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日本雜事詩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日本雜事詩
作者:黃遵憲 

自序

[编辑]

余於丁丑之冬,奉使隨槎。既居東二年,稍與其士大夫遊,讀其書,習其事,擬草《日本國志》一書,網羅舊聞,參攷新政,輒取其雜事,衍為小註,串之以詩,即今所行《雜事詩》是也。時值明治維新之始,百度草創,規模尚未大定。論者或謂日本外强中乾,張脉僨興,如鄭之駟;又或謂以小生巨,遂霸天下,如宋之,紛紜無定論。余所交多舊學家,微言刺譏,咨嗟太息,充溢於吾耳。雖自守居國不非大夫之義,而新舊同異之見,時露於詩中。及閱歷日深,聞見日拓,頗悉窮變通久之理,乃信其改從西法,革故取新,卓然能自樹立,故所作《日本國志》序論,往往與詩意相乖背。久而游美洲,見歐人,其政治學術,竟與日本無大異。今年日本已開議院矣,進步之速,為古今萬國所未有。時與彼國穹官碩學,言及東事,輒斂手推服無異辭。使事多暇,偶翻舊編,頗悔少作,點竄增損,時有改正,共得詩數十首;其不及改者,亦姑仍之。

嗟夫!中國士夫,聞見狹陋,於外事向不措意。今既聞之矣,既見之矣,猶復緣飾古義,足己自封,且疑且信;逮窮年累月,深稽博攷,然後乃曉然於是非得失之宜,長短取舍之要,余滋愧矣!況於鼓掌談瀛,虛無縹緲,望之如海上三山,可望而不可即者乎!又況於排斥談天,詆為不經,屏諸六合之外,謂當存而不論,論而不議者乎!覘國豈易言耶,稿既編定,附識數語,以志吾過。

光緒十六年七月,黃遵憲自序於英倫使館。

卷一

[编辑]
立國扶桑近日邊,外稱帝國內稱天。縱橫八十三州地,上下二千五百年。
日本國起北緯線三十一度,止四十五度;起偏東經線十三度,止二十九度;地勢狹長。以英吉利里數計之,有十五萬六千六百零四方里。全國瀕海,分四大島、九道。戶八百萬,男女共三千三百萬有奇。一姓相承,自神武紀元至今歲己卯明治十二年,為二千五百三十九年。內稱曰天皇,外稱曰帝國。隋時推古帝上煬帝書,自名日出處天子。餘此詩採摭諸書,曰皇曰帝,悉從舊稱,用《公羊傳》「名從主人」之例也。
泰初一柱立天瓊,岳降真形地始成。西有和華東諾冊,一誇手造一胎生。
紀神武以前事為《神代史》,曰:開闢之初,有國常立尊,為獨化之神。七傳至伊奘諾尊、伊奘冊尊,為耦生之神。二尊以天瓊矛下探滄溟,鋒鏑凝結成磤馭盧島,名為國柱,因下居成夫婦。先以淡路洲為胞,鐘靈孕祥,乃生八大洲,餘島則矛頭滴潮濡沫所凝者。泰西人有《創世紀》,稱耶和華手造天地萬物,七日而成,同一奇譚。
蕩蕩諸尊走百靈,荒唐古史過《山經》。海神長女生鸕羽,天祖初皇法脊令。
《神代史》又言:伊奘諾尊、伊奘冊尊見脊令相交,始知交婚,是為初皇。又曰:瓊瓊杵尊有山幸與兄火蘭易海幸,後失於海,兄索之急,乃自投海中,海神妻以長女,復得海幸。獲潮滿瓊、潮涸瓊二寶神女,有孕,告瓊瓊杵尊,生子勿往視,不聽,竊窺之,有臥龍盤兒,驚躍人海。產室葺以鸕羽茅草,未及覆甍,故號為鸕鶿草葺不合尊。尊生神武。
藂雲揮劍日揮戈,屢逐蝦夷奏凱歌。西討東征今北伐,古來土著既無多。
日本土人即蝦夷,蓋如臺灣之生番,蠢蠢如豕鹿,聲音狀貌皆少異,日本稱為毛人亦呼為倭奴古所謂長須國者也。日本開國在日向大隅,自西而東,蓋逐蝦夷而居之。神武、崇神、武尊、神功皆力征經營,中葉專設征夷大將軍以為鎮撫。唐時陸奧一道猶盡屬蝦夷。近三百年,聚於奧北一島,有口蝦夷、奧蝦夷之稱。維新後置北海道,設官開拓,聞其種類只存數千云。神武初起師征夷,曰:吾日神之孫,而向日征虜,逆天道矣,不如隨影討之。藂雲劍,武尊征夷之劍也。
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瀛別有天。鏡璽永傳笠縫殿,倘疑世系出神仙。
崇神立國,始有規模,史稱之日御肇國天皇,即位當漢孝武天漢四年,計徐福東渡,既及百年矣。日本傳國重器三:曰劍,曰鏡,曰璽。皆秦制也。臣曰命、曰大夫、曰將軍,皆周、秦制也。自稱曰神國,立教首重敬神,國之大事,莫先於祭,有罪則誦楔詞以自洗濯,又方士之術也。當時主政者,非其子孫,殆其徒黨歟?《三國志》《後漢書》既載求仙東來事,必建武通使時使臣自言。今紀伊國有徐福祠,熊野山亦有徐福墓,其明徵也。至史稱開國為神武天皇。考神武至崇神,中更九代,無一事足紀,神武其亦追王之詞乎?總之,今日本人實與我同種,彼土相傳本如此。寬文中作《日本通鑒》,以謂周吳泰伯後。源光國駁之曰:謂泰伯後,是以我為附庸國也。遂削之。至賴襄作《日本政紀》,并秦人徐福來亦屏而不書。是亦儒者拘墟之見,非史家紀實之詞、闕疑之例也。
劍光重拂鏡新磨,六百年來返太阿。方戴上枝歸一日,紛紛民又唱共和。
中古之時,明君良相,史不絕書。外戚顓政,霸者迭興。源、平以還,如周之東君,擁虛位而已。明治元年,德川氏廢,王政始復古。偉矣哉中興之功也!而近來西學大行,乃有倡美利堅合眾國民權自由之說者。《山海經海外東經》:「暘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日本稱君為日,如大日靈貴、饒速日命皆是。
呼天不見群龍首,動地齊聞萬馬嘶。甫變世官封建制,競標名字黨人碑。
明治二年三月,初改府藩縣合一之制,以舊藩主充知事。而薩、長、肥、土旋上表請還版圖。至三年七月,竟廢藩為縣。各藩士族亦還祿秩,遂有創設議院之請。而藩士東西奔走,各樹黨羽,曰自由黨、曰共和黨、曰立憲黨、曰改進黨,紛然競起矣。
狐篝牛柩善愚民,百濟新羅悉主臣。腰石手弓親入陣,浪傳女國出神人。
日本取法漢制,皆由百濟、新羅來。神功皇后始通二國,《魏志》《後漢書》所謂卑彌呼封親魏倭王者也。史言仲哀討熊襲,有神告后,宜先征新羅,弗從,崩。后攝位,遽發師,西征航海,祝曰:吾奉天神言,越海遠征,苟捷有功,則波臣當手梳吾髮,分為二,浴於海。如其言。遂結兩髻如男子,親執巨弩。時后有娠十月矣,復取石挾腰祝曰:凱旋,生於茲。至新羅,新羅主面縛降。封府庫,收圖籍而還。十四月,乃生應神。是皆神道設教,以愚黔首者。志書謂「以妖惑眾,侍婢千餘人不見其面」,胥由此也。然新羅、百濟、高麗遂稱西藩,旋遣使通魏。史書竟稱為女王國。至郭璞注《海經》,猶稱「倭在帶方東,以女為王」。易世稱其人,皆以女繫國,功可謂神也已。日本今古英雄推豐臣秀吉,餘謂使黑面小猴見此老婦,必當懾伏不敢動耳。
女王制冊封親魏,天使威儀拜大唐。一自覆舟平戶後,有人裂詔毀冠裳。
日本典章文物,大半仿唐。當時瞻仰中華,如在天上,遣唐之使,相望於道。唐亂使絕,高行雲遊之僧,尚時通殷勤。唐、宋間亦遣使答之。元祖肆其雄心,欲撫有而國,範文虎帥舟師十萬,遇颶舟覆,歸者三人。以元之雄武,滅國五十,風起濤作,不克奏膚功,天為之也。然至是,日人有輕我之心矣。明中葉時,薩摩無賴寇我沿海,及豐臣秀吉攻朝鮮,八道瓦解,明誤聽姦民沈惟敬言議和。授封使者齎詔至,秀吉初甚喜,戴冕披緋衣以待。乃宣詔至「封爾為日本王」,秀吉遽起,脫冕拋之地,且裂書,怒罵曰:我欲王則王,何受髯虜之封?且吾而為王,若王室何復議再徵高麗?日本人每諱言貢我,而明人好自誇大,視之若屬國。吾謂委奴國王之印,親魏倭王之勒,見於《三國志》《後漢書》,北史》云:「其後並受中國爵命,江左歷晉、宋、齊、梁,朝聘不絕」云其時壤地褊小,慕漢大受封,此不必諱也。至隋帝之書曰:皇帝問倭皇好。既鄰國之辭矣。唐、宋通好,來而不往。偶一遣使齎書,或因議禮不就而去。以小事大則有之,以臣事君則未也。至明成祖樹碑壽安鎮國之山,封足利義滿為王,而不知乃其將軍。雖義滿稱臣納貢,然未有代德而有二王,於日本則為僭竊。神宗封秀吉,詔書至,為毀裂,此又何足誇哉!
載書新付大司藏,銀漢星槎夜有光。五色天章雲燦爛,爭誇皇帝問倭皇。
我朝龍興遼沈,聲威所至,先播暘谷。又以彼二百年中,德川氏主政,講道論德,國方大治,故海波不揚。邇以泰西諸國,弛禁成盟。念兩大同在亞西亞,同類同文,當倚如輔車,於同治辛未,遣大藏卿伊達宗城來結好。至光緒三年,朝議遣使修報,恭齎國書,踐修舊好,載在盟府,彼國臣民,多額手相慶。
鱷吼鯨呿海夜鳴,捧書執耳急聯盟。群公袞袞攘夷策,獨幸尊王藉手成。
泰西通商,自和蘭按:即荷蘭外,舊皆禁絕。德氏初,海禁尤嚴。律法:漂風難民歸自異國者,錮終身。孝明帝之甲辰,美利堅始請互市,幕府拒之。己酉三四月,美、英船復來。癸丑,美國水師將官披理帥四兵船來,俄人亦帥兵踵至。安政甲寅、乙卯、丙辰,復迭來劫盟。初許以泊船供困乏,繼許其館賓禮接。至戊午六月,始與美國定互市則十四條。安政戊午七月,與和蘭與英與俄,皆定條約。是為開港之始。時孝明欲攘夷,德川家定主政,審力不敵,不敢奉詔。處士橫議,以外夷披猖大辱國,而幕府孱弱偷安,不足議,始倡尊王以攘夷之論。至明治元年,德氏遂廢。事皆詳《鄰交志》下篇中。
玉牆舊國紀維新,萬法隨風倏轉輪。杼軸雖空衣服粲,東人贏得似西人。
既知夷不可攘,明治四年,乃遣大臣使歐羅巴、美利堅諸國,歸遂銳意學西法,布之令甲,稱日維新。嫩善之政,極紛綸矣。而自通商來,海關輸出逾輸人者,每歲約七八百萬銀錢云。然易服色,治宮室,煥然一新。
羲和有國在空桑,手握靈樞八極張。今世日官翻失御,如何數典祖先忘?
自欽明十四年,由百濟遣歷博士來,始行夏時。後襲用元嘉歷,復用儀風歷,複用大衍曆、長慶宣明曆。長慶宣明曆行之最久,凡八百餘年。至貞享元年,始行元授時曆。雖設歷官,所業不精。僅一賀氏傳其家學,第從高麗、琉球沿用我法而已。別詳《天文志》中。余友沈梅士往告餘云:《山海經》曰:『羲和之國,有女名羲和,浴於甘淵。』《歸藏啟筮》曰:『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又:『瞻彼上天,一晦一明。有夫羲和之子,出於暘谷。』疑此邦在昔有精天象歷算之學者,上古本與中國通,用為日官,遂以國為氏,復以氏命官,故日官號羲和也。」其然豈其然乎?
紀年史創春王月,改朔書焚《夏小正》。四十餘周傳甲子,竟占龜兆得橫庚。
明治五年十一月九日詔曰:「太陽歷從太陽躔度,立月有日子多少之差,無季候早晚之變。每四歲置一閏日,七十年後,僅生一日之差,比太陰歷實為精密。」遂祭告太廟,行改歷禮。又詔以是年十二月三日為明治六年一月一日。蓋自神武紀元,當周惠王之十七年辛酉,凡二千五百餘年,歷甲子四十餘周,皆用夏時,及是廢之矣。
神仙樓閣立虛空,海颶狂吹壓屋風。四面濤聲聾兩耳,終年如住浪華中。
多雨,尤多大風。餘所居室木而不石,四面皆玻璃,風作則顛搖鼓動,如泛一葉之舟於大海中,為之怦怦心動矣。
巨海茫茫浸四圍,三山風引是耶非?蓬萊清淺經多少?依舊蜻蜓點水飛。
立國至今,版圖如舊。神武至太和,登山望曰:美哉國乎!其如蜻蜓之點水乎?故日本又名蜻蜓洲。史言海外三神山,風引不得至。《山海經》註又言蓬萊在海中,上有仙人宮闕,以金銀為之,禽獸皆白。稗官小說,稱多長春之草,不死之藥。今海外萬國,舟車悉通,惡睹所謂圓嶠、方壺?蓋燕、齊方士,知君房東來蹤跡,遂借以肆其矯誣,實則今日本地也。疆域皆別詳《地理志》中。
翠華馳道草蕭蕭,深院無人鎖寂寥。多少榮花留物語,白頭宮女說先朝。
神武起日向,建都橿原,即畿內大和境。後遷徙不一,多在大和。日本讀大倭大和音為耶馬台,故《魏志》稱為耶馬台國。以日本為國號,自孝德始。至桓武帝都平安城,為今西京,定鼎千餘年矣。明治二年,乃遷東京。鑾輿西幸,偶一駐蹕而已。謹案《使東述略》曰:「西京以山為城,無垣郭雉堞,周環數十里,有賀茂川縈貫其中。過故宮,守吏導人。有紫宸殿,殿屏圖三代、漢、唐名臣像。循殿西行,過曲廊,涉後園。落葉滿階,鳴禽在樹。有瀑名青龍,水喧石罅,泠泠然作琴築聲。靜對片時,塵慮俱息」云。《榮花物語》,出才嬪赤染衛門手,皆紀藤原道長驕奢之事。道長三女為后,故多敘宮壺。
前朝霸主識龍蟠,富岳荒川極大觀。留與東遷新定鼎,萬家春樹錦城寬。
通國以武藏、上總為坦沃。江戶本遠山某所居,德家康初起參河,豐臣秀吉語之曰:江戶霸氣之所鐘,子宜築城居。於是家康遂徙焉。築石為城,高壘深濠,一如大阪。德川氏還政,參議大久保利通請遷都。越明治元年,遂東遷,因幕府為宮殿焉。舊都自大和外,攝津、近江、長門、豐前,皆曾一至。東京實始至也。凡東京府所轄之戶,四十三萬五千九百餘。
九州地脈阻昆崙,裨海環瀛水作門。圓嶠方壺雖妄語,分明世外此桃源。
四面環海,自德氏主持鎖港,益與諸國相隔絕。然承平無事,閉戶高臥者二百餘年。有客長崎者,為言商賈交易以誠信,婦姑無勃豁聲,道有拾遺者,必詢所主歸之,商人所佣客作,令司筅鑰,他出歸無失者。盛哉此風,所謂人崇禮讓,民不盜淫者邪!
薩摩材武名天下,水戶文章世不如。幾輩磨刀上馬去,一家修史閉門居。
材武以薩摩為最。賴子成曰:吾涉覽其國,雖屠販勇決過人,卒然爭鬥,動輒至殺人自殺。維新之際,其國英傑,首唱納土撤藩,故功臣居十之六,長門次之。稱文學者,有肥前、安藝、水戶三藩,而水戶為最。源光國作《本史》時,開彰考館,名士多從之遊,藏書尤富。餘老友青山延壽,是藩人。父延于,兄延光,世治史學,具有典型。
舟鮫衡鹿富良材,椎結夷風草昧開。昨夕屠鯨今射虎,明朝跣足讀書來。
北海一道,舊屬松前侯。明治二年,割分十一國,初今諸藩分任墾闢,後專設開拓使治之。山林藪澤,上腴之奧區。民不耕種,日腰弓弭箭,驅狐狸,捕鯨魚,文身蓬首,穴居血飲。而渾沌未鑿,易受約束。近稍有讀書者。
一洲樺太半狉榛,甌脫中居兩國鄰。羅剎黑風忽吹去,北門管鑰付何人?
樺太洲一名庫頁島,西鄰俄屬,南與日本北海道天鹽犬牙相銜,費雅喀、俄羅斯、日本蝦夷人雜居其中,初亦不知屬何國地。俄使初來,即議畫疆界。至明治八年十一月,乃定歸於俄,而舉千島屬日本。樺太居民皆漁海獵山以自給,山多椴松,海多鮏鱒,掘炭捕鯨之利尤厚。闖自主太洞歲出昆布,不知幾千萬石云。
拔地摩天獨立高,蓮峰湧出海東濤。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積未消。
直立一萬三千尺,下跨三州者,為富士山,又名蓮峰,國中最高山也。峰頂積雪,皓皓凝白,蓋終古不化。
濯足扶桑海上行,眼中不見大河橫。只應拄杖尋雲去,手挈盧敖上太清。
與富士山並稱三山者,加賀白山,越中立山,蓋於齊為巨擘焉。水以信濃河為最長,以琵琶湖為最大矣。然國中雖少高山大河,而林水邱壑,大有佳處。《使東雜詠》紀沿海光景,讀酈元《水經》、柳州遊記。其中山水名勝之區,聞陸奧之松島,丹後之天橋立,安藝之宮島,尤山層雲秀,懷靈抱異云。恨蠟屐無緣,未能一遊耳!
一震雷驚眾籟號,沉沉地底湧波濤。累人日夜憂天墜,頗怨靈鰲戴末牢。
地震月或數回,甚則牆壁棟宇皆搖簸。先聞洶洶聲,如大風鼓濤而來。初至頗怪,久亦習慣。累月不震,土人反疑。安政乙卯,江都大震,死者二三萬人。父老謂數十年當有一厄,惴惴常懼之。
倚天銅佛古於樹,挂月玉鏡寒生苔。對人露立總不語,曾見源平戰鬥來。
鐮倉八幡宮,有銅佛高今尺三十九尺餘,徑廣十六丈有奇。銅鏡一,古色斑駁,住僧云:神功皇后物也,一千七百餘年矣。又有源賴朝之胄,平秀吉之刀,信元之角弓,家康之竹杖。鐮倉本重鎮,源賴朝開霸府,即此地也。德川以前,北條氏、足利氏皆居此以管領關東。鐮倉餘未至,聞之何大臣云。
石塔光明照夜燈,武尊宮闕鬱觚棱。至今灑涕吾孀語,攜酒相尋白鳥陵。
史言日本武尊征東夷,泛海相模,風濤大作,寵姬橘媛投海,暴風遂止。凱旋過碓日嶺,東望懷橘嬡,歎曰:吾孀已矣!後人因號東陲為吾媛國。及崩葬,白鳥從陵出,目為白鳥陵。今有祠。
南朝往事久灰塵,歲歲櫻花樹樹春。手挈銅鈴拜遺像,嗚呼碑下吊忠臣。
楠正成者,南朝殉難之臣,日本比之文文山、岳少保。源光國題其碑曰:「嗚呼忠臣楠子之墓。」墓在湊川,有櫻花數百樹,手澤所留,重於大璧。尚有神鈴塑像,能文者皆紀之。
芝山宮殿剩豐碑,搖動春風見菟葵。二百餘藩齊灑涕,不堪哀誦《式微》詩。
德川氏主政二百餘年,深仁厚澤,民不能忘。還政以來,父老過芝山東照宮,多有焚香泣拜者。舊藩士族,維新後窮不自聊,時時有盛衰今昔之慨。
臣連伴造稱官氏,藤橘源平數世家。將相王侯真有種,至今寥落族猶華。
舊皆世官,故氏族最重。古所謂臣連伴造,以官有世功,以官為氏。其後賜姓命氏,自垂仁始。姓有升降,以氏為寵號,自天武始。氏之寵號既定,宏仁《姓氏錄》所載舊姓,有千百氏。諸藤專朝,不舉他族,而舊族皆降在皂隸矣。源、平迭興,枝葉之蔓,分宗立長,割據國郡。其長者,猶古氏上。其族人,稱家子郎黨,蔓衍天下。數百年之藩,大都藤、橘、源、平四姓也。維新廢藩,猶稱為華族,以別開民。
國造分司舊典刊,百僚亦廢位階冠。紫泥鈐印青頭押,指令惟恁太政官。
上古封建,號為國造。奉方職者,一百四十有四。後廢國造,置國司,猶變封建為郡縣也。天智十年,始置太政大臣三公首職,猶漢相國、左大臣、右大臣,相沿至今。然自武門柄政,複為封建,太政官勢同虛設。明治維新後,乃一一複古,斟酌損益於漢制、歐羅巴制,彬彬備矣。曰太政官,有大臣參議,佐王出治,以達其政於諸省。凡九省:曰外務、曰內務、曰大藏、曰陸軍、曰海軍、曰文部、曰工部、曰司法、曰宮內。而外設三府三十五縣,於北海道別設開拓使。省有卿,有大輔、少輔,有大少書記。官有幾等,屬官若吏胥。府有知事,縣有令,有書記官、屬官。府縣之事,上於諸省;諸省受成於太政官。各卿皆參知政事。太政官中,復有調查、賞勛、法制三局,有總裁,即以參議分任之。亦設書記官,以隸各省所上之事諸省事有疑難者,上太政官。太政官示之,日指令。每省所轄事,又隨事分局。官凡十七等,而統以八位,位有從、正。自十等官而下,無位焉。皆別詳《職官志》中。
議員初撰欣登席,元老相從偶躊閭。豈是諸公甘仗馬?朝廷無闕諫無書。
太政官權最重。後設元老院,國有大事,開院議之。府縣於明治十一年始選議員,以議地方事,亦略仿西法上下議院之意。此固因民之所欲而為之,規模猶未定也。舊有彈正臺,後廢。西法多民出政而君行政,權操之議院,故無諫官。日本君主之國,而亦無之。
堂堂黼座設朝儀,神武初元立國時。一百一聲聞祝炮,滿城紅日早懸旗。
朝賀大禮,歲有三大節:日新年;日天長十一月三日。二月二十,相傳為神武即位紀元之日,日紀元節,尤重之。官皆大禮服,詣宮朝賀,放祝炮一百一聲,人家皆懸畫日旗,以伸慶也。
肘挾氈冠插錦貂,肩盤金縷系紅綃。前趨客座爭攜手,俯拜君前小折腰。
朝會皆大禮服,以免冠為禮,冠或肘挾,或手執。冠制皆狹長,前後銳而中尖,以黑羽為飾。皆氈衣革履。有勛爵者,蹙金線於袖,自肩至腰,斜披以紅緣白綾,以繫勳章。文武臣皆佩劍。新年朝賀,鄰國公使皆在列,見客趨而前,皆握手通殷勤。入朝進退皆三鞠躬,無拜跪禮矣。明治六年,始易服色。然官長居家,無不易舊衣者。
金菊花濃罽幕張,雞冠劍佩立成行。司書載筆司勛賞,拜手重光旭日章。
賞勛無五等之爵,而有勛號,日勛一等,勛二等。時時賜金。又仿泰西寶星例,給印章,亦畫,有旭日重光章,旭日單光章。菊為王章,官舍行幕皆圖繪之。
減租恩詔普醲膏,碩鼠疲民敢告勞。歸語老農吾土樂,寬仁長戴帝天高。
民無私田,計明治七年租稅定額,全國有米一千二百八十三萬七乾六百九十二石,餘易米以錢,計八年收楮幣五千一百五十萬五千九百六十七圓。明治十年減租,計收三乾五百五十三萬八干七百九十四圓。考日本初仿唐班田之制,取諸民者,二十之一耳。延喜、天歷後,豪強兼并,其制遂壞。鐮倉來每以軍興加賦,後不復除。及豐臣秀吉興,亟正經界,平租稅。然古者每段三百六十步,裁為三百步,而收稅如故,於是益重所賦,率取十四,謂之四公六民。德氏因之,世官益多,用益繁,大率皆取民之半,甚者或六公四民,七公三民,民困極矣。明治中興,諸侯悉去圖籍,奉田歸公。亦用古法,諸國公田,皆隨鄉土估價賃租,凡值百者收三分。然值百之息,歲不過十,是十分而三也,民猶不堪。今君仁厚,於十年正月一日,復減租為二分五。然較之我國四十取一,乃歎吾民之鑿井耕田,真不知帝力何有也。餘詳《食貨志》中。
剪紙頻將花樣翻,司農用印不辭煩。法同手實名頭會,絕少催租吏到門。
造紙畫為界,分行如野,所有文憑計簿之類,均購而書之。官又造方紙,約寸許,分赭黑青黃紅紫各類,以當分釐錢圓十百之數,名為印紙。即以作稅券。紙中每刻王面,或古人像,華人所名為頭稅者也。課取物稅之外,如煙草類,用此課稅。凡一切買賣借貸典質之事,莫不計稅,應用此紙而不用者,罰漏稅銀二十倍。惟官不督責,聽民間自占其數,購取而自用之。蓋近乎宋人手實之法,而無胥徒檢核之擾,無吏役催促之苦,行之甚精善也。
左券都憑官契來,鼠牙雀角不疑猜。若非一紙文書在,無地能容避債臺。
民間借貸不用印紙者,訟於官,官不理。一切訴訟,亦均以官紙為憑。
六幹五均官盡備,踦零都數法俱嚴。禁煙禁酒工言利,獨握牢盆不道鹽。
凡以酒營業者,必先領准牌,乃許發賣,名營業稅。或釀造,或販賣,又分別納稅。官派員檢查,令酒人於盛酒器標識其數,如或隱匿偷漏,皆重課罰金。業煙草者,法亦如之。惟所領准牌,必攜之在身,以備查檢。煙草或盛於箱,或裹以紙,或柬之如書卷,皆必用印紙粘於一拆必損之處。蓋西人之課煙酒稅,大類如此。明治十年,計酒稅煙草稅共收銀二百七十餘萬圓,後又遞加。日用各物,無不課稅者。惟鹽獨無政,蓋漉沙熬波,隨處而有,故不能稅耳。
聞說和銅始紀年,孔方漸變橢成圓。通神使鬼真能事,土價如金紙作錢。
銀錢始見顯宗朝,然莫詳所來。史言天武三年,對馬始出白金。十二年。有廢銀錢用銅錢之令。持統八年,始設鑄錢司。元明和銅元年銅錢,始有文日和銅開珍。聖武天平感寶元年,陸奧貢黃金。四年,始鑄金錢。近世寬永復鑄鐵錢。沿革不盡可詳。凡鑄錢皆不以易代更其式,有圓、有橢圓、有渾圓、有方、有長方。多無孔,無輪郭。重或數兩,縱橫六七寸,小則二三分,輕數銖而已。今所用者,尚有寬永文久,又有天保,以一當百。明治四年,金銀銅三貨並鑄,式皆精美。六年復造紙幣,當墨西哥銀錢一枚者,日餘。又有半圓、二十錢、十錢者。描畫龍鳳,中有明治通寶字,竟與通行貨幣等。
鑄山難得礦常開,永樂錢荒不再來。海外有商爭利藪,國中何地築謻臺?
源義政上表成祖,稱臣國土瘠民貧,銅錢散失,公私索然,請賜錢。成祖頒以永樂錢五十萬貫,複由商舶鄰國運來,遂通行國中。後以一文當四文用。礦產不多,新鑄金銀,多為西人攫去。外國債一千餘萬,內國債二億餘萬,分年還償。皆詳《食貨志》中。然日人近方銳意通商,自絲茶外,輸出物品,遠及於歐羅巴。得利與否,未可知耳?
中將登壇妙指揮,宮妃鵠立亦戎衣。連環拐馬連珠炮,更請君王看一圍。
海陸軍制,皆別詳《兵志》中。海陸軍皆有操練場,小隊每日習之,間數月一大操,君及母后妃後或臨觀焉。戎服督隊,容肅而儀簡。兵仿西法,槍炮連發,分屯互擊,若對敵者。步伐整齊頗可觀。唯產馬不良,少駑弱耳。
拜手中臣罪祓除,探湯剪爪仗神巫。竟將老子篋中物,看作司空城旦書。
古無律法,有罪,使司祝告神。害稼穡、汙齋殿為天罪,姦淫、蠱毒為國罪,皆請於神祓除之。輕去爪髮,重懲贖物。今尚傳有中臣禊祠,即其事也。且有探湯法,入泥鑊中煮沸,使訟者手探之,以董正虛實。是皆餘所謂方士法門也。刑於無刑,真太古風哉!至推古乃作憲法,後來用大明律,近又用法蘭西律;然囹圄充塞,赭衣載道矣。
《棠陰比事》費參稽,新律初頒法未齊。多少判官共吟味,按情難準佛蘭西。
府縣止理民事,刑訟專司於裁判所,而直隸司法省。明治六年,頒新律綱領,參用大明律、泰西律,然法多未備。判官上事,每吟味其事情,難於判結云云。吟味,公牘中語,謂審度也。近又由司法省撰《民法》、《刑法》二書,專用法蘭西律,交元老院議之,未及頒行。餘俟詳《刑法志》中。
春風吹鎖脫琅璫,夕餔朝糜更酒漿。莫問泥犁諸獄苦,殺身亦引到天堂。
牢獄極為精潔,飲食起居,均有常度。病者或給以酒漿,但加拘禁,不復械系。一切諸苦,並不身受。雖定罪處絞者,行刑時,或引教士及神官僧人為之諷經,俾令懺悔,仍祝以來生得到天堂云。
時檢樓羅日歷看,沈沈官屋署街彈。市頭白鷺巡環立,最善鳩民是鳥官。
警視之職,以備不虞,以檢非為。總局以外,分區置署。大凡戶數二萬以上,設一分署。六十戶巡以一人。司扦擁者,持棒巡行,計刻受代,皆有手札,錄報於局長。余考其職,蓋兼周官司救、司市、司走虎、匡人、撣人、禁殺戮、禁暴氏、野間氏、修間氏數官之職,後世惟北魏時設候官,名日白鷺,略類此官。西法之至善者也。
照海紅光燭四圍,彌天白雨挾龍飛。才驚警枕鐘聲到,已報馳車救火歸。
常患火災,近用西法,設消防局,專司救火。火作,即敲鐘傳警,以鐘聲點數,定街道方向。車如游龍,轂擊馳集。有革條以引汲,有木梯以振難。此外則陳畚者、負罌者、毀牆者,皆一呼四集,頃刻畢事。
火齊珠懸照夜光,粉牆碧瓦第相望。白桑板記公卿姓,紫邏途聯左右坊。
街道甚修治,曰某區,曰某町,曰幾番地,圖記分明。人家皆書名於門,高官大府,亦以二三寸木板懸楣上,曰從一位、正二位某。多嫌舊式湫隘,紅牆翠瓦,玲瓏雲起。門外柱立燈塔,夜則然燈。巡邏者時時環門。
新綠在樹殘紅稀,荒園菜花春既歸。堂前燕子亦飛去,金屋主人多半非。
德川氏時,舊藩邸宅,皆在東京。廣廈傑閣,今皆沒入官,或改官舍,或為民居。其荒涼者,鞠為茂草矣!因記杜工部詩曰:「王侯邸宅皆新主,文武衣冠異昔時。」甚切近事也。
維摩丈室潔無塵,藥鼎茶甌布置勻。導脈竹筳窺髒鏡,終輸扁鵲見垣人。
冒府所屬,皆有病院,以養病看。花木竹石,陳雅潔,軍醫於中以調治之,甚善法也。不治之疾,往往送大醫院,剖驗其受病之源,亦西法。
博物千間廣廈開,縱觀如到寶山回。摩挲銅狄驚奇事,親見委奴漢印來。
博物館,凡可以陳列之物,無不羅而致之者,廣見聞,增智慧,甚於是乎賴。有金印一,蛇紐方寸,文曰漢委奴國王。云築前人掘土得之。考《後漢書》,建武中元,委奴國奉貢朝賀,光武賜以印綬。蓋即此物也。
握要鉤元算不差,網羅細碎比量沙。旁行斜上同周法,治譜誰知出史家?
統計表者,戶口賦稅學校刑法等事,皆如史家之表,月稽而歲考之,知其多寡,即知其得失。西人推原事始,謂始於《禹貢》。余考其法,乃史公所見《周譜》之法也。
欲知古事讀舊史,欲知今事看新聞。九流百家無不有,六合之內同此文。
新聞紙以講求時務,以周知四國,無不登載。五洲萬國,如有新事,朝甫飛電,夕既上板,可謂不出戶庭而能知天下事矣。其源出於邸報,其體類乎叢書,而體大而用博,則遠過之也。
削木能飛詡鵲靈,備梯堅守習羊坽。不知盡是東來法,欲廢儒書讀墨經。
學校甚盛,唯專以西學教人。余考泰西之學,墨翟之學也。尚同、兼愛、明鬼、事天,即耶穌《十誡》所謂敬事天主,愛人如己。他如化徵易,若龜為鶉動物之化。五合。水土火。火離然。火鑠金。金合之腐水。木離木金石草木之化。同,重體合類。異,二,不體,不合,不類。此化學之祖也以百物體質之輕重相較,分別品類之異同。西人淡氣、輕氣、炭氣、養氣之說仿此。均,發均縣。輕重而髮絕,不均也。均,其絕也,莫絕。此重學之祖也。一少於二,而多於五,說在建。非半弗都。倍,二尺與尺,但去一。圜,一中同長。方,柱隅四歡。圜,規寫攴。方,矩見攴。重其前,弦其前。法意規圓三。此算學之祖也。臨鑒立。景,二光夾一光。足敝下光,故成景於上;首敝上光,故成景於下。鑒近中,則所鑒大;遠中,則所鑒小。此光學之祖也。皆著《經》上、下篇。《墨子》又有《備攻》《備突》《備梯》諸篇,《韓非子》《呂氏春秋》備言墨翟之技,削鳶能飛,非機器攻戰所自來乎?古以儒、墨並稱,或稱孔、墨,孟子且言天下之言歸於墨。其縱橫可知。後傳於泰西,泰西之賢智者衍其緒餘,今遂盛行其道矣。又如《大戴禮》:「曾子曰:如誠天圓而地方,則是四角之不掩也。」《周髀》註:「地旁沱四隤,形如覆槃。」《素問》:「地在天之中,大氣舉之。」《易乾鑿度》:「坤母運軸。蒼頡云:地日行一度,風輪扶之。」《書考靈曜》:「地恆動不止,而人不知。」《春秋元命苞》:「地右轉以迎天。」《河圖括地象》:「地右動起於畢。」非所謂地球渾圓,天靜地動乎?《亢倉子》曰:「蛻地謂之水,蛻水謂之氣。」《關尹子》曰:「石擊石生光,雷電緣氣而生,可以為之。」《淮南子》曰:「黃埃青曾赤丹白嚳元砥,歷歲生?。其泉之埃,上為雲。陰陽相薄為雷,激揚為電。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入於海。煉土生木,煉木生火,煉火生雲,煉雲生水,煉水反土。」中國之言電氣者又詳矣。機器之作,《後漢書》:「張衡作候風地動儀,施關發機,有八龍銜丸,地動則振,龍發機吐丸,而蟾蜍銜之。」《元史》:「順帝所造宮漏,有玉女捧時刻籌,時至則浮水上。左右二金甲神,一懸鐘,一懸鉦。夜則神人按更而擊。」奇巧殆出西人上。若黃帝既為指南車,諸葛公既為木牛流馬,楊麼既為輪舟,固眾所知者。相土宜,辨人體,窮物性,西儒之絕學,然見於《大戴禮》《管子》《淮南子》《抱樸子》及史家方伎之傳,子部藝術之類,且不勝引。至天文算法本《周髀》蓋天之學,彼國談幾何者,譯稱借根方為東來法宋秦九韶作《數學九章》十八卷,中栽立天元一之法,即借根之法所本也。火器之精火器始金、元間。趙甌北《陔餘叢考》有火炮一篇可征,得於普魯斯人,為元將部下卒,彼亦具述源流。近同文館丁韙良說電氣道本於磁石引針,琥珀拾芥,凡彼之精微,皆不能出吾書。第我引其端,彼竟其委,正可師其長技。今東方慕西學者,乃欲舍己從之,竟或言漢學無用,故詳引之,以塞蚍蜉撼樹之口。英吉利、法蘭西、德意志語學學校,隨處而有,故通西語者甚多。學校隸於文部省,東京大學生徒凡百餘人,分法、理、文三部。法學則英吉利法律、法蘭西法律、日本今古法律,理學有化學、氣學、重學、數學、礦學、畫學、天文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機器學,文學有日本史學、漢文學、英文學。以四年卒業,則給以文憑。此四年中,隨年而分等級。所讀皆有用書。規模善矣!別詳《文學志》中。
《化書》《奇器》問新編,航海遙尋鬼谷賢。學得黎鞬歸善眩,逢人鼓掌快談天。
學校卒業者,則遣往各國,日海外留學生。日本唐時遣使我國,每有留學生,宮制禮教,皆亦趨亦步。今於泰西,亦如此也。東京又有中學、師範學校,卒業則許為人師。教之之法,凡分七級有心理學、天文學、地學、史學、數學、文學、商賈學。分年受業,循第七級而至一級。由淺人深,由粗人細,由約人博。其書籍皆歸實用,其課程皆有定則月許給數日假,日給數時假。其同方同業,群萃州處,以一先生教數十人,則師逸而功倍。蓋教法皆得之泰西。余嘗縱觀其地,而歎其善。聞東人好博騖廣,不能專精,然可以想見泰西學校之盛也。德意志國花之安譯有《德國學校論略》,自言無人不學,無地無學,無事無學。郭筠仙侍郎言泰西人材悉出於學校。嗚呼,其信然矣!
五經高閣竟如刪,太學諸生守《兔園》。猶有窮儒衣逢掖,著書掃葉老名山。
學校諸書,自西學外,日本書有輿地學,有史學;中學則唐、宋八家文、《通鑒攬要》。
欲爭齊楚連橫勢,要讀孫吳未著書。縮地補天皆有術,火輪舟外又飛車。
海陸軍有士官學校,專以教帥兵者。凡地之險要,器之精長,陣之分合,兵之進退,營壘之堅整,手足之純熟,一一有成書,繪以圖,貼以說。圖說所未盡者,以木土肖其形,一覽可知,不啻聚米之為山也。又身驗而力行之,無事之時,若臨大敵者。西人有恆言,簡將難於練兵,兵可數月而成,將非積年不能成材也。宜其強矣。日人之為陸軍也,取法於法與德;為海軍,取法於英。
深院梧桐養鳳凰,牙簽錦悅浴恩光。繡衣照路鸞輿降,早有雛姬掃玉床。
明治九年,國後出藏金,命擇士族華族女百人,延師教之,日女子師範學校,亦三年得為女師。開黌之日,卒業之時,國后親臨。鸞鈴載道,公卿命婦,亦褰裳偕至。長者簪筆,幼者執簡,跪迎於門,膜拜於堂。彤管紀史,稱為盛典焉。校中勤慧者,時賜書賜衣。
捧書長跪藉紅毹,吟罷拈鍼弄繡襦。歸向爺娘索花果,偷閒鉤出地球圖。
女子師範學校,亦多治西學。而有女紅一業,謂婦功居四德之一也。曹大家《女誡》,亦有譯本。校中等級次第,大略與中學相同。若宣文絳紗,私自受業者,亦往往而有。有跡見瀧,教女弟子凡一二百人。頗有五六歲能作書畫者。
聯袂游魚逐隊嬉,捧書挾策雁行隨。打頭慄鑿驚呼謈,悵憶兒童逃學時。
附女子學校,有幼稚園,皆教四五歲小兒。鳥獸草木,用器具,或畫圖,或塑形,以教之以名。教之剪紙畫界,摶土偶,壘方勝,以開其知識。教之唱歌說話習字;陳一切蹴蘜秋千之類,於放學時,聽之游戲。以誘掖其心,節宣其氣。課程皆有一定不易之刻,坐立起止,皆若以兵法部勒之,泰西之教法也。校中有保姆,有訓導。
國學空傳卜部名,三輪寺額未分明。天然〡〢橫縱畫,萬國翻同墮地聲。
或言神代原有文字,至推古朝尚存,藏於卜部家。近世平田篤允倡為神學之說,所據如鐮倉八幡寺、和州三輪寺額,皆模糊不可辨。餘取觀之,略似蝌蚪形,或如鳥篆書,亦不知始於何年。惟世傳有肥人書,有薩人書,如一二五作〡〢,今蝦夷尚沿用之。五字之外,或變換點畫,如阿剌伯數字,或畫作○□,或作鳥獸草木形之類。蓋萬國造字,象形之先,必先計數,如一二〡〢。正如阿字為母之首,小兒墮地,先作此聲,為天地之元音也。
東方樂久忘夷靺,上古文難辨隸蝌。欲藉舌人通寄象,只須五字熟摩多。
《孝經緯》曰:「東夷之樂曰《棘樂》。」元語曰:東夷之樂曰《朝離》。音皆不可考。今所傳伊呂波,四十七字外,有五十母字譜,不出支微歌麻二韻,其發端之五音,為阿衣烏噎嗢,能統攝眾音。考悉曇字母四十七字,其初十二字,謂之摩多。摩多,即母也。其三十五字,謂之體文。今五十母字中之阿衣烏噎嗢,即梵書摩多,知其法實出於《悉曇字記》。唐時傳教、空海二僧,亦從遣唐使留學,當貞元間,並受《悉曇》學於梵僧,可知其所自來矣。
航海書來道遂東,虛辭助語惜難通。至今再變佉盧字,終恨王仁教未工。
《古語拾遺》曰:「上古之事,口耳相傳耳。自王仁齎《論語》《千文》來,人始識字。」然《國史案》云:「初教漢文時,悉皆指象以名,而助語虛辭,無象可指。」其土語又皆實字在前,虛字在後,與漢文不相應,故教之甚難也。
《論語》初來文尚古,《華嚴私記》字無訛。老僧多事工饒舌,假字流傳伊呂波。
漢籍初來,令王子大臣受學,僅行於官府。然至於唐時,表奏章疏,皆工文章。即私著之書,餘見唐開元時馬道手箱《華嚴經音義私記》以和附註其下,尚無假字。蓋日本學漢文雖甚難,而文只一種。王、段博士接踵而來,遣唐學生,又多高材,故自能斐然成章。至唐德宗朝,僧空海欲民便於用,乃借漢字伊呂波四十七字以附土音,創為イロハ,遂別成!本文矣。或曰:上古既有伊呂波,聖德太子營法隆寺,木工嘗用之。或曰:伊呂波實出《涅盤經》,皆臆說也。
不難三歲識之無,學語牙牙便學書。春蚓秋蛇紛滿紙,問娘眠食近如何?
伊呂波四十七字,已綜眾音,點畫又簡,易於習識。伊為イ,呂為ロ,波為ハ,仁為ニ,保為ホ,邊為ヘ,止為ト,知為チ,利為リ,奴為ス,留為ル,遠為ㄇ,和為冂,加為カ,與為ョ,多為タ,禮為レ,曾為ソ,津為ッ,稱為,奈為ナ,良為ラ,武為厶,宇ゥ為,乃為ノ,井為井,於為ォ,久為ク,也為ャ,末為マ,計為ケ,不為フ,己為ュ,江為ェ,天為テ,阿為ァ,左為サ,幾為キ,由為コ,女為メ,美為ミ,之為シ,惠為ヱ,比為ヒ,毛為モ,世為セ,寸為ス,以假其偏旁,名片假字。其假字,則伊呂波之草書也。故彼國小兒,學語以後,能通假字,便能看小說,作家書矣。假字或聯屬漢文用之。單用假字,女人無不通者。
難得華同是語言,幾經重譯幾分門?字鬚丁尾行間滿,世世仍憑洛誦孫。
日本為中土語言,有三種:日吳音,日漢音,日支那音。漢籍初來,經生博士,皆以口授,是曰漢音。唐、宋遣使,常以緇流。江南名山,戴笠雲遊者,接踵而至。口傳經典,歸教其徒,是日吳音。卅年以來,中外結約,英吉利、米利堅學者,每據我字典,譯以彼文如所刻《華英字典》之類。本之通西字者,複從其書以求我音,是為支那音。釋氏稱震旦亦日支那,今歐羅巴人稱中土音略近之,本因沿其稱。今士大夫之通漢學者,時時操漢音、吳音,大抵近閩之漳、泉,浙之乍浦,而變而愈遠,實不可辨。漢、吳參錯,閩、浙紛紜,又復言人人殊王、段所授,遠不可考。三百年來,長崎通商者多漳、泉人,而乍浦購銅之船,每歲一來,所操土音,本大異中原,東人誤以為正音也。其稱五為訛,稱十為求,沿漢音而變者也。稱一為希多子,二為夫帶子,此土音也。市廛細民,用方言者十之九,用漢言者百之一而已。其讀漢文多顛倒讀之,注上中下甲乙等字於行間,以為識,間附土音為釋,物茂卿所謂「句有須,丁有尾」也。
博士來從繼體初,《五經》亦自劫灰餘。航頭古典欺人語,何處琅環覓異書?
君房所齎之書,蓋不可考。日本史稱有典墳,亦因中人誤傳而附會者。殆為當時焚書,故不得齎歟?應神十六年,徵王仁於百濟,始有《論語》時並有《千文》。考李暹《千文注》云:「鐘繇始作《千文》,獻晉武帝。」應神當武帝時,殆鐘氏《千文》也。繼體七年,百濟遣五經博士段揚爾,十年,又遣漢安茂來,始有五經日本紀以《禮》《樂》《書》《論語》《孝經》為五經。餘來東後,遍搜群籍,足利學校、水戶書庫,皆藏書極富者,未聞有逸書也。歐陽公《日本刀歌》曰:「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先王大典藏蠻貊,蒼波浩蕩無通津。」亦儒者妄想。明豐坊因之遂有偽《尚書》之刻,是亦姚興《舜典》得自航頭之故智也。
《論語》皇疏久代薪,海神呵護尚如新。《孝經》亦有康成註,合付編摩《鄭志》人。
逸《書》固無存,惟皇侃《論語義疏》,日本尚有流傳。乾隆中開四庫館,既得之市舶,獻於天祿矣。《宋史》稱僧奝然獻鄭註《孝經》,陳振孫《書錄解題》之後,不復著錄。日本天明七年,岡田挺之得之《群書治要》中是書魏徵撰,久佚。天明五年,尾張藩世子命諸臣校刊,有督學細井德民識之曰:「承和、貞觀之間,經筵屢講是書。正和中,北條實時請於中秘,寫藏文庫。及神祖命範金至台廟,獻之朝,是今之活字銅板也。舊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其三卷亡。」是亦一佚書也。考《治要》採書,不著撰人,其定為鄭註者,殆相傳云爾,或挺之據陸氏《釋文》定之也。鄭註《孝經》,不見於《鄭志》目錄及趙商碑銘,唐人至設十二驗以疑之。然宋均《孝經緯註》引鄭《六藝論》,序《孝經》有云「玄又為之註」。《大唐新語》亦引鄭《孝經序》。均《春秋緯》又註云:「為《春秋》《孝經》略說。」是皆作註之證。此注既與《釋文》所引鄭註合,文貞之書,日本珍奔,具有源流,決非贗鼎,可寶貴也。至信陽太宰純所刻之古文《孝經》,山井鼎、物茂卿亦自謂誤編,故不足述。
西條書記考文篇,曾入琳琅甲乙編。道學儒林尋列傳,東方君子國多賢。
山井鼎《七經孟子考文》,著於《四庫五經總義類》目中,頗稱許之。芸臺相國校勘五經,所稱足利本,即此也。物徂徠云:「昔在邃古,吾東方國冥冥乎罔知覺。有王仁氏而後民始識字,有吉備氏而後經藝始傳,有菅原氏而後文史可誦,有惺窩氏而後人人知稱天語聖。四君子者,雖世尸祝乎學宮可也。」蓋日本之學,源於魏,盛於唐,中衰於宋、元,複興於明季,以至今日。自藤原肅始為程、朱學肅,字斂夫,號惺窩,播磨人。師其說者凡百五十人,尤著者,曰:林信勝一名忠,字子信,號羅山,西京人、林春勝一名恕,字之道,號鵝峰。信勝子、林信篤一名戇,字直民,號鳳岡,春勝子、林衡字德銓,號述齋,本岩村城主,嗣林氏,為信勝八世孫、木下貞幹字直夫,號錦里,西京人、新井君美字在中,號白石,江戶人、室直清字師禮,號鳩巢,江戶人、柴野邦彥字彥輔,號慄山,贊岐人、那波觚字道圓,號活所,播磨人、山崎嘉字敬義,號暗閒齋,西京人、淺見安正字綱齋,近江人、德川光國字子龍,號常山,水戶藩主、安積覺字子光,號澹泊齋,世仕水戶藩、貝原篤信字子誠,號益軒,世仕築前藩、中井積善字子慶,號竹山,大阪人、佐藤坦字大道,號惟一齋,江戶人、尾藤孝肇字志尹,號二洲,伊豫人、古賀樸字純風,號精里,世仕佐賀藩、古賀煜號侗庵,樸子、賴襄字子成,號山陽外史,安藝人。為陽明之學者凡六人,中江原為之首原,字惟命,號藤樹,近江人。其徒之善者,曰熊澤伯繼字了介,號蕃山,西京人,又有伊藤維楨字源佐,號仁齋,西京人,不甚喜宋儒,而講學自樹一幟。其徒七十人,尤者曰伊藤長允字元藏,號東涯,維楨子。物茂卿獲生氏,名雙松,以字行,號徂徠,江戶人之學,由《史》、《漢》而上求經典,學識頗富近伊藤,而指斥宋儒空談則過之。門徒六十四人,尤者曰:太宰純字德夫,號春台,信濃人、服部元喬字子遷,號南郭,西京人、龜井魯字道載,號南冥,築前人、帆足萬里字鵬卿,號愚亭,世仕日出城主。更有古學家專治漢、唐注疏,共六十人,尤者曰:細井德民字世馨,號平洲,尾張人、中井積德字處寂,號履軒,大阪人、藤田一正字子定,號幽谷,水戶人、藤田彪字斌卿,號東湖,一正子、會澤安字伯民,號正志齋,水戶人、松崎復字明複,號慊堂,肥後人、安井衡字仲平。號息軒,世仕飫肥城主、鹽穀世宏字毅侯,號宕陰,江戶人。說經之書,自《七經》、《孟子》考文外,有《論語解》、《四書古義》伊藤維楨著、《論語徵》、《大學解》、《中庸解》物茂卿著、《論語古訓》太宰純著、《大學新疏》、《周易廣義》、《論語廣義》新井君美著、《學庸解》、《論語鄉黨翼解》中江原著、《朱易衍義》、《孟子要略》、《孝經刊誤附考》山崎嘉著、《易詩書儀禮戴記春秋語孟繹解》皆川願著、《九經談》太田元貞著、《七經雕題》中井積德著、《塚註四書》家田虎著、《論語大疏》、《孟子精蘊》、《周易象義》太田元貞著、《四書輯疏》安部井聚著、《論語語由述志》龜井魯著、《論語輯說》、《左傳輯釋》安井衡著、《善身堂一家言》龜田興著。備志之以勸好學。
斯文一脈記傳燈,四百年來付老僧。始變儒冠除法服,林家孫祖號中興。
日本保元以降,區宇雲擾,士大夫皆從事金革,惟浮屠氏始習文。中間斯文不墜於地,賴儒僧也。及藤原肅出,始銳然為洙泗學。繼之者林信勝。藤氏始為僧,後歸於儒。信勝初讀書僧院,有老和尚欲強度之,不可。然是時儒者猶別立名目,禿其顱,不列儒林。信勝之孫信篤,慨然以人道即儒道,不可斥為制外,請於德川常憲,許種髮敘官,為大學頭。世始知有儒。史記之曰:此元祿四年正月十四日事。三百年來,文教大興,德將軍拔用林氏父子為之倡也。羅山子恕,弟信澄,皆舉秀才。
海外遺民竟不歸,老來東望淚頻揮。終身恥食興朝粟,更勝西山賦《采薇》。
朱之瑜,字魯璵,本稱曰舜水先生,浙江餘姚縣貢生。明亡,走交趾,數來日本,遂家焉。水戶藩源光國執弟子禮甚恭。年八十餘卒。源氏為題其墓曰「明徵士」,從其志也。舜水善講學,一時靡然向風,弟子多著名。鄭芝龍案:疑是成功之誤客臺灣,曾寄書舜水,欲乞師,圖復明。魯監國之臣王翊,在餘姚大嵐山敗亡者,亦其友也。亡國遺民,真能不食周粟者,千古獨渠一人耳。《餘姚縣志》無傳,餘屬沈梅史采其事歸補之同時陳元贄客尾張,戴曼公客紀伊,後又有張斐攜舜水幼孫來。海禁既嚴,未至引去。然日本甚重其文,有張斐《莽蒼園集》行世
昌平廟貌尚崔巍,列郡膠庠半劫灰。幾輩齗齗斷守殘缺,捧經抱器拜門來。
史言大寶元年,文武帝謁學,始行釋奠禮。及清和帝詔新修釋奠式於五畿七道,可知當時學校既盛。中間武門主柄,僧徒橫行,吾道遂微。德,氏興,投戈講藝,彬彬極盛。朱舜水客水戶,復繪其式為建學宮。諸藩效之,規模一如中土。聞會津尤閎敞。在東京者,德川常憲書大成殿字於上,鳥革翠飛,崙奐俱美。年來西學大行,各藩文廟或改為官署,廢棄者半。一二漢學之士,潦倒不得志於時,猶硜硜抱遺編,守祭器,可哀也已!
叩閽哀告九天神,幾箇孤忠草莽臣?斷盡臣頭臣筆在,尊王終賴讀書人。
自德川氏崇儒術,讀書明大義者,始知權門顓柄之非。源光國作《日本史》,意尊王室,顧身屬懿親,未敢昌言。後有布衣高山彥九郎、蒲生秀實者,始著論欲尊王。攘夷議起,嘩然以尊王為名,一倡百和。幕府嚴捕之,身伏蕭斧者,不可勝數,然卒賴以成功,實漢學之力也。何負於國,欲廢之耶?斯文在茲,神武、崇神在天之靈,其默相之。明治二年,源氏、蒲生氏、高山氏,皆遣使祭其家,且賜其子孫米。
紀事編年體各存,黃門自立一家言。《兵》《刑》志外征文獻,深恨人無褚少孫。
漢文之史有六部,國史為編年體。水戶藩源光國始作《大日本史》,是為紀傳。又有水戶藩臣青山延光作《日本紀事本末》,三體備矣。此外則賴山陽作《日本政紀》,實仿朱子《通鑑綱目》。又有《日本外史》,紀執政大將軍,故《外史》。惟《日本史》只有紀傳,無表,志亦《兵》《刑》二篇而已。故搜求典禮,網羅政事,戛戛乎其難矣。聞源氏草創十志而未成,曰《神柢》,曰《佛事》,曰《天文》,曰《輿地》,《職官》,曰《食貨》,曰《氏族》,曰《輿服》,並《兵》《刑》而十。其稿今存史館。然二百餘年,無繼起而畢業者,蓋以紀載多闕,不能成書故也。蒲生氏有《職官志》《山陵志》,已刻。又聞欲作氏族等志,而亦未成也。
《徂徠》而外有《山陽》,餘子文章亦擅場。南駕越裳北高麗,六鰲曉策耀扶桑。
物茂卿之《徂徠集》,賴子成之《山陽文詩》,國人無不知其名,三百年來古文家之領袖也。以餘所見,鹽谷世宏、安井衡、齋藤謙字有終,號北堂,伊勢人、古賀樸,實卓然能成一家言。餘外則林孺字長孺,號鶴梁,江戶人、紫野邦彥、尾藤孝肇、室直清、太宰純、服部元喬、山縣孝孺字次公,號周南,長門人、中井積善、中井積德、木下貞幹、新井君美、安藤煥圖字東壁,號東野,野州人、佐藤坦、安積信字思順,號艮齋,陸奧人、柴野允升字應登,號碧海,邦彥子、古賀煜、藤田彪、伊藤維楨、伊藤長允、中江原、松永遐年字昌三,號尺五堂,西京人、熊澤伯繼、安積覺、山崎嘉、湯淺元楨字之祥,號常山,備溪人、皆川愿字伯恭,號淇園,西京人、賴維寬字千秋,號春水,襄父、貝原篤信、龜井魯、干葉元之字子元,號蕓閣,西京人、龍公美字君玉,號草盧,山城人、細井德民、齋藤馨字予德,號竹堂、長野確字孟確,號豐山,伊豫人、藤森大雅字純風,號宏庵,江戶人、藤澤輔字元發,贊岐人、廣瀨謙字吉甫,號旭莊,豐後人、筱崎弼字承弼,號小竹,浪華人、阪井華字公實,號虎山,安藝人、野田逸字子明,號笛浦,丹後人、青山延干字孑世,號拙齋,水戶人、青山延光卿伯卿,號佩弦齋,延干子、中村和字□□,水戶人、貫名苞字君茂,號海屋,阿渡人、摩鳩宏字子毅,號松南,西京人、松崎復、太田元貞字公幹,號錦城,加賀人、太田墩字叔複,號晴軒,元貞子、朝川鼎字五鼎,號善庵,江戶人、龜田興字公龍,號鵬齋,上野人、山本信有字喜六,號北山,江戶人、秦鼎字士鉉,號滄浪,尾張人、春田鬻字九皋,號真庵,□□人、蘇我章字子明,號耐軒,江戶人、大橋順字順藏,號訥庵,江戶人、佐久間啟字子明,號象山,信濃人聞皆以文名世。餘所交諸友,亦多能手。蓋東人天性善屬文,使如物茂卿之言,以漢音順讀之,誠不難攀躋中土,高麗、安南何論焉。
觀風若採《扶桑集》,壓卷先編《侍宴詩》。讀盡《凌雲》兼《麗藻》,終推帝子獨工辭。
詩始於大友皇子《侍宴詩》曰:「皇明光日月,帝德載天地。三才並泰昌,萬國表臣儀。」殊有天地開闢,日月重光氣象。總集之編,有《扶桑集》、《懷風藻凌雲集》、《本朝麗藻經國集》,延喜、天歷之間,稱郁鬱乎文矣。然未有專集。其後能以詩鳴者,日新井君美著有《白石詩稿》、梁田邦美字景鸞,號蛻岩,江戶人。有《蛻岩文集》、祗園瑜字伯玉,號南海,紀伊人。有《南海集》、秋山儀字子羽,號玉山,半後人。有《玉山詩集》、《玉山遺稿》、菅晉師字禮卿,號茶山,備後人。有《黃葉夕陽村舍詩稿》、賴惟柔字千祺,號杏坪,安藝人、賴襄、梁孟緯字公圖,號星岩,美濃人。有《星岩集》、廣瀨建字子基,號淡窗。□□人。有《遠思樓詩鈔》皆名家也。
豈獨斯文有盛衰,旁行字正力橫馳。不知近日雞林賈,誰費黃金更購詩?
詩初學唐人,於明學李、王,於宋學蘇、陸,後學晚唐,變為四靈,逮乎我朝,王、袁、趙、張船山四家最著名,大抵皆隨我風氣以轉移也。白香山、袁隨園尤劇思慕,學之者十八九唐時有小野篁幕香山,欲游唐。小說家稱人見海上樓閣,道以待白香山來,殆即日本也。《小倉山房隨筆》亦言雞林賈人,爭市其稿,蓋販之日本,知不誣耳。七絕最所擅場,近世河子靜號寬齋,上毛人、大窪天民號詩佛,□□人。有《詩聖堂集》、柏木昶字永日,號如亭,信濃人。有《晚晴堂集》、菊池五山字□□,□□人,有《五山堂詩話》。皆稱絕句名家。文酒之會,援毫長吟,高唱往往逼唐、宋。近世文人,變而購美人詩稿,譯英土文集矣。
一千五百年前紙,在在神靈為護持。如見古人如見佛,焚香百拜展經時。
西京知恩寺僧徹定者,藏西魏陶仵虎《菩薩處胎經》,紙墨皆不蝕,神似鐘太傅。世傳北魏諸碑,結構正同,知當時體固如此也。陶仵虎跋,典質樸茂,雲一切經乘,搜訪盡錄,則此卷亦鳳毛麟角矣。西魏大統庚午,距今歲己卯,為一千五百有十年,墨跡尚存,豈非怪事。蓋日本喜收藏,兵燹之亂,雖經武門迭爭,而釋教盛行,斯文寄於浮屠,故能歷劫不磨耳。徹公又藏有唐蘇慶節《大樓炭經》按《唐書》,慶節,蘇烈之子。高宗乾封三年卒。史稱慶節封武邑縣公,而此卷題章武公,當是改封於烈卒之後,史未究言之。馬道手箱《華嚴經音義私記》,皆唐人手筆。此外有僧懷素《千文》墨跡,於天德寺僧義應家見之。宋劉松年《養蠶圖》一卷、僧貫休《羅漢圖》一卷、李龍眠《降龍伏虎羅漢圖》二幅,於大藏卿大隈重信家見之。張顛草書墨跡,於宮島誠一郎家見之。小野篁書佛經一卷、朱子《屈曲》詩二首,於東京府書籍館中見之。岳少保書,於故參議大久保利通家見之,云其墨跡在薩摩書庫也。元、明以下至不勝紀。然偽者至多,購之又動稱千金。
鐵壁能逃劫火燒,金繩幾縛錦囊苞。彩鸞《詩韻》《公羊傳》,頗有唐人手筆鈔。
佛寺多以石室鐵壁藏經,秘笈珍本,亦賴之以存。變法之初,唾棄漢學。以為無用,爭出以易貨,連檣捆載,販之羊城。餘到東京時,既稍加珍重。然唐鈔宋刻,時複邂逅相遇。及楊惺吾廣文來,餘語以此事,並屬其廣為搜輯,黎蓴齋星使因有《古逸叢書》之舉,此後則購取甚難矣。

卷二

[编辑]
竭民膏血造浮屠,佞佛甘稱三寶奴。匹馬出宮偷祝髮,上皇尊號半僧徒。
自欽明時,佛法東來,蘇我馬子首信之。推古以還日崇尚,至聖武自稱三寶奴,後祝髮為沙彌勝滿,是為天皇披剃之始。至花山天皇信右大臣兼家之言,夜潛出宮,至花山元慶寺削髮。其後禪位皇子者,多半為僧。僧徒盛時,上自公侯,下至庶民,不建寺塔,不列人數。堂宇之崇,佛像之大,工巧之妙,莊嚴之奇,有如鬼斧神工。又令七道諸國建寺,各用其國正稅。於是舉國之費,十分而五。一寺度僧,歲三四百人。舉國之民,禿首過其半。多家蓄妻子,口啖腥膻,甚至群聚為盜,竊鑄錢貨,黨徒相攻,敢劫關白之第,人太政大臣家掠財物,奪莊園,且率徒黨發山陵,入宮殿,劫神輿。後宇多帝時,至毀闈截簾,破行事障子,帝乃御腰輿逃匿內大臣私第。暴亂淫縱,天下所未有也。
佛閣沉沉覆黑天,黃標百萬數堆錢。大師自主鴛鴦寺,梵嫂同參鸚鵡禪。
本願寺號一向宗,僧親鸞為教主。其法謂不必離俗,不必出家,但使蓄妻子,茹葷酒,此心清淨,即為佛徒。日本之民,因是半為僧矣。明治六年下令,凡僧徒均許食肉娶妻。僧妻日庫里,日大黑。大黑,俗所稱為司財之神也。維新後,僧徒田產多沒人官,而勢始衰矣。
不須偏袒覆袈裟,喚作山僧未出家。卻變神山稱佛國,只須一語妙蓮華。
僧日蓮專以唱《法華經》題目為宗,謂念佛,即心奉佛,佛必以其法力鑒臨而庇護之。信從者益眾。此皆以大智具雄力者。故餘謂日本僧比之唐僧,實有過之。被服如中土,惟嚴寒均蒙紗衣,亦謂之袈裟,不必著水田衣,行偏袒禮也。
乘槎浮海寄深歎,象法東來遍彿壇。獨有青牛出關去,流沙遙隔路漫漫。
三教獨無道教。蓋日本自稱神國,世世有神官司祭祀者,張魯、寇謙之符篆科儀,反不能行矣。
萬頭駢刃血模糊,腳踏升天說教圖。今日鑄金懸十字,幾人寶塔禮耶穌?
自天主教徒作亂於天草,罹於鋒鏑者,約三十萬人。於是德川氏益嚴教禁,鑄十字架耶穌像於鐵板,令士民踐蹂,以驗其信否。又於通衢大道豎牌,日禁止切支丹宗門。維新以後,徇各使之請,所有在地踏像,當道立木,概行撤廢。然日本信教者,要不甚眾也。
三千神社盡巫風,帳底題名列桂宮。蠶綠橘黃爭跪拜,不知常世是何蟲?
俗最敬神,《延喜式》所載神名帳,悉數之不能終也。國中大小神社,凡三千餘座。昔有所謂常世蟲者,產於橘樹,如蠶,綠有黑點,有大生部多,能寵靈是蟲,而誑人日神也。於是巫覡奔趨,所在迎神,設幾筵,羅供帳。神或語人曰:吾能福爾。於是相叫呼曰:福至矣。乃至鬻田園,飢妻子,尚以為布施不足云。
沐猴跳舞排猿女,吠犬唁聲鬧隼人。執蓋膝行鈴手引,一人獨拜九天神。
日本最重祭禮,每歲於十一月舉行新嘗祭。祭日,門部糾察出入。隼人司分立朝集堂前,開門乃發,犬吠聲人宮。大臣率中臣忌部御巫猿女,左右前行。主殿官,執燭一人,執菅蓋二人,執蓋網,均膝行。掌典引鈴前導。帝親奏祭告文,臣下不得窺視。今其儀少殺,然典禮猶甚重也。詳《禮俗志》中。
青衫綠襖導雙騎,鰒汁魚羹列十臺。錦袋懸胸文在手,共瞻天使祭陵來。
古山陵多不可考,惟四親廟每歲遣使祭告。祭文納之錦袋,或敕史捧於手,或隨員挂於首。派警部四騎隨從,二導前,二護後。所供神饌,例設十臺,有鰒汁,有魚羹。
萬眾頭攢日蔭鬘,千行肅肅拜神官。何時重睹威儀盛?劍已飛天璽久刓。
古列於大祀者,為踐祚大嘗祭。每帝即位,預令所司卜定國郡為齋郡,命之供器具,供營繕,供調使。祭日,千官畢集,舉國若狂,今亦無此盛典矣。
玉葉金枝共一家,翦桐分賜日兄花。定知禁臠無人近,不見天孫下嫁車。
凡皇子皆為親王,皇女為內親王。至於五世,乃有王名,稱某宮。舊制限帝族自為婚配,親王即與內親王為婚。惟延歷十一年詔曰:「見任大臣,良家子孫,聽娶三世王。惟藤原朝臣,奕世相承,輔相王室,特聽娶二世王。」蒲生秀實曰:不取同姓,儒家名為周道。知周以前不辟同姓矣。禮之質文,古今不同如此。
得寶無須聘婦錢,新絃唱徹《想夫憐》。同牽白髮三千丈,共結紅絲一百年。
婚嫁及時,媒周旋二姓間,使兩小相識,既諾,乃詣官告婚。遂用紅定,謂之結納。白髮一,以白麻制之,如髮然。熨斗一,以鰒魚製之。魚雙,酒一樽,衣一領,帶一圍。貧富雖有差,更無聘錢也。
絳蠟高燒照別離,烏衣換畢出門時。小時憐母今憐婿,宛轉雙頭綰色絲。
大家嫁女,更衣十三。色先白,最後黑,黑衣畢,則登輿矣。母為結束,蕊五彩縷於髻。滿堂燃燭,兼設庭燎,蓋送死之禮,表不再歸也。
紅珊簪子青羅傘,黑油鏡臺黃竹箱。姐妹兩行攜手送,一雙新屐是新娘。
嫁裝數器,有單笥盛衣服,有長持寢具,有黑棚列妝具,有廚子,有釣臺名器,並廚下物。貧家無奩器,亦不升輿,步行人婿家,著新屐者,即新娘也。
三千大神監誓詞,萬億菩薩作盟司。君看壺頭雙蛺蝶,夫夫婦婦不相離。
新婦入門就席,南面坐,婿北面坐。媒為行酌。肴必用乾烏賊,羹用蛤。壺飾以雌雄胡蝶,以金銀紙為之。既飲交杯,媒唱《高砂曲》。相傳高砂有松,化為翁媼,千歲不死,故合巹必歌此曲。曲有目:「三乾三百三十二座大神兮,百千萬億化身菩薩兮,為我盟司。」
義兒有傳半呼甥,歸妹占爻許配兄。似此冒宗齊贅婿,最難議禮魯諸生。
日本贅婿為子,即冒其姓,自足利氏始。時尚武競爭,多養他人子以固黨羽,因妻以女,俾奉先祀。後侯國無子,各貪襲爵,遂踵成風俗。或妻死,繼室以妹。有司議曰:為人後者為之子,妻妹即其妹,是兄妹為婚也,不可。或又曰:女夫謂之婿,己所生謂之子,今既并於一人之身,於姊謂之婿,於妹謂之子,何分歧為?且父母於姊妹均謂之女,未嘗稱配嗣子者為婦。既女而不婦,姊妹何擇焉?可。議禮之家,紛如聚訟云。日本細民之家,亦多娶從妹為婦者。後禁之。義蒲生君平曰:自足利氏後,天下餘子多以男嫁人。而無子將擇後者,必先議其幣多少,而後定議。
覆鵜產殿映燈紅,湯餅筵開笑語中。五月吾妻橋上望,畫旗爭颺鯉魚風。
生子每別築產舍,曰生衙。《古事紀》所謂覆鵜羽作產殿是也。一索得男,喜呼他人以為假父。年十五時,假父為之魁頭紛髮。《日本風土記》所載,尚有桑弧蓬矢以射四方之遺,亦假父主其事。初生逢五月,制旗如鯉,高插門楣,以祝多子,或曰:取鯉登龍門之意。
春在梅梢月柳梢,紅闌屈曲影相交。別開待闕鴛鴦社,不願鳩居占鵲巢。
古迎妻必造屋,名曰妻屋。《古事紀》以天御柱建口尋殿,即妻屋也。中葉以後,多招贅婿,以男子嫁人,遂人其宮而治朕棲矣。
遊部君兼石作公,歌桓護葬習喪容。紫衣丹首黃金目,甲作傳家善食凶。
始造石棺者,賜姓日石作大連公。古有土部,紫衣帶劍,世掌儀。又有遊部者,遇國大喪,必令二人掌殯事。一曰禰,負刀持戈,一曰餘比,奉酒食,司秘祝。世襲其職,名遊部君。古法,部省有喪儀司。凡葬鼓、角、幡、鉦、鐃、楯,咸有定式。惟一品及大政大臣,別有方相黃金四目,以之辟凶云。
炮聲殷地國旗斜,素霎相隨廣柳車。大小紅皆披吉服,神官澆酒客持花。
習神教者,自斂至反哭,皆以神官主持。葬日,神官冠紗,襪而登席。神官中立拍掌其俗敬神皆拍手。《周禮春官大祝》:「辦九槔,四日振動。」鄭大夫曰:「動讀作董。振動,以兩手相擊。」《經典釋文》云:「今倭人拜,以兩手相擊,如鄭大夫之說。」蓋古之遺法,復喃喃誦祝文。喪子旁立,不親祭,亦不哭泣。會葬之客,手執花前供,鞠躬進退,又學西法。國有大喪,則半懸國旗,以告哀,他國亦如之以示弔。葬日放炮,隨其官等級如一等官十九炮,二等官十五炮。會葬皆大禮服,如吉禮。無三年之喪,丁艱亦不解任,以喪之重輕給假日多寡而已。以黑為緣者,喪家之名刺也友人主喪者,亦用黑緣刺,赴告即用友名,此誼則甚古也
散路拋錢買路行,蓮花妙法寫銘旌。桐棺三寸如人立,易履相迎入化城。
舊多用火葬,木棺直立如佛龕,延僧誦經,以藥水拭其體,使尸軟如泥,乃令死者合掌趺坐,外糊以紙,書「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或「南無妙法蓮花經」七字。葬之日,前列紙幡二三十,亦書六字七字如棺。和撒錢而行,買路錢。編竹為化人城,主人多置草屨,會葬者易草屨人城,出易屨歸。喪家初用白衣白巾,葬易彩衣而歸。
烏啼月落寫哀思,翦髮翻同練行尼。紅淚灑來題赤字,不堪石闕獨含悲。
僧又為之製謚,或曰月落烏啼庵主,或曰綠樹院重陰居士。夫死,妻輒翦髮去飾,更名用謚,稱曰某院。俗曰赤信女,蓋以碑面鐫夫妻謚,其未亡人則塗以朱,故有此名也。
插花澆水拂楊枝,臺笠相從拜墓碑。迎佛誦經邀客酒,忌辰算到百周時。
掃墓則濯碑以水,折花枝插其旁,無祭禮。遇忌日,百年如一日,往往有以數十周百周招客者。
芒鞋竹杖佛接引,柳車草船神送迎。畫旗獵獵夜風卷,時有經聲雜鬼聲。
趺坐立棺中,其裝束多布襪麻鞋,或附以杖笠,云往西天到佛國也。不別立宗廟。富貴家於邸中作室,佣僧護之,中供佛像,左右列木主。每祭,必修佛事。七月作盂蘭會於廟。招魂樹竹城,四隅敷蒲席數重,以野蔬象牛馬,或編柳為車,削竹為輪,謂幽魂將駕而來也。
不環不釧不釵光,雅頭襪子足如霜。蓬山未至人多少,都道溫柔是婿鄉。
女子皆膚如凝脂,髮如漆,蓋山川清淑之氣所鐘也。宮裝皆被髮垂肩,民家多古裝束。七八歲時,髻雙垂,尤為可人。長耳不環,手不釧,髻不花,足不弓,鞋皆以紅珊瑚為簪。出則攜蝙蝠傘。帶寬咫尺,圍腰二三匝,復倒卷而直垂之。若襁負者,衣袖尺許,不縫掖。襟廣,微露胸,肩脊亦不盡掩,傅粉如面然。殆《三國志》所謂「丹朱坌身」者耶?志又言「男女無別而不淫」,今婦女亦不避客,舉止大方,無羞澀態,然不狎暱,猶古風也。
駘蕩春風士女圖,妾眉如畫比郎鬚。並頭鸚鵡雙雙語,此喚檀那彼奧姑。
婦既嫁剃眉,男至老無鬚,本舊俗。今效西人,皆眉如遠山,髯如戟矣。維新以來,有倡男女同權之說者,豪家貴族,食則並案,行則同車。時逢國典,或有家慶,張燈夜會,為跳舞之戲,多婦媚士依,雙雙而至。呼夫日檀那,奴婢之於主人亦然。蓋即檀越,佛教盛行,沿梵語也。呼婦日奧姑,他人亦用此稱。《遼史國語解》:「凡納后,即族中選尊者一人,當奧而坐,以主其禮,謂之奧姑。」襲遼人語也。日本語言本於梵音百之二三,本於遼東語亦百之一。近則婦人亦頗有通英語者。
眉心點翠額安黃,雲鬢堆鴉學艷妝。繡葆呱呱懷抱裏,小姑居處尚無郎。
多女僕,舊藩時諸侯入朝,呼以司浣濯,供灑掃,亦或侍寢,相沿成風。又有女子,名日外婦,又權妻,亦計月輸租,以養其家,朝秦暮楚,聽人去留。或生子,因買為妾,或留子去母,此真《戰國策》所謂不嫁而嫁過畢也。鬢分兩翼如鴉髻名島田髻,或如蜂腰名天神髻,女也;作蛇盤髻為一撮,婦也。
繁華南部記煙花,七十鴛鴦數狹邪。欲聘狸奴先問價,紅箋分送野貓家。
呼奴為貓。考《貴耳集》稱「學舍燕集點妓,各齋集正出帖子,用齋印,書仰弟子某人到何處祗直。燕集專有一等野貓兒卜慶等充報」,則南宋時亦同此稱呼也。
彈盡三弦訴可憐,沉沉良夜有情天。樓頭月照人團聚,到老當如雞卵圓。
業歌舞者,稱藝妓,甚類唐、宋問營妓官妓。士夫聚飲輒呼之,不為怪。德川氏盛時,各藩諸侯寄帑於京,金吾不禁,縱之冶遊,故吉原、深川,皆為銷金之窟。舊有謠曰:「倡家婦,如有情,月尾三十見月明,團團雞卵成方形。」喻無情也。然近日改歷,晦夜競可見月,冶游亦不復前此之盛矣。
狹巷陰宮獄氣淒,馬纓一樹夜烏棲。花陰月黑羊車過,供鬼揶揄作鬼妻。
娼妓所居室日貸座敷。官籍其名,課其稅,故懸燈日官許。不由官許為私賣淫,夜去明來,人謂之地獄女。其與西人雜居者,日羅紗牝戲,言羊妻也。
當爐少女似羅敷,精舍安排莞簟鋪。茶鼎酒鐺親料理,語郎團坐且須臾。
賣酒賣茶,皆以少女當爐。酒樓日料理屋。
錦棚懸鵠插雕弧,孔雀屏開列畫圖。左右射來齊中目,拍肩都道子南夫。
射所鋪紅氍毹於地,縛彩為棚,中蒙以皮,竹弓翎箭,相去尋丈,中者鏗然作聲。雛姬環侍,互拍其肩,以為笑樂,蓋比之北里南瓦。顏其場日揚弓店。
回廊曲曲護屏風,香案鏤銀拍板紅。銜得楊花入窠裏,便誇奼女數錢工。
設肆賣曲者為楊花。所奏曲多男女怨慕之辭,有薩摩、土佐各派,竹本氏一派最盛行。貧家多業此覓食,驅使其母如奴婢。諺有言曰:「生女勿籲嗟,盼汝為楊花。」
壓帽花枝挂杖錢,冶春詞唱《小遊仙》。杏黃衫子黃桑屐,自賞翩翩美少年。
俗好遊,春秋佳日,攜酒插花,屐聲裙影,妝束如古圖畫中人。
追風快馬纏錦絛,襪胸帕首弓在搜。一聲雁落血如雨,金原秋冷霜天高。
游俠之士好獵射,秋深輒入山,流連忘返,騎馬皆不施鞍勒。覆院桐陰夏氣清,汲泉烹茗藉桃笙。竹門深閉雲深處,盡日惟聞拍掌聲。喜園亭,貧家亦花木竹石,位置幽而雅。門設常關,行其庭,闃然如無人者。餘常訪友筆談,半不聞人聲。呼童點茗,亦拍手而已。使人倚然有出塵之想。客來必出寒具,或呼酒漿,出妻子跪獻盞,殷殷之意可感也。
山深太古日如年,小屋陰涼樹插天。拜疏公庭爭乞假,要從熱海浴溫泉。
西法夏月各官許給假三十日,日本亦仿之。豆州熱海有溫泉,老樹參天,遊者雲集,諸省郎吏多盡室而行者。
斜陽紅映酒旗低,食榼歸時袖各攜。都為細君留割肉,自擠空酌醉如泥。
嗜酒喜歌舞,《魏志》《漢書》既言之,今猶古風。大率皆妝餌之資,過於飯蔬,遊宴之費,多於居室云。然親朋雅集,皆相戒勿大嚼,少啜羹湯,餘則以竹筐袖歸其家,以遺妻子。亦有行廚,以小木篋作曇,游山甚便攜取也。
湘簾半卷綺窗開,帕腹帩頭爛漫堆。道是蓮池清淨土,未妨天女散花來。
喜潔,浴池最多。男女亦許同浴,近有禁令,然積習難除。相去僅咫尺,司空見慣,渾無慚色。
短衣窄袖曼胡纓,意態縱橫一座傾。耳後生風鼻頭火,拓弦時作餓鴟聲。
有習槍所,懸鐵為的,亦有彈,轟然作聲,輒流星迸散。少年輩每人座練習,以為歡笑。
解鞘君前禮數工,出門雙鍔插青虹。無端一語差池怒,橫濺君衣頸血紅。
士大夫以上,舊皆佩雙刀,長短各一,出門橫插腰間,登席則執於手,就坐置其旁。《山海經》既稱倭國衣冠帶劍矣。然好事輕生,一語睚眥,輒拔刀殺人,亦時時自殺。今禁帶刀,而刺客俠士猶縱橫。史公稱「俠以武犯禁」,惟日本為其。
當王徽號貴黃華,時喚臣僚共鬥花。淡極秋容翻富貴,疏籬茅舍到官家。
自朱雀帝時,始為菊合,幾分兩朋,以角優劣,謂之舍。歌日歌舍,鬥詩日詩舍,鬥扇日扇合,鬥畫日繪合,鬥鳴日雞合。當時語也。王公以下各賜物。嵯峨帝嘗為《菊花賦》。故歷朝尤賞菊,菊遂為皇族徽志。今御苑尚栽菊數百盆,每盆開花,有至五六百枝者。花必招各國使者及諸省院長次官為競日之遊。
狗吠聲騰馬足馳,狩衣草屨古威儀。錦旗日曜紅輪影,來看公侯習犬追。
舊有犬射,編竹為城,縱犬於城內,馳逐而射之,皆公卿貴人親執轡。狩衣草屨,妝束古樸。其磬控縱送,均有法度,名日犬追物。設臺四隅,招邀貴客憑軾而寓目焉。君後亦親臨觀禮。
朝曦看到夕陽斜,流水遊龍鬥寶車。宴罷紅雲歌絳雪,東皇第一愛櫻花。
櫻花,五大部洲所無,有深紅,有淺絳,亦有白者,一重至八重,爛漫極矣。種類櫻桃,花遠勝之。疑接以他樹,故色相亦變。三月花時,公卿百官,舊皆給假賞花;今亦香車寶馬,士女徵逐,舉國若狂也,東人稱為花王。墨江左右,有數百樹,如雪如霞,如錦如荼。餘一夕月明再遊其地,真如置身蓬萊中矣。東京以名勝聞者,木下川之松,日暮里之桐,龜井戶之藤,小西湖之柳,堀切之菖蒲,蒲田之梅花,目黑之牡丹,瀧川之丹楓,皆良辰美景,遊屐雜沓之所也。
摶花作飯勝胡麻,嚼蕊流酥更點茶。費盡挼莎纔結果,果然團子貴於花。
有賣櫻飯者,以櫻和飯。有賣櫻餅者,團花為髓,或煎或蒸,諺有「團子貴於花」之謠。賣櫻茶者,點櫻為湯,少下以鹽,人謂可以醒酒。花枝或插於帽,或裹於袖,或繫於帶,遊客歸時,滿城皆花矣。
殿春花事到將離,雲似人愁水似思。一尺落花和淚雨,手添香土弔梅兒。
墨江左右堤,櫻花數百樹。木母寺旁,有一墳名梅兒,相傳古有美人梅若,以三月十五日化去。是日遇雨,都俗謂之淚雨。名流賞花,必弔其墳。
鏡檻新開響屟忙,溶溶四壁照花光。為渠一笑三年住,卻記衣襟未染香。
東京每有鬥花會,任輦車牛,名種畢集。每壁嵌玻璃,光影迷離,如到四禪天矣。士女裙屐,雲集鱗萃。日本諸花,顏色敷腴,光艷獨絕。或言比校華種,香味少遜,鼻觀徐參,知其語真實不虛也。
銀字兒兼鐵騎兒,語工歇後妙彈詞。英雄作賊鴛鴦殉,信口瀾翻便傳奇。
演述古今事,謂之演史家,又日落語家。笑泣歌舞,時作兒女態,學傖荒語。所演事實,隨編撰。其歇語必使人解頤,故曰落語。
棗花潑過翠萍生,沫碎茶沉雪碗輕。矮室打頭人對語, 銅瓶雨過悄無聲。
自僧千光游宋鼙茶歸,始栽之背振,後遂蔓衍。北條泰時,初尚之。至豐太閣之臣,有茶博士官,賜祿三千石,子孫世其業,或費千金求其訣不可得。及德川氏,每春遣使齎甕收茶,日御茶壺。藩屬望塵,拜趨道路。烹茶在丈室,劣容一二人,舊名數奇屋。時逢戰爭,鼙鼓震天,茶室獨悄然無聲,蓋密謀之所也。而茶博士即借以竊權賣爵,無所不至。凡室忌華,器忌新。然珍木怪竹,朽株癭枝,搜求之幽巖邃谷之中,或歷數十年而後得,得其一以獻,貧兒為富翁矣。器必用苦窳缺敝之物,日某年造,某匠作。乃至一破甌,一折匙,與夏鼎商彞同貴重,積金盈斗不可償。爭是而興大獄者有之,因是而釋戰爭者有之。器有風壚,有笤,有炭撾,有火廁,有鍑,有交床,有紙囊,有碾,有羅合,有則,有水方,有漉水囊,有瓢,有竹夾,有熟盂,有畚,有札,有滌方,有滓方,有巾。其候火、揀泉、吹沫、點花、辨味、侔色之法,微妙不可言傳。蓋碾茶煮之,故費工夫也。然稽之陸氏《茶經》、蔡氏《茶錄》,正相同,惟不下鹽耳。
百練真成繞指柔,幻人妙術過婆猴。隨身一卷東黃祝,行腳能周五大洲。
練習技巧,最為擅能。凡走索上竿,載竿躍圈,跳丸跳鈴,躍劍拋球,旋盤轉桶,至於吞刀吐火,無一不有,亦無一不能。西人馬戲,必聘日本人以鬥巧藝,而日本戲法,遂遍於五部洲矣。或以為幻術,則妄語也。
柳燧荷囊事事俱,小盆親餉淡巴菰。一聲湘管含芬遞,喜食人間煙火無?
呼煙曰淡巴菰,《鮚琦亭賦》、《芝峰類說》朝鮮人著。皆謂出日本,日本人乃謂出中土,蓋皆自呂宋來。慶長十年,煙草始來日本。淡巴菰,西人語也。男女皆喜吸之,客來攜小筐,出筐有抽屜,旁置火爐,三寸菸管外,唾壺齒簽,纖悉俱備,行則插腰間。柳燧,東人以名西製自來火也。
月支毾㲪花千色,王母琉璃酒百鐘。破產爭求番舶物,只贏不買阿芙蓉。
西國進口貨,以氈革布為大宗。富貴之家,必用地衣,騁妍鬥巧,每從數萬里購之。一火爐石,有值千金者。葡萄美酒,每出供客。故雖不食鴉片煙,而流出金錢,歲有七八百萬。然鴉片禁極嚴,明治六年頒新律,販賣者斬決,吸食者徒,嗚呼善矣!
鯉魚風緊舶來初,唐館豪商比屋居。棉雪糖霜爭購外,人人喜問上清書。
長崎與我通商,既三百餘年,每歲舶以八九月至。舊有唐館,多以糖棉花入口,皆日用必需物也。書畫紙墨,尤所欣慕。近世文集,朝始上木,夕既渡海。東、西二京文學之士,每得奇書,則珍重篋衍,誇耀於人。而贗鼎紛來,麻沙爭購,亦所不免。修好以後,得之較易矣。各口流寓商民,今有三千餘人。
敲碎銀花剝鏡菱,瑩瑩光映玉壺澄。暑中勝服清涼散,爭買舶來函館冰。
江都無冰,嚴寒凝水面,一二日即解。箱館有藏冰,夏五六月由輪舟來,沿街賣之。
讓葉勞薪插戶前,人人都道是新年。故鄉正作消寒會,獸炭紅爐一九天。
新年皆插松枝竹葉於門,設龍蝦者,肖其體,以祝老人康健。又用烏薪,呼為住,言安居於是。插叶於橙日讓葉橙,音同代代,謂世世子孫有讓德也。西歷歲首皆在我長至後十日。
零落街頭羽板稀,已捐團扇過時衣。兒時嬉戲都如夢,不見翩翩蛺蝶飛。
舊俗,正月間分朋拋球,以彩杖遏而格之,以睹勝負,謂之球杖,或謂之玉打。女兒團綿為球,絡以五彩,謂之手球。又插羽於木欒子,以彩板承而跳之,翩翩如蛺蝶,謂之羽子板。是月也,市店羅列,如錦繡天街,今漸革矣。
蛭子神叢奏鼓笳,花糕分餉到千家。鳳音紀月元豬日,誰記東京錄夢華?
舊俗,凡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謂之節句,略如華俗。惟十月謂之上無月,上無,日本律名,本名鳳音,樂家相傳為應鐘。應鐘,十月律也。亥日謂之元豬,士庶作糍糕以相饋送。是月廿日,商賈罷市,各具酒饌燕集,謂之蛭子會。蛭子,神名。所在廟市,紛紛祈福。
進賢冠頂玉交枝,高髻峨峨花四披。廿六階分《輿服志》,禮容如見漢官儀。
推古十一年,始定冠位,凡十二階,如日大禮、小禮、大義、小義,以名為別。天智三年,改二十六階,如日大紫、小紫、大錦、小錦,以制為別。《唐書》稱粟田真人來聘,「冠進德冠,項有華蕊四披」云。至天武十四年,又更爵位號。凡四十八階。詳《禮俗志》中。
天吳紫鳳頗文華,憑取花紋認世家。三百年來誇衣被,葵能衛足竟如花。
貴賤之服,舊頗懸絕。朝會錦衣繡袞。明王志堅有《倭錦袍歌》:「天吳紫鳳恍忽似,水底鮫人親自繅。」言其華美也。故家世族皆以花草禽獸等為徽幟,繪其二於袖,或一或三於背,名日紋,以之識姓氏。如藤原氏為藤花,菅原氏為梅花,皆有定製,不能濫混。德川氏之徽為葵葉。德川氏之還政也,故將軍慶喜仍給官祿,以終其身。
一雙角子影娉婷,問取年華近算丁。種得瓠花添鬢福,願花常好鬢常青。
古俗,男子分髮為二,左右結之,飾以貫珠。《日本紀》注:「年十五六束發於額,十七八分為角子額髮。」《古事紀》稱為瓠花,後世名為鬢福。
白題胡舞翻新樣,黃胖春游學少年。脫卻垂簷莞笠子,十分團月到鸝顛。
剃頭髮數寸,月代,猶言月樣也。又名十河額宇士,新稱為黃鸝顛。數十年前,多戴垂簷白莞笠,後改用平頂一字,今皆用傘矣。
對鏡慚看薄薄胡,時妝孤負好頭顱。青青不久星星出,間引毛錐學種鬚。
維新以前,公卿以下,皆剃面不蓄鬚髯,蓋如僧俗。士庶不須,則始於德川氏時。近學西俗,得髯則絕倫超群矣。
六尺湘裙貼地拖,折腰相對舞回波。偶然風漾中單露,酒暈無端上頰渦。
女子亦不著褲,裡有圍裙,《禮》所謂中單,《漢書》所謂中裙,深藏不見足,舞者回旋,偶一露耳。五部洲惟日本不著褲,聞者驚怪。今按《說文》:「褲,脛衣也。」《逸雅》:「褲,兩股各跨別也。」褲即今制,三代前固無之。張萱《疑曜》曰:「褲即褲,古人皆無襠,有襠起自漢昭帝時上官宮人。」考《漢書上官后傳》:「宮人使令,皆為窮褲。」服虔曰:「窮褲,前後有襠,不得交通。」是為有襠之褲所緣起。惟《史記》敘屠岸賈有置其褲中語,《戰國策》亦稱韓昭侯有敝褲,則似春秋戰國既有之,然或者尚無襠耶?觀馬縞《古今注》:「褲蓋古之裳,周武王以布為之,名曰褶,敬王以繒為之,名曰褲,但不縫口。至漢章帝時,以綾為之,名曰口。」所稱周制,不知何所據?然亦可知有襠縫口之褲起於漢無疑也。漢、魏以來,殆遂通行。日本蓋因周、秦之制,不足怪耳。特新羅、高麗皆有褲,南史》:「新羅國呼褲日柯半。」《南齊書》:「永明中,高麗使至。服窮褲」。日本服制,大半模仿中土,不知何以獨遺此也?然考《延喜式》,縫殿寮中有褲,或曰:官家用之。或又曰:源、平以前,民家亦常用之。
錦衾雙袖翦文羅,未許春寒到被窩。始識寢衣長過半,犧尊莫誤鳳莎莎。
被有兩袖,長九尺有奇,臥則覆於上,更以其半覆足。《詩》《禮》所謂衾,《論語》所謂寢衣,長一身有半也。孔注曰:「今之被。」本簡而明。宋儒不知古製,以被為衣,遂多臆說。以鄭康成之博洽,而注犧尊,尚"犧讀為莎,如鳳凰之羽莎莎然"。漢儒去古未遠,猶有此誤。
聲聲響屟畫廊邊,羅襪凌波望若仙。繡作蓮花名藕覆,鴛鴦恰似並頭眠。
襪前分歧為二衩,一衩容拇指,一衩容眾指。《致虛閣雜俎》:「太真作鴛鴦並頭蓮錦褲襪,名日藕覆。」屐有如丌字者,兩齒甚高;又有作反凹者,織蒲為苴;皆無牆有梁,梁作人字,以布綆或紉蒲繫於頭,必兩指間夾持用力,乃能行,故襪分兩歧。考《南史虞玩之傳》,一屐著三十年,「蒵斷以芒接之」。古樂府:「黃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絲兩頭繫。」知古制正如此也。附注於此。
千門萬戶未分明,面面屏風白月生。數尺花茵塵不動,偶聞橐橐有靴聲。
古宮室之制,名足一騰,宮樹一柱,中央以乂字形木結束之,名曰冰木。屋上作鴟尾,名曰堅魚。覆茅於上而已。神廟猶用之。今制聞始自韓人,室皆高地尺許,以木為板,藉以莞席,入室則脫屨戶外,襪而登席。近或易席以茵,穿革靴者許之升堂矣。無門戶窗牖,以紙為屏,下承以槽,隨意開闔,四面皆然,宜夏而不宜冬也。中人之家,大率湫隘,多茅衣而木瓦。舊藩巨室,則曲廊洞房,畸零而潦曲,每不知東西南北之何向。室中必有閣以庋物,有床第以列器皿,陳書畫。室中留席地,以半掩以紙屏,架為小閣;以半懸挂玩器,則緣古人床第之制,而亦仍其名。楹柱皆以木,而不雕漆。晝常掩門,而夜不扃鑰。寢處無定所,展屏風,張帳幕,則就寢矣。每日必灑掃拂拭,潔無纖塵。
花茵重疊有輝光,長跪敷衽客滿堂。除卻鳳銜丹詔至,未容高坐踞胡床。
坐起皆席地,兩膝據地,伸腰危坐,而以足承尻後,若趺坐,若蹲踞,若箕踞,皆為不恭。坐必設褥,敬客之禮,舊有敷數重席者。有君命,則設几,使者宣詔畢,亦就地坐矣。皆古禮也。因考《漢書賈誼傳》「文帝不覺膝之前於席」,《三國志管寧傳》「坐不箕股,當膝處皆穿」,《後漢書》「向栩坐板,坐積久,板乃有膝踝足指之處」。朱子又云:「今成都學所,存文翁禮殿刻石,諸像皆膝地危坐,兩跖隱然,見於坐后帷裳之下。」今觀之東人,知古人常坐皆如此。蓋古人無幾,故不能垂足而坐。高坐之設,萌於趙武靈王,興於六朝,盛於北宋,而通行於元。三代之前,憑則有几,《詩》所謂「授幾有緝御」,《孟子》所謂「隱幾而臥」皆是也。寢則有床,《詩》所謂「載寢之床」,《易》所謂「剝床以辨」,皆是也。然床幾或以憑依,或以庋物,或以寢處,皆非坐具。至應劭《風俗通》「趙武靈王作胡床」,乃以為坐,然漢時猶皆席地。《賈誼傳》「不覺膝之前」,暴勝之登堂坐定,雋不疑據地以示尊敬,皆可知也。東漢之末,有靳木為坐具者,其名仍謂之床,或謂之榻,如管寧、向栩所坐,或於地上加板,未必離地咫尺也。魏、晉後,觀《魏志蘇則傳》「文帝據床拔刀」、《晉書》「桓伊據胡床取笛作三弄」、《南史》「紀僧真詣江敩,登榻坐,敩令左右移吾床讓客」、「狄當、周赳詣張敷就席,敷亦令左右移床遠客」、《鄴中記》曰:「石虎所坐几,悉漆雕畫。」則似為高坐,然皆高客貴人始有之。《語林》曰:「孫馮翊往見任元褒,門吏憑幾見之,孫請任推此吏,曰:得罰。體痛,以橫木挾持,非恁幾也。」夫門吏不許恁幾,則知所謂移床遠客者,非尊敬之客不許坐也。又其時坐榻坐几。尚皆跪坐。《梁書侯景傳》「升殿踞胡床,垂腳而坐」,史特記之,以為殊俗駭觀。知雖有床幾,亦不如今坐耳。至唐又改木榻而穿以繩,名日繩床。《演繁露》:「穆宗長慶二年,見群臣於紫宸殿,御大繩床。」然不名椅子,至宋初乃名之。《丁晉公談錄》:「竇儀雕起花椅子二。」王銍默記》:「徐鉉見李後主,卒取椅子相待。」諸書椅本作倚,後乃借桐椅之椅為之。此後諸書,屢見椅子。如《貴耳集》云:「今之交椅,古之胡床也。今諸郡守僚必坐銀交椅。」《桯史》載荷葉交椅。《曲洧舊聞》有錦椅背。至宋時頗加緣飾,殆已盛行與?然觀古圖畫,唐以前人物無坐幾者,宋畫亦不盡設幾。竊疑胡床本西俗,趙武靈王始學為之,元人中國,因其舊習,乃通行耳。日本制度,多半仿唐,唐時尚席地,故亦無之。近十年來亦有矣。
雪泥深尺護簷牙,瓦背濃陰四角遮。不用茅龍衣屢換,一年一度屋開花。
木屋少用瓦,多以葦席覆之。村居貧民,於屋上塗泥厚及一尺,雜植以草花,春二三月,山行望之如錦。蓋草根盤結,可以禦雨。塗塗之附,則正如挹婁國之豬脂塗壁,可以辟寒也。
染指流涎各欲嘗,既調勺藥又和姜。食單蔬譜兼䱉議,合補東人江戶香。
炙鯉魚,謂之蒲燒。割有法,燔有法,浸以美酒,襯以佳醬,勺藥芥姜,隨意所適。江戶最工治之,諸國名曰江戶香。日本食品,魚為最貴。尤善作膾,紅肌自理,薄如蟬翼。芥粉以外,具染而已。又喜以魚和飯,曰肉禽飯,亦白骨董飯,多用鰻魚,不和他品,腥不可聞也。
恰菹蘆菔作家常,飯稻羹魚沁肺涼。踏破菜園新作夢,大餐飽食大官羊。
多食蔬菜火熟之物,亦喜寒食,尋常茶飯,蘿卜竹筍而外,無長物也。近仿歐羅巴食法,或用牛羊。
瓊芝作菜綠荷包,槐葉清泉盡冷淘。蔬筍總無煙火氣,居然寒食度朝朝。
石花菜生海石上,一名瓊芝,煮之成凍,用方匣以銅線作篩眼,納菜於中,以木桿築送,溜出如縷,冰潔可愛,華人所名為東洋菜者也。東人能食生冷,飯日一熟,以水或茶冷淘食之。筍脯果干,即便下箸。尋常人家,每間日或數日始一舉火,不為怪也。
何物堅魚字所無,侯鯖御饌各登廚。儒生習禮疑蚳醬,口到今人嗜亦殊。
堅魚,名加追沃,漢名未詳,或書作鰹字。大者尺餘,小九寸許,能調和百味。自王侯至黎庶,聶而為膾,鹵而為脯,風而為挺,漬而為醯,煎而為膏,函封甕閉,苞苴千里,無日不享其用;而挺之用最廣,歲時吉席,無此不成禮,飲饌調和,無此不成味。沿海皆有,土州、勢州為最佳。《盍簪錄》:「日僧兼好小說記鐮倉有魚名鰹,耆老言此魚從前不上鼎俎,僕隸下人不肯嚙其首,今亦充膳羞。」可見當時不甚珍貴,距今四百年,而此魚顯晦如此。古今嗜好不同乃如此!
甚囂塵上逐人行,日本橋頭晚市聲。別有菜場魚店外,丹楓落葉賣山鯨。
自天武四年因浮屠教禁食獸肉,非餌病不許食。賣獸肉者隱其名曰藥食,復曰山鯨。所懸望子,畫牡丹者,豕肉也;畫丹楓落葉者,鹿肉也。凡市肆居賣曰大問屋,販賣曰賣捌所,賤賣大安賣,零賣曰小間物屋,易錢曰兩替屋,酒曰銘酒銘同名,茶曰御茶御為日本通用之字,義若尊字。又日本書函外題名,必曰某某殿某某樣,亦尊之之詞,皆不知何所仿也。附注於此。飯店日御茶漬,雞子曰玉子,和麵以肉曰鴨南蠻,菜蔬曰八百屋,慄曰九里,和蘭薯曰八里半,魚飯日壽志屋,醬曰味噌。凡右所錄,彼皆筆之書者,故略舉一二。若語言之殊,則五方土音,亦各歧異。於菟謂虎,陬隅名魚,譯而錄之,滿紙侏㒧矣,更無謂也。
鏡餅瓊棖乍上盤,盤中花果各闌干。手攜團月歌團雪,共飽妻孥歡喜丸。
餅餌種類,極為夥頤。碎雜米蒸曝為乾餱,如雪之散鹽,名曰瓊餱。圓如鏡,薄如銅片曰鏡餅。歡喜團一名團喜。《涅盤經》云:「譬如酥麵、蜜姜、胡椒、蓽茇、蒲陶、石榴、胡桃、桵子,如是和合,名歡喜丸;離是和合,無歡喜丸。」其製正如此。又以梅枝、桃枝、餲糊,桂心、黏臍、飶饠、退子、團喜謂之八種唐果子,其法必自唐人得來也。
笙清簧暖小排當,雅樂伶官各擅場。合四乙工仍燕樂,漫誇古調譜清商。
日本多用唐樂,有雅樂寮,伶官世守其業。物茂卿謂國樂為周、漢遺音,律亦周、漢之律。村瀨之熙祖其說,徽引十證,以證第八黃鐘調為周漢黃鐘。又曰:「古樂正聲,宋以來諸儒所未嘗識,特傳於我,而古音乃得復明。」余考本之傳華樂,實始於唐。隋文帝平陳,得華夏正聲,置清商署。清商調,武后時猶存六十三曲。自唐樂變古,逮五代亂離,古音盡亡。謂本所傳為隋以前曲,以為周、漢古音尚存,不為無理。然日本伶人所用管色,乃正與燕樂譜相合。《宋史燕樂書》十字譜,曰合四乙工凡上勾尺六五,今以校橫笛第為壹,越調用六字,《燕樂書》即以六字為黃鐘橫笛。黃鐘調用夕字,夕即尺字,《燕樂書》乃以尺字為林鐘。則伶官相傳壹越調為黃鐘,黃鐘調為林鐘者,正與十字吻合。若據徂徠之說,以黃鐘為周、漢黃鐘,則字譜無一符同矣。說詳《禮俗志》樂舞類。
吹螺競作天魔舞,傅粉翻同脂夜妖。紅襦繡領碧綢褲,騎上屋山打細腰。
猿樂名散樂,俗謂之能,又變為田樂。始自北條,盛於室町。及豐太閣親自學之,王公貴人,皆丹朱坌身,上場為巾幗舞,與優人相伍。部中色長曰大夫,副曰࠹ᥟꥸ민쥉列릛ো⨨ॸ민즭쥷妛ड़ਬ㣀⦉॥鍊⨩쥤ꥇꦖ즵௼쨣�㨿ᦖ쥨쥄ꣀ⦨⥙覜馩맬뤸驼㣀⤸驼㯼ꤸছ।穼㯼쥻㦖짾塚㯼즉碌奰梁꯼짔襅馝榓ꤹ민뤺즛॰塚㯼줼짴ਅ੼㯼즍祷楏㨂鯼즋�妌篼뤸馛঩먃䯼즌樄夸민줺椻妌禋�룀⊻金魚紫袋上場時,鼉鼓聲停玉笛吹。樂奏太平唐典禮,衣披一品漢官儀。
日本尚有「蘭陵王破陣樂」,戴假面具上場,有發揚蹈厲之概。「太平樂」者,四人對舞,皆緋衣佩金魚袋,俯仰揖讓,渢渢乎雅音也。高似孫《唐樂曲譜》,明皇三十四曲,立部八曲,「太平安舞」,二「太平樂安舞」,三「破陣樂」。高注曰:「太平」並周、隋遺音。考《齊書》,蘭陵王入陣,必戴假面具,因為「蘭陵王破陣舞」。則破陣亦因齊制也。日本唐時遣使習典章制度,此二曲蓋得之於唐樂。作時,伶人十數,披裲襠衣,跪坐席外,旁列樂器,先擊鼓,鼓停,舞者四人出,笙簧管龠諸樂雜作,一人吹笛,抑揚抗墜,極和而綏。舞止,樂亦止。餘飲巨室家,巨室召宮中供奉伶人為此,千年之樂不圖海東見之。《後漢書》謂禮失求之野,不其然乎?
鏗鏘鼓舞只依稀,守樂伶官記半非。彈到金獐澀河鳥,古音唯剩妃呼豨。
自「蘭陵王」、「太平樂」舞樂外,傳歌樂甚多,如"安世樂」、「王昭君」、「想夫憐」、「採桑」、「泛龍舟」、「玉樹後庭花」、「秦王破陣樂」、「慶雲樂」、「甘州」、「傾杯樂」、「夜半樂」、「長慶子」、「萬歲樂」、「春鶯囀」、「北庭樂」、「河水清」、「五常樂」、「裹頭樂」、「武昌樂」、「應天樂」、「越天樂」、「孔子琴操」、「柳花苑」、「喜春鶯」、「赤白桃李花」、「未央宮樂」、「海青樂」、「平蠻樂」、「拾翠樂」、「千秋樂」、「蘇合香」、「輪臺」、「六朝樂」、「劍器渾脫」、「打球樂」、「還京樂」、「拔頭」、「蘇芳菲」,皆有之。然傳其譜,不傳其辭,而以樂器出之。只用五調,不用八十四調。余友沈梅士作《學樂錄》,以為"萬寶常所作八十四調,只託空言,世不用之"。觀此,知其語不誣也,有老樂師加藤熙曾為餘奏數樂,其音節不可考,蓋世遠屢變,所存仿佛而已。曲名亦多誤,「白苧「誤「白野」,「張胡子」誤「朝小子」,「景德」誤「雞德」,「烏臼」誤「烏向」,「蘇幕遮」誤「莫者」,或以音訛,或以字訛,伶人世守,不知訂正,不足怪也。又有「金獐澀河鳥」,不可考其訛,物徂徠疑為倭樂,恐未然,想亦唐樂之誤耳。
仙詞選定《淺茅原》,朝貴傳宣朱雀門。青摺肩衣紅帕首,兩行舞踏上歌垣。
和歌每用之宴會,有《難波曲》,有《淺茅原曲》,有《八裳刺曲》。《日本紀》:「寶龜元年三月,葛井、船津、文、武、生、藏六氏,男女二百三十人,供奉歌垣,服皆著青摺細布,衣垂紅長紐,男女相并,分行徐進,每歌曲折,舉袂為節。」又:「天平六年,天皇御朱雀門,覽歌垣,男女二百四十餘人,四品以上,有風流者,交雜其中,正四位長田王為歌,以本末唱和。令士女縱觀,極歡而罷。」
檀腹琵琶出錦囊,曾偕羯鼓譜《霓裳》。大唐法曲今誰讀?空記當年劉二郎。
最精琵琶,唐時有藤原朝臣貞敏學於劉二郎,二郎妻以女,贈以紫檀紫藤琵琶各一面,歸,為其國重器,聞現今猶存。
上懸繡幕下紅毹,左列句當右大夫。牙撥齊彈三味線,姑盧朱路復烏烏。
三絃名三味線,以象牙為撥,撥如斧形。瞽師業此者,職,曰檢校,曰句當,曰都。其流派有曰山田、生田。女師之流派,有曰長門,曰豐後。互立門戶,各爭微妙。市廛唱賣,多張幕設毹,如滬上說書。其音烏烏,則正類秦聲也。
玉簫聲裏錦屏舒,鐵板敲停上舞初。阿母含辛兒忍淚,歸來重對話芝居。
俗喜觀優,場屋可容千餘人。每一出止,張幕護之,綽板亂敲,徹幕復出。亦演古事,小大陳列之物,皆惟妙惟肖。場下施轉輪裝束於內,輪轉則上場矣。別有伶人述其所演事,如宋平話,聲哀而怨。樂器止有三絃笛子鉦鼓,優人有舞無歌,而侔情揣態,聲色俱妙,觀者每不知涕泣之何從也。其名日芝居,因舊舞於興福寺生芝之地,故緣以為名。
剖破焦桐別製琴,三絃揩擊有餘音。一聲彈指推衣起,明月中天鶴在林。
亦有瑟簍雲和簫笛管笙,物徂徠時,尚見隋人作《猗蘭操》舊譜,云與明代所傳殊異。然操琴者少,今訪之,不可得矣。有三絃琴,不用彈撥,以左指按之,右指冠決捺而成音,清穆殊有意。孫登一絃琴、宋祖二絃琴外,調也。日本樂器均仿漢制,此與《長明無名抄元元集》所稱六絃琴,為所自製。
弦弦掩抑奈人何!假字哀吟伊呂波。三十一聲都愴絕,莫披《萬葉》讀和歌。
國俗好為歌,上古耳相傳,後借漢字音書之。伊呂波作,乃用假字。句長短無定,今通行五句三十一言之體,始素戔鳴尊《八雲詠》,初五字,次七字,又五字,又七字,字,以三十一字為節,聲哀以怨,使人輒喚奈何。《萬葉集》,古和歌名作,有歌仙、歌聖之名。
《舊唐》列傳誇先郡,東晉高流喜小名。欲考通稱尋氏上,何人譜學比蒲生?
有名,有字,有通稱,有別號,多者或至十數名,莫能記識。命名多父子相襲,如父曰羲之,子曰獻之,比比而然。古者世官,以官為姓。當允恭時,既極紛淆,乃正氏族,令冒亂者探湯以分曲直。至於天智,制定氏上氏上,猶宗子也。天武因之,分姓為八品,使有升降。自藤、橘、源、平興而一姓專政,古氏上遂亡。自足利興而贅婿冒姓,即欲討其宗派亦不可。薄生君平精於譜學,亟欲釐正,草《氏族志》而不能成稿。惜夫!今之著姓,多學唐人稱郡望,因地為氏,若參議大隈、寺島、黑田、西鄉、川村皆是也。此外新僻之姓,略錄如左:曰北脅,曰手塚,曰股野,曰目黑,曰手洗,曰田麥股,曰夏目,曰肝付,曰班目,曰野間口,曰橋爪,曰池尻,曰腹卷,曰有動,曰一色,曰是枝,曰豬野,曰鳥尾,曰生駒,曰老馬,曰犬飼,曰豬子,曰鹿伏兔,曰小鳥遊,曰牛窪,曰狗,曰魚角,曰鵜飼,曰玉蟲,曰草剃,曰矢土,曰纐纈,曰孕石,曰印具,曰二瓶,曰酒匄,曰玉乃,曰兒玉,曰妻木,曰哥枕,曰夫婦木,曰可兒,曰妹尾,曰神鞭,曰九鬼,曰鬼越,曰甲乙女,曰左乙女,曰稻葉,曰望月,曰小花,曰四十住,曰五十嵐,曰十八女,曰四月朔日,曰七寸五分,曰萬里姊小路。
金武初官典藥頭,禁方從此散滄洲。刀圭本是西來法,翻令雞林遣使求。
自允恭帝時,新羅遣醫金武來,始知漢醫。雄略時,百濟使王有陵陀、潘量豐來,始有醫書。後有丹波、和氣二氏,世習其業為名醫丹波氏出於漢靈帝。靈帝五世孫曰阿知王,於應神時來。又有善那使主為吳王照淵孫,於欽明時攜醫書及佛像來。至花山帝時,丹波雅忠最知醫。高麗王后疾,遣使求之,不往。復書有扁鵲豈入雞林之雲語。典藥頭,醫官名。外有法眼、藥匠、藥助、藥允諸官。
幾輩僧醫守局方,後宗朱李亦偏長。說經許鄭醫《靈素》,隔海同輝萬丈光。
佛教盛時,醫術亦寄於僧。後乃有儒而醫者。舊用宋和劑方,曲直瀨正慶始習丹溪、東垣之學。至名護屋丹水、後藤艮山、北山道長,再倡復古,專宗仲景,以上溯《靈》、《素》,醫道盛。丹水謂吾治病不問病因之陰陽虛實。惟見證施治,艮山謂養精必藉酒肉,攻疾始藉藥石。又謂能上溯《素》、《難》,旁及於張、葛、巢、孫諸家,不惑乎宋以後陰陽王相府藏分配之說,則思過半矣。道長盡掃溫補諸論,言萬病一毒,毒去則體安。其子猷引申之曰:人身氣血水三者循環不已,萬病生於滯,去滯則複元矣。皆能掃空理,徵實狀,其理略近於西醫。此正如國朝經生家之舍宋學而求漢學矣。
是何蟲豸竟能醫?藥籠同收敗鼓皮。搜得龍官方外藥,補箋《腳氣集》中詩。
多腳氣疾,有遠田澄庵者,世業此醫。其法用水蛭箝於膝蓋,俾吸水腫,既果腹,則置之水桶,別易一蟲,久而覺癢,則腫退而疾除矣。餘謂此方為中土所無。澄庵l臨別,諄諄求餘他作《雜事詩》續編,為補人其名,蓋亦種樹郭橐駝之類也。
摩腹能同揣骨神,居然著手便成春。更煩帶下名醫手,緩結赬顏記《秘辛》。
有接骨法,跌損各傷,不用刀剖,但以手提弄按摩,即能復元。西醫甚神之。然問其術,則如輪扁之不能自言也。診脈外,或兼診腳,別有腹診法。竹田定加、松江意齋始創其術,至香川修德輩,直據腹之軟硬弛張及動定伸縮等狀,以辨虛實死生,竟十得八九。及瀨丘鋌闡發微旨,著《診極圖說》,世益宗之。近習西醫,於賣淫娼妓,預防傳毒,每遣官醫用鏡窺測,有疾者則引而去之。
遍搜《本草》譜《群芳》,千卷書傳《海上方》。采藥如編《十洲記》,定知多少入藥囊。
《本草》之學,以華名證倭產,時有參差。至向井元升著《和名本草》、貝原篤信著《大和本草》。始親驗物產,以考物名。既而稻生直義著《庶物匯纂》一千卷,又有阿部照任少乘漕船赴江戶,遇颶漂入福建,留十八年,得《本草》學而歸,幕府命採藥東海、北陸諸州,三至蝦夷,得物甚富,石藥尤多前人未道者。餘所見諸書,皆侔色體狀,辨昧察色,以定其性質,各繪以圖,繫以說,其精審有過於華醫。如匯集之,亦大觀也。
正宗千鍛出金精,薛燭猶驚弟子名。秋水芙蓉光內斂,一揮頭白不聞聲。
正宗者,相模國人,岡崎氏,好練刀,壯走四方,訪鍛師數十年,八十歸,神而明之,遂成絕技。舉世稱為正宗,價值數千金。某侯好之,得以試囚頭,落而無聲。贗者極多。老儒根本通明,精相刀,告余曰:正宗刀內堅外柔,切鐵如泥,而芒刃不頓,有金線,有玉光,有閃電,有流星,有迴瀾,細觀乃得之。其氣象溫潤而澤,縝密而栗。彼鋒芒外露,若不可逼視者,偽也。通明又言:正宗之子為貞宗,弟子稱十哲。義宏者比顏子,其刀似正宗,而銳利過之。正宗不可得,得義宏亦可矣。自歐公來,詠日本刀歌甚多,名為屈伸刀,則告者過也。刀環重者亦值數百金。日本上古之劍,既有天羽斬、大葉刈、韴靈之名,所謂天叢雲劍,乃為傳國三器中之一。中古以來始貴刀,源氏之鬼斬,平氏之小鳥,尤著名。後鳥羽帝親自督造,謂之御所鍛。逮建武大亂,兵革相踵,名工益輩出。於是相模有正宗、貞宗,越中有義宏、則重,築前有源左,美濃有兼氏。鑄冶之良,莫盛於斯。自兵法改用槍炮,士夫又禁佩帶,名刀遂絕響矣。
《論語》宣文護絳紗,善才弟子妙琵琶。插花叉畫均能事,教婦先從小笠家。
有小笠原氏禮,世習女禮,開塾設教,最為通行。其拜跪折旋,言辭謦敦,下至拂塵插花,均有法度,世稱為小笠流。
星禽風角昔曾精,相地無人讀《宅經》。同此山川此形勝,青烏何事術無靈?
河洛壬遁龜蓍星相方技,有流傳。國人如役小角、宏倍、晴明,皆以術著名。惟郭璞、楊厲之說,未有習者。
古佛留銘筆既奇,野人善草史能知。幾行朱烏模糊字,去訪《那須國造碑》。
書法自韓來。碑之古者,有《大和法隆寺金堂佛背銘》、《釋迦佛像銘》、《那須國造碑》此碑中有永昌元年字,然日本無永昌紀元,故或疑為用偽武氏號。或又曰:永昌字形似朱鳥,天武有朱鳥號,因歲久殘缺而訛也、《多賀城碑》,其規模皆似六朝人。《新唐書》云:「建中元年,日本使者真人興能來,善書。」《書史會要》:「南海商人自日本還,得國王弟與寂照書,自稱野人若愚,章草之妙,中土亦能及。」蓋八法之傳舊矣。以餘所聞,延喜、天歷間,最多能品云。近亦多名手。初學書者,皆懸腕執筆,作二三寸大字,點畫波撇,頗留古法,行草尤佳。
南蘋師法南田筆,南北禪宗合一家。偏是蛾眉工淡埽,青螺煙墨寫秋花。
畫法傳自中土,初摹唐、宋院體,後分數家,有土佐家藤原經隆,土佐人。《五雜俎》言「倭畫無皴法,但以筆細畫,縈回環繞,細如毫髮」,即指土佐一派也,有雪舟家僧等揚,號雪,游於明,始宗一派,有狩野家。狩野元信,最有盛名。國朝吳中沈南蘋,始以南北合法相授受。有邊華山、椿椿山,得惲氏真本,於是又傳沒骨法。近來晴湖奧原氏、花蹊跡見氏,名瀧諸女史,得法於江稼圃蘇人,來游長崎。沙門鐵翁等學之,而遙師鄭板橋,畫法又一變。花卉不喜著色,而老氣橫秋。
人間萬事積薪嘆,畫師亦複古所無。吹雲畫水尋常事,君看游魚飛白圖。
用畫龍法,以墨作水,以空白作魚。潑墨於紙,或以筆描,或以指擦,或以唇吹之,渲染生動,正如臨水觀魚,圉圉洋洋,曲肖物態,亦畫家新法也。
鏡影娉婷玉有痕,竟將靈藥攝離魂。真真喚遍何曾應,翻怪桃花笑不言。
燕海蘭煙薰玻璃,以琉璜水涅之,使人影透入鏡中,神態如生。此術出西人。近復以銀硝紙承鏡影,光隙人,痕留淡墨,東國效之,名鏡寫真。寫真之家,比閶而居。東都佳麗,喜照艷妝懸賣廛肆,良家子婦亦不之吝也。
醉吸瓊漿數百杯,手攜楸局上霞臺。爛柯莫管人間世,且賭瀛洲玉襪來。
圍棋最多高手,亦用十九行三百六十一子,惟行棋不行棋,難法差異耳。高朋夜宴,酒闌席散,則楸枰羅列矣。局皆以楸木,下有四足。棋子黑者石,白者多以牡蠣殼為之。《夷門廣牘》言「日本產如楸玉,琢為棋局」,《杜陽雜編》稱「大中中,日本國王子來朝,言國東三萬里有集真島,島上有凝霞臺,臺上有手談池,以冷暖玉為棋子」,此與橘中老叟、石室仙人,同為神仙家誕言矣。亦有象棋,戲法略同,而有金銀將香車桂馬之名。《漢書》所謂格五,《酉陽雜俎》名為蹙融,向不知所謂;今東人行棋,有布子成行,得五者勝,即此戲與?亦有彈棋。
朝市爭趨海柘榴,貪同西母斗行籌。夜深似有鮫人泣,空抱繅絲上蜃樓。
古無商賈,唯以有易無而已。至顯宗朝,始見粟斛換銀錢之語。則紀元一千二三百年時,始有貿易也。舊有海柘榴市,稱為賈人群萃之所。通商以後,商業大行,各立社會,監銀市場,賣茶牙郎,頭取肝煎,皆商名,一首一從也。宮室衣服,奢擬侯王。然其術不良,操籌握算,遠不如西商,多先笑而後眺,中乾而外強云。
左陳履憲右冠模,夏屋紛羅萬象圖。聚族同謀輪扁秘,不過依樣畫葫蘆。
博覽會或以時如日某年某會,或以地如日東京會、西京會,或以物如絲會、茶會、棉花會,皆隨宜開設。至勸工場則所在而有。五洲萬國之物,自非天然之品,皆模形列價,以縱人摹擬。日本最善仿造,形似而用便,藝精而價廉。西人論商務者,咸妒其能,畏其攘奪云。
依樣葫蘆巧略同,鏤金刻木總能工。楚材借用推鞍部,蕃別傳家數筆公。
一切工匠,皆自三韓來。金工、瓦工自崇神時,織工自應神時,木工、土工自雄略時,紙墨彩色工自推古時,革工自仁賢時。後有熟皮高麗者,世司其業。古大藏省管百濟手部,手部掌雜縫職,仍用百濟人為之。《雄略紀》有鞍部賢貴,乃漢人也。惟玉工不詳所自,《古事紀》有八尺句璁五百津之御須麻流珠,或以為太古時天明玉所造,是固未可據。筆工亦不詳所來,《姓氏錄》云:「右京諸蕃有筆氏,製十一種筆,因賜姓筆氏。」知亦漢人教之也漢人及韓人來居日本者,謂之蕃剮
雕鏤出手總玲瓏,頗費三年刻楮功。鸞竟能飛虎能舞,莫誇鬼斧過神工。
雕刻之工,愈小愈巧。舊藩貴人,作一器或窮年累月乃畢業,真有棘刺之妙。博覽會陳物,有象牙畫屏兩扇,縱二尺五寸,橫半之,驟觀殆莫名其妙。細棘疏密相間,為胡瓜小菌,則仰者張蓋,欹者臥根,木筆穗穎粟粟然,魚六七頭,首尾鱗鬣皆如生,其垂頭屈足,雌雄相抱者為蛤介,繚鬚鉗爪,若游水面,則龍蝦也。凡花之類,又十餘種,芍藥藤花細菊水仙,皆凌亂交錯,布置在有意無意間。云東京工某造,價三百五十金。蓋東人善構思,佐以利器,真若有神助。偃師傀儡,未必勝之。《杜陽雜編》稱「飛龍衛士倭人韓志和,善雕木作鸞鶴鴉鵲,凌雲奮飛,復臂虎子,使獵蠅,舞《涼州曲》」,殆不謬也。
滾滾黃塵掣電過,萬車轂擊復竿摩。白藤轎子蔥靈閉,尚有人歌《踏踏歌》。
小車形若箕,體勢輕便,上支小帷,亦便卷舒,以一人挽之,其疾如風,竟能與兩馬之車爭先後。初創於橫濱,名人力車。今上海、香港、南洋諸島仿造之,乃名為東洋車矣。日本舊用木轎,以一木橫貫轎頂,兩人肩而行,轎離地只數寸。乘者盤膝趺坐,四面嚴關,正如新婦閉置車帷中,使人悒悒。今昔巧拙不侔如此。
犬吠聲來出隼人,大家角抵樣翻新。數他竿木逢場戲,幾個翩翩善舞身?
有隼人,世習相撲戲。相撲,角抵也。植竿於肩,高出雲表,兒緣而升,疑拙疑巧,捷若飛猱,翩如墜烏,則有戴竿戲。以柱縛繩,飄然凌空,處女脫兔,索上相逢,摩肩而過,勢若不容,則有高組伎。黃金四目,氋戎跳舞,一人假面,二人擊鼓,擲與一錢,歡躍而去,有獅子舞。俱賤者為之,藉以營生。
執鞭高坐氣揚揚,革履氈衣時世妝。昨日文身今斷髮,自誇鱗介易冠裳。
僕御皆別為微族,鳥獸花草,刺畫其身,光怪陸離,不可逼視。明治初年,下令禁之,乃止。近馭馬車者,皆翦髮著西服,意氣揚揚,甚自得矣。
重譯新翻樹畜篇,勸農官舍榜書懸。新來學得雞桴粥,夸與人前說秘傳。
泰西樹藝養育之法,皆翻其書。有勸農局,舉以教人。雞之抱卵粥子,舊聽其自生自長。取雞子,去其毈,使母雞翼覆之。近始知以人事助厥母粥也。
一望高高下下田,旱時瑞穗亦雲連。歸裝要載良苗去,倘學黃婆種絮棉。
其土宜稻,九州所產,時有輸入廣東者。聞有旱稻,近印度苦旱,移植頗宜。曾向故內務卿索取,今譯其說曰:旱稻有粳三種,有糯五種。性宜腴沃,瘠土埆田,則宜培糞之。分苗插秧,深耕易耨,法與他種同。擇地以英吉利人華氏所製寒暑針二十度以上為宜。播種於穀雨立夏間。其收獲也,早在九月,遲在十月。若六七十度熱地,則春種夏收,歲可兩熟。其地多雨,雖暑及百度可無傷。否則擇卑濕處,久旱亦不至枯槁。凡三百步地,歲獲一石四五斗,大熟可得七八斗。粳宜作飯,糯宜造餅云。餘客日本,知其瀕海多雨,其土又宜種植,故因山為田,梯級雲上,亦不憂旱荒。古名瑞穗國,殆有由然。今謂種於旱地,宜擇濕土,則如頻年晉、豫之災,慮亦無濟於旱,若五嶺以南,或者遷地能良也。他日歸,當攜購其種,即不得如占城之稻,印度之棉,普利無窮,苟少有裨益,亦當傳播耳。所願有心農學者試驗之。
初胎花事趁春融,祝語丁寧休洗紅。一道裙腰頻結束,盡將桃杏嫁東風。
力求農學。歐洲植物家有日雌雄配合法,謂花果草木,亦交合而後結子。凡蕊中所含黃粉,用蜜塗附,則花時風雨不傷,粉厚而實倍繁。考《文昌雜錄》,稱一媒姥見杏花多而不實,曰:來春與嫁了此杏。乃索處子裙一腰繫杏上,既而奠酒呢喃頌祝,果結子無數。蓋亦以酒漿膏粘之,但託以神巫而不通其理耳。
採取頭春到尾春,猩紅染色樣翻新。自過穀雨茶船到,先揀龍團贈美人。
產茶以山城國為最佳。綠湯者惟美利堅人喜購之,歐羅巴人不欲也。近年有西商延中人制紅茶,味薄,遠不如我。產製多,價驟賤。日本出之貨,茶最為大宗,歲可得銀錢四百萬圓。美人購之十七八云。穀雨前後所採,名頭春,大暑前後名日尾春。皆運來橫濱,再裝出口。其製造方法,價值數目,別詳《物產志》中。
四繭繅成弱縷奇,海西爭購舶來時。都從素手纖纖出,跪樹傳誇女歐絲。
絲亦別詳《物產志》中,制絲或用機器。又有一法,以手挽輪,力不如水火,而便於指爪。每四五繭,能成一絲。西人喜其細,多購之。製絲皆以女工。《山海經》云:「歐絲之野,在大踵東。有女子跪據樹歐絲。」
著手成春任意栽,未花移種到花開。移家家具無多少,卻帶寒梅百樹來。
善於種樹,合抱之木,動輒遷植。多有花時移來,花後徙去者。土人移居,遂並其花木竹石一一布置如舊。
石墨沈沈陰火紅,赤丹成澒出金銅。百年千歲莫枯竭,下告黃泉上碧穹。
煤礦,肥前諸郡大小三百二十九所,肥後天章郡六所,甲斐都留郡二所,常陸多賀郡四所,美濃可兒郡一所。銅山,河邊郡四所,太和吉野郡三所,攝津河郡一所,飛驒吉城郡三所,下野安蘇郡一所,岩代會津郡一所,陸前五造郡一所,越前大野郡十所,越後蒲原郡八所。所採斤數,別詳《物產志》中。日本之銅,不如呂宋、安南,煤不如臺灣、磁州。然古者金銀之山,大都枯竭,地脈所鐘,賴有此耳。開掘之法,用泰西機器為之,甚便也。
回青純白潔無塵,色比官哥稍薄勻。說是五郎親手制,就中最愛愛蓮人。
史言雄略十七年,始命土師連造清器。清器,陶器也。然崇神時既有瓦博士,或言與寺工偕來自韓云。陶之佳品稱尾張瀨戶、肥前今利。盤金描花者,稱加賀九谷。頗輸入外國。足利氏時,有伊勢五郎者,曾至景德鎮專學青花,年七十歸,攜手造者,款日五郎大夫。所製七種香盒,以畫愛蓮周茂叔像為最佳。紙薄磬聲,幾類定、汝,最為時寶。
不須攢剔亦玲瓏,漆枕仇家手自工。翻出六朝金碧畫,縹霞先著退光紅。
髹漆之器,最稱能品。泥金、描金、灑金,作雲煙山水花木鳥獸,雖巧畫手亦復不如。又有縹霞彩漆,爛爛射人,而意採飛動。螺鈿之器,雕嵌入微,手拭之,若無痕者。《七脩類稿》謂諸制皆創自日本。天順間,楊倭漆最工效之。然究不及。若我宋、元之攢犀用朱黃黑三色漆,雕刻諸象,攢其間處,使層見疊出。又名西皮,亦名犀皮,即《楚詞》之犀毗,宋、元人所作至佳,張、楊之剔紅用厚朱漆鏤之,名日剔紅。元朝西塘有張成、楊茂最得名,吳、越之戧金。東人得之,則錦囊繡帙,什襲不啻,效之亦不如我也。
開關轉得丸泥力,修月還將七寶裝。何意鴿金螺鈿外,更能煉石補天荒。
陶器自盤金描花以外,有名七寶燒者,亦用銅絲作匡廊,雜采雲母琉璃螺紋貝錦諸物以作採色,斑斕陸離,其光煜煜。此又本漆器螺鈿、銅器商金之法而用之磁器者。日本銅器多用鴿金陷銀法,《詩》:「鞗革有鶬。」鄭箋云:「鶬,金飾貌。」《稗史類編》云:「嘗見夏雕干戈,銅上相嵌以金。」古謂刻為商,又名商金。《宋史》百官鞍勒有陷銀,《元史》作簡銀,即此法也。
十三行竹袖中收,寶扇家家愛聚頭。藏得秋山平遠畫,鴉青紙認摺痕留。
摺疊扇實始於東人,一名聚頭。削竹為十三行,長三四寸,插之腰間。亦有長二尺者。用泥金紙,烏木柄。《張東海集》稱「永樂中倭國以充貢,成祖分賜群臣,又仿其製以供賜予,遂遍用之」。蓋源義政稱臣於我,以之充筐篚者也。然宋時既有流傳,東坡謂:「高麗白松扇,展之廣尺許,合之止兩指許。」又江少虞《皇宋類苑》云:「熙寧末,游相國寺,見賣日本扇者,琴漆柄,以鴉青紙如餅揲,為旋風扇,淡粉畫平遠山水,筆勢精妙。」即摺扇也。日本人喜書畫,藏前明名家、國初諸老扇面至多。
輕於蟬翼薄於紗,闌畫烏絲整又斜。不用文人愁紙貴,淡黃遍種瑞香花。
造紙不以竹,用構用楮之法,同於中土。更有用芫花蕘花瑞香花製者。瑞香或黃或白,皆可製。以蕘花制者,名雁皮,皆至薄極韌,色潔白無纖毫垢,以之鉤摹碑帖,實上品也。餘又聞人言,凡樹皮草根,熬之成漿者,多可造紙云。近仿西法,復以敗絮為之。《使東雜詠詩》註曰:「敗絮,機器揉碎熬爛,視其白而茸也,用水調勻,由機出之,機輪遞轉,瀉漿成幅,腐者新,厚者薄,濕者乾,頃刻即就,堅致如雪。」
西京城比錦宮雄,吳織何如漢織工?菊葉葵枝盤大綠,飛魚天馬簇真紅。
《三國志》所著倭錦,未知何如?史言雄略十四年,吳人遣漢織吳織女工來,始有織。西京所出錦至佳。《杜陽雜編》曾稱女王國有明霞錦,光耀芬馥,五色相間,可知其美艷矣。菊為王家徽志,葵為舊將軍徽志,故織此甚多。真紅天馬錦、真紅飛魚錦,皆沿蜀錦名。
入網青鯊化虎難,皮留飾器味登盤。鼠腸魚翅均珍錯,借箸同籌補食單。
近海多產鯊魚,漁者折翅乾之,販賣中土,以為海錯佳品;東人未有食者。海鼠即海參刳其腸,蓄之以瓶,東人以為極品;顧中人未有食者。
紫帶青條擇海苔,如雲昆布翠成堆。珊瑚七尺交柯好,合與王家鬥富來。
中人購海物者,以鰒魚為大宗,次乾鱈,次海苔,次場,次昆布。昆布,吾輩呼為海帶者也。珊瑚或紅或白或黃,每有六七尺者。
異魚怪烏兼奇獸,圖象爭陳博覽場。幾輩守株猶待兔,何人歧路哭亡羊?
《後漢書》謂其無虎豹牛馬羊鵲,今有牛有馬,而無虎豹。開港之初,見白兔詫為異物,或不吝數十百金買之。以毳毛為衣,曾無一羊,後乃從北直購千頭歸畜。然補牢既晚,且未知能蕃滋否耳?至奇異鄉物,有不經見者,獸則海驢、海豹、海馬產北海。鳥則松雞似雞而色白,產加賀;海鳥紅啄綠首,粉面黑身,足惟三趾,東人名為烏墮烏,產奧按:澳州。魚有蛇婆、有黑魚,似蛻而小,四足;有馬鞭魚,似鱔而長嘴;有琵琶魚、有鸚哥魚、有人面魚,皆肖形名之;翻車魚形如提鼓,而有兩翅;魚虎形圓有毛,似蝟;海牛似牛首而全身有堅甲;鯖魚有鼻。博物館中皆有之。
紀事只聞《籌海志》,徵文空誦送僧詩。未曾遍讀《吾妻鏡》,慚付和歌唱《竹枝》。
《山海經》已述倭國事,而歷代史志,於輿地風土,十不一真。專書惟有《籌海圖編》,然所述薩摩事,亦影響耳明史藝文志》有李言恭《日本考》五卷、侯繼高《日本風土記》四卷,書皆不行於世。餘從友人處假有《風土記》抄本,不著撰人,未審是侯本否?書極陋,不足觀。唐人以下,送日本僧詩至多,曾不及風俗。日本舊已有史,因海禁嚴,中土不得著於錄。惟朱竹坨收《吾妻鏡》一部,故不能詳。士大夫足跡不至其地,至者又不讀其書,謬悠無足怪也。宋濂集有《日東曲》十首,《昭代叢書》有沙起雲《日本雜詠》十六首。宋詩自言問之海東僧,僧不能答,亦可知矣。起雲詩僅言長崎民風,文又甚陋,至尤西堂《外國竹枝詞》,日本止二首。然述豐太閣事,已謬不可言。日本與我僅隔衣帶水,彼述我事,積屋充棟,而我所記載彼,第以供一噱,余甚惜之。今從大使後,擇其大要,草《日本志》成四十卷,複舉雜事,以國勢、天文、地理、政治、文學、風俗、服飾、技藝、物產為次,衍為小注,串之以詩。餘雖不文,然考於書,徵於士大夫,誤則又改,故非向壁揣摩之談也。第不通方言,終慮多謬,願後來者訂正之耳。此詩徵引日本書籍,不能不仍用其年號。《日本史》中土少傳本,惟近世李氏申耆《紀元篇》、林樂知《四裔年表》,雖偶有誤,尚可考其世也。餘別作《中東年表》附《日本志》。詩中所有年號世系,今不複詳注。光緒龍飛紀元五年春三月,遵憲自識。

此詩,光緒己卯上之譯署,譯署以同文館聚珍板行之。繼而香港循環報館、日本鳳文書坊又複印行。繼而中華印務局、日本東、西京書肆複爭行翻刻,且有附以伊呂波及甲乙丙等字,衍為注釋,以分句讀者。乙酉之秋,餘歸自美國,家大人方榷稅梧州,同僚索取者多,又重刻焉。丁酉八月,餘權臬長沙,見有懸標賣詩者,詢之,又一刻本。今此本為第九次刊印矣。此乃定稿,有續刻者,當依此為據,其他皆拉雜摧燒之可也。戊戌四月,公度又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