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文库:写字间/2006年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中国古代诗歌[编辑]

欢迎参加Wikisource:专题/中国古代诗歌讨论--Shizhao 20:32 2006年1月7日 (UTC)


保护页面段落投票[编辑]

多语言维基文库正在进行保护页面段落投票,以允许管理员保护页面部份段落,而不是完全保护或完全部保护。请编辑50次以上注册用户到oldwikisource:Wikisource:Vote_on_enabling_the_ProtectSection_extension投票表决。我已经投下中文、英文、法文、多语文库网站支持各一票。--Jusjih 01:14 2006年1月17日 (UTC)

“战”外书源?[编辑]

那个战外书源,是错字还是故意那个样子的= =?--Kichyou 06:03 2006年2月25日 (UTC)

很明显是“站”字打了别的同音字。--Hello World! 03:31 2006年3月9日 (UTC)

欢迎参加维基文库新logo的设计--Shizhao 02:57 2006年3月6日 (UTC)

  • New Wikisource Logo made by 百楽兔
    技巧太差,表现不出自己所想的概念来,哈哈。
概念说明:
  1. 圆圆的,因为Wikimedia的几个Project Logo都是圆形。
  2. 一个“文”字,代表库。
  3. 一个“W”字,代表Word和Wikisource,也代表Wikimedia。
  4. 采用手写体或书法风,代表文化、历史与传统。(其实原本要做得比较视觉系、现代感一点,但做不出来,哈哈)
  5. 红色的圆形是Wikimedia Logo的特征。
  6. 主体采用黑色...纯粹是因为技巧太差(笑)
以上纯属闲暇娱乐,见笑见笑--百楽兔 14:45 2006年3月15日 (UTC)
- 这个...太日本风了吧?很像日本武士的标志。--Ruan 15:37 2006年3月15日 (UTC)
先跟Shizhao兄说抱歉,因为Shizhao兄提供的连结有问题,所以我已擅自更正了,希望Shizhao兄不会介意。
to: Ruan兄:哈哈,大概是那颗又大又圆的红太阳的缘故吧。不管是中国风还是日本风,我的确是要表达一种东方风情,而且还要有点中西合璧的味道。维基文库新logo的设计中已有多个参选Logo,质感很好,但都太洋了。看来我代表东方人去推销一下东方的concept好了--百楽兔05:04 2006年3月16日 (UTC)
那“W”字很像日文假名(希望不要介意我这样说)--Hello World! 15:11 2006年3月16日 (UTC)
本来我还觉得那个说是书法效果好像有点牵强,但看到Hello World!兄说像平假名(中国草书),就觉得其实没有我想像中的糟糕--百楽兔06:18 2006年3月17日 (UTC)
投票处那里有人说这是希腊字母阿尔法(第一个字母)和奥米加(最后一个字母)的混合,看来这个真的不错--地球发动机
同一个图案带给大家的连想都不同,特别是东方人和西方人的差异,想想也实在有趣。由此看来,当初混合文化的设计目的的确有达到了。--百楽兔 14:23 2006年4月20日 (UTC)

写字间名称讨论-续[编辑]

移动到:Wikisource talk:写字间

原讨论内容没有搬过去喔。--百楽兔 09:07 2006年4月8日 (UTC)
我搬了。--百楽兔 14:29 2006年4月20日 (UTC)

开放获取[编辑]

参看w:开放获取,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做这方面的事情?--Shizhao 13:51 2006年4月3日 (UTC)

机器人[编辑]

我想把 RhoBot中文维基文库上注册为机器人(做杂活、创建新条目等)请前往Wikisource:投票提意见/投票。。。 --Shibo77 14:32 2006年4月25日 (UTC)

  • 请问机器人可以为文库做些什么事?可不可以具体的举一些例子。例如那些杂活?或创建何䅜新条目?--Ruan 06:22 2006年4月26日 (UTC)
有很多事可以做。原文从大网站/文库自动转换为维基文库格式再自动创建(即新条目);条目中添加模板(比如说:Template:正体化)、删除模板、更改格式(比如说:最近的文言文竖式);自动创建条目分类、自动欢迎新用户;做少数的跨语言链接;暂时想到这些。。。 --Shibo77 06:36 2006年4月26日 (UTC)

Template 模板[编辑]

Template:标题以及Template:Header或许应该合并历史。User:Shibo77在2006年二月18日创建Template:标题时,我没发现,而在3月24日从英文维基文库引入Template:Header以后,才发现性质相同而重复。如果没有反对,我饨被合并两者修订历史。--Jusjih 10:14 2006年4月27日 (UTC)

佛经的版权问题[编辑]

我刚刚在杂阿含经页的连结中,看到这个佛经资料库的版权宣告,其中一条是提供电子佛典资料库以供各界作非营利性使用,其意和GFDL有所抵触,但是佛经应属public domain,这样的宣告是有效的吗?--KaurJmeb 04:56 2006年1月3日 (UTC)

应该没有问题吧--Shizhao 02:36 2006年1月4日 (UTC)
最近,英文维基文库曾在en:Wikisource:Possible_copyright_violations#UN_Security_Council_Resolution_1154争论联合国文件的版权问题,结果是,虽然不合GFDL,但仍有license。顺便请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在大陆流行时,版权状况究竟如何?--Jusjih 09:48 2006年1月4日 (UTC)
这得看作者是不是逝世超过50年。中国大陆的著作权法有向前追溯的权利。--Shizhao 02:11 2006年1月5日 (UTC)
抱歉啊各位,目前所看到的杂阿含经,都是从CBETA电子佛典剪贴来的,不晓得发起这个讨论的 KJ 以及所有参与讨论的网友,是否也有安装这套电子书?在CBEATE电子佛典中,每篇经文的最后,确实都有该网页所提到的版本资讯,里面也有交待这些经文的来源为何。
本来在贴的时候也是有在思考,到底要不要把这个版本资讯一并附上,毕竟这些内容都是该协会成员OCR扫描、校对、整理的辛苦成果。以下节录其中一篇经文的版本资讯来让各位看看,然后讨论一下,这些东西是该一并贴进来,或是干脆不要有:

佛说铁城泥犁经


【经文资讯】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01 册 No. 0042 铁城泥犁经
【版本记录】CBETA 电子佛典 Rev. 1.7 (Big5),完成日期:2004/10/07
【编辑说明】本资料库由中华电子佛典协会(CBETA)依大正新修大藏经所编辑
【原始资料】萧镇国大德提供,张文明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项】本资料库可自由免费流通,详细内容请参阅【中华电子佛典协会资料库版权说明
仅仅是对古籍的标点的话,不受到版权保护。但是如果增加了注解,那么注解部分受到版权保护--Shizhao 09:28 2006年1月5日 (UTC)


I want to say something also: re-license information in Public Domain to GFDL is WRONG!

--Kentsin 11:44 2006年9月17日 (UTC)

1956年以前的中文文献应以正体字上传[编辑]

简体中文是自1956年后才规定施行的汉字简化制度,1956年前的文献应以正体字来保存,中文古文的研究,即使在简体中文使用区,仍然以正体中文为主。中文的维基已经提供了正简体转换的功能,让即使是研究者以外的读者也能自由使用习惯的阅读方式来阅读。维基文库是为了保留人类文明的资产而设立,部分原文以简体字表示后意思可能与完意不同,这样就失去了典藏这类文献的意义。请大家在上传文献时,原文为正体字的文献应以正体中文上传。--KaurJmeb 08:48 2006年2月5日 (UTC)

完全同意。因为我繁简中文都会用,所以有空我会处理这件事。--Jusjih 09:22 2006年2月6日 (UTC)
我也认为应该如此,应该以原始文献所使用的字来表达,例如:秦汉之后,大概都是用“于”,先秦大概都是用“于”(ex. 诗经)。都不要去更改它,务求保留原貌才是。--Ruan 15:43 2006年2月6日 (UTC)
我们应该透过怎样的程序,将之定成一个方针呢?--KaurJmeb 16:56 2006年2月7日 (UTC)
我认为这很难办到。我们不能强求如此。--Shizhao 06:07 2006年2月8日 (UTC)
虽然不能强求,但最好还是如此做。日文维基文库对于1945年以前的文献一般没有简化。--Jusjih 11:07 2006年2月8日 (UTC)
我有个疑问,在大陆,现在买得到的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书,是简字印刷还是正体字印刷?--KaurJmeb 13:11 2006年2月8日 (UTC)
几乎都是简体字,除非是旧书才有可能,或者是影印本。也有个别的与古籍有关的著作会使用繁体字,但属于个别现象--Shizhao 15:23 2006年2月8日 (UTC)
我在深圳书城买过正体俞平伯校 <<红楼梦>>.--Hillgentleman 05:12 2006年11月11日 (UTC)
各位是否都赞成文库收录原则以第一手资料为主呢? 如果是,则以该文献之原貌收录应无异议。就算将来情况正好相反,繁体字成为汉语世界唯一的标准文字,同样的标准仍然适用于既有的简体文献。--百楽兔03:05 2006年2月9日 (UTC)
如果保持原貌,似乎连标点符号也应该不要了。古籍上都是没有标点符号的--Shizhao 06:27 2006年2月9日 (UTC)
关于标点,我愿意且能够妥协,阁下如何?--百楽兔 16:09 2006年2月9日 (UTC)
简化字无法保持原貌,这点似乎不用再辩了,因为,简化字不只将原本的字形简化 (这一点还可以接受),也将原本不同义不同形不同音的字合并 (这一点是死穴)。也就是说,保留简化字,不一定能正确的对应到正体字。但,若是保留正体字,在需要时可以正确无误地对应到简化字。至于标点符号,只是为了方便阅读。若是某人因个别的需要必须将标点符号去除,也不是一件难事,而且这样做也不会伤害到古籍原貌,不是吗?--Ruan 17:14 2006年2月9日 (UTC)
中国的考据学,经常对古籍的句读就有多种--Shizhao 18:02 2006年2月9日 (UTC)
我正将超过一年的古文老条目正体化,但请问195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献,哪一日开始简化,哪一日之前应以正体字上传?--Jusjih 09:23 2006年2月10日 (UTC)
关于句读方面,台湾维基人曾在批踢踢的讨论版讨论,whoevert提出一个看法,大家可以参考,她认为句读是为了方便大家来解读,只要在文中注明“原文无句读”即可。同样的情形在英文版中也有,她以莎士比亚的剧为例,原文中,莎翁并无提到任何剧场的情形,只有人物的对话,但是后人解读的版本中,则会在每幕之前加上舞台指示,依旧是研究莎翁剧作学者所依凭的版本,她也提到“如果不加标点,也要把版面编排得容易阅读,如果使用者觉得不好查阅不方便,文库本身也会失掉他的一项重要功能”。--KaurJmeb 07:53 2006年2月12日 (UTC)
非常同意。最重要的只在于文字本身,其他的标点、注解等只是参考,弹性很大。我看此事就至此定案,列入方针吧。--百楽兔 13:36 2006年2月16日 (UTC)
使用简体字地区的用户,对于输入繁体字有一定困难,列入方针并不现实--Shizhao 02:22 2006年2月17日 (UTC)
我觉得方针可以这样订:有简体用户想要上传简体字的文献也可以(因为有总是比没有要好,还是有贡献),但只要是1956年以前的东西,都允许其他用户将简体字版本变更为繁体字。(也就是基本上还是支持用繁体)这样子弹性比较大,也比较不会打击想要贡献的简体字用者的热情。--Ffaarr 02:47 2006年2月17日 (UTC)
同意。若原文就是简体的文献,这里自动繁体化出错时,逐字订正转换就可以了。--Jusjih 09:00 2006年2月17日 (UTC)
文献内容的“正体化”,希望不会对原编辑者产生不敬的意思。--Ruan 09:11 2006年2月17日 (UTC)
文章条目应否移动到正体中文名称?--Hello World! 15:11 2006年3月16日 (UTC)
个人认为条目名倒是无所谓。因为为了方便繁简双方用户,重定向是一定要做的,所以基本上不会像内文一样产生那么大的困扰。--百楽兔06:25 2006年3月17日 (UTC)

因为我不总是能确定自动正体化后,用字合于原文,所以各位发现不转换字体应正体化,但不便亲自处理的条目,请用Template:正体化,留给任何用户处理。条目名最好也忠于原文,但各位若无法自行移动页面,请找管理员合并页面历史,不要自行剪贴,否则不会自动移动页面。简体文献内容的“正体化”,还是不做得好,除非是在香港以及澳门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因为简体换繁体常有分叉,容易错误。--Jusjih 12:12 2006年3月24日 (UTC)

另外,我认为古文不应该使用现代的标点符号。根据传统对古文的句读,应该只使用“。”--Shizhao 03:22 2006年3月27日 (UTC)
我认为正体化的标签应该加到文章的末尾,这样不影响到正文的内容阅读,毕竟在没有正体文章之前简体的也同样有意义。--Vipuser 06:40 2006年4月21日 (UTC)
我不认为如此。--Ruan 10:35 2006年4月21日 (UTC)
  • 同意1956年以前的中文文献应以正体字上传。--encyclopedist (对话页) 21:19 2006年4月21日 (UTC)
    补充说明一下,我的意思是尚未正体化的页面将正体化标签放在页面底部,并不否认1956年以前的中文文献应以正体字上传。--Vipuser 08:50 2006年4月22日 (UTC)

我觉得应当确立尽量复原原文的方针,即原文是什么字,就以改为该字为最终目标,若有多个版本,以最原始版本为准。具体来说:

  1. 1956年以前的文字用繁体字。我有个学历史的同学说,如果是简体字出版的古籍,有时候相当麻烦,建议少看。另建议尽量保持原文使用的异体字,过于生僻可以加脚注,如果过于生僻到无法输入,用正字代替,并在脚注说明原字是如何写的(如左边是言字旁,右边是劳)。如果1956年以前的文字已简体输入,改为繁体才可算完美品质,即加Template:正体化促进用户转写,位置我认为无所谓,个人感觉上面好一些。大陆也不是推行简体字后就一夜就使用简体字了,有些1956年后的文字仍然使用繁体字,建议这种情况下仍保持繁体字原貌。
  2. 对于两岸四地的文字,应以属地对待,即大陆、新加坡原文是简体的,可以由繁体改为简体,香港、澳门、台湾原文是繁体的,可以由简体改为繁体。
  3. 对于二简字(似乎电脑字库里是没有的)文字,使用简体。
  4. 文章名原则同正文原则,但要建立必要的简繁重定向。
  5. 最后建议确立为方针,提倡使用。

前几日,想确定一个历史事件时间(各个文章说法不一),查一下《明实录》,结果发现网上根本免费查不到,要不就得一下子掏好几百块钱的年费来查询。图书馆也找不到,这才觉得维基文库的重要,这种没版权的文献趁早放上来造福大众,少几个像我这种有想探求真相兴趣却被金钱打击积极性的人。--Pubuhan 18:02 2006年5月23日 (UTC)

正体字这个词可能没有问题,但是我一直认为简体字这个词有斟酌的空间。这个词似乎应被称呼为“简化字”较为妥当。--兰若非 2006年7月14日

顺便一提的事,新加坡自从1969年开始在学校推广简化汉字,所以更早的新加坡汉字文献也不应使用简化字。这点已经写入Template:正体化。--Jusjih 12:29 2006年7月27日 (UTC)
Category:不应使用简化字的页面已经有近400条目。尝试将鸭的喜剧回正时,难以找到可靠的正体网页。各位如欲正体化,但找不到可靠的网页对照时,建议在页面顶端加注{{Textquality|50%}},表示尚待校对。--Jusjih 07:43 2006年11月3日 (UTC)
因应#联合国部份作品属于公有领域,需要特别强调联合国1971年以前的中文都是中华民国正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蒋介石代表才用简体。刊登时要依据联合国网站的原文字体为准。--Jusjih 16:16 2006年11月12日 (UTC)

电脑字体[编辑]

中文不仅有繁简体之分,也有不同地区电脑字体之分。例如,<font lang="zh-tw">表示台湾电脑字体,所以“祇”若用<font lang="zh-tw">祇</font>就显示成。当我们普遍认为早期中文文献应以传统汉字刊登时,是否也应注重电脑字体?大部份传统汉字的确实字体与font lang="zh-tw"所用者同。然而,刚才在大理院统字第13号解释测试时,发现使用font lang="zh-tw"的字体转换成简体时,不会转换成font lang="zh-cn"的字体,所以暂时取消font lang="zh-tw",想要讨论,征求意见。--Jusjih 16:22 2006年12月11日 (UTC)

刚才发现中文维基百科介面语言设定为台湾正体时,自动采用。我们也应该比照处理,也就是介面语言设定为台湾正体时,自动采用;设定为大陆简体时,自动采用;其馀中文地区电脑字体类推。--Jusjih 18:57 2006年12月11日 (UTC)

竖式书写的古文[编辑]

刚刚做好了Template:VH1Template:Vtext两个模板,专门用于古文。示例见岳阳楼记少年中国说(前者保留原来的横式书写,后者原横式书写原文仅为学校课本中的节选,现扩充为全文并将原节选删除),请大家看看效果。句读方面,采用了半角的“.”,个人感觉更好。--地球发动机 13:52 2006年4月24日 (UTC)

非常好。这样遇到原文直写的中华民国文献也能如此显示。--Jusjih 15:58 2006年4月24日 (UTC)
  • 看了你整理的作品,我感觉很棒。不过,你可能要多实作几篇,我才会知道模版怎么使用。 :) 谢谢!--Ruan 16:49 2006年4月24日 (UTC)
目前这套方案的特点和限制:
  1. 可以做到复制粘贴为普通文本时保持语序不变
  2. 可以做到句读不影响排版
  3. 由于每行自动加入一个全角空格,因此能保证文字较多超过一排的时候不会上下混在一起
  4. 处理英文字母混杂的时候可能难以排版,最好避免。
  5. 不能自动断句,如果一个非常长的段落中间有多/漏字会非常麻烦
  6. 可以加入<ref></ref>引用,但字高会有变化,正在研究更好的解决方法
最新添加了Template:VtextStartTemplate:VtextEnd两个模板,是将Vtext模板加以拆分。还有Template:Lborder,儅需要在左边加竖线的时候可以使用这些模板。例子是郑伯克段于鄢。其实这些模板的用法非常简单,VH1就是一个标题,Vtext是一列文字。Lborder除了要给出正文外,还需要给出正文的字数(不包括句读符号)。儅使用{{Vtext|}}的时候,就是一个空列,用作分段。--地球发动机 18:03 2006年4月24日 (UTC)
问题是这不利于文献的传播,他人转载是会不会造成困难?--Shizhao 01:03 2006年4月25日 (UTC)
这是这套模板的另一个优点。如果你复制粘贴为普通文本,就是正常语序的横排文本,一点不会打乱。因此,对于转载来说应该不存在困难。当然,这里一行(竖式文本的一列)的长度比较短,大约只有22个字。我想尽管稍许有些不便,但应该还是可以用。--地球发动机 02:29 2006年4月25日 (UTC)
个人感觉对于编辑者来说难度太大了一点,还需要数字数来排版--Shizhao 03:46 2006年4月25日 (UTC)

竖式排版有其好处是不能否认的,但其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以个人的观察,

  1. 字数少的文章很有视觉效果,字数多的就看得有点眼花。特别是目前电脑是以横向阅读为设计出发点,这个先天限制使得竖式显示在实用性及效果上都打了不少折扣。
  2. 句读效果还是以全形为佳。
  3. Shizhao兄所言,除了数字数(用程式数是很快,但多一个步骤就是多一分时间)之外,排版及后续的维护上会增加投入的时间,有的文献可能值得,有的又不值得了。
  4. 一篇文章同时有竖横两式的实用性是否足够?
  5. 目前可能还看不出来,但如果未来各类应用模板陆续出现后,竖式显示会不会影响到那些模板的使用,即排版上的问题。甚至,是否会为了解决排版问题而增加模板设计的难度?
  6. 也是未来的发展。可以想见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各式媒体的交互整合,各类新型态应用的推陈出新,是否会增加未来转换时的困难度?

我好像批评多于赞美,但其实不是,我非常高兴有这么美丽的模板可以使用,只是考虑到实用价值,就会有所取舍。就好像男人娶老婆不一定会娶自己觉得最漂亮的,有时会选择最适合一起生活的。(最后这个例子聊资一欢,笑笑就好)--百楽兔 14:42 2006年4月25日 (UTC)

你的意见是非常中肯的。目前的Web标准确实完全没有考虑竖式,虽然能够用各种办法避开,还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我自己发现的,竖式文本的打印能力非常差。只要文本一多,打印结果就乱七八糟。看来只能靠W3C将来推出竖式的CSS支持,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目前情况下,我建议竖式文本仅用于字数较少的文章。--地球发动机 08:12 2006年4月26日 (UTC)
打印我倒是没想到,看来我实在太惯于存档而不是打印了(笑)。的确如地球发动机兄所言,需要等待支援竖式显示的时机。--百楽兔 07:43 2006年4月29日 (UTC)
重大发现:竖式书写不能繁简转换。--Jusjih 04:14 2006年8月10日 (UTC)
除非你把屏幕也竖过来,把浏览器的缺省滚动条改成横滚的,让w3把t2b写进XHTML1.0……没用!Source被割得七零八落还叫甚么Wikisource?Firefox和Maxthon的滚轮缩放也都成了摆设了……我不是反对直书,实在是没有这个条件。有女同车 21:13 2006年8月13日 (UTC)

短条目竖写[编辑]

我以客中行测试短条目竖写。请大家发表意见。目前我对竖写的看法是,短条目古文先用竖写,再用横写,不困难。长条目建议不要太勉强制作竖写。--Jusjih 16:13 2006年9月17日 (UTC)

说实话,我不太同意使用竖写,实在没有这个必要--Shizhao 02:48 2006年9月19日 (UTC)
请参看#不同版本的处理更进一部的讨论。竖写也是不同版本。--Jusjih 19:46 2006年9月21日 (UTC)

繁简体转换问题[编辑]

请管理员注意下,这里的繁简体转换系统存在问题。比如著简体变成了着,请看这个:著作权。这里的繁简体转换最好跟维基百科的保持同步为好。--地球发动机 05:35 2006年4月23日 (UTC)

我倒觉得文库应取消繁简转换。尽管可能会有一页之中繁简交杂的问题,但似乎又不是那么令人介意。我比较在意许多乍看之下无法判断是否是转换错误的问题,增加校稿上的痛苦指数。--百楽兔 13:35 2006年4月25日 (UTC)
校稿时候毫无疑问应当手动切换到不转换状态。校毕还应测试各种情况方妥。--地球发动机 18:46 2006年4月28日 (UTC)
就是这一点讨人厌啊。第一次检校时,同一个页面要Load两次,编辑完后的再次校对又要Load两次。又不能在参数设置预设不转换…--百楽兔 07:32 2006年4月29日 (UTC)
直到最近才发现可以设置为不转换(汗)…--百楽兔 12:45 2006年5月13日 (UTC)

“大陆简体”中“拾”居然都转成了“十”,能不能取消转换呢?--Hy48 03:44 2006年5月21日 (UTC)

应该取消自动转换,但我不会。建议暂时输入-{拾}-。-{}-就能禁止自动转换。--Jusjih 17:17 2006年5月21日 (UTC)
繁简转换的整理,是由谁来负责?若是管理者本身需有很强的电脑知识才能胜任,那么,可不可以到百科中找个愿意帮忙一下的人过来看看。不要一直放著老问题不管。宏 都会被转成 巨集 --Ruan 18:13 2006年6月17日 (UTC)

Category 页面分类[编辑]

Category:Chinese 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分类?不太懂它的作用。 --Ruan 06:45 2006年4月29日 (UTC)

这个是当初在wikisource.org上的分类,用来表明文章内容的语言,现在没有用了--Shizhao 07:32 2006年4月29日 (UTC)
经过整理,已经没有页面链入此页面,并且删除了。--Jusjih 09:29 2006年6月5日 (UTC)

我做了一个“缺字”的模板[编辑]

目前仍有一些字未纳入Unicode规范,以致缺字的情况还是不可避免。为了整理那些缺字,我做了一个缺字的模板。请见:template:?

方法:{{?|這裡輸入描述}}

范例:,仁的古字之一。

使用此模板后的好处有二:

  1. 在该模板的链入页面中就能找到有哪些文章中有缺字。
  2. 因为以显眼的红色表示,所以在浏览文章时能够很快地找到。

有些字一时打不出来或找不到时也可使用此模板,也许其他编辑者发现时能够协助输入。--百楽兔 08:03 2006年4月29日 (UTC)

最好将描述加括号显示出,以区分文章中的正文。--Tevatron 13:38 2006年5月13日 (UTC)

描述不会影响到正文(“,仁的古字之一。”是正文)。你可以将鼠标移至上面那个红色问号上停留一下,你就会见到效果。--百楽兔 15:27 2006年5月13日 (UTC)
目前缺字最多的是这一篇:史记:卷117,不愧为华丽夸张的汉赋…(汗),大家可前往看看缺字效果。--百楽兔 13:47 2006年5月14日 (UTC)
使用这类模板有一个大问题。如史记/卷117,在打印版模式下,使用这些模板的地方的注释文字无法打印出来。是否有好的解决办法?例如能否将这些模板和<ref>结合起来?不知道可否通过修改css或者js实现?--Shizhao 16:35 2006年12月23日 (UTC)

中华民国法律格式标准化提议[编辑]

最近从立法院网站上载许多中华民国法律正文,想问的事,非现行条文要如何消歧义。

  • “民国八十九年一月十五日”或类似写法太长,不易了解那是立法院修正日期或总统公布日期,所以我考虑移动页面缩短之。
  • “民国九十四年一月修正”或类似写法,“修正”二字可以表示那是立法院修正日期,不是总统公布日期。
  • “民国五十九年”或类似写法,如果不制造歧义,最精简。

若有意见,请讨论。--Jusjih 15:33 2006年5月12日 (UTC)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可有哪篇为例?--百楽兔 12:54 2006年5月13日 (UTC)
请看Category:中华民国法律非现行条文。顺便一提的事,大部份中华民国法规的正式名称不冠以“中华民国”,所以要消歧义,例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法律名城类似,向公司法,建议殿以“ (中华民国)”。--Jusjih 14:36 2006年5月13日 (UTC)
个人觉得“民国XX年X月修正”这种写法比较好,若以阿拉伯数字表示则能更进一步缩短,看起来也会更整齐。“殿以“ (中华民国)””本人亦赞同。--百楽兔 15:36 2006年5月13日 (UTC)
谢谢回应。虽然台湾近年更长在日期用印度阿拉伯数字,但正式文书仍用汉字。我偏好民国纪年用汉字,但既然立法院法律系统显示的法律沿革也改用印度阿拉伯数字,原用汉字,我现在开始参考您的意见。--Jusjih 13:00 2006年5月14日 (UTC)
已经大规模移动页面。新标题简洁许多。--Jusjih 17:14 2006年5月17日 (UTC)
请大家去Wikisource:专题/法律进行进一步讨论。--Jusjih 16:24 2006年10月27日 (UTC)

维基文库的使用量排名[编辑]

根据 [1]的使用量统计。

中文维基文库超过阿拉伯语版, 成为除了英文版之外最受欢迎的文库。--Ffaarr 01:18 2006年5月22日 (UTC)

恭喜。--Jasonzhuocn...._交流 23:37 2006年6月1日 (UTC)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格式化的建议[编辑]

由于法律法规是没有版权的,所以法律法规是维基文库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目前法律法规的格式很杂乱,完全没有相应的规则。我们应该讨论一个相应的格式规则出来。我的问题如下: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要不要包括相应的主席令?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要不要包括相应的国务院令?
  3. 法律文本的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是采用Header模板还是采用其他的格式?
  4. 法律正文每行开头是否缩进2个空格?

--Siriudie 16:40 2006年5月30日 (UTC)

法律不能说“作者”吧!--Tevatron 17:50 2006年6月2日 (UTC)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应的主席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规相应的国务院令当然可以包括,只是要不要分开业面尚待考虑。法律文本的开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建议采用Header模板。人大网法律正文每行开头缩进2个空格(全角),所以我建议这里也如此处理。

法律不能说“作者”?我认为可要可不要。顺便一提的事,澳门法律也不受著作权保护,但香港及新加坡法律有政府版权。这里有没有澳门人?--Jusjih 15:03 2006年6月3日 (UTC)

请大家去Wikisource:专题/法律进行进一步讨论。--Jusjih 16:24 2006年10月27日 (UTC)

作品的批注如何处理[编辑]

目前我手边有一部包含比较完整的包含脂批和其他批注的《红楼梦》版本,想要发布出来,因为我觉得这非常有助于读者的理解。但不太清楚维基文库对于此类“批注”的处理办法。是直接附在原书处,还是新开条目???-Challhsu 2007年5月4日 (五) 10:30 (UTC)[回复]

关于Textquality和header模板的堆叠[编辑]

Textquality和header模板在编辑框中通常会如下堆叠:

{{Textquality}}
{{header

但是这种堆叠方式会造成在“维基文库,自由的源文档库”下方多了一条不必要的空行。虽然以下列方式堆叠则不会:

{{Textquality}}{{header

即两模板间不断行,但这种堆叠方式对编辑者而言又不直观,请问有无解决良策?--百楽兔 16:13 2006年6月16日 (UTC)

放到header里面,比如notes=。--霍枯燥 2007年5月26日 (六) 08:0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