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瀛探索/第八章
外观
< 南瀛探索
导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
光绪20年(1894),清廷为了朝鲜半岛的主权问题,与日本发生了“甲午战争”。翌年,积弱不振的清国打了败仗,远在千里之遥的台湾,却成了日清于下关媾和时,谈判桌上的筹码。与此事毫不相干的台湾,在马关条约第2款第2条、第3条的条文当中,[1]却明确的将台、澎诸岛割让与日本。只因台湾在满清帝国的眼里是边陲孤屿,必须承担清国的愚昧与落后的历史包袱。
虽然割台之举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各地官绅纷纷上奏朝廷,慷慨陈辞,几到了“连日纷纷章奏,谓台不可弃,几于万口交腾”[2]的地步。然对于已焦头烂额的清帝国而言,唯有牺牲台湾,才能保住其帝国的国祚。故春帆楼一纸合约,决定了台湾日后的历史宿命。
割台之议谱定之初,台湾内部人心浮动、兵民骚乱,末代巡抚唐景崧被台湾官绅“劫留”下来,共商对策。在台官绅眼见清廷置之不理、外援又无望的情况下,明治28年(1895)5月25日,号称东亚第一个民主国的“台湾民主国”于焉诞生。这个台湾绅民为求自保而仓促立国,建年号为“永清”的民主国,就在成立5天之后,日军登陆澳底,驻守岸上的民主国军队不战而溃。6月4日,总统唐景崧逃离台湾,所谓的民主国已名存实亡、形同瓦解。同年6月17日,总督府于台北举行“始政式”,台湾自此步入了殖民统治的时代,也写下了台湾百姓五十年的辛酸历史。
导言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