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郡志/卷01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吳郡志
卷一
卷二 

沿革[编辑]

吳,古揚州之域也。初,周大王三子:大伯、仲雍、季曆。季曆有聖子昌,大王欲立季曆以及昌。大伯、仲雍乃奔荊蠻,文身斷髮,示不可用,以避季曆。荊蠻義之,從而歸者千餘家,號曰句吳,立為吳大伯。自大伯作吳,五世而武王克商,即封其後為二:曰虞、曰吳。後十二世,當周惠王二十二年,晉獻公滅虞。自武王元年至虞滅,合四百七十八年。又二世,合七十一年。至壽夢而吳益興,始通中國。壽夢卒,子諸樊立,(譙周云:又名諸樊遏。)伐楚,為巢門人射傷,卒。弟餘祭(側界反)立,餘祭卒,弟餘昧(莫葛反)立。餘昧卒,子僚立。諸樊之子光殺僚自立,是為闔廬。破楚伐越,越敗吳於攜李,又敗之於姑蘇。闔廬傷指而卒,子夫差立。三年,乃伐越以報怨,敗之於夫椒,棲句踐於會稽。句踐入臣於吳,群臣祖於浙江上。勾踐返國,厚獻夫差。夫差悅之,乃賜書,增之以封:東至句甬,西至攜李,南至姑末,北至平原,縱橫八百餘裏,舉今四明、三衢、嘉興等地,悉以與越。十四年,越遂入吳。十八年,又敗吳於笠澤。二十一年,遂圍吳。二十三年,滅吳。欲以夫差居甬東,夫差自到,越遂並吳而有其地。是時魯哀公之二十二年也。

勾踐卒,傳六世至王無疆,凡一百四十餘年。楚威王伐越,殺無疆,盡取吳故地。威王曾孫考烈王,以吳封其國相春申君黃歇,使其子為假君,留吳。秦始皇二十五年,並天下,以吳越地為會稽郡,治於吳。漢因之,領縣二十六。項羽封英布為九江王,漢改九江曰淮南,即以封布。十一年,布誅。立皇子長為淮南王,後封兄子濞為吳王。以上三國,盡得揚州之地,吳與會稽皆在封域中。景帝四年,濞誅,乃複為郡,治於吳。元鼎五年,除東越。因以其地並屬於此,而立東部都尉,後徙章安。陽朔元年,徙鄞,又徙句章。順帝永建四年,陽羨周嘉吾上書,以縣遠赴會難,求得分置。遂以浙江西為吳郡,領縣十三;以東為會稽郡,會稽還治山陰。按《會稽典錄》以為是年歲在己巳,劉府君上書也。孫皓寶鼎元年,分吳郡為吳興郡。晉吳郡領縣十一。宋領縣十二。元嘉時,以揚州、浙江西屬司隸校尉;以浙江東五郡立會州。及始平,王子鸞初封新安王、南徐州刺史,又割吳郡屬之。《舊經》所謂“大明七年,廢屬南徐”者是也。八年,屬揚州。齊不改,陳為吳州。隋平陳,改曰蘇州,以姑蘇山為名。大業六年,複為吳州,領縣五。

武德四年,復為蘇州,領縣四。置都督,督蘇、湖、杭、暨四州。九年,罷都督,屬潤州。正貞觀元年,隸江南道。天寶元年,改為吳郡。乾元元年,復為蘇州,置浙江西道都團練觀察使,管蘇、常、潤、杭、湖、睦六州。後移使額於潤州,而蘇州屬焉。乾寧之後,屬錢氏吳越國。黃巢之亂,錢繆聚兵淮南,楊行密據揚州。鏐奔,渡江據蘇州,遂定浙西數州。光啟三年,六合鎮將徐約攻陷蘇州。龍紀元年,鏐遣其弟銶討約,破走之。大順元年七月,楊行密將李友陷蘇州。九月,孫儒圍蘇州,十一月,陷之,殺李友。二年,鏐復乎蘇州,詔以鏐兼蘇、杭等州觀察處置等使。乾寧三年,楊行密將台蒙陷蘇州,五年九月,鏐討平之。梁開平二年,楊行密復圍蘇州;三年,鏐復討平之。唐同光二年升蘇州為中吳軍。晉天福五年,割嘉興縣為秀州。本朝開寶八年,改中吳車為乎江車。太平興國三年,錢俶納土。以上沿革,以《吳越春秋》、《史記》、《漢書》、《晉書》、《南史》、《會稽典錄》、《十道四蕃誌》、《九國誌》、《吳越備史》及《舊圖經》等參修。政和三年,以徽廟節鎮之所,升蘇州為平江府。

分野[编辑]

黃帝分星次:斗十一度至婺女七度曰須女,又曰星紀。於辰在丑,謂之赤奮若。於律為黃鍾。

斗建在子,今吳越分野。

費直分星次:斗十度至女五度為星紀。於辰在丑。吳越分野屬揚州。

蔡邕分星次:斗六度至須女二度,謂之星紀,大雪、冬至居之。吳越之分野。

陳卓、范蠡、鬼穀、張良、諸葛亮、譙周、京房、張衡分星次分野:斗、牽牛、須女。吳、越、揚州;九江入斗一度,廬江入斗六度,豫章入斗十度,丹陽入斗十六度,會稽人牛一度,臨淮入牛四度,廣陵入牛八度,泗水入女一度,六安入女六度。

唐一行所分星次分野:南斗、牽牛,星紀之次也。丑初起斗九度餘千四十二秒十二太,中斗二十四度一千七百八半,終女四度。其分野:自廬江、九江、負淮水之南,盡臨淮、廣陵至於東海。又逾南河,得漢丹陽、會稽、豫章郡。西濱彭蠡,南涉越州,盡蒼梧、南海。古吳、越及東南百越之國,皆星紀分也。南斗在雲漢下流,殷淮海之間為吳分。牽牛在南河浸遠,故其分野自豫章東達會稽,南逾嶺微,為越分。島夷蠻貊之人,聲教之所不洎,皆係於狗國。

戶口稅租[编辑]

《舊經》所記詳矣,前漢領縣二十六,故戶至二十二萬,口至一百三萬。後漢領城十三,戶止十六萬。自後領縣浸減,又多兵亂,戶口亦耗。惟唐天寶元年,戶止七萬,口至六十三萬,皆有奇。然《長慶集》以為十萬戶,此後來增衍也。《大唐國要圖》云:“唐朝應管諸院,每年兩浙場收錢五百五十五萬貫,蘇州場一百五萬貫。”觀此一色,足以推見唐時賦入之盛矣。本朝戶主二萬七千八百八十九。元豐三年,戶十九萬九千,口三十七萬九千,皆有奇,號為甚盛。故其輸帛為匹者八萬,苗為斛者三十四萬九千,績為兩者二萬五千,免役為緡者八萬五千,皆有奇。今考孫覲《普明寺記》載,宣和間產至四十三萬。中更狄難,掃蕩流離,城中幾於十室九空。中興為輔郡,涵養生息六十年矣。淳熙十一年,戶十七萬三千四十二,口二十九萬八千四百有五,苗三十四萬三千二百五十六石六斗九升六合四勺五抄,夏稅折帛錢四十三萬九千三百五十六貫四百五十八文,上供諸色錢共一百二十三萬一千二百八貫九百文。

土貢[编辑]

唐之土貢,考之《唐書》,所貢:絲、葛、絲綿、八蠶絲、緋、綾布、白角簟、草席鞋、大小香秔、柑、橘、藕、鯔皮、飯臘、鴨胞、肚魚、魚子、白石脂、蛇栗。《六典》又有紅綸巾、蛇床子。《圃經》及《九域誌圃敘》,唐貢:絲綿、絲布、八蠶絲、朱綾等外,又有絲布、菱、米、柑、橘、藕、燈心席、燈心草、鞋子、口味三十七,鯔魚條、販魚條、魚春子焉。二魚條疑即鯔皮、飯臘,春子疑即魚子也:《大唐國要圖》又載,蘇州貢:絲絹、綾絹、烏眼綾衫、段羅、紆布、折皂布、柑子、橘子、菱角。三書所載,不同如此。

本朝土貢,考之《九域圖》,所貢:坐倚席、白墡、柑、橘、鹹酸果子、海味、鮆魚肚、糟薑。《元豐土貢錄》載,戶部:薰橘一萬五千顆,治平四年罷。生絲鞋、皇祐敕罷。花席二十合。熙寧三年罷。又云,《進奏院狀》稱,見今逐年進奉土產:柑、橘、糟薑、鹹酸果子。又云,今別貢葛二十匹,白石脂、蛇床子各十斤,席二十領。以上本朝故事。今惟遇聖節貢銀五百兩,絹五百匹,葛布二十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