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第19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一百九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經濟彙編 第一百九十九卷
經濟彙編 考工典 第二百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考工典

 第一百九十九卷目錄

 鼎部彙考一

  禮記明堂位 祭統 仲尼燕居

  爾雅釋器

  鼎錄

  三代鼎器錄

  三禮圖牛鼎圖考 羊鼎圖考 豕鼎圖考

  博古圖總說 商父乙鼎圖考 商瞿父鼎圖考 商子鼎圖考 商庚鼎圖考 商

  癸鼎圖考 商乙毛鼎圖考 商召夫鼎圖考 商亞虎父丁鼎圖考 商冊命鼎圖考 商

  父己鼎圖考 商持刀父己鼎圖考 商父癸鼎圖考 商蠆鼎圖考 商秉仲鼎圖考 商

  素腹寶鼎圖考 商若癸鼎圖考 商象形饕餮鼎圖考 商魚鼎圖考 商伯申鼎圖考

  商立戈鼎圖考 商立戈父甲鼎圖考 商橫戈父癸鼎圖考 商綦鼎圖考 商象形鼎圖

  考 商公非鼎圖考

考工典第一百九十九卷

鼎部彙考之一

[编辑]

《禮記》

[编辑]

《明堂位》

[编辑]

「崇鼎、貫鼎、大璜、封父、龜」,天子之器也。

陳注崇、貫、封父,皆國名。

《祭統》

[编辑]

夫《鼎》有銘,銘者,自名也。自名以稱揚其先祖之美,而 明著之後世者也。為先祖者,莫不有美焉,莫不有惡 焉。銘之義,稱美而不稱惡,此孝子孝孫之心也,唯賢 者能之。《銘》者,論譔其先祖之有德善功烈、勳勞、慶賞、 聲名,列於天下,而酌之祭器,自成其名焉,以祀其先 祖者也。顯揚先祖,所以崇孝也。身比焉,順也,明示後 世教也。夫銘者,壹稱而上下皆得焉耳矣。是故君子 之觀於銘也,既美其所稱,又美其所為。為之者,明足 以見之,仁足以與之,知足以利之,可謂賢矣;賢而勿 伐,可謂恭矣。故衛孔悝之《鼎銘》曰:「六月丁亥,公假於 大廟。」公曰:「叔舅,乃祖莊叔,左右成公。」成公乃命莊叔 隨難於漢陽,即宮於宗周,奔走無射,啟右獻公。獻公 乃命成叔,纂乃祖服。乃考文叔,興舊耆欲,作率慶士, 躬恤衛國。其勤公家,夙夜不懈。民咸曰:「休哉!」公曰:「叔 舅,予女銘,若纂乃考服」悝拜稽首曰:「對揚以辟之,勤 大命,施於烝彝鼎。」此衛孔悝之《鼎銘》也。

大全嚴陵方氏曰:「器之重者莫如鼎,言之重者莫如銘,此鼎所以有銘,而銘必于鼎也。楚子問鼎,而王孫滿以謂在德不在鼎,則古之為此也,亦因其有所寓而已。若湯之盤、周之量、晉公之鍾,以至王之大常、廟之金人、几杖、杯、鑑,皆為銘焉,其所以自名之意則一也。『列于天下』,言陳列於天下而有序也。『酌之祭器』,言斟酌」其美而不溢也。祭器,即鼎也。自名於祭器,故曰「自成其名。」

《仲尼燕居》

[编辑]

《量鼎》得其象,

陳注方氏曰:「鼎口在上,以象有所安乎上;足在下,以象有所立乎下。大者為鼐,以象氣之所仍;揜者為鼒,以象才之所任。足奇其數,參乎天也;耳偶其數,兩乎地也。非特此而已,以貫之則有耳,以舉之則有鉉,而鼎之所象又有如此者,其亨足以享上帝,而鼎又有禮之象焉。《易》曰『以制器者尚其象』。」蓋謂是矣。器固無適而「非象也」,止以「量鼎」為言者,蓋鼎為器之重者,重者得其象,則輕者從可知。

《爾雅》

[编辑]

《釋器》

[编辑]

《鼎》絕大,謂之鼐;圜弇上,謂之鼒;附耳外,謂之釴;款足 者,謂之鬲。

此別鼎名也。鼎最大者名「鼐。」體圓斂上而小口者,名「鼒。」附耳在鼎表者名「釴。」「款」,闊也。鼎足相去疏闊者名「鬲。」

《鼎錄》

[编辑]

「昔虞夏之盛,遠方皆至,使九牧貢九金,鑄九鼎於荊山之下,於昆吾氏之墟,白若、甘攙之地,圖其山川奇怪百物而為之備,使人知神姦,不逢其害,以定其祥。鼎成三足,而方定之國都。桀有亂德,鼎遷於殷,載祀六百;殷紂暴虐,鼎遷於周。成王定鼎於郟鄏,卜世三十,卜年八百,天所命也。及顯王姬,德大衰,鼎淪入泗」 水。秦始皇之初見於彭城,大發徒出之,不能得焉。

金華山皇帝作一鼎,高一丈三尺,大如十石甕,像龍 騰雲,百神螭獸滿其中。文曰:「真金作鼎,百神率服。」複 篆書,三足。

漢孝景帝鑄一鼎,名曰「食鼎」,高二尺,銅金銀雜為之, 形若瓦甑,無足。中元六年造,其文曰:「五熟是滋,君王 膳之」,小篆書武帝登泰山,鑄一鼎,高四尺,銅銀為之,其形如甕,有 三足,太始四年造,其文曰:「登於泰山,萬壽無疆,四海 寧謐,神鼎傳芳」,大篆書。

元鼎元年,汾陽得寶鼎,即吾丘壽王所識之鼎,高一 丈二尺,受十二石,雜金銀銅錫為之。四面蛟龍,兩耳 能鳴,三足馬蹄。刻山雲奇怪之象,紀《靈圖》未然之狀。 其文曰:「壽考天地,百祥臻至。山伏其靈,海伏其異。」此 銘在底下,又別有銘,或浮或沉,皆古文複篆。此上古 之鑄造也。總有九枚。

昭帝元平元年,於藍田覆車山鑄一鼎,高三尺,受五 斗。刻其文曰:「宜君王,和四方,調滋味,去腥傷。」小篆書, 三足。

廢帝賀,以天鳳六年登位,廢為海昏侯。鑄一小鼎,貯 酒,其形若甕,四足,受二斗,其文曰:「長滿」,上小篆書: 宣帝甘露元年,於華山仙掌鑄一鼎,高五尺,受四斗, 擬承甘露,刻其文曰:「萬國伏,貽長久」,鑄神鼎,承天酒, 三足,小篆書。又建章宮銅人生毛,以為美祥,作一金 鼎,埋之本宮。

元帝初元二年鑄一鼎,大如甕,無足。其文曰:「黃帝膳 鼎。」小篆書。

成帝綏和元年,匈奴平,鑄一鼎。其文曰:「寇盜平,黃河 清。」八分書,三足,高五尺六寸。

哀帝元壽元年鑄一鼎,貯酒,高四尺,三足。其文曰:「群 臣元日用醴。」鼎小篆書。

平帝元始五年鑄一鼎,受二斗。其文曰:「藥鼎。」三足,八 分書。

王莽建國元年,鑄一大鼎,高一丈。其文曰:「建國鼎。」莽 自書埋之漸臺。又作一鼎,其文曰:「君臣之鼎。」並小篆 書,三足。

後漢光武建元元年鑄一鼎,其文曰:「定天下萬物伏。」 小篆書,三足,高九尺。

明帝永平十年,鑄一鼎於洛水,高六尺,其文曰「蛟龍 伏」,大篆書,三足。又鑄一鼎於穀水,高五尺,其文曰「穀 洛」,小篆書,四足。

章帝元和二年於北嶽鑄一鼎,高四尺,無足。其文曰: 「鎮地鼎。」小篆書。

安帝延光四年鑄一鼎於少室山,其文曰:「承露鼎。」小 篆書,四足。

順帝永建六年,鑄一鼎於伊水,名曰《魚鼎》,高四尺,三 足。

靈帝嘉平元年鑄一大鼎,埋之鴻都門,其文曰:「儒鼎」, 古書,三足。

《漢官儀》曰:開陽門,夜直樓上,帝因作一鼎,其文曰:「柱 鼎」,一足如馬蹄。

蜀先主章武二年,於漢川鑄一鼎,名曰「克漢鼎」,埋之 丙穴中,八分書,三足。又鑄一鼎,名曰「八陣鼎」,沉於永 安水中,紀行軍奇變。又於成都武擔山埋一鼎,名曰 「受禪鼎。」又埋一鼎於劍口山,名曰「劍山鼎」,並小篆書, 皆武侯跡。又時有龍見武陽之水九日,因鑄一鼎,像 龍形,沉水中。

蜀章武三年,先主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富貴昌,宜 侯王」;一與梁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並古隸書,高二 尺。

魏武帝鑄一鼎於白鹿山,高一丈,紀征伐戰陣之能。 古文篆書,四足。更作鼎與太子,名曰「孝鼎。」畫刻古來 孝子姓名,小篆書。

文帝黃初元年,鑄受禪鼎,其文曰「受祚鼎。」小篆書。 明帝太和六年鑄一鼎,三足,名曰萬壽鼎。小篆書。 吳孫權黃武元年於彭蠡水沉一鼎,其文曰:「百神助, 陽侯伏。」三足,大篆書。又獵於樊山,見一姥,問得何獸, 答曰:「得一豹。」曰:「何不截尾。」遂為姥立廟,并作一鼎,文 曰豹尾鼎。

孫亮建興元年於武昌鑄一鼎,其文曰:「鎮山鼎。」小篆 書,三足。

「孫皓鑄一鼎於蔣山」,紀吳之曆數、《八分書》

晉懷帝永嘉六年鑄一鼎,沉於瓜步江中,無文字,鼎 似龜形。

宋主劉𥙿,晉永初三年從秦中還,紀功鑄一鼎於九 江,其文曰:「沸秦洛,伏大漢」古篆書。

宋文帝得蝦魚,遂作一鼎,其文曰:「蝦魚」,四足。

順帝昇明元年,有人於宮亭湖得一鼎,上有古文「洵 漠」二字。

齊高祖諱道成,於齊中池內見龍,聞簫鼓聲,遂埋一 鼎。其文曰:「龍鼎」,真書三足。

梁武帝大通元年於蔣山埋一鼎,文曰「大通真書。」又 鑄一鼎,書《老子》五千言,沉之九江中。並蕭子雲書。又 天監二年,安豐得一角靈龜,武帝遂作一鼎,投得龜 處。

陳武帝即位,鑄一鼎,文曰「元勳鼎」,沉於淛江。

陳宣帝於太極殿中鑄一鼎,文曰:「忠烈。」常侍丁初《正 書太公於渭水得玉璜,鑄一鼎,刻其文曰:「璜鼎。」

秦丞相樗里子作一鼎,文曰「智囊獨足」,古文大篆書。 荀況在嵩溪作一鼎,大如五石甕,表裏皆紀兵法,大 篆書,四足。

張儀伐蜀,鑄一鼎,高三尺,文曰「定蜀」,大篆書。

李斯為丞相,鑄一鼎,其文曰:「上丞相鼎」,埋於上蔡東 門。

蕭何為丞相,鑄一鼎,大如三石甕,自表己功,其文曰: 「紀功鼎」,亦是何自作,篆書體,四足。

張陵在雲臺山得仙,作一鼎寫《丹經》埋於雲臺山下。 車千秋為丞相,鑄一鼎,文曰:「車丞相鼎」,八分書。 司馬遷字子長,南遊探禹穴,作一鼎而小記年月日, 埋之秦望山。

黃霸為潁川守,《神雀集》遂刻鼎紀之。

孔光拜丞相,鑄一鼎,文曰「丞相博山侯」,大篆書。 王商為單于所畏,遂令鑄一鼎,刻記其功,以勸功臣。 楊震為太尉,作一鼎,其文曰:「太尉鼎」,古隸書。

胡廣鑄一鼎,其文曰:《孝子鼎》,八分書。

陳太丘鑄一鼎,藏於陘山。

王允,字子師,郭林宗見而器之。允自鑄一鼎,曰「千里」, 八分書。

王仲子為大司徒,鑄一鼎,其文曰:「司徒鼎」,大篆書。 王朗為司空,鑄一鼎,其文曰:「司空鼎」,複篆書。

董卓為太師,鑄一鼎,其文曰:「太師鼎。」古隸書。

蔡伯喈為侍中,封高陽侯,作一鼎,記漢家曆數,邕自 書藏於泰山。

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作一鼎,埋於漢川,其文曰 「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之永安水中,皆大篆書。又於 元武郡金山作二鼎,一大一小,並無文。時亮行軍,見 此山勢似有王者,故鎮之。

鍾繇,《魏文帝賜五熟鼎》

吳顧邕鑄一鼎,文曰「顧元凱之鼎。」八分書,三足。 陸遜破劉備軍,鑄一鼎紀功,其文曰「破備鼎。」

孔愉獲龜,放之,遂作一鼎,刻其文曰:「孔敬康鼎。」沉之 於水。

張衡制《地動圖》,記之於鼎,沉於西鄂水中。

王羲之於九江作書鼎,高五尺,四面周匝書,遍刻之, 沉於水中,真隸書。

《三代鼎器錄》

[编辑]

商鼎。   「文王鼎」、  「周公鼎。」  「周姜鼎」、 「虢姜鼎」、  「鄭伯姬鼎。」 「伯姬鼎」、  「晉姜鼎」、 「孔文公鼎」、 「魯公鼎」、  「宋公鼎」、  「單冏鼎」、 「宋君鼎。」  「東宮方鼎」、 得鼎、   「宋君夫人鼎」、 庚鼎、   乙鼎、   大鼎、   始鼎。

欒鼎、   「趠鼎」、   辛鼎、   「癸鼎。」

龍鼎   陀東鼎  東宮鼎。  盤鼎

《公緘鼎》  子《斯鼎  子》、吳鼎  師請幫助識別此字。鼎。 父乙鼎、  叔夜鼎、  季㜏鼎。  父癸鼎。 父甲鼎。  父丁鼎。  蟬文鼎。  龍生鼎。 召夫鼎。

《三禮圖》

[编辑]

牛鼎圖

牛鼎圖

《牛鼎圖考》

[编辑]

牛鼎受一斛,天子飾以黃金,諸侯飾以白金。今以黍 寸之尺計之,口徑、底徑及深俱一尺三寸,三足如牛, 每足上以牛首飾之。羊豕二鼎亦如之。此所謂「周之 禮飾器各以其類」之義也。

羊鼎圖

羊鼎圖

《羊鼎圖考》

[编辑]

羊鼎受五斗,大夫亦以銅為之,無飾。今謂「大夫祭用 少牢」,故無牛鼎。今以黍寸之尺計之,口徑底徑俱一 尺,深一尺一寸。

豕鼎圖

豕鼎圖

《豕鼎圖考》

[编辑]

豕鼎,受三斗,口徑、底徑皆八寸,深九寸。彊士以鐵為 之,無飾。今謂士祭用特牲,故無羊鼎。或說三牲之鼎, 俱受一斛,案下有牛羊豕鼎,扃長短不同,鼎宜各異, 或說非也。

《博古圖》

[编辑]

《總說》

[编辑]

《周易》六十四卦,莫不有象,而獨於鼎言象者,聖人蓋 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 「象』。至於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仰以觀於天,俯以察於 地,擬而象之,百物咸備,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 情。故圜以象乎陽,方以象乎陰,三足以象三公,四足 以象四輔,黃耳以象才之中,金鉉以象才之斷,象饕 餮以戒其貪,象蜼形以寓其智,作雲雷以象澤物之 功,著夔龍以象不測之變。至于牛鼎、羊鼎、豕鼎,又各 取其象而飾焉,則鼎之為器,眾體具矣。不特以木巽 火,得養人之象而已,故聖人惟以鼎為象。然鼎大者 謂之鼐,圜弇上謂之鼒,附耳外謂之釴。曰崇、曰貫,則 名其國也;曰讒、曰刑,則著其事也;曰「牢」、曰「陪」,則設之 異也;曰「神」、曰「寶」,則重之極也;「士以鐵,大夫以銅,諸侯 以白金,天子以黃金」,飾之辨也。天子九,諸侯七,大夫 五,士三,數之別也。牛、羊、豕,魚腊,腸胃、膚鮮,魚、鮮、腊用 之殊也。然歷代之鼎,形制不一,有腹著饕餮,而間以 雷紋者,《父乙鼎》《父癸鼎》之類是也。有鍊色如金,著飾 簡美者,《辛鼎》、癸鼎之類是也。有緣飾旋花,奇古可愛 者,象形鼎、橫戈,父癸鼎之類是也。有密布花雲,或作 雲雷迅疾之狀者,晉姜鼎、雲雷鼎之類是也。有隱起 饕餮,間以夔龍,或作細乳者,亞虎父丁鼎、文王鼎、王 伯鼎之類是也。或如孟鼎之侈口,中鼎之無文伯《碩 史》。請幫助識別此字。鼎之至大,金銀錯。鼎之絕小。或自方如簠,或分 底如鬲,或設蓋如敦。有大小不同,而制作一體。有款 識雖異而形制不殊。或造於一時,或沿於異代,按而 求之,若辨黑白。大抵古人用意,皆有規模,豈特為觀 美哉!若乃款識名氏,雖曰夏商,從高陽之質,以名為 號,配以十干,而加之以父。然齊有丁公、乙公、癸公,幽 公之弟曰乙,齊悼之子曰壬,則十干之配,未必皆夏 商也。周大夫有嘉父,宋大夫有孔父,齊頃之臣有丑 父,召公之後有父乙,則加之以父,未必皆夏商也。至 於形之圜者如父癸、季㜏,形之方者如文王、單景,其 銘迺曰「作尊彝」,「作從彝」,何也?蓋先王之時,作奇技奇 器者,罪不容誅;用器不中度者,不鬻於市,戒在於作 為淫巧,以法度為繩約,要使其器可尊,其度可法而 後已。是以沈子作《盉》,而銘曰《寶尊》;孟金父作《敦》,而銘 曰《尊敦》;父己作彝,而銘曰《尊彝》;虢叔作鬲,而銘曰尊 鬲。則於鼎曰「尊」者,為其器可尊耳,非六尊之尊也。鴈 婦作鬲,而銘之曰彝,父辛作卣,而銘亦曰彝。伯所作 者,舟也、鬲也、甗也,皆以彝銘之。單所作者,舟也,彝也, 盉也,亦皆以彝銘之。則於鼎曰彝者,為其度可法爾, 非六彝之彝也。故左丘明《外傳》稱「法度之器曰彝器。」 邢昺疏:「《爾雅》亦謂彝為法則。」尊彝者,禮器之總名,猶 戈、矛、劍戟,其用不同,而總謂之兵。匏、土、革、木,其音不 一,而總謂之樂爾。然則器非尊彝而以尊彝為銘者, 又不可不辨也。夫牛首之鑄,泗水之亡,雖不復見,然 歷代所寶,為時而出者,莫知其極。惟考覈制作,參稽 字畫,推原而審訂之,則物象之多,名氏所疑,與夫無 款識者,將大判於今日矣

商父乙鼎圖

商父乙鼎圖

《商父乙鼎圖考》

[编辑]

右高七寸,耳高一寸二分,闊一寸四分,深三寸,口徑 五寸六分,腹徑六寸,容二升六合,重三斤十兩,三足。 銘三十字。按友史者,太史也。曰友者,如成王稱太史 友之類,所以尊之也。古者,太史順時覛土,蓋農官耳。 《說文》曰:「房星為辰,田候也。」今曰辰見,則農當舉趾,故 命以北田四品,所以授民時也。昔者貨貝而寶龜,曰 錫。賴貝者,《說文》以賴為贏,言錫貝之多也。此商人作 之,以享父乙於寢廟,而言乃及此者,蓋寢廟,宗廟也。 《書》曰:「用命賞於祖。」在宗廟之中,作冊以錫有功。是亦 賞於祖之意。乙之號,其在商也,有天乙、有祖乙、有小 乙、有武乙,而惟太丁之子止曰乙,且此言父乙,蓋不 知其為何乙也。

商瞿父鼎圖

商瞿父鼎圖

《商瞿父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二分,耳高一寸,闊一寸二分,深三寸二分, 口徑五寸,腹徑五寸二分,容二升二合,重二斤十有 四兩。三足,銘二字曰「瞿父。」商器以父銘者多矣,瞿則 莫詳其為誰,然瞿作兩目,與商瞿、祖丁卣之兩目相 似,固未易以名氏考也。是器耳、足純素無紋,純緣之 外,作雷紋饕餮,歷年滋多,如碧玉色,宜為商器也。

商子鼎圖

商子鼎圖

《商子鼎圖考》

[编辑]

右高四寸六分,耳高一寸,闊一寸一分,深二寸八分, 口徑三寸八分,腹徑五寸二分,容一升二合,重一斤 十有二兩,三足,銘一字曰「子。」一說商子姓,故凡商之 彝器,其以子銘之者為多。一說銘之「子」者,以傳子子 孫孫之義。是器字畫簡古,必周以前物。三面為饕餮 狀,足作垂花,而古色凝綠,在商器中稍加文,蓋其盛 時物也。

商庚鼎圖

商庚鼎圖

《商庚鼎圖考》

[编辑]

高五寸六分,耳高一寸,闊一寸二分,深三寸五分,口 徑五寸三分,腹徑五寸八分,容二升四合,重二斤十

有三兩,三足,銘「一」字
考證

商癸鼎圖

商癸鼎圖

《商癸鼎圖考》

[编辑]

高七寸八分,耳高一寸,闊一寸八分,深四寸九分,口 徑七寸六分,腹徑八寸二分,容八升,重九斤十有二 兩,三足,銘「一」字。

右二器,其一以庚名之。許慎云:「庚者秋時,萬物庚庚 有實,故其字作垂實之象焉。」其一則為癸,而癸之字 今從四屮,此癸則一屮三包,蓋癸與丑相次,物至是 有紐結而未引達之象。蓋萬物之出也,草昧而已。草 者至巽而齊,昧者至離而明。癸正北方而冬也,故一 屮。《河圖》《洛書》,三代傳寶,而夏、商為近。故書畫之法未 分,至篆法既立,乃本其意而四屮焉。自漢揚雄、許慎 博群書,窮訓詁,而智不及,知無此鼎則造書之精義 粵旨孰得而窺之?銅色燦然若金紋作龍虎。班固詩 曰:「洛修貢兮川效珍,吐金景兮歊浮雲。寶鼎現兮色 紛紛,煥其炳兮被龍文。」今眼角鬣尾,龍事略具,象物 之法,雅而不迫蓋如此。然商有盤庚、祖庚、祿父庚,此 鼎之作,不知何庚也。癸則湯之父主癸也。按陶隱居 《刀劍錄》云:「夏孔甲采牛首山鐵鑄一劍,銘曰甲。」則一 字之銘,通乎夏、商,要非周物也。

商乙毛鼎圖

商乙毛鼎圖

《商乙毛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二分,闊一寸三分,深三寸 六分,口徑五寸二分,腹徑五寸五分,容二升二合,重 三斤七兩。三足。銘二字曰「毛」者,言薦享之物,凡澗溪 沼沚之毛,蘋蘩蘊藻之菜,蓋亦無所不用。故昔人謂 五蔬不熟曰饉,則蔬于飲食間所不可後。是鼎蓋芼 羹之用,於是以「毛」目之。曰「乙」者,商之有天乙、祖乙、小 乙、武乙、太丁之子乙。今銘乙則太丁之子,然腹有蟬 紋,脰飾饕餮間之雲雷,亦以貪者懲也。然則昔人遠 取諸物,良有旨哉。

商召夫鼎圖

商召夫鼎圖

《商召夫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九分,耳高一寸二分,闊一寸,深三寸二分; 口徑長五寸一分,闊三寸九分,腹徑長五寸,闊三寸 八分。容二升三合,重四斤十有二兩,四足。銘八字,內 一字不可辨。「召夫」於經傳無所考,商《冊命鼎》亦著此 銘,殆一時所作。然校其款識,無「室」字而作亞形,內著 「召夫」,是亦廟器也

商亞虎父丁鼎圖

商亞虎父丁鼎圖

《商亞虎父丁鼎圖考》

[编辑]

右高六寸四分,耳高一寸二分,闊二寸二分,深三寸 三分;口徑長五寸五分,闊四寸一分;腹徑長五寸六 分,闊四寸二分。容二升有半,重五斤九兩。四足。銘四 字。亞形內著虎象,凡如此者,皆為亞室。而亞室者,廟 室也。廟之有室,如《左氏》所謂「宗祏」,而杜預以謂「宗廟 中藏王石室」者是也。父丁,商號也。飾之虎,所以取其 義,如《司尊彝》用虎彝,以為追享之器,蓋亦見其義之 至耳。商以此銘鼎,至周、監二代而損益之,以致詳辨, 故獨有取於彝云。

商冊命鼎圖

商冊命鼎圖

《商冊命鼎圖考》

[编辑]

右高七寸,耳高一寸五分,闊一寸三分,深三寸二分; 口徑長五寸一分,闊三寸八分;腹徑長五寸二分,闊 四寸九分。容二升三合,重四斤一兩,四足。銘一十一 字。昔周穆王命畢公,而曰「作冊畢」,則冊命者,為冊書 以命之也。《亞形》內「召夫」二字,而繼之以「室」,則為廟器 也,抑又明矣。

商父己鼎圖

商父己鼎圖

《商父己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七分,耳高一寸一分,闊一寸三分,深三寸, 口徑五寸,腹徑五寸二分,容二升二合,重三斤一兩。 三足。銘三字,一字作禾形,二字曰「父己。」後世傳習之 謬,而以斝彝畫禾稼其上,雖一時俗學之陋,固亦有 自來矣。父己,商己也。今所收父己彝,而一字持戟形, 大扺商器,類取諸物以為形似,蓋書法未備而篆、籀 未分也。是器耳足純素,三面為饕餮,而間之雷紋文 鏤,與《父己彝》近似之,其一代物也。

商持刀父己鼎圖

商持刀父己鼎圖

《商持刀父己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一分,耳高一寸二分,闊三寸四分,深三寸 三分,口徑五寸,腹徑五寸五分,容二升五合,重二斤 六兩,三足。銘三字。按三代之間惟商為尊神,凡於祭 祀必致其盡,故於鼎間作子象以持刀,非特鼎也,尊 之與卣悉著此焉。蓋供子職者不如是,不足以見其 竭力從事之意。是以先王之事親,於羞嚌則執鸞刀, 入舞則執于戚,至於籍田則秉耒焉。必躬必親,每每 如此,又況尊神之祀乎?跡其商世,曰「父己」者,雍己也凡鼎彝用享其父,則必識以其子,繼雍己者乃其弟 太戊,則所謂子果誰耶?豈非繼其後者乃為之子耶?

商父癸鼎圖二

商父癸鼎圖二

{{{2}}}

{{{2}}}

《商父癸鼎圖考》

[编辑]

前一器,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三分、闊一寸五分、深 三寸四分,口徑四寸四分,腹徑四寸八分,容一升九 合,重二斤三兩,三足,銘「四」字。

後一器,高五寸九分,耳高一寸四分,闊一寸五分,深 三寸四分,口徑四寸八分,腹徑五寸六分,容二升三 合,重五斤十有二兩,銘「三」字。

右二器,皆曰父癸。第一器曰「孫」,旁作兕形。昔人嘗取 兕角以為觥,曰兕觥。郭璞有《山海圖贊》曰:「皮充武備, 角助文德。」古人取於兕者如此。又皆作持弓狀,蓋九 射之禮必寓之以射,而弧矢者男子之事。鼎之設飾, 豈無意乎?第二器作立戈狀。蓋商有所謂「父癸尊」者, 作立戈;有所謂「父癸鼎」者,作橫戈;有所謂「父癸卣」者, 作執戈器之畫,戈為所取小之義。此類銘戈形出一 時之制也。

商蠆鼎圖

商蠆鼎圖

《商蠆鼎圖考》

[编辑]

右高九寸六分,耳高二寸,闊一寸六分,深六寸三分, 口徑八寸六分,腹徑八寸七分,容一斗四升一合,重 十有四斤二兩,三足。銘一字作「蠆」形。考其「蠆」字,取其 形象,至後世小篆亦作「覷」,而注為象形,則噫為古「蠆」 字無疑。蓋姬周而上,銘識簡古,如魚敦、饕餮鼎,皆商 器也,悉取物以為篆,今蠆亦如之。蠆雖微物,而善毒 人,亦君子之所思患而豫防之,故其銘之鼎宜焉。又 蠆疑為人名,若周恭王十三年鄭獻公蠆立,又如公 孫蠆之類,則鼎之識殆亦商人之名也。

商秉仲鼎圖

商秉仲鼎圖

《商秉仲鼎圖考》

[编辑]

右高六寸一分,耳高一寸,闊一寸二分,深三寸六分, 口徑五寸三分,腹徑五寸六分,容二升六合,重四斤 有半,三足。銘四字。按王安石《字說》,「秉」作。譢󠄀從又從「禾。」 此上一字作「譮」,以象禾。請幫助識別此字。以為又乃「秉」字也。秉仲者, 索諸《書傳》,訖無可考。以其器之精鍊,渾厚可愛,知為 商物耳。

商素腹寶鼎圖

商素腹寶鼎圖

《商素腹寶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三分,耳高一寸,闊一寸二分,深三寸三分, 口徑四寸九分,腹徑五寸三分,容二升有半,重三斤 九兩。三足。銘五字,上一字未詳,四字曰「作尊寶彝。」此 制度乃鼎,而謂之彝,蓋商器類以彝銘之。蓋彝以言 其法,非六彝之謂彝。是器耳為綯狀,腹足無紋,渾厚 純質,斷商鼎也。

商若癸鼎圖

商若癸鼎圖

《商若癸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八分,耳高一寸一分,闊一寸三分,深三寸 二分,口徑四寸九分,腹徑五寸二分,容二升二合,重 三斤二兩。三足。銘八字於亞形中上作一「若」字,銘其 作器之人也;旁作旗斾之勢於左,旌其位也;又作兩 手互執物狀于右,以著薦獻之象,而且昭其獲助也。 四隅作癸丁甲乙,雜然陳布,紀其日也;中作「父」字,明 子職也。蓋九旗名物,皆從於太常,則至尊有之。至于 諸侯則建旂,軍吏則建旗,孤卿則建旃,中大夫則建 旟,下大夫則建旐,道車則建𣄚,斿車則建旌,而士預 焉。故旗斾所以旌其位者如此。古之制字,「於」與作「譡」, 以兩手交相舉,明非一力也。《經》曰:「四海之內,各以其 職來祭。」夫聖人之德,又何以加于孝乎?《詩》亦云:「駿奔 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于人。」斯則得多助者,所以為 孝也。故兩手互執物,所以著薦獻之象,而昭其獲助 者如此。天有十日,地有十二辰,各以其類而為配合。 在商言其略,故凡彝器止言其日。若商敦言己丁,與 此鼎言癸丁、甲乙者,止以十日也。在周言其詳,故几 彝器復兼言其辰,若周尊言「丁丑」,周彝言「己酉」者,又 兼其辰也。昔者內事用柔日,所以順其陰之入;外事 用剛日,所以順其陽之出。婚姻內祭皆內事,故用柔 日;師田外祭皆外事,故用剛日。然則是器言「甲」者,剛 日也;言「癸」、丁乙者,柔日也。此所謂紀其日歟!今所藏 器,有言祖,有言父,有言兄,下以享于上也;有言子,有 言孫,子孫之所自致也。此又所謂言父者,所以明子 職歟?然其形制比商器復加文縟,三足皆作饕餮,氣 韻頗古,真商盛時器也。

商象形饕餮鼎圖

商象形饕餮鼎圖

《商象形饕餮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七分,耳高一寸七分,闊一寸五分,深三寸 四分,口徑五寸五分,腹徑五寸四分,容二升三合,重 三斤九兩。三足。銘一字。按此鼎款識純古,髣髴饕餮 之形,後人觀象立名,故取為號。至周監二代,文物大 備,凡為鼎者悉以此為飾,遂使《呂氏春秋》獨謂「周鼎 著饕餮」,而不知其原寔啟于古也。按《春秋》宣公三年, 王孫滿對楚子問鼎之語曰:「昔夏之方有德也,遠方 圖物,貢金九牧,鑄鼎象物,故民入川澤山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魎,莫能逢之。」則商之為法,亦基于夏而已。 周寔繼商,故亦有之耳。昔人即器以寓意,即意以見 禮,即禮以示戒者如此。

商魚鼎圖

商魚鼎圖

《商魚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闊一寸四分,深三寸三分, 口徑五寸二分,腹徑五寸,容二升三合,重三斤一十 兩。銘三字,「月魚基。」且古者祭祀之名不一,祭天於圜 丘,祭地於方澤,祭日於王宮,祭月於夜明,祭星於幽 禜,各以其類求之,則於薦獻之物,豈非亦以其時耶? 故周有月星尊、日星甗者,是各以其類而為之器。是 鼎銘以月繼之以魚者,豈祭祀之器,既以其類,又求 其類於物爾?如《詩》所謂「季冬薦魚,春獻鮪」者,以其時 為獻薦也。基者無所經見,惟《說文》以為薦物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蓋 象形也。

商伯申鼎圖

商伯申鼎圖

《商伯申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四分,耳高一寸,闊一寸三分,深三寸二分, 口徑五寸,腹徑五寸七分,容三升,重三斤二兩。三足。 銘五字。曰「伯申」者,於《傳》無見,蓋不可得而考矣。然是 器有可得而論者,凡鼎彝之屬莫不有文,或飾以雷 篆雲紋,或錯以夔龍蟠螭之類,而此獨通體純素,制 作朴古。意商尚質,其商人之為乎?

商立戈鼎圖

商立戈鼎圖

《商立戈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五分,耳高一寸二分,闊一寸,深三寸七分, 口徑四寸八分,腹徑五寸,容二升四合,重二斤十有 四兩,三足,銘「一」字。

商立戈父甲鼎圖

商立戈父甲鼎圖

《商立戈父甲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六分,耳高一寸四分,闊一寸二分,深三寸, 口徑四寸九分,腹徑五寸七分,容二升四合,重四斤 七兩,三足。銘「三」字。

商橫戈父癸鼎圖

商橫戈父癸鼎圖

《商橫戈父癸鼎圖考》

[编辑]

「禹後之戈氏也。蓋商人作器多著此象,故於爵有立 戈爵,於甗有立戈甗,於尊則有立戈癸,尊於卣則有 執戈父癸卣,然則飾以戈者,皆商物也。」王安石《字說》 謂:「戈戟者,刺之兵,至於用戈,為取小矣。其取為小,故 當節飲食;其用在剌,故必戒有害。雖然,戈所以敵物 而勝之,故我之字從戈者,敵物之我也,非有勝物之」 智則不能敵物,非有立我之智則至於失我。古人託 意,茲亦深矣。雖然,議者謂春秋間徐子會齊侯,其所 賂之鼎有曰「甲父」者,遂指「父甲」以為甲父,是大不然。 夫杜氏以「甲父」為古國名,故高平昌邑之東南有亭 亦曰甲父亭。若乃「父甲」,則商子孫追享其父者,故加 父于上,以顯尊神之意。儻以為甲父,則是以國名變 商號矣。遷就傅會之說,不可不察也。

商綦鼎圖

商綦鼎圖

《商綦鼎圖考》

[编辑]

右高六寸六分,耳高一寸三分,闊一寸四分,深四寸 四分,口徑五寸九分,腹徑六寸七分,容四升七合,重 四斤六兩。三足。銘三字,純外隱起雲雷狀。按父乙,商 也,而周有召公尊,其銘亦曰「父乙」,此豈周器乎?曰:不 然。召公尊者,周王用以褒大召公之子孫;而乙者,其 名也;父者,所以尊稱之也。如康王命畢公而曰「父師」, 平王命文侯而曰父義和,蓋示有所尊耳,豈此所謂 父乙者哉?況周人作銘,文字以備此鼎,近質而字畫 奇古,非商器而何?曰綦者,按列禦寇嘗言「綦衛之箭」, 而音釋者以綦為其,且援《史記》「綦國之竹」為證,則綦, 國名也。歷考商書,雖不聞有國之為綦者,然歸亳之 際,諸侯所會者至於三千,安知其無綦耶?大抵為史 者非因事以見之,則亦不能備載矣。

商象形鼎圖

商象形鼎圖

《商象形鼎圖考》

[编辑]

右高六寸九分,耳高一寸六分,闊一寸五分,深四寸 一分,口徑五寸八分,腹徑六寸四分,容四升,重三斤 六兩,三足。銘一字,製作精純,與商辛鼎無異。凡鼎之 銘有曰「尊鼎」,有曰「尊彝」,而此獨以。請幫助識別此字。為誌者考諸鼎 字,于《雍》公緘鼎作,應於《大夫》始鼎作。請幫助識別此字。於得鼎,作「躄」, 字畫變易無常,而漢鼎又作體,其下體頗與此近,深 意其為鼎字。且鼎字上從二一,而鼎之下從析木。一 陰一陽之謂道。鼎者器也,而道寓焉。一則成象,一則效法,故從二一。以木巽火烹飪也,故從析木。此鼎其 文雖異,而下皆左右戾,有析木之意,深得古書之體。 著此銘者,古人所以正名也。以《易》考之,革去故,鼎取 新,又見其新新不窮之義。

商公非鼎圖

商公非鼎圖

《商公非鼎圖考》

[编辑]

右高五寸八分,耳高一寸五分,闊一寸三分,深三寸, 口徑五寸,腹徑五寸六分,容二升二合,重二斤十有 五兩,三足。銘一字曰「非。非」者,蓋作器人之名氏也。其 形制則類立戈父甲鼎實惟商器。按《史記》有非子為 周孝王主馬者,其去商遠甚,為不侔。惟公劉五世孫 公非者,考其時正與祖甲相近,則當為公非矣。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