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1年3月20日 |
http://www.bingtuannet.com/ywq/202103/t20210320_100355.html |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是新疆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鞏固社會穩定成果、推動高質量發展、邁向長治久安的關鍵五年;是兵團深入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聚焦兵團職責使命,推動新時代兵團事業大發展,更好發揮特殊作用的極其重要的五年。科學編制並有效實施兵團「十四五」規劃,意義十分重大。
第一篇 發展基礎和環境
[編輯]第一章 發展基礎
[編輯]「十三五」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奮發有為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步,社會主義中國以更加雄偉的身姿屹立於世界東方,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黨中央關於新疆工作的一系列決策部署,緊扣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工作總目標,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新疆呈現出社會大局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兵團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兵團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和對兵團的定位要求,緊緊扭住新疆工作總目標,聚焦兵團職責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着力推進深化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偉大歷史性成就,為兵團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綜合實力不斷壯大。兵團經濟總量邁上新台階,2020年實現生產總值2905億元(現價,下同),占自治區比重21.1%,年均增長6.7%。產業結構持續改善,一二三產比例為23.2:35.3:41.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0.1%。一批交通、水利、能源、信息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運。「十三五」時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635.1億元,其中稅收收入達到428.8億元。設市建鎮邁出新步伐,兵團管理的城市達到10個、建制鎮達到56個。
——深化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健全和轉變「政」的職能取得實質性進展,積極承接落實自治區授予的2190項行政職能和行政執法權,制定清單有序推進第二批1321項行政授權的承接行使工作,推進向師團和開發區行政授權工作。兵團本級機構調整和師市黨政機構改革工作基本完成。團場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構建了連隊土地、職工、民兵「三位一體」機制,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明顯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積極穩妥推進。財政管理體制不斷完善,中央財政對兵團參照地方財政管理體系建立,師市財政管理體制基本建立,財政專項資金管理進一步規範。水利體制、電力體制、園區體制、醫療衛生等改革穩步推進。
——三大攻堅戰進展順利。提前一年完成精準脫貧任務,貧困團場全部摘帽、貧困連隊全部退出、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防止返貧的政策體系和保障機制不斷完善。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推進,重點開展「烏-昌-石」「奎-獨-烏」區域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基本完成,能源消耗「雙控」得到加強,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污染防治階段性目標順利實現。嚴格規範政府債務管理,穩妥化解金融債務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持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預算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達到80%以上。繼續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十三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53.02萬人,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6.6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4%以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9.02%,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98.28%,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88年。實施健康兵團戰略,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特別是南疆師市公共衛生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全覆蓋,職工群眾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待遇水平不斷提高,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36.8張,建設保障性住房2.02萬套,實施棚戶區改造13.74萬戶,農村危房改造3.67萬戶。文化建設持續推進,各族職工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實現與經濟同步增長。13個省市深入開展對口支援兵團工作,累計實施援疆項目1187個、投入援疆資金117.5億元。
——兵地融合發展深入推進。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兵地一家親」思想,主動融入新疆發展穩定大局,共同編制兵地融合交通、水利等規劃,參與玉龍喀什水利樞紐及和若鐵路等重大項目建設。
幹部交流任職取得積極成效。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機制日益完善,科技、文化、教育、醫療、社保等社會民生領域不斷融合。
——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推進。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開展「三嚴三實」「兩學一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堅決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精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從嚴查處一批大案要案,反腐敗鬥爭取得壓倒性勝利。加強連隊「兩委」班子建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持續推進「訪惠聚」駐連(村)工作、「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促進了各民族團結和諧。落實新時代好幹部標準,注重發現識別和培養使用幹部,政治生態持續淨化,為兵團忠實履行職責使命提供了堅強保證。
第二章 發展環境
[編輯]「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兵團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不少挑戰。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疆和兵團工作,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為新疆和兵團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賦予了強大動力。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加快構建,為兵團吸引國內外生產要素集聚,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實現交通能源重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拓展發展空間帶來新契機。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和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為兵團融入向西開放總體布局,用好國內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兩個市場」,提升對外合作水平,打造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新高地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央和國家機關、援疆省市、中央企業對兵團的援助機制更加成熟,自治區黨委對兵團工作的領導和支持不斷加強,兵團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綜合實力不斷壯大,發展活力進一步釋放,為融入新發展格局凝聚了強大動能。
同時也要看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兵團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凸顯,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結構不優,科技創新能力較弱,轉型升級任務艱巨,營商環境亟待改善,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生態環保任重道遠。
面對新形勢,要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進一步堅定信心決心,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底線思維,主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建立新機制,以不吃老本、再立新功的精神狀態搶抓機遇,以擁抱新時代、創造新輝煌的實際行動加快發展,奮力推動兵團事業實現新突破。
第二篇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編輯]第三章 指導思想
[編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聚焦履行兵團職責使命,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緊貼民生凝聚人心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增強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加快維穩戍邊能力建設,加快推進兵團深化改革,加快實現兵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加快壯大兵團綜合實力,深化兵地融合,更好履行「三大功能」,發揮「四大作用」,推動新疆實現更有利於長治久安的根本性變化,為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四章 基本原則
[編輯]——堅持加強黨的領導增強組織優勢動員能力為根本。強化黨的核心領導地位,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兵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上來,在自治區黨委的統一領導下,持續增強兵團的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更好履行兵團特殊職責使命。
——堅持維穩戍邊和改革發展相統籌。聚焦維穩戍邊職責使命,持續深化兵團改革,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壯大兵團綜合實力,在履行職責使命中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在深化改革中不斷釋放發展新動能。
——堅持重點突破和整體推進相結合。打破常規,精準施策,促進兵團南北疆師市協調發展,優化空間布局,重塑發展格局。
——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協調。加快推進市場化改革進程,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持續健全和轉變「政」的職能,釐清政府和市場邊界,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築牢新時代兵團高質量發展的制度基礎。
——堅持緊貼民生凝聚人心和高質量發展相融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凝聚人心為根本,緊貼民生需求,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滿足職工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夯實物質基礎。
——堅持多元融合和開放合作相統一。堅持系統觀念,強化區域協調發展理念,主動融入新疆大局,持續推動兵地融合發展。以融入新發展格局為契機,構建兵團與內地省市協同發展聯動機制,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主動融入國家向西開放總體布局,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
第五章 發展目標
[編輯]第一節 2035年遠景目標
[編輯]按照黨中央對2035年遠景目標的戰略安排,從兵團實際出發,提出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主要目標是:兵團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台階,兵地發展深度融合;產業鏈關鍵環節實現創新突破,切實發揮先進生產力示範區作用,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兵團取得顯著成效,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有效發揮,基本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文化潤疆取得重大成效,先進文化示範區建設加快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職工群眾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全面提高;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基本實現美麗兵團建設目標;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大局和國家向西開放總體布局,形成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新高地;基本公共服務從基本均衡邁向優質均衡,平安兵團建設達到更高水平,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第二節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編輯]強化目標導向,圍繞實現更有利於長治久安的根本性變化,提出兵團「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經濟發展實現新成效。綜合實力顯著提升,高質量發展特徵更加明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十四五」時期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以上,占自治區比重進一步提高;優化提升第一產業、加快發展第二產業、升級發展第三產業,三次產業結構比重不斷優化。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顯著提升,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6.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較大幅度增長。
——深化改革實現新進展。按照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圍繞增強兵團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實現兵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鞏固改革成果、完善配套、提升水平。紮實做好兵師兩級行政權力承接行使工作,推動開發區和團場承接好行政職權。完善兵團財稅體制。進一步深化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健全完善團場行政管理、財稅、經濟管理體制,切實做到政企分開,加強團場基層組織建設,優化連隊發展布局。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持明確所有權、放活經營權、強化管理權、落實監督權、規範處置權,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全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推進水利、電力、開發區、教育、醫療等領域改革。
——社會文明程度實現新提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開展「五共同一促進」「民族團結一家親」等活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紮實推進立德樹人,不斷增進「五個認同」。大力推進新疆伊斯蘭教中國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大力弘揚先進文化和中華文化,持續宣傳好、傳承好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楊精神,先進文化示範區作用進一步發揮。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履行好生態衛士職責,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堅決守住生態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加強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構建促進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加快形成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明顯提升。全面改善人居環境,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建設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統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兵團。
——民生福祉實現新改善。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之以恆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持續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不斷提升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實現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和水平,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促進充分就業,着力提高職工群眾收入水平。加快補齊公共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推進兵團教育更高質量發展,實現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教育全覆蓋,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推進公共醫療提質擴容。健全重點群體幫扶機制,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網。加強連隊供水、生活污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織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對口援疆綜合效益明顯提升。
第三篇 持續深化改革 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編輯]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兵團深化改革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行政體制改革、團場綜合配套改革、國資國企改革,大力優化營商環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不斷提高兵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第六章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
[編輯]全面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建設等行政職能,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第一節 深化「政」的改革
[編輯]紮實做好兵師兩級行政權力承接行使,合理劃分行政事權,積極推進向開發區和團場授權工作。全面完善兵、師、團三級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建立動態調整機制,依法依規向社會公布。完善行政機構設置,優化職能配置,統籌使用編制資源,持續推動各級行政部門轉變職能、提高效能。深化事業單位改革,優化布局結構,完善制度機制,強化公益屬性,積極推廣政府購買服務。
第二節 全面提升法治兵團建設水平
[編輯]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依法治兵團、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一體推進,制定實施《法治兵團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嚴格按照法定權限、法定程序行使職權。認真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規定,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與責任落實情況督察。全面落實兵團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制度,完善重大項目和重大利益行政決策風險第三方評估機制,探索推進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嚴格執行規範性文件合法性審查、備案審查和定期清理制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深化政法領域改革,優化政法機關職權配置,加強政法領域執法司法制約監督機制建設,推進司法責任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執法司法監督,綜合運用檢察監督、行政複議、輿論監督、社會監督等多種途徑,強化法律監督,確保行政行為合法、執法活動規範、司法裁判公正。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推動法治培訓常態化。
第三節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編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推進財政支出標準化,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積極穩妥推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進一步明晰兵團對下財政事權,完善兵團對下財政體制。深化轉移支付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財政獎補激勵機制,調動師市發展經濟、培植稅源積極性。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完善支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財稅政策。落實制度性和結構性減稅政策。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
第七章 深化團場綜合配套改革
[編輯]持續鞏固團場改革成果、完善配套措施、提升改革水平,健全完善團場行政管理、財稅、經濟管理體制,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持續釋放團場活力,夯實維穩戍邊根基。
第一節 健全團場行政職能
[編輯]按照「區別對待、分類指導、應授盡授」的原則,將法律法規規章設定的鄉鎮行政職能賦予團場承接行使,將產業發展、規劃建設、項目投資、社會治理、民生事業等領域管理職能賦予團場。建立師市綜合行政執法和團場管理協調配合機制,使承接的各類授權運行更規範、更有效。嚴格控制團場機關事業單位編外聘用人員,規範連隊、社區「兩委」職數外聘用人員的管理,從嚴規範使用崗位、職責權限和管理制度。完善團場財稅管理體制,建立稅源和稅收激勵機制,加快稅源培植,增加財政收入,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加強團場預算管理,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強化預算績效管理,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控團場政府債務,堅決杜絕政府性隱性債務。
第二節 完善團場經濟管理職能
[編輯]優化發展環境,吸引各類社會資本在團場投資興業。建立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制度,在國有資產體量較大、實力較強的大型團場設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負責運營管理授權內的國有資產,承擔保值增值責任。規範項目管理,團場依法依規履行政府投資和企業投資項目的管理服務職能,所屬事業單位按照有關規定可作為政府投資項目(法人)單位。制定連隊發展經濟指導意見,用好中央支持資金,鼓勵有條件的團場發展連隊集體經濟,增強自我保障能力。
第三節 加快改善團場公共服務
[編輯]加強綜合便民服務平台建設,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深化團場學校「師辦師管」體制機制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和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發展。深化烏魯木齊區域醫聯體和師域醫共體改革,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增強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加強團場醫院綜合能力建設,改善設施設備條件,提高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加強團場基本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創新和擴大文化供給,豐富職工群眾文化生活。深入推進連隊農工用水合作組織建設,不斷提升連隊水利民主自治管理水平。
第四節 夯實基層治理基礎
[編輯]健全區域化、網格化、全覆蓋的基層組織體系,深入推進基層黨組織標準化建設,選優配強基層黨組織書記,優化連隊(村、社區)「兩委」班子結構。充實基層「兩委」後備力量,完善培養選拔、使用管理工作機制,建強基層戰鬥堡壘。排查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啟動基層組織建設專項巡視。加強「訪惠聚」駐連(村)、選派第一書記等工作,着力幫帶培養黨組織書記和優秀年輕骨幹。持續抓好基層黨組織書記和「兩委」成員教育培訓,不斷提升「兩委」成員落實基層治理要求、服務職工群眾和引領職工群眾增收致富能力。加強黨組織對連隊、社區各類職工群眾組織、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的領導。健全完善黨組織主導的決策議事機制,規範「四議兩公開」制度運行,加強連隊(村、社區)事務監督。健全完善基層幹部培養選拔機制,每年組織開展從連隊(村、社區)「兩委」正職中定向選拔團場領導班子成員、團場(鄉鎮、街道)機關科級領導幹部,考錄團場(鄉鎮、街道)公務員、招聘團場(鄉鎮、街道)事業編制人員工作。推動機關與基層幹部交流,有計劃地將缺乏基層工作經歷的團場及以上機關事業單位幹部特別是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年輕幹部,選派到連隊(村、社區)等基層一線崗位歷練成長。把在團場(鄉鎮、街道)工作經驗豐富、表現優秀的幹部交流到上級單位工作。保障連隊、社區基本運轉經費。加強團場和連隊幹部人才周轉宿舍建設,合理規劃建設基層組織辦公活動場所。
第八章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
[編輯]打好國資國企改革攻堅戰,堅持明確所有權、放活經營權、強化管理權、落實監督權、規範處置權,培育國有企業發展新動能,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形成國有資本發展新格局。
第一節 優化國有資本布局
[編輯]堅持市場化、產業化、專業化方向,發揮國有企業在優化結構、暢通循環、穩定增長中的引領帶動作用,推進跨師團、跨區域、跨所有制併購重組整合,着力打造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的特色產業集團。設立兵團產業發展基金,重點加大對兵團優質企業,特別是兵團南疆重大產業項目的支持力度。強化與中央企業、援疆省市企業、地方國有企業及非公有制企業的戰略合作,以資本為紐帶,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布局南疆兵團,發揮國有資本帶動作用。
第二節 完善國有企業治理結構
[編輯]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建立健全國有企業黨委(黨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經理層謀經營、抓落實、強管理的公司治理體系。明確企業黨委(黨組)在決策、執行、監督各環節的權責和工作方式,使黨組織發揮作用組織化、制度化、具體化。加強董事會建設,落實董事會職權,實現董事會應建盡建、配齊建強。保障經理層依法行權履職,推動國有企業全面建立董事會向經理層授權的管理制度。實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進企業集團「去機關化」改革。加強集團總部管控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決策中心、利潤中心、成本中心管理體系,合理限定出資企業法人層級,促進企業管理變革、提質增效。
第三節 創新管理體制機制
[編輯]分類分層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兵團、師市所屬二級及以下企業,以知識產權、專利技術、知名品牌等優勢資源引入非國有資本。支持研發創新、生產服務等實體企業引入非國有資本,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增強發展活力。支持新疆通用航空、兵團設計院等有條件的國有企業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鼓勵國有資本以多種方式入股發展潛力大、成長性強的非國有企業,實現優勢互補。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國有資產監管機構依法授權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對授權範圍內的國有資本履行出資人職責。培育上市公司後備資源,鼓勵集團公司整體上市,到2025年新增3至5家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支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聚焦做強主業,開展併購、換股、轉讓、合作和資產注入。加大「三項制度」改革力度。合理確定企業經營業績目標和薪酬標準。探索股權、期權、限制性股票、超額獎勵和分紅激勵等中長期激勵方式。
第四節 加強國有資產監管
[編輯]堅持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原則,配齊配強監管隊伍,實現國有資產監管「有人辦事,有機構辦事」,加快轉變國有資產監管方式,促進國有資產監管機構職能轉變。準確把握依法履行出資人職責的定位,科學界定國有資產出資人監管邊界,完善國有資產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建立健全覆蓋全部國有企業的國有資本經常性審計制度,提升國有資本審計整改效能。完善國有企業違規經營投資責任追究工作體系,規範國有資產交易程序,防範重大風險。健全和落實容錯糾錯機制。嚴格執行國有資本收益收取制度。大力推進信息化與監管業務深度融合,加快形成依法監管、精準監管、剛性監管、陽光監管、上下聯動的數字化監管格局。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健全企業家培養體系。
第九章 大力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編輯]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深化「放管服」改革,為各類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不斷釋放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增強經濟發展動力。
第一節 深化「放管服」改革
[編輯]承接行使好自治區授權事項,精簡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持續降低市場准入門檻,優化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限。加快建設覆蓋兵、師兩級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做到「一網通辦」,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有效提升市場主體和群眾辦事便利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全面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填補兵團市場監管基礎設施和執法裝備「空白」,健全公平競爭審查機制,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高兵團市場綜合監管效能。全面落實紓困惠企政策,「一企一策」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解決實際困難。
第二節 加快提升數字政務服務能力
[編輯]構建大數據驅動的政務服務新機制,全面提升政府在市場監管、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履職能力。建設匯集政務服務辦事大廳、大數據中心、辦件管理場所、「12345」熱線接線中心、運行監測指揮調度中心、政務服務培訓中心等為一體的兵團政務服務中心,因地制宜、穩妥有序推進各級政務服務中心規劃建設和改造升級,形成兵師團連四級縱向聯通、機關職能部門和開發區橫向協同的政務服務體系。制定兵團政務服務工作標準,構建政務服務標準體系。強化要素整合,統籌各級政務服務人才、技術、資本、數據、創新等要素,藉助新技術加強數據信息的匯聚、整合、共享、運用,促進政務服務提質增效,推動兵團服務型政府建設邁上更高水平。
第三節 持續改善法治環境和市場環境
[編輯]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強化兵團各級各部門的法治意識、市場意識、服務意識,嚴格按照法定權限、法定程序辦事。完善國有、外資、民營等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依法保護合法權益。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落實產權制度,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大政務信息公開力度,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公開。全面落實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執行「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確保「一單盡列、單外無單」。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持續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
第四節 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
[編輯]規範市場准入,堅持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保障民營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資源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認真履行與民營企業依法簽訂的各類合同。建立因政府規劃調整、政策變化造成企業合法權益受損的補償救濟機制。鼓勵民營企業通過控股、參股、收購等方式,積極參與兵團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兵團發展,落實投資補助政策。提升民營企業參加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提供公共服務。加強民營經濟人士教育引導,促進民營企業家健康成長。暢通政府和民營企業信息溝通渠道,建立維權投訴機制,切實保護合法權益。
第五節 降低市場主體經營成本
[編輯]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措施,繼續在兵團轄區全面落實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降費政策,清理規範不合理收費,嚴格執行自治區涉企收費「一張清單」,動態調整政府定價收費目錄清單,階段性降低企業社會保險費率,規範和階段性適當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執行彈性出讓、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等工業用地差別化供應政策,制定出台兵團完善建設用地使用權轉讓、出租、抵押實施意見,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支持企業參與電力市場交易,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落實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等相關價格管理權限,降低用水成本。
第六節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編輯]落實和優化各類招商引資政策。加強科學謀劃,堅持精準施策,創新推廣產業鏈招商引資新模式,重點引入關聯度高、支撐力大、帶動就業強的項目。發揮好開發區等平台載體作用,面向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等區域和援疆省市,向上多爭取、向外多引進、向內多聯合,聚焦「兩新一重」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資擴產項目、本土優勢產業、項目推進落實、園區產業規劃、產業轉移項目、開發區建設等重點狠抓招商引資。多渠道拓展有效投資、培育優質投資、引進戰略投資、爭取國家投資、激活民間投資,實現招商引資新突破,增強兵團經濟發展活力和潛力。
第七節 增強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功能
[編輯]進一步健全以城市為重點的銀行業服務組織體系,逐步補齊面向直接融資、風險管理的金融服務短板,完善證券、保險、期貨類機構布局,提升金融支持高質量發展能力。引導兵師兩級建立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推動設立兵團再擔保公司、農業信貸擔保公司,逐步建立覆蓋兵師兩級的融資擔保體系。完善普惠金融服務體系。推動建立棉花交易中心,積極統籌兵團棉花現貨、期貨交易市場資源,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鼓勵主要大宗農副產品產銷區及交通樞紐地區增設期貨交割庫。建立完善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類金融機構監管平台,進一步鞏固和完善企業債券發行和兌付監測預警機制。加大上市公司培育力度,鼓勵支持企業參與上市公司併購重組、發行公司債券,支持已上市或掛牌企業通過增發股票、資產證券化等方式進行再融資。逐步提升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治理水平和發展質量。完善激勵約束機制,促進上市公司規範運營。
第四篇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增強發展新動能
[編輯]堅持創新在兵團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提升科技對兵團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的支撐能力,加快新時代創新型兵團建設步伐。
第十章 鞏固和提升創新發展動能
[編輯]更加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圍繞主導、特色產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推進創新創業平台建設,培育集聚創新人才隊伍,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工程,實現產業鏈和創新鏈的深度融合。
第一節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編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一批科技領軍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家。鼓勵企業領建和完善研發機構,加大研發投入,承擔重大科技項目,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新產品、新工藝、新技術。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加快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促進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有機銜接,加大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力度。深化企業與國內外特別是援疆省市科研機構、高校的科技交流合作,推動共性、關鍵、前沿技術聯合攻關,全面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第二節 持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編輯]開展種質資源挖掘創新、生物育種、作物綠色優質高效栽培、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及精深加工、高效節水、鹽鹼地及退化土地治理等現代農業關鍵技術研發及應用。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在煤化工、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技術上實現新突破,在農用裝備、紡織機械、特種設備製造等方面實現新發展。着力突破人口健康、生態安全、特色資源利用、中醫藥傳承與創新、新型疫苗與診斷試劑開發、綠色技術、公共安全等社會公益性關鍵核心技術,加快培育形成有效支撐醫療水平提升、環境質量改善和公共安全保障的技術體系。組織實施一批科技創新工程和重大科技項目,突破、示範並應用一批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形成一批對產業升級有顯著促進作用的重大創新成果。
第三節 加強應用基礎研究
[編輯]以現有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兵團級重點實驗室為依託,統籌優勢科研隊伍、科研平台,強化部署目標導向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研究。重點解決兵團產業發展和生產實踐中的共性應用基礎問題,在遺傳育種、高效栽培、生態安全、畜牧養殖、人口健康、節水灌溉、農產品質量監測、新材料、綠色化工等領域,統籌加強應用基礎研究布局,力求在原始創新方面實現新突破。
第四節 推進創新創業平台建設
[編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企業、科研院校加大雙創示範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平台建設力度,重點實現技術成果轉移轉化平台、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等創新平台的提檔升級,強化兵團科技創新平台運行績效評估。推動兵團絲綢之路經濟帶文化科教中心(科技中心)建設,加強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布局整合,組建共性技術平台,解決跨行業、跨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積極培育發展國家級和兵團級高新區,加快推進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
第五節 培育集聚科技創新人才
[編輯]加強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的選拔、培養和引進,打造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加大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和資助力度,建立完善適合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的制度環境。加大新興產業以及重點領域、企業急需緊缺人才的引進力度。加強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轉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科技管理人才的職業化和專業化水平。完善人才流動和服務保障機制,督促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制定科研人員離崗創業的政策措施,鼓勵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設立一定比例的流動崗位,吸引具有創新實踐經驗的企業家、科技人才兼職,促進科研人員在事業單位和企業間合理流動。
第十一章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編輯]緊緊圍繞促進兵團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統籌推進科技資源高效配置、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科技創新評價、科研誠信等重點領域改革突破,着力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
第一節 構建兵團技術創新體系
[編輯]順應兵團深化改革新形勢新要求,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爭先」等機制,健全獎補結合的資金支持機制。健全兵團技術創新服務體系和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建立和完善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高水平的技術創新平台,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兵團技術創新體系。
第二節 加快科技資源配置管理改革
[編輯]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科技管理制度體系和管理機制。發揮績效評價結果對科技資源配置的導向作用,促進人才、技術、經費等資源高效配置,釋放科技創新原動力。加快完善科技投入持續增長機制,發展完善科技金融,形成政府引導、企業為主、社會參與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持續支持各類科研機構建設,集聚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優化平台系統布局,建設涵蓋科研儀器、科研設施、科學數據、科技文獻、實驗材料等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台體系。
第三節 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
[編輯]落實和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促進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有機銜接。以市場配置創新資源和利益驅動成果轉化為目標,完善科技成果登記和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制度,支持高校院所建立技術轉移中心,培養技術經紀人,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以研究開發,技術轉移、檢驗檢測及認證、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諮詢為重點,發展科技服務業。加強與國內外特別是援疆省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重點實驗室等交流合作,加大科技成果引進和轉化力度,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
第四節 完善科技創新評價和激勵機制
[編輯]強化智力勞動價值分配導向,擴大高校、科研院所、創新領軍人才科研自主權,完善創新成果評價獎勵制度,確定合理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健全以價值為導向的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完善獎勵激勵制度,加大對科技創新人才、科技援疆人才和傑出青年科技人才的獎勵力度。探索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持續推進新疆農墾科學院等科研機構改革,提升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
第五節 推進科研誠信體系建設
[編輯]深入推進科研誠信全流程管理,建設教育、自律、監督、懲治一體的科研誠信體系。完善科研誠信承諾報告制度,加大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查處和曝光力度。實施科研嚴重失信行為記錄製度,將科研誠信狀況作為申報或參與各類科技計劃的必備審查條件,執行科研失信一票否決制度。發揮科研機構和學術團體的自律功能,加強對科研誠信、科研道德的社會監督。加強科研誠信建設宣傳,提高科技工作者科研倫理規範意識,引導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承擔社會責任。
第十二章 促進區域協同科技創新
[編輯]優化區域協同科技創新發展布局,完善跨區域協同創新機制,引導創新要素合理聚集流動,深化兵地科技融合發展,加強科技合作交流。
第一節 加快科技創新支撐南疆師市發展
[編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持續加強南疆師市科研能力建設,促進重點產業創新發展。以關鍵技術與集成示範為重點突破,加強創新成果在特色農業、生態環保、公共安全、人口健康等領域的轉化應用,建設一批新技術、新產品的規模化示範基地,顯著提升兵團南疆師市科技創新水平。
第二節 積極參與試驗區示範區建設
[編輯]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促進科技創新資源流動。支持一師阿拉爾市參與試驗區示範區建設,培育南北疆技術轉移轉化中心。大力引入國家級科研院所和對口援疆省市科技資源,打造市場化、開放型的創新創業平台,推進科技型企業培育,共同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積極創建兵團和國家高新區。持續支持石河子國家高新區高質量發展。
第三節 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交流
[編輯]在農業、人口健康、荒漠化與鹽漬化治理、生態保護等重大公益性科技領域,探索兵團國際科技合作交流新模式。在中醫藥領域開展生物資源聯合開發、健康服務推廣,在裝備製造、節水農業、節能環保、新能源、信息等領域加強合作開發與產業示範。鼓勵兵團科研機構、高等學校和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相關機構加強合作,圍繞重點領域共建聯合實驗室(聯合研究中心),聯合推進高水平科學研究,開展科技人才的交流與培養,促進適用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
第五篇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編輯]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着力構建團場城鎮為載體、生產生活連隊為重點、作業點連隊為補充的城鄉發展新格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第十三章 健全完善現代農業生產體系
[編輯]堅持穩糧、優棉、強果、興畜、促特色,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持續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規模較大、設施完善、特色明顯的農產品生產基地,保障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深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動農業高質高效發展。
第一節 推進農業結構調整
[編輯]穩定糧食生產。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堅持「區內平衡、略有結餘」的發展目標。鞏固提升糧食生產功能區,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補齊烘乾倉儲環節短板。加大對小麥、水稻重點產區和團場的支持力度,穩定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
優化棉花生產。以建設國家優質棉基地為核心,鞏固提升兵團優質棉基地地位,落實棉花目標價格政策,促進棉花生產提質增效。突出發展優勢棉區,引導次宜棉區、風險棉區退出。重點建設天山北坡、南疆師市優質高產棉區和宜棉區。
做強林果產業。穩固提升紅棗、葡萄、蘋果、梨、核桃等大宗林果產品優勢,以高標準規模化優質高效果園建設為導向,加大傳統果園改造力度,實施標準化科技示範園建設工程,集成各項高效生產技術,提高果品質量效益。持續推進乾鮮果品向優勢主產區集中。優化果樹品種結構,穩定乾果生產,大力發展鮮果,推進葡萄、櫻桃、西梅等替代進口果品的優質鮮果生產,因地制宜發展名優特新品種和設施林果。
大力發展畜牧業。堅持農牧結合,調整優化農區畜牧業,適度發展草原畜牧業。加快提升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肉類和乳製品精深加工,加快標準化規模養殖基地建設,建設一批高標準現代畜牧業產業示範區。大力發展生豬、肉牛產業,實施奶業振興行動,穩步推進肉羊增產,支持特色家禽養殖,因地制宜發展馬、驢、兔、鹿等特色養殖。到2025年,力爭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比例達到80%。
積極發展特色產業。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區域特色優勢資源,加快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推廣標準化種植技術,優先發展辣椒、番茄、甜菜、食葵、西甜瓜、籽用瓜、中草藥、香料作物等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農作物,發展特色水產養殖業,逐步實現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質量標準化及經營產業化,推動特色產業由「小特產」升級為「大產業」。
第二節 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編輯]統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果菜有機肥替代化肥、秸稈農膜綜合利用等農業綠色發展行動。建立農業面源污染監測點,開展土壤污染防治和「白色污染」治理,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堅持源頭治理,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監測體系、追溯體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能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團(鎮)創建,實現農產品質量追溯和產地准出基本覆蓋,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第三節 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
[編輯]推動種業科技創新,加快優良新品種選育,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生產生態協調,支持育繁推一體化發展,為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發展提供保障。加快農機裝備轉型升級,加強農機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加快林果、畜牧業、設施農業智能化機械研發和全程機械化推廣應用。到2025年,農機總動力穩定在550萬千瓦左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穩定在95%。實施數字農業工程和「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有序分類推進農業大數據和各類農業實用數據庫建設,推動5G、北斗導航、遙感和物聯網等技術應用,引入第三方數字服務,率先在大田種植、園藝設施、規模養殖等領域推廣數字技術應用,提升農業數字技術應用水平。建設完善專業化的農業氣象監測預報技術系統,提高氣象觀測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強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師級作業指揮系統和作業效果評估系統,提高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水平。到2025年,氣象災害預警信息覆蓋率達到95%,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作業點達到85%。
第十四章 健全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編輯]堅持職工土地承包主體地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健全集約化、組織化、規模化、社會化、產業化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第一節 創新經營體制機制
[編輯]探索發展連隊經濟的有效途徑,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家庭農場,支持農工專業合作社發展,持續推進產加銷一體化和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堅持家庭經營在農業中的基礎性地位,加快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職工」的生產經營模式,推動家庭經營、合作經營、企業經營等共同發展,培育發展一批帶動作用突出、綜合競爭力強、可持續發展的農業產業化聯合體。
第二節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
[編輯]鼓勵龍頭企業深入開展產業合作和股權合作,完善龍頭企業聯結專業合作社、帶動農工的組織模式。積極探索職工以資金、技術、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入股,龍頭企業採取保護價收購、利潤返還、建立風險資金、提供貸款擔保等多種形式的利益聯結機制。引導供銷合作社基層社創辦或參與農工專業合作社,鼓勵連隊「兩委」成員、連隊能人領辦專業合作社。將小農戶、家庭農場融入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形成穩定利益鏈,讓廣大農工成為現代農業的參與者、受益者。
第三節 提升社會化服務水平
[編輯]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立農業服務主體信用評價機制。創新「互聯網+農機作業」「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服務新模式,支持專業化服務組織與農工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與合作。支持教學科研單位和企業技術人員開展農業技術示範、成果轉化、技能培訓等服務。探索科技人員、涉農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工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構建農業技術服務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的現代農業技術服務模式。加強農業人才隊伍建設,提高農工科技文化素質,培養造就懂農業、愛農村、愛農工的工作隊伍。
第十五章 健全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編輯]堅持規模化、品牌化、產業化發展方向,依託農產品優勢產區,大力調整優化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布局,加快構建科技水平高、加工能力強、上下游聯結緊密、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着力推進產業要素集聚,實現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發展。
第一節 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業
[編輯]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大力培育和引進技術水平先進、產業鏈條長、銷售渠道通暢、品牌影響力強的龍頭企業,重點打造糧油、棉花、鮮果、釀酒、畜牧、特色產業、農業服務和農機裝備八大產業鏈。加快建設特色優勢產業集群和現代農業產業園,構建國家、兵團、師市三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大力實施品牌戰略,引導和鼓勵龍頭企業加強品牌營銷,做大創優企業品牌,積極開展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推動形成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較強競爭力和明顯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牌。到2025年,農產品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比力爭達到2.5﹕1。
第二節 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
[編輯]堅持政府引導、社會投入、市場化運作相結合,以疆內、國內、周邊國家市場為重點,培育發展一批與農業產業化相配套的輻射面廣、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市場。加快補齊果蔬園藝業、畜牧業等農產品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完善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提升農產品流通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電商進團入連,開展農商互聯供應鏈建設,推動商貿流通轉型升級。
第三節 大力發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
[編輯]開展都市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創建、品牌培育、精品線路推介,因地制宜建設休閒農莊、特色民宿、特色鄉村等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經營場所。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示範,提升休閒觀光農業基礎和配套服務能力。開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團場創建,發展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到2025年,都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接待遊客力爭實現800萬人次。
第十六章 深入推進連隊振興
[編輯]堅持示範帶動與整體推進相結合,推動團場連隊一體設計、同步建設,實現生產生活生態有機融合,建設基層連隊軍墾新風貌、宜居宜業美麗家園。
第一節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編輯]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要求,制定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工作方案和具體辦法。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落實公益性資產管護主體責任,明晰經營性資產產權關係。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實行動態清零。持續實施消費幫扶,促進農產品和服務產銷對接。堅持和完善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健全團場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建立團場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團場幫扶機制,對團場低收入人口開展動態監測,加強社會救助資源統籌,在脫貧團場中集中支持一批鄉村振興重點幫扶團場,接續推進脫貧團場發展,增強其內生發展動力。
第二節 持續推進連隊人居環境整治
[編輯]實施連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建立健全連隊人居環境設施運行維護長效機制,打造兵團特色風貌連隊。加快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和提升改造。加強連隊污水收集與處理設施建設,開展污水全面治理示範。紮實推進「廁所革命」。開展連隊硬化綠化美化行動,推進連隊公共空間和職工庭院環境整治,推進連隊道路、居民點、庭院綠化和公共綠地建設,完善連隊道路照明等配套公共設施。
第三節 實施美麗連隊建設行動
[編輯]實施連隊布局規劃和連隊規劃,分類有序推進連隊建設。完善團場連隊水、電、路、氣、通信、廣播電視、物流等基礎設施。加快補齊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短板,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全面提升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實施守邊固邊示範工程,完善邊境連隊配套基礎設施。加強團場連隊數字網絡建設,實施信息進連入戶工程,推進連隊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和升級改造,基本實現光纖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實現具備條件的連隊全部通硬化路,健全管護長效機制,完善團場連隊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到2025年,連隊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5%,具備條件的連隊通客車比例達到100%。
推進團場連隊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強網絡服務平台建設,提升團場(鎮)綜合服務能力,建設邊遠居住區連隊多功能服務中心。推進健康團場連隊建設,發展面向團場和連隊遠程醫療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智慧醫療,加強連隊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完善團場養老服務體系,推進養老機構和互助式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到2025年,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95%、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9%。
第四節 推動鄉風文明
[編輯]培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相適應的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開展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行動,加強職工思想道德建設,不斷提升職工精神風貌,提高連隊社會文明程度。大力傳承中華文化,弘揚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楊精神,發揮基層黨組織、基層單位、社區的作用,組織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職工群眾廣泛參與的精神文化活動。開展「送文化下基層」、全民健身、書香團場、全民科普等文化惠民活動。加強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實現團場連隊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提高職工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第五節 健全和完善連隊治理體系
[編輯]突出黨建引領,強化連隊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健全完善連隊民主管理機制,提升連隊民主管理水平,提高職工群眾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能力。推進團場連隊法治建設,增強基層幹部法治觀念,提高職工群眾法治素養。提升團場連隊德治水平,強化道德教化作用,持續培養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現代生產生活方式。
第六篇 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打造先進生產力示範區
[編輯]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產業布局優化和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更好發揮先進生產力示範作用、實現兵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第十七章 推動工業強基增效
[編輯]鼓勵引導企業積極引入新技術、新管理、新模式,推進技術改造升級、產品質量提升,加快向產業鏈中後端、價值鏈中高端邁進,提升全產業鏈水平。
第一節 推動資源密集型產業健康發展
[編輯]促進金屬冶煉和加工業延伸產業鏈。以智能製造、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引導企業向下游產業鏈延伸,提升產品附加值。加快電解鋁向鋁型材、鋁合金板材型材、汽車用鋁(輪轂)等深加工產品發展,積極培育發展汽車、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領域鋁精深加工產品。加快鋼鐵行業轉型升級,實現廢鋼資源高效率高質量利用,提升生鐵、粗鋼產品品質,重點發展特種鋼、高強度鋼。提高工業硅轉化率,重點發展硅合金等深加工產品。支持第五師雙河市、六師五家渠市、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等發展鋁深加工項目,支持第四師可克達拉市、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十三師新星市發展硅深加工項目。
推動化學工業向精細化方向發展。依託現有產業基礎,推動煤化工、氯鹼化工以及石油天然氣化工產業向下游延伸,優化產品結構,增強行業競爭力。積極推動列入國家相關規劃的重點煤化工項目建設,支持煤化工與石油天然氣化工耦合發展,向化工新材料、精細專用化學品、藥品中間體等領域延伸,提高產業間協同水平。推動氯鹼化工向高端化發展,打造低成本、綠色清潔、技術先進的國內大型氯鹼化工產業基地。加強與央企和國內化工龍頭企業合作,參與國家布局在新疆的重大油氣生產和煉化加工基地建設,逐步建立完善石油天然氣化工、煤化工、氯鹼化工產業鏈。圍繞化工產業開展產業鏈整合,推動建立高標準化工園區,全力打造千億級化工產業集群。支持第一師阿拉爾市、二師鐵門關市、四師可克達拉市、六師五家渠市(兵團准東產業園區)、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十三師新星市等發展煤化工、氯鹼化工深加工項目。支持第一師阿拉爾市、二師鐵門關市、三師圖木舒克市、六師五家渠市、七師胡楊河市、十四師崑玉市等發展石油天然氣深加工項目。
推進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產品多樣化。強化節能減排與資源綜合利用,推進行業綠色製造水平,推進技術進步,提高建材產品部品部件工業化生產水平。着重提升水泥生產企業高標號水泥生產能力,重點發展特種水泥、混凝土部品部件。加快發展牆體材料、裝飾裝修材料、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節能門窗及屋面材料等。積極發展炭素行業石墨電極、炭電極、預焙陽極、糊類、電炭類等。推動玻璃生產企業差異化發展,重點發展節能鍍膜玻璃等產品,發展飲料、酒等瓶裝容器和裝飾用產品。
第二節 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編輯]按照「控制前端、補強中端、發展後端」原則,適度控制新增棉紡生產能力,補齊印染、混紡短板,重點發展針織、家紡、襯衣、襪業等流程短、易配套的後端產業,積極引進產業用紡織品生產企業。提高現有傳統印染技術水平,支持印染廢水鹽回收、非水介質印染等新技術應用,建立共性技術研發平台,以科技創新帶動延伸完善產業鏈。引導企業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特色明顯的紡織服裝全產業鏈。支持第八師石河子市、一師阿拉爾市、三師圖木舒克市+草湖產業園區建設綜合性紡織服裝產業基地,支持第二師鐵門關市、四師可克達拉市、六師五家渠市(兵團准東產業園區)、七師胡楊河市、十三師新星市、十四師崑玉市等發展紡織服裝深加工項目。
第三節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編輯]培育5G、工業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開發多元的智能應用場景,提高企業智能化生產水平。推進生產過程數字化監控及管理,加強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工業數據集成共享,實現生產管理一體化。圍繞金屬冶煉加工、農副產品加工、化工等重點行業,推進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程建設。推動紡織服裝等行業建設自動化、連續化、柔性化生產系統。支持食品、藥品企業建設產品信息追溯系統。支持行業協會、產業技術聯盟等社會組織發揮紐帶作用,建立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平台和專業服務體系。面向重點行業部署新型、融合、集約、綠色等數字應用設施。引導企業提升工業控制系統安全防護能力,強化對新型技術融合應用的風險防範。
第十八章 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編輯]加大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培育引進一批新興產業以及高科技產業企業,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製藥、新材料、裝備製造、電子信息、新能源、節能環保等產業,不斷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兵團經濟中的比重。
第一節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編輯]大力推進兵團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在經濟發展、產業轉型升級中的創新應用。推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等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促進新基建、新投資、新消費的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推動高性能計算、數據備份等數字企業落地,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數字經濟創新體系。拓展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農業、能源、文化旅遊、醫療健康、交通物流、電子金融、公共安全等領域的深度應用。提升兵團職工群眾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加快數字政府、數字民生建設,推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建立公共信息資源目錄,推動重點領域基礎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推進重點行業領域的信息資源應用。
第二節 有序推進生物產業發展
[編輯]重點發展獸用疫苗試劑製造和傳統藥材種植加工。以現有重點生物製藥企業為骨幹,加大動物重大疫病防治生物製品和生物獸藥的開發力度,建設特色原料藥、高附加值飲品和保健品生產基地。加快建設規模化、現代化的原料種植和飼養基地,保障原料供給和質量,形成集生產、加工、儲運、銷售為一體的產業發展體系。支持第一師阿拉爾市、二師鐵門關市、三師圖木舒克市、四師可克達拉市、五師雙河市、六師五家渠市、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十師北屯市等發展生物產業項目。
第三節 加快新材料產業發展步伐
[編輯]依託現有化工、鋁和硅等產業基礎,加強技術研發,延伸產業鏈條。化工新材料主要向特種工程塑料、生物可降解塑料、特種橡膠、聚氨酯、高性能聚烯烴等產品發展,鋁基新材料主要向高純鋁、電子鋁箔、藍寶石等產品發展,硅基新材料主要向碳化硅、有機硅、多晶硅、單晶硅等產品發展。支持第一師阿拉爾市、四師可克達拉市、六師五家渠市、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十三師新星市等發展碳、鋁、硅基新材料項目。
第四節 推動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
[編輯]支持企業開發智能農機裝備。重點發展大中型耕作機械、精量播種機械、農產品成套收穫機械等農業裝備,以及多功能、智能化民用專用車輛等交通運輸裝備。積極研究引進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等行業龍頭企業,支持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發展,鼓勵研發低溫動力電池、充電設施、推進與智能電網相融合的新能源汽車能量轉換、檢測維護技術與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支持第一師阿拉爾市、二師鐵門關市、五師雙河市、六師五家渠市、八師石河子市、十二師、十三師新星市等發展裝備製造項目。
第五節 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編輯]圍繞疆內及周邊國家通信業發展和電子產品消費需求,緊抓國內新基建機遇,以信息傳輸業、電子信息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為重點,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推動鋁基、硅基新材料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耦合發展,提高硅鋁產品本地消納能力。引導和培育龍頭骨幹企業,重點發展新型電子材料和元器件、電子耗材及配套產業,培育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支持第三師圖木舒克市、四師可克達拉市、五師雙河市、六師五家渠市、七師胡楊河市、八師石河子市、十二師等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項目。
第六節 穩步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編輯]依託疆內豐富的風能、太陽能資源,結合行業發展需求,布局包含儲能在內的風光儲、多能互補項目,降低棄風、棄光發電率。積極引進有實力和技術的光伏、風力發電企業落戶兵團。推動建築屋頂、農田灌溉以及無電地區建設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探索核能發電項目。建設一批風電、太陽能項目,形成一定裝機規模的新能源基地。積極發展非糧生物質能源,鼓勵有條件的師市開展集中式生物廢棄物制燃氣推廣應用,穩步探索開發地熱能,擴大地源熱泵使用範圍。
第七節 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
[編輯]按照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理念,以技術創新為支撐,推進清潔生產和資源綜合利用,進一步降低原材料資源消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減少廢棄物排放。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加強節能環保技術和產品的推廣應用,積極推動節能環保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以污水處理、中水回用、固體廢棄物回收利用為重點,重點做好中水循環利用等新技術推廣應用。圍繞煤化工行業,做好餘熱余壓回收利用技術開發、推廣和應用。圍繞水泥、鋼鐵等行業,推廣應用廢渣高效無害化處理技術和資源節約化利用技術。圍繞高載能和高排放工業企業,加強高爐煤氣發電、燃煤鍋爐綜合能效提升、綠色高效製冷、變頻設備等節能綠色技術、工藝、設備的推廣使用。發展新型綠色環保建築材料,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提高固廢綜合利用能力。
第十九章 培優做強建築業
[編輯]牢固樹立市場化觀念和產業化思想,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確保建築行業健康發展。加強培育骨幹建築、勘察設計企業,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模式,穩步推進裝配式建築發展,大力推廣BIM技術、大數據技術,提升科技和信息化水平。與知名承包商組成聯合體,通過聯合承包等多種形式參與市政、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通過投資、收購、控股等方式,在疆外設立混合所有制公司,獨立承攬建設工程,開拓建築市場。
第二十章 升級發展現代服務業
[編輯]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區域發展理念推進兵團服務業差異化、特色化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
第一節 增強生產性服務業發展動能
[編輯]加快發展現代物流、金融、農業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推動服務業同製造業、現代農業融合發展。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參與烏魯木齊陸港區建設,加快石河子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培育阿拉爾、圖木舒克物流樞紐,支持鐵門關市等城市與地方共建物流樞紐。積極發展智慧物流、冷鏈物流、城鄉配送和國際物流。積極發展貿易物流融資,健全文化旅遊產業融資體系,推動科技金融發展。以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為重點,支持發展農業科技研發。大力發展農業技術服務,培育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主體。推動十二師、鐵門關、北屯、石河子、新星市等農產品集散地發展壯大,加強農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建設,促進農產品流通。以促進產業升級和提高效率為導向,培育發展工程諮詢、商務諮詢、檢驗檢測認證、人力資源、信用評級、供應鏈金融等產業。
第二節 提升生活性服務業供給質量
[編輯]加快商貿、文旅、康養、教育培訓等領域發展。大力發展商貿業,推動石河子、阿拉爾、圖木舒克、北屯等城市加強商業綜合體、特色商業街區、專業市場建設,打造品牌化消費聚集地,增強區域輻射能力。培育發展康養產業,支持醫養結合,推動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教育培訓業,擴大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辦學規模,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促進產教融合,提升從業人員技能水平。順應消費升級趨勢,鼓勵發展文化娛樂、體育健康、托育、家政、社區服務、會展業等多樣化生活性服務業,培育服務業新業態新模式。
第三節 完善服務業發展政策保障
[編輯]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分類放寬服務業准入限制,擴大民間資本准入領域。推動服務業聚集區建設,引導現代服務業在中心城市、製造業集中區域、現代農業產業基地集聚發展,推動服務業差異化、特色化布局。支持平台型服務業企業帶動和整合上下游產業,促進產業深度融合。提升服務業標準化水平,引導服務業企業採用先進質量管理模式,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創建國家級和兵團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培育一批主業突出、特色鮮明、帶動能力強的服務業龍頭企業,打造服務業品牌。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產業化,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模式多元化。擴大政府購買服務範圍。
第二十一章 做精做大旅遊業
[編輯]圍繞「旅遊興疆」戰略,以兵地融合為主線,優化旅遊產業布局,推動兵團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25年接待境內外旅遊人數突破6000萬人次。以「中國屯墾旅遊」為主體品牌,與自治區旅遊補位錯位發展,構建「一心一圈兩帶多點」兵團文化旅遊發展空間布局,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精品景區建設,改善旅遊公共服務水平,積極創建5A級旅遊景區,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省級旅遊度假區、共建兵地融合創新型旅遊示範景區。堅持全域旅遊發展理念,扶持發展多類型旅遊市場主體,推進旅遊與特色農業、文化、康養等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紅色旅遊、屯墾旅遊、邊境旅遊,積極開發鄉村旅遊、低空旅遊、自駕旅遊等多元產品,開發文創旅遊商品,延伸旅遊消費產業鏈。建設完善兵團智慧旅遊公共信息服務平台和政務管理平台,建成運營「一部手機游兵團」APP,加快A級旅遊景區5G網絡建設,提高旅遊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提高服務質量。加強旅遊領域安全監管、應急救援能力建設。
第二十二章 增強開發區產業聚集能力
[編輯]理順開發區管理體制,賦予開發區更多的自主權,充分釋放開發區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將開發區培育成為壯大兵團綜合實力的主戰場、招商引資的主力軍、產業發展的主引擎、聚集人口的蓄水池、改革開放的新高地。
第一節 持續深化開發區改革
[編輯]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兵團開發區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按照「一個師集中辦好辦強一個園區」原則,以國家級開發區和發展水平較高的兵團級開發區為主體,對區位相鄰、相近開發區進行優化整合。健全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賦予相應經濟管理權限,簡化重大事項管理層級,支持管理機構依法依規開展工作。按照事權與財權相匹配的原則,各師市賦予開發區財政事權,構建開發區財政預算管理體制和獨立核算機制,實行增量分成的財稅激勵政策,加大對開發區建設的財稅支持力度。允許開發區設立不以政府性融資為目的的投融資平台公司和產業基金,進一步增強開發區市場化融資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實行能進能出、能上能下、獎優罰劣的人事制度,實行績效工資制度。
第二節 完善開發區空間布局
[編輯]綜合考慮交通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條件,在符合條件的師市因地制宜設立開發區。對兵團農業科技園區進行清理整頓,明確園區的規劃範圍、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推動園區成為農業創新驅動發展先行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驗區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與自治區地州合作共建園區,實現產業集聚、功能互補、錯位發展、競爭有序、區域平衡。與對口援疆省市合作共建園區。
第三節 加快推動產業聚集
[編輯]適應新一輪產業變革趨勢,通過優化開發區功能、強化產業鏈條、扶持重大項目、支持科技研發、騰籠換鳥等措施,加快產業聚集。支持農副產品加工、紡織、化工等傳統產業通過技術改造向中高端邁進,積極引進和培育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努力形成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打造國家級產業集群。
第四節 大力促進創新發展
[編輯]把開發區打造成為整合創新要素最有效的載體、融匯創新抓手最核心的平台、集聚創新產業最豐富的區域、探索體制改革最活躍的前沿。鼓勵開發區推行管理和運營分離改革,引導社會資本和專業機構參與開發區建設運營。加快推進開發區實行「先建後驗」管理模式,開展容缺審批制、告知承諾制,深入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着力推進在開發區開展「組團式」援疆,鼓勵師市與央企、援疆省市以「飛地經濟」模式合作共建開發區。支持開發區複製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
第七篇 立足擴大內需 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編輯]搶抓歷史機遇,結合國家擴大內需戰略,依託強大國內市場,找准着力點,積極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快壯大兵團綜合實力。
第二十三章 大力推進消費升級
[編輯]順應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嚮往的消費升級需要,豐富提升傳統消費,培育發展新型消費,增加公共消費,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礎性作用。
第一節 豐富提升傳統消費
[編輯]實施質量強兵團戰略,以質量品牌為重點,促進品牌消費、品質消費等升級消費,深挖傳統消費潛力。打造以師團優質工農業產品、特色旅遊休閒資源為依託的各類節慶活動,擴大具備地域特色的「桃花節」「美食節」「豐收節」等主題促銷活動影響力,培育特色消費網紅打卡地。繁榮早夜市經濟,規劃布局早夜市街區,形成具有地標性質的早夜市經濟示範街區。發揮商會平台作用,組織企業、個體工商戶積極參加各類展銷活動,以展促銷。利用新疆多個綜合保稅區和口岸優勢,打通平行進口車本地銷售瓶頸,吸引內地消費者採購。改造提升步行街、商業街、消費聚集區的綜合配套和承載能力,形成區域消費中心。加快發展品牌化的連鎖便利店,健全連接城市、團場的物流配送網絡,拓展豐富社區服務中心、便民中心等公共機構的便民、利民、助企服務功能。支持外貿轉內銷,鼓勵、幫助外貿企業建設國內營銷渠道和創建自主品牌,鼓勵建設進口商品分撥中心、直銷中心等,擴大進口商品銷售。
第二節 培育發展新型消費
[編輯]優化提升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台,實現居民消費網絡化、智慧化、平台化。加快教育、醫療、養老、家政、文旅、體育等社會服務和傳統商貿服務在線對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積極培育數字消費、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態。倡導綠色消費理念,開展綠色商場示範創建,鼓勵商超開設綠色產品銷售專區,擴大綠色、生態、有機鮮活農產品消費。推進「互聯網+社區」建設,擴大智能快遞服務站、無人售貨機等智能終端的服務點和覆蓋面,提升職工群眾消費便利度。依託數字經濟,加快新型消費與製造業協同發展,加快發展「製造業+數字化+新消費」,開發生產功能完善、符合現代時尚需求的數字工業產品,實現新供給引領新消費。
第三節 構建放心消費環境
[編輯]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場監測、消費者權益保護、重要產品追溯等機制,加大國家新型消費標準宣傳力度,貫徹落實國家關於互聯網上網服務管理的政策措施。加快消費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對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知識產權、虛假宣傳、價格欺詐、泄露隱私等行為的打擊力度,提升食品、藥品、特種設備、重要工業產品監管執法的技術支撐能力,提高食品藥品等關係人民健康產品和服務的安全保障水平,鼓勵開展產品質量、信用公開承諾,着力營造安全放心誠信消費環境。堅持依法依規監管,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營造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完善重要民生商品價格調控機制,保障市場供應和價格總體平穩。
第二十四章 積極拓展投資空間
[編輯]進一步優化投資結構,提高投資效率,保持投資合理增長,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
第一節 加大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投資力度
[編輯]精準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圍繞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合理擴大有效投資。加快補齊基礎設施、老舊小區、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以項目促產業,以產業帶經濟,推進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等特色優勢產業項目建設,補齊產業鏈、延伸產業鏈,加快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大科研設施投資力度,引進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形成產業集群和產業聯盟。堅持項目跟着規劃走、要素跟着項目走,建立健全項目謀劃、儲備和推進機制,高質量推進重大項目建設。
第二節 激發民間有效投資活力
[編輯]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破除民間資本進入重點領域的門檻,取消各類阻礙民間投資的附加設置條件,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強政策服務,引導銀行對民營企業信貸支持,拓寬低成本融資渠道,增強民間投資能力。規範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探索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信託基金(REITs)項目試點,有效盤活存量資產,形成投資良性循環。
第三節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編輯]深入推進投資審批制度改革,加強項目管理信息化建設,大力推行並聯審批,簡化、整合投資項目報建手續。深化投資項目承諾制、代辦制改革,開展區域性評價試點。在有效防範政府債務風險前提下,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積極構建多元化融資平台。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基金應用,支持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加強政府投資規範管理,優化政府投資的方向和結構,科學編制政府投資計劃,統籌安排各類政府投資資金,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加強投資項目事中事後監管,推動建立投資項目屬地化監管機制。
第二十五章 建設物資保障體系
[編輯]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強化糧、棉、油、糖、肉等基本生活物資和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資源儲備設施建設。建立糧食安全應急保障體系,完善收儲調控,推進優質糧食工程,開展糧食節約行動,保障糧食安全。提升農副產品保障能力,打造綠色環保、質高量大、反季節周期的農副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全力打造面向全國供應的生豬全產業鏈體系,加快冷鏈物流配套,運用現代技術建設大型豬肉儲備庫,備用市場調節。
第八篇 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做強城鎮平台載體
[編輯]落實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生態、農業、城鄉國土空間布局,實現區域城鄉協調發展。
第二十六章 優化調整國土開發保護空間
[編輯]立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適宜性評價,建立完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構建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支持城市化地區高效集聚經濟和人口,優化城市功能,引導產業向開發區集群化發展,促進產城融合。支持農產品主產區增強農業生產能力,加強基本農田保護,強化耕地數量和質量占補平衡,促進兵地農產品主產區產業協同發展,實現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支持生態功能區把發展重點放在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上,圍繞新疆「三屏兩環」生態安全戰略格局,構建兵團重要生態屏障、生態廊道和生態網絡體系。加強生態分區管控,支持生態功能區的人口逐步有序轉移。
第二十七章 構建區域城鎮發展新格局
[編輯]着力優化兵團城鎮發展布局,推動形成以城市為依託、城鎮為支點、與周邊城鎮優勢互補的區域城鎮發展新格局。
第一節 主動融入新疆城鎮布局
[編輯]形成與自治區城鎮相互嵌入的「一環兩帶、三中心、多組群」兵團城鎮空間布局。以阿拉爾、圖木舒克為中心,着力共建阿克蘇-阿拉爾-阿瓦提-溫宿、喀什-阿圖什-圖木舒克-草湖、庫爾勒-鐵門關-尉犁、和田-崑玉-墨玉-洛浦、若羌-且末墾區等城鎮組群,建設環塔里木盆地墾區城鎮圈。以石河子市為中心,積極融入天山北坡城市群,聯合做強烏魯木齊-五家渠-十二師、石河子-瑪納斯-沙灣、克拉瑪依-胡楊河-奎屯-烏蘇、哈密-新星等城鎮組群,打造天山北坡墾區城鎮帶。以可克達拉和北屯市為主導,大力支持邊境師市、團場發展,加快發展阿勒泰-北屯、伊寧-可克達拉-霍爾果斯、博樂-雙河-阿拉山口-精河、塔城-白楊-額敏等城鎮組群,建設沿邊墾區城鎮帶。
第二節 完善兵團特色現代城鎮體系
[編輯]打造石河子、阿拉爾、圖木舒克市區域中心城市,建設北屯、五家渠、鐵門關、崑玉、雙河、可克達拉、胡楊河、新星市地區性中心城市,完善和提升綜合服務功能,提高人口和經濟承載力。推進中心團場(鎮)建設。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基礎較好、開發開放潛力較大的邊境特色重點城鎮建設,加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集聚加工物流、旅遊等產業要素,吸引更多人口落戶。穩妥推進兵團行政區劃調整和設市建鎮工作。因地制宜建設特色小鎮。
第二十八章 打造高質量城鎮平台載體
[編輯]遵循城市發展規律,把握兵團城市發展的特殊性、差異性,大力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第一節 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編輯]明確城市發展定位,加強城市產業功能區建設,合理布局商業、辦公、居住、生態空間,加強金融商務、會展諮詢、文化康養等高端服務功能配置,構建產業與城市服務功能融合互促的複合型活力城區。以實體經濟發展為導向,聚焦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培育和引進分工協作的龍頭企業和中小企業,大力推進產城融合示範區建設,完善配套產業設施、居住設施、服務設施,推動開發區綠色低碳發展,促進開發區由生產基地向城市功能組團轉變,實現產業發展與城鎮功能融合。
第二節 完善市政公用設施
[編輯]加快城市基礎設施智能化改造。開展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建設綜合治理信息平台,推進地下市政基礎設施補短板和老舊設施改造。提升城市交通設施能力與品質,增強城市供水能力和城市燃氣供應保障能力,補齊城市排水防澇設施短板,提升城市污水處理效率,推進城市清潔取暖供熱、通信網絡保障,開展城市照明節能改造,消除城鎮各類照明盲點暗區,加快綠色城鎮建設和改造,推進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再生利用,因地制宜發展海綿城市,推進園林城市建設。到2025年,管道燃氣普及率、城市污水集中收集率、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分別達到85%、70%和35%。
第三節 提升城鎮公共服務品質
[編輯]加強城鎮教育資源配置,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科學布局城鎮衛生服務機構,推動建立兵地分工明確、上下聯動的醫療服務體系,增強醫療服務能力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完善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推動兵地、異地社會保障互聯互通。優化社區生活服務網絡,擴大普惠性養老、幼兒園和托育供給。推動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主體和方式多元化。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依託城鎮加快先進文化示範區建設。
第四節 完善城鎮治理體系
[編輯]創新完善「師市合一」「團鎮合一」特殊管理體制機制。統籌規劃城市空間功能布局,加強建築設計和城市風貌管理,將紅色基因、兵團文化、歷史文化有機融入城市建設,提升兵團城鎮的整體形象和綜合實力。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運用數字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加強和創新社區治理,暢通公共參與城市治理的渠道和運行機制,完善志願服務的管理、認證、激勵和標準。切實增加投入,改善城鎮人居環境。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公共衛生重大風險研判、評估、決策、防控協同機制。完善重大災情預警、救治和應急處置機制,加強應急物資保障管理。全面推進人民防空各項職能落實,強化公共消防設施建設,健全城鎮應急救援體系,提高城市防災減災能力。
第二十九章 推動區域城鄉統籌發展
[編輯]堅持區域發展理念,形成主體功能區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大力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第一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編輯]統籌南疆、北疆和邊境師市協調發展,立足發揮比較優勢,探索建立兵地融合、師市合作協調發展、市場要素流動、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社會安全協同保障、生態環境共治共享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大力推動北疆師市高質量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創新北疆師市支持南疆團場發展新模式,打造兵團經濟的重要增長極。着力推進南疆師市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強邊境師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充分發揮邊境師市地緣資源優勢,積極培育發展外向型經濟,增強守邊固邊富邊強邊能力。
第二節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編輯]以協調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為抓手,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和職工群眾生活差距為目標,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健全完善城鄉要素合理配置機制,促進人才、土地、資金、科技成果等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建立健全城鄉公共服務普惠共享機制,推動教育、醫療、文化、社保、社會救助等資源城鄉共享。推動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促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
第九篇 補齊基礎設施短板 增強支撐保障能力
[編輯]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着力提升基礎設施供給質量,為兵團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第三十章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編輯]按照「暢通道、促融合、強基礎、優銜接、提品質」的原則,合理布局交通通道,加強網絡節點建設,促進融合聯動發展,強化綜合交通樞紐一體化銜接,提升智能化、通達度、通暢性和均等化水平。
第一節 加快完善鐵路網絡布局
[編輯]依託南疆、北疆、東疆、天山鐵路環線,加快完善鐵路網絡布局,推進兵團「入市進園」鐵路網絡基本形成,基本實現鐵路「客運站入市區、貨運站場入園區」的規範化站場設置。推進5條支線鐵路和15條鐵路專用線建設,提升鐵路網絡對兵團各級節點的覆蓋,促進多式聯運,實現運輸結構優化,降低物流成本,解決鐵路運輸「最後一公里」問題,鐵路運輸綠色低碳優勢進一步顯現。
第二節 大力推進公路互聯暢通
[編輯]依託三大進出疆通道和疆內「環線+直聯通道」,構建陸橋、環塔、環准、沿邊等四大交通運輸通道。暢通團連對外銜接的骨幹交通運輸網絡,着重提升農村公路服務品質,加快消除「斷頭路」,推進以團鎮、主要經濟節點、重要樞紐等為中心的對外快速公路通道建設,全面提升兵團快速出行質量,形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公路網絡。到2025年,幹線公路網絡進一步完善,公路總里程達到4.5萬公里,其中二級以上公路里程突破1萬公里,實現具備條件的團場有迂迴通道聯通,基本實現團場與周邊城鎮之間30分鐘通達,4A級以上景區實現二級公路覆蓋。農村公路路況和服務品質顯著提升,建成一批帶動效應顯著、示範作用突出的美麗鄉村公路,積極推進「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創建。
第三節 着力構建航空服務保障體系
[編輯]加快推進支線機場、通用機場和起降點建設,完善民用運輸機場通用航空服務設施,挖掘通用航空作業飛行潛力,建設通用航空貨運集散基地,建立全疆「支-通」短途運輸網絡,實現區域性互聯互通。積極發展「通用航空+」跨界融合,打造便捷高效的通航旅遊體系,在有條件的師市建設通航社區、通航小鎮、飛行營地等。擴大航空教育培訓規模,提升航空維修與製造能力。構建兵地一體化航空應急救援基地,提高航空應急救援保障水平。開展通用航空低空保障系統建設與應用試點,建設以兵團為主體、新疆民航做支撐的低空通用飛行雷達監控和飛行報備系統,有效提升通用航空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航空運輸規模穩步擴大,南北疆航空運輸網絡形成體系,總體實現所有墾區運輸機場或通用機場全覆蓋。
第四節 加快促進交通運輸融合發展
[編輯]結合師市產業布局、旅遊發展和資源開發,推動產業路、旅遊路、資源路建設。積極推進「房車營地」布局謀劃。加快推進交通運輸與商貿流通、能源設施、水利設施、市政設施的一體化發展。以鐵路車站綜合開發為載體,發展高鐵經濟和站區經濟。依託國家級物流樞紐,強化鐵路貨運站場、物流基地與公路站場的銜接,促進貨運樞紐與開發區聯動。依託機場布局,促進臨空經濟和航空經濟發展,強化航空運輸與航空工業、服務、知識的融合。積極推進兵地融合和軍民融合發展,着力聯通陸路、優化航路,實現兵地共建共享、軍地交通良性互動。把握全球新一輪信息技術變革趨勢,搶抓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機遇,立足兵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需求,以交通運輸與產業創新雙向結合,着力創造新供給、激發新需求、培育新動能,開展新技術與新運營模式試點,扶持新型交通裝備產業,推動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網聯化建設,使兵團在交通運輸融合發展領域成為「並跑與領跑」者。
第三十一章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編輯]堅持「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以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態環境、提高服務能力、提升整體功能為主線,全面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涉水事務監管能力。
第一節 加快提升水資源保障能力
[編輯]按照兵地「一盤棋」、共建共享的原則,構建以蓄水為基礎、以節水為關鍵、以調水為補充的水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兵團骨幹水資源配置工程、灌區節水工程建設,積極參與自治區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同步規劃建設兵團配套工程,進一步增強跨流域、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到2025年,兵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城鄉供水保障程度明顯增強,用水總量控制在118.84億立方米以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提高到0.6。
第二節 構建水安全保障基礎設施網絡
[編輯]圍繞自治區骨幹水網建設,完善兵團水利基礎設施網絡,着力補齊供水、防洪、生態、信息化等突出短板。加快推進奎屯河引水工程等重點中小水源工程及水資源優化配置工程建設。加快重點新擴建團場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參建自治區玉龍喀什等山區水利樞紐和兵團配套工程建設。積極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實施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建設,全面提升水資源配置和城鄉供水安全保障能力。配合推進自治區重大工程前期研究。積極推進重要內陸河兵團河段防洪工程建設,加強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和城市防洪能力建設,推進病險水庫水閘除險加固,全面消除安全隱患,切實提升防洪減災能力。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加強水源涵養、河湖保護和地下水保護,穩妥推進退地減水,加強地下水超採區治理,推進水土保持重點工程建設。依託現有水利通信網絡基礎,加強涉水信息監測,建立完善水利信息數據庫和監管平台,着力提升灌區、水庫、水旱災害防禦等水利信息化能力。
第三節 強化涉水事務監管
[編輯]加強水資源、水旱災害防禦、河湖、水利工程、水土保持等重點領域監督管理。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格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加強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強化取用水管控,加強水資源全過程監管,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完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建設和洪旱災害應急預案,強化水旱災害防禦統一調度,建立病險水庫、堤防等水利工程安全隱患排查常態機制,加強水安全風險管控,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強化河湖監管,開展河湖水域岸線登記和確權,依法管控水域岸線,推進河湖健康評價,持續改善河湖面貌。加強水利工程監管,完善水利工程建設和運行監管制度,探索新型監管模式,規範建設市場公平競爭,推進運行管理標準化、規範化,確保工程安全運行。全面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加強水土保持監管,提高固土保水能力。
第三十二章 加強能源保障能力建設
[編輯]充分發揮兵團能源資源和區位優勢,以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為目標,優化能源結構和布局,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效率,提升能源發展質量。
第一節 優化電源電網結構
[編輯]合理控制煤電建設規模。實施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提升煤電機組利用效率。優先發展城鎮和工業園區熱電聯產項目,加大火電靈活性改造力度。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加大水電項目開發力度,優先發展風電、太陽能、生物質等可再生能源。「十四五」期間,培育北疆、南疆和東疆3個大型清潔能源基地。新增風電和光伏裝機容量230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0%。
鼓勵建設調節電源。加快建設抽水蓄能和化學儲能設施,提升兵團電力系統調節能力,促進可再生能源消納,在北疆、東疆等條件適宜地區建設抽水蓄能、化學儲能項目,新增風電、光伏發電項目按10-20%左右比例配套建設儲能設施。
加大電網建設力度。以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支持清潔能源外送、提高師市供電可靠性為目標,重點推進兵團准東工業園至北疆負荷中心輸電工程、第九師清潔能源外送工程等。
第二節 提升煤炭發展質量
[編輯]有序建設大型現代化煤礦,合理增加煤炭產能,減緩外購煤炭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新建一批、改造一批、整合一批、關停一批煤礦。到2025年,兵團大型煤礦產量占比顯著提高。加強煤礦安全技術改造,提高煤礦先進技術裝備水平和採煤機械化程度,推進煤礦智能化發展。新建擴建儲煤場地,改造現有設施,進一步提高存煤能力。通過「產銷聯動、共建共享」,在南疆、北疆籌劃開展「兵團儲配煤基地」建設。
第三節 完善油氣產供儲銷體系
[編輯]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推動油氣勘探開發在兵團轄區內紮根落戶,彌補兵團油氣生產短板,力爭實現油氣供給增儲上產。
完善油氣管網輸配設施。加快石油天然氣管網建設,充分利用現有原油、成品油管道,優化長輸高壓管線、城市次高壓管線和園區中低壓管線配套,形成兵團油氣管道「由點成線」的配置格局。加強主管道與各團場天然氣管道的連接,優先安排大型油氣石化基地配套的管網建設。
加強師市油氣儲備調峰能力建設。逐步形成供氣企業年銷售量10%、地方日均3天需求量、城鎮燃氣企業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
第四節 推動能源消費革命
[編輯]推進能源綠色消費。加快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實現產業結構調整與能源結構優化協同促進。堅持節能優先方針,加強重點行業能效管理,優化用能方式,嚴格控制能效和排放標準,加強節能監察,促進節能減排。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力爭提高到20%。
有序實施電能替代。大力推進終端用能清潔電能替代,提高城鎮終端電氣化水平。以電能替代散燒煤、燃油為重點,因地制宜、分步擴大電能替代範圍,實施煤改電工程。到2025年,實現電能替代6.5億千瓦時。
持續推進「氣化兵團」工程。提高天然氣覆蓋率和供氣能力,有序協調發展城鎮燃氣,推廣農村天然氣應用,優化用氣結構。到2025年,全兵團用氣量達到9億立方米,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占比提高到3%左右。
第三十三章 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編輯]加快推進光纖寬帶、4G、5G、窄帶物聯網(NB-IOT)、廣播電視網等多網絡協同發展。持續擴大光纖寬帶和4G網絡覆蓋深度和廣度,提升接入能力和網絡質量,基本實現光纖寬帶和4G網絡全覆蓋。提升兵團5G網絡覆蓋率,加快5G基站機房、電源、管道等配建工作。加快窄帶物聯網(NB-IOT)網絡部署和基站建設,推進城市治理、生產製造、物流服務等領域建設應用感知系統,實現感知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加快推進兵團廣播電視網絡整合,持續深入實施「三網融合」,推進有線、無線網絡和衛星一體化綜合覆蓋,建設新一代廣播電視基礎網絡,完善提升幹線的路徑保障和高帶寬回傳能力。統籌規劃兵團一體化大數據中心。有序發展混合雲,推進建設具備計算能力、桌面交付能力、存儲空間和軟件服務能力的雲計算中心。
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建設。針對重點行業打造工業互聯網應用示範平台,加快完善數據集成、開發工具等關鍵技術,匯聚整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運行、經營管理等數據資源,推動工業設備和業務系統「上雲」。鼓勵重點行業企業基於技術和產業發展優勢發展專業化服務,提供行業系統解決方案。
加快公共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合理配置、適度超前布局充電樁,完善兵團充電基礎設施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功能。加快特高壓入疆,大力培育特高壓、超高壓裝備及核級電纜製造業,加快電網數字化改造升級。
第十篇 實施文化潤疆工程 建設先進文化示範區
[編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凝聚人心為根本,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實施文化潤疆工程,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當好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發揮先進文化示範區作用。
第三十四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編輯]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持續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廣泛開展「五共同一促進」創建活動,大力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第一節 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
[編輯]深入實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系統工程,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兵團國民教育、幹部教育、職工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會教育全過程。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堅持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大力推進面向青少年的「築基」工程,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兵團義務教育階段必修內容。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建設,發揮黨校、高校的主陣地作用。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研究,從政治學、文化學等多學科角度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
第二節 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編輯]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堅決防止和糾正針對任何民族的歧視性做法,促進各民族共同邁向更高水平的現代文明。推動民族團結聯誼活動走實走深,採取各種形式宣傳政策法律,幫助解決困難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團結關愛幫扶工作,在各級各類學校領導班子和教師中廣泛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促進各民族學生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第三節 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向縱深拓展
[編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為主渠道主陣地,在強意識、見行動、促成效上下功夫,推進兵團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工程,加強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示範單位建設,爭創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區。不斷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典型示範培育,精心打造一批示範點。建立兵團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數據信息庫。深入細緻開展民族團結進步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發掘和廣泛宣傳各民族團結奮鬥、守望相助的典型故事與先進人物,加強宣傳報道,大力營造學習模範、宣傳模範、爭當模範的濃厚氛圍。大力推進兵團興邊富民行動示範團場連隊工程,落實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優惠政策,扶持民族貿易和民族特需商品企業發展。
第三十五章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
[編輯]堅持以先進文化為引領,大力弘揚時代精神,傳承紅色基因,傳播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楊精神,進一步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力、擴大軍墾文化影響力、增強先進文化示範引領力。
第一節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編輯]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弘揚黨和人民在各個歷史時期奮鬥形成的偉大精神,傳頌好軍墾戰士、戈壁母親、沙海老兵、兵團新兵等光輝形象。全面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傳播現代文明理念和行為方式,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習俗風尚,推廣現代文明生活方式。積極發展慈善事業和志願服務。推進誠信文化建設,提倡勤儉節約,鼓勵勤勞致富。
第二節 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編輯]加快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構建覆蓋兵團、輻射地方、具有兵團特色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擴大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強化主體責任,將文物安全納入政府年度考核評價體系,切實提高歷史文物、革命文物、屯墾戍邊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和利用水平。實施文化設施與其他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工程、兵地公共文化共建共享工程,整合師市、團鎮、連隊(社區)文化服務資源,進一步拓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增強兵團文化輻射地方的能力。實施兵團屯墾戍邊標識體系建設工程,提升兵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文化內涵,打造一批具有兵團特色的軍墾文化名城。
第三節 提升先進文化傳播力
[編輯]推動文化潤疆工程規劃(2021-2030年)高質量、高水平實施,深入實施「先進文化傳播工程」「兵團軍墾文化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廣播電視傳播力補短板工程」等,建設一批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重點工程。搭建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打造先進文化傳播、教育基地,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力度。推出一批反映新疆歷史、具有中華文化底蘊、融合現代文化、群眾喜聞樂見的精品力作,支持歷史文物遺址保護利用和博物館建設,深入挖掘新疆同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有計劃、分批次組織幹部群眾開展參觀學習活動。推進文物保護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生態教育、歷史教育相融合。啟動兵團第三輪修志工作,推出一系列史志優秀成果,打造富有時代特徵、寓教於樂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宣傳好、傳承好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楊精神,形成文化品牌,更好地發揮文化的輻射、引領和帶動作用。廣泛開展各民族與內地發達省份的文化融合活動,多渠道、多層次傳播、展示中華歷史文化、民族團結故事、現代新文明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提升中華文化傳播力。
第四節 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同發展
[編輯]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創新文化行政管理方式,構建有利於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多元發展的體制機制,激發文藝創新創造活力。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完善有利於市場主體、民營資本參與兵團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規劃建設城市文旅消費聚集區,實施一批具有較強示範效應和拉動作用的重點文化產業項目,推進文化與旅遊、教育、體育、社區服務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兵團文旅產業發展骨幹企業,推動兵團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協同創新發展。
第五節 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編輯]堅持以群眾健康為中心,加強體育、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支持戶外運動營地等體育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探索體育、健身場地與商住、娛樂等建設項目綜合開發和改造相結合,提升群眾健身的便利性和可及性。實施兵團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突出體育強兵團、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師市、全民運動健身模範團鎮三級聯創,推進公共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深化體教融合,推動足球、籃球、排球等普及提高,加快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支持冰雪、沙漠運動發展。促進群眾體育與競技體育協調發展,建立全民健身活動競賽體系和完善青少年體育競賽體系,加大與社會力量合作,積極參與、承辦國際、國內體育賽事,創新舉辦具有兵團特色的體育、健身賽事,促進健身休閒、競賽表演等產業發展。挖掘賦予運動、健身項目文化內涵,大力弘揚競技體育中所蘊含的頑強拼搏、突破自我的中華體育精神,發揮體育文化在對外交流交往中的作用。
第十一篇 保障改善民生 增進職工群眾福祉
[編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健全和完善兵團公共服務體系,補齊基本公共服務短板、增強非基本公共服務弱項、提升公共服務質量和水平,兜牢基本民生保障網底,增進各族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十六章 提高收入水平
[編輯]多措並舉促進職工群眾增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健全各類市場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的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職工群眾財產性收入。完善工資制度,健全工資合理增長機制。加快人才薪酬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中高層次人才兼職、創業、創新鼓勵和獎勵機制,提高技能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工資水平。完善再分配機制,落實社保、就業、培訓等各類政策性補貼。發揮慈善事業的第三次分配作用,鼓勵企業回饋社會。
第三十七章 強化就業優先戰略
[編輯]圍繞兵團深化改革等重點工作,持續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第一節 擴大就業容量
[編輯]進一步改善就業環境,加大援企穩崗擴就業支持力度,鼓勵各類市場主體穩定就業崗位,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發揮城鎮平台載體功能,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做強紡織服裝、農產品深加工、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提升產業就業容量。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對促進就業的作用,加大對初創實體的支持力度,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積極推動新增人口、就業困難人員、團場富餘勞動力、少數民族群眾等多渠道就業創業,重點做好退役軍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服務。持續推動多渠道靈活就業,落實靈活就業社會保險補貼和自主創業補貼等政策。持續統籌城鄉就業政策體系,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
第二節 提升就業質量
[編輯]完善職業院校學科設置,優化公共實訓基地布局,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與之相適應的職業技能等級制度。完善兵團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體系,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大職業技能培訓、學歷教育、再培訓力度,着力提升勞動者從業素質和技能水平。依託開發區培育和創建產教融合示範基地,完善校企互聘共用師資隊伍的體制機制和優惠政策,推動學校招生與企業招工相銜接,依託企業強化學生實習實訓,提高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比重,依託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提高企業職工教育培訓覆蓋水平和質量。
第三節 完善就業保障
[編輯]健全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公共就業服務模式,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完善失業保險、社會救助與就業聯動機制。
推進就業服務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深化職稱評定製度改革,鼓勵中高端人才到基層一線和南疆師市、邊境團場就業創業。健全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完善勞動民事爭議調解仲裁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制度建設,提升勞動保障監察執法效能,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
第三十八章 實施教育強兵團戰略
[編輯]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大力實施教育強兵團戰略,着力提高教育質量,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第一節 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編輯]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推動義務教育從基本均衡向優質均衡邁進,同步實施第四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進一步改善辦園條件。實施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增加特殊教育、專門教育服務供給。辦好兵團區內初中班,創新兵團、北疆師市優質學校幫扶南疆及邊境團場學校的機制。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持寄宿制初高中項目建設,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推進職業學校標準化建設,支持職業教育集團式發展。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推進「部兵合建」石河子大學,支持「省部共建」塔里木大學,推動實施新一輪「雙一流」大學建設重大改革舉措,推動中國特色新型高校智庫建設,支持高校培育建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等平台,推進產學研合作。進一步改善高校辦學條件,提升辦學能力。
第二節 提升人才培養能力
[編輯]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泛開展德育美育體育教育,加強勞動教育,發展素質教育,培養愛國愛疆、擔當奉獻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優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布局和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結構,大力培養職業技能人才和科研人才,全面提升人口素質。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專業隨產業發展動態調整機制,實現教育與產業、就業協同發展。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尤其是醫學類專業人才。
第三節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編輯]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建立健全師德考核評價辦法和指標體系。實施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做好師範生培養管理,充實學校師資力量。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2.0,分類推進幼兒園、中小學、特殊教育、中職教師培養模式改革。實施「三區」人才支持計劃,選派教師到基層支教。實施「特崗計劃」,加大教師補充力度。承接實施「中小學銀齡講學計劃」「高校銀鈴教師支援西部計劃」「國培計劃」「全國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示範培訓計劃」。推動高校建設教師發展中心,全面開展高校教師教學能力培訓。繼續推進師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充分保障教師工資待遇,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關心偏遠、邊境團場教師生活,提高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標準,明顯增強教師職業吸引力。
第四節 建設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
[編輯]建立終身學習體系,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支持兵團開放大學轉型發展,提升辦學質量和水平。大力發展繼續教育,鼓勵高等院校、中職學校面向社會開展多層次的教育、培訓。支持社會力量投入學前教育、舉辦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增強和完善社區教育服務功能。加快發展城鄉社區老年教育,鼓勵有條件師市建設老年大學。推進名師遠程教學和優質教育、培訓資源網絡共享,大力發展在線教育、培訓新模式,創新教育和學習方式,加大政府購買教育、培訓服務的力度,推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建設。
第三十九章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編輯]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堅持應保盡保、保障基本,增強基礎性、兜底性保障。
第一節 健全和創新社會保障體制機制
[編輯]全面推進全民參保登記,全面實施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兵團級統籌。完善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逐步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付範圍,發揮失業保險預防失業、促進就業作用。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與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促進各類醫療保障制度互補銜接,穩步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提高重特大疾病和多元醫療需求保障水平。完善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制度,探索推進工傷康復體系建設。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進醫保基金監管制度體系改革。
第二節 提升社會保障政務服務管理水平
[編輯]完善社會保障政務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提高信息化服務水平,強化社會救助經濟狀況核對機制建設,為參保人員、救助人員及相關單位提供便捷優質的服務。實施信息化全民服務創新提升行動,構建一體化業務受理經辦服務平台和以社保卡為載體的「一卡通」應用服務平台,基本實現面向群眾的高頻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積極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新技術在社會保障管理方面的運用,開展兵團「金保工程」三期信息化建設,提高社會保障服務的便利化、快捷化和安全性。
第三節 促進兵地社會保障融合發展
[編輯]深化兵地社會保障融合發展,持續推進兵地社會保障體系互聯互通,進一步擴大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的醫療機構範圍。大力推進兵地社會保障信息共享,堅持協商共治,完善醫保、醫療、醫藥談判協商機制,不斷增強兵地參保人員的獲得感、幸福感,促進兵團社會保障高質量發展。統籌銜接兵地社會救助制度。
第四十章 全面建設健康兵團
[編輯]深入實施健康兵團行動,強化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善醫療服務體系,持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提高職工群眾健康水平。
第一節 深入實施健康兵團行動
[編輯]深入推進健康兵團專項行動,加快推動衛生健康工作理念、服務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普及健康知識,引導群眾樹立正確健康觀,加強早期干預,加快形成有利於健康的生活方式、社會環境和生態環境。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健康團場、健康連隊。人均預期壽命繼續保持全國較高水平,全民健康素養水平明顯提高。
第二節 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
[編輯]改革完善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健全以兵師團三級疾控機構為骨幹,二、三級以上醫療機構為依託,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網底的疾控體系,做強兵團疾控中心。落實醫療機構公共衛生職責,健全疾控機構與醫療機構分工協作、上下聯動的醫防協同機制。建立智能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增強早期監測預警能力,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完善傳染病防控救治體系,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傳染病救治機制。堅持中西醫並舉、中西藥並用,充分發揮中醫藥在重大疫情防治方面的獨特作用。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補齊婦幼保健、采供血、精神衛生、衛生監督、職業病防治、托育等短板。加強公共衛生人才培養,穩定基層公共衛生隊伍。
第三節 完善醫療服務體系
[編輯]優化醫療資源布局,依託疆內外優質醫療資源,建設區域性醫療中心,推動優質資源擴容下沉。加強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建設,每個師市(不含十一、十二師)至少有一家三級綜合醫院。促進中醫藥傳承與發展,加強中醫專科醫院、兵師綜合醫院中醫專科、團場醫院中醫館建設。加強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加大專科醫師培養力度。加大康復人才培養,提升康復服務能力。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加快推動二級以上醫院開展預約診療、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優化服務流程。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支持四師可克達拉市、十師北屯市等打造康養示範城市。加大疆外兵團外醫療人才引進和內部醫療人才培養。
第四節 持續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
[編輯]深化師域醫共體、兵團烏魯木齊區域醫聯體改革,推動兵師醫院輻射帶動團場醫院、連隊(社區)衛生室,提升基層服務能力。落實分級診療制度,促進合理就醫。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建立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快兵團醫療衛生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調動醫務人員積極性。完善基本藥物制度,規範藥品供應保障。健全醫療衛生綜合監管制度,強化全行業監管,提高醫療服務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第四十一章 加快平安兵團建設
[編輯]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為牽引,健全黨領導的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開創平安兵團建設新局面。
第一節 加強社會治安防控
[編輯]健全完善大數據支撐下的立體化、信息化、智能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社會面防控科學化、規範化、精準化。加強社會面「網格化」巡控,加快推進專業巡控隊伍建設。加強重點單位、重要部位安全保衛工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推進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
第二節 積極推進共建共治共享
[編輯]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建設,創新完善基層社會治理機制,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平安創建活動,推動城鄉互動共治。加強「網格化」服務管理,發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積極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力量參與社會治理,激發基層治理活力。拓寬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形式和渠道,做好見義勇為英雄模範評選表彰和典型宣傳,開創專群結合、群防群治新局面。
第三節 多元化解矛盾糾紛
[編輯]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完善社會矛盾風險排查預警和調解機制,加強調解組織建設,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推行「陽光信訪」「網上信訪」「責任信訪」,推進信訪工作信息化建設,深化訪調對接,推動信訪問題在法治軌道上解決。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加強對特定人群的心理疏導、危機干預,嚴防發生個人極端案事件。
第四十二章 強化重點群體關愛服務保障
[編輯]注重社會公平正義,加強對特定人群、特殊困難人群的幫扶,重點做好「一老一小」、退役軍人、殘疾人、流浪乞討人員、精神病患者及因突發事件而陷入困境人員的關愛幫扶。
第一節 加快發展普惠性養老托育服務
[編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降低養育成本,有效擴大普惠性服務供給。健全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發展普惠性養老服務和互助性養老,發展普惠性托育服務,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普惠性養老、托育資源供給。加快養老與醫療、旅遊、文化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提高養老院護理型床位占比。支持兵團高等院校和職業學校增設養老、家政、托育等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健全養老托育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第二節 健全社會福利服務網絡
[編輯]多渠道增加殘疾人服務供給,從基本照護到養老醫療,提高服務質量,保障殘疾人基本生活,提高殘疾人自我發展能力。建設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設施,推進精神衛生社會福利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基本殯葬服務制度,推進城鄉公益性殯葬設施建設,保障城鄉低保等困難群眾基本殯葬需求。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提升救助保障的針對性和精準度,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疾病應急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業救助制度,健全自然災害應急救助,創新發展急難救助。
第三節 促進婦女兒童全面發展
[編輯]堅持和完善促進男女平等、婦女全面發展的制度機制,全方位優化婦女發展環境,提高婦女參與兵團經濟社會事務管理水平,消除就業性別歧視,嚴厲打擊侵害婦女和女童合法權益的違法犯罪行為。建立和完善促進兒童優先發展和全面發展的制度體系,完善兒童關愛保障政策,優化兒童福利保護機構布局,加強對困境兒童、殘疾兒童的救助干預。完善婚姻家庭糾紛預防化解機制,加大反家庭暴力法實施力度,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促進家庭服務多元化發展。
第四節 促進兵團青年全面發展
[編輯]堅持青年優先發展理念,建立健全服務青年發展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實施兵團青年思想政治引領行動,大力弘揚兵團精神和老兵精神、胡楊精神。實施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行動,建設青少年實踐教育基地,促進各民族青年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實施青年創業增收和就業提升行動,加大青年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多措並舉引進青年人才。實施青年友好型社會創建行動,建設師團「青年之家」,維護青年合法權益,幫助青年解決求職就業、婚戀交友、子女教育、父母贍養等現實難題。
第五節 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
[編輯]建強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推進退役軍人事務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做好思想政治、移交安置、就業創業、軍休服務、撫恤優待、英烈褒揚和雙擁工作,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推進退役軍人信息化建設,促進服務管理創新和工作效能提升。新建一批軍人公墓、光榮院、優撫醫院、烈士紀念設施等,組織實施兵團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工程。支持退役軍人到兵團就業創業、建功立業,激勵退役軍人在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的奮鬥歷程中實現人生價值。
第四十三章 推進住房保障體系建設
[編輯]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合理確定土地和住房供應規模,堅持租購併舉、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滿足不同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保障職工群眾住房需求。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穩步實施城鎮棚戶區改造,改善職工群眾的住房條件和居住環境。結合農村危房改造,按照「民建公助」方式,推進連隊抗震安居住房建設,保障連隊職工群眾住房安全。開展兵團連隊房屋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消除連隊房屋安全隱患,建立健全農村房屋建設管理長效機制。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到2025年前力爭基本完成2000年底以前建成老舊小區改造。
第四十四章 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
[編輯]建立應急管理體制,突出災害防治和安全生產源頭治理,加強應急管理基礎能力保障建設,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有效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第一節 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制機制
[編輯]加強應急管理組織協調,構建統一高效的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立部門之間的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和各級統一的應急指揮體系以及兵地應急救援協同機制。完善應急管理、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和應急救援預案體系建設,深化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推進安全風險網格化管理,完善社會應急體系建設,加強宣教培訓能力建設,提高公眾參與能力。到2025年實現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工礦商貿就業人員十萬人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較「十三五」末預期分別下降15%、33%、20%,不發生重特大事故。
第二節 加強應急管理基礎設施建設
[編輯]加快兵師綜合性應急救援基地建設,強化應急管理執法裝備和綜合救援裝備技術支撐。實施師團火災防治基礎能力建設,推進城鎮消防站和森林草原火災防治工程建設。科學規劃各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布局,豐富應急物資儲備品種。堅持社會共治,實施應急避難場所和宣教科普建設工程。強化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加快推進智慧應急信息化建設。築牢防災減災救災基礎,持續推進自然災害防治重點工程。
第三節 提升應急救援保障水平
[編輯]加大安全生產及應急預防專項資金投入。加快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師市專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推動社會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加大應急通訊、指揮車輛和先進適用專業救援、執法裝備配備力度,提升應急指揮科學化、專業化水平。完善鐵路、公路、航空應急運力儲備與調用機制,構建多維立體的運輸網絡,提升應急物資快速調撥和緊急配送能力。加強交通、水利、通信、供水、供電、供氣等基礎設施抗災能力和快速恢復保障能力建設。運用互聯網+、大數據、感知網絡、人工智能、5G等新技術,提升應急管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第十二篇 堅持綠色發展 當好生態衛士
[編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履行生態衛士職責,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健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建設美麗兵團。
第四十五章 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
[編輯]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向,健全完善政策管控體系和引導保障機制,推動兵團提高綠色生產和綠色生活水平,促進綠色發展轉型。
第一節 強化空間用途管控
[編輯]實施國土空間規劃,落實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健全和完善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監測預警、評估督查、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兵團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實施土地、礦產等國土資源調查評價和監測工程,推進自然資源信息化體系建設,提升測繪地理信息服務保障能力。
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准入清單「三線一單」,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建立動態調整機制,形成覆蓋兵團的「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科學劃分環境管控單元,統籌推進落實「三線一單」管控要求,健全生態環境監測和評價制度,強化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等區域的有效保護,確保兵團生態環境安全,促進兵團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第二節 探索綠色發展新機制
[編輯]完善體現不同主體功能區特點和生態文明要求的師市團場黨政領導幹部政績考核辦法,突出綠色發展指標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完成情況考核,加大能源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指標權重。開展自然資源資產核算工作,編制兵師團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落實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完善綠色發展引導機制,優化生態保護區域財力支持機制,切實加大對限制開發區域、禁止開發區域特別是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財力支持。健全綠色農產品市場體系和標準體系。探索推進用能權、用水權、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健全污水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收費機制。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配套建設計量設施,健全節水激勵機制,完善城鎮供水及再生水價格形成機制。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自然資源有償使用與生態補償制度。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推動建立資金渠道多元、金融服務有效、健康可持續的綠色投融資服務體系。
第三節 推動生產生活方式綠色化
[編輯]完善綠色製造、綠色園區和綠色技術政策支持,推動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引導兵團重點工業企業制定綠色改造提升計劃,支持具有行業主導地位、積極性高的重點企業開展綠色供應鏈建設。全面推行企業清潔生產,支持企業開展各類綠色認證,落實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擴大自願性清潔生產審核範圍。健全綠色交通體系,優化調整運輸結構,促進運輸組織方式創新,逐步減少重載柴油貨車在大宗散貨長距離運輸中的比重,因地制宜推廣新能源汽車。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廣泛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加強綠色消費引導,形成綠色消費習慣。把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兵團教育體系和宣傳體系,引導幹部職工群眾自覺履行環境保護責任。
第四十六章 推動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
[編輯]加強能源資源全過程節約管理和重點領域管理,積極推動循環經濟和技術進步,不斷提高利用效率,推動利用方式根本性轉變。
第一節 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
[編輯]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大幅降低能耗強度,嚴格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增速,協調推進兵團高質量發展和能源高效利用。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管理,深入開展能效對標達標及領跑者引領行動,強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全面推進重點用能單位能源消費在線監測系統建設,加強能源管理體系建設、能源計量體系建設和能源審計工作。深化工業領域節能,嚴控高耗能行業違規、盲目發展,進一步降低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強化建築節能,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準,建立健全綠色建築實施方案,全面推廣綠色建築,推廣綠色建材和裝配式建築。深入推進既有建築綠色改造,實施大型公共建築能耗限額管理。
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開展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加大非常規水源利用規模。科學確定地下水管控指標,強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對水資源短缺地區實行更嚴格的產業准入、取用水定額控制。加快農業、工業、城鎮節水改造,開展節水綜合改造示範。
完善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強化節約集約用地激勵和約束機制,提高土地資源市場配置效率,加大閒置廢棄土地儲備盤活力度。到2025年,兵團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26萬公頃以內,國土開發強度控制在3.5%以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控制在1950公頃/億元以下。
優化礦產資源開發保護格局,科學籌劃兵團礦產資源合法、合規、合理開發利用。大力推進兵團基礎地質調查。提升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積極開展兵團礦產資源國情調查,全面摸清兵團各類礦產資源基礎數據。以銅、鋅、鈦、黃金等礦產資源為重點,履行礦產資源行政職能,依法依規加強已授權的三類及部分二類礦產資源行政管理。完善礦產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制度,建立以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為主要內容的礦產資源約束性指標體系,大力推進綠色礦山建設。
第二節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編輯]着力構建以開發區為平台的產業循環體系,加強開發區能源資源的梯級利用和系統優化,促進開發區內產業循環耦合。引導符合條件的開發區建設綠色產業基地,加快推動准東經濟技術開發區兵團分區、十三師淖毛湖開發區等綠色循環發展,推動空間結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的試點示範。推動重點行業資源消耗減量化,支持引導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加快工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進程。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清潔化生產,推動農作物秸稈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構建生態循環農業產業鏈。加快廢舊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鼓勵企業實施資源回收利用工程,積極支持再製造業發展。推進城鄉循環發展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城鄉垃圾分類收集處置與再生資源利用相銜接,推進生活垃圾、建築垃圾、餐廚垃圾等低值廢棄物減量化、無害化處置和資源化利用。促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因地制宜推進垃圾焚燒發電、再生水利用、熱電聯產、工業餘熱供熱等循環利用項目。
第四十七章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
[編輯]以鞏固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為根本,強化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久戰,全面加強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
第一節 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編輯]細化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實行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定落實兵師團三級《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堅持依法治理,加強生態保護綜合執法體系和能力建設,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制度,加快補齊環境治理體制機制短板。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市場機制在環境治理中的作用,規範環境治理市場行為,強化環境治理誠信建設,促進行業自律。積極參與環境污染和節能指標市場化交易體系。堅持多方共治,明晰政府、企業、公眾等各類主體權責。到2025年,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體系、企業責任體系、全民行動體系、監管體系、市場體系、信用體系、政策法規體系。
第二節 持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編輯]打贏藍天保衛戰。堅持標本兼治,開展重點區域聯防聯控和重污染天氣應對。實行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嚴禁「三高」項目進兵團,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調整優化兵團能源結構,控制和壓減煤炭消費總量,逐步降低煤品燃料消費比重。實施重點行業綜合治理,推動能源替代。開展城鄉粉煙塵控制,加強施工和道路揚塵控制。
打好碧水保衛戰。嚴格落實「河湖長制」,推進重點流域和主要污染水體整治修復。加強流域上下游和跨界水體環境治理協調配合和聯防聯控,與自治區共同推進塔里木河流域生態保護工程。強化城鄉污水治理,嚴格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確保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保障飲用水源安全。實施河湖生態治理與恢復工程,持續推進八一水庫、蘑菇湖水庫等湖庫生態治理與恢復。到2025年,兵團國控斷面水質目標達到國家要求,兵團城市及建制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為100%。
打好淨土保衛戰。全面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源監管。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推廣科學施肥技術,持續推進廢棄農膜污染綜合治理和考核,確保達到國家規定標準。實施永久基本農田土壤污染治理,推進農田土壤污染長期監測點建設。開展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強化污染場地開發利用的監督管理。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控,確保危險廢物安全處置,危險廢物規範化管理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大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力度,強化減排目標責任考核,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
第三節 系統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
[編輯]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健全森林草原河流湖泊休養生息制度。圍繞「三屏兩環」生態安全戰略格局,推進兵地生態融合共建,鞏固和強化生態安全屏障,推動綠色高質量發展。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推進塔里木河流域水沙協同治理,主動參與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建設,推進阿爾金草原荒漠生態治理區生態保護與修復,積極參與自治區重點流域生態修復和綜合整治。統籌推進國土綠化,加大防沙治沙工程和三北工程建設力度,繼續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重點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草原生態保護及修復治理工程建設。重點抓好綠洲外圍荒漠林保護、農田防護林和防風固沙基幹林,以及連隊居住區綠化建設,構建以鄉土植物為主的喬灌草結合、多層次梯度配置的生態保護屏障。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強退化林網修復重建,健全完善農田防護林體系,加強中幼林撫育,加大公益林管護力度。強化森林草原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基礎建設,提升防災減災能力。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及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完善重點領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積極推進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國家儲備林建設。全面深化林業草原改革,推行林長制,健全完善兵團草原承包經營和人工防護林承包管理制度。加快發展林草產業,增強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嚴格保護森林草原,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支持具備基礎的師市積極參與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範創建,打造具有兵團特色的生態品牌。
第十三篇 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 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編輯]以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重點,把兵團對外開放納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積極參與自治區「一港、兩區、五大中心、口岸經濟帶」建設,豐富對外開放載體,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打造對外開放和沿邊開放高地。
第四十八章 積極參與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
[編輯]堅持「資源整合、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充分發揮第十二師區位優勢,全方位參與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以六師、八師為重點區域,積極參與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現代物流、國際商貿、出口加工、先進製造等產業發展平台建設,支持十二師、六師、八師、七師和二師發展外向型產業。積極參與推動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申建工作。
第四十九章 推動喀霍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高質量發展
[編輯]將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兵團分區打造成兵團向西開放發展的重要窗口,全面落實中央賦予的特殊優惠政策。主動對接自治區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新發展階段規劃建設,推動實現規劃統籌、政策同享、發展融合。優化兵團分區產業布局,創新開發區運營模式,拓展投融資渠道。喀什兵團分區總部大廈重點打造高端服務業集聚中心,北部產業園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和現代物流產業,喀什綜合保稅區重點發展保稅加工、物流、服務產業。霍爾果斯兵團分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物流、生物健康、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
第五十章 全面參與核心區「五大中心」建設
[編輯]參與交通樞紐中心建設。積極參與中巴、中哈、中吉烏等國際互聯互通通道建設,全面提升兵團師市對外聯通水平。
參與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圍繞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等關鍵節點,進一步完善商貿物流網絡布局。推動圖木舒克、石河子區域性商貿中心城市發展。加快第八師石河子市建設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鼓勵鐵門關市、崑玉市與地方共建共享物流樞紐。深化兵地商貿物流基礎融合發展。
參與文化科教中心建設。深化教育領域合作交流,充分利用兵團教育資源,加強漢語國際推廣和孔子學院內涵建設。深化科技領域合作交流,紮實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加強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建設,提升兵團國際科技合作水平。深化文化旅遊合作交流,建設運營新疆旅遊遊客中心,鼓勵兵團城市與國外友好城市開展文化交流合作,鼓勵兵團各類企業在國外進行文化投資。
參與醫療服務中心建設。深化衛生領域合作交流,探索建立跨境遠程醫療交流協作機制。
參與探索區域金融中心建設。研究參與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加快銀行、證券和保險等各類市場要素聚集流動,為區域貿易和投資便利化提供金融支持。探索發展數字金融。
第五十一章 積極拓展對外開放合作空間
[編輯]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進一步拓展兵團對外開放空間。積極參加中國—亞歐博覽會、哈薩克斯坦—中國商品展等國際展會,大力推進兵團優勢產品「走出去」。積極推進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九師片區建設。研究在具備條件的師市設立綜合保稅區。
充分利用兵團師團毗鄰口岸的地緣優勢,整合口岸資源,採取多渠道開發模式,吸引國內外有實力的投資主體參與聯合開發,深度融入自治區「口岸經濟帶」建設。深入推動沿邊開發開放,完善邊境師市口岸功能,大力改善口岸發展環境,為開展邊境經濟合作創造條件。立足資源和區位優勢,不斷深化與周邊國家經濟、貿易和旅遊合作。促進邊境貿易、物流、加工業快速發展,增強外向型經濟發展活力。
第十四篇 紮實推進對口援疆 提升綜合效益
[編輯]突出抓好幹部人才援疆,務實推進產業援疆,紮實做好文化教育援疆,堅持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藉助援疆力量,助力兵團經濟社會發展,着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提升新時代對口援疆綜合效益。
第五十二章 創新完善援疆工作機制
[編輯]推動對口援疆工作制度化、體系化、平台化,健全統籌協調服務機制,強化師市援疆工作機構及專職人員配置。創新幹部人才使用機制,在團鎮發展、園區招商以及教育衛生等方面,充分發揮援疆幹部人才綜合效益。健全兵團對口援疆工作激勵機制。完善援疆幹部人才管理服務。鞏固完善支援省市(縣)「一對一」結對支援兵團模式,深化「一對一」或「多對一」結對支援成效,提升對口援疆工作在團場連隊的綜合效益。
第五十三章 突出抓好幹部人才援疆
[編輯]把幹部人才援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選派好、使用好、管理好、關心好援疆幹部人才。結合兵團改革發展實際,立足加快兵團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聚焦兵團深化改革等重點任務,精準選派援疆幹部人才,增加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和專業技術援疆幹部人才選派比例,加大急需緊缺援疆幹部人才選派力度。總結推廣「組團式」幹部人才援疆模式,採取「一幫一」「一帶多」等多種方式,加大對受援師市人才培養。充分發揮援疆幹部人才橋梁紐帶作用,在產業發展、項目資金、人才引進、科技創新、文化交流等方面積極爭取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及對口援疆省市的支持。在重大工作、重大項目、重大活動上合理安排援疆幹部人才參與,為援疆幹部人才幹事創業搭建平台。發揮考核在援疆幹部人才管理中的作用,將集中考核與平時考核、年度考核有機結合,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做好援疆幹部人才宣傳表彰工作。
第五十四章 務實推進產業援疆
[編輯]持之以恆多措並舉推進產業援疆,幫助受援師市培育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用好國家賦予的產業政策,藉助支援省市產業優勢,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紡織服裝、電子產品組裝等產業。加快發展商貿物流、文化旅遊等產業,加大扶持兵團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等新基建力度,促進受援師市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結合受援地資源稟賦和不同區域產業定位,積極有序承接支援省市產業轉移,探索建立援受雙方產業轉移示範園區、「飛地園區」和「組團式」合作共建園區等。引導對口援疆省市國企和央企在兵團新上項目實施屬地化註冊,爭取工裝援疆對兵團傾斜力度。大力開展市場援疆,發揮好援疆平台作用,打造產品品牌、豐富營銷渠道、拓展內地市場、強化產業合作。
第五十五章 堅持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
[編輯]用好援疆資金,補齊團場和連隊在教育、醫療、飲水、城鎮公共服務等方面的基礎設施短板。在發展特色農業、休閒旅遊業、技能培訓等方面,實施一批讓職工群眾直接受益的援疆項目。依託援疆省市職業教育資源,加大技能培訓促進就業,繼續推進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全覆蓋,探索推廣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深化衛生健康援疆,加大對師團醫院、疾控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積極推廣「組團式」援疆模式向疾控、婦幼、基層醫療等領域擴展。大力推廣「師帶徒」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團隊帶團隊」「專家帶骨幹」「師傅帶徒弟」等人才培養機制。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充分利用遠程技術,不斷提高受援師市醫療水平和職工群眾健康水平。注重基層醫護人員傳幫帶培訓,提升醫療技術人員獨立開展手術和診治疑難雜症能力。
第五十六章 促進交往交流交融
[編輯]持續擴大援受雙方交往交流交融覆蓋面,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培訓、技術交流以及青少年交往活動,推動內地群眾到兵團旅遊,組織受援師市職工群眾到內地參觀學習,提高群眾參與交往交流交融活動的比例。不斷豐富交往交流交融工作內涵,進一步提高活動組織頻次、創新活動形式和平台載體、豐富參與主題和領域內容,推動形成援受雙方各級各領域廣泛開展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動局面。推動援疆省市百強村鎮、明星村鎮與團場、連隊結對子,對口行業部門結對子,學校、醫院結對子等。
第五十七章 推進文化教育援疆
[編輯]推進文化援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挖掘受援師市文化援疆資源,加強受援地博物館、圖書館、遺址公園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打造一批中華文化重要標識。加大宣講力度,引導廣大職工群眾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藉助援疆力量大力引進內地優秀影視作品、文藝節目,廣泛開展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和進連隊(村、社區)活動。深化「定製式」文化援疆,鼓勵援疆省市作家、藝術家走進兵團體驗生活、交流互鑒,組織兵團精品劇(節)目巡展,加強與援疆省市優秀文化作品的交流互鑒,創作更多反映兵團的優秀作品。堅持教育援疆優先,加大援疆資金對幼兒園和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繼續實施「萬名教師支教計劃」。推動援疆省市安排優質職業院校組團幫扶兵團職業院校,加強教學管理和專業建設,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幫助兵團職業教育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和提升教學質量。
第十五篇 持續深化兵地融合 促進兵地協同發展
[編輯]牢固樹立兵地「一盤棋」思想,主動融入新疆大局,推動兵地在經濟、文化、社會、幹部人才以及維穩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產業發展共贏、城鎮建設共推、社會服務共享、文化交流共融、生態文明共建、民族團結共創、幹部人才共用的局面。
第五十八章 完善兵地融合體制機制
[編輯]進一步健全完善兵地融合發展聯席會議機制、戰略規劃實施協調機制和重大問題協商機制,充分利用兵地各級聯席會議和定期會商機制,加強兵地之間聯動協作和溝通協調,統籌協調政策規劃,推動兵地優勢互補、設施共建、資源共享、合作共贏。
第五十九章 堅持基礎設施共建共享
[編輯]加快推進兵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一張網、一張圖」。着力構建大中小微結合、骨幹和分支銜接、長期發揮效益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共同推進具備條件的水利工程共建共享,優化流域工程布局及水資源配置,繼續實施重點災害性河流及中小河流治理,不斷提高水資源保障能力。加強兵地能源統籌協調,在規劃布局、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統籌推進兵地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共建共享。
第六十章 推動產業發展深度融合
[編輯]堅持以區域發展理念謀劃和推動兵團經濟社會發展,加大兵地發展戰略、城鎮體系、重大生產力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協同力度。加強產業布局、產業要素、資源開發、重大項目落地等方面的協商合作,強化兵地間、區域間的產業分工協作和資源要素優化配置共享,促進區域兵地產業項目和骨幹企業集聚發展,形成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市場共享的產業發展格局。支持兵團優勢企業與地方企業聯合重組、合作發展。通過行政引導、相互參股、利益同體等方式,打造一批規模大、配套全、效益好的跨兵地、跨區域、跨所有制的產業集團。
第六十一章 促進公共服務共享
[編輯]建立兵地協調統一的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在條件具備、各具資源優勢的區域,健全兵地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共建、資源共享、人才交流機制。聯合制定教育領域政策文件,推進兵地職業教育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優化學科設置,加強兵地校企合作,深化兵地產教融合。逐步擴大兵地醫療機構醫保互聯互通,推動兵地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有序開放。加大兵地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推進文化潤疆工程,共同開展文化活動,共同創作文藝作品,通過廣泛的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促進民族團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完善兵地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推動兵地公共就業服務融合發展。推動兵地職業技能培訓機構互認,實現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
第十六篇 加強黨的領導 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編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立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強化統籌協調和制度保障,確保「十四五」規劃主要目標和戰略任務如期完成。
第六十二章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編輯]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把黨的領導貫穿到規劃實施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在兵團不折不扣得到落實、取得實效。把監督貫穿於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把完善權力運行和監督制約機製作為實施本規劃的基礎性建設,構建全覆蓋的責任制度和監督制度,以強有力的政治監督,確保「十四五」時期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第六十三章 健全統一規劃體系
[編輯]建立以兵團發展規劃為統領,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基礎,以專項規劃、區域規劃為支撐,由兵師團規劃共同組成的「三級四類」兵團規劃體系,健全目錄清單、編製備案、銜接協調等規劃管理制度,確保兵團級國土空間規劃、專項規劃、師市規劃等各級各類規劃與本規劃協調一致。根據國土空間戰略格局、國土空間結構優化方向以及重大生產力布局安排,同步編制兵團級國土空間規劃,重點聚焦空間開發強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線落地,確保兵團發展規劃確定的戰略任務精準實施。同步編制實施一批兵團級重點專項規劃,明確各領域發展任務的路線圖和時間表。
第六十四章 強化政策協同保障
[編輯]構建發展規劃、財政、金融等政策協調和工作協同機制。加強年度計劃與本規劃的銜接,按年度分解和落實本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堅持「項目跟着規劃走、資金要素跟着項目走」,優先支持本規劃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實施。加強財政預算與兵團發展規劃實施的銜接協調,更好服務本規劃確定的戰略目標、重大任務和重大工程項目。信貸政策要在防範化解風險的前提下,重點支持本規劃確定的重大任務、重大工程項目、重大改革開放舉措,引導和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充分調動社會資金參與規劃實施。強化其他政策間協同,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形成政策合力。
第六十五章 強化人才支撐
[編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用心用情關心關愛關懷人才,健全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創造條件解決人才住房、子女托幼入學等實際困難。編制實施「十四五」人才發展規劃,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創新人才發展政策,做實做細「內招生」招錄、選調生培養工作,鼓勵引導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加快形成具有區域競爭力和兵團特色的人才發展制度優勢,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積極爭取「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博士服務團、「三區」人才支持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志願者、特崗教師、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等中央重點人才項目。選配優秀幹部到中央部門和經濟發達地區掛職。不斷加強對人才的政治引領和吸納,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建立兵團人才培養支持體系,加強幹部教育培訓,擴大專業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立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激勵機制。圍繞兵團產業鏈突破引進產業人才隊伍,圍繞兵團科研基地、重點學科建設和重點企業技術攻關,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探索實施通過「揭榜掛帥」等形式推動兵團與內地人才共享機制,推進兵地人才合作交流,開展柔性引才引智。突出抓好青年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積極開發老齡人才資源。開展兵團人才資源調查統計。
第六十六章 完善監督考核機制
[編輯]圍繞把規劃真正用起來,落實各類規劃實施主體責任,完善監測評估,提升規劃實施效能。落實規劃目標分工負責制,建立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負主責、相關部門協調配合的工作推進落實機制。嚴格落實「年度監測分析—中期評估—總結評估」的規劃評估體系,實現對規劃實施的全程動態監測。健全規劃動態調整修訂機制,未經法定程序批准,不得隨意調整更改各類規劃。加強規劃實施考核監督和激勵約束,完善考核評價體系和監測考評辦法,將規劃落實情況和約束性指標納入各師市、各部門綜合考核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將規劃實施情況作為政務信息公開的重要內容,自覺接受各方面監督。要加大規劃實施督導檢查,建立定期報送機制。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