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諱字譜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歷代諱字譜
作者:張惟驤 民國
1925年
本作品收錄於《小雙寂庵叢書

譜一(此皆避諱字)[編輯]

上平聲[編輯]

東韻 冬韻 江韻 支韻 微韻
:漢殤帝名隆,諱曰盛。改伏隆為伏盛。隆慮縣為林慮縣。韓詩與爾隆沖,毛詩改作臨沖。一說韓詩、毛詩所傳本異,非因諱改。衡方碑、綏民校尉熊君碑皆書作隆,王君石路碑省作𨺓,丁訪碑書作𨺚。唐玄宗名隆基,諱隆曰盛,又缺筆作𨹿。稱高宗永隆年號為永崇,殤帝唐隆年號為唐安或為唐元。改隆慶宮、隆慶池皆為興慶。唐隆縣為唐安,隆山縣為仁壽,隆州為閬中,隆康縣為普康,隆龕縣為崇安,隆山縣為彭山,昌隆縣為昌明,化隆縣為廣威,盈隆縣為盈川,隆陽縣為南川,隆化縣為賓化,《舊唐書•經籍志》有崇安志,本系隆安,晉安帝年號避唐諱改。帝弟岐王隆範、薛王隆業名皆去隆字,改隆昌公主為崇昌公主,楊隆禮為崇禮。南詔大理國王名世隆,安懿宗世紀作酋龍,避唐太宗、玄宗諱改也。 遼聖宗名隆緒,道宗壽隆五年慈悲庵幢,壽隆作壽昌年號,不避祖諱,民間避之。不解。

:隋文帝父名忠,諱曰誠。以忠信為正信,稱死忠為死誠。長孫無忌撰《唐書》,改忠節傳為誠節。 金宣宗莊獻太子名忠,張行忠改名行信。

: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以內字代之。稱中國曰神州,改中央為內境,中原為界內。毛詩中陵為內陵,宮中為宮內。凡郎中皆去中字,改侍中為侍內,中書為內史,殿中侍御置侍郎不置侍中,置御史大夫不置中丞,以侍御史代之。改司憲中大夫為持書御使,中使為內使。改中郡為漢川,中部郡縣皆改為內部,中鄉縣為鄉,中牟縣為內牟,中廬縣為次廬,中邱縣為內邱,中江縣為內江,雲中縣雲內,褒中縣為褒內,閬中縣為閬內。復中都為榆次,晉荀勗為中書監,晉書改作內書監,改魏中正作州都,《北史》稱作州都督。開皇十三年,曹子建碑引黃中通理作黃內。 唐高宗太子名忠,改中郎將為旅賁郎,中允為內允,中書舍人為內史舍人,忠廢復舊。

: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為司城。

:宋真宗劉後劉氏,仁宗立為皇太后,父名通,改通直郎為崇直郎,通判為同判,通進司為承進司,通奉為中奉,通事舍人為宣事。明道間,復舊。天聖元年,改淮南之通州為崇州,蜀之通州為達州,通利軍為安利軍,通化縣為金川。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功字避嫌,改武功縣為武亭。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充字作𠘺

:明世宗名厚㷓,璁字避嫌,張璁改名孚敬。

:吳大帝(孫權)曾祖名鍾,改鍾山為蔣山。

:吳歸命侯皓字元宗,改孟宗名仁。 遼興舉宗名宗,平章政事蒲察查初封宗國公,後避改任國。 金世宗父睿宗名宗輔,諱宗作崇,以蘭亭草法作真,書用不可從。改宗州為瑞州,宗安縣為瑞安,宗端修改姓姬。

:北周武帝名邕。鄭道邕,《北史》稱其本名,《周書》避諱稱其字曰鄭孝穆。𠮟羅邕改名協。 後晉獻祖名紹雍,兼避邕。

:後晉獻祖名紹雍,雍字避諱,改後唐雍陵曰伊陵。 金世宗名雍,改雍邱為杞縣。又雍作𬽜,不成字。

:後晉獻祖名紹雍,兼避雝。

:清仁宗名顒琰,諱顒,缺末二筆作「顒」缺末二筆}。殿板書遇周顒等古人名皆改作禺。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宗室思恭改名思敬,白彥恭改名彥敬。承安五年,刻鄭康成碑,改張恭祖為欽祖。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共字避嫌,改共城縣為河平。

:南漢劉龔克龔州,以國諱併省之,改名龑。案字書本無龑字,高祖飛龍在天,遂創龑字,音掩。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龔字避嫌。改龔縣為寧陽。

:晉景帝名師,改太師爲曰太,師傅為保傅,軍師同為軍司,京師為京都或京邑,公師氏為公帥氏,師氏為帥氏。

司徒:晉僖侯名司徒,改司徒為中軍。

:唐玄宗名隆基,諱基曰本或根,又缺筆作,或省其太一十。神有君基、臣其、民基,其並改作棊。改大基縣為河清,基城縣為祐川。改鄭宗基為崇業,豆盧承基為崇業。裴光庭祖名仁基,張九齡撰裴光庭碑曰:「大父仁」,去基字。後唐明宗詔改少帝冊文內基字作宗。

:魏文帝名丕,諱曰大。

:唐玄宗名隆基,兼避姬,改姬姓為周。姬處遜改為周處遜。

:唐玄宗名隆基,兼避箕,改箕州為儀州,箕城縣為西城。

:清遜帝名溥儀,避儀,缺一撇作「儀」缺末一撇,改儀徵縣為揚子,儀門為宜門。

:晉東海王越世子名毗懷。帝永嘉五年,封毗陵侯,改毗陵郡、毗陵縣皆為晉陵。

:桓溫父為彝,夷字避嫌。改平夷郡、平夷縣皆為平蠻,夷道縣為西道,夫夷縣為扶縣,夷水為蠻水。 清初諱夷,《四庫全書》夷作彝,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下諭禁止。

:北魏獻文帝子名禧,高禧賜名祐。 遼天祚帝名延禧,姚景禧改名景行。

:遼天祚帝名延禧,熙字避嫌,改興宗重熙年號為重和。

:朱子名,無避諱,明文清人避用。

:唐玄宗名隆基,幾字避嫌,劉知幾改以。子率字行清聖祖名,玄率燁玄,復稱其名為知幾。

:唐玄宗名隆基,機字避嫌。德宗九日賜宴,詩:「時此萬樞暇」萬機作萬樞。李林甫序明皇月令曰:「璿樞玉衡」改機作樞。改臨機縣為臨高,是昌黎不諱滸、勢、秉、機之說不盡然也。

:唐玄宗名隆基,璣字避嫌

:後周太祖名威,改威勝軍為武勝軍,史威改名懿,曹威改名英,李洪威改為洪義,馬令威改名令琮,郭崇威名去威字。

魚韻 虞韻 齊韻 佳韻 灰韻
:宋英宗名曙,兼避躕。

:宋哲宗名煦,兼避朐。

:宋哲宗名煦,兼避蚼。

:吳揚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改大夫為大卿,光祿大夫為光祿大憲,御史大夫為御史大憲,或稱光祿大、御史大,或缺筆作

:北魏道武帝名珪,邽字避嫌,改上邽縣為上封。
真韻 文韻 元韻 寒韻 刪韻
:遼興宗名宗真,真字避諱,改女真為女直。 清世宗名胤禛,雍正初兼避真,缺末點,後不避,改真定府、真定縣、真安州、真陽縣、真寧縣,真皆作正,儀真縣為儀徵。

真宰:唐武后母楊氏,魏真宰避其諱,改名元忠。

:漢宣帝名詢,諱曰謀。 金宣宗名珣,詢字避嫌,梁詢改名持勝。

:漢宣帝名詢,兼避荀,改荀子為孫子。

:漢宣帝名詢,兼避洵。

:唐高祖名淵,婣字經籍中亦缺筆作

:唐太宗名世民,諱民曰人或曰甿,如蒸民曰蒸人,富民侯曰富人侯,章懷太子注。《後漢書》引詩《角弓》曰:「人之無良,以人為民」亦避諱改。王應麟謂出自韓詩,誤也。改李興民為李興甿。高宗時改民部為戶部。《北史•程駿傳》祖名肇,為呂光人部,《尚書》本是民部,避唐諱改。姚思廉撰《梁書•劉霽劉杳傳》父名乘民,《劉歊傳》作乘人。為秦王時,高祖為改淳民縣為感義。《唐書•經籍志》改四民月令一卷為四人月令,金石文字民書作

:唐憲宗名純,經籍缺筆作。改純化縣為慕化,純義縣為正義,韋純改名貫之,嚴純改名休復,李行純改名行諶,崔純亮改名行範,王純改名紹,和純改名宏,馮純改名約,董純改名和。

:唐憲宗初名淳,改淳州為欒州,還淳縣為清溪,淳風縣為從化。陸淳改名質,柳淳改名灌,韋淳改名處厚。省淳于姓為於。 清穆宗名載淳,避作湻。

:後晉肅祖名彬,諱曰斑,或曰文。

:宋理宗名昀,缺筆作

𡖒𥐩:宋理宗名昀,此七字兼避。

:宋仁宗名禛,缺筆作。 清世宗名胤禛,諱禛,舊用正字代,後以禎字代。改王士禎作士正,《四庫全書》又改作士禎。

:金太祖名旻,初祇諱旻,後並會閔。宋臣張旻改名耆先。 清宣宗名旻寧,諱旻缺中點,作

:晉簡文帝太后鄭氏名阿春,改春穀縣、平春縣、富春縣、蘄春縣、宜春縣、壽春縣之春字皆為陽,又以春秋為陽秋,晉人所以有皮裏陽秋之目。

:唐太宗名世民,湣、泯、緡書作涽、汦、緍,惟絲伊緡,唐石經避作惟絲伊緍。

:唐太宗名世民,岷書作㞴。 金太祖名旻,宋紹興十四年避金主嫌名,改岷州為和州。

:唐憲宗名純,屯省作

:唐憲宗名純,肫缺筆作

遵憲:宋哲宗高太后父名遵憲,諱諱其名,紹聖元年除。

:宋光宗名惇,兼避錞。

:宋理宗名昀,兼避筠。改筠州為瑞州。

:明神宗名翊鈞,改鈞州為禹州。

:偽夏明玉珍,改珍州為真州。

:漢哀帝名欣,諱曰喜。

:北齊文宣帝立子殷為太子,改殷州為趙州。 宋宣祖名弘殷,諱殷曰商或曰湯,改殷氏為商氏,元商挺其後也。殷悅改姓湯,書唐殷亮為因亮。夏主李彝殷改為彝興,改殷州為商州,殷城縣為商城。《宋史•禮志》封後魏商紹為長樂子,後魏有殷紹無商紹,是避宋諱改。高宗御書石經《論語》殷因於夏禮,殷作商,他經或缺筆作,經籍缺筆作。改《廣韻•二十一》殷為欣。

:宋宣祖名弘殷,兼避溵,改溵水縣為商水。

:桓溫改宛,溫縣改宛暖。

:宋欽宗名桓,兼避垣。

:宋光宗名惇,缺筆作悙,曾惇改以宏父字行。

:宋光宗名惇,兼避敦,缺筆作。張敦禮改名訓禮,龔敦禮改名頤正,李燾《續通鑒》周敦頤去敦字。

:宋光宗名惇,兼避墩。姑蘇韓墩產棃,中都人避嫌呼韓村棃。凡地以墩名者,吳人皆改呼曰坡。

𩞤𦼿𡼖𤭞𥂦𧝗𨬕:宋光宗名惇,此二十一字兼避。

:唐太宗名世民,凡泯、岷、湣、緡等字書作汦、岻、涽、緍,惟昏字上從氏,省作氏;氐,下也,謂日下而昏。《說文解字》非避唐諱改。《文韻》之蟁字,《元韻》之惽字本從民。《元韻》之昏、棔、婚、㖧、閽,本從昏。

軒轅:宋大中祥符七年六月,禁內外文字不得斥用黃帝名號,經典舊文不可避者闕之。

:後漢文祖名湍,兼避端。

:後漢文祖名湍,兼避端。

:後漢文祖名湍,兼避耑。

:宋欽宗名桓,諱曰威,桓公匡合避宋太祖諱,改為桓公輔合,至是又改為威公輔合。以桓圭為植圭,桓姓為直姓。紹興二年,改桓氏為亘氏。《清波雜志》書桓溫作亘溫,其見經傳者以武為義,讀曰威;以迴旋為義,讀曰旋;以植立為義,讀曰植,皆不改易本字。高宗御書石經作又作,經籍缺筆作

𡴿𦺊𦎽𧱂𧮭𥹳𡘍𥥣𦼉𩫧:宋欽宗名桓,此四十六字兼避。

下平聲[編輯]

先韻 蕭韻 肴韻 豪韻 歌韻
:吳大帝父名堅,甄本音堅,吳人避嫌讀為音真。其後,秦避苻堅名,隋避楊堅名,皆讀為真,陶甄字遂無堅音矣。

:隋文帝名堅,諱曰固,稱苻堅曰永固。永固,堅字也。

:唐高祖名淵,以深、汪、水、泉等字代,經典缺筆作,改溥博淵泉為深泉,淵哉為汪哉,歲陽大淵獻為大泉獻,澶淵縣為澶水,長淵縣為長水,金淵縣為金水,顏子淵為子泉,楊淵為楊泉,鄧淵為鄧泉,劉淵以元海字行,薛道淵為道深,陶淵明為泉明,又為深明,趙文淵為文深,蕭淵明為深明,戴淵以若思字行,鄧淵以彥海字行,崔浩字伯淵,改為伯深,季澹字伯淵,改為彥深。

:後漢文祖名湍,兼避遄。

:宋始祖名玄朗,諱玄曰真,或曰至,經典缺筆作。改孔子玄聖謚為至聖,老子玄元謚為混元,北方七宿玄武為真武,水師玄冥為真冥,玄枵之次為真枵,《太玄經》為太真經,歲陽玄黓為真黓,玄戈為真戈,孫奭《孟子疏》以鄭玄作鄭元,畢士玄改名士安,《新唐書•孔穎達傳》子志玄,名去玄字。 大中祥符五年,改玄武縣為中江,改藥名玄胡索為延胡索。 清聖祖名玄燁,諱玄曰元,又缺末筆作𤣥。舊本書有書作𢆯、者,後不用。劉子玄本名知幾,避唐玄宗嫌名,以子玄字行,至是又改,書其名知幾。

𥌭𩑹𨳮𧟨𤜼:宋始祖名玄朗,諱玄,此十八字兼避。

:清聖祖名玄燁,諱玄、弦、絃,缺筆作

:清聖祖名玄燁,諱玄,牽字書作牽。

:清聖祖名玄燁,諱玄,玆字書作茲,或作茲。

:唐太宗子常山王名承乾,《晉書》引《洛書》乾曜度,改乾作甄。

:唐高宗章懷太子名賢,改集賢館為崇文。

:唐武宗初名瀍,書瀍作湹,陸瀍改名澧。

𢋨:唐武宗初名瀍,廛字書作厘,纏字書作緾。

:唐武宗初名瀍,陸躔改名囘。

:清德宗父醇賢親王名奕譞,譞字避諱。

:晉文帝名昭,諱曰明,改昭明宮為顯明,昭穆為佋穆,又為韶穆,亦為明穆。韋昭為韋曜,王昭君為明君,又為明妃。改昭歡縣、昭陵縣、昭陽縣之昭皆為邵,張掖之昭武縣為臨澤,建安之昭武縣為邵武。 後晉獻祖名紹雍,兼避昭。《舊唐書》稱顏杲卿祖昭甫,名去昭字。

:宋僖祖名脁,兼避祧。

:唐高祖祖名虎,號、虢、虓、滮等字在旁或作 :魯武公名敖,改敖山以其鄉名。

:魏武帝名操,稱杜操為杜度。

:北魏太武帝名燾,陶避嫌,改平陶縣為平遙。

:吳越錢鏐兼避醪。

:宋僖祖名脁,兼避洮。

:吳大帝太子名和,禾字避嫌,改禾興縣為嘉興。

:孟子名無避諱,明文清人避用。

麻韻 陽韻 庚韻 青韻 蒸韻
:宋明帝多忌諱,以騧類禍,改作𩢍。

:唐武后祖名曄,改華州為太州,華陰縣為仙掌,華原縣為永安,華容縣為容城,江華縣為雲溪,華亭縣為亭川。崔華改名無暐。

:晉成帝杜後名陽陵,改陽陵為廣陵。

:漢高祖名邦,諱曰國。改孔子弟子鄭邦為鄭國,邦選為國選,見文翁石室圖。按邦選,史記作邽巽。

:漢明帝名莊,諱曰嚴。改莊王為嚴王,莊公為嚴公,莊侯為嚴侯,管莊為管嚴,老莊為嚴,韋昭注《國語》引莊子皆作嚴子。改卞莊為卞嚴,莊助為嚴助,莊光、莊遵、莊安、莊尤、莊春、莊忌,皆改其姓為嚴。孫叔敖碑莊作㽵,郭究碑嚴莊可畏作𠗎嚴,訢碑兆自楚莊作

:漢明帝名莊,裝字避嫌。改辦裝為辦嚴。

:漢光武帝叔父名良,改壽良縣爲壽張。《水經注》誤叔父爲叔母,壽良縣爲壽良聚。

:魏廢帝名芳,改芳林園爲華林。

:後秦姚萇,諱萇爲藏。

:後秦姚萇,兼避長,改長安爲常安。

:唐睿宗名旦,量字書作𨤥。

:唐文宗名昂,韋昂改名重。 後漢德祖名昂,避諱。

:後唐獻祖名昌,改昌明縣爲彰明,昌江縣爲平江,延昌縣爲延唐,義昌縣爲郴義,西昌縣爲須城,益昌縣爲益光,孝昌縣爲孝感,金昌縣爲唐山,博昌縣爲博興,昌陽縣爲萊陽,平昌縣爲德平,昌樂縣爲南樂。改南平高季昌名爲季興。

:後晉高祖名敬瑭,瑭字避諱。

:後晉高祖名敬瑭,兼避塘。

:後晉高祖名敬瑭,兼避唐。改唐城縣爲漢東,唐昌縣爲彭山,唐山縣爲橫山,行唐縣爲永昌。稱唐爲先代,或爲先朝。唐穀改姓陶氏。

:後漢德祖名昂,兼避卬。

:後蜀孟知祥,書蜀《石經》、《左傳》祥字缺筆。

:宋始祖名玄朗,諱朗,此三字兼避。

:宋太祖名匡胤,諱匡曰正,或曰輔。經典缺筆作,或作,或作。改桓公匡合爲桓公輔合,改匡氏爲主氏。政和間,以主非人臣所宜稱,又改康氏。王應麟詩考序稱匡衡爲康衡,避太祖諱也。匡城縣爲鶴邱,即今長垣《宋史•藝文志•經解類》改匡謬正俗爲刊謬正俗。《儒家類》又改爲糾謬正俗。《別集類》又改廖匡國詩集爲廖光國詩集,後又有廖正國詩集,均以一書誤作二書。《金史•海陵紀》遣完顏匡使宋,暫時改名弼,以避宋諱。

𩬹𨀕𩒑𨴑𦚞:宋太祖名匡胤,諱匡,此十六字兼避。

:宗太宗賜名光義,弟光美改名廷美。夏國主李光睿改名克睿。楊光美名去光字。改含光殿曰會慶。復益光縣為益昌。遼太宗名德光,改光祿寺為崇祿寺。金海陵王太子名光瑛,紹興二十八年,避其諱改光州為蔣州,光山縣為期思。

:明光宗名常洛,改太常寺、常州府、常熟縣之常皆為嘗。

:清高宗名弘曆,諱弘,強字上本厶,避作口。

:漢惠帝名盈,諱曰滿。

:唐肅宗名亨,諱曰通。元結祖名亨,顏真卿撰《次山墓表》,稱其字曰利貞。

:秦始皇名政,改正月為一月,又為端月。 宋仁宗名禛,兼避正。王珪上書謂正月為端月,宮中謂正月為初月。

:齊高祖名道成,王元成改名騫。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以完字代。經典缺筆作。改武成王為武明,成德軍為武順,義成軍為義順,義成鎮為宣義,告成縣為陽邑,文成縣為曲邑,武成縣為武義,成安縣為斥邱。

:後梁烈祖名誠,諱誠爲確。

:北魏獻文帝名弘,《宋書》改沈弘爲宏。 宋宣祖名弘殷,諱弘,泓字書作

:隋文帝祖名禎,李季禎改以元操字行。 宋仁宗名禛,兼避禎,缺筆作。改禎州爲惠州。書南漢禎王爲祥王。 遼興宗名宗真,兼避禎。 清世宗名胤禛,初兼避禎,後不避。魏廷禎改名廷珍。改明崇禎年號爲崇正,後不改。

:唐中宗後韋氏父名元貞,竇懷貞改以從一字行。 宋仁宗名禛,兼避貞,缺筆作。高宗御書石經作貞。改永貞縣爲永昌,書唐貞觀年號作真觀,或作正觀,貞元作正元。《五代史》書吳乾貞爲乾正,石保真改名興。慶歷二年,褒城文宣王廟碑書貞珉作溫珉。李昉、王旦皆諡文貞,杜衍本諡貞獻,後以避嫌名,改呼文正、正獻,非本諡也。又《唐書•徐有功傳》諡忠正,本諡實忠貞,避嫌改也。《雍錄》以貞女樹爲正女木,避仁宗、英宗嫌名也。 遼興宗名宗真,兼避貞。 清世宗名胤禛,諱禛、貞字,初缺末點,後不缺。

:宋仁宗名禛,兼避湞,改湞陽縣爲真陽,湞昌縣爲保昌。

𨜓𨺟:宋仁宗名禛,此七字兼避。

:唐高祖太子名建成,兼避成。改晉城縣爲晉安,新城縣爲新政,鹿城縣爲束鹿,建城縣爲高安。建成誅,遂除。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以牆字、垣字代,經典缺筆作,改城門郎爲門局郎,東都城爲東都州,城隍廟爲牆隍廟,改城父縣爲彝父縣,明城縣爲聊邑,朝城縣爲武陽,宗城縣爲廣宗,欒城縣爲變氏,鄜城縣爲昭化,考城縣爲戴邑,豐城縣爲吳臯,藁城縣爲蒿平,阜城縣爲漢阜,臨城縣爲房子,潞城縣爲潞子,黎城縣爲黎亭,襄城縣爲苞莩,翼城縣爲澮川,韓城縣爲韓原,《舊唐書》竹元,誤。鄆城縣爲萬安,晉城縣爲高都,陽城縣爲𫉯澤,應城縣為應陽,豐城縣為吳高,新城縣為新登,長城縣為長興,樂城縣為樂清,堯城縣為永定,唐城縣為漢東,韋城、相城、胙城、密城、鄭城、絳城、蒲城、鄄城等縣皆去城字,以單名為縣。

:漢靈帝名宏,諱大。郭崇韜父名宏,改宏文館為崇文。此朝廷避大臣家諱之始。

:宋宣祖名弘殷,諱弘,書紭作

:西夏趙元昊父德明,稱宋明道年號為顯道。宋仁宗改明道三年為景祐元年,亦避元昊父諱也。范仲淹與元昊書稱後唐明宗為顯宗。

:宋太祖名匡胤,諱胤,兼避桁。

:宋翼祖名敬,驚字缺筆作

:宋順祖名珽,兼避廷。

:宋順祖名珽,兼避庭。

:清宣宗名旻寧,諱寧改心字為一畫一撇。咸豐四年,諭以甯字代。

:宋仁宗名禛,兼避蒸。呼蒸餅為炊餅。

:漢文帝名恆,諱曰常。改陳恆為陳常,恆農為弘農,恆山郡為常山,施子恆為施子常。 唐穆宗名恆,諱曰常。經典缺筆作,改恆農為弘農,恆山為常山,恆州為鎮州、恆陽為曲陽,鄭恆改名遇。 宋真宗名恆,諱曰常。經典缺筆作。高宗御書石經作又作,《論語》得見有恆者作常。《朱子本義·四書彙注》不避恆字。其時真廟已𥙝也,改恆氏爲常氏,恆山爲常山,恆農縣爲常農縣。《千文》恆岱爲泰岱。藥名恆山爲常山。即蜀漆也

姮、峘、𣘇、佷:宋真宗名恆,此四字兼避。

:北魏獻文帝名弘,諱曰大。復弘農郡、弘農縣皆爲恆農。程弘改以伯達字行,成弘改名洪。《魏書》稱前秦符弘爲永道。案《六國春秋•符弘傳》未載其字弘,爲堅長子。堅字永固,其子不應又字永道,疑《魏書》永字誤。北燕馮弘爲文通。 北魏孝文帝名宏,崔宏以避嫌名,改以元伯字行。李先,字弘仁,避嫌改字容仁。 唐高宗太子名弘,改弘農爲恆農。弘靜縣爲保靜,十駕齋養新錄》作安靜弘化縣爲安化。開元七年,復改弘文館爲昭文,弘教門爲崇教,稱溫彥弘之字曰大雅,徐弘敏名爲有功,章弘機名去弘字,改曲阿弘氏爲洪氏,弘察爲洪察,弘含光改姓李。  宋宣祖名弘殷,諱弘曰洪,或曰大,書作、𢎪。又缺筆作。改弘文館爲昭文,復弘道縣爲營道,改弘農縣爲恆農,弘擬改姓洪氏。吳越錢弘佐、弘倧、弘俶,《五代史》皆去弘表忠。觀碑作仁佐。南漢劉玢初名弘度,弟晟初名弘熙,《五代史》改弘作洪。李弘義改名孺贇。《唐書•李德裕傳》有韋弘質,嘉祐六年制策引作韋賢,避諱去弘字,又誤質爲賢也。 清高宗名弘曆,諱弘曰宏,又缺筆作,偏旁字缺末點,紭字可通作紘、綋,泓字不可通,作汯、浤。書明弘治年號爲宏治,弘光爲宏光。

:後秦符興,諱興曰昌。

:齊太祖父名承之,陳承叔改名允叔。改承明爲北掖,承華門爲宣華。 後梁烈祖名誠承,字避嫌,改翰林學士承旨爲奉旨。

:宗仁宗名禛,兼避徵,缺筆作。改宋不足徵之徵爲證,昏禮納徵,政和禮作納成。司馬光書儀作納幣,《朱子四書注》引劉徵君作聘君,稱唐魏徵作魏證。

:閩王審知子鏻立,後以綾爲花絹。

𪴩𨟃:宗仁宗名禎,此三字兼避。

:宋孝宗父楚王名元偁,吳偁改名儆。

尤韻 侵韻 單韻 鹽韻 咸韻
:吳越錢鏐時,劉字避嫌,改劉氏為婁氏。金履祥本姓劉,改姓金。羅隱書稱劉表為婁荊州。

:吳越錢鏐時,留字避嫌,改留氏為田氏,留駐為駐住。

:吳越錢鏐時,兼避疁,改滸疁為滸墅。

:吳越錢鏐時,國人避嫌,呼石榴為金櫻。

:吳景帝名休,改休陽縣為海寧。

:唐高祖祖名虎,號、虢、婋、滮等字在旁或作

:宋高宗名構,兼避勾,缺筆作勹。改勾濤之姓,仍其字,更其音勾。光祖加金作鈎,勾紡加系作,勾諶加艸作苟,勾思作章句之句,勾龍大淵去勾作龍。《宋史·勾龍如淵傳》云:本姓勾芒,避御名改。案勾乃構之嫌名,避構作勾,非避芒字,傳誤矣。

:宋高宗名構,兼避溝,缺筆作

:孔子名,諱作邱,缺筆作

:宋大觀四年,避孔子名,改瑕邱縣為瑕縣,龔邱縣為龔縣。

:唐敬宗名湛,經典缺筆作或作

:唐敬宗名湛,椹字亦缺筆作

:唐敬宗名湛,諶字避嫌。鄭茂諶改名茂休。唐宣宗名忱,兼避諶,韋諶改名損,穆諶改名裕。

:唐文宗初名涵,鄭涵改名澣。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偏旁改談作譚。《新唐書》薛談改書薛譚。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偏旁改餤作餡。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偏旁。順宗子經本封郯王,改為覃。

:晉武帝名炎,諱曰盛。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炎,賈炎改名嵩。

:清德宗名載湉,諱湉,缺筆作。光緒三年,王家壁奏準,或以恬字代。

:唐文宗初名涵,書函作圅。

上聲[編輯]

董韻 腫韻 講韻 紙韻 尾韻
:隋文帝太子名勇,諱曰健,改勇士縣為健士。 :漢高后名雉,諱曰野雞。唐高宗名治,兼避雉。玄宗刪定月令,改雉為野雞,曰野雞入大水為蜃,野雞始雊。

:宋太宗弟名廷美,趙美改名贊。

:宋仁宗名禎,兼避徵,宮徵之徵改為祉

語韻 麌韻 薺韻 蟹韻 賄韻
:秦莊襄王名楚,稱楚曰荊。

:宋英宗名曙,兼避抒。

:清文宗名奕詝,諱詝,缺筆作

:清文宗名奕詝,諱詝,此五字皆缺末筆。

:漢安帝名祜,諱曰福。

:後趙石虎改虎頭鞶囊為龍頭鞶囊。鄴中呼白虎旛為天鹿旛。唐高祖祖名虎,諱曰獸或曰武,呼虎為猛獸,或曰於莬。改虎疁為滸疁,虎賁為武賁,虎林為武林,白虎門為白獸門,龍虎軍為龍武,銀虎符為銀莬,虎邱山為武邱,又作獸邱。《隋書·經籍志》有白虎通六卷,《禮儀志》引作《白武通》。太公《六韜》及《史記·周本紀》載文王獵詞皆曰非龍非酈非虎非羆,無非熊字,章懷太子注《後漢書》引《史記》作非熊。杜甫詩亦云田獵舊非熊,又熊羆載。呂望、白居易六帖於熊部、獵部、卜部皆作非熊。李瀚《蒙求》亦曰呂望非熊皆唐人避國諱所改。《晉書》、《南北史》皆稱石虎之字曰季龍。《隋書》稱韓擒虎為韓擒。《梁書》改王天虎為天獸,陳虎牙為獸牙。《唐志》相里虎,元和姓纂改為相里武。又《後漢書·儒傳》畫龍不成反類狗,改虎為龍。金石文字書,虎作乕,或。經典缺筆作,或作

:北魏孝明帝名詡,尉詡改名羽。酈道元《水經注》淇水、漾水、陰溝水屢引虞詡之名,不避,時諱其書,蓋成於宣武時也。

:宋英宗名曙,兼避豎、裋。

:宋英宗名曙,兼避部,改都部,書為都總管。

:宋哲宗名煦,缺筆作

𧏺:宋哲宗名煦,此六字兼避。

:宋高宗元懿太子名旉,兼避甫。滕甫改以元發字行,劉潤甫以字溫伯為名,錢勰字穆甫,人呼為錢穆,或以穆四呼之

:漢景帝名啟,諱曰開,改啟陽縣為開陽,夏後啟、微子啟、魯閔公啟、方啟、陳啟皆為開。啟母石為開母石,啟蟄為驚蟄。

:金衛紹王名永濟,改濟陽縣為清陽。

:元武宗名海山,程文海改名鉅夫。
軫韻 吻韻 阮韻 旱韻 澘韻
:宋順帝名凖,諱作準。改平凖令為染署令,凖作準。漢桐柏廟碑已有之,或曰避順帝諱又曰避趙宋相寇凖名,又曰避蔡京王珪父名,皆非也。然《宋書》平凖令、王凖皆作準,則梁沈約沿劉宋避諱所改耳。管、莊諸子凖作準,皆追改。

:唐太宗名世民,書愍作,或作慜。

:宋太祖名匡胤,諱胤,此五字兼避。

:宋孝宗名眘,兼避蜃,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諱允作。允之作始於北魏,近世俗書有沿之者。弟衛紹王允濟改名永濟。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沇作涚。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鈗作銳。

:金衛紹王名永濟,尹字避嫌。尹安石改姓師,侯師尹改名摯。

:金太祖名旻,初抵諱旻,後並諱閔。

:北齊神武帝六世祖名隱,趙隱改以彥深字行。 :後漢高祖名知遠。張昭遠名去遠字。魚崇遠改名崇諒。折從遠改名從阮。趙遠以上交字行。 :漢平帝名衎,諱曰樂。

:漢質帝名纘,諱曰繼。帝堯碑、尹宙碑、張遷碑皆省作纘。

:唐睿宗名旦,亶避嫌,書作,又作。張仁亶改名仁願。金熙宗名亶,改亶字上從面下從且,作,與唐人避睿宗諱同,不可從。

:唐睿宗名旦,此二字兼避,書作

:宋真宗初名侃,楊侃改以大雅字行。

:後漢翼祖名僎,避諱。

:後漢翼祖名僎,兼避撰。

:後周太祖父名簡,方簡改名諫。

銑韻 篠韻 巧韻 皓韻 哿韻
:唐中宗名顯,諱曰光或曰明,稱唐高宗顯慶年號為明慶,改湖州顯山為峴山,顏顯甫改名昭甫。後周宇文顯和神龍二年為其孫舉立碑,去顯字,改陏顯仁宮為昭仁,顯德殿為明德。《魏書·天象志》陳顯達,唐人,避去顯字,唐世系表格顯《元和姓纂》避作格明。

:後漢翼祖名僎,兼避譔。

:後漢顯祖名琠,兼避典。

:宋始祖名玄朗,諱玄,兼避泫。

:宋恭宗名㬎,缺筆作

:清端慧太子名永璉,諱璉曰連。

:漢和帝名肇,諱曰始。

:漢和帝名肇,兼避兆,改兆民為萬民。宋僖祖名脁,兼避兆。

:晉明帝名紹,王紹改以景文字行。唐肅宗初名紹,韋紹改名綱,韓紹宗改名繼宗。

:宋僖祖名脁,缺筆作,改謝脁作眺,復避眺,作謝晀,亦作謝

:漢順帝名保,諱曰守,漢碑皆改作𠈃,惟衡方碑𠈃鄣二城之𠈃乃保之正文,非因諱改。

:齊太祖名道成,薛道淵名去道字。蕭道先改名景先。

:吳越錢弘佐兼避左字,凡官名左者皆改為上。《吳越備史》稱上右者即左右也。
馬韻 養韻 梗韻 迥韻 有韻
:王莽擅政,劉莽、孔莽皆改名均。

:北魏太武帝子恭宗名晃,魏書避嫌,稱前燕慕容皝之字曰元真。

:隋煬帝名廣,諱曰長或曰大。改廣平郡為武安,廣陵郡為江都,廣昌郡為春陵,廣安郡為馬邑,廣熙郡為永熙,廣化郡為河池,廣武郡為允吾縣,廣德縣為綏安,廣川縣為長河,廣通縣為通義,廣寧縣為上蔡,廣豐縣為豐城,廣年縣為永年,廣宗縣為宗城,廣武縣為豐林,廣阿縣為大陸,廣陵縣為邗江,廣饒縣為東海,廣潤縣為靈武,廣信縣為蒼梧,廣安縣為延安,廣樂縣為長樂,廣恩縣為洮陽,廣長縣為修城,廣威縣為化隆,廣洛縣為金明,廣福縣為安福,廣城縣為樂壽,廣定縣為蒲江,長廣縣為膠水,南廣縣為南溪,廣都縣為雙流,廣漢縣為雒,廣武縣為滎澤,廣寧縣為汝北,廣阿縣為象城,廣牧縣為安興,廣澤縣為連山,上谷郡廣昌縣為飛狐,春陵郡廣昌縣為棗陽,丹陽郡廣陽縣為南陽,京兆郡廣陽縣為萬年,汶山郡廣陽縣為汶山,河池郡廣化縣為河池,宋康郡廣化縣為義康,武安郡廣平縣為永平,汶山郡廣陽縣為左封,秦州廣化郡、汴州廣武郡、益州廣漢郡、陳留郡廣德縣、安樂郡廣興縣、汶山郡廣柔縣皆廢。《晉書·地理志》大戚縣本系廣戚,避隋諱改,改廣陽門為顯陽。

:後漢德祖名昂,兼避仰。

:宋始祖名玄朗,諱朗曰明,又缺筆作。楊延朗改名延昭,大中祥符五年改朗州為鼎州,朗池縣為營山,朗山縣為確山。《唐書·地理志》武郎實武朗之誤,因缺筆作,誤為武郎。《舊唐書·忠義傳》成三郎亦字缺筆,誤為郎。《唐書·後妃傳》作成三朗。

𧚅𥇑:宋始祖名玄朗,此十二字兼避。

:宋始祖名玄朗,兼避烺。明懷宗太子名慈烺,賀烺改名世壽。

:漢沖帝名炳,諱曰明。

:唐高祖父名昞,兼避丙,以景字代。丙丁作景丁,丙科作景科,丙令作景令,丙夜作景夜是也。丙粲本李陵後,至是復姓李。

:唐高祖父名昞,兼避邴,改邴氏為李氏。

:唐高祖父名昞,秉字避嫌。李延壽撰《南史》,劉秉不稱其名,書其字曰彥節。

:宋武帝祖名靖,孔靖改以季恭字行,向靖改以小字彌行。

:後晉靖祖名璟,避諱。後周太祖名璟,南唐李景通改名璟,避諱,復名璟。宋太宗名炅,兼避璟。

:後晉靖祖名璟,兼避影。

:唐睿宗名旦,書景作。後晉靖祖名璟,兼避景。金章宗名璟,兼避景,改景州為觀州。

景陵:清聖祖葬景陵,景陵縣避嫌,改為天門。

:宋翼祖名敬,此二字兼避。

:宋太祖名炅,此三字兼避。

:吳陽行密時,揚州人呼荇溪為菱溪。

:吳楊行密時,揚州人呼杏為甜李。

:金衛紹王名永濟,改永興為德興,張永改名特立。

永濟:金衛紹王名永濟,改永濟縣為豐潤。《金史·地理志》誤永濟、豐潤為二地。

:宋太宗名炅,缺筆作

𩚱𧍮𩓺:宋太祖名炅,此 十一字兼避。

:宋順祖名珽,缺筆作

:宋順祖名珽,兼避挺。

寢韻 感韻 儉韻 豏韻
:閩王審知,沈字避嫌,改沈氏為尤氏,沈溪為尤溪。

:唐敬宗名湛,葚字亦缺筆作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偏旁改淡作澹。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改啖作噉,啖氏為澹氏。

:明熹宗名由校,改檢校為檢較。懷宗名由檢,又改檢較為簡較,改巡檢為巡簡。

:清仁宗名顒琰,諱琰,改右下火字作又,又缺筆作。琰韻改以儉字為首。

去聲[編輯]

送韻 宋韻 絳韻 寘韻 未韻
:宋光宗後李氏名鳳,宮中呼鳳仙花為女兒花。 :唐順宗名誦,諱曰詠,經典缺筆作

:唐順宗名誦,訟字兼避。改刑律鬥訟曰鬥競。

:金世子太宗顯宗名允恭,統作

:漢桓帝名志,諱曰意。婁壽碑作𢗍,曹全碑作志,𢗍即志之正文。惟劉修碑誌似因諱改。

:晉宣帝名懿,諱曰美。王懿改以仲德字行,張懿《後漢書》作,陳壽撰《三國志》避晉諱稱張益,宋本作壹,存懿字之半。

:唐太宗名世民,勩字書作

:唐太宗名世民,棄字書作棄。

:唐高宗名治,諱曰理,或曰制,經典缺筆作。改治書侍御史為御史中丞,治中為司馬,別駕長史治禮郎為奉禮郎。唐詔令錄許敬宗舉賢良以致治作致䈣,成治作成化。《後漢書·曹襃傳》持慶氏禮實系治慶氏禮。章懷太子注《後漢書》避唐諱改。

:唐高宗名治,兼避稚。稱長孫稚之字曰承業,又改其名曰幼。又晉氾毓字稚春,改作幼春。孔稚珪名去稚字。

:宋太宗賜名光義,諱義曰宜。改太祖廟號義祖為藝祖。楊義改名信,李懷義改名懷忠,祈廷義改名廷訓,沈義倫名去義字。改義陽軍為信陽,義武軍為定武,保義軍為保平,招義軍為招德,崇義軍為崇信,彰義軍為彰化,感義軍為感德,招義縣為招信,富義監為富順,北義州為儀州,南義州為南儀州,義豐縣為蒲陰,義陽縣為信陽,義川縣為宜川,義清縣為中廬,義章縣為宜章,義寧縣為信安,義倫縣為宜倫,義賓縣為宜賓,義興縣為宜興,歸義縣為歸信,孝義縣為中陽,郴義縣為桂陽,方義縣為小溪,通義縣為眉山,信義縣為信宜,全義縣為興安,豐義縣為彭陽。廢感義、義昌等縣。

:後漢文祖名湍,兼避瑞。明太祖字國瑞,胡廷瑞改名美。

:唐睿宗名旦,書暨作
御韻 遇韻 霽韻 泰韻 卦韻
:唐代宗名豫,諱曰樂,或曰裕。《舊唐書·肅宗紀》書上不豫為不康。李鼎祚《周易集解·豫卦》豫皆避作逸。盧氏雅語堂本盡改豫作逸。金石文字或省作,或改作。改豫州為蔡州,豫章縣為鐘陵,豫寧縣為武寧。李豫改以元恭字行。

:唐代宗名豫,兼避預。改宿預縣為宿遷,樂預縣為樂山。蘇預改以源明字行。

:唐代宗名豫,兼避蕷,薯蕷為薯藥。

:宋英宗名曙,缺筆作。王曙改以晦叔字行。

𡣈:宋英宗名曙,此四字兼避。

:宋英宗名曙,兼避署,改簽署為簽書,《宋史·侍其署傳》不改名,《蠻夷傳》又有侍其旭事,即侍其署也。

:宋英宗名曙,兼避薯。唐改薯蕷為薯藥,又改為山藥。

:魯獻公名具,改具山以其鄉名。

:宋武帝名裕,王敬宏名裕之,褚叔度、謝景仁、張茂度皆名裕,均以字行。褚裕南,史稱其名,《宋書》避諱,稱其字曰叔度。

:北齊神武帝父名樹生,法曹辛子炎諮事讀署曰樹,帝怒曰:「小人!不知避人家諱。」子炎以二名不偏諱對。宋英宗名曙,兼避樹,《水經注》豫章以樹氏都,《困學紀聞》引作水氏郡,蓋都應作郡,乃酈氏之誤,木字則王氏避嫌改也。《雍錄》以貞女樹為正女木,避仁、英二宗嫌名也。

𠊪𠐊𦒶𥌚:宋英宗名曙,此十二字兼避。

:宋哲宗名煦,此五字兼避。

:晉元帝名睿,王叡改以元德字行。宋太宗名炅,其字音熲又有睿音,趙睿改名鎔。宋度宗名叡,兼避睿。

:宋度宗名叡,缺筆作

:宋度宗名叡,兼避芮。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曰代,或曰系。如治世曰治代,世宗曰代宗是也。金石文字缺筆作,凡五世七世累世,皆以葉字代,即位後二字不連用者不避,故戴胄、唐儉皆為民部尚書,虞世南、李世勣皆不改名。貞觀石刻昭仁寺、段志玄、蓋文達三碑皆不避世字,房彥謙、皇甫誕二碑皆不避世民二字。高宗始改民部為戶部,世南先卒不改,世勣名去世字,北齊宋世良、隋王世充名皆去世字,作宋良、王充。貞觀中,廢潤州永世縣,改萬世縣為萬歲,富世縣為富義。南詔大禮國王名世隆,《懿宗世紀》改作酋龍,避唐太宗、玄宗諱改也。章懷太子注《後漢書·天文志》鄧萬世去世字。陰世師,《北史》、《隋書》俱書其名。《元和姓纂》去世字。又《唐世系表》長孫安世,《元和姓纂》作長孫代。又《唐世系表》盧度世字子遷,《元和姓纂》作盧遷,孫星衍、洪瑩校本云:「疑避唐諱改。」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勢字避嫌。貞觀二十三年,改洋州興勢縣為興道。據此,昌黎謂不諱滸勢秉機,不盡然矣。

:宋太宗名光義,㲼字避嫌。改㲼川縣為漢川。

:明成祖名棣,改滄州之無棣縣為慶雲,樂安州之無棣縣為海豐。

:北齊高祖名泰,宇文泰改以黑獺小字行。北周文帝名泰,改泰平縣為太平,泰昌縣為大昌。蕭泰改以世怡字行,瘐信撰《蕭泰志》,改泰作太。宋哲宗陵名永泰,改福州永泰縣為永福。
隊韻 震韻 問韻 願韻 翰韻
:梁武帝父名順,革象曰:「順乎天而應乎人。」武帝詔作:「應天從人。」避諱改也。

:唐高祖外祖獨孤信,改信州為夔州。後梁憲祖名信,諱曰實,改信都縣為堯都。

:宋太祖名匡胤,諱胤曰裔,經典缺筆作。改胤氏為嗣氏,胤山縣為平蜀。呂胤改以餘慶字行。《新唐書》改程昌胤為昌裔。《通鑑》於唐昭宗相崔胤,稱其字曰崔昌遐。清世宗名胤禛,諱胤曰允,或作引,舊本書避作。書堵胤錫為堵永錫.。

:漢宣帝父史皇孫名進,諱曰前。

𨋙𨟴𣍃:宋太祖名匡胤,諱胤,此八字字兼避。

:清世宗名胤禛,諱胤,兼避湚,缺筆作

:宋太宗名炅,兼避昚。

:宋孝宗名眘,諱曰謹,又缺筆作。《四書》如慎獨、子之所慎,朱子注皆以謹代全用。經文如先慎乎德、慎於言、人性如慎子仍用本字。

:宋孝宗名眘,兼避慎,缺筆作。改慎縣為梁縣,慎德秀為真德秀,慎姓為真姓。

𪓧:宋孝宗名眘,此四字兼避。

:金太祖子兗國公名宗雋,熙宗皇統八年避其嫌名,改濬州為通州。

:後周恭帝名宗訓,向訓改名拱。 :王莽父名曼,改緜曼縣為緜延。

:唐睿宗子讓皇帝名憲,裴行儉諡憲,《唐書》作獻。裴安道諡忠憲,開元二十九年碑作忠獻。凡諡有憲字者,唐碑多作獻。

憲祖:晉哀帝后王氏名穆之,劉穆之改以憲祖字行。桓溫母孔氏名憲祖,又改以小字武生行。

:後漢翼祖名僎,兼避巽。

:唐高祖太子名建成,初立稱竇建德作竇德。改建成縣為高安,建陵縣為修仁。建成誅,遂除。蜀王建諱建,王肇建名去建字。

:唐睿宗名旦,書作

:吳越錢元瓘立,國人謂一貫為一千石。

諫韻 霰韻 嘯韻 效韻 號韻
:後漢顯祖名琠,避諱。

:梁武帝小名阿練,呼練為絹。

:後唐明宗名亶,楊擅以偏旁犯諱,改名光遠。

:宋始祖名玄朗,諱玄,兼避眩。清聖祖名玄燁,諱玄,眩字缺末點作

:清聖祖名玄燁,諱玄,炫字缺末點作

:漢和帝名肇,兼避照,改照臨為燭臨。唐武后名曌,改鮑照為鮑昭,懿德太子重照為重潤,劉思照為劉思昭,澱山普照寺,中宗改為普光。

:唐武后名曌,改詔曰制,改待詔為待制。

:宋僖祖名脁,兼避眺,書眺作

:明熹宗名由校,凡校字皆作較。學校稱學政。校尉為官旗,檢校為檢較。 :唐高祖祖名虎,號字經籍書作號。又號、虢、虓、滮等字在旁或作、乕。

:漢成帝名驁,諱曰俊。

:魏武帝名操,魏晉間諱操改為摻或為詩。鄭風:摻執子之袪兮 本為操。

箇韻 禡韻 漾韻 敬韻 徑韻
:宋始祖名玄朗,諱朗,此三字兼避。

:宋太祖名匡胤,諱匡,兼避迋。

:宋英宗濮安懿王名允讓,諱曰遜,又缺筆作

:金廢帝名亮,大觀親舊本於庚亮之名皆缺筆,避廢帝諱也。

:後晉高祖名敬瑭,諱敬曰恭。《金石略》稱唐王知敬作知恭。文彥伯之祖本姓敬,改姓文,後復姓敬,宋翼祖名敬,又改姓文。改敬氏為文氏,或為苟氏。宋翼祖名敬,諱曰恭,或曰欽,又缺筆作。改恭敬為恭欽,敬慎為欽慎。敬姓為文姓,或為苟姓,或為恭姓。改敬州為梅州,王居敬改名居安。《唐會要》楊纂諡敬,《唐書》改作恭。劉昫等撰《唐書》改拓跋思敬為思恭,與原名思恭者系二人。稱南唐元敬皇后曰元恭皇后,高宗御書《石經》敬事而信,用下敬上,皆作欽。行不篤敬,事君敬其事,敬皆缺筆作。刻隋唐法帖,追避敬字。缺波考昇元太清,往往如是耳。

:秦始皇名政,兼避正,改正曰端,又改從平聲。

:金衛紹王名永濟,詠避嫌,閻詠改名長言。

:漢安帝父清河孝王名慶,改慶氏為賀氏,慶純為賀純。宋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為皇太后,祖名慶石,慶孫改名元孫。

:唐高祖父名昞,諱曰景。蕭昞,《魏書》作眪。姚思廉撰《梁書》,作蕭景。

:後晉高祖名敬瑭,兼避竟,改竟臨縣為景陵。宋翼祖名竟,兼避竟,大觀刻王珉此年帖,竟字缺末筆。

:宋翼祖名敬,兼避鏡。改石敬縣為日照。十駕齋養新錄》作石照。《宋史·藝文志》改《龍龕手鏡》四卷為《龍龕手鑑》。《崇文書目》載:顏真卿《韻海鏡源》改鏡作鑑。

:宋翼祖名敬,兼避曔。

宥韻 沁韻 勘韻 艷韻 陷韻
:漢光武帝名秀,諱曰茂,改秀才為茂才,秀異為茂異。衡方碑書作

:晉明帝后庾氏母姓邱名茂,虞茂改名預。後梁敬祖名茂,改茂名縣為越裳。

:後梁敬祖名茂,兼避戊,諱戊曰武,又缺筆作。改日辰內戊字為武,戊己校尉為武己校尉,殷王太戊為太武。

:吳越錢鏐兼避謬。

:宋高宗名構,諱曰結,又缺筆作

:宋高宗名構,兼避遘,陳遘改以亨伯字行。

:宋高宗名構,兼避姤,朱子《周易本義》姤卦注云故為遇,以遇代姤,避嫌名也。

𥉇𧃛𥧒𤫱𩀠𢛑𪃺𩄢:宋高宗名構,此四十五這兼避。

:宋高宗名構,兼避句,改句當為幹辦。

:金哀宗名守緒,賈守謙改名益謙。

:漢元帝后王氏父名禁,改禁為省,謂宮禁為宮省,禁中為省中。

入聲[編輯]

屋韻 沃韻 覺韻 質韻 物韻
穆之:晉哀帝后王氏名穆之,劉穆之改以憲祖字行。

:晉簡文帝名昱,孝武時,淯字避嫌,改淯陽縣為雲陽。

:宋明帝名彧,王彧改以景文字行。

:唐代宗初名俶,書叔作𠦑。

:唐哀帝名柷,改太常樂器柷名為肇。

:吳越錢鏐,此二字兼避。

:宋神宗名頊,缺筆作

:宋神宗名頊,兼避旭。陳旭改以昇之字行。改旭川縣為榮德。

𩔴𩪉:宋神宗名頊,此六字兼避。

:晉康帝名岳,改山嶽為山岱,岳州為建昌。

:晉康帝名岳,鄧岳改名嶽,又兼避改名岱。

:宋英宗初名宗實,周敦實改名敦頤,張茂實改名孜德。祐初,度宗升祔,禮臣議:諡實字以犯英廟舊名,改定曰度

:宋徽宗名佶,缺筆作。高宗御書石經作仕。

:宋徽宗名佶,此九字兼避。

:吳楊行密時,諱密,改樞密為內樞。

:吳楊行密時,揚州人呼蜜為蜂糖。

:漢昭帝名弗陵,後以二名難諱,但名弗諱曰不。

:宋徽宗名佶,此二字兼避。

月韻 曷韻 黠韻 屑韻 藥韻
:漢章帝名炟,諱曰著。

:唐德宗名適,避諱。

:唐德宗名適,兼避括。改括州為處州,括蒼縣為麗水。

:唐睿宗名旦,怛字書作

𧦴:梁玄帝名𧦴音查,同察,《劉孝綽傳》引《論語》:「眾惡之,必察焉」二句,察作監。

:後蜀孟知祥祖名察,石經書察作

:漢武帝名徹,諱曰通。改徹侯為通侯,蒯徹為蒯通。

:漢武帝名徹,《史記•天官書》氣來卑而循車通,黃本驥《避諱錄》云:通,避漢武帝嫌名。按《漢書•天文志》作氣來卑而循車道,俟再考。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渫字書作㳿。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泄字和洩。左公子泄,《漢書古今人表》作左公子洩,是避唐諱改。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紲字作絏。《說文》有紲字無絏字。

:唐武后父名士彠,韋仁約以約彠音近,改名思謙。

:宋寧宗名擴,缺筆作

:宋寧宗名擴,兼避廓,改名直。

𢌓𠠎𠠰:宋寧宗名擴,此十七字兼避。

:漢高祖以火德王,忌水,改洛陽爲雒陽。新莽篡竊,仍改爲洛。光武興,又改從雒。晉以金德王,謂金水相生,復改從洛。明光宗名常洛,洛陽、洛甫、洛容、洛川等縣,洛皆作雒。明人避字,惟離其字,上下其文存避諱之意,過時則否。洛陽改雒陽在天啟後。

陌韻 錫韻 職韻 緝韻 合韻
:齊桓公名小白,博採五白稱爲五皓,見《顏氏家訓》。

:西楚霸王名籍,改籍爲談或爲典,改籍姓爲席姓。

:漢元帝名奭,諱曰盛,改奭苞姓盛。鄒奭改爲鄒赫。見《劉向別錄》。

:唐高祖祖名虎,號、虢、虓、滮等字在旁或作、乕。

:清文宗名奕詝,諱奕,缺末筆作

:清高宗名弘曆,諱曆曰歷,缺筆作厤。曆數字用氣數代,曆本稱時憲書,萬年曆稱萬年書,書明萬曆年號爲萬厯,永曆爲永厯。

:清初諱狄,《四庫全書》書狄作敵。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下諭禁止。

:後漢德祖名昂,兼避抑。

:後趙石勒時,國人呼羅勒爲蘭香,又呼菜香。

:明太祖字國瑞,方國珍改名谷珍,吳國興改名良,吳國寶改名禎,丁國珍改名玉。

葉韻 洽韻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葉字作𦯧。

:漢獻帝名協,諱曰合。

:清聖祖名玄燁,諱燁曰煜。

:清聖祖名玄燁,爗、曄二字意義相近,一體避用,經籍缺筆作

:晉愍帝名業,改建業爲建鄴。

:晉愍帝名業,鄴字避嫌,又改建業爲建康,改鄴業爲臨漳。

宋始祖名玄朗,諱朗,兼避。宋太祖名匡胤,諱匡,兼避,諱胤,兼避。宋太宗名炅,兼避。宋仁宗名禎,兼避。宋英宗名曙,兼避濖。宋欽宗名桓,兼避䖾。宋高宗名構,兼避此十餘字韻書所無,故未譜入,附此俟再考。

譜二(此皆避諱所改字)[編輯]

上平聲[編輯]

東韻 冬韻 江韻 支韻 微韻
東海:隋煬帝名廣,改廣饒縣爲東海。

:漢殤帝名隆,衡方碑、綏民校尉、熊君碑皆書作隆。

𨺓:漢殤帝名隆,王君石路碑省作𨺓。

𨺚:漢殤帝名隆,丁訪碑書作𨺚。

𨹿:唐玄宗名隆基,諱隆,缺筆作𨹿。

:漢武帝名徹,諱曰通。改徹侯爲通侯,蒯徹爲蒯通。《史記•天官書》氣爲卑而循車通,黃本驥《避諱錄》云:『通,避武帝嫌名。』案《漢書•天文志》作:氣來卑而循車道,俟再考。唐肅宗名亨,諱曰通。金太祖子兗國公名宗雋,熙宗皇統八年避其嫌,改濬州爲通州。

通義:隋煬帝名廣,改廣通縣爲通義。

:唐高宗太子名弘,改弘教門爲崇教。唐玄宗名隆基,諱隆,稱唐高宗永隆年號爲永崇。《舊唐書•經籍志》有《崇安志》,崇安本係隆安。晉安帝年號避唐諱改,改隆昌公主爲崇昌,楊隆禮爲楊崇禮。郭崇韜父名宏,改宏文館爲崇文(此朝廷避大臣家諱之始)。後周太祖名威,郭崇威名去威之字,爲郭崇。宋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爲皇太后,父名通,改淮南之通州爲崇州。遼太宗名德光,改光祿寺作崇祿寺。金世宗父睿宗名宗輔,諱宗作崇,以蘭亭草法作真書,用不可從。

崇文:唐高宗章懷太子名賢,改集賢館爲崇文。

崇安:唐玄宗名隆基,改隆龕縣爲崇安。

:宋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爲皇太后。父名通,改通直郎爲同直郎,通判爲同判。

:北魏獻文帝名弘,成洪改名洪。唐高宗太子名弘,改曲阿弘氏爲洪氏,弘察爲洪察。宋宣祖名弘殷,諱弘曰洪,或曰大,弘擬改姓洪氏。南漢劉玢初名弘度,弟晟初名弘熙,《五代史》改弘作洪。

:宗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爲皇太后。父名通,改通奉爲中奉。

中軍:晉僖侯名司徒,改司徒爲中軍。

中廬:宋太宗賜名光義,改義清縣爲中廬。

中陽:宋太宗賜名光義,改孝義縣爲中陽。

中江:宋始祖名玄朗,大中祥符五年,改玄武縣爲中江。

:宋太宗賜名光義,李懷義改名懷忠。

:唐太宗名世民,隋王世充名去世字,作王充。

𠑽: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改充作𠑽。

豐城:隋煬帝名廣,改廣豐縣爲豐城。

豐林:隋煬帝名廣,改廣武縣爲豐林。

豐潤:金衛紹王名永濟,改永濟縣爲豐潤。《金史•地理志》誤永濟、豐潤爲二地。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賈炎改名嵩。

:唐高祖祖名虎,《太公六韜》及《史記•周本紀》載文王獵詞,皆曰非龍、非酈、非虎、非羆,無非熊字。章懷太子注《後漢書》引《史記》作非熊。杜甫詩亦云『田獵舊非熊』,又曰熊羆,載呂望。白居易六帖於熊部、獵部、卜部皆作非熊。李瀚蒙求亦曰『呂望非熊』,皆唐人避國諱所改。

:後趙石虎立,改虎頭鞶囊爲龍頭鞶囊。唐高祖祖名虎,《後漢書•儒林傳》畫龍不成反爲狗,改虎爲龍,章懷太子注《後漢書》避唐諱改也。宋高宗名構,兼避勾,勾龍大淵去勾作龍。

:後晉高祖名敬瑭,諱敬曰恭。《金石略》稱唐王知敬爲知恭。宋翼祖名敬,諱曰恭,或曰欽。改敬姓爲文姓,或爲苟姓,或爲恭姓。《唐會要》楊纂諡敬,《唐書》 改作恭。劉昫等纂《唐書》,改拓跋思敬爲思恭,與原名思恭者係二人。稱南唐元敬皇后曰元恭皇后。

:北魏道武帝名珪,邽字避嫌。改上邽縣爲上封。

:北魏孝文帝名宏,李弘仁以避嫌改名容仁。

容城:唐武后祖名曄,改華容縣爲容城。

:唐玄宗名隆基,後唐明宗詔改少帝冊文內基字作宗。

宗城:隋煬帝名廣,改廣宗縣爲宗城。

從一:唐中宗後韋氏父名元貞,竇懷貞改以從一字行。

從化:唐憲宗初名淳,改淳風縣爲從化。

鍾陵:唐代宗名豫,改豫章縣爲鍾陵。

:後周太祖名威,郭令威改名令琮。

:宋宣宗名弘殷,吳越錢弘倧《五代史》去弘字。

:宋大觀四年,改龔邱縣爲龔縣,避孔子諱也。

:宋太宗名炅,其字音熲,又有睿音,趙睿改名鎔。

蜂糖:吳楊行密時,揚州人呼蜜爲蜂糖。
:金世宗名雍,改雍作,不成字。

:清仁宗名顒琰,諱顒,缺末二筆作

:清仁宗名顒琰,諱顒,殿板書遇周顒等古人名皆改作禺。

江都:隋煬帝名廣,改廣陵縣爲江都。

雙流:隋煬帝名廣,改廣都縣爲雙流。

:晉武帝名師,改軍師爲軍司。

司馬:唐高宗名治,改治中爲司馬別駕長史。

宜:宋太宗賜名光義,諱義曰宜。改義川縣爲宜川,義章縣爲宜章,義倫縣爲宜倫,義賓縣爲宜賓,義興縣爲宜興,信義縣爲信宜。清遜帝名溥儀,避儀,改儀門爲宜門。

:唐玄宗名隆基,缺筆作,或省作其。

:唐玄宗名隆基,太十一神有君基、臣基、民基,基並改作棊。

:唐玄宗名隆基,箕字避嫌。改箕州爲儀州。宋太宗賜名光義,改北義州爲儀州,南義州爲南儀州。

:清遜帝名溥儀,避儀,缺一撇作

:宋武帝祖名靖,向靖改以小字彌行。

綏安:隋煬帝名廣,改廣德縣爲綏安。

:唐高祖外祖獨孤信,改信州爲夔州。

思謙:唐武后父名士彠,韋仁約以彠約音近,改名思謙。

:後晉獻祖名紹雍,改後唐雍陵爲伊陵。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城父縣爲彝父。清初諱夷,《四庫全書》書夷作彝,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下諭禁止。

眉山:宋太宗賜名光義,改通義縣爲眉山。

:宋仁宗名禛,兼避蒸。呼蒸餅爲炊餅。

:宋英宗初名宗實,周敦實改名敦頤。宋光宗名惇,兼避敦,李燾《續通鑑》稱周敦頤去敦字。

頤正:宋光宗名惇,兼避敦,龔敦禮改名頤正,

耆先:金太祖名旻,宋臣張旻改名耆先。

期思:金海陵王太子名光瑛,紹興二十八年避其諱,改光山縣爲期思。

:宋英宗初名宗實,張茂實改名孜。

:唐高宗名治,《後漢書•曹褒傳》持慶氏禮實係治慶氏禮,章懷太子注《後漢書》避唐諱改。

持書御史: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改司憲中大夫爲持書御史。

持勝:金宣宗名珣,詢字避嫌,梁詢改名持勝。

:唐太宗名世民,陰世師《北史》《隋書》俱稱世師,《元和姓𥴌》去世字。金衛紹王名永濟,尹字避嫌,尹安石改姓師。

:金世宗父睿宗名宗輔,宗端修改姓姬。

茲、玆:清聖祖名玄燁,諱玄,玆字作茲,或作茲。

知幾:唐玄宗名隆基,劉知幾幾字避嫌,改以子玄字行。清聖祖名玄燁,諱玄,又改書其名知幾。

時憲:清高宗名弘曆,諱曆,改曆書爲時憲書。

:宋欽宗名桓,諱曰盛。桓公匡合避宋太祖諱,改爲桓公輔合,至是又改爲威公輔合。

飛狐:隋煬帝名廣,改上谷郡廣昌縣爲飛狐。

:唐高宗太子名弘,韋弘機名去弘字。

:後梁烈祖名誠,謙避城。韋城縣去城字。

魚韻 虞韻 齊韻 佳韻 灰韻
餘慶:宋太祖名匡胤,呂胤改以餘慶字行。

:宋仁宗名禛,兼避正,呼正月爲初月。

:宋英宗名曙,兼避署,改簽署爲簽書。清高宗名弘曆,諱曆,改萬年曆爲萬年書。

:晉武帝名師,改京師爲京都,或爲京邑。

:桓溫父名彝,夷字兼避嫌,改夫夷縣爲扶縣。

榆次: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復中都縣爲榆次。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蒲城縣去城字。

蒲江:隋煬帝名廣,改廣定縣爲蒲江。

蒲陰:宋太宗賜名光義,改義豐縣爲蒲陰。

於菟:唐高祖祖名虎,呼虎爲猛獸,或曰於菟。

:唐高祖祖名虎,改銀虎符爲銀菟。

:唐玄宗名隆基,機字避嫌,德宗九日賜宴詩云『時此萬樞暇』改萬機作萬樞,李林甫序《明皇月令》曰『璿樞玉衡』改機作樞。

:唐憲宗名純,初名淳,省淳于姓爲於。

吳臯: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豐城縣爲吳臯。

吳高: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豐城縣爲吳高。

須城:後唐獻祖名國昌,改西昌縣爲須城。

:吳楊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夫缺筆作キ。

孚敬:明世宗名厚熜,璁字避嫌,張璁改名孚敬。

西:桓溫父名彝,夷字避嫌,改夷道縣爲西道。

西華:唐玄宗名隆基,箕字避嫌,改箕城縣爲西華。

:隋煬帝名廣,改南廣縣爲南溪。

:唐高宗名治,兼避稚,孔稚珪去稚字。

:漢景帝名啟,諱曰開,改啟陽縣爲開陽。夏後啟、微子啟、魯閔公啟、方啟、陳啟皆爲開。啟母石爲開母石。

:唐武宗初名𤁄,李𤁄改名囘。

:後唐獻祖名國昌,改昌陽爲萊陽。

:宋翼祖名敬,改敬州爲梅州。

真韻 文韻 元韻 寒韻 刪韻
:宋始祖名玄朗,諱玄曰真,或曰至。改北方七宿玄武爲真武,水師玄冥爲真冥,玄枵之次爲真枵,《太玄經》爲《太真經》,玄黓爲真黓(歲陽王也)玄弋爲真弋。宋仁宗名禛,兼避貞、湞,稱唐貞觀年號作真觀,或作正觀,改湞陽縣爲真陽。宋孝宗名眘,兼避慎,改慎姓名真姓,慎德秀爲真德秀。僞夏明玉珍,改珍州爲真州。

:唐太宗名世民,諱民曰人,或曰甿。如蒸民曰蒸人,富民侯曰富人侯。章懷太子注《後漢書》引詩角弓曰『人之無良』以人爲民,亦避諱改。王應麟謂出自韓詩,誤也。《北史》程駿傅祖名肇,爲呂光人部尚書,本民部尚書,避唐諱改。《唐書•經籍志》改四民月令一卷爲四人月令。姚思謙撰《梁書•劉霽、劉杳傳》父名乘民,劉歊傳作乘人。 :唐太宗名世民,諱民,金石書作

涽、岻、泜、緍:唐太宗名世民,諱民、涽、岻、泜、緍,惟絲伊緡,唐石經避作絲伊緍。

:王莽擅權,劉莽、孔莽皆改作均。

:吳大帝父名堅,甄本音堅,吳人避嫌讀爲音真。其後秦避符堅名,隋避楊堅名,皆讀爲真。陶甄遂無堅音矣。唐太宗子常山王名承乾,《晉書》引《洛書乾曜度》改乾作甄。

:吳歸命侯皓字元宗,改孟宗名仁。唐玄宗名隆基,裴光庭祖名仁基,張九齡撰《裴光庭碑》曰大父仁,去基字。宋宣祖名弘殷,吳越錢弘佐《表忠觀碑》作仁佐,

仁壽:唐玄宗名隆基,改隆山縣爲仁壽。

神州: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稱中國曰神州。

春陵:隋煬帝名廣,改廣昌郡爲春陵。

:唐高祖名淵,婣字經籍中亦缺筆作

:唐玄宗名隆基,改隆化縣爲賓化。

:唐憲宗名純,經典缺筆作

:唐憲宗名純,屯省作

:唐憲宗名純,肫缺筆作

:宋宣祖名弘殷,書唐殷亮爲因亮。

:宋太宗賜名光義,沈義倫名去義字。

:宋仁宗名禛,缺筆作

:宋理宗名昀,缺筆作

:清世宗名胤禛,初兼避禎,魏廷禎改名廷珍。

:清宣宗名旻寧,旻字缺中點作

:清穆宗名載淳,諱淳,書作湻。

:後唐肅祖名彬,諱曰斑,或曰文。後晉高祖名敬瑭,諱敬,改敬氏爲文氏,或爲苟氏。文彥博之祖本姓敬氏,改姓文,後復姓敬。宋翼祖名敬,又改姓文。宋翼祖名敬,改敬姓爲文姓,或爲苟姓,或爲恭姓。

文通:北魏獻文帝名弘,稱北燕馮弘爲文通。

:晉簡文帝名昱,孝武時淯字避嫌,改淯陽爲雲陽。 :宋宣宗名弘殷,諱殷,缺筆作,高宗御書石經作雲溪:唐武后祖名曄,改江華縣爲雲溪。

:宋宣祖名弘殷,諱殷,改廣韻二十一殷爲欣。

:唐玄宗名隆基,諱隆,稱唐殤帝唐隆年號爲唐安或唐元。宋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爲皇太后,祖名慶石,慶孫改名元孫。宋始祖名玄朗,諱玄,孫奭《孟子疏》以鄭玄作鄭元。清聖祖名玄燁,諱玄曰元。

元德:晉元帝名睿,王叡改以元德字行。 元真:北魏太武帝子恭宗名晃,《魏書》避嫌稱前燕慕容皝之字曰元真。 元伯:北魏孝文帝名宏,崔宏以避嫌,改以元伯字行。

元操:隋文帝祖名禎,李季禎改以元操字行。

元海:唐高祖名淵,劉淵以元海字行。

元暐:唐武后祖名曄,崔華改名元暐。

元忠:唐武后母楊氏,魏真宰避其諱,改名元忠。

元恭:唐代宗名豫,李豫改以元恭字行。

元發:宋高宗元懿太子名旉,兼避甫,滕甫以元發爲名。

:宋仁宗名禛,兼避貞,慶曆二年,褒城文宣王廟碑書貞珉爲溫珉。

溫伯:宋高宗元懿太子名旉,兼避甫,鄧潤甫以溫伯字行。

:漢宣帝名詢,改荀子爲孫子。

:唐太宗名世民,凡泯、岷、湣、緡等書作汦、㞴、涽、緍。惟昏字上從氐,省作氏。氐,下也,日下而昏。《說文》正字非避唐諱所改,《文韻》之蟁、《元韻》之惽字本從民,《元韻》之昏、棔婚、㖧、閽本從昏。

:唐玄宗名隆基,諱基曰本,或曰根。

源明:唐代宗名豫,兼避預。蘇預改以源明字行。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以墻字代,或以垣字代。

門局: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城門郎爲門局郎。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韓城縣爲韓原。(《舊唐書》作元,誤)

:宋光宗名惇,缺筆作悙。

:宋光宗名惇,兼避敦,缺筆作

:宋光宗名惇,兼避墩。姑蘇韓墩產梨,中都人避嫌呼曰韓村梨。

:隋煬帝名廣,改廣祖縣爲安福。唐高祖太子名建成,兼避城,改晉城縣爲晉安。唐高宗太子名弘,改弘化縣爲安化。唐玄宗名隆基,稱唐殤帝唐隆年號爲唐安或唐元,改唐隆縣爲唐安。宋始祖名元朗,畢士玄改名士安。宋翼祖名敬,王居敬改名居安。宋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爲皇太后,父名通,天聖元年改通利軍爲安利軍。

安興:隋煬帝名廣,改廣牧縣爲安興。

:秦始皇名政,兼避正,諱正曰端,改正月爲端月,又爲一月。宋仁宗名禛,兼避正,王珪上書謂正月爲端月。

邗江:隋煬帝名廣,改廣陵縣爲邗江。

蘭香:後趙石勒時,國人呼羅勒爲蘭香,又和美菜香。

韓擒:唐高祖祖名虎,《隋書》稱韓擒虎爲韓擒。

:唐憲宗初名淳,改淳州爲欒州。

:金章宗名璟,兼避景,改景州爲觀州。

:宋太祖名匡胤,《宋史•經籍志•經解類》改匡謬正俗爲刊謬正俗,儒家類又改爲糾謬正俗,以一書誤作二書。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以完字代,改成全爲完全。

官旗:明熹宗名由校,改校尉爲官旗。

:宋欽宗名桓,高宗御書石經作,又作。經籍缺筆作

:後晉肅祖名彬,諱曰斑,或曰文。

:桓文父名彝,夷字避嫌,改平夷郡、平夷縣皆爲平蠻,夷水爲蠻水。

:唐代宗名豫,兼避預,改樂預縣爲樂山。宋英宗名曙,兼避薯,唐改薯蕷爲薯藥,至宋英宗又呼爲山藥。

下平聲[編輯]

先韻 蕭韻 肴韻 豪韻 欬韻
先代、先朝:後晉高祖名敬瑭,兼避唐,稱唐先代或先朝。

:漢宣帝父史皇孫名進,諱曰前。

天鹿:後趙石虎時,鄴中呼白虎旙爲天鹿旙。

天門:清聖祖葬景陵,景陵縣避改爲天門。

:唐高祖名淵,以深、汪、水、泉等字代。改歲陽大淵獻爲大泉獻,顏子淵爲子泉,漢鄧淵爲鄧泉(《三國志》仍作鄧淵,未改),楊淵爲楊泉,陶淵明爲泉明,又爲深明。

淵:齊高祖名道成,師道淵名去道字。(《齊東野語》誤作師道淵)

:唐高祖名淵,經典缺筆作

玄:宋始祖名玄朗,諱玄,缺筆作。清聖祖名玄燁,諱玄,缺筆作

𢆯:清聖祖名玄燁,諱玄,舊本書有書作𢆯、者,後不用。

弦、絃:清聖祖名玄燁,諱玄,弦、絃字缺筆作,玄字旁尚多,皆缺筆作,不詳列。

:清聖祖名玄燁,諱玄,牽字書作

:清端慧太子名永璉,諱璉曰璉。

連山:隋煬帝名廣,改廣澤縣爲連山。

厘、湹、緾:唐武宗初名瀍,書廛作厘,湹、緾字從之。

:王莽父名曼,改緜曼縣緜延。宋始祖名玄朗,改藥名玄胡索爲延胡索。隋煬帝名廣,改廣安縣爲延安。

:齊高祖名道成,王元成改名騫。

:齊太祖父名承之,改成華門爲宣華。宋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爲皇太后,父名通,改通事舍人爲宣事。

宣義: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改義成鎮爲宣義。

: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改漢中郡爲漢川。唐玄宗名隆基,改盈隆縣爲盈川。

:唐太宗名世民,唐世系表盧度世字子遷,《元和姓纂》作盧遷,孫星衍、洪瑩校本云:『疑避唐諱改。』唐代宗名豫,兼避預,改宿預縣爲宿遷。

仙掌:唐武宗祖名曄,改華陰縣爲仙掌。

:宋欽宗名桓,紹興二年改桓氏爲亘氏,《清波雜誌》書桓溫爲亘溫。

:吳越錢謬時,留字避嫌,改留氏爲田氏。

千石:吳越錢元瓘立,國人謂一貫爲一千石。

:唐高宗太子名弘,改弘文館爲昭文。唐武后名曌,改鮑照爲鮑昭,劉思照爲劉思昭。唐中宗名顯,改隋顯仁宮爲昭仁,顏顯甫改名昭甫。後漢高祖名知遠,張昭遠名去遠字。宋始祖名玄朗,楊延朗改名延昭。宋宣祖名弘殷,改弘文館爲昭文。

昭化: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鄜城縣爲昭化。

佋、韶:晉文帝名昭,改昭穆爲佋穆,一作韶穆,又作明穆。

:北魏太武帝名燾,陶兼避。改平陶縣爲平遙。

:後梁憲祖名信,改信都縣爲堯都。

膠水:隋文帝名廣,改長廣縣爲膠水。

苞莩: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襄城縣爲苞莩。

:唐玄宗名隆基,機字避嫌。改臨機縣爲臨高。

高安:唐高祖太子名建成,改建城縣爲高安。

高都: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晉城縣爲高都。

洮陽:隋煬帝名廣,改廣恩縣爲洮陽。

:晉高祖名敬瑭,兼避唐。陶穀本姓唐,改姓陶氏。

:唐中宗名顯,後周宇文顯和神龍二年爲其孫舉立碑,去顯字。唐憲宗名純,董純改名和。遼天祚帝名延禧,熙字避嫌,改興宗重熙年號爲重和。金太祖名旻,宋紹興十四年避金祖嫌名,改岷州爲和州。(十駕齋《養新錄》作西和州)

河池:隋煬帝名廣,改廣化郡爲河池。

河清:唐玄宗名隆基,改大基縣爲河清。

河平:金世宗太子名允恭,兼避共,改共城縣爲河平。

:宋光宗名惇,墩字避嫌。凡地以墩名者,吳人皆呼曰坡。

麻韻 陽韻 庚韻 青韻 蒸韻
:吳大帝太子名和,禾字避嫌。改禾興縣爲嘉興。

𩢍:宋明帝多忌諱,以騧類禍,改作𩢍。

花絹:閩王審知子鏻立後,以綾爲花絹。

:宋大觀四年,改瑕邱縣爲瑕縣,避孔子諱也。

:魏廢帝名芳,改芳林園爲華林。

:晉簡文帝太后鄭氏名阿春,改春穀縣、平春縣、富春縣、蘄春縣、宣春縣、壽春縣之春字皆爲陽。又以春秋爲陽秋,晉人所以有皮裏陽秋之目。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應城縣爲應陽。

陽邑: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改告成縣爲陽邑。

揚子:清遜帝名溥儀,避儀,改儀徵縣爲揚子。

:漢文帝名恆,諱曰常。改恆山郡爲常山,陳恆爲陳常,施子恆爲施子常。後秦姚萇兼避長,改長安爲常安。唐穆宗名恆,諱曰常。改恆山爲常山,恆農縣爲常農,藥名恆山爲常山(即蜀漆也)。恆氏爲常氏,高宗御書石經恆作常。

:隋煬帝名廣,諱曰長,或曰大。改廣東縣爲長樂。

長河:隋煬帝名廣,改廣川縣爲長河。

長史:唐高宗名治,改治中爲司馬別駕長史。

長言:金衛紹王名永濟,詠字避嫌。閻詠改名長言。

:晉愍帝名業,改建業爲建鄴。鄴又避嫌,改曰建康。唐代宗名豫,《舊唐書•肅宗紀》書上不豫爲上不康。宋太祖名匡胤,改匡氏爲主氏。政和間以主非人臣所宜稱,又改康氏。王應麟《詩考》序稱:『匡衡爲康衡,避太祖諱也。』

:唐高祖名淵,以深、汪、水、泉等字代。改淵哉爲汪哉。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以牆字代或以垣字代。改城郭之城爲牆,以城隍廟爲牆隍廟。

:後唐獻祖名國昌,改昌明縣爲彰明。

:後唐獻祖名國昌,改延昌縣爲延唐。

唐山:後唐獻祖名國昌,改金昌縣爲唐山。

:宋宣宗名弘殷,諱殷曰商,或曰湯。改殷氏爲商氏,元商挺其後也。改殷州爲商州,殷城縣爲商城。兼避溵,改溵水縣爲商水。高宗御書石經論語,殷因於夏禮,殷作商。《宋史•禮志》封後魏商紹爲長樂子。後魏有殷紹無商紹,是避宋諱改。

:宋宣祖名弘殷,諱殷曰商,或曰湯。殷悅改姓湯氏。

:清高宗名弘曆,強字上本厶,避作口。

:宋太祖名匡胤,諱匡,經典缺筆作

𨤥:唐睿宗名且,量字書作𨤥。

:唐武后名曌,兼避照。澱山普照寺中宗改爲普光。唐中宗名顯,諱曰光,或曰明。後唐獻祖名國昌,改益昌縣爲益光。宋太祖名匡胤,《宋史•藝文志別集類》改《廖匡國詩集》爲廖光國詩集,後又有廖正國詩集,以一畫誤作二畫。

光遠:後唐明宗名亶,楊擅以偏旁犯諱,改名光遠。

:漢光武帝叔父名良,改壽良縣爲壽張。《水經注》誤叔父爲叔母,壽良縣爲壽良聚。

:漢明帝名莊,孫叔敖碑莊作莊。

:漢明帝名莊,郭究碑莊嚴可畏,莊注作㽵嚴。訢碑兆自楚莊,莊作㽵。

:後秦姚萇,諱萇曰藏。

:後秦姚興,諱興曰昌。宋太祖賜名光義,復益光縣爲益昌。宋仁宗名禛,兼避貞,改永貞縣爲永昌。遼聖宗名隆緒,道宗壽隆五年,慈悲庵幢壽隆作昌。年號不避祖諱,民間避之,不解。

昌遐:宋太祖名匡胤,《通鑑》於唐昭宗相崔胤,稱其字曰崔昌遐。

: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置侍郎不置侍中,凡郎中皆去中字。宋翼祖名玄朗,諱朗缺筆作《唐書•地理志》武郎實武朗之誤,因缺筆作,誤爲武郎。《舊唐書•忠義傳》成三郎亦朗字缺筆誤爲郎。《唐書•后妃》傳作成三朗。

:唐太宗名世民,北齊宋世良名去世字作宋良。明太祖字國瑞,吳國興改名良。

:唐肅宗初名紹,韋紹改名綱。

蒼梧:隋煬帝名廣,改廣信縣爲蒼梧。

房子: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臨城縣爲房子。

:宋仁宗名禛,兼避禎,書南漢禎王劉保興爲祥王。

:宋孝宗名眘,兼避慎。改慎縣爲梁縣。

:明光宗名常洛,改太常寺、常州府、常熟縣之常皆爲嘗。

:漢景帝名啟,改啟蟄爲驚蟄。宋翼祖名敬,驚字缺筆作

:漢沖帝名炳,諱曰明。晉文帝名昭,諱曰明。改王昭郡爲明君,又爲明妃,昭穆作分佋穆,一作韶穆。唐中宗名顯,諱曰光,或曰明。改隋顯德殿爲明德,稱唐高宗顯慶年號爲明慶,唐世系表格顯,《元和姓纂》避作格明。唐玄宗名隆基,改昌隆縣爲昌明。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武成王爲武明。宋始祖名玄朗,諱朗曰明。

:宋武公名司空,改司空爲司城。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經典缺筆作

:秦莊襄王名楚,稱楚曰荊。

:北魏獻文帝名弘,《宋書》改沈泓爲宏。唐憲宗名純,程純改名宏。清高宗名弘曆,諱弘曰宏。書明弘治年號爲宏治,弘光爲宏光。

宏父:宋光宗名惇,曾惇改以宏父字行。

:隋文帝父名忠,諱曰誠。稱死忠曰死誠。長孫無忌撰《隋書》改忠節傳爲誠節。

甿:唐太宗名世民,諱民曰人,或曰甿。改李興民曰興甿。 :唐玄宗名隆基,改隆山縣爲彭山。

彭山:後晉高祖名敬瑭,兼避唐,改唐昌縣爲彭山。

彭陽:宋太宗賜名光義,改豐義縣爲彭陽。

:遼天祚帝名延禧,姚景禧改名景行。

行範:唐憲宗名純,崔純這改名行範。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樂城縣爲樂清。金衛紹王名永濟,改濟陽縣爲清陽。

清溪:唐憲宗初名淳,改還淳縣爲清溪。

:宋仁宗名禛,兼避徵。昏禮納徵政和禮作納成。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經典缺筆作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藁成縣爲藁平。後唐獻祖名國昌,改昌平縣爲平江。宋太宗賜名光義,,改保義軍爲保平。

平蜀:宋太祖名匡胤,改胤山縣爲平蜀。

:後晉高祖名敬瑭,兼避唐。改唐山縣爲橫山。

:後周太祖名威,曹威改名英。

:吳楊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改大夫爲大卿。

:宋宣祖名弘殷,復弘道縣爲營道。

營山:宋始祖名玄朗。大中祥符五年,改朗池縣爲營山。

:宋仁宗名禛,兼避貞,缺筆作。高宗御書石經,貞作

亨伯:宋高宗名構,兼避遘。陳遘改以亨伯字行。

:明太祖字國瑞,吳國寶改名禎。清世宗名胤禛,諱禛曰禎,改王士禛曰士正,《四庫全書》又改作士禎。

:宋仁宗名禛,兼避禎,缺筆作

榮德:宋神宗名頊,兼避旭。改旭川縣爲榮德。

:秦始皇名政,兼避正。改正字從平聲。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黎城縣爲黎亭。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功字避嫌。改武功縣爲武亭。

亭川:唐武后祖名曄,改華亭縣爲亭川。

靈武:隋煬帝名廣,改廣潤縣爲靈武。

:宋太宗賜名光義,弟光美,避太宗名,改名廷美。

:清宣宗名旻寧,諱寧。心字改寫一畫一撇,咸豐四年諭以甯字代。

寧陽: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龔字避嫌。改龔縣爲寧陽。

滎澤:隋煬帝名廣,改廣武縣爲滎澤。

:北魏獻文帝名弘復,弘農郡、弘農縣皆爲桓農。

:唐穆宗名恆,經籍缺筆作。宋真宗名恆,初缺筆作,《大觀帖》字缺筆末一畫。

:宋真宗名恆,高宗御書石經恆作,或作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新城縣爲新登。

:宋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爲皇太后,父名通,改通進司爲承進司。

承業:唐高宗名治,兼避稚。稱長孫稚字曰承業,又改其名曰幼。

:吳楊行密時,揚州人呼荇溪爲菱溪。

:唐玄宗名隆基,隆慶宮、隆慶池皆改爲興慶。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長城縣爲長興。後唐獻祖名國昌。改博昌縣爲博興,改南平高季昌名爲季興。宋宣祖名弘殷,夏主李彝殷改名彝興。宋仁宗名禛,兼避貞。石保貞改名興。

興安:宋太宗賜名光義,改全義縣爲興安。

:漢文帝名恆,改恆農爲弘農。唐穆宗名恆,改恆農爲弘農。宋宣祖名弘殷,諱弘缺筆作。清高宗名弘曆,諱弘,缺筆作

升之:宋神宗名頊,兼避旭。陳旭改以升之字行。

:清世宗名胤禛,諱禛。雍正兼避真,儀真縣爲儀徵。宋仁宗名禛,兼避徵。缺筆作

尤韻 侵韻 覃韻 鹽韻 咸韻
:閩王瀋知,沈字避嫌。改沈氏爲尤氏,沈溪爲尤溪。

:漢宣帝名詢,諱曰謀。

:唐玄宗名隆基,姬字避嫌。改姬姓爲周姓,姬處遜改爲周處遜。

修城:隋煬帝名廣,改廣長縣爲修城。

修仁:唐高祖太子名建成,改建陵縣爲修仁。

:吳越錢鏐時,劉字避嫌。改劉氏爲婁氏。羅隱書稱劉表爲婁荊州。

酋龍:唐太宗名世民,玄宗名隆基,南詔大禮國王名世隆,《懿宗世紀》作酋龍,避太宗、玄宗諱改也。

:唐敬宗名湛,諶字兼避。鄭茂諶改名茂休。

休復:唐憲宗名純,嚴純改名休復。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東都城爲東都州。

州都督: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改魏中正爲州都,《北史》稱爲州都督。

:宋高宗名構,兼避勾。勾光祖加金作鈎。

:宋高宗名構,兼避勾,缺筆作勹。

:孔子名諱作邱,缺筆作

:宋高宗名構,兼避溝,缺筆作

:漢殤帝名隆,改隆慮縣爲林慮。

:唐高宗名淵,以深、汪、水、泉等字代。改薛道淵爲道深,趙文淵爲文深,陶淵明爲泉明,又爲深明,蕭淵明爲深明,崔浩字伯淵改爲伯深,季澹字彥淵改爲彥深,改溥博淵泉爲深泉。

:漢殤帝名隆,韓詩與爾隆衝,毛詩改作臨衝。一說韓詩毛詩所傳本異,非因諱改。

臨漳:晉愍帝名業,鄴字避嫌。改鄴縣爲臨漳。

臨澤:晉文帝名昭,改張掖之昭武縣爲臨澤。

:宋翼祖名敬,諱曰恭或曰欽。改恭敬爲恭欽,敬慎爲欽慎,高宗御書《石經》敬事而信,用下敬上皆作欽。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承安五年刻《鄭康成碑》改張恭祖作欽祖。

:吳越錢鏐時,劉字避嫌。金履祥本姓劉,改姓金。

金明:隋煬帝名廣,改廣洛縣爲金明。

金川:宋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爲皇太后。太后父名通,天聖元年改通化縣爲金川。

金櫻:吳越錢鏐時,國人避嫌呼石榴爲金櫻。

郴義:後唐獻祖名國昌,改義昌縣爲郴義。

:遼興宗名宗真,平章政事蒲察通初封宗國公,後避改任國。

:唐憲宗名純,李行純改名行諶。

:唐敬宗名湛,經典缺筆作或作

:唐敬宗名湛,椹、葚等字皆缺筆作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偏旁。順宗子經本封郯王,改爲覃。

:西楚霸王名籍,改籍爲談,或爲典。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偏旁改談作譚。《新唐書》薛談改爲薛譚。

:隋煬帝名廣,改丹陽郡廣陽縣爲南陽。後唐獻祖名國昌,改昌樂縣爲南樂。

南川:唐玄宗名隆基,改隆陽縣爲南川。

:漢明帝名莊,諱曰嚴。改莊王爲嚴王,莊公爲嚴公,莊侯爲嚴侯,管莊爲管嚴,老莊爲老嚴,卞莊爲卞嚴,莊助、莊光、莊遵、莊安、莊尤、莊春、莊忌皆改姓嚴,惟嚴延年本姓嚴,非因諱改。裝字避嫌,改辦裝爲辦嚴。

:清德宗名載湉,諱湉,缺筆作

甜李:吳楊行密時,揚州人呼杏爲甜李。

:梁宣帝名詧(音義同察),劉孝綽傳引《論語》眾惡之必察焉,察作監。

圅:唐文宗初名涵,書函作圅

上聲[編輯]

董韻 腫韻 講韻 紙韻 尾韻
總管:宋英宗名曙,兼避部政。都部署爲都總管。 :唐文宗名昂,韋昂改名重。

:唐高宗名治,改治禮郎爲奉禮郎。後晉烈祖名誠,承字避嫌,改翰林學士承旨作奉旨。

:後周恭帝名宗訓,向訓改隱患掑。

:唐高祖名淵,以深、汪、水、泉等字代。改澶淵縣爲澶水,長淵縣爲長水,金淵縣爲金水。

:唐高祖父名昺,兼避丙。丙燦本李陵後,至是復姓李,改昺氏爲李氏。唐高宗太子名弘,弘含光改姓李氏。

:漢哀帝名欣,諱曰喜。

:漢和帝名肇,諱曰始。

:晉宣帝名懿,諱曰美。宋太宗賜名光義,楊光美名去光字。明太祖字國瑞,胡廷瑞改名美。

:唐高祖名治,諱曰理,或曰制。

:宋仁宗名禛,兼避徵。宮徵之徵改名祉。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欒城縣爲欒氏。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潞城縣爲潞子。

:宋徽宗名佶,高宗御書石經作仕。

:金世宗名雍,改雍邱縣爲杞縣。

:金章宗名璟,燝字避嫌。張燝改名煒。
語韻 麌韻 薺韻 蟹韻 賄韻
汝北:隋煬帝名廣,改廣寧縣爲汝北。

旅賁郎:唐高宗太子名忠,改中郎將爲旅賁郎。

:唐德宗名適,兼避括。改括州爲處州。

處厚:唐憲宗初名淳,韋淳改名處厚。

:吳越錢鏐改滸鏐爲滸墅。

鉅夫:元武宗名海山,程文海改名鉅夫。

:清文宗名奕𧭈,諱𧭈缺末筆作

苧、㝉、紵、貯、佇:清文宗名奕𧭈,諱𧭈,此五字皆缺末筆。

:唐高祖祖名虎,諱曰獸或曰武。改虎賁爲武賁,虎林爲武林,龍虎軍爲龍武軍,虎邱山爲武邱,又爲獸邱。《唐志》相里虎,《元和姓纂》改作相里武,《隋書•經籍志》有《白虎通》六卷,《禮儀志》引爲白武通,《管子》諸侯之子委質者以雙武之皮,又曰以布武豹之皮,以武爲虎,唐人避諱所改。唐代宗名豫,改豫寧爲武寧。後梁敬祖名茂,兼避戊。改日戊辰內戊字爲武辰,戊己校尉這武己校尉,殷王太戊爲太武。後周太祖名威,改威勝軍爲武勝。

武生:晉哀帝后王氏名穆之,劉穆之改以憲祖字行。桓溫母孔氏名憲祖,又改以小字武生行。

武安:隋煬帝名廣,改廣平郡爲武安。

武陽: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朝城縣爲武陽。

武順: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改成德軍爲武順。

:北魏孝明帝名詡,尉詡改名羽。

:唐高祖祖名虎,金石文字書虎作乕,或作𧹁、𧸾。

:唐高祖祖名虎,經典缺筆作,或作

:唐玄宗名隆基,改隆康縣爲普康。

:後晉獻祖名紹雍,兼避昭。《舊唐書》稱顏杲卿祖昭甫名去昭字。

:唐高祖祖名虎,改虎疁爲滸疁。

:唐太宗名世民,高宗時改民部爲戶部。

:宋太祖名匡胤,諱匡曰正或曰輔。改桓公匡合爲桓公輔合。

:宋太祖名匡胤,改匡氏爲主氏。政和間以主非人臣所宜稱,又改康氏。

:宋哲宗名煦,缺筆作昫。

:明神宗名翊鈞,改鈞州爲禹州。

:唐武宗初名𤁄,陸𤁄改名澧。 :晉景帝名師,諱曰宰。改太師爲太宰。

海寧:吳景帝名休,改休陽縣爲海寧。

海豐:明成祖名棣,改樂安州之無棣縣爲海豐。

軫韻 吻韻 阮韻 𤰠韻 澘韻
:宋順帝名準,諱作準。

:齊太祖父名承之,陳承叔改名允叔。清世宗名胤禛,諱胤曰允。

𠃔: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諱允作𠃔。允之作𠃔始於北魏,近世俗書有沿之者。

允吾:隋煬帝名廣,改廣武郡爲允吾。

𢚢、慜:唐太宗名世民,諱民,愍書作𢚢或作慜。

:清世宗名胤禛,諱胤曰允或作引。

:宋孝宗名眘,諱曰謹。《朱子四書註》如慎獨、子之所慎皆以謹代。全用經文如先慎乎德慎於,言人姓如慎子,仍用本字。 :後漢高祖名知遠,折從遠改名改名從阮。

:唐玄宗名隆基,諱基曰本,或曰根。

:唐宣宗名忱,兼避諶。韋諶改名損。

:宋始祖名玄朗,改老子玄元諡爲混元。

:漢質帝名纘,帝堯碑、張遷碑、尹宙碑皆省作纉。

:桓溫改宛溫縣爲宛暖。

:唐睿宗名旦,但字、坦字、亶字書作

:唐睿宗名旦,亶字避嫌,又書作。金熙宗名亶,改亶作,不可從。

:唐文宗初名涵,鄭涵改名澣。

:明熹宗名由校。改檢校爲檢較。懷宗名由檢,又改檢較爲簡較,改巡檢爲巡簡
銑韻 篠韻 巧韻 皓韻 哿韻
:西楚霸王名籍,改籍爲談或爲典。

:晉文帝名昭,改昭明宮爲顯明。隋煬帝名廣,改廣陽門爲顯陽。西夏趙元昊父名德明,稱宋明道年號爲顯道。范仲淹與元昊書稱後唐明宗爲顯宗。

:宋文帝名𣊡,缺筆作

:唐中宗名顯,改湖州顯山爲峴山。

:唐憲宗名純,王純改名紹。

:唐哀帝名柷,改太常樂器柷名爲肇。蜀王建諱建,王建肇名去建字。

:北齊文宣帝立子殷爲太子,改殷州爲趙州。

:宋僖祖名朓,缺筆作

小溪:宋太宗賜名光義,改方義縣爲小溪。

:齊桓公名小白,博採五白稱爲五皓,見《顏氏家訓

:晉景帝名師,改師傳爲保傳。唐高宗太子名弘,改弘靜縣爲保靜。(《十駕齋養新錄》作安靜)宋仁宗名禛,兼避湞,改湞昌縣爲保昌。

𠈃:漢順帝名保,漢碑皆作𠈃。惟衡方碑𠈃鄣之𠈃。𠈃乃保之正文,非因諱改。

棗陽:隋煬帝名廣,改春陵郡廣昌縣爲棗陽。

:唐太宗名世民,勢字避嫌。貞觀二十三年,改洋州興勢縣爲興道。

好女兒:宋光宗後李氏名鳳,宮中呼鳳仙花爲好女兒花。

左封:隋煬帝名廣,改汶山郡廣平縣爲左封。
馬韻 養韻 梗韻 迥韻 有韻
馬邑:隋煬帝名廣,改廣安郡爲馬邑。

野雞:漢高后名雉,諱曰野雞。唐高宗名治,兼避雉,玄宗刪定月令,改雉爲野雞,曰野雞入大水爲蜃,曰野雞始雊。

:唐敬宗名湛,葚字亦缺筆作

:唐肅宗名亨,經籍作享。

:吳大帝曾祖名鍾,改鍾山爲蔣山。金海陵王太子名光瑛,宋紹興二十八年避其諱,改光州爲蔣州。

:晉成帝杜後名陽陵,改陽陵爲廣陵。

廣威:唐玄宗名隆基,改化隆縣爲廣威。

廣宗: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宗城縣爲廣宗。

:宋始祖名玄朗,諱朗,缺筆作

象城:隋煬帝名廣,改廣阿縣爲象城。

:後唐獻祖名國昌,改孝昌縣爲孝感。

感義:唐太宗名世民。爲秦王時,高祖爲改淳民縣爲感義。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偏旁改淡作澹,改啖氏爲澹氏。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偏旁改啖作噉。

:齊高祖名道成,蕭道先改名景先。唐高祖父名昞,諱曰景,兼避丙。丙科作景科,丙丁作景丁,丙令作景令,丙夜作景夜。魏昞,《魏書》作昞,姚思廉撰《梁書》作蕭景。後晉高祖名敬瑭,兼避竟,改竟陵縣爲景陵。後周太祖名璟,李景通改名璟,避諱,復名景。

:唐睿宗名旦,景字書作。

景文:晉明帝名紹,王紹改以景文字行。宋明帝名彧,王彧改以景文字行。

景仁:宋武帝名裕,謝裕改以景仁字行。

景祐:西夏趙元昊父名德明,宋仁宗改明道三年爲景祐元年,避元昊父諱也。

:漢元帝后王氏父名禁,改禁爲省,謂宮禁爲宮省,禁中爲省中。

:隋煬帝名廣,改廣熙郡爲永熙,廣年縣爲永年,武安郡廣平縣爲永平。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弟衛紹王允濟改名永濟。清世宗名胤禛,諱胤,書堵胤錫爲堵永多錫。

永道:北魏獻文帝名弘,《魏書》稱前秦符弘爲永道。

永固:隋文帝名堅,《隋書》稱符堅曰永固。永固,堅字也。

永安:唐武后祖名曄,改華原縣爲永安。

永定: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堯城縣爲永定。

永昌:後晉高祖名敬瑭,兼避唐。改行唐縣爲永昌。

猛獸:唐高祖祖名虎,呼虎爲猛獸或曰於菟。

:清仁宗名顒琰,諱琰,琰意見改以儉字爲首

𤥎、琰:清仁宗名顒琰,諱琰書作𤥎,又缺筆作

染署:宋順帝名準,改平準令爲染署令。

:南漢齊龔克龔州,以國諱併省之改名龑。字書無龑字,高祖飛龍在天,遂創龑。

:宋始祖名玄朗,大中祥符五年,改朗州爲鼎州。

:宋順祖名珽,缺筆作

:宋太宗名炅,缺筆作

:唐玄宗名隆基,帝弟岐王隆範名去隆字。

:魏武帝名操,魏晉間諱操改爲摻或爲詩。『鄭風摻執,子之祛兮』本爲操。

有功:唐高宗太子名弘,徐弘敏改以有功字行。

:漢順帝名保,諱曰守。

:後晉高祖名敬瑭,改敬氏爲文氏或爲苟氏。宋翼祖名敬,改敬姓爲文姓或爲恭姓。宋高祖名構,兼避勾,勾諶加艹作苟。

:宋太祖名匡胤,《宋史•藝文志•經解類》改匡謬正俗爲刊謬正俗,《儒家類》又改爲糾謬正俗,以一書誤作二書。

去聲[編輯]

送韻 宋韻 絳韻 寘韻 未韻
仲德:晉宣帝名懿,王懿改以仲德字行。 :唐代宗名誦,經典缺筆作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改統作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絳城縣去城字。 :漢桓帝名志,諱曰意。

:晉景帝名師,改師氏爲帥氏,公師氏爲公帥氏。

:宋始祖名玄朗,諱玄曰真或曰至。改孔子玄聖諡爲至聖。

:宋始祖名玄朗,諱玄。《新唐書》孔穎達子志玄去玄字。(宰相世系表仍作志玄,未改)

𢗍:漢桓帝名志,婁壽碑作𢗍。

:唐高宗名治,經典缺筆作

侍御史: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置侍郎不置侍中,置御史大夫不置中丞,以侍御史代之。

: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中廬縣爲次廬。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書勩作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書棄作棄。

:宋太祖名匡胤,改胤氏爲嗣氏。

:宋理宗名昀,兼避筠,改筠州爲瑞州。金世宗父睿宗名宗輔,改宗州爲瑞州,宗安縣爲瑞安縣。

:唐太宗名世民,貞觀中改富世縣爲富義。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改武成縣爲武義。後周太祖名威,李洪威改名洪義。

義康:隋煬帝名廣,改宋康縣廣化縣爲義康。

季恭:宋武帝祖名靖,孔靖改以季恭字行。

季龍:唐高祖祖名虎,《晉書》《南北史》皆稱石虎之字曰季龍。

利貞:唐肅宗名亨,元結之祖名亨,顏真卿撰《次山墓表》稱其字曰利貞。

:金衛紹王名永濟,尹字避嫌。侯師尹改名摯。

:清高宗名弘曆,曆數字以氣數代。

:唐睿宗名旦,暨字書作

御韻 遇韻 霽韻 泰韻 卦韻
御史大夫: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置御史大夫不置中丞,以侍御史代之。

御史中丞:唐高宗名治,改治書御史爲御史中丞。

:漢章帝名炟,諱曰著。

:晉明帝后庾氏母邱名茂,虞茂改名預。

:唐代宗名豫,金石文字省作、或作

:宋英宗名曙,缺筆作

:唐穆宗名恆,鄭恆改名遇。宋高宗名構,兼避姤。朱子《周易本義•姤卦》注云:『故爲遇。』以遇代姤,避嫌名也。

:隋文帝名堅,諱曰固。

:魏武帝名操,稱杜操爲杜度。宋英宗初名宗實,德祐初度宗升祔,禮臣議諡實字以犯英廟舊名,改定曰度。

:唐代宗名豫,諱曰樂或曰裕。唐宣宗名忱,兼避諶,穆諶改名裕。

:唐憲宗名純,改純化縣爲慕化。

濩澤: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陽城縣爲濩澤。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胙城縣去城字。

:吳越錢疁時,留字避嫌。改留住爲駐住。

孺贇:宋宣祖名弘殷,李弘義改名孺贇。

:宋高祖名句,兼避勾。勾思作章句之句。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曰代或曰系。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金石文字缺筆作

世怡:北周文帝名泰,蕭泰改以世怡字行。

世壽:明懷宗太子名慈烺,賀烺改名世壽。

:漢質帝名纘,諱曰繼。唐肅宗初名紹,韓紹宗改名繼宗。

:唐高宗名治,諱曰理或曰制。唐武后名曌,改詔曰制,待詔爲待制。

:宋太祖名匡胤,諱胤曰裔。《新唐書》改程昌胤爲昌裔。

:宋太宗賜名光義,太祖廟號義祖,改藝祖。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貞觀中改萬世縣爲萬歲。

麗水:唐德宗名適,兼避括。改括蒼縣爲麗水。

桂陽:宋太宗賜名光義,改郴義縣爲桂陽。

:宋仁宗名禛,兼避禎。改禎州爲惠州。

:宋仁宗名禛,兼避徵。婚禮納徵,司馬光書儀作納幣。

:宋理宗名叡,缺筆作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沇作涚。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鈗作銳。

:宋真宗名恆,改千文恆岱爲泰岱。

:北周文帝名泰,改泰平縣爲太平。蕭泰改以世怡字行。庾信撰《蕭泰誌》改泰作太。唐武后祖名曄,改華州爲太州。

:唐代宗名豫,改豫州爲蔡州。

:漢靈帝名弘,諱曰大。魏文帝名丕,諱曰大。北魏獻文帝名弘諱曰大。北周文帝名泰,改泰昌縣爲大昌。隋煬帝名廣,諱曰長或曰大,《晉書•地理志》大戚縣本係廣戚縣,避隋諱改。宋宣祖名弘殷,諱弘曰洪或曰大。吳楊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稱光祿大夫爲光祿大,御史大夫爲御史大,亦稱光祿大憲、御史大憲。

大陸:隋煬帝名廣,改廣阿縣爲大陸。

大雅:唐高宗太子名弘,稱溫弘之字曰大雅。宋真宗初名侃,楊侃改以字行。

澮川: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冀城縣爲澮川。

:後漢文祖名湍,改臨湍縣爲臨瀨。

會慶:宋太宗賜名光義,改含光殿爲會慶。

界內: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改中原爲界內。
隊韻 震韻 問韻 願韻 翰韻
: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以內字代之。改中使爲內使,中書爲內史,宮中爲宮內,侍中爲侍內,殿中待御爲殿內待御。又晉荀朂爲中書監,《晉書》改作內書監。改中鄉縣爲內鄉,中牟縣爲內牟,中邱縣爲內邱,中江縣爲內江,雲中縣爲雲內,褒中縣爲褒內,閬中縣爲閬內。改《毛詩》中陵爲內陵。唐高宗太子名忠,改中允爲內允,中書舍人爲內史舍人,忠廢復舊。

內境:隋文帝父名忠,兼避中。改中央爲內境。

內樞:吳楊行密時諱密,改樞密爲內樞。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曰代或曰系。如治世曰治代,世宗曰代宗是也。《唐世系表》長孫安世,《元和姓纂》作長孫安代。

:晉康帝名岳,改山嶽爲山岱。鄧岳改名嶽,又避嫌改名岱。

晦叔:宋英宗名曙,王曙改以晦叔字行。

菜香:後趙石勒時,國人呼羅勒爲蘭香,又呼菜香。

戴邑: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考城縣爲戴邑。

:漢成帝名驁,諱曰俊。

:晉東海王越世子名毗懷,帝永嘉五年封毗陵侯,改毗陵郡、毗陵縣皆爲晉陵。

:宋太祖名匡胤,諱胤。經典缺筆作。清世宗名胤禛,舊本書避作

:清世宗名胤禛,湚字缺筆作

:宋太宗賜名光義,楊義改名信。改義陽軍爲信陽,崇義軍爲崇信,招義軍爲招信軍,義陽縣爲信陽,歸義縣爲歸信。金宣宗壯獻太子名忠,張行忠改名行信。

信安:宋太宗賜名光義,改義寧縣爲信安。

:唐武后名曌,照字避嫌。改懿德太子重照爲重潤。

:宋太宗賜名光義,改富義監爲富順。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義成軍爲義順。

:唐穆宗名恆,改恆州爲鎮州。

𦚉:宋孝宗名眘,缺筆作𦚉。

:宋孝宗名眘,兼避慎。缺筆作

:宋太宗賜名光義,祈廷義改名廷訓。宋光宗名惇,兼避敦。張敦禮改名訓禮。

汶山:隋煬帝名廣,改汶山郡廣陽縣爲汶山。

滿:漢惠帝名盈,諱曰滿。

:宋英宗父濮安懿王名允讓,諱讓曰遜。

:漢和帝名肇,兼避兆。改兆民爲萬民。唐太宗名世民,章懷太子注《後漢書•天文志》鄧萬世去世字。

萬年:隋煬帝名廣,改京兆郡廣陽縣爲萬年。

萬安: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鄆城縣爲萬安。

:隋文帝太子名勇,諱曰健。改勇士縣爲健士。

建昌:晉康帝名岳,改岳州爲建昌。

:唐睿宗名旦,亶字避嫌。張仁亶改名仁願。

:吳楊行密父名怤,與夫同音。改光祿大夫爲光祿大憲,御史大夫爲御史大憲,亦稱光祿大、御史大。

憲祖:晉哀帝后王氏名穆之,劉穆之改以憲祖字行。桓溫母孔氏名憲祖,又改以小字武生行。

:唐睿宗子讓皇帝名獻。裴行儉諡憲,《唐書》傳作獻。裴安道諡忠憲,開元二十九年碑作忠獻。(凡諡有憲字,唐碑多作獻。)

幹辦:宋高宗名構,兼避句。改句當爲幹辦。

:唐睿宗名旦,書作

貫之:唐憲宗名純,韋純改名貫之。

:唐憲宗初名淳,柳淳改名灌。

:宋太宗賜名光義,㲼字避嫌。改㲼川爲漢川。

漢阜: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阜城縣爲漢阜。

漢東: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唐城縣爲漢東。後晉高祖名敬瑭,兼避唐。改唐城縣爲漢東。

𢎪:宋宣祖名弘殷,弘字或書作𢎪。

:宋太宗弟名廷美,趙美改名贊。

諫韻 霰韻 嘯韻 效韻 號韻
:後周太祖父名簡,方簡改名諫。 :梁武帝小名阿練,呼練爲絹。

彥深:北齊神武帝六世祖名隱,趙隱改以彥深字行。

彥海:唐高祖祖名淵,鄧淵以彥海字行。

彥節:唐高祖父名昞,秉字避嫌。李延壽撰《南史》劉昞名,書其字曰彥節。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鄄城縣去城字。 :清聖祖名玄曄,諱玄,眩字、炫字缺筆作

:晉文帝名昭,昭歡縣、昭陵縣、昭陽縣之昭皆改爲邵。建安之昭武縣爲邵武。

𥆮:宋僖祖名朓,兼避眺,書眺作𥆮。

:晉文帝名昭,改韋昭爲韋曜。

:明熹宗名由校,凡校字皆改作較。改檢校爲檢較。

孝穆:北周武帝名邕,鄭道邕《北史》稱其名,《周書》避諱稱其字曰周孝穆。

:唐高祖祖名虎,號字經籍書作號。又號、虢、虓、滮等字在旁或作、乕。
箇韻 禡韻 漾韻 敬韻 徑韻
:漢安帝父清河孝王名慶,改慶氏爲賀氏,慶純爲賀純。

:宋宣祖名弘殷,吳越錢弘佐《五代史》去弘字。

:唐高宗名治,《唐詔令》錄許敬宗舉賢良詔以成治作成化。宋太宗賜名光義,改彰義軍爲彰化。

化隆:隋煬帝名廣,改廣威縣爲化隆。

:吳越錢弘佐兼避左,凡官名左者皆爲上。《吳越備史》稱上右者即左右也。

上蔡:隋煬帝名廣,改廣寧縣爲上蔡。

上交:後漢高祖名知遠,趙遠改以上交字行。

閬中:唐玄宗名隆基,改隆州爲閬中。

:後梁烈祖名 誠,兼避城。相城縣去城字。

:後漢高祖名知遠,魚崇遠改名崇諒。


:宋英宗父濮安懿王名允讓,讓缺筆作

:金廢帝名亮,《大觀》新舊本於庾亮之名皆缺末筆,避廢帝諱也。

:金世宗太子顯宗名允恭,宗室思恭改名思敬,白彥恭改名彥敬。

:宋翼祖名敬,缺筆作。高宗御書石經:『行不篤敬』『事君敬』『其事敬』皆作

敬宏:宋武帝名裕,王裕改以敬宏字行。

:宋孝宗父名元偁,吳偁改名儆。

:宋仁宗名禛,兼避徵。朱子注四書引劉徵君作聘君。

:唐順宗名誦,諱曰詠。

:漢元帝名奭,諱曰盛。改奭苞姓盛。漢殤帝名隆,讀曰盛。改伏隆爲伏盛。晉武帝名炎,諱曰盛。唐玄宗名隆基,諱隆曰盛。

:隋文帝父名忠,以忠信爲正信。唐憲宗名純,改純義縣爲正義。宋太祖名匡胤,諱匡曰正或曰輔。《宋史•藝文志別集類》改《廖匡國詩集》爲《廖光國詩集》後又有《廖正國詩集》,以一書誤作二書。宋仁宗名禛,兼避貞,稱唐貞觀年號作真觀,或作正觀,貞元作正元,《五代史》書吳乾貞作乾正,李昉、王旦皆諡文貞,杜衍本諡貞獻,後以避名改呼文正,正獻非本諡也。又《唐書•徐有功傳》諡忠正,本諡實忠貞,避嫌改也。《雍錄》以貞女樹爲正女木,避仁、英二宗嫌名也。清世宗名胤禛,舊用正字代,後以禎字代。改王士禛爲王士正,《四庫全書》又改作士禎,初又避禎。改明崇禎年號作崇正,後不改。初又避直,改直定府、真定縣、真安州、直陽縣、直寧縣之真皆作正。

慶雲:明成祖名棣,改滄州之無棣縣爲慶雲。

:唐高祖太子名建成,兼避城。改新城縣爲新政。唐高宗名治,《唐詔令錄》許敬宗《舉賢良詔》以致治作致政。明熹宗名由校,稱學校爲學政。

:唐順宗名誦,訟字避嫌。改刑律鬭訟爲鬭競。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鄭城縣去城字。 :宋翼祖名敬,兼避竟。《大觀》刻王珉《此年帖》竟字缺末筆。

:梁武帝父名順之,《易•革篆》曰:『順乎天而應乎人』武帝詔作應天從人,避諱改也。

:宋太宗賜名光義,改義武軍爲定武。

:宋仁宗名禛,兼避徵。改『宋不足徵』之徵爲證,稱魏魏徵作魏證。

𪧟:清宣宗名旻寧,諱寧。改心字爲一畫一撇作𡨴。咸豐四年,諭以𪧟字代。

宥韻 沁韻 勘韻 艶韻 陷韻
:漢光武帝名秀,諱曰茂。改秀才爲茂才,秀異爲茂異。

茂度:宋武帝名裕,張裕改以茂度字行。

𥝙:漢光武帝名秀,衡方碑書作𥝙。

:北魏獻文帝子名禧,高禧賜名祐。

祐川:唐玄宗名隆基,改基城縣爲祐川。

:唐高祖祖名虎,諱曰獸或曰武。改白虎門爲白獸門,虎邱山爲武邱,又作獸邱。《梁書》改王天虎爲天獸,陳虎牙爲獸牙。

:唐高宗名治,兼避稚。稱長孫稚之字曰承業,又改其名曰幼。晉氾毓字稚春,改作幼春。

:後梁烈祖名茂,兼避戊,缺筆作

:宋高宗名構,缺筆作

:唐武宗名晱,改名炎,避偏旁餤作餡。

:宋翼祖名敬,鏡字避嫌。《宋史•藝文志》改龍龕手鏡這龍龕手鑑,《崇文總目》載顏真卿《韻海鏡源》改鏡作鑑

入聲[編輯]

屋韻 沃韻 覺韻 質韻 物韻
:漢安帝名祐,諱曰福。宋哲宗陵名永泰,改福州永泰縣爲永福。

:清聖祖名玄燁,諱燁曰煜。

𠦑:唐代宗初名俶,書叔作𠦑。

叔度:宋武帝名裕,褚裕,《南史》稱其名,《宋書》避武帝諱,稱其字曰叔度。

:宋宣祖名弘殷,吳越錢弘俶《五代史》去弘字。

:宋英宗名曙,《水經注》豫章以樹氏都困學紀聞引作木氏郡,蓋都應作郡,乃酈氏之誤;而木則王氏避嫌改也。《雍錄》以貞女爲樹正,女、木避仁、英二宗嫌名也。

:宋高宗元懿太子名旉,兼避甫。錢勰字穆甫,人呼爲錢穆,去甫字,或以穆四呼之。

:明太祖字國瑞,方國珍改名谷珍。

:漢和帝名肇,兼避照。改照臨爲燭臨。

束鹿:唐高祖太子名建成,兼避城。改鹿城縣爲束鹿。

:宋神宗名頊,缺筆作

:明太祖字國瑞,丁國珍改名玉。

:宋英宗名曙,《宋史•侍其曙傳》不改名,《蠻夷傳》又有侍其旭事,即侍其曙也。

:唐穆宗名恆,改恆陽縣爲曲陽。

:後梁烈祖名誠,諱曰確。宋始祖名玄朗,大中祥符五年改朗山縣爲確山。 :唐憲宗初名淳,陸淳改名質。宋宣祖名弘殷,《唐書•李德裕傳》有《韋弘質嘉祐六年制策引》作韋賢,避諱去弘字,又誤質爲賢也。

:後梁憲祖名信,諱曰實。

:秦始皇帝名政,兼避正。改正月爲一月又爲端月。

: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密城縣去城字。

日照:宋翼祖名敬,兼避鏡。改石鏡縣爲日照。(《十駕齋養新錄》作石照。)

:宋太祖名匡胤,《金史•海陵紀》遣完顏匡使宋,暫時改名弼,以避宋諱。

:宋徽宗名佶,缺筆作

:晉宣帝名懿,陳壽撰《三國志》避晉諱,稱張懿爲張益,宋本作壹,存懿字之半。

:唐代宗名豫,李鼎祚《周易集解》豫卦豫皆避作逸,盧氏雅雨堂本盡改逸作豫。

:漢昭帝名弗陵,以二名難諱但名弗,諱弗曰不。

屈邑: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改文成縣爲屈邑。

月韻 曷韻 黠韻 屑韻 藥韻
越裳:後梁敬祖名茂,改茂名縣爲越裳。 :唐睿宗名旦,怛字書作

:唐中宗名顯,《魏書•天象志》陳顯達避唐諱去顯字。宋真宗後劉氏,仁宗立爲皇太后,父名通,天聖元年改蜀之通州爲達州。

:後蜀孟知祥祖名察,蜀石經書察作 㳿: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渫字書作㳿。曲禮蔥㳿處末當作渫,唐石經避諱改字,遂相沿之。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泄字作洩。左公子泄《漢書古今人表》作左公子洩,是避唐諱改。

:唐太宗名世民,諱世。紲字作絏。

別駕:唐高宗名治,改治中爲司馬別駕長史。

:宋高宗名構,諱曰結。

:唐代宗名豫,蕷字避嫌。改薯蕷爲薯藥。

:漢平帝名衎,諱曰樂。唐代宗名豫,諱曰樂或曰裕。

樂壽:隋煬帝名廣,改廣城縣爲樂壽。

若思:唐高祖名淵,戴淵以若思字行。

:唐憲宗名純,馮純改名約。

:宋寧宗名擴,缺筆作

鶴邱:宋太祖名匡胤,改匡城縣爲鶴邱。(即今長垣。)

:漢高祖以火德王,謂火忌水,改洛陽爲雒陽。新莽篡竊,仍改爲洛陽。光武興,又改從雒。晉以金德王,謂金水相生,復改從洛。隋煬帝名廣,改廣漢縣爲雒縣。明光宗名常洛,洛陽、洛南、洛容、洛川之洛皆從雒。

陌韻 錫韻 職韻 緝韻 合韻
:漢元帝名奭,劉向《別錄》改鄒奭爲鄒赫。

:西楚霸王名籍,改籍姓爲席姓。

伯達:北魏獻文帝名弘,程弘改以伯達字行。

:晉武帝名懿,張懿《後漢書》作懿,陳壽撰《三國志》避晉諱稱張益。金哀宗名守緒,賈守謙改名益謙。

斥邱:後梁烈祖名誠,兼避成。改成安縣爲斥邱。

:清文宗名奕詝,諱奕,缺末筆作

:唐太宗名世民,李世勣名去世字作李勣。

𠪱、厤:清高宗名弘曆,諱曆曰厯。厯字本從厤從止,改從厤從心,缺筆作厤。書明萬曆年號作萬𠪱,永曆爲永𠪱。

:清初諱狄,《四庫全書》書狄作敵,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下諭禁止。

:漢高祖名邦,諱曰國。改孔子弟鄭邦爲鄭國,改幫選爲國選。

:宋欽宗名桓,改桓圭爲植圭。

:宋欽宗名桓,改桓姓爲直姓。宋寧宗名擴,兼避廓。謝廓改名直。遼興宗名宗真,改女真爲女直。

北掖:齊太祖父名承之,改承明爲北掖。

黑獺:北齊高祖名泰,宇文泰改以黑獺字行。

:唐高祖太子名建成,初立稱竇建德爲竇德。宋太宗賜名光義,改招義軍爲招德,(《十駕齋養新錄》作昭德。)威義軍爲威德。金衛紹王名永濟,改永興縣爲德興。

德平:後唐獻祖名國昌,改平昌縣爲德平。

:宋太宗賜名光義,夏國主光睿改名克睿。

特立:金衛紹王名永濟,張永改名特立。

:晉景帝名師,改京師爲京都或爲京邑。後梁烈祖名誠,兼避城。改聊城縣爲聊邑。

𠦜:唐太宗名世民,諱世。金石文字缺筆作𠃒或作丗、𠦜。

:漢獻帝名弼,諱曰合。

葉韻 治韻
:唐太宗名世民,五世、七世、累世皆以葉代。

𦯧:唐太宗名世民,諱世,書葉作𦯧。凡𣏋、㳿、𦜈、等字皆從之。此類字尚多,不詳列。

:北周武帝名邕,叱羅邕改名協。


:清聖祖名玄燁,爗、曄二字音義相近,一體避用。爗經籍缺筆作、曄經籍缺筆作或作

:唐玄宗名隆基,帝弟薛王隆業名去隆字。改鄭崇基爲崇業,豆盧承基爲承業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48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75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