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34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四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三百四十七卷
理學彙編 經籍典 第三百四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三百四十七卷目錄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一

  宋三

  李之才      胡旦

  賈同       劉顏

  高弁       孫復

  石介       胡瑗

  劉羲叟      林概

  李覯       何涉

  王回       王向

  周堯卿      王當

  陳暘       陳祥道

經籍典第三百四十七卷

經學部傳經名儒列傳二十一

[編輯]

宋三

[編輯]

李之才

[編輯]

按《宋史儒林李之才傳》:「之才字挺之,青社人也。天聖 八年同進士出身。為人樸且率,自信無少矯厲。師河 南穆脩,脩性卞嚴寡合,雖之才亦頻在訶怒中,之才 事之益謹,卒能受《易》。時蘇舜欽輩亦從脩學《易》,其專 授受者惟之才爾。脩之《易》受之种放放受之陳摶,源 流最遠。其圖書象數變通之妙,秦漢以來鮮有知者。」 之才初為衛州護,加主簿,權共城令。時邵雍居母憂 於蘇門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爨以養父。之才叩 門來謁,勞苦之曰:「好學篤志,果何似?」雍曰:「簡策之外, 未有通也。」之才曰:「君非跡簡策者,其如物理之學何?」 他日則又曰:「物理之學學矣,不有性命之學乎?」雍再 拜,願受業。於是先示之以陸淳《春秋》,意欲以《春秋》表 儀五經,既可語《五經》大旨,則授《易》而終焉。其後雍卒 以《易》名。世之才器大難乎識者,棲遲久不調,或惜之, 則曰:「宜少貶以圖榮進。」石延年獨曰:「時不足以容君, 盍不棄之?」隱去。再調孟州司法參軍。時范雍守孟,亦 莫之知也。雍初自洛建節守延安,送者皆出境外,之 才獨別近郊,或病之,謝曰:「故事也。」頃之,雍謫安陸,之 才沿檄見之洛陽,前日遠送之人,無一來者,雍始恨 知之之晚。友人尹洙以書薦於中書舍人葉道卿,因 石延年致之曰:「孟州司法參軍李之才,年三十九,能 為古文章,語直意遂,不肆不窘,固足以蹈及前輩,非 洙所敢品目。而安於卑位,無仕進意,人罕知之。」其才 又達「世務,使少用於世,必過人遠甚。恨其貧,不能決 其歸。心知之者當共成之。」延年復書曰:「今業文好古 之士,至鮮且不張,苟遺若人,其學益衰矣。」延年素不 喜謁貴仕,凡四五至道卿門,通其書乃已。道卿薦之, 遂得應銓。新格有保仕五人,改大理寺丞,為緱氏令。 未行,會延年與龍圖閣直學士吳遵路調兵河東,辟 之才澤州簽署判官。澤人劉羲叟從受曆法,世稱羲 叟曆法遠出古今,上有揚雄、張衡所未喻者,實之才 授之。在澤轉殿中丞。丁母憂,甫除喪,暴卒於懷州官 舍,寶曆五年二月也。時尹洙兄漸守懷,哭之才過哀, 感疾,不踰月亦卒。之才歸葬青社,邵雍表其墓,有曰: 「求於天下,得聞道之君子」李公以師焉。

胡旦

[編輯]

按《宋史儒林胡旦傳》:「旦字周父,濱州渤海人。少有雋 才,博學能文辭,舉進士第一,為將作監丞,通判昇州。 時江南初平,汰李氏時所度僧十減六七。旦曰:『彼無 田廬可歸,將聚而為盜。悉黥為兵。遷左拾遺,直史館, 數上書言時政利病,出為淮南東路轉運副使,知海 州,踰年召歸』。」先是,盧多遜貶,趙普罷相,其夏,河決韓 村,尋復塞。旦獻《河平頌》曰:「天祚我宋,以君兆民。配天 成休,惟堯與鄰。粵有大水,昏墊下人。非曰聖作,孰究 孰度?蔽賢者退,壅澤者罪。我防大患,河豈雲敗?逆遜 遠投,姦普屏外。聖道如隄,崇崇海內。帝曰守文,是塞 是親。調爾衛兵,程是烝民。民以盡力,臣以勤職。役雲 其終,河以之塞。唐堯懷山,實警神德。漢武宣防,實彰 令式。我塞長河,融流惠澤。明明聖功,萬代成則。」太宗 覽頌,有「逆遜姦普」之語,召宰相謂曰:「胡旦獻頌,詞意 悖戾。朕自擢於甲科,歷試外任,所至無善狀。知海州 日,為部下所訟,獄已具,適會大赦,朕錄其材而捨其 過,尚令在近列,又領史職,乃敢恣胸臆,狂躁如此,其 亟逐之。」即貶殿中丞、商州團練副使。上《平燕議》曰:「今 幽州在北門之外,東封非國家所急,願移其資以事 北伐。且天時、地利、人事,皆有可伐之意,歲之所臨,其 地受福。今年春末至來年,歲在宋分;今年初秋至六 年,鎮在燕分;從今年為備,至來春興師。北兵之遇春

夏,則氈裘、皮履、羊弓、塞馬不為用,而中原士卒素不
考證
能寒。」往北逢暄,筋力勇健。以勇健之士,驅不用之敵,

承福慶之時,討災殃之城,成功立事,在於此矣。長淮 以北,太行以東,河水罷災,土地甚沃。因其豐實,取其 穀帛,減價以折納,見錢以貴糴,官府多積,兵役無虞, 用兵豐財,可濟大事。太原克復以來,於今七載,兵甲 甚利,士卒甚雄,夜寢晨興,寒裘饑粟。若以促裝之賜, 發軍而用之,恩賞之貲,成功而賚之,可以齊心平敵, 恢拓舊境。幽州平土而負敵為勢,必擇四人,分之方 面,以剛斷勇毅者主之,選和平恭慎者一人部之。幽 州之北,皆是山谷,通人馬者不過十處,領將士者亦 擇十人,同行則共議兵機,分出則各司軍事,寇來則 同戰以驅逐,寇歸則畫疆「以扞蔽。苟塞斷山路,餘寇 在燕,與大軍相持,則遷延其時。以度春夏,寇不能熱, 有退無前。」使士之剛勇與才力者各為一將,多則分 部扞敵、攻城,兩盡其力,定其軍名,實其軍數,我寡彼 多則力不勝;我實彼虛,則勝有餘。力均則較其地形, 地均則爭其謀略,分明勇怯,各致其用。以茶鹽香藥 之價十分「減二,從新者先賣於邊城要路軍馬屯所, 以芻粟錢帛之價十分增二。納貨以出券者詣本場 以交貨,得貨者緣逐路以納稅。出往來四方之饒,為 兩地費用之耗。」自然商得其利則買之於人,人得其 資則勤之於穡。故必民效兼倍之力,國貯九年之積, 科撥不假於度支,轉般何勞於漕輓。芻粟之給,「攻具 之用,委輸發運,以為後繼。今將用二十萬之眾,役三 十州之民,願陛下明降日月之信,先示雨露之澤。民 知信賞則悅而忘死,士得仰給則死而力戰。如此,則 逆壘不足下,猾寇不足殄也。」起為左補闕,復直史館, 遷脩撰,預脩《國史》。以尚書戶部員外郎知制誥,遷司 封員外郎。有傭書人翟穎者,旦嘗與之善,因為改姓 名「馬周」,以為唐馬周復出,上書詆時政,且自薦可為 大臣。又舉材任公輔者十人,其辭頗壯,當時皆謂旦 所為。馬周坐流海島,旦亦貶坊州團練副使。坐擅離 所部謁宋白於鄜州,既被劾,特釋之。徙絳州。稍復工 部員外郎、直集賢院,遷本曹郎中、知制誥、史館脩撰。 素善中官王繼恩,為繼恩草制,辭過美。繼恩敗,真宗 聞而惡之,貶安遠軍行軍司馬,又削籍流潯州。咸平 初,移通州團練副使,徙徐州。以祠部員外郎分司西 京,又為保信軍節度副使。久之,以司封員外郎通判 襄州。封泰山,改祠部郎中。服母喪,既除,乃言父卒時, 嘗詔奪哀從事,請追行服三年。已而失明。以祕書省 少監致仕,居襄州,再遷祕書監,卒。旦喜讀書,既喪明, 猶令人誦經史,隱几聽之不少輟。著《漢春秋》《五代史 略》《將帥要略》《演聖通論》《唐乘家傳》三百餘卷。斲大硯 方五六尺,刻而瘞之曰:「胡旦修《漢春秋》硯。」晚尤黷貨, 干擾州縣,持吏短長,為時論所薄。既死,子孫貧甚,寓 柩民間。皇祐末,知襄州王田為言於朝,得錢二十萬 以葬。

賈同

[編輯]

按《宋史儒林賈同傳》:「同字希得,青州臨淄人。五代時, 楊光遠反,同祖崇率鄉里四百餘家保愚谷山,全活 者二千人。同初名罔,字公疏,篤學好古,有時名,著《山 東野錄》七篇。年四十餘,同進士出身,真宗命改今名。 王欽若方貴盛,聞同名,欲致之,固謝不往。居八九年, 始補歷城主簿。張知白薦為大理評事,通判兗州。天」 聖初,上書言:「自祥符以來,諫諍路塞,丁謂乘間造符 瑞以欺先帝。今謂姦既白,宜明告天下,正符瑞之謬, 罷宮觀崇奉,歸不急之衛兵,收無名之實費,使先帝 免後世之議,國家無因循之失。」又言:「寇準忠規亮節, 疾惡擯邪,自其貶黜,天下之人弗見其罪。宜還之內 地,以明忠邪善惡之分。」時章獻太后臨朝,而同言如 此,人以為難。再遷殿中丞、知棣州,卒。劉顏、李冠、王無 忌及其門人諡同曰「存道先生。」

劉顏

[編輯]

按《宋史儒林劉顏傳》:顏字子望,彭城人。少孤,好古學, 不專章句,師事高弁,舉進士第,以試祕書省校書郎 知龍興縣,坐法免。久之,授徐州文學,居鄉里,教授數 十百人。採漢、唐奏議為輔弼。名對馮元、劉筠、錢昜、滕 涉、蔡齊上其書,除任城主簿。歲饑,發大姓所積粟,活 數千人。李迪知兗州、青州,皆辟為從事,卒。著《儒述通 要》《經濟樞言》復數十篇。石介見其書,嘆曰:「恨不在弟 子之列。」子庠,自有傳。

高弁

[編輯]

按《宋史儒林高弁傳》:「弁字公儀,濮州雷澤人。弱冠徒 步從种放學於終南山,又學古文於柳開,與張景齊 名。至道中,以文謁王禹偁,禹偁奇之,舉進士,累官侍 御史,諫修玉清昭應宮,降知廣濟軍。尋以戶部判官 試開封府。進士私發糊名,奪二官。稍復知單州、邢州 鹽鐵判官。河決澶州,請弛隄防,縱水所之,可省民力, 且以扼契丹南向。」議寢。知陝州,卒。弁性孝友,所為文 章多祖《六經》及《孟子》,喜言仁義,有《帝則》三篇,為世所 傳。與李迪、賈同、陸參、朱頔、伊淳相友善,石延年、劉潛皆其門人也。

孫復

[編輯]

按《宋史儒林孫復傳》:「復字明復,晉州平陽人。舉進士 不第,退居泰山,學《春秋》,著《尊王發微》十二篇,大約本 於陸淳而增新意。石介有名山東,自介而下皆以先 生事復,年四十不娶,李迪知其賢,以其弟之子妻之。 復初猶豫,石介與諸弟子請曰:『公卿不下士久矣。今 丞相不以先生貧賤,欲託以子,宜因以成丞相之賢 名』」,復乃聽。孔道輔聞復之賢,就見之,介執杖履立侍 復左右,升降拜則扶之,其往謝亦然。介既為學官,語 人曰:「孫先生非隱者也。」於是范仲淹、富弼皆言復有 經術,宜在朝廷。除祕書省校書郎、國子監直講。車駕 幸太學,賜緋衣銀魚,召為邇英閣祗候說書。楊安國 言其講說多異先儒,罷之。孔直溫敗,得所遺復詩,坐 貶處州監稅,徙泗州,又知長水縣,簽書應天府判官 事,通判陵州。未行,翰林學士趙概等十餘人言復「經 為人師,不宜使佐州縣。」留為直講,稍遷殿中丞,卒,賜 錢十萬。復與胡瑗不合,在太學常相避。瑗治經不如 復,而教養諸生過之。復既病,韓琦言於仁宗,選書吏 給紙筆,命其門人祖無擇就復家得書十五萬言,錄 藏祕閣,特官其一子。

石介

[編輯]

按《宋史儒林石介傳》:「介字守道,兗州奉符人。進士及 第,歷鄆州南京推官。篤學有志尚,樂善疾惡,喜聲名, 遇事奮然敢為。御史臺辟為主簿,未至,以論赦書不 當求五代及諸偽國,後罷為鎮南掌書記,代父丙遠 官為嘉州軍事判官。丁父母憂,耕徂徠山下,葬五世 之未葬者七十喪。以《易》教授於家,魯人號介『徂徠先 生』。」入為國子監直講,學者從之甚眾,太學繇此益盛。 介為文有氣,嘗患文章之弊,佛、老為蠹,著《怪說》《中國 論》,言去此三者乃可以有為。又著《唐鑑》,以戒姦臣、宦 官、宮女,指切當時,無所諱忌。杜衍、韓琦薦擢太子中 允、直集賢院。會呂夷簡罷相,夏竦既除樞密使,復奪 之,以衍代章得象。晏殊、賈昌朝、范仲淹、富弼及琦同 時執政,歐陽修、余靖、王素、蔡襄並為諫官。介喜曰:「此 盛事也,歌頌吾職,其可已乎!」作《慶曆聖德詩》曰:「於惟 慶曆三年三月,皇帝龍興,徐出闈闥,晨坐太極,晝開 閶闔,躬覽英賢,手鉏姦枿,大聲渢渢,震搖六合,如乾 之動,如雷之發,昆蟲蹢躅,怪妖藏滅。同明道初,天地 嘉吉。初聞,皇帝蹙然」言曰:「予祖予父,付予大業。予恐 失墜,實賴輔弼。汝得象殊重,慎微密。君相予久,予嘉 君伐。君仍相予,笙鏞斯協。昌朝儒者,學問該洽。與予 論政,傳以經術。汝貳二相,庶績咸秩。惟汝仲淹,汝誠 予察。太后乘勢,湯沸火熱。汝時小臣,危言嶪嶪。為予 司諫,正予門闑。為予京兆,堲予讒說。賊叛予夏,往予 式遏。」六月酷日,大冬積雪。汝寒汝暑,同予士卒。予聞 辛酸,汝不告乏。予晚得弼,予心弼悅。弼每見予,無有 私謁。以道輔予。弼言深切,予不堯舜,弼自笞罰。諫官 一年,疏奏滿篋。侍從周歲,忠力廑竭。契丹忘義,檮杌 饕餮。敢侮大國,其辭慢悖。弼將予命,不畏不怯。卒復 舊好,民得食褐。沙磧萬里,死生一節。視弼之膚,霜剝 風裂。觀弼之心,鍊金鍛鐵。寵名大官,以酬勞渴。弼辭 不受,其志莫奪。惟仲淹弼,一夔一契。天實賚予,予其 敢忽。並來弼予,民無瘥札。曰「衍汝來,汝予黃髮。」事予 二紀,毛禿齒豁。心如一兮,率履弗越。遂長樞府,兵政 無蹶。予早識琦,琦有奇骨,其器魁落,豈視。請幫助識別此字。楔。其人 渾樸,不施剞劂。可屬大事,敦厚如勃,琦汝副衍。知人 予哲。惟修惟靖,立朝䡾䡾。言論磥砢,忠誠特達。祿微 身賤,其志不怯。嘗詆大官,亟遭貶黜。萬里歸來,剛氣 不折。屢進直言,以補予闕。素相之後,含忠履潔。昔為 御史,幾叩予榻。襄雖小官,多聞予徹。亦嘗獻言,箴予 之失。剛守粹愨,與修儔匹。並為諫官,正色在「列。予過 汝言,毋鉗汝舌。」皇帝聖明,忠邪辨別。舉擢畯良,掃除 妖魃。眾賢之進,如茅斯拔;大姦之去,如距斯脫。上倚 輔弼,司予調燮;下賴諫諍,維予紀法。左右正人,無有 邪孽。予望太平,日不逾浹。皇帝嗣位二十二年,神武 不殺,其默如淵;聖人不測,其動如天。賞罰在予,不失 其權。恭己南面,退姦進賢。知賢不易,非明弗得。去邪 惟艱,惟斷乃克。明則不貳,斷則不惑。既明且斷,惟皇 帝之德。群臣踧踖,重足屏息,交相教語,曰:「惟正直,毋 作側僻。」皇帝汝殛,諸侯危慄,墮玉失舄,交相告語。皇 帝神明。四時朝覲,謹修臣職。四夷走馬,墜鐙失策,交 相告語:皇帝英武。解兵修貢,永為屬國。皇帝一舉,群 臣懾焉,諸侯「畏焉,四夷服焉。臣願皇帝壽萬千年。」《詩》 所稱多一時名臣,其言大姦,蓋斥竦也。《詩》且出,孫復 曰:「子禍姑於此矣。」介不畜馬,借馬而乘,出入大臣之 門,頗招賓客,預政事,人多指目。不自安,求出,通判濮 州,未赴卒。會徐狂人孔直溫謀反,搜其家,得介書。夏 竦御介甚,且欲中傷。杜衍等,因言介詐死,北走契丹, 請發棺以驗。詔下京東訪其存亡。衍時在兗州,以驗 介事語官屬,眾不敢答。掌書記龔鼎臣願以闔族保介必死,衍探懷出奏槁示之,曰:「老夫已保介矣,君年 少,見義必為,豈可量哉?」提點刑獄呂居簡亦曰:「發棺 空,介果走北,孥戮非酷。不然,是國家無故剖人冢墓, 何以示後世?且介死,必有親族、門生會葬及棺歛之 人,苟召問無異,即令具軍令狀保之,亦足應詔。」於是 眾數百,保介已死,乃免斲棺,子弟羈管他州,久之得 還。介家故貧,妻子幾凍餒,富弼、韓琦共分奉,買田以 贍養之。有《徂徠集》行於世。

胡瑗

[編輯]

按《宋史儒林胡瑗傳》:「瑗字翼之,泰州海陵人。以經術 教授吳中,年四十餘。景祐初,更定雅樂,詔求知音者, 范仲淹薦瑗,白衣對崇政殿,與鎮東軍節度推官阮 逸同較鐘律,分造鐘磬各一虡,以一黍之廣為分,以 制尺律,徑三分四釐六毫四絲,圍十分三釐九毫三 絲。又以大黍累尺,小黍實龠。丁度等以為非古制,罷」 之。授瑗試祕書省校書郎。范仲淹經略陝西,辟丹州 推官,以保寧節度推官教授湖州。瑗教人有法,科條 纖悉備具,以身先之,雖盛暑必公服坐堂上,嚴師弟 子之禮,視諸生如其子弟,諸生亦信愛如其父兄,從 之游者常數百人。慶曆中,興太學,下湖州,取其法,著 為令。召為諸王宮教授,辭疾不行。為太子中舍,以殿 中丞致仕。皇祐中,更鑄太常鐘磬,驛召瑗,逸與近臣、 太常官議於祕閣,遂典作樂事。復以大理評事兼太 常寺主簿,辭不就。歲餘,授光祿寺丞、國子監直講。樂 成,遷大理寺丞,賜緋衣、銀魚。瑗既居太學,其徒益眾, 太學至不能容,取旁宮舍處之。禮部所得士,瑗弟子 十常居四五,隨材高下,喜自修飾,衣服容止,往往相 類,人遇之,雖不識,皆知其瑗弟子也。嘉祐初,擢太子 中允、天章閣侍講,仍治太學。既而疾不能朝,以太常 博士致仕歸,老於家。諸生與朝士祖餞東門外,時以 為榮。既卒,詔賻其家。

劉羲叟

[編輯]

按《宋史儒林劉羲叟傳》:「羲叟,字仲更,澤州晉城人。歐 陽修使河東,薦其學術,試大理評事,權趙州軍事判 官。精算術,兼通《大衍》諸曆,及修唐史,令專修律曆《天 文五行志》。尋為編修官,改祕書省著作佐郎,以母喪 去,詔令家居編修。書成,擢崇文院檢討,未入謝,疽發 背卒。羲叟彊記多識,尤長於星曆術數。皇祐五年日」 食心。時胡瑗鑄鐘弇而直,聲鬱不發。又陝西鑄大錢, 羲叟曰:「此所謂害金再興,與周景王同占,上將感心 腹之疾。」其後仁宗果不豫。又月入太微。曰:「後宮當有 喪。」已而張貴妃薨。至和元年,日食正陽,客星出於昴, 曰:「契丹宗真其死乎?」事皆驗。羲叟未病,嘗曰:「吾及秋 必死。」自擇地於父冢旁,占庚穴,以語其妻,如其言葬 之。著《十三代史志》《劉氏輯曆》《春秋災異》諸書。

林概

[編輯]

按《宋史儒林林概傳》:「概字端父,福州福清人。父高,太 常博士,有治行。概幼警悟,舉進士,以祕書省校書郎 知長興縣。歲大饑,富人閉糴以邀價,概出奉粟庭下, 誘土豪輸數千石以飼饑者。知連州,康定初,上封事 曰:古者民為兵,而今兵食民;古馬寓於民,而今不習 馬,此兵與馬之大患也。請附唐用兵之法,四歛一民, 部以為軍,閑耕田裡,被甲皆兵。因命其家鹹得畜馬, 私乘休暇,官為調習,則人便干戈,馬識行列。又行陣 無法而出於臨時,將無素備而取於倉卒,軍不予權 而監以宦侍,若是者,雖得古之材,使循今之法,亦必 屢戰而屢敗。」又請備蠻,籍土民為兵柵要衝,購徭人 使守禦。徙淮安軍。程琳嘗禁蜀人不得自為渠堰,概 奏罷之。又言「蜀饑,願罷川峽漕,發常平粟貸民租,募 富人輕粟價,除商旅之禁,使通貨相資。」官至太常博 士、集賢校理,卒。著《史論》《辨國語》。子希,自有傳。

李覯

[編輯]

按《宋史儒林李覯傳》:「覯字泰伯,建昌軍南城人,俊辨 能文,舉茂才異等,不中。親老,以教授自資,學者常數 十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薦為試太學助教。」上《明堂定 制圖,序》曰:「『《考工記》『周人明堂,度九尺之筵』。是言堂基 修廣,非謂立室之數。東西九筵,南北七筵,堂崇一筵』。 是言堂上,非謂室中東西之堂各深四筵半,南北之 堂各深三筵半,五室,凡室二筵。」是言四堂中央有方 十筵之地,自東至西可營五室,自南至北可營五室。 十筵中央方二筵之地,既為太室,連作餘室,則不能 令十二位各直其辰。當於東南西北四面及四角缺 處各虛方二筵之地,周而通之,以為太廟,太室正居 中。《月令》所謂「中央土居,太廟太室」者,言此太廟之中 有太室也。太廟之外,堂子、午、卯、酉四位,上各畫方二 筵,地二,與太廟相通,為青陽明堂。《總章》元堂四太廟, 當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位,上各畫方二筵地,以為 左個右個也。《大戴禮盛德記》:「明堂凡九室,室四,戶八 牖,共三十六戶,七十二牖。八個之室,並太室,而九室 四面各有戶,戶旁夾」兩牖也。《白虎通》:「明堂上圓下方, 八窗,四闥,九室,十二坐。」四太廟前名為一門,出於堂上,門旁夾兩窗也。左右之個,其實皆室,但以分處左 右,形如夾戶,故有個名。太廟之內,以及太室,其實祀 文王配上帝之位,謂之廟者,義當然矣。土者分王四 時,於五行最尊,故天子當其時居太室,用祭天地之 位,以尊嚴之也。四仲之月,各得一時之中,與餘月有 異,故復於子午卯酉之方,取二筵地,假太廟之名以 聽朔也。《周禮》言基而不及室,《大戴》言室而不及廟,稽 之《月令》則備矣。然非《白虎通》亦無以知窗闥之制也。 聶崇義所謂秦人明堂圖者,其制有十二階,古之遺 法,當亦取之。《禮記外傳》曰:「明堂四面各五門。」今按:《明 堂位》:「四夷之國西門之外,九采之國應門之外,時天 子負斧扆南嚮而立。南門之外者,北面東上;應門之 外者,亦北面東上」,是南門之外有應門也。既有應門, 則不得不有皋、庫、雉門。明堂者,四時所居,四面如一。 南面既有五門,則餘三面皆各有五門。鄭注《明堂位》 則云:「正門謂之應門。」其意當謂變《南門》之文以為應 門。又見王宮有路門,其次乃有應門,今明堂無路門 之名而但有應門,便謂更無重門,而南門即是應門。 且路寢之前則名路門,其次有應門,明堂非路寢,乃 變其內門之名為東門、南門而次有應門,何害於義? 四夷之君既在四門之外,而外無重門,則是列於郊 野道路之間,豈朝會之儀乎?王宮常居,猶設五門以 限中外。明堂者,效天法地,尊祖配帝,而止一門以表 之,豈為稱哉?若其建置之所,則淳于登云:「在國之陽, 三里之外,七里之內,丙己之地。」《玉藻》:「聽朔於南門之 外。」康成之注亦與是合。夫稱明也,宜在國之陽;事天 神也,宜在城門之外。今圖以九分當九尺之筵,東西 之堂共九筵,南北之堂共七筵。中央之地,自東至西 凡五室,自南至北凡五室,每室二筵,取於《考工記》也。 一太室,八左右個,共九室,室有四戶、八牖,共三十六 戶,七十二牖,協於《戴德記》也。九室四廟,共十三位,本 於《月令》也。四廟之面,各為一門,門夾兩窗,是謂八窗 四闥,稽於《白虎通》也。十二階,采於《三禮圖》也;四面各 五門,酌於明堂,位《禮記外傳》也。嘉祐中,用國子監奏, 召為海門主簿、太學說書而卒。覯嘗著《周禮致太平 論》《平土書》《禮論》。門人鄧潤甫熙寧中上其《退居類槁》 《皇祐續槁》並《後集》,請官其子參魯,詔以為郊社齋郎。

何涉

[編輯]

按《宋史儒林何涉傳》:「涉字濟川,南兗人。父祖皆業農。 涉始讀書,晝夜刻苦,汎覽博古,上自六經諸子百家, 旁及山經地誌醫卜之術,無所不學,一過目無復再 讀,而終身不忘。人問書傳中事,必指卷第冊葉所在 驗之,果然。登進士第,調落交主簿,改中部令。范仲淹 一見奇之,辟彰武軍節度推官。用龐籍奏,遷著作佐」 郎、管勾鄜延等路經略安撫招討司機宜文字。時元 昊擾邊,軍中經畫,涉預有力。元昊納款,籍召為樞密 使,欲與之俱,涉曰:「親老矣,非人子自便之時。」拜章願 得歸養,特改祕書丞、通判眉州,徙嘉州。用文彥博、龐 籍薦,召還,除集賢校理。既又求歸蜀,遂得知漢州,歲 滿,移合州。累官尚書司封員外郎。父喪罷歸,卒。詔恤 其家,並官其一子。涉長厚有操行,事親至孝,平居未 嘗談人過惡,所至多建學館,勸誨諸生,從之游者甚 眾。雖在軍中,亦嘗為諸將講《左氏春秋》,狄青之徒皆 橫經以聽。有治道中術、《春秋本旨》《廬江集》七十卷。

王回

[編輯]

按《宋史儒林王回傳》:「回字深父,福州候官人。父平言, 試御史。回敦行孝友,質直平恕,造次必稽古人所為, 而不為小廉曲謹以求名譽。嘗舉進士中第,為衛真 簿,有所不合,稱病自免,作告友曰:『古之言天下達道 者,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婦也,兄弟也,朋友也,五者各 以其義行而人倫立,其義廢則人倫亦從而亡矣。然 而父子兄弟之親,天性之自然者也;夫婦之合,以人 情而然者也;君臣之從,以眾心而然者也。是雖欲自 廢,而理勢持之,何能斬也!惟朋友者,舉天下之人莫 不可同,亦舉天下之人莫不可異。同異在我,則義安 所卒歸乎』?」是其漸廢之所繇也。君之於臣也,父之於 子也,夫之於婦也,兄之於弟也,過且惡,必亂敗其國 家,國家敗而皆受其難,被其名而終身不可辭也。故 其為上者,不敢不誨;為下者,不敢不諫。世治道行,則 人能循義而自得;世衰道微,則人猶顧義而自全。間 有不若,則亦無害於眾焉耳。此所謂理勢,持之雖百 代可知也。親,非天性也;合,非人情也;從,非眾心也。群 而同,別而異,有善不「足與榮,有惡不足與辱,大道之 行,公於義者可至焉。」下斯而言,其能及者鮮矣。是以 聖人崇之,以列於君臣、父子、夫婦、兄弟,而壹為達道 也。聖人既歿而其義益廢,於今則亡矣。夫人有四肢 所以成身,一體不備則謂之廢疾,而人倫缺焉,何以 為世?嗚呼!處今之時而望古之道,難矣。姑求其肯告 吾過「也,而樂聞其過者,與之友乎?」退居潁州,久之不 肯仕,在廷多薦者,治平中,以為忠武軍節度推官、知 南頓縣,命下而卒。回在潁川,與處士常秩友善。熙寧中,秩上其文集,補回子汾為郊社齋郎。弟向。

王向

[編輯]

按《宋史儒林王回傳》:「弟向,字子直,為文長於序事。戲 作《公默先生傳》曰:『公議先生,剛直任氣,好議論,取當 世是非辨明。游梁宋間,去潁,弟子任意對曰:『先生無 復念去也。弟子從先生久矣,亦各厭行役。先生舍潁 為居廬,必有生計。主人公賢,遇先生不淺薄,今又去 之,弟子未見先生止處也,先生豈薄潁邪』?公議先生』」 曰:「來,吾語爾,君子貴行道,信於世;不信貴容,不容貴 去。古之辟世闢地、辟色辟言是也。吾行年三十,立節 循名,被服先王,窮究《六經》,頑鈍晚成,所得無幾,張羅 大綱,漏略零細,校其所見,未為完人,豈敢自忘,冀用 於世。予所厭苦,正謂不容予行。世間波混流同,予譽 不至,予毀日隆。小人鑿空造事,形跡侵排萬端,地隘 天側。《詩》不云乎:『讒人罔極,正人明恕,故未見疑。不幸 去我,來者謂誰讒,一日效我終顛危。智者利身遠害 全德,不如亟行以適異國』。」語已,任意曰:「先生無言也。 意輩弟子嘗竊論先生樂取怨憎,為人所難,不如不 樂也。今定不樂,先生知所以取之乎?先生聰明才能 過人遠甚,而刺口論世事,立是立非,其間不容毫髮, 又以公義名,此人之怨府也。《傳》曰:『議人者不得其死, 先生憂之是也。其去未是意,有三事為先生計:先生 幸聽意,不必行;不聽,先生雖去絕海,未見先生安也』。」 公議先生,強舌不語,下視任意,目不轉移。時卒問任 意,對曰:「人之肺肝,安得可視?高出重泉,險不足比。聞 善於彼陽譽陰非,反背復憎,詆笑縱橫,得其細過,聲 張口播,緣飾百端,德敗行破,自然是人賤彼善我意。 策之三,此為最上者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議先生曰: 「不能,爾試言其次者。」對曰:「捐棄骨肉,徉狂而去,令世 人不復顧忌,此策之次者,先生能用之乎?」公議先生 曰:「不能,爾試言其又次者。」對曰:「先生之行,已視世人 所不逮何等也?曾未得稱高世,而詆訶鋒起,幾不得 與妄庸人伍者,良以口禍也。先生能不好議而好默, 是非不及口而心存焉,何疾於不容?此策之最下者 也,先生能用之乎?《公議》」先生喟然歎曰:「吁!吾為爾用 下策也。」任意乃大笑,顧其徒曰:「宜吾先生之病於世 也,吾三策之,卒取其下者」矣。弟子陽思曰:「今日非任 意先生不可得留。」與其徒謝意,更因意請去。公議為 公默。先生弟同,字容季,性純篤,亦善序事,皆早卒。仕 止於縣主簿。

周堯卿

[編輯]

按《宋史儒林周堯卿傳》:「堯卿,字子俞,道州永明人。警 悟彊記,以學行知名。天聖二年,舉進士,歷連、衡二州 司理參軍,桂州司錄,知高安、寧化二縣。提點刑獄楊 紘入境,有被刑而耘苗者,紘就詢其故,對曰:『貧以利 故,為人直其枉,令不我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紘至 縣,以所聞薦之。後通判饒州,積官至太常博士。范仲」 淹薦經行可為師表,未及用,以慶曆五年卒,年五十 一。始,堯卿年十二喪父,憂戚如成人,見母則抑情忍 哀,不欲傷其意,母知而異之,謂族人曰:「是兒愛我如 此,多知孝養矣。」卒能如母之言。及母喪,倚廬三年,席 薪枕塊,雖疾病,不飲酒食肉。既葬,慈烏百數,銜土集 隴上,人以為孝感所致。其於昆弟,尤篤友愛。又為人 簡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為禮以愧之。居官祿雖薄, 必以周宗族朋友,罄而後已。為學不專於傳注,問辨 思索,以通為期。長於毛、鄭《詩》及《左氏春秋》。其學《詩》,以 孔子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孟子所謂 「說《詩》者以意逆志」,是為得之。考《經》指歸,而見毛、鄭之 得失,曰:「毛之傳欲簡,或寡於義理,非一言以蔽之也; 鄭之箋欲詳,或遠於性情,非以意逆志也。是可以無 去取乎?」其學《春秋》,由《左氏記》之詳,得經之所以書者, 至三《傳》之異同,均有所不取。曰:「聖人之意,豈二致耶?」 讀莊周、孟子之書,曰:「周善言理,未至於窮理。窮理則 好惡不繆於聖人,孟軻是已。孟善言性,未至於盡己 之性。」能盡己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而可與天地參,其 唯聖人乎?天何言哉?性與天道,子貢所以不可得而 聞也。昔宰我、子貢善為說辭,冉牛、閔子、顏淵善言德 行,孔子曰:「我於辭命則不能也。」惟不言,故曰不能而 已。蓋言生於不足者也。其講解議論皆若是。有《詩》《春 秋說》各三十卷、文集二十卷、《七子論》。一作諭鼎州司理 參軍詵,湖州歸安主簿。謐諷諲《說誼》。

王當

[編輯]

按《宋史儒林王當傳》:「當字子思,眉州眉山人。幼好學, 博覽古今,所取惟王佐大略。嘗謂三公論道經邦,燮 理陰陽,鎮撫四方,親附百姓,皆出於一道。其言之雖 大,其行之甚易。嘗舉進士不中,退居田野,歎曰:『士之 居世,苟不見其用,必見其言』。遂著《春秋列國名臣傳》 五十卷,人競傳之。元祐中,蘇轍以賢艮方正薦,廷對」 慷慨,不避權貴,策入四等,調龍遊縣尉。蔡京知成都, 舉為學官當,不就。其後京相當,遂不復仕,卒,年七十 二。當於經學尤邃,《易》與《春秋》,皆為之傳,得聖人之旨居多。又有《經旨》三卷,《史論》十二卷,《兵書》十二篇。

陳暘

[編輯]

按《宋史儒林陳暘傳》:「暘字晉之,福州人。中紹聖制科, 授順昌軍節度推官。徽宗初,進《迓衡集》以勸導紹述, 得太學博士、祕書省正字。禮部侍郎趙挺之言,暘所 著《樂書》二十卷,貫穿明備,乞援其兄祥道進禮書故 事給扎。既上,遷太常丞,進駕部員外郎,為講議司參 詳禮樂官。魏漢津議樂用京房二變四清。暘曰:『五聲 十二律,樂之正也;二變四清,樂之蠹也。二變以變宮 為君,四清以黃鐘清為君。事以時作,固可變也,而君 不可變;太簇、大呂、夾鐘,或可分也,而黃鐘不可分。豈 古人所謂『尊無二上』之旨哉』?」時論方右漢津,《絀暘》議。 進鴻臚、太常少卿、禮部侍郎,以顯謨閣待制提舉醴 泉觀。嘗坐事奪,已而復之。卒,年六十八。

陳祥道

[編輯]

按《宋史儒林陳暘傳》:「暘兄祥道,字用之,元祐中為太 常博士,終祕書省正字。所著《禮書》一百五十卷,與暘 《樂書》並行於世。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