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第132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三十二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字學典
第一百三十二卷目錄
聲韻部彙考二
宋馬端臨文獻通考〈聲韻〉
元陶宗儀輟耕錄〈射字法〉
明徐炬明事物原始〈聲韻〉
王圻續文獻通考〈三十六字母切韻法 切韻六十字訣 雙聲疊韻譜訣
黃公紹古今韻會舉要〉
嘯餘譜一〈直指玉鑰匙門法 音和門 類隔門 窠切門 輕重交互門 振究
門 正韻憑切門 精照互用門 寄韻憑切門 喻下憑切門 日寄憑切門 通廣門
侷狹門 內外門 辨開合不倫 明雙聲 明疊韻 辨呼吸 明四聲 內八轉 外八
轉 內轉歌訣 外攝歌訣 入聲九攝 葉聲韻 輕唇十韻〉
字學典第一百三十二卷
聲韻部彙考二
[编辑]《宋馬端臨文獻通考》
[编辑]《聲韻》
[编辑]宋朝王宗道撰《切韻》之學。切韻者,上字為切,下字為 韻。其學本出西域。今其法類本韻字,各歸於母。幫、滂、 並、明、非、敷、奉、微,脣音也;端、透、定、泥、知、徹、澄、娘,齒音也; 曉、匣、影、喻,牙音也;來、日,半齒半舌也。凡三十六,分為 五音。天下之聲,總於是矣。切歸本母,韻歸本等者,謂 之「音和。」常本等聲,盡汎入別等者,謂之《類隔》變也。中 國自齊梁以前,此學未傳;至沈約以後,始以之為文 章。至於近時,始有專門者矣。
漢以前,未有翻切之學。許氏《說文》、鄭氏《箋註》,但曰「讀 若某」而已。其於後世四聲七音,又豈能盡合哉?反切 之學,自西域入中國,至齊梁間盛行,然後聲韻之說 詳焉。韻書肇於陸法言,於是有音同韻異,若東、冬、鍾、 虞、魚、「模」、「庚」、「耕」、「清」、「青」、登、蒸之斷斷乎不可以相雜。若此 者,豈惟古書未之有,漢魏之前亦未之有也。陸德明 於《燕燕》詩以「南」韻心,有讀「南」作泥心切者,陸以為古 人韻緩,不煩改字,此誠名言。今之讀古書、古韻者,但 當隨其聲之葉而讀之,若「來」之為「釐」,「慶」之為「羌」,「馬」之 為「姥」,聲韻全別,不容不改其聲。韻苟相近,可以葉讀, 則何必改字?如「燔」字必欲作汾沿反、「官」字必欲作俱 員反、「天」字必欲鐵因反之類,則贅矣。
《元陶宗儀輟耕錄》
[编辑]《射字法》
[编辑]其法:七字詩十二句逐句排寫,前四句括定字母,後 八句括定押韻。詩曰《輕》〈輕牽〉兵。〈兵邊〉平。〈平便〉明。〈明眠〉《逢○○興》。 〈興掀〉征。〈征煎〉經。〈經堅〉迎。〈迎年〉娉:〈娉偏〉停。〈停田〉應。〈應煙〉成。〈成涎〉聲。〈聲羶〉清。〈清千〉澄。 〈澄纏〉星。〈星鮮〉晴。〈晴涎〉丁。〈丁顛〉《檠》。〈檠虔〉《盈》。〈盈延〉能。〈能○〉稱。〈稱千〉非○○精。〈精煎〉 零。〈零連〉汀。〈汀天〉橙。〈橙纏〉「東蒙,鍾,江,支,茲為微,魚,胡,模,齊,乖,佳, 灰咍真,諄,臻,匡、虧,元,魂,痕,寒,歡,關,山、先,森,蕭,宵、爻,豪, 歌,戈,麻,陽,唐,耕,斜,榮,青,蒸,登尤,侯,車,侵,潭,譚,鹽,添,橫, 光,凡,如欲,切,春字,清,諄,清清千春」,「清」字在第三行第 一字,「諄」字在第七行第四字,拊掌,則前三後一少歇。 又前七後四,「夏」字平聲為霞盈麻盈,盈延「霞」,「盈」字在 第三行第七字,「麻」字在,第十行第二字「拊掌」,則前三 後七少歇,又前十後二少歇,又三,蓋「夏」字去聲,所以 又三也。若入聲則四矣。餘倣此。但字母不離二十八 字,而葉韻莫逃五十六字,此為至要。後見《賓退錄》一 則,與此略同,併志之。其曰俗間有擊鼓射字之伎,莫 知所始。蓋全用切字,該以兩詩。詩皆七言,一篇六句, 四十二字,以代三十六字母,全用五支。至十二齊韻, 取其聲相近,便於誦習。一篇七句四十九字以該平 聲五十七韻,而無側聲。如一字字母在第三句第四 字,則鼓節前三後四葉韻亦如之。又以一、二、三、四為 平上去入之別。亦有不擊鼓而揮扇之類,其實一也。
《明徐炬明事物原始》
[编辑]《聲韻》
[编辑]《筆談》曰:自沈約為四聲韻始,其事乃天竺梵學,流入 中國,其學漸密。而沈約作文,用宮商,以平上去入為 四聲之韻,又譔四聲之譜,梁武帝問周捨曰:「何為四 聲?捨曰:『天子聖哲』」是也。其次韻,始於顏延年、謝元暉 作詩,相為唱歌,皆不拘韻。至唐元稹作春深二十首, 並用家花車斜四字為韻。白居易劉禹錫和之,亦用 其韻。及令狐楚和詩,多次其韻。唐孫愐制《唐韻》。後宋 時書生文簫,貧不自給,遇仙姬吳彩鸞曰:「我為汝寫 孫愐《唐韻》。」運筆如飛,曰:「一部可售五千。」賣盡又寫之。 有單轆轤韻,單出單入兩句換韻,雙轆轤、雙出雙入 四句換韻。凡詩賦前韻少,後韻多,謂之葫蘆韻。其倒 插韻者,如韓愈「碧琉璃,玲瓏光景何新鮮。」又有杏花 兩株者,能紅白之類。唐人賡和,有次韻、依韻、用韻之 別。次韻者,是效其次第也;依韻者,同在此一韻之中也;用韻者,用彼之韻,不必次之。或問曰:「何謂詩病大 韻?」曰:「如以聲鳴為韻,上九字不得用驚、傾、平、榮之字。」 又:「詩病小韻,除本韻一字外,九字中不得兩字同韻, 如『遙條同句是也』。」宋謝莊能口辨,王元謨問:「何者為 雙聲、疊韻?」莊曰:「互護為雙聲,磝碻為疊韻。」捷速如此。 秦少游曰:「子美詩冠古今,而無韻者殆不可讀;曾子 固文高天下,而有韻者輒又不工。」呂靜譔《集韻》,杜素 卿譔《韻略》,隋陸法言譔《廣韻》,唐孫愐譔《唐韻》。
《王圻續文獻通考》
[编辑]《三十六字母切韻法》
[编辑]見。〈經電〉《經》:經堅見 《溪》。〈牽奚〉「牽輕」,《牽溪》。
群。〈衢云〉衢勤虔群 疑。〈魚其〉《魚銀言疑》:
《端》:〈多官〉《多丁》《顛端》 透。〈他候〉《他汀》《天透》。
定。〈徒徑〉徒廷田定 泥。〈年題〉年寧、「年泥。」
知。〈珍離〉「珍珍」,《邅知》 徹。〈敕列〉敕稱「燀徹。」
澄。〈持陵〉持陳廛澄 孃〈女良〉《女寧》年孃。
幫。〈博旁〉博賓邊幫 滂。〈普郎〉「普娉」,《偏滂》。
並。〈部迥〉《部》、頻、蠙並 明〈眉兵〉「眉民」《綿明》。
非。〈匪微〉《匪分蕃》非 敷,〈芳無〉芳芬番敷。
奉:〈父勇〉父墳煩奉 微。〈無非〉無文頑微。
精。〈子盈〉子津煎精 清。〈七情〉《七親千清》。
從。〈牆容〉牆秦錢從 《心》〈思尋〉思新《仙心》。
邪。〈徐嗟〉徐餳涎《邪 照》。〈之笑〉之征氈。照。
穿。〈昌緣〉昌稱燀穿 床。〈仕莊〉《仕秦》《前床》。
審。〈式荏〉《式身羶》審 禪。〈時連〉時展然禪。
影:〈於薺〉於殷焉影 曉。〈馨鳥〉馨馨衿曉。
《匣》。〈轄甲〉轄刑賢《匣 喻》:〈俞戌〉俞勻《緣喻》:
來。〈郎才〉郎鄰連來 日:〈入質〉《入仁然》日:
《切韻六十字訣》
[编辑]《因煙 人》然。
新鮮 餳涎。
「迎妍。」 《零連》。
清《千 賓》邊。
經。「堅 神禪。」
秦《前 寧年》。
寅《延 真氈》。
𡞲偏 亭田, 澄纏 平便。
檠虔, 輕牽。
稱《燀 丁》顛。
興掀 汀天。
精箋 《民眠》。
聲羶 刑賢。
兄喧 營員。
初學者當留心熟讀,自然切字無差。
《雙聲疊韻譜訣》
[编辑]雙聲。疊韻者,韻之子,母正切、回切也。如「龍」字,乃盧容 切,反云「盧零連龍。」「盧」字為韻之子,「容」字為韻之母,零 連字為韻之祖。雙聲者,乃子正切得母,母回切得子, 而且同祖,是謂之雙聲。疊韻者,乃子正切得子,母回 切得母,而不同祖,是謂之疊韻。唐人吟詠,深以此為 親切。劉禹錫詩云:「出谷嬌鶯新睍睆,營巢乳燕舊呢 喃」,睍睆與呢喃,乃雙聲也。正切睍睆睍興掀睆,回切 睆睍睆興掀睍,正切呢喃呢,寧年喃,回切喃呢喃,寧 年呢,此則雙聲之說明矣。又杜甫詩云:「卑枝低結子, 接葉暗巢鶯。」「卑枝」與「接葉」,乃疊韻也。正切卑枝卑賓 邊,卑回切枝,卑枝真氈枝,正切接葉接精箋,接回切 葉,接葉寅延葉,此疊韻之說明矣。
平上去入謂之「疊韻」,連綿謂之「雙聲。」
臨川吳氏曰:聲音用三十六字母,尚矣,俗本傳訛而 莫或正也。「群」當易以「芹」、「非」當易以「威」、「知徹」、「床娘」四字 宜廢,「圭缺」、「群危」四字宜增。樂安陳晉翁以《指掌圖》為 之節要,卷首有《切韻須知》於「照、穿」、「床娘」下註曰:「已見 某字母下,於經、堅、輕、牽、檠、虔外別出扄、涓」、「傾、圈、瓊、拳」, 則宜廢、宜增,蓋已瞭然矣。
韓道昭曰:「《切韻》者,本乎四聲,紐以雙音疊韻,欲使文 章麗,則韻調精明於古人耳。或人不達於文性,便格 於五音為定。夫五音者,五行之響,八音之和,四聲間 迭在其中矣。必以五音為定,則參宮、參羽、半徵、半商, 引字音韻,各自有清濁,若細分其條目,則令韻部繁 碎,徒拘桎於文辭耳。」
《黃公紹古今韻會舉要》
[编辑]一,《禮部韻略》,本以資聲律,便檢閱。今以《韻會》補收闕 遺,增添注釋,凡一萬二千六百五十二字。
一,《禮部韻略》,元收九千五百九十字,有因《申明》《續降》 及諸家補遺續添之字,舊於本韻後別作一類,今逐 韻隨音附入。注云:「《禮韻續降》《禮韻補遺》」凡二百二十 四字。
一、江南監本免解進士毛氏晃《增修禮部韻略》江北 平水劉氏淵壬子新刊《禮部韻略》,互有「增」字,今逐韻
隨音附入。注云:「毛氏韻增,《平水韻增》。」凡二千一百四十二字。一,舊韻上平下平上去入五聲,凡二百六韻。今依平、 水韻併通用之韻為一百七韻。
一、舊韻所載,本無次序。今母韻並分七音四等,始於 見,終於日,三十六母為一韻。
一、音學久失,韻書譌舛相襲。今以司馬溫公《切韻》,參 考諸家聲音之書,定著角、徵、宮、商、羽、半徵、半商,序每 音每等之首。
一,吳音角次濁音,即《雅音》羽次濁音,故吳音疑母字 有入蒙古韻喻母者,今此類並注云《蒙古韻音入喻 母說》。
《玉篇》元收二萬二千餘字,除殊體重收外,即二萬一 千之數,流通於世,其來尚矣。今於諸篇韻經書俗流, 共錄出四萬三千餘字,字有《說文》、古文、篆籀、隸俗等, 則正體三萬餘字,攷著成編。
元、古二百六韻,《韻會》參平水韻併為一百七韻。《洪武 正韻》析併作七十六韻。如元《支》韻內「羈」、「欹」、《奇》《微》韻內 「機」、「祈」等字,音同聲順,《正韻》以清濁分之,本宜通用,不 敢改也。但依《洪武正韻》定例。
五音有半徵半商,凡七音,清濁三十六母,平仄一百 四十四聲,內有角次濁音與羽次濁音兩音聲相似, 依《洪武正韻》併之,如「宜移」是也。又徵次濁音與商次 濁音兩音併之,如「泥尼」是也。今以應併者併之,仍見 元音切。《中原雅音》以濁音字更作清音及無入聲,今 注于《韻該》更音聲之首字下。
古之篇韻,翻切繁舛,不能歸一。昔韓道昭改併五音, 《篇海》既按七音三十六母,元有借音反切者,傳而不 改,正之如斒披。「模」四字屬宮,音之清濁也。以「斒」字 作方間切,「披」字作敷羈切。字作扶真切,「模」字作「亡 無切」,乃「方敷」、「扶亡」四字,是次宮音也,故借音互用,豈 能翻之?巳上「方敷」、「扶亡」四字,宜改作「邦鋪」,蒲芒為母 反切之,正得「斒披」「模」四字,乃是今韻以《正切,篇》以 直音無音者亦以正切定之,斯為順矣。
七音三十六母,《清濁切法》《玉篇》三十六母。《五音撮要 圖》以影、曉、匣、喻四母屬宮音,《韻會》以四母屬羽音,《玉 篇》以幫、滂、並、明、非、敷、奉、微八母屬羽音,《韻會》此八母 屬宮音。今亦依《韻會圖》局于下。然此按《玉篇》,「影、曉」二 字正屬宮音,「匣、喻」二字當依《韻會》屬羽音,《玉篇》「敷、奉」 二字屬羽音,「幫、滂、並、明」四字當依《韻會》屬宮音,「非、微」 二字亦屬宮音,恐差。若以舌拄齒校之,「非微」二字,當 屬徵音為是。
《嘯餘譜一》
[编辑]《直指玉鑰匙門法》
[编辑]《音和門》
[编辑]音和者,謂「切腳」二字,先將上一字為切,歸知本母,下 一字為韻,隨其平上去入所至之聲,於為韻等內,本 母下便是所切之字。此取其等母聲韻皆同,故曰「音 和。」如:〈古洪〉切「公」字,先調。〈古〉字即知屬見母次調。〈洪〉字,則 知為通攝,圖中之韻便自。〈洪〉字橫截過見母下第一 等平聲眼內,卻是「公」字,如上聲。〈古汞〉切。字去聲。〈古哄〉切。 「貢」字入聲。〈古穀〉切。「谷」字之類是也。舉此一隅。從可知矣。 舊有詩云。
音和切字起根基, 等母同時便莫疑。
記取古洪公式樣, 故教學切啟初知。
《類隔門》
[编辑]謂端知八母下:一等四等,歸端、透定泥;二等三等,歸 知、徹、澄、孃。如一四為切,韻,逢二三便切「知」等字;或二 三為切韻,逢一四便切「端」等字。以其為等類所隔而 韻各出。蓋不以「切」為憑,而以聲韻所至是據,故曰「類 隔。」如:〈都工〉切樁。〈徒工〉切《湛》。〈都教〉切「罩。」〈丁刮〉切。「鵽」字之類是也。又 如〈陟邪〉切爹此係麻韻不定之切,若無統紀。然對圖臨 之,原第三等無字,遂以四等為切,亦符此例。若三等 有字,又為窠切矣。學者於此,宜加審焉,庶乎涇渭之 不淆也。
《窠切門》
[编辑]窠切者,謂知、徹、澄、孃四母下第三等為切,韻「逢」、「精」等, 影喻第四,並切第三,如〈陟遙〉切「朝。」〈洽小〉切肇。〈女箭〉切「輾。」〈丑悅〉切。 之類是也。然〈陟洽女丑〉四「切腳皆居知」等第三而。〈遙小箭悅〉 四聲之韻,咸位精等第四。是等雖有三四之異,原其 同出一韻,而取切之法仍不離知等第三之本窠也, 故曰「窠切。」若三等無字,便切第四,又為「爹。」〈陟邪切〉字之 類隔矣。於此等處,在初學尤為當務之急。觀者勿以 其近而忽之,則得矣。
《輕重交互門》
[编辑]謂「幫」等重音為切,韻逢「非」等諸母,第三便切輕唇字; 「非」等輕唇為切,韻逢一、二、四皆切重唇字。蓋以「幫」、「滂」 並明母下四等之字,重唇之屬為多,「非」、「敷」、「奉」、「微」四母 下之等,輕唇之屬最少。故取切之法,不論輕重等第, 但憑為韻之等,便是所切之字,故曰「輕重交互。」如:〈匹尤〉 切。〈芳杯〉切胚之類是也。
===四,法類憑切,而又名為《振究》者,振,舉也;究,推尋也。蓋 以三四等中之字同出一韻,為舉其綱,而能推尋精 等第四之位,故曰「振究。」如:〈疾之〉切「慈。」〈詳里〉切似。〈息據〉切絮。〈即玉〉 切「足」字之類是也。
《正韻憑切門》
[编辑]「照」等第一為切。〈照等第一即四等中第二是也〉《韻逢》諸母,三四並切, 照一為正齒音中憑切也。如〈楚居〉切初。〈側呂〉切阻。〈床據〉切「助。」 〈所六〉切縮之類是也。
《精照互用門》
[编辑]精等第一為切,韻逢諸母第二,只切照一字。 照等 第一為切,韻逢諸母,上等第一,便切精一字。蓋出「精」 「照」兩等之字,聲韻各出而音不同,則取切之法,不得 憑切而憑韻也。故曰「精照互用。」如:〈士垢〉切《鯫》。〈則滅〉切「斬」字 之類是也。
《寄韻憑切門》
[编辑]「照」等第二為「切。」〈照等第二即等中第三也〉「《韻逢》一四仍切照」,二言 雖寄於別韻,只憑為切之等,故曰「寄韻憑切。」如:〈昌來〉切。 〈昌給〉切「茝」字之類是也。
《喻下憑切門》
[编辑]謂單喻母下三、四之等,同出一韻,蓋不問韻之所至, 只憑為「切」之等,故曰「喻下憑切。」如:〈余招〉切「遙。」〈于聿〉切「䫻」字 之類是也。
《日寄憑切門》
[编辑]此謂單日母下,只第三等「有」字,餘等俱無,但遇日母 下為切。雖韻行一、二、四,並切第三,如〈汝來〉切《荋》。〈如延〉切「然」 字之類是也。
《通廣門》
[编辑]「止」臻二攝為通門。山蟹梗效四攝為廣門。凡此六攝 遇唇牙喉下為切韻。逢來日知照第三並切第四。蓋 以《通廣門》中字多。而第三等字之音聲通及第四。故 曰「通廣。」如〈符真〉切「頻。」〈芳連〉切篇之類是也。舊有詩云: 「脂韻真諄是名通, 仙祭清宵號《廣門》。」
《韻三》「來日連知照, 《通廣》門中四上存。」
《侷狹門》
[编辑]《通》《宕》「遇」「曾」四攝為侷門,《流》《咸》「深」「假」四攝為狹門。凡此 八攝,若遇唇牙喉下,為切韻「逢」「精」等影喻第四,並切 第三。蓋以此門中第四等字少,故名之曰「侷狹。」如〈去羊〉 切羌。〈許由〉「切休」之類是也。舊有詩云:
鍾陽魚拯名為侷, 尤鹽侵麻狹中依。
《韻》逢「精」等喻,下四 侷狹,三上莫生疑。
《內外門》
[编辑]內者,謂牙舌唇喉四音,更無第二等字,唯齒音方具 足,故名內八轉。外者,謂五音四等字皆具足,故名外 八轉。凡遇牙舌唇喉來日下為《切韻逢照》一,內轉切 三、外轉切二,故曰「內外如。」〈古雙〉切《江》。〈矣〉切。熊之類是也。
《辨開合不倫》
[编辑]諸韻切法,皆有定式,唯「開」「合」一門,似無憑據。然愬流 窮源,則知其音聲本同一韻,但呼有開口、合口之異, 而分為兩圖耳。若遇此等切腳,直須於「開」「合」兩處韻 中校訂,始見分明。如:〈永兵〉切《榮》。〈雨方〉切王。〈蒲千〉切「槃。」〈下沒〉切《紇》。 〈俱萬〉切「建」之類是也。
《明雙聲》
[编辑]謂如:〈回會〉二字為切,同歸一母,只是「會」字,更無切也,故 曰「雙聲。」如〈章灼〉切「灼。」〈良略〉切略之類是也。
《明疊韻》
[编辑]謂如:〈商量〉二字為切,同出一韻,只是「商」字,亦更無切,故 曰「疊韻。」如〈灼略〉切「灼。」〈章良〉《切章》之類是也。舊有詩云: 「雙聲同韻是雙聲, 疊切還從切上停。」
《舉例》「丁當」「當」上住, 卻將子以「子」相應。
《辨呼吸》
[编辑]凡字之音聲出者為呼,不出者為吸,略如「東」、「通」、「刀」、「叨」 四字,其「東」字與「刀」字屬「吸」,「通」字與「叨」字屬呼也。
《明四聲》〈此下歌訣文仍其舊〉
[编辑]平聲平道莫低昂, 上聲高呼猛烈強。
去聲分明哀遠道, 入聲短促急收藏。
《內八轉》
[编辑]通止遇果, 宕曾流深。
《外八轉》
[编辑]江「蟹臻山, 效假梗咸。」
《內轉歌訣》
[编辑]通攝東冬韻繼鍾, 止攝脂微次第窮。
《遇》《攝》《模》《魚》《虞》三位 果,《攝》《歌》《戈》二韻從。
宕攝唐陽君記取, 曾攝登蒸兩韻宗。
流攝侯尤無他用, 深攝孤侵在後宮。
《外攝歌訣》
[编辑]《江攝》孤江只是江, 《蟹攝》齊皆灰咍強。
《臻攝真魂》六韻「正」, 《山攝仙元》五韻「昌。」
效攝宵肴豪三位, 假攝孤麻鎮一方。
梗攝庚清青色字, 「咸攝覃鹽」凡四鄉。
===流遇四等通攝借, 咍皆開合在寒山。
齊止借臻鄰曾梗, 高交元本宕江邊。
歌戈一借《岡光》一, 四三并二卻歸山。
《葉聲韻》
[编辑]《梗曾二攝》與通疑, 止攝《無音》蟹攝持。
江宕略同流參遇, 用音交互校量宜。
《輕唇十韻》
[编辑]輕韻《東鍾》微與元, 凡真文廢士同然。
「更齊易弋皆分體」, 不該十韻裏中編。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