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第149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職方典
第一千四百九十八卷目錄
姚安府部彙考二
姚安府風俗考
姚安府祠廟考〈寺觀附〉
姚安府兵制考
姚安府物產考
姚安府古蹟考〈陵墓附〉
姚安府土司考
姚安府部藝文一
兵部奏姚州破逆賊諾沒弄楊虔柳露布
唐駱賓王
奏省罷姚州疏 張柬之
妙光寺記 元歐陽元
姚州府部藝文二〈詩〉
德豐寺 明沐昂
松蘿小憩亭〈二首〉 楊汝允
登聚遠樓 平顯
姚安道中 鄧渼
聚遠樓〈二首〉 前人
職方典第一千四百九十八卷
姚安府部彙考二
[編輯]姚安府風俗考 通志州縣志合載
[編輯]本府。〈姚州,附郭。〉
《舊志》:「土瘠民貧,服食儉樸,不知紡織。」
《郡志》:「士大夫樂談名理,民間相尚樂施,好佛以為常。」
盡力畎畝,家有常給。氣習既遷,人文漸盛。元日 祀天地祖先,往來賀歲。
元夕 ,賞燈張樂。次夕,男女以類相從遊行,㩦爆竹插香於道。相傳「卻疾,火樹星橋」 ,有古風焉。二月初三日 ,效修禊事。初八日,龍華寺佛會,士女群集。十五日,男女俱會於城西古山寺,焚香拜禱。
清明 插柳墓祭
三月二十八日 ,謁嶽廟,為《東嶽會》。
四月八日 ,為「浴佛會。」
五月五日 懸艾虎,繫續命縷。飲菖蒲酒,以角黍相饋。
六月朔日至六日 ,禮南斗祈福。二十四日為「星回節」 ,束松炬於街衢,醵飲村落,照田占歲。七夕 ,婦女穿鍼乞巧。
中元 祭先於家堂,焚冥衣、楮鏹,夜放河燈。中秋 以瓜餅祭月,長幼宴飲。
九月朔日至九日 ,禮北斗祈福,重陽登高,飲《茱萸酒》。
十月 祀先墓祭
冬至 拜賀,以糍餌相饋。臘八日 ,作五味粥。
二十四日,祀竈。除夕 ,飲分歲酒,老幼圍爐;守歲,四更迎竈。婚禮:求親,敦請冰人於家,讌而拜之。至婦家,拜致主人之意;婦家既諾,即讌之,二姓互相酬拜。下定儀:將娶,訂期納幣,然後親迎。其儀物豐儉,各隨其力。
《喪禮》,棺槨殯殮皆從儉戚,有力者於塋上銘石為記。惟彝人不同。棺槨皆火化,近亦用木,卜葬者多矣。
《祭禮》:「塊肉雙蛋」 ,亦以禋祀。兵燹之餘,民俗彫殘,聊致孝思耳。
廬舍之制,與各省異。各省止用版瓦,滇中兼用㼧瓦。以滇中風火,特敕許用市肆,以十二支所屬之日為率,如寅為虎,午為馬之類,俗呼為「街子。」 日中而聚,日夕而罷。《大姚縣》:
漢彝雜處,漢少而彝多漢人,或由明時征戍入滇者,曰「軍家」 ,或仕宦之後,曰官籍,或商賈流寓,曰客籍。居近城郭,習讀《詩》書。人皆崇尚禮法,衣冠悉遵時制,猶存中州之遺風焉。彝之種類不一,曰伯兒子,曰黑猓玀,曰蒲蠻,曰僰彝,曰「撒木都。」 其性狡悍,多疑而慣詐,貴壯賤老,記怨忘德。樂戰死而不畏,尚訟負而不屈。刻木為券,審草木以定四時。病不醫藥,酷信鬼邪,蓋習性然也。冠,漢人男女冠笄以時,悉如古禮,彝人多不冠。
男婦以布帛束首,披氈跣足,山行如飛。
婚,漢人先以媒妁求女年命,問名、納采,用釵鈿、幣帛、豬羊酒果定之。四季禮節,以時往來。男女成長,復以釵服幣帛為聘,多寡稱家,然較前禮差厚。及親迎禮行,如制。彝人不計同姓,自相求配。多用牛羊為聘,以罈酒蒜肉為敬。若僰彝,不行親迎。餘禮稍與漢同。
喪漢人三日而殮,七日而葬。民間多用釋道誦經作福,謂之「追薦。」 獨士大夫家遵行家禮,如制彝人殮無棺槨,悉用焚化。刻木寸許,類人形,為祖宗祀之。親鄰送殯者舞刀發喊,謂之「趕鬼。」 不招魂魄,不設靈寢,意在遠害故也。
祭,漢人有春、秋祭忌日祭。彝人請阿吒唎為巫,祭山、禱鬼,鳴鑼吹角,噴油火以逐之。
元旦 ,漢人設香燭粉果,焚楮錢,拜天地、祖先,而後親鄰各相賀慶,留飲四、五日乃止。
元宵 ,各架松棚,懸燈綵,或為鰲山,雜以歌舞,夜飲達旦。十六日,男婦挑燈夜遊,謂之「走百病。」 清明 ,漢人插柳枝於戶,具牲醴,男婦拜掃墳塋,聚飲而歸。彝人無此。
端陽 ,漢人採艾懸門,用綵絲艾虎繫兒女背。多具角黍、蒲酒,各相饋送。新姻之家饋及衣履、花粉、銀幣,謂之「追節」 ;彝;俗無之。
火把節 考《古滇紀》,南詔疆盛,欲併吞六詔,於六月二十四日構松棚樓,張宴其上,詔諸王飲之,酒酣,縱火焚死,國人哀之。每年逢是日,舉火以弔,遂為滇節。至今漢彝屆期必採松棚油木攢為火炬,長者立於門外,觀火色,以驗豐歉,童稚各持小炬,用爛松木屑撒火上,光如掣電,聚飲為樂。彝人尤重此節,是日皆以生肉為飣,合果蔬細切,和蒜拌食,謂之食生。或雲此節因諸葛武侯南征至大理,檄六詔王至龍關,誘登樓讌飲,乘王酒酣,縱火焚關,樓王並蠻兵多焚死。其說非是。考陳壽《三國志》,稱亮南征,首以恩信服彝,則知武侯必無此慘詐詭刻之舉,以前說為正。
中元節 ,自七月十一日為始,各設牲醴祀祖先,日進三獻,儼如生事之禮。至望日暮,焚楮錢送之。彝人是日炒豆麥獻之,以其餘交相饋送。中秋 ,各家設餅果獻月,老幼聚飲,夜分乃止。彝人間有行之者。
重陽 ,士大夫家是日登高,飲菊花酒,賞花為樂,又以糕果餽親戚,禮亦如端陽。然僰人亦有行之者,諸彝則莫之知矣。
冬至日 ,士大夫家互相拜賀,為酒餚以待賓客。民間以米造為茶餅,親戚交送,而拜賀之禮不行焉。
除夕 ,漢人家備牲醴楮錢。是晚,祀家神祖先。夜則設席,敘長幼,互相酬酢,謂之「分歲。」 易門神,換桃符春帖,以脩歲事。僰人之俗,略同彝人。是日宰牲祀祖,以松葉鋪地,蓬頭跣足,不序長幼,席地坐泡罈酒,插藤筒吸飲,著綵衣,吹蘆笙,男婦攜手舞蹈,和歌團遶。此彝俗之陋也。
姚安府祠廟考 通志
[編輯]本府。〈姚州,附郭。〉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府城南一里。
社稷壇 在府城西
郡厲壇 在府城北三里。
城隍廟 在府治西
八蜡祠 在府城東
武侯祠 在府治東十五里。
梓潼廟 在府治東南
武安王廟 在府南
關帝廟 在府南
文昌宮 在城南
東嶽廟 在府治南
《龍王廟 》有三:一在大石淜,一在白石的,一在大康郎。
三官廟 在府城西門外。
三皇廟 在府城北八里。
元壇廟 在府城西
晏公廟 在府城西
五顯廟 在府治南
聖母廟 在府城內東嶽廟左。
土主廟 在府治東
白馬廟 在府城東十五里。
李公祠 在府城外青蓮寺,祀李載贄。
聖母廟 ,即蒙詔時牧羊女,在白鹽井提舉司北。
大姚縣
風雲雷雨山川壇 在城外南一里。
社稷壇 在縣城外西一里。舊址俱傾,邑宰富中琰築壇豎牌、種樹以棲之;重脩復舊。
關帝廟 :舊在城西。康熙癸巳年,邑宰陸應幾改遷城南街,規制一新。
寺觀附
[編輯]本府。〈姚州,附郭。〉
德豐寺 舊在州城中。明永樂二年,移南門內。嘉靖三十八年,知府楊日贊重脩。總兵沐璘扁其堂曰:「真如境界」 ,習儀之所。按《明一統志》:在府城南。其東有慈應、聖化二寺,南有雲峰,西有觀音,北有禮拜諸寺。
極樂庵 「在州治西五里。」
古山寺 在州城西。山巔俯瞰川原,有勝概,久毀。明末分守參議張五瑞重修。
古泉寺 在州城西山五里,有甘泉清洌,郡人陶珽《記》。
興寶寺 在州治西十五里羊派大村,元至元中建。
「三教庵 」 在州城西南五里,道人楊濟舟建。「東山寺 」 在州城東十五里煙蘿山。祠祀漢武侯。
白雲寺 :在州治東南十五里萬松山上。康熙六年,分守參政藺一元建。
唐宗寺 在州治東十里,牟的邑。
白鶴寺 在州治東十里。
白龍寺 :在州治東十四里。
德雲寺 在州治東北四十里玅峰山上。旁有龍湫。明萬曆中,禪僧周理將建寺。周行山頂,見白衣老僧出入叢箐中,遂結茅其地。或風雨驟至,水暴漲,將沒庵,周理趺坐不動。翌午水退,有龍神受戒。遂以其地建寺,歲時祭龍,不用血食。今山頂不動,庵猶存。
玅光寺 在州治北四十里滿海場,元中慶禪師建。歐陽元有《記》。按《明一統志》:「元至元中,有慶禪師住此,卓錫得泉,名妙光泉。」 其寺近有圓鏡、師和、清涼、大達、吉祥、光嚴、興寶諸寺,而妙光為最盛。
忠孝寺 在州治北四十里滿海場。明崇禎間,知縣謝於教建。
師和寺 在州治北三十里。
龍華寺 一名「活佛寺」 ,在州治北二十五裏白塔村,唐天祐中建。
棲霞寺 :在州治北二十里。
至德寺 :「在州治北二十里。」 僧悟真建。
勝峰寺 :在州治西南七十里。
華嚴寺 在州治北十五里。明崇禎間,有行僧古林禪定於此。
飛來寺 ,在州治西南六十里。明萬曆中,黔國公沐昌祚鑄金像玉皇,送雞足山供奉。途次苴里鋪,夜忽不見。逾月,有樵者見像於大苴村元和山之巒。報聞,因建寺以奉焉。
興善寺 :在州治西四十里彌興大村。
壽山寺 ,在州治西二十里,康熙三年建。「慈應寺 」 ,在州治東十里山畔。舊名「護國寺」 ,唐張虔陀建。
首羅寺 :在州治西北六里。
覺照寺 ,在州治北三十里,明天順中建。「觀音寺 」 ,在城西南郭外,明建。
皇清康熙二十二年,僧覺知苦行重脩。
圓鶴寺 ,在州治西七十里,《玉皇金像》飛至此地,道人洪淨《泓化》,提督諾鼎力重建。
鎖水閣 在州東
鎖水塔 在閣旁,蔡澍建。
報恩寺 :在州治東北四十里。
玉皇閣 在州城南門內。
「維摩庵 」 ,在州城南門內,郡人張問善建。「青蓮寺 」 ,在州南城外,郡人陶珽建。
光明宮 在州城東關外。姚數被火災,明萬曆間,知府李載贄建,以祀火神者。
真武觀 在州城北
大姚縣
佑聖觀 在縣城內。按《縣志》:「正統時,千戶施宥夜巡城樓,屢見此處有披髮人脩長,異甚,掘地得元帝鐵像,因建此祠。」 初邑人多忠疫癘,自是獲安。至今靈異,闔境崇祀之。
普照寺 在縣治西一里。有塔。
觀音寺 在縣治南二里。
淨慈寺 在縣治南五里,明洪武中建。
善化寺 在縣治西十五里。
石林寺 在縣治西三十里龍山上。明天順中。
建
千華寺 :在縣治西三十里。僧普明建。
五華庵 在縣治西三十里,明崇禎中建。天池庵 在縣治東二十里,順治甲午年建。永慶寺 在縣治南一里。昔因張老賣鹽豆河邊,屢見白衣女子現其地,掘地獲金銀各一甖,遂建其剎。寺有古柏大數圍,高挺蒼翠,枝若虯龍。旁有石井,其水清冽不涸,名士多有題詠,以記其勝。
方山寺 :在縣治東北二百五里。寺居方山之麓,高出群嶂,林壑幽麗。
《地藏寺 》《法慧寺 》《東天池》。
西「天池 」 ,「迎旭庵 」 ,《香光庵》。
一、《納庵 》《淨樂庵 》《念佛堂》
可留軒
白井提舉司
老君庵 在司治東一里。
龍吟寺 ,在司治東。康熙二年,提舉趙大生建。觀音寺 ,在司治西。
玅華寺 在司治西,舊名「白蓮寺」 ,習儀即焉。
姚安府兵制考 州志
[編輯]姚州
分防姚州汛:把總一員、官兵共一百二十名。東路李子箐塘兵一名。
《岔路口》兵一名 。前場關兵一名。
《小關口》兵一名 ,《王朝里》兵一名;
小哨兵一名
南路峽口壩兵二名 ,「攝撻鋪」 兵二名。
三窠關兵二名 、《尖哨》兵二名。
西路哨箐兵一名 ,「觀音箐」 兵二名。
「龍馬箐」 兵二名 ,《大苴》兵一名。
《老虎關》兵一名 ,《打金莊》兵一名;
水橋河兵二名
北路「滿海場」 兵二名 《黃土坡》兵二名。
《小橋》兵一名 ,《爛泥箐》兵一名。
《大橋》兵一名 ,《一滴庵》兵二名。
分防「普淜」 汛兵共七十名。內屬姚州汛地者,「關聖廟」 ,兵五名。
瓦城村哨 、大莊科哨 、小關口哨、「王朝里哨 、雲龍哨 、乾海子哨、三窠哨 、觀音箐哨 、桃樹坡哨、吧喇摩哨 、木瓜哨 、三岔口哨、寶山關哨 、團山哨 、五里坡哨、麥地平哨 、府遞哨 。」 各哨,哨兵共一百三十二名,今裁。
大姚縣
《肐胳》村哨 六官哨 長衝哨。
《黎石關哨 》,《平城哨 》,《鬼門關哨》,《賴山哨 》,《響水箐哨 》,《李保哨》。
「《江頂》、一碗水哨 」 、「弄棟哨 」 各哨哨兵共一百四名,今裁。
姚安府物產考 通志
[編輯]府總
穀屬
毛穀 光頭 長芒。
麻線 青芒 早弔穀,
玉麥 、甜蕎 、苦蕎
糯稗 、胡豆 、黃黍
蘆粟
蔬屬
芹 菁 架豆
香簟 雞㙡 。柳菌。白參 。木耳 。樹菌。
花屬
《蘭 萱 》素馨。
「粉團 」 金梅 、碧桃。
絳桃 水。《紅 石竹》。
《映山紅 》:「山茶 龍爪。」
木槿 、辣蓼 、《山丹》。
《翦春羅 》·《杜鵑 》·《鳳僊》
《木槵子 》:一名「菩提子。」 圓淨可為念珠。竹屬。
箭竹 、紫竹 、水竹
大竹 :觀音竹 、鳳尾竹。
藥屬
茯苓 、茯神 、荊芥。
薄荷 、天門冬 、桑寄生。
匾木 南星 、半夏。
《瓜蔞 》何首烏 天仙子。
蛤蚧 離蔞 。苦參。
防風 、穿山甲 、香附子
白芷 、川芎 、木通。
當歸 、金銀花 、土人參
柴胡 、黃芩 、蒲黃。
牽牛 、車前子 香、白芷。
《重蔞 山藥 》槁本。
羽屬
鶚 鸛 箐雞。
鷹 雉 拖白練,
《黃鴨 白鷺 畫眉》。
翡翠 、《子規 》《鷓鴣》
《黑頭公 》《蠟嘴》。
鱗屬
鯽 鯉 鱔。
鰍 ,白條魚。
木屬
椿 、楸 榿。
「黃楊木 」 ,《羅漢松》。
姚安府古蹟考 通志縣志合載
[編輯]本府。〈姚州,附郭。〉
始皇先生隱處 在府西古姚州茭湖漁澄洞,仙人安公治 在金沙江上,即古西梁州瀘水。見《雲笈七籤。天地宮府圖》。
孔明遺壘 有二,一在府東十五里,一在府北十二里。
《稽肅碑 》在府西十七里。上有「天福」 二字。舊城 在府北,唐景雲元年御史李知古築。古城 在府東山十五里,唐刺史張虔陀築。高陀山塔 ,在府北十五里。段智興天寶甲戌年建,實宋紹興二十四年,尚有碑記,今猶存。《興寶寺碑 》:在府西十八里。段智興元亨二年立,實宋淳熙十三年。
「菩提樹 ,在姚州白塔。元兵破大理,高泰祥死之,其族星散,有一女流亡民間,不知其弟兄所在,因手植菩提樹以上存亡。既而九植皆茁,久之物色,其兄弟鹹得焉。今存者九族,其二族在姚安,一族在嵩明,一族在楚雄,一族在北勝,二族在蜀,二族在黔。洪武中,皆授土官」 ,九菩提皆無恙。僧家採其實為「念珠。」
《雲南郡主碑 》:在州東山慈應寺,上篆「元康三年」 並「雲南郡主」 等字。
武侯土城 ,在大姚縣苴郤江馬鞍山麓。有鐵椿,昔武侯開路時屯駐之處。
《武侯陣圖 》,在苴跛江石壁上,有人馬戰鬥之形。
「白饅石 」 在羊蹄江上,有白石如饅首,有泉,盛旱不涸。武侯南征,軍人遇除夕思鄉,武侯指泉為酒,化石為饅,以給軍士。
「方山仙局 」 ,在縣北百五十里,形勢方平,上有巨人跡,有石棋石盤。人有懷棋去者,不覺失之,次日仍歸其處。
「石羊 」 ,即白鹽井。昔蒙氏女牧羊於此,有羝䑛土,因得滷泉。
《塔影瑤池 》在州鎖水閣後,今涸。
寒谷芳梅 在州西三十里連場觀音箐。俗傳觀音現形,因祠此。每歲梅開,較他處最先。《冽井朝元 》在州西一百三十里普淜驛右。俗名小井。水甘冽不涸。每歲正旦日午,潮有聲高尺許。其餘月朔望亦如之。
溫泉漱玉 有二,一在州西一百八十里黑泥只村山石巉巖,泉自山畔石洞中湧出,清潔溫沸,水中石有五彩。一在州東一百三十里絞摩村,水自石中湧出,痼疾者飲之即愈。
大姚縣
仙塔 在縣西門外。塔形上嗇而下豐,有類錘,人稱為「磬錘塔。」 磚背梵篆,人不能識。明崇禎末,塔忽中分,人可側入。隨有沙吳作叛,張虎殺戮之,禍至。
皇清闢滇,其塔復合如初。里人以此卜治亂焉。其塔
磚旁有「尉遲監造」 字,蓋西域神僧名尉遲公建也。考《滇紀》,塔建於唐時。
「武侯城 」 ,在苴跛江馬鞍山上,基址猶存。下有流泉石壁,又有鐵樁,蓋南征時所遺也。
陵墓附
[編輯]本府
周小卜墓 在府西。按小卜,楚莊蹻將戰死於姚,葬此。蒙人立祠於墓。
姚安府土司考 通志
[編輯]本府土同知
高明壽,本高泰祥之裔,世居姚州。元末,為姚安路總管。明初,子高壽保降,授同知。後彝賊自久叛,攻姚州,殺知州田本、吏目楊《信保》挈印歸洱海。馮都督進兵討之,以保為前鋒,敗賊於白鹽井,救官吏熊以政等。又捕賊於東山箐,獲偽元帥張光遂,招諭人民於白石的村。賊夜劫營,又敗之,獲其頭目高昌漸,蹙賊於馬哈山、蘆頭山,擒其部頭阿普、《楊通》《普尺》,招民復業,定租稅,建城郭宮室,開府治,歷著功績。萬曆中,高金宸以征緬功,晉秩四品。金宸死,光裕襲。光裕死,子守藩襲。守藩死,子襲,後以疾避為僧。子《奣映》,襲。
皇清平滇,奣映投誠,仍授世職。奣映病,子映厚襲。
姚州土州同
元末,高義為知州。明初,子高惠歸順,授州同,與土同知。高氏同域。沿至高應,麒傳昺,昺傳晶,晶傳顯錫。
皇清平滇,顯錫投誠,仍授世職。康熙九年,顯錫病故。
無子,公舉堂姪高輔,於十年五月內奉文承襲。輔死,子啟宗襲。
種人
彝種有七,居近城郭與《漢僰》雜處者為「撒摩都」,後皆向化,衣服飲食漸與漢僰相同,誠彝種之善變者。在州四界山中者為「白猓玀」,常入城為市,以竹木野蔬易鹽米,性馴而愚。至遠處萬山窮谷中者,火耕刀種,性怯多疑,雖受人辱,至死亦且甘之,則黑猓玀也。遷徙無常,居在鐵鎖箐內外者為「好強悍,鬥則交刃,技善弩,經年以射獵為事,閒常出為盜。今奉法不犯者將十餘年矣。益徵無有不化之人,視調制何如耳。」此外則化外野彝,不聽教化矣。鐵鎖箐之稍近白井者,漸知居處,多以樹皮障風雨,刈收畢,便徙去。取魚則垂藤,人附以入江,最貧苦。畜牛一二頭,即稱極富,饑亦遠去劫掠。先世屢勦之,以恃地險,漢人至則避跡無影。蓋因地在蜀之極邊,與西番聯姻戚,故習遂難遽革。附近苴卻,彝曰「羅婺」,類猓玀而頑,亦甚貧苦,畏法多疑,遇事則鼠首。居近江為彝舊制謂「樓棲河洛」,此類是也。智雖愚短,習多狡黠,嫚且一種,南中諸志紀所遺也。尚丑為正月,好飲,性任獷蕩。男婦作歡,鳴葉吹薪,彈蔑弄枯,則皆音節流暢,合彝曲而雜和之。其聲喑然咿然亦可聽。飲竟月而忘返,不知節用。過此則終歲饑寒,惟尋野菜充腹而已。性亦疑畏,百十里之外,足跡多罕至者。
姚安府部藝文一
[編輯]《兵部奏姚州破逆賊諾沒弄楊虔柳露布》
[編輯]唐駱賓王
臣聞「北極列象,六合奉天子之尊;南面乘乾」,一統成 聖人之業。是知衣裳所會,義有輯於殊鄰;霜露所均, 誠兼育於異類。故塗山萬國,誅後至者防風;丹浦一 戎,緩前禽者就日。然則陳弧矢以威天下,法雷霆而 震域中。四時行焉,天道不能去殺;五兵備矣,王業所 以勝殘。雖事切救焚,苟順時而濟物;恩深祝網,不獲 巳而用兵。伏惟皇帝陛下登翠媯以握圖,居紫微而 正象。元功不宰,混太始以凝神;至道無名,佇華胥而 得夢。闡文教以清中夏,崇武功以制九彝。環海十洲, 通波太液之水;鄧林萬里,交影甘泉之樹,反踵穿胸 之域,襲冠帶以來王;奇肱、儋耳之酋,奉正朔而請吏。 逆賊蒙儉、和舍等,浮竹遺嗣,沈木餘苗,邑殊禮義之 鄉,人習貪殘之性。日者皇明廣燭,帝道遐融,頗亦削 左衽而被朝衣,解椎髻而昇華冕。而豺狼有性,梟獍 難馴,輒敢亂我天常,變九隆而背誕。負其地險,攜七部以稽誅。騷亂邊疆,寇攘州郡。用是三門授律,長驅 無戰之師;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之地。去月二十一日, 軍次三胐崑崙鎮,前「後捕得生口」,知守捉山羌,傍山 連結十部蠻,首徒五萬眾,此山即南郡中之巨防也。 岡巒千里,西通大荒之郊;溪谷萬重,南極炎州之境。 聳喬林而插月,陰靈有假道之標;拔崇岩以隱天,陽 鳥無迴翼之地。峰危束馬,路絕懸車,賊據臨岱之形, 垂建瓴之勢。徵風召雨,蝟起蜂飛,驅雜種以挺災,封 狐千里;肆沈黎而作孽,雄虺九頭。臣以為制敵以權 柔遠者,理或存於德教;伐叛以義決勝者,不必在於 干戈。於是廣布皇恩,恭宣帝澤,申之以安撫,曉之以 存亡。信重蠻陬,無負黃龍之約;賞隆漢爵,不渝白馬 之盟。地接冉駹,詞屢殫於諭蜀;俗通槃瓠,聲不輟於 吠堯。臣遣左三軍子總管寧遠將軍前守右驍騎萬 安府長史折衝都尉上柱國劉會基,率檢校果毅驍 騎尉井陘縣開國男劉元暕等,銜枚遠襲,卷甲前驅。 「偃危斾而設潛兵,疑從天落,乘間道而掩不備,若出 地中。」又遣右三軍子總管明威將軍行右武衛翊府 中郎將上柱國高奴弗,率左武衛天水府折衝都尉 張仁操等,陟《南山》之南,衝「其要害之路。又遣左一軍 子總管前右金吾衛翊府左郎將上柱國孫仁感率 衛尉府右果毅都尉王文雅等,凌北山之北,絕其飛 走之途。賊首領楊虔、柳諾沒弄、諾覽斯等,振螳蜋之 力,距轍當輪;縱蚊蚋之群,彌山滿谷。劉會基、高奴弗、 孫仁感等,並忠勤克著,智略遠聞,識明君之重恩,輕 生有地;提」太阿之雄劍,視死無時。彎弧而兇黨土崩, 舉刃而妖徒瓦解。雖危苕沸鼎,未窮梟首之誅;救死 扶傷,猶致析骸之爨。二十二日,臣遣副總管兼安撫 副使定遠將軍前左驍騎翊府中郎將令狐智通,率 右武衛良將壯府左果毅都尉韓惠德等,擁貔豹之 雄,順天機而左轉。遣管內安撫副使朝議大夫使持 節守銀州刺史上柱國宜春縣開國男李大志,率前 左武衛靜初府右果毅都尉上柱國陳弘義等,驅象 犀之卒,乘地軸以右迴。又遣行軍司馬、朝散大夫守 巂州都督府長史上柱國梁待辟,率守右金吾衛宜 昌府果毅都尉閻文成等,總投石拔距之材,蹈中權 而拊其背。又遣前守右威衛龍「西府果毅都尉康留 買等,騰躍《鐵歕金》之騎,犯前矛而扼其喉。臣等率守 左衛清官府左果毅許懷秀等,橫玉弩以高臨,縱金 鉦而直道。元雲結陣,影密西郊;赤莖揮鋒,氣衝南斗。」 颺塵埃而匝地,白日為之晝昏;掃氛祲以稽天,滄溟 為之晦色。兵交刃接,鳥散魚驚,自卯及申,追奔逐北, 斬首千餘級,轉戰三十里。激流膏而為泉,似變萇弘 之血;委亂骸而擠壑,若泛鱉靈之屍。既而照盡高舂, 雲昏乙夜,賊乃收集餘眾,保據重巖。臣度彼遊魂,慮 其宵遁,使三軍齊進,四面合圍,二十三日,乘魚爛之 危,啟蛇形之陣,揚麾誓眾,仗節訓兵。一鼓先登,賞必 懸於芳餌;九攻按律,罪無赦於嚴誅。五部雄才,三河 俠少。或生居燕地,尤工即墨之圍;或家本秦人,早習 昆明之戰。叱咤則江山搖蕩,慷慨則林壑飛騰。舉鵬 翼以揚威,耀群渠而賈勇。澄氛廓祲,回夏景以潰春 冰;滅跡掃塵,若霜風之捲《秋籜》。戰踰百里,時歷三朝, 前後生擒四千餘人,斬首五千餘級。諾沒弄、楊虔柳 等,殞元行陣,懸首旌門。蒙儉、和舍等,委眾奔馳,脫身 挺險。雖復刑以止殺,丁壯咸伏於誅夷;禮不重傷,班 白必存於寬宥。昔魏臣賦蜀,徒聞蒟醬之奇;漢使開 卭,纔通竹杖之利。豈若膺紫泥而弔伐,指丹徼以臨 戎,一戰而孟獲成擒,再舉而哀牢授首。斯蓋皇威遠 暢,廟略遐宣。奉元猷以配天,徒知帝力;掩皇輿而闢 地,豈曰臣功。不勝慶「快之至。謹遣某奉露布以聞。」
《奏省罷姚州疏》張柬之
[編輯]姚州,古哀牢之舊國,絕域荒外,山高水深,自生人以 來,洎於後代,不與中國交通。前漢唐蒙開夜郎、滇莋, 而哀牢不附。至光武季年,始請內屬,漢置永昌郡以 統理之,乃收其鹽布氈罽之稅,以利中土。其國西通 大秦,南通交阯,珍奇異寶,進貢歲時不闕。劉備據有 巴蜀,嘗以甲兵不充。及備死,諸葛亮五月渡瀘,收其 金銀鹽布,以益軍儲,使張伯岐選其勁卒勇兵,以增 武備。故《蜀志》稱「自亮南征,而國以富饒,兵甲充足。」由 此言之,則前代置郡,其利頗深。今金銀鹽布之稅不 供,珍奇之貢不入,戈戟之用不實於戎行,寶貨之資 不輸於大國,而空竭府庫,驅率平人,受役蠻獠,肝腦 塗地,臣竊為國家惜之。漢以得利既「多,歷博南山,涉 蘭滄水,更置博南、哀牢二縣,蜀人愁怨,行者作歌,蓋 譏漢貪利,而使漢人為蠻獠之所馳役也。今減耗國 儲,費用日廣,而使陛下之赤子,身膏野草,骸骨不歸, 老母幼子,哀號望祭於千里之外,於國家無絲髮之 利,在百姓受終身之酷,臣竊為國家痛之。往者諸葛 亮破南中,使其渠率」自相統領,不置漢官,亦不留兵 鎮守。人問其故,亮言:「置官留兵,有三不易大意以置
官彝漢雜居,猜嫌必起,留兵運糧,為患更重;忽若反叛,勞費更多,粗設綱紀,自然久定。臣竊以亮之此策,妙得羈縻蠻獠之術。今姚府所置之官,既無安邊靖 寇之心,又無諸葛亮且縱且擒之技,惟知詭謀狡算, 恣情」割剝,貪饕劫略,積以為常。扇動酋渠,遺成朋黨, 折支謟笑,取媚蠻獠,拜跪趍伏,無復慚恥。提挈子弟, 嘯引兇愚,聚會蒲博,一擲累萬,劍南逋逃,中原亡命, 有二千餘戶,見散在彼州,專事掠奪。姚州,本龍朔中 武陵縣,主簿石子仁奏置之。後長史李孝讓、辛文協 並為群蠻所殺。前朝遣郎將趙武貴討擊,貴及蜀兵 應時破敗,噍類無遺。又使將軍李義總往征,而郎將 劉慧基在陣戰死,其州遂廢。臣竊以諸葛亮稱「三不 易」,其言卒驗。至垂拱四年,蠻郎將王善寶、昆州刺史 爨乾福又請置州,奏言所有稅課,自出姚府,更不勞 擾蜀中。及置州後,李稜為蠻所殺。延載中,陳琛請於 瀘南置鎮七所,遣蜀兵防「守,自此蜀中騷擾,於今不 息。且姚五十七州,巨猾遊客,不可勝數。國家設官分 職,以化俗防奸,無恥無厭,狼籍至此。今不問彝、夏,負 罪並深,道路劫殺,不能禁止。臣恐一朝驚擾,為禍轉 大。伏乞省罷,使隸巂府,歲時朝覲,同之番國。瀘南諸 鎮,亦皆廢於瀘北置關。百姓自非奉使入番,不許交 通往來。增嶲府兵,選擇清良宰牧,統之為便。」
《妙光寺記》元·歐陽元
[編輯]至順二年辛未,姚安路總管高侯歸自京師,既奉命 陞州為路,宣授《明珠》虎符。退自感激,荷國厚恩,蔑以 報稱。乃捐己貲,即私第之里,繕修妙光報恩禪寺。面 勢岡陵,占勝林石。中建寶殿,像釋迦文佛,旁繞兩廡, 外施三門,以及丈室禪房,具以法式。又割上腴若干, 以飯四方之僧,命之朝夕梵唄,祝釐皇家。月吉望日, 侯潔齋至寺,率眾圍繞,慶讚作禮,白佛:「祈皇帝壽,永 錫民福。」此寺之所由作也。是山昔無泉飲,得慶禪師 住山,以錫杖卓於巖谷之陰而泉涌焉,故來請記。昔 者先王之制,於五方之民,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 不易其宜。是故列國之風,豳之農桑;秦之車馬,陳之 巫覡。歌舞采詩之官,歸獻於王,詔於「太師,列於樂官, 王時巡則陳而觀之」,豈必皆有所美刺哉?今夫雲南 之事,佛俗有所從受也。然而佛之於雲南,有足以助 時君之化理,其來亦非一日也。彼其沉毅悍鷙之性, 一旦歸於清淨慈儉之宗,此蓋威武之所不能屈,教 化之所未易漸。而淨名之徒,深居寡言,衣壞食淡,合 掌趺坐,伏而擾之,若不勞餘力焉,亦豈小補之哉?世 祖皇帝自征氐羌歸,乃表異釋氏,隆其師資,至於宮 室服御,副於乘輿,蓋有以察其風俗之宜,因以為制 遠之術焉。顧世之人不足以喻此也。然則茲寺之建, 不獨專事於祝釐,可以為報恩也。侯名明勝,國高昇 泰九世孫。有惠愛於姚安,其民甚德之雲。
姚安府部藝文二〈詩〉
[編輯]《德豐寺》明·沐昂
[編輯]「人生天壤間,賦稟有恆姓。何以導愚蒙,啟迪賴賢聖。」 修身及窮理,工夫在安靜。象教自《西來》,亦復發深省。 斯人惠遠流,而能得要領。雲開山月白,鶴唳秋天迥。 心跡兩相忘,是乃真如境。
《松蘿小憩亭二首》楊汝允
[編輯]官舍非吾適,誅茆旋結廬。薜蘿供野色,蓬蓽擬《山居》。 夙尚耽名理,閒緣了簿書。鳥啼人吏散,臥閣興何如。 葺茆成小憩,退食自公餘。花鳥關鄉思,琴書淨客居。 庭幽堪下鳳,壁立有懸魚。拙宦從吾懶,蕭然世味疏。
《登聚遠樓》平顯
[編輯]「白日送客還南滇,夜夢還踏滇池船。連峰倒垂三百 里,白雲水底行青天。五華山上香風起,萬點菱花墮 秋水。僧遊海藏受齋歸,小笠輕袍船一葦。霜眉碧眼 高結喉,揖余同登絕頂樓。樓中古篆屈鼎足,黃金揭 榜蟠銀鉤。傾壺共灑醍酥汁,東壁淋漓電光入。」扶桑 亞風掀海立,金馬騰驤脫其縶。攄虹聳見西浪風,遙 「聞雞犬白雲中。羽人不謹碧雞籠,躍出一朵青芙蓉。 芙蓉花開成碧藕,玉案流泉旨於酒。東北飛來鶴上 仙,雲是商山採芝叟。苾芻厭喧寂坐久,空床卻作獅 子吼。獅子吼聲吼如雷,螺巖石扇訇而開。招我題詩 蒼翠壁,呼童為掃夜明苔。膜拜其中金粟影,珊瑚舌 相青蓮臺。因談空空論白業,分霑法」喜清涼杯。我時 六人斷塵縛,若將終身有斯樂。天雞振羽啼一聲,下 界奔濤滿松壑。松濤撲面冷然驚,官街鐘鼓交鍠鍠。 煙霞已失笑傲伴,夢寐徒憶《滇陽城》。滇陽城,渺何許, 客歸應念平生語。相思石上舊精魂,萬里蘿龕一燈 雨。
《姚安道中》鄧渼
[編輯]「山霧四塞煙霏微,林深箐密人行稀。蜻蛉川北日初 霽,弄棟城頭雲亂飛。」《映水》茈故寂歷,迎風雀麥相 因依。故鄉節候復誰記,五月南中猶袷衣。
《聚遠樓》前人
[編輯]「江城九月不勝秋,無伴還登聚遠樓。」白壁不題今日 句,青山曾供古人遊。奔忙且付杯中物,聚散每看江上鷗。「老我十年南北路,夢魂猶到鳳池頭。」
又
「歲晏羈人感百憂,天涯倦目一登樓。褰帷郭外風煙 迥,揮麈尊前瘴癘收。四塞河山還絕徼,千家禾黍只 荒坵。仲宣詞賦空遺恨,翻為聽歌淚欲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