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策鳌杂摭/卷一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国名原委

[编辑]

日本通中国最古。自两汉而降,朝聘以时,历久不渝,载在史乘。惟国名杂出,以致《搜神》、《述异》或疑为飞仙缥缈之乡。罔揣谫陋,阐究原委,摭录成篇。挂漏纰缪,固知未免,尚希博雅,纠正是幸。

扶桑

[编辑]

山海经》曰:“扶桑下有汤谷”注:汤当作旸。按《尧典》:“乃命羲和,宅嵎夷,曰旸谷。”传曰:“旸谷者,谓日所出之义。”又曰:“嵎夷,东表之地也。”其即今之日本欤?又按南史曰:“扶桑国者,齐永元元年,其国有沙门慧深来至荆州,云:‘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馀里。地在中国之东,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扶桑叶似桐,初生如笋,国人食之。实如梨而赤,绩其皮为布,可制衣亦可为锦。无城廓,有文字,以扶桑皮为纸。无甲兵,不攻战。’又曰:‘名国王为乙祁。贵人第一者为对卢,第二者为小对卢,第三者为纳咄沙。国王行有鼓角导从,其衣色随年改易。甲乙青,丙丁赤,戊己黄,庚辛白,壬癸黑。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以乳为酪。有赤黎,经年不坏,多蒲桃,无铁有铜,不贵金银。旧无佛法,宋大明二年,𦋺宾国有比丘五人游行其国,流通佛法经像,风俗遂改’云云。”据此说证之,今时殊多歧异,姑存之,足见古人未尝亲历其境以致传伪失实耳。

析木津

[编辑]

山海经》曰:“南倭、北倭属燕。”又曰:“自危四度,至斗六度,谓之析木之次,燕之分也。”

乐浪海

[编辑]

前汉书》曰:“乐浪海中有倭人百馀,国以岁时来献见。”按乐浪海即朝鲜海也。汉时有乐浪郡,故名。

祖州

[编辑]

十洲记》载:“鬼谷先生曰:‘臣闻东海祖州上有不死草,生琼田中,或名为养神芝。一本可活一人。’始皇乃使徐福发童男女五百人,载楼船入海,寻祖州遂不返。”

[编辑]

后汉书》曰:“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馀国。自武帝灭朝鲜,使译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其大倭王居邪马台国。光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臣自称大夫,光武帝赐以印绶。”按日本天明四年筑那珂郡,志贺岛田,间有民人从大石下掘获金印一颗,方七分,分之大半,高三分。纽似蛇,高四分,重二两九钱,文曰:“汉委奴国王”今为传国三宝之一,盖即当时所赐者也。又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又《光武纪》曰:“中元二年,春正月辛未,东夷倭奴国王遣使奉献。”魏志曰:“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邑,旧有百馀。汉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馀国。从郡至倭,循海岸水行,历韩国乍南。乍东到其北岸狗邪,韩国始渡一海至对马岛。”云云。是则倭国之称,考之载籍,由来已久。按倭字本于为反,《说文》曰:“倭,顺貌,从人委声。”《》曰:“周道倭迟。”与逶迤、𨖿迤、委蛇、威迟、委移,古音并通。《玉篇》始有乌禾反。国名之说,后人袭伪,遂专以为国名矣。据日人谓大和之和字亦因委、倭和,音皆相近,故自昔通用之,今始专称曰和而已。和氏歌》云:“倭奴乃人种之名,并非国名。其人鄙野,多居日本之东北境,后迁北海,与虾夷合,然亦自是别种。今呼为挨拿,盖即倭奴之转义也。日本初无倭国之名,至中国唐时,日本屡与中国往来。唐时多呼日本为倭国,日本亦惯习之。后又以其字好音近,改用和字。”

日本

[编辑]

唐书》曰:“日本国者,倭奴之别种也,以其国在日边,故以日本为名。”苐究未详其始自何时,史乘所书,自唐以前,或曰倭或曰倭奴,惟任昉《述异记》有日本国之名,则南北朝时似已有此号矣。而《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又谓:“武后改倭奴国为日本国。”终未能衷于一是。按《尔雅》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郭璞注曰:“日下在东。”邢昺《》:“日下谓日所出处,其下之国也。”日本之称盖始于此。

邸阁国

[编辑]

魏志·倭人传》:“有邸阁国,国有市,交易有无,使大倭监之。”

东倭

[编辑]

晋书·宣帝纪》:“魏正使元年,春正月,东倭重译纳贡。”

秦王国

[编辑]

秦人徐福,一名市,字君房。奉使求药不得,惧诛,止夷、澶二州。夷州即今夷港。澶州未详。号曰秦王国。按《隋史》开皇二十一年,帝遣文林郎裴世清使倭国,渡百济,东至一支国,又至竹斯国,又东至秦王国。其人同华夏,以为夷州,疑不能明也。又经十馀国达海岸。自竹斯以东皆附庸于倭。

纻㠘

[编辑]

太平御览》曰:“纻㠘上多纻,有三千馀家,云是徐福之后,风俗似吴人。”纻㠘疑与徐音相近之悮。按《海图闻见录》曰:“倭人皆覆姓,其单姓者徐福配合之童男女也。徐福所居之地名曰徐家村,即今纪州熊趾山下。”《和氏歌》云:“日本载籍从无秦王国徐家村之名,惟西京之西北有地名大秦者。此处有寺,极古,曰大秦寺,乃桓武迁都之前四百年,当中国唐朝时有。大臣秦川胜归依佛教,舍家为寺,故名。”又纪州牟娄山中有熊野三山,人迹罕至,面海背山,居民繁多,皆以樵、渔、耕、稼为业。相传为徐福所载来童男女之子孙也。

大和

[编辑]

周、秦之间,岛中榛莽未辟,比虾夷所居。自中土人浮海流寓,按《后汉书》、《三国志》,载有徐福入海求仙事。《日本通鉴》则又自以为周泰伯后。然其神武立国,实在周惠王十七年。二说不同,尚待考也。生聚蕃殖,侵逐虾夷,而立君长,始都于筑紫之日向宫,即今西海道之日向。号曰天御中主。逮二十三,传至彦潋尊之四子,名狭野彦波潋武者,起师东征。自浪速,即今大阪。过河内,驻生驹山,将入大和州之橿宫,即今畿内大和国也,生驹山其北。《山海经》所云橿谷之山或即此。因命名曰邪马堵,译言大和也。按唐宪宗时,其国吉备大臣奉使至唐,有作野马台诗赠之者,盖野马堵、野马台皆转音之相近耳。

虾夷岛

[编辑]

又名毛人国。在北海道之北,即所谓北倭也。其人类生番,性顽而悍。曩设征夷大将军以镇抚之,今改置开拓使。按《后汉书·鲜卑传》曰:“光和中,鲜卑檀石槐闻倭善网捕,东击倭人国,得千馀家,徙置秦水上,令捕鱼以助粮食。”即北倭虾夷也。其俗善于海中沉没捕鱼,至今犹然。又按《太平御览》曰:“虾夷,海岛中小国也。须长四尺,尤善弓矢,插箭于首,令人载觚而去,数十步射之,无不中者。”唐显庆四年,随倭国使入朝。按日人称虾夷为阿那,盖即倭奴二字也。

九夷

[编辑]

周书》曰:“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论语》曰:“子欲居九夷。”朱注:东方之夷有九种。欲居之者,乘桴浮海之意。后汉书》曰:夷九种: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无夷、风夷、阳夷也。杜氏《通典》所载与同一,曰:“元莬、乐浪、高骊、蔳饰、凫吏、索豕、东屠、倭人、天鄙也。”按《说文》曰:“夷从大从弓,或作𡗝,东方之人也。”《集韵》:“延知切,平也、易也、安也、大也。”《诗·周颂》:“彼徂矣,岐有夷之行。”又降福孔夷,《郑风》:“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又通作彝。孟子曰:“民之秉夷。”又曰:“舜,东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谥法》:“克毅秉政,安心好静,并曰夷。”然夷诚美称,顾人以卑贱解之,得无谬耶?

三神山

[编辑]

史记》曰:“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州,仙人居之。”按《拾遗记》曰:“三壶,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即方丈;二曰蓬壶,即蓬莱;三曰瀛壶,即瀛州,此三山形如壶。蓬莱亦名防邱,一名云来;方丈一名峦稚;瀛州一名魂州,亦名环州。”和氏歌》云:“三神山,不识何处,今惟纪州之熊野三山。其东面大洋,西与大和境接,蜿蜒数百里,树木郁葱,高凌霄汉。有瀑布日那知泉,直下数千丈,隐见云中。昔曾有神户至横滨舟过纪州,远眺海上三山,髣髴从九江之望匡卢,苐相距稍远耳,奈屡拟往游而未果。每有目送归云,不得游之憾。想古籍所谓三神山,或即是欤?”

碧海

[编辑]

十洲记》曰:“东有碧海,广狭与东海等。水不咸苦,正作碧色。扶桑在碧海中,东海外,别有圆海绕蓬莱,海水正黑,谓之溟海。无风而洪波万丈。”又曰:“扶桑在碧海之卯地,一面万里太帝之宫,东皇君所治处。”夫阆苑、蓬莱,固难征信,而壶山、碧海似尚与古籍相侔也。和氏歌》云:“相传,阿波土、佐伊、豫赞歧等地即上古扶桑树之所化。”

广乘山

[编辑]

云笈七签曰云:“海外蓬莱阆苑,有五岳灵山,一曰广乘之山,天之东岳也。在东海之中为发生,首上有碧霞之阙,琼树之林,紫雀、翠鸾、碧藕、白桥,岁星之精居九气青天之内。”

沃焦

[编辑]

《山海经》曰:“尧时,十日并出。尧使羿射九日,落为沃焦。”《庄子疏》曰:“沃焦在珠海之东一石,方圆四万里,厚四万里,海水注者无不焦尽故名。”据日人谓今之北海道一岛是也。

蛇海、鱼海、鸟海

[编辑]

高僧传》曰:“释鉴真往日本,漂入蛇海,又入鱼海,复入鸟海。既出,达于日本。”

呼韩昆邪

[编辑]

王维送晃监还日本国,诗序呼韩来朝,舍于葡萄之馆。昆邪遣使报以蛟龙之锦。

秋津洲

[编辑]

日本史》曰:“神武嗣位之三十一年即周襄王二十二年,巡幸登腋上、嗛间皆其地名,立望国中地形如秋津之耸咕,故名之曰‘秋津洲’。”按秋津,虫名,即蜻蛉也。

蜻蜓国

[编辑]

即秋津洲之意也。谨按《皇清通考·四裔门》曰:“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国在东海中,东北限大山。其地东高西下,势若蜻蜓,故曰蜻蜓国。”

韩中倭

[编辑]

顾林亭《天下郡国利病书》云:“倭奴邻三韩而国,故名韩中倭。后自恶其名,更号日本,在东海中,依三岛而居,地方数千里。”

弥耶谷

[编辑]

李言恭《日本考纪》曰:“国王以王为姓,居长崎岛之东北,地名弥耶谷,译曰京也。从长崎至弥耶谷,陆行近一月,去辽东远而闽浙迩。”陈伦炯《海国闻见录》所载与此同。惟唐人野马台诗,谓国王姓姬,不知孰是《和氏歌》云:“日本历代史乘未尝有书天皇姓者,惟其讳上冠以阿每之字,盖阿每译言天也,故《旧唐书 ·日本传》为姓阿每,亦,然亦讹也。夫姓者,天子所赐于臣,日本开国以来,一系相承,从未降而为臣,故无人赐之姓名之氏也。至于世族之姓,如平源、纪橘,皆天皇所赐,来历分明,其馀多以地名为姓,如国中姓某田者极多,据传皆齐田氏之裔。子姓繁多,各以其所居地名加于田上,如村田、岛田是也。”

吾妻

[编辑]

吾妻系郡名,在东山道之上野国。按日本史,称景行汉顺帝时其国王号之太子倭武尊。东征北倭,逐至相模渡海,复东,将抵安房。时妃橘姬随行,乃坠海。死后,太子凯旋,取道毛野国,西经簿冰岭。回顾东方,遥见相模海上有女神形,因感姬死事,叹曰:“吾妻哉!”遂名其处吾妻山,复名其郡为吾妻郡,后竟以吾妻为东方之总名。

宋时,日本僧奝然携来《吾妻镜》一书,又名《东鉴》,五十二卷,纪其国自安德承治四年至龟山文永三年,凡八十七年事,盖以吾妻为东,镜犹鉴也。

朱竹垞太史曾作《吾妻镜序》。《和氏歌》云:“《吾妻镜》乃镰仓氏之日纪,并非正史。错杂不堪,盖武人所记也。”

苻娄

[编辑]

《汲冡周书》曰:“正东苻娄、仇州、伊虑、沤深、九夷、十蛮、越沤,断发纹身,请令以鱼皮之鞞,鲗之酱、鲛瞂,利剑为献。”

策鳌杂摭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