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纂辟瘟方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新纂辟瘟方
作者:許浚
1613年
萬曆四十一年二月日
維基百科 參閱維基百科中的:處方流行病
更多資料:辟疫神方
更多資料:辟瘟新方

萬曆壬子,關北疫癘,始自六鎮,傳[1]熾於南,死者以千數。自秋徂冬,迄於癸丑春,八路無不然。上甚憂之,以爲天時不齊,沴氣爲災。是固在予,予曷敢不力?分遣侍臣,賫香祝祭禱之,冠蓋絡屬,藥醫交道,又命有司吊死、恤其家,凡祈禳之方、治療之法,靡不畢舉。

醫局舊[2]有《簡易辟瘟方》,命印累百本頒布各道,而尚慮其粗率,乃於筵中。上語及民災,愍然不怡。大臣及該官請令內局老醫慱採諸方,更諭中外。上遂命陽平君許浚撰㝎以進,俾[3]廣其傳。

噫!天心仁愛,人君一念之誠,足以召和致祥。我聖上眷眷如傷之澤,至於此極。知是書之布域中,疲病之民欣欣,咸有更生之望。壽域春䑓之治,只在於一轉移之間,豈不韙㢤?書成,命略記其事於卷面。

萬曆四十一年二月下澣,崇祿大夫行禮曹判書兼弘文館大提學藝文館大提學知春秋館成均館事世子右賔客同知經筵事李廷龜奉教謹序。

火運之歲[4]多疫癘

[編輯]

五運之中,戊癸屬火。火有君火、相火,君火爲少隂,相火爲少陽。少隂司天,下疵疫;少陽司天,疫癘大行。丑未之歲少隂加臨,則民病,瘟疫盛行,遠近咸若火運之歲。熒惑星名光明,天下疫癘。《內經

運氣之變[5]成疫

[編輯]
  • 夫五運六氣,乃天地隂陽運行升降之常道也。五運流行,有大過不及之異[6];六氣升降,有逆從勝復之差。凢不合於德化政令者,則爲變眚,皆能病人,故謂之時氣也。《三因
  • 一歲之中病證相[7]同者,五運六氣所爲之病也。《綱目
  • 疫氣之發,大則流行天下,次則一方,次則一鄉,次則偏着一家,悉由運氣欝發,有勝有復,遷正退位之所致也。《正傳

四時失節亦爲疫

[編輯]
  • 凢時行病者,春應暖而反寒,夏應熱而反涼,秋應涼而反熱,冬應寒而反溫。非其時而有其氣,是以一歲之中,病無長幼,大率多相似。此則時行瘟疫之氣,俗謂之天行是也。《活人》
  • 寒暄不時,人多疾疫。《得效》

疫雜鬼厲

[編輯]
  • 疫疾如有鬼厲相似,故曰疫癘。《入門》
  • 又謂鬼厲之氣。夫鬼,無所歸,乃爲厲爾。若夫天地有不正之氣,鬼厲依而爲祟。楊玄操云「謂雜其鬼厲之氣,不知何經之動也」亦其義也。《類聚》

瘟疫各有所因

[編輯]
  • 冬傷,於寒春必病溫。又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溫。《內經》
  • 斯疾之召,或溝渠不泄,穢惡不修,熏蒸而成者;或地多死氣,欝發而成者;或官吏枉抑,怨讟而成之者。世謂獄溫、塲溫、墓溫、廟溫、社溫、山溫、海溫、家溫、竈溫、歲溫、天溫、地溫等,不可不究。《三因》

瘟病有溫有熱

[編輯]
  • 溫熱病者,春發者爲溫病,夏發者爲熱病,皆瘟疫之類也。《丹心》

瘟疫脈

[編輯]
  • 尺膚熱、脈盛躁者,病溫也。《靈樞》
  • 陰陽俱盛,病熱之極,浮之而滑,沉之散澁,惟有溫病脈散諸經各隨所在,不可指名。《脈訣》
  • 時疫之脈無定據,隨時審思乃得,未可輕議。《得效》

瘟疫形證

[編輯]
  • 冬合寒反暖,春發溫疫。其證發熱,腰痛強急,腳縮不伸,胻中欲折,目中生花,或濇濇增寒復熱。
  • 春合暖反涼,夏發燥疫。其證身體戰掉不能自禁;或內熱,口乾舌破,咽塞聲嘶。
  • 夏合熱反寒,秋發寒疫。其證頭重頸直,皮肉強痺;或蘊而結核,起於咽喉頸項之側。
  • 秋合涼反陰雨,冬發濕疫。其證乍寒乍熱,暴嗽嘔逆;或體熱發癍,喘咳引氣。《三因》
  • 感四時不正之氣,使人痰盛煩熱,頭痛身疼,增寒壯熱,項強睛疼,甚至聲啞;或赤眼口瘡,腮腫喉痺,咳嗽噴嚏。《醫鑒》

瘟疫治法

[編輯]
  • 春發溫疫,宜葛根解肌湯。夏發燥疫、冬發濕疫,宜甘桔湯。《入門》
  • 春發溫疫,宜加味敗毒散。夏發燥疫,宜五苓散。《得效》
  • 宜辨表證、半表裏證,裏證而治之。《入門》

葛根解肌湯

[編輯]

治春疫發熱而渴。葛根三錢、麻桂枝一錢、甘草八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棗二,水煎服。《入門》

調中湯

[編輯]

治夏發燥疫口乾咽塞。大黃一錢半,白朮、甘草各一錢。右剉作一貼,水煎服。《活人》

蒼術白虎湯

[編輯]

治秋發寒疫結核起於咽項、布熱毒於皮膚分肉之中、汗多煩渴。石膏五錢,知母二錢,蒼術一錢,甘草七分,粳米半合。右剉作一貼,水煎服。《入門》

甘桔湯

[編輯]

治冬發濕疫暴嗽咽痛。桔梗二錢,甘草、荊芥、防風、黃芩、薄荷、玄參各一錢。右剉作一貼,水煎,徐徐服之。《必用》

加味敗毒散

[編輯]

治春發瘟疫。羌活、獨活、前胡柴、胡川芎、枳殼、桔梗、赤茯苓、人蔘、防風、荊芥、蒼術、白朮、赤芍藥、當歸、生地黃各六分,薄荷、甘草各三分。右剉作一貼,入薑棗,水煎服。《正傳》

大柴胡湯

[編輯]

治夏發燥疫。柴胡四錢,黃芩、赤芍藥各二錢半,大黃二錢,枳實一錢半,半夏一錢。右剉作一貼,入薑三、棗二,水煎服。《正傳》

五積散

[編輯]

治秋發寒疫。蒼術二錢,麻黃、陳皮各一錢,厚朴、桔梗、枳殼、當歸、乾薑、白芍藥、白茯苓各八分,白芷、川芎、半夏、桂皮各七分,甘草六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蔥白三莖,水煎服。《入門》

五苓散

[編輯]

治冬發濕疫,澤瀉二錢半,赤茯苓、白朮、豬苓各一錢半,肉桂五分。右爲末,每二錢白湯調下,或剉作一貼,水煎服。《入門》

瘟疫表證宜汗

[編輯]

瘟疫初得二三日,頭痛身疼,或寒或熱,此邪氣在表,宜汗之,用九味羌活湯、十神湯、聖散子、香蘇散、十味芎蘇散、加味敗毒散方見上、柴胡升麻湯、清熱解肌湯、單方三。

九味羌活湯

[編輯]

治瘟疫初感一二日,間服之。取川芎、白芷、黃芩、生地黃各一錢二分,細辛、甘草各五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棗二、蔥白二,水煎服。《入門》

十神湯

[編輯]

治瘟疫初感。葛根二錢,赤芍藥、升麻、甘草各一錢。右剉作一貼,入薑五、蔥白三,水煎服。《正傳》

聖散子

[編輯]

治瘟疫初感及風溫、濕溫。草豆蔻、豬苓、石菖蒲、赤茯苓、良薑、獨活、赤芍藥、附子、麻黃、厚朴、藁本、枳殼、柴胡、澤瀉、細辛、防風、白朮、藿香、半夏、吳茱萸、蒼術、甘草各五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棗二,水煎服。

  • 平朝煮一釜,老少各飲一盃,則時氣不入。《活人》

香蘇散

[編輯]

治瘟疫流行。香附子三錢,紫蘇葉二錢半,陳皮一錢半,蒼術、甘草各一錢。右剉作一貼,入薑三、蔥白二,水煎服。《得效》

  • 昔有白髮老人授此方與一富家,令其合施城中大疫,病者服此皆愈。鬼問富人,富人以實告鬼,曰:「此老教三人矣。」稽䫙以退。《局方》

十味芎蘇散

[編輯]

治瘟疫初感。川芎一錢半、半夏一錢二分、赤茯苓、紫蘇葉、柴胡、乾葛各一錢,陳皮、枳殼、甘草各七分,桔梗五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棗二,水煎服。《丹心》

柴胡升麻湯

[編輯]

治瘟疫初感,頭痛壯熱。柴胡、前胡、赤芍藥、葛根、荊芥、石膏各一錢,桑白皮、黃芩各七分,升麻五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蔥二煎服。《入門》

清熱解肌湯

[編輯]

治天行瘟疫,頭痛壯熱。葛根三錢,赤芍藥、黃芩各一錢半,甘草一錢。右剉作一貼,水煎服用。《得效》

單方三

[編輯]

桃葉湯

[編輯]

治瘟疫汗不出。桃葉多取,濃煎湯,置床下,坐其上,衣被蓋之,須臾當汗便差。又取桃枝剉,煮湯,洗浴亦佳。《本草》

蔥白粥

[編輯]

治瘟疫頭痛壯熱。連根蔥白二十莖,粳米半升,煮成粥,加入好醋半椀,再煮一沸,溫服,取汗即愈。

  • 濃煎蔥白湯,飲之亦效。《本草》

芥菜子法

[編輯]

治疫氣初覺頭痛。取子爲末,填臍中,以熱物隔[8]衣一層,熨之即汗而愈。《種杏》

瘟疫半表裏證宜和解

[編輯]

瘟病四五日,頭身痛,壯熱煩渴,舌黃尿赤,或衂血,用清涼之藥和解之,宜小柴胡湯、蒼術白虎湯方見上、竹葉石膏湯、清熱解毒散。衂血者犀角地黃湯,合小柴胡湯主之。

小柴胡湯

[編輯]

治溫熱病在半表半裏往來寒熱或發潮熱。柴胡三錢,黃芩二錢,人參、半夏各一錢,甘草五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棗二,水煎服。《入門》

竹葉石膏湯

[編輯]

治溫熱病熱盛自汗煩渴。石膏四錢,人參二錢,麥門冬一錢半,半夏一錢,甘草七分。右剉作一貼,入青竹葉七片,粳米半合,水煎去滓,入薑汁二匙服。《入門》

清熱解毒散

[編輯]

治天行熱病瘟疫。羌活二錢,白芍藥、人參、石膏各一錢二分半,黃芩、知母並酒炒、升麻、乾葛各一錢,甘草七分,黃連酒炒、生地黃酒洗各五分。右剉作一貼,薑三煎服。《節齋》

犀角地黃湯

[編輯]

治瘟疫熱病衂血多。生地黃三錢,赤芍藥二錢半,犀角屑、牡丹皮各一錢。右剉作一貼,水煎服。加黃連、黃芩、梔子各一錢尤佳。《入門》

瘟疫裏證宜下

[編輯]

瘟病六七日,目赤舌黑,發狂譫妄,大渴,是熱毒入裏極盛,宜用大柴胡湯方見上、茵蔯丸、黑奴丸、九味清心元、三黃石膏湯、單方十。

茵蔯丸

[編輯]

治瘟疫熱病熱毒入裏發狂發黃。茵蔯、梔子、大黃、芒硝各一兩,杏仁六錢,常山、鱉甲、巴豆霜各四錢,豆豉二錢。右爲末,蒸餅,和丸梧子大,每五丸溫水吞下,吐利瘥。一名瘴疸丸。《入門》

黑奴丸

[編輯]

治瘟疫熱病大渴發狂垂死。麻黃、大黃各二兩,黃芩、釜底煤、芒硝、竈堗墨、梁上塵、小麥奴各一兩,右爲末,蜜丸彈子大,每一丸新汲水化服,須臾振寒汗出而解,若未汗再服。《入門》

九味清心元

[編輯]

治心胷毒熱最妙。蒲黃二錢半,犀角、硃砂、黃芩各一錢半,牛黃一錢二分,羚羊角、麝香、龍腦各一錢,雄黃八分。右爲末,煉蜜和勻,一兩分作三十丸,金箔爲衣,每取丸井水調下。《醫說》

三黃石膏湯

[編輯]

治瘟疫熱病發狂欲走譫妄。石膏三錢、黃芩、黃連、黃栢、梔子各一錢半,麻黃一錢,香豉半合。右剉作一貼,入薑三、茶一撮,水煎服。《醫鑒》

單方十

[編輯]

人糞汁

[編輯]

主天行瘟疫大熱狂走。取乾者沸湯漬飲之,或取乾者盛器中淨沙覆之澆井水取清飲之,治熱病最佳。一名野人乾水。《本草》

豬糞汁

[編輯]

極療天行熱病大熱溫毒。取乾者水漬,取清飲之。《本草》

臘雪水

[編輯]

治天行瘟疫。熱盛取飲之最效。《本草》

地龍汁

[編輯]

主天行瘟疫熱盛。取生地龍,塩化爲水,取飲之。《本草》

藍葉汁

[編輯]

主天行瘟疫熱狂。取青藍葉,搗取汁飲之。《本草》

水中細苔

[編輯]

主天行瘟疫熱悶。多採,搗絞取汁飲之。《本草》

竹瀝

[編輯]

治時氣瘟疫熱盛煩躁。取竹瀝半盞,井水半盞,和服之。《本草》

月經水

[編輯]

治天行瘟疫熱盛發狂。取年少婦月經衣,水漬飲之,衂血尤佳。《本草》

菉豆粥

[編輯]

主天行疫癘熱毒。煮作粥,啜之。《本草》

水漬法

[編輯]

天行瘟疫大熱發狂,不能制伏:青布五六尺疊摺,新水浸之,搭病人心胷上,須臾蒸熱,又浸水搭之,日數十易,自止。《得效》

瘟疫發黃

[編輯]

天行瘟疫熱病忽發黃,不治殺人。宜用茵蔯瀉黃湯、退黃散、茵蔯丸方見上、瓜蒂散。

茵蔯瀉黃湯

[編輯]

治時氣發熱變爲黃疸(所謂瘟黃)。葛根一錢半,茵蔯、黃連薑汁炒、梔子、白朮、赤茯苓、白芍藥、厚朴、木通、人參各一錢,木香七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水煎服。《節齋》

退黃散

[編輯]

治天行熱病發黃面如金、小便如黃栢汁。柴胡、升麻、草龍膽、茵蔯、黃連、黃芩、梔子仁、黃栢、木通、滑石各一錢,甘草五分。右剉作一貼,入燈心一握,水煎服。《醫鑒》

瓜蒂散

[編輯]

瓜蒂炒,爲末,取大豆許,吹二兩鼻中,出黃水。又取少許,水調服,得吐黃水即差。《本草》

瘟疫通治

[編輯]

凢天行溫熱疫癘,通用五瘟丹、如意丹、人中黃丸、茵蔯丸方見上、神授太乙散。

五瘟丹

[編輯]

治流行瘟疫。

  • 黃連屬火,戊癸年爲君。
  • 黃栢屬水,丙辛年爲君。
  • 黃芩屬金,乙庚年爲君。
  • 甘草屬圡,甲巳年爲君。
  • 香附子屬木,丁壬年爲君。
  • 紫蘇葉

各一兩,爲君者倍入。右皆生用,冬至日製爲末,用錦紋大黃三兩濃煎湯,去渣熬成膏,和丸彈子大,硃砂、雄黃末爲衣,再貼金箔。每一丸井華水磨服。《囬春》

如意丹

[編輯]

專治瘟疫及一切鬼祟、山嵐瘴氣。川烏八錢,檳榔、人參、柴胡、吳茱萸、川椒、白茯苓、乾薑、黃連、紫菀[9]、厚朴、肉桂、當歸、桔梗、皂角石、菖蒲各五錢,巴豆霜二錢半。右擇吉日於不聞雞犬處淨室收合爲末,煉蜜,和丸梧子大,硃砂爲衣,每五丸或七丸溫水吞下。《入門》

人中黃丸

[編輯]

治四時疫癘。大黃、黃芩、黃連、人參、桔梗、蒼術、防風、滑石、香附子、人中黃各等分。右爲末,神麴糊和丸梧子大,每七十丸,氣虛:四君子湯,血虛:四物湯,痰多:二陳湯,作湯吞下。如無人中黃,人屎燒存性代之。或以硃砂、雄黃爲衣亦妙。《入門》

神授太乙散

[編輯]

通治瘟疫流行頭痛寒熱。羌活、赤芍藥、藿香、細辛、青皮、川芎、白芷、桔梗、枳殼、柴胡、陳皮、香附子、蒼術、防風、藁本、甘草各七分,乾葛、升麻、紫蘇葉各三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七、棗七、蔥七,水煎服。《類聚》

大頭瘟

[編輯]
  • 大頭病者,感天地四時非節瘟疫之氣,他人所以謂之疫癘。《海藏》
  • 大頭病者,頭痛腫大如斗是也,大率多是天行時疫病也。《綱目》
  • 天行一種名曰「大頭病」,俗呼爲狸頭瘟。從耳前後腫起,名曰「蝦蟆瘟」,從頥頷腫起名曰「鸕鷀瘟」。甚爲㓙惡,染此者十死八九。宜推運氣治之。《正傳》
  • 大頭瘟,亦謂之時毒。初發狀如傷寒,五七日之間乃能殺人。其候發於鼻面耳項,咽喉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令人增寒發熱、頭痛、肢體痛,甚者恍惚不寧,咽喉閉塞。《精義》
  • 《東垣》普濟消毒飲子最妙,人中黃丸亦妙。《入門》
  • 兼砭刺,出血泄其毒氣鍼法見下,又用嚏法。《精義》
  • 大頭瘟宜用既濟解毒湯、芩連消毒飲、牛蒡芩連湯、漏蘆散、二黃湯、殭黃丸、加味殭黃丸、二聖救苦丸、清涼救苦散。

普濟消毒飲子

[編輯]

治天行大頭瘟。黃芩、黃連並酒炒各五錢,人參三錢,陳皮、桔梗、玄參、柴胡、甘草各二錢,鼠粘子、馬勃、板藍根無則用青黛、連翹各一錢,升麻、白殭蠶各五分。右爲末,取一半白湯調和,時時呷之。留一半蜜丸彈子大,每一丸細嚼,熟水送下;或加防風、薄荷、川芎、當歸剉,取一兩水煎,細細呷之。

  • 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癘,初覺增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染之多死。東垣曰:「身半已上,天之氣也。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上攻頭面,而爲腫盛。」遂製一方,名曰「普濟消毒飲子」,服之皆愈,人謂之仙方,遂刻石,以傳永久。《東垣》

既濟解毒湯

[編輯]

治大頭瘟頭目赤腫而痛。大黃酒煨、黃芩、黃連並酒炒、桔梗、甘草各一錢,升麻、柴胡、連翹、當歸身各五分。右剉作一貼,水煎服。《丹心》

芩連消毒飲

[編輯]

治大頭瘟咽喉腫痛。黃芩、黃連、柴胡、桔梗、川芎、荊芥、防風、羌活、枳殼、連翹、射干、白芷、甘草各七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片水煎,又入惡實一撮再煎,入竹瀝、薑汁調服。《入門》

牛蒡芩連湯

[編輯]

治大頭瘟,兼治啞瘴。黃芩酒洗蒸、石膏各一錢,連翹、惡實、玄參、甘草各一錢,荊芥、防風、羌活各五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三煎,徐徐服。《囬春》

漏蘆散

[編輯]

治時毒疙瘩頭面洪腫、咽喉堵塞、水藥不下。藍葉、玄參各二兩,漏蘆、升麻、大黃、黃芩各一兩。右爲麄末,每三錢水煎,徐徐服。《綱目》

二黃湯

[編輯]

治大頭瘟初起。黃芩、黃連並酒炒、甘草各一錢。水煎,細細呷服。再用酒浸大黃、鼠粘子炒煎成湯,入芒硝等分,亦時時細呷之。《正傳》

殭黃丸

[編輯]

治大頭瘟及喉痹。白殭蠶一兩,大黃二兩。爲末,薑汁和丸彈子大,每一丸井水研服。

  • 歌曰:「人間治疫有仙方,一兩殭蠶二大黃。薑汁和丸彈子大,井華調蜜便清涼。」《易老》

加味殭黃丸

[編輯]

治大頭蝦蟆、鸕鷀等瘟。大黃酒蒸四兩,白殭蠶二兩,蟬殼六錢半,薑黃二錢半。右爲末,薑汁糊和勻,每一兩作十丸,蜜水調下一丸。《囬春》

二聖救苦丸

[編輯]

大黃四兩酒蒸、皂角二兩。右為末,麪糊和丸菉豆大,每五十丸或七十丸以菉豆煎湯吞下,汗出爲效。

  • 萬曆丙戌,余寓大梁。屬瘟疫大作,士民多斃,甚至滅門。其證增寒壯熱、頭面赤腫,咽喉堵塞,腫痛昏憒,名曰「大頭瘟」。余發一秘方,名二聖救苦丸,用皂角以開關竅而發其表,用大黃以瀉諸火而通其裏,一服即汗,一汗即愈,真仙方也。《囬春》

清涼救苦散

[編輯]

治大頭瘟。芙蓉葉、桑葉、白芨、白斂、車前葉、大黃、黃連、黃栢、白芷、雄黃、赤小豆、芒硝各等分。右爲末,蜜水調於腫上,頻頻敷掃。《囬春》

嚏法

[編輯]

大頭瘟,俗謂之時毒,常於鼻內搐通氣散,取十餘嚏作效。若搐藥不嚏者,不可治也。如嚏出膿血者,治之必愈。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泄毒氣,最是良法。左右看病之人日日用嚏藥嚏之,必不傳染。《精義》

通氣散

[編輯]

大頭瘟用此噴嚏。玄胡索一錢半,皂角、川芎各一錢,藜蘆五分,躑躅花二分半。右爲末,用紙撚蘸藥,紙入鼻中取嚏,一日三五次。《精義》

瘴疫

[編輯]

嶺南人感山嵐瘴霧毒氣發爲瘟疫,宜升麻蒼術湯、三仙湯、太無神術散。

  • 南方疫癘挾嵐瘴溪源蒸毒之氣,其壯熱乘上焦令人迷困,甚則發躁狂妄,亦有啞而不能言,名爲啞瘴,宜加味柴胡湯。《醫鑒》

升麻蒼術湯

[編輯]

升麻、蒼術各一錢半,黃連薑汁炒、黃芩酒炒、厚朴、枳實、半夏、桔梗、柴胡、川芎各一錢,木香、木通、甘草各五分。右剉作一貼,入薑五,水煎服。《節齋》

三仙湯

[編輯]

治山嵐瘴氣時行瘟疫。蒼術四錢、生乾地黃二錢,牛膝一錢。右剉作一貼,水煎服。《經驗》

太無神術散

[編輯]

治四時瘟疫,專主山嵐瘴氣。蒼術三錢,陳皮、厚朴各二錢,石菖蒲、藿香、甘草各一錢。右剉作一貼,入薑三、棗二,水煎服。《正傳》

加味柴胡湯

[編輯]

柴胡二錢,黃芩、半夏、人參、枳殼、大黃、甘草各一錢。右剉作一貼,入薑三、棗二,水煎服。《醫鑒》

瘟疫禳法

[編輯]
  • 《劉根別傳》云:瘟疫熾發,可於州治六合處穿地,深至三尺,闊亦如之。取淨沙三斛實之,以醇酒三升沃其上,俾使君祝之,斯亦消除疫癘之良術也。所謂太歲六合者,歲泄氣之所在,故以所厭禳也。《得效》
  • 一方:「(⿱𥫗⿰角會)(⿱𥫗⿰角付)(⿱𥫗⿰角甫)(⿱𥫗⿰角忠)」四字以硃砂書大字,貼門左右邊。
  • 又方:「元梵恢漠」四字朱書,佩之且吞服。
  • 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壯,勿令病人知。《類聚》

瘟疫辟法

[編輯]
  • 凢瘟疫初起,取香蘇散煎一大鍋,每人服一盞,可以辟瘟、預防。《必用》
  • 蘇合香元,每取九丸,浸一瓶清酒中,時時飲之,最辟鬼疫之氣。且絳囊盛三丸,當心帶之,亦妙。
  • 常以雞鳴時淨心存誦四海神名三遍,則辟百鬼及瘟疫,甚效:東海神名阿明,南海神名祝融,西海神名巨乘,北海神名禺音雍強。《類聚》
  • 預防辟瘟疫,宜用屠蘇飲、老君神明散、務成子螢火丸、太倉公辟瘟丹、李子建殺鬼元、神聖辟瘟丹、七物虎頭元、太乙流金散、單方十五。

屠蘇飲

[編輯]

辟疫氣,令人不染溫病。白朮一兩八錢,大黃、桔梗、川椒、桂心各一兩半,虎杖根一兩二錢,川烏六錢。右剉,盛絳囊。十二月晦日日中沉井中,正月朔日早曉出藥,入二瓶清酒中煎數沸,從少至老,東向飲一盃,其滓還置井中,常飲之。一人飲一家無疫,一家飲一里無疫。《千金》

老君神明散

[編輯]

辟瘟疫。川烏四兩,附子、白朮各二兩,桔梗、細辛各一兩。右爲麁末,絳囊盛帶之,一里人皆無病。若有疫氣,溫酒服一錢,覆取汗,得吐即差。《活人》

務成子螢火丸

[編輯]

辟疾病惡氣百鬼五兵盜賊虎狼。雄黃、雌黃各二兩,螢火、鬼箭羽、蒺藜子、白礬燒各一兩,羖羊角、鍛竈灰、鐵錘柄取入鐵處各二錢半。右爲末,以雞子黃並雄雞冠血一具,和之如杏仁大,縫三角絳囊,盛五丸帶左臂上,又掛於戶上。

  • 昔冠軍將軍劉子南受得此方後,於北界與虜戰敗被圍,矢下如雨,未至子南馬數尺,矢皆墮地,虜以爲神人,解圍而去,故一名「冠軍丸」。《千金》

太倉公辟瘟丹

[編輯]

辟卻瘟疫並散邪氣。蒼術八兩,烏藥、黃連、白朮、羌活各四兩,川烏、草烏、細辛、紫草、防風、獨活、藁本、白芷、香附子、當歸、荊芥、天麻、桂皮、甘松、三乃子、白芍藥、乾薑、麻黃、皂角、甘草各二兩,麝香三錢半。右爲末,蒸,棗肉和丸彈子大,每取一丸燒之。《囬春》

李子建殺鬼元

[編輯]

辟瘟疫,殺一切鬼魅。藜蘆二兩,虎頭一兩半,雄黃、鬼臼、天雄、皂莢、蕪荑各五錢。右爲末,蜜丸皂子大,每燒一丸安床頭。《類聚》

神聖辟瘟丹

[編輯]

蒼術二兩,羌活、獨活、白芷、香附子、三乃子、大黃、甘松、赤箭、雄黃各一兩。右爲末,麪糊和丸彈子大,黃丹爲衣,曬乾,正朝早晨焚一炷。

  • 歌曰:「神聖辟瘟丹,留傳在世間。正元焚一炷,四季保平安。」《醫鑒》

七物虎頭元

[編輯]

辟瘟、殺鬼、除一切疫氣。虎頭骨、硃砂、雄黃各一兩半,鬼臼、皂莢、蕪荑、雌黃各一兩。右爲末,熔蠟,和丸彈子大,以絳囊盛一丸,繫男左女右臂上,又懸屋四角。如值近境疫作,晦望夜半各家當戶燒一丸,晨起各人吞下小豆大一丸,則不致傳染。《寶鑒》

太乙流金散

[編輯]

大辟瘟疫。雄黃一兩半,羚羊角一兩,雌黃、礬石、鬼箭羽各七錢半。右爲麄末,三角絳囊盛一兩,帶心前,並掛戶上。又青布裹少許,中庭燒之。《類聚》

單方十五

[編輯]

虎頭

[編輯]

辟疫氣鬼邪。虎頭骨作枕,常枕之佳。

  • 昔有人染疫垂死,夢見一官人馬騶從甚盛,入室而坐。一吏進曰:「此家有可畏之物,不可久留,請出。」其官人遽起,乘馬去。病者寤而視之,架上張一虎皮爾。其病即瘥。非但人畏之,鬼亦畏之。《俗說》

雄黃

[編輯]

辟疫氣鬼邪,以一塊繫頭上,又佩之,鬼邪不敢近。作末,和溫水服一錢,尤佳。

  • 劉無名,成都人也,服雄黃三十餘年。一朝有鬼使至,曰:「泰山直史追躡子,故我已三日,無計近子。子之黃光照灼於頂,迨高數尺,得非雄黃之功乎?」遂辭而去。《廣記》

五辛

[編輯]

元日食五辛以辟疫氣。一曰蔥,二曰蒜,三曰韭,四曰薤,五曰薑。《本草》

溫蕪菁汁

[編輯]

辟瘟疫氣。立春後初庚子日,取溫蕪菁汁,合家大小人並服之。《本草》

硃砂

[編輯]

辟瘟疫。硃砂一兩,水飛爲末,蜜丸如麻子大,正朝早晨勿食諸物,面東吞三七丸,永無疫。《本草》

菖蒲酒

[編輯]

辟疫氣。五月五日,菖蒲根細切,投清酒中煮一沸,又入雄黃末少許,日中飲之。《本草》

蒼術

[編輯]

燒之辟疫氣。乾牛糞燒之亦好。《本草》

安息香

[編輯]

燒之辟瘟疫鬼氣。降真香尤好。《本草》

爆竹

[編輯]

除夜爆竹庭中,辟疫氣鬼魅。《本草》

堟上土

[編輯]

五月五日,取堟上圡盛瓦器中,埋於門外階下,則合家不患時氣。《本草》

艾人

[編輯]

端午日,四民踏百草,採艾以爲人,懸之戶上,辟瘟疫氣。《本草》

赤馬蹄

[編輯]

辟瘟疫。赤馬蹄屑二兩,絳囊盛,帶男左女右。《本草》

臘月鼠

[編輯]

辟瘟疫。正旦朝所居之處埋之。

  • 又燒之,辟疫氣惡氣。《本草》

千金木

[編輯]

븕나모

辟瘟疫氣取作笠纓子或作珠佩之。《俗方》

赤小豆

[編輯]

辟瘟疫。正旦,布裹,置井中,三日出之,舉家服。男十枚,女二十枚。冬至日作粥食,佳。《俗方》

不傳染法

[編輯]
  • 凢入瘟疫家,先令開啓門戶,以大鍋盛水二斗置堂中,取蘇合香元二十丸煎之,其香能散疫氣,病者各飲一器後,醫者乃入診視,不致相染。《得效》
  • 凢入疫家,行動從容,左位而入。男子病,穢氣出於口;女人病,穢氣出於陰戶。其相對坐立之間,必須識其向背。《囬春》
  • 凢瘟疫家,自生惡氣,聞之即上泥丸,散入百脈,轉相傳染。若倉卒無藥,以香油抹鼻端,又以紙撚探鼻,嚏之爲佳。又雄黃末調香油,濃塗鼻竅中,雖與病人同床,亦不相染,朝夕點之。《得效》
  • 疫氣遍滿鄉村,善用如意丹見上方最妙,雄黃丸亦妙。《易老》
  • 熱病傳染者,因聞大汗穢毒以致傳染。故《聖惠方》曰:「大汗出,則懸藥於戶,解其穢毒,無使傷於人也。」《類聚》

雄黃丸

[編輯]

治瘟疫,令不相染。雄黃一兩,赤小豆炒、鬼箭羽、丹參各二兩。右爲末,蜜丸梧子大。每日空心,溫水吞下五丸,可與病人同衣床亦不相傳染。《易老》

蒸衣法

[編輯]

家染時,取初病人衣服浣洗令淨,飯甑中蒸之,即無傳染之患矣。《類聚》

鍼法

[編輯]
  • 治熱病五十九刺者,頭中行上星、䪿[10]會、前頂、百會、後頂此五穴,以越諸陽之熱也。
  • 頭兩傍謂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天柱,此十穴亦瀉上熱。
  • 又兩傍謂臨泣、目窓、正營、承靈、腦空,此十穴亦瀉上熱。
  • 大杼、膺俞即中府穴、缺盆、背俞即風門穴,此八穴以瀉胷中之熱也。
  • 雲門、髃骨即肩髃穴、委中、髓空即腰俞穴,此八穴以瀉四肢之熱也。
  • 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此十穴以瀉五藏之熱也。

《內經》

  • 大頭瘟頭面腫盛,則不取正穴,但於腫上周匝鍼刺,多出惡血,以泄瘟熱之毒氣爲妙。連日刺,腫滅則止。《東垣》

不治證

[編輯]
  • 溫病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
  • 溫病下利,腹中痛甚者,死。《醫鑒》
  • 汗不出,大顴發赤噦者,死。
  • 目不明,熱不已者,死。
  • 汗不出,嘔血、下血者,死。
  • 舌本爛,熱不止者,死。
  • 熱而痙者,死。痙者,腰折瘈、齒噤齘也。《醫鑒》
  • 大頭瘟五日已前,精神昏亂、咽喉閉塞、語聲不出、頭面大腫、食不知味者,必死。《精義》

禁忌

[編輯]
  • 溫熱病退後百日內犯房室者,死。死時必吐舌數寸而死。
  • 飲酒必再發,食燒肉亦然,羊肉尤甚。《仲景》
  • 溫病勿食蓴,食者多死。
  • 天行病後,食葵菜頓喪明。《本草》

卷後

[編輯]

萬歷四十一年二月日內醫院奉教開刊

監校官:

  • 通訓大夫行內醫院直長李希憲
  • 通訓大夫行內醫院直長尹知微

註釋

[編輯]
  1. 原字「𫝊
  2. 原字「
  3. 原字「𠈷
  4. 原字「
  5. 原字「
  6. 原字「
  7. 原字「𣏬
  8. 原字作「
  9. 原字「𮏑
  10. 原字「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