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王弼本)
老子《道德经》上篇
[编辑]- 华亭张氏原本
- 晋 王弼注
一章
[编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玄之又玄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 〈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 〈两者,始与母也。同出者,同出于玄也。异名,所施不可同也。在首则谓之始,在终则谓之母。玄者,冥默无有也,始、母之所出也。不可得而名,故不可言同名曰玄。而言谓之玄者,取于不可得而谓之然也。谓之然则不可以定乎一玄而已。若定乎一玄,则是名则失之远矣。故曰玄之又玄也。众妙皆从而出,故曰众妙之门也。〉
二章
[编辑]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 〈 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偏举也。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
- 〈 自然已足,为则败也。〉
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 〈 智慧自备,为则伪也。 〉
功成而弗居。
- 〈 因物而用,功自彼成,故不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 使功在己,则功不可久也。〉
三章
[编辑]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 〈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
- 〈 心怀智而腹怀食,虚有智而实无知也。 〉
弱其志,强其骨。
- 〈 骨无知以干,志生事以乱,心虚则志弱也。 〉
常使民无知无欲。
- 〈 守其真也。 〉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 〈 知者谓知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四章
[编辑]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 〈 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地虽形魄,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其象,德不能过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五章
[编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 〈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为;造立施化,则物失其真,有恩有为,则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则不足以备载矣。地不为兽生刍,而兽食刍;不为人生狗,而人食狗。无为于万物而万物各适其所用,则莫不赡矣。若慧由己树,未足任也。〉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圣人与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刍狗也。〉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 〈橐,排橐也。籥,乐籥也。橐籥之中空洞,无情无为,故虚而不得穷屈,动而不可竭尽也。天地之中,荡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穷,犹若橐籥也。〉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 〈愈为之则愈失之矣。物树其恶,事错其言,不慧不济,不言不理,必穷之数也。橐籥而守数中,则无穷尽,弃己任物,则莫不理。若橐籥有意于为声也,则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六章
[编辑]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 〈谷神,谷中央无谷也。无形无影,无逆无违,处卑不动,守静不衰,谷以之成而不见其形,此至物也。处卑而不可得名,故谓天地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 勤。门,玄牝之所由也,本其所由,与极同体,故谓之天地之根也。欲言存邪,则不见其形,欲言亡邪,万物以之生。故绵绵若存也,无物不成,用而不劳也。故曰,用而不勤也。〉
七章
[编辑]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 〈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
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 〈无私者,无为于身也。身先身存,故曰,能成其私也。〉
八章
[编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 〈人恶卑也。〉
故几于道。
- 〈道无水有,故曰,几也。〉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 〈言人皆应于治道也。〉
九章
[编辑]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 〈持,谓不失德也。既不失其德又盈之,势必倾危。故不如其已者,谓乃更不如无德无功者也。〉
揣而棁之,不可长保。
- 〈既揣末令尖,又锐之令利,势必摧衄,故不可长保也。〉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 〈不若其已。〉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 〈不可长保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
- 〈四时更运,功成则移。〉
十章
[编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 〈载,犹处也。营魄,人之常居处也,一人之真也。言人能处常居之宅,抱一清神,能常无离乎,则万物自宾也。〉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 〈专,任也,致,极也,言任自然之气,致至柔之和,能若婴儿之无所欲乎,则物全而性得矣。〉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 〈玄,物之极也,言能涤除邪饰,至于极览。能不以物介其明,疵之其神乎,则终与玄同也。〉
爱国治民,能无知乎?
- 〈任术以求成,运数以求匿者,智也。玄览无疵,犹绝圣也。治国无以智,犹弃智也。能无以智乎,则民不辟而国治之也。〉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 〈天门,天下之所由从也。开阖,治乱之际也,或开或阖,经通于天下,故曰,天门开阖也。雌应而不倡,因而不为,言天门开阂能为雌乎,则物自宾而处自安矣。〉
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 〈言至明四达,无迷无惑,能无以为乎,则物化矣。所谓道常无为,侯王若能守,则万物自化。〉
生之,
- 〈不塞其原也。〉
畜之。
- 〈不禁其性也。〉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不塞其原,则物自生,何功之有。不禁其性,则物自济,何为之恃。物自长足,不吾宰成,有德无主,非玄而何。凡言玄德,皆有德而不知其主,出乎幽冥。〉
十一章
[编辑]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 〈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实统众也。〉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木埴壁之所以成三者,而皆以无为用也。言无者,有之所以为利,皆赖无以为用也。〉
十二章
[编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盲、聋、爽、狂也。〉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 〈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 〈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
十三章
[编辑]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 〈宠必有辱,荣必有患,惊辱等、荣患同也。为下得宠辱荣患若惊,则不足以乱天下也。〉
何谓贵大患若身?
- 〈大患,荣宠之属也。生之厚,必入死之地,故谓之大患也。人迷之于荣宠,返之于身,故曰大患若身也。〉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 〈由有其身也。〉
及吾无身,
- 〈归之自然也。〉
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 〈无以易其身,故曰贵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 〈无物可以损其身,故曰爱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然后乃可以天下付之也。〉
十四章
[编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 〈无状无象,无声无响,故能无所不通,无所不往,不得而知,更以我耳目体不知为名,故不可致诘,混而为一也。〉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 〈欲言无邪,而物由以成。欲言有邪,而不见其形,故曰,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也。〉
是谓惚恍。
- 〈不可得而定也。〉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有,有其事。〉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虽今古不同,时移俗易,故莫不由乎此以成其治者也。故可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上古虽远,其道存焉,故虽在今,可以知古始也。〉
十五章
[编辑]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
- 〈冬之涉川,豫然若欲度、若不欲度,其情不可得见之貌也。〉
犹兮若畏四邻,
- 〈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德趣不可见,亦犹此也。〉
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
- 〈凡此诸若,皆言其容象不可得而形名也。〉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 〈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
- 〈盈必溢也。〉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 〈蔽,覆盖也。〉
十六章
[编辑]致虚极,守静笃。
- 〈言致虚物之极,笃守静物之真正也。〉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 〈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
- 〈归根则静,故曰静。静则复命,故曰复命也。复命则得性命之常,故曰常也。〉
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 〈常之为物,不偏不彰,无皦昧之状,温凉之象,故曰知常曰明也。唯此复,乃能包通万物,无所不容,失此以往,则邪入乎分,则物离其分,故曰不知常,则妄作凶也。〉
知常容,
- 〈无所不包通也。〉
容乃公,
- 〈无所不包通,则乃至于荡然公平也。〉
公乃全,
- 〈荡然公平,则乃至于无所不周普也。〉
全乃天,
- 〈无所不周普,则乃至于同乎天也。〉
天乃道,
- 〈与天合德,体道大通,则乃至于极虚无也。〉
道乃久,
- 〈穷极虚无,得道之常,则乃至于不穷极也。〉
没身不殆。
- 〈无之为物,水火不能害,金石不能残。用之于心则虎兕无所投其齿角,兵戈无所容其锋刃,何危殆之有乎。〉
十七章
[编辑]太上,下知有之,
- 〈太上,谓大人也。大人在上,故曰太上。大人在上,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故下知有之而已,言从上也。〉
其次,亲而誉之,
- 〈不能以无为居事,不言为教,立善行施,使下得亲而誉之也。〉
其次,畏之,
- 〈不复能以恩仁令物,而赖威权也。〉
其次,侮之。
- 〈不能法以正齐民,而以智治国,下知避之,其令不从,故曰,侮之也。〉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夫御体失性,则疾病生;辅物失真,则疵衅作。信不足焉,则有不信,此自然之道也。已处不足,非智之所齐也。〉
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 〈自然,其端兆不可得而见也,其意趣不可得而睹也,无物可以易其言,言必有应,故曰悠兮其贵言也。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以形立物,故功成事遂,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也。〉
十八章
[编辑]大道废,有仁义;
- 〈失无为之事,更以施慧立善道,进物也。〉
智慧出,有大伪;
- 〈行术用明,以察奸伪;趣睹形见,物知避之。故智慧出则大伪生也。〉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甚美之名生于大恶,所谓美恶同门。六亲,父子兄弟夫妇也。若六亲自和,国家自治,则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鱼相忘于江湖之道,则相濡之德生也。〉
十九章
[编辑]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 〈圣智,才之善也。仁义,人之善也。巧利,用之善也。而直云绝,文甚不足,不令之有所属,无以见其指,故曰,此三者以为文而未足,故令人有所属,属之于素朴寡欲。〉
二十章
[编辑]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下篇,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然则学求益所能,而进其智者也,若将无欲而足,何求于益。不知而中,何求于进。夫燕雀有匹,鸠鸽有仇,寒乡之民,必知旃裘,自然已足,益之则忧。故续凫之足,何异截鹤之胫,畏誉而进,何异畏刑。唯阿美恶,相去何若?故人之所畏,吾亦畏焉,未敢恃之以为用也。〉
荒兮其未央哉﹗
- 〈叹与俗相返之远也。〉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 〈众人迷于美进,惑于荣利,欲进心竞,故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也。〉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 〈言我廓然无形之可名、无兆之可举,如婴儿之未能孩也。〉
儽儽兮若无所归。
- 〈若无所宅。〉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
- 〈众人无不有怀有志,盈溢胸心,故曰,皆有馀也。我独廓然无为无欲,若遗失之也。〉
我愚人之心也哉﹗
- 〈绝愚之人,心无所别析,意无所好欲,犹然其情不可睹我颓然若此也。〉
沌沌兮,
- 〈无所别析,不可为明。〉
俗人昭昭,
- 〈耀其光也。〉
我独昏昏。俗人察察,
- 〈分别别析也。〉
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
- 〈情不可睹。〉
飂兮若无止。
- 〈无所系絷。〉
众人皆有以,
- 〈以,用也。皆欲有所施用也。〉
而我独顽似鄙。
- 〈无所欲为,闷闷昏昏,若无所识,故曰顽且鄙也。〉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食母,生之本也。人者皆弃生民之本,贵末饰之华,故曰我独欲异于人。〉
二十一章
[编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 〈孔,空也,惟以空为德,然后乃能动作从道。〉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 〈恍惚,无形不系之叹。〉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 〈以无形始物,不系成物,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然,故曰,恍兮惚兮、惚兮恍兮,其中有象也。〉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 〈窈、冥,深远之叹,深远不可得而见。然而万物由之,其可得见,以定其真。故曰,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也。〉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信,信验也。物反窈冥,则真精之极得,万物之性定。故曰,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也。〉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
- 〈至真之极,不可得名,无名则是其名也。自古及今,无不由此而成,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也。〉
以阅众甫。
- 〈众甫,物之始也。以无名说万物始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知万物之始于无哉,以此知之也。〉
二十二章
[编辑]曲则全,
- 〈不自见其明则全也。〉
枉则直,
- 〈不自是则其是彰也。〉
洼则盈,
- 〈不自伐则其功有也。〉
敝则新,
- 〈不自矜则其德长也。〉
少则得,多则惑。
- 〈自然之道亦犹树也,转多转远其根,转少转得其本。多则远其真,故曰惑也;少则得其本,故曰得也。〉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 〈一,少之极也。式,犹则之也。〉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二十三章
[编辑]希言自然。
- 〈听之不闻名曰希,下章言,道之出言淡兮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然则无味不足听之言,乃是自然之至言也。〉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 〈言暴疾美兴不长也。〉
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
- 〈从事,谓举动,从事于道者也。道以无形无为成济万物,故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不言为教,绵绵若存而物得其真,与道同体,故曰同于道。〉
德者同于德,
- 〈得,少也,少则得,故曰得也。行得则与得同体,故曰,同于得也。〉
失者同于失。
- 〈失,累多也,累多则失,故曰失也。行失则与失同体,故曰,同于失也。〉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 〈言随行其所,故同而应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忠信不足于下,焉有不信焉。〉
二十四章
[编辑]企者不立,
- 〈物尚进则失安,故曰,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行。
- 〈其唯于道而论之,若郤至之行,盛馔之馀也。本虽美,更可薉也。本虽有功而自伐之,故更为肬赘者也。〉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二十五章
[编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 〈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曰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 〈寂寥,无形体也。无物之匹,故曰独立也。返化终始,不失其常,故曰不改也。〉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 〈周行无所不至而免殆,能生全大形也,故可以为天下母也。〉
吾不知其名,
- 〈名以定形,混成无形,不可得而定,故曰,不知其名也。〉
字之曰道,
- 〈夫名以定形,字以称可言,道取于无物而不由也。是混成之中,可言之称最大也。〉
强为之名曰大。
- 〈吾所以字之曰道者,取其可言之称最大也。责其字定之所由,则系于大,大有系,则必有分,有分则失其极矣。故曰,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
- 〈逝,行也。不守一大体而已。周行无所不至,故曰逝也。〉
逝曰远,远曰反。
- 〈远,极也。周无所不穷极,不偏于一逝,故曰远也。不随于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 〈天地之性,人为贵,而王是人之主也。虽不职大亦复为大与三匹,故曰,王亦大也。〉
域中有四大,
- 〈四大,道、天、地、王也。凡物有称有名,则非其极也,言道则有所由,有所由然后谓之为道,然则是道,称中之大也,不若无称之大也。无称不可得而名曰域也,道天地王皆在乎无称之内,故曰,域中有四大者也。〉
而王居其一焉。
- 〈处人主之大也。〉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法,谓法则也。人不违地,乃得全安,法地也。地不违天,乃得全载,法天也。天不违道,乃得全覆,法道也。道不违自然,乃得其性,法自然者。在方而法 方,在圆而法圆,于自然无所违也。自然者,无称之言,穷极之辞也。用智不及无知,而形魄不及精象,精象不及无形,有仪不及无仪,故转相法也。道顺自然,天故资焉。天法于道,地故则焉。地法于天,人故象焉。所以为主其一之者,主也。〉
二十六章
[编辑]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 〈凡物轻不能载重,小不能镇大。不行者使行,不动者制动,是以重必为轻根,静必为躁君也。〉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
- 〈以重为本,故不离。〉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 〈不以经心也。〉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 〈轻,不镇重也,失本,为丧身也,失君,为失君位也。〉
二十七章
[编辑]善行无辙迹,
- 〈顺自然而行,不造不始,故物得至而无辙迹也。〉
善言无瑕谪;
- 〈顺物之性,不别不析,故无瑕谪可得其门也。〉
善数不用筹策;
- 〈因物之数,不假形也。〉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
- 〈因物自然,不设不施,故不用关楗绳约而不可开解也。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 〈圣人不立形名以检于物,不造进向以殊弃不肖,辅万物之自然而不为始,故曰无弃人也。不尚贤能,则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则民不为盗,不见可欲,则民心不乱。常使民心无欲无惑,则无弃人矣。〉
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 〈举善以师不善,故谓之师矣。〉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 〈资,取也。善人以善齐不善,以善弃不善也。故不善人,善人之所取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
- 〈虽有其智,自任其智,不因物,于其道必失。故曰,虽智大迷。〉
是谓要妙。
二十八章
[编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 〈雄,先之属;雌,后之属也。知为天下之先也,必后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也。谿不求物而物自归之,婴儿不用智而合自然之智。〉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 〈式,模则也。〉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
- 〈忒,差也。〉
复归于无极。
- 〈不可穷也。〉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 〈此三者,言常反终,后乃德全其所处也。下章云,反者道之动也。功不可取,常处其母也。〉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 〈朴,真也。真散则百行出,殊类生,若器也。圣人因其分散,故为之立官长。以善为师,不善为资,移风易俗,复使归于一也。〉
故大制不割。
- 〈大制者,以天下之心为心,故无割也。〉
二十九章
[编辑]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
- 〈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
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万物以自然为性,故可因而不可为也。可通而不可执也。物有常性,而造为之,故必败也。物有往来而执之,故必失矣。〉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 〈凡此诸或,言物事逆顺反复,不施为执割也。圣人达自然之至,畅万物之情,故因而不为,顺而不施。除其所以迷,去其所以惑,故心不乱而物性自得之也。〉
三十章
[编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 〈以道佐人主,尚不可以兵强于天下,况人主躬于道者乎。〉
其事好还。
- 〈为始者务欲立功生事,而有道者务欲还反无为,故云,其事好还也。〉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 〈言师凶害之物也。无有所济,必有所伤,贼害人民,残荒田亩,故曰荆棘生焉。〉
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 〈果犹济也。言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于天下也。〉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 〈吾不以师道为尚,不得已而用,何矜骄之有也。〉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 〈言用兵虽趣功果济难,然时故不得已,当复用者,但当以除暴乱,不遂用果以为强也。〉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 〈壮,武力暴兴,喻以兵强于天下者也。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故暴兴必不道早已也。〉
三十一章
[编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三十二章
[编辑]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 〈道,无形不系,常不可名,以无名为常。故曰“道常无名”也。朴之为物,以无为心也,亦无名,故将得道,莫若守朴,夫智者可以能臣也,勇者可以武使也,巧者可以事役也,力者可以重任也,朴之为物,愦然不偏,近于无有,故曰“莫能臣也”。抱朴无为,不以物累其真,不以欲害其神,则物自宾而道自得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 〈言天地相合,则甘露不求而自降;我守其真性无为,则民不令而自均也。〉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始制,谓朴散始为官长之时也。始制官长,不可不立名分,以定尊卑,故始制有名也,过此以往,将争锥刀之末,故曰“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也,遂任名以号物,则失治之母也,故知止所以不殆也。〉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 〈川谷之求江与海,非江海召之,不召不求而自归者,世行道于天下者,不令而自均,不求而自得,故曰“犹川谷之与江海”也。〉
三十三章
[编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知人者,智而已矣,未若自知者超智之上也。〉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胜人者,有力而已矣,未若自胜者无物以损其力,用其智于人,未若用其智于己也。用其力于人,未若用其力于己也。明用于己,则物无避焉,力用于己,则物无改焉。〉
知足者富。
- 〈知足自不失,故富也。〉
强行者有志。
- 〈勤能行之,其志必获,故曰强行者有志矣。〉
不失其所者久。
- 〈以明自察,量力而行,不失其所,必获久长矣。〉
死而不亡者寿。
- 〈虽死而以为生之道不亡,乃得全其寿,身没而道犹存,况身存而道不卒乎。〉
三十四章
[编辑]大道氾兮,其可左右。
- 〈言道泛滥,无所不适,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则无所不至也。〉
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 〈万物皆由道而生,既生而不知所由,故天下常无欲之时,万物各得其所,若道无施于物,故名于小矣。〉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 〈万物皆归之以生,而力使不知其所由,此不为小,故复可名于大矣。〉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 〈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
三十五章
[编辑]执大象,天下往。
- 〈大象,天象之母也,不寒不温不凉,故能包统万物,无所犯伤,主若执之,则天下往也。〉
往而不害,安平太。
- 〈无形无识,不偏不彰,故万物得往而不害妨也。〉
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 〈言道之深大,人闻道之言,乃更不如乐与饵,应时感悦人心也。乐与饵则能令过客止,而道之出言淡然无味,视之不足见则不足以悦其目,听之不足闻则不足以娱其耳,若无所中然,乃用之不可穷极也。〉
三十六章
[编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 〈将欲除强梁,去暴乱,当以此四者。因物之性,令其自戮,不假刑为大,以除将物也,故曰微明也。足其张,令之足,而又求其张,则众所歙也,与其张之不足,而改其求张者,愈益而已反危。〉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利器,利国之器也。唯因物之性,不假刑以理物,器不可睹,而物各得其所,则国之利器也。示人者,任刑也。刑以利国则失矣。鱼脱于渊,则必见失矣。利国器而立刑以示人,亦必失也。〉
三十七章
[编辑]道常无为
- 〈顺自然也。〉
而无不为。
- 〈万物无不由为以治以成之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化而欲作,作欲成也。吾将镇之无名之朴,不为主也。〉
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 〈无欲竞也。〉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老子《道德经》下篇
[编辑]- 华亭张氏原本
- 晋 王弼注
三十八章
[编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 〈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何以得德?由乎道也。何以尽德?以无为用。以无为用则莫不载也,故物无焉,则无物不经,有焉,则 不足以免其生。是以天地虽广,以无为心。圣王虽大,以虚为主。故曰,以复而视,则天地之心见。至日而思之,则先王之至睹也。故灭其私而无其身,则四海莫不瞻,远近莫不至。殊其己而有其心,则一体不能自全,肌骨不能相容,是以上德之人,唯道是用。不德其德,无执无用,故能有德而无不为,不求而得,不为而成, 故虽有德而无德名也。下德求而得之,为而成之,则立善以治物,故德名有焉。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善名生则有不善应焉,故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也。无以为者,无所遍为也。凡不能无为而为之者,皆下德也。仁义礼节是也,将明德之上下,辄举下德以对上德,至于无以为,极下德下之量,上仁是也,足及于无以为而犹为之焉。为之而无以为,故有为,为之患矣。本在无为,母在无名,弃本舍母而适其子,功虽大焉,必有不济。名虽美焉,伪亦必生。不能不为而成,不兴而治,则乃为之,故有宏普博施仁爱之者,而爱之无所偏私,故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爱不能兼,则有抑抗正真而义理之者,忿枉祐直,助彼攻此物事而有以心为矣,故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直不能笃,则有游饰修文,礼敬之者,尚好修敬,校责往来,则不对之闲,忿怒生焉。故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夫大之极也,其唯道乎,自此已往,岂足尊哉。故虽盛业大富而有万物,犹各得其德,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不能舍无以为体,则失其为大矣。所谓失道而后德也。以无为用,德其母,故能己不劳焉而物无不理。下此已往,则失用之母,不能无为而贵博施,不能博施而贵正直,不能正直而贵饰敬,所谓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夫礼也,所始首于忠信不笃,通简不阳,责备于表,机微争制,夫仁义发于内,为之犹伪,况务外饰而可久乎。故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前人而识也,即下德之伦也。竭其聪明以为前识,役其智力以营庶事,虽德其情,奸巧弥密,虽丰其誉,愈丧笃实。劳而事昏,务而治薉,虽竭圣智,而民愈害。舍己任物,则无为而泰。守夫素朴,则不顺典制,听彼所获,弃此所守,识道之华,而愚之首,故茍得其为功之母,则万物作焉而不辞也。万事存焉而不劳也,用不以形,御不以名,故仁义可显,礼敬可彰也。夫载之以大道,镇之以无名,则物无所尚,志无所营,各任其贞,事用其诚,则仁德厚焉,行义正焉,礼敬清焉,弃其所载,舍其所生,用其成形,役其聪明,仁则诚焉,义其竞焉,礼其争焉,故仁德之厚,非用仁之所能也,行义之正,非用义之所成也。礼敬之清,非用礼之所济也。载之以道,统之以母,故显之而无所尚,彰之而无所竞。用夫无名,故名以笃焉。用夫无形,故形以成焉。守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有,而邪不生。大美配天而华不作,故母不可远,本不可失。仁义,母之所生,非可以为母。形器,匠之所成,非可以为匠也。舍其母而用其子,弃其本而适其末,名则有 所分,形则有所止,虽极其大,必有不周,虽盛其美,必有忧患,功在为之,岂足处也。〉
三十九章
[编辑]昔之得一者,
- 〈昔,始也。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各是一物之生,所以为主也。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以居成,居成则失其母,故皆裂发歇竭灭蹶也。〉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
- 〈各以其一致此清、宁、灵、盈、生、贞。〉
天无以清将恐裂,
- 〈用一以致清耳,非用清以清也。守一则清不失,用清则恐裂也。故为功之母,不可舍也。是以皆无用其功,恐丧其本也。〉
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 〈清不能为清,盈不能为盈,皆有其母以存其形,故清不足贵,盈不足多,贵在其母,而母无贵形。贵乃以贱为本,高乃以下为基,故致数舆乃无舆也,玉石琭琭珞珞,体尽于形,故不欲也。〉
四十章
[编辑]反者道之动,
- 〈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动皆知其所无,则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动”也。〉
弱者道之用。
- 〈柔弱同通,不可穷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 〈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也。〉
四十一章
[编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 〈有志也。〉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 〈建,犹立也。〉
明道若昧,
- 〈光而不耀。〉
进道若退,
-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夷道若颣,
- 〈颣,㘨也。大夷之道,因物之性,不执平以割物,其平不见,乃更反若颣㘨也。〉
上德若谷,
- 〈不德其德,无所怀也。〉
大白若辱,
- 〈知其白,守其黑,大白然后乃得。〉
广德若不足,
- 〈广德不盈,廓然无形,不可满也。〉
建德若偷,
- 〈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
质真若渝,
- 〈质真者,不矜其真,故渝。〉
大方无隅,
- 〈方而不割,故无隅也。〉
大器晚成,
- 〈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故必晚成也。〉
大音希声,
- 〈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
大象无形,
- 〈有形则有分,有分者不温则炎,不炎则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
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 〈凡此诸善,皆是道之所成也。在象则为大象,而大象无形。在音则为大音,而大音希声。物以之成而不见其成形,故隐而无名也。贷之非唯供其乏而已,一贷之则足以永终其德,故曰善贷也。成之不如机匠之裁,无物而不济其形,故曰善成。〉
四十二章
[编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 〈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从无之有,数尽乎斯,过此以往,非道之流,故万物之生,吾知其主,虽有万形,冲气一焉。百姓有心,异国殊风,而得一者,王侯主焉。以一为主,一何可舍,愈多愈远,损则近之,损之至尽,乃得其极。既谓之一,犹乃至三,况本不一而道可近乎,损之而益,岂虚言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 〈我之非强使人从之也,而用夫自然,举其至理,顺之必吉,违之必凶。故人相教,违之自取其凶也,亦如我之教人,勿违之也。〉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 〈强梁则必不得其死。人相教为强梁,则必如我之教人不当为强梁也。举其强梁不得其死以教邪。若云顺吾教之必吉也,故得其违教之徒,适可以为教父也。〉
四十三章
[编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于经。〉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 〈虚无柔弱,无所不通,无有不可穷,至柔不可折,以此推之,故知无为之有益也。〉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四十四章
[编辑]名与身孰亲?
- 〈尚名好高,其身必疏。〉
身与货孰多?
- 〈贪货无厌,其身必少。〉
得与亡孰病?
- 〈得多利而亡其身,何者为病也。〉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 〈甚爱不与物通,多藏不与物散,求之者多,攻之者众,为物所病,故大费厚亡也。〉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四十五章
[编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 〈随物而成,不为一象,故若缺也。〉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 〈大盈充足,随物而与,无所爱矜,故若冲也。〉
大直若屈,其用不居。
- 〈随物而直,直不在一,故若屈也。〉
大巧若拙,其用不辍。
- 〈大巧,因自然以成器,不造为异端,故若拙也。〉
大辩若讷,其用不差。
- 〈大辩因物而言,己无所造,故若讷也。〉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 〈躁罢然后胜寒,静无为以胜热,以此推之,则清静为天下正也。静则全物之真,躁则犯物之性,故惟清静,乃得如上诸大也。〉
四十六章
[编辑]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
- 〈天下有道,知足知止,无求于外,各修其内而已,故却走马以治田粪也。〉
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 〈贪欲无厌,不修其内,各求于外,故戎马生于郊也。〉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
[编辑]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 〈事有宗,而物有主,途虽殊而同归也,虑虽百而其致一也。道有大常,理有大致,执古之道,可以御今,虽处于今,可以知古始,故不出户窥牖而可知也。〉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 〈无在于一,而求之于众也,道视之不可见,听之不可闻,搏之不可得,如其知之,不须出户,若其不知,出愈远愈迷也。〉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
- 〈得物之致,故虽不行而虑可知也。识物之宗,故虽不见,而是非之理可得而名也。〉
不为而成。
- 〈明物之性,因之而已。故虽不为而使之成矣。〉
四十八章
[编辑]为学日益,
- 〈务欲进其所能,益其所习。〉
为道日损。
- 〈务欲反虚无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 〈有为则有所失,故无为乃无所不为也。〉
取天下常以无事,
- 〈动常因也。〉
及其有事,
- 〈自己造也。〉
不足以取天下。
- 〈失统本也。〉
四十九章
[编辑]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动常因也。〉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 〈各因其用则善不失也。〉
德善。
- 〈无弃人也。〉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
- 〈各用聪明。〉
百姓皆注其耳目, 圣人皆孩之。
- 〈皆使和而无欲,如婴儿也。夫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者,能者与之,资者取之,能大则大,资贵则贵,物有其宗,事有其主,如此则可冕旒充目而不惧于欺,黈纩塞耳而无戚于慢,又何为劳一身之聪明,以察百姓之情哉。夫以明察物,物亦竞以其明应之,以不信察物,物亦竞以其不信应之。夫天下之 心,不必同其所应,不敢异则莫肯用其情矣,甚矣害之大也,莫大于用其明矣。夫在智则人与之讼,在力则人与之争。智不出于人而立乎讼地则穷矣;力不出于人而立乎争地则危矣。未有能使人无用其智力乎己者也,如此则己以一敌人,而人以千万敌己也。若乃多其法网,烦其刑罚,塞其径路,攻其幽宅,则万物失其自然,百姓丧其手足,鸟乱于上,鱼乱于下。是以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无所主也,为天下浑心焉,意无所适莫也。无所察焉,百姓何避,无所求焉,百姓何应, 无避无应,则莫不用其情矣。人无为舍其所能,而为其所不能,舍其所长,而为其所短,如此,则言者言其所知,行者行其所能,百姓各皆注其耳目焉,吾皆孩之而已。〉
五十章
[编辑]出生入死。
- 〈出生地,入死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十有三,犹云十分有三分,取其生道,全生之极,十分有三耳。取死之道,全死之极,亦十分有三耳。而民生生之厚,更之无生之地焉,善摄生者无以生为 生,故无死地也。器之害者,莫甚乎兵戈,兽之害者,莫甚乎兕虎,而令兵戈无所容其锋刃,虎兕无所措其爪角,斯诚不以欲累其身者也,何死地之有乎。夫蚖蟺以 渊为浅,而凿穴其中,鹰鹯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矰缴不能及,网罟不能到,可谓处于无死地矣,然而卒以甘饵,乃入于无生之地,岂非生生之厚乎,故物茍不以 求离其本,不以欲渝其真,虽入军而不害,陆行而不可犯也,赤子之可则而贵信矣。〉
五十一章
[编辑]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 〈物生而后畜,畜而后形,形而后成,何由而生?道也;何得而畜?德也;何由而形?物也;何使而成,势也。唯因也,故能无物而不形;唯势也,故能无物而不成。凡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皆有所由,有所由焉,则莫不由乎道也。故推而极之,亦至道也。随其所因,故各有称焉。〉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 〈道者,物之所由也。德者,物之所得也。由之乃得,故曰不得不失,尊之则害,不得不贵也。〉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 〈命并作爵。〉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
- 〈谓成其实,各得其庇荫,不伤其体矣。〉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 〈为而不有。〉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 〈有德而不知其主也,出乎幽冥,是以谓之玄德也。〉
五十二章
[编辑]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 〈善始之则善养畜之矣,故天下有始则可以为天下母矣。(按此段注文原脱,据楼宇烈补。)〉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 〈母,本也,子,末也。得本以知末,不舍本以逐末也。〉
塞其兑,闭其门,
- 〈兑,事欲之所由生;门,事欲之所由从也。〉
终身不勤。
- 〈无事永逸,故终身不勤也。〉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 〈不闭其原而济其事,故虽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 〈为治之功不在大,见大不明,见小乃明。守强不强,守柔乃强也。〉
用其光,
- 〈显道以去民迷。〉
复归其明,
- 〈不明察也。〉
无遗身殃,是为习常。
- 〈道之常也。〉
五十三章
[编辑]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
- 〈言若使我可介然有知,行大道于天下,唯施为之是畏也。〉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 〈言大道荡然正平,而民犹尚舍之而不由,好从邪径,况复施为以塞大道之中乎。故曰,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朝甚除,
- 〈朝,宫室也。除,洁好也。〉
田甚芜,仓甚虚;
- 〈朝甚除,则田甚芜,仓甚虚,设一而众害生也。〉
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则皆邪也,邪则盗也。夸而不以其道得之,窃位也,故举非道以明非道,则皆盗夸也。〉
五十四章
[编辑]善建者不拔,
- 〈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
善抱者不脱,
- 〈不贪于多,齐其所能,故不脱也。〉
子孙以祭祀不辍。
- 〈子孙传此道以祭祀则不辍也。〉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
- 〈以身及人也,修之身则真,修之家则有馀,修之不废,所施转大。〉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
- 〈彼皆然也。〉
以天下观天下。
- 〈以天下百姓心观天下之道也,天下之道,逆顺吉凶,亦皆如人之道也。〉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 〈此上之所云也。言吾何以得知天下乎,察己以知之,不求于外也,所谓不出户以知天下者也。〉
五十五章
[编辑]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蜂虿虺蛇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 〈赤子无求无欲,不犯众物,故毒虫之物无犯之人也。含德之厚者,不犯于物,故无物以损其全也。〉
骨弱筋柔而握固。
- 〈以柔弱之故,故握能周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 〈作,长也。无物以损其身,故能全长也。言含德之厚者,无物可以损其德、渝其真,柔弱不争而不摧折,皆若此也。〉
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
- 〈无争欲之心,故终日出声而不嗄也。〉
和之至也。知和曰常,
- 〈物以和为常,故知和则得常也。〉
知常曰明。
- 〈不皦不昧,不温不凉,此常也。无形不可得而见,曰明也。〉
益生曰祥。
- 〈生不可益,益之则夭也。〉
心使气曰强。
- 〈心宜无有,使气则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五十六章
[编辑]知者不言,
- 〈因自然也。〉
言者不知。
- 〈造事端也。〉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
- 〈含守质也。〉
解其分,
- 〈除争原也。〉
和其光,
- 〈无所特显,则物无所偏争也。〉
同其尘,
- 〈无所特贱,则物无所偏耻也。〉
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 〈可得而亲,则可得而疏也。〉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 〈可得而利,则可德而害也。〉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 〈可得而贵,则可得而贱也。〉
故为天下贵。
- 〈无物可以加之也。〉
五十七章
[编辑]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 〈以道治国则国平,以正治国则奇正起也,以无事则能取天下也。上章云:其取天下者,常以无事,及其有事,又不足以取天下也。故以正治国则不足以取天下,而以奇用兵也。夫以道治国,崇本以息末,以正治国,立辟以攻末,本不立而末浅,民无所及,故必至于奇用兵也。〉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
- 〈利器,凡所以利己之器也。民强则国家弱。〉
人多伎巧,奇物滋起;
- 〈民多智慧则巧伪生,巧伪生则邪事起。〉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 〈立正欲以息邪,而奇兵用;多忌讳欲以耻贫,而民弥贫;利器欲以强国者也,而国愈昏多。皆舍本以治末,故以致此也。〉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上之所欲,民从之速也。我之所欲,唯无欲而民亦无欲而自朴也。此四者,崇本以息末也。〉
五十八章
[编辑]其政闷闷,其民淳淳;
- 〈言善治政者,无形无名,无事无政可举,闷闷然,卒至于大治,故曰,其政闷闷也。其民无所争竞,宽大淳淳,故曰,其民淳淳也。〉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 〈立刑名,明赏罚,以检奸伪,故曰察察也。殊类分析,民怀争竞,故曰,其民缺缺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
- 〈言谁知善治之极乎!唯无可正举,无可形名,闷闷然而天下大化,是其极也。〉
正复为奇,
- 〈以正治国,则便复以奇用兵矣。故曰,正复为奇。〉
善复为妖。
- 〈立善以和万物,则便复有妖之患也。〉
人之迷,其日固久。
- 〈言人之迷惑失道,固久矣。不可便正善治以责。〉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
- 〈以方导物,舍去其邪,不以方割物,所谓大方无隅。〉
廉而不刿,
- 〈廉,清廉也;刿,伤也。以清廉清民,令去其邪,令去其污,不以清廉刿伤于物也。〉
直而不肆,
- 〈以直导物,令去其僻,而不以直激沸于物也。所谓大直若屈也。〉
光而不燿。
- 〈以光鉴其所以迷,不以光照求其隐慝也,所谓明道若昧也,此皆崇本以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五十九章
[编辑]治人事天,莫若啬。
- 〈莫若,犹莫过也。啬,农夫,农人之治田务,去其殊类,归于齐一也。全其自然,不急其荒病,除其所以荒病,上承天命,下绥百姓,莫过于此。〉
夫唯啬,是谓早服;
- 〈早服,常也。〉
早服谓之重积德;
- 〈唯重积德,不欲锐速,然后乃能使早服其常,故曰早服谓之重积德者也。〉
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
- 〈道无穷也。〉
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 〈以有穷而莅国,非能有国也。〉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 〈国之所以安谓之母,重积德是唯图其根,然后营末,乃得其终也。〉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六十章
[编辑]治大国,若烹小鲜。
- 〈不扰也,躁则多害,静则全真,故其国弥大,而其主弥静,然后乃能广得众心矣。〉
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
- 〈治大国则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则其鬼不神也。〉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
- 〈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神无所加则不知神之为神也。〉
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
- 〈道洽则神不伤人,神不伤人则不知神之为神。道洽则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则不知圣人之为圣也。犹云,不知神之为神,亦不知圣人之为圣也。夫恃威网以使物者,治之衰也。使不知神圣之为神圣,道之极也。〉
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 〈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圣人不伤人,神亦不伤人。故曰,两不相伤也。神圣合道,交归之也。〉
六十一章
[编辑]大国者下流,
- 〈江海居大而处下,则百川流之,大国居大而处下,则天下流之,故曰,大国下流也。〉
天下之交。
- 〈天下所归会也。〉
天下之牝,
- 〈静而不求,物自归之也。〉
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
- 〈以其静故能为下也。牝,雌也。雄躁动贪欲,雌常以静,故能胜雄也。以其静复能为下,故物归之也。〉
故大国以下小国,
- 〈大国以下,犹云以大国下小国。〉
则取小国;
- 〈小国则附之。〉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 〈大国纳之也。〉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 〈言唯修卑下,然后乃各得其所。〉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 〈小国修下自全而已,不能令天下归之,大国修下则天下归之。故曰,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也。〉
六十二章
[编辑]道者万物之奥。
- 〈奥,犹暧也。可得庇荫之辞。 〉
善人之宝,
- 〈宝以为用也。〉
不善人之所保。
- 〈保以全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 〈言道无所不先,物无有贵于此也。虽有珍宝璧马,无以匹之,美言之则可以夺众货之贾,故曰,美言可以市也,尊行之则千里之外应之,故曰,可以加于人也。〉
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 〈不善当保道以免放。〉
故立天子,置三公,
- 〈言以尊行道也。〉
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
- 〈此道,上之所云也。言故立天子、置三公,尊其位、重其人,所以为道也。物无有贵于此者。故虽有拱抱宝璧以先,驷马而进之,不如坐而进此道也。〉
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 〈以求则得求,以免则得免,无所而不施,故为天下贵也。〉
六十三章
[编辑]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 〈以无为为居,以不言为教,以恬淡为味,治之极也。〉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 〈小怨则不足以报,大怨则天下之所欲诛,顺天下之所同者,德也。〉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
- 〈以圣人之才犹尚难于细易,况非圣人之才而欲忽于此乎,故曰,犹难之也。〉
故终无难矣
六十四章
[编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 〈以其安不忘危,持之不忘亡,谋之无功之势,故曰易也。〉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 〈虽失无入有,以其微脆之故,未足以兴大功,故易也。此四者,皆说慎终也。不可以无之故而不持,不可以微之故而弗散也。无而弗持则生有焉,微而不散则生大焉。故虑终之患,如始之祸,则无败事。〉
为之于未有,
- 〈谓其安未兆也。〉
治之于未乱。
- 〈谓微脆也。〉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 〈当以慎终除微,慎微除乱,而以施为治之,形名执之,反生事原,巧辟滋作,故败失也。〉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 〈好欲虽微,争尚为之,兴难得之货虽细,贪盗为之起也。〉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 〈不学而能者,自然也,喻于不学者,过也。故学不学,以复众人之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六十五章
[编辑]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 〈明谓多见巧诈,蔽其朴也。愚谓无知守真,顺自然也。〉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 〈多智巧诈,故难治也。〉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 〈智,犹治也,以智而治国,所以谓之贼者,故谓之智也。民之难治,以其多智也,当务塞兑闭门,令无知无欲,而以智术动民。邪心既动,复以巧术防民之伪,民知其术,防随而避之,思惟密巧,奸伪益滋,故曰,以智治国,国之贼也。〉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
- 〈稽,同也。今古之所同,则而不可废,能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
- 〈反其真也。〉
然后乃至大顺。
六十六章
[编辑]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六十七章
[编辑]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 〈久矣其细,犹曰其细久矣。肖,则失其所以为大矣。故曰,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
- 〈夫慈,以陈则胜,以守则固,故能勇也。〉
俭故能广,
- 〈节俭爱费,天下不匮,故能广也。〉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唯后外其身,为物所归,然后乃能立成器为天下利,为物之长也。〉
今舍慈且勇,
- 〈且,犹取也。〉
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
- 〈相慜而不避于难,故胜也。〉
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六十八章
[编辑]善为士者不武,
- 〈士,卒之帅也。武,尚先陵人也。〉
善战者不怒,
- 〈后而不先,应而不唱,故不在怒。〉
善胜敌者不与,
- 〈不与争也。〉
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
- 〈用人而不为之下,则力不为用也。〉
是谓配天古之极。
六十九章
[编辑]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
- 〈彼遂不止。〉
攘无臂,扔无敌,
- 〈行,谓行陈也,言以谦退哀慈,不敢为物先,用战犹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也,言无有与之抗也。〉
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 〈言吾哀慈谦退,非欲以取强,无敌于天下也。不得已而卒至于无敌,斯乃吾之所以为大祸也。宝,三宝也,故曰,几亡吾宝。〉
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 〈抗,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七十章
[编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可不出户窥牖而知,故曰甚易知也。无为而成,故曰甚易行也。惑于躁欲,故曰,莫之能知也。迷于荣利,故曰,莫之能行也。〉
言有宗,事有君。
- 〈宗,万物之宗也。君,万物之主也。〉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 〈以其言有宗、事有君之故,故有知之人不得不知之也。〉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 〈唯深,故知者希也;知我益希,我亦无匹。故曰,知我者希则我者贵也。〉
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 〈被褐者,同其尘,怀玉者,宝其真也。圣人之所以难知,以其同尘而不殊,怀玉而不渝,故难知而为贵也。〉
七十一章
[编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 〈不知知之不足任则病也。〉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七十二章
[编辑]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 〈清静无为谓之居,谦后不盈谓之生,离其清净,行其躁欲,弃其谦后,任其威权,则物扰而民僻,威不能复制民,民不能堪其威,则上下大溃矣,天诛将至。故曰,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言威力不可任也。〉
夫唯不厌,
- 〈不自厌也。〉
是以不厌。
- 〈不自厌,是以天下莫之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 〈不自见其所知,以光耀行威也。〉
自爱不自贵;
- 〈自贵则物狎厌居生。〉
故去彼取此。
七十三章
[编辑]勇于敢则杀,
- 〈必不得其死也。〉
勇于不敢则活。
- 〈必齐命也。〉
此两者,或利或害。
- 〈俱勇而所施者异,利害不同,故曰,或利或害也。〉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
- 〈孰,谁也。言谁能知天下之所恶意故邪?其唯圣人。夫圣人之明,犹难于勇敢,况无圣人之明而欲行之也。故曰,犹难之也。〉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
- 〈天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不言而善应,
- 〈顺则吉,逆则凶,不言而善应也。〉
不召而自来,
- 〈处下则物自归。〉
𦈎然而善谋。
- 〈垂象而见吉凶,先事而设诚,安而不忘危,未召而谋之,故曰,𦈎然而善谋也。〉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七十四章
[编辑]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 〈诡异乱群谓之奇也。〉
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 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 〈为逆顺者之所恶忿也,不仁者人之所疾也。故曰,常有司杀也。〉
七十五章
[编辑]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七十六章
[编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不胜,
- 〈强兵以暴于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木强则兵。
- 〈物所加也。〉
强大处下,
- 〈木之本也。〉
柔弱处上。
- 〈枝条是也。〉
七十七章
[编辑]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
- 〈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惟无身无私乎,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
损不足以奉有馀。 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 〈言唯能处盈而全虚,损有以补无,和光同尘,荡而均者,唯其道也。是以圣人不欲示其贤以均天下。〉
七十八章
[编辑]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 〈以,用也。其,谓水也。言用水之柔弱,无物可以易之也。〉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
[编辑]和大怨,必有馀怨,
-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和之,其伤不复,故有馀怨也。〉
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
- 〈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
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
- 〈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念怨生而后责于人也。〉
无德司彻。
- 〈彻,司人之过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八十章
[编辑]小国寡民,
- 〈国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 〈言使民虽有什伯之器而无所用,何患不足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远徙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无所欲求。〉
八十一章
[编辑]信言不美,
- 〈实在质也。〉
美言不信。
- 〈本在朴也。〉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 〈极在一也。〉
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 〈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
既以为人己愈有,
- 〈物所尊也。〉
既以与人己愈多。
- 〈物所归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
- 〈动常生成之也。〉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 〈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者,其有馀不足之迹,断可见也。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弈能辩之尔。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尝谓,弼之于老子,张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范甯之于穀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 嵩山晁说之鄜畤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
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古,缮写藏之,乾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 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
老子道经音义
[编辑]- 唐国子博士兼太子中允赠齐州刺史吴县开国男陆德明撰
老子,
- 〈姓李,名耳。河上公云:名重耳,字伯阳。陈国苦县厉乡人。《史记》云:字聃。又云:仁里人。又云:陈国相人也。〉
生而皓首,
- 〈刘向《列仙传》云受学于容成,生殷时。〉
为周柱下史,睹周之衰,乃西出关,
- 〈是周敬王时也。〉
为关尹喜说道德二篇,尚虚无无为,
- 〈刘向云:西过流沙,莫知所终。〉
凡五千馀言。河上公为章句四卷。
- 〈不详名氏。〉
文帝征之不至,自至河上责之,河上公乃踊身空中,文帝改容谢之,于是授汉文以《老子章句》四篇,言治身治国之要,其后谈论者莫不宗尚玄言。唯王辅嗣妙得虚无之旨。
- 〈今依王本博采众家以明同异。〉
道
- 〈生天地之先。〉
德
- 〈道之用也。〉
徼
- 〈小道也,边也,微妙也,古吊反。〉
较
- 〈音角,又校。量深浅也。〉
倾
- 〈高下不正貌。去营反。〉
隆之称
- 〈尺证反。一本作号,一本作名。〉
也曷
- 〈何葛反。何也。〉
为而常校
- 〈音教。〉
能相射
- 〈食亦反。〉
穿
- 〈音川。〉
窬
- 〈音俞,又音豆。〉
探
- 〈吐南反。〉
圣人之治
- 〈直吏反。〉
弱其志
- 〈心虚则志弱也。本无为字。〉
强
- 〈其良反,又作彊。〉
使夫
- 〈音符。〉
知者
- 〈音智。〉
道冲
- 〈直隆反。〉
不盈
- 〈本亦作满。〉
渊兮
- 〈河上作乎。〉
挫
- 〈子卧反。〉
锐
- 〈悦岁反。〉
解其纷
- 〈拂云反。河上云芬。〉
湛
- 〈直减反。〉
夫执一家之量
- 〈音亮。〉
赡
- 〈涉艳反。〉
满以造实
- 〈十报反。〉
又复
- 〈扶又反。〉
不盈
- 〈或作满。〉
不能累
- 〈力伪反〉
万物舍
- 〈音舍。又作舍。〉
污
- 〈音乌。〉
而不渝
- 〈羊朱反。〉
以万物为刍
- 〈楚俱反。〉
狗
- 〈古口反。〉
治
- 〈直吏反。〉
有为
- 〈于伪反。下有为不为皆同。〉
其犹橐
- 〈他各反。〉
籥
- 〈音药。〉
掘
- 〈求物反,又求月反。河上本作屈,屈竭也。顾作掘,云:犹竭也。〉
动而愈出
- 〈羊主反,又羊朱反。〉
排
- 〈扶拜反。〉
橐
- 〈无底囊。乃各反。〉
空洞
- 〈同贡反。〉
多言数穷
- 〈王云:理数也。顾云:势数也。〉
□□□ 足以共
- 〈音恭。亦音拱。〉
谷
- 〈古木反。中央无者也。河上本作浴。浴者,养也。〉
玄牝
- 〈频忍反。旧音扶恐反。简文扶紧反。〉
中央无
- 〈一本作空。〉
私邪
- 〈河上直云:以其无私。〉
处
- 〈一本作居。〉
恶
- 〈乌路反。注及下同。〉
几
- 〈音机。近也。又一音祈。〉
善治
- 〈直吏反。〉
揣
- 〈初委反。又丁果反、志瑞反。顾云:治也。简文章樏反。〉
而棁
- 〈音锐。棁字音菟夺反。又徒活反。河上作锐。〉
末令
- 〈力征反。〉
尖
- 〈子廉反。〉
势必摧
- 〈粗雷反。〉
衄
- 〈女六反。〉
满堂
- 〈本或作室。〉
自遗
- 〈唯季反;以之反。〉
咎
- 〈求九反。〉
功遂
- 〈本又作成。〉
四时更
- 〈音庚。〉
能无离
- 〈力智反。〉
涤
- 〈徒历反。〉
疵
- 〈在斯反。〉
邪
- 〈似嗟反。〉
物介
- 〈音界。〉
民治
- 〈河上本又作活。〉
以求匿
- 〈他得反。〉
辟
- 〈匹亦反。〉
开阖
- 〈户猎反。〉
不昌
- 〈尺亮反。〉
而处
- 〈昌虑反。〉
以知乎
- 〈音智。河上又直作智。〉
恃
- 〈河上本作侍。〉
长
- 〈丁丈反。〉
三十辐
- 〈音福,车辐。〉
共一毂
- 〈古木反,车毂。〉
当
- 〈丁浪反。〉
无有车
- 〈音居,又去于反。〉
挻
- 〈始然反。河上云:和也。宋衷注本云:经同。声类云:柔也。字林云:长也。君连反。又一曰柔挻。方言云:取也。如淳作系。〉
埴
- 〈市力反。河上曰:土也。司马云:埴,土,可以为器。释名云:埴,膱。杜弼云:埴,黏土也。〉
凿户
- 〈在各反。〉
五色
- 〈青赤白黑黄也。〉
令
- 〈力征反。〉
盲
- 〈陌庚反。〉
五音
- 〈宫商角徵羽也。〉
聋
- 〈力东反。〉
五味
- 〈酸咸甜辛苦也。〉
口爽
- 〈爽,差也。河上云:亡也。〉
骋
- 〈敕领反。〉
狂
- 〈求匡反。〉
令人行
- 〈下孟反。〉
妨
- 〈音芳。〉
去
- 〈羌吕反。〉
宠辱
- 〈简文云:宠,得也;辱,失也。〉
若惊
- 〈顾云:若,而也。〉
贵
- 〈重也。河上云:畏也。〉
大患若身
- 〈河上云:空也。〉
何谓宠辱若惊
- 〈河上本无若惊二字。〉
身为
- 〈于伪反。〉
易
- 〈以豉反。〉
名
- 〈武征反。〉
曰夷
- 〈顾云:平也。锺会云:灭也,平也。〉
曰希
- 〈希,疏也,静也。〉
搏
- 〈音博。简文:补各反。〉
曰微
- 〈细也。〉
致诘
- 〈起吉反。〉
故混
- 〈户本反。〉
不皦
- 〈古晓反。明式云:胡老反。〉
不昧
- 〈悔对反〉
绳
- 〈食陵反,又民忍反。梁帝云:无涯际之貌。顾云:无穷不可序;或曰:宽急。河上本作绳。〉
复
- 〈音服。〉
恍
- 〈虚往反。〉
治
- 〈直吏反。〉
强
- 〈其丈反。〉
豫
- 〈如字,本或作懊,简文与此同也。〉
俨
- 〈鱼检反。〉
朴
- 〈普角反。又作朴。〉
混
- 〈胡本反。〉
蔽
- 〈必世反。王云覆盖也。锺:婢世反,梁武同也。〉
蔽覆
- 〈芳富反。〉
生长
- 〈丁丈反。〉
卒
- 〈子恤反,又尊恤反。〉
凡物
- 〈本作夫。〉
则物离
- 〈力智反。〉
其分
- 〈扶问反。〉
虎兕
- 〈徐子反。〉
无所容锋刃
- 〈芳逢反。〉
太上
- 〈音太。王云:太上谓大人也。顾云:太古上德之人也。〉
行施
- 〈始豉反。〉
次侮
- 〈亡甫反。〉
疵
- 〈字斯反。〉
衅
- 〈许靳反。〉
悠
- 〈孙登、张凭、杜弼,俱作由,一本犹,用也。〉
有应
- 〈应对之应。〉
知慧
- 〈音智。〉
趣
- 〈七喻反,或音促。〉
睹形见
- 〈贤遍反。〉
大恶
- 〈乌路反。〉
治
- 〈直吏反。〉
则濡
- 〈而朱反,又而注反。〉
百倍
- 〈蒲罪反。〉
令
- 〈力征反。〉
所属
- 〈之欲反,注同。〉
见
- 〈贤遍反。〉
抱朴
- 〈普角反。〉
之善
- 〈一本作杰。〉
行
- 〈下孟反。〉
唯
- 〈遗癸反。旧云维水反。〉
相去
- 〈欺虑反。〉
几
- 〈居岂反。〉
燕
- 〈于见反。〉
雀
- 〈将籥反。〉
鸠
- 〈九求反。〉
鸽
- 〈古合反。〉
有仇
- 〈音求。〉
毡
- 〈之然反。本作旃。〉
裘
- 〈音求。〉
续凫
- 〈音符。〉
截
- 〈昨结反。〉
鹄
- 〈户各反〉
众人熙熙
- 〈许其反。〉
若亭
- 〈普庚反,杀煮也。简文:许庚反。河上公作飨,用也。〉
牢
- 〈力刀反。〉
廓
- 〈苦郭反。河上本作泊,普白反。〉
咳
- 〈胡来反。说文字本或作孩。〉
儽儽兮
- 〈力追反。一本曰损益也,败也,欺也。说文音雷。古本河上作乘乘兮。〉
所别
- 〈彼列反。〉
析
- 〈星历反。〉
所好
- 〈呼报反。〉
沌
- 〈本又作忳,徒损反,又徒门反。简文音顿。〉
俗人昭昭
- 〈章遥反。一本作照。〉
闷闷
- 〈如字。〉
澹兮其若海
- 〈徒绀反。古本河上作忽兮若海。严遵作忽兮若晦。〉
飂
- 〈力幽反。梁简文作飘,云敷遥反。河上作渊兮。〉
系絷
- 〈张立反。一作执。〉
母
- 〈如字。〉
德之容
- 〈锺云:法也。简文云:状也。〉
恍
- 〈况往反,又呼广反。〉
窈
- 〈乌了反。〉
冥
- 〈莫轻反。〉
说
- 〈一云悦。〉
状哉
- 〈河上一本直云吾何状也。〉
见
- 〈贤遍反。〉
枉
- 〈音往。〉
洼
- 〈乌瓜反。简文乌麻反。顾云:洿也。〉
蔽
- 〈必世反。〉
转远
- 〈于万反。〉
自见
- 〈贤遍反。〉
彰
- 〈音章。〉
淡
- 〈徒暂反。一作澹。〉
故飘
- 〈毗遥反,又扶遥反。〉
骤
- 〈状救反。〉
道者于道
- 〈河上于道者绝句。〉
企者
- 〈苦赐反。河上作豉。〉
跨
- 〈苦化反。〉
馀食赘
- 〈专税反。疣赘也。简文云:之睿反。河上云:赘,贪也。〉
行
- 〈下孟反。注同。〉
郤至之行
- 〈去逆反。郤至,晋大夫,自伐之事见左传成公十六年。〉
更为肬
- 〈音尤。〉
恶
- 〈乌路反。〉
混成
- 〈胡本反。〉
先天
- 〈悉荐反。〉
{宀尗}
- 〈本亦作寂。〉
寞
- 〈音莫。河上云:寥空无形也。锺会作飂,云空疏无质也。〉
而不殆
- 〈田赖反。危也。〉
称
- 〈尺证反。〉
强
- 〈其丈反。〉
亦复
- 〈扶又反。〉
重为轻
- 〈起政反。〉
躁
- 〈早报反。〉
离
- 〈利。〉
辎
- 〈侧其反。〉
重
- 〈直用反。〉
荣观
- 〈古乱反。〉
宴处
- 〈于见反。简文云:谓静思之所宴居也。〉
万乘之主
- 〈绳证反。谓天子也。〉
轻则失本
- 〈河上作臣。〉
躁则失君
- 〈谓失君位。〉
丧
- 〈息浪反。〉
善行
- 〈下孟反。〉
无彻
- 〈梁云:应车边今作边者古字少也。〉
迹
- 〈河上作迹。〉
无瑕
- 〈下家反。疵过也。〉
谪
- 〈直革反,谴责也。〉
不别
- 〈彼列反。〉
善数
- 〈色主反。简文:色具反。河上作计。〉
筹
- 〈直由反。〉
策
- 〈初厄反。〉
楗
- 〈其偃反。距门也。〉
所好
- 〈呼报反。〉
裕
- 〈羊注反。〉
长
- 〈丁丈反。〉
谿
- 〈苦奚反。或作溪。〉
不离
- 〈力智反。〉
模
- 〈莫胡反。〉
不忒
- 〈吐得反。顾云:差也,爽也。〉
朴
- 〈普角反。〉
官长
- 〈丁丈反。〉
百行
- 〈下孟反。〉
故为
- 〈于伪反。〉
无割
- 〈干遏反。〉
物或歔
- 〈音虚。河上本作呴,许具反。〉
羸
- 〈力为反。〉
或挫
- 〈作卧反,搦也。简文:在卧反。河上作载。〉
隳
- 〈许规反。毁也。〉
去
- 〈羌吕反。〉
其事好
- 〈呼报反。〉
还
- 〈音旋。〉
治
- 〈直吏反。〉
凶年
- 〈天应恶气,灾害五谷,尽伤人也。〉
难
- 〈乃旦反。〉
当复
- 〈扶又反。〉
佳
- 〈格牙反。善也。河上:饰也。〉
恶
- 〈乌路反。〉
恬
- 〈
- �嫌反。本或作栝。梁武音脍。〉
澹
- 〈徒暂反。本亦作惔,音同。又音谈,字同。河上本作恢。梁武云苦回反。简文恬惔。〉
乐
- 〈五教反,又音洛。〉
战胜
- 〈式证反。〉
天下莫能臣也
- 〈河上本作天下不敢。〉
侯王
- 〈梁武作王侯。〉
𬯎
- 〈徒回反。〉
长
- 〈丁丈反。〉
立名分
- 〈符问反。〉
锥
- 〈音隹〉
治
- 〈直吏反。〉
行
- 〈下孟反。〉
道氾
- 〈本又作汎,周张并同。〉
衣
- 〈于既反。河上作爱也。〉
施
- 〈始豉反。〉
故复
- 〈扶又反。〉
以其终不自为大
- 〈河上本云:是以圣人终不为大也。〉
于易
- 〈以豉反。〉
乐
- 〈音岳。〉
饵
- 〈而志反。〉
过
- 〈古卧反。〉
道之出
- 〈尺类反。〉
淡
- 〈徒暂反,又徒览反。〉
说
- 〈音悦。〉
令
- 〈力征反。〉
中
- 〈丁仲反。〉
将欲㒆
- 〈简文作歙,又作洽。河上本作㬛也,许及反。顾云:闭塞也。〉
去
- 〈羌吕反。〉
脱
- 〈代活反。〉
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
- 〈简文作不。〉
欲
- 〈河上本作吾将镇之。河上者,非老子所作也。〉
老子德经音义
[编辑]- 〈德者,得也。道生万物有得获有故名德经四十四章一本四十三章。〉
应
- 〈应对如字。〉
则攘
- 〈若羊反。〉
臂
- 〈必寐反。〉
而扔
- 〈人证反。又音仍,引也,因也。字林云:就也,数也,原也。〉
故去
- 〈羌吕反。〉
无丧
- 〈息浪反。〉
心见
- 〈贤遍反。〉
肌
- 〈己其反。又音既。〉
无所遍
- 〈音遍。〉
之量
- 〈音亮。〉
母
- 〈莫后反。〉
舍本
- 〈音舍。〉
博施
- 〈始豉反。〉
偏
- 〈音篇。〉
抑
- 〈于力反。〉
亢
- 〈苦浪反。〉
忿枉
- 〈纡放反。〉
尚好
- 〈呼报反。〉
敬校
- 〈音教。〉
为赡
- 〈涉艳反。〉
治
- 〈直吏反。〉
秽
- 〈于废反。〉
耽
- 〈都南反。〉
行
- 〈下孟反。〉
远
- 〈于万反。一本作弃。〉
裂
- 〈力竭反。〉
恐歇
- 〈许谒反。〉
将恐蹶
- 〈蹇月反,又其月反,又居卫反。〉
数
- 〈色主反。〉
誉
- 〈逸注反。毁誉也。〉
琭
- 〈音禄。〉
珞
- 〈音洛,又音历。〉
昧
- 〈悔对反。〉
夷道若颣
- 〈雷对反。简文云疵也。河上作类。一本作颣。〉
内
- 〈如锐反, 又若对反。〉
不见
- 〈贤遍反。〉
全别
- 〈彼列反。〉
有分
- 〈符问反。〉
炎
- 〈于沾反。〉
贷
- 〈吐代反。〉
恭
- 〈一作供。〉
裁
- 〈音裁,又才代反。〉
所恶
- 〈乌路反。〉
称
- 〈尺证反。〉
可舍
- 〈音舍。〉
愈远
- 〈于万反。〉
非强
- 〈其丈反。〉
骋
- 〈敕领反。〉
折
- 〈章舌反,又常列反。〉
名好
- 〈呼报反。〉
无厌
- 〈于盐反,又于艳反。〉
费
- 〈芳责反。〉
藏
- 〈才良反。〉
缺
- 〈窥悦反。〉
毙
- 〈婢世反。〉
不为
- 〈于伪反。〉
屈
- 〈丘物反。伪也。〉
讷
- 〈怒忽反。〉
躁
- 〈早报反。〉
罢
- 〈音皮。〉
却
- 〈除也。〉
粪
- 〈弗问反。〉
祸莫大于不知足
- 〈河上本此句上有罪莫大于可欲一句。〉
咎
- 〈其九反。〉
不窥
- 〈起规反。〉
羑牖
- 〈二同,由九反。〉
搏
- 〈波洛反。〉
歙歙
- 〈许及反。一本作惵惵。河上本作惔。顾云许叶反,危惧貌。简文云河上公作怵。〉
浑
- 〈胡本反。〉
注
- 〈之树反。〉
咳
- 〈胡来反。本或作孩。〉
冕
- 〈音勉。〉
旒
- 〈音留。说文作{流玉}。〉
充
- 〈如字。〉
黈
- 〈吐口反。〉
纩
- 〈苦放反。〉
戚
- 〈七历反。〉
于慢
- 〈武晏反。〉
其径
- 〈经定反。〉
丧
- 〈息浪反。〉
所适
- 〈丁历反。〉
舍
- 〈音舍。〉
兕
- 〈徐履反。〉
被
- 〈皮彼反。〉
投
- 〈音头。〉
错
- 〈七路反。〉
而令
- 〈力征反。〉
锋
- 〈芳逢反。〉
累
- 〈劣伪反。〉
鼋蚖
- 〈二并音元。〉
蟺
- 〈徒多反,又音蟮。又本作蟮。〉
袭
- 〈音习。〉
鹰
- 〈忆矜反。〉
鹯
- 〈之然反。〉
埤
- 〈音婢。〉
矰
- 〈竹能反。〉
缴
- 〈诸若反。〉
网
- 〈亡两反。〉
罟
- 〈音古。〉
卒
- 〈子戌反。〉
饵
- 〈而志反。〉
离
- 〈音利。〉
称
- 〈尺证反。〉
长
- 〈张丈反。〉
亭之
- 〈如字,别也。〉
毒之
- 〈徒笃反。今作育,余熟反。〉
庇
- 〈必寐反,又音秘,亦作芘。〉
荫
- 〈于鸩反。〉
复
- 〈扶又反,又音服。〉
其兑
- 〈徒外反。简文云:言也。河上本作锐。锐,自言也。〉
见
- 〈贤遍反。〉
小曰
- 〈音越。〉
遗
- 〈唯季反。〉
介
- 〈音界。〉
好
- 〈呼报反。〉
径
- 〈经定反。邪径。〉
复
- 〈扶又反。〉
朝
- 〈直遥反。〉
絜好
- 〈如字。〉
芜
- 〈音无。〉
厌
- 〈于艳反。〉
夸
- 〈口花反。〉
盗夸非盗哉
- 〈河上本同。〉
不拔
- 〈皮八反。顾云:私。〉
齐
- 〈才细反。〉
不辍
- 〈张劣反。〉
孙传
- 〈直专反。〉
比
- 〈必履反。〉
蜂
- 〈芳逢反。〉
虿
- 〈敕卖反。〉
虺
- 〈虚鬼反。〉
蛇
- 〈食奢反。〉
螯
- 〈失亦反,又呼各反。河上云:毒虫不螫。〉
攫
- 〈俱缚反。〉
不搏
- 〈音博。〉
筋柔
- 〈居勤反。{艹觔}者俗。〉
而握
- 〈于学反。〉
知牝
- 〈频忍反。〉
牡
- 〈牟后反。〉
之合而全作
- 〈全如字。河上作䘒,于和反。本一作朘。说文子和反,又子垒反,云:赤子阴也,子垂反。〉
终日号
- 〈户毛反。〉
不嗄
- 〈一迈反。气逆也。又于介反,而声不嗄当作噫。〉
则夭
- 〈于骄反,又于表反。〉
强
- 〈其良反。〉
壮
- 〈侧谅反。〉
挫
- 〈子卧反。〉
锐
- 〈悦岁反。〉
令
- 〈力征反。〉
去
- 〈羌吕反。〉
不刿
- 〈居卫反。河上作害伤也。〉
污
- 〈音乌。〉
辟
- 〈匹亦反。〉
激
- 〈经觅反,又古尧反。〉
拂
- 〈芳佛反。〉
不嬥
- 〈以照反。〉
匿
- 〈女力反。〉
莫如啬
- 〈生力反。河上云:贪也。〉
去
- 〈羌吕反。〉
早复
- 〈音服。〉
谓之重
- 〈直容反。〉
柢
- 〈丁计反。亦作蒂。〉
烹
- 〈普庚反。不当加火。〉
小鲜
- 〈音仙。〉
以道莅
- 〈力至反。古无此字,说文作䇐。〉
治
- 〈直吏反。〉
牝
- 〈频忍反。〉
静复
- 〈扶又反。〉
以下
- 〈遐嫁反。〉
则取
- 〈七榆反,又七喻反。〉
卑下
- 〈遐嫁反。〉
过
- 〈古禾反,又古卧反。〉
奥
- 〈于六反。暖也。河上:乌报反。〉
暧
- 〈音爱。暄也。说文作懓。〉
庇
- 〈必寐反,又本秘反。〉
荫
- 〈于鸩反。〉
尊行
- 〈下孟反。〉
有拱
- 〈居勇反。〉
璧
- 〈并历反。〉
以先
- 〈悉荐反。〉
所以为
- 〈于伪反。〉
不曰
- 〈于月反。〉
淡
- 〈徒暂反。〉
于其易
- 〈以豉反。〉
必多难
- 〈乃旦反。〉
其脆
- 〈七岁反。河上本作膬,昌睿反。〉
易泮
- 〈普半反。〉
于累
- 〈劣被反。〉
者败
- 〈必卖反。〉
施
- 〈始志反。〉
辟
- 〈匹亦反。〉
好
- 〈呼报反。〉
令
- 〈力征反。〉
复以
- 〈扶又反。〉
稽式
- 〈古兮反,严。河上作楷式。〉
善下 言下
- 〈遐嫁反。〉
厌
- 〈于艳反。〉
夫
- 〈音扶。〉
唯大
- 〈绝句。〉
以陈
- 〈直忍反。〉
费
- 〈芳味反。〉
匮
- 〈其贵反。〉
器长
- 〈张丈反。〉
舍
- 〈音舍。〉
而不辟
- 〈音避。〉
于难
- 〈乃旦反。〉
卒
- 〈尊忽反。〉
帅
- 〈所类反。〉
为
- 〈于伪反。〉
无行
- 〈户刚反。〉
攘
- 〈若羊反。〉
扔
- 〈音仍。〉
几
- 〈音祈,音机。〉
易
- 〈以豉反。〉
被
- 〈音备。〉
褐
- 〈户葛反。〉
无狎
- 〈户甲反。〉
无厌
- 〈于艳反。〉
离
- 〈力智反。〉
物扰
- 〈而小反。〉
辟
- 〈匹亦反。〉
不能复
- 〈扶又反。〉
溃
- 〈户对反。〉
见
- 〈贤遍反。〉
故去
- 〈羌吕反。〉
之所恶
- 〈乌路反。〉
犹难
- 〈乃旦反。〉
𦈎
- 〈音阐。〉
坦
- 〈吐但反。梁王尚锺会孙登张嗣本有此。坦,平大貌。河上作𫮃。𫮃,宽也。坦,尺善反,又上单反也。〉
而见
- 〈贤遍反。〉
凶先
- 〈悉荐反。〉
恢
- 〈苦回反。〉
是大匠斲
- 〈陟角反。〉
僻
- 〈匹亦反。〉
治
- 〈直吏反。〉
强
- 〈其两反,旧其良反。〉
柔脆
- 〈七岁反。〉
枯槁
- 〈苦老反。〉
与
- 〈音馀。〉
抑
- 〈于力反。〉
之量
- 〈音亮。〉
身去
- 〈羌吕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
- 〈河上本作天下柔弱莫过于水。〉
垢
- 〈古口反。〉
和大怨
- 〈纡万反。〉
契
- 〈苦计反。〉
不令
- 〈力征反。〉
伯
- 〈绝句。河上本。〉
不贪货赂
- 〈音路。〉
舆
- 〈音馀。河上曰:车。〉
使人复
- 〈音服,又扶又反。〉
乐
- 〈音洛。〉
人己
- 〈基倚反。〉
愈
- 〈音与。〉
而不争
- 〈争斗之争,注同。〉
注释
[编辑]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