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識遺/卷一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成書得書難

[編輯]

》更四聖而始備;《》歷二千餘年,存者僅五十八篇;《》之刪也,夫子十取其一;《春秋》魯史之名,記者非一人,其後夫子修之,左氏傳之,又其後劉歆、杜預合經傳而一之,然後經以傳明,事以類著,經之成亦難矣。周衰極文之世,晉韓宣子適魯,然後見《易》象與《春秋》。吳季札聘上國,始聞《詩》之風、雅、頌。楚獨有左史倚相,能讀三憤、五典、八索、九丘士生,其時得全見六經者無幾。商頌至正考父纔得十二篇於周太師,孔子周旋杞、宋間,欲究夏、商遺禮而不得。劉歆言漢經秦火書,惟有易。至孝文時,伏生始口授尚書。孝武時,壁出者皆朽腐散絕。詩之萌,或傳雅或者傳頌,合而成詩,其後得書二十篇以為《尚書大傳》謂為不傳春秋。唐孔頴達曰:劉向、班固、劉歆、賈逵、馬融、鄭玄、服虔、杜預皆不曾見今尚書,建安蔡氏謂楊雄亦未見尚書。

楊成斎序易曰:『韓起聘魯,見易象而喜。然起之所見者,予貢在三千七十中嘗嘆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今夫子之易,性與天道之言也乃可得聞。』子貢之所不聞,其述古人不得多書,而讀之備矣。韓柳未出,歐陽公得韓文六卷於漢東李堯輔弊篋中,脫落顛倒無次序,乞歸讀之,後官洛陽,與尹師魯補綴方成。全書穆長敘柳文為柳,初不全見於世,亡字失句,闕墜為甚,凡用力二紀,文始成定,今讀韓柳者,未必察也。。

司馬溫公進《資治通鑒》表曰:『臣之精力盡在此書。』又與宋次道書曰:交自到洛之日,專以修資治通鑒為事。於今六年,僅了得晉、宋、齊、梁、陳、隋六代,奏御唐文字 識遺卷一~卷三 12

經題籖

[編輯]

題籖經目雖小節,古人亦審。朱文公見題伊川易傳者,謂題周易程氏傳方是,蓋後傳先經得尊經之意,且言漢晉諸儒經注皆如此。但先儒又有大名居下之說。大名易詩、書、禮、傳是也,易以文王序加周字,書以上古書加尚字,詩以毛萇傳加毛字,禮述周制加周字,傳以左氏加左字。後來班固《漢書》、陳壽《三國志》皆大名居下,取法於經也。若伏羲始畫八卦,重為六十四卦,鄭玄以為神農,孫盛以為夏禹,史遷以為文王,惟王弼、孔頴達以為伏羲自重。蓋說掛曰:『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伏羲,作易之人,已言兼三畫六而成卦,則重卦伏羲無疑也。但上繋言伏羲以來之製作十三卦,皆云蓋取,則卦名伏羲前已有矣 識遺卷一~卷三 17

筆史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 19

孔子師

[編輯]

孔子師老聃之說肇於莊子,莊子師老子,故其著書譏侮古今聖賢,獨推老子,甚至假借孔子言語譽之。後來漢儒輯禮,記承其言 識遺卷一~卷三 21

文繁省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 25

書史訛名

[編輯]

堯、舜、禹、湯,或以為四聖人名,或以為諡,或以為號。以為諡者,諡法始周,古未有也;以為號者,索之舊說,謂孟子稱堯曰放勲,舜曰都君,屈原稱舜曰重華,書中候稱禹曰文命。蓋放勲謂堯能依倣上世之功化,重華謂舜繼堯重光,文命謂禹布文德為則。堯、舜、禹、湯 識遺卷一~卷三 33

雉釋文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36

孔門多才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37

孔子諱魯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 42

理根本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 46

曹參不伐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48

有國二權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50

孟子談王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53

十六相四凶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55

姬周姓

[編輯]

識遺卷一~卷三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