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23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二百三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二百三十七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二百三十八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二百三十七卷目錄

 周禮部彙考一

  周成王一則

  漢文帝一則 武帝一則 成帝河平一則 哀帝建平一則

  後漢章帝建初一則 順帝熹平一則 靈帝永和一則

  齊太祖建元一則

  梁武帝天監二則 宣帝天定一則

  北魏孝文帝太和一則 大統一則 恭帝一則

  唐太宗貞觀一則 元宗開元二則 代宗大曆一則 德宗貞元一則

  後周世宗顯德一則

  宋真宗咸平三則 景德二則 大中祥符一則 仁宗慶曆一則 皇祐一則 至和一

  則 神宗熙寧一則 元豐三則 高宗建炎一則 紹興一則 孝宗乾道一則 淳熙二

  則 光宗紹熙一則 寧宗嘉定一則 理宗淳祐一則

  金廢帝天德一則

  元世祖至元一則

  明建文帝建文一則 世宗嘉靖二則

經籍典第二百三十七卷

周禮部彙考一

[編輯]

《周》

[編輯]

成王六年周公制周官禮周公攝政之六年實成王之六年按禮記明堂位六年朝諸侯於明堂制禮作樂頒度量而天下服

[編輯]

正義序:成王幼弱,周公攝政六年,制禮作樂,所制之禮,則《周官、儀禮》也。

按:《周禮》鄭元序:「周公營洛邑於土中七年,作《六典》,謂 之《周禮》。致政成王以授之。」

按:《周禮》賈公彥序。唯有鄭元遍覽群經,知《周禮》者,乃 周公致太平之跡。

按《朱子語錄》:此經周公所作,但當時行之,恐未能盡 後聖雖復損益可也。至若肆為排觝訾毀之,則愚陋 無知之人耳。

《漢》

[編輯]

文帝 年樂人竇公獻周官宗伯大司樂之章

[編輯]

按:《史記》《漢書》《文帝本紀》皆不載。按《漢書藝文志》:「六 國之君,魏文侯最為好古。孝文時得其樂人,竇公獻 其書,乃得《周官大宗伯》之《大司樂》章也。」

武帝年河間獻王得周禮獻之藏祕府

[編輯]

按《史記》《漢書》《武帝本紀》皆不載。按《河間獻王傳》,「河 間獻王德,修學好古,所得書皆古先秦舊書,《周官》《尚 書》之屬。」

按《隋書經籍志》,漢時有李氏,得《周官》。《周官》蓋周公所 制官政之法,上於河間獻王,獨闕《冬官》一篇。獻王購 以千金不得,遂取《攷工記》以補其處,合成六篇奏之。 按唐賈公彥序《周禮興廢》:《周官》,孝武之時始出,祕而 不傳。《周禮》後出者,㠯其始皇特惡之故也。是以《馬融 傳》云:「秦自孝公以下,用商君之灋,其政酷烈,與《周官》 相反。故始皇禁挾書,特疾惡,欲絕滅之搜求,燒焚之 獨悉,是㠯隱藏百年。孝武始除挾書之律,開獻書之 路,既出於山巖屋壁,復入於祕府,五家之儒莫得見 焉。至孝成皇帝,達才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祕書,始得 列序,著於錄略。然亡其《冬官》一篇,㠯《考工記》足成之。」 按宋鄭樵《三禮總辨》,「《周禮》一書,至武」帝時,河間獻王 得之於女子李氏,失其《冬官》,以《考工記》足之。獻於武 帝時,藏之祕府。五家之傳,莫得見焉。

五家傳:弟子高堂生、蕭奮、孟卿、后蒼、大小戴。

按:元吳澂《三禮敘錄》:「景帝子河間獻王好古學,購得 《周官》五篇。武帝求遺書得之,藏於祕府,諸儒皆莫之 見。」

成帝河平 年劉歆校祕書以周禮闕冬官以考工記足成之

[編輯]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按賈公彥序《周禮廢興》《馬 融傳》云:「至孝成皇帝,達才通人,劉向子歆,校理祕書, 始得列序著於錄略。」然亡其《冬官》一篇,㠯《考工記》足 成之時,眾儒並出,共排㠯為非是,唯歆獨識。其年尚 幼,務在廣覽博觀,又多銳精於《春秋》末年,乃知周公 致太平之跡具在斯。

哀帝建平 年命劉歆卒父業歆㠯周禮著於錄略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按賈公彥序周禮廢興按藝文志雲成帝時㠯書頗散亡使謁者陳農求遺書

[編輯]

於天下。詔光祿大夫劉向校書經傳諸子詩賦,向輒 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會向卒,哀帝復使向 子歆卒父業,歆於是總群書,奏其《七略》,故有《六藝》《七 略》之屬。歆之錄,在於哀帝之時,不審馬融何雲,至孝 成皇帝,命劉向子歆考理祕書,始得列序著於《錄略》 者,成帝之時,蓋劉向父子並被帝命,至向卒,哀帝命 歆卒父所修者,故今文「乖理」則是也。按馬融作成帝時賈公彥作哀

帝時,《隋書》以《考工記》獻王補之,賈公彥謂劉歆足成之,俱並存以俟考。

按元吳澂《三禮敘錄》:「《周官》五篇。哀帝時,劉歆校理祕 書,始著於錄略,以《考工記》補《冬官》之闕。」歆門人河南杜子春能通其讀。

《後漢》

[編輯]

章帝建初元年詔令賈逵作周官解故

[編輯]

按《後漢書章帝本紀》,不載。按《賈逵傳》,建初元年,詔 逵入講北宮白虎觀、南宮雲臺,詔令撰齊、魯、韓詩,與 《毛氏》異同,並作《周官》解故。

順帝永和 年張衡典校書作周官解說乃以漢次述漢事

[編輯]

按《後漢書順帝本紀》,不載。按《後漢書百官志》胡廣 註,「順帝時,張衡為侍中,典校書,方作《周官解說》,乃欲 以漢次述漢事,會復遷河間相,遂莫能立也。」

靈帝熹平四年盧植請以周禮置博士立學官

[編輯]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不載。按《盧植傳》,熹平四年疏 曰:「中興以來,通儒達士班固、賈逵、鄭興父子並敦說 之。今《毛詩》《左氏》《周禮》各有傳記,與《春秋》共相表裡,宜 置博士,為立學官,以勵後來,以廣聖意。」拜廬江太守。

[編輯]

太祖建元元年得竹簡科斗書考工記

[編輯]

按《南齊書太祖本紀》,不載。按《文惠太子傳》,「建元元 年,封南郡王。時襄陽有盜發古冢,相傳是楚王冢,大 獲寶物,玉屐、玉屏風、竹簡書,青絲編簡,廣數分,長二 尺,皮節如新,盜以把火自照。後人有得十餘簡,以示 撫軍王僧虔,雲是科斗書。《考工記》《周官》所闕文也。」

[編輯]

武帝天監 年敕策周禮義戚袞對高第

[編輯]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陳書戚袞傳》,袞年十九, 梁武帝敕策孔子正言,並《周禮》《禮記》義對,高第。 天監 年,僕射徐勉以沈峻特精《周禮》,奏為博士。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按《儒林沈峻傳》,峻博通五 經,尤長三禮。初為王國中尉,稍遷侍郎,並兼國子助 教。時吏部郎陸倕與僕射徐勉書,薦峻曰:「《五經》博士 庾季達須換計公家必欲詳擇其人,凡聖賢可講之 書,必以《周官》立義,則《周官》一書,實為群經源本。此學 不傳,多歷年世,惟助教沈峻特精此書,宜即用此人, 使聖人正典,廢而更興。」勉從之,奏峻兼五經博士,於 館講授,聽者常數百人。按徐勉以天監六年拜僕射此條應為天監時事

宣帝天定 年令沈重講周禮於合歡殿

[編輯]

按《梁書宣帝本紀》,不載。按《周書儒林沈重傳》:「重博 覽群書,尤明《詩》《禮》。事梁主蕭察,令重於合歡殿講《周 禮》。重所撰述,共行於世。」有《周禮義》三十一卷,《周禮音》 一卷。

北魏

[編輯]

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六月戊午詔改斗尺依周禮制度

[編輯]

按《北魏書孝文帝紀》:「太和十九年六月戊午,詔改長 尺大斗,依《周禮》制度,班之天下。」

大統十一年命蘇綽盧辯依周制置六卿官

[編輯]

按《北魏書。文帝本紀》。不載按《周書文帝紀》。魏恭帝 三年。行周禮,建六官。初,太祖謂周太祖以漢、魏官繁,思革 前弊。大統中。乃命蘇綽、盧辯依周制改創其事。尋亦 制六卿官。按《蘇綽傳》,大統十年領著作,兼司農卿。 太祖謂周太祖欲革易時政,綽得盡其智能,贊成其事。太 祖因群臣畢至,乃命綽為《大誥》奏行之。其詞曰:「惟中 興十有一年仲夏,庶邦百辟咸會於王庭,柱國虎洎, 群公列將,罔不來朝。時迺大稽百憲,敷於庶邦,用綏 我王度。」皇帝曰:「昔堯命羲和,允釐百工;舜命九官,庶 績咸熙;武丁命說,克號高宗,時惟休哉!朕其欽若,格 爾有位,胥暨我太祖之庭。朕將丕命,女以厥官。」六月 丁巳,皇帝朝格於太廟,凡厥具僚,罔不在位。皇帝若 曰:「咨我元輔、群公、列將、百辟、卿士、庶尹、御事,朕惟寅 敷祖宗之靈命,稽於先王之典訓,以大誥於爾在位。 昔我太祖神皇,肇膺明命,以創我皇基。烈祖、景宗,廓 開四表,底定武功。暨乎文祖,誕敷文德。龔惟武」考,不 霣其舊。自時厥後,陵夷之弊,用興大難於彼東丘,則 我黎人,咸墜塗炭。惟台一人,纘戎下武,夙夜祗畏,若 涉大川,罔識攸濟。是用稽於帝典,揆於王廷,拯我民 瘼。惟彼哲王,示我《通訓》,曰:「天生烝民,罔克自乂。」上帝 降鑒叡聖,植元後以乂之。惟時元後弗克獨乂,博求 明德,命百辟群吏以佐之,肆天之命,闢辟之命,官惟 以卹民,弗惟逸。念辟惟元首,庶黎惟趾,股肱惟弼,上 下一體,各勤攸司,茲用克臻於皇極。故其《彝訓》曰:「後 克艱厥後,臣克艱厥臣,政迺乂。」今台一人,膺天之嘏, 既陟元後,股肱百辟,又服我國家之命,罔不咸守厥 職。嗟夫!後弗艱厥後,臣弗艱厥臣,於政弗斁。嗚呼艱 哉!凡爾在位,其「敬聽命。」皇帝若曰:「柱國唯四海之不 造,載繇二紀,天未絕我太祖、列祖之命,用錫我以元 輔。國家將墜,公惟棟梁,皇之弗極。公作相,百揆愆度, 公惟大錄。公其允文允武,克明克乂,迪七德,敷九功, 龕暴除亂,下綏我蒼生,旁施於九土,若伊之在商,周 之有呂,說之相丁,用保我無疆之祚。」皇帝若曰:「群公、 太宰、太尉、司徒、司空。惟公作朕鼎足,以弼乎朕躬。宰惟天官,克諧六職。尉惟司武,武在止戈。徒惟司眾,敬 敷五教。空惟司土,利用厚生。惟時三事,若三階之在 天;惟茲四輔,若四時之成歲。天工人其代諸?」皇帝若 曰:「列將,汝惟鷹揚,作朕爪牙。寇賊姦宄,蠻夷猾夏,汝 徂征。綏之以惠,董之以威。刑期於無刑,萬邦咸寧。俾 八表之內,莫違朕命。」時汝功。皇帝若曰:「庶邦列辟,汝 惟守土,作民父母。民惟不勝其飢,故先王重農事;不 勝其寒,故先王貴女功。民之不率於孝慈,則骨肉之 恩薄;弗惇於禮讓,則爭奪之萌生。惟茲六物,實為教 本。嗚呼!為上在寬,寬則民怠。齊之以禮,不剛不柔,稽 極於道。」皇帝若曰:「卿士庶尹,凡百御事,王省惟歲,卿 士惟月,庶尹惟日,御事惟時。歲月日時,罔易其度,百 憲咸貞,庶績其凝。嗚呼!惟若王官,陶鈞萬國,若天之 有斗。斟元氣,酌陰陽,弗失其和,蒼生永賴;悖其序,萬 物以傷。時惟艱哉!」皇帝若曰:「惟天地之道,一陰一陽; 禮俗之變,一文一質。爰自三、五,以迄於茲,匪惟相革, 惟其」救弊;匪惟相襲,惟其可久。惟我有魏,承乎周之 未,流接秦、漢遺弊,襲魏晉之華。誕惟五代澆風因而 未革,將以穆俗興化,庸可暨乎?嗟我公輔、庶僚、列侯, 朕惟否德,其一心力,祗慎厥艱,克遵前王之丕顯休 烈,弗敢怠荒。咨爾在位,亦協乎朕心,惇德允元,惟厥 艱是務,克捐厥華,即厥實,背厥偽,崇厥誠。勿愆勿忘, 一乎三代之彝典,歸於道德仁義,用保我祖宗之丕 命。荷天之休,克綏我萬方,永康我黎庶。戒之哉!戒之 哉!朕言不再。柱國虎洎庶僚百辟,拜手稽首曰:「亶聰 明,作元後,元後作民父母。」惟三五之王,率由此道,用 臻於刑措。自時厥後,歷千載而未聞。惟帝念功,將反 叔世,逖致於雍庸,錫降丕「命於我群臣,博哉王言!非 言之艱,行之實艱,罔不有初,鮮克有終。《商書》曰:『終始 惟一,德迺日新。惟帝敬厥始,慎厥終,以躋日新之德, 明我群臣敢不夙夜對揚。休哉!惟茲大誼,未光於四 表,以邁種德,俾九域幽遐咸昭奉元後之明訓,率遷 於道,永膺無疆之休』。」帝曰:「欽哉。」自是之後,文筆皆依 此體。

恭帝三年春正月初行周禮建六官

[編輯]

按《北魏書恭帝本紀》,不載。按《北周書。文帝紀》,「魏恭 帝三年春正月丁丑,初行《周禮》,建六官,以太祖為太 師、大冢宰,柱國李弼為太傅,大司徒趙貴為太保,大 宗伯獨孤信為大司馬,于謹為大司寇,侯莫陳崇為 大司空。」按《盧辯傳》:初,太祖亦謂周太祖也欲行《周官》,命蘇 綽專掌其事。未幾而綽卒,乃令辯成之。於是依《周禮》 建六官,置公卿大夫,並撰次朝儀,車服器用,多依古 禮,革漢、魏之法。事並施行。今錄辯所述六官,著之於 篇。

天官府:

領蒙宰等眾職

地官府。

領司徒等眾職

《春官府》:

領宗伯等眾職

夏官府:

領司馬等眾職

《秋官府》:

領司寇等眾職

《冬官府》:

領司空等眾職

史雖具載,文多不錄。所述六官,太祖以魏恭帝三年 始命行之。自茲厥後,世多損益。

《唐》

[編輯]

太宗貞觀元年五月敕明經習周禮者於本色內量減一選

[編輯]

按《唐書太宗本紀》。不載按《唐會要》,貞觀九年五月 敕「自今以後。明經兼習《周禮》。若《儀禮》者。於本色內量 減一選。」

元宗開元八年李元璀上言預試之日習周禮者帖十通五許其入第從之

[編輯]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唐會要》,開元八年七月, 國子司業李元璀上言,「《三禮》《三傳》及《毛詩》《尚書》《周易》 等,並聖賢微旨,生人教業。今明經所習,務在出身,咸 以《禮記》文少,人皆競讀。《周禮》經邦之軌則,《儀禮》莊敬 之楷模。《公羊》《穀梁》歷代宗習。今兩監及州縣以獨學 無雙,四經殆絕,事資訓誘,不可因循。其學請停,各量 配作業,並貢人預試之日,習《周禮》《儀禮》《公羊》《穀梁》,並 請帖十通五,許其入第,以此開勸。即望四海均習,九 經該備。」從之。

開元十六年十二月,楊瑒奏言。「明經習《周禮》者,出身 免任散官。」

按《唐書元宗本紀》,不載。按《唐會要》,開元十六年十 二月,楊瑒為國子祭酒,奏言:「今之明經,習《左氏》者十 無二三,又《周禮》《儀禮》及《公羊》《穀梁》殆將廢絕,請量加 優獎。」於是下制:明經習《左氏》及通《周禮》《儀禮》及《公羊《穀梁》四經者,出身免任散官。遂著於式。

古人抱遺經扶微學之心,如此其急,而今乃一切廢之,蓋必當時之士子,苦四經之難習,而主議之臣徇其私意,遂舉歷世相傳之經典,棄之而不學也。自漢以來,豈不知經之為五?而義有並存,不容執一。故三家之學,並列《春秋》,至於三《禮》,各自為書。今乃去經習傳,尤為乖理。苟便己私,用之干祿,率天下而欺君負「國,莫甚於此。經學日衰,人材日少」,非職此之由乎?

代宗大曆八年歸崇敬請以周官為中經置博士一員

[編輯]

按:《唐書代宗本紀》,不載。按《歸崇敬傳》:「大曆八年,崇 敬建議曰:近世明經,不課其義,先取帖經,顓門廢業, 傳授義絕。請以《禮記》《左氏春秋》為大經,《周官》《儀禮》《毛 詩》為中經,《尚書》《周易》為小經,各置博士一員。《公羊》《穀 梁春秋》共準一中經,通置博士一員。博士兼通《孝經》 《論語》,依章疏講解。德行純潔、文詞雅正、形容莊重,可 為師表者,委四品以上各舉所知,在外給傳,七十者 安車蒲輪敦遣。」國子、太學、四門三館各立《五經》博士, 品秩、生徒有差。

德宗貞元 年杜佑廣周官法為通典奏之

[編輯]

按《唐書德宗本紀》,不載。按《杜佑傳》:「貞元十九年,拜 校檢司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先是,劉秩摭百家,侔 周六官法,為《政典》三十五篇,房琯稱才過劉向,佑以 為未盡,因廣其闕,參益新禮,為二百篇,自號《通典》,奏 之,優詔嘉美,儒者服其書約而詳。」

《後周》

[編輯]

世宗顯德 年詔刻周禮釋文

[編輯]

按《五代史世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周顯德中,詔刻 《易書》《周禮》《儀禮》「《四經釋文》,皆田敏、尹拙、聶崇義校勘, 自是相繼校勘。」

《宋》

[編輯]

真宗咸平二年詔邢昺等校定周禮義疏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邢昺傳》:「咸平二年,始置 翰林侍講學士,以昺為之。受詔與杜鎬、舒雅、孫奭、李 慕清、崔偓佺等校定《周禮》《儀禮》《公羊》《穀梁春秋傳》《孝 經》《論語》《爾雅義疏》,及成,並加階勳。」

按《玉海》,「李至請命李沆、杜鎬等校定《周禮疏》,咸平三 年三月癸巳,命祭酒邢昺代領其事,杜鎬、舒雅、李維、 孫奭、李慕清、王煥、崔偓佺、劉士元預其事。」賈公彥《周 禮疏》五十卷

咸平四年九月,邢昺等表上重校定《周禮》。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咸平四年九月丁 亥,翰林侍講學士邢昺等及直講崔偓。佺表上重校 定《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七經義疏, 凡一百六十五卷。賜宴國子監,昺加一階,餘遷秩。」一本 雲一百六十三卷十月九日,命摹印頒行。於是《九經義疏》具 矣。

咸平六年,敕以《周禮正義》雕印頒行。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咸平六年。敕雕印 《周禮正義》頒行。

景德元年七月賜諸王近臣新印周禮疏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德元年七月癸 未朔。賜諸王近臣新印《周禮》疏。

景德二年十月。賜宰執近臣親王新印《周禮》疏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景德二年十月甲 申。復賜宰執近臣親王新印。《周禮》《儀禮》《公羊》《穀梁傳》 疏。

大中祥符七年九月作周禮詩三章

[編輯]

按《宋史真宗本紀》,不載。按《玉海》,「大中祥符七年六 月庚辰,上作《周易》詩三章,賜群臣和。至是遍詠經史, 百僚並賦。九月庚戌,作《周禮》詩三章。」其讀十一經也, 起七年六月庚辰,成於八年閏六月癸巳。

仁宗慶曆 年楊安國以周官進講經筵

[編輯]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楊安國傳》:安國在經筵 二十七年,仁宗稱其行義淳質。嘗講《周官》,至大荒大 札,則薄征緩刑。因進言曰:「古所謂緩刑,乃貰過誤之 民爾。今眾持兵仗,取民廩食,一切寬之,恐無以禁姦。」 帝曰:「不然,天下皆吾赤子,迫於餓莩,至起為盜,州縣 既不能振恤,乃捕而殺之,不亦甚乎!」

皇祐元年九月所鐫石經周禮畢

[編輯]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石室十三經》,孟蜀 所鐫,「皇祐元年歲次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 工畢。」周禮孫羽吉書。

至和元年學士王洙上周禮禮器圖

[編輯]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按《玉海》。至和元年九月丙 寅。翰林學士王洙。上周禮禮器圖。先是洙講《周禮》。上 因命畫車服冠冕籩豆簠簋之制。及圖成上之。

神宗熙寧八年頒王安石周禮義於學官

[編輯]

按《宋史神宗本紀》:熙寧八年六月己酉,頒王安石《詩》 《書》《禮》義於學官。按《王安石傳》:「初,安石訓釋《詩》《書》《周禮》,既成,頒之學官,天下號曰新義。晚居金陵,又作《字 說》,多穿鑿傅會,其流入於佛、老,一時學者無敢不傳 習,主司純用以取士,莫能自名一說。先儒傳注一切 廢不用。」

按蔡絛《新經周禮義跋》:「王元澤奉詔修《三經義》時,王 丞相介甫為之提舉,蓋以相臣之尊,所以假命於其 手也。《詩》《書》多出元澤暨諸門弟子,至若《周禮新義》,實 丞相親為之筆削者。政和時,朝廷悉命藏諸祕閣,用 是吾得見之。《周禮新義》筆跡猶斜風細雨,誠介甫親 書。」

按晁公武《讀書志》:「《新經周禮》義,王安石撰,二十二卷。 熙寧中,設經義局,安石自為《周官義》,十餘萬言,不解 《考工記》。安石以其書理財者居半,愛之,如行青苗之 類皆稽焉。所以自釋其義者,蓋以其所創新法,盡傅 著之,務塞異議者之口。其黨紹述,期盡行之,禍難並 起。」

元豐元年三月沈季長進講周禮

[編輯]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元年三月辛巳,御邇英閣,沈 季長進講《周禮》八法。」

元豐六年四月,蔡卞進講《周禮》。

按《宋史神宗本紀》:元豐六年夏四月「壬申,御邇英閣, 蔡卞進講《周禮》。」

元豐 年,陸佃進講《周官禮》。

按《宋史神宗本紀》不載。按《陸佃傳》:佃加崇政殿說 書,進講《周官》,神宗稱善。佃入見,神宗問大喪襲袞,佃 考禮以對。神宗悅,用為詳定郊廟禮文官。每有所議, 神宗輒曰:「自王、鄭以來,言禮未有如佃者。」加崇政殿 說書,進講《周官》,神宗稱善。著書四十二卷,於禮家名 數之說尤精,如禮象諸書皆傳於世。

高宗建炎 年王居正進周禮辨學楊時周禮義辨亦列祕府

[編輯]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王居正傳》,建炎中入對, 以所論王安石父子之言不合於道者,裒得四十二 篇,名曰《辨學》,上之。居正學根據六經,楊時器之出所 著《三經義辨》示居正曰:「吾舉其端,子成吾志。」居正感 勵,首尾十載,為《書辨學》十三卷、《詩辨學》二十卷、《周禮 辨學》五卷、《辨學外集》一卷。居正既進其書七卷,而楊 時《三經義》亦列祕府。二書既行,天下遂不復言王氏 學。

紹興三十年史浩權建王府教授進講周禮

[編輯]

按《宋史高宗本紀》不載。按《史浩傳》:「紹興三十年,普 安郡王為皇子,進封建王,除浩權建王府教授兼直 講,一日講《周禮》,言膳夫講膳羞之事,歲終則會,惟王 及後世子之膳羞不會。至酒正掌飲酒之事,歲終則 會,惟王及後之飲酒不會,世子不與焉。以是知世子 膳羞可以不會,世子飲酒不可以無節也。王作而謝 曰:『敢不佩斯訓』。」

按《中興藝文志》:「孝宗為建王浩分講《周禮》,多啟發,孝 宗稱之,然止於司關。」

按《東山經籍考》「四明史浩字直翁,為建王府直講時, 有《周官講義》十四卷,然止於天地二官,自天官冢宰 至於地官司關。今其書尚存文淵閣。」

孝宗乾道九年閏正月詔令胡銓進所講周禮藏祕書省

[編輯]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胡銓傳》:銓以敷文閣直 學士與外祠。銓歸,上所著《周禮解》,詔藏祕書省。 按《玉海》,乾道九年閏正月二十三日,敷文閣直學士 胡銓言,聖訓令臣進所解諸經,今先繕寫《周易》《周禮》 《禮記》《春秋》四經解。詔令投進。

按胡銓進《周禮解序》:「臣聞六經之道同歸,而二禮相 為表裡,其來尚矣。考《王制》而知六官之備,考《月令》而 知太史保章氏、馮相氏之精,考《曾子問雜記》及間傳、 四制而知司服之等,考《文王世子》而知大胥之教,考 《禮運》《禮器》而知大宗伯之位,考《郊特牲》而知封人、牧 人、牛人之分,考《內則》而知師氏之制,考《玉藻》而知典」 瑞之則,考《明堂位》而知朝士、司儀之別,考《大傳》而知 肆師之職,考《少儀》而知《巾車》、典路、車人之別,考《學記》 而知《大司樂》、成均之法,考《樂記》而知大胥、小胥之律, 考《大記》而知勸防之嚴,考《祭法》《祭義》《祭統》而知《鬱人》、 鬯人典禮之經,考《經解》而知太師六經、六德之本,考 《哀公問昏義》而知媒氏之源,考仲尼燕居、社郊、嘗禘 而知小宗伯之儀,考孔子「閒居五至」之義而知樂師 之意,考《坊記》而知《秋官》「環人」之衛,考《中庸》而知大司 徒中和之教,考《表記》卜筮而知龜人、筮人之敬,考《緇 衣》絲綸之言而知內史、外史之書,考《深衣》規矩準繩 而知輪人之度,考投壺之弦而知樂師霾首之奏,考 《儒行》而知司諫德行道藝之尊,考《大學》、正心而知《弓 人》無郊之諭,考《冠義》而知棄師之等,考《鄉飲》而知酒 正之德,考《射義》而知《司裘》之鵠,考《燕義》而知《秋官》諸 子之職掌,考《聘義》而知玉府之藏,故曰「二禮相為表 裡也。」前賢論學之源,謂「江出汶,至於溝渠所並,大川三百,小川三千,然後往而與洞庭、彭蠡同波,下而與 南溟」北海同味;又如禹治水,知脈絡開塞,而至於九 州滌源,四海會同者也。竊觀「大川小川」之說,生於《曲 禮》「三百威儀」「三千」之說,然二禮條分貫別,亦豈止「三 百」、「三千」而已哉?而其旨意脗合,相為表裡,端若脈絡 交通,四海會同而不殊,誠有味其言之也。臣既為《易》 《春秋》《禮記》《傳》,又覃思《周官》,凡十有餘年,僅「成《集解》。嘗 以謂韓愈闢邪說,欲尊《六經》,而邪說卒不能革;歐陽 修欲刪去《九經緯書》,而異端故在。臣之區區,欲卒韓 歐之業,而學術膚淺,志苦心勞,徒益蕪累,終莫能探 賾發潛。重念昔之賢士,伸於知己,臣自癸未夏迄辛 卯秋,四侍經筵,屢蒙獎諭,受知實深。陛辭之日,親承 玉音,令臣繕寫所解經進」呈。伏惟陛下天縱之姿,聖 學高妙,卓冠百王。頃因論治道,有及於「惟禮可以已 之」之說,大哉王言,非精於《禮》,孰能與於斯?顧臣糠秕, 曷補萬一,倘辱皇慈,寬狂瞽之誅,略加睿覽,則臣之 志願畢矣。

淳熙二年上與趙雄言周禮理財之務

[編輯]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按《趙雄傳》:淳熙二年,雄僉 書樞密院事,一日奏事,上曰:「今夏蠶麥甚熟,絲米價 平,可喜。」雄奏:「《孟子》論王道始於不飢不寒。」上曰:「近世 士大夫好高論,恥言農事,微有西晉風,豈知《周禮》與 《易》言理財,周公、孔子曷嘗不以理財為務?」

淳熙十年,鄭鍔進《周禮全解》。

按:《宋史孝宗本紀》不載。 按王與之《周禮訂義》,三山 鄭氏鍔有《周禮全解》,淳熙十年進。

光宗紹熙三年吏部郎陳傅良進周禮說十三篇

[編輯]

按《宋史光宗本紀》,不載。按《儒林陳傅良傳》:「傅良除 吏部員外郎,因輪對,帝從容嘉納,且勞之曰:『卿昔安 在?朕不見久矣。其以所著書示朕』。」退,以《周禮說》十三 篇進。

按《玉海》:紹熙三年,吏部郎陳傅良進《周禮說》,以「『格君 心、正朝綱、均國勢』為目目各四篇。」《續書目》:徐筠學《周 官》,於陳傅良,記所口授成《周禮微言》十卷,自謂聞於 傅良曰:「『《周禮》綱領有三,養君德、正紀綱、均國勢』,鄭氏 注誤有三;《王制》,漢儒之書,今以釋《周禮》;《司馬法》,兵制 也,今以證《田制》;《漢官制》皆襲秦,今引《漢官》以比《周官》。」 其誤三也。又陳傅良、徐元德撰《周官制度清華》二十 卷。

按陳傅良進《周禮說序》:「王道至於周,備矣。文、武、周公、 成、康之心,考其行尚多見於《周禮》一書。而熙寧用事 之臣,經術舛駮,顧以《周禮》一書理財居半之說,售富 強之術,凡開基立國之道,斲喪殆盡,而天下遂日多 故。老生宿儒,發憤推咎,以是為用。《周禮》之禍,詆排不 遺力。幸以進士舉,猶列於學官。至論王道不行,古不 可復」,輒以熙寧嘗試之效藉口,則論著誠不得已也。 故有《格君心》《正朝綱》《均國勢》說各四篇。

寧宗嘉定 年林椅上周禮綱目

[編輯]

按《宋史寧宗本紀》不載。按陳振孫《書目》,《周禮綱目》 八卷,《摭說》一卷,紹興府教授括蒼林椅奇卿撰,嘉定 初上之朝。

理宗淳祐三年夏四月王與之進周禮訂義

[編輯]

按:《宋史理宗本紀》:「淳祐三年夏四月壬申,布衣王與 之進所著《周禮訂義補》,下州文學。」

「按宋會要,淳祐二年十二月,朝奉郎直煥章閣、權知 溫州軍州兼管內勸農事趙汝騰奏,右臣準祕省公 移,索臣所領樂清縣管下士人王與之《周禮訂義》,以 俟聖覽。臣即命工匠就其家印寫二本,繳納訖。臣竊 詳諸經訓解,皆有先儒折衷,彙集成書,獨二禮闕《周 禮》,又不幸遭王安石不善用,以禍天下,學者望而疑」 之。雖程顥頤、張載三先生尊信此書,僅有緒言,見於 《語錄》。近世大儒朱熹辨明甚至,皆有意表章之,然亦 未嘗作為訓義以行於世。與之以山澤臞儒,乃能編 輯前後儒先講解,或一說之精,或一義之當,悉為蒐 獵無遺,間亦自附己見,剖析微眇,是非審確。故參政 真德秀擊節是書,為之序。德秀沒,與之益加意,刪繁 取要,由博得約,今其書亦精粹無疵矣。上可以裨聖 明之治,下可以釋學者之惑,有功於《六經》甚多,縉紳 韋布爭欲得之,與之刊於家。臣嘗識其人,近來假守, 益得之於旦評,履踐無玷,節守不渝,皓首著書數種, 《周官》特其一也。真經明行修之士,臣職在師帥,每欲 薦之於朝,適會祕省「取其著書,臣用敢以姓名聞。欲 望聖旨下祕省索與之訂義,以備乙夜之觀。仍少加 旌異,以風厲天下。學者幸甚。謹錄奏聞,伏候敕旨。」三 年正月初六日奉旨下祕書省宣人。十八日奉聖旨, 降付尚書省,送檢正都司。都司擬上:「照得溫州布衣 王與之,皓首窮經,其書滿家。若《周禮訂義》最為精粹。 與之」守志厲行,無求於世。今祕省取其書,守臣上其 名,與獻書自鬻者不同,欲特補一官,以示旌異。四月 二十六日奉旨:「王與之敕授賓州文學,其《周禮訂義》

付祕書省
考證

[編輯]

廢帝天德三年置國子監周禮用鄭元注賈公彥疏自國子監印之授諸學校

[編輯]

按《金史廢帝本紀》。不載。按《選舉志》。凡養士之地曰 國子監。始置於天德三年。《周禮》用鄭元注。賈公彥疏。 自國子監印之。授諸學校。

[編輯]

世祖至元二十四年定國子學制以次讀周禮

[編輯]

按《元史世祖本紀》,不載。按《選舉志》:「至元二十四年, 立國子學而定其制,凡讀書必先《孝經》、小學、《論語》《孟 子》、大學、《中庸》,次及《詩》《書》《禮記》《周禮》《春秋》《易》。博士助教 親授句讀、音訓、正、錄、伴讀以次傳習之,講說則依所 讀之序。」

《明》

[編輯]

建文帝建文元年帝與方孝孺討論周官法度

[編輯]

按《明外史方孝孺傳》:「建文帝即位,與董倫同侍經筵。 帝好文,日與孝孺討論《周官》法度。」

世宗嘉靖八年李如玉上周禮會要十五卷

[編輯]

按《明外史儒林王應電傳》:「時有李如玉者,亦精於《周 禮》,采諸家為《會要》十五卷,嘉靖八年詣闕上之,特旨 嘉獎,賜以冠帶。」

嘉靖 年,上允輔臣請,命天下棘闈策士用《周禮》一 道。

按孫攀古《周禮釋評序》:「世宗皇帝嘗允輔臣之請,命 天下棘闈策士用《周禮》一道,獨不可欽遵德意而究 心矣乎。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