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外觀
荀子 周荀況撰 唐楊倞注 |
《荀子》二十卷,〈內府藏本。〉周荀況撰。況,趙人。嘗仕楚爲蘭陵令,亦曰荀卿。漢人或稱曰孫卿,則以宣帝諱詢,避嫌名也。《漢志‧儒家》載《荀卿》三十三篇。王應麟《考證》謂當作三十二篇。劉向《校書序錄》稱孫卿書凡三百二十三篇,以相校除重複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三篇,爲十二卷,題曰《新書》。唐楊倞分易舊第,編爲二十卷,復爲之註,更名《荀子》,卽今本也。考劉向《序錄》,卿以齊宣王時來游稷下,後仕楚,春申君死而卿廢。然《史記‧六國年表》載春申君之死,上距宣王之末凡八十七年。《史記》稱卿年五十始游齊,則春申君死之年,卿年當一百三十七矣,於理不近。晁公武《讀書志》謂《史記》所云年五十爲年十五之譌,意其或然。宋濂《荀子書後》又以爲襄王時游稷下,亦未詳所本。總之戰國時人爾,其生卒年月已不可確考矣。況之著書,主於明周孔之教,崇禮而勸學。其中最爲口實者,莫過於《非十二子》及《性惡》兩篇。王應麟《困學紀聞》據《韓詩外傳》所引,卿但非十子,而無子思、孟子,以今本爲其徒李斯等所增,不知子思、孟子後來論定爲聖賢耳,其在當時,固亦卿之曹偶,是猶朱、陸之相非,不足訝也。至其以性爲惡,以善爲僞,誠未免於理未融。然卿恐人恃性善之說,任自然而廢學,因言性不可恃,當勉力於先王之教。故其言曰︰凡性者天之所就也,不可學,不可事。禮義者,聖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學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僞。是性僞之分也。其辨白僞字甚明。楊倞註亦曰:僞,爲也。凡非天性而人作爲之者,皆謂之僞。故僞字人旁加爲,亦會意字也。其說亦合卿本意。後人昧於訓詁,誤以爲眞僞之僞,遂譁然掊擊,謂卿蔑視禮義,如老、莊之所言。是非惟未睹其全書,卽《性惡》一篇,自篇首二句以外,亦未竟讀矣。平心而論,卿之學源出孔門,在諸子之中,最爲近正,是其所長;主持太甚,詞義或至於過當,是其所短。韓愈大醇小疵之說,要爲定論。餘皆好惡之詞也。楊倞所註亦頗詳洽。《唐書‧藝文志》以倞爲楊汝士子,而《宰相世系表》則載楊汝士三子:一名知溫,一名知遠,一名知至,無名倞者。表志同出歐陽修手,不知何以互異,意者倞或改名,如溫庭筠之一名岐歟? |
四庫全書
[編輯]目錄
[編輯]- 荀子序
- 第一卷 勸學篇第一 修身篇第二
- 第二卷 不苟篇第三 榮辱篇第四
- 第三卷 非相篇第五 非十二子篇第六 仲尼篇第七
- 第四卷 儒效篇第八
- 第五卷 王制篇第九
- 第六卷 富國篇第十
- 第七卷 王霸篇第十一
- 第八卷 君道篇第十二
- 第九卷 臣道篇第十三 致士篇第十四
- 第十卷 議兵篇第十五
- 第十一卷 彊國篇第十六 天論篇第十七
- 第十二卷 正論篇第十八
- 第十三卷 禮論篇第十九
- 第十四卷 樂論篇第二十
- 第十五卷 解蔽篇第二十一
- 第十六卷 正名篇第二十二
- 第十七卷 性惡篇第二十三 君子篇第二十四
- 第十八卷 成相篇第二十五 賦篇第二十六
- 第十九卷 大略篇第二十七
- 第二十卷 宥坐篇第二十八 子道篇第二十九 法行篇第三十 哀公篇第三十一 堯問篇第三十二
- 荀卿新書十二卷三十二篇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