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26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六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目錄
榆部彙考
榆圖
詩經〈唐風山有樞 秦風晨風 陳風東門之枌〉
禮記〈內則〉
爾雅〈釋木〉
春秋緯〈元命苞 運斗樞〉
賈思勰齊民要術〈種榆〉
毛詩陸疏廣要〈山有樞〉
本草綱目〈榆 樃榆 蕪荑〉
榆部藝文一
取榆火賦 唐王起
榆部藝文二〈詩〉
寓興 唐僧皎然
御史臺榆 宋蘇軾
榆錢 孔平仲
榆 明吳寬
榆部選句
榆部紀事
榆部雜錄
草木典第二百六十九卷
榆部彙考
[编辑]《釋名》
[编辑]榆。〈詩經〉 《樞》。〈詩經〉
駁:〈詩經〉 《枌》。〈詩經〉
《藲》。〈爾雅〉 《荎》。〈爾雅〉
無姑。〈爾雅〉 蕪,荑。〈爾雅注〉
樃,榆。〈拾遺〉
榆圖
《詩經》
[编辑]《唐風山有樞》
[编辑]山有樞,隰有榆。
〈朱註〉樞,荎也,今刺榆也。榆,白枌也。〈大全〉東萊呂氏曰:「陸璣《云樞》,其針刺如柘,其葉如榆,為茹美滑於白榆也。榆之皮色白者名枌。郭璞曰:『枌榆,先生葉,卻著莢,皮白色』。」
《秦風晨風》
[编辑]山有苞櫟,隰有六駁。
〈疏〉陸璣《疏》云:「駁馬,梓榆也。其樹皮青白駁犖,遙視似駮馬,故謂之駮。」〈朱註〉駁,梓榆也,其皮「青白如駮。」〈大全〉王肅云:「言六據所見而言也。」
《陳風東門之枌》
[编辑]《東門之枌》。
〈正義〉《釋木》云:「榆白,枌。」孫炎曰:「榆白者名枌。」郭璞曰:「枌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是枌為白榆也。
《禮記》
[编辑]《內則》
[编辑]子事父母,婦事舅姑,棗栗飴蜜以甘之,堇荁枌榆兔 薧滫瀡以滑之。
〈註〉謂用調和飲食也。榆白曰枌。〈疏〉《釋木》云:「榆白,枌。」孫炎云:「榆白者,名枌。」郭景純曰:「枌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
《爾雅》
[编辑]《釋木》
[编辑]榆,白枌。
〈註〉枌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疏〉榆之皮色白名枌。郭云:「枌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詩·陳風》云:「東門之枌」是也。
《無姑》,其實夷。
〈註〉《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蕪荑。」〈疏〉無姑一名姑榆,其實名荑。郭云:「無姑,姑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謂蕪荑云。所謂《本草》蕪荑,一名無姑也。」
《藲,荎
〈註〉今之刺榆。〈疏〉別二名也。郭云:「今之刺榆。」《詩唐風》云:「山有樞。」陸璣《疏》:「其針刺如柘。其葉如榆瀹,為茹,美滑如白榆之類。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矣。」
《春秋緯》
[编辑]《元命苞》
[编辑]三月《榆莢落》,
《運斗樞》
[编辑]《玉衡星散》為「榆。」
《賈思勰齊民要術》
[编辑]《種榆》
[编辑]《爾雅》曰:「榆,白枌。」 注曰:「枌榆,先生葉,卻著莢,皮色白。」 《廣志》曰:「有姑榆,有朗榆。」 案今世有刺榆,木甚牢肕,可以為犢車材;挾榆,可以為車轂及器物。山榆,人可以為蕪荑。凡種者,直種,刺挾兩種,利者為多,其餘軟弱,例非佳好之木也。
榆性扇地,其陰下五穀不植。
隨其高下廣狹東西北方所扇各與樹等。
種者,宜於園地北畝,秋耕令熟。至春榆莢落時,收取 漫散,犁細耕勞之。明年正月初,附地芟殺,以草覆上, 放火燒之。
一根「上必十數條俱生,止留一根強者,餘悉搯去之。」
一歲之中,長八九尺矣。
不燒則長遲也
後年正月、二月移栽之。
初生即移者,喜曲,故須叢林長之,三年乃移種。
初生三年不用采葉,尢忌采心。
采心則科茹太長,更須依法燒之,則依前茂矣。
不用《剝》沐。
剝者,長而細,又多痕。痕不剝則短麤而無病。諺曰:「不剝沐,十年成轂。」 言《易》麤也,必欲剝者,宜留二寸。
「於壍坑中種」者。以陳屋草布壍中。散榆莢於草上。以 土覆之。燒亦如法。
陳草還似肥,良勝糞。無陳草者,用糞糞之亦佳。不糞雖生而瘦。既栽移者,燒亦如法也。
又種榆法,「其於地畔種者,致摧損穀。既非叢林,率多 曲戾,不如割地一方種之。其田土薄地不宜五穀者, 唯宜榆及白地,須近市。」
《賣柴莢葉》。省功也。
梜榆、刺榆。「凡榆三種色別種之,勿令和雜。」
《梜榆莢》葉味苦。凡榆莢味甘,甘者春時將煮賣,是須別也。
種地收莢,一如前法,先耕地作壟,然後散榆莢。
壟者,看好料理,又易五寸一莢,稀穊得中。
散訖,勞之。榆生共草俱長,未須料理。明年正月,附地 芟殺,放火燒之,亦任生長,勿使長近。又至明年正月, 斸去惡者。其一株止有七八根,生者悉皆砍去,唯留 一根麤直好者,三年春可將莢葉賣之,五年之後,便 堪作椽,不梜者即可砍賣。梜者鏇作獨槃及盞。十年 之後,魁碗瓶榼器皿無所不任。十五年後,中為車轂 及蒲桃瓷,其歲歲科簡剝治之功,指柴雇人,十束雇 一人,無業之人爭來就作,賣柴之利,已自無貲。
歲出萬束,一束三文,則三十貫莢葉在外也。
況諸器物,其利十倍!
於柴十倍,歲收三十萬。
砍後復生,不勞耕種,所謂一勞永逸。能種一頃,歲收 千匹,唯須一人守護。指揮處分:「既無牛耕、種子、人功 之費,不慮水旱風蟲之災,比之穀田,勞逸萬倍。男女 初生,各與小樹二十株,比至嫁娶,悉任車轂。一樹三 具,一具值絹三疋,成絹一百八十疋。聘財資遣,麤得 充事。」
《術》曰:「北方種榆九根,宜蠶桑,田穀好。」
《崔寔》曰:「二月榆莢成,及青,收乾,以為旨蓄。」
旨,美也。蓄,積也。二月收青,小蒸曝之。至冬以釀酒,滑香,宜養老。《詩》云:「我有旨蓄。」 亦以御冬也。
色變白將落可作。《䤅》,隨節早晏,勿失其適。
䤅:榆醬。
《毛詩陸疏廣要》
[编辑]唐風
[编辑]《山有樞》,
《樞》,其針刺如柘,其葉如榆。瀹為茹美滑干。白榆榆之類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耳。
《爾雅》云:「藲,荎。」 邢疏云:「別二名也。」 郭云:「今之刺榆。」 《詩·唐風》云:「山有樞」 是也。鄭註云:「刺榆也。有鍼刺如柘,其葉如榆瀹,為蔬美,滑於白榆。」 《爾雅·翼》《詩》:「山有樞,隰有榆,藲荎。」 蓋榆之類,今之刺榆也。《爾雅疏》:榆之類有十種,葉皆相似,皮及木理異耳。而刺榆有鍼刺如柘,其葉如榆瀹,為蔬美,滑於白榆。《內則》曰:「堇荁枌榆,兔薧滫」 瀡以滑之。蓋榆之類皆滑免讀。若問孫愐唐類。菟,新生草,則薧乃是久者。以上四物。
新舊之名,皆滑利之名也。嵇康謂「榆令人瞑。」 《齊民要術》稱「梜榆。凡榆三種,色別種之,勿雜以為梜。榆莢葉,味苦;凡榆莢味甘。甘者春時將煮賣,是以須別也。」 《廣志》曰:有姑榆,有樃榆。樃榆無莢。管子:「五粟五沃之土,其榆條直以長。」 按陳藏器云:「江南有刺榆,無大榆。」 蓋大榆北方有之,秦漢故塞,其地皆榆。塞榆,北方之木也。《淮南子》曰:「槐榆與橘柚,合而為兄弟,有苗。與三危通而為一家。」 言槐榆北方,橘柚南方也。是以江南無榆,但言樞耳。若《晉風》則山隰兼有之,然而有材不能用,則不如其亡也。《氾勝之書》曰:「三月榆莢,雨時高強土,皆可種木。」 漢鑄榆莢錢,如榆莢也。又豐有枌榆社。崔寔《四民月令》曰:「榆莢成者,收乾以」 為旨。蓄色變白,將落收為醬。河平元年,旱傷麥,民食榆皮。《萬畢術》曰:「八月榆檽,令人不饑。」 《廣雅》云:「柘榆,梗榆也。」 陳藏器云:「江南有刺榆,無大榆。」 刺榆秋實。
《本草綱目》
[编辑]榆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按:王安石《字說》云:「榆,瀋俞柔,故謂之榆。其 枌則有分之道,故謂之枌。其莢飄零,故曰零榆。」
集解
《別錄》曰:「榆皮,生潁川山谷。二月采皮,取白,暴乾。八月 采實。並勿令中濕,濕則傷人。」
陶弘景曰:「此即今之榆樹。取皮刮去上赤皮,亦可臨 時用之。性至滑利。初生莢仁,以作糜羹,令人多睡,嵇 康所謂『榆令人瞑也』。」
蘇恭曰:「榆,三月實熟,尋即落矣。今云八月采實,恐誤 也。」
陳藏器曰:江東無大榆,有刺榆,秋實。故《經》云「八月采 者」,誤也。刺榆皮不滑利。
蘇頌曰:「榆處處有之。三月生莢。古人采仁以為糜羹, 今無復食者,惟用陳老實作醬耳。按《爾雅疏》云:『榆類 有數十種,葉皆相似,但皮及木理有異耳。刺榆有鍼 敕,如柘,其葉如榆,瀹為蔬羹,滑於白榆,即《爾雅》所謂 藲荎,《詩經》所謂『山有樞』是也。白榆先生葉,卻著莢,皮 白色,二月剝皮,刮去麤皵,中極滑白,即《爾雅》所謂榆 白枌』」是也。荒歲農人取皮為粉。食之當糧。不損人。四 月采實。
寇宗奭曰:「榆皮,初春先生莢者是也。嫩時收貯為羹 茹。嘉祐中,豐、沛人缺食,多用之。」
李時珍曰:邢昺《爾雅疏》云:「榆有數十種,今人不能盡 別,惟知莢榆、白榆、刺榆、樃榆數者而已。莢榆、白榆,皆 大榆也。有赤、白二種。白者名枌。其木甚高大,未生葉 時,枝條間先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呼 榆錢。」後方生。葉似山茱萸葉而長,尖𧣪潤澤,嫩葉煠 浸淘過可食。故《內則》云:「堇荁枌榆,兔薧滫瀡以滑之。」 三月采榆錢,可作羹,亦可收。至冬釀酒,瀹過曬乾,可 為醬。即榆仁醫也。崔寔《月令》謂之䤅音牟,榆者是 也。山榆之莢名蕪荑,與此相近,但味稍苦耳。諸榆性 皆扇地,故其下五穀不殖。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 白皮為榆麪,水調香劑,粘滑勝於膠漆。 陳承曰:「榆皮濕搗如糊,用粘瓦石極有力。」汴洛人以 石為碓嘴,用此膠之。
白皮氣味
甘平滑利無毒。
白皮主治
《本經》曰:「大小便不通,利水道,除邪氣。久服斷穀,輕身 不饑,其實尤良。」
《別錄》曰:「療腸胃邪熱氣,消腫。治小兒頭瘡痂疕。」 大明曰:「通經脈,搗涎,傅癬瘡。」
甄權曰:「滑胎,利五淋,治齁喘,療不眠。」
《孟詵》曰:「生皮,搗和三年醋滓,封。暴患赤腫。女人妒乳 腫,日六七易,效。」
李時珍曰:「利竅滲濕熱,行津液,消癰腫。」
白皮發明
孟詵曰:「高昌人多搗白皮為末,和菜葅食甚美,令人 能食,仙家常服。服丹石人亦服之,取利關節故也。」 李時珍曰:「榆皮、榆葉,性皆滑利下降,手足太陽、手陽 明經藥也。故大小便不通,五淋腫滿,喘嗽不眠,經脈、 胎產諸證宜之。」《本草十劑》云:「滑可去,著冬葵子、榆白 皮之屬。」蓋亦取其利竅滲濕熱,消留著有形之物爾。 氣盛而壅者宜之。若胃寒而虛者,久服滲利,恐洩真 氣。《本經》所謂「久服輕身不饑」,《蘇頌》所謂榆粉多食不 損人者,恐非確論也。
葉氣味
同上。
葉主治
陳藏器曰:「嫩葉作羹及煠食,消水腫,利小便,下石淋, 壓丹石。」
李時珍曰:「暴乾為末。淡鹽水拌。或炙、或曬乾,拌菜食 之。亦辛滑下水氣又曰:「煎汁洗酒。」鼻同酸棗仁等分。蜜丸日服。治膽 熱虛勞不眠。
花主治
《別錄》曰:「小兒癇,小便不利,傷熱。」
莢仁氣味
微辛平,無毒。
莢仁主治
陶弘景曰:「作糜羹食,令人多睡。」
陳藏器曰:「主婦人帶下,和牛肉作羹食。」
《孟詵》曰:「子醬,似蕪荑,能助肺,殺諸蟲,下氣,令人能食, 消心腹間惡氣,卒心痛,塗諸瘡癬。以陳者良。」
附方
斷穀不饑:榆皮、檀皮為末,日服數合。〈救荒本草〉 齁喘不止:「榆白皮陰乾,焙為末,每日旦夜用水五合, 末二錢,煎如膠服。」〈食療本草〉
久嗽欲死,許明則有效方用厚榆皮削如指大,長尺 餘,納喉中,頻出入,當吐膿血而愈。〈古今錄驗〉
虛勞白濁:榆白皮二升,水二斗,煮取五升,分五服。〈千金 方〉
小便氣淋:「榆枝、石燕子煎水,日服。」〈普濟方〉
五淋澀痛:榆白皮陰乾焙研,每以二錢,水五合,煎如 膠,日二服。〈普濟方〉
渴而尿多,非淋也用榆皮二片,去黑皮,以水一斗,煮 取五升,一服三合,日三服。〈外臺祕要〉
身體暴腫:「榆皮搗末,同米作粥食之,小便良。」〈備急方〉 臨月易產:榆皮焙為末,臨月日三服方寸匕,令產極 易。〈陳承本草別說〉
墮胎下血不止:榆白皮、當歸焙各半兩,入生薑,水煎 服之。〈普濟方〉
胎死腹中或母病欲下胎:榆白皮煮汁,服二升。〈子母祕錄〉 身首生瘡:榆白皮末,油和塗之,蟲當出。〈子母祕錄〉 火灼爛瘡:「榆白皮嚼塗之。」〈千金髓〉
五色丹毒。俗名「遊腫。」犯者多死。不可輕視。以榆白皮 末。雞子白和塗之。〈千金方〉
小兒蟲瘡:榆白皮末和豬脂塗綿上覆之,蟲出立瘥。 〈千金方〉
癰疽發背:榆根白皮切,清水洗,搗極爛,和香油傅之, 留頭出氣;燥則以苦茶頻潤不粘,更換新者,將愈以 桑葉嚼爛,隨大小貼之,口合乃止,神效。〈救急方〉 《小兒瘰𤻤》:「榆白皮生搗如泥,封之,頻易。」〈必效方〉 小兒禿瘡,醋和榆白皮末塗之,蟲當出。〈產乳方〉
樃榆集解
[编辑]陳藏器曰:「樃榆生山中,狀如榆,其皮有滑汁,秋生莢, 如大榆。」
李時珍曰:「大榆二月生莢。樃榆八月生莢,可分別。」
皮氣味
甘寒無毒。
皮主治
陳藏器曰:「下熱淋,利水道,令人睡。」
李時珍曰:「治小兒解顱。」
蕪荑釋名
[编辑]李時珍曰:按:《說文》云:「楩,山枌榆也。有刺。實為蕪荑。」《爾 雅》云:「無姑,其實荑。」又云:「莁荑,蔱蘠。」則此物乃莁樹之 荑,故名也。
《蘇恭》曰:乃《蔱蘠》二字之誤。
集解
《別錄》曰:「蕪荑,生晉山川谷。三月采實,陰乾。」
陶弘景曰:「今惟出高麗。狀如榆莢,氣臭如。」彼人皆 以作醬食之,性殺蟲,置物中亦辟蛀,但患其臭。 蘇恭曰:「今延州、同州者甚好。」
《馬志》曰:「河東、河西,處處有之。」
蘇頌曰:「近道亦有,以出太原者良。大抵榆類而差小, 其實亦早成,此榆乃大,氣臭。」郭璞《爾雅註》云:「無姑,姑 榆也。生山中,葉圓而厚,剝取皮,合漬之,其味辛香,所 謂蕪荑也。」采實,陰乾用。今人又多取作屑,以芼五味, 惟陳者良。人收藏之,多以鹽漬,則失氣味。但宜食品, 不堪入藥。
李珣曰:「按《廣州記》云:『生大秦國。是波斯蕪荑也』。」 陳藏器曰:「蕪荑氣羶者良,乃山榆仁也。」
李時珍曰:「蕪荑有大小兩種,小者即榆莢也。揉取仁, 醞為醬,味尤辛。人多以外物相和,不可不擇去之。入 藥皆用大蕪荑,別有種。」
氣味
辛平無毒。
甄權曰:「苦,平。」
李珣曰:「辛溫。」
《孟詵》曰:「作醬,其香美,功尢勝於榆仁。可少食之,過多 發熱,為辛故也。秋月食之,尢宜人。」
主治
《本經》曰:「五內邪氣,散皮膚骨節中淫淫溫行毒,去三
蟲,化食《別錄》曰:「逐寸白,散腸中嗢嗢喘息。」《蜀本草》曰:「主積冷氣,心腹癥痛,除肌膚節中風,淫淫 如蟲行。」
孟詵曰:「五臟皮膚肢節邪氣。長食,治五痔,殺中惡蟲 毒,諸病不生。」
大明曰:「治腸風痔瘻,惡瘡疥癬。」 李珣曰:「殺蟲止痛。治婦人子宮風虛,孩子疳瀉,冷痢。 得訶子、豆蔻,良。」
張鼎曰:「和豬脂擣,塗熱瘡。和蜜,治濕癬。和炒牛酪或 馬酪,治一切瘡。」
附方
脾胃有蟲,食即作痛,面黃無色。以「石州蕪荑仁二兩, 和麵炒黃色為末。」非時米飲服二錢匕。〈千金方〉 制殺諸蟲生蕪荑、生檳榔各四兩,為末,蒸餅丸梧子 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本事方〉
疳熱、有蟲瘦瘁,久服充肥用榆仁一兩,黃連一兩為 末,豬膽汁七枚,和入碗內,飯上蒸之,一日蒸一次,九 蒸乃入麝香半錢,湯浸蒸餅和丸綠豆大。每服五七 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錢氏小兒直訣〉
小兒蟲癇,胃寒蟲上,諸證危惡,與癇相似用白蕪荑、 乾漆燒存性,等分為末。米飲調服一字至一錢。〈杜乇方〉 結陰下血:「蕪荑一兩搗爛,紙壓去油為末,以雄豬膽 汁丸梧子大」,每服九丸,甘草湯下,日五服,三日斷根。 〈普濟方〉
脾胃氣泄,久患不止:蕪荑五兩搗末,飯丸梧子大。每 日空心午飯前陳米飲下三十丸。久服去三尸,益神 駐顏。此方得之章鐐,曾用得力。〈王紹顏續傳信方〉 膀胱氣急,宜下氣用蕪荑搗和食鹽末等分,以綿裹 如棗大,納下部,或下惡汁,并下氣佳。〈外臺祕要〉 嬰孩驚瘖風後,失音不能言,肥兒丸:用蕪荑炒、神麯 炒、麥芽炒、黃連炒各一錢為末,豬膽汁打糊丸黍米 大,每服十丸,木通湯下。黃連能去心竅惡血。〈全幼心鏡〉 蟲牙作痛。以蕪荑仁安蛀孔中。及縫中。甚效。〈危氏得效方〉 腹中鱉瘕平時嗜酒,血入於酒,則為酒鱉;平時多氣, 血凝於氣,則為氣鱉;虛勞痼冷,敗血雜痰,則為「血鱉。」 搖頭掉尾,如蟲之行,上侵人咽,下食人肛,或附脅背, 或隱胸腹,大則如鱉,小則或如錢。治法惟用蕪荑炒 煎服之,兼用暖胃益血理中之類,乃可殺之。若徒事 雷丸錫灰之類無益也。〈仁齋直指方〉
榆部藝文一
[编辑]《取榆火賦》〈以方春改火用榆鑽燧為韻〉唐王起
[编辑]國家布和令,稽舊章,候葭灰之所應,取榆火之有常。 鑽之彌堅,初若切磋之響;動而愈出,俄生煒煜之光。 火則循利,人惟嚮方。豈徒宣明於四海,固將貽範於 百王。時也遲遲日升,習習風至。太簇中律,勾芒整轡。 擇木之宜,順天之利。歷歷初種,常散莢而如錢;煌煌 是求,必鑽木而成燧。曲直有倫,尋尺為珍。啟炎上之 「氣,當發生之辰。佐暄妍於獻歲,助煦嫗於陽春。比皇 明之燭幽,既自邇而及遠。葉時令而委照,是舍舊而 謀新。始青林兮見採,終洪罏兮有待。鬱攸之氣方騰, 枯槁之容不改。其執熱也,殊金燧之感;其攻堅也,非 木石之鑽。佩之或雜於刀礪,用之以代其槐檀。運手 而綠煙乍起,屬目而朱燄可觀。餘燼」收之而有耀,死 灰然之而孰難。束蘊是繁,抱焦眾夥。何鎔鑄而不賴, 何燔炙而不可。紅星忽迸,不異乎種天之星;朱火既 非,詎同夫敲石之火。則知調其玉燭,取彼白榆。誠國 之美利,亦君之遠圖。始韜光而無朕,卒既燥而有孚。 所以微成於著,有生於無。豈徒嚴凝之鄉,樹於北塞; 晼晚之景,失於東隅。宜乎「大化不爽,餘光必共。」莫不 愛一人之「大化」,為百姓之日用。
榆部藝文二〈詩〉
[编辑]《寓興》唐·僧皎然
[编辑]《天上生白榆》,「白榆直上連天根。高枝不知幾萬丈,世 人仰望徒攀援。誰能上天採其子,種向人閒笑桃李。 因問老仙求種法,老仙嗤我愚不答。始知此道終無 成,還如瞽夫學長生。」
《御史臺榆》宋·蘇軾
[编辑]我行汴隄上,厭見榆陰綠。千株不盈畝,斬伐同一束。 及居幽囚中,亦復見此木。蠹皮溜秋雨,病葉埋牆曲誰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坐待春風至,飛英覆空屋。
《榆錢》孔平仲
[编辑]鏤雪裁綃箇箇圓,日斜風定穩如穿。憑誰細與東君 說,買住青春費幾錢。
《榆》明·吳寬
[编辑]始我種三榆,近在亭之左。西日待隱蔽,陰成客能坐。 七年長漸高,密葉已交鎖。生錢聞可食,貧者當果蓏。 其一忽憔悴,嚙腹緣蟻蜾。持斧欲伐之,材未中船舵。 藤蔓方附麗,不伐亦自可。古人無棄物,守圃常用跛。
榆部選句
[编辑]魏應璩《與龐惠恭書》:「頻見所上利民之術,植濟南之 榆,栽漢中之漆。」
陳周弘讓《答王褒書》:「江南燠熱,橘柚冬青;渭北沍寒, 楊榆晚葉。」
周庾信《謝趙王賚米啟》:「剝榆皮於秋塞,掘蟄燕於寒 山。」
隋牛弘春《祈稷歌》:「瞻榆束耒,望杏開田。」
《古樂府》:「天上何所有,歷歷種白榆。」〈又〉關樹但生榆。〈又〉 風榆落小錢。〈又〉丹桂青榆相蔽虧。
周庾信詩,「興雲榆莢雨。」
唐杜甫詩:「種杏仙家盡白榆。」
岑參詩:「千家盡白榆。」
《李益詩》:「邊霜昨夜墮關榆。」
盧綸詩:「山雪厚三尺,社榆麤十圍。」
《韓愈詩》:「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風。」〈又〉狂風簸枯榆,狼 藉九衢內。〈又〉「榆葉祇能隨柳好,等閒撩亂走空園。」 《張籍詩》。「榆葉暗飄蕭。」
《李賀詩》:「榆莢相催不知數,沈郎青錢夾城路。」
白居易詩:「錢穿短貫榆。」〈又〉晴熏榆莢黑。〈又〉榆葉飄錢 柳展眉。〈又〉隔牆榆葉散青錢。
《雍陶》詩:「寂寞春風花落盡,滿庭榆莢似秋天。」
《曹唐詩》:「欲將心就仙郎說,借問榆花早晚秋。」
薛逢詩:「報秋榆葉落征衣。」
《薛能詩》:「榆莢奔風健。」〈又〉此日郊亭心乍喜,敗榆芳景 似還家。
《韋莊詩》:「絲錢榆貫重。」
《王初》詩:「歷歷素榆飄玉葉。」
宋蘇轍詩:「青楊易三棟,赤榆換兩楹。」
張耒詩:「修柯遇雲日,老枿干虹霓。」 孔武仲詩。「綠榆覆水平如杯。」
《金麻九疇》詩:「村村榆火碧煙新。」
《元好問詩》:「離離澗中柏,歷歷嶺上榆。」
元周伯琦詩:「禁籞深林暗赤榆。」
榆部紀事
[编辑]《韓詩外傳》:楚莊王將興師伐晉,告士大夫曰:「敢諫者 死無赦。」孫叔敖進諫曰:「臣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 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又攫 而食之也。」此言前之利而不顧後害者也。
《漢書韓安國傳》:「蒙恬為秦侵胡,辟數千里,以河為竟, 累石為城,樹榆為塞,匈奴不敢飲馬於河。」〈註〉《如淳》曰: 「塞上種榆也。」
《郊祀志》:「高祖禱豐枌榆社。」〈註〉《晉灼》曰:「枌,白榆也。」師古 曰:「以此樹為社神,因立名也。」
《龔遂傳》:「遂為渤海太守,勸民務農桑,令口種一樹榆。」 《五行志》,「成帝建始四年九月,有鼠銜黃蒿柏葉上民 冢柏及榆樹上為巢,桐柏尤多。」
《天文志》:成帝河平元年三月,旱傷麥,民食榆皮。 桓譚《新論》:劉子駿信方士虛言,謂神仙可學。余見其 庭下大榆樹,久老剝折,指謂曰:「彼樹無情,然猶枯蠹, 人雖欲愛養,何能使之不衰。」
《三國志鄭渾傳》:「渾為山陽魏郡太守,以郡下百姓苦 乏材木,乃課樹榆為籬,並益樹五果,榆皆成藩,五果 豐實。入魏郡界,村落齊整如一,民得財足用饒。明帝 聞之,下詔稱述,布告天下。」
《晉宮閣名》:「華林園,榆十九株。」
《鄴中記》:「襄國鄴路,千里之中,夾道種榆,盛暑之月,人 行其下。」
《晉書五行志》:「成帝咸和六年五月癸亥,曲阿有榆樹 枯倒六載,是日忽復起立。至九年五月甲戌,吳縣吳 雄家有死榆樹,是日因風雨起生,與漢上林斷柳起 生同象。」初,康帝為吳王,於時雖改封瑯琊,而猶食吳 郡為邑,是帝越正體饗國之象也。曲阿先亦吳地,象 見吳邑雄之舍,又天意乎?
《荊州圖記》:「鄭縣東百步里,名伍伯村,有白榆連理樹, 異根合條,高四丈餘,土民奉為社。」
《宋書符瑞志》:「晉孝武帝太元十一年四月壬申,瑯琊 費有榆木,異根連理,相去四尺九寸。」
《南史劉善明傳》,「善明為海陵太守,郡境邊海無樹木, 善明課人種榆檟雜果,遂獲其利《南齊書祥瑞志》:「永明三年正月,安城縣榆樹二株連 理。」
《魏書序紀》:「桓帝曾中蠱,嘔吐之地仍生榆木,參合陂 土無榆樹,故世人異之,至今傳記。」
《太祖本紀》:「太祖道武皇帝,母曰獻明賀皇后,以建國 三十四年七月七日生太祖於參合陂北,夜有光明, 昭成大悅,群臣稱賀,大赦,告於祖宗。保者以帝體重, 倍於常兒,竊獨奇怪。明年有榆生於埋胞之坎,後遂 成林,弱而能言,目有光曜,廣顙大耳,眾咸異之。」 《水經注十三州志》曰:「大河在金城北門,東流,有梁泉 注之」,出縣之南山。按《耆舊》言,梁暉字始娥,漢大將軍 梁冀後,冀誅入羌後,其祖父為羌所推,為渠帥而居 此城,土荒民亂,暉將移居抱罕,出頓此山。為群羌圍 迫,無水。暉以所執榆鞭豎地,以青羊祈山,神泉湧出, 榆木成林。
諸次水東逕榆林塞,世又謂之榆林山,即《漢書》所謂 「榆谿舊塞」者也。自谿西去,悉榆林之藪矣。緣歷沙陵, 屆龜茲縣西山,故謂廣長榆也。王恢云「樹榆為塞」,謂 此矣。
《唐書陽城傳》:「城隱中條山,嘗絕糧,歲饑,屏跡不過鄰 里,屑榆為粥,講論不輟。」
《吳湊傳》:湊為京兆尹,先是,街樾稀殘,有司蒔榆其空, 湊曰:「榆非人所蔭玩。」悉易以槐。
乾。𦠆子扶風竇乂,年十三,諸姑累朝國戚,其伯檢校 工部尚書,充閑廐使、宮苑使。於嘉會坊有廟院。乂親 舅張敬立任安州長史,得替歸城。安州土出絲履,敬 立齎十數緉,散甥姪競取之,唯乂獨不取。俄而所餘 之一緉,又稍大,諸甥姪之剩者,乂再拜而受之。敬立 問其故,乂不對。殊不知殖貨有端木之遠志,遂於市 鬻之,得錢半斤,密貯之。潛於鍛爐,作二枝小鍤,利其 刃。五月初,長安盛飛榆莢,乂掃聚得斛餘,遂往詣伯 所,借廟院習業。伯父從之。乂夜則潛寄褒義寺法安 上人院止,晝則往廟中,以二鍤開隙地,廣五寸,深五 寸,棋布四十五條,皆長二十餘步。汲水漬之,布榆莢 於其中。尋遇夏雨,盡皆滋長。比及秋,然已及尺餘, 千萬餘株矣。及明年,榆栽已長三尺餘。乂遂持斧伐 其併者,相去各三寸。又選其條枝稠直者,悉留之,所 間下者二尺作圍束之,得百餘束。遇秋陰森,每束鬻 值十餘錢。又明年,汲水於舊榆溝中,至秋,榆已有大 者如雞卵。更選其稠直者,以斧去之,又得二百餘束。 此時鬻利數倍矣。後五年遂取大者作屋椽,僅千餘 莖鬻之,得三四萬餘錢。其端大之材在廟院者不啻 千餘,皆堪作車乘之用。此時生涯遂有百餘焉。 《酉陽雜俎》:盧縣東有金榆山,昔朗法師令弟子至此 采榆莢,詣瑕丘市易,皆化為金錢。
《幽明錄》:虞晚家有皂莢樹,有神。隔路有大榆樹,古傳 曰:「是雌雄。」
《清異錄》:「同州郃陽縣劉靖兄弟同居,宅邊榆樹上生 桑,西廊梧桐上生榖枝,明年墳中白楊生檜。鄉人號 『榆』」為「義祖,『桐』」為「小義」,「楊」為「義孫。」縣令出官錢為修三 異亭。
金鄉路上一老榆,往來者就樹下易草屨,例以其舊 懸而去,時人指為「靴鞋樹。」
《宋史河渠志》:「太祖建隆三年十月,詔緣汴河州縣長 吏,常以春首課民夾岸植榆柳,以固隄防。」
開寶五年正月,詔曰:「應緣黃、汴、清御等河州縣,除準 舊制種蓺桑棗外,委長吏課民別樹榆柳及土地所 宜之木。仍案戶籍高下,定為五等:第一等歲樹五十 本,第二等以下遞減十本。民欲廣樹蓺者聽,其孤寡 惸獨者免。」
真宗咸平三年,申嚴「盜伐河上榆柳」之禁。
《玉海》:「宋景德四年,德州棠榆二木連理。」
《宋史孝義傳》:「樊景溫,陝州芮城人;榮恕旻,雄州歸信 人。兄弟異居積年。大中祥符中,景溫樗樹五枝并為 一,恕旻家榆樹兩本自合,兩家感其異,復義聚,鄉人 稱雍睦。」
《河渠志》:神宗熙寧五年,東頭供奉官趙忠政言:「界河 以南至滄州,凡三百里,夏秋可徙涉,遇冬則冰合,無 異平地。請自滄州東接海,西抵西山,植榆柳桑棗,數 年之間,可限契丹,然後施力耕種,益出租賦以助邊 儲。」詔程昉察視利害以聞。
元祐初,文彥「博、呂大防拔吳安持為都水使者,委以 東流之事。京東、河北五百里內差夫,五百里外出錢 雇夫,及支借常平倉司錢買梢草斬伐榆柳,凡八年 而無尺寸之效。」
政和五年閏正月,詔於恩州北增修御河東隄,為治 水隄防,令京西路差借來年分溝河夫千人赴役。於 是都水使者孟揆移撥十八埽官兵,分地步修築,又 取棗強上埽水口以下舊隄所管榆柳為樁木。 《修真錄》:昔有女仙喜食眾草木,夜恒不臥。一日食一 樹葉,酣臥不欲,覺殊愉快,因名其樹曰「愉。」後人改「心從木,即今榆樹也。後女仙繞宮門種之。時與族雪道 君會於下。使金童講《鏐虹寶典》。
《農桑通訣》:「昔豐沛歲饑,以榆皮作屑煮食之,民賴以 濟。」
榆部雜錄
[编辑]《公羊傳》昭公二十有五年「夏,有鴝鵒來巢。」〈疏〉按《運斗 樞》云。「有鴝鵒來巢干榆。」此經不言于榆者。欲道來巢 即為異。不假指其處所。
《管子》:「五沃之土,其榆條長。」
《莊子》:「鵲上高城之垝,而巢於高榆之巔。城壞巢折,凌 風而起。故君子之居世也,得時則蟻行,失時則鵲起。」 《鄒子》:「春取榆柳之火。」
《博物志》:「啖榆,則眠不欲覺。」
《劉子》:路側之榆,樵人採其條,近者伐其柯,尺有餘糵, 而為行人所折者,非與人有讎也,然而致寇者,形不 隱也。
夢「書榆火。」君德至也。夢采榆葉。受恩賜也。夢居樹。得 貴官也。夢其葉滋茂。福祿存也。
《補筆談》:「梓榆,南人謂之朴,齊、魯間人謂之駮馬,即梓 榆也。南人謂之朴,朴亦言駮也,但聲之訛耳。《詩》『隰有 六駮』是也。」陸璣《毛詩疏》:「檀木皮似繫迷,又似駮馬。」又 云:「斫檀不諦,得繫迷,繫迷尚可,得駮馬。蓋三木相似 也。」今梓榆皮似檀,以其斑駮似馬之駮者。今解《詩》用 《爾雅》之說,以為獸鋸牙,食虎豹,恐非也。獸,動物,豈常 止於隰者,又與「苞櫟」、「苞棣」,樹檖非類,直是當時梓榆 耳。
《宋史河渠志》:「凡伐蘆荻謂之芟,伐山木榆柳枝葉謂 之梢。」
《爾雅翼》:「秦漢故塞,其地皆榆。榆,北方之木也。」
《毛詩名物解》:「榆瀋滑,故謂之榆。荎榆而有刺,所以為 主。枌榆而已,安可長也?以俞為合,乃卒乎分。夫根如 羒,榆如枌,皆分之道。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