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1年6月11日
2021年2月5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

第一篇 發展基礎和環境

[編輯]

第一章 發展基礎

[編輯]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也是新疆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關鍵時期。面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穩定發展任務和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幹部群眾,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聚焦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高質量發展,經過各方面艱辛努力,新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效,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得到成功實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基本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呈現出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為實現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社會大局持續穩定。堅持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壓倒一切的政治任務、重於泰山的政治責任,樹牢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把握穩定和發展「兩個關鍵點」,堅持黨政軍警兵民協調聯動機制,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暴恐活動多發頻發得到遏制,宗教極端主義得到有效整治,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鬥爭取得階段性成果,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環境。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堅持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加快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保持了經濟健康較快發展。2020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797.58億元,「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6.1%,是2010年的2.23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38元,年均增長5.8%,是2010年的2.41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56元,年均增長8.3%,是2010年的2.82倍,實現了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

——三大攻堅戰紮實推進。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提前一年完成40026戶16.9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區現行標準下306.4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3666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5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推進污染防治攻堅戰,全力打好藍天、碧水、淨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四場標誌性戰役,認真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嚴格管理政府舉債,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綜合交通網絡不斷健全,庫爾勒-格爾木鐵路、阿勒泰-富蘊-准東鐵路等項目建成投產,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和田-若羌鐵路等交通項目加快實施,全區鐵路運營里程達到7398公里,五年新增1530公里;民用運輸機場數量達到22個,五年新增4個機場;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0.9萬公里,五年新增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500公里,新增1184公里),所有地州市邁入高速公路時代。水利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阿爾塔什水利樞紐、卡拉貝利水利樞紐等18座大中型水庫建成投產,大石峽水利樞紐、玉龍喀什水利樞紐等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開工建設,全區水庫庫容達到230億立方米,重點河流險工險段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加快建設,徹底根除了葉爾羌河千年水患。實現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地州全覆蓋;2020年外送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九大惠民工程,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各項惠民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全區城鎮累計新增就業233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433萬人次,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制度進一步完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實現全覆蓋,居民免費健康體檢持續開展,農牧區醫療設施條件明顯改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標準化率均達到100%;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各族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豐富。

——民族團結鞏固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認真落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依法保護各民族的合法權益,廣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常態化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全區112萬名幹部職工與169萬戶各族群眾結對認親,「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紮實有效,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加快形成,各民族之間的情感聯繫紐帶逐步加強。深入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宗教領域和睦和諧,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面落實。

——改革開放步伐加快。始終貫徹黨中央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關鍵性、基礎性改革取得突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成效明顯,煤炭、電力、石油、化工等傳統產業實現存量調整、增量優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實施,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國資國企、醫藥衛生、能源資源、財稅金融、農業農村、機構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成效顯著。棉花目標價格改革深入實施。哈密、吐魯番撤地設市,設立鐵門關市、雙河市、霍爾果斯市、可克達拉市、崑玉市、胡楊河市、庫車市。兵團深化改革和向南發展不斷深入,兵地融合發展成效明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加快建設,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建設初具規模,「五大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口岸經濟帶」規劃建設全面啟動,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

——黨的建設全面加強。始終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開展「兩學一做」「三嚴三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堅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續開展「訪惠聚」駐村工作,推動各級幹部下沉基層、走進群眾,形成了新時代新疆的「楓橋經驗」。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持之以恆整治「四風」「四氣」,營造了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人民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衝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自治區黨委堅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深入貫徹「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總要求,狠抓「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堅決打好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攻堅戰,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社會大局總體穩定,為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堅強保障。

第二章 發展環境

[編輯]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新疆經濟社會發展面臨重要機遇,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從國際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但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從國內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正在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

從區內看,新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機遇和優勢:一是黨中央重視關心關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疆工作,把新疆工作擺在事關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召開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為做好新時代新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二是各類政策疊加增效。黨中央在統籌推進全國改革發展的進程中,把新疆作為我國西北的戰略屏障、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西部大開發重點地區、向西開放橋頭堡、「三基地一通道」,給予一系列特殊支持政策,為推進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動力。三是對口援疆優勢獨特。全國19個省市、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企業對口支援新疆,形成了新時代全國一盤棋、各方力量對口援疆的工作格局,為援受雙方加強產業合作、暢通經濟循環奠定了基礎。四是區域優勢明顯。隨着擴大對外開放、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不斷推進,新疆從相對封閉的內陸變成對外開放的前沿,有利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五是資源轉化潛力巨大。新疆地域遼闊,礦產資源豐富,旅遊資源富集,土地、電力、勞動力成本低等優勢明顯,具有較強的潛在競爭力。六是穩定紅利充分釋放。綜合施策,標本兼治、保持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為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環境。七是人心凝聚提振預期。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把發展落實到改善民生上、落實到惠及當地上、落實到增進團結上,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願望更加強烈。

在新的形勢下,全區各級各部門和全體黨員幹部必須深刻認識我國將進入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發展階段,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保持戰略定力、樹立底線思維,發揮優勢、用好機遇,乘勢而上、積極作為,奮力開創新時代新疆工作新局面。

第三章  2035年遠景目標

[編輯]

按照黨中央對2035年遠景目標的戰略安排,從新疆實際出發,提出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主要目標是: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台階,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建成現代化經濟體系;文化潤疆取得重大成效,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升,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成效明顯;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法治新疆建設全面推進,社會大局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基本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長治久安基礎更加堅實;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平安新疆、健康新疆、文明新疆、富裕新疆、幸福新疆、美麗新疆建設達到更高水平。

第二篇 「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要求

[編輯]

第一章  指導思想

[編輯]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完整準確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依法治疆、團結穩疆、文化潤疆、富民興疆、長期建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以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保障,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

第二章  基本原則

[編輯]

立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着眼2035年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應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提高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堅持從戰略上審視和謀劃新疆工作,堅持把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作為新疆工作的總目標,堅持以凝聚人心為根本,堅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堅持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緊貼民生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加強黨對新疆工作的領導,確保新疆工作始終保持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各族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堅持新發展理念。立足新發展階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於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強化有利於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有利於調動全社會積極性的重大改革開放舉措,持續增強發展動力和活力。

——堅持系統觀念。堅持全國一盤棋,服務國家大局,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辦好發展安全兩件大事,把中央支持、對口支援與發揮自身優勢有機結合起來,着力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注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挑戰,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堅持從新疆實際出發。立足黨中央對新疆的定位要求,立足新時代新疆工作所處的歷史方位、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立足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條件、優勢機遇和階段性特徵,緊扣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堅持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穩中求進、紮實推進。

第三章 發展目標

[編輯]

着眼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綜合考慮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新疆發展條件,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增長潛力充分發揮,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市場主體更加充滿活力,產權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開放型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向西開放力度持續加大,對外開放形成新格局。

——民族團結實現新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切實增強,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鞏固發展,各族群眾的國家和中華民族認同情感紐帶更加牢固,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石更加堅實,建設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

——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文化潤疆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牢固樹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不斷健全,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中華文化主體地位切實鞏固,各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

——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得到優化,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升,能耗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態保護和修復機制基本形成,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大美新疆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分配結構明顯改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社會穩定開創新局面。社會穩定成果持續鞏固深化,反恐維穩實現法治化常態化,「三股勢力」滋生蔓延土壤得到有效治理,保持社會大局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實現更有利於長治久安的根本性變化。

——社會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依法治疆深入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政府作用更好發揮,行政效率和公信力顯著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專欄1             「十四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表
類別 指標 2020年 2025年 年均/累計 屬性
經濟

發展


1.地區生產總值增長(%)

3.4


保持在合理區間、各年度視情提出


預期性

2.全員勞動生產率增長(%) 高於GDP增長 預期性
3.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52.4 >60 預期性
創新

驅動

4.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 >7、力爭投入強度高於「十三五」時期實際 預期性
5.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件) 0.71 1.5 預期性
6.數字經濟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例(%) 27 35 預期性
民生

福祉

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與GDP增長基本同步 預期性
8.城鎮調查失業率(%) 5.5左右 預期性
9.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11 11.3 [0.3] 約束性
10.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個) 0.64 1.25 預期性
11.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2.6 3.18 預期性
12.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95 >95 預期性
13.人均預期壽命(歲) 74.35 75.85 [1.50] 預期性
綠色

生態

1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 [10] 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內 約束性
15.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12] 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內 約束性
16.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75.4 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內 約束性
17.地表水達到或好於Ⅲ類水體比例(%) 91.5 控制在國家下達指標內 約束性
18.森林覆蓋率(%) 5.02 5.08 約束性
安全

保障

19.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萬噸) 1583 ≥1600 約束性
20.能源綜合生產能力(億噸標煤) ≥4 約束性
註:1、帶[ ]為五年累計數。2、能源綜合生產能力指煤炭、石油、天然氣、非化石能源生產能力之和。

第三篇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編輯]

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人才強區戰略,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增強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一章  優化創新發展布局

[編輯]

以烏昌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主要承載區,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創新驅動發展試驗區建設,落實「四方合作機制」,發揮創新示範引領作用。優化產業創新布局,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推進碳基能源資源化學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在化學化工、特色資源保護利用、清潔能源、生物醫藥等方面培育建設國家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在生物與生命科學、生態與環境保護、材料科學、自然資源等領域新建一批自治區級重點實驗室,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化工、製造業等領域建立一批科技創新基地,積極創建新材料、化工國家級製造業創新中心。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發揮昌吉國家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中國科學院駐疆科研院所和區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骨幹企業的科研優勢,圍繞清潔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生命健康、氣象環境、生態環保、公共安全、生物種業、智慧旅遊、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研發專項,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形成一批創新成果。

第二章  推進企業技術創新

[編輯]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建立健全企業主導產業技術研發創新的體制機制,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設立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升研發能力。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加強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進一步健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權化的機制,提高大中型企業建立研發機構的比例。鼓勵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推進資源共享。鼓勵企業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對企業投入基礎研究給予稅收優惠。積極構建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等創新創業服務平台,形成多領域、多層級、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設立企業科技創新進步獎,支持企業創建科技創新綜合體,推進特色產業技術創新服務,支撐產業轉型升級。

第三章  實施人才強區戰略

[編輯]

堅持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健全人才發展規劃和政策體系,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大人才投入,建立健全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體系。實施自治區重點人才計劃,着力加強科技領軍人才、骨幹人才、優秀年輕人才培養和引進,加強創新團隊和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完善關鍵領域人才梯隊培養和可接續體系,加強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推動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擴面提質。發揮高校人才培養主陣地作用,加強基礎研究人才培養。推進重點產業產才融合,推動人才引領產業發展,以產業吸引人才集聚。圍繞重大項目建設、重點領域核心技術攻關,探索實施「揭榜掛帥」,面向國內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張榜求賢。實行符合新疆實際的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激發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創新活力。

第四章 完善科技創新機制

[編輯]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科技資源,提高知識產權創造和運用能力,形成有利於科技創新的政策體系。健全鼓勵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體制機制。鼓勵科研院所加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進產學研用聯合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建立健全科研院所分類評價制度,開展科研院所績效評價工作。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創新領域,形成多渠道科技投入體系。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加強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強科普工作,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第四篇 優先發展農業農村
深入推進鄉村振興

[編輯]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第一章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編輯]

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到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保持5年過渡期內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逐步實現由集中資源支持脫貧攻堅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平穩過度。健全完善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制度機制,加強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收入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發展和延伸農業產業鏈,增強內生發展能力和活力,確保脫貧後能發展、可持續。開展鞏固脫貧成果後評估工作,壓緊壓實各級黨委和政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穩定幫扶機制,持續推進脫貧地區加快發展。實施鄉村產業提升行動,促進產業提檔升級,加大消費幫扶力度,完善銷售網絡、拓展銷售渠道,提升經營主體帶貧益貧能力,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增收。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力度,繼續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實現易地扶貧搬遷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拓展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促進搬遷群眾增收。深化援疆幫扶、定點幫扶、區內協作幫扶、社會幫扶,繼續推動「五個一」全覆蓋包聯,開展「民營企業南疆行」活動,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就業創業。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推動先富幫後富,實現共同富裕。拓展以工代賑實施範圍、賑濟對象、賑濟方式和建設領域,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吸納農牧民參與農牧區基礎設施、環境整治等項目建設實現增收。堅持開發式幫扶方針,改進幫扶方式,引導群眾依靠自己雙手勤勞致富。

第二章 提高農業質量效益

[編輯]

堅持穩糧、優棉、強果、興畜、促特色,突出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全產銷鏈接、利益聯結機制,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穩定糧食生產。以保障小麥安全為前提,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堅持糧食生產「區內平衡、略有結餘」方針,深入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面落實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制度,推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鞏固提升糧食生產功能區「建管護」水平,支持產糧大縣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增加優質糧食供給。「十四五」末,全區永久基本農田保持在4100萬畝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600萬噸以上。

鞏固棉花優勢。建設新疆優質棉生產基地,推進棉花種植向優勢產區集中,優化棉花區域布局和品種結構,實施標準化棉田建設、棉花高效節水推廣和機械化採收工程,提高棉花生產管護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提升棉花質量。「十四五」末,全區棉花良種率達到98%以上,棉花機采率達到80%以上。

做強林果產業。突出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推動林果業標準化生產、市場化經營、產加銷一體化發展,做優做精紅棗、核桃、巴旦木、葡萄、蘋果、香梨、杏、新梅、枸杞等品種,支持南疆建設一批林果產品加工物流園和交易市場,增加優質高端特色果品供給。「十四五」末,全區林果面積穩定在2200萬畝左右,果品產量達到1200萬噸左右。

建設畜牧強區。實施畜牧業發展五大行動,持續做大肉牛肉羊產業,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做優做強家禽產業,推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養殖業,構建飼料、種源、擴繁、養殖、屠宰、加工全產業鏈,推動新疆由畜牧大區向畜牧強區轉變。「十四五」末,全區畜牧業產值超過1100億元。

培育特色農業。大力發展加工番茄、加工辣椒、甜瓜、釀酒葡萄、沙棘、萬壽菊、中藥材、油料、甜菜等特色種植業,把地方土特產和小品種打造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大產業」。加快設施農業優勢區建設,支持發展庭院蔬菜種植,提高蔬菜市場供給能力。

發展生態農業。實施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大力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國重要的玉米、小麥制種基地和畜禽、林果、區域特色農作物品種繁育基地。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實施果菜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加快實施化學農藥減量替代計劃,提高廢舊農膜資源化利用水平。

第三章  實施鄉村建設行動

[編輯]

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健全鄉村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加強以鄉鎮政府駐地為中心的農民生活圈建設,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建設具有新疆特色的新時代美麗鄉村。加強鄉村陣地建設,構建「基層黨建+鄉村治理」工作機制。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供水保障工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分別達到99.3%、99.7%。繼續實施南疆「煤改電」清潔能源工程,完成南疆煤改電工程28.7萬戶改造任務,適時向有條件的縣市拓展,改善各族群眾供暖條件,降低生活成本。繼續推進農網改造升級工程,增強向邊遠地區輸配電能力。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大力開展「美麗庭院」建設,繼續實施「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重點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健全農村人居環境設施管護機制,到2025年基本普及衛生廁所,努力打造一批特色鄉鎮和特色宜居村莊,讓田園牧歌、秀美鄉村成為新疆的靚麗名片。完善農村快遞服務體系,加快建立以縣市、鄉鎮綜合性物流配送中心和末端配送網點組成的農村物流網絡,啟動「快遞進村」工程,到2025年基本實現全區建制村快遞服務通達全覆蓋。

第四章 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編輯]

堅持把農業產業化經營、農副產品精深加工作為主攻方向,把現代產業發展理念和組織方式引入農業,因地制宜建設一批現代農業產業園,加快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鼓勵各類資本進入農副產品加工領域,延伸產業鏈、打造供應鏈、提高附加值,建設一批規模較大、設施完善、特色明顯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加工銷售物流基地。加強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擴大特色優勢農產品覆蓋範圍。實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工程,發展壯大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涉農企業等新型農業主體,大力支持農民以土地、資金、產權、產品、勞動、技術為紐帶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與聯合,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按照主體多元、形式多樣、服務專業、競爭有序的原則,培育多元化農業服務組織,構建全程覆蓋、區域集成、配套完備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健全聯農帶農有效激勵機制,促進小農戶融入現代農業發展。強化科技支撐,推行縣鄉農技指導員包村聯戶、科技特派員等制度,培育一批農業科技示範戶,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農機專業化服務組織。實施農產品市場開拓戰略,強化產銷對接,拓展疆內疆外農產品銷售「兩張網」,開闢以林果為重點的農產品快速出疆通道,打造一批區域特色品牌。實施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工程、「互聯網+」 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發展多樣化多層次的農產品網絡展銷模式。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支持建設區域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地理標誌和綠色食品原料基地,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監測體系、追溯體系,保障農產品安全供給。

第五章  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編輯]

建立和完善以綠色為導向的農業補貼政策,構建覆蓋全面、指向明確、重點突出、措施配套、操作簡便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鞏固農業「三項補貼」改革成果,推進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與農民保護耕地責任相掛鉤,優化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繼續深化小麥收儲制度改革,完善糧食生產補貼政策,健全糧食儲備管理體制。完善棉花目標價格政策,合理引導棉花生產,促進提質增效。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加強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建設,健全完善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完善農業保險政策,推進小麥、玉米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穩步推進南疆林果業保險「以獎代補」試點。

專欄2                     鄉村振興重點工程
1.產業振興工程。推進優質棉基地建設,在7個地州25個縣(市)布局建設高標準棉田500萬畝。實施優質肉羊增產行動、奶業振興行動、優質肉牛增產行動、生豬產業轉型升級行動、家禽及特色產業發展行動,提升畜牧業生產供給能力。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工程。

2.人才振興工程。實施農村科研傑出人才計劃、鄉土人才培育計劃、城鄉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基地、返鄉下鄉創業行動、高校畢業生基層成長計劃、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鄉村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3.文化振興工程。建設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示範基地。加強傳統村落和農場保護利用,建成一批富民特色文化旅遊村鎮和農場。

4.生態振興工程。實施農村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莊綠化、鄉村水環境治理等工程。

5.組織振興工程。實施村幹部和後備力量素質提升培訓行動,推動鄉鎮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綜合性服務平台,增強基層組織服務功能。

第五篇 推動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
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

[編輯]

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深化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工業強基增效和轉型升級,全面提升新型工業化發展水平。

第一章 加快建設國家「三基地一通道」

[編輯]

落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圍繞國家「三基地一通道」定位,加快煤電油氣風光儲一體化示範,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供應。

建設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基地。加大準噶爾、吐哈、塔里木三大盆地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提高新疆在油氣資源開發利用轉化過程中的參與度。加快中石油瑪湖、吉木薩爾、準噶爾盆地南緣以及中石化順北等大型油氣田建設,促進油氣增儲上產。加強成品油儲備,提升油氣供應保障能力。

建設國家大型煤炭煤電煤化工基地。以准東、吐哈、伊犁、庫拜為重點推進新疆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實施「疆電外送」「疆煤外運」、現代煤化工等重大工程。依託准東、哈密等大型煤炭基地一體化建設,穩妥推進煤制油氣戰略基地建設。有序發展現代煤化工產業。實現煤制氣與其他化工產品季節性轉換的工藝技術突破。實施煤炭分級分質清潔高效綜合利用,推動煤炭從燃料轉為原料的高效清潔利用。

建設國家新能源基地。建成准東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推進建設哈密北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和南疆環塔里木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供應保障區,建設新能源平價上網項目示範區。推進風光水儲一體化清潔能源發電示範工程,開展智能光伏、風電制氫試點。建成阜康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推進哈密12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南疆四地州光伏側儲能等調峰設施建設,促進可再生能源規模穩定增長。

建設國家能源資源陸上大通道。擴大疆電外送能力,建成「疆電外送」第三通道,積極推進「疆電外送」第四通道、新疆若羌—青海花土溝750千伏聯網等工程前期工作,適時開工建設。圍繞油氣資源開發和煤制天然氣產業發展。

第二章  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編輯]

深化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新一輪傳統產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推動化工、紡織、有色、鋼鐵、建材等傳統產業工藝改進、提質增效,促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優化發展化學工業。推動石油化工「減油增化」發展,建成塔里木60萬噸/年乙烷制乙烯項目,推進庫車塔河煉化百萬噸乙烯項目,延伸發展高端聚烯烴、高性能合成橡膠、高性能纖維、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精細化工產業。推動氯鹼工業、特色無機鹽化工產業高端化發展,打造全國最大氯鹼化工基地。

大力發展紡織產業。根據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加快纖維製造產業與紡織工業協同發展。優化棉花產業供應鏈、價值鏈,提高棉花就地轉化率和紡錠規模,打造國家優質棉紗生產基地。加快產業用紡織品發展,高標準發展印染產業,促進產業鏈向服裝等終端產業延伸。

積極發展有色工業。推進鋁、銅、鎳、鎂等有色金屬下游產業鏈延伸,培育銅鎳、銅鋁、銅鎂、硅鋁、鈹銅等合金產業,推動汽車、鐵路、航天、航海等行業應用有色新材料,打造全國重要的有色金屬產業基地。

優化鋼鐵工業結構。加快鋼鐵行業優化重組,調整產品結構,積極推進鋼材深加工,加快發展汽車、機械、化工裝備製造業用鋼、板帶材產品,推動鋼鐵行業高端化發展。

改造提升建材產業。嚴禁水泥、平板玻璃行業新增產能。大力實施建材產業綠色化、智能化升級改造,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築和建材部品化,以及交通、水利、裝備等水泥構件發展,鼓勵發展與建築結構相適應的保溫、裝飾等功能一體化複合板材和功能型裝飾裝修材料製品,促進綠色建材產品生產和應用。

第三章  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編輯]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進工程,加快壯大數字經濟、先進裝備製造業、新能源、新材料、氫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提升產業規模和市場競爭力。

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天山雲谷」等應用服務,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數字技術在種養殖等領域廣泛應用,引導信息技術和現代農業融合,加快發展數字農業。支持工業大數據技術應用創新,推進數字技術在產業鏈各環節融合應用,大力發展物聯網、區塊鏈技術。加快數字技術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推進服務業數字化。提升全民數字技能,實現信息服務全覆蓋。提高網絡安全防護能力,打造數字經濟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做大做強先進裝備製造業。推進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哈密、巴州、阿克蘇等製造業基地建設,大力發展輸變電裝備、新能源裝備、農牧機械及農產品加工裝備、汽車及軌道交通裝備、能源及化工裝備、節能環保裝備、建築與礦山機械裝備、紡織專用裝備等製造業,加快形成先進製造業集群。

發展壯大新能源產業。加強風電關鍵設備及零部件研發和生產,有序發展分布式光伏發電。推進風能、光伏發電進行電解水制氫。

加快發展新材料產業。積極發展硅基、鋁基、碳基、鋯基、銅基、鈦基、稀有金屬、化工、生物基等新材料及複合新材料、前沿新材料,提升新材料產業集群和產業協同效應。

創新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積極發展特色動植物提取物、特殊營養食品和生物製品。支持烏魯木齊、伊犁、阿勒泰等地建設現代化中藥產業化基地、原料藥基地,支持阿勒泰、和田、喀什等地建設中藥材種植基地,打造特色中藥產業。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高效新型換熱以及冷卻技術和裝備產業化、規模化生產應用。大力推廣應用污染防治技術。加強資源化處理和利用,推動舊件拆解、清洗、裝配、檢測等再製造產業發展。

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推動發展與國際通行技術標準銜接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鼓勵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引進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發展協作配套產業。

第四章  着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編輯]

用足用好國家優惠政策,做大做強服裝服飾、農副產品加工、電子產品組裝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因地制宜發展地方特色手工業、旅遊商品加工業,擴大產業發展規模,增強產業集聚效益。

着力發展服裝服飾產業。實施紡織服裝產業帶動就業戰略,高效承接內地產業梯度轉移,吸引以代工生產和來料加工為主的服裝服飾企業來疆發展,支持南疆發展服裝服飾產業,完善產業鏈配套。推進烏魯木齊國際紡織品服裝商貿中心建設。積極發展鞋帽、玩具、假髮、箱包、皮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

着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做強做優饢產業,提高標準化、規模化生產水平和社會化供應能力。推廣「農戶+合作社+基地+企業」產業化模式,做大做強林果業、葡萄酒產業、乳製品產業、馬產業等特色產業,打造品牌、形成優勢。支持企業技術創新,提升裝備水平,開發名優特產品,擴大市場占有率。

着力發展電子產品組裝業。積極承接東中部地區消費電子產業轉移,支持南疆大力發展電子元器件、手機、智能穿戴、計算機外圍設備等電子產品組裝業帶動就業。推動烏魯木齊、霍爾果斯等地消費電子產業協同發展,開拓向西的國際市場。

第五章 推動產業集群發展

[編輯]

堅持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實施園區提升工程,科學合理布局產業項目,重點抓好石油石化、煤炭煤化工、電力、紡織服裝、電子產品、林果、農副產品加工、饢、葡萄酒、旅遊等「十大產業」,推進產業基礎高端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力爭「十四五」末,推動一批上規模、高質量的企業上市,培育一批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集團,支持打造一批營業收入和資產規模「雙千億」企業集團,力爭形成一批千億元產業集群、百億元特色產業集群。

——烏魯木齊、昌吉、石河子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重點布局先進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電子產品製造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產業、節能綠色環保產業,建設區域互補、協同發展的新興優勢產業集聚區,打造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戰略高地。

——准東、哈密、吐魯番能源化工產業集聚區。重點布局煤炭煤電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礦產資源深加工、裝備製造、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等產業,加快建設兵團准東工業園、烏魯木齊准東工業園,建設國家煤電油氣風光儲一體化基地。

——奎屯、獨山子、烏蘇、克拉瑪依石油化工和裝備製造產業集聚區。重點布局石油化工、石油石化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雲計算、大數據、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倉儲物流等產業,打造國家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和儲備產業聚集區。

——伊犁、博州、塔城、阿勒泰農副產品加工和外向型產業集聚區。重點布局農副產品加工、生物醫藥、可再生能源、非金屬礦產資源加工、駝奶及沙棘凍乾粉、冰鮮水產品、冰雪旅遊裝備製造產業、新型建材、紡織服裝進出口加工貿易及外向型出口加工製造區,打造邊境貿易和向西開放的產業基地。

——庫爾勒、庫車、阿克蘇化工紡織產業集聚區。重點布局石油化工、化學纖維產業、紡織服裝及印染產業、新型建材、林果深加工等產業,建設大型油氣生產加工基地。

——和田、喀什、克州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外向型產業集聚區。重點布局面向中亞、西亞、南亞的外向型產業,加快發展進出口加工貿易和外向型出口加工製造業。加快發展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電子產品組裝、中醫藥種植、鞋帽、玩具、假髮、箱包、皮具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建設勞動密集型和特色優勢產業基地。

第六章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

[編輯]

立足現有產業規模和優勢,以延鏈、補鏈、建鏈、強鏈為主攻方向,推動補短板和鍛長板相結合,培育一批產業鏈核心企業,打造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現代化產業鏈。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健全完善協同攻關體制機制,加大基礎研究力度,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穩步提高製造業比重,集中力量突破和推廣應用一批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發展先進適用技術,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開展質量標準提升行動,推進高水平一體化檢驗檢測體系建設,完善標準、計量、認證、信息服務等基礎服務體系,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和參與國際國內標準制定修訂。

第七章 加快礦產資源勘查開發

[編輯]

按照「深化北疆東疆,加快南疆勘查」的總體思路,開展重點成礦區帶地質調查和礦產勘查,做好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儲備。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綠色礦山,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准南、庫拜、三塘湖等區域煤田煤層氣勘查,推進煤層氣產業化開發。開展塔里木盆地北緣、阿爾金山吐格曼等區域稀有、稀土金屬礦產調查評價,推進崑崙山西部大紅柳灘稀有金屬和火燒雲鉛鋅礦開發。加大崑崙山北部煤炭資源勘探開發力度,滿足南疆地區用煤需求。加強塔里木、準噶爾盆地及周邊中小盆地頁岩氣(油)、煤層氣勘查,推進油砂、油頁岩和南疆淺層地溫能、水熱型地熱資源和乾熱岩資源調查評價。加快推進天山中部和東疆鐵礦、釩鈦資源勘查開發。推動瑪爾坎蘇一帶錳礦勘查開發,大力發展電解錳、錳合金等產業,加快建設我國特大型錳礦產業基地。

第六篇 深入實施旅遊興疆戰略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編輯]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加快發展旅遊產業,統籌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擴大服務供給,釋放需求潛力,努力構建優質高效、布局優化、競爭力強的服務產業新體系。

第一章 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

大力實施旅遊興疆戰略,制定實施旅遊興疆規劃(2021-2030年),優化旅遊產業布局,打造「新疆是個好地方」文旅融合品牌,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力爭到「十四五」末接待境內外旅遊人數達到4億人次。

優化旅遊產業布局。堅持規劃引領、融合創新、突出特色、品牌化發展,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旅遊集散中心、南疆絲綢之路文化和民族風情旅遊目的地建設,大力培育阿爾泰山旅遊產業帶、天山旅遊產業帶、西部邊境旅遊產業帶,形成「一心一地三帶」旅遊發展格局。

提升旅遊承載能力。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和精品景區建設,推進江布拉克、賽里木湖、托木爾、伊犁老城、克孜爾石窟、巴里坤古城等國家5A級旅遊景區創建工作,積極創建全域旅遊、紅色旅遊、生態旅遊示範區和旅遊度假區,研究建設阿勒泰冰雪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扶持發展旅遊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新疆旅遊投資集團,引導疆內外各類資本進入旅遊產業。

擴大旅遊產品供給。推動形成環準噶爾旅遊環線、環塔克拉瑪干旅遊環線、環天山南北旅遊環線。加快開發冬季旅遊,推動旅遊業向四季游發展。培育農業觀光、鄉村旅遊、冰雪旅遊、山地避暑、森林康養等新業態,建設一批鄉村旅遊村落和特色旅遊村鎮。推動「旅遊+」「+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營銷拓展旅遊市場,建立新疆旅遊商品體系,多層次全方位擴大旅遊供給,延伸旅遊消費產業鏈。

打造旅遊特色品牌。加大生態旅遊、歷史人文和民俗文化旅遊、紅色旅遊、鄉村旅遊、邊境旅遊等特色旅遊品牌培育力度,推動文化和旅遊業從「資源時代」進入「品牌時代」。優化旅遊市場環境,完善旅遊信息服務體系,提高旅遊信息化、智能化、便捷化水平,推行「無感通行」「綠色通行」,打造「一部手機游新疆」,提高旅遊信息化、便捷化水平。                                  

專欄3                       旅遊重點工程
1.旅遊精品景區建設工程。推進天山天池、那拉提、喀拉峻、托木爾、帕米爾冰川公園等自然旅遊精品景區建設。

2.重大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進一批國家4A級以上景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公共服務設施補短板力度,建設智慧管理、遊客服務、旅遊交通、停車場、廁所等設施。

3.旅遊度假區培育工程。重點培育喀納斯、溫泉縣、烏魯木齊南山度假區,爭取創建1-2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推進博湖縣博斯騰湖、福海縣烏倫古湖、鞏留縣庫爾德寧、拜城縣鐵熱克溫泉、和靜縣鞏乃斯自治區級旅遊度假區創建工作。

第二章  促進生產性服務業提檔升級

[編輯]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引導和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加快發展商貿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信息通信和軟件、科技服務、法律服務等服務業,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

積極發展商貿物流業。建設烏魯木齊、哈密、霍爾果斯、阿拉山口、庫爾勒、喀什等國家物流樞紐和克拉瑪依、塔城、奎屯、准東、阿克蘇、和田、若羌等區域物流樞紐,完善流通加工、包裝、信息服務、物流金融等物流服務,構建「通道+樞紐+網絡」的物流運行體系。完善城鄉配送體系,推進快遞、冷鏈、電商等專業化物流發展,大力發展供應鏈和智慧物流。

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進烏魯木齊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創建阿拉山口、霍爾果斯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創建喀什跨境電子商務集聚區和昌吉市、阿克蘇市、庫爾勒市、奎屯市等城市電子商務集聚區。培育農村電子商務市場主體,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全覆蓋。完善電子商務物流體系,在廣州、杭州等城市建立分倉中心,在周邊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設海外倉,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發展壯大金融服務業。強化信用融資、證券、保險、信託、擔保等服務的資產配置和融資服務功能,拓寬市場主體融資渠道。探索建立產融合作對接平台,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鼓勵發展裝備融資租賃,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推進信息通信和軟件業發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建設烏魯木齊、昌吉、克拉瑪依信息產業綜合發展產業帶,打造新疆軟件園、克拉瑪依雲計算產業園、新疆信息產業園、喀什和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園等百億級園區。支持雲計算與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技術和服務的融合與創新應用,在製造業、物流、公共安全、醫療健康等領域開展應用示範。

加快發展科技服務業。積極發展技術設計、技術轉移、檢驗檢測、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諮詢、科技評估、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務機構。開展科技服務業區域和行業試點示範,打造一批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實施「新疆品質」工程,培育一批區域特色明顯、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優勢產業和特色產品。支持國家煤電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國家城市能源中心(新疆)建設。

第三章  促進生活性服務業提質擴容

[編輯]

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加快發展醫療健康、育幼、文化、體育、家政、物業等服務業,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

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引導餐飲、住宿等服務業集約化、標準化發展,培育發展連鎖餐飲品牌,推動美食示範街區提檔升級、特色餐飲宣傳推廣、餐飲品牌建設。加快傳統商業綜合體創新轉型,形成一批高品質步行街和商業圈。

加快發展健康服務業。推進連鎖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緊密對接,建設醫研產融合的健康產業示範基地,大力發展醫養健康服務,構建安全、有效、方便的醫養健康服務網絡,實現健康養老服務「從量到質、從有到好」轉變。

加快培育托育服務業。實施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大力支持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開展托育服務,健全完善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服務體系、管理體系和政策保障體系,促進托育產業安全、合規、良性發展。

積極發展文化體育產業。發展創作、影視、演藝等文化產業,培育新型文化業態。大力發展體育產業,重點支持發展冰雪產業,提升運動休閒、智能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培訓、體育彩票、體育用品製造和服務等產業鏈水平,打造國內知名體育賽事品牌。

發展壯大家政服務業。加強家政供需對接,發展月嫂、產後護理等基礎服務,推動家政進社區。培育產教融合型家政企業和家政服務品牌,加快發展員工制家政企業,提升家政服務標準化規範化水平。

積極發展社區服務業。加快發展社區商業、物業服務,豐富醫療、保潔、維修、快遞等便民服務項目,建設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打造「互聯網+社區」公共服務平台,構建24小時全生活鏈服務體系,讓居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基本生活服務。

第七篇 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
促進形成新發展格局

[編輯]

堅定不移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用好國內大市場,着力擴投資、促消費,推進向西開放,主動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

第一章  擴大有效投資

[編輯]

堅持用改革的辦法、市場化運作方式,統籌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揮政府投資撬動作用,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圍繞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夯實經濟社會發展基礎。

構建交通運輸支撐體系。實施交通強國戰略,統籌交通規劃布局和兵地協同發展,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實現「疆內環起來、進出疆快起來」。

鐵路方面:優化鐵路網絡布局,建設伊寧至阿克蘇鐵路、羅布泊至若羌鐵路,打通南北大通道。加強地區開發性及沿邊鐵路建設,加快既有鐵路擴能改造,提高路網覆蓋面和運輸能力,構建以蘭新高鐵為骨幹,以南北疆鐵路為兩翼,沿準噶爾盆地的北疆鐵路環線、沿塔里木盆地的南疆鐵路環線以及貫通天山南北的東疆鐵路環線和天山鐵路環線的「四環」鐵路網絡。推進鐵路與公路、機場高效銜接。加快鐵路專用線數字化智能化建設。

專欄4                        鐵路重點項目
1.續建項目:和田—若羌鐵路、阿克蘇—阿拉爾鐵路。

2.新開工項目:伊寧—阿克蘇鐵路、將軍廟—淖毛湖鐵路、羅布泊—若羌鐵路、富蘊—塔克什肯口岸鐵路。

3.擴能改造項目:烏魯木齊—將軍廟鐵路增建二線電氣化擴能改造及三坪—頭屯河聯絡線、精河—阿拉山口鐵路增建二線、庫爾勒—阿克蘇—喀什擴能改造、精伊霍鐵路增建二線、蘭新客專線達速。

4.加快推進前期工作項目:伊寧—巴倫台鐵路、克拉瑪依—准東鐵路、塔城—阿拉山口鐵路、三塘湖—老爺廟鐵路、巴楚—莎車鐵路、阿拉爾—圖木舒克—巴楚鐵路。規劃研究烏魯木齊—喀什高速鐵路、烏魯木齊—霍爾果斯高速鐵路、和田—日喀則鐵路、塔城—阿亞古茲鐵路、克拉瑪依—阿勒泰鐵路電氣化改造、克拉瑪依—塔城鐵路電氣化改造、南疆鐵路喀什—和田段電氣化改造。

民航方面:實施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行動,補齊基礎設施、空域、人才技術等短板。加快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新建、改擴建一批支線機場,推進部分機場二跑道前期工作。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新建一批通用機場,鼓勵支線機場增加通用航空設施。優化完善航線網絡,積極開闢國際航線,加密國內疆內航線,形成「東西成扇、疆內成網」格局。推動東聯西出的國際航空港、國際航空貨物運輸中心建設。到2025年,全區建成和在建民用運輸機場37個,其中:五年建成和在建民用運輸機場15個。

專欄5                      民航重點項目
1.續建項目: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喀什機場改擴建、吐魯番機場改擴建、昭蘇機場、塔什庫爾干機場。

2.新開工項目:阿拉爾、准東(奇台)、巴音布魯克、巴里坤、烏蘇、輪台、和布克賽爾、皮山、且末(38團)等9個新建機場,克拉瑪依、那拉提、博樂、庫車、哈密、石河子、圖木舒克、莎車等8個機場改擴建項目。

3.增補列入《全國民用運輸機場布局規劃》和「十四五」建設規劃並開工項目:阿合奇、吉木乃、青河、拜城等4個新建機場。

4.通用機場:霍爾果斯、烏爾禾、溫泉、葉城、策勒、布爾津、博湖、特克斯、福海、鞏留、尼勒克、溫宿(大峽谷)、禾木景區、賽里木湖景區、巴楚、10團(阿拉爾市)、224團(崑玉市)、北屯等通用機場。

公路方面:加快推進國家高速公路網貫通,有序推進省級高速公路、高速(一級)連接線建設,構建互聯互通、覆蓋廣泛、暢通高效的高速公路網。推進G216線、G217線等普通國省道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加強國道G312線、國道G314線等城鎮過境段改造,推動具備條件的重點鄉鎮三級以上公路覆蓋、具備條件的5A級旅遊景區高速(一級)公路覆蓋,實現全疆幹線公路成環成網。到2025年,基本實現高速(一級)公路「縣縣通」,高速(一級)公路里程達到1萬公里以上。

專欄6                        公路重點項目
1.高速公路項目。建設依吞布拉克—若羌、若羌—民豐、尉犁—35團、35團—若羌、G0711線烏魯木齊—尉犁,G7線伊吾—巴里坤、巴里坤—木壘,G3018線精河—阿拉山口,烏魯木齊繞城高速(西線),S519線梧桐大泉—沙泉子,S21線阿勒泰—烏魯木齊,獨山子—庫車等高速公路項目。

2.普通國省道項目。建設G218線那拉提-巴倫台、G575線巴里坤-哈密、G314線布倫口-紅其拉甫口岸、G216線北屯-富蘊、G575線老爺廟口岸-巴里坤、G578線龍口-早田、G577線特克斯-昭蘇、S254線尉犁-且末、S232線布爾津-喀納斯機場、S327線北山煤窯-將軍廟-五彩灣、G217線阿勒泰-布爾津、G218線伊寧市過境段、G577線精河-伊寧、G579線庫車-拜城-玉爾滾、G580線阿克蘇-阿瓦提、G335線塔岔口-托里-巴克圖口岸、G312線呼圖壁-瑪納斯、G314線阿克蘇過境段、G216線紅山嘴口岸-阿勒泰等國省道公路項目。

構建現代水利支撐體系。以水利工程及配套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一批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骨幹控制性水利工程和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重點推進實施阿克蘇河、庫山河等一批重大河流控制性水利樞紐和重大水資源配置工程,構建以蓄水為基礎、節水為關鍵、調水為補充的工程網絡體系。

專欄7                重大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1.大中型水庫。建成大石峽水利樞紐、莫莫克水利樞紐等工程,加快推進玉龍喀什水利樞紐工程、庫爾干水利樞紐建設,開工建設策勒河崑崙水利樞紐等重點工程。

2.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實施喀什噶爾等大型灌區續建配套,重點開展骨幹灌排設施提檔升級,完善大型灌區用水計量設施;建設一批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積550萬畝。

3.農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設一批骨幹水源、重點供水工程和備用水源建設,有序推進各類村莊供水工程規模化發展。

4.重點內陸河治理工程。繼續推進喀什噶爾河、和田河、阿克蘇河、開都河、渭干河、塔里木河幹流等一批重點河流防洪治理工程。

5.大中型病險水庫(閘)除險加固工程。對鑑定為「三類壩」的8座大中型病險水庫實施除險加固,對一批大中型病險水閘進行除險加固。

構建電力支撐體系。加快推進「疆電外送」工程,實施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推進「疆電外送」第四通道前期工作,力爭到「十四五」末疆電外送電量達到1800億千瓦時。完善各等級電壓網架,推進750千伏電網進一步向南疆延伸,建成環塔里木750千伏電網。因地制宜推進「電氣化新疆」工作,加快居民、工商業、建築、交通等領域電能替代,提高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

專欄8                   750千伏輸變電工程
1.北疆區域。重點建設伊犁—博州—烏蘇—鳳凰Ⅱ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塔城—烏蘇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石河子750千伏輸變電工程,伊犁—庫車Ⅱ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

2.南疆區域。重點建設莎車—和田Ⅱ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喀什、和田變電站擴建工程,巴州—鐵干里克、鐵干里克—若羌、若羌—花土溝雙回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庫車—阿拉爾—巴楚750千伏輸變電工程,和田—民豐、民豐—且末、且末—若羌、若羌—庫爾勒750千伏輸變電工程。

構建信息化支撐體系。加快5G網絡布局,實現5G網絡全覆蓋,推動5G、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用同各產業深度融合,推進信息技術融入百業服務大眾。新建一批自治區級工業互聯網平台,推動一批企業「上雲用雲」。完善統一的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平台,逐步向城市治理、園區管理等重點行業推廣應用。加快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等科技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測繪地理信息和北斗衛星應用體系,增強地理國情監測應用和應急測繪服務能力。加強國際通信設施建設。實施數字絲綢之路經濟帶烏魯木齊核心樞紐創新工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數據中心。

第二章  着力促進消費

[編輯]

順應消費升級趨勢,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合理增加公共消費,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以打造品牌經濟為重點,促進消費向綠色、健康、安全發展,鼓勵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持續擴大旅遊消費,加快旅遊消費恢復性增長,刺激關聯產業擴大生產消費,促進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持續擴大新型消費,大力發展「互聯網+」消費模式,發展無接觸交易服務,打造新零售全渠道商業模式,促進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探索智能技術推動消費升級。持續擴大汽車消費,實施汽車消費專項獎勵,鼓勵老舊汽車報廢更新,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推動汽車等消費品由購買管理向使用管理轉變。持續擴大城鄉消費,優化城鄉商業網點布局,實現電商、快遞進農村全覆蓋,促進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激發農村消費潛力。着力改善消費供給,發展夜間經濟和「跳蚤市場」,規範發展「直播帶貨」。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發展服務消費,補齊服務消費短板,放寬服務消費領域市場准入。落實帶薪休假制度,擴大節假日消費。改善消費環境,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第三章  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

[編輯]

充分把握新疆在國內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位置和比較優勢,把構建新發展格局同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三基地一通道」建設等有機銜接起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服務國內大市場,優化供給結構,改善供給質量,不斷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立足新疆資源要素豐富、產業門類齊全、全國對口援疆等優勢,主動承接內地發達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加快建立完善產品營銷體系,為全國市場提供更加多樣、更高品質供給。堅持運用改革思維,構建充滿活力的市場主體,營造鼓勵創新的制度環境,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市場環境,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充分發揮「西引東來」「東聯西出」的區位優勢,積極參與西部陸海新通道戰略、西部省區協調向西開放等省際交流發展,發展開放型經濟,拓展開放空間。加快建設邊境經濟合作區,打造跨境產業鏈供應鏈,建設一批深化雙邊經貿合作的重大項目。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優化出口商品結構、貿易方式,提高出口產品質量,增加優質產品進口,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

第八篇 加快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
打造我國內陸開放和沿邊開放高地

[編輯]

以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為驅動,把新疆納入國家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向西開放的總體布局中統籌謀劃,豐富對外開放載體,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構建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高水平開放新格局。

第一章  加快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

[編輯]

圍繞「集貨、建園、聚產業」,構建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現代物流、國際商貿、先進製造、高端服務協同發展的開放型現代產業體系,把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標誌性工程,構築烏魯木齊都市圈的重要支撐。推進烏魯木齊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加強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推動在烏魯木齊設立保稅物流中心(B型)。推進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和臨空經濟示範區聯動發展,培育開放型龍頭企業,發展出口商品加工、進口資源加工等產業。發展航空物流及配套產業,做大做強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推動設立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設面向中亞、西亞、歐洲貨物集散地,形成覆蓋全疆、連接歐亞的雙向通道網絡。

第二章  推進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高質量建設

[編輯]

實施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新一輪發展規劃,創新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打造核心區南北兩個重要支點。推動霍爾果斯市、霍城縣、伊寧市、伊寧縣「兩霍兩伊」一體化發展,優化區域生產力布局,培育西出東進產業集群。支持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與伊寧園區、清水河產業配套區一體發展,推動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與兵團分區及周邊產業園區協同發展。完善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體制機制,提升合作中心建設水平,推動跨境電商、跨境旅遊、免稅購物、醫療服務、文化交流等業態發展。用足用好國家各項優惠政策,在人才引進、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等方面先行先試,創新投融資模式,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提升產業承載集聚能力。積極承接內地和境外產業轉移,用好用足對口援疆省市和中央企業的產業優勢,加快推進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高端裝備製造、紡織服裝、農副產品深加工、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優勢產業發展,推動喀什經濟開發區商貿物流、電子產品裝配、紡織服裝、農副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服務貿易,加快推動進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建設,構建面向中亞、西亞、南亞和歐洲的特色產業集群,打造輻射帶動全區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第三章  推進核心區「五大中心」建設

[編輯]

推進商貿物流中心、交通樞紐中心、文化科教中心、醫療服務中心、區域金融中心建設,加快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國際國內交流合作項目,推動一批關鍵性、示範性、標誌性重點項目落地,建設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平台。

加快商貿物流中心建設。優化「一核九區多節點」商貿物流中心空間布局,發揮烏魯木齊商貿物流核心圈引領帶動作用,加強伊犁—博州、阿勒泰—北屯、克拉瑪依—奎屯—烏蘇、喀什—克州、塔城、哈密、巴州、阿克蘇、和田等9個商貿產業集聚區功能協同,強化各節點城市物流功能,建設具有多式聯運和國際物流分撥功能的大型綜合物流基地。

加快交通樞紐中心建設。加快「公路、鐵路、航空、信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北、中、南通道建設。完善空中大通道,加快建設烏魯木齊國際航空樞紐,推動烏魯木齊吐魯番機場一體化運營,開通喀什、伊寧機場國際航線,加密疆內機場聯通內地航線,新開西南出疆陸航通道,形成承東啟西、連接歐亞的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推進國際光纖光纜工程建設,提高信息聯通水平。

加快醫療服務中心建設。深化與國內知名醫療機構合作,推進國家和自治區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建設高水平醫療、教學和科研中心。以地域養生品牌、優良的醫療資源提供來疆就醫便利化條件,吸引中亞國家人員來疆開展醫養游。加強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國家衛生領域交流,推動重大傳染病信息互通、聯防聯控、資源共享。支持中醫藥國際綜合診療中心建設,加快建設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國際醫療服務平台。

加快文化科教中心建設。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歷史文化和多民族文化交匯融合發展。支持阿勒泰、塔城、霍爾果斯等地創建邊境旅遊試驗區、跨境旅遊合作區,提升旅遊國際合作水平。實施國家「一帶一路」科技創新行動計劃,加強與中亞西亞國家資源、能源、農業、生物醫藥、生態環境等領域科技創新合作。支持高等院校與「一帶一路」國家共建人才培養基地、人文交流基地,培養服務「一帶一路」高層次複合人才。

加快區域金融中心建設。推進烏魯木齊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建設,形成金融市場資本資金窪地。推動設立國家級棉花棉紗交易中心,實現棉花和棉紗現貨期貨聯動發展。完善霍爾果斯國際貿易融資、外匯等金融服務,建設霍爾果斯金融創新示範區。支持各類金融機構在喀什經濟開發區設立分支機構,建設產融結合示範區。

第四章  推進口岸經濟帶建設

[編輯]

完善口岸定位功能及配套基礎設施,提升口岸通關效率。堅持「一岸一城(鎮、團)一特色」,優化口岸經濟帶布局,建設一批特色進出口資源加工區,打造集落地加工、產業集聚、商貿物流、邊境旅遊、邊民互市貿易為一體的口岸經濟平台。密切口岸與各類園區、城鎮、腹地經濟聯繫,推動「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口岸經濟」轉變。積極推進塔城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規劃建設,構建以綠色農業、加工製造、生態旅遊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特色優勢產業體系,打造沿邊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第五章  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

[編輯]

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促進內需和外需、進口和出口、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引進內外資和對外投資協調發展。推進對內開放,用好國內大市場,吸引各類要素向新疆匯聚、產業向新疆轉移。優化對外開放空間布局,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經濟走廊建設,構建中心突出、東西貫通、南北輻射、層次分明、錯位發展的開放型經濟空間布局。深化國際產能合作,加強境外經貿合作園區、邊境經濟合作區建設,帶動商品、技術和裝備出口,拓展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多層次、多領域務實合作。辦好中國—亞歐博覽會,大力發展線上線下會展經濟。推動設立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

第九篇 全面深化改革 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活力

[編輯]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破除體制障礙,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最大限度激活發展潛能。

第一章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

[編輯]

堅持和發展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實施自治區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健全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規範有序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各種所有制經濟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推進國有企業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支持中央企業與地方企業合資合作,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充分發揮中央駐疆企業的優勢和作用,鼓勵支持中央企業深入參與新疆建設,積極推進地方企業進入上游勘探開發領域、參與油氣資源開採收益分配等。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加強國有資產的管理和監督,推進農墾改革發展,深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推進能源、鐵路、電信、公用事業等行業競爭性環節市場化改革,在能源、化工、水利、交通、旅遊、有色礦產、農牧、航空業、金融服務等領域培育一批大型國有企業集團。實施民營企業培優工程,重點扶持一批市場前景好、成長性高、帶動作用強的民營企業,打造一批產業鏈、價值鏈高端企業。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依法平等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破除制約民營企業發展的各種壁壘,完善促進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法律環境和政策體系。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和重大項目建設。引導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疏通企業融資堵點,推動民營企業創新發展。

第二章 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

[編輯]

加強財政管理,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預算管理體制改革,加強預算執行審計監督,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穩妥推進財政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進一步明晰自治區以下財政事權。深化轉移支付制度改革,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完善支持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財稅政策,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實質性減輕企業負擔。健全政府債務管理制度。支持做強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主體,完善金融機構體系,提升金融科技水平,發揮政策性金融作用,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對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和新興產業培育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對「三農」和中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服務。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支持地方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發揮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拓寬市場主體融資渠道。完善地方金融監管體系,健全金融風險防控機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第三章 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

[編輯]

堅持市場主體原則,強化政府服務,激發民間投資活力,加快形成融資方式豐富多元、公平開放的投融資體制,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完善政府投資管理制度,深化投資報建審批改革,健全投資運行監測預警體系、投資監管執法體系、投資社會服務體系。規範有序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進一步放寬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等領域限制,支持重點建設項目開展股權和債權融資。在能源、交通、水利、環保、市政等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領域推進特許經營,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基礎設施領域。充分發揮預算內投資作用,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配套融資支持,優化投融資結構。

第四章 推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

[編輯]

堅持保護產權、維護契約、統一市場、平等交換、公平競爭的基本導向,健全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暢通的現代產權制度。開展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行動,實施新一輪標準化戰略,完善地方標準體系。健全產權執法司法保護制度。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繼續放寬准入限制。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推進輸配電價改革。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

第五章  着力優化營商環境

[編輯]

強化各級政府市場意識、法治意識、服務意識,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簡政放權、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全面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推行「最多跑一趟」「最快送一次」改革,推行「馬上辦、網上辦、掌上辦、自助辦、就近辦」,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一件事一次辦」,減少審批程序,提高辦事效率。開展營商環境專項整治,大力整治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問題,整治落實政策不到位、損害市場主體合法權益等問題。全面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和市場平等准入政策,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司法,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深化「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推進分級分類監管、「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和聯合監管。實施涉企經營許可事項清單管理,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建立健全企業家參與政策制定機制、企業困難訴求反映機制。落實惠企政策,加強要素保障,精準優質服務,推動大中小各類企業一起激活、競相發展,國企民企混合所有制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協同並進、全面發力,推動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

第六章  深化農村改革

[編輯]

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政策,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穩定並長久不變。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探索實施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建立土地徵收公共利益用地認定機制,縮小土地徵收範圍。穩妥推進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實現形式。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維護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益,鼓勵依法自願有償轉讓。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繼續推進國有農牧場企業化、公司化改革,完善國有農牧場與周邊農村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深化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完善用水計量設施,健全農業節水激勵機制。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增加農村特別是南疆農村金融供給。

第七章 深化社會事業改革

[編輯]

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統籌推進教育評價、考試招生、教育督導、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等方面的體制機制改革,支持和規範民辦教育發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統籌推進醫療服務、公共衛生、監管體制綜合改革。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完善監測預警、風險評估、流行病學調查、檢驗檢測、應急處置等職能。全面取消以藥養醫,探索醫療服務與藥品分開支付。推進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深化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使用改革,完善醫藥服務價格形成機制。加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旅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引導新型文化業態健康發展。推進體育事業改革,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

第八章 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編輯]

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探索通過土地、資本等要素使用權、收益權增加中低收入群體要素收入,多渠道增加城鄉居民財產性收入,確保城鄉居民收入和勞動報酬增長不低於經濟增長。

第十篇 優化經濟布局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編輯]

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主體功能區戰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推動天山北坡經濟帶、天山南坡產業帶、南疆四地州和沿邊境地區協調發展,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第一章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

[編輯]

加強空間發展統籌協調,統籌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大空間格局。加強城市空間開發利用管控,科學引導城鎮開發布局,推動城市化地區高效集聚經濟和人口、保護基本農田和生態空間。加強農產品主產區農業生產能力建設,加強現代農業設施裝備建設,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推進生態功能區把發展重點放到保護生態環境上,增加生態產品供給,推動人口逐步有序轉移。

第二章 優先發展天山北坡經濟帶

[編輯]

以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為目標,加快推動天山北坡經濟帶區域改革創新、新舊動能轉換和一體化發展,打造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着力把天山北坡經濟帶區域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特色製造業基地、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現代服務業基地和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產業基地。

第三章 培育發展天山南坡產業帶

[編輯]

   完善天山南坡區域交通幹線網絡,暢通主要節點城市和重要產業園區聯繫,以能源礦產資源、特色農業資源和特色旅遊資源為依託,加快特色產業集群和產業集聚園區建設,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將巴州、阿克蘇地區打造成重要的油氣生產加工基地、農副產品加工基地、紡織服裝基地、特色旅遊基地、商貿物流基地,着力打造產業發展的重要平台和經濟增長點。

第四章  加快推進南疆四地州發展

[編輯]

全面落實國家支持南疆四地州發展的優惠政策,堅持自治區財力分配、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資金安排和重大民生項目投入向南疆傾斜,促進南疆經濟社會結構調整,完善產業空間布局,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優先布局建設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礎設施,破解南疆發展的瓶頸制約。堅持以就業為導向推動產業發展,大力發展家禽和特色養殖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就近就地就業。推進南疆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第五章 加快沿邊境地區發展

[編輯]

充分發揮沿邊境地區地緣資源優勢,加快優化區域產業空間布局,培育一批加工貿易承接轉移示範基地,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堅持興邊富民與穩邊固防相統籌,繼續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有序推進重點地區生產放牧點、邊境小康村、抵邊新村、重點城鎮和兵地融合型城鎮建設,健全完善護邊員制度,改善邊民生產生活條件。

第十一篇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 全面提升城鎮化質量

[編輯]

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戰略,全面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效益,走出一條以人為本、四化同步、產城融合、城鄉統籌、兵地一體、民族團結、和諧穩定的新時代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道路。

第一章  優化城鎮空間布局

[編輯]

將兵團城鎮布局納入全疆城鎮體系,編制實施《新疆新型城鎮化規劃(2021-2035年)》,在加快推進天山北坡城市群建設的基礎上,統籌南北疆協調發展、兵地一體發展,着力打造「一圈一帶一群」的城市發展格局。

培育烏魯木齊都市圈。以烏魯木齊(兵團十二師)為中心,帶動昌吉市、五家渠市、阜康市、奇台市同城化發展,加快構建一小時交通網絡,輻射帶動昌吉州其他縣市、石河子、克拉瑪依、吐魯番、哈密等城市發展,推進烏昌石經濟一體化發展。完善烏魯木齊市與周邊地州、縣市、兵團師團協商合作、規劃協調、政策協同、社會參與等機制,推動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市場環境、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一體化,促進產城融合、城鄉融合、兵地融合,各類要素集聚共享、協同互動,形成空間結構清晰、城市功能互補、要素流動有序、產業分工協調、交通往來順暢、公共服務均衡、環境和諧宜居的現代化都市圈。

構建北疆城市帶。以伊寧市為區域中心,按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的要求,創新區域城市合作體制機制,推進奎屯、霍爾果斯、塔城、阿勒泰、博樂、阿拉山口、可克達拉、雙河、胡楊河、白楊、北屯等北疆城市加快建設,不斷增強城市發展的協同性、聯動性、整體性。

打造南疆城市群。以喀什市為區域中心,因地制宜推進喀什、阿圖什、阿克蘇、庫爾勒、和田、阿拉爾、圖木舒克、鐵門關等南疆城市發展,切實優化資源配置,不斷完善綜合服務功能,培育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提高人口和經濟承載能力,輻射帶動南疆加快發展。

優化行政區域設置。有序推進撤地設市,在條件成熟的縣推進撤縣建市,因地制宜開展撤鄉設鎮、鄉(鎮)改街道工作。

第二章  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

[編輯]

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城鎮落戶條件,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探索戶籍制度與居住證制度並軌路徑,提高居住證發證量和含金量,推進城鎮常住人口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逐步實現農民工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和城鎮新增建設用地規模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政策。

第三章  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編輯]

統籌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合理確定城市規模、人口密度、空間結構,建設伊寧-霍爾果斯、庫爾勒、喀什、阿克蘇、阿拉爾、圖木舒克等一批具備較強集聚輻射帶動作用的區域中心城市。完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推動城市公共交通與火車、長途汽車、航空順暢換乘和無縫銜接,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提高群眾出行便利度。加強城市供水、排水、供熱、污水垃圾處理等市政設施和地下管網建設,加快推進再生水用於市政設施、工業用水和生態補水,促進污水資源化利用。完善城市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打造「完整社區」,形成「15分鐘生活圈」。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快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加強綠色城市建設,新建一批自治區園林縣城。加快城市新型基礎設施布局,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加強人文城市建設,強化歷史文化保護,塑造城市風貌。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推進城市應急避難場所、舊城防災、生命線工程建設,建設安全發展型城市。

第四章  推進產城融合發展

[編輯]

優化城市產業布局,促進人口與產業協同集聚、產業發展與城鎮建設有機融合。發揮大城市產業選擇和人才引進優勢,形成以先進製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發揮中小城市要素成本低的優勢,引導產業向綠洲城鎮組群和中心城市園區聚集。加強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檔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強化縣域綜合服務能力。加大小城鎮培育力度,支持國家特色小城鎮發展,規範發展特色小鎮。優化園區生活空間布局,推動園區生活服務區與縣城統籌規劃建設,形成產業聚人、城市留人的發展格局。

第五章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

[編輯]

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推動城鄉要素合理配置,促進勞動力、土地、技術、資本等要素在城鄉間雙向流動和平等交換,構建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完善財政、金融、社會保障等激勵政策,吸引各類人才返鄉入鄉創業。支持疆內高等院校、職業院校靈活設置專業方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鄉村振興培養一批高素質人才。實施農業農村現代化人才培育提升計劃,加快建設農技推廣、經營管理、實用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培育產業發展帶頭人和農戶生產技術型人才。暢通人才下鄉渠道,引導城市人才和工商資本下鄉,鼓勵外出人才返鄉創業。建立社會人才服務鄉村機制,推動職稱評定、工資待遇等向鄉村傾斜。統籌縣域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推動建立農村幼兒園與城市優質幼兒園「城鄉聯盟共同體」,推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縣管校聘、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加強縣域「緊密型」醫共體建設,構建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縣域醫療服務體系。深入實施「萬村千鄉文化產品惠民行動」,推動文化資源向鄉村傾斜。加強城鄉基礎設施統一規劃、建設和管理,加快補齊市政工程、農業農村、公共安全、生態環保、公共衛生、現代物流、物資儲備、防災減災、民生保障等領域短板,支持有利於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項目建設,促進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拓展、資源要素向農村傾斜、現代文明向農村輻射。

第十二篇 推進文化潤疆 築牢共同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

[編輯]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定不移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疆伊斯蘭教中國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更好地宣傳教育群眾、團結凝聚人心。

第一章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編輯]

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民族工作,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鞏固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深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研究,深入挖掘和有效運用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考古實物、文化遺存,有力宣傳闡釋新疆廣袤土地是各民族共同開拓的、新疆悠久歷史是各民族共同書寫的、新疆燦爛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堅持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幹部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會教育,增強各族幹部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深入挖掘紅色檔案資源,傳承紅色基因,充分發揮檔案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持續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積極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區。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創新開展青少年民族團結融情實踐活動,推進互嵌式示範社區建設,加快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第二章  深入實施文化潤疆工程

[編輯]

持續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萬家」活動。研究制定文化潤疆工程規劃(2021-2030年),圍繞貫通中華文化血脈、融入現代文明、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精心謀劃文化潤疆工程項目。持續推進「中華經典誦讀工程」「廣電精品潤疆工程」「網絡視聽作品創作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學校、進家庭、進社區、進頭腦。推動中華文化元素和標誌性符號進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機構、進基層文化陣地、進A級旅遊景區,建設一批具有中華文化特徵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的重點工程和項目。加強歷史文物遺址保護利用和博物館建設,實施「國家歷史記憶工程」和「國家紅色記憶工程」,深入挖掘新疆同內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內涵,讓歷史發聲、讓文物說話。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強化學校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章  促進宗教和睦和諧

[編輯]

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堅持保護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極端、抵禦滲透、打擊犯罪,更好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加強愛國宗教界人士關愛培養,建設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宗教教職人員隊伍。推進伊斯蘭教中國化經學思想建設,引導信教群眾正信正行。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護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宗教人士和信教群眾的合法權益。尊重信教群眾的習俗,保障正常宗教需求和合法宗教活動。全面加強宗教活動場所、宗教教職人員、宗教活動和信教群眾的教育管理服務,不斷改善宗教活動場所和宗教活動條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教育引導信教群眾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依法打擊宗教極端勢力,持續深入推進去極端化。

第四章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

[編輯]

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研究。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宣傳教育,引導各族群眾感恩幸福生活、厚植愛國情懷。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積極發揮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的作用,大力推進世俗文化、現代文化發展,教育引導群眾破除陳規陋俗。實施文明創建工程,建立完善文明實踐中心、所、站、點四級聯動機制。加強網絡文明建設,實施網絡文藝精品創作和傳播計劃,培育積極健康、向上向善的網絡文化。健全協調聯動的志願服務體系,廣泛開展志願服務關愛行動,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弘揚誠信文化,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

第五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編輯]

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實施文藝精品戰略,不斷健全文藝扶持激勵機制,加大對重點文藝項目的扶持,推出一批正確反映新疆歷史、具有中華文化底蘊、彰顯優秀民族文化特色、符合現代文明理念、反映各族群眾現實生活的精品力作,建設一支具有正確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愛黨愛國愛疆的文藝人才隊伍。推進新疆優秀地域文化和內地各民族優秀文化交流互鑒,精心組織新疆特色文化節目走出去。實施全媒體傳播工程,做強新型主流媒體,建強用好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覆蓋全疆的「石榴雲」融媒體技術平台,提高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健全區、地、縣、鄉、村五級文化服務網絡,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全面推進廣播電視節目地面無線數字化覆蓋和廣播電視「村村通」、直播衛星「戶戶通」設備升級。推進新疆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美術館以及公共文化大數據平台建設。加強文物古籍保護、研究、利用,強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完善公共體育設施,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積極協助組織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及全運會等國內外重大體育賽事參賽工作。

專欄9                     文化重點工程
1.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程。實施國家長城文化公園建設工程,加強博物館、紀念館、重要遺址遺蹟、特色公園、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文化旅遊複合廊道建設。

2.文物保護利用工程。實施石窟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革命文物和世界文化遺產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利用建設工程,建設自治區考古標本庫房。

3.重要自然遺產保護工程。推進重點國家級自然公園的保護管理、公共服務、生態服務等相關設施建設。開展地質遺蹟調查評價與保護。

4.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工程。實施智慧廣電固邊工程,加強智慧廣電設施建設,建設公共服務管理、全媒體服務文化信息服務等平台。實施廣電融合提升工程,推進南疆四地州地級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建設。

第六章  發展現代文化產業

[編輯]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產業規劃和政策,加強文化市場體系建設,擴大優質文化產品供給。實施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推動「文化+」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規範發展文化產業園區,培育和扶持一批特色文化骨幹企業、小微企業、創客空間。推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依託世界文化遺產、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博物館,重點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底蘊深厚的文旅景區,扶持和建立重點文化旅遊基地,加強絲路文化旅遊線路建設,創作推出一批文化旅遊演藝精品節目。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加強對外文化交流。

第十三篇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 建設美麗新疆

[編輯]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為輔,深入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新疆。

第一章  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

[編輯]

實施最嚴格的生態保護制度,嚴禁「三高」項目進新疆,嚴格執行能源、礦產資源開發自治區人民政府「一支筆」審批制度、環境保護「一票否決」制度,守住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和自然資源利用上線。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區限制納污「三條紅線」,嚴格實行區域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強化節水約束性指標管理。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適時開展排污權、用水權、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健全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嚴格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體系和能力建設,依法依規強化生態環境執法,健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要求,開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探索鼓勵高環境風險企業投保環境污染強制責任險。嚴格落實黨政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責任離任審計與生態環境損害終身責任追究制度。

第二章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編輯]

嚴格執行《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落實環境准入要求,實施生態環境准入清單管理,從源頭上防止環境污染。加強能耗「雙控」管理,嚴格控制能源消費增量和能耗強度。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對「烏-昌-石」「奎-獨-烏」等重點區域實施新建用煤項目煤炭等量或減量替代。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大落後產能淘汰力度,支持綠色技術創新,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清潔生產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促進企業清潔化升級轉型和綠色工廠建設。制定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加大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力度,降低碳排放強度。大力發展綠色建築,城鎮新建公共建築全面執行65%強制性節能標準,新建居住建築全面執行75%強制性節能標準。開展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築試點,擴大地源熱、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範圍。開展綠色生活創建活動,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進低碳城市、低碳園區、低碳社區和低碳企業試點示範。加快綠色金融、綠色貿易、綠色流通等服務體系建設,健全綠色發展政策法規體系。

第三章  持續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編輯]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健全環境基礎設施,實施水、土、氣綜合治理,推進多污染物協同控制和區域協同治理。

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加強工業污染源整治,實行採暖季重點行業錯峰生產,推動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強化老舊汽柴油車等移動污染源治理,嚴格城市施工工地、道路揚塵污染源控制監管,從源頭上降低污染排放。實施清潔能源行動計劃,加快城鄉結合部、農村民用和農業生產散燒煤的清潔能源替代。加強空氣質量監測,提升重污染天氣應對能力。

持續開展水污染防治。加強工業、農業、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態系統治理,健全黑臭水體預防、監管長效機制,完善污泥全過程監管體系。全面落實河湖長制,開展塔里木河、伊犁河、額爾齊斯河、額敏河等流域生態隱患和環境風險調查評估,繼續實施艾比湖、艾丁湖、柴窩堡湖、賽里木湖生態治理與恢復工程,持續推進博斯騰湖、烏倫古湖等湖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到2025年,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8%、縣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基本消除劣Ⅴ類河流斷面和城市黑臭水體。

嚴格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加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和農用地安全利用。強化涉重金屬行業監管,推動重金屬污染減排和治理。深化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環境整治。加強化肥農藥減量化和土壤污染治理,強化白色污染治理,推進農作物秸稈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加強生活垃圾處理。建設城鎮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園區,實現地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置,縣級城市(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置設施全覆蓋,區域中心城市及設區城市餐廚垃圾分類收運和處理。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水平。積極發展垃圾生物堆肥,統籌建設垃圾焚燒發電設施,促進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

加強環境風險防控。強化常態化生態環境風險管理,嚴控核輻射、重金屬、尾礦庫、危險廢物、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等重點領域環境風險。持續推進自治區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逐步建設自治區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平台和自然保護地「天空地」一體化監測網絡,提升生態環境監測質量。

加強醫療廢棄物綜合治理。提升現有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能力,建立和完善醫療廢棄物集中處置的區域協作和利益補償機制,推進醫療衛生機構廢棄物分類收集處理和回收利用,提升醫療廢棄物規範化處理處置水平。

第四章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編輯]

加強天山、阿爾泰山、崑崙山-阿爾金山區域生態系統保護,推進環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邊緣綠洲區防沙治沙、水資源高效利用和環境保護,構建「三屏、兩環、四廊道」的生態安全格局。推進以國家公園為主體、以自然保護區為基礎、以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建設,健全重點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政策。加快推進塔里木河流域綜合治理二期工程,推進塔里木河、和田河、烏倫古湖、艾丁湖、喀什噶爾河、提孜那甫河等流域湖泊的水生態修復和治理工程。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重要河流源頭區、重要飲用水水源地、湖泊濕地區、重要風沙策源地、綠洲沙漠過渡帶林草植被保護。加強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推行林長制,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深入實施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鞏固防沙治沙成果。加強公益林和天然林保護修復,繼續實施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退地還水,逐步實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推進實施重點濕地保護與修復工程,濕地保有量保持穩定。加強天山一號冰川、博格達冰川等高山冰川區生態環境監測保護。深入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試點,完善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養生息長效機制。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加強外來物種管控。

專欄10                   生態保護與修復重點工程
1.防護林建設工程。保護修復農田防護林,實施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工程。

2.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實施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溫泉新疆北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布爾根河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霍城四爪陸龜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勒泰科克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羅布泊野駱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3.生態資源保護工程。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歷史遺留廢棄工礦土地整治工程、全疆森林草原火災高風險區綜合治理等工程。結合雙重規劃實施全疆草原生態修復治理項目。

第五章  推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編輯]

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加強自然資源調查評價監測和確權登記,落實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實施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盤活低效存量用地。把水資源作為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的剛性約束,以水定產、以水定地、以水定城,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調整用水結構,降低農業用水總量,推廣節水灌溉、循環用水技術,強化農業用水管理。落實山區水庫替代平原水庫調蓄布局方案,提高已建成水利項目使用效率。實施全社會節水行動,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大力發展綠色礦業,提高礦產資源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和綜合利用率。

第十四篇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進各族群眾福祉

[編輯]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本級財政支出的70%以上用於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實施擴大就業、增收致富、教育提升、全民健康、社保擴面、安居保障、煤改電、興邊富民、公共安全保障、穩定惠民等「十項惠民工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持續辦好利民惠民實事,切實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族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一章  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編輯]

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突出抓好城鄉富餘勞動力、高等學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困難群體就業,推動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就業為目標,實施建築領域技術工種3年20萬人職業技能培訓就業行動,啟動實施北疆產業帶動南疆勞動力就業計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確保實現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教育培訓全覆蓋。積極開展職業農民職稱評定試點,有序引導符合條件的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城鎮職工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堅持就近就地就業和轉移輸出就業有機結合,讓每一個有勞動能力的人實現穩定就業。堅持創業帶動就業,加大返鄉入鄉創業支持力度,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健全就業需求調查和失業監測預警機制。力爭「十四五」期間,實現年均新增城鎮就業46萬人以上。

第二章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

[編輯]

按照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部署要求,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立德樹人,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增強學生文明素養、社會責任意識、實踐本領,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加強資源統籌,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服務群眾終身學習和全面發展。

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持續加大城鎮公辦幼兒園建設扶持力度,完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推動城鄉學前教育一體發展,構建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到2025年,全區學前教育毛入園率保持在98%以上。

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發展。深化義務教育改革,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教學。強化鄉鎮學校、縣城學校建設管理,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基本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推行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建立優質數字教育資源體系。擴大特殊教育資源供給。到2025年,全區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5%以上。

深化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優化普通高中布局,推進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改造計劃和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項目建設。推動高中階段學校特色化、多樣化辦學,鼓勵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課程互選、資源互通、促進普職融通。按照「大體相當」的要求調整普職比招生規模,統籌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到2025年,全區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保持在98%以上。

推進職業教育擴容提質。優化職業教育布局結構,實施優質中等職業學校建設計劃,支持人口較多的縣市建設好1所中等職業學校。建立「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支持高職學校「雙高計劃」建設,在符合條件的優質高職學校開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試點。加強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職業教育內涵式發展。

提升高等教育綜合實力。推進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雙一流」建設,支持具有綜合優勢的高校建設特色高水平大學,加快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實施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設計劃,推進一流本科專業和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完善協同育人機制,着力加強理工農醫等緊缺專業建設。加強高校科研創新平台建設,繼續實施高校科研計劃,提升高校科研創新服務能力。到2025年,全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2%以上。

第三章  提升醫療衛生水平

[編輯]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實施健康新疆行動,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為各族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

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和中醫類醫院為重點,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完善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推進傳染病醫療服務體系建設。加強血站和單採血漿站建設,保障用血安全。加強急救醫療服務體系和急救網絡建設。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堅持中西醫並重,重視發展中醫藥事業,發展維醫藥事業。

增強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與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完善醫療救治、物資儲備、產能動員「三位一體」公共衛生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加強各級疾控中心建設,合理布局烏魯木齊、南北疆的醫療資源,滿足疾病預防和救治需要。實施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加強新冠肺炎、結核病、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強化包蟲病、布氏桿菌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治,控制和消除碘缺乏病、飲水型氟砷中毒等重點地方病。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建設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鎮。

加強衛生健康隊伍建設。優化醫學院校專業設置,擴大招生規模,增加醫療人才供給。繼續實施農村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推進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和中青年名醫培養計劃,實施住院醫師、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計劃,加強培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到2025年,全區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3.18人以上,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3人以上。

提高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實施健康促進行動,保障婦幼、老年人、中小學生等重點人群健康。持續推動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加強高血壓、腫瘤、糖尿病等慢性病預防、治療和控制,實施職業健康保護行動。加強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殘疾人事業,提高服務保障水平。

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加強孕婦健康服務和嬰兒健康服務,降低孕產婦、嬰幼兒死亡率,使全區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長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制定實施青年、婦女、兒童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服務發展工作機制和政策體系。

第四章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編輯]

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加快完善住房市場和住房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堅持因城施策,落實城市主體責任,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加快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完善長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購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務上具有同等權利。完善土地出讓收入分配機制,探索支持利用集體建設用地按照規劃建設租賃住房。穩步實施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給,改善居民住房條件。健全農房建設標準和管理制度,鞏固提升農村安居和游牧民定居工程,探索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機制,繼續開展農村住房抗震防災加固改造,加快補齊農村住房配套設施短板,提升農房建設質量。

第五章  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編輯]

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穩步擴大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等補充養老保險。完善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制度。「十四五」期間,推進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全區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保持在95%以上。

提升社會福利水平。支持社會養老事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養老服務業,培育醫養結合、學習養老、旅居養老等新業態,多渠道增加優質養老供給,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十四五」末,有意願的農村「五保」老人全部實現集中供養。建立殘疾人「兩項補貼」動態調整機制,落實按比例安置等殘疾人就業創業政策。優化兒童福利機構布局,推進「養治教康+社會工作」一體化區域性養育機構建設,完善孤兒基本生活費補助標準增長機制,提升兒童福利保障水平。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提高退役軍人事務工作水平。加強烈士紀念設施規劃建設,健全雙擁優撫體系,鞏固發展軍政軍民團結。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提升社會救助服務能力,建立源頭治理和回歸穩固機制。完善城鄉低保動態調整機制,推動醫療、住房、教育等專項救助向低收入家庭和支出型貧困家庭延伸,研究建立城鄉統籌的特困人員供養制度。探索建立特殊群體、特定疾病醫藥費豁免制度,減輕困難群眾就醫就診後顧之憂。加大困難家庭學生幫扶力度,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上得起學、上得好學、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加強精神病人等特殊群體救助,實現每個地(州、市)擁有1所精神病醫院或精神衛生福利機構,所有縣(市、區)廣泛開展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

第六章  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編輯]

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落實重大疫情等災害預警及應急處置機制,從源頭上防控重大公共衛生風險。強化食品藥品、網絡等安全監管,抓好流通銷售質量,實施餐飲質量提升工程。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道路交通、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築施工、消防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提升洪澇乾旱、森林草原火災、地震、氣象災害等自然災害防禦工程標準,推進自然災害防禦工程建設。強化消防站、市政消防水源、消防車通道等公共消防設施建設,提升智慧消防水平。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應急隊伍建設,完善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救援救助機制,提高防災減災抗災救災能力。

第七章  實施穩定惠民工程

[編輯]

堅持把維護社會穩定作為重大政治責任、作為各族群眾幸福安康的最基本要求、作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實施穩定惠民工程,在全社會充分釋放穩定紅利,讓各族群眾充分享受穩定紅利。開展打擊整治行動,依法嚴厲打擊黑惡勢力犯罪、涉槍涉爆犯罪和個人極端暴力犯罪等嚴重刑事犯罪,嚴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非法集資等多發性違法犯罪,保護各族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第十五篇 推進新疆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新疆

[編輯]

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提高社會治理和防範風險挑戰的能力水平,保持社會大局持續穩定長期穩定,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第一章  加強法治新疆建設

[編輯]

高舉社會主義法治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弘揚法治精神,把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落實到新疆工作各個領域,加強法治社會建設,紮實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堅持質量與效率並重,加強重點領域地方立法,統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生態環保、保障民生等領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職權、履行職責。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強執法監督,提升執法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深化法治宣傳教育,全面開展「八五」普法工作,加強以憲法為核心、民法典為重點的法律體系宣傳教育,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圍。

第二章 推進反恐維穩法治化常態化

[編輯]

堅持黨政軍警兵民協調聯動,綜合施策、標本兼治,推進反恐維穩工作向規範精細常態轉變。堅持依法嚴打方針,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不動搖,堅決防範和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三股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確保新疆社會大局持續穩定、長期穩定。堅持專群結合、群防群治,優化完善便民警務站工作,加強網格化管理。健全口岸邊境管控體系,做好穩邊固防工作。堅持網上網下聯動,加強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能力建設,維護網絡安全。

第三章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編輯]

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沉,加強城鄉社區治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堅持並完善向村(社區)選派工作隊和第一書記制度,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引導和幫助基層組織提升社會治理能力水平,健全黨組織領導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基層治理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完善信訪制度,健全信訪調解與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機制,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構建源頭防控、排查梳理、糾紛化解、依法處置的社會矛盾綜合治理機制。充分發揮「兩代表一委員」、人民團體、社會組織、專業社會工作人才、法律工作者、退役軍人等優勢,做好組織引導服務群眾和維護群眾權益工作。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經濟、金融、糧食、能源、生態、重要基礎設施等領域安全工作,健全維護國家安全工作體系。

第十六篇 深化對口援疆戰略 提高對口援疆綜合效益

[編輯]

堅持全面援疆、精準援疆、長期援疆,堅持援疆重心向基層傾斜、向保障和改善民生傾斜、向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傾斜,把對口援疆工作打造成民族團結工程,發揮好對口援疆綜合效益。

第一章 突出抓好幹部人才援疆

[編輯]

精準選派、科學使用援疆幹部人才,把援疆幹部人才安排在最合適、最能發揮才幹的位置上,讓他們任實職、分實工、擔實責。發揮援疆幹部人才橋梁紐帶作用,搭建與援疆單位溝通合作平台。推進援疆幹部人才傳幫帶工作,健全完善援派幹部人才管理制度機制。加強對援疆幹部人才的關心關愛,及時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對優秀援疆幹部人才及時表彰獎勵、提拔重用。

第二章 務實推進產業援疆

[編輯]

實施產業援疆提升工程,高質量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組團式、鏈條式、集群式轉移,建立產業轉移示範園區。加強與中央企業、援疆省市企業經濟技術交流合作,鼓勵和支持中央企業、援疆省市企業以獨資、控股、參股等多種方式參與新疆產業發展、到新疆投資興業。支持援疆省市在疆跨區域建設「飛地園區」,引進先進的生產線和技術,健全完善產業鏈,推動工業轉型升級。依託援疆省市開拓內地市場,推動新疆特色產品走出去。

第三章 持續保障和改善民生

[編輯]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優先位置,資金和項目更多向基層傾斜,支持鄉村振興,重點改善鄉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加強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改善人居環境。繼續推進初高中未就業畢業生職業技術培訓,探索推廣訂單式就業技能培訓。繼續加大對村(社區)基層組織建設的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第四章 着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編輯]

充分發揮對口援疆的橋梁紐帶作用,因地制宜推進結對子活動,推廣「鎮村結對」等典型經驗做法,繼續推進內地百強村鎮、明星村鎮與南疆村鎮結對子,對口行業部門結對子,學校、醫院結對子,援疆幹部人才與地方幹部群眾結對子,廣泛參與「民族團結一家親」和民族團結聯誼活動,推動與內地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交往交流活動。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鼓勵內地廣大群眾到新疆旅遊、深化交流合作,促進新疆與內地群眾增加了解、增進感情。

第五章 紮實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援疆

[編輯]

深化科技對口援疆和創新合作,加強科技型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交流,加強區域創新協調聯動,拓展科技合作空間。推進教育「組團式」援疆,提高受援地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建立以促進就業和適應產業發展為導向的職業教育體系。推動與內地文化交流合作,深化文旅和體育援疆。鞏固深化醫療人才「組團式」援疆成果,提升新疆醫療服務水平。

第十七篇 支持兵團深化改革 發揮兵團特殊作用

[編輯]

堅持兵地一盤棋、兵地是一家,牢固樹立兵團發展就是新疆發展、兵團壯大就是新疆壯大、兵團改革就是新疆改革、兵團穩定就是新疆穩定的理念,支持兵團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切實發揮兵團調節社會結構、推動文化交流、促進區域協調、優化人口資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團成為安邊固疆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大熔爐、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示範區。

第一章 支持兵團深化改革

[編輯]

落實黨中央關於兵團深化改革決策部署,支持兵團健全和轉變「政」的職能,繼續向兵團授予相關行政權力。堅持把兵團設市建鎮納入自治區統一規劃,積極穩妥推進兵團設市建鎮,依法賦予兵團市鎮行政職權。支持兵團鞏固和完善團場改革成果,推進國資國企改革和財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二章  提高兵團維穩戍邊能力

[編輯]

支持兵團鞏固創新民兵體系,提高組織優勢和動員能力。支持兵團加強專業維穩力量建設。健全完善兵地反恐維穩協調聯動機制,加大對兵團邊防基礎設施建設及邊境防控運行支持力度,提升科技護邊水平。

第三章  推動兵地融合發展

[編輯]

完善兵地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圍繞兵團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問題、重要決策、規劃建設、改革舉措、向南發展等,堅持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兵團一體研究、一體謀劃、一體部署、一體推進,支持兵團加強公路、鐵路、民航、供水、電力、通信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兵地優勢互補、設施共建、資源共享、合作共贏,在經濟、文化、社會、幹部人才、民族團結、環境保護等方面融合發展。

第十八篇 加強黨的領導 保證規劃順利實施

[編輯]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充分發揮黨委領導作用、廣大幹部示範帶頭作用、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凝聚起實現「十四五」規劃的強大合力。

第一章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編輯]

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作用,提高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能力,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總目標,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着力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有效落實。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監督責任,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好幹部標準和民族地區幹部政治標準,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加大培養培訓力度,着力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加強對幹部的關心關愛,樹立正確用人導向,落實有為有位、能上能下用人機制和精準考核、獎懲分明激勵約束機制,激勵幹部人才大膽工作、擔當作為。完善人才工作體系,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堅持不懈強化理想信念教育,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全面推行「黨旗映天山」主題黨日,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認真踐行胡楊精神和兵團精神,激勵廣大幹部人才大力發揚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在新時代紮根邊疆、奉獻邊疆。深入開展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建立健全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長效機制,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鍥而不捨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為基層減負。堅持把嚴的主基調長期堅持下去,不斷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完善監督體系、強化政治監督,強化對公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堅持一手抓反分裂鬥爭、一手抓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體制機制,鞏固發展維護反分裂鬥爭紀律重要階段性成果和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

第二章  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

[編輯]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在黨的領導下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加強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的監督,保障各族群眾依法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加強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建設,發揮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獨特優勢,提高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水平。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健全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增強群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實效。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作用,把各自聯繫的群眾緊緊凝聚在黨的周圍。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促進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和諧,鞏固和發展大團結大聯合局面。

第三章 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

[編輯]

各地(州、市)、自治區各部門落實本規劃綱要提出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舉措,制定專項規劃、區域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地方發展規劃,形成定位準確、邊界清晰、功能互補、統一銜接的自治區規劃體系。加強自治區年度計劃與本規劃綱要的銜接,按年度分解和落實規劃綱要提出的目標任務。落實規劃目標分工負責制,加強規劃實施監督評估,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牽頭會同有關部門要及時跟蹤規劃實施情況。在本規劃綱要實施的中期階段,由自治區人民政府組織開展評估,並將中期評估報告提請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規劃經中期評估需要調整的,自治區人民政府將調整方案提請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查和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