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第13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理學彙編 第一百三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理學彙編經籍典
第一百三十八卷目錄
詩經部彙考六
韓詩外傳〈酌二 駉 大東 泮水四 閟宮 長發十 巷伯 鴇羽有狐綏綏
巧言五 大東二 小明二 楚茨三 桑柔 大田 頍弁 采菽二 角弓七 菀柳
隰桑三 白華三 綿蠻 關雎 文王有聲谷風 相鼠 十月之交 文王 皇矣
大明 文王棫樸 皇矣 下武二 板四 蕩四 抑 桑柔酌 崧高江漢 桑柔二
假樂 蒸民 召旻 執競 長發二 小弁〉
經籍典第一百三十八卷
詩經部彙考六
[编辑]《漢韓嬰詩外傳二》
[编辑]《酌》
[编辑]「太平之時,民行役者不踰時,男女不失時以偶,孝子 不失時以養,外無曠夫,內無怨女,上無不慈之父,下 無不孝之子」,父子相成,夫婦相保,天下和平,國家安 寧;人事備乎下,天道應乎上,故天不變經,地不易形, 日月昭明,列宿有常,天施地化,陰陽和合,動以雷電, 潤以風雨,節以山川,均以寒暑,萬民育生,各得其所, 而制國用,故國有所安,地有所主。聖人刳木為舟,剡 木為楫,以通四方之物,使澤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魚, 餘衍之財有所流。故豐膏不獨樂,磽确不獨苦。雖遭 凶年饑歲,禹湯之水旱,而民無凍餓之色,故生不乏 用,死不轉壑,夫是之謂樂。《詩》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酌二》
[编辑]「能治天下,必能養其民也。」能養民者,為自養也。飲食 適乎藏,滋味適乎氣,勞佚適乎筋骨,寒煖適乎肌膚, 然後氣藏,平心術,治思慮,得喜怒,起居而遊樂,事時 而用足,夫是之謂能自養者也。故聖人不淫佚侈靡 者,非鄙夫色而愛財用也。養有適,過則不樂,故不為 也。是以冬不數浴,非愛水也;夏不頻湯,非愛火也;不 高臺榭,非無土木也;不大鍾鼎,非無金錫也;不沉於 酒,不貪于色,非辟醜也。直行情性之所安,而制度可 以為天下法矣。故用不靡,則足以養其生,而天下稱 其仁也;養不害性,足以成教,而天下稱其義也;適情 辟餘,不求非其有,而天下稱其廉也。行成不可掩,息 刑不可犯,執一道而輕萬物,天下稱其勇也;四行在 乎民,居則婉愉,怒則勝敵,故審其所以養,而治道具 矣。治道具而遠近畜矣。《詩》曰:「於鑠王師,遵養時晦。」言 相養者之至于晦也。
《駉》
[编辑]公儀休相魯而嗜魚,一國人獻魚而不受。其弟諫曰: 「嗜魚不受,何也?」曰:「夫欲嗜魚,故不受也。受魚而免于 相,則不能自給。魚無受而不免于相,長自給于魚。此 明於魚為己者也。故老子曰:『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 而身存』。」非以其無私乎,故能成其私。《詩》曰:「『思無邪』。此 之謂也。」
《大東》
[编辑]傳曰:魯有父子訟者,康子欲殺之。孔子曰:「未可殺也。 夫民父子訟之為不義久矣,是則上失其道;上有道, 是人亡矣。訟者聞之,請無訟。」康子曰:「治民以孝,殺一 不義,以僇不孝,不亦可乎?」孔子曰:「否。不教而聽其獄, 殺不辜也;三軍大敗,不可誅也;獄讞不治,不可刑也。 上陳之教而先服之,則百姓從風矣;邪行不從,然後」 俟之以刑,則民知罪矣。夫一仞之牆,民不能踰;百仞 之山,童子登遊焉,凌遲故也。今其仁義之凌遲久矣, 能謂民無踰乎?《詩》曰:「俾民不迷。」昔之君子,道其百姓 不使迷,是以威厲而刑措不用也。故形其仁義,謹其 教道,使民目晰焉而見之,使民耳晰焉而聞之,使民 心晰焉而知之,則道不迷而民志不惑矣。《詩》曰:「示我 顯德行。」故道義不易,民不由也;禮樂不明,民不見也。 《詩》曰:「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言其易也。「君子所履,小人 所視。」言其明也。睠言顧之,潸焉出涕。哀其不聞禮教 而就刑誅也。
《泮水》
[编辑]夫散其本教而待之刑辟,猶決其牢而發以毒矢也, 亦不哀乎?故曰未可殺也。昔者先王使民以禮,譬之 如御也。刑者鞭策也,今猶無轡御而鞭策以御也。欲 馬之進則策其後,欲馬之退則策其前,御者以勞,而 馬亦多傷矣。今猶此也,上憂勞而民多罹刑。《詩》曰:「人 而無禮,胡不遄死。」為上無禮則不免乎患;為下無禮 「則不免乎刑;上下無禮,胡不遄死?」康子避席再拜曰: 「僕雖不敏,請承此語矣。」孔子退朝,門人子路難曰:「父 子訟道邪?」孔子曰:「非也。」子路曰:「然則夫子胡為君子 而免之也?」孔子曰:「不戒責成,害也;慢令致期,暴也;不 教而誅,賊也。君子為政,避此三者。且《詩》曰:『載色載笑, 匪怒伊教』。」
《泮水二》
[编辑]當舜之時,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 左洞庭之陂,右彭澤之水,由此險也。以其不服,禹請 伐之,而舜不許,曰:「吾喻教猶未竭也。久喻教而有苗民請服。天下聞之,皆薄禹之義而美舜之德。《詩》曰:『載 色載笑,匪怒伊教』。舜之謂也。」問曰:「然則禹之德不及 舜乎?」曰:「非然也。禹之所以請伐者,欲彰舜之德也。故 善則稱君,過則稱己」,臣下之義也。假使禹為君,舜為 臣,亦如此而已矣。夫禹可謂達乎?為人臣之大體也。
《泮水三》
[编辑]季孫子之治魯也,眾殺人而必當其罪,多罰人而必 當其過。子貢曰:「暴哉治乎!」季孫聞之曰:「吾殺人必當 其罪,罰人必當其過,先生以為暴,何也?」子貢曰:「夫奚 不若子產之治鄭?一年而負罰之過省,二年而刑殺 之罪亡,三年而庫無拘人。故民歸之如水就下,愛之 如孝子,敬父母。」子產病將死,國人皆吁嗟曰:「誰可使 代子產死者乎?」及其不免死也,士大夫哭之于朝,商 賈哭之于市,農夫哭之于野,哭子產者皆如喪父母。 今竊聞夫子疾之時則國人喜,活則國人皆駭,以死 相賀,以生相恐,非暴而何哉?賜聞之,託法而治謂之 暴,不戒致期謂之虐,不教而誅謂之賊,以身勝人謂 之責,責者失身,賊者失臣,虐者失政,暴者失民。且賜 聞「居上位,行此四者而不亡者,未之有也。」於是季孫 稽首謝曰:「謹聞命矣。《詩》曰:『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泮水四》
[编辑]問者曰:「夫智者何以樂于水也?」曰:「夫水者,緣理而行, 不遺小間,似有智者;動而下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 似有勇者;漳汸而清,似知命者;歷險致遠,卒成不毀, 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國家以寧,萬事以平, 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樂于水也。《詩》曰:『思樂泮水,薄 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樂水之謂也。」
《閟宮》
[编辑]問者曰:「夫仁者何以樂於山也?」曰:「夫山者,萬民之所 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植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四 方益取與焉。出雲道風,從乎天地之間,天地以成,國 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于山也。《詩》曰:『太山巖巖,魯邦 所瞻』。樂山之謂也。」
《長發》
[编辑]傳曰:晉文公嘗出亡,反國三行賞,而不及陶叔狐。陶 叔狐謂咎犯曰:「吾從而亡十有一年,顏色黯黑,手足 胼胝。今反國,三行賞,而我不與焉。君其忘我乎?其有 大過乎?子試為我言之。」咎犯言之,文公曰:「噫!我豈忘 是子哉?高明至賢,志行全成,湛我以道,說我以仁,變 化我行,昭明我。使我為成人者,吾以為上賞,恭我以」 禮,防我以義,藩援我使我不為非者,吾以為次;勇猛 強武,氣勢自御,難在前則處前,難在後則處後,免我 危難之中者,吾以為次,然勞苦之士次之。《詩》曰:「率履 不越,遂視既發。」今不內自訟過,不悅百姓,將何錫之 哉?
《長發二》
[编辑]夫詐人者,曰:「古今異情」,其所以治亂異道,而眾人皆 愚而無知,陋而無度者也。於其所見,猶可欺也,況乎 千歲之後乎?彼詐人者,門庭之間猶挾欺,而況乎千 歲之上乎?然則聖人何以不可欺也?曰:聖人以己度 人者也。以心度心,以情度情,以類度類,古今一也,類 不悖,雖久同理,故性緣理而不迷也。夫五帝之前無 傳人,非無賢人,久故也。五帝之中無傳政。非無善政, 久故也。虞夏有傳政,不如殷、周之察也。非無善政,久 故也。夫傳者,久則愈略,近則愈詳,略則舉大,詳則舉 細。故愚者聞其大不知其細,聞其細不知其大,是以 久而差。三王五帝,政之至也。《詩》曰:「帝命不違,至於湯、 齊。」言古今一也。
《長發三》
[编辑]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之人也。文王 生於岐周,卒於畢郢,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 餘里,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然得志行乎中國,若合 符節。孔子曰:「先聖後聖,其揆一也。」《詩》曰:「帝命不違,至 於湯齊。」
《長發四》
[编辑]孔子觀于周廟,有欹器焉。孔子問于守廟者曰:「此謂 何器也?」對曰:「此蓋為宥座之器。」孔子曰:「聞宥座器滿 則覆,虛則欹,中則正,有之乎?」對曰:「然。」孔子使子路取 水試之:滿則覆,中則正,虛則欹。孔子喟然而嘆曰:「嗚 呼!惡有滿而不覆者哉?」子路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孔 子曰:「持滿之道,抑而損之。」子路曰:「損之有道乎?」孔子 曰:「德行寬裕者,守之以恭,土地廣大者守之以儉,祿 位尊盛者守之以卑,人眾兵強者,守之以畏,聰明睿 智者守之以愚,博聞強記者,守之以淺。夫是之謂抑 而損之。」《詩》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
《長發五》
[编辑]周公踐天子之位七年,布衣之士所贄而師者十人, 所友見者十二人,窮巷白屋先見者四十九人,時進 善百人,教士千人,宮朝者萬人。成王封伯禽於魯,周 公誡之曰:「往矣,子無以魯國驕士。吾文王之子,武王 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吾聞 德行寬裕,守之以恭者榮;土地廣大,守之以儉者安; 祿位尊盛,守之以卑者貴;人眾兵強,守之以畏者勝;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善;博聞強記,守之以淺者智。」 夫此六者,皆謙德也。夫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 也。不謙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紂是也。可不慎歟!故 《易》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其國,家,近足以 守其身,謙之謂也。夫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 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以衣成 則必缺衽,宮成則必缺隅,屋成則必加拙,示不成者, 天道然也。《易》曰:「謙亨,君子有終吉。」《詩》曰:「湯降不遲,聖 敬日躋。」誡之哉,其無以魯國驕士也。
《長發六》
[编辑]傳曰:子路盛服以見孔子,孔子曰:「由疏疏者何也?昔 者江于濆,其始出也,不足以濫觴;及其至乎江之津 也,不方舟,不避風,不可渡也。非其眾川之多歟?今汝 衣服甚盛,顏色充滿,天下有誰加汝哉?」子路趨出,改 服而入,蓋攝如也。孔子曰:「由志之,吾語汝。夫慎于言 者不譁,慎于行者不伐,色知而有長者,小人也。故君」 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言之要也;能之為能之, 不能為不能,行之要也。言要則知,行要則仁,既知且 仁,又何加哉!《詩》曰:「湯降不遲,聖敬日躋。」
《長發七》
[编辑]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不貴苟傳,惟其當 之為貴。夫負石而赴河,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 之。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 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鬚,卵有毛」,此說之難持者也, 而鄧㭊惠施能之。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盜跖 吟口,名聲若日月,與舜禹俱傳而不息。君子不貴者, 非禮義之中也。故君子行不貴苟難,說不貴苟察,名 不貴苟傳,維其當為貴。《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言 當之為貴也。
《長發八》
[编辑]「伯夷、叔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 其民不使,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弗忍居也。思與 鄉人居,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故聞伯夷之風者, 貪夫廉,懦夫有立志。至柳下惠則不然,不羞污君,不 辭小官,進不隱賢,必由其道,阨窮而不憫,遺佚而不 怨,與鄉人居,愉愉然不去也。雖袒裼裸裎于我側,彼」 安能浼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者,鄙夫寬,薄夫厚。至 乎孔子去魯,遲遲乎其行也,可以去而去,可以止而 止,去父母國之道也。伯夷,聖人之清者也;柳下惠,聖 人之和者也;孔子,聖人之中者也。《詩》曰:「不競不絿,不 剛不柔。」中庸和通之謂也。
《長發九》
[编辑]王者之等賦正事:田野什一,關市譏而不征,山林澤 梁,以時入而不禁,相地而正壤,理道而致貢,萬物群 來,無有流滯,以相通移。近者不隱其能,遠者不疾其 勞,雖幽間僻陋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夫是之謂 王者之等賦正事。《詩》曰:「敷政優優,百祿是遒。」
《長發十》
[编辑]孫卿與臨武君議兵於趙孝成王之前,王曰:「敢問兵 之要?」臨武君曰:「夫兵之要,上得天時,下得地利,後之 發,先之至,此兵之要也。」孫卿曰:「不然,夫兵之要,在附 親士民而已。六馬不和,造父不能以致遠;弓矢不調, 羿不能以中微;士民不親附,湯武不能以戰勝。由此 觀之,要在於附親士民而已矣。」臨武君曰:「不然,夫兵 之用,變故也,其所貴謀詐也。善用之者,猶脫兔莫知 其出,孫吳用之,無敵于天下。由此觀之,豈待親士民 而後可哉!」孫卿曰:「不然。子之所道者,諸侯之兵,謀臣 之事也;臣之所道者,仁人之兵,聖王之事也。彼可詐 者,必怠慢者也。君臣上下之際,突然有離德者也。夫 以跖而詐桀,猶有工拙焉;以桀而詐堯,如以指撓沸, 以卵投石,抱羽毛而赴烈火,入則燋也,夫何可詐也?」 且夫暴國將孰與至哉?彼其與至者,必欺其民。民之 親我也,芬若椒蘭,歡如父子,彼顧其上如憯毒蜂蠆 之人,雖桀、跖豈肯為其所至惡,賊其所至愛哉?是猶 使人之子孫自賊其父母也。彼則先覺其失,何可詐 哉?且仁人之兵,聚則成卒,散則成列。延居則若莫邪 之長刃,嬰之者斷;銳居則若莫邪之利鋒,當之者潰。 圓居則若丘山之不可移也,方居則若磐石之不可 拔也。觸之摧角,折節而退爾,夫何可詐也!《詩》曰:「武王 載斾,有虔秉鉞。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此謂湯、武之 兵也。孝成王避席仰首曰:「寡人雖不敏,請依先生之 兵也。」
《巷伯》
[编辑]受命之士,正衣冠而立,儼然人望而信之,其次,聞其 言而信之,其次,見其行而信之,既見其行而眾皆不 信,斯下矣。《詩》曰:「慎爾言矣,謂爾不信。」
《鴇羽 有狐綏綏》
[编辑]「昔者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非目能視乎千里之前,非耳能聞乎千里之外,以己之情量之 也。己惡飢寒焉,則知天下之欲衣食也;己惡勞苦焉, 則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惡衰乏焉,則知天下之欲 富足也。」知此三者,聖王之所以不降席而匡天下,故 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夫處飢渴,苦血氣,困寒暑,動 肌膚,此四者,民之大害也。害不除,未可教御也。四體 不掩,則鮮仁人,五藏空虛,則無立士。故先王之法,天 子親耕,后妃親蠶,先天下憂,衣與食也。《詩》曰:「父母何 嘗?心之憂矣,之子無裳。」
《巧言》
[编辑]紂作炮烙之刑。王子比干曰:「主暴不諫,非忠也;畏死 不言,非勇也;見過即諫,不用即死,忠之至也。」遂諫,三 日不去朝,紂囚殺之。《詩》曰:「昊天大憮,予慎無辜。」
《巧言二》
[编辑]桀為酒池,可以運舟,糟丘足以望十里,而牛飲者三 千人。關龍逢進諫曰:「古之人君,身行禮義,愛民節財, 故國安而身壽。今君用財若無窮,殺人若恐弗勝。君 若弗革,天殃必降,而誅必至矣。君其革之。」立而不去 朝,桀囚而殺之。君子聞之曰:「天之命矣!《詩》曰:『昊天大 憮,予慎無辜』。」
《巧言三》
[编辑]「有大忠者,有次忠者,有下忠者,有國賊者。以道覆君 而化之,是謂大忠也。以德調君而輔之,是謂次忠也; 以諫非而怨之,是謂下忠也。不恤乎公道之達義,偷 合苟同,以持祿養者,是謂國賊也。若周公之于成王, 可謂大忠也;管仲之于桓公,可謂次忠也;子胥之于 夫差,可謂下忠也;曹觸龍之于紂,可謂國賊也」:皆人 臣之所為也。吉凶,賢不肖之效也。《詩》曰:「匪其止恭,惟 王之卭。」
《巧言四》
[编辑]哀公問取人。孔子曰:「無取健,無取佞,無取口讒。健,驕 也。佞,諂也。讒,誕也。故弓調然後求勁焉,馬服然後求 良焉,士信慤而後求知焉,士不信焉,又多知。譬之豺 狼,其難以身近也。《周書》曰:『為虎傅翼也』。不亦殆乎?《詩》 曰:『匪其止恭,惟王之卭』。」言其不恭其職事,而病其主 也。
《巧言五》
[编辑]齊桓公獨以管仲謀伐莒而國人知之。桓公謂管仲 曰:「寡人獨為仲父言,而國人知之,何也?」管仲曰:「意若 國中有聖人乎?今東郭牙安在?」桓公顧曰:「在此。」管仲 曰:「子有言乎?」東郭牙曰:「然。」管仲曰:「子何以知之?」曰:「臣 聞君子有三色,是以知之。」管仲曰:「何謂三色?」曰:歡忻 眾說,鐘鼓之色也;愁悴哀憂,衰絰之色也;猛厲充實, 「兵革之色也,是以知之。」管仲曰:「何以知其莒也?」對曰: 「君東面而指,口張而不掩,舌舉而不下,是以知其莒 也。」桓公曰:「善。」東郭先生曰:「目者,心之符也;言者,行之 指也。夫知者之于人也,未嘗求知而後能之也。觀容 貌,察氣志,定取舍,而人情畢矣。《詩》曰:『他人有心,予忖 度之』。」
《大東》
[编辑]今有堅甲利兵,不足以施敵破虜;弓良矢調,不足射 遠中微,與無兵等爾;有民不足強甲嚴敵,與無民等 爾。故磐石千里,不為有地;愚民百萬,不為有民。《詩》曰: 「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
《大東二》
[编辑]傳曰:舜彈五絃之琴,以歌《南風》,而天下治。周平公酒 不離于前,鐘石不解于懸,而宇內亦治。匹夫百畝一 室,不遑啟處,無所移之也。夫以一人而兼聽天下,其 曰有餘而下治,是使人為之也。夫擅使人之廉,而求 不能制眾天下即在位者,非其人也。《詩》曰:「維南有箕, 不可以簸揚。維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漿。」言有位無其 事也。
《小明》
[编辑]齊桓公伐山戎,其道過燕,燕君送之出境。桓公問管 仲曰:「諸侯相送,固出境乎?」管仲對曰:「非天子不出境。」 桓公曰:「然。畏而失禮也。寡人不可使燕失禮。」乃割燕 君所至之地以與之。諸侯聞之,皆朝於齊。《詩》曰:「靖恭 爾位,好是正直。神之聽之,介爾景福。」
《小明二》
[编辑]《韶》用「干戚」,非至樂也;舜兼二女,非達禮也;封黃帝之 子十九人,非法義也;往田號泣,非盡命也。以人觀之 則是也,以法量之則未也。《禮》曰:「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詩》曰:「靖恭爾位,正直是與。神之聽之,式穀以女。」
《楚茨》
[编辑]禮者,治辯之極也,強國之本也,威行之道也,功名之 統也。王公由之,所以一天下也;不由之,所以隕社稷 也。是故堅甲利兵,不足以為武;高城深池,不足以為 固;嚴令煩刑,不足以為威。由其道則行,不由其道則 廢。若楚人蛟革犀兕以為甲,堅如金石,宛如鉅蛇,慘 若蜂蠆,輕利剛疾,卒如飄風,然兵殆于垂沙。唐子死, 「莊蹻起,楚方」為二四者,此豈無堅甲利兵也哉?所以統之非其道故也。汝淮以為險,江漢以為池,緣之以 方城,限之以鄧林,然秦師至于鄢郢,舉若振槁然,是 豈無固塞限險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紂 殺比干而囚箕子,為炮烙之刑,殺戮無時,群下愁怨, 皆莫冀其命。然周師至,令不行乎左右,而豈其無嚴 令繁刑也哉?其所以統之者非其道故也。若夫明道 而均分之,誠愛而時使之,即下之應上如影響矣。有 不由命,然後俟之以刑,刑一人而天下服,下不非其 上,知罪在己也。是以刑罰競消而威行如流者,無他, 由是道故也。《詩》曰:「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如 是則近者歌謳之,遠者起趨之,幽閒僻陋之國,莫不 趨使而安樂之,若赤子之歸慈母者,何也?仁刑義立, 教誠愛深,禮樂交通故也。《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楚茨二》
[编辑]「君子者,以禮分施,均遍而不偏。臣以禮事君,忠順而 不懈。父寬惠而有禮,子敬愛而致恭;兄慈愛而見友, 弟敬詘而不竭。夫臨照而有別,妻柔順而聽從。若夫 行之而不中道,即恐懼而自竦,此婦道也。偏立即亂, 具立即治。請問兼能之奈何?」曰:「審理。昔者先王審理 以惠天下,故德及天地,動無不當。夫君子恭而不難, 敬而不鞏,貧窮而不約,富貴而不驕,應變而不窮,審 之禮也。故君子于禮也,敬而安之;其於事也,經而不 失;其于人也,寬裕寡怨而弗阿;其於儀也,修飾而不 危;其應變也,齊給便捷而不累;其於百官伎藝之人 也,不與諍能而致用其功;其於天地萬物也,不說其 所然,謹財其盛。」其待上也忠,順而不解;其使下也,均 遍而不偏;其于交遊也,緣類而有義;其于鄉曲也,容 而不亂。是故窮則有名,通則有功,仁義兼覆天下而 不窮,明通天地,理萬變而不疑,血氣平和,志意廣大, 行義塞天地,仁知之極也。夫是謂先王審之禮也。若 是則老者安之,少者懷之,朋友信之,如赤子之歸慈 母也。曰:「仁刑義立,教」成愛深,禮樂交通故也。《詩》曰:「禮 儀卒度,笑語卒獲。」
《楚茨三》
[编辑]晏子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子貢怪之,問孔子曰: 「晏子知禮乎?今者晏子來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 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見我,我將問焉。」俄而晏 子至,孔子問之,晏子對曰:「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 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之授幣也卑,臣敢不 跪乎?」孔子曰:「善。禮中又有禮,賜寡使也,何足以識禮」 也?《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晏子之謂也。
《桑柔》
[编辑]「古者八家而井田,方里而為井,廣三百步,長三百步。 一里其田九百畝,廣一步,長一步為一畝,廣百步,長 百步為百畝。八家為鄰,家得百畝,餘夫各得二十五 畝。家為公田,十餘二十畝共為廬舍,各得二畝半。八 家相保,出入更守,疾病相憂,患難相救,有無相貸,飲 食相召,嫁娶相謀,漁獵分得,仁恩施行,是以其民和」 親而相好。《詩》曰:「中田有廬,疆埸有瓜。」今或不然,今民 相伍,有罪相伺,有刑相舉,使搆造怨仇,而民相殘傷 和睦之心,賊仁恩,害士化,所和者寡,欲敗者巨,於仁 道泯焉。《詩》曰:「其何能淑,載胥及溺。」
《大田》
[编辑]天子不言多少,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喪,士不 言通財貨,不為賈道。故駟馬之家,不時雞豚之息,伐 冰之家,不圖牛羊之入,千乘之君不通貨財,家卿不 修幣施,大夫不為場圃委積之臣不貪市井之利。是 以貧窮有所歡,而孤寡有所措其手足也。《詩》曰:「彼有 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
《頍弁》
[编辑]人主欲得善射及遠中,微則懸貴爵重賞以招致之, 內不阿子弟,外不隱遠人,能中是者取之,是豈不致 之人道也哉?雖聖人弗能易也。今欲治國馭民,調一 上下,將內以固城,外以拒難,治則制人,人弗能制,亂 則危削滅亡,可立待也。然而求卿相輔佐,獨不如是 之公?惟便辟以己之用,是豈不獨過矣。故有社稷,莫 不欲安,俄則危矣;莫不欲存,俄則亡矣。古之國千餘, 今無數十,其故何也?莫不失于是也。故明主有私人 以百金名珠玉,而無私以官職事業者也。亦曰:「本不 利所詐也。彼不能而主使之,是闇主也;臣不能而為 之,是詐臣也。主闇於上,臣詐于下,滅亡無日矣」,俱害 之道也。故惟明主能愛其所愛,闇主則必危其所愛。 夫文王非無便辟,親比己者,超然乃舉太公於舟人 而用之,豈私之哉?以為親耶,即異族之人也;以為故 耶,即末嘗相識也;以為姣好耶,即太公年七十二。 然而齒墮矣。然而用之者,文王欲立貴道,欲白貴名, 兼制天下,以惠中國,而不可以獨,故舉是人而用之。 貴道果立,貴名欲白,兼制天下,立國七十二,姬姓獨 居五十二,周之子孫苟不狂惑,莫不為天下顯諸侯, 夫是之謂能愛其所愛矣。故惟明主能愛其所愛,闇 主必危其所愛,此之謂也。《大雅》曰:「貽厥孫謀,以燕翼子。《小雅》曰:「死喪無日,無幾相見」,危其所愛之謂也。
《采菽》
[编辑]問者不告,告者勿問;有諍氣者勿與論,必由其道至, 然後接之,非其道則避之。故禮恭然後可與言道之 方,辭順然後可與言道之理,色從然後可與言道之 極。故未可與言而言,謂之瞽;可與言而不與之言,謂 之隱。君子不瞽言,謹慎其序。《詩》曰:「彼交匪紓,天子所 予。」言必交吾志,然後予。
《采菽二》
[编辑]子為親隱,義不得正;君誅不義,仁不得愛。雖違仁害 法,義在其中矣。《詩》曰:「游哉優哉」,亦是戾矣。
《角弓》
[编辑]齊桓公問于管仲曰:「王者何貴?」曰:「貴天。」桓公仰而視 天。管仲曰:「所謂天,非蒼莽之天也。王者以百姓為天。 百姓與之則安,輔之即強,非之即危,倍之即亡。《詩》曰: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民皆居一方,而怨其上,不亡者, 未之有也。」
《角弓二》
[编辑]善御者不忘其馬,善射者不忘其弓,善為上者不忘 其下。誠愛而利之,四海之內闔若一家。不愛而利,子 或殺父,而況天下乎?《詩》曰:「民之無良,相怨一方。」
《角弓三》
[编辑]出則為宗族患,入則為鄉里憂。《詩》曰:「如蠻如髦,我是 用憂。」小人之行也。
《角弓四》
[编辑]有君不能事,有臣欲其忠;有父不能事,有子欲其孝; 有兄不能敬,有弟欲其從令。《詩》曰:「受爵不讓,至于己 斯亡。」言能知於人,而不能自知也。
《角弓五》
[编辑]夫當世之愚,飾邪說,文姦言,以亂天下,欺惑眾愚,使 混然不知是非治亂之所存者,即是范雎、魏牟、田文、 莊周、慎到、田駢、墨翟、宋鈃、鄧㭊、惠施之徒也。此十子 者,皆順非而澤,聞見雜博,然而不師上古,不法先王, 按往舊造說,務而自功,道無所遇,二人相從。故曰:「十 子者之工說」,說皆不足合大道,美風俗,治綱紀,然其 持之各有故,言之皆有理,足以欺惑眾愚,交亂撲鄙, 即是十子之罪也。若夫「總方略,一統類,齊言行,群天 下之英傑,告之以大道,教之以至順,隩窔之間,衽席 之上,簡然聖王之文具,沛然平世之俗起」,工說者不 能入也。十子者不能親也,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 與爭名,即是聖人之未得志者也,仲尼是也,舜、禹是 也,仁人將何務哉?上法舜禹之制,下則仲尼之義,以 務息十子之說。如是者,仁人之事畢矣,天下之害除 矣,聖人之跡著矣。《詩》曰:「雨雪瀌瀌,見晛聿消。」
《角弓六》
[编辑]「君子大心即敬天而道,小心即畏義而節,知即明達 而類,愚即端慤而法,喜即和而治,憂即靜而違,達即 寧而容,窮即納而詳。小人大心即慢而暴,小心即淫 而傾,知即攫盜而漸,愚則毒賊而亂,喜則輕易而快, 憂則挫而懾,達則驕而偏,窮則棄而累。其肢體之序 與禽獸同節,言語之暴與蠻夷不殊。出則為宗族患」, 入則為鄉里憂。《詩》曰:「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角弓七》
[编辑]《傳》曰:「愛由情出謂之仁,節愛理宜謂之義。故愛恭謹 謂之禮,文禮謂之容,禮容之義生,以治為法。故其言 可以為民道,故民從是言也。行可以為民法,民從是 行也。書之於策,傳之於志,語萬世,子子孫孫,道而不 舍。由之即治,失之即亂,由之即生,失之即死。」今夫肢 體之序與禽獸同節,言語之暴,與蠻夷不殊,混然無 道,此明王聖主之所罪。《詩》曰:「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菀柳》
[编辑]客有說春申君者曰:「湯以七十里,文王百里,皆兼天 下,一海內。今夫孫子者,天下之賢人也。君藉之百里 之勢,臣竊以為不便於君,若何?」春申君曰:「善。」於是使 人謝孫子,去而之趙,趙以為上卿。客又說《春申君》曰: 「昔伊尹去夏之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魯而入齊,魯 弱而齊強。由是觀之,夫賢者之所在,其君未嘗不善, 其國未嘗不安也。今孫子天下之賢人,何謂辭而去?」 春申君又云「善。」於是使請孫子。孫子因偽喜,謝之。鄙 語曰:「癘憐王!」此不恭之語也,雖不可,不審也。此比為 劫殺死亡之主者也。夫人主年少而放,無術法以知 奸,即大臣以專斷圖私以禁誅於己也。故捨賢長而 立幼弱,廢正直而亡不善。故《春秋》之志曰:「楚王之子 圍聘於鄭,未出境,聞王疾,返問疾,遂以冠纓絞王而 殺之,因自立。齊崔杼之妻美,莊公通之,崔杼不許,欲 自刃於廟,莊公走出,踰於外牆,射中其股,遂殺而立 其弟景公。」近世所見「李兌用趙,餓主父於沙丘,百日 而殺之。淖齒用齊,擢閔王之筋而懸之於廟,宿昔而 殺之。」夫癘雖癰腫痂疵,上叱遠世,未至絞頸射股也; 下叱近世,未至擢筋餓死也。夫劫殺死亡之主,心之 憂勞,形之苦痛,必甚於癘矣。由此觀之,癘雖憐王可也。因為賦曰:璇玉瑤珠不知佩,雜布與錦不知異。閭 娵子都莫之媒,嫫母力父是之喜。以盲為明,以聾為 聽,以是為非,以吉為凶。嗚呼上天,曷維其同。《詩》曰:「上 帝甚慆,無自瘵焉。」
《隰桑》
[编辑]南苗亦狩之鞹,猶犬羊也;與之於人,猶死之藥也。安 舊侈質,習貫易性,習然也。夫狂者自齕,忘其非揭豢 也;飯土而忘其非粱飯也。然則楚之狂者,楚言,齊之 狂者,齊言,習使然也。夫習之於人,微而著,深而固,是 暢於筋骨,貞於膠漆。是以君子務為學也。《詩》曰:「既見 君子,德音孔膠。」
《隰桑二》
[编辑]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弗由,放其心而 弗求。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其於 心為不若求雞犬哉?不知類之甚矣,悲夫!終亦必亡 而已矣。故學問之道無他焉,求其放心而已。《詩》曰:「中 心藏之,何日忘之?」
《隰桑三》
[编辑]道雖近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日日多者,出人 不遠矣。夫巧弓之見手也,傅角被筋,膠漆之和,即可 以為萬乘之寶也。及其被手而賈不數銖,人同材鈞, 而貴賤相萬者,盡性致志也。《詩》曰:「中心藏之,何日忘 之。」
《白華》
[编辑]《傳》曰:誠惡惡之,刑之本;誠善善之,敬之本。彼誠感神, 達乎民心,知刑之本,不怒而威,不言而信,誠德之主。 《詩》曰:「鐘鼓于宮,聲聞于外。」〈按毛詩作鼓鐘此作鐘鼓〉
《白華二》
[编辑]偽詐不可長,空虛不可守,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詩》曰:「鐘鼓于宮,聲聞于外。」言有中者,必能見外也。
《白華三》
[编辑]所謂庸人者,口不能道乎善言,心不能知先王之法, 動作而不知所務,止立而不知所定,日選於物而不 知所貴,不知選賢人善士而託其身焉,從物而流,不 知所歸,五藏為政,心從而壞,遂不反,是以動而形危, 靜則名辱。《詩》曰:「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蠻》
[编辑]客有見周公者,應之於門曰:「何以道旦也?」客曰:「在外 即言外,在內即言內,入乎將毋?」周公曰:「請入。」客曰:「立 即言義,坐即言仁,坐乎將毋?」周公曰:「請坐。」客曰:「疾言 則翕翕,徐言則不聞,言乎?將毋?」周公唯唯旦也。踰明 日興師而誅管、蔡。故客善以不言之說,周公善聽不 言之說。若周公可為能聽微言矣。故君子之告人也, 微其救人之急也。《詩》曰:「豈敢憚行,畏不能趨。」
《關雎》
[编辑]子夏問曰:「《關雎》何以為國風始也?」孔子曰:「《關雎》至矣 乎!夫《關雎》之人,仰則天,俯則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 紛紛沸沸,道之所行。雖神龍化,斐斐文章,大哉《關雎》 之道也!萬物之所繫,群生之所懸命也!河洛出書圖, 麟鳳翔乎郊。不由《關雎》之至,則《關雎》之事,將奚由至 矣哉!夫《六經》之策皆歸論汲汲,蓋取之乎《關雎》。《關雎》」 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南自北,無思不 服。子其勉強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 原,不外此矣。子夏喟然嘆曰:「大哉《關雎》!乃天地之基 也。《詩》曰:『鼓鐘樂之』。」
《文王有聲 谷風》
[编辑]孔子抱聖人之心,彷徨乎道德之域,逍遙乎無形之 鄉,倚天理,觀人情,明終始,知得失,故興仁義,厭利勢, 以持養之。于時周室微,王道絕,諸侯力政,強劫弱,眾 暴寡,百姓靡安,莫之紀綱,禮義廢壞,人倫不理。於是 孔子自東自西,自南自北,匍匐救之。
《相鼠》
[编辑]「王者之政,賢能不待知而舉,不肖不待須臾而廢,元 惡不待教而誅,中庸不待政而化。分未定也,則有昭 穆。雖公卿大夫之子孫也,行絕禮義,則歸之庶人,遂 傾覆之民,牧而試之。雖庶民之子孫也,積學文,正身 行,能禮儀,則歸之士大夫,傾而待之,安則畜,不安則 棄。反側之民,上放而事之,官而衣食之,王覆無遺。材」 行反時者,死之無救,謂之天誅,是王者之政也。《詩》曰: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十月之交》
[编辑]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故有社稷 者,不能愛其民,而求民親己愛己,不可得也。民不親 不愛,而求於己,用為己死,不可得也。民弗為用弗為 死,而求兵之勁,城之固,不可得也。兵不勁,城不固,而 欲不危削滅亡,不可得也。夫危削滅亡之情,皆積於 此,而求安樂是聞,不亦難乎?是枉生者也。悲夫!生者 不須時而滅亡矣。故人主欲強固安樂,莫若反己;欲 附下一民,則莫若及之政;欲修政美俗,則莫若求其 人。彼其人者,生今之世,而志乎古之世。以天下之王 公莫之好也,而是子獨好之;以民莫之為也,而是子獨為之也。抑為之者窮,而是子猶為之,而無是須臾 怠焉差焉,獨明夫先王所以遇之者,所以失之者,知 國之安危臧否,若別黑白,則是其人也。人主欲強固 安樂,則莫若與其人用之。巨用之,則天下為一,諸侯 為臣;小用之,則威行鄰國,莫之能禦。若殷之用伊尹, 周之遇太公,可謂巨用之矣。齊之用管仲,楚用孫叔 敖,可謂小用之矣。巨用之者如彼,小用之者故如此 也。曰:「粹而王,駮而霸」,無一而亡。《詩》曰:「四國無政,不用 其良。」不用其良,臣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文王》
[编辑]造父,天下之善御者矣;無車馬則無所見其能。羿,天 下之善射者矣,無弓矢則無所見其巧。彼大儒者,調 一天下者也,無百里之地,則無所見其功。夫車固馬 選,而不能以致千里者,則非造父也;弓調矢直,而不 能射遠中微者,則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調一 天下制四夷者,則非大儒也。彼大儒者,雖隱居窮巷 「陋室,無置錐之地,而王公不能與爭名矣;用百里之 地,則千里國不能與之爭勝矣。箠笞暴國一齊,天下 莫之能傾,是大儒之勳。」其言有類,其行有禮,其舉事 無悔,其持檢應變曲當,與時遷徙,與世偃仰,千舉萬 變,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 有雅儒者,有大儒者。耳不聞學,行無「正義,迷迷然以 富利為隆,是俗人也。」逢衣博帶,略法先王,而足亂世 術,謬學雜其衣冠言行,為已同於世俗,而不知其惡 也。言談議說,已無異於老、墨,而不知分,是俗儒者也。 法先王一制度,言行有大法而明不能濟,法教之所 不及,聞見之所未至,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內不 自誣,外不誣人,以是尊賢敬法而不敢怠傲焉,是雅 儒者也。法先王依禮義,以淺持博,以一行萬。苟有仁 義之類,雖鳥獸若別黑白,奇物變怪所未嘗聞見,卒 然起一方,則舉統類以應之,無所據,援法而度之,奄 然如合符節,是大儒者也。故人主用俗人則萬乘之 國亡,用俗儒則萬乘之國存,用雅儒則千里之國安, 用大儒?則千里之地,久而三年,天下諸侯為臣;用萬 乘之國,則舉措而定,一朝之白。《詩》曰:「周雖舊邦,其命 維新」,可謂白矣,謂文王亦可謂大儒已矣。
《皇矣》
[编辑]楚成王讀書於殿上,而輪扁在下,作而問曰:「未審主 君所讀何書也?」成王曰:「先聖之書。」輪扁曰:「此真先聖 王之糟粕耳,非美者也。」成王曰:「子何以言之?」輪扁曰: 「以臣輪言之。夫以規為圓,矩為方,此其可付乎子孫 者也。若夫合三木而為一,應乎心,動乎體,其不可得 而傳者也。以為所傳真糟粕耳,故唐虞之法可得而」 改也,其喻人心不可及矣。《詩》曰:「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其孰能及之!
《大明》
[编辑]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而不進。師襄子曰:「夫子可以 進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有間曰:「夫 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有間,復 曰:「夫子可以進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類也。」有 間曰:「邈然遠望洋洋也,翼翼乎必作此樂也。默然異, 幾然而長,以王天下,以朝諸侯者,其惟文王乎?」師襄 子避席再拜曰:「善。師以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 王之聲,知文王之為人。師襄曰:「敢問何以知其文王 之操也?」孔子曰:「然,夫仁者好偉,和者好粉,智者好彈, 有殷勤之意者好麗,丘是以知文王之操也。《傳》曰:『聞 其末而達其本者,聖也。紂之為主,勞民力,冤酷之令 加於百姓,憯悽之惡施於大臣,群下』」不信,百姓疾怨, 故天下叛而願為文王臣,紂自取之也。夫貴為天子, 富有天下,及周師至,而令不行乎左右,悲夫!當是之 時,索為匹夫,不可得也。《詩》曰:「天位殷適,使不俠四方。」
《文王 棫樸》
[编辑]夫五色雖明,有時而渝;豐交之木,有時而落。物有成 衰,不得自若。故三王之道,周則復始,窮則反本,非務 變而已。將以正惡扶微,絀繆淪非,調和陰陽,順萬物 之宜也。《詩》曰:「亹亹文王,綱紀四方。」
《皇矣》
[编辑]禮者,首天地之體,因人之情,而為之節文者也。無禮 何以正身?無師,安知禮之是也?禮然而然,是情安於 禮也。師云「而」云,是知若師也。情安禮知若師也。則是 君子之道,言中倫,行中理,天下順矣。《詩》曰:「不識不知, 順帝之則。」
《下武》
[编辑]上不知順孝,則民不知返本。君不知敬長,則民不知 貴親。禘祭不敬,山川失時,則民無畏矣。不教而誅,則 民不識勸也。故君子修身及孝,則民不倍矣。敬孝達 乎下,則民知慈愛矣。好惡喻乎百姓,則下應其上,如 影響矣。是以兼制天下,定海內,臣萬姓之要法也。明 王聖主之所不能須臾而舍也。《詩》曰:「成王之孚,下土」 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維則。
===幾充箱。成王問周公曰:「此何物也?」周公曰:「三苗同一 秀,意者天下殆同一也。」比期三年,果有越裳氏重九 譯而至,獻白雉於周公。道路悠遠,山川幽深,恐使人 之未達也,故重譯而來。周公曰:「吾何以見賜也?」《譯》曰: 「吾受命國之《黃髮》曰久矣,天之不迅風疾雨也,海不」 波溢也。三年於茲矣。意者中國殆有聖人,盍往朝之? 於是來也,周公乃敬求其所以來。《詩》曰:「於萬斯年,不 遐有佐。」
《板》
[编辑]登高而臨深,遠見之樂,臺榭不若丘山,所見高也;平 原廣望,博觀之樂,沼池不如川澤,所見博也。勞心苦 思,從欲極好,靡財傷情,毀名損壽,悲夫傷哉!窮君之 反於是道而愁百姓。《詩》曰:「上帝板板,下民瘁癉。」
《板二》
[编辑]儒者儒也。儒之為言,無也,不《易》之術也。千舉萬變,其 道不窮,《六經》是也。若夫君臣之義,父子之親,夫婦之 別,朋友之序,此儒者之所謹守,日切磋而不舍也。雖 居窮巷陋室之下,而內不足以充虛,外不足以蓋形, 無置錐之地,明察足以持天下。大舉在人上,則王公 之材也;小用使在位,則社稷之臣也。雖巖居穴處,而 王侯不能與爭名,何也?仁義之化存爾。如使王者聽 其言,信其行,則唐虞之法可得而觀,頌聲可得而聽。 《詩》曰:「先民有言,詢于芻蕘。」取謀之博也。
《板三》
[编辑]傳曰:天子居廣廈之下,帷帳之內,旃茵之上,被躧舄, 視不出間,莽然而知天下者,以其賢左右也。故獨視 不若與眾視之明也,獨聽不若與眾聽之聰也,獨慮 不若與眾慮之切也。故明王使賢臣輻輳並進,所以 通中正而致隱居之士。《詩》曰:「先民有言,詢于芻蕘。」此 之謂也。
《板四》
[编辑]「天設其高而日月成明,地設其厚而山陵成名,上設 其道而百事得序。」自周室壞以來,王道廢而不起,禮 義絕而不繼。秦之時,非禮義,棄《書》《詩》,略古昔,大滅聖 道,專為苟妄,以貪利為俗,以告獵為化,而天下大亂。 於是兵作而大起,暴露居外,而民以侵漁遏奪相攘 為服習,離聖王光烈之日久遠,未嘗見仁義之道,被 「禮樂之風。是以嚚頑無禮而肅敬日損,凌遲以威武 相攝,妄為佞人,不避患禍,此其所以難治也。人有六 情,目欲視好色,耳欲聽宮商,鼻欲嗅芬香,口欲嗜甘 旨,其身體四肢欲安而不作,衣欲被文繡而輕煖,此 六者,民之六情也。失之則亂,從之則穆。」故聖王之教 其民矣,必因其情而節之以禮,必從其欲,而制之以 義,義簡而備,禮易而法,去情不遠,故民之從命也速。 孔子知道之易行,曰:「《詩》云:『誘民孔易』。」非虛辭也。
《蕩》
[编辑]繭之性,為絲弗得;女工燔以沸湯,抽其統理,不成為 絲;卵之性,為雛不得。良雞覆伏字育,積日累久,則不 成為雛。夫人性善,非得明王聖主扶攜,內之以道,則 不成君子。《詩》曰:「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 有終。」言惟明王聖主,然後使之然也。
《蕩二》
[编辑]智如泉源,行可以為表儀者,人師也。智可以砥行可 以為輔弼者,人友也。據法守職而不敢為非者,人吏 也。當前決意,一呼再諾者,人隸也。故上主以師為佐, 中主以友為佐,下主以吏為佐,危亡之主以隸為佐。 《語》曰:「淵廣者其魚大,主明者其臣惠」,眼觀而志合,必 由其中。故同明相見,同音相聞,同志相從,非賢者莫 能用賢。故輔弼左右,所任使者,有存亡之機,得失之 要也。可無慎乎?《詩》曰:「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 明,以無陪無卿。」
《蕩三》
[编辑]昔者禹以夏王,桀以夏亡;湯以殷王,紂以殷亡。故無 常安之樂,宜治之民,得賢則昌,不肖則亡,自古及今, 未有不然者也。夫明鏡者,所以照形也;往古者,所以 知今也。夫知惡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襲蹈其所以 安存者,則無以異乎欲行而求遂於前人。《鄙語》曰:「不 知為吏,視己成事。」或曰:「前車覆而後車不誡」,是以後 車覆也。故夏之所以亡者而殷為之;殷之所以亡者 而周為之。故殷可以鑒于夏,而周可以鑒於殷。《詩》曰: 「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
《蕩四》
[编辑]《傳》曰:驕溢之君寡忠,口惠之人鮮信。故盈把之木,無 合拱之枝;滎澤之水,無吞舟之魚。根淺則枝葉短,木 絕則枝葉枯。《詩》曰:「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禍福自己 出也。
《抑》
[编辑]水淵深廣則龍魚生之;山林茂盛則禽獸歸之;禮義 修明則君子懷之。故禮及身而行修,禮及國而政明。 能以禮扶身,則貴名自揚,天下願焉;令行禁止而王者之事畢矣。《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夫此之謂也。
《抑二》
[编辑]孔子曰:「夫談說之術,齋莊以立之,端誠以處之,堅強 以待之,辟稱以喻之,分以明之,勸忻芬芳以送之,寶 之珍之,貴之神之,如是則說恆無不行矣。夫是之謂 能貴其所貴。若夫無類之說,不形之行,不贊之辭,君 子慎之。《詩》曰:『無《易》由言,無曰苟矣』。」
《桑柔 酌》
[编辑]夫百姓內不乏食,外不患寒,則可教御以禮義矣。《詩》 曰:「蒸畀祖妣,以洽百禮。」百禮洽則百意遂,百意遂則 陰陽調,陰陽調則寒暑均,寒暑均則三光清,三光清 則風雨時,風雨時則群生寧,如是而天道得。夫是以 不出戶而知天下,不窺牖而見天道。《詩》曰:「惟此聖人, 瞻言百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言相養之至於晦也。
《崧高 江漢》
[编辑]天下四時,春夏秋冬,風雨霜露,無非教也。清明在躬, 氣志如神。嗜欲將至,有開必先。天降時雨,山川出雲。 《詩》曰:「嵩高維嶽,峻極于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維申 及甫,惟周之翰。四國于藩,四方于宣。」此文武之德也。 三代之王也,必先其令名。《詩》曰:「明明天子,令聞不已。 矢其文德,洽此四國。」此大王之德也。
《桑柔》
[编辑]藍有青,而絲假之青於藍;地有黃而絲假之黃於地。 藍青地黃,猶可假也,仁義之事不可假乎哉?東海之 魚名曰鰥,比目而行,不相得,不能達。北方有獸名曰 婁,更食而更視,不相得,不能飽。南方有鳥名曰鶼,比 翼而飛,不相得,不能舉。西方有獸名曰蹶,前足鼠,後 足兔,得甘草,必銜以遺蛩蛩距虛,其性非能蛩蛩距 虛,將為假之故也。夫鳥獸魚猶相假,而況萬乘之主, 而獨不知假此天下英雄俊士與之為伍,則豈不病 哉!故曰:「以明扶明,則昇於天;以明扶闇,則歸其人。」兩 瞽相扶,不傷牆木,不陷井穽,則其幸也。《詩》曰:「惟彼不 順征,以中垢闇行也。」
《桑柔二》
[编辑]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多欲。知足然後富從之,德宜 君人然後貴從之。故貴爵而賤德者,雖為天子不尊 矣;貪物而不知止者,雖有天下不富矣。夫土地之生 不益,山澤之出有盡,懷不富之心而求不益之物,挾 百倍之欲而求有盡之財,是桀紂之所以失其位也。 《詩》曰:「大風有隧,貪人敗類。」
《假樂》
[编辑]哀公問於子夏曰:「必學然後可以安國保民乎?」子夏 曰:「不學而能安國保民者,未之有也。」哀公曰:「然則五 帝有師乎?」子夏曰:「臣聞黃帝學乎《大墳》,顓頊學乎《祿 圖》,帝嚳學乎赤松子,堯學乎務成子附,舜學乎尹壽, 禹學乎西王國,湯學乎貸子相,文王學乎錫疇子斯, 武王學乎太公,周公學乎虢叔,仲尼學乎老聃。此十」 二聖人未遭此師,則功業不能著乎天下,名號不能 傳乎後世者也。《詩》曰:「不愆不忘,率由舊章。」
《烝民》
[编辑]德也者,包天地之美,配日月之明,立乎四時之調,覽 乎陰陽之交,寒暑不能動,四時不能化也。斂乎太陰 而不濕,散乎太陽而不枯。鮮潔清明而備,嚴威務疾 而神,競清而福乎天地之間者,德也。微聖人其孰能 與於此矣。《詩》曰:「德輶如毛,民鮮克舉之。」
《召旻》
[编辑]如歲之旱,莫不漬茂。然天浡然興雲,沛然下雨,則萬 物無不興起之者。民非無仁義,根於心者也。王政怵 迫,使不得見,憂鬱而不得出。聖王在彼,躧舄視不出, 閤而天下隨,唱而天下和。何如在此,有以應哉?《詩》曰: 「如彼歲旱,莫不漬茂。」
《執競》
[编辑]「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群也。為天下 萬物而除其害者,謂之君。」「王者何也?」曰:「往也。天下往 之,謂之王。」曰:「善養生者,故人尊之。善辨治人者,故人 安之。善設顯人者,故人親之。善粉飾人者,故人樂之。 四統者具,天下往之。四統無一,而天下去之。往之謂 之王,去之謂之亡。故曰:道在則國存,道亡則國亡。夫」 省工商,眾農人,謹盜賊,除姦邪,是所以生養之也。天 子三公,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職,莫不治理,是所 以辯治之也。決德不定次,量能而授官,賢以之為三 公,以之為諸侯,次則為大夫,是以粉飾之也。故自天 子至於庶人,莫不稱其能,得其意,安樂其事,是所同 也。若夫重色而成文,累味而備珍,則聖人所以分賢 長,明貴賤。故道得則澤流群生而福歸王公,澤流群 生則下安而和,福歸王公則尊而榮。百姓皆懷安和 之心而樂戴其上。夫是之謂下治而上通。下治而上 通,頌聲之所以興也。《詩》曰:「降福簡簡,威儀反反。既醉 既飽,福祿來反。」
《長發》
[编辑]聖人養一性而御大氣,持一命而節滋味,奄治天下不遺其小,存其精神以補其中,謂之志。《詩》曰:「不競不 絿,不剛不柔」,言得中也。
《長發二》
[编辑]朝廷之士為祿,故入而不出。山林之士為名,故往而 不返。入而不能出,往而不能返,通移有常,聖也。《詩》曰: 「不競不絿,不剛不柔」,言得中也。
《小弁》
[编辑]孔子侍坐於季孫,季孫之宰通曰:「君使人假馬,其與 之乎?」孔子曰:「吾聞君取於臣謂之取,不曰假。」季孫悟, 告宰通曰:「今以往,君有取謂之取,無曰假。」孔子曰:「『正 假馬之言,而君臣之義定矣』。《論語》曰:『必也正名乎』。《詩》 曰:『無易由言』。名正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