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上海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上海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20日




上海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1月20日上海市普陀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批准)



前 言

[编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改革开放以来,普陀 130 万人民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埋头苦干,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经过多轮五年规划的努力,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区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谱写了一曲曲华丽的乐章。“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上海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也是普陀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大局、谱写新时代转型发展新篇章的重要时期。科学制定和实施普陀区“十四五”规划,对加快普陀实现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更好地服务全国和上海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关于制定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是指导普陀未来五年发展的总体方案和行动纲领,也是编制和实施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类专项规划、行动计划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File:上海市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pdf
PDF版本


一、站在新起点

[编辑]

普陀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美好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十四五”期间,普陀迎来重要历史性窗口,发展动能、比较优势、约束条件等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以规划为引领,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实现普陀转型蝶变、华丽转身。

1、过去五年的重大成就

[编辑]

“十三五”时期是普陀区转型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力以赴稳增长、持之以恒补短板、坚定不移调结构、千方百计惠民生,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建成“科创驱动转型实践区、宜居宜创宜业生态区”,经济社会发展站上新起点。

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稳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站上“千亿”台阶。区级财政收入在大规模减税降费中突破 “百亿大关”,由 2015 年的 96.36 亿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10.63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较“十二五”增长近 25%。产业结构调整破立并举。先后关闭铜川路水产市场、金盛好来福等 40 家初级市场,关停并转千余家企业。中环中心“烂尾


楼”成功爆破。新增商业办公 113 万平方米。现代服务业占区级税收的比重超过 50%,首次超过房地产业,成为区域经济强力支撑。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四大重点培育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超过 20%。相继引进 360 华东大安全总部、阿里数字农业供应链中心等项目,数字经济聚集效应加快显现。营商环境逐步优化。持续擦亮“人靠谱、事办妥”普陀营商环境新名片。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改革举措,出台并持续完善“3+5+X”产业政策体系。在全市首创“楼长制”,率先设立新办企业“一窗通” 服务专区受到国务院营商环境督查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2017 年、2019 年全国县级政府透明度指数测评排名第一。

区行政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图1“十三五”以来普陀区GDP及财政收入

科技创新主体框架基本形成。科创功能型平台逐步集聚。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列入全市支持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首批规划的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被授予全市首家“上海市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称号。科创环境明显改善。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逐年提高。累计引进培养各类高层次创新人才 396 名,建成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 家、市级 11 家,新建国家级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4 个、市级平台 7 个。科技创新成果凸显。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52 家,市科技小巨人企业 19 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 30 件,累计新增上市及挂牌企业 41 家。

一轴两翼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全面提速。长寿、长风、长征联动发展格局初步形成。苏州河普陀段岸线 19 个断点基本贯通。5A、6A 公共绿地基本建成。新曹杨地块控规调整获批。真如城市副中心面貌焕然一新。低端市场全面关闭,红旗村拆房腾地全面完成,星光耀广场、天汇广场投入使用。

“真如境”项目启动建设。桃浦智创城建设全面启动。核心区土地收储全面完成,首发地块 86.1 万平方米开工。桃浦中央绿地北三块建成并对外开放。

表1 重点开发区域“十三五”期间功能项目建设完成情况

(单位:万平方米)

序号 项目名称 商业 办公 区域
1 星光耀广场 4.32 9.93 真如
2 天汇广场 4.92 5.33 真如
3 中骏天悦名都 - 4.26 真如
4 高·尚领域 4.31 11.31 真如
5 真如境 - 1.66 真如
6 上汽长风 1.25 8.48 三长地区(长寿、长风、长征)
7 浙铁绿城长风企业中心 5.8 18 三长地区
8 长风社区服务中心 3.81 4.18 三长地区
9 上海城市名人酒店改造工程 2.41 - 三长地区
10 天安阳光广场(西) 7.76 - 三长地区
11 元中大厦 A 幢 - 1.62 三长地区
12 元中大厦 B 幢 - 1.12 三长地区
13 中以创新园(保留部分) 0.55 1.33 桃浦智创城
14 605 地块 2.6 8.1 桃浦智创城

城区发展品质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轨交 13 号竣工通车、15 号线基本建成。北横通道(普陀段)、武宁路快速化改建项目加快建设,完成 7 条区区对接道路。成为全市首批 5G 示范区之一,累计开通 5G 基站 2044 个。城区形象明显改善。在全市率先完成无违建居村(街镇)建设,累计拆除无证建筑 370 万平方米,是“十二五”期间的 4.5 倍,位居中心城区首位。建设市级精品示范道路 7 条,建成 10 条市级林荫道、20 条(段)景观道路。“河长制”实现全覆盖,空气质量优良率 AQI 近 90%,比“十二五”末提升 21 个百分点。劣 V 类水体全面消除。精细化管理能力不断提升。深化“一网统管”,在全市较早建成区级“智联普陀”城市大脑,布建 11 万个物联传感器,开发 46 类应用场景。建成 29 个“邻聚里”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社会治理更加高效。平安城区建设成效显著,报警类 110 接报数、刑事案件总量均呈逐年下降态势。开展“同心家园”星级建设,基本形成党建引领下各方参与的“同心同行同向”的自治共治格局。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复审市级测评优秀,再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

民生服务保障合理均衡。教育供给量质齐升。引进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托马斯实验学校,完成新建、改扩建项目 8 个,新增学位 8510 个。市一级以上幼儿园比例达 76%,位列全市第一。曹杨中学等四所学校被评为市特色高中,数量为全市最多。“健康普陀”全面推进。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达到 6.14 张,每千户籍人口执业(助理)医师达到 4.39 人,较“十二五”末分别提升 0.88 张、0.85 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 84.1 岁,比“十二五”末提高将近 1 岁。建成 49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0 家智慧健康驿站。住房保障更加有力。全面完成旧区改造,乘势而上打响“三旧”换“三新”攻坚战。累计完成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 865 万平方米,接近“十二五”期间的 5 倍。开工旧住房成套改造 19.5 万平方米。筹措保障性住房规模在中心城区居于前列,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公共租赁住房累计受益家庭分别达到 4801 户、7702 户、9583 户。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新增养老床位 2991 张,总量达 9208 张,超过区户籍老年人口的 2.5%。累计建成 20 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实现街镇全覆盖。文体旅服务更加丰富。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开工,苏州河文化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电竞上海全民锦标赛、中国声音大会等活动成功举办。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全国桥牌公开赛、上海国际 10 公里精英赛三大体育赛事影响力持续扩大。

改革开放工作卓有成效。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成立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48 个部门“三定”方案明确。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推动企业内部同业归并整合,基本完成集团化建设。开展企业领导人员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试点。国资收益率从 20%提升至 30%。依法治区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全市首创“党委领导依法治区工作专题报告制度”,有效增强对公权力和公职人员监督管理。内外开放进一步增强。累计吸引合同外资 114 亿美元,是“十二五”期间的 3 倍。累计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15 家,是“十二五”期间的 2.5 倍。出台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行动方案。牵头成立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产业创新基金、一体化

四地教育联盟,成为首批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试点单位。

2、 未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编辑]

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上海承载着特殊使命和机遇,正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普陀作为上海中心城区之一,具备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独特优势,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和差距。经济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区域产业支撑尚未形成,新增长点和竞争优势还不明显,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有待提高;民生领域和生态环境仍有不少突出短板,城区管理还比较粗放,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还不能得到很好满足,影响城市安全运行的风险隐患依然存在,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有待提升;改革创新步伐还不够快,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除。面向未来,我们要胸怀“两个大局”,全面审视普陀发展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把普陀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市委对普陀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来谋划和推动,在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进程中,把握难得机遇,体现担当作为;放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来谋划和推动,更好顺应当前的形势变化和格局调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划发展;放在全国、全市发展的大格局中来谋划和推动,充分发挥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分工、转型空间、制度环境等方面优势,更加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放在国家和上海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决策部署中来谋划和推动,更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做好联动发展、协同发展的大文章。

3、 发展阶段

[编辑]

“十四五”时期是普陀区脱胎换骨的蝶变时期,处在全新的历史方位,迈入新的历史征程,主要体现在:

经济转型、动能转换决战期。当前,普陀传统的发展动能日趋减弱,新的发展动能还未形成,面临新兴产业培育周期长、贡献度低的挑战。“十四五”时期,普陀经济转型大幕全面拉开,重点区域发展步入新阶段,一大批产业载体即将建成,释放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全力以赴集聚新产业、培育新动能,以产业转型带动经济转型。

创新引领、效益显现机遇期。“十三五”期间,普陀区科创生态不断完善,创新要素集聚明显,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等高能级平台落户。“十四五”时期是从创新功能构建到创新功能引领、创新效益显现的窗口期,亟需找准切入口,争取点上突破,实现创新功能和创新效益双提升。

品质提升、幸福宜居提档期。经过多年发展,普陀民生保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十四五”要在全面改善的基础上,重点聚焦部分“点”上的优质度及均衡度,进一步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多区域的品质型供给,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破旧立新、改颜换貌攻坚期。“十三五”时期,“三旧”换“三新”攻坚战全面打响,道路景观提升改造进度加快,城区面貌逐步改善。“十四五”期间,围墙内外城市更新将稳步推进,重点区域综合环境整治全面完成,市容景观加速提升,“善美普陀-同心家园”持续推进,城区形态将改颜换貌。

“十四五”时期,普陀区将全面开启新的发展篇章,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要立足实际、正视问题、明确目标、聚焦重点,用“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决心和韧劲,爬坡过坎,奋勇前行,走出一条体现普陀担当、具有普陀特色的转型蝶变之路,创造新时代发展新奇迹。

二、奋进新征程

[编辑]

4、 指导思想

[编辑]

十四五时期普陀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和在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目标导向,以服务上海推进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 建设为战略牵引,以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推进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八个聚焦”,加快打造“三地一极”,全面建设“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为上海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5、 基本要求

[编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断提高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普陀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为民惠民靠民贯穿在一切工作之中,激发全区人民创新创业创造活力,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城区经济密度和投入产出效率,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贯通第一要务、第一资源、第一动力,深化创新发展活力区建设,推动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在全市创新发展格局中勇立潮头。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举改革旗、走开放路、

打创新牌,强化制度供给,完善体制机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紧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改革系统集成,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以高水平改革开放带动更高质量的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四个放在”工作定位,把握人

民城市根本属性,按照城市发展规律办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和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发挥各方力量,共同打造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样本。

6、2025 年普陀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编辑]

综合考虑城区发展实际,到 2025 年,贯彻落实国家、上海重大战略任务成效显著,以打造“三地一极”为支撑,基本建成“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

——’‘‘打造苏河水岸生态宜居地。按照“五个人人”的努力方向,加快提升城区品质,着力打造“蓝网绿脉橙圈”,完善老百姓家门口的服务体系,推动构建更加通畅便捷的交通、更加美丽宜人的环境、更加和谐优美的生态、更加普惠优质的服务、更加幸福安宁的社区、更加精细智能的治理、更加向上向善的风尚,打造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同心家园—善美普陀”。

——’‘‘打造国际创新合作承载地。以中以(上海)创新园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为双引擎,推动中新国际合作产业园等各类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同“一带一路”沿线及其他国家开展深度创新合作,高标准打造国内外前沿科创成果转化的首发地和核心枢纽,以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的承载集聚更好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引领地区发展。

——’‘‘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创新企业总部集聚地。面向长三角以及更广大范围的内陆地区,加快打造以创新企业为主体的总部经济集群,带动人才、资金、技术、信息汇聚融通,加快传统商贸业转型、在线新经济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积极顺应和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发展极。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引领重点地区在同质化竞争中凸显有辨识度、显示度的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建设苏河(长寿、长风、长征)水岸经济发展带、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和上海桃浦智创城,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战略性前沿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承载更多高科技企业在此孵化汇聚,创新更多举措,集成政策支持,全方位立体式服务,加快形成有利于要素聚合、主体协同、文化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建设创新成果策源地转化地、国际合作承载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更好服务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今后五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五个明显”: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明显提速。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生命健康等高端产业的引领性贡献度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的主导性竞争力全面增强,创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总部型经济、流量型经济蓬勃发展、形成特色,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数字城区建设形成基本框架,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与市保持同步,区级财政收入年均增长 3-5%,累计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1400 亿元,高新技术企业 150 家。四大重点培育产业税收占比达到 40%。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到位金额年均增长 3%。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 GDP 比重达到

2.6%。

——’‘‘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提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力推进区域“蓝网绿脉橙圈” 提升计划、老旧小区再提升计划等,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丰富优质,居住环境、交通环境、消费环境、治安环境更加优化。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保持 84 岁以上。累计新增养老床位 857 张。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高水平。

——’‘‘城区文化软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上海城市精神、城市品格和普陀人精神广为弘扬,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持续提升,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文化设施布局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备,“苏河水岸”文旅品牌魅力彰显,城区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日益提升。累计新增文化设施面积 10 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1 平方米/人。

——’‘‘城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水、土壤、绿化等环境质量达到中心城区中等以上水平,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保持中心城区领先水平,苏州河(普陀段)滨水公共空间建成开放,城区景观品质全面提升,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深入人心。累计新增绿地 75 万平方米。生态环境满意度达到 80%。

——’‘‘现代化治理能力明显提升。城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长效机制更加健全,党建引领的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广泛多层制度化协商民主深入推进,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执法司法公信力和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平安普陀、法治普陀基础更加坚实。单位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

0.01 人/亿元以内。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 45%。

7、2035 年远景目标

[编辑]

按照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部署,展望 2035 年,我区在 “十四五”发展基础上,再奋斗十年,城区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入先进行列,产业支撑更加稳健强劲,高品位商业商务布局形成,新旧动能转换取得实质性成效,科技创新集中度显示度显著提升,经济密度力争达到全市中心城区中等水平,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更好满足,高品质生活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社会保障更加公平公正,滨水生态环境舒适宜人,城区面貌展现更高颜值,苏河水岸文化品牌全面打响,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全面提高;城区治理现代化水平走在全市前列,城区治理实现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高效,平安普陀、法治普陀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全面形成。三、坚持创新驱动,全面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坚持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新的发展极。

8、深化“一轴一园一中心”科技创新布局

[编辑]

放大武宁创新发展轴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中以(上海)创新园和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发挥高能级功能平台作用,着力增强创新策源和转化能力,深化“一轴一园一中心” 的科技创新布局。

深入推进武宁轴协同创新。依托沪宁高速,发挥上海链接长三角科技创新的中心节点枢纽作用,主动对接长三角沿线城市,加强联动发展、协同发展。借助武宁路科研院所和功能平台集聚优势,争取更多国家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公共服务平台落户。提升“上海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创新功能型平台”“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影响力辐射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测评中心建设。依托平台资源,促进企业与华东师大、上海电科所等高校院所深度融合,大力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专栏1 提升工控平台和机器人平台功能

工控平台。发挥 CNAS 实验室作用,进一步提升平台在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方面的仿真验证、监测评估、监测预警、培训咨询等公共服务能力。开展系列高端论坛与行业峰会等活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批面向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成果,汇聚一批国内外顶尖行业技术专家和团队,孵化一批工控安全领域的初创企业。

机器人平台。起草并制订国家首个智能化、可靠性机器人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机器人行业智能化和可靠性评估标准。完成孵化、研发和展示场地建设,进一步整合资源,吸引初创型企业和海外项目落地园区,争取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园区、平台联动工作模式。发挥普陀区智能制造与机器人产业创新投资联盟作用,定期开展机器人项目路演,加强资本与平台对接。

高标准建设中以(上海)创新园。深化机制创新、生态创新,加快打造中以创新合作示范区、国际创新技术成果转化地。加快产业前沿合作研发,借力上海创新中心(以色列)特拉维夫办公室,与以色列高校等服务机构开展深入合作,通过联合人才培养,共建重点实验室、产业研究院等形式,构建畅通的双向转化通道,加快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强化成果孵化转化功能,推进“中以互联网+智能软件创新应用合作平台”“国际数字安全与生态运营中心”“长三角和以色列创新资源库”等平台建设,为中以技术转移、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创新服务体系,组建长三角中以创新平台合作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区商标品牌指导站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零距离”一站式服务。设立中以(上海)科创投资基金,举办中以创新创业大赛、上海数字创新大会等活动。

专栏2 中以(上海)创新园

落地背景:中以(上海)创新园落户普陀桃浦,是市委、市政府交给普陀区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落实国家战略,落实 2018 年王岐山在以色列中以创新合作联委会备忘录中的工作要求。2019 年 12 月 5 日,中以(上海)创新园正式开园。中以(上海)创新园区一期约 2 万平方米载体(原英雄金笔厂)已全部投入使用。2020 年 1 月,智创 TOP 二期项目暨中以(上海)创新园二期项目全面开工,总建筑面积约 55 万平方米。

主要目标:发挥以色列重大前沿科学研究和产业技术创新的优势,尤其是在医疗设备、生物技术、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领先优势,重点聚焦智能软件、研发服务、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等领域,探索成果转化和创新合作模式。

全力推进建设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依托清华全球科研布局和校友资源,汇聚顶尖科研机构和人才,围绕空天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可信交易 4 个战略技术方向,强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高端智库建设、领军人才培育五大功能,加快打造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创新大平台。科技创新方面,加快推进空天技术和集成电路 2 个研究所和若干专业实验室建设,用好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发挥更大效能。成果转化方面,发起创投和产业基金,引进技术项目并实施产业化。国际合作方面,举办亚洲大学联盟创业营,推动成立亚洲大学联盟创新创业中心。高端智库建设方面,推进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建设。领军人才培育方面,推进清华大学创新领军工程博士长三角项目。

专栏3 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上海市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于 2019 年 7 月 29 日在北京签署加强科技人才合作共建国际创新中心协议。根据协议,上海市与清华大学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力打造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双方将重点聚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智库研究和人才合作等领域,以重大科技研发和转化平台、科创资源和产业数据库、高层次国际合作网络建设为抓手,逐步建设重点领域科技研发转化体系,在高端决策咨询、领军型人才引进与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图2 普陀区“十四五”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地图

9、 积极放大创新溢出效应

[编辑]

着力打通创新成果到产品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一批市场化、专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平台建成,创新对全区的辐射溢出效应明显提升。

建立一批成果转化平台。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设立研发机构,联合开展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整合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测评中心、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等资源,推进张江普陀园能级提升。

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机制。发挥普陀区高校院所人才优势,实现大学校园、科技园区联动。依托华东师大教育品牌与科研能力,聚焦教育科技、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华东师大国家大学科技园、智能教育研究院为重点,打造环华东师大智能教育发展圈。推动同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园进一步完善区校合作机制。挖掘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与科研院所精准对接,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匹配性和实用性。充分落实上海科改“25 条”,以重点科研成果产业化为引导,鼓励人才、资金等在体制内外灵活配置。

10、 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编辑]

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优化创新要素供给, 高效配置载体、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有效支撑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积极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

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支持谈家 28、麦腾创业天地、天地软件园等孵化器“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科技企业孵化器服务品牌。鼓励华东师大科技园、同济科技园普陀分园等提升孵化服务功能,依托校内实验室、工程技术平台,以项目制或校企联合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孵化器建设,支持各类投资主体改造升级现有楼宇园区,盘活低效闲置资源,提供空间场所、资本对接、创业指导等全方位项目孵化服务。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坚持“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构建技术创新、产业孵化、企业对接、成果落地全链条转化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融资服务机制。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建立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机制,根据企业研发投入情况给予补助或奖励。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自主先行立项开展研发活动。支持企业设立或联合高校院所共建研发机构。发挥金融对创新产业的支撑作用,努力拓宽创业融资渠道。

加强高素质人才集聚和服务。对标临港新片区,以中以(上海)创新园、上海清华国际创新中心等平台为重点,引进和培育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适应普陀产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推动人才成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用好各类人才政策,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全程帮办”,服务保障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引进。打响“才聚普陀” 品牌,提升人才服务能级,优化人才发展平台和环境,打造更加开放包容、更具温度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普陀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首选地、人才引领发展的示范地、人才服务供给的最优地。到 2025 年,累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250 人。

11、培育壮大更多科技企业加大全区科技企业培育力度,助力科技企业做大做强,优化上市服务政策环境,推动更多优质企业上市。

[编辑]

支持科技企业上市。聚焦拟上市种子企业,积极对接监管部门及交易所、投行等,对后备上市科技企业给予全方位、全流程的培育和辅导,助力企业在主板、科创板等平台上市。排摸区内优质科创型企业,建立重点潜力企业库,持续跟踪服务。着力做强上市专家辅导团,为企业提供上市政策培训、融资方案设计、财务法律合规等辅导服务。到 2025 年,确保新增上市企业 10 家,力争 20 家。

加强科技企业培育。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小微企业成长计划,增强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培育和壮大高成长性科技企业集群。抓住在线新经济和数字新基建机遇,集聚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压舱石”企业和高新技术“独角兽”企业,推动科技领域龙头企业总部、研发、销售和市场中心入驻,带动相关企业集聚。

四、坚持产业立区,加快构建高端产业为引领的新集群

[编辑]

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产业立区,着力构建以高端产业为引领、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动力、以新经济新业态为特色的高质量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提升经济密度和质量效益,塑造城区核心竞争优势。

12、发挥四大产业引领作用加快实施“411”倍增行动,推动四大重点培育产业由局部优势向整体优势、由一般优势向明显优势跨越,真正成为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编辑]

智能软件。紧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聚焦工业互联网安全、感知识别等细分领域,推进智能处理软件技术创新。依托重点科创资源,推进产业领域技术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安全产业示范区建设。发挥产业功能型平台带动效应,发展面向支撑层和基础层的智能软件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智能+行业”应用软

件企业。到 2025 年,智能软件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到 12%。

专栏4 “十四五”期间智能软件重点项目

京东智联云中心。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目标,重点发展本地电商、人工智能、数字文化等产业,共建数字经济产业中心、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数字经济大数据中心,共建普陀智慧城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360 华东区大安全产业园。建立上海 360 大安全总部、上海 360 网络安全协同创新产业基地、360 华东区域总部园区,服务上海全域,辐射周边省域,深度参与智慧城市、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项目建设和运营。

闻天下创新中心。引入投资企业总部、科创企业研发中心、5G 技术研发基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等,建设适合企业总部入住的甲级办公楼及其配套服务设施,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硬件和智能终端产品创新中心。

天地科技园。借助引进上海市网络视听行业协会的契机,共同搭建网络视听产业的合作交流平台,加快推进 5G、人工智能等领域企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聚区。

波克城市总部。以波克城市为业务本体,围绕智慧城市推进“游戏+”发展战略,利用游戏行业技术能力和资源为其他产业赋能,重点聚焦“游戏+公益”“游戏+医疗”“游戏+体育”“游戏+科普”等领域。

研发服务。聚焦检验测试认证、科技成果转化、设计和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打造一批服务型制造研发总部。围绕智能装备、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检测检验测试认证服务类企业集聚。发挥区内科研院所、高校集聚优势,搭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公共平台,着力提升研发服务创新策源能力和溢出效应,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依托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中国建筑上海设计研究院、华东电力设计院等,大力发展工业工程设计和总集成总承包服务。鼓励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吸引制造业龙头企业、跨国公司等在普陀设立研发中心。到 2025 年,研发服务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到

8%。

科技金融。聚焦融资租赁、资产管理、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等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聚焦创新,重视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实施融资畅通工程,争取金融产品首单试点。做优服务,打造线上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提升“普会贷”功能,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赋能实体,对内整合打通科技金融企业产业链,对外联动服务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生命健康产业。到 2025 年,科技金融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到 12%。

生命健康。聚焦医药研发和流通、医疗器械、健康管理与服务、智慧医疗等领域,打造“一基地三中心”。环同济大学医学院生命健康总部基地,积极引进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的地区总部、销售总部、贸易总部以及结算总部。高端医学创新中心,以同济大学医学院为核心,推动高端医学研究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医药资源配置中心,发挥普陀医药流通企业集聚优势,打造面向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医药资源配置中心和贸易枢纽。数字医疗服务中心,拓展智慧医疗创新应用示范,打造全市乃至长三角数字医疗服务中心。依托同济医学院,集聚国内外知名生命健康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同济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园。到 2025 年,生命健康产业占区级税收比重达到 8%。

13、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编辑]

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能级、彰显特色。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

现代商贸业。以真如副中心为核心,月星环球港、中环中心、长寿湾、长风生态商务区为重点,打造“一核四柱”商业新地标,创建市级特色商圈。积极引进新业态、新模式,注入新活力,推动传统商贸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互联网平台企业向线下延伸拓展,引导实体企业更多开发数字化产品服务,鼓励企业依托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拓展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支持引进一线特色品牌,推动首店经济、网红经济、特色小店融合发展。到 2025 年,新增首店 100 家。

专业服务业。集聚高能级专业服务机构,形成与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服务体系。依托上海市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区,吸引集聚标准化国际组织、技术机构和各级技术委员会。推动成立中以(上海)创新园质量技术服务联盟,整合标准化检测、认证等功能。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搭建市场化平台,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提升发展法律服务业,围绕新产业、新模式打造特色法律服务产品。吸引集聚一批会计、审计等专业服务企业。

14、 大力提高经济密度

[编辑]

以“开放、转型、提升”为核心,做优新兴经济业态,以制度创新、深度拓展、结构优化、效益提高为重点,着力提升资源配置能力和载体产出效益。到 2025 年,新增税收亿元楼 15 幢。

新建、提升一批高品位商务楼宇。聚焦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真如城市副中心、桃浦智创城等区域,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商务楼宇。以国有楼宇为重点,实行“一楼一策”提升计划,盘活更新存量老旧楼宇,实现功能置换、经营转向。对于地理位置便利、交通发达且租金价格相对较低的存量楼宇,发挥租税联动政策推动力,引导业主开展内部空间、商业配套改造升级。

创新发展园区经济。发挥张江高新区普陀园品牌辐射带动作用,筑牢普陀园区经济主阵地。打造北片区智能制造与生命健康产业组团。其中,未来岛高新技术产业园主要发展先进制造、高技术服务业;新金环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智能科技、高技术服务业;真如铁三角科技园聚焦医疗器械、检验检测服务、智能制造三个领域。打造南片区智能软件、研发服务、科技金融产业组团。其中,中环国际中小企业总部社区着力发展医疗器械、智能制造等产业,新曹杨高新技术产业园重点发展医疗科技、高技术服务业,谈家 28 聚焦新媒体、在线新经济、大数据等产业。

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大力引导、培育和支持各类总部企业落户普陀,推动总部企业强化结算、分拨、采购、品牌培育等功能。鼓励总部型企业布局长三角,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面实践集约集聚发展模式,抢占高附加值环节,提升产业经济密度和创新能级。到 2025 年,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15 家。

强化招商引资。加快理顺体制架构,完善“专业招商+全员稳商”“全域、全员、全力”的大招商格局,力争引进税收千万元级项目 300 个、亿元级项目 30 个。创新精准招商模式,推动平台招商,加强功能型渠道招商,强化产业链、价值链招商,聚焦重点企业招商,提高招商成效。打造大数据招商平台,编制重点产业(链)投资布局导引,建立产业空间规划联动机制。加快建立项目首报首谈制度、项目区级主谈制度,强化存量项目流转监督,优化考核与激励,构建产业部门、各街镇和重点地区之间权责分明的高质量招商引资机制。

五、坚持改革攻坚,更好激发改革发展新动力

[编辑]

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以浦东开发开放 30 周年为新起点,发扬改革攻坚、敢闯敢试精神,稳妥推进自贸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政策在普陀区推广实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增动力、添活力。

15、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

[编辑]

坚持“服务是普陀第一资源”的理念,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善营商环境,提升利企便民水平,推进政府数字化转型,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持续打造“人靠‘谱’、事办‘妥’”的“普小二”金牌服务。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标准,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加快企业开办、经营许可申请等改革步伐。聚焦全市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做出特色。坚持以 “四到”换“四心”,用“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金牌店小二”服务,让“企业办事更省心、经营更放心、发展更顺心、扎根更安心”,让更多企业感受到普陀“人靠谱、事办妥”的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全面推行告知承诺制、“照后减证”、简化审批等改革举措。持续放宽市场准入,试点“一业一证”行业准入管理新模式,“放”出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进一步提高监管精准度,“管”出发展的公平和质量。全面推行“不见面” 办事,进一步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提供“24 小时不打烊” 的在线服务,“服”出便利与实惠。

全面打造信用普陀。以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以及司法公信建设,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推进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区创建,夯实数据基础,强化平台支撑,拓展应用场景,加快培育信用服务企业,切实提升企业和市民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的感知度。

16、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编辑]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实现竞争性行业市场化,不断健全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力争到 2025 年,区属国有资产总额达到 750 亿元、净资产达到 250 亿元,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量年均保值增值率达到 103%左右。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切实加强区属国企党的建设,更好发挥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增强区属国企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做强做优做大区属国企,不断提升国资区域贡献度。

完善国资治理监管体系。以管资本为主,持续深化国资监管机构职能改革,以市场化、专业化、法治化为导向,健全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试点职业经理人,优化薪酬结构和激励调节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创新国资监督管理,以公司章程为载体、以全面预算为重点、以契约监管为抓手,构建监管工作闭环。

优化调整国资布局。通过国有资本优化布局、调整结构,有效提升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和整体功能。以主业发展战略为引领,推动区属国资进一步聚焦重点地区建设、重点产业培育和民生事业保障。加大力度整合盘活国有存量资产,积极布局核心资源,充分发挥区属国有资本在创新合作、城市更新、住房保障等领域的基础性作用。

积极稳妥推进镇村集体经济改革。完成镇级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并做大做强。对以房屋、土地等招商招租为主要业态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鼓励将经营性资产通过合法程序委托镇统一经营管理,发挥规模效应,提升村级集体资产收益水平。

17、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编辑]

坚持公共性、法治化和民生优先原则,促进财政政策落地生效,推动财政管理改革攻坚,优化全链条预算管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财力保障。

优化财政绩效管理。建立部门间常态化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实现财政与项目投资、土地收储和出让计划的有效衔接,提高财政收支预排的前瞻性。实现预算与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对重大政策和项目的预算审核,切实建立并施行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支出管理和政策调整挂钩的机制。逐步建立健全分行业领域的共性绩效指标体系。

加强专项债务管理。严控隐性债务增量,规范政府投资基金与政府购买服务,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防控财政金融风险。加快构建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债务统计监测体系,稳妥处置存量隐性债务。着力加强政府债券管理,稳步推进专项债券管理改革。 18、全面加强依法治区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使法治成为普陀核心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持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打造“阳光政务”,推进政务公开和透明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继续优化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和旁听审理制度。全面实行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深入抓好法治社会建设。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民法典》等法律法规,使社会主义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认真贯彻执法司法为民理念,加大食品药品、环境保护、医疗卫生、安全生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建设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强街道(镇)、片区公共法律服务客厅、居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室)建设,畅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做好“一网通办”公证服务事项,优化办证流程,提高公证服务质量。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提高办案质量。深化“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19、推进城区数字化转型抢抓数字化发展先机,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围绕经济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生活数字化等重要领域率先突破,持续推动城区数字化转型。

[编辑]

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优化数字经济生态,推进数字化转型,努力在数字产业发展、数字应用示范等领域形成特色亮点,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集聚区。依托阿里巴巴数字农业、京东智联云、喜马拉雅大学、 ESP 电竞文化体验中心等重点项目,集聚一批在线新经济领军企业,大力发展新零售、无人配送、在线文娱等新经济新业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等产业为重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技术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数字应用推动商圈能级提升、智能交互技术集成创新、业务模式创新,推进重点商圈智慧化建设。着力营造开放包容、竞争充分、业态多样的在线新经济发展环境,持续支持一批创新型头部企业发展壮大。

深化落实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政府服务体系,打造“整体政府”,提升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的满意度。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将与市场主体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全部接入,提高在线办理率、全程网办率,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进一步优化跨部门跨层级的办事流程,压缩审批环节,实现政务服务减环节、减跑动、减材料、减时间。进一步深化“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完善政务服务点的线下布局,提升办事大厅(窗口)功能,提高企业和群众线下办事的便利度。进一步做强做优“靠普办” 政务服务平台,增加特色服务,打造政务服务品牌。加大公共数据归集力度和治理深度,构建以优化流程为基础、制度规则为保障、数据共享为驱动、在线平台为载体、“新基建” 为支撑的政府服务体系。充分利用区政府大数据平台,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公共数据归集、治理、共享、开放和应用,深化电子证照应用场景,提升跨地区的政务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围绕“高效处置一件事”,加快推进“智联普陀城市大脑”迭代升级,完善区、街镇、片区三级城运平台,加强“云、数、网、端、安”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数据深度融合、系统资源整合,形成好用、安全的基础网络。布密城市“神经元”和感知端,推进智能安防建设,提升社区视频监控智能化水平。聚焦应急管理、社会面管控、经济运行、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拓展智能应用场景。深化城运平台的应用机制,明确区、街镇城运中心的职责定位,加快形成基层综合执法和联勤联动的新机制。健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工作机制,形成科技驱动、网格支撑、基层参与相互赋能的治理格局。

着力营造智慧便利的数字化生活。强化数据驱动、技术赋能,推动全国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完善各类教育平台资源的互通共享,科学运用学生、教师、学校的数字画像,促进高效能教育治理和教学实践“智慧”变革。加强卫生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建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做深做实“统一预约、统一支付”,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进一步扩大信息惠民。建设智能化养老社区,推广居家养老信息化示范项目,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护、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服务。深化推广

“社区云”、远程视频帮办、消防社区云平台等智慧社区应用,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服务进片区,推动线上线下联动融合、标准统一,实现社区服务覆盖全民、便捷可及。

打造新型基础设施。深化以 5G 为核心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要素、全天候、高质量、强智能”的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基本实现主要公共区域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全覆盖,打造 5G 精品区。提升重点商圈、商业街区 5G 网络覆盖水平,鼓励开展智能交互技术集成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加强智能交通设施建设,加快布局新能源智能终端。拓展智慧物流,建设智能储物柜、智慧微菜场、智慧回收站等末端设施。持续推进上海城运系统道路交通子系统(IDPS)等重大项目,赋能城市安全运行。推进信息技术在公共消防领域的应用’‘‘。

六、坚持循环畅通,主动服务新发展格局

[编辑]

顺应国内外格局深刻调整,全面推动区域联动发展,加快城区空间协调发展,打造“一带一心一城”的空间发展布局,优化扩大内需动力结构,更好服务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图3 普陀区“十四五”空间布局

20、主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

[编辑]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要求,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联动畅通长三角循环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武宁路地处 G2 大动脉入城口和创新资源集聚优势,积极探索长三角沿线城市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路径,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良性互动。

加强产业领域合作。支持天地软件园等园区建设运营经验向长三角复制推广,打响园区特色品牌。鼓励国有企业向长三角地区投资开发建设,推动产业协同发展。打造“青商学院”等系列服务品牌,加强对长三角青年企业家等优秀人才的吸引凝聚。

促进创新资源共享。积极推动区内高校、科研院所、功能型平台与长三角企业在新材料、信息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安全、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打造从研发到产业化应用的创新全链条。支持区内科研院所、企业建设面向长三角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深化长三角区域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

推动金融资本合作。发挥长三角产业创新基金作用,探索长三角政府、企业、资本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依托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为长三角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成长壮大提供金融服务支持。依托上海联交所等平台,建设区域性资本市场,推动长三角产权市场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产权市场创新发展。

深化公共服务合作。依托四地教育联盟,进一步探索区域教育协作机制。建立长三角医疗卫生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动态便捷的协作型疫情联防联控体系。开展长三角养老服务区域合作试点,加强与安徽芜湖结对共建,积极探索长三角养老服务政策异地通关、市场要素流动,试点长期护理保险和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深入挖掘普陀特色文旅活动,提升体育赛事能级,持续提升“苏河水岸”文旅品牌魅力,不断扩大互联网影视、音视频、游戏电竞、全民健身等活动在长三角区域的影响力。

21、形成城区开放新格局

[编辑]

服务新发展格局,抓住 RCEP 重大机遇,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实现区域更高质量发展。

促进境外企业投资普陀。以进博会为重要渠道平台,主动对接符合普陀产业导向的境外参展企业,搭建国外优质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桥梁。通过自主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形成全球化招商机制,推动企业投资普陀。

加快发展进口新业态。依托进博会“6+365”常年展示交易平台,充分发挥上海西北物流园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作用,开展品牌发布、供销对接、商品品鉴等活动,促进境外优质商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推动进口新业态发展。

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加大对西藏、贵州、云南等地区帮扶合作力度。持续办好苏州河论坛、苏州河文化艺术节、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中国声音大会、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电竞上海全民锦标赛、上海国际 10 公里精英赛等品牌活动,搭建更多开放合作交流平台。

22、 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

[编辑]

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普陀担当,持续优化投资、消费动力结构。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深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投资审批再改革再提速,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公共卫生、民生保障等领域的短板,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消费升级趋势,鼓励本土品牌发布“老牌新品”,打造更多适应新生代消费群体需求的优质品牌。推动智慧商圈、文化旅游特色街区、夜间假日文旅消费集聚区、社区商业特色街区建设。着力发展夜间经济,打造夜上海特色消费示范区。做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支持国家、市级电商示范企业转型升级。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支持梅川路等街区提质升级,打造特色主题街区。开展放心满意消费创建活动,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23、 基本建成苏河水岸经济发展带

[编辑]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资源共享、水岸联动,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科技金融、商务商贸、智能教育、文化创意等产业,集中推进以“苏河之冠”为样本、湾区湾谷为特色、层次丰富、多元多样的都市水岸建设,着力打造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强化核心功能。长寿地区以“创新驱动、文化引领、率先转型”为主线,加快城市更新,全面打造形成升级版的商务区,长寿湾地区通过两岸空间缝合、空间能级提升、景观品质优化、商旅文娱联动等,塑造宜商宜业宜居宜游的特色品牌。长风地区形象和功能全面提升,积极融入大虹桥功能格局,服务进博会,大力吸引科技金融企业总部集聚。长征地区基本完成新曹杨地区整体转型,全面完成北新泾地区规划优化,成为精细化、特色化、定制化的高品质水岸商务区,集中打造以“苏河金融岛、绿色低碳城”为标度,融智能科技、数字金融、文化创意、生态休闲、绿色低碳为一体的滨水创新活动中心。

完成一批商办载体建设。长风地区完成 9 号东、10 号南逸合、1 号国浩长风城二期东、4C 北闻天下创新中心、4 号客车修理厂、9 号锦江和化工研究院北块等项目建设。长寿地区完成天安千树、曹家渡花鸟市场、鸿寿坊和锦绣里北商办项目建设。长征地区完成 360 华东大安全总部、宝能西上海中心、波克城市、农工商 118 商业广场更新改造和中信泰富财富科技广场项目建设。新增各类载体面积 331.43 万平方米。

表2 苏河水岸发展带“十四五”新增载体项目表

(单位:万平方米)

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 类型
1 长风 10 号南逸合 32.94 商业、办公
2 国浩长风城二期东地块 14.8 办公、文化、商业
3 长风 4C 北(闻天下创新中心) 2.72 商业、办公
4 久事客车修理厂地块 3.85 -
5 锦江汽修地块 3.22 -
6 长风 9 号东地块 24 商业、办公
7 化工研究院北地块 13.7 科研
8 曹家渡花鸟市场 8.4 -
9 天安·千树 49.55 商业、办公
10 锦绣里北块 6.96 商业、办公
11 鸿寿坊地块(长寿社区 D5-1 地块) 8.81 商业、办公
12 360 华东大安全总部 6.93 科研、办公
13 波克城市总部 4.13 科研、办公
14 中信泰富 38.5 商业、办公
15 宝能西上海中心 72 商业、办公
16 交运集团老真北地块 9.3 商业、办公
17 农工商 118 广场城市更新 31.62 商业、办公
合计 331.43

发展特色水岸经济。以苏州河 21 公里黄金水岸为基础,重点依托长寿的文化创意产业、长风的科技金融产业、长征的数字经济产业,打造高度融合的商、旅、文、体产业环境和人文氛围。围绕重点培育产业,引进上市企业 5 家,推动规模型企业落地 70 家。

打造滨河特色的高品质空间。集中推进苏州河岸线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打造“开放、系统、活力”的公共空间网络,为沿岸居民提供类型丰富、舒适宜人的魅力水岸空间。改善路网通达性,加大新曹杨、北新泾地区支路网密度,辟通长寿地区断头路,建设隆德路桥、M50 桥等跨苏州河桥梁,构建通畅、宜人的苏州河沿线慢行休闲步道。提升街区风貌品质,整合沿岸空间和房屋资源,强化统一规划和统筹配置,形成苏州河岸线资源统一建设、管理、运维的合力推进主体,通过业态升级和置换,重塑金沙江路、长寿路等主干路网的对外形象,塑造开合有致、氛围浓厚的街区风貌。

24、全面建成上海真如城市副中心

[编辑]

聚焦城市副中心功能提升和拓展,加快推进功能再造、形象提升、环境优化,全面完成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批高能级文体设施和高品质商务载体,进一步优化提升规划定位和格局,重点发展供应链科技金融、科技研发、现代商贸等产业,打造服务长三角的公共活动中心。

建成一批高品位的功能性项目。高·尚领域投入使用。全面完成红旗村改造-真如境项目。基本建成铜川路水产市场 “城中村”改造项目铜川板块。全面启动 X1、G1、B4 西北、金盛等地块的开发建设。新增各类载体面积 87.41 万平方米。开展真如寺及周边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和建设,提升真如历史文化的影响力。

表3 真如副中心地区“十四五”新增载体项目表

(单位:万平方米)

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 类型
1 X1 地块 22.76 商业、办公
2 G1 地块 8.14 商业、办公
3 真如境 39.82 商业、办公
4 高·尚领域 14.89 商业、办公
5 B04a-01 办公楼 4. 64 办公
6 武宁路 x6-01 办公楼 1.8 办公
合计 87.41

加快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聚焦以供应链科技金融为核心的新兴金融、以助力园区转型升级为目标的科技研发、以高端商业和文化消费为特点的现代商贸,积极引进一批符合产业导向、投资产出效益高的企业,打造经济增长点。积极推动真如铁三角科技园转型,通过“腾笼换鸟”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打造“科创-智能-智造”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完善基础设施。高标准完成长途客运站和上海西站地上地下一体联通的综合交通枢纽,进一步提升交通便捷性。完成桃浦东路-真南路下立交、南郑路、南石一路、广至路等道路建设。

25、初步建成上海桃浦智创城

[编辑]

围绕打造“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示范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目标定位,集中优化规划,提升区域整体品牌形象,东西联动、南北衔接,锚固区域发展格局,功能性开发全面展开,加快区域交通条件改善、环境品质提升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初步完成核心区建设和东拓区基础性开发,形成桃浦地区的转型发展雏形。

加快土地出让。积极推进核心区土地出让,规划建筑面积 372.5 万平方米,其中商办 183.6 万平方米,科研 68.6 万平方米,住宅 96.7 万平方米。拓展区完成控规调整批复,并适时推进相关地块土地出让。

加快项目建设。完成英雄天地、智创 TOP、染化八厂地块等商办项目建设。全面完成中央绿地建设和骨干路网更新改造,加快河道水系建设,完成排水系统、变电站、天然气调压站、能源站等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新增各类载体面积119.51 万平方米。

表4 桃浦智创城“十四五”新增载体项目表

(单位:万平方米)

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 类型
1 英雄天地项目(604 地块) 14.65 商业、办公
2 智创TOP 项目(605 地块) 29.51 商业、办公
3 染化八厂地块(603 地块) 42.39 商业、办公
4 606 地块项目 27.04 商业、酒店、办公
5 119-01a 地块 1.26 研发总部
6 119-01b 地块 1.11 -
7 金环E4 地块 3.55 商业、办公
合计 119.51

着力实现产业集聚。加快推进上海市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智能科技、智造研发、生命健康,与临港集团等开展合作,全面推动新兴产业集聚。建设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吸引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总部经济,不断提高产出规模,力争引进总部企业及机构 1-3 个、研发总部 3-5 个。完善科创服务体系,力争构建 5-8 个公共科技服务功能平台、研发平台。推动国际人才、企业、资金等集中布局,“一站式”服务体系顺利运行。

七、坚持文化兴区,提升文化建设新高度

[编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加强思想舆论引导,传承“赤色沪西”红色基因,以文化人、以文育德、以文兴业、以文惠民,打响“苏河水岸”文旅品牌,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断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养,增强城区软实力和吸引力。

26、 提升城区文化软实力

[编辑]

把文化软实力作为提升城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发挥重点载体、重点活动的带动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行动支撑。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基层,深入群众,挖掘和培育更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案例,讲好百姓故事,传播普陀声音。精心选树道德模范、普陀好人等先进典型,综合运用宣讲报告、事迹报道、专题节目、文艺作品等形式,广泛宣传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树立鲜明时代价值取向,彰显社会道德高度。’‘‘弘扬上海城市精神和普陀人精神。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持续塑造“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和“追求卓越、尚德包容、务实坚韧、团结奋斗”的普陀人精神,用新的创造性实践和新的不平凡业绩凝聚人心、推动发展。全面深入开展“四史”教育,大力挖掘宣传“赤色沪西”红色资源,引领普陀人民传承红色基因、永葆奋斗精神。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提升城区文明程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武装头脑,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推进创建常态长效,形成全民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创建活力,持续推进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镇)、文明小区(村)、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健全保障机制,加强资源整合,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拓展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积极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效。

27、 完善文化服务体系

[编辑]

优化完善立体均衡的公共文体设施布局,促进公共文化产品更丰富、配送更精准,提升文化惠民的供给水平和服务效能。

打响苏河水岸文旅品牌。推动商旅文体会联动发展,加快打造“苏河之冠”城市文化生活街区、长风亲子活动体验区、真如-曹杨人文演艺展示区、桃浦都市生态旅游区。以苏州河文化艺术节、苏州河书房及苏州河文化课堂为核心,打响“苏河水岸”文旅品牌。紧紧围绕庆祝“建党 100 周年”主题,推出一批具有普陀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艺作品。开展苏州河主题文艺创作和文创产品研发。鼓励区图书馆、区美术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等挖掘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重点文化载体建设。全力实施文化普陀“十大工程”。以城市更新为契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剧院、剧场、音乐厅等大型演艺空间。加快推进沪西工人文化宫、中海剧场、SMG 创意视频基地、波克艺术中心、桃浦文化艺术中心规划建设。完成顾正红纪念馆、苏州河工业文明展示馆改造提升。建成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区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沪西工人半日学校史料陈列馆。做好历史风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更好地延续城市文脉。


图4 普陀区“十四五”新增文化设施地图

扩大文化公共服务供给。按照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要求,统筹公共文化资源,推动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协调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效能,根据居民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需求和各类文化市场主体的服务供给能力,采取多种方式,配送文化产品至学校、社区、园区、楼宇。

完善体育公共服务。推动上海市体育宫改扩建及真如体育公园、长风都市运动中心(USC)等一批体育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力争实现社区市民健身活动中心全覆盖。积极建设多功能运动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共建公益性足球场,不断更新完善居民身边的体育设施。进一步挖掘公园、园区、楼宇等体育设施资源,坚持为各类群体提供健身锻炼的场所。深入开展体医融合、体教融合、体科融合,实现社区、园区、校区联动,形成全民健身工作大格局。


图5 普陀区“十四五”新增体育场地地图

28、提升文旅产业能级

[编辑]

聚焦互联网影视、动漫游戏、电竞、音视频等重点领域,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提质增效、创新融合。

繁荣发展文创产业。提升互联网影视产业能级,创新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互联网影视峰会的形式内容,深化“金沙江路互联网影视产业集聚带”建设,集聚一批互联网影视企业,鼓励和推动“互联网+”影视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动漫游戏产业加速发展,发挥领军企业对行业资源的整合效应,建立初创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加大培育动漫游戏节品牌。加快发展电竞产业,发挥电竞上海全民锦标赛、王者荣耀职业联赛官方主场的平台作用,从赛事、场馆、培训等多角度布局电竞产业生态系统,引进高级别、高水平国际赛事,打造上海“全球电竞之都”重要承载区。推进音视频、直播产业融合发展,依托中国声音大会平台优势,吸引影视、音视频企业集聚。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持续推进都市旅游新空间建设,打造普陀文旅特色魅力。深度发掘和利用苏州河沿线人文历史资源和工业文明内涵,推出红色旅游、工业旅游、苏河旅游等特色文旅项目,打造 10 条特色旅行线路。

八、坚持绿色发展,着力展现城区新面貌

[编辑]

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普陀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把普陀打造成为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有魅力的生态城区。

29、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编辑]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聚焦重点、补齐短板、综合施策,优化绿色空间布局,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切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美丽普陀。

完善绿化建设布局。聚焦真如绿廊、桃浦中央绿地等绿化项目,做好苏州河、桃浦河等滨水空间提升,全面建成可亲近、有温度、有活力的“苏河之冠”滨水公共空间。新建立体绿化5万平方米,新建绿道30公里,新增5座主题特色公园。

到202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5.8平方米。

稳步提升市容景观。着力贯通“一廊两环,四横四纵,两块多脉”道路景观体系,结合架空线入地和合杆整治工程,集中开展美丽街道三年建设行动。着力推动景观灯光建设,新增景观特色道路50条(段)。加强市容管理的法治化、常态化,加大户外设施和非广告设施的监管整治力度,持续推进“路长制”。深化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到2025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源头减量率力争实现5%。


图6 普陀区“十四五”绿化建设项目地图

创造多元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鼓励支持并大力推广 “社区微更新”,全面实施社区规划师制度,优化拓展制度内涵,进一步加大属地化、市场化专业力量的参与度,推进微更新项目的立项与储备,拓展居民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城区品质。

30、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编辑]

完善环境治理体制机制,着力巩固前期污染防治成果,推动环境治理从注重末端转向源头防控、从无害化转向资源化、减量化、从政府行政管理转向各方主体多元共治。

提升大气环境质量。全面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氮氧化物(NOx)为重点,强化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协同控制,更加突出源头防治和精细治理。加大流动源污染控制,强化用车尾气治理及排污监管。到 2025 年,空气质量优良率 AQI 稳定在 85%左右,

PM2.5 浓度力争控制在 35 微克/立方米,区域降尘量低于 3.7 吨/平方公里•月。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污水消纳及污泥处置能力。强化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结合重点项目大力推进初期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完成桃浦污水厂初期雨水调蓄池改造及支管工程建设。到 2025 年,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Ⅴ类水,主要河道水质断面优于 III 类(含 III 类)水体比例不低于 50%。

加强土壤治理。完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加强监管,强化在产企业土壤污染预防,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和义务纳入重点监管单位排污许可证。开展潜在污染场地排摸,建立土壤污染场地基础数据库。到 2025 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100%。

31、推进低碳绿色发展

[编辑]

以能效提升为主线,以节能技术应用、服务管理升级为支撑,以市场机制为关键,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节能低碳发展格局。到 2025 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确保完成市下达目标。

不断深化产业领域节能。进一步挖掘制造业节能潜力,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附加值、低能耗产业发展。推动节能技改项目实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强商业、旅游、餐饮等领域节能管理,围绕商圈、商场等高能耗服务场景,大力推动能耗对标、能耗公示。优化重点用能企业服务管理机制,完善节能目标分解、跟踪和考核。

持续提升公共建筑能效。强化监测平台数据应用,严格落实绿色建筑要求,提升存量建筑节能水平,鼓励实施节能改造。推进公共机构节能,完善能耗数据直报管理、实施公共机构能源审计,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

着力推进节能示范建设。加快桃浦智创城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真如城市副中心低碳发展实践区建设,复制推广南梅园低碳示范社区等实践经验,开展充电桩示范小区试点。鼓励低碳技术推广,引导产业园区、商办楼宇建设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九、坚持品质提升,建成高品质生活的新乐园

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底线民生、保障基本民生、提升质量民生,有效扩大多领域、多层次公共服务供给,确保财政投入民生领域比重逐年提高,让普陀人民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32、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编辑]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优质发展,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深入实施教育“三化一强”战略,大力推进产教、科教、体教、文教、医教融合,提升教育开放水平,打响普陀教育品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构建以 “红色基因、全球视野、创新素养”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养培育体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四大品牌工程”,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思政格局。深化区域德育一体化改革,实施学校德育“六育人”行动计划。推动创新创造教育,实施以“创新素养” 培育为核心的科创人才苗圃行动计划。健全学校体育“立体化”工作体系。优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育学生艺术素养,实现学生“一人有多技”。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引导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的教育需求。完善家庭科学育儿服务网络,为适龄幼儿家庭提供有质量的公益育儿指导。以普惠性托育服务为主,多渠道扩大托育服务资源供给。坚持普惠优质,做强学前教育“健康教育”品牌,保持优质园全市领先。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积极落实中考改革方案,推进初中强校工程。深化高考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中教育新体系,争创“双新”实施的示范区、示范校和项目校。推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打造一批示范性学区集团和新优质特色学校,努力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提供全纳普惠个性化的特殊教育。到 2025 年,托幼一体园所在幼儿园总量中占比达到 75%,中小学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达到23%。

加强教育资源布局与建设。完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聚焦入园入学矛盾突出区域和资源相对薄弱地区,优化学校设点布局,满足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强化普陀“一带三圈三集群”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华东师大二附中普陀校区和中福会托儿所托幼一体化、上师大附属初中部等新建以及武宁中学改扩建等项目。

专栏5 “一带三圈三集群”教育资源布局

“一带三圈三集群”指沿苏州河优质教育资源带、“两泉一川”优质教育资源圈、“一轴一心”优质教育资源圈、“桃浦智创城”优质教育资源圈的教育空间布局和优质学前教育群、义务教育新优质特色学校群和优质高中学校群的教育高质量发展集群。

沿苏州河优质教育资源带。放大华东师大、同济大学等高校合作办学溢出效应,着力提升品牌学校辐射力,打造以华二普陀校区为首的环华东师大基础教育“一条龙”。

“两泉一川”优质教育资源圈。推进石泉、甘泉和宜川地区学校整合和资源调配,发挥宜川中学在“两泉一川”的龙头作用,辐射甘泉外国语中学特色办学优势,探索石泉地区集团化办学。

“一轴一心”优质教育资源圈。推进真如、曹杨及周边地区教育资源优化,深化曹杨二中、梅陇中学、新普陀小学等教育集团紧密型办学,提升曹杨中学特色高中办学优势。

“桃浦智创城”优质教育资源圈。推进桃浦教育联合体深化紧密型学区建设,积极推动环同济大学医学院周边地区教育资源调整,推进万里地区以晋元中学为龙头的基础教育“一条龙”。


图7 普陀区“十四五”新增教育资源地图

完善教育高质量发展支持体系。优化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支持和项目支撑体系,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强化国际理解教育和国际素养培养。发挥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作用,激活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33、着力提升健康医疗服务品质

[编辑]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打造智慧化、整合型、高品质健康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公共卫生监测预警、现代化疾病预防控制、应急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社会治理五大体系,完善平战结合、快速响应、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精准防控五大机制。加强硬件设施和学科能力建设,完成区属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和社区发热哨点诊室的标准化建设改造,提高区属医疗机构核酸检测能力。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公共卫生信息化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治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药品集中采购。

优化医疗资源布局。坚持错位发展,加强区域优势学科和特色专科(专病)建设。优化桃浦、真如、万里医疗资源布局,新建西部区域医疗中心,完成红十字会老年护理院、区中医医院迁建等项目,推进市血液中心普陀献血屋迁建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达标建设工程。启动石泉、真如、甘泉、长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和改建项目,做好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做优做实老百姓家门口的医疗服务。到 2025 年,新增病床 1000 张。


图8 普陀区“十四五”新增医疗资源地图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能级,构建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提高基层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质量,推进医养结合深入发展。建设定位清晰、功能齐全、群众认可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做优做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报告和处置,深化“医防融合”综合防治工作机制。加强居民健康管理,在各街镇、片区内打造“健康驿站”。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

34、巩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编辑]

更加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持续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和生命质量。

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以网格化片区为依托,打造一批长照、日托、助餐等多功能枢纽型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功能融合,打造形成 “15 分钟养老服务圈”。实施养老机构“增能项目”,鼓励运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建设养老床位,重点发展中小型和小微型专业养老机构。到 2025 年,养老机构床位数不少于 10000 张,护理型床位数达到总床位的 60%,新增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5 家。


图9 普陀区“十四五”新增养老资源地图

全面落实养老保障。推进长护险试点,做好养老服务补贴与长护险的有序衔接,落实困难老年人长护险自负段补贴政策。完善老年社会救助制度,大力发展慈善助老事业,以老年基金会、慈善基金会等组织为载体,加大对高龄、独居、失能等特殊困难家庭老年人的救助力度。

深化医养服务融合。以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为基点,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家庭,构建医疗护理服务与生活照料服务相衔接的养老模式。推进康复辅具进家庭、进社区、进机构,推动养老机构标准化辅具配置全覆盖。探索开展社区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护理服务,探索养护医综合人才培养。

建设老年友好社会。创建示范型老年友好社区,大力推进智慧养老,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共建共享老年友好社会。鼓励老有所为,帮助老年人持续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独立生活能力。支持老有所学,继续发展老年教育。推进老有所乐,加快升级改造老年活动室,积极发展老年文化和体育团队。试点推广老年认知障碍友好社区建设,发挥三级老年维权网络作用。

35、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编辑]

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培育壮大新业态灵活就业机制,提高就业供给质量。

建设全方位就业服务体系。坚持精准发力与靶向施策,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残疾人、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水平,稳住就业保障底线。“十四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完成市下达目标。

积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激励创业的机制,发挥社区、创业平台在促进就业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形成覆盖创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扶持链。聚焦初创企业,提供政策扶持、投融资对接、创业指导、创业大赛选拔等服务,助力创业企业发展。“十四五”期间,每年帮助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人数和帮助引领成功创业人数均完成市下达目标。

持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聚焦重点产业发展培训需求,开展企业职工职业技能、新型学徒制度和新技能培训,促进职业培训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首席技师等为抓手,聚焦“产业+技能” 培养模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到 2025 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20 万人次。

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方针,充分发挥各级各类组织在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的作用,夯实基层调解组织实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和谐劳动关系达标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提升仲裁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劳动监察行政执法效能,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机制,加强多部门联勤联动。

36、强化多层次社会保障

[编辑]

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织牢结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稳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可持续的要求,完善困难群众的发现和响应机制。转变社会救助理念,倡导“物质帮困”向“服务帮困”转变,“事后救助”向 “事前服务”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社会力量等方式开展柔性帮扶,形成梯度坡型救助格局。开展救助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救助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救助业务工作相结合。

继续健全完善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按照“应保尽保”原则,继续稳步推进廉租住房常态化申请供应。扩大共有产权保障住房政策受益面,解决更多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精准对接园区和企业,做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保障社会群体权益。建立反家暴社区联动机制,优化困难妇女免费“妇科病、乳腺病”筛查项目,全面构建儿童友好社区,推进儿童“心理健康公益互助联盟”,为妇女儿童提供优质、安全、平等的环境。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实施“红色基因”大中小一体化厚植、青少年创业英才培养、青少年护航计划等重点项目。开展残疾职工关爱走访慰问,做好社保补贴申报和发放。继续实施残疾人集中就业企业社会保险费补贴、安置奖励、退税等。

推进慈善事业发展。通过“慈善箴言”“凡人善举”等慈善文化载体,不断推广慈善文化,传播正能量。依托慈善品牌,推广慈善项目,开展各类募捐活动,扩大社会影响力。健全经常性社会捐助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社会互助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加强慈善组织信息公开意识和专业运作能力,提升透明度、公信力和社会参与度。加强慈善超市建设,实现慈善超市街镇全覆盖。

37、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编辑]

统筹全区规划建设管理,启动开展城市空间品质倍增行动,因地制宜实施城市有机更新’‘‘。

多措并举推进老旧小区再提升计划。通过对老旧住房实施外墙粉刷、内部管网疏通、道路整修、绿化补种等综合修缮改造,着力解决房屋使用中的破、渗、漏、堵等问题,改善居民群众的居住质量和环境。全面完成 350 万平方米旧住房综合修缮改造,实现修缮范围、修缮类别全覆盖。坚持“成片区、整街区、大社区”的修缮改造理念,重点对大渡河路、武宁路、中山北路、苏州河沿线的小区进行提标打造,努力建设一批“环境优美、配套齐全、乐享宜居、低碳环保、智慧节能”的高品质社区。健全完善政策体系、管理机制,全面完成 36 万平方米旧住房成套改造。推进曹杨城市更新改造示范区市级试点项目。到 2025 年,实施一批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15 年以上老旧住宅电梯运行安全远程监测改造率达到 100%。

实施蓝网绿脉橙圈提升计划。实施河湖“蓝线水网·岸线生境”提升计划,全面实施桃浦河两岸三色融合提升工程、新槎浦、中槎浦水系两岸三色融合提升工程、中环明珠(碧翠湖)及周边水系连通工程。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巩固提升水环境治理成果,加强河道水系环境景观整治建设。开展绿色普陀“点线面”提升工程,点上建好老百姓家门口的绿地、公园、街心花园,线上打造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交通主干道、美丽街区)工程,启动“万树千丛”城市行道树全覆盖工程,面上开展片区绿地综合提升工程,实现“让绿色走进城区、让城区融进绿色”,不断提升市民体验度、感受度。实施就近宜居生活圈(橙圈)修补计划,打造“十五分钟生活圈”,为居住片区人群提供更加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不断提升“邻聚里”网格化片区管理服务功能,按照功能更加复合、服务更有特色的要求,推动党建、群团、养老、医疗、教育、文体、消防等资源与片区对接融合。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加密片区,增加布点至 40 个,建立片区项目淘汰更新机制。到 2025 年,绿化覆盖率达到 30.55%。

十、坚持治理提效,健全治理新体系

[编辑]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为先、管建并重、精细智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基层社会治理为支撑,全面提高城区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特点规律的治理新路。

38、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

[编辑]

坚持高标准引领,充分释放网格化管理效能,推动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贯通,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把服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区的每一个角落,努力形成超大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样本。

深入提高网格化管理能力。串联网格化巡查“主动发现”、

12345 热线“被动发现”、智能传感器“自动发现”,形成网格化发现运行机制,提升问题发现能力。以“全岗通”为方向,探索打造 7*24 小时应急队伍,实现网格内全事件、全流程、全天候处置,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塑造美丽普陀新形象。做好城区设计,把“城市家具”打造的更干净、更美观、更安全、更有序。加大违法建筑整治力度,持续推进无证建筑库销项。持续开展“美丽楼组”建设,激发居民自治内生动力,清理楼道堆物及违规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打造有温度的楼道。持续推进“美丽街区”建设,统筹绿化景观、建筑立面、店招店牌等要素,提升上海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区、月星环球港等美丽街区建设水平,继续推进万里实验学校、中山北路、光新路等美丽街区建设。深入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推动“美丽家园”建设品质再提升。有序推进高标准保洁区域创建,保持可机扫道路机扫率 100%。’‘‘提升城市管理法治化、标准化、社会化水平。加强行业管理和综合执法的衔接,实现执法部门和管理部门的良性互动和有机互补,增强工作合力。深化落实区城市管理导则和精细化管理行动计划,以绣花般功夫打造贯通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具有“建立-落实-评估-优化”自我迭代能力的城区管理系统。拓宽居民意见吸纳渠道,结合“一网统管”“两代表一委员”、12345 市民热线、人民建议征集站等渠道,丰富居民表达诉求的线上通道。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搭建更广泛汇聚民意的线下平台。

39、 优化提升基础设施能级

[编辑]

聚焦重点地区,着力增能、提质,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理念从“功能为主”向“功能与品质并重”转变,实现基础设施体系健全完备、能级提档升级、品质焕然一新。

提升交通设施品质。着力配合推动沪嘉高速抬升、金昌路 S20 外环线互通立交、云岭西跨苏州河通道、轨交 14 号线、20 号线新建等工程,积极做好周边区域的土地动迁腾退,同步规划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启动一批新改扩建道路,全面推进道路大修、中修。打造一批城市精品示范道路,力争实现 20%道路设施成功创建精品示范路段。逐步升级慢行道路。加快静态交通设施建设,电动汽车充电桩完成率实现市下达目标。

巩固排水防汛能力。完善排水管渠泵站及内涝防治设施,提高应对台风暴雨的排水防涝能力。逐步解决积水隐患问题,改造下立交、道路和小区等 10 个积水点。提高主要河道的防洪标准,完成桃浦智创城排水系统工程。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

40、 打造多元共治社会治理格局

[编辑]

坚持共建共治共享,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以社区为重心筑牢超大城市治理的稳固底盘,着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构建现代社区自治共治共同体。落实街镇党(工)委和政府(办事处)属地主体责任,完善以居民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居委会为主导,业委会为主体,物业服务企业、社区民警、消防监督员、城管执法力量、社会组织、群众团体等共同参与的居民区治理格局。突出党建在小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居民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强化居委会的指导和监督职责,推进业委会规范化运作,增强业主自治能力。强化基层行政执法和资源保障,落实“条块三协同”机制,更好为街镇和居村赋权增能。畅通民智民意汇集渠道,搭建更多民意“直通车”平台,构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与园区、楼宇、社区的线上线下沟通平台,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更好发挥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系统、12345 市民热线等作用。

加强基层服务保障。持续推动基层减负增能,完善职能部门事务下沉街镇准入机制,制定街镇行政权力和行政责任清单,强化对基层的财力保障。引导专业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以社区民生需求为导向,大力培育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业务能力强、服务水平高、公信力突出的品牌社会组织。深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岗位等级序列和职业发展体系。规范社区志愿者队伍管理与运作,积极搭建活动平台,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打造普陀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到 2025 年,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全区适龄人口比例(16-70 周岁)不低于 15%。

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问题。建立住宅小区电梯“社区公共保险”制度,推进老旧电梯维修更新改造。错峰利用周边停车资源,逐步缓解停车矛盾。聚焦群租扰民、居改非、沿街商铺管理、违规住人等治理难题,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结合小区综合修缮,实施小区封闭管理、生命通道建设、非机动车车棚标准化改造、便民服务设施等项目。依托“雪亮工程”,完成小区电子门禁和人脸识别系统改造。探索大件垃圾、建筑垃圾不落地预约机制,实现垃圾厢房破袋、除臭、清洗装置和设施全覆盖。加装修缮社区消防设施。 41、牢牢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压实国家安全责任制,完善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国家安全执法和宣传教育,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完善应急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治理应急机制、服务群众响应机制和打通抓落实最后一公里工作机制,着力破解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难题。构建“区-街镇-网格片区-居村”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制定区级风险目录,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应急制度,明确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主体责任。落实应急处置队伍,及时做好消火栓、架空线、燃气以及市政设施应急处置。结合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新建或改造一批应急避难场所。建立城市安全风险信息管理平台,评估事故概率和后果严重性,推进重大安全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健全符合超大城市特征的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快速响应防控机制。按照“全灾种、大应急”要求,强化消防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完成石泉消防站建设,开工建设白丽、金沙江消防站。

强化城市运行和生产生活安全保障。深化“3061”安全工作体系,紧盯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领域,抓牢风险排查、隐患整改、突发事件处置等关键环节。分行业分领域全面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突出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突出重点做好施工安全,确保深基坑等重大危险源受控。持续深化房屋建筑和各类基础设施管理,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推进安全评估与维修、改造和更新,探索形成智能化管理手段。持续推进既有建筑玻璃幕墙治理和空中坠物安全隐患专项整治,扎实排查、治理城市道路塌陷隐患,确保“头顶上”和“脚底下”安全。着力压减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做好轨交站点外围警戒及疏导,妥善应对“大客流”风险。健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推进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提升消防管理水平。完善网络安全工作体系,加快网络安全队伍建设、提升城区网络安全系数,努力打造网络安全新高地。创建安全发展示范区,初步建立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城区安全运行保障体系。

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构建具有普陀特色的市域治理体系。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建立健全线上线下一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实现对治安要素的精准动态管控。形成问题联治、工作联动、平安联创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完善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压实责任链条,持续推进平安普陀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以“案清事明”为基础,以“止新化旧”为目标,持续开展矛盾化解攻坚。整合行政调解、律师调解、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调解资源,优化非诉讼争议解决中心功能。健全技防体系,整合安防平台,丰富预警手段,提升预防效能。推动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和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双拥工作水平,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十一、凝心聚力实现新蓝图

[编辑]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强统筹管理和衔接协调,科学运用资源要素,完善规划监督评估制度体系,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推进规划落实。

42、 加强规划协调

[编辑]

突出本《纲要》的引领作用,健全以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纲要》对专项规划、空间规划、区域规划的指导,强化规划《纲要》作为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年度计划以及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推动各部门结合自身职能,确保规划《纲要》确定的主要指标和重点任务落实落地。

43、 加快项目建设

[编辑]

坚持以规划确定项目、以项目落实规划,优化重大项目布局,发挥重大项目对区域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组织实施一批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各部门应将《纲要》作为审核项目、安排资金的重要依据,对《纲要》中已经明确的重大项目,加强项目规划选址、建设方案、资金需求和社会风险等前期条件的研究论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44、 强化要素保障

[编辑]

强化政策导向,根据规划目标和任务,加强短期政策与长期政策衔接配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研究制定针对性的配套政策。强化财力保障,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衔接协调,明晰政府主体责任,强化财政对规划实施的保障作用。建立健全主体多元化、渠道多样化、运作市场化的投融资体系。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各级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加快集聚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各类人才,加强国际性人才引进,加快形成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高地。

45、 实施监督评估

[编辑]

规划重在落实,要进一步增强规划落实的穿透性。对《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进行分解,明确牵头部门和工作责任,作为对各部门、街道(镇)、重点地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依法开展规划实施的监督和评估,积极引入第三方机构,增强规划评估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扩大规划宣传,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规划实施的意见建议,发挥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提高规划实施的透明度。

结 语

[编辑]

风正潮平,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奋鞭策马。我们要朝着“创新发展活力区、美好生活品质区”的奋斗目标,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勇于在应对危机中发现机遇、抓住机遇、创造机遇,走出一条体现普陀担当、具有普陀特色的转型蝶变之路,创造新时代发展新奇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我们团结起来,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共迎共创共享普陀更加美好的明天。

《纲要》有关名词解释

[编辑]
  1. “八个聚焦”:《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关于制定普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八个聚焦”的任务,即聚焦创新驱动、聚焦产业立区、聚焦改革攻坚、聚焦循环畅通、聚焦文化兴区、聚焦绿色发展、聚焦品质提升、聚焦治理提效。
  2. “蓝网绿脉橙圈”:实施“蓝线水网·岸线生境”提升计划,打造清洁通透的水系网络;实施绿色普陀“点线面”工程,打造绿意盎然的生态脉络;实施就近宜居生活圈修补计划,打造便捷舒适的共享空间。
  3. CNAS实验室”: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hina National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Conformity Assessment,简称“CNAS”)认证的实验室,表示该实验室有能力开展相应的合格评定活动,且其合格评定活动的权威性得到认证。
  4. “411”倍增”:四大重点培育产业中的每个产业税收占比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到 2025 年,占比合计达到 40%。
  5. 一基地三中心:环同济大学医学院生命健康总部基地、高端医学创新中心、医药资源配置中心、数字医疗服务中心。
  6. “整体政府建设”: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或解决某些特殊问题,政府内部实行横向、纵向等跨部门、高效率的协同合作。
  7. “两集中两到位”:推进一个行政机关的审批事项向一个处室集中、行政审批处室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保障进驻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审批事项到位、审批权限到位。
  8. “云、数、网、端、安”:“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系统基础设施,即电子政务云、城运主体数据库、电子政务外网、政务微信等移动端应用和网络安全技术系统。
  9.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由东盟十国发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参加,是当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自由贸易协定。
  10. “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11. “一廊两环,四横四纵,两块多脉”:“一廊两环”指光复西路+苏州河滨河风景长廊,长寿路江宁路-光新路-志丹路-新村路-真南路-祁连山路-祁连山南路-金沙江路-宁夏路-普雄路-武宁路-长寿路外环与桃浦路-真光路-武宁路-曹杨路内环。“四横四纵”指真南路+新村路,金昌路+交通路,曹安路+武宁路,金沙江路+宁夏路+普雄路,祁连山路+祁连山南路,大渡河路,曹杨路,志丹路+光新路+ 江宁路。“两块多脉”指桃浦智创城(沪嘉高速-外环线-金昌路-南何支线),长风生态商务拓展区(长风+长征,除祁连山南路-金沙江路-真光路连线以西部分)以及由各街镇结合社区历史风貌和人文特色等因素,牵头打造的多条社区风貌干道、特色街区等。
  12. “三化一强”:教育优质化、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和人才强教。
  13. “六育人”: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14. “双新”:高中新课程新教材。
  15. “四位一体”:包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保障房、征收安置住房的住房保障体系。
  16. “城市家具”:城市公共空间中各种户外环境设施,如信息设施(指路标志、电话亭)、卫生设施(公共卫生间、垃圾箱、饮水器)、道路照明、安全设施、交通设施(公交站点、车棚)以及艺术景观设计(雕塑、艺术小品)等。
  17. “邻聚里”:以步行 15分钟距离为半径,整合党建、群团、养老、医疗、教育、文体、法律、亲子等资源,建设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中心,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更多优质服务。
  18. “条块三协同机制”:块统条包、一主各司、条抓块管,推动块里更好牵头协调,条里更好赋能支撑,双方深度协同,做好各项工作。
  19. “3061”安全工作体系”:以区安全生产委员会 30 个成员单位和街道镇为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主体,以建筑、消防、特种设备、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和人员密集场所 6 大安全生产领域为重点监管对象,建立健全 1 个包括综合协调、风险评估、挂牌督办、责任考核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工作平台。
  20.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每万人口居民拥有的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维持年限超过 10 年、有许可他人实施收益或实现质押融资、或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件数。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