰:「小子識之!晏子以一心事百君者也。」

《晏子春秋·雜上》 晏子使魯,仲尼使門弟子往觀。子貢反,報曰:「孰謂晏子習於禮乎?夫禮曰:『登階不曆,堂上不趨,授玉不跪。』今晏子皆反此,孰謂晏子習於禮者?」晏子既已有事於魯君,退見仲尼,仲尼曰:「夫禮,登階不曆,堂上不趨,授玉不跪。夫子反此乎?」晏子曰:「嬰聞兩楹之間,君臣有位焉,君行其一,臣行其二。君之來速,是以登階曆堂上趨以及位也。君授玉卑,故跪以下之。且吾聞之,大者不逾閑,小者出入可也。」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不計之義,維晏子為能行之。

《韓詩外傳》四 晏子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子貢怪之,問孔子曰:「晏子知禮乎?今者晏子來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見我,我將問焉。」俄而晏子至,孔子問之,晏子對曰:「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之授幣也,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禮中又有禮。賜,寡使也,何足以識禮也!《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晏子之謂也。

《晏子春秋·外篇上》 仲尼曰:「靈公汙,晏子事之以整齊;莊公壯,晏子事之以宣武;景公奢,晏子事之以恭儉。君子也!相三君而善不通下,晏子細人也。」晏子聞之,見仲尼曰:「嬰聞君子有譏於嬰,是以來見。如嬰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嬰之宗族待嬰而祀其先人者數百家,與齊國之間士待嬰而舉火者數百家,臣為此仕者也。如臣者,豈能以道食人者哉!」晏子出,仲尼送之以賓客之禮,再拜其辱。反,命門弟子曰:「救民之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長短經·懼誡》引《屍子》 昔周公反政,孔子非之曰:「周公其不聖乎!以天下讓,不為兆人也。」

《三國志·魏文帝紀》注許芝奏引《春秋大傳》 周公何以不之魯?蓋以為雖有繼體守文之君,不害聖人受命而王。」周公反政,屍子以為孔子非之,以為周公不聖,不為兆民也。

《三國志·魏文帝紀》注輔國將軍等奏 孔子曰:「周公其為不聖乎?以天下讓。是天地日月,輕去萬物也。」

《韓非子·外儲說右下》 衛君入朝於周,周行人問其號,對曰:「諸侯辟疆。」周行人卻之曰:「諸侯不得與天子同號。」衛君乃自更曰:「諸侯毀。」而後內之。仲尼聞之曰:「遠哉禁逼!虛名不以借人,況實事乎!」

《韓非子·難一》 襄子圍於晉陽中,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賞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事,赫無大功,今為賞首,何也?」襄子曰:「晉陽之事,寡人國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無有不驕侮之意者,惟赫子不失君臣之禮,是以先之。」仲尼聞之曰:「善賞哉!襄子賞一人,而天下為人臣者不敢失禮矣。」

《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 趙襄子出圍,賞有功者五人,高赫為首。張孟談曰:「晉陽之中,赫無大功,賞而為首,何也?」襄子曰:「寡人之國危、社稷殆,身在憂約之中,與寡人交而不失君臣之禮者,惟赫。吾是以先之。」仲尼聞之曰:「襄子可謂善賞矣!賞一人,而天下之為人臣莫敢失禮。」

《說苑·復恩》 趙襄子見圍於晉陽,罷圍,賞有功之臣五人,高赫無功而受上賞,五人皆怒。張孟談謂襄子曰:「晉陽之中,赫無大功,今與之上賞,何也?」襄子曰:「吾在拘厄之中,不失臣主之禮,唯赫也。子雖有功,皆驕。寡人與赫上賞,不亦可乎?」仲尼聞之曰:「趙襄子可謂善賞士乎!賞一人,而天下之人臣莫敢失君臣之禮矣。」

《呂氏春秋·孟春紀·去私》 晉平公問於祁黃羊曰:「南陽無令,其誰可而為之?」祁黃羊對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居有間,平公又問祁黃羊曰:「國無尉,其誰可而為之?」對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對曰:「君問可,非問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國人稱善焉。孔子聞之曰:「善哉!祁黃羊之論也。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子,祁黃羊可謂公矣!」

《呂氏春秋·不苟論》 武王至殷郊,係墮。五人禦於前,莫肯之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係也。」武王左釋白羽,右釋黃鉞,勉而自為係。孔子聞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勝細民者,天下有不勝千乘者。

《呂氏春秋·士容論·務大》 孔子曰:「燕爵爭善處於一屋之下,母子相哺也,區區焉相樂也,自以為安矣。灶突決,上棟焚,燕爵顏色不變,是何也?不知禍之將及之也,不亦愚乎!為人臣而免於燕爵之智者,寡矣!」

《鹽鐵論·通有》 昔孫叔敖相楚,妻不衣帛,馬不秣粟。孔子曰:「不可。大儉極下,此蟋蟀所為作也。」

《鹽鐵論·褒賢》 季孟之權,三桓之富,不可及也。孔子為之曰:「微為人臣,權均於君、富侔於國者,亡!」

《說苑·臣術》 簡子有臣尹綽、赦厥,簡子曰:「厥愛我,諫我必不於眾人中;綽也,不愛我,諫我必於眾人中。」尹綽曰:「厥也,愛君之醜,而不愛君之過也;臣愛君之過,而不愛君之醜。」孔子曰:「君子哉尹綽!而訾不譽也。」

《說苑·復恩》 孔子曰:「北方有獸,其名曰蹷,前足鼠,後足兔。是獸也,甚矣其愛蛩蛩、巨虛也,食得甘草,必齧以遺蛩蛩、巨虛,蛩蛩、巨虛見人將來,必負蹶以走。蹶非性之愛蛩蛩、巨虛也,為其假足之故也;二獸者,亦非性之愛蹷也,為其得甘草而遺之故也。夫禽獸昆蟲,猶知比假而相有報也,況於士君子之欲興名利於天下者乎?」

《說苑·尊賢》 介子推行年十五而相荊,仲尼聞之,使人往視,還,曰:「廊下有二十五俊士,堂上有二十五老人。」仲尼曰:「合二十五人之智,智於湯武;並二十五人之力,力於彭祖。以治天下,其固免矣!」

《說苑·尊賢》 孔子閑居,喟然而歎曰:「銅鞮伯華而無死,天下其有定矣!」子路曰:「願聞其為人也何若?」孔子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而能以下人。」子路曰:「其幼也,敏而好學,則可;其壯也,有勇而不屈,則可;夫有道又誰下哉?」孔子曰:「由不知也。吾聞之,以眾攻寡,而無不消也;以貴下賤,無不得也。昔在周公旦,製天下之政,而下士七十人,豈無道哉?欲得士之故也。夫有道而能下於天下之士,君子乎哉!」

《說苑·正諫》 諫有五:一曰正諫,二曰降諫,三曰忠諫,四曰戇諫,五曰諷諫。孔子曰:「吾從其諷諫矣乎!」夫不諫則危君,固諫則危身,與其危君,寧危身,危身而終不用,則諫亦無功矣。智者度君權時,調其緩急,而處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國而國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白虎通·諫諍》 孔子曰:「諫有五,吾從諷之諫。事君,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去而不訕,諫而不露。」

《說苑·正諫》 楚昭王欲之荊台遊,司馬子綦進諫曰:「荊台之遊,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獵山,下臨方淮,其樂使人遺老而忘死,人君遊者,盡以亡其國。願大王勿往遊焉。」王曰:「荊台乃吾地也,有地而遊之,子何為絕我遊乎?」怒而擊之。於是令尹子西駕安車四馬,徑於殿下,曰:「今日荊台之遊,不可不觀也。」王登車而拊其背曰:「荊台之遊,與子共樂之矣。」步馬十里,引轡而止,曰:「臣不敢下車,願得有道,大王肯聽之乎?」王曰:「第言之。」令尹子西曰:「臣聞之,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祿不足以賞也;為人臣而諛其君者,刑罰不足以誅也。若司馬子綦者,忠臣也;若臣者,諛臣也。願大王殺臣之軀,罰臣之家,而祿司馬子綦。」王曰:「若我能止聽,公子獨能禁我遊耳。後世遊之,無有極時,奈何?」令尹子西曰:「欲禁後世易耳,願大王山陵崩阤,為陵於荊台,未嘗有持鍾鼓管弦之樂而遊於父之墓上者也。」於是王還車,卒不遊荊台,令罷先置。孔子從魯聞之,曰:「美哉令尹子西!諫之於十里之前,而權之於百世之後者也。」

《說苑·雜言》 齊高廷問於孔子曰:「廷不曠山,不直地,衣蓑,提執,精氣以問事君之道,願夫子告之。」孔子曰:「貞以幹之,敬以輔之,待人無倦,見君子則舉之,見小人則退之,去爾惡心,而忠與之,敏其行,修其禮,千里之外,親如兄弟。若行不敏,禮不合,對門不通矣。」

《抱樸子·外篇·逸民》 昔顏回死,魯定公將躬吊焉,使人訪仲尼。仲尼曰:「凡在邦內,皆臣也。」定公乃升,自東階,行君禮焉。

《長短經·臣術》 子貢曰:「陳靈公君臣宣淫於朝,泄冶諫而殺之,是與比干同也,可謂仁乎?」子曰:「比干於紂,親則叔父,官則少師,忠款之心,在於存宗廟而已。故以必死爭之,冀身死之後,而紂悔悟,其本情在乎仁也。泄冶位為下大夫,無骨肉之親,懷寵不去。以區區之一身,欲正一國之淫昏,死而無益,可謂懷矣。《詩》云:『民之多僻,無自立辟。』其泄冶之謂乎!」

 上一卷 ↑返回頂部 下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