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荀子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荀子
荀况

杨倞

《荀子》二十卷,内府藏本。周荀况撰。况,赵人。尝仕楚为兰陵令,亦曰荀卿。汉人或称曰孙卿,则以宣帝讳询,避嫌名也。《汉志‧儒家》载《荀卿》三十三篇。王应麟《考证》谓当作三十二篇。刘向《校书序录》称孙卿书凡三百二十三篇,以相校除重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三篇,为十二卷,题曰《新书》。唐杨倞分易旧第,编为二十卷,复为之注,更名《荀子》,即今本也。考刘向《序录》,卿以齐宣王时来游稷下,后仕楚,春申君死而卿废。然《史记‧六国年表》载春申君之死,上距宣王之末凡八十七年。《史记》称卿年五十始游齐,则春申君死之年,卿年当一百三十七矣,于理不近。晁公武《读书志》谓《史记》所云年五十为年十五之讹,意其或然。宋濂《荀子书后》又以为襄王时游稷下,亦未详所本。总之战国时人尔,其生卒年月已不可确考矣。况之著书,主于明周孔之教,崇礼而劝学。其中最为口实者,莫过于《非十二子》及《性恶》两篇。王应麟《困学纪闻》据《韩诗外传》所引,卿但非十子,而无子思、孟子,以今本为其徒李斯等所增,不知子思、孟子后来论定为圣贤耳,其在当时,固亦卿之曹偶,是犹朱、陆之相非,不足讶也。至其以性为恶,以善为伪,诚未免于理未融。然卿恐人恃性善之说,任自然而废学,因言性不可恃,当勉力于先王之教。故其言曰︰凡性者天之所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其辨白伪字甚明。杨倞注亦曰:伪,为也。凡非天性而人作为之者,皆谓之伪。故伪字人旁加为,亦会意字也。其说亦合卿本意。后人昧于训诂,误以为真伪之伪,遂哗然掊击,谓卿蔑视礼义,如老、庄之所言。是非惟未睹其全书,即《性恶》一篇,自篇首二句以外,亦未竟读矣。平心而论,卿之学源出孔门,在诸子之中,最为近正,是其所长;主持太甚,词义或至于过当,是其所短。韩愈大醇小疵之说,要为定论。馀皆好恶之词也。杨倞所注亦颇详洽。《唐书‧艺文志》以倞为杨汝士子,而《宰相世系表》则载杨汝士三子:一名知温,一名知远,一名知至,无名倞者。表志同出欧阳修手,不知何以互异,意者倞或改名,如温庭筠之一名岐欤?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哲学
维基大典 阅文言维基大典文:哲学

四库全书

[编辑]

目录

[编辑]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