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海國圖志/卷03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三十六 海國圖志
卷三十七
卷三十八 

◎大西洋

[编辑]

○大西洋各國總沿革(原無今補)

[编辑]

後漢書》:大秦國,一名犁,以在海西亦云海西國。地方數千里,有四百餘城,小國役屬者數十。以石為城郭,列置郵亭,皆堊塈之。有松柏諸木百草,人俗力田作,多種樹蠶桑,皆髡頭而衣文繡,乘輜軿白蓋小車,出入擊鼓,建旌旗幡幟。所居城邑,周圜百餘里。城中有五宮相去各十里,宮室皆以水精為柱,食器亦然。其王日遊一宮,聽事五日而後遍。常使一人持囊隨臣車,人有言事者,即以書投囊中,王至宮發省,理其枉直。各有官曹文書,置三十六將,皆會議國事。其王無有常人,皆簡立賢者。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輒廢而更立,受放者甘黜不怨(今西洋荷蘭、彌利堅等國,尚用此俗)。其人氏皆長大平正,有類中國,故謂之大秦(觀此知「大秦」乃中國人稱彼之詞,非彼國大號)。土多金銀奇寶,珊瑚、琥珀、琉璃、琅玕、朱丹、青碧,刺金縷繡,織成金縷罽、雜色綾。作黃金,塗火浣布。又有細布,或言水羊毳,野蠶繭所作也(即今之大呢)。合會諸香煎其汁,以為蘇合。凡外國諸珍異皆出焉。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一。與安息、天竺交市於海中,利有十倍。其人質直,市無二價。穀食常賤,國用富饒。鄰國使到其界首,有乘驛詣王都,至則給以金錢。其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繪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觀此語,則知《安息傳》中所言「土人告漢使齎三歲糧乃得渡海」,及「海中使人思慕死亡」之語,皆安息人所以恫喝漢使,不欲其通大秦也)。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毒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貢並無珍異,疑傳者過焉。或曰其國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處,幾於日所入也。《漢書》云,從條支西行二百餘日,近日所入則與今書異矣。前世漢使皆自烏弋以還,莫有至條支者。又云,從安息陸道,繞海北行,出海西,至大秦(此即今都魯機及鄂羅斯相通之陸路)。人庶連屬,十里一亭,三十里一置,終無盜賊寇警,而道多猛虎獅子遮害行旅。不百餘人齎兵器,輒為所食。又言有飛橋數百里,可渡海北諸國,所生奇異玉石諸物,譎怪多不經,故不記云(《職方外紀》曰:百爾西亞西北諸國,皆為度爾格所並,其地有一海,長四百里,廣百里,命曰「死海」。其西北有那多理亞未西界歐羅巴處,中隔一海,寬五里許。昔有一名王曰「失爾塞」者,造一跨海石梁,通連兩地。今為風浪衝擊亦崩頹矣。源案:度爾格國在死海之西北界歐羅巴阿細亞爾洲之間,今都魯機國也。所云跨海石梁正與此地望相準,長止五里,蓋塞外得水謂海之例,未為不經。而《後漢書》言飛橋數百里,則傳聞之過也)

晉書》:大秦國,一名「犁」,在西海之西,其地東西南北,各數千里。有城邑,其城周回百餘里,屋宇皆以珊瑚為棁栭,琉璃為牆壁,水精為柱礎。其王有五宮,其宮相去各十里,每旦於一宮聽事,終而復始。若國有災異,輒更立賢人,放其舊王,被放者亦不敢怨。有官曹簿領,而文字習胡,亦有白蓋小車旌旗之屬,及郵驛製置,一如中州。其人長大,貌類中國人,而胡服。其土多出金玉寶物、明珠大貝。有夜光璧,駭雞犀,及火浣布。又有刺金縷繡及織綿縷罽。以金銀為錢,銀錢十,當金錢之一。安息、天竺人與之交市於海中,其利百倍。鄰國使到者,輒廩以金錢。途經大海,海水鹹苦不可食。商客往來,皆齎三歲糧,是以至者稀少。漢時都護班超遣掾甘英使其國入海,船人曰:海中有思慕之物,往者莫不悲懷,若漢使不戀父母妻子者可入(此皆彼士人誇誑之詞,妄以地中海為大海)。英不能渡。武帝太康中,其王遣使貢獻。

魏書》大秦國,一名「黎軒安都城」。從條支西渡海曲一萬里(從條支渡海萬里,非地中海乎,可證拂林為大秦矣),其海傍出,猶渤海也。而東西與渤海相望,蓋自然之理。地方六千里,居兩海之間(源案:自漢晉以來,皆誤以地中海為大西海,故有齎糧數歲,始達大秦之誕說。獨《魏書》始知其海傍出猶渤海,與中國渤海東西相望。自古言地中海者,莫先於此所云渡海曲萬里者。以其縱長言之,南北橫渡,實止三千餘里。所云地居兩海之間者,大秦之北,又有洲中海,亦與地中海廣長略半,皆渤海,非大西海也。故言西域,莫精於《魏書》)。其地平正,人居星布。其王都城,分為五城,各分五里,周六十里,王居中城。城置八臣以主四方,而王城亦置八臣分主四城。若謀國事,及四方有不決者,則四城之臣集議王所,王自聽之,然後施行。王三年一出觀風化,人有冤枉,詣王訴訟者,當方之臣,小則讓責,大則黜退,令其舉賢人以代之。其人端正長大,衣服車旗擬中國,故外域謂之大秦。其土宜五穀桑麻,人務蠶田,多璆琳、琅玕、神龜、白馬、朱鬛、明珠、夜光璧。東南通交趾,又水道通益州、永昌郡。多出異物。大秦西海水之西有河,河西南流,河西有南北山,山西有赤水,西有白玉山,玉山西有西王母山。《玉為堂》云:「從安息西界,循海曲亦至大秦四萬餘里,於彼國觀日月星辰無異中國」。而前史云「條支西行二百餘日,近日入處」,失之遠矣(此皆能破舊史之妄)

職方外紀》:天下第二洲曰「歐羅巴」,南起地中海,北極出地三十五度;北至冰海,出地八十餘度。南北相距四十五度,徑一萬一千二百五十里。西起西海,福島初度;東至阿比河,九十二度。徑二萬三千里,共七十餘國。其大者曰「倚西把尼國」(呂宋),曰「拂郎祭」(即佛蘭西也,祭舊誤作察。案:祭音近機西,其作察則形訛也),曰「意大里」(與今志同),曰「亞勒馬尼」(耶瑪尼),曰「法蘭得斯」(荷蘭),曰「波羅尼」(波蘭),曰「翁加里」(今並入西都魯機),曰「大尼」,曰「雪際」(瑞國),曰「諾勿惹」(即那威國,與瑞丁合為一國),曰「厄勒祭」(即額力西),曰「莫哥斯未」(俄羅斯)。其地中海,則有甘的亞諸島,西海則有意而蘭大、諳厄利諸島云(諳厄利即「英吉利」,其意而蘭大,亦其屬島)

凡歐羅巴洲內大小諸國,自國王以及庶民,皆奉天主耶穌之教,纖毫異學,不容竄入。國主互為婚姻,世相和好。財用百物,有無相通,不私封殖。其婚娶,男子大約三十,女子至二十外。臨時議婚,不預聘,通國之中皆一夫一婦,無敢有二色者。土多肥饒,產五穀,米麥為重,果實更繁。出五金,以金銀銅鑄錢為幣。衣服蠶絲者,有天鵝絨織金段之屬;羊絨者,有毯罽銷哈剌之屬。又有苧麻之類,名利諾者為布,絕細堅而輕滑,大勝棉布。敝則可搗為紙,極堅韌,今西洋紙率此物。君臣冠服,各有差等。相見以免冠為禮。男子二十以上,概衣青色,兵士勿論。女人以金寶為飾,服禦羅綺,佩帶諸香。至四十及未四十而寡者,即屏去,衣素衣。酒悉以葡萄釀成,不雜他物。其酒可積至數十年,當生子之年,釀酒至兒年三十娶婦時用之,酒味愈美。諸種不同,無葡萄處,或用牟麥釀之。其膏油之類,味美而用多者。曰阿利襪,是樹頭之果,熟後即全為油。其生最繁,又易長,平地山岡,皆可栽種。國人以法製之,最饒風味,食之齒頰生津,在橄欖、馬金囊之上,其核又可為炭,滓可為鹼,葉可食牛羊。凡國人所稱資產,蓄大小麥第一,葡萄酒次之,阿利襪油又次之,蓄牛羊者為下。其國俗雖多酒,但會客不以勸飲為禮。俾犯醉者,終身以為詬辱。飲食用金銀玻璃及磁器。天下萬國坐皆席地,惟中國及歐羅巴諸國,知用椅棹。

其屋有三等,最上者純以石砌;其次磚為牆柱,木為棟梁;其下土為牆,木為梁柱。石屋磚屋,築基最深,可上累六七層,高至十餘丈。地中亦有一層,既可窖藏,亦可除濕。瓦或用鉛,或用石板,或陶瓦。凡磚石屋,皆曆千年不壞。牆厚而實,外氣難通,冬不寒而夏不溽。其工作如木工、石工、畫工、塑工、繡工之類,皆頗知度數之學,製造備極精巧。凡為國工者,皆考選用之。其駕車,國王用八馬,大臣六馬,其次四馬,或二馬。乘載碑馬驢互用,戰馬皆用牡,騸過則弱不堪戰矣。又良馬止飼大麥及稈,不雜他草及豆,食豆者足重不可行。此歐羅巴飲食、衣服、宮室、製度之大略也。

又曰:歐羅巴諸國,皆尚文學。國王廣設學校,一國一郡,有大學、中學,一邑一鄉,有小學。小學選學行之士為師,中學、大學,又選學行最優之士為師,生徒多者至數萬人。其小學曰文科,有四種:一古賢名訓,一各國史書,一各種詩文,一文章議論。學者自七八歲至十七八歲,學成而本學之師儒試之,優者進於中學。曰「理科」,有三家:初年,學「落日加」,譯言「辯是非之法」;二年,學「費西加」,譯言「察性理之道」;三年,學「默達費西加」,譯言「察性理」。以上之學,總名「斐錄所費亞」。學成而本學師儒又試之,優者進於大學。乃分為四科,而聽人自擇。一曰「醫科」,主療病疾;一曰「治科」,主習政事;一曰「教科」,主守教法;一曰「道科」,主興教化。皆學數年而後成,學成而師儒又嚴考閱之。凡試士之法,師儒群集於上,生徒北面於下。一師問難畢,又輪一師,果能對答如流,然後取中。其試一日止一二人,一人遍應諸師之問。如是取中,便許任事。學道者專務化民,不與國事。治民者秩滿後,國王遣官察其政績,詳訪於民間。凡所為聽理詞訟、勸課農桑、興革利弊、育養人民之類,皆審其功罪之實,以告於王而黜陟之。凡四科官祿入皆厚,養廉有餘,尚能推惠貧乏,絕無交賄行賂等情。

其諸國所讀書籍,皆聖賢撰著,從古相傳,而一以天主經典為宗。即後賢有作,亦必合於大道,有益人心,乃許流傳國內。亦專設檢書官,看詳群書,經詳定訖,方準書肆刊行。故書院積書至數十萬卷,毋容一字蠱惑人心,敗壞風俗者。其都會大地,皆有官設書院,聚書於中,日開門二次,聽士子入內抄寫誦讀,但不許攜出也。又四科大學之外,有度數之學,曰「瑪得瑪第加」,亦屬「斐錄」所科內。此專究物形之度與數,度其完者,以為幾何大;數其截者,以為幾何多。二者或脫物而空論之,則數者立算法家,度者立量法家。或體物而偕論之,則數者在音相濟為和,立律呂家;度者在天迭運為時,立曆法家。此學亦設學立師,但不以取士耳。此歐羅巴建學設官之大略也。

又曰:歐羅巴國人奉天主正教,在遵持兩端:其一愛敬天主萬物之上,其一愛人如己。愛敬天主者,心堅信望仁三德,而身則勤行瞻禮工夫。其瞻禮殿堂,自國都以至鄉井,隨在建立。復有掌教者,專主教事,人皆稱為神父。俱守童身屏俗緣,純全一心敬事天主,化誘世人。其殿堂一切供億,皆國王大臣民庶轉輸不絕,國人群往歸焉。每七日則行公共瞻禮,名曰彌撒。此日百工悉罷,通國上下往焉。聽掌教者講論經典,勸善戒惡。婦女則另居一處而聽,男女有別。

其愛人如己,一是愛其靈魂,使之為善去惡,盡享生天之福。二是愛其形軀,如我不慈人,天主必不慈我,故歐羅巴人俱喜施舍。千餘年來,未有因貧鬻子女者,未有饑餓轉溝壑者。在處皆有貧院,專養一方鰥寡孤獨。處其中者,又各有業,雖殘廢之人,亦不廢。如瞽者運手足,痺者運耳目,各有攸當,務使曲盡其才,而不為天壤之廢物。又有幼院,專育小兒。為貧者生兒,舉之無力,殺之有罪,故特設此院,令人撫育以全兒命。其族貴而家貧者,恥於送子入院,更有兩全之法。其院穴牆以設轉盤,內外隔絕不相見,送兒者乘人不見置兒盤中,扣牆則院中人轉兒入矣。其曾領洗與否,皆明記兒胸。異時父母復欲收養,則按所入之年月,便得其子。又有病院,大城多至數十所,有中下院,處中下人,有大人院,處貴人。凡貴人若羈旅,若使客偶患疾病,則入此院。院倍美於常屋,所需藥物,悉有主者掌之。預備名醫,日與病者診視。復有衣衾帷幔之屬,調護看守之人,病愈而去。貧者量給資斧,此乃國王大家所立,或城中人並力而成。月輪一大貴人,總領其事,凡藥物飲食皆親自驗視之。各城邑遇豐年,多積米麥,饑歲以常價糶之,如所謂常平倉者。人遇道中遺物或獸畜之類,多覓其主還之,弗得主則養之。國中每年數日定一公所,認識遺畜。失者與得者偕來會集,如遇原主,則聽其領去,如終弗得主,則或宰肉,或賣價以散貧。人若拾金銀寶物,則書於天主堂門外,令人來識。先令預言其狀,如一一符合,即以還之。不得主亦散於貧乏。

國中又有天理堂,選盛德宏才,無求於世者主之。凡國家有大舉動、大征伐,必先質之此堂。問合天理與否,擬以為可然後行之。國人病危,悔過祈赦,則分析產業,遺一分為仁用,或以救貧乏,或以助病院,或以贖敵國所虜,或以修飾天主殿庭,一切仁事,悉從病人之意。遺於子孫,謂子孫之財,遺於仁用,謂己靈魂之財。其聖教中人,更有慕道最深,拋棄世間福樂,或避居於山谷,或入聖人聖女所立之會,而畢世修持者。其入會須發三誓,一守貞以絕色,一安貧以絕財,一從命以絕意。凡歐羅巴諸國,從十六七歲願入會中,矢守童身者,自國王大臣宗室以下,男女不可勝紀。其女子入會後,惟父母至戚,得往見之,餘絕不相交接。其會中居屋,原極宏敞,亦自不礙遊息也。其男子入會,例有多端,有專自修,不務化人者,有務化人,不能遠遊者,又有化人而欲及天下者。此則離本國,捐朋友,棄親戚,遍曆遐方,其視天下猶一家,視天下人猶一體,不辭險阻艱辛,雖啖人炙人之地,亦身曆焉。惟祈普天之下,皆識真王而救其靈魂,升天以畢素志,此歐羅巴敬天愛人之大略也。

又曰:歐羅巴諸國,賦稅不過十分之一,民皆自輸,無征比催科之法。詞訟極簡,小事里中有德者自與和解。大事乃聞官府,官府聽斷,不以己意裁決。所憑法律條例,皆從前格物窮理之王所立,至詳至當。官府必設三堂,詞訟大者,先訴第三堂,不服告之第二堂,又不服告之第一堂,終不服則上之國堂,經此堂判後,人無不聽於理矣。訟獄皆據實。誣告,則告者與證見,即以所告之罪坐之。若告者與訴者,指言證見是仇或生平無行,或嚐經酒醉,即不聽為證者。凡官府判事,除實犯真贓外,亦不先事加刑,必俟事明罪定,招認允服,然後刑之。官亦始終不加詈罵,即詞色略有偏向,訟者亦得執言不服,改就他官聽斷焉。吏胥餼廩,雖亦出於詞訟,但因事大小以為多寡,立有定例,刊布署前,不能多取,故官府無恃勢剝奪,吏胥無舞文詐害,此歐羅巴刑政之大略也。

封內雖無戰鬥,其有邪教異國,恃強侵侮,不可德馴,如韃而靼、度爾格等者,本國除常設兵政外,又有世族英賢、智勇兼備者,常以數千人,結為義會,大抵一可當十,皆以保國護民為志。其初入會者,試果不憚諸艱,方始聽入焉。會在地中海馬兒達島,長者主之。遇警則鳩集成師,而必能滅寇,成功他國。亦有別會俱仿佛乎此,即國王亦有與其會者。此又歐羅巴武備之大略也。

又曰:地中海有島百千,大者曰甘的亞島。曩有百城,周二千三百里,古王造一苑囿,路徑交錯,一入便不能出。遊者須以物識地,然後可入。生一草名阿力滿,少嚼便能療饑。地中海風浪,至冬極大難行,有鳥作巢於水次,一歲一乳,但自卵至翼,不過半月。此半月內海必平靜,無風波。商舶待之以渡海,鳥名亞爾爵虐。此半月,遂名為亞爾爵虐日云。

又曰:歐羅巴迤北一帶,海島極多。冬長暗數月,行路工作以燈。產貂類極多,人以為衣。又有人長大多力,遍體生毛如猱猴。產牛羊鹿甚多,犬最猛烈,一犬可殺一虎,遇獅亦不避也(源案:東北海黑龍江以下,有使犬使鹿部,捕貂為生,此西北地亦然,蓋地近北海,故貂鹿犬所產相同)。冬月海水為風所擊,嚐湧積如山。人善漁獵,山多鳥獸,水多魚鱉,人以魚肉為糧,或磨魚為麵,油為燈,骨造舟車屋室,亦可為薪。其魚皮以為舟,遇風不沉不破,如陸走,則負皮舟而行(源案:黑龍江東有魚皮部,以魚皮為衣,此亦西北海與東北海物產同之一證)。其海風甚猛,能拔樹折屋及攝人物於他處(又曰:北海濱有小人國,高不二尺,須眉絕無,男女無辨,跨鹿而行,鸛鳥常欲食之,小人恒與鸛相戰,或預破其卵,以絕種類。又有小島,其人性嗜酒,任飲不醉,年壽最長)。近諳厄利亞國,為格落蘭得島,其地多火,以磚石障之,仍可居處。或宛轉作溝以通火,火焰所至,便置釜甑熟物,更不須薪,其火亦終古不滅。

《萬國地理全圖集》曰:歐羅巴列國,南至地中之海八搭峽海,隔亞非利加地;東南至黑海,連亞齊亞;北及冰海,東接亞齊亞,西及大西洋海,廣袤圓方九百七十五萬方里。長一萬零五百里,闊七千五百里,居民二萬萬丁。其半地歸峨羅斯,北極出自三十六度,至七十一度,自英都中線偏西十度,偏東三十六度。遍地江河支流,灌溉田畝,中間高崗崎嶇,千峰險峻,由此延曼南北。大湖在峨羅斯國,由海隅深入其地,交通往來,自有轉圜之易。古時此地林樹稠密,群蠻遊獵。商朝盤庚年間,希臘族種到峨羅斯而開新地,漸進教化。在地中海島各地,與亞齊亞列王戰勝,於是羅馬國在以他里大興,攻服歐羅巴之大半,化民成俗,四夷共服。惟有北方之野蠻,與羅馬交戰,屢獲全勝。東漢獻帝年間,匈奴侵歐羅巴東境,其土民遷移鄰邦,一至羅馬國之交界,盡力戰鬥,被羅馬國蕩覆君室。自創新鼎,異族者漸奉天主之教,勉為良善。但無見識,其僧秉機弄權,敢作敢為。唐朝年間,回回前進,與西國接戰。宋朝年間,千萬居民離其本地,而往猶大國。百有餘年,與回回苦鬥不息。自後歐羅巴內城邑大興,並操自主之權,始知印書,知製火藥,初造羅經。洎明嘉靖年間,舟楫無所不至。初尋出亞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國,後駛至中國。通商日增,見識日廣。此時歐列國萬民之慧智才能高大,緯武經文,故新地日開,遍於四海焉。

《瀛環志略》曰:歐羅(或作友羅巴)一土,在亞細亞極西北隅,以烏拉大嶺為界(詳《峨羅斯圖說》),中國之所謂大西洋也。絕長補短,約得亞細亞四分之一。西距大西洋海,海水由西此灣環注入大地,曰波羅的海(一作「八得海」,俗名「黃海」),轉注東北分兩汊,約三四千里。波羅的海之南,海水由正西注入大地,曰地中海(泰西名「墨力特爾勒尼安」,一作「美的德拉虐」),由西而東,約七十餘里。再分小汊,注東北,成巨浸曰黑海(泰西名「勒必西」),周回二三千里。環波羅的海,南盡地中海,黑海之北岸,為歐羅巴全土。其地自夏以前,土人遊獵為生,食肉寢皮,如北方蒙古之俗。有夏中葉,希臘各國,初被東方之化,耕田造器,百務乃興。漢初意大里亞之羅馬國,創業垂統,疆土四辟,成泰西一統之勢,漢史所謂「大秦國」也。前五代之末,羅馬衰亂,歐羅巴遂散為戰國。唐宋之間,西域回部方強,時侵擾歐羅巴諸國。蒼黃自救,奔命不暇。先是火炮之法,創於中國,歐羅巴人不習也。元末有日耳曼人蘇爾的斯始仿為之,猶未得運用之法。明洪武年間,元駙馬帖木兒王撒馬兒罕,威行西域。歐羅巴人有投部下為兵弁者,攜火藥炮位以歸諸國,講求練習,盡得其妙。又變通其法,創為鳥槍,用以攻敵,百戰百勝。以巨艦涉海巡行,西辟亞墨利加全土,東得印度南洋諸島國,聲勢遂縱橫於四海,現大小共十餘國。

波羅的海之東,有大城曰「彼得羅堡」(一作必特爾土木爾),峨羅斯之都城也。波羅的海之西岸,與大西洋海相表裏也,形如葵扇下垂,曰「瑞蘭國」。從南岸突出如臂,亙波羅的海之閾,與瑞國作凹凸之勢,曰「梿國」。梿國之南,曰「日耳曼列國」,為歐羅巴之中原。日耳曼之東北,臨波羅的海,曰「普魯士」。日耳曼東南,曰「嶴地利亞」。其東南臨地中海,曰「土耳其」(土耳其有三土,此其西土,中東兩土在亞西亞界內)。土耳其之南,地形如人掌拊於地中海,曰「希臘」。日耳曼之南曰「端士」,再南如人股之著屐於地中海,曰「意大里亞列國」。日耳曼之西北臨海,曰「荷蘭」。荷蘭之南曰「比利時」;比利時之南曰「佛郎西」;佛郎西之西南曰「西班牙」;西班牙之西,臨大西洋海曰「葡萄亞」。佛郎西之西北,有三島雄峙海中,曰「英吉利」。

按以上各國,惟峨羅斯與中國互市,在西北陸路,不由海道。其至粵東貿易者,英吉利船最多,居各國十分之六。西班亞之船,大半自呂宋來粵東,稱大小呂宋,不稱西班亞。其船之多,幾過於英吉利。而洋米之外,少別貨。此外則奧地利亞、普魯士次之,璉國、荷蘭又次之,瑞國又次之。佛郎西貨船每歲來粵,多不過三四隻,少則一二隻,所載皆呢羽鍾表諸珍貴之物。葡萄亞即居澳門之大西洋,其本國商船來者甚稀。日耳曼之翰堡(一作昂不爾厄)、北閔(一作不來梅)兩埠,間有貨船來粵。比利時現求通商,船尚未來。意大里亞近分四國,商船無來者。土耳其係回回,希臘新造小國,向未通商。

按諸書述各國地域之正方里,各各不同,與中國開方法不同,不知其如何折算。其所列進帑、兵額、師船之數,復各書多不相合,殊不足據。所謂欠項者,乃國所欠於民之數。西土之例,國有兵事,則聚鄉紳於公會,令其籌辨兵餉,皆貸於富商大賈,而歲償其息。愈積愈多,或罄一歲之入,而不足以償,則加稅額以取盈焉。民之怨畔,國之衰弱,半由於此。

歐羅巴一土,以羅經視之,在乾戌方,獨得金氣,其地形則平土之中,容畜滄海數千里,回環吞吐,亦與他壤迥別。其土膏腴,物產豐阜。其人情性縝密,善於運思,長於製器。金木之工,精巧不可思議。運用水火,尤為奇妙。火器創自中國,彼士仿而為之,益加精妙。鑄造之工,施放之敏,殆所獨擅,造舟尤極奧妙。篷索器具,無一不精。測量海道,處處志其淺深,不失尺寸。越七萬里,而通於中土,非偶然也。

歐羅巴諸國,迤南者在北黃道之北,寒暑略似中原。迤北者在北黑道之南,積雪至五六尺,堅冰至三四尺。俗傳西洋人畏冷,誤矣。冬月室皆熾炭,衣氈數重,無著裘者。所傳畏冷者黑夷,皆印度或南洋各島人,與赤道相近,亙古未見冰雪,其遇祈寒而瑟縮也,宜矣。

歐羅巴諸國來粵東,皆從大西洋海開行,沿亞非利加之西岸南行,至盡頭之好望海角,俗名大浪山,乃轉而東北。舟行至此,風濤最惡,彼土人慣於浮海,亦罔不栗栗危懼,過此乃額手稱慶。浮印度海東北行入蘇門答臘,葛留巴之巽他海峽,又東北而至粵東,計程約七萬餘里。俗稱來三去五,蓋由大西洋來中國約三月程,回國則須五月程,往返同途,而遲速不同者,非盡由風信之順逆也。四海之水皆東趨,至尾閭而入大地,又從萬派源泉,分流而出。由歐羅巴至中國則為順流,由中國西旋則為逆流,故遲速不同耳。

歐羅巴諸國,紀年皆稱一千八百幾十年,非其傳國之年數也。各國皆奉耶穌教,以耶穌降生之年為元年,至今凡一千八百餘年耳。至各國祚數,或修或短,惟佛郎西傳世最久。其餘多者,亦不過數百年。且時立女主,族姓潛移,俗傳西洋諸國,自古未易姓者,妄也。

西洋諸國,語言文字相同者,普魯士、奧地利亞與峨羅斯同,地相接也。英吉利與米利堅同,西班亞與墨西哥以南諸部同,葡萄亞與巴西同,彼州本三國之所開辟也,餘國皆不相同。

泰西人造屋外無牆垣,中無院落,惟層樓疊架,繞以回廊,遍開牖戶。賤者處下層,貴者居上層,雖王宮亦如此。所稱俄羅斯新都,王廷長四十五丈,闊三十八丈。舊都王廷廣七十七丈,長二百一十丈,非指一宮言之,總其宮牆四隅計之,而中則自分層數、間數也。

歐羅巴之大界限,自地中海以外,一為州中海,橫貫瑞丁、那威、大尼、普魯社之南,峨、日、奧、佛、梿、瑞、意大里各國之北,亦名「黃海」,亦名「巴得海」,亦名「波的亞海」,皆此州之異名也。一為烏拉嶺,即蔥嶺之北干,起白爾摩,北抵冰海,長四千餘里,分亞細亞歐羅巴二洲之界,俄羅斯跨此嶺東西焉。其嶺所連諸山,皆蔥嶺西北之干,蜿蜒回環,千曲百折,以抵海濱。信乎蔥嶺之大雪山,為古昆侖,巍為群山之祖也。

《地理備考·歐羅巴各國總敘上》曰:歐羅巴洲各國,建立始末,以額力西國為最,而額力西國之前,又係上古亞西黎亞與厄日度二國,開創風氣。當中國唐虞之世,亞西黎亞國,政教昌隆。自夏後不降十三歲,嗣君尼亞斯不勤政事,國勢漸衰。自後八百餘載,朝政日非,古史無所記載。惟厄日度國,代有明君,然古史但載兵革始末,而賢君善政,均未之述。自商王祖辛十二年,亞美奴非斯溺死紅海,後西索斯的里嗣位,武備文事,極一時之盛。是時厄日度國,人約二千七百萬餘口,傳世七百十一載,每遣人民遷赴他方,開創教化。故亞德納斯國,漸為聲名文物之邦,實賴厄日度國人,前往其地變化之也。是時額力西國王,聞而向風,遣其能臣遊說各國,因得十二國會盟,彼此相衛,歲遣使臣,再會於德爾摩比勒之地,議行善政。復思延國祚,必須立教,遂將德爾佛斯堂諸善士布施之資財,盡付十二國會議之人管理。緩急相關,並力禦侮,是以伯爾西亞回國兵來侵,無不敗北。偃武修文,二百餘載,航海四出,並至葛爾給斯等處,創建新國焉。

殷王廩辛六祀,亞德納斯國王名「德修」者,武勇絕倫,自思十二部落,事權不一,遂欲合而一之。先得庶民之心,次散其附和首領之眾,又裁汰國內各衙署,惟建會議公堂一所;設禮製,輕稅斂,招徠遠人;彈丸之地,竟成通都大邑,較額力西各處更盛。國中大權,盡歸一人,盡革前此各部強霸衡行之習。其國人分三等,一則尊爵紳士,二則百工匠役,三則農夫庶民。因一等之人權重,故自德修王至哥德洛斯亞兩世,特加惠於二三等之人,以分爵士之勢。久之民志日驕,畸重之勢,權遂歸下。當周康王時,哥德洛斯王薨,其民以此後必無如先君之賢者,遂揚言惟玉必德爾為君,方可推戴。玉必德爾者,乃其國供奉宗神之首,示不欲更立國王也。遂立會議官,以執政事。從此額力西各國效尤,紛紛逐君革爵,設官擅政,風俗政治為大變易。惟亞德納斯國人,初雖除國王之名,尚立哥德洛斯王後裔,為統領之官,曰阿爾幹,勢權與國君相等。越三百三十一載,當中國周平王時,國人復議阿爾千官,永執國政與君何異,嗣後州官三年一易。越五十五年,又議每歲分立九官,於任滿缺退之時,必述職於民,以定臧否,人皆視為畏途。自後亞德納斯國人,各自專擅,無復法度。國中諸才智士,復議創造法律,以約束其下。推達拉固主其議,其人性過嚴酷,纂修法製,罪無大小,盡定斬決,時人謂之血書。越數十載有梭倫者,當周靈王年間,修改律例,歸於平允。遂按一國資財之多寡,分尊卑貴賤四等。其四等至貧賤之人,雖不得居官,至有通國會議公務,亦可參預。又恐人多語雜,因建議事廳、大理寺二署。其議事廳定額四百人,為庶民會議之所;其大理寺乃官府會議之所,其官必名望才德,由眾推舉。此梭倫所定政治章程,各國多效之者。

又有斯爾巴達國,其始亦如額力西,分列小國,而統於一君,歷代相傳,四百餘載。當周成王時,有兄弟二人者,同登君位,嗣後相傳,皆係二君同治,至九百年之久,此事最為奇異。迨秦始皇時,葛黎厄美尼斯王踐位,始復改為一君。其國政嚴禁奢侈,不用銀錢,不豐飲食,皆練習武事,故富強善戰。國中世守其教,視亞德納斯國梭倫所立法度,更為悠久。當其時,伯爾西亞回國達黎約王興兼並之意,又聽阿德納斯國人,訴請報復,步騎十一萬,大舉來攻。然伯爾西亞承平日久,士卒或習奢過度,或從役勞苦,不能如昔年之勁旅,於是亞德納斯國中良將,簡精銳萬人迎敵,大破敵軍。逾二十載,伯爾西亞國嗣王名舍爾時者,志圖報復,率馬步舟三軍,數十萬眾,傾國大舉。復攻額力西之亞德納斯等國,各國齊心盟約,背城力戰,破之,水陸全勝。然自後額力西各國,恃勝而驕,所獲敵財,彼此侵奪。於是亞德納斯與斯巴爾達二國,首先背盟,號召各小國,自相侵伐,幹戈不休,日至衰微。越九十三載,當周顯王時,遂為馬斯多尼亞國王襲破,盡有額力西全國。開辟疆土,更廣於額力西。其子阿勒山德里王,嗣為盟主。當周顯王時,復率步軍三萬,馬軍五千,攻服伯爾西亞國,遠至天竺諸處,無不歸附。屢戰屢勝,兼有歐羅巴州亞細亞州之半。迨殂後,其將帥等互相割據,事跡紛繁,建為東都,號君士但丁城。後為土爾其、希臘國所有焉。東漢時始為意大里國所並。額力西國自昔盛時,當周景王、顯王時,二百餘載。文名顯著之士,不可勝計。百工技藝,皆至精巧,玉必德爾與的亞納二廟堂,尤天下第一壯觀。雖東方各國尚不及詩書文字,繪畫工塑,無不奧妙,而軍務尤所講習,方行天下。至於海表,洵歐羅巴州開創之首國,在意大里之前者也。

歐羅巴洲,古時國最盛者,自額力西外,嗣惟羅馬國,一統最久。其創建在成周中葉,其混一在西漢之中,分裂在東晉之末,其宗社全墟,在明景之世,祚歷二千餘年,自古無其強大悠久。然自昔至今,一興一衰,為歐羅巴二次大變,亦歐羅巴之大關係也。當周平王時,環意大里亞皆強勇之國,而國王羅母洛者,與鄰國戰勝時,即收其精銳,歸入營伍,並擇其軍器號令之勝己者,而效從之。每戰勝一次,勢力愈增,連年練戰,上下皆善用兵,紀律嚴肅。且勤治國政,設立議事廳,選才智百人會議,法度無不盡善。其後四代賢君,國益富強。迨七世之君達爾癸伯者,殘忍無道,敗亂倫常,通國怒而逐之。嗣後遂不立君,惟推主師一人,以領兵;別推官長二員,代理國務,一年一易,此羅馬國之大變局也。自後政事修明,國益富強,越數百年之久。環意大里亞諸部,盡歸版圖。

惟隔海之加爾達額國,實為勁敵,其國在亞非里加州海濱,以舟楫為貿易事。海濱兩岸,皆歸其掌握,延及歐羅巴之西班亞地方,遂雄據各島。而羅馬國人,亦畏其水軍強盛,不敢阻遏。自後二國,常相抗敵。雖加爾達額風俗甚野,不如羅馬國之法度,其兵多招募異鄉烏合,亦不如羅馬國土兵之紀律,然羅馬止長陸戰,而加爾達額國則舟艦嫻習。迨交戰二十餘年,羅馬國亦學習水戰,取加爾達額國遭風漂入之船,以為程式,造成舟師一隊。選水師將官,駕駛水戰,而獲大捷。兩國仇忌日深,加爾達額國人有阿尼巴者,世為名將,父子祭神,誓滅羅馬。講習韜略,幼立戰功,年三十五歲,即拜大師,引軍渡厄伯洛河,逾峻嶺,抵意大里亞國,進攻羅馬都城。連敗羅馬之兵,收服各部。奈羅馬國有三傑士,竭力戰守,一曰發比約馬西摩,則堅壘不戰,惟遊兵清野,佯敗引誘,以老其帥。暫為羈縻於前,而亟整禦備於後。一曰馬爾塞羅,則率兵圍困諾拉,收復餘城,以分敵軍之勢。斯二人者,羅馬通國所倚重。至於西北揚,則尤為超卓,不在本國拒敵,而反提軍遠出,窺加爾達額,國兵大半外出,乘虛深入,隨攻隨拔,勢如破竹,直抵其都。國人望風敗潰,阿尼巴聞警,旋師自救,被羅馬奇兵邀其歸路,舟師迎擊海中,全軍盡覆。阿尼巴乘漁舟逃歸,不得已納款送質,並立盟約,非奉羅馬國之命,永不得擅與別國交兵,時漢高祖六年也。

斯時諸國分而為二,一則為羅馬與加爾達額二國之戰場,一則額力西國土酋分據之屬地,互相爭鬥。額力西分為三國,一名厄多里亞,一名亞加壓,一名白阿西亞,會議立官,而額力西國王,仍為其地之長。其君暴虐失民心,而厄多里亞國人更恨之,乃迎請羅馬國之兵至本國,協逐暴君出國,羅馬遂脅額力西各處為藩屬。厄多里亞各國,自悔失計,復乞師於西里亞國,以驅除羅馬。而加爾達額國敗將阿尼巴,亦往西里亞國求援,皆因西里亞新兼並猶太波斯,為東方強大之國。故希臘諸部,欲倚之以拒羅馬。時西里亞心畏羅馬之強,而阿尼巴力言羅馬師疲易敗,於是出偏師前往額力西,以助厄多里亞國。羅馬軍迎擊敗之,乘勝追北,圍其都城,西里亞國亦歸臣服,於是希臘諸國皆獻土,阿尼巴自殺,時漢孝惠帝五年也。

漢景帝十年,羅馬大舉伐加爾達額,圍其都城陷之,因毀其城,略定其部屬。復征服西班亞,置為部屬。於是地中海南岸,僅餘兩強國未服,一曰賓多,一曰玉占爾達。時賓多國恃有高哥斯山為屏障,兵亦強悍,故與羅馬兵相持,二十年之久,始為奇嶽所破。而玉占爾達國尤險,遂於漢元封五年,始征服焉。由是地中海南,亞非里加州各國,盡入版圖。猶太麥西國,亦俯首歸附。其地中海北歐羅巴境,亞馬尼、佛蘭西、無不臣服。又渡海征英吉利番,建為大部。西土數萬里,無復抗顏行者。

然羅馬國人民,自裁革王位以後,其議事官,原議一年一易,後因軍事難更生手,漸有久於其位者。議事官之後嗣,世沐榮寵,偏庇姑息。其庶民,雖有例許為顯職,得遇選舉,然其所選,仍皆議事官之後嗣。民間才傑,皆不得進。以此上下人心不睦,且征伐諸國之後,偏染繁華,驕奢日甚。富貴子孫恃勢淩人,諸將各擁強兵,悍不馴服,故外患既平,內釁漸啟。幸邊圉皆有重兵鎮壓,互相鉗製,故國中變亂未作,若非東都西拉之兵,則羅馬國早為大將馬黎約軍卒所擅據矣。先是西拉之兵,與馬黎約之兵,積釁交訐,其黠民乘機倡亂,殺高爵子孫,民與紳鬥,兵與兵鬥,既而兵民紳分黨相攻,同時並起,至相屠戮數萬。時二大將出征東北夷族者,一曰潘沛,一曰塞薩爾。聞變旋師,共平內難,盡戮反側十餘萬人,國事乃定。於是大權盡歸兩帥,潘沛曾定麥西猶太各國,立功東北;塞薩爾,曾收服佛蘭西英吉利,立功西北。二人威名相等,積不相下。而塞薩兼有文學,尤得民心。潘沛遂起東都兵攻之,為塞薩爾敗諸希臘之地。潘沛走死,由是塞薩爾總大政,立法製,羅馬大治。有議事官忌之,使刺客殺之。於是塞薩爾之兄子額達唯約,起兵復仇,奪回其國。遂即尊位,是為羅馬復立國王之始,時漢建始二年也。是時歐羅巴利亞二州,及亞細亞西境,周回數萬里,盡入版圖。惟羅馬國獨立,行政於天下。四國之使,雲集於羅馬,皆納款獻賦焉。義地約比國,使人求和。巴爾的亞國,昔與羅馬深仇,亦使人結盟和好。天竺國命使前赴會盟。其餘各國畏威懷義,無不奉命。水陸無警,兵革休息。於是額達維約王,親閉仍訥廟門。仍訥者,乃其國之神也。凡有戰鬥之事,其廟門則啟,若干戈寧靜,則閉其廟門,以示偃武修文。從此四海升平,人物熙和,為西土極隆平之世。

越三載,當漢孝哀帝建平二年,耶穌乃降誕於如德亞國。羅馬國之創始如此。至其文學技藝,古時亦未開辟,惟以兵農是習。迨勝額力西後,盡獲其珍奇,嗣服阿細亞各國,復得其積貯。各國文藝精華,盡入於羅馬。外敵既謐,爰修文學。常取高才,置諸高位。文章詩賦,著作撰述不乏出類拔萃之人。但除開國數君之外,餘多驕暴敗常,視國人如奴仆,且國君既以酷虐待民,而己身又為驕兵所製,既使天下聞名悚懼,而其君反自畏三軍,此則羅馬國之大勢也。初羅馬征服各國之後,其邊外夷狄,尚未收服,後嗣遂欲窮兵絕域,深入沙漠,窮追至北海,犁庭掃穴,伏屍百萬,始能征服。然開地既廣,鞭長莫及,國中既皆放辟邪侈之習,加以北地降王,處之內地,生聚漸盛,報復不忘,各旋其本部,告以羅馬人物之富麗,田土之膏腴,復述親友死亡之慘,以聳土夷憤怒之心,遂傾國奮矛枕戈,並攜妻子、奴仆、六畜、器皿,蜂擁四至。所過掃蕩,遇室即焚,逢人即殺,肝腦塗地。及晉惠帝時,嗣王以禦狄殞於陣。國大震,不得已,乃與之和。自羅馬西都,遷於伯拉東都以避其鋒,並將西都守河之兵,調赴東方護衛,自徹藩籬,以至故都守備單弱。東晉孝武帝二十二年,復分國為二王,以治東西二都。其後西都,屢為莪時族所侵。宋元徽三年,峨特圍羅馬西都,王出降,由是西都遂為羅馬所據,惟東都仍稱羅馬國焉。夷酋科多亞塞者遂據西都,即位稱汗,宮室焚毀,府庫傾蕩,閱數百載,傾覆盡矣。唐初回教之摩哈默興於天方,兼並波斯,其勢欲強羅馬入回教不從,由是波斯回兵,數侵羅馬東境。猶太麥西諸部皆陷,峽東地全歸回教,僅餘希臘片土。元末,峽東盡歸土爾其,數渡海峽侵羅馬,吞其旁邑殆盡。明景泰二年,攻陷君士但丁都城,羅馬遂亡。羅馬軍旅最有紀律,至今猶傳留為法。止因後不守先王之道,勤修政治,專以辟疆黷武為事。盛滿必傾,外患驟至,辱國損威,千百年繁華富麗,皆成化外,良可歎息焉。

《歐羅巴各國總序下》曰:自羅馬西都陷於夷狄之後,迨當唐中宗嗣聖年間,英吉利南邊膏腴之地,歸於薩索尼亞夷國;奧盧地,歸於法郎古夷國;西班亞,歸於厄都夷國;意大里亞及各鄰近之地,歸於龍巴爾多夷國。於是羅馬國之政治、法度、技藝、文學等,掃蕩僅存蹤跡。政事、律例、風俗、衣冠、言語、人名、國號,盡變夷俗。自後數百年,歐羅巴風俗鄙陋。即顯宦縉紳,亦不能讀書識字。且因導引諸夷內攻之酋領等,以所得之地,與其大夫將軍按職分授,而大夫將軍等亦所在效尤,與其麾下分授地方,迫奪民田,迫使佃耕。又各部互相攻擊,動輒挾製君上,無復綱紀,於是各國君籌議務結民心,以強己勢,而分部酋之權。庶民始立會議公廨,選舉官員,經理約束,國政漸變。昔之荒蒙惰慢者,皆講習以開其智,勤奮以勵其身。且夷狄攻破西都時,獨東都伯拉未遭傾覆,國中文學事業,仍存一二。迨數百年後,其地又為大市埠。而天竺國之珍奇貨物,巧妙工作,多往聚售。意大里亞國,始再與各國來往,復習文學之事。後又與歐羅巴各奉耶穌教之君會盟共逐回回,出如德亞國都。時各國三軍或赴如德亞,或歸本國,無不會集於伯拉東都,而列西國之生意實賴此創,始宋哲宗紹聖三年也。迨各國幹戈休戢之後,有意大里亞國人,曰日威亞者,當元成帝年間,始造羅盤,以便舟行。從此意大里亞各國人,始赴東方厄日度諸埠,收買天竺土產,奇巧各物,歸歐羅巴,甚獲利益。時元大德年間至明建文帝年間也。

至耶穌一千四百年間,歐羅巴北方之人,無不奮營貿易。是時鄰近洲中海之的納馬爾加、瑞典等國,海盜猖狂,及與意大里亞通商,結盟保護,而他方效之。於是亞里曼及佛蘭地二國之八十城,亦約盟互衛。鄰近別部,亦皆求和好,始公立貿易章程。各埠財物,積貯於佛蘭地國之布盧日城及其鄰近各城,皆為歐羅巴至富庶之福土。再奉耶穌教各君,往救如德亞之後,因與舊蒙古達爾哥斯丹各王結約,以拒土耳基回國。其奉使赴蒙古者,皆耶穌教中僧人,素好雲遊四海,遠方絕域,無不曆遍。其首赴蒙古記錄沿途古跡者,乃若翰加爾賓也。宋理宗淳祐六年,復有數僧賚教主公牘,投蒙古國王,懇其關照保護。嗣後往蒙古、印度等處者益多。迨明太祖洪武年間,蒙古國王達美爾蘭者,人甚英武,印度遠域,無不攻克。彼時歐羅巴人,已於蒙古部落充當兵卒。後攜其火藥炮位運用之法,旋歸本國,較阿里曼國人所造更精至,是始講求益善焉。蒙古國王達美爾蘭薨後,歐羅巴之奉教諸僧,皆旋本國,遂以印度等東方之富麗豐饒,啟發本國人,並言海面水路直達各處。先此西洋舟船,不過遊弈亞非里加近處海邊,後漸向南駕駛,於明孝宗弘治十年,駛越好望海角,始為赴東海及印度海之水路。彼時西洋人,有日訥瓦國人名哥隆波者,擬由西方而赴東方,國人皆謂孟浪之談。復稟弗蘭西、英吉利、布路亞三國王,亦皆不見用。最後得大呂宋國王賞發銀幣,備三大船,於明孝宗弘治五年,開行西往,越三十三日探得前途始有洲島,及臨近其地,並非印度,所遇人民言形殊異,即今之亞美里加洲地也。語詳後卷,茲不及贅。再羅馬國敗廢之後,歐羅巴餘邦皆遭大幽暗,世衰道微,國人鹵莽,文學攸斁。迄明永樂以後,復如田禾旱稿,得雨還蘇,漸再知教化。況新尋得各洲浡然復興,創造印撰書籍,百工技藝,交接貿易,故諸史推今世為極盛。

《地理備考》曰:歐羅巴雖為地球五州中之至小者,然各處文學技藝較之他處,大相懸殊,故自古迄今,常推之為首。其地緯度,離赤道往北三十五度起,至七十二度止;經度自巴黎斯第一午線西十二度起,至東六十度止。東連亞細亞,西至亞德蘭的海,南統黑海及地中海,北至冰海,東西長約一萬五千六百里,南北寬約一萬零八百里,地面積方約五百九十一萬六千里。

歐羅巴內外共十四海,回環穿繞。其至大者三,一名冰海,為北方之界;一名大西洋海,為西方之界;一名地中海,為南方之界。其餘小者十一,一名白海,乃冰海之分派;一名巴爾的哥海,一名北海,一名漫沙海,一名一爾蘭大海。以上四者,皆係大西洋海之分派。一名若尼約海,一名亞爾給白拉科海,一名馬爾馬拉海,一名黑海,一名亞索弗海,以上五者,皆係地中海之分派。一名加斯比約海,此海原天下至大之湖,是以俗名為裏海,在歐羅巴之東,與各海均不相通。

歐羅巴地大半在北溫道,其居北寒道者,隻十二分之一。至於地氣則分四等,第一自緯三十五度起,北至四十五度,乃熱;第二自四十五度,至五十五度,乃溫;第三自五十五度,至六十五度,乃寒;第四自六十五度,至七十二度,乃極寒也。四等之內,或熱、或溫、或寒、或極寒,皆有損其太過,益其不及。其臨德亞蘭的海一面之各國,冷則由南而北漸漸加甚,熱則有海風解散暑氣也。其臨地中海一面之各地,冷則乍寒乍暖,不時變易,由西而東,以漸加增。熱則隨風更變,全無定準。而東方各處,較西方微覺涼爽。其枕亞西亞一面之各處,雖屬嚴凜,然由南而北,無甚參別。熱則因其冷之甚,反為炎酷。按四季而論,其第一、二、三等,雖各按時令,然皆有先後遲早之分。其第四等之地,隻有二季。居北寒道各處,冰雪凝結,有越三月不夜之天,有數月尤長之夕,日隻比曉懸於空中,故冬長而冽,乃因久無日光之故也。夏短而炎,乃因常有日照之由也。

歐羅巴所產金銀寶玉,較之他州雖屬微鮮,然其所有銅、鐵、鉛、錫、煤、水銀等礦及鹽田,則勝於別處。

歐羅巴一州,地臨北方者多,近赤道者寡,故凡熱域之草木,實為難得。然而瀕地中海各邊,凡他州所有卉木百穀,亦皆有之。且諸物中草木五穀,皆以地道為限,莫能到處皆宜。即如阿利襪樹與葡萄黍稷之類,產南方者,皆在赤道北三十六度以內,若四一九度外,則全無矣。歐巴離西方諸處,較之亞細亞東方北極出地同度者,頗為卑下。所產草木,甚為懸殊。除四海同生之草木外,其餘皆止宜於二方極北之地,至於歐羅巴中央所產者,則凡高山,由巔至麓,樹木最繁,花卉萬種,然亦隻宜此方,難移植他地。橡樹在歐羅巴北方甚為高大,名曰樹王,椴、鬆、檉、榆等樹,乃北方所共有,黑楊、皂角等樹,叢茂成林,亦在北方溫道之末,惟鬆、檉二樹最多。赤道往北六十八度外,殆無樹木,至四十四度內,皆有。所產五穀,皆足以供歐羅巴一州之人。厄羅斯、伯羅尼亞、里曼等國,五穀豐登,除本國食用外,尚可外運。佛蘭西地,荍麥甚豐。厄羅斯、伯羅尼亞、里曼皆有荍麥,意大里種粳稻,土耳基種黍稷。諾魯威、蘇益薩二國,在北方,五穀甚鮮,隻有油麥而已。又至六十二度外,則無荍麥,還可。至四十六度,全無果菜。雜處歐羅巴各糧皆有,而南方猶茂盛,檸檬、橘子、阿唎襪果、桑葚、甘蔗等,皆聚於南方。葡萄乃歐羅巴至美至繁之果,或至四十五度,或至五十度,方無。黃麻、苧麻之類,歐羅巴中央用意栽種。桑樹惟歐羅巴南方栽種,至於顏料、藥材,在熱道者較多於他處。其香料,亦生於熱道者多,種類不一,然通行常用者,各國山中皆有之。

歐羅巴州所在生齒日繁,種植日甚,禽獸充斥,然較少於他州,尤少惡毒之獸。蓋人煙日稠,戶口繁滋,是以此一州人,每於惡獸毒蟲,務將除絕。所產野獸,近日跡微。但高山尚有熊獸,毛色種類各異,其豺狼、狐狸、豪獾、二豬等,皆生於深山幽谷、曠野叢林之地。其麋鹿、麅兔、鬆貂、二鼠等,不缺於遊畋狩獵之人。至於畜牲日增月盛,且其種昔尚矮小,今則配合於他方,所生皆高之雄駿。其至多者,乃馬牛羊犬。至於野鳥,則鷹鷲、鷂鳶遍林皆滿,家禽則雞鴿鴨鵝,不可勝數。孔雀、白鴿、白鶴、烏燕,無不備具。外此或裸、或鱗、或介、或甲,種則繁盛,味則甘濃焉。

歐羅巴一州之人,共約二垓二京七兆七億口,除回回國外,其餘歐羅巴各國,皆奉耶穌教,大同予異,各從其門。

歐羅巴中所有諸國,政治紛繁,各從其度,或國王自為專主者,或國主與群臣共議者,或無國君,惟立塚宰執政者。

五州之內,皆有文學,其技藝至備至精者,惟歐羅巴一州也。其外各州,亦皆有之,但未能造至其極。如鐫刻、地理、音樂等書,通行各國者,皆歐羅巴人所著作。其鑄造修製鍾表、槍炮、風球、火船、陰晴表、寒暑針等有裨日用之器,及織造各色匹頭,大半皆創造於其地。

歐羅巴古為鹵莽之州,後其地因近於厄日度,又連於亞西亞,故額力西國始得離暗就明,棄鄙歸雅。且其民人才能敏慧,文藝理學、政治彝倫,靡弗攻修,以臻其至。時有非尼西國人,自亞細亞州至於本州南方,教以貿易事務,建立貨局,招募商賈,其後加爾達厄國人始至焉。而額力西國人,遂泛海於意大里地立新國,即羅馬也。是時不惟意大里諸地,歸其所有,抑且英國及亞里曼等國,皆為其所得。及羅馬叛亂之後,為北方夷族奪據,彼時天主教,既由亞細亞入於歐羅巴,又遍布於四方,傳國數百餘載。迨夷狄占據後,所建新國非一,其奧盧地,歸於法郎西人;其義斯巴尼亞地,歸於維西哥多人;其英吉利地,歸克薩索尼啞人;其俄羅斯地,歸於古斯於的納維亞人。嗣後,由大尼那威而至之海寇,占據佛蘭西國之一部,由亞非里加而至之回人,侵犯大呂宋國之數地,而羅馬國則歸於天主教王管轄。其昔有各地,大半為佛蘭西國所有,更定新國,創業垂統,歐羅巴現在諸國,乃耶蘇降生後數百年間,始為建立。

 卷三十六 ↑返回頂部 卷三十八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