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史/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茶之原始[編輯]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數十尺。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樹如瓜蘆,葉如梔子,花如白荊薔,實如栟櫚,葉如丁香,根如胡桃。

茶之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周公爾雅苦茶。

茶初採爲茶,老爲茗,再老爲荈。

今呼早採者爲茶,晚採者爲茗,蜀人名之苦茶。

本草菜部一名茶,一名選,一名游。

茶字,或從草,或從木,或草木幷從。草作茶從木作𣗪,草木幷作茶出。《爾雅》,檟亦從木。

茶上者生爛石,中者生礫壤,下者生黃土。

蓻茶欲茂,三歲可採。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牙者次,葉卷者上,葉舒者次,陰山坡谷不堪採掇矣。

茶經云:神農食經茶茗,久服有力悅志。

晏嬰相齊時,食脫粟之飯,炙三戈五卯,茗菜而已。

華陀字元化,食論云:苦茶久食益意思。

又雲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齊有晏嬰,漢有楊雄、司馬相如,吳有韋曜,晉有劉琨、張載遠、祖納、謝安、左思之徒,皆飲焉。

茶之名始見於王褒《僮約》,盛著於陸羽《茶經》。

茶,古不聞,晉宋以降,吳人採葉煮之,謂之茗茶粥。

隋文帝微時,夢神人易其腦骨,自爾腦痛,後遇一僧云:山中有茗草,煮而飲之噹愈。服之有效,由是人競採掇。進士權紓文爲之讚,其略云:窮春秋,演河圖,不如載茗一車。

宋裴汶《茶述》云:茶起於東晉,盛於本朝。

宋開寶間始命造龍團以別庶品,厥後丁晉公漕閩乃載之茶錄,蔡忠惠又造小龍團以進。

大小龍鳳茶始於丁謂而成於蔡襄。

龍鳳團貢自北苑始於丁晉公,成於蔡君謨,雖曰官焙私焙,然皆蒸搡即造,其去雀舌、旗槍必遠。

宋人造茶有二,一曰片,一曰散。片則蒸造成片者,散則既蒸而研合諸香以爲餅。所謂大小龍團也,君謨作此而歐公爲之嘆。

茶之品莫重於龍鳳團,凡二十餘餅重一斤,直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每南郊致齋中書樞密院,各賜一餅,四人分之,宮人縷金其上,其貴重如此。

杜詩說茶莫貴於龍鳳團,以茶爲圓餅,上印龍鳳文,供御者以金粧龍鳳。

坡詩:

揀芽入雀舌,出茗出龍團。

歐詩:

雀舌未經三月雨,龍芽先占一枝春。

北苑詩:

帶煙蒸雀舌,和露疊龍鱗。

《茶榜》,雀舌初調,玉盌分時,文思徤龍團;搥碎金渠,碾處睡魔降。

歷代貢茶皆以建寧爲上,有龍團、鳳團、石乳、滴乳、綠昌、明頭、骨次、骨末、京珽等名,而密雲龍品最高,皆碾末作餅。至明時始用芽茶,曰探春、曰先春、曰次春、曰紫筍、及薦等新號,而龍鳳團皆廢矣,則福茶固甲於天下也。

《負暄雜錄》云:唐時製茶不第建安品,五代之季建屬南唐,諸縣採茶。北苑初造研膏,繼造蠟面,既而又製隹者曰京珽。宋太平興國二年,始置龍鳳模,遣使即北苑,團龍鳳茶以國庶飲。又一種生石崖,枝葉尤茂,至道初有詔造之,別號石乳,又一種號的乳,又一種號白乳。自四種出而蠟面斯下矣。

真宗咸平中,丁渭爲福建糟監,御茶進龍鳳團,始載之《茶錄》。仁宗慶暦中,蔡襄爲糟,始改造小龍團以進,旨令歲貢,而龍鳳團遂爲次矣。

神宗元豐間,有旨造密雲龍,其品更在小龍團上。

哲宗紹聖中,又改爲瑞雲翔龍,而密雲龍又次矣。

徽宗大觀初,親製《茶論》二十篇,以白茶自爲一種,與其茶不同。其條敷闡,其葉瑩薄,崖林之間偶然出生,非人力可致。正焙之有者不過四五家,家不過四五株,所造止於一二銙而已。淺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於是白茶遂爲第一,既而又製三色細芽及試新銙、貢新銙,自三色細芽出而瑞雲祥龍又下矣。

宣和庚子,漕臣鄭可聞始創爲銀絲冰芽,蓋將已揀熟芽再令剔去,止取其心一縷,用珍器貯清水漬之,光瑩如銀絲。然又製方寸新銙,有小龍蜿蜒其上,號龍團勝雪。又廢白的石三鼎,乳造銙,凡十二餘色。初貢茶皆入龍腦,至是慮奪其味,始不用焉。蓋茶之妙至勝雪極矣,合爲首冠,然在白茶之下者。白茶,上所好也,其茶歲分十餘網,惟白茶與勝雪驚蟄後興,役淶日乃成。飛騎仲春至京師,號爲網頭玉芽。

附王褒僮約[編輯]

奴從百役使,不得有二言。但當飲水,不得嗜酒。欲飲美酒,惟當染唇漬口,不得傾盂覆斗。事訖欲休,當春一石,夜半無事,浣衣當面,奴不聽教,當箠一百。

讀券文遍,奴兩手自榑,目涙下落,鼻涕長一尺,如王大夫所言不如早歸黃土陌,蚯蚓鑚額。

茶之名產[編輯]

仙人茶[編輯]

洞庭中西盡有仙人茶,乃樹上之苔蘚也,四皓曾採以爲茶。

空梗茶[編輯]

九華山有空梗茶,是金地藏所植。大抵煙雲霞霧之中氣常溫潤,與地所植,味自不同。 山屬泡州青陽,原名九子山,因李白謂九峯似蓮花乃更名九華山。

金地藏,新羅國僧,唐至德間渡海居九華乃植此茶,年九十九坐化函中,後三載開示,顏色如生,舁之,骨節俱動。

穆陀樹茶[編輯]

昔有客過茅君時,當大暑,茅君於巾內解茶,人與一葉,食之五內清涼。茅君曰:『此蓬萊山穆陀樹葉,衆仙食之以當飲,又有寶文之蕊,食之不饑。』

謝幼貞詩

摘寶文之初蕊,捨穆陀之墜葉。

聖陽花[編輯]

雙林大士自往蒙頂結菴種茶,凡三年得極佳者,曰聖陽花。

驚雷莢、萱草帶、紫茸香[編輯]

覺林院僧收茶三等待客,以驚雷莢自奉,以萱草帶供佛,以紫茸香赴茶得,以油囊盛餘瀝歸。

玉泉仙掌[編輯]

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水邊有茗草,羅生枝葉如碧玉拳,然重疊,其狀如手,號爲仙人掌,蓋曠古未觀也。惟玉泉真公常採而飲之,年八十餘,顏色如桃花。此茗清香滑熟,異於他產所以還童振枯、扶人壽也。

後之高僧大隱知仙人掌茶發於中孚衲子及青蓮居士李白。

僧中孚示李白呼仙人掌。

梅聖俞詩

莫誇李白仙人掌,且作盧仝走筆章。

綠華 紫英[編輯]

唐《杜陽編》:同昌公主,上每賜饌其茶則有綠華、紫之號。

霜華[編輯]

弘若舉《食檄》云:寒溫既舉,應下霜華之名。

陸羽云:烹之,滾碧霜之華;嗓之,味甘露之液。

《茶賦》云:垂綠腳香浮碧乳,挹此霜華卻煩暑。清文既傳於杜毓,精思亦聞於陸羽。

丹丘大茗[編輯]

丹丘子黃山君服芳茶,輕身換骨,羽化登仙。

餘姚虞洪入山採茗,遇一道士,引洪至瀑布曰:吾丹丘也,聞子善具飲,山中有大茗以相給。

謝氏謝茶啟此丹丘之仙茶,勝烏程之御荈,不止味同露液白。況霜華豈為酪蒼頭,便應代酒從事。詩云: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

六班茶[編輯]

劉禹錫病酒,乃饋菊苗整蘆菔酢於白樂天,換取六班茶二囊以自醒酒。

八餅茶[編輯]

坡詩云:侍賜頭綱八餅茶。

龍坡仙子[編輯]

竇儀以新茶餉客。奩面標云:龍坡仙子茶。

蜜雲龍[編輯]

茶極為甘馨,宋所最重。時黃秦龜、張號、蘇門四學士、子瞻待之厚,每來必令侍妾朝雲取蜜雲龍,來妄設也。

廖正一,字明略,將樂人。元祐中入試,蘇軾得其策,擊節嘆賞,每以蜜雲龍茶飲之。出知常州有聲,後入黨藉,自號竹林居士。

周淮海,雲先人,嘗從張晉彥覓茶,口占云:內家新賜蜜雲龍,只到調元六七公。賴有家山供小草,猶堪詩老薦春風。

黃山谷有矞雲龍。

黃蘗茶[編輯]

東坡守錢塘,參廖子居智果院,東坡於冬食後訪參廖子,汲泉鑚火,烹此茶對啜。

小春茶[編輯]

吳人於十月采小春茶,此時不特逗漏花枝而尚喜,月光晴暖,從此蹉過,霜淒雁冷,不復可採。

森伯茶[編輯]

森伯,名茶也。湯悅,有森伯傳。

清人樹茶[編輯]

偽閩甘露堂前有茶樹二株,宮人呼為清人樹。

臯盧[編輯]

茶之別名,葉大而澁,南人以為飲。又名瓜蘆,出龍川縣,又出新平縣,風味實不及茶似茶者也。交廣所重客來先設茗曰苦䔲。按,苦䔲與蒙陰石花相似,易傷人。

詩云:且共薦臯盧,何勞傾斗酒。

茗池源茶[編輯]

根株頗碩,生於陰谷,春夏之交,方發萌莖,條雖長旗槍不展,乍紫乍綠。天對初,郡守李虛巳、太史梅詢試之,謂建溪、顧渚不能過也。

茶之別者有枳殼芽、枸杞芽、批杷芽,又有皂角芽、槐芽、柳芽乃上。春摘其芽,和茶作之,南人輸官,往往雜以眾葉,惟茅蘆、竹䇹之類來可入。自餘山中,草木芽葉皆可和合,而椿柿尤奇。

茶之分產[編輯]

江南[編輯]

義興紫筍、陽羨茶[編輯]

義興即今宜興,秦曰陽羨。紫筍出義興君山縣腳嶺北岸下。

紫筍生湖常間。當茶時,兩郡太守畢至為盛集。

宜興銅棺山即古陽羨。荊溪有南北之分,陽羨荊溪之北,故云陽羨。唐時入貢即名其山為唐貢山茶,極為唐所重。

盧歌》云:天子未嘗陽羨茶,百草不敢先開花

黃芽,產壽州之霍山[編輯]

霍山茶以黃芽為貴。

啟云:霍山之黃芽,濺色羽化丹丘。

陽坡茶、橫紋茶[編輯]

產宣城,屬寧國府。漢曰宣城,隋唐曰宣州。

宣城有亭山,其山東為朝日所燭,號曰陽坡,其茶最勝。

語雲橫文之出陽坡。

先春、早春、華英、來泉、勝金[編輯]

皆產歙州,即今徽州府,唐曰歙州。

天柱茶[編輯]

天柱,中國有三,一在餘杭,一在壽陽,一在龍舒,即今盧州府舒城縣,漢曰龍舒。舒州即今之安慶府懷寧,唐曰舒州。

李德裕有親之授舒州牧,李曰:到郡日,天柱峰茶可獻三四角,其人輒獻數斤。李欲之明年罷郡,用意精求,獲數角,投之賛皇,閱而受之曰:此茶可消酒肉毒。乃命烹一甌沃於肉食,以銀盒閉之,詰旦開視,其肉已化為水矣,眾服其廣識。

按天柱峰不在龍舒而在安慶之潛山,或當年統為龍舒地也。道書稱司玄洞天,漢武帝嘗登封於此以代南嶽。

小峴春[編輯]

小峴山在盧州府六安州,出茶名小峴春,即六安茶也。

青陽茶[編輯]

青陽屬池州府。

鴉山茶[編輯]

產廣德州建平鴉山,其茶稱佳。

佘山茶[編輯]

產松江佘山。松江府城北有佘姓者修道,於此產茶。

禪智寺茶[編輯]

茶譜》楊州禪智寺,隋之故宮,寺枕蜀岡,有茶園,其味甘香,媲美蒙頂。

浙江[編輯]

顧渚紫筍、吳興薴、白蘋茶、明月峽茶、雲葩[編輯]

產浙江湖州長興顧渚,昔夫差顧其渚平衍可都,故名顧渚。

茶經》云:浙西以顧渚茶為上,唐時充貢歲,清明日抵京。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故稱紫筍。

語云:顧渚之紫筍,標英、垂、綠腳。

陸羽《顧渚山記》:豫章王子尚訪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茗,子尚味之云:『此甘露也。』

陸龜蒙嗜茶,治園於顧渚山下,自號江湖散人。天隨子所居前後皆樹茶菊以供杯案,與皮日休茶詩唱和。

張文規以吳興薴、白蘋洲、明月峽中茶為三絕。

白蘋洲霅溪東南。

明月峽在長興旁顧渚山側,二山相對,石壁峭立,冷澗中流,乳石飛走,茶生其間尤為絕品。張文規所謂明月峽前茶,始生是也。文規好學有文藻,蘇子由、孔武仲、何正臣皆與之遊。

姚伯道云:『明月之峽,厥有佳茗,是為上乘。』

御荈[編輯]

產湖州烏程,秦時有烏氏、程氏善釀,故名烏程,漢曰吳興。

山謙之《吳興記》:烏程縣西二十里有溫山,出御荈。

寶雲茶、香林茶、白雲茶[編輯]

杭州寶雲山產者名寶雲茶,天竺香林洞者名香林茶,上天竺白雲岸者名白雲茶。


林和靖詩云:

白雲峰下兩槍新,膩綠長新穀雨春。
靜試恰如湖上雪,對嘗兼憶剡中人。


坡遊杭州古寺,一日飲礹茶七碗,戲言云:

示病維摩原不病,在家靈運已忘家。
何須魏帝一丸藥,且尺盧仝七碗茶。

鳩坑茶[編輯]

產睦州,即今嚴州府。唐曰:睦州,一作穆州。茶出淳安鳩坑者佳,淳安屬嚴州。

方山茶[編輯]

產藺州龍遊,方山即屬龍遊。

日鑄茶[編輯]

產紹興日鑄嶺,嶺在府城南產茶。

歐陽永叔曰:『兩浙之品,日鑄第一。』

一名蘭雪茶,言其香如蘭,色白如雪也。

茶山詩:

子能來日鑄,吾得其風爐。

台州茶[編輯]

產台州黃巖。

寧海茶[編輯]

寧海茶出葢倉山者佳,一名茶巖,陶弘景嘗居此。

東白茶、興巖茶、碧乳[編輯]

產婺州府,今金華府,隋曰婺州。

東白山屬東陽縣,產茶,山層巒疊嶂,接會稽天台。

興巖茶片片方細,所出雖少,味極甘芳,烹之如碧玉之乳,故又名碧乳。

兩浙諸山產茶最多,如天台之雁宕,括倉之大槃,東陽之金華,紹興之日鑄,錢塘之天竺,靈隱、臨安之徑山、天目,皆表表有名。

又有四明之朱溪。

天台縣屬台州府,有天台山,攀蘿梯巖乃可登上。有瓊樓玉闕、碧林瑤草。舊稱金庭洞天。

括倉山有()雲道()十八洞天之一一()城西南王方平往來羅浮括倉山即此。

東陽即今之金華府。三國吳曰東陽,明曰金華。東陽其縣也,府城北有金華山,道書第三十六洞天。

臨安即今杭州府,南渡都此曰臨安。今有臨安縣徑山,屬餘杭,乃天目山之東北峰。有徑通天目,故名。

天目山屬安,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左右目故名。道書第三十四洞天。

四明山有二,一屬紹興府餘姚,有石牕四面玲瓏,如戶牖通日月星辰之光,道經第九洞天。一屬寧波府,城西南湥迥幽奇,與人境殊絕。

福建[編輯]

建州茶[編輯]

建州北苑焙茶之精者,其名有龍、鳳、石、乳、滴乳白、頭金、蠟面、頭骨、次骨、末骨、粗骨、京挺十二等,以充國用,其尤精者曰白乳、頭金、蠟面。北苑名白乳、頭江、左號、金蠟面。李氏命取其乳作片,別其名曰金挺的乳,或號曰金挺滴乳,凡二十餘品。

石乳[編輯]

丁晉公云:石乳出壑嶺斷崖缺石之間,蓋草木之仙骨。

研膏茶[編輯]

貞元中常有袞,為建州刺史始蒸焙而研之,謂之研膏茶,即龍品也。

龍焙天品[編輯]

即龍品也。有龍焙泉,一名御泉,在鳳凰山下,屬建寧府城東。

蜜雲龍[編輯]

葉石木云:熙寧中賈青,字春卿,為福建轉運使,取小龍團之精者為蜜雲龍,自玉食,外戚、里貴近乞尤繁,宣仁一日慨嘆曰:『建州今後不得造蜜龍雲,受他人煎炒不得也。』此語頗傳播縉紳間。

瑞雲翔龍、勝雪、冰芽[編輯]

宋神宗製蜜雲龍,哲宗改為瑞雲翔龍。

宋茶重瑞雲翔龍,宣和間復紉為銀絲冰牙,蓋將已揀熟芽,再令剔去,祇取其心。

縷用珍器貯清泉,漬之光瑩如銀絲,然號曰勝雪。

宋姚寬云:建茶有十綱,第一綱、二綱太嫩,第三綱茶最妙。惟龍團勝雪、白茶二種謂之冰芽。

玉蟬膏、清風使[編輯]

建人徐恪見遺鄉信珽子茶,茶麵印文曰玉蟬膏。

又一種曰清風使。

紫琳腴、雲腴、雪腴[編輯]

皆唐茶之精品者。

坡詩云:建溪新餅截雲腴。

方山露芽[編輯]

方山福州府城南四面如城產茶,中有田三四頃,其木多柑橘,志稱一郡大觀也。

石巖白[編輯]

產建安能仁院

蔡君謨善別茶,建安能仁院有茶生石縫間,蓋精品也。僧採造得茶八餅,以四餅遺蔡,以四餅遺內翰王禹玉。歲除,蔡被召還,闕訪王,王碾以待蔡,蔡捧甌未嘗輒曰:『此極似能仁石巖白,公何以得之?』禹玉未信,索帖念之乃服。

粟粒芽[編輯]

粟粒出武夷溪邊者佳。

粟粒芽,東坡以為茶之極品,詩云: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北苑詩:帶香分破建溪春。

范希文歌曰:年年春自東南來,建溪先煖米微開。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鳳山雷芽[編輯]

丁謂云:鳳山高不百丈,無危峰絕崦,而岡阜環抱,氣勢柔秀,宜乎嘉植靈卉之所發也。

石坑 增坑 雪坑 佛嶺 沙溪 壑源 葉源[編輯]

建茶之焙三十有二,北苑其首也。而園別為二十五處,如此等處。

坡詩:增坑一掬春,此餅供千家。

山谷詩:茗花浮增坑

坡詩:周家新致雪坑茶

沙溪茶色白,又過於增坑

壑源見前石乳

茗溪詩話:北苑官焙,歲供為上,壑源私焙亦入貢為次,二焙相去三四里間。若沙溪外焙也,與二焙絕遠為下,故魯直詩云:「莫遣沙溪來亂真」是也。

孫樵送茶與焦刑部書云: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斎閣,此徒皆請雷而折,拜水而和,蓋建陽丹山碧水之鄉,月澗雲龕之品。

杜牧詩云:閩實東吳秀,茶稱瑞草魁。

又云:泉嫩黃金湧,芽香紫壁栽。

范仲淹《和章岷從事鬬茶歌》:

新雷昨夜發何處,家家嬉笑穿雲去。
露芽錯落一番新,綴玉合珠散嘉樹。
北苑將期獻天子,林下雄豪先鬬美。
鼎磨雲外首山銅,瓶攜江上中𤃩水。
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
鬬茶味兮輕醍醐,鬬茶香兮薄蘭芷。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

蔡君謨謂範文正曰:『公採茶歌「黃金碾畔綠塵飛,碧玉甌中翠濤起」。今茶絕品,其色甚白,欲改為「玉塵飛」、「素濤起」如何?』公曰:『善。』

桃花茶 青鳳髓 紫霞英[編輯]

建安茶之極精者。

東坡嘗問大冶乞桃花茶,有水凋歌頭一首:

已過幾番雨,前夜一聲雷。
槍旗爭戰建溪,春色占先魁。
採取枝頭雀舌,帶露和煙搗碎,結就紫雲堆
輕動黃金碾,飛起綠塵埃。
老龍團,真鳳髓,點將來。
兔毫盞裏,霎時滋味舌頭回。
喚醒青州從事,戰退睡魔百萬,夢不到陽臺。
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

建寧城東為北苑茶出。北苑者,為天下第一,名北苑焙,丁謂嘗備載造茶之法。

北苑官焙也,每造在驚蟄之後。

建陽雲:『谷有茶坡,朱熹構草堂於此,即晦𤲅也。』

建陽盧峰之顛,內寬外密,自成一區,有桃蹊竹塢、漆園藥圃、泉瀑洞壑之勝,茶坡即晦𤲅構堂處。

建州北苑數處產者,性味極佳,與他方不同,今亦獨名為獵茶。作餅日曬,得火愈,良其他。或為芽或為末收貯,微見火便硬,色味俱敗。惟鼎州一種芽,茶性味略類建州茶,今汴中、河北、京西等處磨為末,亦多冒獵茶者。

建茶御用名目凡十有八,曰萬壽龍芽,曰御苑玉芽,曰玉葉長春,曰萬壽銀葉,曰龍苑報春,曰上林第一,曰乙夜清供,曰宜長寶玉,曰浴雪呈祥,曰陽谷先春,曰蜀葵寸金,曰雲英,曰雪葉等目。

四川[編輯]

上清峰茶[編輯]

蜀之雅州有蒙山,山有五頂各有茶園,其中頂曰上清峰茶最難得俟。雷發聲始得,採之方生。時嘗有雲霧護覆之如神護。

霧鋑芽 籛芽 露芽 石花 小方 散茶[編輯]

造於禁火之前。又有穀芽,皆為第一等茶。

五花茶 雲茶[編輯]

五花,其片五出。

蒙山白雲巖產,故名雲茶。

圖經》云:蒙頂受陽氣全,故香。

唐李德社裕入蜀,得蒙餅沃於湯缾之上,移時盡化者乃真。

蒙頂茶多不數觔,極重於唐,以為仙品

蒙山屬雅州名山,縣有五峰,前一峰最高,曰上清峰,產甘露。《禹貢》蔡蒙旅平即此。

》云:和蕊摘殘蒙頂露。

仙崖石花[編輯]

產彭州。即今成都府彭縣,唐曰彭州。

雀舌 烏嘴 麥顆 片甲 蟬翼 黃芽 冬芽[編輯]

產蜀州,即今成都崇慶州,唐蜀州。

蜀州有晉原洞,茶皆產此。

片甲者,牙葉相抱如片甲也。

蟬翼者,葉嫩薄如蟬翼也。

黃芽者,取嫩芽所造,以芽黃也。

盧歌先春抽出黃金芽。

冬芽以隆冬甲折也。

曾子固詩:麥粒收來品絕倫。

吳淑《茶賦》:嘉雀舌之織嫩,玩蟬翼之輕盈。冬芽早秀,麥顆先成。

松嶺茶[編輯]

產錦州屬成都府。

張孟陽《登城樓詩》: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區。人生茍安樂,茲土聊可娛。

賓化 白馬 涪陵[編輯]

產涪州屬重慶府。涪州茶賓化最上,其次白馬,最下涪陵。詩云:早春之來賓化。[1]

騎火茶[編輯]

產龍安府,漢曰陰平,後魏曰江油,隋曰平武,唐曰龍門,宋曰龍州,明朝改為龍安。

又有陜州之碧澗明月,黔陽之都濡,嘉定之峨眉,玉壘之沙坪。

神泉 獸目 小團 綠昌明[2][編輯]

產東川,今順慶府。元曰東川。

薄片[編輯]

產渠江,今順慶府渠縣。漢曰宕渠,後魏曰流江,疑即是渠江。

香雨[編輯]

產巴東,即今之夔州府。漢曰巴東。

火井 思安[編輯]

產邛州

納溪 梅嶺[編輯]

產瀘州,產納溪縣,即屬瀘州。一雲雲溪,其茶可療風疾。[3]

烏茶[編輯]

產天全六番招討使司。[4]

湖廣[編輯]

碧澗 芳蕊 明月簝 茱莄簝[編輯]

產硤州,即荊州府彝陵州。後周曰硤州。硤州又有小紅園。

明月峽即荊州府彝陵州縣崖間,白石如月

壓磚茶[編輯]

亦產彝陵。

楠木 大柘枕[編輯]

產江陵,即荊州。唐曰江陵,有江陵縣。

長沙有石楠茶,採芽為之。湘人四月四日,俗尚糕糜,必啜此茶。

㴩湖含膏茶 黃翎毛[編輯]

產岳州,宋曰岳陽。

《岳陽風上記》載㴩湖茶,李肇所謂㴩湖之含膏也。今惟白鶴僧園有十餘本,一歲不過一二十兩,土人謂之白鶴茶,味極甘香。

㴩湖茶,唐人極重,每形於篇什。

大小巴陵 開勝 開捲 小捲[編輯]

產岳州,劉宋曰巴陵。

蘄門團黃[編輯]

產黃州府蘄州。

蘄門團黃有一旗二槍之號,言一芽二葉也。亦有一旗一槍者。

歐詩:

其約試春芽,槍旗幾時綠。

詩云:

茍園春嫩一旗開。

王荊公送元厚詩:

新茍斎中試一旗。

茶之始生嫩者為一槍,寢大而開謂之旗,過此則不堪採矣。

獨行靈草 鐵色茶 綠芽 片金 金茗[編輯]

產潭州,今長沙府,唐曰潭州。有湘潭縣,亦產茶。

武昌山茶[編輯]

武昌府有武昌山,晉時宣城人秦精嘗入山採茗,遇一毛人,長丈餘,引精至山曲,示以藂茗,復探懷中橘遺精。精怖,負茗而歸。

龍泉茶[編輯]

崇陽縣龍泉山周二百里有洞,好事者持炬而入,行數十步許,坦平如室,可容千百眾。石渠流泉清洌,鄉人號曰魯溪岩,產茶甚甘美。

都濡 高株[編輯]

產黔陽縣,屬辰州府。

雙上 綠芽 大方 小方[編輯]

產岳辰灃州。

寶慶茶[編輯]

產寶慶府。

江西[編輯]

白露茶 鶴嶺茶 雙井 白茅[編輯]

產江西洪州,即南昌府。唐曰洪州。

山西府城西大江之外有梅嶺,即梅福修道處。有鶴嶺,即王子喬跨鶴處。其最勝者曰天寶洞,宋嘗遺使投金龍玉簡於此。

茶產山西鶴嶺者佳。

雪居茶[編輯]

產南康之建昌雲居,山峰巒峻極,上多雲霧。一名歐山,世傳歐岌先生得道處。

玉津[編輯]

產臨江玉津,疑是玉簡。

綠英 金片 界橋茶[編輯]

產袁州。袁州之界喬茶,其名甚著。

泥片[編輯]

產處州,即今贑州府。隋曰處州。有除灘茶亦佳品。

德化茶[編輯]

德化屬九江,產茶。

產柴桑山者佳,再烹以康王谷水,香色一月不散。

焦坑茶[編輯]

焦坑產庾嶺下,味苦硬,久方回味。

坡詩云:焦坑聊試兩前茶。

庾嶺屬南安,漢武帝遺庾勝討南粵,築城於此,因名大庾。其嶺險峻,行者苦之,自張九齡開鑿始可車馬。多植梅,又名梅嶺。

仙芝 嫩蕊 福合 祿合 運合 慶合 指合[編輯]

產饒地,疑是饒州、池州二府。池州屬南畿。

浮梁亦出茶。

山東[編輯]

琅琊山茶[編輯]

其茶類桑葉而小,焙而藏之,其味甚清。

瑯琊屬青州府諸城縣,東枕大海,始皇嘗留此三日,築層臺於山,徙黔首三萬戶,臺下立石頌德。

蒙山茶[編輯]

屬蒙陰。其巔產石,花似茶,乃魯顓㬰地。

蒙山茶即兗州蒙山石上煙霧薰染,日久結成,蓋苔衣類也,亦謂雲茶。其狀白色,輕薄如花蕊,又謂之石蕊茶,寒涼多苦。昔唐褒入山,餌此以代茗。

白雲巖茶[編輯]

產兗州府費縣。蒙山一名東山,上有白雲巖,非屬霧中蒙頂白雲巖也。

河南[編輯]

東首 淺山 薄側[編輯]

產光州,屬汝寧府。

信陽羅山俱產茶也。

廣西[編輯]

廣西茶[編輯]

產廣西府。

羅艾茶[編輯]

產柳州府上林縣羅艾山。

昔有羅名艾者入山採茶,遇仙於此,遂移妻子家焉,因名羅艾山。

龍山茶[編輯]

產潯州貴縣,龍山邑人利之。

都茗山茶[編輯]

產南寧府都茗山。山在府城外產茶。

雲南[編輯]

感通茶[編輯]

產大理府點蒼山感通寺。

點蒼山在府城西,上有十九峰,蒼翠如玉,盤亙三百餘里,蒙氏封為中嶽。山頂有泉,曰高河,深不可測。按雲南普珥茶真者奇品也,人亦不易得。

灣甸茶[編輯]

即灣甸州境內孟通山所產,亦類陽羨茶,穀雨前採者香。

貴州[編輯]

貴陽茶[編輯]

產貴陽府。

新添茶[編輯]

產新添衛軍民指揮使司。

古荒服地,宋為新添路,明朝改此。

平越茶[編輯]

產平越衛指揮司。萬曆辛丑陞平越府。

欒茶又名石南茶[編輯]

產脩江。毛文錫《茶譜》云:「湘人四月採楊桐草,搗汁浸米,蒸作為飯,必採石南芽為茶飲,雲去風也。」

茶之近品[編輯]

虎丘[編輯]

最號精絕,為天下冠,惜不多產。

秦始皇將發吳冡,有白虎踞其上,故名虎丘,一名海湧峰。

天池[編輯]

青翠芳心,嗅亦消渴,誠可稱仙品。諸山之茶,尤當退舍。

蘇州城西有華山,山半有池曰天池,產千葉蓮,昔人曾服之羽化。

陽羨[編輯]

疑即古之顧渚紫筍。

今名羅岕,浙之長興者佳,荊溪稍下。細者其價兩倍天池。惜乎難得,須親自採收方妙。

羅岕者介於山中,謂之岕羅氏隱焉,故名羅,然岕有數處,惟洞山最佳。韻致清遠,足稱仙品。

岕以廟前廟後為第一,紗帽頂及扇面諸處皆佳。

龍井[編輯]

秦觀記龍井在西湖上,僧辨才結亭於此。率其徒環而咒之,忽見大魚自泉中躍出,即龍也,眾異焉。

不過十數畝,外此有茶,似皆不及,大抵天開龍泓,美泉山靈,特生佳茗以副之耳。山中僅有一二家,炒法甚精,近有山僧焙者亦妙,真者天池不能及也。

天目[編輯]

為天池、龍井之次,亦佳品也。

《地誌》云:「山中寒氣早嚴,山僧至九月即不敢出。冬來多雪,三月後通行。茶之萌芽較晚。」

天目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左右目,故名。周八百里亙。杭、宣、湖、徽四州界產茶。

六安[編輯]

《爾雅》云:「古南嶽」

品之精,入藥最效,但不能善炒,炒則不發香而味苦。

茶之本性實佳。按,茶貴新,此以極陳為佳。

實產霍山縣,縣西南有山曰六安,山高聳雲霽,下延袤數十里皆產茶處,因稱為六安茶,蓋以山得名,非以州也。

疑即大蜀山茶,生最多,名品亦振。

右六茶者,東海屠緯真隆《茶箋》品也。

唐宋時,產茶之地與所標之名稱爲昔日之佳品,今則吳中之虎丘、天池、伏龍,新安之松蘿,陽羨之羅岕,杭州之龍井,武夷之雲霧,皆足珍寶。而虎丘、松羅,真者尤異他產。至於採造,昔以蒸碾爲工,今以炒裂爲工,而色之鮮白,味之雋永,與古媲美。

松蘿茶[編輯]

松蘿,庵名也,爲大方和尚首創。

松蘿山屬徽州休寧,亦曰森蘿。

徽州山峭水清,巒壑奇秀,北源土地高沃,茶生其間,芽極肥。乳自北源連屬,諸山所產亦佳,色味品第與北源別。

英山茶、霍山茶[編輯]

俱屬廬江山川,異產記霍山茶屬壽 江北以英山榮勝,然產於本寺方圍者佳,其他群山萬塢俱無足取用,資商販耳。

潛山茶[編輯]

屬安慶潛山,一名皖公山,一名皖伯臺,左慈嘗修煉於此。上有二巖三峰四洞即以名縣。 以岕山茶爲君,虎丘茶爲相,六安、潛山茶爲將,品者言其有蕩滌之功也。

近世武夷龍井不能遍及,即陽羨、羅、岕又不易購,蘇州虎丘茶亦稱奇。以主僧屢見撓於豪族,因以刪去,唯天池亦云高品,往往以天目諸茶𧸛克失真,若休寧之森羅,色清味旨,亦一時奇產。廬江六安、英山、霍山茶品亦精,然炒不得法則芳香不發。

六安以梅花片爲第一,諸茶之冠也。

近日凃姓製法更精,名曰凃茶,遠近爭得之。

虎丘茶味簿,香不耐久斟,不移時即變黃色矣。近有陽抱山所產,經新安隱者手製,其清香可與𤼈前岕頡頑。

虎丘茶如風引,氣北源政敏山,如撲鼻蘭岕。茶紗帽頂片,如茉莉、眉霧,茶如薔薇,如雲南普珥,如冰片。

敬亭山茶,宣州之珍品也。香色味俱勝,雖本郡當事亦難得其真者。

袁宏道龍井記[編輯]

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33205&by_title=%E8%8C%B6&page=96

採茶[編輯]

《茶經》三之造云:『凡採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間。其日有雨不採,晴採之。』

凡採茶必以晨不以日出,日出露晞為陽所簿,則腴耗於內,及受水而不鮮明,故常以早爲最。

採摘之時須天色晴明,炒焙適中,盛貯如法。

一說採時待日出,山霽霧障,山嵐收淨採。

凡斷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則速斷不柔,以指則多溫易損。

採茶不必太細,細則芽初萌而味欠足;不必太青,青則茶以老而味欠嫩。須在穀雨前後覓成梗帶葉,微綠色而團且厚者爲上。

茶宜高山之陰且喜日陽之早,凡向陽處歲發,常早芽,極肥乳。

茶芽如鷹爪雀舌爲上,一槍一旗次之。又有一旗二槍之號,言一葉二芽也。

顧《渚山茶記》云:『山鳥如鴝鵒而色蒼,每至正、二月作聲,春起也;至三月止,春去也。採茶人呼爲報春鳥。』

茶花冬開似梅亦清香。

古之採茶在二三月之間,建溪亦云歲煖而先驚蟄即芽,歲寒則後驚蟄五日。先芽者,氣味未佳,惟過驚蟄者最爲第一。民間常以驚蟄爲候,何古之風如是太早也。今時多以穀雨爲候,清明恐早,立夏太遲,以穀雨前後,其時適中。若茶之佳者,決不早摘,必待氣力完美,丰韻鮮明,色香尤倍,又易於收藏。惟岕山茶非夏前不摘,初試採者謂之開園。採之正夏謂之春茶,其地稍寒,故必須至夏。近有至七八月重摘一次,謂之早春,其品愈佳。

茶有種生、野生。種生者用子,其子大如指頂,正圓黑色。二月下種,須百顆乃生一株,空殼者多也。畏水與日,最宜坡地蔭處。

凡種茶樹必下子,移植則不復生,故俗聘婦必以茶爲禮義,固有所取也。

焙茶[編輯]

茶採時,先擇茶工之尤良者,倍其暹值,戒其搓摩,勿令生硬,勿令生焦,細細炒燥,扇冷方貯罌中。

茶之燥,以拈起即成末爲驗。

凡炙茶,慎勿於風燼間炙,燥焰如鑽,使炎涼不均,持以逼火,屢其翻正,候炮出培墦狀、蝦蟆狀,然後去火五寸,卷而舒,則本其始又炙之。

夏至後三日焙一次,秋分後三日焙一次,一陽後三日又焙之。連山中其五焙,直至交新,色香味如一。

茶有宜以日曬者,青翠香潔,勝以火炒。

火乾者以氣熱止,日乾者以柔止。

茶日曬必有日氣,用青布蓋之可免。

藏茶[編輯]

茶宜篛葉而畏香藥,喜溫燥而忌冷溼,故收藏之家以篛葉封裹,入焙中三兩日一次,用火常如人體,溫溫然以禦溼潤。火亦不可過多,過多則茶焦不可食矣。

以中罈盛茶,十觔一瓶,每瓶燒稻草灰入於大桶,將茶瓶坐桶中,以灰四面填桶,瓶上覆灰築實。每用,撥開瓶,取茶些少,仍復覆灰,再無蒸壞。次年換灰。

空樓中懸架,將茶瓶口朝下不蒸,緣蒸氣自天而下也。

以新燥宜新小瓶約可受三四兩者,從大瓶中貫入,以應不時之用。

罌中用淺更以燥篛葉,貯滿之則久而不浥。

茶始造則清翠,藏不得其法,一變至綠,再變至黃,三變至黑,黑則不可飲矣。

藏茶欲燥,烹茶欲潔。

造時精,藏時燥,炮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

茶須築實,仍用厚篛填滿甕口,紥緊封固,置頓,宜逼近人氣,必使高燥,忽置幽隱。至梅雨溽暑復焙一次,隨熱入瓶,封裹如前。

貯以錫瓶矣,再加厚篛於竹籠上,下周園緊護,即收貯二三載出,試之如新。

取茶必天氣晴明。先以熱水濯手,拭燥,量日幾何、出茶多寡,旋以篛葉塞滿瓶口,庶免空頭生風,有損茶色。

裹作宿。

徽茶芽葉鮮嫩,極難復火。

近人以燒紅炭蔽殺紙裹入瓶內,然後入茶,極妙。或以紙裹礦灰一塊,亦妙。

製茶[編輯]

茶之精好者,每一芽先去外兩小葉,謂之鳥蒂,後又次去其兩葉,謂之白合。

鳥蒂、白合,茶之大病,不去鳥蒂則色黃黑而惡,不去白合則其味苦澀。

蒸芽必熟,去膏必盡。蒸芽未熟則草木氣存,去膏未盡則色濁而味重。受煙則香奪,壓黃則味失,此皆茶之病也。虎丘茶不宜去膏,去則無味,只以炭火遍乾爲佳。

茶擇肥乳,則甘香而粥,面着盞而不散。土瘠而芽短,則雲腳渙亂,入盞而易散。葉梗半則受水鮮白,葉梗短則色黃而泛。梗爲葉之身,除去白合處,茶之色味俱在梗中。

凡茶皆先揀後蒸,唯水芽一茶則先蒸後揀。

採之、蒸之、摘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自採至於封,七經目。

方春禁火之時,於野寺山園叢手而掇,乃蒸乃春乃復以火乾之,則又棨、撲、焙、貫、掤、穿、育等七事。

茶之佳者,造在社前,其次火前,其下雨前。火前謂寒食前,雨前謂穀雨前。齊巳時詩云:『高人愛惜藏巖裏,白甕封匙寄火前。』蓋未知社前之爲佳也。

茶有以騎火名者,言造製不在火前,不在火後也。清明改火,故謂之曰騎火。

茶團、茶片雖出古製,然皆出碾磨,殊朱真味。

擇之必精,濯之必潔,蒸之必香,火之必良

茶家碾茶,須着眉上白,乃爲佳。

採茶葉,須揀其大小厚簿一色者,彙爲一種。抽去中筋,剪去頭尾,則色久尚綠,不然則易黃黑

  1. 按,銅梁八岳山茶亦最佳
  2. 名亦見茶內載原始
  3. 按,蜀有老人茶,背作艾葉自色,能巳頭疼。
  4. 古蠻獠地,西魏曰始陽,唐曰靈關,宋曰和州,明朝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