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王朝實錄/太祖實錄/五年
四年(1395年) ◄ | 太祖康獻大王實錄 (丙子)五年明洪武二十九年 |
► 六年(1397年) |
春正月
[編輯]1月1日
[編輯]○庚申朔,上率群臣賀帝正,受群臣朝,仍賜宴。群臣歡甚,光陽府院君李茂方起舞,判三司事鄭道傳稱觴而進言曰:「正朝,一歲之元;始祖,一國之元。元者,善之長也,國之始祖,不可不愼。」上曰:「兪。」
1月3日
[編輯]○壬戌,囚刑曹掌務正郞金穩於巡軍獄。以決訟啓本,犯書世子諱也。
1月4日
[編輯]○癸亥,上觀都城基。
1月9日
[編輯]○戊辰,徵慶尙、全羅、江原道及西北面安州以南、東北面咸州以南民丁十一萬八千七十有奇,始築都城。旣度城基,分定字號,始自白岳之東,起天字,終於白岳之西,止弔字,幷西山石嶺,得地凡五萬九千五百尺。每六百尺爲一字號,凡九十七字。每一字分六號,每二字置監役、判事、副判事各一員、使副使判官十二員。計各道州郡民戶多少,自天字止日字東北面,月字止寒字江原道,來字止珍字慶尙道,李字止龍字全羅道,師字止弔字西北面。督役者不分日夜,上以寒甚,禁夜役。
○以都城開基,致祭白岳及五方之神。
1月10日
[編輯]○己巳,發左右道丁夫[1]二百,營昭格殿。
1月11日
[編輯]○庚午,功臣獻壽於新宮內殿。
1月14日
[編輯]○癸酉,上觀築城之役。
1月16日
[編輯]○乙亥,千秋使張子忠回自京師。
1月17日
[編輯]○丙子,上將幸留後司,諫官李廷堅等,伏閤諫之,不允。翌日,廷堅等又上疏止之,未蒙兪允。
○集僧徒二七於內殿,設消災《大般若》道場。
1月19日
[編輯]○戊寅,召判司僕寺事呂稱曰:「予出行幸之後,世子雖欲出遊,爾毋進馬。」
1月20日
[編輯]○己卯,上與顯妃幸留後司。
○參贊門下府事金立堅卒。輟朝三日。立堅,福山人,元朝巡訪萬戶於珍之子。仕前朝,拜將軍,歷官至判密直,入本朝拜參知門下,遷參贊門下。卒年五十七,贈諡良平。無子。
○以刑曹典書金承霔,爲東北面靑海道安撫兼察理使。
○賜原從功臣錄券。
○遣內臣於築城所,諭以「近日冱寒,恐有凍死者。自今風雪日,毋令赴役。」
1月21日
[編輯]○庚辰,月犯心前星。
1月22日
[編輯]○辛巳,木稼。
1月23日
[編輯]○壬午,駕至留後司。
1月24日
[編輯]○癸未,召前知申事李詹於慶尙道。
○上命工畫佛,安於新宮,作佛事。
○禁用油蜜果。
○世子在書筵講畢,諸講官皆出。右輔德咸傅霖進曰:「有所聞不告,不直也。」世子曰:「宜盡言。」傅霖曰:「娼妓出入宮中,信乎?」世子有慙色曰:「更不令近之。」
二月
[編輯]2月5日
[編輯]○癸巳,大風雨雪。錦川橋八十餘戶火。
2月9日
[編輯]○丁酉,賀正使打角夫金乙珍、押物高仁伯等齎禮部咨來。其咨曰:
本部官欽奉聖旨:「前者爲朝鮮國王數生釁端,以告岳鎭海瀆山川神祇,轉達上帝。今本國差使臣進洪武二十九年正朝表箋文內,輕薄戲侮,又生一釁,是欲搆兵不靖。若以言詞侮慢,興師問罪,尙未可也。爲何?昔者周將伐犬戎,有諫者曰:『不可。』先王之制,不動兵於遠者,其理有五,今所以不卽興師者,爲此。令李諱知釁端之所以,將撰文者至,使者方歸。」欽此,本部今將聖旨事意,備雲移咨。
○上與顯妃幸觀音崛,觀佛事,翼日乃還。
2月13日
[編輯]○辛丑,豐海道都觀察使宋文中捕倭船一隻獻馘,遣大將軍金漸,賜宮醞綺絹。
○以金若恆爲中樞院學士,郭海隆爲大將軍。
2月15日
[編輯]○癸卯,遣郭海隆,押送撰文者金若恆如京師。移咨禮部曰:
洪武二十九年二月初九日,小邦賀正使打角軍人高仁伯等回自京師,準禮部咨,卑職驚恐隕越,措身無地。竊詳小邦,僻居海外,聲音言語,不類中華,必憑通譯,僅習文意,所學粗淺,措辭鄙陋,且不能盡悉表箋體制,以致言詞輕薄。何敢故爲戲侮,以生釁端!天日照臨,實非誣妄。幸蒙聖慈,不卽問罪,寬宥之恩,昊天罔極,知感且愧,糜粉難報。今照進賀洪武二十九年正朝表文,係成均大司成鄭擢修撰;賀東宮箋文,係判典校寺事金若恆修撰。爲緣鄭擢見患風疾病證,不能動履,難以起遣。除已欽依,差通事郭海隆,管送撰文人金若恆赴京,伏取聖裁。
○命賑慶尙道飢。
○命都堂曰:「新都赴役之民,待今月晦日,盡放歸農。」
2月18日
[編輯]○丙午,駕發松京。
2月19日
[編輯]○丁未,縱火於壽美原,觀獵。
2月20日
[編輯]○戊申,東南赤氣。
2月22日
[編輯]○庚戌,上與顯妃至自留後司。
○佛頭骨捨利、《菩提樹葉經》,舊在通度寺,因倭寇移置留後司松林寺,遣人取來。
○遣成均大司成咸傅霖,往諭金若恆於義州。若曰:「非不惜汝,重違朝命解送,汝其善辭以對,毋敢有失。」若恆聞命曰:「敢不盡心!」丙寅,若恆將涉鴨江,謂傅霖曰:「願王親君子遠小人,修明政刑,勵精圖治,勿以臣之死生爲慮。臣欲爲國亡身久矣,幸以臣言達於王前。」言訖而去。
○上觀都城之役連三日。
2月25日
[編輯]○癸丑,命都評議使司曰:「近聞守令多不稱職。其令各司,薦嘉善以下六品以上文武兼才堪爲守令者。所擧非人,罪及擧主。」
2月27日
[編輯]○乙卯,命設水陸齋於城門外三所。薦役夫死亡者,仍命復其家三年。
2月28日
[編輯]○丙辰,放築城役夫。城基高嶮處築石城,高十五尺,長一萬九千二百尺。平山築土城,下廣二十四尺,上廣十八尺,高二十五尺,長四萬三百尺。水口築雲梯,兩傍築石城,高十六尺,長一千五十尺。東大門以其地洿下,排橛疊石,而後城之,故其功倍他。安東、星山府人,寔赴其役未畢,慶尙道都觀察使沈孝生請曰:「東大門役人,請留十餘日以畢,無令再來。」判漢城府事鄭熙啓啓曰:「民不可誣也。近有命曰:『時當耕種,築城人,悉放歸農。』聞者莫不欣喜。今獨留安東、星山人,則其民心何?況其未畢,地勢然也,非民之怠也。」上然之,命幷放之。
三月
[編輯]3月4日
[編輯]○辛酉,命都評議使司,宴築城監督京外官。
○侍衛甲士安白之子末巾,使酒於市街,刼奪人財物。商議中樞院事黃居正見之,令皀隷禁之,末巾突進,扶下歐辱之。上命囚巡軍欲誅之,巡軍照律以聞,乃杖一百,充水軍。
○命集僧徒,營院於溫泉,仍賜米豆三十碩。
○慈恩都僧統宗林與前判事尹安鼎,嘗作板橋院,及築城人往還有疾病者,請醫胗脈,劑藥救療,且供飮食,疾愈者,給糧遣之。右政丞金士衡聞之以聞,上命賜米豆鹽醬。
○珍原郡民女都里莊聞其父赴城役得病,卽痛哭曰:「我無兄弟,當往省之,庶得生還。」乃假男服,卽日發行。每於道傍,見人病臥者,輒入視之,及至板橋院,乃見其父,病幾殆。盡心救療,扶攜以還,鄕里稱其孝。事聞,賜都里莊緜布。
3月7日
[編輯]○甲子,以中樞院八人,兼西北面守令:金輅於泥城,林敬於江界,趙崇於義州,朴苞於黃州,張湛於定州,黃居正於肅州,南實於成州,吳蒙乙於延山府。
3月9日
[編輯]○丙寅,下前安東府使李專於獄。專與判漢城府事鄭熙啓詣益安君第,飮酒醉,與熙啓相戲,語涉謗訕,熙啓以聞。命憲司鞫之,專以醉不省事爲對。
3月10日
[編輯]○丁卯,上幸忠淸道溫泉。初諫官李廷堅等請止之,不允。臺諫又合辭請止之,上曰:「欲往溫泉,爲療疾也。臺諫力止之,何義耶?」遂行。
3月13日
[編輯]○庚午,上畋於弘慶北郊,尹忱家奴二人慾屬義成庫,妄訴駕前,命杖之。
3月16日
[編輯]○癸酉,霧。
○以左政丞趙浚、判三司事鄭道傳,爲科擧考試官,都承旨閔汝翼、大司成咸傅霖爲成均試員。鄭道傳請辭考試官,不允,固辭又不允。閔汝翼亦辭試員,不允。
○上至溫泉。
○上聞全羅道人赴役病死者尤多,命賜米豆其家。
3月19日
[編輯]○丙子,上以長女降于軍資監丞李伯卿。
3月29日
[編輯]○丙戌,薦新菜於宗廟,又薦柑子。凡畋獵所獲,亦必先薦於廟。
○南誾以其子,見賜緜布二匹。
○計稟使鄭摠一行人,來自京師,傳禮部咨,曰:
本部尙書門克新等官奏:「朝鮮國王遣知門下府事鄭摠,詣闕請印信誥命。」奉聖旨:「朕中國上古帝王,列聖相繼,撫馭於民,條章昭著,具載方冊。其分茅胙土之邦,若令一出,欽遵守之,約束之法,至不敢有違,此華夏化內封疆之制也。其四隣夷狄,風殊俗異,各各酋長,皆非分茅胙土者也。古稱化外,未嘗令以導之,法以懲之。先諸聖人務以靜爲,尙以不貪而樂民,所以爲聖人也。德布天下,爵有九等之分,安內而撫外,垂衣裳之治。爵九等云何?侯、甸、男、采、衛、蠻、夷、鎭、藩[2],賓、夷、荒、侯、綏、要、荒。是等度遠近分輕重,此化內之所爲也。其王終王,此睦四夷之德,先聖人之心,更何以加哉!今朝鮮在當王之國,性相好而來王,頑嚚狡詐,聽其自然,其來文關請印信誥命,未可輕與。朝鮮限山隔海,天造地設,東夷之邦也,風殊俗異。朕若賜與印信誥命,令彼臣妾,鬼神監見,無乃貪之甚歟?較之上古聖人,約束一節,決不可爲。朕數年前曾勑彼,儀從本俗,法守舊章,令聽其自爲聲敎;喜則來王,怒則絶行,亦聽其自然。爾禮部移文李某,使知朕意。」
又咨曰:
本部尙書門克新等官欽奉聖旨:「自古及今,以小事大,至敬之禮,莫貴乎修辭。是以古先聖王之制,列國諸侯九夷八蠻,有不貢不王者,則修辭修文修意。以此觀之,上之取下,下之事上,皆在乎修辭。昔者,列國紛爭不已,爲何?皆爲修意修辭修文,俱不中理,所以紛爭不已。惟鄭有賢相子産,善於辭命,不受攻伐。凡往來交際文辭之間,裨諶草創,世叔討論,子羽修飾,子産潤色,詳審精密。以此應對諸侯,鮮有敗事。今朝鮮每遇時節,遣人進賀表箋,似乎有禮,然文辭之間,輕薄肆侮,近日奏請印信誥命狀內,引用紂事,尤爲無禮。或國王本意,或臣下戲侮,況無印信所拘,或齎奉使臣中途改換,皆不可知。以此來使未可放回。若將撰寫校正人員,盡數發來,使者方回。」
○是月,日本國左京權大夫多多良義弘遣通竺、永琳兩禪和,來達禁賊及擄掠人還送事,仍獻禮物,兼求《大藏經》。
夏四月
[編輯]4月1日
[編輯]○戊子朔,駕發溫泉,次寧州,分遣巡軍官,禁放馬害麥。
4月6日
[編輯]○癸巳,上過廣州,相壽陵之地。
4月7日
[編輯]○甲午,上至自溫泉。
4月8日
[編輯]○乙未,賀正使柳玽一行朴光春回自京師,齎禮部咨以來。其咨曰:
本部尙書門克新等官欽奉聖旨:「朝鮮國王好生疑心,重生釁端又多。前者進正朝表箋內,不停當的字樣多有。因此,將進表官員留在京城。恁禮部與文書,敎李某將各妻小分房幾口,來就京城住。我這里將各官諸衙門裏用著。李某兩頭來往討消息,那的不便當。若不將老小來,這各官都送金齒去。」
4月10日
[編輯]○丁酉,以久旱禁酒。
4月13日
[編輯]○庚子,諫官以久旱,上言遇災憂懼之事。其一,停土木之役,其二,恤城役病死人復其家,其三,察中外滯獄,以懲當該官吏。
○賜赴京拘留使臣家米豆有差:柳玽母八十斛,鄭臣義家五十斛,鄭摠母六十斛,金若恆母五十斛,又賜一行人各家有差。
4月14日
[編輯]○辛丑,宥中外二罪以下囚。
4月17日
[編輯]○甲辰,分遣內侍於留後司。朴淵、臨津縣德津、開城縣大井、海豐郡南津、延安府大池設祭,於抱州海龍王寺、江陰天神寺,設齋以祈雨。
○宦者崔帖木兒,還赴京師。初帖木兒入侍帝所,帝命歸覲。後,帝問帖木兒於我朝使臣,故遣之。
○以旱徙市。
4月19日
[編輯]○丙午,令漢城府建五部坊名標:東部十二坊曰燕喜、崇敎、泉達、彰善、建德、德成、瑞雲、蓮花、崇信、仁昌、觀德、興盛,南部十一坊曰廣通、好賢、明禮、太平、薰陶、誠明、樂善、貞心、明哲、誠身、禮成,西部十一坊曰永堅、仁達、積善、餘慶、仁智、皇華、聚賢、養生、神化、盤石、盤松,北部十坊曰廣化、陽德、嘉會、安國、觀光、鎭定、順化、明通、俊秀、義通,中部八坊曰貞善、慶幸、寬仁、壽進、澄淸、長通、瑞麟、堅平。
○世子夜至前中樞柳龍生第而還。
4月23日
[編輯]○庚戌,分遣監察於京畿左右道,禁私放馬害穀者。
4月26日
[編輯]○癸丑,以前判典農寺事柳楊,押馬五百匹,至遼東交割。
4月27日
[編輯]○甲寅,憲司上疏請罪李專如律。殿下啓曰:「臣聞上潛邸時,專父達衷囑其子孫。今專縱有罪,恐未可誅也。」上乃悟,傳旨刑曹曰:「專本狂妄,不足數也。且其父達衷,乃嘗以信義友我者也。專若受誅,達衷之靈,其謂我何?其原之。」遂命徒海南縣,籍其家。專死於徒。
4月29日
[編輯]○丙辰,集僧八百於勤政殿,講《金經》。
五月
[編輯]5月1日
[編輯]○丁巳朔,上坐勤政殿,試考試官趙浚、鄭道傳所取曺由仁等三十三人,以金益精爲第一。
○封李伯卿爲上黨君。
5月4日
[編輯]○庚申,雨。
○諫官上請:「嚴宿衛謹巡綽,如有廢闕,毋從寬典,按律科罪。」上從之。
5月6日
[編輯]○壬戌,禮曹申請:「生員試,自今試疑義各一道,取一百人,依前朝進士例,簾前放榜,三日成行,以勸後生向學之心。其貢生,令成均正錄所講四書業經,方許記名赴試。」上許之。
○下刑曹典書文繼宗、議郞金九德等於巡軍獄。瑞城君柳爰廷家婢,道逢甲士等輸木,有李夫介者與婢戲,婢爲車壓而死。刑曹囚李夫介,徵燒埋錢及婢價,欲杖之。上聞之曰:「法官議罪不公。」乃有是命,尋出之。
5月7日
[編輯]○癸亥,遣三司左僕射南在於豐海、江原東西北面,中樞院副使金希善於忠淸、全羅、慶尙道,問民疾苦。憲司上言:「時方農月,不可分遣使臣。問民疾苦,雖出於愛民之誠,待秋發遣,深爲便益。」不允。
○韓山伯李穡卒於驪興神勒寺。訃聞,上輟朝,致祭賜賻,諡文靖。穡字穎叔,號牧隱,韓州人,征東行中書省郞中都僉議贊成事諡文孝公穀之子。自幼聰慧異常,年十四,中成均試。至正戊子,穀在元朝,爲中瑞司典簿,穡以朝官子,補國子監生員。辛卯正月,穀還本國卒,奔喪終制。癸巳,恭愍王設初科,知貢擧李齊賢等,擢穡爲魁,秋,中征東省解元。甲午,中會試,對策殿庭,中第二甲第二名。讀券官參知政事杜秉彛、翰林承旨歐陽玄諸公,大加稱賞,勑受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東歸須次,王就加典理正郞、藝文應敎、兼春秋編修。乙未,陞內史舍人,夏,如京仕翰林院。丙申,以母老棄官東歸,秋,拜吏部侍郞,再遷至右副承宣。由是昵居喉舌凡七年。辛丑,紅賊陷京城,王南行。穡從王行,弼成克復,策勛一等,賜以鐵券。癸卯,宣授征東行中書省儒學提擧,拜本國密直提學,賜端誠保理功臣之號。丁未,宣授征東省郞中。以本國判開城兼成均大司成,擧一時通經術者鄭夢周、李崇仁等六七人,皆兼學官,分經授業,常與論難,各盡其極。穡辨析折衷,竟夕忘倦。於是,記誦之習,功利之說稍息,而性理之學復興。己酉,同知貢擧,與知貢擧李仁復請王,始用中朝科擧之法。穡凡主貢擧四次,人服其公。王構魯國影殿,窮極侈麗,侍中柳濯,上書請止,王怒,欲誅濯,命穡製諭衆文。穡請罪名,王數濯四罪。穡對曰:「此非可殺之罪,願更思之。」王益怒,促愈亟,穡曰:「臣寧得罪,安敢爲文,以成其罪!」王遂感悟,濯得全。辛亥,丁母憂。壬子,王命起復政堂文學,以疾辭。甲寅,王薨,穡方疾篤,杜門七八年。壬戌,拜判三司事。戊辰,崔瑩請攻定遼衛,禑命耆老兩府會議可否,皆希旨,否者少而可者多。穡亦附衆議,退謂子弟曰:「今日我爲汝輩從逆義之論。」及上回軍,執退瑩等,起穡爲門下侍中。自恭愍之薨,天子每徵執政大臣入朝,皆畏懼不敢行,及穡爲相,欲廢王昌親朝,又欲王官監國,自請入朝,遂以穡爲賀正使。太祖稱之曰:「慷慨哉是翁!」穡以太祖威德日盛,中外歸心,恐其未還乃有變,請一子從行,太祖以殿下爲書狀官。天子素聞穡名,引見從容語曰:「汝仕元朝爲翰林,應解漢語。」穡遽以漢語對曰:「親朝。」天子未曉其志,問曰:「說甚麿?」禮部官傳奏之。穡久不入朝,語頗艱澁,天子笑曰:「汝之漢語,正似納哈出。」穡還語人曰:「今皇帝,心無所主也。我意帝必問此事,帝不之問,而所問皆非我意也。」時論譏之曰:「大聖人度量,俗儒可得而議乎?」冬,恭讓王立。穡以時論不與,見貶至於五次,及太祖卽位,以故舊原之。每進見,退語子弟曰:「眞受命聖明之主也。」又嘗請止營繕,及退,人有問之者,「創業之主,廟社宮室官府城郭,不可緩也。」乙亥秋,請遊關東,入五臺山,因欲留居,上遣使召。至,封韓山伯。穡進見曰:「開國之日,何不使我知之?我若知之,當行揖讓之禮,更有光矣。豈可[3]使馬賈爲首乎?」指裵克廉也。南誾曰:「何得使汝老腐儒知之!」上叱誾使不復言,待以故舊之禮,送至中門。後有議之者,南在召穡子種善謂曰:「尊公發狂言,有議之者,不去必受禍。」丙子夏五月,請避暑神勒寺,將行疾作,旣至疾革。有僧進欲有言,穡擧手揮之曰:「死生之理,吾無疑矣。」言訖而卒。穡天資明睿,學問精博,秉心寬恕,處事詳明。爲宰相,務遵成憲,不喜紛更,勉進後學,孜孜不倦。爲文章,操筆卽書,辭意精到。有集五十五卷行於世。爲家不問有無費,平生無疾言遽色,樽俎之間,油油然處之不及亂。襟懷灑落,言動從容,久居寵利,而不以爲喜,再遭屯亂,而不以爲慼。晩年奉旨,銘指空、懶翁二浮圖,其徒因來往於門,頗有佞佛之譏。穡聞之曰:「彼謂追福君親,予不敢拒也。」穡三男,長種德,次種學,皆官至密直,先歿。次種善,今爲兵曹參議。
○命巡軍,鞭刑曹掌務正郞李震一百,又鞭佐郞沈啓蒙一百,還任。命囚柳爰廷家奴十名於獄。憲司尋劾爰廷。
5月8日
[編輯]○甲子,諫官劾判中樞院事李彬。以築城提調,屢歸私第,緩於督役也。上命收其職牒,沒入田民,流於寧海府。
5月11日
[編輯]○丁卯,賜中樞院副使黃成米豆五十斛。成,永奇之父也。
5月12日
[編輯]○戊辰,新鑄鍾成。賜監役提調官權仲和、李恬綺絹各二匹。
5月18日
[編輯]○甲戌,司憲中丞李原、雜端曺致,劾大司憲朴經、侍史鄭節、權鼎、雜端李致。以經等推鞫柳爰廷家婢致死之故,移關刑曹也。乃請收柳爰廷職牒,流於外方,上以功臣原之。
5月20日
[編輯]○丙子,吏曹請顯祖宗重配匹:「一,六品以上應祭三代者,追贈三代考妣。父對品,祖曾祖,各遞降一等,妣竝同。功臣則加二等。一,各品正妻,一品郡夫人,二品縣夫人,正三品成均大司成以上淑人,三品令人,四品恭人,五品宜人,六品安人,參外孺人。令主掌吏曹,奉敎給牒。如因夫及子之功,特恩封爵者,不在此限。一,凡婦人受封者,須是室女爲人正妻者,得封。雖係正妻,原非室女者,不許封爵,止許稱某官某妻某氏。其世係有咎明白者,雖正妻不許封爵。無封爵明文,而擅稱者,痛行理罪。夫亡改嫁者,追奪封爵。」
六月
[編輯]6月1日
[編輯]○丁亥朔,上坐勤政殿,放生員榜李隨等九十九人。宦者曺恂素厚公州鄕貢朴彛。彛不中,恂請於汝翼,汝翼令成均掌務李希老,搜得彛卷子,間置衆卷之中。傅霖知之,抽而擲去。
○以被留柳玽爲晉川君,鄭摠爲西原君,鄭臣義爲烏川君,金若恆爲光山君。右道都觀察使洪吉旼喪父,以朴經代之。
○遣判禮賓寺事金定卿於全羅、忠淸道,監督攻戰,考察兵船虛實,仍案被奪戰艦死亡數。
6月2日
[編輯]○戊子,囚築城提調李誠中於巡軍。以築城不堅故也。
○復業人宋毛知、宋波豆、申元、金元、小古未、李海兒、僧禪運、禪悟、達禪等二十人來,安置於忠、淸二州,給田宅衣糧。
○幸大巿,觀新鑄鍾,試擊四五度,鍾裂,命更鑄。
6月5日
[編輯]○辛卯,都評議使司上請:「迎朝廷使臣時,大小內官,皆從本品官服。」曺恂從中沮之。
6月9日
[編輯]○乙未,嚴男女黃色服及緩鞦之禁。
○刑曹以誣告,論柳爰廷奴二人,各杖一百,徒三年。
6月11日
[編輯]○丁酉,朝廷使臣尙寶司丞牛牛、宦者王禮、宋孛羅、楊帖木兒至,上率百官,出迎於蟠松亭。使臣至景福宮勤政殿,先傳宣諭聖旨,曰:「恁那裏來的火者,俺這內園裏,到處裏行走都看來。俺這裏去的到那王的內園裏,到處行走看一看,明日好做親家。」又傳禮部咨,曰:
本部尙書門克新等官欽奉聖旨:「前者朝鮮國進正朝表箋文內,輕薄戲侮,着李某將撰文者發來,止送撰箋者至,其撰表人鄭道傳、鄭擢,至今不見送到。今再差尙寶司丞牛牛、內使楊帖木兒、宋孛羅、王禮,一同原差來通事楊添植、從人金長前去本國,催取撰表人鄭道傳等,及催原搬取本國使臣柳玽等家小,前來完聚。」欽此,今將聖旨事意,備雲移咨。
○令百官恆著紗帽,每日會闕門侍衛。
6月13日
[編輯]○己亥,以帝許做親,告宗廟。
○釋李誠中。
6月14日
[編輯]○庚子,遣參贊門下府事趙胖,如京師賀聖節,咨禮部曰:
照得,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間,陪臣司譯院副使李玄來自京師,欽傳宣諭聖旨:「爾那裏進來的表內下的字樣,好生兜搭,今後休敎進表來。」欽此參詳,以小事大之禮,必因進表,得達微誠。況正旦聖節,華夷會同,莫不奉表,不敢不進。爲此,於洪武二十八年聖節千秋節、二十九年正旦等項表箋,依前修撰進賀去。後承準來咨,欽奉聖旨節該:「今進洪武二十九年正旦表箋文內,輕薄戲侮。」欽此竊詳,小邦事大之誠,不敢小怠,而海外之人,學問粗淺,未識中朝表箋體制,以致字樣差謬,兢惶罔措。今來欽遇洪武二十九年九月十八日聖節,不敢上表。
6月15日
[編輯]○辛丑,全羅道珍島萬戶金寶桂,斬倭十餘級。
6月17日
[編輯]○癸卯,霧。
○遣判門下府事權仲和、商議中樞院事具成老,如京師謝做親事,仍獻良馬十二匹。
○罷禁酒令。
○廣州蝗。
6月18日
[編輯]○甲辰,慶尙道東萊萬戶尹衡、石浦千戶李義敬,捕倭船一隻,獻軍器衣甲,遣人賜醞,仍賜綺絹。
6月19日
[編輯]○乙巳,雷電。
6月25日
[編輯]○辛亥,至甲寅昏霧。
6月26日
[編輯]○壬子,上以顯妃未寧,避居舊宮。
○命宗室諸君,以次享朝廷使臣於私第。使臣牛牛請密納娼妓。爲人倨傲,所至無禮貌,至殿下邸,見殿下,不覺下床,叩頭禮敬。世子之黨皆不悅,相謂曰:「天子之使,叩頭於陪臣,豈有此禮!必有以也。」因欲構於太祖,竟不果。
6月29日
[編輯]○乙卯,慶尙道沿海十四州縣,大風以雨,以及全羅之境,禾穀盡偃,樹木折拔,諸浦兵船四十三隻傷破。
○是月,薩摩州伊集院太守藤原賴久使人獻禮物。
〈太祖康獻大王實錄卷第九〉
秋七月
[編輯]7月1日
[編輯]○五年秋七月丙辰朔,以顯妃未寧,集僧徒五十於內殿禱佛。
7月3日
[編輯]○戊午,夜,風雨暴作,都城水口甕城一間圮。
7月4日
[編輯]○己未,上欲見明使於內殿,遣內官請之,使臣曰:「承命委來之事未集,徒醉酒,何以復命?苟以定計言之,連日醉倒,亦何厭哉?」不肯來,兩政丞詣館請之,乃來。
7月5日
[編輯]○庚申,大風以雨,都城水口甕城一間又圮。
7月6日
[編輯]○辛酉,門下府郞舍上書論足食足兵之道:「願於今年秋,姑停築城之役,以休民力,使之不廢秋耕,專務練養,以備不虞。」
7月7日
[編輯]○壬戌,霧。
○以顯妃有疾,集僧徒於內殿禱佛,遣使於檜巖寺,亦如之,又設醮於昭格殿,宥中外二罪以下囚。
7月8日
[編輯]○癸亥,迅風暴雨,江原道春州、金城、洪川等九州縣,山崩水湧,漂沒人家百五十餘,溺死人口百八、牛十頭、馬九匹。
○參贊門下府事南誾上書請止發遣撰文者及柳玽等家小。
7月11日
[編輯]○丙寅,李子瑛來自日本。初子瑛以通事,偕禮賓少卿裵厚,回禮暹羅斛國,與其使者林得章等,還到羅州海中,爲倭寇所虜盡殲之。子瑛獨被生擒以歸,至是乃還。
○諫官上書請止築城役,上責之曰:「都邑不可無城,固諫之,何也?其待命爾家。」
7月12日
[編輯]○丁卯,判漢城府事雞林君鄭熙啓卒。熙啓,雞林人,門下評理暉之子。始仕前朝,恭愍王見其容儀,選爲近侍,累遷至大護軍。恭愍薨,隷崔瑩幕,官至密直使。瑩敗,上以姻親待,遷至門下評理兼鷹揚軍上護軍。至國初,與議推戴,賜號佐命開國功臣。然不學,行己無檢,爲人所輕。至是疽背卒,上輟朝,命有司葬以禮,賜諡。奉常擬諡,以安荒聞,上命改之,乃諡良景。子吉祥。
7月13日
[編輯]○戊辰,大雨。夜,流星出紫薇南門,入五帝座。
7月14日
[編輯]○己巳,上如太平館,見使臣。
7月16日
[編輯]○辛未,宴使臣於勤政殿。
7月19日
[編輯]○甲戌,使臣宋孛羅先還京師,上率百官,送於盤松亭。使臣牛牛送至留後司而還。判司譯院事李乙修爲管押使,管送撰表箋人藝文春秋館學士權近、右承旨鄭擢、當該啓稟校正人敬興府舍人盧仁度於京師。以漢城尹河崙爲啓稟使,具奏於帝曰:
洪武二十九年六月十一日,欽差尙寶司丞牛牛等官至,準禮部咨,欽奉聖旨節該:「前者進正旦表箋文內,輕薄戲侮,著將撰文者發來,止送撰箋者至,其撰表人鄭道傳、鄭擢,至今不見送到。今再差牛牛等前去本國,催取撰表人及催原搬取本國使臣柳玽等家小,前來完聚。」欽此比奉以前準禮部咨,欽奉聖旨節該:「今進正旦表箋文字內,輕薄戲侮。若以言辭侮慢,興師問罪,尙未可也,撰文者至,使者方歸。」欽此照得,進賀洪武二十九年正旦表文,係成均大司成鄭擢修撰,箋文係判典校寺事金若恆修撰。其時爲因鄭擢患病,止將撰箋人金若恆,已於洪武二十九年二月十五日,發送赴京。今奉來因,合將撰表人員,欽依起送間,行據都評議使司狀啓:「據鄭道傳狀告:『年五十五歲,受判三司事職事,見患鼓脹腳氣病證。道傳於大司成鄭擢所撰洪武二十九年賀正表草,竝不曾改抹校正,今負干連事因,告乞詳狀,將其時藝文館當該直館,究問虛實,以憑施行。』得此,就責得盧仁度狀供:『年三十歲,無病,受藝文館直館職事。仁度委於洪武二十八年閏九月十四日,將大司成鄭擢所撰進賀洪武二十九年正旦表草,到於提調官判三司事鄭道傳處,稟請校正間,爲緣本官掌宗廟遷移祭享等事,不曾改抹校正。卻將表草,於次提調官知門下府事鄭摠、藝文館提學權近處校正。所供是實。』得此,謹錄狀啓。」據此竊念,臣不諳經史,而撰文者皆是海外之人,語音別異,學不精博,未識表箋體制,以致字樣差謬。豈敢故爲戲侮!除已欽依將撰表人鄭擢及校正表人權近、當該啓稟校正人盧仁度,責差判司譯院事李乙修,管送赴京,伏取聖裁外,其鄭道傳,旣於鄭擢所撰表文,不曾改抹校正,事無干連。又緣本人患鼓脹腳氣病證,不能起送。所據柳玽等各項使臣家小一節,竊謂小邦,臣事聖朝以來,不敢少怠,今見賀正使柳玽等未蒙放還,又奉搬取家小,擧國臣民,無不驚恐。其各官家小等,亦因違離鄕土,哀號切至,誠可憐憫。見今撰文人鄭擢、金若恆等,旣已欽依赴京,更候明降,伏望聖慈寬宥,以慰國人之望。
7月20日
[編輯]○乙亥,上以天變,自責求言。中樞院副使張子忠上書以爲:「人事失於下,則天變應於上」,極言天人相應之理。
7月21日
[編輯]○丙子,上命都評議使司,徵發各道軍人,畢築都城,問其可否,贊成事以下皆曰:「否。」上召問之曰:「予移都城郭幾成矣。其於畢築之役,皆曰否,何哉?如此則予豈移都於此乎?」三司左僕射禹仁烈對曰:「臣等之曰否,非謂其永不築城,姑待豐年耳。」政堂文學韓尙質對曰:「臣等曰否,以今年早旱晩水,又有蝗蟲之災,禾穀不登。以此請待來年,然後畢築爲便。」上曰:「予已命各道觀察使,給築城赴役之糧。」參贊門下府事安翊對曰:「臣等未知已有給糧之令,以爲否,臣等皆有罪焉。」上聞翊言,怒稍弛,命賜酒遣之。
7月24日
[編輯]○己卯,月掩木星。
○右道水軍節制使金英烈捕倭船二隻於楸子島,生擒三名。
○使臣牛牛等出遊漢江。
7月25日
[編輯]○庚辰,大風。金星貫月。
○宴使臣於內殿寢室。
7月26日
[編輯]○辛巳,霧。
7月27日
[編輯]○壬午,以鄭道傳爲奉化伯,偰長壽爲判三司事。
○都評議使司據西北面都巡問使報:「以順寧、安定合爲順安縣,以價州兼官熙州別爲知郡,大、小朔州、龜州合爲知朔州郡,龍州兼官定戎、寧德、寧朔合爲定寧縣,陽巖、樹德合爲陽德監務。」
八月
[編輯]8月3日
[編輯]○戊子,以金英烈爲中樞院副使兼京畿都節制使,仍遣大將軍鄭龜,賜宮醞綺絹。
8月4日
[編輯]○己丑,使臣牛牛等觀放鷹於迎曙驛。
8月6日
[編輯]○辛卯,隕霜。
○遣宦者曺恂於義州,勞使臣宋孛羅。
○徵慶尙、全羅、江原道築城夫七萬九千四百。
8月8日
[編輯]○癸巳,令司僕寺鑿洗馬池於寺西,上出觀之。
8月9日
[編輯]○甲午,顯妃以疾篤,避居判內侍府事李得芬第。
○賜判三司事偰長壽米豆五十石。
○倭百二十艘入寇慶尙道,奪兵船十六隻,殺水軍萬戶李春壽,陷東萊、機張、東平城。
8月12日
[編輯]○丁酉,以禮賓卿辛有定,爲忠淸、全羅、慶尙道敬差官。備防倭也。
○上以顯妃疾篤,幸李得芬家。
8月13日
[編輯]○戊戌,夜,顯妃薨於李得芬家。上痛悼不已,停朝市十日。
8月14日
[編輯]○己亥,世子及百官帶麻絰發哀,小斂。以喪葬設四都監十三所。
○令禮曹詳定發哀行喪之禮,移殯於舊宮。
○命停各道大小軍民官陳慰。
8月15日
[編輯]○庚子,大斂。世子及百官服齊衰,奠於殯殿。
○上以白衣冠如安巖洞,相陵地。
8月16日
[編輯]○辛丑,太白犯心星。
○功臣門下左政丞趙浚、右政丞金士衡等上言曰:「恭惟主上殿下,應天順人,化家爲國,是乃殿下之至德深仁,有以得天命人心之所歸,亦由顯妃殿下稟性貞淑,操行謹愼,常存儆戒於平日,參決大策於危時。內助之功,光於竹帛,難可殫言。不弔上天,奄至昇遐,臣等痛悼,倍萬恆情。切念臣等,俱以庸材,遭遇盛際,獲忝開國功臣之列,義則係於君臣,恩實同於父母,雖欲粉身,圖報末由。請以功臣一人,守陵三年。自此以後,永爲恆式,代代子孫,遵守勿失,縱未報昊天罔極之德,庶得効臣等區區之誠。伏望採擇施行,不勝幸甚。」上從之,乃令功臣安平君李舒守陵。
8月17日
[編輯]○壬寅,都城監役官前司宰監朴理令軍人輸大石,以道狹,撤前密直李士渭家藩籬,士渭歐辱朴理。城門提調崔有慶等以聞,上令出士渭家奴二十名,赴南門役。
○下令禁酒,又禁中外放鷹。
8月18日
[編輯]○癸卯,以大將軍吳用權,爲忠淸、全羅、慶尙道敬差官,以備防倭。
○倭寇慶尙道,奪通洋浦兵船九隻。
8月20日
[編輯]○乙巳,上倖幸州,相陵地意不葉。書雲觀劉旱雨、裵尙忠、李陽達等,私相論詰,吉凶未決,上怒,皆杖之。
8月21日
[編輯]○丙午,上如安巖洞,相陵地,丁未,命開基堀之,水湧乃止。
8月23日
[編輯]○戊申,倭陷寧海城。
○上如聚賢坊,相定陵地。
8月24日
[編輯]○己酉,命文武百官曰:「喪服視事不便,止於齋會澆奠服之。」
8月25日
[編輯]○庚戌,遣商議中樞院事金積善,如京師賀千秋節。
○是日,以判內府寺事洪有龍爲江原道敬差官,判司農寺事具成亮爲忠淸道敬差官。
8月26日
[編輯]○辛亥,又以商議中樞院事李至爲忠淸、全羅、慶尙道都察理使,前商議中樞院事李天祐爲江原道助戰節制使,前泥城道兵馬節制使李龜鐵爲忠淸、慶尙道助戰節制使。備防倭也。
8月28日
[編輯]○癸丑,奉常寺議獻顯妃尊號曰孝昭、昭順、昭獻,又諡鄭熙啓曰安煬、安荒、安惑。報於禮曹,禮曹傳報門下府,府具本取旨。
8月29日
[編輯]○甲寅,上召定諡奉常博士崔蠲問曰:「熙啓,元勳也。贈諡何若是其甚耶?且但論其過,不擧其功,何耶?」卽下巡軍獄鞫之,又囚奉常少卿安省、寺丞金汾、大祝韓皐、協律郞閔審言、錄事李士澄。於是,刑曹劾散騎常侍全伯英、李滉等,又劾禮曹議郞孟思誠、佐郞趙士秀。不駁奉常寺贈諡之誤也。
○是月,西北面都巡問使請城寧朔鎭,從之。
九月
[編輯]9月1日
[編輯]○丙辰,以天變地怪屢見,命參贊門下府事安翊、政堂文學韓尙質,祭於白岳山,又遣人於諸寺,設消災法席。
9月5日
[編輯]○庚申,刑曹照律崔蠲絞,安省、金汾等杖一百,徒三年。左政丞趙浚聞之,惻然曰:「蠲罪乃至是歟?」與判三司事偰長壽、典書唐誠,同議照律,手執律文,直入面啓,上從之。杖蠲一百,徒於金海。杖省等有差,流省於丑山,汾於角山,審言於順天,士澄於康州。全伯英、李滉、孟思誠、趙士秀等,俱罷職,更諡熙啓良景。
9月6日
[編輯]○辛酉,霧。壬戌亦如之。
9月9日
[編輯]○甲子,使司上言:「諡法,國家重事,不可獨令奉常博士議定。乞令奉常判事已下擬議,傳報使司,使司啓聞,以爲成法。」
○以辛有定、吳用權奉使稽留,下巡軍獄。
○上觀都城役,賜酒監督官。
○上觀作陵役。
○賜濟州牧使呂義孫綺絹,又賜其母米三十石。
9月12日
[編輯]○丁卯,刑曹上疏論李士渭歐辱朴理之罪,命下士渭於巡軍獄。
9月13日
[編輯]○戊辰,刑曹劾啓:「上將軍吳用權、大將軍沈澄、盧尙義、中軍將軍尹普老、左軍將軍李思謹等,於發哀陳慰之時,飮酒食肉。」上只許罷職。刑曹又上疏極論,乃許收其職牒。
9月14日
[編輯]○己巳,漢山君趙仁沃卒。仁沃,漢陽人,版圖判書暾之子。仕恭愍朝,授散員,累遷至上護軍。戊辰,從上至威化島,與議回軍,拜典法判書。己巳,遷右副代言,至壬申,協謀推戴,上卽位,拜中樞院副使,賜號輸忠佐命開國功臣,乙亥,封漢山君。以病卒,命攸司禮葬,贈諡忠靖。仁沃少有志節,稍識字,喜言古人事業。回軍之時,與南誾等,密有推戴之議,畏上嚴明不發言。及還,以其議達於我殿下,旣聞之,戒以勿洩。至壬申,與誾等言於殿下,遂成大計。至庚寅,配享太祖廟庭。子:賚、齎、貫、賡。
9月15日
[編輯]○庚午,上備儀衛,移景福宮。
9月18日
[編輯]○癸酉,上率群臣,行賀聖節禮。朝廷使臣牛牛等,先於月臺上,行五拜三扣頭禮。是日,幸太平館,享使臣。
9月22日
[編輯]○丁丑,釋李士渭。
9月24日
[編輯]○己卯,宥辛有定、吳用權等罪。
○築城役訖,放丁夫。其春節所築,有因水湧頹圯者,以石城築之,間以土城;雲梯爲雨水所衝,以致圮毀處,復築之;又置雲梯一所,以分水勢,石城有低下者,加築之。又作各門月團樓閤。正北曰肅淸門,東北曰弘化門,俗稱東小門。正東曰興仁門,俗稱東大門。東南曰光熙門,俗稱水口門。正南曰崇禮門,俗稱南大門。小北曰昭德門,俗稱西小門。正西曰敦義門,西北曰彰義門。
9月28日
[編輯]○癸未,奉常寺議獻顯妃尊號曰神德王后,陵號曰貞。
○使司以各道觀察使報,受判。「豐海道:合連豐、長命鎭爲連豐監務,文化、白翎爲文化縣,載寧、三枝江爲載寧縣,俠溪、新恩爲新恩縣,嘉禾、永寧爲嘉禾監務,永康、鐵和、殷栗各爲監務。全羅道:同福、和順合爲同福監務,茂豐、朱溪合爲茂豐監務。」
○全羅道役夫輸壽陵蓋石,顚仆傷折手足者,八十九人。
冬十月
[編輯]10月1日
[編輯]○乙酉朔,賜都城提調權和、朴子安、辛有賢內廐馬各一匹。
10月2日
[編輯]○丙戌,上出觀城役。
10月3日
[編輯]○丁亥,遣參贊門下府事安翊、同知中樞院事金希善,如京師賀明年正。
10月4日
[編輯]○戊子,霧。
10月5日
[編輯]○己丑,命百官,衙日朝會則五更四點,大朝會則五更一點,畢集闕門。
10月10日
[編輯]○甲午,命左政丞趙浚、判中樞院事李懃,上神德王后諡冊。
○置復業人李上左、姜忠於全羅道。
10月11日
[編輯]○乙未,上誕日。飯僧百八於宮庭,讀《金經》,宥中外二罪以下囚,賜還禹玄寶、李專等家産。
10月13日
[編輯]○丁酉,流星出胃,入天將軍。
10月14日
[編輯]○戊戌,使司以各道州郡之地,犬牙相入者,折長補短,更定疆界,具本以聞,上從之。
10月17日
[編輯]○辛丑,檢校參贊門下府事吳仲華卒。仲華,羅州同福人,龜城君僐之子。仕前朝,官至判密直司事。初恭愍朝,上至王京,僐一見奇之,致禮意,屬其子仲華曰:「吾老且死矣,他日善護吾兒。」上在潛邸,待仲華以厚,及卽位,拜三司左僕射。然仲華性不端,構爲虛辭,以惑人聽,以故卒不大用。作新屋未經塗墍,繫牛於柱,牛驚拔柱,仲華適在其下,被壓而死。子:陞、隮。
10月18日
[編輯]○壬寅,遣殿中卿郭敬儀,管送遼東逃軍樓近道等二十五名。
○命奉常寺,諡前朝侍中崔瑩。
○斡都里所乙麻月者等來獻方物,賜苧麻緜布二十匹。
10月22日
[編輯]○丙午,雷。
10月23日
[編輯]○丁未,以知中樞院事崔雲海,爲慶尙道兵馬都節制使;前泥城兵馬使李龜鐵,爲忠淸道兵馬都節制使。
○置復業人高謙等六人於忠淸道,給田宅。
10月27日
[編輯]○辛亥,倭圍東萊城不克,退焚兵船二十一隻。水軍萬戶尹衡、任軾死之。
十一月
[編輯]11月1日
[編輯]○乙卯朔,中軍纛自動。
11月2日
[編輯]○丙辰,慶尙道都節制使崔雲海、雞林尹柳亮等,與倭戰於長鬐,斬倭三級。
○幷忠淸道市津、德恩、彩雲,置德恩監務;罷慶陽縣爲慶陽莊,屬稷山郡。
11月4日
[編輯]○戊午,計稟使河崙、撰表人鄭擢齎禮部咨文,回自京師。其咨曰:
本部左侍郞張炳等官欽奉聖旨:「前者朝鮮國表內,撰表者故下戲侮字樣,特將使臣柳玽等六名,留在京師,索取同撰表人鄭道傳赴京。今使者歸,朝鮮國王已將鄭道傳作患病沈重,破調不來,只將同撰表人鄭擢等參名赴京。訊其所以,各官委實秀才,曾經撰表,定擬前文。前者差來柳玽等,皆不係秀才,比今使者未至,已自發還本國。今來秀才與舊來秀才,欲便發還,蓋因此等深通古今,博知典故,所以表箋內斟酌定議,安頓戲侮字樣。若以朝鮮國王言之,無乃皆數生爲之?朕以古人比較數生者,皆不如我中國一賤人爾。昔楚伐鄭,軍小北陷。及伶人鄖公鍾儀,鄭旣得之,獻之於晉。晉公於軍府見,問:『南冠者誰?』有司答:『鄭人所獻楚囚也。』晉公召問之。鍾儀,本伶人賤人也,其所應答言辭語意,皆中平之理,無偏循苟且之言。雖在伶人,其志君子哉!公語範文子,文子乃知鍾儀君子者,『盍歸之?晉、楚構兵,連歲不已,傷生害命,有乖天地之氣。事雖大,此人旣歸,晉、楚罷兵必成。』公允其說,厚待而歸之。旣歸未久,楚遣人報鍾儀之歸,晉之德也。由是兵解禍消,數十年無征戰之勞。此一賤人懷君子之道,能排難解紛,以安黎庶。朝鮮數儒,不如古楚之一伶人也。今留京師,無使隨侍於王。故人有云:『以道助人主,不以兵強天下。』此數儒,不爲王量力,敢作小敵之堅,敢作戲侮生隙,以構民殃。爾禮部移文朝鮮國王,無用是生留於中國,別授微職。」
11月5日
[編輯]○己未,倭圍平海城。
11月6日
[編輯]○庚申,謝恩進表使權仲和、進箋使具成老、被留使臣柳玽、鄭臣義回自京師。臣義來傳左軍都督府咨。其咨曰:
本府左都督楊文等官,欽奉聖旨:「去年五月,朝鮮國進馬使臣楊添植等,回還本國,遼東都司差百戶夏質、軍人劉頑子等一十名,護送楊添植等,抵鴨綠江。至彼,進馬使臣,以好意諭說百戶幷旗軍等,到鴨綠江左至義州萬戶府處館驛內安下。以微禮相待間,其中諭說辭多,百戶夏質不然其說,然後發到鴨綠。舟至中流,內船夫一名,將百戶夏質項下衣領鎖紐住,一同投江,以致百戶沈江渰死。此果朝鮮國王之謀歟?抑義州萬戶之不仁歟?以此輕薄奸詐,擅生釁端。恁左軍都督府移文朝鮮國王,令義州萬戶前來回話。」
○仲和等言:「金積善過登州海,遭風船敗,一行皆渰死。」
11月8日
[編輯]○壬戌,幸太平館,享使臣牛牛等,始進肉膳。
11月9日
[編輯]○癸亥,使臣牛牛等詣闕謝。宦官王禮墜馬發怒,鞭迎接官鄭贇,接伴使敬興尹張子忠止之,亦被辱。上聞之,下供驛署丞崔得冏於巡軍獄。以不閑之馬,進於使臣也。
○遣商議中樞郭忠輔、前商議中樞李天祐,禦倭於江陵道。
11月10日
[編輯]○甲子,遣商議門下府事都興於光巖寺,設星變消災法席。
○賀聖節使趙胖回自京師。
11月13日
[編輯]○丁卯,慶尙道都節制使崔雲海,擊斬倭寇於寧海,倭還騎船,向江原道。
11月15日
[編輯]○己巳,月蝕。
11月16日
[編輯]○庚午,火入太微右執法西北屛星南。
11月17日
[編輯]○辛未,倭寇蔚珍縣。
○倭侵蔚州境,知州事李殷督州兵斬倭六級,賜綺絹。
11月19日
[編輯]○癸酉,幸太平館宴使臣,遂如壽陵。
11月20日
[編輯]○甲戌,遣判禮賓寺事姜仲琳,管送鄭摠、權近、金若恆、盧仁度等家小如京師。賜送摠、近、若恆苧麻布各二十匹,仁度苧麻布各六匹。
○遣閤[4]門舍人權曉於慶尙道,賜崔雲海宮醞綺絹。
11月21日
[編輯]○乙亥,使臣牛牛、宦官王禮等還京師,戶曹典書楊添植偕行。
○都堂定各道驛路𩡶䭾限六十斤,知重過行。
11月23日
[編輯]○丁丑,遣三司右僕射權和、商議中樞院副使張思靖、漢城尹曺益修,禦倭於江原道。
○賜鄕判三司事偰長壽雞林。長壽,回鶻人也。
○百官皆釋服。
○遣判三司事偰長壽、中樞院副使辛有賢,如京師謝恩。奏曰:
陪臣河崙等回自京師,欽傳宣諭聖旨節該:「我實要做親,我的子孫廝兒多女兒小。恁那裡纔八歲,到十六歲,便是成丁,恁那裡實事小虛事多,是實呵。我和爾做親,恁只要至誠,不要生事。」欽此,又準禮部咨,欽奉聖旨節該:「差來使臣柳玽等,皆不係秀才,發還本國。」欽此,臣欽感聖恩,擧國忻慶。謹遣陪臣偰長壽等,欽齎鞍馬禮物,赴京謝恩。
又咨禮部曰:
陪臣權仲和等回自京師,欽傳旨意:「仲和等四起使臣正從共二十六名,欽蒙聖恩,各賜馬一匹,騎坐還國。」聽此,當職欽感實深。
○又遣司譯院舍人崔雲,管送前義州都兵馬使陳忠貴於京師,咨左軍都督府曰:
承準來咨:「本府左都督楊文等官,欽奉聖旨節該:『去年五月,朝鮮國進馬使臣楊添植等還國,遼東都司差百戶夏質護送至彼,以致百戶沈江渰死。恁左軍都督府移文,令義州萬戶前來回話。』」準此,行據都評議使司狀啓:「責得陳忠貴狀供:『洪武二十八年六月十五日,有遼東都司差來百戶夏質,帶領軍人十四名,護送楊添植,到來本州館驛安歇,爲因梅雨,江水泛漲,留住十日,不能前渡。至當月二十五日天晴,夏質催倂帶來軍人,將本州小槽兒船六隻內四隻,遣令軍人十一名乘坐,先到鴨綠江,到婆娑府去訖。內二隻連拴做一船,百戶夏質嗔怪過江遲滯。帶領軍人劉丑兒等三名,幷本州船梢吳乙沖、吳伯等五名,乘坐渡江去了。當日申時,劉丑兒等三名,隔江呼喚,卽時令人將小船還渡。』劉丑兒等前來告說:『丑兒等根同夏質,帶領船梢吳乙沖等五名,渡涉鴨綠江,渡第三渡西江,船至江心水急,爲所載牛隻跌倒,以致踏船翻覆,眼見百戶夏質,幷船梢吳伯渰死。其餘船梢吳乙沖等四名,不知去向。丑兒等浮水,得出忠貴。』聽此,卽使差人,同劉丑兒等,撐駕小船十隻,沿江撈覓夏質屍體,經及數日不見。將此事因,已經申報遼東都司去訖。所供上項詞因,皆是聽據劉丑兒等及吳乙沖等回來所說,竝不曾親見夏質溺死事由,所供是實。得此謹錄狀啓。」據此,令準欽奉事理,將萬戶陳忠貴及其時同渡船梢人等,責差通事崔雲管送,赴京前去。
11月30日
[編輯]○甲申,義興三軍府上疏曰:
謹按歷代講武之制,成周春夏振旅茇舍,秋冬治兵大閱。四時皆敎,其肄之也精;內外皆敎,其用之也利。此成周所以得持守之道也。西漢御戎輅執弩,齎束帛賜武官,肄孫、吳之法,習戰陣之儀,會五營之士,爲八陣之法,此京師講武,以乘之爲名者也;諸郡有郡守都尉,課都試之功,凡車騎材[5]官樓船,皆肄習焉,此郡國講武,以都試爲名者也。漢高帝出入兵間,熟究利病,其爲子孫規模至矣。秦失講武之制,肄兵之法,僅行於中國,而內外之敎皆廢。夫以富強之力,雄視天下,匹夫作難,函谷不守,蓋失講武之制故也。東漢罷尉侯之職,無都試之役,廢車騎材官樓船之士。其後官無警捕,實啓戎心。一有兵革,取辦黔首,不及講其射御,驅之以卽強敵,是以每戰常負。不敎而戰,是謂棄之,跡其禍敗,光武豈能逃其責哉?恭惟殿下,以神武之資,肇造丕基,凡禮文之事,以次修擧,而講武之事,獨不行焉,豈非盛代之闕典歟?伏望下敎中外,以講武事,示安不忘危之計。其講武之制與踈數之節,時與勢殊,取古制而損益之,見作《蒐狩講武圖》,京中當四時之季,講武獲禽,以祭宗社,外方當春秋兩節,講武獲禽,以祭其州方社之神。如此則武事熟,神人和矣。當講武時,乘輿親幸及攝行儀注,外方官員監考之法,令禮官詳定啓聞。
上從之。
十二月
[編輯]12月1日
[編輯]○丙戌,上幸興天寺,命餉工役。
12月3日
[編輯]○丁亥,以門下右政丞金士衡爲五道兵馬都統處置使,以藝文春秋館太學士南在爲都兵馬使,中樞院副使辛克恭爲兵馬使,前都觀察使李茂爲都體察使,聚五道兵船,擊一歧、對馬島。將行,上出南門外餞之,授士衡鈇鉞敎書,賜鞍馬、毛冠、甲弓矢、藥箱;賜在、茂、克恭各毛冠、甲弓矢。敎書曰:
自古王者,常以撫綏中外爲務。不幸而有鼠竊狗偸之虞,則專責方伯,以驅逐擒制之,至於其勢昌熾,方伯不能制禦,然後命大臣出征,若召虎之徵淮夷,吉甫之伐玁狁是已。予自卽位以來,凡用兵之道,一遵古昔,未嘗輕擧,恐致斯民之擾動也。今蕞爾島夷,敢肆猖狂,侵我邊鄙,至於再四,已遣將師,出而禦之。然非大興師旅,水陸相迫,一擧而殄滅之,則邊境無時得息矣。卿衣冠冑族,廊廟宏才,稟氣森嚴,立志弘毅,揆度庶政,咸當於理,薦進人材,允適其宜,明足以識虛實,智足以制寇亂。是用命爲諸道兵馬都統處置使,授以節鉞,佐以同列,廣置僚寀,以重其威,庶幾諸將,俯伏以聽命,盜賊聞風而破膽。卿其坐運籌策,指示將師,謀無再擧,以圖萬全,以副予懷。其有將師之失律,守令之稽緩,法所當懲,無問大小,便卽處決。
都堂餞於漢江。
○漢城尹閔開卒。開,驪興人,典理判書抃之季子。稟資聰明,立志慷慨,揚歷臺諫,至爲知申事,出納惟允。當恭讓遜位之日,開爲大司憲,欲執不可,見於辭色。南誾等謂趙浚等曰:「開可斬。」浚不可乃止。後爲觀察慶尙、忠淸,皆有成績。卒年三十七,士林惜之。開觀察之日,自奉甚薄約,以致成疾。上聞之,許令各道觀察使,一日四時進饌,永爲恆式。
12月7日
[編輯]○辛卯,上幸鍾樓,觀新鑄鍾。
12月8日
[編輯]○壬辰,太白晝見。
12月9日
[編輯]○癸巳,倭船六十,到寧海丑山島。其萬戶林溫等,奉書於觀察使韓尙質曰:「吾等欲降,若許貴國邊地一處,又給食糧,則我等無敢有二心,且禁他盜。」尙質以聞,上許之。時都節制使崔雲海及雞林府尹柳亮、安東府使尹柢等,俱領兵屯於寧海之西,與賊戰敗之。聞寇魁欲遣人納降,皆莫之信,亮獨曰:「威信納降,自古有之。安可疑貳,以失事機!」亮卽騎馬直前,使一人前呼曰:「雞林府尹來。」寇魁五人,率數百人,皆解甲下船,羅拜而請命。亮陳說利害,勸之使降,寇魁等喜,遂決意以降,放還所虜人口。
12月13日
[編輯]○丁酉,雨。
○司衣司直宋得居、前別將盧文理等,進闕以聞曰:「臣等竊見殿下,軫慮倭寇,命將致討。願爲前鋒,敢盡死力。」上壯之,令赴五道都統處置使麾下。
12月14日
[編輯]○戊戌,雨。
12月21日
[編輯]○乙巳,命諫官李晃、全伯英、臺官李潑、禹洪道視事。
○置仁安殿直二人。
○降倭魁㡱六,率三人來,獻長劍一、環刀一,詣朝班肅拜。上引見與之語,賜㡱六衣一襲、高頂笠一曰:「汝來何意?」六對曰:「聞殿下撫綏降者,不念舊惡,願請土而爲氓。」上曰:「降者非獨汝也,受降者,非獨我也。天下皆是汝。去則不必追,來則不必拒,汝之去就,惟汝心耳。汝可還去,與爾輩令知此意。汝輩之中,豈無有福智者乎?其思長久之計,更來告之。」六泣涕而退。命三司左僕射禹仁烈、藝文春秋館學士河崙,賜宴於所館。
12月22日
[編輯]○丙午,遣敬興尹張子忠,賜宮醞於處置使金士衡。
○南誾兼判尙瑞司事,沈孝生知中樞院事,閔汝翼大司憲,鄭澹都承旨,鄭擢左承旨,降倭㡱六宣略將軍龍驤巡衛司行司直兼海道管軍民萬戶,非㡱時知敦勇校尉龍驤巡衛司左領行司正兼管軍百戶。賜㡱六銀帶一、腰紗帽一、靴一。
12月24日
[編輯]○戊申,幸壽陵。
〈太祖康獻大王實錄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