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探索/第二章/第一節
導言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
- 第一節 自然環境的位置
台南縣位於臺灣本島的西南方,土地面積2016平方公里,約佔臺灣地區總面積36000.06平方公里的5.6%。如果單以地球的經度來看,除去一些離岸沙洲不算,台南縣正好位於臺灣本島的最西側,因為台南縣七股鄉的頂頭額汕,正是臺灣本島的極西點(東經120度0分55秒,北緯23度5分)。
台南縣的極東點是在南化鄉的西阿里關(東經120度38分,北緯23度13分),東西地區之間的緯度相差了36分24秒;極南點在關廟鄉的龜洞(北緯22度53分05秒,東經120度21分);極北點在白河鎮的內角(北緯23度24分30秒,東經120度26分),南北地區的緯度只差了31分25秒。中心點則在官田鄉渡頭村的三塊厝(東經120度20分,北緯23度3分20秒)。整個台南縣可以說都在北回歸線之南,應屬於熱帶地區。依緯度言,在北緯23度27分以南都屬熱帶。
台南縣是臺灣平原面積最大的一個縣,高山很少。位居全縣第一高峰的大凍山,海拔高度只有1241公尺而已,與海拔3952公尺高的玉山比起來,不到三分之一高。
台南縣的地層年代,跟其他縣市比較起來也顯得很新。最古老的地層出現在白河鎮的關仔嶺到南化鄉的烏山一帶,屬於中新世(2250萬年~500萬年間)晚期的糖恩山層。比起蘇澳地區的大南澳2億2000萬年前的地層,實在差之甚遠。
台南縣的地形在東北部比較高,地層也比較古老。向西南方向,地形地勢逐漸降低,地層越往西、越往南越年輕。根據<<仁德鄉誌>>的記載,在更新世時期(大約180萬年~1萬年間),台南市還是一個濱外沙洲,和仁德鄉之間還隔著一個海峽叫做「大灣海峽」。現代學者利用出土的貝殼化石作年代同位素測定,發現年代更近,大約只在7500年前而已。整個地裡環境的變遷,地形地貌的改變和現代不同,尤其在1999年的「921大地震」以後,整個臺灣的地形起了變化,台南縣的海岸也受到影響,一夕之間地層地形巨變,全台一共壓死了2千3百多人,餘震頻繁而引起人們惶恐,至今餘悸猶存,談震色變,堪稱半世紀以來臺灣最大的天災。整個臺灣的地籍、地圖、地形都需要用衛星定位系統重新測定,否則,空有一張土地所有權狀在手,而土地早已移動到別處去了。
台南縣東以關仔嶺、大凍山、崁頭山、竹頭山、三角南山和嘉義縣為界;以西阿里關山、大烏山、內烏山、草山頂、龍船窩、大坪溪和松仔腳溪和高雄縣為界。南以二仁溪(二層行溪)和高雄縣為界;又以曾文溪和台南市為界。北以三層崎、鹿寮水庫和八掌溪與嘉義縣為界。西以臺灣海峽和澎湖縣及中國為界,是一個背山面海、平原遼闊、河川密佈,很適合於人們居住的生活環境。
導言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第六節 第七節 第八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