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醫學三字經/全文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醫學三字經/全文 醫學三字經
卷之一
作者:陳修園 清朝
醫學三字經/全文02
中醫入門

醫學源流第一

[編輯]

 醫之始 本岐黃 黃,黃帝也;岐,岐伯也。君臣問答,以明經絡、臟腑、運氣、治療之原,所以爲醫之祖。雖《神農本經》在黃帝之前,而神明用藥之理,仍始於《內經》              也。

 靈樞作 素問詳 《靈樞》九卷、《素問》九卷,通謂之《內經》,《漢書·藝文志》載『《黃帝內經》十八篇』是也。醫門此書,即業儒之五經也。

 難經出 更洋洋 洋洋,盛大也。《難經》八十一章,多闡發《內經》之旨,以補《內經》所未言,即間有與《內經》不合者,其時去古未遠,別有考據也。秦越人,號扁鵲,戰國人也,著《難經》。

 越漢季 有南陽 張機,字仲景,居南陽,官長沙,漢人也。著《傷寒雜病論》《金匱玉函經》。

 六經辨 聖道彰 《內經》詳於鍼灸,至伊尹有湯液治病之法,扁鵲、倉公因之。仲師出而雜病傷寒耑以方藥爲治,其方俱原本於神農、黃帝相傳之經方,而集其大成。

 傷寒著 金匱藏 王肯堂謂《傷寒論》義理如神龍出沒,首尾相顧,鱗甲森然。《金匱玉函》示寶貴秘藏之意也。其方非南陽所自造,乃上古聖人相傳之方,所謂經方是也。其藥悉本於《神農本經》。非此方不能治此病,非此藥不能成此方,所投必效,如桴鼓之相應。

 垂方法 立津梁 仲師,醫中之聖人也。儒者不能舍至聖之書而求道,醫者豈能外仲師之書以治療?

 李唐後 有千金 唐孫思邈,華原人,隱居太白山。著《千金方》《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宋仁宗命高保衡、林億校正,後列《禁經》二卷。今本分爲九十三卷。較《金匱》雖有浮泛偏雜之處,而用意之奇,用藥之巧,亦自成一家。

 外臺繼 重醫林 唐王燾著《外臺秘要》四十卷,分一千一百四門,論宗巢氏,方多秘傳,爲醫門之類書。

 後作者 漸浸淫 等而下之,不足觀也已。

 紅紫色 鄭衛音 間色亂正,靡音忘倦。

 迨東垣 重脾胃 金李杲,字明之,號東垣老人。生於世宗大定二十年,金亡入元,十七年乃終,年七十二,舊本亦題元人。作《脾胃論》《辨惑論》《蘭室秘藏》。後人附以諸家合刻,有《東垣十書》傳世。

 溫燥行 升清氣 如補中益氣及升陽散火之法,如蒼術、白朮、羌活、獨活、木香、陳皮、葛根之類,最喜用之。

 雖未醇 亦足貴 人謂東垣用藥,如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然駁雜之處,不可不知。惟以脾胃爲重,故亦可取。

 若河間 專主火 金劉完素,字守真,河間人。事蹟俱詳《金史·方技傳》。主火之說,始自河間。

 遵之經 斷自我 《原病式》十九條,俱本《內經·至真要大論》,多以火立論,而不能參透經旨。如火之平氣曰升明,火之太過曰赫曦,火之不及曰伏明,其虛實之辨,若冰炭之反也。

 一二方 奇而妥 如六一散、防風通聖散之類,皆奇而不離於正也。

 丹溪出 罕與儔 元朱震亨,字彥修,號丹溪,金華人。其立方視諸家頗高一格。

 陰宜補 陽勿浮 《丹溪心法》以補陰爲主,謂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諸家俱辨其非,以人得天地之氣以生,有生之氣,即是陽氣,精血皆其化生也。

 雜病法 四字求 謂氣、血、痰、鬱是也。一切雜病,只以此四字求之。氣用四君子湯,血用四物湯,痰用二陳湯,鬱用越鞠丸。參差互用,各盡其妙。

 若子和 主攻破 張子和,戴人,書中所主,多大黃、芒硝、牽牛、芫花、大戟、甘遂之類,意在驅邪。邪去則正安,不可畏攻而養病。

 中病良 勿太過 子和之法,實症自不可廢,然亦宜中病而即止;若太過,則元氣隨邪氣而俱散,挽無及矣。

 四大家 聲名噪 劉河間、張子和、李東垣、朱丹溪爲金、元四大家,《張氏醫通》之考核不誤。

 必讀書 錯名號 李士材《醫宗必讀》四大家論,以張爲張仲景,誤也。仲景爲醫中之聖,三子豈可與之並論。

 明以後 須酌量 言醫書充棟汗牛,可以博覽之,以廣見識,非謂諸家所著皆善本也。

 詳而備 王肯堂 金壇王宇泰,諱肯堂。著《症治準繩》,雖無所採擇,亦醫林之備考也。

 薛氏按 說騎牆 明薛己,號立齋,吳縣人。著《薛氏醫按》十六種,大抵以四君子、六君子、逍遙散、歸脾湯、六八味丸主治,語多騎牆。

 士材說 守其常 李中梓,號士材,國朝人也。著《醫宗必讀》《士材三書》。雖曰淺率,卻是守常,初學者所不廢也。

 景岳出 著新方 明張介賓,字會卿,號景岳,山陰人。著《類經》《質疑錄》。全書所用之方,不外新方八陣,其實不足以名方。古聖人明造化之機,探陰陽之本,製出一方,非可以思議及者。若僅以熟地補陰,人參補陽,薑附祛寒,芩連除熱,隨拈幾味,皆可名方,何必定爲某方乎?

 石頑續 溫補張 張璐,字路玉,號石頑,國朝人。著《醫通》,立論多本景岳,以溫補爲主。

 獻可論 合二張 明寧波趙獻可,號養葵。著《醫貫》。大旨重於命門,與張石頑、張景岳之法相同。

 診脈法 瀕湖昂 明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著《本草綱目》五十二卷,雜收諸說,反亂《神農本經》之旨。卷末刻《脈學》頗佳,今醫多宗之。

 數子者 各一長 知其所長,擇而從之。

 揆諸古 亦荒唐 理不本於《內經》,法未熟乎仲景,縱有偶中,亦非不易矩矱。

 長沙室 尚彷徨 數子雖曰私淑長沙,升堂有人,而入室者少矣!

 惟韻伯 能憲章 慈谿柯琴,字韻伯,國朝人。著《傷寒論注》、《論翼》,大有功於仲景,而《內經》之旨,賴之以彰。

 徐尤著 本喻昌 徐彬,號忠可;尤怡,號在涇。二公《金匱》之注,俱本喻嘉言。考嘉言名昌,江西南昌人。崇禎中以選舉入都,卒無所就。遂專務於醫,著《尚論篇》,主張太過,而《醫門法律》頗能闡發《金匱》之秘旨。

 大作者 推錢塘 張志聰,號隱𤲅;高世栻,號士宗。俱浙江錢塘人也。國朝康熙間,二公同時學醫,與時不合,遂閉門著書,以爲傳道之計。所注《內經》《本草經》《傷寒論》《金匱》等書,各出手眼,以發前人所未發,爲漢後第一書。今醫畏其難,而不敢談及。

 取法上 得慈航 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切不可以《醫方集解》《本草備要》《醫宗必讀》《萬病回春》《本草綱目》《東醫寶鑒》《馮氏錦囊》《景岳全書》《薛氏醫案》等書爲快捷也。今之醫輩,於此書並未寓目,止取數十種庸陋之方,冀圖倖中,更不足論也。

中風第二

[編輯]

 人百病 首中風 《內經》云:『風爲百病之長也。』昔醫云:中臟多滯九竅,有唇緩、失音、耳聾、目瞀、鼻塞、便難之症;中腑多著四肢;中經則口眼喎斜;中血脈則半身不遂。

 驟然得 八方通 中風病驟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痰湧、掣搐、偏枯等症。八方者,謂東、西、南、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也。

 閉與脫 大不同 風善行而數變,其所以變者,亦因人之臟腑寒熱爲轉移。其人臟腑素有鬱熱,則風乘火勢,火借風威,而風爲熱風矣。其人臟腑本屬虛寒,則風水相遭,寒冰徹骨,而風爲寒風矣。熱風多見閉症,宜疏通爲先;寒風多見脫症,宜溫補爲急。

 開邪閉 續命雄 小續命湯,風症之雄師也。依六經見症加減治之,耑主驅邪。閉者宜開,或開其表,如續命湯是也;或開其裏,如三化湯是也;或開其壅滯之痰,如稀涎散、滌痰湯是也。

 回氣脫 參附功 脫者宜固,參附湯固守腎氣,術附湯固守脾氣,茋附湯固守衛氣,歸附湯固守營氣。先回其氣,次治其風。若三生飲一兩加人參一兩,則爲標本並治之法。正虛邪盛,必遵此法。

 顧其名 思其義 名之曰風,明言八方之風也;名之曰中,明言風自外入也。後人議論穿鑿,俱不可從。

 若舍風 非其治 既名中風,則不可舍風而別治也。

 火氣痰 三子備 劉河間舉五志過極,動火而卒中,皆因熱甚,故主乎火。大法:用防 風通聖散之類;亦有引火歸源,如地黃飲子之類。李東垣以元氣不足而邪湊之,令人卒倒如 風狀,故主乎氣虛。大法:補中益氣湯加減。朱丹溪以東南氣溫多濕,有病風者,非風也; 由濕生痰,痰生熱,熱生風,故主乎濕。大法:以二陳湯加蒼術、白朮、竹瀝、薑汁之類。

 不爲中 名爲類 中者,自外而入於內也。此三者,既非外來之風,則不可仍名爲中, 時賢名爲類中風。

 合而言 小家伎 虞天民云:古人論中風,言其症也。三子論中風,言其因也。蓋因氣 、因濕、因火,挾風而作,何嘗有真中、類中之分。

 喑斜 昏仆地 喑者,不能言也。斜者,口眼不正也。昏仆地者,不省人事 ,猝倒於地也。口開、目合,或上視、撒手、遺尿、鼾睡、汗出如油者,不治。

 急救先 柔潤次 柔潤熄風,爲治中風之秘法。喻嘉言加味六君子湯、資壽解語湯甚妙。

 填竅方 宗金匱 《內經》云:邪害空竅。《金匱》中有侯氏黑散、風引湯,驅風之中 ,兼填空竅。空竅滿則內而舊邪不能容,外而新風不復入矣。喻嘉言曰:仲景取藥積腹中 不下,填竅以熄風。後人不知此義,每欲開竅以出其風。究竟竅空而風愈熾,長此安窮哉? 三化湯、愈風湯、大秦艽湯皆出《機要方》中,雲是通真子所撰,不知其姓名。然則無名 下士,煽亂後人見聞,非所謂一盲引眾盲耶。

 虛癆病從何起 咳嗽、吐血、五心煩熱、目花、耳鳴、口爛、鼻干、氣急、食不知味 、羸瘦、驚悸、夢遺、往來寒熱、怠惰、嗜臥、疲倦、骨蒸、不寐、女子不月等症,皆成癆病。

 七情傷上損是 扁鵲謂損其陽自上而下,一損肺、二損心、三損胃,過於胃則不可 治。其說本於《內經》: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爲女子不月。按心脾上也,至 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則上極而下矣。

 歸脾湯二陽旨 即《內經》二陽之病發心脾之旨也。此方爲養神法,六味丸爲補精法 ,高鼓峰並用之。

 下損由房幃邇 扁鵲謂損其陰自下而上,一損腎、二損肝、三損脾,過於脾則不可 治。其說本於《內經》:五臟主藏精也,不可傷,傷則失守而無氣,無氣則死矣。按精生 於五臟而統司於腎,如色慾過度,則積傷而下損;至於失守無氣,則下極而上矣。

 傷元陽虧腎水 腎氣,即元陽也。元陽傷,爲睏倦、食少、便溏、腰痛、陽痿等症。 腎水,即元陰也。元陰虧,爲蒸熱、咳嗽、吐血、便血、遺精、喉痛、口瘡、齒牙浮動等症。

 腎水虧六味擬 六味地黃丸爲補腎水之主方,景岳左歸飲、左歸丸亦妙。推之三才湯 、八仙長壽丸、都氣丸、天王補心丹,皆可因症互服。

 元陽傷八味使 崔氏腎氣丸,後人爲八味地黃丸。立方之意,原爲暖腎逐水,非補養 元氣。明·薛立齋及趙養葵始用以溫補命火,時醫遂奉爲溫補腎命之主方。景岳右歸飲、右 歸丸皆本諸此。如火未大衰者,以還少丹代之;陽虛極者宜近效白朮湯。  各醫書伎止此 苦寒敗胃及辛熱耗陰,固無論已。即六味、歸脾,何嘗非流俗之套法。  甘藥調回生理 扁鵲云:針藥莫治者,調以甘藥。仲景因之。喻嘉言曰:壽命之本 ,積精自剛;然精生於谷,谷入少則不能生血,血少則不能化精。《內經》云:精不足者, 補之以味。味者,五穀之味也,補以味而節其勞,則積貯漸富,大命不傾也。  建中湯金匱軌 小建中湯及加黃、加人參、加當歸、加白朮等湯,皆急建其中氣, 俾飲食增而津液旺,以至充血生精,而復其真陰之不足。但用稼穡作甘之本味,而酸辛苦咸 在所不用,蓋舍此別無良法也。按炙甘草湯即此湯化爲潤劑,喻氏清燥湯即此湯化爲涼劑。  薯蕷丸風氣弭 《金匱》薯蕷丸。自注云:治虛癆諸不足,風氣百疾。  蟲丸干血已 《金匱》大黃蟲丸。自註:治五癆諸傷,內有干血,肌膚甲錯。  二神方能起死 尤在涇云:風氣不去,則足以賊正氣而生長不榮,以薯蕷丸爲要方。 干血不去,則足以留新血而灌溉不周,以蟲丸爲上劑。今之醫輩,能夢見此二方否?



咳嗽第四

[編輯]

氣上嗆咳嗽生 《內經》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不獨肺也。然肺爲氣之市,諸氣上 逆於肺,則嗆而咳。是咳嗽不止於肺而亦不離於肺也。  肺最重胃非輕 《內經》雖分五臟諸咳,而所尤重者,在聚於胃關於肺六字。蓋胃中 水谷之氣,不能如霧上蒸於肺,而轉溉諸臟,只是留積於胃中,隨熱氣而化爲痰,隨寒氣而 化爲飲。胃中既爲痰飲所滯,則輸肺之氣亦必不清,而爲諸咳之患矣。  肺如鍾撞則鳴 肺爲臟腑之華蓋,呼之則虛,吸之則滿。只受得本然之正氣,受不得 外來之客氣。客氣干之,則嗆而咳矣。亦只受得臟腑之清氣,受不得臟腑之病氣。病氣干之 ,亦嗆而咳矣。肺體屬金,譬若鍾然,一外一內,皆所以撞之使鳴也。  風寒入外撞鳴 經云:微寒微咳。可見咳嗽多因於風寒也。風從皮毛而入於肺,寒從 背俞而入於肺,皆主乎外也。後注雖言熱、言濕、言燥,令不自行,亦必假風寒以爲之帥也。  癆損積內撞鳴 癆傷、咳嗽,主乎內也。二者不治,至於咳嗽失音,是金破不鳴矣。  誰治外六安行 六安煎雖無深義,卻亦平穩。然外感諸咳,當辨風熱、風燥二症。如 冬時先傷非節之暖,復加風寒外遏,以致咳嗽、痰結、咽腫、身重、自汗、脈浮者,風熱也 ,宜萎蕤湯辛潤之劑,切勿辛熱發散。而風燥一症,辨治尤難。蓋燥爲秋氣,令不獨行,必 假風寒之威,而令乃振,咳乃發也。《內經》只言秋傷於濕,何也?以長夏受濕土鬱蒸之氣 ,隨秋令收斂,伏於肺胃之間,直待秋深燥令大行,與濕不能兼容,至冬而爲咳嗽也。此症 有肺燥、胃濕兩難分解之勢,唯《千金》麥門冬湯、五味子湯獨得其秘,後人以斂散不分, 燥潤雜出棄之,昧之甚也。  誰治內虛癆程 宜於《虛癆門》擇 其對症之方。審是房癆傷精,則補精;審是思鬱傷脾,則養神。  挾水氣小龍平 柯韻伯治咳嗽,不論冬夏,不拘淺深,但是寒嗽,俱用小青龍湯多效 。方中驅風散寒,解肌逐水,利肺暖腎,除痰定喘,攘外安內,各盡其妙。蓋以肺家沉寒痼 冷,非麻黃大將不能搗其巢穴,群藥安能奏效哉。  兼鬱火小柴清 寒熱往來咳嗽者,宜去人參、大棗、生薑,加干薑、五味治之。  薑細味一齊烹 《金匱》治痰飲咳嗽,不外小青龍湯加減。方中諸味,皆可去取,唯 細辛、干薑、五味不肯輕去。即面熱如醉,加大黃以清胃熱,及加石膏、杏仁之類,總不去 此三味,學人不可不深思其故也。徐忠可《金匱辨注》有論。  長沙法細而精 《金匱》痰飲咳嗽治法,宜熟讀之。



瘧疾第五

[編輯]

瘧爲病屬少陽 少陽爲半表半裏,邪居其界。入與陰爭則寒,出與陽爭則熱。爭則病 作,息則病止,止後其邪仍據於少陽之經。  寒與熱若迴翔 寒熱必應期而至。  日一發亦無傷 邪淺則一日一作,邪深則二日一作。  三日作勢猖狂 瘧三日一作,時醫名三陰瘧,留連難愈。  治之法小柴方 以小柴胡湯爲主。初起,俗忌人參,姑從俗而去之,加青皮一錢。  熱偏盛加清涼 小柴胡湯加知母、花粉、石膏、黃連之類,隨宜擇 用。  寒偏重加桂薑 加干薑、桂枝,甚者加附子、肉桂。  邪氣盛去參良 身熱者,小柴胡湯去人參加桂枝一錢。服後食熱粥,溫覆取微汗。  常山入力倍強 小柴胡湯加常山二三錢。俗雲邪未淨不可用常山以截之。不知 常山非截邪之品,乃驅邪外出之品。仲景用其苗,名曰蜀漆。  大虛者獨參湯 虛人久瘧不愈,以人參一兩、生薑五錢,水煎,五更服極效。貧者, 以白朮一兩代之,熱多者以當歸代之。  單寒牝理中匡 單寒無熱名曰牝瘧,宜附子理中湯加柴胡治之。  單熱癉白虎詳 單熱無寒,名曰:癉瘧;或先熱後寒,名曰:熱瘧,俱宜以白虎湯, 加桂枝治之。時醫以六味湯加柴胡、芍藥治之。  法外法辨微茫 以上皆前醫之成法。更法外有法,不可不辨而治之。  消陰翳製陽光 熱之不熱,是無火也;益火之源,以消陰翳。寒之不寒,是無水也; 壯水之主,以製陽光。  太僕注慎勿忘 王太僕消陰製陽等注,千古不刊之論。趙養葵遵之,以八味丸益火之 源,六味丸壯水之主,久瘧多以此法收功。


痢症第六

[編輯]

濕熱傷赤白痢 王損𤲅論痢,專主濕熱。其症裏急後重,腹痛,欲便不便,膿血穢濁 ,或白或赤,或赤白相半。  熱勝濕赤痢漬 胃爲多氣多血之海。熱,陽邪也。熱勝於濕,則傷胃之血分而爲赤痢。  濕勝熱白痢墜 濕,陰邪也。濕勝於熱,則傷胃之氣分而爲白痢。赤白相半,則爲氣血兩傷。  調行箴須切記 行血,則膿血自愈。調氣,則後重自除。此四句爲治初痢之格言,須切記之。  芍藥湯熱盛餌 芍藥湯調氣行血,雖爲初痢之總方,究竟宜於熱症。  平胃加寒濕試 寒濕瀉痢初起者,以平胃散,加干薑、澤瀉、豬苓、木香治之。久而 不愈,送下香連丸。  熱不休死不治 方書云:痢症發熱,不休者,不治。  痢門方皆所忌 凡痢症初起即發熱,非肌表有邪,即經絡不和,溫散而調營衛,外邪 一解,痢亦松去。若概以爲熱,開手即用痢門套方,多有陷入變劇者。  桂葛投鼓邪出 時醫有發汗之戒,以其無外證而妄汗之也。若頭痛、發熱、惡寒,有 汗宜用桂枝湯法,無汗宜用葛根湯法,鼓邪外出,然後治其痢。  外疏通內暢遂 此二句是解所以發汗之故也。張飛疇云:當歸四逆湯治痢極效。若發 熱而嘔者,小柴胡湯、葛根黃連黃芩甘草湯。口渴下重者,白頭翁湯如神。  嘉言書獨得秘 喻嘉言《醫門法律》中,議論甚見透徹。  寓意存補金匱 喻嘉言《寓意草》中,如麻黃附子細辛湯及人參敗毒散等案,卻能補 《金匱》所未及。


心腹痛胸痹第七

[編輯]

心胃疼有九種 真心痛不治。今所云心痛者,皆心胞絡及胃脘痛也。共有九種,宜細辨之。  辨虛實明輕重 虛者喜按,得食則止,脈無力。實者拒按,得食愈痛,脈有力。二症各有輕重。  痛不通氣血壅 痛則不通,氣血壅滯也。  通不痛調和奉 通則不痛,氣血調和也。高士宗云: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調氣以和 血,調血以和氣,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結者使之旁達,亦通也。虛者助之使通,寒者 溫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爲通,則妄矣。  一蟲痛烏梅丸 蟲痛,時痛時止,唇舌上有白花點,得食愈痛。蟲爲厥陰風木之化,宜烏梅丸。  二注痛蘇合研 入山林古廟及見非常之物,脈乍大乍小,兩手若出兩人,宜蘇合丸,研而灌之。  三氣痛香蘇專 因大怒及七情之氣作痛,宜香蘇飲,加元胡索二錢,七氣湯亦妙。又 方,用百合一兩、烏藥三錢,水煎服。  四血痛失笑先 瘀血作痛,痛如刀割,或有積塊,脈澀,大便黑,宜桃仁承氣湯、失笑散。  五悸痛妙香詮 悸痛,即虛痛也。痛有作止,喜按,得食稍止,脈虛弱,宜妙香散或 理中湯,加肉桂、木香主之。  六食痛平胃煎 食積而痛,噯腐吞酸,其痛有一條扛起者,宜平胃散,加山楂、谷芽 主之,傷酒,再加葛根三錢、砂仁一錢。然新傷吐之、久傷下之爲正法。  七飲痛二陳咽 停飲作痛,時吐清水,或脅下有水聲,宜二陳湯,加白朮、澤瀉主之 。甚者,十棗湯之類,亦可暫服。  八冷痛理中全 冷痛:身涼、脈細、口中和,宜理中湯,加附子、肉桂主之。兼嘔者 ,吳茱萸湯主之。  九熱痛金鈴痊 熱痛:身熱、脈數、口中熱,宜金鈴子、元胡索各二兩,研末,黃酒 送下二錢。名金鈴子散,甚效。如熱甚者,用黃連、梔子之類,入生薑汁治之。  腹中痛照諸篇 臍上屬太陰,中臍屬少陰,臍下屬厥陰,兩脅屬少陽、厥陰之交界地 面,宜分治之。然其大意,與上相同。  金匱法可回天 《金匱要略》中諸議論,皆死症求生之法。  諸方論要拳拳 《中庸》云: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腹滿痛而下利者,虛 也。吐瀉而痛,太陰證也,宜理中湯;雷鳴、切痛、嘔吐者,寒氣也,宜附子粳米湯。此以 下利而知其虛也。胸滿痛而大便閉者,實也。閉痛而不發熱者,宜濃朴三物湯專攻其裏;閉 痛而兼發熱者,宜濃朴七物湯兼通表裏;閉痛、發熱、痛連脅下、脈緊弦者,宜大黃附子湯 溫下並行,此以便閉而知其實也。若繞臍疼痛,名寒疝,烏頭煎之峻,不敢遽用,而當歸 生薑羊肉湯之妙,更不可不講也。  又胸痹非偶然 胸膺之上,人身之太空也。宗氣積於此,非偶然也。  薤白酒妙轉旋 栝蔞薤白白酒湯或加半夏或加枳實、薤白桂枝湯之類,皆轉旋妙用。  虛寒者建中填 心胸大寒,痛嘔不能飲食,寒氣上沖,有頭足,不可觸近,宜大建中 湯主之。上中二焦,爲寒邪所痹,故以參薑啟上焦之陽,合飴糖以創建中氣,而又加椒性之 下行,降逆上之氣,復下焦之陽,爲補藥主方。


隔食反胃第八

[編輯]

隔食病津液干 方書名膈者,以病在膈上是也。又名隔者,以食物不下而阻隔也。津 液乾枯爲隔食病源。  胃脘閉穀食難 胃脘乾枯閉小,水飲可行,食物難下。  時賢法左歸餐 趙養葵用大劑六味湯主之。高鼓峰仿趙養葵之法以六味加生地、當歸 主之。楊乘六用左歸飲去茯苓,加當歸、生地。以左歸飲中有甘草引入陽明,開展胃陰。去 茯苓者,恐其旁流入坎,不如專顧陽明之速效也。  胃陰展賁門寬 如膏如脂,疊積胃底,即胃陰也。久隔之人,則胃陰亡矣。高鼓峰 云:治隔一陽明盡之,陽明者胃也。但使胃陰充拓,在上之賁門寬展,則食物入;在下之幽 門、闌門滋潤,則二便不閉,而隔症愈矣。  啟膈飲理一般 啟膈飲亦是和胃養陰之意。但此方泄肺氣之鬱,彼方救腎水之枯,一 陰一陽,宜擇 用之。  推至理沖脈干 張石頑云:膈咽之間,交通之氣不得降者,皆沖脈上行,逆氣所作也。  大半夏加蜜安 沖脈不治,取之陽明。仲景以半夏降沖脈之逆,即以白蜜潤陽明之燥 ,加人參以生既亡之津液,用甘瀾水以降逆上之水液。古聖之經方,惟仲景知用之。  金匱秘仔細看 《金匱》明明用半夏,後人諸書,皆以半夏爲戒。毀聖之說,倡自何人?君子惡之!  若反胃實可嘆 食得入而良久反出,名爲反胃。  朝暮吐分別看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與隔食症宜分別而藥之。  乏火化屬虛寒 王太僕云: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無火也。此症屬中焦 、下焦火衰無疑。  吳萸飲獨附丸 妙在吳萸鎮厥陰逆氣,配入甘溫,令震坤合德,土木不害。生附子以 百沸湯俟溫,浸去鹽,日換湯三次。三日外去皮,放地上,四面以磚圍,外以炭火燒一時, 則附子盡裂,乘熱投以薑汁,又如法製之。大抵一斤附子配一斤薑汁,以薑汁干爲度,研末 蜜丸。以粟米稀粥,送下二錢。  六君類俱神丹 六君子湯加薑附及附子理中湯之類。



氣喘第九

[編輯]

喘促症治分門 氣急而上奔,宜分別而治之。  鹵莽輩只貞元 貞元飲是治血虛而氣無所附,以此飲濟之、緩之。方中熟地、當歸之 潤,所以濟之。甘草之甘,所以緩之。常服調養之劑,非急救之劑也。今醫遇元氣欲脫上奔 之症,每用此飲,以速其危,良可浩嘆!  陰霾盛龍雷奔 喘症多屬飲病。飲爲陰邪,非離照當空,群陰焉能退避。若地黃之類 ,附和其陰,則陰霾沖逆肆空,飲邪滔天莫救,而龍雷之火,愈因以奔騰矣。  實喘者痰飲援 喘症之實者,風寒不解,有痰飲而爲之援,則咳嗽甚而喘症作矣。  葶藶飲十棗湯 肺氣實而氣路閉塞爲喘者,以葶藶大棗瀉肺湯主之。咳嗽氣喘,心下 停飲,兩脅滿痛者,以十棗湯主之。  青龍輩撤其藩 此方解表,兼能利水,治內外合邪,以兩撤之。  虛喘者補而溫 虛喘氣促,不能接續,脈虛細無力,溫補二字宜串看。有以溫爲補者 ,有以補爲溫者,切不可走於貞元一路,留滯痰涎也。  桂苓類腎氣論 仲景云:氣短有微飲者,宜從小便去之,桂苓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  平沖逆泄奔豚 沖氣上逆,宜小半夏加茯苓湯以降之。奔豚症初起,臍下動氣,久則 上逆衝心,宜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以安之。  真武劑治其源 經云:其標在肺,其本在腎。真武湯爲治喘之源也。  金水母主諸坤 肺屬金而主上,腎屬水而主下,虛喘爲天水不交之危候,治病當求其 本。須知天水一氣,而位乎天水之中者,坤土也。況乎土爲金母,金爲水母,危篤之症,必 以脾胃爲主。  六君子妙難言 六君子湯加五味、干薑、北細辛,爲治喘神劑。面腫加杏仁;面熱如 醉加大黃。此法時師聞之,莫不驚駭,能讀《金匱》者,始知予言之不謬也。  他標劑忘本根 唯黑錫丹鎮納元氣,爲喘症必用之劑。此外如蘇子降氣湯、定喘湯及 沉香黑鉛丹,皆是害人之劑。


血症第十

[編輯]

血之道化中焦 經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本沖任中溉澆 血之流溢,半隨沖任而行於經絡。  溫肌腠外逍遙 血之流溢,半散於脈外而充肌腠皮毛。  六淫逼經道搖 六淫者,風、寒、暑、濕、燥、火也。經,常也。道,路也。言血所 常行之路也,外邪傷之則搖動。  宜表散麻芍條 外傷宜表散。東垣治一人內蘊虛熱,外感大寒而吐血。法仲景麻黃湯 加補劑,名麻黃人參芍藥湯,一服而愈。  七情病溢如潮 七情者,喜、怒、哀、懼、愛、惡、欲也。七情之動,出於五志。醫 書恆謂五臟各有火,五志激之則火動,火動則血隨火而溢。然五志受傷既久,則火爲虛火, 宜以甘溫之法治之。  引導法草薑調 甘草干薑湯,如神,或加五味子二錢。火盛者,加干桑皮三錢、小麥 一兩。時醫因歸脾湯有引血歸脾之說,謂引血歸脾即是歸經。試問脾有多大,能容離經之血 成鬥成盆,盡返而歸於內而不裂破乎?市醫固無論矣,而以名醫自負者,亦蹈此弊,實可痛恨!  溫攝法理中超 理中湯,加木香、當歸煎服。凡吐血服涼藥及滋潤益甚,外有寒冷之 象者,是陽虛陰走也,必用此方。血得暖則循行經絡矣。此法出《仁齋直指》。  涼瀉法令瘀銷 火勢盛,脈洪有力,寒涼之劑原不可廢。但今人於血症,每用藕節、 黑梔、白芨、舊墨之類以止澀之,致留瘀不散,以爲咳嗽虛癆之基。《金匱》瀉心湯,大黃 倍於芩連,爲寒以行瘀法。柏葉湯治吐不止,爲溫以行瘀法。二方爲一溫一寒之對子。  赤豆散下血標 糞前下血爲近血,《金匱》用當歸赤小豆散。  若黃土實翹翹 糞後下血爲遠血,《金匱》用黃土湯。  一切血此方饒 黃土湯,不獨糞後下血方也。凡吐血、衄血、大便血、小便血、婦人 血崩及血痢久不止,可以統治之。以此方暖中宮土臟,又以寒熱之品互佐之,步步合法也。 五臟有血,六腑無血。觀剖諸獸腹心下夾脊,包絡中多血,肝內多血,心、脾、肺、腎中各 有血,六腑無血。近時以吐血多者,謂爲吐胃血,皆耳食昔醫之誤,凡吐五臟血必死。若吐 血、衄血、下血,皆是經絡散行之血也。


水腫第十一

[編輯]

水腫病有陰陽 腫,皮膚腫大。初起目下有形如臥蠶,後漸及於一身,按之即起爲水 腫,按之陷而不起爲氣腫。景岳以即起爲氣,不起爲水,究之氣行水即行,水滯氣亦滯,可 以分,可以不必分也。只以陰水,陽水爲分別。  便清利陰水殃 小便自利、口不渴屬寒,名爲陰水。  便短縮陽水傷 小便短縮、口渴屬熱,名爲陽水。  五皮飲元化方 以皮治皮,不傷中氣。方出華元化《中藏經》。  陽水盛加通防 五皮飲加木通、防己、赤小豆之類。  陰水盛加桂薑 五皮飲加干薑、肉桂、附子之類。  知實腫蘿枳商 知者,真知其病情,而無兩可之見。壯年腫病,驟起脈實者,加蘿蔔 子、枳實之類。  知虛腫參術良 老弱病久,腫漸成,脈虛者,加人參、白朮之類。  兼喘促真武湯 腫甚、小便不利、氣喘、尺脈虛者,宜真武湯暖土行水。間用桂苓甘 術湯化太陽之氣,守服十餘劑;繼用導水茯苓湯二劑愈。今人只重加味腎氣丸,而不知其補 助陰氣,反益水邪,不可輕服也。  從俗好別低昂 以上諸法,皆從俗也。然從俗中而不逾先民之矩,亦可以救人。  五水辨金匱詳 病有從外感而成者,名風水。病從外感而成,其邪已滲入於皮,不 在表而在裏者,名皮水。病有不因於風,由三陰結而成水者,名正水。病有陰邪多而沉 於下者,名石水。病有因風因水傷心鬱熱,名黃汗。《金匱》最詳,熟讀全書,自得其 旨,否則鹵莽誤事耳。藥方中精義頗詳,宜細玩之。  補天手十二方 越婢湯、防己茯苓湯、越婢加白朮湯、甘草麻黃湯、麻黃附子湯、杏 子湯、蒲灰散、芍桂酒湯、桂枝加黃湯、桂甘薑棗麻辛附子湯、枳術湯、附方《外臺》 防己黃湯。  肩斯道勿炎涼 群言淆亂衷於聖,以斯道爲己任,勿與世爲浮沉,余有濃望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