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傷寒明理論/惡寒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發熱 傷寒明理論
卷上/惡寒
惡風 

傷寒惡寒,何以明之,惡寒者,風寒客於榮衛之中也,惟其風寒客於榮衛,則酒淅然惡寒也,惟其榮衛之受風寒,則嗇嗇然不欲舒也,其惡寒者,非寒熱之寒也,又非惡風也,且惡風者見風至則惡矣,得以居密室之內,幃帳之中,則坦然自舒也,至於惡寒者,則不待風而寒,雖身大熱而不欲去衣者是也,寒熱之熱,謂寒去更作,熱至則寒無矣其惡寒雖發熱而不欲去衣也,甚則至於向火被覆,而猶不能遏其寒也,所以然者,由陰氣上入陽中,或陽微,或風虛相搏之所致也,惡寒一切屬表,雖裏證悉具,而微惡寒者,亦是表未解也,猶當先解其外,俟不惡寒為外解,乃可攻裏也,經曰,發熱而惡寒者,發於陽也,無熱而惡寒者,發於陰 也,謂如傷寒,或已發熱,或未發熱,必惡寒者,謂繼之以發熱,此則發於陽也,若惡寒而踡,脈沉細而緊者,此則發於陰也在陽者可發汗,在陰者可溫裏,惡寒雖悉屬表,而在表者亦有虛實之別,若汗出而惡寒者,則為表虛,無汗而惡寒者,則為表實,表虛可解肌,表實可發汗,又有止稱背惡寒者,背者胸中之府,諸陽受氣於胸中,而轉行於背,內經曰,人身之陰陽者,背為陽,腹為陰,陽氣不足,陰寒氣盛,則背為之惡寒,若風寒在表而惡寒者,則一身盡寒矣,但背惡寒者,陰寒氣盛可知也,經所謂少陰病一二日,口中和而背惡寒者,當灸之,處以附子湯者是矣,又或乘陰氣不足,陽氣內陷入陰中﹐表陽新虛﹐有背微惡寒者﹐經所謂傷寒無大熱﹐口燥渴心煩﹐背微惡寒者﹐白虎加人參湯主之者是也﹐二者一為陰寒氣盛﹐一為陽氣內陷,又何以明之也,且陰寒氣盛,豈又能消耗津液,故於少陰病,則曰口中潤,如陽氣內陷,則熱爍津液為乾,故於太陽病,則口燥舌乾而渴也,二者均是背惡寒,要辨陰陽寒熱不同者,亦於口中潤燥可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