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天津市红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红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3月8日
http://www.tjhq.gov.cn/zwgk/zcwj/hongqiaozhengce/qzf80/202103/t20210310_5379572.html

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红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编辑]

各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

《天津市红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天津市红桥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2021年3月8日

(此件主动公开)

天津市红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编辑]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红桥区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十四五”规划,对于红桥区抢抓重要的战略性机遇,在天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好桥头堡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天津市红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天津市红桥区委关于制定红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集中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于红桥未来五年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意图,是政府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编制年度计划和制定各项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红桥区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重大成就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编辑]

一、“十三五”时期红桥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编辑]

“十三五”时期是红桥区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红桥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围绕“打造绿色城区、建设美丽红桥”的发展目标,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全力打好棚户区改造、招商引资、创文创卫、安全稳定四场硬仗,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创新要素持续聚集。2018年以来连续三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位居全市前列。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94%。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化产业发展迅速,新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8家,雏鹰企业52家,瞪羚企业2家;全区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年均增速约20%,中船重工七〇七研究所、中铁(天津)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先后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红桥分园、智慧能源服务创新示范区实现共建。大力实施“海河英才”、“子牙人才”计划,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89万人。楼宇经济加快发展,打造了陆家嘴金融广场、正融科技大厦等一批品牌商务楼宇,累计盘活空置楼宇50万平方米。商贸旅游业持续繁荣,陆家嘴商业中心实现开业,水游城、欧亚达等商业载体经营业态不断优化,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繁荣发展。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战双赢”,着力抓“六保”、促“六稳”,经济运行稳定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举办多场主题招商推介会,承接中国工商银行远程银行中心(天津)职场、国药(天津)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中粮利金(天津)粮油股份有限公司、曼迪匹艾(天津)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中煤水文局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北京企业和项目,与京冀地区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务实合作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更加便利化,实现“一窗受理、大厅通办”,企业开办到经营时间压缩在1日以内。在全市率先推出政务服务7个工作日制度和注册企业免费刻章服务,实现企业“零成本”开办。大力实施服务关爱企业九项行动,在“美丽红桥”微信公众号开设“红桥机会清单”专栏,便于企业及时捕捉商机。深入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全面落实“天津八条” 、“红桥十条”等政策措施,按月兑现产业扶持资金。2018年在中山大学对全国266个政务服务大厅调研考察中,我区政务环境排名第二。深入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改革,搭建完成“四公司一中心”国有资产运作架构。圆满完成区房产总公司改革,扎实推进城管系统事业单位改革和环卫一体化改革,稳妥推进潞河环境建设公司改革,顺利实施供热改革,取得较好的综合效益。

棚户区改造全面报捷,载体功能显著加强。提前2个月并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2017至2019年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任务,累计完成征收73.77万平方米,3.33万户、超过15万群众从中受益,占全区总户籍人口数近1/3。“红桥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典型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人民日报》先后3次报道我区棚改工作,《老渔村新生记》登上头版头条。注重创新棚改工作模式,在全国第一个发行棚改专项债券,在全市第一个采用政府购买棚改服务模式,在全市第一个采用在出让地块竞配建定向安置商品房模式。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提供97.8万平方米优质载体,向“上”发展的载体功能和聚集作用不断凸显。加快土地整理,完成五十一中、单家面铺等10宗地块出让,总用地面积约52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约107万平方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纪念馆路、保康东路等6条道路完工通车,子牙河南路等11条道路加快建设,完成和苑起步区C地块、民族文化宫、北岸中心等海绵城市建设项目71个、216万平方米。

绿色城区加快建设,生态环境日益改善。举全区之力开展“创文创卫”,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区和天津市文明城区。大力开展“厕所革命”,消除辖区全部旱厕112座,用71天平稳顺利清撤全部10个占路市场和7个自发市场,解决了南大寺周边环境卫生死角、铃铛阁宰牛点等长期存在的历史难题,依法依规拆除违规鸽棚鸽舍853处、1.2万平方米。深入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在“渔村”原址建成14万平方米的子牙滨河公园,提升改造7个生态园林景观,打造光荣道等13条精品园林景观道路,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93%、绿地率33.4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89平方米。坚决抓好污染防治,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29%。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全面完成408个雨污混接点改造,地表水考核断面累计达标率100%,水体达标情况位居全市前列。

社会事业成果丰硕,民计民生有效保障。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连续五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编制我区第一个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草案),明确“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教育事业发展路径。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完成学前教育学位补建两年攻坚计划。大力推进教育载体建设,新建三条石地块小学进展顺利,第二实验小学实现招生,红桥小学改扩建工程基本完工,桃花园小学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区少年宫完成修缮加固,丁字沽小学、邵公庄小学、金潞园地块配套小学、西青道中学、天津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东校区已经预留出校园改扩建用地,天津三中南校区建设抓紧推动,教育资源配置日益优化。完成民族中学供热改造、楼体外立面排险工作,为天津八十中学、求真小学增扩校园面积,天津八十九中学校园围墙排险加固。拆除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小学外围存在20多年的违法建筑和方舟实验中学、培智学校等校园周边违法建筑,师生工作学习环境得到改善。高度关心关注新疆籍学生在红桥学习生活。完成丁字沽街中心幼儿园改制工作。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关心关爱教师生活,在市内六区第1批次将特殊教育津贴由15%提高到30%,在全市率先安排特教教师假期休养,在全市唯一为教师提供午间工作餐,在红桥小学、桃花园小学等校园改扩建过程中为教师新建了停车场地,先后补发多年未落实的部分退休教师全部一次性退休补贴和在职教师部分住房补贴。推动原无线电十三厂修缮加固改建为区教师进修学校。推动选优配强中小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为教育事业发展打牢基础。将区教育局行政编制增加到75名,在市内六区中最多。加强思政课建设,区级领导同志到一线课堂讲授思政课。发挥龙头校辐射带动作用,组建实验小学、师范附小两个教育集团。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建成10个医疗联合体,建成7个120急救站点,提前一年半在全市各区率先完成建设任务,实现10分钟车程救助目标。红桥区中医医院迁建工程加速推进,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标准化全科门诊建设,建成全国健康促进区、天津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新建一批街道、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了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相声节等旅游品牌。深化精神文明建设,设立每年100万元见义勇为资金。不断开发健身阵地,更新、新建健身园153处,完成一个游泳馆、一个健身中心、一个体育公园建设。红桥区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最佳赛区。区关工委被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认真落实天津市提前和延长供热措施,确保全区人民温暖过冬。累计实现新增就业15.5万人,社会保障和帮扶救助体系日益健全。完成863.1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和远年住房三年改造任务。10个历史遗留房地产项目全部具备发证条件,办理产权证1.35万户。提升为老服务水平,街道一级老人家食堂、社区二级老人家食堂全部建成。每千名65岁以上老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30张国家标准。新建芥园道、丁字沽一号路等13座标准化菜市场。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设立每年100万元的红桥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帮扶资金。制定民族宗教事务“10+10”工作机制,设立每年100万元的专项资金,全区民族宗教发展和谐和顺,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合作,累计向甘肃省碌曲县、合水县投入帮扶资金1.97亿元,完成消费扶贫采购资金1.45亿元,携手实现全面小康。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重要成果,全区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稳定,1名同志荣获全国抗疫先进个人。

基层治理实现突破,平安红桥建设扎实推进。坚持“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建成“三级平台、四级网格”智慧红桥指挥平台,105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全部达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形成具有红桥特色的“十个一”工作措施,《天津日报》头版进行专题报道。深入推动“飞地”治理工作,全区19处、45个点位“飞地”全部报结,实现基层党建全覆盖、基层社会治理全覆盖。健全完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机制,2017年以来累计化解信访案件395件,特别是依法依规化解长庚老年公寓产权纠纷、新春花苑户外排水管网改造、大胡同地区供热管网切改等社会关注度高、影响面广、难度大的积案和难题。持续加大力度解决1999年-2019年房屋征迁工作中因家庭内部矛盾等原因未完成安置的1337户历史遗留问题,已减少到328户,努力让群众安居安心。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债务工作总体平稳,无债务违约风险。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七五”普法圆满完成。紧盯重大安全隐患整改不放松,对一批事故隐患进行彻底治理,全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功办结全国首例“套路贷”涉黑案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二、“十四五”时期红桥区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编辑]

(一)发展机遇

[编辑]

新发展格局指明发展方向。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天津加快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构建“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累积。这为红桥区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区能级创造了良好宏观环境。

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新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新发展格局下推动资源要素重构、打造新增长极的重要举措。红桥区因独特的区位、交通等优势,成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雄安新区的桥头堡,通过引导产业、人口等要素在更广阔空间流动,将加速形成面向区域协同的聚集效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现代化枢纽经济区定位赋予新使命。按照天津市总体规划,西站地区将大力发展高铁枢纽经济,完善枢纽经济功能。随着“十四五”期间津兴、津承铁路建成通车,必将带来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技术流,有利于加快打造具有枢纽特色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

土地资源集中释放提供新空间。通过棚改“三年清零”释放出3000余亩宝贵的土地资源,使红桥区成为中心城区最具核心价值的发展区域,为“十四五”期间深入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提供了坚实的载体支撑。

生态城区建设增添新优势。通过持续深化国家卫生区、天津市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大力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全区市容面貌焕然一新,绿色发展本底更加坚实,为加快打造绿色城区、建设美丽红桥创造了条件。

(二)面临挑战

[编辑]

“十四五”时期,红桥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全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充分,市场主体数量和活力不足,能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优质高端载体较为缺乏;城市建设重点项目储备不足,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清偿棚改债务还有一定压力;城区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还不够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备,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压力依然较大,基层治理还需进一步深化;思想解放不够彻底,思想观念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破解难题的招法举措不多。

综合判断,未来五年机遇大于挑战,红桥区将全面开启新的发展篇章。我们必须胸怀“两个大局”,立足区情实际,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知难而进、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把区位、交通、人文、生态、空间等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新起点上推动红桥再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

三、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远景目标

[编辑]

从现在开始,到二〇二五年,全区要坚持打基础与高质量发展同步推进;从二〇二五至二〇三五年,全区要实现加快发展态势、更加高质量发展;到二〇三五年,把我区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区综合实力将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创新发展取得重要成果;基本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改革开放实现新的突破,区域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法治红桥基本建成,平安红桥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居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区域发展软实力显著增强;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形成蓝绿交织、城水交融的绿色城区;公共服务体系优质均衡,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第二章 “十四五”时期红桥区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编辑]

一、指导思想

[编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围绕推动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区委工作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教育兴区、土地强区发展举措,打造绿色城区、建设美丽红桥,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环境优美宜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创造良好开局。

二、基本原则

[编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和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用心用情办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文化体育、食品安全、生态环境、安全稳定等各项民生社会事业,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着力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对标世界先进、国内一流,打开脑袋上的“津门”,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树立开放思维和全球视野,面向国内国际,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作为。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主要目标

[编辑]

着眼于实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综合考虑红桥当前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推动质量效益显著提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更加具有吸引力,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开放型经济打开新的局面,区属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规划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进度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更新有序推进,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努力建设智慧城区。

——文明风尚蔚然成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居民综合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城区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加强。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大运河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利用,城区精细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持续减少,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现代化水平有力提升,卫生健康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治理效能显著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政府作用更好发挥,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显著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完善,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显著增强,社会更加安全稳定。

第三章  构筑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格局

[编辑]

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发展机遇,主动服务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聚焦西站前广场、西于庄、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大胡同等重点地区,全面建设西站枢纽经济区、光荣道智能科技示范区、三岔河口文旅商贸区,增强城区承载力和服务辐射功能。

一、加快西站枢纽经济区建设

[编辑]

范围:北至光荣道,南至北马路、芥园道,西至洪湖东路、复兴路,东至红桥北大街、河北大街。

充分发挥天津西站通达南北、多维立体交通汇聚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建设,与雄安新区建设对接互补,大力发展高铁枢纽经济,促进产城融合、站城融合发展。完善西站综合枢纽功能,加快周边路网建设,强化高铁枢纽与城市交通无缝衔接,提升道路通达性,打造成集铁路、轨道、公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交通枢纽。依托西站前广场、西于庄等大片成熟土地资源,着力引入经济社会效益好、带动性强的项目,推进高铁站与周边地区“站城一体”开发,科学规划建设一批服务业载体,与西北角地区现有载体联动,集聚承接京冀研发类总部型企业、地区总部、职能总部、平台类企业,以枢纽带产业,以产业强枢纽,打造与北京相比“生活、工作、人文”无差别,“环境、服务、竞争力”更优越的非首都功能承载区。

二、加快光荣道智能科技示范区建设

[编辑]

范围:北至光荣道,南至纪念馆路,西至本溪路,东至咸阳北路。

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城区特色,精准承接、聚集发展信创产业和智能科技产业,建设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平台。积极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存量空间调整、增量空间拓展,提升核心研发能力和配套服务能力,形成以电子商务、数字内容、智慧能源、人力资源服务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强与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中船重工七〇七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动发展,完善产业配套和创新链条,提供丰富应用场景,推动创新要素、创新主体汇聚,聚集高端人才,打造兼具高端服务和创新创业服务功能的城区新空间。推动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红桥分园、智慧能源服务创新示范区同步建设,打造“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区就有产业链”的园区产业生态。

三、加快三岔河口文旅商贸区建设

[编辑]

范围:北至志成路,南至北马路,西至河北大街,东至海河。

充分借助地铁4号线、7号线、12号线等建设有利契机,强化统筹谋划,优化规划方案,重构空间布局,全力推动大胡同地区开发建设。推动文旅、商业设施提升改造,推动商业模式创新,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促进传统业态优化升级、新兴业态加速汇集,增强服务辐射京津冀消费市场能力。依托周边区域特殊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历史建筑修缮和风貌道路整治,汇聚天津味道,复刻天津记忆,促进商旅文联动,努力打造体验津门历史、精品商业、高端商务、特色文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文旅商贸区。

第四章  培育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编辑]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优化创新生态系统,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方位引育创新人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编辑]

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坚持选育扶齐下,构建形成“遴选一批、入库一批、培育一批、认定一批”的“四个一批”工作机制,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与企业登记信息库、知识产权数据库等“多库联动”,引导人才、服务、政策、资本向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打造“雏鹰—瞪羚—领军”高成长企业接续发展梯队,在应用场景、数据支持等方面分级分类加强精准支持。鼓励科技领军企业开展技术和产品创新,在自主研发、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形成若干智能科技标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和承接国家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重要创新基地建设,努力融入国家和天津市创新战略布局。到2025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0家,雏鹰、瞪羚企业分别达到100家和6家,科技领军企业3家,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6%。

二、加快创新产业载体建设

[编辑]

聚焦智能科技、数字内容、智慧能源三大产业,着力实施新创客加速、新人才磁力、新服务支撑、新业态赋能四大工程,打造光荣道科技产业园。坚持“产业+地产”思路,支持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扩建一期云计算数据中心,推动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围绕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重点引进数据处理存储、软件开发服务、移动互联网细分领域优秀企业,打造卓朗科技数据产业示范基地。支持中船重工七〇七研究所、中铁(天津)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建设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联盟,支持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实施新建创新研究中心项目。支持圣威科技智能厂区、旭海大健康总部等重点项目规划建设,示范带动“数智技术”在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方面的创新。

三、加快培育创新生态

[编辑]

坚持以用立业、场景牵引,拓展新技术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在重点行业深入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形成更多有创新性的共性技术解决方案及标准。推动建立科技资源共享服务管理平台,促进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商业大学、中船重工七〇七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力量优化配置、资源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光荣道科技产业园云服务、天津青创园双创服务、艺点意创一站式创意设计服务等特色专业平台建设。加大雏鹰贷、瞪羚贷、科技立项贷等融资担保产品宣传推广力度,鼓励雏鹰企业融资发展,支持以上市为目的并完成股改的瞪羚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和领军培育企业。积极筛选推荐优质科技企业上市挂牌、申报天津市高成长初创科技型企业专项投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做优。到2025年,新增3家科技型上市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有效落实知识产权民事、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审判机制改革。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全域科普工作,建立科技馆体系和科普教育基地体系,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

四、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编辑]

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完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持续深入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持续优化完善“子牙人才”计划,继续推进京津冀人才交流协作,吸引和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溢出的人才、团队和项目。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人才吸附作用,科学编制人才需求目录,精准抓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形成人才集聚效应。推进“项目+团队”引才聚才模式,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积极搭建区校、校企合作平台,重点发现培养和支持一批符合红桥产业特点的高层次、高水平、成长性好的人才团队。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整体开发,统筹推进党政、企业经营管理、商贸服务、专业技术、高技能、社会工作等6支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经济社会复合型人才发现培养力度。优化完善人才服务政策,落实人才待遇保障,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入学、就医、安居等便利,提升对优质项目和优秀人才的吸附能力和服务水平。依托国家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红桥分园,深化人才培训、项目研发和产业实践,打造新职业人才集聚与培养输出高地。

第五章  构建现代都市服务经济集聚地

[编辑]

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优势,顺应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加快构建以高端商务商贸、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健康产业等为支柱,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把红桥区打造成为天津市高端服务业高地。

一、加快发展高端商务商贸

[编辑]

以西站地区和区内商务楼宇为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地区总部和运营中心、结算中心等各类功能性总部,大力发展工程咨询、管理咨询、决策咨询等各类咨询服务,引导会计、审计、评估、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机构集聚,推进知识产权、信用服务等专业服务业发展。积极服务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完善丰富水游城、陆家嘴商业中心等商业业态,盘活红桥广场、大成广场等商业资源,创新发展运河新天地、摩天轮、新五爱道、凯莱赛等夜间经济,大力振兴老字号品牌,进一步提升城区活力。创新商业设施服务功能,积极发展智能零售、定制店等体验消费模式,打造智慧商圈。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引导传统商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全方位营销渠道。加快消费升级,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优化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

二、集聚发展现代金融业

[编辑]

加快推动传统金融与新金融融合发展,积极承接首都金融外溢资源,吸引银行、保险、证券等传统金融机构汇集。大力发展消费金融、科技金融、远程银行服务中心、商业保理等新业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地区总部、职能总部,鼓励和支持票据中心、资产管理等各类营运中心落户。发挥陆家嘴金融广场等载体优势,延伸金融产业链,引进信用评级等金融配套产业和中介服务机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三、提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编辑]

加强文化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培育数字出版、数字音乐、视觉艺术创作等新型文化业态,支持、促进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和演出展示。依托区内设计类科研院所和企业,大力发展城市设计、工程设计、文化设计,引导设计业态集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增强区内旅游景区、旅游路线及相关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创产品供给,激发区内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加强对天津运河桃花文化商贸旅游节、天津相声节的营销策划,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对经济的贡献能力。

四、探索发展健康产业

[编辑]

依托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红桥区中医医院等丰富的中医资源,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重点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中医治未病服务、康复服务等健康产业,打造现代中医治未病服务品牌。整合区内健康产业资源,重点发展数字医疗、数字养老、数字体育,加强现代科技在医疗、养老、体育等领域的应用。推动数字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推广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医疗领域智能技术设备应用,促进医疗服务精准化。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领域,积极培育远程医疗、数字健康、移动医疗等行业,鼓励区域检测中心、诊断中心扩大服务项目,打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健康服务品牌。

第六章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新发展活力

[编辑]

主动融入国家和天津市对外开放发展战略,把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摆在突出位置,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向纵深发展,建设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一、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编辑]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世界标准、国际通行”要求,对照《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若干措施》任务,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开展全方位、全链条服务,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严格落实“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要求,扎实做好接链、促需、护企工作,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真心诚意为企业排忧解难,打造“遇难事,有红桥”服务品牌。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民营经济相关配套政策和服务体系,壮大优质民营经济主体数量和规模,依法保护企业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高度重视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更好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联系纽带作用。

二、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编辑]

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坚持以“混”促“改”,全面推进竞争类区管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和非竞争类企业的竞争性业务板块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民生领域等基础性行业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个环节,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完善监管方式,全面推进“智慧国资”监管平台建设,推进信息化与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巩固城市管理、供热、环卫一体化等重点改革成效,切实通过改革持续提升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民生效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实施零基预算,坚决压减一般性财政支出,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严控区级自定聘用人员事项,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物业服务管理,切实优化人员结构,降低行政成本。

三、提高城区开放发展水平

[编辑]

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摆在突出位置,主动服务北京、学习北京、依靠北京,抢抓历史性窗口期,对标国家疏解清单,进一步细化承接项目清单、工作清单,突出企业总部、科研机构、优质教育、医疗资源等,全力做好对接工作,运用市场化招商机制引进首都外溢项目。积极主动对接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突出匹配性、协同性,努力在服务国家重要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深化区域协同合作,持续推进产业、创新、生态环保协同发展,深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与北京市城区和河北省地市间友好交流,完善互访和对话机制,推进务实合作。落实国家和天津市布局,积极争取、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微中心”规划建设。严格执行《天津市加强和改进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措施》,落实招商工作主体责任,进一步健全依法招商、运转规范、权责统一、协调有力的招商工作体系,狠抓专业化招商团队建设,持续推进以商招商、平台招商、园区招商、代理招商、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牵引带动性强的项目。“十四五”期间实现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年均增长6%。树立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鼓励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津洽会等国内外展会,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运用资本市场、战略投资等多种形式“走出去”。

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编辑]

推动法治型、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设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市场决定资源配置重要原则,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充分结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制度,畅通参与政策制定的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化应用,深化政务公开,提高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

第七章  全力打造生态宜居美丽红桥

[编辑]

坚持生态立区,认真落实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环境质量改善为重点,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推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打造蓝绿交织、生态安全、秀美宜居的生态城区。

一、扎实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编辑]

坚持举一反三、重拳出击,推动中央和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地见效。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深入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燃煤、扬尘、移动源、餐饮油烟等污染治理力度,坚持PM2.5和O3协同控制,深化网格精细化管理,实现PM2.5浓度总体下降。全力抓好水污染防治,坚持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三水统筹”,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巩固“清四乱”专项行动成效,打造美丽河湖。到2025年,全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天津市考核要求。积极防治土壤环境污染,加强建设用地全过程管理,严格建设用地准入,开展土壤环境状况调查、风险评估和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强化噪声污染专项整治,加强危险废物监管,打造安静舒适的宜居环境。坚持减适并重、协同增效,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提升环境风险防控能力。

二、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编辑]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绿化、美化、净化、亮化、细化”综合治理标准,继续实施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露天烧烤、马路餐桌、非法占路摆卖、张贴小广告等顽症问题的综合治理,确保城区市容环境常态优良、品质不断提升。推进城市绿化工程建设,实施道路绿化、街头街心绿化、公园绿化、社区绿化、屋顶绿化,严格落实“林长制”,打造大绿大美生态环境。推进城市美化工程建设,抓好背街里巷、城区结合部、西站周边等综合整治,着力实施建筑立面美化工程。推进城市净化工程建设,以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实施环卫一体化特许经营权改革,推行市场化运行体系,推动环境卫生管理上水平。推进城市亮化工程建设,以“三河五岸”、西站地区、光荣道科技产业园为重点,实施夜景灯光亮化工程,通过增亮、增密、增色,让更多地方晚上亮起来。推进城市细化工程建设,加强城市管理行业考核,深化市场化作业,持续保持市容环境高水平。到2025年,累计新增绿化面积11.8万平方米。

三、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

[编辑]

全面贯彻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构建覆盖全区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绿色产业规模。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完成目标。大力推动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绿色生活创建行动,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开展节水行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落实《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推动生活垃圾减量、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全面倡导绿色消费,鼓励和发展低碳设计,推行低碳交通、低碳办公、低碳消费等新模式。

第八章  加快构建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

[编辑]

坚持教育兴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坚定信心、决心,坚决打赢教育翻身仗,努力构建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现代化发展体系。

一、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编辑]

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加强巩固教育系统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党组织决定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加强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始终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严格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支持学校党组织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从推进教育兴区需求侧着眼,在供给侧发力,把政治过硬、品行优良、业务精通、锐意进取的优秀干部选配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深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一体开展,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格局。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终身教育发展机制,发挥在线教育优势,扩大面向各类人群的终身学习服务,建设学习型社会。

二、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编辑]

增强创先争优意识,扎实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特殊教育融合发展。推动职业教育技能体系和实践基地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发展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传承创新教师培育方式,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引育培养一批教学名师、名班主任。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到2025年,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6年,高质量通过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评估认定。

三、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

[编辑]

稳步实施基础教育设施布局规划,坚持实用、管用,注重留白,做好教育基础设施更新建设。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补齐应急短板。深化集团化办学实践,打破校际壁垒,推动管理互通、师资共配、资源共享。扎实推进教师区管校聘,做好区域内教职工编制和岗位的统筹调配管理。加大校园周边秩序整治力度,保持整洁清爽环境。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引导学生文明用网。

第九章  建设新型智慧便捷城市示范区

[编辑]

坚持土地强区,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发挥土地空间优势,坚持“紧凑城市”、“精明增长”,综合实施区域开发、城市更新、城市细小、交通畅行、便民服务、新基建、排水防涝等工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短板,提升城市建设现代化水平。

一、加快重点地区开发建设

[编辑]

对标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高质量编制实施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科学制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增强要素承载能力,整体优化城市发展格局。聚焦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统筹人口、资源、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单位土地产出效益。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规划、招商、出让工作联动机制,促进规划建设有效衔接。持续巩固违建别墅治理成果。加快土地整理出让速度,推动金潞园、铃铛阁、西站前广场、西于庄、科技园5-北-2等地块挂牌出让,加快运输六场、同义庄等地块土地整理进度。抢工期、抓进度,集中抓好机电职业学院、海上花苑、油脂储炼厂、孟春里、五十一中、单家面铺等49个重点项目建设。“十四五”期间,施工面积达45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加大城市建设领域执法力度,提升项目建设质量。严格控制地面沉降。强化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塑造城市风貌,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二、强化交通系统支撑保障

[编辑]

完善区域路网体系,推动子牙河北路、子牙河南路等城市干路建设,重点提升次支路网密度,加快打通卡口路、断头路,畅通微循环网络,提升路网运行效率。完善重点地区路网布局,完成西于庄、和苑、光荣道科技产业园等地区道路建设。“十四五”期间,全区实施33条道路建设,长度23公里。全力保障服务地铁4号线、7号线、12号线建设,提高区内站点及周边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公交与慢行网络体系建设,改善出行环境,提升出行体验,推动传统以车为导向的“道路”向服务于以人为主的“街道”转换。到2025年,全区轨道交通站点600米覆盖率不低于50%。加强停车场规划建设,结合建筑开发、环境整治、绿化配套等新建一批停车泊位,布局一批“智慧停车”等便民服务设施和精细建设项目,加大停车综合治理力度,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

三、持续推进城市更新改造

[编辑]

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善公共设施、市政配套和停车设施,优化区域空间配置和结构,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试点工作,加快电动自行车集中安全充电点建设,解决老旧住房使用功能和安全隐患短板。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面提升排水防涝系统,加强内涝积水综合治理,设置超标雨水行泄通道与调蓄空间,逐步改造现有合流制排水设施,新建一批雨污水管道与泵站设施。到2025年,建成雨污分流制系统,新建西于庄雨水泵站、津航路雨水泵站、子牙河北路地道泵站、子牙河南路地道泵站等4座泵站,城市建成区5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目标指标要求。加强燃气供热管网提升改造,提高供热可再生能源比例,优化燃气锅炉低氮改造和低碳减排,因地制宜建设可再生能源供热设施。完成热电联产供热网与丁字沽等区域大型锅炉房联网运行,完善供热计量保障与技术标准体系,加强供热计量节能宣传。完善电网网络和智慧化建设,加快邵公庄等110千伏变电站建设,优化配电网电源点布局,推进老旧小区供电线路改造,开展充换电设施建设。加强人防设施建设,提升地下空间管理利用水平。到2025年,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

四、积极推进智慧红桥建设

[编辑]

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探索智能科技在城市管理、环境监管、执法指挥等方面创新应用,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把握新基建发展机遇,严格落实《红桥区移动通信基站站址布局专项规划》,加速推进5G网络建设和应用,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级。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数字化城管视频监控系统、城市管理信息采集系统和城市管理呼叫指挥系统。完善数字城管发现、受理、处置、系统运维和8890、110、120、119等热线考核评价体系,发挥数字城管与热线并轨运行优势。运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开展智能家居、智慧养老等方面的应用,构筑居民新的生活方式。

第十章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编辑]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扎实做好维护安全稳定各项工作,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一、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编辑]

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决维护政治安全、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平安红桥建设,从严从实防范管控各类风险隐患,把红桥打造成为全市最安全、最稳定的地区之一,为筑牢“首都政治护城河”提供坚强保障。健全重大敏感节点调度机制,高质量完成重大维稳安保任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经济安全、金融、粮食等各类风险隐患分析研判,提高预知预警预防能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妥善化解存量债务,坚决遏制隐形债务增量,着力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坚决打击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推动实现“无黑”城区创建目标。

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编辑]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牢记“隐患就是事故,事故就要处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执法“六个必”要求,始终以“铁面、铁规、铁腕、铁心”,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力度,坚决防范和遏制危险化学品、消防、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提高监管、执法和服务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吃的放心、用药安心。持续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和调拨机制,利用公共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建设应急避难场所,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落实党管武装制度,提高全民国防意识,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三、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

[编辑]

认真落实市委“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要求,持续深化具有红桥特色的“十个一”工作模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实施社会治理网格化管理平台项目二期工程,深化“三级平台、四级网格”建设,融通数据系统,拓展载体功能。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充分发挥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作用,确保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推动民事、行政案件万人成讼率稳步下降至合理区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统筹推动执法、司法等资源力量下沉,促进提升基层化解矛盾、防范风险能力,强化政法铁军法治保障作用。进一步完善“吹哨报到”工作闭环,抓紧抓实“下考上”、“上考下”机制。强化督查督办,推动街道部门密切联动,不断提升问题处置效能。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提升网格化管理服务水平。坚持注重常治、体现长效,持续巩固“飞地”治理成效。

四、推进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编辑]

坚持党对社区各类组织的领导,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进一步巩固深化社区换届“一肩挑”成果,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人队伍建设,确保党的领导一根钢钎直插基层。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促进党建资源与党员、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拓宽社区服务人才来源渠道,引导优秀人才向社区服务领域流动。推行“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门党小组”组织设置建设,有力保障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轴心作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社会协同机制,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创新物业企业监管模式,持续开展物业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做好企业信用等级评定,着力解决物业管理突出问题,提高物业服务水平。支持物业企业做大做强,提升物业管理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整体服务水平。

五、加快建设法治红桥

[编辑]

深入实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创新引领和持续深入推动全面依法治区和法治政府建设,加快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进程。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着力推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坚持法治红桥、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保障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充分落实。规范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活动,确保出庭应诉率达标。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动行政执法体制权责统一、权威高效。健全街道综合执法运行和保障机制,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社会治理执法体制。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提升行政执法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社区警务室、社区法官工作站、派驻社区检察室建设水平,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执法司法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加强法治宣教阵地和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宣传教育,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普法责任制,全面实施“八五”普法,重点开展《民法典》等普法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第十一章  织牢织密民生福祉保障网

[编辑]

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精心组织实施民心工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加快健康红桥建设

[编辑]

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努力为全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组织实施《健康天津各项专项行动方案(2020-2030年)》。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强化健康卫生宣传,增强公众卫生意识,巩固国家卫生区创建成果。细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举措,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实战能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抓好重大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2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发挥红桥区中医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改善中医医院办院条件,完成红桥区中医医院建设项目。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级水平,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网络,完成西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启动西于庄街、和苑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项目。持续推进区级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和基层卫生机构妇女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启动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迁建项目。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病毒性肝炎、地方病等重点疾病预防控制,落实《红桥区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稳步提升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强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工作,完善精神卫生三级机构体系,建设区级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完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心理健康服务水平。加强尘肺病等职业病综合防治,强化公共场所、医疗服务、学校卫生、爱国卫生、生活饮用水安全监督管理。启动红桥区口腔医院迁建项目,提升口腔疾病防治服务能力。提高老龄健康服务能力,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快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支持鼓励多元化办医格局,为百姓提供多样化医疗服务。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拥有病床数5.8张,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3.52人以上。

二、健全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

[编辑]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与扩大就业联动机制,积极应对结构性就业矛盾,切实加强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低收入家庭、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保障。“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就业1.7万人。大力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完善创业培训、创业贷款、创业孵化等全链条政策帮扶机制,强化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创业载体升级。强化就业服务,多渠道搭建职业指导、就业见习、创业实践平台,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深化困难群体就业援助,坚持就业群体托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加大职业技能培训政策落实力度,贯彻落实新型学徒制和大师带徒政策,开展重点群体就业能力提升行动和企业员工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就业”模式,搭建智慧就业云平台。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力度,有效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切实维护农民工等群体劳动报酬权益。

三、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编辑]

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作用,加大对困难群众走访、排查、帮扶力度,对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认真组织和实施城乡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扩面和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提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保险服务水平,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功能。全面加强住房保障工作,优化分配供应,规范供后管理。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落实有关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进妇女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完善残疾人保障和服务体系,保障基本生活、康复救助、教育培训、就业增收、文化体育等需求,做好帮扶孤老、孤儿等工作。积极发展红十字事业,加强慈善组织培育和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慈善公益活动。全力做好对口支援、合作交流和结对帮扶工作,加大对甘肃省合水县、碌曲县等对口地区的支援帮扶力度,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档案、保密工作,全面完成区档案馆新馆及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

四、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编辑]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探索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拓展居家养老服务功能,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协调发展、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养老服务设施分区分级规划建设和配套标准,推进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探索民办公助、公建民营、企业自建等多种运营模式的养老机构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与文化、体育、家政、健康等行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日间照料中心社会化运营改革,鼓励养老机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运营服务。推进老人家食堂全覆盖,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建立居家特殊困难老人探访制度,探索社区互助养老和“物业服务+养老服务”模式,开展定期入户巡视、家政服务、精神慰藉等个性化服务项目,实现设施服务和上门服务的结合。到2025年,新建成5所养老院,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5张。

五、提升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水平

[编辑]

全面落实《退役军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加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做好退役军人接收安置工作。广泛开展双拥活动,加强双拥共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加大政策宣传、走访慰问和帮扶解困力度,切实保障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合法权益。进一步加强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深化模范退役军人、模范拥军人物、“最美退役军人”等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激励广大退役军人发挥优势特长,为全区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六、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编辑]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健全和完善少数民族服务与管理体系,促进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民族体育、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每年举办好民族团结月系列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第十二章  谱写文化繁荣兴盛新篇章

[编辑]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定文化自信,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文化发展水平,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提高城区文化软实力。

一、持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

[编辑]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形成全民学习、全民武装、全民信仰、全民实践的工作格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天津市文明城区创建成果,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区,推动全区上下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认真落实《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大力倡导文明生产生活方式。加强市民道德建设,弘扬诚信文化,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开展以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广泛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创新服务方式,引导志愿服务品牌化、项目化、常态化发展,打造学雷锋志愿服务区。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强用好区级融媒体中心。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推动“做新时代‘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主题活动常态化。围绕重大历史节点和重要主题组织开展多形式、全覆盖的主题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热烈的庆祝氛围。推进优秀文艺作品创作,提升文化产品的内涵和质量。

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编辑]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开展标准化、均等化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精准度,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培育特色鲜明的区街文化品牌,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开展“书香红桥”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引导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投入机制。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做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和文物古籍保护。加快北洋大学堂旧址、天津西站主楼等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作,依托马家店遗址建设“天津甲骨文发现遗址碑亭”,完成平津战役纪念馆、天津义和团纪念馆提升改造。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提高阐释传播水平。

三、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编辑]

积极参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及三岔河口核心展示园等项目建设,全面整合提升红桥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红桥特色旅游精品路线,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努力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以北运河西岸为重点,围绕桃花堤、北洋大学旧址、西沽公园、北运河风景林廊、西沽南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等,创建西沽市级全域旅游示范街。以华北民族工业摇篮三条石为核心,围绕三岔河口、天子津渡公园、天津之眼摩天轮、估衣街、锅店街、三条石历史博物馆及谦祥益相声文苑等节点,创建三条石市级全域旅游示范街。以子牙河为纽带,整合子牙滨河公园、平津战役纪念馆、水西庄、天津西站、直隶航运局等沿线文旅资源要素,打造子牙河文旅景观带。

四、推进体育事业繁荣发展

[编辑]

加快推进区体育中心、足球场等载体建设,推动学校及企事业单位开放体育场馆,构建“15分钟健身圈”。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社区体育,推广具有红桥特色的回族重刀、剑道、空竹、花毽等品牌健身项目。创新青少年培养机制,深化体教融合,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推动体育产业市场化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健康、养老、教育、文化、旅游等行业融合发展。到2025年,体育生活化、全民健身科学化程度明显提升。

第十三章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编辑]

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强化规划落地的要素支撑,团结和凝聚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编辑]

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主动适应客观情况新变化,不断改进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体制机制,更好地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提高领导决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突出规划引领作用

[编辑]

完善规划体系,建立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衔接协调机制,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制定实施年度发展计划,明确进度要求,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制,纳入全区绩效管理考核,加强过程管理,确保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三、强化规划实施支撑

[编辑]

加强财政预算与规划实施的有效衔接,完善财政保障机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保障与民生相关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财政预算投入。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围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区域,集中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对纳入规划的项目优先推进,落实绿色通道制度,全力保证规划选址、土地供应和融资安排,确保项目加快建设、如期完成。

四、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编辑]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将规划实施情况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加强规划评估,建立健全规划年度监测、中期评估和后评估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进行调整修订,报区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后实施。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规划,增强公众对规划的认知和了解,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规划实施,完善规划实施的民主监督机制,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

==

红桥区“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

序号 指标 2020年 2025年 属性
预计 预期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年均增速) 4.1 不低于全市增长水平 预期性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年均增速) [-] 20 预期性
3 高技术服务业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代表的现代新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9 预期性
5
4 全区市场主体数量(万户) 4 5.5 预期性
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4 5 预期性
创新驱动
6 研发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 2 2.6 预期性
7 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件) 21.81 26 预期性
8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84 140 预期性
9 科技型企业上市数量(家) 0 3 预期性
绿色生态
10 单位GDP能源消耗降幅(%)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11 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幅(%)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12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 63 65 约束性
13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71.4 完成市下达任务 约束性
14 绿地率(%) 33.48 36.31 约束性
民生福祉
1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 7.2 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预期性
16 新增就业人数(万人) [15.5] [8.5] 预期性
17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8] [8] 预期性
(万人)
18 人均预期寿命(岁) 82.74 82.8 预期性
19 具备健康素质居民比例(%) 28.59 30 预期性
20 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4.4 4.5 预期性
21 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5.5 16 预期性
22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 85.7 90 预期性
23 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张) 30 35 预期性

注:[  ]内数据为五年累计数。

本作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条,本作品不适用于该法,在中国大陆和其他地区属于公有领域


注:中文维基文库社群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演讲,不总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