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經注
外觀
水經注 作者:酈道元 北魏 |
《水經注》四十卷,後魏酈道元撰。道元字善長,范陽人,官至御史中尉,事跡具《魏書‧酷吏傳》。自晉以來,注《水經》者凡二家。郭璞注三卷,杜佑作《通典》時猶見之。今惟道元所注存。《崇文總目》稱其中已佚五卷,故《元和郡縣志》、《太平寰宇記》所引滹沱水、洛水、涇水,皆不見於今書。然今書仍作四十卷,蓋宋人重刊,分析以足原數也。是書自明以來,絕無善本。惟朱謀㙔所校,盛行於世,而舛謬亦復相仍。今以《永樂大典》所引,各案水名,逐條參校。非惟字句之譌,層出疊見。其中脫簡錯簡,有自數十字至四百餘字者,其道元自序一篇,諸本皆佚,亦惟《永樂大典》僅存。蓋當時所據,猶屬宋槧善本也。
謹排比原文,與近代本鉤稽校勘。凡補其闕漏者,二千一百二十八字;刪其妄增者,一千四百四十八字;正其臆改者,三千七百一十五字。神明煥然,頓還舊觀,三四百年之疑竇,一旦曠若發蒙。是皆我皇上稽古右文,經籍道盛,瑯嬛宛委之祕,響然竝臻。遂使前代遺編,幸逢昌運,發其光於蠹簡之中,若有神物撝呵,以待聖朝而出者,是亦曠世之一遇矣。至於經文注語,諸本率多混淆。今考驗舊文,得其端緒。凡水道所經之地,經則雲過,注則雲逕。經則統擧都會,注則兼及繁碎地名。凡一水之名,經則首句標明,後不重擧,注則文多旁涉,必重擧其名以更端。凡書內郡縣,經則但擧當時之名,注則兼考故城之跡。皆尋其義例,一一釐定,各以案語附於下方。至塞外羣流、江南諸派,道元足跡,皆所未經,故於灤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陽之建置,俱不免附會乖錯。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爲傳聞失實。 自我皇上命使履視,盡得其脈絡曲折之詳。《御製熱河考》、《灤源考證》諸篇,爲之抉摘舛謬,條分縷擘,足永訂千秋耳食沿譌。謹錄弁簡,永昭定論。又《水經》作者,《唐書》題曰桑欽。然班固嘗引欽說,與此經文異。道元注亦引欽所作《地理志》,不曰《水經》。觀其涪水條中,稱廣漢已爲廣魏,則決非漢時。鍾水條中,稱晉甯仍曰魏甯,則未及晉代。推尋文句,大抵三國時人。今旣得道元原序,知竝無桑欽之文,則據以削去舊題,亦庶幾闕疑之義雲爾。 |
四庫全書鏈接
[編輯]- 《水經注 (四庫全書本)》(【註釋鏈接】和【集釋訂訛鏈接】)
- 《水經注 (四部叢刊本)》
目錄
[編輯]- 原序
- 卷一 河水
- 卷二 河水
- 卷三 河水
- 卷四 河水
- 卷五 河水
- 卷六 汾水 澮水 涑水 文水 原公水 洞過水 晉水 湛水
- 卷七 濟水
- 卷八 濟水
- 卷九 清水 沁水 淇水 蕩水 洹水
- 卷十 濁漳水 清漳水
- 卷十一 易水 滱水
- 卷十二 聖水 巨馬水
- 卷十三 㶟水
- 卷十四 濕餘水 沽河 鮑丘水 濡水 大遼水 小遼水 浿水
- 卷十五 洛水 伊水 瀍水 澗水
- 卷十六 穀水 甘水 漆水 滻水 沮水
- 卷十七 渭水
- 卷十八 渭水
- 卷十九 渭水
- 卷二十 漾水 丹水
- 卷二十一 汝水
- 卷二十二 潁水 洧水 潩水 潧水 渠〈沙水〉
- 卷二十三 陰溝水 汳水 獲水
- 卷二十四 睢水 瓠子河 汶水
- 卷二十五 泗水 沂水 洙水
- 卷二十六 沭水 巨洋水 淄水 汶水 濰水 膠水
- 卷二十七 沔水
- 卷二十八 沔水
- 卷二十九 沔水 潛水 湍水 均水 粉水 白水 比水
- 卷三十 淮水
- 卷三十一 滍水 淯水 㶏水 灈水 瀙水 潕水 溳水
- 卷三十二 漻水 蘄水 決水 沘水 泄水 肥水 施水 沮水 漳水 夏水 羌水 涪水 梓潼水 涔水
- 卷三十三 江水
- 卷三十四 江水
- 卷三十五 江水
- 卷三十六 青衣水 桓水 若水 沫水 延江水 存水 溫水
- 卷三十七 淹水 葉榆河 夷水 油水 澧水 沅水 泿水
- 卷三十八 資水 漣水 湘水 灕水 溱水
- 卷三十九 洭水 深水 鍾水 耒水 洣水 漉水 瀏水 㵋水 贛水 廬江水
- 卷四十 漸江水 斤江水 江以南至日南郡二十水 禹貢山水澤地所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