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冥寶記/卷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洞冥寶記
◀上一卷 卷十 下一卷▶

第三十四回 鬥牛宮皇后錫珍品 瑤池座王母賜蟠桃[編輯]

倉天君降壇詞[編輯]

〔調寄:浪淘沙〕

塵世羨神仙,徒學參禪,七情六慾未曾蠲,坐破蒲團何益也?虛度華年。

性命本先天,宜再精研,訪師須要得真傳,大道金丹勤鍊就,好上蓮船。

【修真要訣,性理為先,倘徒事形體,便落下乘。】

王天君降壇詞[編輯]

〔調寄:西江月〕

利鎖名韁繫足,豪華富貴攖心,恩妻愛子更情深,種種把人纏定。

快樂歡娛未幾,無常大限來尋,輪迴生死苦難禁,總是神仙無分。

【學者當知,名利關頭,有幾人勘破?幾人跳出?】

說昨宵精一子遊罷後,今晚合派抱一子去遊,各生均已料理停妥,時屆戍初,倉天君新來鎮壇,王天君特來領導,飲酒三巡,王天君大呼抱一道:「楊師弟快快醒來,吾雷要領爾去遊鬥牛宮,時辰如早,可再去遊瑤池,此兩處天路甚遠,須要振起精神。吾由五聖宮下來時,五聖帝君賜爾靈丹十粒,命爾吞服,以壯元神。又賜爾仙衣一件,仙履一雙,寶帶一圍,龍翅冠一頂,吾已帶來在此,爾師弟快快收去。」(聖恩寵渥)

抱一聞之,喜不自勝,連忙上前叩謝,說道:「弟子得沐聖恩,三生有幸矣。」隨將靈丹接在手中,先吞一粒,後再將衣履冠帶展開一看,果然天衣無縫,十分鮮明,與人間之衣服不同,心中惶懼,不敢穿著。(受寵若驚)天君道:「爾即刻穿戴起來,以便上朝聖后、 老母。」抱一遵命,裝束起來,煥然一新。天君笑道:「楊師弟果像箇神仙了,(像到容易,是則很難。)吾雷來時,五聖有敕,要命鎮壇趙真官同行,因帶來仙鶴二隻,爾與趙真官各乘其一,吾雷仍駕火輪,就要起程矣。」說畢王天君立起身來,手執金鞭,向倉天君拱手道:「煩倉兄在後鎮壇,吾王領抱一等去也。」

於是三人出了壇門,駕起火輪,跨上仙鶴,一陣旋風起處,沖入半空,三人談談笑笑,直向東北方而行,霎時間超過了金橋,直上南天門,抱一是久經遊過的,也不留連觀望,少焉繞過迎仙閣,王大元帥將火輪撥動,直向前行,抱一看這條道路,未曾經過,因問天君道:「弟子遊天宮,已經數次,這條道路,未曾閱歷,不知走向何方?望乞指示。」天君道:「這條道路,係指向鬥牛二宿宮度而行,爾本來未曾走過,師弟你看前面便有絕好景致。」抱一抬頭一望,見前面有座大橋,橫跨天際,高約三十餘丈,長約一百餘丈,俱是玉石鑲成,瑩澈無比,兩頭建有橋樓,高聳巍峨,門左右有二龍繞柱,樓門上有橫匾一塊,上書三箇大字,曰:「橐籥橋」金光射目,此橋乃朝南朝北,橋下之水,十分清潔,抱一到了橋頭,見了這般佳境,不忍遽去,乃請於天君道:「弟子看見此橋,心中羨慕,意欲下了仙鶴,在此賞玩一刻,未知元帥允否?」天君道:「准爾就是。」

【人知天之橐籥,以證吾身之橐籥,於先天大道,思過半矣。】

於是三人下了火輪鶴背,同在橋邊,徘徊觀望,抱一問道:「此橋名橐籥,又是端端正正,朝北朝南,豈上天宮者,必由之大道乎?望元帥指明弟子。」天君道:「師弟可知此橋朝南北之義乎?抱一道:「弟子不知。」天君道:「既是不知,聽吾吟詩。詩曰:「天地其猶橐籥乎?指南鍼位理非誣;乾坤早定先天卦,子午平分太極圖。火水降升安鼎候,坎離交媾結胎初,天宮月窟閒來往,請看斯橋悟得無?」

【王雷此詩,將玄功妙道,明明指出,學者潛心思之。】

天君吟畢,說道:「師弟可知此詩之意否?」抱一答道:「弟子迷昧,一時難以悟徹。」天君道:「緩緩思索可也。」抱一又道:「橋下之水,源從何起?流於何方?厥名為何?亦乞指示。」天君道:「此水發源於北極之地點,北方壬癸,天一生水。由北極至此,混成一大河,轉折而東,復轉西南。」又有一橋曰:「通天橋,想師弟已經遊過,由通天橋而下,即通南海,復斜過東,即是瀛洲。凡間言天河銀漢者,即此是已。此處距凌霄尚遠,我師徒不可久延,快快登程。」說畢,天君駕起火輪,抱一與趙真官仍跨上仙鶴,瞬息之間,又歷了數萬里路程。天君說道:「好了,已來到彌羅天界了。楊師弟爾試看看景致。」抱一引領向前一望,望見一座城池,明晃晃的,如玻璃做成的一般,金光射目,紫氣騰空,十分看不清楚,以問天君?天君曰:「此即紫金金闕,白玉玉京也。」(妙有真境)抱一聞是金闕,心中歡喜,即催促仙鶴,急於前行,沿途之上,第見琪花瑞草,翠柏蒼松,景致絕佳,未曾見過,漸漸抵近,忽聽見笙簫鼓樂之音,洋洋盈耳。

抱一對天君道:「弟子不才,擬懇元帥,將弟子領到金闕,朝見至尊一番,未知可否?」天君道:「不可不可,今夕聖帝奏准,係遊鬥牛宮覲見皇后,並未提及覲見上皇,吾雷焉敢擅便?只好進鬥牛宮罷了。況鬥牛宮中景致,天上罕有,師弟得遊覽一番,也是三生幸福,豈可得隴復望蜀耶?」(冀望過奢,即是貪念,學者當除。)天君一面走,一面談,不覺之間,已看見西華門,天君道:「趙真與楊師弟快下鶴馭,我師徒到了此地,乃是禁地,須要步行。」

抱一依言,跳下鶴背,舉首一望,果見有一道城門,金玉為碑,檀木為棟,輝煌壯麗,高插青霄,門頭上有金字直立匾一塊,上書「西華門」三箇大字。三人恭恭敬敬,步行而入,不數步見左邊有一大池塘,流泉汩汩,熱氣融融,後建一祠,其水由內中流出,上書「浴德祠」三箇金字,抱一問其原因?」天君道:「此內流出之泉,乃是溫泉,香煖清潔,凡仙真要朝見上皇、皇后,必須到池邊飲水一勺,兼洗面漱口,方許上到金階,我師徒亦須仿照而行。」抱一遵依,跟隨天君,到了池邊,只見祠門口,有二仙童在此看守,見天君三人至,隨即取勺掬水,付與三人飲訖。並漱了口,洗了面,抱一飲水漱口之後,覺得口角生津,頓解煩渴,舉首一望,雙目愈明,視能及遠,向之看不清楚者,今則一一看徹,抱一不禁驚喜道:「此水真美,既能解渴,又能生明,洵人間所未有也。」天君道:「此名『醴泉』,又名『瓊漿』,飲之益人神智,兼令人壽,奚第生明也耶。」(非神明誰能飲之)

【世主人民,無一不沐此恩,浴此德,特不自知耳。】

抱一聞之,愈加喜幸,正在左顧右盼,呆呆的觀望景致,比回頭看時,天君、趙真俱不見了,抱一進退無措正在焦急間,忽望見對面來一神仙,腰掛青鋒,青衫白面,是一美少年,手執團扇,瀟瀟灑灑而來,視之,乃柳元陽帝君也。抱一不禁狂喜,急忙上前叩拜,對真君道:「今夕蒙王大元帥領弟子到此,忽然不見,令弟子十分著急,今幸仙師到此,真是奇緣,望乞領弟子到鬥牛宮,觀玩景致一番,便回壇也,未識仙師允准否?」真君道:「吾師早已算就,師弟到此,進退維谷,故特引爾進宮,王大元帥已先進去,稟明皇后去也。爾快快跟隨我來。」當時抱一隨真君後,連進了宮殿數重,每重門左右俱有雷君把守,並有匾額對聯,不敢留連觀看,比到了第九重,真君略為停趾,抱一方敢舉首一望,見當中立一直匾上書「金闕內宮」四字,左右有五字聯云:

 妙有玄穹境,

 彌羅無上天。

【金闕內宮,是天宮極要禁地,抱一得到其中,何等榮幸。】

抱一看罷對聯即隨真君進了門,見對面來了八位神仙,內中有穿藍色仙衣的四箇,穿紫色仙衣的四箇,俱是寬領大袖,喜笑而前,口中說道:「柳帝君,將洱源乩生楊抱一引來了嗎?」真君日:「然。」八仙官道:「且去右邊八角亭中,小憩片刻,聽候傳旨可也。」真君依言,領抱一進了亭中,趙真已先在座,大家坐定,即有金童玉女,捧出玉液三甌,金丹三瓶,說道:「此乃聖后所賜,各自吞飲,不可推辭,辜負聖恩。」三人方吞飲畢,忽聽王雷君在殿上傳旨道:「聖后有命,傳柳仙領抱一覲見。」真君聞傳旨,命抱一整束衣冠,嚴恭寅畏,帶領至丹墀之下,抱一望見王雷君在殿上,手執金鞭,端莊拱立,水晶屏裏,垂一幅八寶珍珠簾,光明透亮,簾外有侍女十餘人,手捧淨瓶香鑪,環立左右,真君先上前參拜,抱一一十八叩行參畢,只聽見簾內皇后傳諭道:「抱一有勞,起來,一旁侍立,聽吾後一訓。如今時代,先由男子不講倫常,而婦女遂流為惡習,以致釀成無廉恥之世界,言之可痛、可悲。吾後久欲降文訓戒閨閣一番,未得其便,今爾到此,亦是奇緣。待吾著短章一篇,爾好好靜聽:

皇后詔曰:[編輯]

「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人秉陰陽,法乎天地,健順有常,男女紀綱,婦女德行,和惠溫良。職主中饋,居家治內,四德三從,一身體備。(能體行此數語者便是好婦女)胡今婦女,偭規軼矩,平權自由,全無禮體。不守閫教,不立貞操,冶容豔妝,西歐是好。自詡文明,猶說開通,種種穢德,言之難窮。觀音大士,慈悲濟世,力挽坤維,與吾同志。頒降女箴,一片婆心,惟一夫婦,同表知音。今書演出,功難殫述,賜下明珠,錦緞八幅。命爾抱一,帶回壇席,付與呂星,以彰功績。」

【今日婦女,不端閫範,究其禍根,「平權自由」四字害之也。】

皇后將文諭畢,謂抱一道:「此文雖淺,言簡意該,凡為婦女,宜佩服之。爾抱一好好記定,刊入記中,亦救時之金丹也。至前月大士所頒降《訓女寶箴》一書,盡美盡善,正好勸當今之婦女,未知可付梓否?」抱一答道:「已付梓發刊矣。」皇后道:「俟書出版之時,須要焚呈吾後宮中一部。《儒門救世金丹》亦要一部,就是吾七箇女兒所住之瓊瑤宮,亦應各焚呈一部,爾抱一可知其中之用意否?」抱一答道:「弟子愚昧,還望聖后指明。」

皇后道:「其中有祕密天機,已被大士洩露,吾後內宮中,及瓊瑤宮中,不少大根器之侍女、元君,異日必有下世之人,為皇后妃嬪,或為公主,及一二品命婦,佐治聖明,故必需此二部書,令他們在宮中,先行熟讀記誦,將來下世,縱不如太姒、后妃之聖德,亦當如馬、鄧之賢明,爾明此意否?」抱一答道:「弟子了解矣,惟竊有疑者,還要請問聖后,如聖后所居之金闕內宮,何以稱為鬥牛宮?鬥牛二宮,主何職務?並內中之宮殿,可許弟子一一得遊否?」

皇后道:「金闕內宮,乃在鬥牛二宿宮度之間非謂鬥牛宮,即金闕也。內中地面極廣,宮殿亦多。豈能一夕遊遍,吾先以鬥牛二宮言之,斗木宿,居左。傍箕度,牛金宿,居右。近女度,其宮殿在天河之東,其職務甚重。詩曰:『維南有箕,維北有斗』,南北以左右而言也。牛宿亦稱牛郎,亦稱牽牛。詩曰:『睆彼牽牛』,專主負軛耕作,並主農具,與農丈人九星,同耕天田,以供天帝粢盛。此星明,主人間三時不害,五穀豐登。暗則主人間惰農自安,年不順,值凶荒,此牛郎星之職務,與人民息息相關也。

又天河之西,有一宮殿,名曰:『織女星宮』,詩曰:『跂彼織女,終日七襄。』專主織造錦纊,以供天帝之用。此星明,主天下平。女工善,后妃夫人,無不勤於絲麻。此二宮中男女神仙極多,男仙勤於耕,女仙勤於織,所以務衣食之本也,神仙且如此,況凡民乎?」抱一又問道:「此二宮中男女各仙,在生有何功德?方能證果,得到其中,亦望指示。」皇后道:「牛郎宮中之男仙,因他在生為農,沾體塗足,勤勞稼穡,以養父母,無凍無餒,而又克體五倫八德,壽終之日,照其功善,或派往仙農鄉,仍教他一家團圓享福,或上升牛郎宮,在天快樂逍遙,此牛郎宮中之男仙證果之原因也。至織女宮中之女仙,乃在生精於女工,勤於織紡,上孝父母翁姑,中事丈夫,下撫子女,主持中饋,親操井臼,不敢暇逸,而又克全三從四德,壽終之日,亦按其功善,有到仙農鄉的,有升女媧宮的,有升南海、蓬萊的,又有赴西池、月宮,及儲祥、衍慶、各仙宮的;否則即到此宮。

【牛女二宮,證果仙真,皆世有孝行之農夫、織婦,可見神仙,半是凡人做也。】

但耕織二事,天上與人間不同,人間則主於勤勞,天上則翻成快樂,以天上耕織之法,特具巧妙,與人間之笨重瑣層不同,故無所苦。每月鍊丹有期,宴會有期,放假有期,除此數期外,始各任耕織,課其勤惰,防其逸也。爾抱一可願去觀玩一番否?」抱一答道:「此二宮職務證果各情形,已蒙聖后詳晰示知,弟子亦無須再觀矣。惟竊有所懇者,弟子入宮時,見皇宮附近宮殿極多,往來出入神仙濟濟,弟子想到各處游覽一番,藉開眼界,回壇好以勸人,未識聖后允准否?」皇后說道:「爾有此心,准爾就是。吾後派仙官四人,領爾前往一遊。遊畢,即赴西池,不必再來稟辭也。」吩咐訖,只見內侍捧出天孫錦八端,明珠一顆,盛於錦囊之內,交與王雷君,雷君轉付抱一,抱一九叩謝恩,抱起錦囊,剛纔下殿,忽見對面來了穿藍色袍服的四位仙官,謂抱一道:「吾等奉聖后之詔,命領抱一子,向附近各處一遊,快快隨定我來。」抱一向各仙官打恭畢,跟隨而行。

四位仙官即將抱一,領至左邊花園之內,進得門來,舉首一望,此園十分寬敞,內中有一大池塘,俱是玉砌金鋪,池中荷芰芬芳,金鱗跳躍,蝦蟆歌詠,鰍鱔彈琴,人間得未曾有,園之兩廊,建有亭閣樓臺,新潔鮮明,華麗無比,園中雜植花木,不知其名,萬卉齊開,香風流溢,花枝樹底,還有錦禽丹鳳,白鶴青鸞,載飛載鳴,翱翔上下,花叢中有許多神仙席地而坐,舉杯暢飲,(好自在)歡樂無邊。抱一見此光景,羨慕不置,佇立久視。四仙官道:「楊真不可留連,今夕之遊,作箇走馬看花可也。」又將抱一引至一院,兩廊房舍,更覺輝煌,內中神仙濟濟,有伏案讀書的,有作字繪畫的,有彈琴吹簫的,有清歌唱和的,悠遊自在,等等不一。又由此院走出,上一山坡,又是一箇大園林,內中松柏萬本,篁竹千竿,細草鋪茵,濃陰匝地,也有不少神仙,在樹下賦詩飲酒,射覆圍碁,無東無拘,油然自得。

【天宮妙景,果勝人間。】

抱一愈加歆羨,因問四仙官道:「這許多仙真,在此大羅天境,享受長春之福,從何修而得此?請乞示知。」四仙官曰:「我等仙曹,在世無甚奇異,不過克盡五倫八德,講求名教綱常,廣修善果,兼習內功,壽終之日,上皇下詔,選為仙吏,照功授職,大小不同,有事則供差遺,無事則在此安閒。談心論道,採藥鍊丹,或馳騁於八極,或遨遊於五洲,跨鶴乘雲,御風騰霧,各適其性,不入輪迴,不墮塵劫,無罣無礙,無憂無慮,萬古千秋,不記甲子,我等證果,如是而已。抱一亦羨慕我等嗎?」抱一道:「弟子十分欽仰,十分羨慕,未知將來弟子,亦能附驥否?」(抱一之志亦頗不小)

【古今無道德外之聖賢,天上無倫常外之神仙,世人修持,不於倫常道德用功,夫雖坐破蒲團,也是無益。】

四仙官道:「聖賢仙佛,俱是人做的,何謂不能?只恐人不肯修善果,不能立志氣,振作精神耳。孔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又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善君現在善壇,正好立功立德,如能從此益加修勉,將來成就,或在我等之上,未可知矣?」抱一聽了這段議論,慚悚交集,也難回答。只好說道:「今夕本擬煩各仙官,多領幾處,得睹大觀,奈時辰不待,又要去西池覲見 老母,恐誤時刻,弟子不敢留連,望乞領回八角亭中,去見王大元帥,柳帝君罷了。」四仙官道:「既是這樣,領回就是。」不一時,果到亭中,柳真君道:「師弟你踅轉回來了嗎?今夕金闕有要事,王大元帥已召回供職,將領遊西池之事,付託於我,此刻就要起身,不可耽延。」抱一與趙真跟隨真君,出了八角亭,望西而行,抱一在路上問道:「弟子啟稟仙師,今晚領弟子赴瑤池,覲見 老母。這位 老母是何時人?何以稱為 無極聖母,又稱為 眾生之母,弟子尚不知其來歷?望仙師一一示知。」(問得緊要)

【世之眾生子女,而知 老母者竟無幾人,不將問明,何由而表思念之情呢。】

真君道:「這位 老母原從無極而生,故稱之曰:無極聖母,先是天地未闢,混沌未分,首出有一位大聖,憑太空虛無之靈,分形分性,孕育五老,各具一性,各居一方,東方曰:『木公』,南方曰:『赤精』,西方曰:『金母』,北方曰:『黃老』,五老既生,默念這位大聖鞠育之恩,欲伸報本之意,遂遙上尊號曰:『玄玄上人』又稱之曰:『道祖』上人既生五老,以蒸陶孕育生人之責屬之,而仍飛騰於太虛無形之表,五老恭承教命,黃、赤、水、精三老,復推尊木公、金母,修持其事。二老任之,當時黃老擇須彌山拗,為丹邱尋真孔穴處,搏土為釜,安鑪設鼎,自承在中為黃婆,又得赤水二位,水火既濟,相助為理,木金二老,以金液煉形之道,存神靜養,滌慮忘機,子午抽添,咸中其節,歲候將周,至已成之期,彩雲朝頂上,甘露灑須彌,二老知丹已熟,揭開鼎,見中有二物合抱,金母順手攜一視之,是陽象、嬰兒。木公舉起,是一陰形奼女,二老大喜,愛在山同心察伺,山塢忽起萬縷煙霞,充塞天地,起身窺探,見嬰、奼已現法相,皆踴躍相慶曰:「斡旋造化,成就天人,不負道祖之命也。」嗣後嬰奼二子,棲止巖谷,採取日精月粹,皆能洞曉陰陽,牝牡互交,胚胎始結,月歷十次盈虧,產出兩男,未幾又產二女,自是之後,生生不已,此九六億皇始,所由孳息也。(天地生人是一盤玄功大道。)溯其根本,非 金母為眾生之母哉!

【金液煉形之道,即是天地生人之道,天地生人之道,即是煉神還虛,煉虛還無之道。一竅通,則竅竅通矣。】

至於宮殿,一為東斗宮,在昊天界,居於九重天上,今夕所遊之瑤池,乃 老母宴會群仙之所。此外如崑崙、方諸,亦俱有老母宮殿,蓬萊峰頂,普陀山上,廣寒宮內,翠微山巔,亦有老母行宮蓋 老母對於眾生,猶父母之於子女,尊而且親,(忤逆父母即是忤逆 老母)原是一家骨肉,特因眾生違悖 老母之命,忤逆不孝,男不忠良,而拋五倫八德。女不柔順,而廢四德三從,擲萬善囊於塵沙,棄八寶袋於流水,汩沒靈根,流浪生死,墮落輪迴,沈淪苦海,永不得見 老母之面,是以愈疏而愈遠耳。(眾生疏 老母,非 老母之疏眾生也。)

如今三會收圓, 老母念子女甚切,日在東斗宮前,倚閭懸望,或到翠微山上,痛哭一場,無奈眾生貪戀紅塵,不思娘親,不願返本還原,甘心在塵世上,作惡造孽,恐將來大劫再降,九二原人,盡流為地獄種子,寧不悲哉!可不惜哉!」(讀此而後,再去讀翠微山 老母哭歌,而不思念 老母者,真非人矣。)真君發出這段議論,打破了抱一疑團,方知 老母真是眾生先天之母,今日三會收圓, 老母思念兒女情切,果是情真理實的,三人在鶴背上,談論許久,看看又到了虛靈境界,抱一在鶴上,看見對面有一座絕大高山,山上有許多殿宇宮闕,不知有幾百萬間,又是何仙所居?以問真君。真君道:「前面之山,即崑崙山,老母瑤池宮,即在此也。宮殿約有三百六十萬餘間,一半以居男仙,一半以居女仙,山中名勝,有丹田,芝圃,藍田,靈臺,青鸞洞,承露臺,玉虛紫府,閬苑仙都,老母所居,名「無極宮」,又名「瑤池宮」。此外尚有一山,名「群玉山」,乃以捨有德之后妃夫人,其人數之多寡,問之老母,方能知之。」

言話之間,漸漸逼近,抱一睜眼一望,只覺清氣彌濛,如在霧光之中,不知是何地方?又問真君。真君道:「已到瑤池地面了,你看此地一派虛靈之氣,天包乎地,地包乎天,即當日生天、生地、生人之所,你我師徒快快下了鶴,大家步行,以表恭敬。」於是三人下來,將鶴繫在松梢之上,緩緩而行,不多時,見前面金光閃灼,瑞采紛披,有一架白玉石牌坊,上書「虛無勝境」四字,不數步又見一堵大照壁,也是白玉嵌成,光輝皎潔,長約一百二十餘丈,高約九十餘丈,上書「先天一氣」四箇大字,轉進大門正面,門高百仞,當中一匾,上書「無極宮」三箇大字,兩邊有值門將吏,乃是八位雷君,手執鋼刀畫戟,金鞭鐵錘,左右侍立,抱一連忙上前叩拜,具道來見 聖母原因。雷君道:「快快進去,內中自有引見之人。」

【觀此妙境,須以無聲無臭,極微極妙之理會之。】

抱一聞說,忙將所有賜品,一概交與趙真,請他在門外守候,自己隨著真君進門,剛到第一層,見一菩薩,視之,乃觀音大士也,抱一喜不自勝,連忙上前叩頭,大士道:「吾妙已等候爾師徒多時也,快快隨我去見 聖母,但師弟到此,也不容易,須看看這宮殿之崇閎,規模之闊大,回壇時,好告與眾人知道。」抱一這:「弟子處處留心就是了,說畢,大士前行,真君居中,抱一隨後,見兩廊俱是朝房,又進去乃是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各仙朝房,又進去乃是九星十二曜星,二十八宿,及周天星宿朝房,又進去乃是三十六雷部朝房,又進去乃是奏事天尊,三官大帝,巡天御史朝房,漸至內幾層,又是五聖帝君,及北極大帝朝房,再進去又是大赤、雷音、杏壇三教聖人朝房,再進又是雷祖、星祖、玉皇朝房,又進乃是靈寶、道德、元始、諸天尊朝房,又進乃是三皇、五老朝房,抱一一路數進,共有三十五層,果然不錯。

【由此而論,五老之母,即是 道祖。眾生之母,即是 金母,然一而二,二而一,不必強為分之也。】

到了三十六層,乃是 聖母所居,兩廊之內,乃是上品女仙,在左右朝夕供奉。抱一自遊天宮以來,從未見有此制度森嚴,規模闊大,這回纔是擴充眼界,開拓心胸。大士道:「師弟且在此等候,待吾妙與元陽先進去稟告 老母,俟傳爾時,爾須一步一跪,跪到寶座之下,方許朝見慈尊,切不可如他處之唐突。」抱一道:「弟子遵命。」大士真君進去之後,抱一暗暗偷窺,見 聖母坐在寶座之上,頭戴瓔珞之冠,身著五寶之衣,萬道金光,充溢殿宇,殿當中有一直匾,上書「瑤池上宮」四字,左右有無數仙姑,排班肅立,耳中只聽大士稟道:「女兒妙善參拜 老母。」又聽見真君稟道:「孩兒柳長春叩拜慈顏。」 老母道:「有何話稟?」大士答道:「女兒今夕領紹壇楊抱一到此,為頒演《洞冥記》,遍遊天宮,故來朝見 老母,並乞示諭數言,俾世人知三期龍華已近,知悔知悟,各人快出迷津,以負 老母之望,望乞允准。」

老母道:「既是楊抱一到來,定奉吾兒呂惟一之命,傳見就是。」真君向外立傳口詔,說道:「 老母有命,楊抱一快快進見。」抱一聞傳,一步一跪,跪到丹墀之下,口稱 老母在上,孩兒楊抱十二十四叩行參, 老母道:「爾就是楊抱一嗎?有勞了,起來,一旁侍立,聽 吾母訓諭一番。

老母訓曰:[編輯]

「西方兮極樂天,兌金兮育坤元。無極兮道玄玄,太極兮天地開。三才兮拜吾顏,五老兮乾坤圈。瑤池兮聚會臺,三會兮慶收圓。九二兮返本原,及時兮快上船。度爾兮歸故園,證位兮不夜天。永樂兮任盤桓,長春兮不不凡。有緣者是皇胎,無志者墜深淵。若不聽,受熬煎。天搖動,地簸翻。罡風劫,起黑煙。泰山倒,水掀天。屍吹化,骨堆山。情慘淡,少人煙。過到此,淚盈腮。爾到此,亦奇緣。將天機,洩漏全。問原人,眾兒孩。可悔悟,改心田。能悔者,免洪災。莫迷昧,認本來。早收拾,慰母懷。瑤池上,舞萊斑。蟠桃宴,樂團圓。」

【生天、生地、生人,只是太極虛無之氣,一氣運行。老母之望子女也,如此。其殷為子女者,其知之否?三豐跪讀至此,淚不禁為世人涔涔下也。唉!】

老母訓畢,大上與元陽帝君,在一旁掩面而泣,抱一亦涔涔下淚。(抱一之泣,是因大士、元陽之泣而泣,而不知大士元陽之所泣何事?悲從何來?)

老母道:「抱一孩子,可聽明否?」抱一答道:「孩兒已經聽明,謹誌之矣。」老母道:「如今三會已近,這些殘零,墮落已深,癡迷不返,吾母無奈,只好下敕萬仙,分途辦道,幸賴五聖飛鸞闡教,垂書濟世,也勸轉不少的人,近又得呂純陽,提倡同善、合一會,走馬傳玄。入社者,充塞寰宇,大生效力,實契 吾母之心。其外長齋,普度,復命,種種教門,亦分途辦理,並無歧異。但爾世人好為分歧,不修正覺,只講皮毛,拋開宗旨,徒尚虛名,似此何時纔把九二殘零,一一喚轉回來。言到此間,不禁為娘傷心下淚。

【大齊覺悟,大家返本,莫傷 母心。】

殊不知『性命』二字,務須先講性功,多立外功,然後再研命功,倘嗜慾掃不開,雖坐破蒲團有何益?惡念除不盡,縱長茹齋素有何功?世人逐妄迷真,盲修瞎鍊,皆自誤前程也。(修真要訣, 老母數語包括無餘蘊矣。)爾回壇後,可將 吾母之言,登入記中,以勸世人可也。」抱一答道:「孩兒謹遵 母命。」

【老母為度殘零,敕萬仙分途辦道,世人乎,其知之否?修道之士,須道之所在;不可徒事虛名,而傷 老母之心也。】

老母又道:「近數年來,滇西洱源紹、豫、婉三壇,所頒演之書,如《八寶金鍼》,《救世金丹》,《勸善寶箴》,《洞冥記》等書,純正無疵,有益於世,此數部中,尤以《洞冥記》一書,超前軼後,此書傳出,足以挽回末劫,勸轉原人,其功不小。(的是定評)傳此書者,惟一孩兒,備嘗辛苦,吾母深為念之,理應賞賜珍物,以酬勞勛。精衛聽著:「爾去桃園中,折取蟠桃八箇,賜與豫紹各壇。許飛瓊,爾去取雪藕二枝,玄霜一盞,快快取來。只聽二人齊聲應道:「女兒遵命。」少刻精衛已到,說道:「稟 老母,這蟠桃,向南枝上,僅熟八枚,今已取到。」老母道:「既已足數,賜與惟一一枚,元吉一枚,抱一一枚,餘五枚,以一枚賜豫壇,一枚賜婉壇,其三枚賜紹壇諸子,分而食之。」

老母剛吩咐畢。許飛瓊又稟道:「女兒已經雪藕、玄霜取到,請 老母定奪。」老母道:「雪藕二枝,以一枝賜惟一,以一枝賜壇中各小子。玄霜一盞,分為三分,惟一、元吉、各得其一,餘一分,仍以賞給壇中出力人等,大家均分。至惟一孩兒,老母特再賜以靈丹九粒,仙衣一套,寶帶一條,紅纓小帽一頂,(老母賜惟一紅纓小帽,是以孩提視惟一,惟一定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粉底皁靴一雙。青鸞聽著:「爾去取鳳絲朱囊一具,命抱一將此數物放置在內。」青鸞應命去了,不一刻取到,交與抱一。抱一稟道:「孩兒來時,惟一命我請問 老母,這西池蟠桃,共有若干株?何時成熟?何時開會?在於何方?望乞 老母指示。」老母道:「西池蟠桃,共有九百萬餘株,成熟之日,開會之期,距此不遠了。其收圓地點,約在廣野,俟收圓辦畢,吾母方將原人帶回西池,再開蟠桃大晏也。」

【老母之對於諸子,恩德如此,諸子之對於老母,酬報又將如何?大家也要想想。】

抱一又稟道:「孩兒入境時,見一山名:「群玉」,山上有無數宮殿樓臺,據柳真君述及,乃以居有德之后妃夫人,惟人數多寡,柳真不知,還要請問 老母」老母道:「共有一萬八千九百八十五人。」抱一又問道:「孩兒進宮時,見各朝房門口,有數十名雜役,供職灑掃,箇箇汗流浹背,奔忙不迭,觀其形象,好似凡間犯罪的人,罰充苦役一般,究竟這班人,是何人斯?也求 老母指示指示。」老母道:「爾不問及,吾母不說。爾既疑問,吾告爾知:唉!你看那班人,是何等人?乃即歷朝之昏庸暴虐,人王帝主者也。因他下世後,不遵 母命,不施仁政,湎酒冒色,刻剝於民,不體仁慈,威福自專,濫行殺戮。又有不講忠義,篡取人國,謀為不軌,僭竊稱尊,如是等罪。吾母必奪其壽算,斬其後嗣,促其國脈,降以洪災,身死之日,先將他收入地府,受諸冥罰,罪滿之日。吾母念他是萬民之主,將他調回宮中,命他充當苦差,效力贖罪。彼若勤於職務,自怨自艾,痛改前非者,吾母仍命他下世投生,為貧兒,為乞丐,磨折於他,他若靈根不昧,固守其窮,吾母仍準他回宮,漸復原秩,若是不安本分,廣造惡孽,即將他打入泥犁,永沈阿鼻,不准投生。即罪滿遇赦投生,亦不歸人道矣。吾母待遇子女,不論貴賤,只分善惡,天律註定,是不能枉縱的。」

【天子者,天主子也。為天主子,而違逆天之命,天即以是罰之,誰雲不宜?天子而貶之為貧兒,沈於阿鼻,老母之待遇君主,亦不姑寬。】

抱一聽了這段議論,不禁駭然失色。老母道:「可有話問了?」抱一答道:「孩兒不敢多瀆了。」老母道:「時辰不待,亦不留爾多談。但爾既已到此,准爾順便遊覽,不汝禁也。吾命許飛瓊、段安香送爾出宮,領爾賞玩一刻,即回壇可也。

囑畢,命侍女大奏仙樂,逸韻悠揚,抱一即將朱囊揹起,九叩辭別 老母,大士真君,亦九叩辭行。許、段二仙姑領路上前,到了宮門,趙真宮仍拱立守候,抱一道:「弟子懇大士暫緩一刻,既 老母有恩,准弟子順便遊覽,弟子要求許、段二仙姑,領到桃園、瑤池兩處,看看景致,望乞大士允准。」

大士道:「准爾就是,快去快來。」抱一聞言,不勝其喜。乃請二仙姑引導前行,片刻間即進桃園,果見一片桃林,結實將熟,紅滿枝頭,小者如碗,大者如瓜,世所未有。抱一稟二仙姑道:「弟子略窺一斑足矣,不敢多延。再到瑤池一望可也。」說畢,二仙姑又將他引到瑤池岸邊。抱一舉頭一望,這池塘縱橫,約有數百里之寬闊,一片波光,萬朵白蓮,開得爛漫,池之四圍,都築有臺榭,池之中心,建一水晶亭,概是白玉嵌成,花色水色,與亭白成一片,真是奇觀。又見那池邊臺榭之中,已有人將幾席設好,一似要延客開樽的一般,(中有妙理。)抱一看此情景,依依不捨,不想回壇。二仙姑說道:「抱一真人,你且去看看池之西南角,是甚麼景致?」抱一依言隨往,俯首望入,只見水中有百餘條黃鱔,其麤如甕,在波中互相吞嚙,(這百餘條黃鱔何日纔互相吞噬淨盡呀?)血流腥赤,鋪滿水面,駭了一跳。問二仙姑道:「這是何等地方?怎麼這些孽畜,敢在此無禮,弟子不明其故?乞仙姑示知。」二仙姑道:「可以去問大士。」抱一聞說,亦不敢在此留連,掉轉頭來,隨二仙姑去問大士?大士笑而不答。又問真君?真君亦不言。抱一不敢多瀆,轉面叩謝二仙姑訖。即請大士回壇,大士道:「這許多賞賜物品,諒師弟與與趙真,焉能攜帶得起,待吾妙呼喚四位天丁,令他先運回壇中,以免累贅。」只見大士一招手,四天丁即至,扛起各物去了。大士又道:「我看師弟精神睏倦,難以回壇,也要設箇法兒,師弟爾快將眼閉起,吾師要作法了,只聽大士說道:「變、變」,立將抱一變作一幅手巾,攜在手內,御風而行。柳仙、趙真追隨其後,霎時間到了壇門,大士又將手巾吹一口氣,說道:「抱一醒來。」抱一將眼睜開一看,已到壇中,倉天君尚在座中等候,大士命將各物品、交付各人收訖。」說道:「吾慈頃奉 玉旨,明夕命妙慧去遊日宮,定一去遊月宮,分道揚鑣,各有玄妙,切切記下。」說畢,大士與各仙回宮,抱一亦醒轉來,大家猜擬,不知日月二宮,有何妙景?欲知其詳,要看下回分解。

總評

⊙中國為文明禮教之邦,君臣父子之倫,男女尊卑之分,早經聖人制定;數千餘年,無有異議。歐風東漸,狂悖小子,拾人自由平權之餘唾,妄自更張,無知婦女,尤而效之。釀成無廉、無恥之世界。真所謂天柱折,地維穿矣。

⊙大士憂之,因有《女箴》之降,而皇后始有《丹詔》之頒焉,故讀皇后之詔者,須讀大士之箴,然後知惟一之功德,為可嘉也。

⊙今日雜法頻興,是 老母下敕萬仙,分途辦道,趕辦收圓,殊途同歸,並無歧異。修道之士,當知尋覓本來,慎勿迷真逐妄,而負 老母之懸望也。勉哉!

⊙老母歌文諭畢,大士、柳仙掩面而泣,泣些甚麼?眾生想想。

第三十五回 張妙慧初登鬱儀殿 楊定一得入廣寒宮[編輯]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編輯]

〔調寄:西江月〕

天上鳥飛兔走,人間春去秋來,勸君速把善功培,休任光陰荏苒。

呆子猶眠大甕,狂夫尚夢陽臺,無人向善把心回,真把眾生無奈。

【人生於世,如蜉蝣耳,速修善果,快覓長生。】

張三丰大仙柳元陽帝君同降壇詞[編輯]

〔調寄:西江月〕

惡氣妖氛佈滿,中天日色迷茫,是誰釀就此災殃?令我黎民悽愴。

為祝真人下降,曾經午夜焚香,卿雲?縵日重光,還我唐、虞景象。

【憂民為世,情見乎詞。】

說昨宵觀音大士於回壇時,奉了玉旨,今夕要派張生妙慧,去遊日宮。楊生定一,去遊月宮。已經說明在先,安排已定,不在話下,是夕戍上刻,桓侯大帝先來鎮壇,三豐大仙與柳帝君,亦攜手而來,與諸生飲酒三巡,坐談片刻。柳帝君道:「今晚吾柳奉命領妙慧去遊日宮。三豐道友奉命領定一去遊月宮。又是特別辦法,與往常情形不同,趕快喚醒二生,就要登程矣。妙慧定一正在冥床睡熟,忽聽有人呼喚,各各起來,見大帝與柳、張二仙在座,忙上前參拜畢。柳真君先言道:「今夕吾柳與張道友,分領爾二子,去遊日月二宮,頗不容易。以日宮大熱,人不易近。月宮太寒,人不易支。吾柳今帶來金丹一粒,赤苓糕一塊,食之即不畏熱,爾妙慧試吞之。」

【二仙互施妙術,各顯神通,演來有趣。】

張大仙亦接口說道:「吾老道亦帶來靈丹一粒,並辟寒丹一丸,服之即不畏寒,爾定一亦吞之。」二生聞言,連忙上前拜謝,接丹丸苓糕在手,各自吞下,頓覺補神益氣,潤咽生津,心中大喜,乃齊聲稟道:「今夕蒙二仙師,領弟子二人去日月二宮,為歷來遊冥生未曾到過,真是三生有幸,千古奇聞。(真真不虛)惟太陽帝君,太陰皇君,係何時人?是否夫婦?因何證果?得為日月二宮之神,望仙師一一指示之。」(問得要領)

真君道:「二生窮究此,亦算有心。吾略示知,這位太陽帝君,係生於黃帝時,根器不凡,乃一奇偉男子,因他精於造作,黃帝任為木正。至唐堯時,唐帝巡行至淮陽,遇之於市中,貨繳,時謂之繳父,帝奇其貌,知其能射,令射嶺頭高松,發矢透幹,且能御風飛騰,帝愛其神技,賜名曰:『羿』,回都仍令為木正。是時十日並出,焦禾殺稼,民不聊生,帝君挾弓矢探視,見三峰頭有九鳥,皆向東噴焱,增出九輪,與太陽相混,地如洪鑪,帝君連發九矢,皆中其頸,九輪妖日,立化赤雲飛散,只留一輪,獨麗中天,即今之太陽也。其後帝君又為民滅修蛇,除封豨,殲猰貐,降風母,後往崑崙,射開明獸,得遇金母,呼以赤將,飲以華池之漿,母命於白玉龜山,建造十六處宮院,是時帝君為工師,山靈效命,切玉為磚,採香為料,琉璃代瓦,瑪瑙鋪階,落成,金母遊其中,輝煌煥美,名曰:「聞風仙院」,母酬其勞,賜以不死靈丹,戒勿遽食。(早有安排)歸藏樑間奧處,嗣因奉命除鑿齒之害,部兵南行,其妻姮娥家居,陰為善,不求人知。(證位月宮得力在此)一日,見樑上發異光,探之得白丹,私自竊食,頓覺身輕似翼,栩栩欲飛。帝君歸,見其神情,知丹為所竊食,方急尋問?姮娥懼逃,忽爾風生兩腋,乘空直上,奔至一處,好似琉璃境界,即月宮也。

【黃帝與唐堯中間,相隔數百年,而帝君生而不死,其神異可知射妖除害,功在生民,故能證位日宮,可見古今未有無功德、及民之神聖仙佛。】

當時帝君飛騰其後,被一陣罡風吹墮至東極,天光將曙,定性飛上高岡,直東有啞啞之聲三唱,海嶠中湧出一輪紅日,遙聞鐘響,尋聲至山麓,現出殿角宮牆,俱是青玉造成,深廣數里,見無數吏兵來往,方窺探間,聞殿上傳宣,令赤將子進見,隨至階下,見殿上署「青提」二字,始知東華帝君之所。即稱臣俯伏,旋律上殿,命坐。東華帝君道:「汝妻姮娥,得食靈丹,此有定數,汝其勿怒,汝今功行已滿,合證天仙之位,且子曾有功於日,故藉罡風吹汝至此,合當為日宮天子。(有功於日,即令為日宮天子,位置恰當。)爾妻合當為月宮姮娥,自是之後,日月二宮,皆有神主之,此太陽太陰二位菩薩證果之大概也。」定一問道:「世稱后羿妻,奔月宮而為嫦娥,斯言謬乎?」真君道:「謬之至也。因夏之后羿善射,故襲古人之名以名之。猶紂之飛廉,襲古飛廉之名之類是已。彼后羿乃篡弒之徒,方墮落地獄之不暇,其妻焉能證果,而飛升月宮者乎?後人不察,誤認為有窮之君,誠謬之又謬矣!」(辯明真偽打破世人迷團)

【人知姮娥得食丹藥,而飛昇月宮。而不知其陰為善,而始得食丹藥也。】

仙與凡在壇中,談論許久,三豐大仙道:「時辰不待不可耽延,快快起程罷了,於是柳、張二仙,領起妙慧定一,辭別大帝,同出壇門。真君道:「吾二仙帶來兩鸞兩鶴,兩師弟乘鸞,吾二仙跨鶴,可由壇外直上南天門,亦不必取徑陰陽界鬼門關矣。」說畢,各各跨上鸞鶴,沖入青霄,一路談笑,霎時間,上了南天門,繞過迎仙閣,真君道:「日宮在第五重陽明天,月宮在第三重月輪天,日宮道路較遠,吾柳先引妙慧上前一程,張道友慢慢後來可也。」三豐大仙道:「也好,回壇時又在此處晤面,請了!請了。」說罷,彼此拱手而別。

卻說真君引著妙慧,直上了月輪天,再經遊道天,看看就要到陽明天,真君道:「此處距日宮不遠了,師弟試看看前面景致。」妙慧抬頭一望,見前面地形十分寬闊,好似另具一世界一般,又見正東方有高峰一支,上有許多林木,清風徐吹,婆娑搖曳,樹林裏露出無數殿閣樓臺,五色絢彩。(妙境)妙慧道:「真真大好佳境,不知是甚麼地方?還要請問仙師。」真君道:「此即東極扶桑也,師弟得隨吾師至此,也是罕有奇緣。俟到時,便知玄妙。若再逾一刻,旭日便東升矣。」妙慧聞日將出,不禁詫異起來,問道:「弟子隨仙師出壇時,壇中剛打七點鐘,一鉤新月,掛在西方,乃是戍之上刻,由出壇時至此,不過半點多鐘,怎說再逾一刻,旭日便要東升,豈今夕亥子之交,日便出乎?抑或照於他國,而不在我中國乎?弟子不明其理,乞仙師有以教之。」

真君笑道:「師弟以為日朝出扶桑,浴於咸池,經於細柳,淪於蒙谷,入於虞淵,是謂日已息轡,而停輪乎?抑如西人所言,地球轉動,而日球不動乎?殊不知天地造化之理,與日月星辰運行之妙,是一刻不能停的。地有一球,日月各自為一球,天日月星辰,一氣流轉,此晝則彼夜,此夜則彼晝,陰陽乘除之理,玄玄妙妙,未易測度也。師弟不信,俟見了太陽帝君之後,爾可面求帝君,一睹日出之真相,方知吾師之言,為不謬也。」真君言畢,不覺已到宮門,二人下了鸞鶴,妙慧往上一看,見宮門上署有五箇大字,曰:「東極扶桑宮」左右聯云:

 出暘谷,浴咸池,拂扶桑,莫知所至。

 薄虞泉,入崦嵫,經細柳,孰究其歸。

【日主動靜,此聯即其張本。】

妙慧看罷對聯,見值門者,都是赳赳武士把守,真君領著妙慧,上前敬禮畢,具述特來覲見太陽帝君原由,請乞轉奏云云。當時武士進內,少刻傳諭出來,令柳仙與妙慧進見,妙慧整東衣冠,跟隨真君進去,只見內中地面亦極其寬敞,兩廊房屋甚多,俱是金黃色,華麗無比,隨看地面,與自己的衣服,也是一般金黃色,深為詫異。真君道:「此日光所照,故如此也。」又見出出入入的將弁吏兵,箇箇雄猛威武,內中並無婦女,以問真君?真君道:「此中證果之人,乃在世純正不屈,剛健不撓者,始能到此地位。以太陽帝君,純秉陽剛之德,故授職之人,亦如此也。彼婦女輩,乃秉陰柔之性,焉能到此者哉。」言話間,已到二重大門,門上題額,曰:「都天旭日宮」,左右聯云:

 光徹億萬山河,無幽不燭。

 普照大千世界,有象皆清。

【剛正之士,定能與日色爭光。】

看罷又進,一連進了六七重,俱有額聯,不及細閱,到了第九重大院落,已是正殿。只見丹墀之下,左右站立侍衛兩排,都是桓桓相貌,往上一看,見殿當中高懸三個大字,曰:「鬱儀殿」,左右聯云:

 司陽德之大化,

 與天地以同功。

妙慧隨真君至此,停步不敢上前,恭恭敬敬,聽候傳召,忽聽殿上高宣道:「傳柳仙、妙慧進殿朝參。」真君聞傳,連忙上前,到了丹墀下面,俯伏稟道:「旭日廣大天尊在上,卑職柳元陽叩見。」妙慧亦一步一跪,跪到丹墀之下,口稱:「天尊在上,弟子張妙慧十八叩行參。」帝君道:「免禮,起來。侍駕仙童,左邊設席,兩廊奏樂,請元陽左坐,妙慧下邊側坐,吾帝上面陪之。」妙慧跪稟道:「天尊寶座在此,弟子焉敢妄坐。」帝君道:「此乃千古奇緣但坐無妨。」妙慧又叩拜了一回,方敢坐下。帝君道:「吾帝『扶桑宮』中,歷來遊生,未曾到過,爾妙慧到此,因何要件?對吾說來。」妙慧起立稟道:「近因關聖帝奏明聖 上皇,飭紹壇頒演《洞冥記》一書,要將天堂地獄真相,一一傳出,勸化世人,今此書將告成;惟有天尊宮殿,未曾到過,故今夕奉敕前來,望天尊宥恕,並懇天尊賜一諭文,以警末俗,實為萬幸。」帝君道:「既是為此而來,深契吾帝之心,爾好好靜坐,飲茶飲酒,待吾帝諭來。」

太陽星君訓示文[編輯]

扶桑大帝曰:「吾職司陽德,鎮位日宮,天地之運行,萬物之化育,皆歸吾之掌握,世人其知之否?爾世人生於兩大之間,位列三才,戴天履地,有土可耕,有水可飲,有五穀可食,有絲棉可衣,然而生此萬物,為爾等之衣食者,其誰之力,爾知之乎?若以為天之力,固祇能覆幬也。若以為地之力,地亦祇能持載也。若以為星月之力,星月之光,最微且弱也,然何爾世人知天之宜敬,地之宜畏,星月之宜頂禮,而於日光漠不關心,肆行褻瀆,果何為焉?(當頭一喝誰敢應者)

【此段帝君自言功德在世、而人不知,冒起全篇。】

吾帝代爾世人思之,殆相忘吾帝之功德矣!曷思夫夏秋之際,霪雨連綿,陰氣蟠空,遮天蔽日,或五日,或十日,或數十日,爾世人知苦否?又或嚴冬冱寒,朔風凜烈,連旬雨雪,不睹陽光,道路泥濘,行旅裹足,爾世人又知苦否?當斯境也,工作輟業,事務廢弛,霉者求燥,溼者求乾,世人慾睹天日,有如飢渴,有如望歲。忽焉晴明開霽,烈日當空,爾世人其快慰乎?吾知其歡樂之無盡也。奈何知苦、知樂,而不知報德哉!

【此段以陰晴濕乾,原出人民之苦樂,以啟其報德之心。】

夫吾也職司大化,下土是冒,照耀十方,萬國九州,無處不到,鴻濛初闢,即有日也。逮至唐堯之世,十日為災,焦禾殺稼,大地如焚,吾佐帝除妖,射落九日,又為之殲封豨,滅修蛇,備除諸害,民始安居。後以功績,感召天人,得金母之靈丹,追嫦娥於月窟,身為日宮天子,此皆吾帝之往蹟,非虛言也。

【此段自述其證果之由。】

自吾帝司職以來,而陰陽之晷刻無差也,而萬彙之孳生不息也,豈非吾帝之功哉。試觀地雷始動,一陽初復,萬物蠢蠢,而植者萌,潛者動,蟄者起,生者娠,禽則尾,獸則交,皆感吾太陽之一氣也。及至夏至節後,地球轉背,日光斜射一陰又生,於是前之動植飛潛,皆感純陰之氣,而榮者凋,飛者潛,動者伏矣,由是言之,日之運行大化,其功豈能殫述乎?且民之生也,無水火不生活,太陰為水之精,太陽為火之精,世人日用飲食,固一刻不可離太陽也。而爾世人,自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乃天地自然之寶,故不必敬畏也,抑何謬哉?

【此段言陰陽剝復,與民物息息相關。人無日月不能生活,各人當存敬畏之心。】

夫日月光華,本天地之精英,亦人間之浩氣。孟子曰:「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吾帝欲爾世人之敬吾,不望爾朝夕頂禮,而望爾各存其心,各養其氣,故正氣立乎綱維,而旭日愈煥矣。忠孝滿於寰區,而皎日重光矣。所以盛明之世,慶雲舒彩,景星現瑞者,善氣之所感召也。

【此段言敬日光,非在朝夕焚香頂禮,當存忠孝之心,養浩然之氣以感之。】

末劫之年,彗星指日,白霞沖天,日蝕無光,日慘無色者,戾氣之所蟠結也。世人不知此理,謂天變為無足輕重,且種種而褻瀆之,是故對日唾溺,向日裸露,指日詛咒,白日宣淫,或以穢物曬於赤日之下,或以穢水潑於日光之中,造惡多端,孽已深矣!況今日者,五倫不敦,八德盡棄,平權是尚,自由為高,攘利爭權,而生靈流血,槍林彈雨,而骸骨堆山,致使殺氣、惡氣,遍彌宇宙。怒氣戾氣,上觸穹蒼。吾帝處此,不得不感而為旱,散而為瘟,民弗聊生,誰職其咎?其必曰:『陽光猛烈之為災也,天心胡不仁哉。』嗚呼!其亦不思而已矣。自今以往,願爾世人,各改前愆,無自取戾,同遊於堯天舜日,光天化日不難矣!吾帝拭目望之。」

【此段論早魃瘟疫,為人惡氣相感而生。】

扶桑大帝將文諭畢,錄成一稿,命侍駕仙官交付妙慧,說道:「吾帝此文,雖然淺俗,然反覆叮嚀,再三誥誡,所以警世者深矣。(世人讀大帝此文當銘心刻骨斯不負也)爾張生無妨將稿攜回,刊入記中,亦當今人之藥石也。好好記下。」妙慧道:「弟子謹遵聖命,不敢有違,但弟子竊有請者,今夕得造寶宮,也是千古奇遇。擬懇帝君賞准弟子,去看看太陽金烏真形實相,也不辜負弟子遊歷一番,未識帝君允准否?」大帝道:「爾既有心,焉有不允。煩元陽領爾一覽就是了。」真君道:「既蒙帝君允准,卑職即領妙慧展覽一番,就便與帝君告辭了。」妙慧聞說,即上前九叩稟辭,真君引著妙慧,由左廂而出,到了後層,只見正東方矗立一峰,高山上建立八角金亭一所,亭中設一寶座,光明透亮,四面空洞,可望八方,(中有妙理)妙慧不識,問之真君?真君曰:「此扶桑大帝清晨所登之寶座也。」

又由山後一望,見有大樹數十萬株,粗若車輪,高逾千仞,連理交柯,互相合抱,問之真君?真君道:「此即扶桑也。」方顧盼間,忽聞喔喔之聲,儼若洪鐘,震動天地。(碧樹一聲天地曉)妙慧尋聲望去,見扶桑枝上,一隻大雄雞,高約丈餘,健羽三趾,深紅赤色,赳赳然棲於神木之間,又問真君?真君道:「此即世傳日中之金烏也。」語未已,果見一輪紅日,若圓球然,大約數畝,一湧而上,旋又落下,妙慧俯視下方,此輪日似在大海之中,吞波戲浪,忽升忽降,忽起忽落,如是者數次,末後一躍,躍起數十丈高,懸在半空,漸漸不動,只覺萬道金光射眼,不敢直視,妙慧看見這般妙景,驚喜若狂,問真君道:「此時不過三更天氣,恰在亥子之交,這輪紅日,果爾東升。仙師之言,真不謬矣。但不知照耀何國?何洲?何島?又為寅卯之時也,弟子今夕得此奇觀,心願已遂,擬懇仙師領弟子回壇罷了。」真君道:「既願回壇,隨定吾來,於是二人出了「扶桑宮」,仍跨上鸞鶴,沿途觀玩景致,緩緩而行,不在話下。

【日觀峰頭,觀日出光景,亦是如此。】

說三豐大仙,與柳真君、妙慧分手後,即引起定一,直上月輪天,謂定一道:「師弟你看前面是甚麼地方?」定一向前一望,只見四面空曠無垠,光明如晝,如入了琉璃世界一般。(妙境)定一不知是何地面?問之祖師。祖師道:「爾不必問,走到前面,當自知之。」不數步果見對面有一堵照壁,純用玉石、瑪瑙鑲成,晶瑩光亮,高峻無比,走入裏面,見一所大宮闕,如王者居,宮門上書:「廣寒宮」三箇大字,定一纔知道到了月宮門口,左右題有聯云:

 萬古常明月,

 千秋不夜天。

門外有女童四人把守,見三豐大仙至,皆相謂曰:「靈佑帝君引著遊生來也。」三豐大仙上前一步,拱手說道:「煩勞幾位仙姑,替我轉達皇君,就說三豐引導門下弟子,要來稟見菩薩。」內有一女童答道:「我等早已知之,皇君已久候矣。爾師徒在此少待,轉達就是。」說罷,一溜煙進內去了,少刻,那女童出來傳宣道:「皇君有命,請爾師徒進見。」三豐大帝聞傳,即引起定一,跟隨女童,進了大門,連歷數重宮闕,崇閎華麗,自不必說,雖有匾聯,不及念誦,比到了第七重門首,望入正殿,尤為輝煥,都是琉璃為瓦,瑾瑜為垣,玳瑁為樑,水晶為柱,黃金佈地,白玉鋪階,真乃瓊樓玉宇,貝闕珠宮。(仙家富貴)定一望之,不勝羨慕。又望見殿之當中,高懸一匾,署曰:「太陰內宮」,左右題四字聯云:

 燮理陰德,

 坐鎮坤維。

殿上設一寶座,上坐一位仙姑,年可二十餘,頭戴珠冠,身穿霞帔,姿容絕世,氣度端凝,左右侍女數十人,亦皆丰姿綽約,舉止大方,定一料上坐者,必是太陰皇君,不敢偷覬,屏息俛首,跟隨祖師步趨而入。直至丹墀之下,只聽見祖師俯伏稟道:「太陰素曜皇君在上,老道有禮。」皇君道:「起來,何必拘禮,一旁請坐。」定一亦上前十八叩行參,皇君道:「亦免禮了,起來一旁侍坐。」三豐大仙道:「今夕老道領小徒定一,待來拜謁皇君,兼之觀覽月宮風景,並望皇君賜一訓文以警末俗,伏冀皇君賞准。」皇君道:「垂書濟世,深愜吾心,焉有不准之理。但今日時勢,男子固道德淪亡,婦女尤墮落之甚。吾皇君亦是個坤流,不忍令同類裙釵,淪於陷溺,理應撰一文而訓迪之。左右侍女,快奉香茗與祖師、楊生解渴,待吾撰一文來。」吩咐畢,只見侍女取出文房四寶,呈於案上,皇君手不停揮,霎時間,撰出一篇文來,將稿交與三豐祖師,祖師讀其文,其題目乃是:

太陰皇君訓婦女從順文[編輯]

太陰皇君曰:「自來國家之敗亡,皆原陰陽之失勢,陽剛不振,而陰柔用事,其害非淺鮮也。(數語為千秋不刊之至論)夫陰亦何能為害哉?蓋陰者,先指婦女而言也,婦女之性,秉乎坤德,貴守其貞,以順為正,治內而不治外,作事咸資夫男子,又何致亡國、敗家,喪身、失德也哉?(論婦德主順不致亡國敗家為後文反照)然吾觀建國,興家之族,多肇於婦女,而敗國亡家之禍,亦復釀於婦女,其故何哉?豈婦女之智愚不一,而內助之賢能分優劣也歟!自吾論之,皆由婦女不知從順之義,而令陰陽之倒置也。(病根在此)

吾皇君鎮位月宮,職司陰德,佐太陽而運行大化,剛柔相濟,水火相生,晝夜循環,仍借日光以為光,而盈虛圓缺,常守定期,胐魄朒脁,不愆晷刻。何敢以陰先乎陽,以妻先乎夫哉?(皇君自言守從順之義)然虧食無常,側匿為凶,爪牙示象者,又何故耶?則人間雜陰之氣,混亂迷濛,上觸月府所以然也。(陰濁之氣,上觸於天,即呈凶象,天人善惡相感如此,其速可畏也。)

試觀三代之盛,皇后賢淑,星月流輝。夏、商、周之末,女妖亂國,星月無光,陰氣太甚,遮蔽太陽,而月足以無光也。(引三代之事證明尤徵的確)然此為亂國者言也。敗家之婦,亦何獨不然。牝雞司晨,河東獅吼,閫威肆虐,婦人主事,遺譏書史者,比比皆是。而至於今,內則不修,閫範盡失,三從弗體,四德罔崇,醜態穢行,有更甚於書史之所載者,抑又何歟?則由於今日之婦女,競尚開通,講平權,講自由,謂女可先乎男,婦可尊於夫,不遵父母之命,不重媒妁之言,於是行動自由,婚配自由,離異自由,一女數夫,恬不知恥。欲以地而邁天,以陰而加陽,自古及今,有此理乎?(今日婦女積習已深,罪無從贖,皇君為之鍼砭痛下,自然著手回春。)

吾皇君高居月府,下瞰塵寰,第見層層陰氣,遮蔽太空,致令皎月無光,瑤宮失色,睹茲景象,能不傷心慘目,淚沾裙裌也乎?吾皇君處於今日,亦欲一挽東流,維持閫化而霄壞懸絕,末由與世人晤面,一摘其疵,茲何幸洱源紹壇,頒演《洞冥記》楊生定一,遊覽天宮,至吾月府,懇求著文勤世,吾故將當今婦女之積弊,揭而出之,所望末世裙釵,痛改積習,則乾健坤順,夫唱婦隨,法天地之尊卑,滌塵寰之濁穢,庶幾乎日重光而月重輪,可以復唐、虞之盛世矣,勉之,望之。」(述己作文本意一片慈悲幾行珠淚世之婦女盍三思之)

三豐祖師將文讀畢,說道:「皇君婆心救世,於此文見之,洶為當今婦女痛下鍼砭矣。定一師弟,好將此稿攜回,付入《洞冥記》中,亦醫世之良藥也。」定一道:「弟子懍遵,曷敢有違?但弟子竊有請者,弟子入門時,見四面週圍,俱是宮殿,不知有若干間,望皇君示知。」皇君道:「共有一千六百餘所。」定一道:「宮殿如此其多,內中風景,必然佳勝,倘到此不一遊覽,如入寶山,空手而回;寧不可借!弟子懇乞皇君,俾得大概一覽,未識皇君允准否?」皇君道:「爾楊師弟到此,亦是千古奇緣,且為《洞冥記》搜奇攬勝,以傳於世,吾皇君無有不准,即煩張祖師同爾去遊,吾再派仙姑二人,上前領導,如有不明晰之處,即問二仙姑可也。」

張祖師道:「既蒙皇君允諾,老道領起小徒,就此告辭了。」說畢,向皇君鞠躬稽首,定一亦九叩辭行,與二仙姑同出宮來,定一向二仙姑行禮畢後,稟道:「弟子聞月宮中有一桂殿,殿中有桂樹一株,高逾千丈,葉密陰濃,花香子實,樹下還有一蟾蜍,又名:『玉兔』,其中景致定佳,請仙姑領弟子先去看看。」二仙姑道:「領爾就是,乃轉向左邊,行不多遠,果有一所宮殿,門上書「桂殿」二字,門左右有聯云:

 桂子月中落,

 天香雲外飄。

入內連進了三重,到一大院落中,果有一株大桂樹,枝葉亭亭如華蓋,濃陰罩地,寬約十餘畝,定一道:「可惜此時是三春天氣,不曾開花,若到八月中秋,弟子來遊,定要折取一枝,攜回壇中,插入瞻瓶,以供賞玩。」二仙姑道:「楊善君,便是八月來時,也折不得花。」定一道:「是甚麼原故呢?」二仙姑道:「此株桂花,已不開十八年矣。今年亦不能開,若問開時,還要再等六七年。你看那老幹之上,新茁的那些萌芽,須待他長成嫩枝,含苞結蕊,方能盛開,供人折取。況折取之人,都是有德行,有修積,有才學之文人學士,三年准他們折取一回。楊善士雖有有折桂之福分,然時機未至,何能攀折下來?爾欲折時,再候數年可也。」定一聞言:「點首稱是。」

【二仙姑答定一主語,隱露天機。】

又問:「月中桂樹,僅此一株嗎?」二仙姑道:「殿之周圍四面,還有千株、萬株,凡各宮殿,俱是桂木修成的。」二仙姑一面說,一面將定一師徒引入,忽望見桂樹本身,麤大約數百圍,高不可仰,樹下有一獸,似犬非犬,似牛非牛,其毛雪白,蹲伏不動,定一不知其名問二仙姑?二仙姑答道:「此即蟾蜍、玉兔也。為陰精之宗,即吾皇君奔入月宮時,吐出雲母外衣所化也。」(說出蟾蜍歷史)

【將月宮勝跡,紀述出來,尤為生色。】

定一道:「此兔即長住此樹下否?」二仙姑道:「也有他的住處,你看對面那所小小宮殿,即是也。」定一舉首一望,果見上題『蟾宮』二字,二仙姑又將定一引至裏邊,不數步,見當中有一宮殿,門上標題曰:「嫦娥擣藥室」,其左邊有廂房一間,門上署曰:「吳剛臥處」,右邊築一高臺,其臺階約有數百級,上書三個大字,曰:「伐桂臺」。二仙姑道:「此為攀躋上樹之址,每年有吳剛大仙,上去伐去老幹,畜養新枝,兼在此看守桂花,不准有文無行之上,亂折一枝,此所以建此臺也。」

言畢,又將定一引至叢桂深處,中有一峰小山,上建一所宮殿,極其壯觀,張祖師指謂定一道:「此老母行宮也,我師徒既已到此,今夕 老母雖不在內,也要上去朝拜一番,以表誠敬。」定一依言,跟隨祖師拾級而上,到了宮門口,只見門上立一直匾題曰:「無極老母聖聖天尊行宮」十個大宇。金光射目,入了門,連歷數重,直達丹墀之下,向著寶座九叩行參,參畢,踅轉出來,二仙姑還在門外等侯。下了山,又將師徒二人引至一處,有一宮殿門上題曰:「育英宮」三個大字,二仙不可借!弟子懇乞皇君,俾得大概一覽,未識皇君允准否?」皇君道:「爾楊師弟到此,亦是千古奇緣,且為《洞冥記》搜奇攬勝,以傳於世,吾皇君無有不准,即煩張祖師同爾去遊,吾再派仙姑二人,上前領導,如有不明晰之處,即問二仙姑可也。」

張祖師道:「既蒙皇君允諾,老道領起小徒,就此告辭了。」說畢,向皇君鞠躬稽首,定一亦九叩辭行,與二仙姑同出宮來,定一向二仙姑行禮畢後,稟道:「弟子聞月宮中有一桂殿,殿中有桂樹一株,高逾千丈,葉密陰濃,花香子實,樹下還有一蟾蜍,又名:『玉兔』,其中景致定佳,請仙姑領弟子先去看看。」二仙姑道:「領爾就是,乃轉向左邊,行不多遠,果有一所宮殿,門上書「桂殿」二字,門左右有聯云:

 桂子月中落,

 天香雲外飄。

入內連進了三重,到一大院落中,果有一株大桂樹,枝葉亭亭如華蓋,濃陰罩地,寬約十餘畝,定一道:「可惜此時是三春天氣,不曾開花,若到八月中秋,弟子來遊,定要折取一枝,攜回壇中,插入瞻瓶,以供賞玩。」二仙姑道:「楊善君,便是八月來時,也折不得花。」定一道:「是甚麼原故呢?」二仙姑道:「此株桂花,已不開十八年矣。今年亦不能開,若問開時,還要再等六七年。你看那老幹之上,新茁的那些萌芽,須待他長成嫩枝,含苞結蕊,方能盛開,供人折取。況折取之人,都是有德行,有修積,有才學之文人學士,三年准他們折取一回。楊善士雖有有折桂之福分,然時機未至,何能攀折下來?爾欲折時,再候數年可也。」定一聞言:「點首稱是。」

【二仙姑答定一主語,隱露天機。】

又問:「月中桂樹,僅此一株嗎?」二仙姑道:「殿之周圍四面,還有千株、萬株,凡各宮殿,俱是桂木修成的。」二仙姑一面說,一面將定一師徒引入,忽望見桂樹本身,麤大約數百圍,高不可仰,樹下有一獸,似犬非犬,似牛非牛,其毛雪白,蹲伏不動,定一不知其名問二仙姑?二仙姑答道:「此即蟾蜍、玉兔也。為陰精之宗,即吾皇君奔入月宮時,吐出雲母外衣所化也。」(說出蟾蜍歷史)

【將月宮勝跡,紀述出來,尤為生色。】

定一道:「此兔即長住此樹下否?」二仙姑道:「也有他的住處,你看對面那所小小宮殿,即是也。」定一舉首一望,果見上題『蟾宮』二字,二仙姑又將定一引至裏邊,不數步,見當中有一宮殿,門上標題曰:「嫦娥擣藥室」,其左邊有廂房一間,門上署曰:「吳剛臥處」,右邊築一高臺,其臺階約有數百級,上書三個大字,曰:「伐桂臺」。二仙姑道:「此為攀躋上樹之址,每年有吳剛大仙,上去伐去老幹,畜養新枝,兼在此看守桂花,不准有文無行之上,亂折一枝,此所以建此臺也。」

言畢,又將定一引至叢桂深處,中有一峰小山,上建一所宮殿,極其壯觀,張祖師指謂定一道:「此老母行宮也,我師徒既已到此,今夕 老母雖不在內,也要上去朝拜一番,以表誠敬。」定一依言,跟隨祖師拾級而上,到了宮門口,只見門上立一直匾題曰:「無極老母聖聖天尊行宮」十個大宇。金光射目,入了門,連歷數重,直達丹墀之下,向著寶座九叩行參,參畢,踅轉出來,二仙姑還在門外等侯。下了山,又將師徒二人引至一處,有一宮殿門上題曰:「育英宮」三個大字,二仙姑道:「宮內盡是青年讀書士子,無妨進去一觀。」說畢,二仙姑上前,定一後隨,只見兩廊房舍比櫛,如人間書院學堂一般,都是些年幼孩童,在窗下佔畢咿唔,盡讀的是經史,定一問二仙姑道:「怎麼這班蒙童,不讀初等教科,專讀經史,是何故也?」

【育英宮中,兒童不讀教科,而讀經史,是經史尚不廢於天上也。】

二仙姑道:「讀書所以致用,文章經濟,都出《六經》,治亂興衰,政治得失,具詳諸史。這班學生下世,即是國家棟樑之材,若讀那些教科書,漫道初級,就是高級,也是無濟於事的。楊善君明否?」定一聽了這段議論,心中了解,答道:「弟子明瞭矣。但不知內中學生,共有若干?」二仙姑道:「約有五千餘名,將來世道清平,人才輩出,即此班學生也。」定一又問:「內中教授先生,是何等人?」二仙姑道:「乃歷代名儒也。」定一道:「既是歷代名儒,弟子想進去,與他們接洽接洽,未知可否?」二仙姑道:「可以不必,此時他們正在課讀講書,也不會客,不如出去,再遊覽別處罷了。」於是出來,轉灣折角,又到一所宮殿門口,只見門上署:「貞淑宮」三字,對面亦有一宮殿,門上題曰:「節孝宮」,兩宮對峙,修得輝煌壯觀。定一見房舍華美,心中羨慕,想進兩宮內遊玩一番。二仙姑道:「此兩宮內,不可輕入,只能在外面,看個大概罷了。」定一道:「如何這般嚴禁。」二仙姑道:「善君有所不知,這貞淑宮中女仙,乃在生以禮防閑,恪遵內則,守身如玉,清白無瑕,故曰:『淑』。貞淑兼全,故歿。後方能證果此宮,良不易也。至於節孝宮內之女仙,更為難得,因他在生早失所天,青年守節,矢志不二,至死靡他。上事翁姑,下撫子女,冰霜勵節,柏舟為盟,貞操烈性,處常不改,處變不渝,乃為節孝,壽終之日,上升此宮,蓋天曹最重守貞全節之婦,老母上帝,以特別之典優待之,故此二宮中,未許閒人輕出入也。」

【貞淑、節孝二宮,婦女生為人敬,歿為神欽,逍遙天壤,又何樂不為呢?】

定一聽了,心中凜凜,方纔卻步而退,二仙姑依然引導前行,又見一宮殿,定一仰視門上題額,乃是「文德宮」三個大字。問道:「內中又是甚麼人物?」二仙姑道:「乃古今之才女,博覽經史,文字清通,著作宏富,如曹大家、謝道韞、鄧太后、長孫皇后之類,因他根器不凡,聰明特具,為閨女時,除務女工,習鍼黹之外,而又勤苦誦讀,學問優長,乃女格之最高,身歿證果之日,即以此宮居之。仍令教授女生徒,稱為女史,或稱女學士,女校書,等等不一。善君可願進宮,與各才女一拜識否?定一道:「弟子才疏學淺,譾陋無文,倘若進去,被那些才女問難,茫無以對,則鬚眉男子,寧不貽笑裙釵,還是不進去罷了。」二仙姑道:「既不願進去,吾再領爾別處一觀。」行不數步,又見兩所宮殿,結為芳鄰,定一將左邊大門一看,署曰:「順正宮」,又看右邊,題曰:「慈惠宮」。定一道:「據匾額看來,亦是婦女有德者所居之宮,究竟其中有分別乎?乞仙姑指明。」

【古今才女,居之以月宮,恰當之極。】

二仙姑道:「焉得無分別,這順正宮內之女仙,乃在生夫或貧賤,不生尤怨。夫或貌陋,或帶惡疾,不敢憎嫌。夫或凶暴,動遭撻楚,惟有順受,不萌異心。如老萊之妻,能安義命。梁鴻之妻,克守困窮。蔡人之妻,夫有惡疾,而不他嫁。黎莊夫人,失愛於夫,而不他去。世間婦女,能如此者,身歿之後,即可證位此宮。至「慈惠宮」中之女仙,乃因他在生慈悲好善,時行方便,廣積陰功,或拜佛念經,或持齋戒殺,或買物放生,或博施濟眾,凡屬慈善事業,見即勇為,壽終之日,亦即上升此宮。此兩宮女仙修因之分別也。

【人有一善堪矜,一節特長,天即量其輕重,大小位置以酬報之。皇天不負人,而人偏負天,良可怪也。】

定一聞之,心下頓悟,乃問-一仙姑道:「此外可有宮殿否?」二仙姑道:「宮殿甚多,即數十宵,亦難遊罄,吾姑舉最近者數宮,看善君遊與不遊。一為「織錦宮」,一為「霓裳宮」,一為「仙禮院」,一為「清涼院」,頗有佳趣,未知善君有意否?」定一道:「弟子為觀月宮風景而來,既有佳勝,豈肯當面錯過?即煩二位仙姑,再領弟子遊覽一番。」二仙姑道:「既是有心,隨定我來。」只見二仙姑踅轉向右而行,定一師徒跟隨其後,霎時即到,見一宮殿,門上果署:「織錦宮」三字,二仙姑道:「內中情形,無妨進去一覽。」說畢,入門進了第一層,兩廂房屋甚多,極其新潔,俱是機房,只見許多年少嫦娥,認真織紡,目不旁睨,其機杼與人間不同,其織法亦甚靈妙,似用力少而成功速者,織出之料,非紈非縑,亦非凡錦,一剎那問,紛呈五色,花樣鮮明,光彩奪目真是美錦。至紡絲之女仙,乃坐在機架之上,不用手工以足登之,其車轆轤而轉,真真巧妙,定一看得呆了。

二仙姑道:「善君轉來,可再進內層看個明白。」定一掉頭,跟隨進去,連歷數重,俱是如此,定一問道:「天宮織錦之巧,遠勝凡塵,是何神仙,傳此妙術?」二仙姑道:「天孫也。」問:「天孫何人?」曰:「帝女也。」又問:「織錦女仙,共若干人?」仙姑道:「約有五千餘人。」又問:「每歲成錦若干疋?」仙姑道:「每歲每人貢錦千疋,每歲可得五百萬餘疋,以供各神仙之用。」又問:「宮中女仙,因何功善至此?」二仙姑道:「與織女宮中女仙因果相同,亦不外勤儉有德之婦女也。此宮已看明瞭,吾再領爾至『霓裳宮』。

定一探頭望入,見內中宮殿,亦新潔華麗,乃稟祖師道:「弟子想進去看看戲劇,與人間何如?未識祖師允准否?」祖師道:「不可,不可,此霓裳宮所演習之女樂,乃以備東王公,西王母,大宴群仙,侑酒之用,凡人豈可參觀。(霓裳女樂其用之重要如此)至唐時術士葉法善,於八月中秋夕,攝明皇之魂,上遊月宮,始得聆霓裳羽衣之曲,遂傳梨園之宗派,繼述優孟之衣冠,傳至後唐莊宗,酷好於此,日優伶郭從謙等,在宮中自塗粉墨,以為取樂,後卒為郭從謙所弒。夫以天子之尊,日理萬幾之不暇,而乃耽此俳優之樂,其國亡身死也固宜。(天子好樂國亡身死,其不與民同樂可知。)降至於今,已失霓裳本真。不演忠孝節義之傳奇,以作高臺勸化,而乃假託佳人才子,竊玉偷香,編為豔曲淫詞,科諢謔浪,使聞者心醉,見者情迷,敗俗傷風,莫此為甚。故吾謂梨園子弟自以為逢場作戲,無關得失。而不知生造惡孽,死墮泥犁,而不醒悟,良可慨也!司風化之責者,凡此不正之劇,理宜取締而禁絕之,斯為善也。師弟之好觀劇,亦同世俗之見嗎?」

【藥石之言,以醫世人,未知世人就醫否?】

定一得了這番教訓,心中悅服。說道:「弟子不願觀矣,請二仙姑領弟子到「仙禮院」,「清涼院」,一遊何如?」祖師道:「仙禮院乃各女仙習禮之所,有女宗師氏教之,可以不觀。「清涼院」乃係嫦娥與各女仙,宴會鞦韆之場,無關勸懲,更不必觀也。吾師徒回壇罷了。」於是辭謝二仙姑,出了月宮,跨上鸞鶴,逕到南天門,只見真君與妙慧,早已坐在玉石階上等候,彼此會晤,各述所見,一路嘻嘻笑笑,到了壇中,二仙與大帝各自回宮,張、楊二生,亦各醒來,又商量明夕之事,未卜又遊何宮?欲知其詳,且看下回分解。

總評

⊙日月二宮,古今來未有人遊至其中者,而張、柳二仙,獨領妙慧、定一二子神遊其間,且請天子、皇君,著文訓世,誠千古未有之奇。較唐葉道士,以方術導明皇遊月宮,偷傳霓裳曲本於世,猶高一等。

⊙日月之光華虧蝕,因世人善惡之氣,相感而成,其理易明,而人不覺。今得天子、皇君,現身說法,著為諭文,世人其仰體之,斯不負也。

第三十六回 萬星宮參觀祕會 紫微帝預洩玄機[編輯]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編輯]

〔調寄:醉太平〕

欃槍彗明,天河洗兵,看誰掃蕩縱橫,把中原肅清。

物更歲更,何日太平,醉時猶哭蒼生,更那堪酒醒。

【歌耶、哭耶、墨耶、血耶、世道民生,何時釋念。】

柳真君降壇詞[編輯]

〔調寄:荊州亭〕

堪歎三期厄數,禍至想逃無路,幾輩甕中眠,猶是癡迷弗悟。

作善視為末務,行惡不知危懼,大劫再來時,看爾皈依何處?

【墨花血淚,灑作住詞。】

說昨宵遊罷日月二宮之後,天上重要之宮殿,大概觀覽已周,不知今夕又遊何宮?壇中諸生猜摹不出,時屆戍初,諸生上沙臺請示。即有功曹來壇中報道:「吾仙奉聖帝之命,今夕遊生,仍命張生妙慧再去一遭,不可違誤,切切記下。」吩咐畢,移時、桓侯大帝降臨,柳真君亦至,二仙談論數語,飲酒數杯。真君即將妙慧喚醒,說道:「今夕吾柳奉了聖帝之命,命吾引師弟去遊萬星宮,因為萬星教主北極紫微大帝,今夕在宮中,開設大會,聚集諸天星宿,商議要件。(天上事嗎?天下事嗎?)故令張生前去參觀,開箇眼孔,亦是千古奇緣,但此會極為機密,尋常仙真未許擅入。(妙慧遊之不亦快乎)況屬凡人,聖帝為《洞冥記》將要成功,故函達星主,准令遊生到宮,藉覽勝會,並聆訓言,星主已允。猶恐值門將吏,不知內中理由,或生阻撓,特頒來皇令一枝,師弟再將令劍帶去,以為符信,更不生阻力也。(柳仙精細)惟天路遙遠,事不宜遲,就要起程了。」說畢,妙慧負著令劍,即隨真君出了壇門。

真君道:「吾師帶來仙鶴二隻,爾我各乘其一,由此向東,直上天衢可也。」二人跨上鶴,自在飛騰,於時新月微明,清風送爽,二人在鶴背上,談談笑笑,轉瞬間,不覺已到了南天門。妙慧還想徘徊觀望一番,真君道:「師弟昨晚纔過此地,何必又為留連。」妙慧不敢停步,隨真君逕入了門,過了迎仙閣門口,行不多遠,只見對面來了許多輿馬,妙慧留神細看,上前來者,乃乘坐肩輿大轎,輿中之人,俱是文官模樣,頭戴烏紗,身穿蟒袍,腰繫玉帶,手中各執塵尾一?,箇箇沈默不語,若有所思。力士天丁,扛起輿轎,如飛的而來,倉猝中不及細數,大約也有四五十乘。其後來者,乃是乘駿馬的,又是武弁裝束,頭戴帥盔,身披鎧甲,腰繫絲?,手中各執弓刀矛戟,箇箇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在馬上談笑自若,也有七八十人。

最後來的,乃是玻璃大轎,轎簾下垂,由玻璃望入,都是些婦女,頭戴鳳冠,身穿霞帔,約有百二三十人,前後有音樂隊,又有旌旗隊伍護送。妙慧看罷,問其來因?真君道:「這班文臣武將,乃天宮遺之下凡,定國安邦,勦匪蕩寇者也。」問:「文官手中執塵尾何用?」真君道:「將以掃清宇內妖氛孽霧,指揮以定太平者也。」(民之望之若大旱之望雲霓也)問:「婦女下世何為?」曰:「以作夫人命婦內助者也。」妙慧道:「這些男女神仙降世,其 上帝差遺乎?其自願下凡乎?抑因罪過謫貶乎?將來能返本還原否?願仙師指示弟子。」

【這班文官武將,此時始應運降生,人民幾時纔享其福呀?】

真君道:「等等不一,有等上仙,功高德大,性志堅定,果位攸崇者,本不輕易下凡,設或世運屯否,必須他定亂扶危。大道不明,必須他黜邪崇正。人心陷溺,必須他振瞶啟聾。國家將興,必須他制禮作樂,有此重大關係,故 上帝命之降生,功成之日,仍復還原。此等上真,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故申甫自嶽降,傅說為列星,決無墮落之理。

又有等上真,悲憫為懷,普濟為念,立願下界,闡道度人,歷劫數世,證無量之善功,修成絕大果位,與天地同不朽者,聖賢仙佛中,頗有其人,(今日也不乏人)更不能墮落也。惟有等仙真,根行原淺,道德不堅,或因有過咎,而謫貶下凡,或貪戀紅塵,而移其心志。或出於憤激下世,而行不掩言,或自詡才能臨凡,而行為乖謬,(此數等人下世常至亂國殃民墮落地獄)此等仙真,天或試之以順境,而安享富貴。或試之以逆境,而困厄終身者。等等不一,然多昧其靈根,而恆遭墮落者矣。

【如伊尹周、孔;漢之三傑,馬援、鄧禹、武鄉侯;唐之魏徵;宋之趙普;明之劉青田等類皆是也。】

大凡人生在世,不論貧富貴賤,有根器者,自然與庸眾不同,理當各宜自愛,不可把自己看輕,倘若不慎,昧厥本來,妄行妄作,一失其心,即失其身,縱是大羅天仙,亦降為地獄種子。況屬下仙者乎?夫人身難得,天爵難證,既得天爵,而復失之,可不惜哉?寧不懼哉?」

【今日民國之偉人,豈竟無大根器者,而多為妖魔盜賊之行,失其心也。我願大家返本纔好。】

妙慧聽了這段議論,不覺駭然,對真君道:「據仙師所言,不特為官宦,享富貴者,是大根器。即具聰明知識,如學校中之士子,善壇內之乩生,如弟子輩者,亦前生有根器乎?」真君道:「師弟乃代天宣化之人,焉得無根器,務須好自為之,將來證果,未可限量也。至儒林士子,有根器者甚多,大都自暴自棄,自誤前程者,比比皆是。生時不曉,死後方知,悔之晚矣。」

【得此人身,則聖賢仙佛,皆可能這,況身列儒林,具有根器,而可自暴自棄乎?】

二人在鶴背上,談論許久,二鶴飛騰又速,已不計歷了多少程途,妙慧舉首一看,見前面有一片城垣宮闕,被五色彩雲籠住,隱隱約約,不知有若干間?行行漸近,只見光輝燦爛,四面樓閣玲瓏,如水晶塔一般,此等仙宮,天上罕見。乃問真君道:「前面宮殿,即紫微大帝所在乎?」真君曰:「然也。」言話間,已抵宮門,二人下了鶴,妙慧向上一望,只見門上一匾,署曰:「萬星宮」三箇大字,左右有聯云:

 萬道全光輝北極,

 滿天星斗拱宸垣。

門左右值門將吏,有數十人,都是武裝,手執刀鎗,相貌兇猛,妙慧不敢上前,真君道:「師弟勿懼,吾師與之交涉可也。」乃上前拱手說道:「各位將吏請了。」答曰:「請了,柳帝君到此何事?」真君道:「吾柳奉五聖敕命,兼奉 上皇玉旨,因完全《洞冥》一書,命吾領小徒張妙慧,來這「萬星宮」內參觀一番,並謁見星主,求示訓言,煩為轉達為荷,眾武士說道:「以何為憑?」真君道:「以皇令為憑,並有令劍為符信。」說準,即向身邊取出皇令一枝,再取令劍為質證。眾武士道:「今夕開祕密大會,帝君知否?」真君道:「知之。」眾武士道:「若單是帝君來,有何不可?今帶來張生,乃是凡人,豈可洩漏天機,倘有錯誤,誰敢當之?此事還須斟酌。」真君正在作難間,忽然文帝、呂帝、駕臨,真君連忙上前,表明一切,二聖對眾武士道:「儘管放人,如有過咎,有吾二帝當之可也。」於是真君、妙慧,始得跟隨三帝入門,連歷十餘重,兩邊俱是各星宿朝房,忙中不及細看,每至一門,俱有雷君把守。見二帝與柳帝引著遊生而來,眾雷君也不盤詰,及到了第十二重,二帝說道:「此時正在開會,商量機密大事,柳仙與妙慧,且上南樓之上,小憩片刻,候散會後,吾師向星主代達,方傳爾進見可也。」

言畢,真君引著妙慧,輕步上了南樓,屏息以後待。可巧樓上無人,妙慧由窗隙中暗暗偷窺,見內中是一大院落,其寬可容萬人,院中筵席設滿,約有千餘席之多,只見入席之人,裝束不同,相貌亦異,奇形古怪,色色俱有,也不辨是何神仙?是何星宿?對面建一正殿,係坐北向南,殿當中設一寶座,有一人如王者,坐在寶座之上,頭戴冕旒,身穿袞龍袍服,腰繫寶帶,足踏粉底皁?,手執玉如意一柄,端拱垂裳,如如不動。寶座之前,亦設一席,有一童子,年約十齡左右,坐在其上,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相貌清奇,人間未曾見過。(萬星議會此童子入會何為令人難猜難解)距寶座尺許,設一玉案,外掛黃桌圍一幅,案上陳設籤筒一具,中插黃令數枝,寶座之下邊,左右又設四個座位,內有三人坐定,似文官的模樣,都是烏紗蟒袍玉帶裝束,手中各執一朝笏,其左邊上坐一人,亦是文官。如劇場所扮的孔明先生一般,妙慧細細測之,又不是孔明先生,乃是登壇大帥,號令三軍的軍師。只見他穩坐左邊首席之上,與王者附耳低言,談而笑,笑而談,旋又以斑箸向案上指畫,如繪地圖一樣,那王者只是點首,不知說些甚麼?(這軍師舉動宛如張良之躡足附耳又如諸葛武侯之隆中對策將來天下大事都在笑談指畫中耳)

【妙慧得覷諸多神仙,亦是萬幸。】

妙慧又向後看,見王者背後壁上,懸掛一張大榜,乃係黃錦製成,約有五丈鄉長,只見首行上寫「封神」二字,有缽盂大,特用硃書,其外俱是墨書,約有數千字,看不清楚。那些星官,歡歡笑笑,舉觴痛飲,各發議論,手畫指書,也不聽見所說何事?妙慧心中,只是個悶葫蘆,欲向真君問個明白,因事關祕密,又不敢問。只好靜以待之,消停片刻,又向隙中望去,忽見那軍師向筒中取出令旗八枝,走到丹墀上邊立定,高聲宣言道:「某星君聽令。」即見座中有一人立起身來,至丹墀之下,拱立伺候,那軍師將令傳下,說道:「命爾前去整頓這件大事。」那人連聲應諾,雙手捧著令旗,展開一看,乃是一箇「孝」字如是連下七令,合計乃是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八枝令旗。(八枝令旗所書八德可見治平天下非五倫入德不可)下令已畢,各歸坐位,又暢飲了一回。

【此榜、其三會收圓之封神乎榜乎?】

少刻,見殿中四位文臣,將那王者並年幼童子,保駕上樓去了,剛到樓梯盡頭,只見那軍師以足蹬樓,大呼一聲,儼若雷霆,震動殿宇,(將來大勢只在此大聲一呼中)說道:「時機到了,各人趕辦去罷。」眾星官一齊散席。妙慧因這大聲一呼,到反嚇了一跳,方纔定過神來,又見呂祖帝君上樓呼喚道:「紫微大帝傳柳仙妙慧上樓,有話吩咐。」於是二人隨著呂祖,下了南樓,逕到北樓之上,寶座之下,朝見大帝,行參甫畢。大帝諭妙慧曰:「今夕爾生得入吾宮,適逢開會,亦是奇緣。如有所聞回壇之後,慎勿妄洩。當今世道,五倫不敦,八德不守,廢棄君統,天下泯棼,不能合一。以致盜賊?起,干戈不息,水深火熱,民不聊生,言之可為浩歎!吾帝目擊時艱,不忍坐視,因急籌一挽救之方,今夕開會,蓋為此也。(天之愛民,甚於民之自愛,天之保民,甚於民之自保。)兼有緊要訓語,略洩與爾,爾其靜聽:

萬星教主中天紫微北極大帝訓曰:[編輯]

「洪荒初闢,人道未立,民性渾淪,未有君辟。盤古御世,聰明睿智,首出為君,萬民統治。三皇五帝,君統相承,百官以設,庶務以興。自茲以後,國有元首,總握乾綱,維持永久。三代以降,迄於漢唐,宋元明清,世有哲王。桀紂不德,亡身喪國。武乙射天,雷霆誅殛。漢晉六朝,傳至五季,以臣犯君,篡弒相繼。得國不正,不知天命,天速其亡,慘報立應。仁政不行,黷武窮兵,政煩賦重,苦我蒼生。有君如此,不如無有,天下怨咨,難防民口。(歷敘暴君不為天佑為世懲瞽)殊知中國,不可無君,一日無主,瓦解瓜分。(國不可一日無君)既有君主,尤貴有道,切戒昏庸,荒淫殘暴。(有君而昏不如無君)古之聖王,視民如傷,勤勞宵旰,日昃不遑。堯肌如臘,禹跡胼胝,情深飢溺,念切瘡痍。深宮節儉,省刑薄歛,兢業為心,主德無忝。用人行政,不雜以私,國法憲典,上下守之。為君之德,仁慈是則,奚以專制,貽人口實。人言君難,名論不刊,克盡君道,長治久安。(歷敘古聖心跡,為世君主則,君而體此,即為聖君。)胡今之世,廢棄帝制,不揣人情,不識時勢。敗紀倒綱,亂國之常,自由平等,甘蹈危亡。中原糜爛,生靈塗炭,無父無君,令吾悼歎。吾帝無奈,特開此會,篤生聖人,民所有賴。維皇建極,四海統一,保爾萬民,同登?席,試看天星,北極熒熒,光徹中外,照於帝庭。吾今論說,天機已洩,望爾世人,仍尋軌轍。(敘中國當守帝制,不可以新政體,糜爛生民。)

大帝將訓諭畢,命左右侍駕官,錄為一稿,交與妙慧收置,帶回紹壇。刊入記中。說道:「吾帝此訓,乃言中國不可無君,有君而無德,仍不可以為君。世之無德,而狡焉思逞,妄希大位,妄自僭竊者,既非真人下降,吾帝星不照臨,未見有能成事,而不敗亡者矣。歷觀前史,可為殷鑒也。此文傳世,有人讀吾文,數年之後,方信吾言之不謬矣。今知《洞冥記》亦已演周,最後結果,到吾宮中,吾帝不勝其喜,故准爾聽奇聞,睹奇觀,不然,豈是容易。吾帝為諸子賀喜了。」大帝吩咐畢。文、呂二帝柳帝,辭別大帝,將妙慧領起下樓,出了星宮。將出門,見粉壁上,題出數語,墨尚淋漓未乾,妙慧讀其文,乃是七言四句:

 三股洪水沖野雞,犬吠狐狸任所歸;

 紫氣東來在田內,田下有樹不生稊。

往後看,又是五言四句:

 天機若露明,要等黑白分,

 白雲人腰繫,天下一家春。

再看又是四言古詩云:

 明明上天,爛然星陳,

 日月光華,宏於一人。

【這些隱語奇奇祕祕,大家去解。】

妙慧逐一看罷,不解其意,亦不敢問。只好低著頭,跟隨三位帝君,步趨而出,到了大門之外,文、呂二帝道:「吾二帝要回宮去了,煩柳仙仍領妙慧回壇去罷。」妙慧聞言九叩辭謝二帝,真君跨上鶴,妙慧隨後,踅轉回壇,纔進壇中,即向大帝行禮,備述一切。忽見功曹二人降壇,宣傳 上皇口詔,說道:「《洞冥記》今已演周,三豐亦已批訖,此時尚未刊刻,合令蓬萊各散仙,暨各壇真官工書者,先行鈔錄一百部,限十日呈繳,以備分給天、地、人三曹,並東西洋各國,以為進化國人之用。由明日初五起,至十五日呈投,不可違誤,欽遵欽此,爾壇諸生,亦准消停十日夜,至三月十五晚,關卿在協天界,重開大會,萬仙齊集賀功,仍命桓侯領定一到會參觀,藉酬諸子之勞,兼獎勵德壇信女之功善,好好記下。」宣畢,功曹繳旨去了。大帝與真君各自回宮,妙慧亦甦醒起來,未知十五晚開會,又是如何的熱鬧?欲知後事,再看下回分解。

總評

⊙天機祕密,多隱露於此回書中,讀者會心可也。

第三十七回 賀呈書重開萬仙會 訓教主聯合五大洲[編輯]

五聖行宮、紀錄仙官、楊椒山先生降壇詞[編輯]

〔調寄:感皇恩〕

騎鶴下南天,乩壇重到,轉舜韶光又春老,一輪明月,猶共去年人好。洞冥今演就,攄懷抱。

如此善書,古今絕少,聖帝此時願方了,萬仙稱慶,佈告普天知曉,原人齊度盡,功非小。

【詞清語妙,情景俱佳。】

柳真君降壇詞[編輯]

〔調寄:點絳唇〕

兩載經營,今宵呈進書全部,莫言辛苦,此記傳千古。

醒世瑤篇,急急輸寰宇,癡迷悟。豈雲無補?功德難量數。

【醒迷救世,柳帝胸襟。】

張桓侯大帝降壇詞[編輯]

〔調寄:畫堂春〕

春宵明月一輪圓,《洞冥寶記》完全,吾漲高興降乩筵,酒醉狂顛。

沙案光騰蠟炬,金爐香蒸龍涎,奇書呈後廣流傳,功德無邊。

【桓侯高興,詩酒風流。】

說本月初四晚,柳元陽帝君,領張生遊罷萬星宮之後,回到壇中,忽奉 上皇玉旨,命蓬萊各仙真,並各壇真官善書者,限十日內鈔錄《洞冥記》一百部,准於十五日進呈,不得違誤等因。各仙真均遵旨分任恭繕,於望日早早投呈去訖。關聖帝亦於此十日內,派各功曹執事,在協天界內,「翊漢宮」之附近,以五色綾羅綢錦,搭了無數綵棚,並製為宮殿、客廳、形式,仍命庖正預備盛筵千餘席,以待萬仙祝賀,均料理整齊(全書告成,聖帝歡慰之情難言喻。)不在話下。

卻說昭壇諸子,亦於十五前數日,預籌慶賀盛典,屆日集合善壇,張鐙結綵,熱鬧非常,時近戌初,楊生定一,沐浴更衣,拱候冥床,少刻楊忠愍仙官,柳真君,張桓侯大帝,先後降壇,楊忠愍公說道:「去歲庚申冬月,關聖帝奉了 老母懿旨,並奉上皇 玉旨,頒演這部《洞冥記》,特命吾仙開宗明義,作為嚆矢,先演述了三回,(照應首卷)其外則責成惟一子編輯校正,今書已告成,各仙真分錄進呈百部。今夕萬仙齊集協天界,與聖帝賀功, 聖帝大開筵宴,准將此百部書,分賜與天、地、人三曹,實乃千秋盛典。因再命吾來壇,協同柳仙、桓侯,帶領楊定一師弟,同到協天,展覽盛會,以清手續,作最後之結果(此冥之最後結果在此,此書之最大收煞亦在此。)各師弟明否?諸生起立而對曰:「弟子等均明瞭矣。」

大帝道:「既是明白,吾張也不重贅了,惟此番呈書,乃紹壇功圓果滿之日。今夕定一到會,凡在事出力諸生,與德壇信女,必然榮膺懋賞,特賜褒封,定一回壇時,自然一一告知,吾隨先與爾各師弟賀喜了。(為聖帝賜諸子詩伏筆)但今夕事故繁冗,定一師弟快快醒來,定一聞呼驚起,望見大帝三人在神案上坐定,連忙行參畢,大帝道:「定一師弟,爾可記得去冬初次遊爾邑城隍署,是吾老張首先領爾去的。今晚全書告成,吾老張又來收頭煞尾。(收煞自然說明尤妙)時辰不待,爾快將令劍佩帶在身,好去繳還。吾賜爾一鶴,隨定吾三人,要到協天去也。」

定一遵命,跟隨大帝與二仙,出了壇門,大帝跨上烏騅,柳、楊二仙與定一,各跨一鶴,飄飄凌空,直上南天門而來,瞬息抵門,經過迎仙閣,向著協天界進行,所有沿途風景,是久經看慣的,不必重述,未幾到了協天界,定一在鶴背上,遠遠望去,見對面萬道祥光,五色爛漫,周圍數十里,如錦繡鋪成一般,不知是何境界?(遠景)問之真君。真君道:「此即聖帝開會宴客所也。」言未已,只見有兩員將官,騎在馬上,排列旌旗幢旛,帶著仙樂隊,迎面而來,真君與楊仙官,忙下了鶴,謂定一道:「師弟快快下來,聖帝派執事來迎迓我師徒矣。」定一遵命,亦下了鶴,轉瞬覿面,乃是周將軍、王參軍,相見禮畢,具道奉聖君命,特來歡迎之意。

大帝道:「各各上騎,趕速前行,想吾二哥盼望久矣。」眾人依言,上了鶴馬,約行了十餘里,始達第一架牌坊門口,大家依然又下了騎,步行而入,一連歷了五架,定一看牌坊都是五色綾羅紮成的,真是錦簇花堆,光華奪目。(協天熱鬧筆妙難描)未幾,到了綵棚門口,大帝道:「吾張領師弟直見聖帝可也,不必通稟。」四人魚貫而入,連進了七層,每層門口,俱有值門招待員,兩邊俱是客廳,神仙濟濟滿座,比到了第八層院落,尤覺寬敞,只見聖帝坐在殿之當中,四聖相陪,大帝將定一領至五聖面前行禮,聖帝道:「定一有勞了,免禮,起來一旁侍坐。」隨命侍駕官,右邊設席款待,即以真君、楊仙官、周、王二將軍陪之,聖帝又道:「洞冥全書告竣,吾關之夙願已償。但勞累各師弟多矣。(諸生得蒙帝君溫語慰勞,榮幸如何?)本擬俟書刊竟,然後焚呈。奈各國敦主,急索此書,用以暗中進化彼國之人,迫不急待。又兼三曹注重宣講,亦須此書,故不能不從權,先行抄錄百部,以資分配。爾回壇後,即商同諸子,速覓上等梓工,立行剞劂。昨據大士報告,言德壇信女,慷慨捐貲,願承任刊刷之責,似此善念宏深,吾關聞之,不勝其喜。(世之婦女慳吝為懷,一錢如命,而德壇信女,獨能捐貲,慷慨襄咸善舉,能不博聖帝之歡矣。)俟全書刊出時,務須多多刷印,遍傳天下,將來中外統一,天下太平,人心返樸還醇,全賴此書。即爾諸子之功德,亦與之並傳不朽矣。」(三豐子亦心香祝之)

【此書已珍重於天上,而不珍重於人間,未之有也。】

聖帝吩咐甫畢,大帝道:「定一莫忙飲酒,且將令劍繳呈,寧忘之耶?」定一經大帝這一提醒,連忙離席,將令劍解下,跪在聖帝案前,用雙手捧上,聖帝亦站立起來,用雙手接著,說道:「定一起來,這令劍原是 上皇賜下的,此枝皇令,吾關代為繳呈,這口寶劍, 上皇昨已降旨,特贈與惟一佩帶。因惟一校正編輯此書,較各師弟尤為勤勞故也。(說出惟一功勞,始見 上皇之賜劍為應當)爾仍將此劍帶回壇中,交與惟一可也。」定一聞之,深為惟一喜幸,即將劍繫在腰間,仍歸座位。

【劉向校書,太乙然藜。惟一校書,上皇賜劍,教主贈珠、嘉其功在萬世,萬萬世也。】

聖帝命左右侍駕官提壺,向各座勸飲,眾仙歡暢,正在觥籌交錯間,忽見內侍臣,由第九重出來,捧出《洞冥記》百部,傳出 上皇口詔,說道:「此書百部,命關卿執行,照為分給三十六天,各天給一部,地府十王、東嶽、地藏、酆都給十三部,中國二十四行省,省城隍處,各給一部,世界五大洲,共二十四國,除中國已給外。各國給一部,美國分南北,多給一部。亦二十四部,有內外蒙古,回部,西藏,各給一部,共足百部。至於西池、金闕、三教聖人,五聖行宮,應呈六部,則命鍾太傅、王右軍、王大令各抄錄二部,以備觀覽。俟紹壇刊板成帙後,則又焚呈若干部,臨時酌定可也。」

【這部書,遍傳三曹中外,可卜一道同風,老仙默為心祝。】

聖帝遵旨,將書一一分給,眾仙即於座上披閱一週,不禁擊節歎賞,稱為蓋世奇書。大家又向聖帝頌揚了一回,聖帝謙讓再三。眾仙各各就座飲酒,聖帝謂定一道:「此番洞冥成書,雖仗各仙真、雷帥、補助之勞,然亦實賴各師弟之力,今夕開會,吾關心中喜悅,理合賦詩數律,以誌原起。並應獎勵各師弟,方不負辛苦一番,待吾拈毫來。

其一:

 為歎收圓已到期,原人未度鎖愁眉,欲滑末劫無方術,特演冥書作勸規。(四句賦頌書之由)

 幸賴諸生勤黽勉,還資列聖共維持,而今始釋心頭恨,好把頹風速轉移。(四句紀書成之幸)

【頒書救世,惟聖帝具此胸襟。】

其二:

 寶記今宵喜告成,文光射斗鬼神驚,從知善士愈加勉,看爾狂徒敢亂行。

 一掌天機宣祕密,三曹大道露真情,書傳中外咸歸化,四海雍熙頌太平。

【此書傳世,中外可卜同春,帝君之誌喜也。】

賜惟一:

 惟一頻年任校書,不辭辛苦守蘧廬,春秋歷盡更裘葛,亥豕刪餘辨魯魚。

 攪腦揉腸心若若,嘔心鏤血意如如,善功浩大無人企,天爵崇高播令譽。

【情深語摯,格外垂青。】

賜遊冥諸生:

 諸生奉敕入冥遊,上徹天堂下九幽,藉口傳言言不紊,攝魂垂訓訓皆周。

 鐙殘半夜聽更漏,汗透重衾雜淚流,舌敞脣焦都不計,知君功德積山邱。

【鳳目垂青,矜憫諸子。】

賜壇中諸生:

 銀燭高燒裊異香,諸生日夕候冥床,纔偎紗幔傳言促,又擘花箋錄句忙。

 人立五更鐙未燼,書垂兩載願方償,他年共作神仙侶,名列丹霄大有光。

【德普陽春,詩同白雪。】

賜德壇信女:

 德壇信女立心堅,慷慨傾囊不吝慳,積腋成裘籌鉅款,鳩工付梓葳瑤編。

 善功浩大坤流占,因果培修閫範全,從此洞冥傳海宇,保君步步踏金蓮。

【褒嘉如是,想見掀髯。】

聖帝將詩賦畢,命近侍錄成數?,傳示眾仙,眾仙捧讀一遍,讚歎不已。內中有數仙翁說道:「我等仙僚,見此奇書,與此勝會,亙古難逢,(再無二次)理應推舉,工吟詠者一二人,敬和聖帝詩章,頌揚頒書功德,以作紀念。未識眾仙有同志否?」眾仙同聲應曰:「大家俱表同情,究竟當舉何人?」內有數仙翁答道:「八洞神仙,天才曠逸,宜公推之。」眾仙聞言稱善,一齊向八仙合掌,鍾祖知不可辭責,乃首讚一律曰:

 一卷奇書演洞冥,超前軼後著芳馨,言言藥石非虛幻,字字珠璣勝鼎銘。

 筆挾風霜咸鐵案,條分善惡紹麟經,從茲廣印流傳遠,定把癡迷盡喚醒。

呂祖讚[編輯]

 勸善經編亦已多,癡迷未見醒南柯,欣逢聖帝施仁澤,特演奇書挽逝波。

 人鬼仙凡齊闡發,祥殃果報盡包羅,洞冥寶記超今古,喚醒塵寰春夢婆。

張果老大仙讚[編輯]

 洞冥寶記世間稀,人鬼仙凡共發揮,欲脫幽酆離苦惱,須尋善路早皈依。

 天堂咫尺憑忠孝,地獄當前戒隱微,從此書篇傳宇宙,群黎改過盡知非。

李鐵拐大仙讚[編輯]

 沙案垂書此卷宜,冥情洞悉果無遺,仙凡升降言皆確,報應昭彰信不疑。

 地獄遊周方向善,天堂歷盡始稱奇,從今世界知修省,好度殘零面母儀。

曹國舅大仙讚[編輯]

 冥書一卷渡人舟,翻閱篇章各自修,識透仙凡真妙訣,打開理欲大關頭。

 途分善惡憑君擇,境判升沈在己求,但祝眾生齊懺悔,等閒平步上瀛洲。

藍采和大仙讚[編輯]

 閱罷奇書妙矣哉,洞冥寶記費心裁,論文生死輪迴徹,言理天人性命該。

 事有萬殊通萬變,道兼三教貫三才,匠心別具錘鑪子,知向龍門寢饋來。

韓湘子大仙讚[編輯]

 時至三期道已窮,人心日下水流東,聖賢道德全拋棄,倫紀綱常孰信從。

 幸賴乩壇維教化,全將士庶付陶鎔,洞冥寶記尤完美,再造唐虞挽世風。

何仙姑讚[編輯]

 垂書濟世度金鍼,聖帝勳勞冠古今,啟迪庸流歸化速,範圍天下入人深。

 奸徒定斂為非念,良士愈堅作善心,願得瑤篇中外佈,大家奉此作規箴。

【八仙讚詩,已極美備。三豐子,亦惟心香頌祝,作如是觀也。】

八仙各和一律,讚頌已畢,將稿呈與聖帝,聖帝大為褒獎。立命兩廊奏樂,將前所賦詩六首,並此八首,一並付與伶倫,播之絃管,藉以侑觴,以誌盛美。一時仙樂大作,宮商並調,各座神仙,無不鼓舞稱頌。正在歡暢之際,又見內侍臣捧出一道綸音,乃是 老母懿旨,單單宣諭各國教主,傳他們一齊跪聽,只見各教主趨蹌而前,跪在丹墀之下,內侍臣高聲宣讀,眾靜聽之:

無極老母聖聖天尊詔曰:[編輯]

?混沌初開,未判三才,數當寅運,乃孕皇胎。中土有人,大生廣生,四洲寂寞,尚無居民。吾母計議,特遺爾類,泛筏出洋,以傳苗裔。別為白種,水土使然,良知嗜好,並無畸偏。族漸蕃殖,爰立邦國,各演宗教,各言道德。因居近水,其性多智,哲學代興,精研格致。(地理學家,以海岸線之長短,定此國人民智識之高低,與 老母之言若合符節)夫何暴君,有拿破崙,雄心妄逞,殘刻不仁。思逞其欲,大肆殺戮,可憐歐民,遭其荼毒。(罪不勝誅)一人作俑,各國效尤,講求戰術,激動五洲。工業製造,注重槍砲,日異月新,各臻巧妙。聲光化電,種種發現,巧奪天工,聰明互擅。各國競爭,講求練兵,殺人利器,惟恐不精。甲寅七月,戰事生發,德皇逞威,大肆猖獗。無煙毒煙,傷人可憐,開花大砲,搗銳攻堅。魚雷炸彈,毒物新創,飛艇氣毬,空中高放。吁嗟各國,兵連禍結,彈雨槍林,億兆流血。溯厥由來,自釀禍胎,皇天震怒,降此奇災。可知爾等,居心殘忍,槍砲造多,不知詳審。爾能殺人,人亦爾傷,互相殘害,無異自戕。各國教主,悲民痛苦,母示方緘,修文偃武。停造槍砲,講求人道,以孔為師,統一宗教。息戰罷兵,同講和平,言歸於好,無怨無爭。通商互市,同文共軌,親仁善鄰,如兄如弟。仁義道德,各守其則,以信相孚,無俾作慝。此部洞冥,如寶如珍,能醫世界,萬病回春。賜與爾輩,各宜注意,傳化國人,同歸善類,吾慈殊恩,望爾歸根,欽哉此訓,謹遵母言。

【世界人類,有黃白紅棕黑各種之分,顏色雖不同,而名為人則一也。既同為人,必同為 老母之子女,彼此對待,當如兄弟,而不可互相歧視也。歐人專以殺人之利器為研究,啟人心之殺機,釀成世界之劇戰,傷天害理莫此為甚。老母詔誥各國教主,禁造槍砲,停止戰爭,同歸於好,實為保持今日世界和平之無上良方也。】

內侍將老母懿旨宣讀已畢,聖帝復命翻譯仙官,用各國語言,對他們細講了一遍。各教主皆拍掌稱善,稽首謝恩。觀其情形,也是十分的心悅誠服了。聖帝道:「各位起來從今以後,須要速速進化國人,注重人道,停造槍砲,停止戰爭,方有最好之結果。(槍砲若不停造,則世界終無寧謐之期了。)若不聽 老母之言,猶是野心勃發,謀奪人國,謀滅人種,請試看三年之內,天必降罰。應主火山爆烈,地震陸沈之災,不可不防也。且萬國之不和好者,由於不講道德,不同宗教,故發生戰事,往往激烈,現 老母已經降旨,令爾各教主,限以三年之內,以中國各善書,並此部《洞冥記》,速速進化國人,三年之後,定開一萬國統一宗教道德大會,以孔教為標準,將來中外統一,共享太平之福,豈不美哉?(運行不悖,何難之有?)

翻譯仙官,又將聖帝之言,講論一番,各教主愈加欽敬,再三叩謝而退,仍入席敘坐。聖帝十分高興,復命太子平,並翊漢宮各將官,重行把盞稱觴,酒炙紛陳,殽核豐盛,各客廳內外,復奏鈞天雅樂,賓悅主歡,誠極一時之盛。正在拇戰暢飲之際,忽見第九重宮殿內,又出來一位捧旨官,宣傳聖母上皇口詔,定一傾耳聽之,這件事真是驚天動地,你道是甚麼事?原來是 上皇為蒼穹聖主,已歷七千餘年,今三會收圓,三會龍華,三次封神,將要到期,事故繁冗,上皇髦期倦勤,向 老母上表辭位, 老母準旨,下議萬仙,宜擇賢良,登庸受禪,三教聖人,推舉關帝,眾仙額首稱慶,共同贊成,議定二年後中元之上元甲子元旦,作為登極之期。

目前暫依堯老舜攝之義,將來上皇退位,上升西天古佛,共任收圓義務。因聖帝功高德大,威鎮三曹,足以勝任。又兼這回演出此卷《洞冥記》,功善浩大,不可名言,故將此未來天機,先於今夕會中發表,你道這件事,希奇不希奇。(此事在天則為機密大事,為應有常,於此書中,則未有奇事。)

當下眾仙,又向聖帝稱賀了一回,禮節剛纔完畢,忽聽見值日功曹傳諭道:老母上皇就要回宮了,各各小心伺候,言未已,只見數百仙女,手執香鑪淨瓶,由第九重宮殿內出來,十餘班仙樂迭奏,金剛力士,扛起老母鳳輦,徐徐而出。輦之前後左右,有許多雷帥護駕,續後又見 上皇鑾駕,三教聖人,三清四御,諸天仙佛聖賢,一齊隨後,聖帝統率萬仙,兩旁端肅拱立,叩送法駕,移時,各聖駕去遠了,萬仙各向聖帝告別,定一亦向聖帝前稟辭。

【聖帝對於此書,苦心孤詣,慘淡經營,於此節中已概見矣。】

聖帝吩咐道:「這回洞冥成書,功善卓著,與尋常之善書不同,所有紹、德、豫、婉、供職男女諸人,及捐貲之各善信,老母上皇,十分嘉獎,准於明旦,照其功績,大加封賞。明日吾師頒旨到壇,自然一一發明。至各仙真、冥王、雷帥,在事出力者,一例紀錄大功。而其中尤為出力者,如三豐祖師,三弟桓侯,元陽帝君,必然特晉仙秩,以彰勞勩。現此書編為十冊,將來再加一冊,須覓畫工繪出地府全圖,並繪諸子之像,弁於編首,以昭功績。其讚詞則仍煩張祖師主任之。爾回壇後,為吾寄語惟一,此書除由紹壇、廣行印刷不計外,應攜一部到滬,付之石印,須刷至數十萬部,遍傳中外,則千萬世太平之基,肇於此矣。(必然無疑)爾定一聽明否?」定一答道:「弟子一一聽明矣。」聖帝道:「既已聽明,須遵吾訓。吾仍命三弟送爾回壇可也。」聖帝吩咐已畢,定一九叩謝恩,辭了聖帝,隨大帝出了宮。離了協天界,霎時到了壇中,將上項事,對諸子說了一遍,隨將寶劍一口,交與唯一收置,大帝仍跨烏騅回宮去了。至聖帝甲子元旦登極一事,屈指計算,尚隔二年零九箇月,諸生商議,屆時定做一慶祝大會,仍令遊生上遊凌霄,參觀盛典,作一大大紀念,以續本記之後,究未知禪讓大禮如何舉行?欲知後事,且俟兩年後,再看下回分解。

總評

⊙古今未聞未見之事,而獨見於此回書中。如 老母詔諭各國教主,令其統一世界萬國道德。 上皇髦期倦勤,表請 老母選舉賢能,禪以天位,真是驚天動地,未有奇聞。

第三十八回 上表章天皇登帝極 面聖母眾女宴凌霄[編輯]

柳真君降壇詩[編輯]

 運數於今又一更,三曹震動發歡聲;

 天皇甲子新登極,萬國笙歌頌太平。

【三曹喜慶,萬國歡呼。】

張桓侯大帝降壇詩[編輯]

 一代英雄恨未消,誰知今日掌凌霄;吳彪枉向江邊吠,魏犬空沈獄底號,

 秉燭丹心輝宇宙,扶劉浩氣愧孫、曹;明朝聖帝膺圖籙,方顯桃園地位高。

【一片丹心,照耀千古。】

說前辛酉年三月十五日,《洞冥記》草草告成。各仙真抄錄百部,先為進呈,頒發三曹之後,又奉 老母懿旨,要趕辦三次龍華,收圓大會,事故繁冗,責成上皇。乃 上皇以多年御宇,備極勤勞,茲值此重大事件,萬端待理,恐誤事機,(敬慎如此)因向 老母上表辭職,蒙 慈恩鑒其苦衷,俞允所請。立命三教聖人會議,擬以關聖居攝,(選舉得人)議定於甲子年元旦受禪登極,此事於前回中,早經露明。當時諸生,從此事乃古今絕大關鍵,曠代難逢,理應開一慶祝大會,以作紀念。今癸亥十二月已到,各壇善信,公推豫善一十八壇辦理,擇定地點於東鄉玉屏山下二聖宮中,(此事發表於豫壇亦於豫壇同申慶祝佈置合宜)是月朔日,各執事人等,到宮集合,協力贊襄,籌備一切,於除夕前一日,諸事方纔就緒,宮中障圍錦幔,遍貼賀聯,門外高搭綵棚,雜陳百戲,時屆申刻,諸子環立沙案,迎迓仙真。鐙燭輝煌,香煙縹緲。

將近戌初,遊生抱一,早已拱候冥床,少頃,桓侯大帝,宏教真君先後降臨,大帝喚醒抱一說道:「楊師弟快快起來,明朝元旦佳節,乃吾二哥大喜之期,今晚子正上刻,先行受禪之禮,特命我到壇,引師弟逕上凌霄,參觀大典。並奉 老母懿旨,由元旦起,至上元夜止,准令諸天洞府神仙,分班輪流,稱觴上壽,其各國教主,及皇后夫人等,證果登仙者,亦概予隨班行禮,同赴盛筵。(恩周天界)至天下之善信男女,有道德功善者,應令攝其生魂,准其入座登筵,共沐皇恩。(德普寰區)如係善壇女弟子,應令各舉代表一人,為掌旗首領,統率眾女,朝見 老母後,然後赴席,做箇三會收圓張本。(為下文老母訓諸坤伏豚真是收圓張本)今夕恭逢盛會,休誤良辰,師弟快快隨定我來,就此出壇登程去也。

當下抱一跟隨大帝、真君,出了壇門,真君道:「吾柳帶來二鶴,爾我各乘其一可也。」於是大帝跨上烏騅,抱一與真君各跨上鶴,仍向陰陽界,鬼門關而來,抱一俯視下方,並不見鬼差來往,且未聞亡魂哭泣之聲,及到了鬼門關,亦未見一鬼出入,心中疑惑,問之大帝?大帝道:「明晨吾二哥登極,早已下敕十王,大赦幽牢,並令停刑一月,所以道路無鬼魂也。」(澤沛幽牢)言話間,不覺到了金橋,三人催動鶴馬,直往前行,沿途之上,瑞氣飄飄,和風藹藹,轉瞬間到了南天門,抱一舉手一望,只見門之內外,張鐙掛綵,氣象一新,與往日景致不同。抱一欲下了鶴,在此賞玩一番,大帝道:「不必留連。前途擺設,較此更優勝也。」抱一依言,催鶴隨後,所有沿途風景,分外佳勝,不必細述。漸漸進了大羅天界,只見對面一片明霞,五色爛漫,如錦繡鋪成一般,抱一心中喜幸,問大帝、真君道:「弟子從前,也曾遊過金闕,前面道路,未經過如此光輝,此是何因?」真君答道:「師弟真癡呆了,如今聖帝登極,乃是絕大慶典,早命功曹仙吏,由金闕外搭出五百里綵棚,每十里設一迎賓館,備下香茗酒果,以接待各路仙真,所以如此。師弟急速趕程,先睹為快可也。」

【天宮如是大典,數萬載始得一遇,抱一以一介書生,而能置身其地,幸何如之。】

言話間,不覺已近了迎賓館,果見有五六箇仙吏,出館歡迎,要請大帝真君三人進館休息,大帝道:「今晚事冗,不必了。」說畢,依然趕行,沿途處處鋪設華麗,招待殷勤,果歷盡了五百里,俱是如此。抱一歎曰:「弟子三生有幸,方得此奇逢也。」未幾,行抵白玉玉京,三人下了騎,一同進了東華門,又繞過正陽門,只見眾仙濟濟,絡繹不絕,大帝與真君,又領抱一進了拱宸門,朝天門,將到了午朝門,大帝道:「吾張先進殿稟告,並要與吾二哥,招待眾賓,爾柳仙慢慢領抱一進來參觀可也。」說畢,大帝踏步進內去了,真君把抱一引至午門門口,由左門而入,接連進了七八重宮殿,兩邊俱是朝房,忙中不及細看,及到了金闕正殿,見大院落之當中,築了一座崇臺,高約六十餘丈,上立一赤金匾額署:「受禪臺」三箇大字,光輝奪目,臺上鋪設龍鳳綵疋,極其華麗。抱一方欲細細觀覽,真君低聲說道:「師弟不可呆看,因我師徒遲到一刻,受禪禮已成,將要行慶祝禮矣。」

【禪讓常事耳,而天宮之禪讓尤屬常事,世人若以高奇視之,非所以知聖人也。】

言未已,忽聽見兩廊大奏仙樂,讚禮郎官趨蹌而前,站列左右,高聲唱禮,眾仙真佛子排班,齊立丹墀之下,真君與抱一亦隨班行禮,九叩畢。大家俯伏,抱一暗暗偷窺,見金闕上面設一寶座,聖帝袞冕黃袍,端拱其上,寶座之後,又設一高座,較聖帝座位高約三四尺許,有一大聖,亦冕旒垂裳穩穩坐定。抱一知是上皇與聖帝同受朝賀,方屏息間。忽又見捧表功曹,捧上表文二封,乃是各神聖佛子仙真領銜,代表下界臣民賀表二摺,一併交與讀表仙官,讀表仙官宣讀表文,第一摺係慶祝 上皇,其略曰:

伏以混沌開闢,必得
惟皇建極,始足以總理三才,民物殷繁,端資
上聖秉鈞,乃獲以維持萬世,倘非
功侔造化,曷克司此權輿。恭維
太上昊天金闕玉皇上帝大天尊玉帝陛下,
本先天清虛至真之氣,
化碧玉瑤光如意之身,
降神州北界之鄉,
因光嚴妙樂之國,惟我
淨德時王,仁政覃敷,道心堅固,我
寶月光皇后,仁慈惻隱,善氣彌綸,我
皇於茲誕生,特顯靈異,幼而純孝,早毓德於青宮,長而仁賢,遂修真於香嶺。
成至聖至靈主體,證無極無上之尊。
為諸佛之聖師,作三才之帝王。
劫歷十二億數,德大無名。
恩施十七惠慈,功高難紀。
憂民覺世,曾經不少春秋。苦志勞心,已更無窮甲子。迺者恭奉
瑤池詔命,軫念勤勞,應予
佛國長生,安享極樂。特上
尊號曰:『蒼穹十七太上聖主無上妙有玄尊』,仍統治三教聖神,以褒封
慈親左側,於戲!我
皇膺此曠典,禮所宜酬,
聖母發此慈悲,情非過分。伏願我,
上皇退政之暇,長憫我下界蒼生。
告休之餘,仍無忘塵寰赤子。是則臣等所馨香禱祝者也。第念仙凡久膺
帝眷,雖難釋戀戀之情。而
太上荷此殊榮,應同展欣欣之色。臣等為此,恭具賀表,瞻仰
天顏,無任歡忭之至。謹百拜稽首具奏以聞。

表文宣讀已畢,交左右侍臣,轉呈 上皇御覽。又將上聖帝登極表文一摺,逐一宣讀,其略曰:

伏以易象卦爻,坤北乾南,至後天而退位。人寅立極, 三皇五帝,遞相傳以迄今。天道變更,人事代謝,天人之際,理相因也。第念冥漠之中,有
皇上帝,多年御世,歷數難稽,髦期已倦於勤,禪代合符乎數。然非有赫赫之大聖,不足以鎮穆穆之玄穹。恭維
太上神威,蓋天古佛,三界伏魔,協天大帝,大成義聖,
護國翊運天尊關聖帝君殿下。
精忠貫日,大義參天。
秉汾晉靈秀而生,為炎漢衰微而出。
讀春秋而紹宣聖,植萬古之綱常。
扶正統以討群奸,立千秋之臣節。
至剛至大,浩氣塞於兩間,不屈不撓,英風軼乎三國,迄乎歸真南極。
證果協天,屢顯神異於人間,大震威棱於絕域,追風赤兔,常聞鈴轡之聲。
偃月青龍,時懍刀光之跡。
方方飛鸞而闡敦,在在覺世以牖民。
故能聲滿寰區,位居左相。
扶元參化,蕩寇誅邪。
大德名之難名,大功紀之難紀。
管天地人三才之柄,掌儒釋道三教之權。
上司三十六天星辰雲漢,下轄七十二地土壘幽酆。
考察諸佛諸神,監制群仙群職。
卓哉允文允武,
偉矣至聖至尊。
迺本歲上元甲子元辰,恭奉
老母慈命,升調
上皇,召回西天同享極樂。即以我
聖帝纜承大統,正位凌霄。特上
尊號曰:『蒼穹第十八聖主武哲天皇上帝』。下仙等聞命之下,喜不自勝、慶綸綍之自天,舉歡欣之無地。竊念我
天皇功參造化,德配乾坤。
婦孺皆知,華夷共仰。
今登斯位,各分均符。
現值末劫將終,上元剛轉,普天翹瞻泰運,萬姓佇盼時雍。
所惜魔寇交訌,魚龍混雜,望治雖切,廓清為難。伏願我
天皇大展神威,力行誅殛,澂清海宇,鞏固皇圖。
文教自此昌明,綱常由茲整飭。
衣冠復舊,禮樂重興。協和萬邦,車書一統。猗歟休哉!斯為美矣。於戲!
簡元良而受禪,咸歌復旦之光華。
舉義聖以登庸,共荷上元之雨露。此固三曹上下,所同聲歡慶者也。所有下仙等代表慶祝緣由,
理合具表上呈。無任鼓舞欣幸之至,謹百拜具奏以聞。

【二摺賀表,妙美極矣。三豐子讀罷,口角流香,不禁五體投地,甘拜下風。】

宣讀官將表文讀罷,仍將表文交與左右侍駕官,轉呈天皇睿覽,眾神聖佛子仙真等,復九叩朝參畢,大家退出。大帝與翊漢宮一班將吏,連忙招待眾仙,大開筵宴,男仙宴於左邊,各宮殿中。女仙宴於右邊,各綵棚內。有何、麻二祖師,並聖后、太子妃等招待,陳設賓筵,約有數千席之多。又有「廣寒宮」中霓裳羽衣仙樂部,分作數班,演唱梨園曲譜,以侑客觴。座上酒果芳馨,殽饌豐腆,誠極一時之盛。大帝囑託真君,令將抱一領到各客廳觀箇大概,然後令到左廂入席,真君上座,抱一次座,餘陪飲者,俱是同鄉證果各仙真。酒至數巡,忽見功曹二人傳 老母口詔:令柳仙領抱一到 老母宴飲處,參觀一番,速去勿延。真君奉命,即領抱一前往。

至則是一大院落,正西新建一宮殿,左右廂高搭綵棚,設立客座,先有入席者,概是女賓,抱一見此光景,對真君道:「弟子叩懇仙師,請少停步,容弟子大概一觀,然後朝見 老母,望仙師賞准。」真君道:「准爾就是。」抱一仰觀殿上,金碧輝煌,鋪設整齊,殿前臺階甚高,大致一數,約有三十餘級。殿上珠簾高捲,當中設一寶座,有一女菩薩端坐其上,左右有侍女十餘人,都是翡翠明璫,妝飾華麗。寶坐之左設一席,有一仙女坐定,侍立左右者,有七位仙姬。右邊亦設一席,正坐者仍一女菩薩,抱一定晴望時,乃是大士,有一女子侍立於側,則龍女也。惟中坐與左坐二位,似曾見過,以問真君?真君道:「中坐者即 老母。左坐者乃上皇之皇后,左右侍立七女,即瓊瑤宮中七仙姑也。師弟不可呆看,快隨吾師前去稟見 老母。」抱一答道:「弟子遵命。」當下真君把抱一引至丹墀之下,俯伏下跪稟道:「孩兒柳長春領抱一朝見 老母一十八叩行參。」參畢,又向皇后、大士左右行參,老母說道:「柳兒領抱一到此,也是奇緣。今夕凌霄大開慶祝大會,天上神仙俱已陸續到此。吾母特別施恩,要令天下賢淑婦女,凡在善壇、善社,長齋茹素,僧尼道姑,有節行功善者,悉攝其生魂,到此赴宴,以榮寵之。並令其參觀天宮美景,使他歸去之後,益堅其立德為善之心,他日瑤池聚會收圓之期,方能箇箇到齊,始不至遺落一人也。(老母望世人,返本還原,歸根復命,心情迫切有如此者,為女子者,其各知之,其各體之。)

爾元陽同抱一小子,在丹墀下面左側侍坐,看箇大概,便知之矣。真君答道:「謹遵母命。」說畢,領著抱一子,侍坐左邊,忽見許多婦女,環珮衣冠,整齊而入,到了丹墀下面,一齊歛衽下拜,只聽見 老母說道:「吾母心愛的女兒起來,不必多禮快去入席赴宴,宴畢而歸各人依然立德立功立善,切莫自招墜落,迷昧本來,他日大宴西池,方有份也(遵依母訓,定可歸根)可聽明否?」眾婦女一齊答道:「女兒等俱聽明了。」言未已,見有數侍女,手握金花數百朵,插與每人頭上一枝,並每人給與紅蓮一朵,眾婦女歡歡喜喜,一齊再拜稽首謝恩。

老母道:「兩花不可遺失,善保存之,他日再會西池,好作證據也。」老母畢,即有招待員,將他們請入左廂赴席去了。老母指謂抱一道:「此乃天下賢良婦女,克盡三從四德,善事舅姑丈夫者也。」(克全婦道一流)

言未已,忽又見來了衣服樸素,脂粉不施的婦女數百,到了丹墀下,仍一齊跪拜,見了 老母滿面淚容,匍匐不起。老母安慰道:「眾女兒難得難得,起來起來,何悲之有,人生在世,不遭逆境,何由知女兒輩之節操?吾母宮中最重節烈婦女,他日證果,高坐蓮臺,列於上乘,爾等知否?但願自今以後,益加勉勵,慎勿善其始,而不保其終。如白圭然,一污玷即墮落矣。古今婦女,半生守節,而一朝失足者,豈少矣哉。爾輩須警懍也,(世之節婦,老母此言緊記勿忘)可聽明否?」眾婦女齊聲應道:「老母訓誨,乃金玉良言,女兒等定當書紳。」說畢,仍見侍女各插以金花一枝,又給以白蓮一朵,各婦女復稽首謝恩。老母道:「爾女兒輩,立品能如此白蓮足矣。」言畢,招待員又將他們引入右廂宴飲去了。 老母又謂抱一道:「這班婦女,乃是青年守節,貞姑烈婦,清白無污者也。」(貞節婦女一流)抱一又向外邊望去,又見來了不少婦女,亦有數百之多,衣服妝飾,亦頗淡雅,到了丹墀下,跪拜亦如前狀,老母道:「起來起來,都是好女子,爾等在世,能體母意,學得慈悲,長齋茹素,戒殺放生,樂善好施,福田廣種,誠難得也。所願自今以後,益力行善事,內外兼修,勿惑於左道,勿誤入旁門,仍以倫理為注重,體行三從四德,以築道基。切不可拘拘於齋素,齋口而不齋心,反放棄道德也。(良言藥石,須身體力行,斯不負也。)爾等明否?」眾婦女答道:「女兒等聞母之言,知所擇也。」言畢,侍女仍復簪花賜蓮,均各各謝恩,招待員又將他們領往左廂入席去訖。

老母復謂抱一道:「這班女兒,俱是好善之人。母也言明,不再贅也。」(好善婦女一流)抱一又向外看,見來的婦女,更覺其多,分為數班,乃是善壇信女,每班有掌旗一人,統率眾女而行,舉止大方,魚貫而入,到了丹墀下,將旗插穩,然後下拜。抱一從旁窺之,旗上有一行字,係書本壇本人封贈名銜,旗分五色,每班人多寡不等,嗣後又見來了「同善社」的女眾生,亦到許多,行近丹墀,跪拜如禮。

老母笑容可掬,對兩班人說道:「如今世界,婦女無德,不守閨箴,三從不體,四德不修,動講自由,輒行離異,造孽墮落者,不可勝計,吾母殷憂,非一日矣。幸近年來,得五聖大開善壇,又復組織「同善社」,度脫了不少靈根,將來吾母收回九二原人,全賴此壇社矣。爾各壇掌旗女兒,功善尤著,如大將統兵然,勝敗之機,全在爾指揮調度,能盡其責,則三軍用命,有勇知方,萬眾如一心矣。主壇首事各信女,必須正己正人,對於已入壇及未入壇者,果能循循善誘,勸導多人,得會母面,則爾等功果浩大,即吾母之孝女矣。辦同善者亦然。(入壇入社婦女一流)爾等聽明否?」眾婦女一齊答曰:「女兒輩均已聽明,謹遵 母命。」老母又道:「如今三會收圓,期限甚促,迫不及待,吾母不奈,只好寬其格以行權,無論男女,縱他前半生惡孽多端,但願他一旦悔悟,回心向善,湔滌舊污,不蹈故轍,吾母即減其過愆,照其新立之功善,亦列入收圓會中,所謂皇天不責悔罪之人是已。未知世界坤流,能聽吾母之言否?」(不聽母言,時期過,後悔難追矣。)

【入壇入社婦女為 老母之所深契者,嘉其能正己正人,代天宣化也。】

老母訓諭已畢,令左右侍女,仍賞給每人金花一枝,金蓮一朵,掌旗者格外賜金丹十粒,紫絹荷囊一箇,掛於胸前,以寵異之。(毋忘矜寵,趕速修因。)賜畢,各各謝恩。見何、麻二祖師,將他們請入左右兩廊宴飲去了,抱一見兩班婦女中,相識者約數百人,喜曰:「善壇善社,引度原人,真不少矣。」移時,又見有尼僧十餘人,女道士七八人進來,直達丹墀之下,合掌稽首,伏地不起,滿臉淚痕,似深慚同類之稀少者。老母視之,愀然不樂,喟然曰:「爾輩只此數人耶?何墮落之多矣?(酸心語)大凡為女子者,既脫離俗網,得入空門,應該萬念皆空,遵守三皈五戒,掃除六慾七情,釋門體慈悲,戒定慧,總要明心見性。道門言感應,談清淨,亦要修心鍊性。方纔算得箇佛家弟子,道家門徒。今也不然,微論男女,託名入佛、入道,都是假裝修鍊,而淫殺不戒,葷腥不除,貪於貨財,耽於嗜好,造惡多端,罪無從贖,故地府中,因此輩新增孽僧、左道二獄,良可哀也!今爾數女,尚能修身了道,不墮俗塵,亦云難得,改攝爾等之魂,來見 吾母之面,並令爾等看看天宮妙景,以便他日收圓。不然,豈是容易。回陽之後,務要益加修持,並勸化爾同類之人,改其惡習,早早回頭是岸,勿復流為地獄種子也。(語語中含有血淚)可聽明否?起來勿悲,各人赴宴去罷。」

眾女尼、女冠,領了金花、白蓮,各各謝恩亦入席去了。(女尼道姑一流)當時中國各班婦女,俱蒙 老母嘉獎,並賞賜金花物品,高坐華筵。

外國皇后夫人見了,十分羨慕不已,(也知羨慕中國婦女,則世界道氣,亦可望統一矣。) 老母窺知其意,命侍女將他們一齊傳來,走到丹墀之下,大家一齊跪著,老母溫語說道:「爾等皇后、夫人,生於外國,論其根柢,亦是吾中原人。因當日中外不通,阻於聲教,故吾華之衣冠文物,詩、書、禮、樂,綱常倫理,未能逮於美、歐,(非厚於華夏而薄於歐美)然爾國代出賢辟良相,立國憲法,頗亦完全。又兼人性純一,立心以恆,(歐人特點)復產哲學名家,精研格致,近則聲光化電,巧奪天工,利於民用,日異月新,有足嘉焉。

【老母訓各國皇后、夫人之言,真是垂涕泣而道,不是談笑而這,親愛之情,言中溢出。讀這段書,須存世界一家,中國一人,主見識胸襟,始能領會得來也。】

吾母所深恨者,近年以來,造出各種槍砲,毒煙炸彈,殺人之具,愈出愈精,爾試思爾歐洲爭戰以來,並與吾華構釁幾次,戰事一生,槍林彈雨之中,斃命者,都是血肉橫飛,肝腦塗地,以中外合計,不知死了幾千億兆人民,寧不可歎可悲!夫以爾國造此毒具,殺人惟恐不死,惟恐不盡,復存滅國、滅種心思,這樣殘忍,不講人道,死絕天良,造了無邊罪孽。 上帝豈能福汝,爾國既知崇信 上帝,殊不知 上帝乃吾母之皇兒,賞罰禍福之權,吾母操之,故於地府新設立兇器大獄,將造兇器者,一齊收入獄中受罪,諒爾等盡皆知之。今與爾婦女約,要爾回頭,贊助各教主,速速傳化國人,須要銷燬槍砲,停止戰爭,大家研究道德,講求人道,並要統一宗教,讀儒書,將來中外一家,同享太平,好不好呢?如不聽吾母之言,不肯悔心改過,仍是野心勃發,殺心不退,吾母必降大罰,令其國、陸島沈淪,火山噴焰,罡風起處,人民滅絕,世界為墟。到了那時,噬臍無及矣!未知爾等信否?」

眾夫人一齊叩頭道:「女兒輩焉敢不信,老母所言,亦是望我們好。」老母道:「爾等這樣聰明,真是靈根不昧,吾母一言,聲入心通,這幾件囑託,定能做到。吾母今夕真真喜歡了,左右侍女,快與吾母賞賜贈品,每人簪花一枝,並給九色蓮花各一朵,金丹十粒,天孫錦每人一疋,以旌異之。將來立功之後,吾母悉召爾國賢淑婦女,同聚西池,與中國女兒一體看待。今夕話已言明,爾各人宴飲去罷。」眾皇后夫人,見 老母如此褒獎,不禁喜出望外,連忙叩頭謝恩,老母復命龍女,並何、麻二祖,殷勤招待,自不必說。

卻說抱一在旁看罷,已將 老母所訓詞語,一一記在心中。真君道:「楊師弟今夕事已完畢,時辰不待,可回壇也。」抱一道:「弟子遵命。」於是上前稟辭 老母,老母嘉獎了數句,隨命真君,仍領抱一回壇。二人出了宮,少刻,到了金闕門口,抱一抬頭一望,見大照壁上,高懸天榜三張,光輝奪目,抱一道:「弟子隨仙師入門時,未見有榜,今忽懸此,弟子懇求仙師,少延一刻,要去觀覽一番,未知仙師允准否?」真君道:「天賜奇緣,焉有不允?准看就是。但不許讀出姓名來,即善也。」抱一道:「弟子遵命。」說畢,趕步到照壁之下,見左一張榜,乃是天下同善社總榜,俱貼赤金,前十名,字大如斗,光騰萬丈,從頭至尾,約有五百餘名。內中相識者,不過數名。中一張,乃紹善壇榜文,約有一百餘名,前三十名,俱貼赤金,光輝燦爛。後七十餘名,有貼金者,有硃書者,等等不一。再看右一張,乃是洱源各壇總榜,約有三百餘名,其貼赤金者,有八十名,字頗光亮,餘則硃書墨書,等等不一。

【入壇入社主人,須各勵功修,幸勿慎始怠終,而自暴自棄也。勉之哉。】

抱一問真君道:「天下同善總榜,張掛凌霄,固是應該。而紹善與洱源各壇總榜,居然懸於凌霄者,何也?」真君道:「師弟有所不知,紹壇之榜,張掛於此者,因演出這部《洞冥記》,功德浩大,故以特別旌表之。洱源各壇總榜,亦懸於此者,因洱邑善壇,甲於天下,故亦特別褒崇之也。師弟何疑焉?」抱一又問:「道德壇女榜,又懸於何處呢?」真君道:「懸於鬥牛宮中,前五十名,俱貼赤金,亦大有光彩矣。」(老仙望各坤貞再加黽勉,毋怠厥志。)說畢,真君領著抱一,出了東華門,逕到南天門,霎時到了壇中,真君回宮繳敕,抱一醒來,具述所見所聞,諸生無不驚喜,佇望太平矣。欲演後事,請俟來者。

總評

⊙聖帝登極,是此書絕大關鍵,亦是天地人三才絕大關鍵。

⊙地府新聞,天宮奇事,古往今來,豈可殫述。而傳於世者絕少,洞冥一書,獨能一洩而空之,而此回載 天皇受禪登極,尤為亙古奇聞,三曹大事。

◀上一卷 下一卷▶
洞冥寶記

1996年1月1日,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25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