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羣書治要 (四部叢刊本)/卷第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第六 羣書治要 卷第七
唐 魏徵 等奉敕編 景上海涵芬樓藏日本尾張刊本
卷第八

《羣書治要》卷第七

    秘書監鉅鹿男臣魏徵等奉 勅撰

  《禮記

曲禮

《曲禮》曰:「毋不敬,禮,主於敬。儼若思,言人坐思,貌必儼然。安定辭。」

審言語也。安民哉!此三句可以安民也。傲不可長,欲不可從,志

不可滿,樂不可極。此四者,慢遊之道,桀、紂所以自禍也。賢者狎而

敬之,狎,習也,近也。習其所行。畏而愛之,心服曰畏。愛而知其惡,

憎而知其善。不可以心之愛憎,誣人以善惡。夫禮者所以定

親疏,決嫌疑,别同異,明是非也。道德仁義,非禮

不成;敎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禮不定;宦學事師,非禮

不親;班朝、治軍、莅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禱祠、

祭祀、供給鬼神,非禮不誠不莊。班,次也。莅,臨也。莊,敬也。

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

不懾。懾,猶怯惑。國君春田不圍澤,大夫不掩羣,士不

取麛卵,生乳之時,重傷其類。歲凶年穀不登,登,成也。君膳不

祭肺,馬不食穀,馳道不除,祭事不縣,大夫不食

梁,士飮酒不樂。皆自爲貶損,憂民也。禮食則祭所先,不祭肺則不殺。除,治也。縣

樂器,鐘磬之屬也。

檀弓

知悼子卒,未葬,悼子,晉大夫荀盈也。平公飮酒,師曠、李調

侍,鼓鐘,杜蕢自外來,歷階而升堂,酌曰:「曠飮斯。」

又酌,曰:「調飮斯。」又酌,堂上北面坐飮之。降,趍而

出。三酌,皆罸爵。平公呼而進之,曰:「蕢爾飮曠何也?」曰:

「子、卯不樂,紂以甲子死,桀以乙卯亡,王者謂之疾日,不以擧樂,所以自戒懼也。

悼子之喪在堂,未葬,斯其爲子、卯也大矣。言大夫喪,

重於疾日。曠也大師也,不以詔,是以飮之。」詔,吿也。太師,典司奏

也。「爾飮調何也?」曰:「調也君之褻臣也,爲一飮一

食,忘君之疾,是以飮之。」言調貪酒食也。褻,嬖也。近臣亦當規君疾憂也。

「爾飮何也?」曰:「蕢也宰夫也,非刀𠤎是供,又敢與

知防,是以飮也。」防,禁放溢者也。平公曰:「寡人亦有過焉,

酌而飮寡人。」聞義則服。杜蕢洗爵而揚觶,擧爵於君。公謂

侍者曰:「如我死,則必無廢斯爵。」欲後世以爲戒。至于今,

旣畢獻,斯揚觶,謂之杜擧。此爵遂因杜蕢爲名。畢獻,獻賓與君也。

孔子過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

而聽之。怪其哀甚也。使子貢問之,曰:「昔吾舅死於虎,

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之父曰舅。夫子曰:「何

爲不去?」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

虎也。」陽門之介夫死,陽門,宋國門也。介夫,甲胄衛士。司城子罕

入而哭之哀。子罕,樂喜也。晉人之覘宋者,反報於晉

侯,曰:「陽門之介夫死,而子罕哭之哀,而民悅,殆

不可伐也。」覘,窺視也。孔子聞之,曰:「善哉覘國乎!」善其知微。

王制

凡官民材,必先論之。論,謂考其德行、道藝也。論辨然後使

之,辨,謂考問得其定也。任事然後爵之,爵,謂正其秩次。位定然後

祿之。爵人於朝,與士共之。刑人於市,與衆弃之。

必共之者,所以審愼之。獺祭魚,然後虞人入澤梁。豺祭獸,

然後田獵。鳩化爲鷹,然後設罻羅。草木零落,然

後入山林。昆蟲未蟄,不以火田。取物必順時侯也。昆蟲者,得陽

而生,得陰而藏也。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無六年之蓄,

曰急;無三年之蓄,曰國非其國也。三年耕,必有

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

通,雖有凶旱水溢,民無菜色,然後天子食,日擧

以樂。民無食菜之飢色,天子乃日擧樂以食也。

月令

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

大夫,以迎春於東郊。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

下及兆民。相,謂三公相王之事者也。德,謂善敎也。令,謂時禁也。慶,謂休其善也。惠,謂

恤其不足也。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穀于上帝,

上辛郊祭天也。郊祀后稷,以祈農事也。上帝,太微之帝也。乃擇元辰,天子親

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籍。元辰,蓋郊後吉辰也。帝籍,

爲天神借民力所治之田也。禁止伐木。盛德所在。毋覆巢,毋殺孩

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爲傷萠幼之類。毋聚大衆,毋置

城孰。爲妨農之始也。掩骼埋胔。爲死氣逆生氣也。骨枯曰骼,肉腐曰胔也。

可稱兵,稱兵必有天殃。逆生氣也。

仲春之月,養幼少,存諸孤助生氣也。命有司省囹圄,

去桎梏,毋肆掠。順陽氣也。省,減也。肆,謂死刑暴尸。毋竭川澤,毋

漉陂池,毋焚山林。順陽養物。

季春之月,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發倉廩,賜貧

窮,振乏絕,振,猶救也。開府庫,出幣帛,聘名士,禮賢者。

聘,問也。名士,不仕者。命司空曰:「時雨將降,下水上騰,脩利

堤坊,導達溝瀆,開通道路,毋有鄣塞。所以除水潦便民事

也。田獵𦊨罦、羅罔畢翳、餧獸之藥,無出九門。

天時也。天子九門也。命野虞,毋伐桑柘。愛蠶食也。野虞,謂主田及山林之官。

后妃齋戒,親帥東向躬桑。禁婦女無觀,省婦使

以勸蠶事。后妃親採桑,示帥先天下也。東向者,向時氣。無觀,去容飾也。婦使,縫線組

紃之事。命工師,百工咸理,監工日號;無悖于時,毋

或作爲淫巧以蕩上心。咸,皆也。於百工皆治理其事之時工師則監之。

日號令,戒之以此二事。百工作器物,各有時,逆之則功不善也。淫巧,謂僞飾不如法也。蕩,謂動

之使生奢泰。

孟夏之月,無起土功,毋發大衆。爲妨蠶農之事。命野虞

勞農,命農勉作,毋休于都。急趣農事。

仲夏之月,命有司,爲民祈祀山川百源、大雩帝,

乃命百縣雩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穀

實。陽氣盛而恆旱,山川百原,能興雲雨者也。雩帝,謂雩五精之帝也。百辟卿士,古者上公以

下,若句龍后稷之類。

季夏之月,樹木方盛,無有斬伐。爲其未堅靱也。毋發令

而待,以妨神農之事。發令而待,謂出繇役之令以豫驚民。民驚則心動,是

害土神之氣也。土神稱曰神農者,以其主於稼穡也。水潦盛昌,擧大事則

有天殃。

孟秋之月,乃命將帥選士厲兵,命大理審斷刑,

命百官完堤坊,謹壅塞,以備水潦。

仲秋之月,養衰老,授几杖。乃命有司,趣民收歛,

務蓄菜,多積聚。爲禦冬之備也。乃勸民種麥,毋或失時。

麥者,接絕續乏之穀,尤重之也。

季秋之月,命冢宰,擧五穀之要,定其租稅簿。藏帝籍

之收於神倉。霜始降,百工咸休。寒而膠漆作不堅好。

孟冬之月,賞死事,恤孤寡。死事,謂以國事死也。命百官謹

蓋藏,謂府庫囷倉也。固封疆,備邊境,完要塞,謹關梁。大

飮烝。十月農功畢,天子諸侯與其群臣,飮酒於大學,以正齒位,謂之大飮。天子乃

祈來年于天宗,祀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

此周禮所謂蜡祭也。天宗,謂日月星辰也。五祀,門戶中霤竈行。勞農以休息之。

黨正屬民飮酒,正齒位是也。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

仲冬之月,天子乃命有司,祈祀四海大川,山林

藪澤,有能取蔬食,田獵禽獸者,野虞敎導之。

歛野物也。大澤曰藪。草木之實爲蔬食。

季冬之月,命取冰,冰入。令吿民出五種。命田官吿

民出五種,明大寒氣過,農事將起。命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

器。天子乃與公、卿、大夫,共飭國典,論時令,以待

來歲之宜。飭國典者,和六典之法也。《周禮》以正月爲之也。

文王世子

文王之爲世子,朝於王季日三。雞初鳴而起,衣

服,至於寢門外,問內豎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

如?」內豎,小臣之屬,掌外內之通令者。御,如今小吏直日也。內豎曰:「安。」文王乃

喜。及日中又至,亦如之。及暮又至,亦如之。其有

不安節,則內豎以吿文王,文王色憂,行不能正

履。節,謂居處故事也。履,蹈地也。王季復膳,然後亦復初。食上

必在視寒煖之節,在察也。食下,問所膳,膳,所食也。然後

退。武王帥而行之。帥,循也。文王有疾,武王不脫冠

帶而養。言常在側。文王壹飯,亦壹飯;文王再飯,亦再

飯。欲知氣力箴藥所勝。凡三王敎世子,必以禮、樂。樂所以

脩內也,禮所以修外也。禮樂交錯於中,發形於

外。立太傅、少傅以養之。養,猶敎也。言養者,積浸成長。太傅審

父子、君臣之道以示之,爲之行其禮也。少傅奉世子以

觀太傅之德行,而審諭之。爲之說其義也。太傅在前,少

傅在後;謂其在學時也。入則有保,出則有師,謂燕居出入時也。

是以敎諭而德成也。以有四人維持之。師也者,敎之以

事,而諭諸德者也;保也者,愼其身以輔翼之,而

歸諸道者也。愼其身者,謹安護之。是故知爲人子,然後可

以爲人父;知爲人臣,然後可以爲人君;知事人,

然後能使人。君之於世子也,親則父也,尊則君

也。有父之親,有君之尊,然後兼天下而有之,是

故養世子不可不愼也。處君父之位,覽海內之士,而近不能以敎其子,

則其餘不足觀之也。行一物,而三善皆得者,唯世子而

其齒於學之謂也。物猶事也。故世子齒於學,國人觀

之,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有父在則禮

然,然而衆知父子之道矣。」其二曰:「將君我而與

我齒讓何也?」曰:「有君在則禮然,然而衆知君臣

之義也。」其三曰:「將君我而與我齒讓何也?」曰:「長

長也,然而衆知長幼之節。」,故父在斯爲子,君在

斯謂臣,居子與臣之節,所以尊君親親也。故學

之爲父子焉,學之爲君臣焉,學之爲長幼焉。學,

也。父子、君臣、長幼之道得而國治。語曰:「樂正司

業,父師司成,一有元良,萬國以貞。」世子之謂也。

司,主也。一,一人也。元,大也。良,善也。貞,正也。

禮運

昔者仲尼與於蜡賔,蜡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亦祭宗廟

時孔子仕魯,而在助祭之中。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

觀,闕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言偃,孔子弟子,子游也。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公,猶共也。禪位授聖,

不家之也。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孝慈之道廣也。使

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

養。無匱乏者。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是

謂大同。同,猶和平。今大道旣隱,隱,猶去也。天下爲家,傳位於子

也。各親其親,各子其子,大人世及以爲禮,城郭

溝池以爲固,亂賊繁多,爲此以服之。大人,諸侯也。禮義以爲紀,以

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

度,以功爲。故謀用是作,兵由此起。以其違大道敦朴之

本,其弊則然。老子曰:「法令滋章,盜賊多有也。」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

此其選也。由,用也。能用禮義成治者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

謹於禮者。」言偃復問曰:「如此乎,禮之急也。」孔子

曰:「夫禮者,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

之者死,得之者生。《》云:『人而無禮,胡不遄死?』故

聖人以禮示之,天下國家可得而正。民知禮,則易敎也。

是故禮者,君之大柄,所以治政安君。故聖王脩

義之柄,禮之序,以治人情。治者,去瑕穢,養精華也。故人情

者,聖王之田也。脩禮以耕之,和其剛柔。陳義以種之,

樹以善道。講學以耨之,存是去非類也。本仁以聚之,合其所盛。

樂以安之。感動使之堅固。故治國不以禮,猶無耜而耕

也。無以入之也。爲禮不本於義,猶耕而不種也。嘉穀無由

也。爲義而不講以學,猶種而不耨也。苗不殖,草不除。

之以學而不合以仁,猶耨而不穫也。無以知收之豐荒也。

合之以仁而不安以樂,猶穫而不食也。不知味之甘苦。

安之以樂而不達於順,猶食而不肥也。功不見也。

體旣正,膚革充盈,人之肥也。父子篤,兄弟睦,夫

婦和,家之肥也。大臣法,小臣廉,官職相序,君臣

相正,國之肥也。天子以德爲車,以樂爲御。諸侯

以禮相與,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

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謂大順。故無水旱昆蟲

之灾,民無凶飢妖孽之疾。言大順之時,陰陽和也。昆蟲之灾,螟螽之

也。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人不愛其情。

瑞出,人情至也。故天降膏露,地出醴泉,山出器車,河出

馬圖,鳳皇、騏驎皆在郊棷,龜、龍在宮沼,其餘鳥

獸之卵胎,皆可俯而窺也。膏,猶甘也。器謂若銀罋丹甑也。馬圖,龍馬

負圖而出也。棷,叢草也。沼,池也。則是無故,非有他故使之然。先王能脩

禮以達義,體信而達順,故此順之實也。」

禮器

禮釋回,增美質。措則正,施則行。釋,猶去也。回,邪僻也。質,猶性也。

措,猶置也。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如松栢之有心。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故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

箭,篠也。端,本也。四物於天下,最得氣之本也,或柔靱於外,或和澤於內,以此不變傷,人之得禮

亦猶然。君子有禮,則外諧而內無怨,故物無不懷

仁,鬼神饗德。懷,歸。先王之立禮也,有本有文。忠信,

禮之本;義理,禮之文。無本不立,無文不行。言必外內

也。禮也者,合於天時,設於地財,順於鬼神,合於

人心,理萬物者。故天不生,地不養,君子不以爲

禮,鬼神弗饗。天不生,謂非其時物也。地不養,謂非其地所生也。是故,昔

者先王之制禮也,因其財物而致其義焉。故作

大事必順天時,大事,祭祀也。爲朝夕必放於日月,

東方,月生西方也。爲高必因丘陵,謂冬至祭天於圓丘之上。爲下必

因川澤。謂夏至祭地於方澤之中。是故,因天事天,天高,因高者以事之。

因地事地,地下,因下者以事之。因名山升中于天,名,猶大也。升,猶

上也。中,猶成也。謂廵狩至於方岳,燔柴祭天,吿以諸侯之成功也。因吉土以饗

帝于郊。吉土,王者所卜而居之土也。饗帝于郊,以四時所兆祭於四郊者也。升中

于天,而鳯皇降,龜龍格。功成而太平,陰陽氣和,而致𧰼物也。饗帝

於郊,而風雨節,寒暑時。五帝,主五行。五行之氣和,而庶徵得其序。五行:

木爲雨,金爲晹,火爲燠,水爲寒,土爲風。是故聖人南面而立而天

下大治。是故,先王制禮也以節事,動反本也。脩樂以

導志。勸之善也。故觀其禮樂,而治亂可知。亂國禮慢而樂淫也。

內則

子事父母,雞初鳴,咸盥漱,冠緌纓,端畢紳,搢笏。

咸,皆也。緌,纓之飾也。端,玄端,士服也。庶人深衣也。紳,大帶也。左右佩用,必佩者,備

尊者使令也。以適父母舅姑之所,及所,下氣怡聲,問

所欲,而敬進之,柔色以温之。温,藉也。承尊者,必和顔色也。

母有過,下氣怡色,柔聲以諫。諫若不入,起敬起

孝,悅則復諫,父母怒不悅,而撻之流血,不敢疾

怨,起敬起孝。撻,擊也。父母雖没,將爲善思,貽父母

令名,必果。曾子曰:「孝子之養老,樂其耳目,安其

寢處,以其飮食忠養之。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

母之所敬亦敬之,至於犬馬盡然,而況於人乎?」

玉藻

年不順成,則天子素服,乘素車,食無樂。自貶損也。

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

豕。故,謂祭祀之時。君子遠庖厨,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

也。踐,當爲剪,聲之誤。剪,猶殺也。

大傳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所且先者有五,民不得與

焉:且先,言未遑餘事。一曰治親,二曰報功,三曰擧賢,四

曰使能,五曰存愛。功,功臣也。存,察也,察有仁愛者。五者一得於

天下,民無不足、無不贍;五者一物紕繆,民不得

其死。物,猶事。紕,猶錯也。五事得則民足,一事失則民不得其死,明政之難也。聖人

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人道謂此五事也。是故

人道親親,言先有恩。親親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

故收族,收族故宗廟嚴,宗廟嚴故重社稷,重社

稷故愛百姓,愛百姓故刑罸中,刑罸中故庶民

安,庶民安故財用足,財用足故百志成,百志成

故禮俗刑,禮俗刑然後樂。收族,序以昭穆也。嚴,猶尊也。百志,人之志

意所欲也。刑,猶成也。《詩》云:「不顯不承,無斁於人。」斯此之謂

也。斁,厭也。言文王之德,不顯乎?不承先人之業乎?言其顯且承之,樂之無厭。

樂記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

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宫、商、角、徵、羽,雜比曰音,單出曰聲。形,猶見也。

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是

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

嘽以緩;其喜心感者,其聲發以散;其怒心感者,

其聲粗以厲;其敬心感者,其聲直以廉;其愛心

感者,其聲和以柔。六者非其性也,感於物而後

動。言人聲在所見,非有常也。噍,踧也。嘽,寬綽貌。發,猶揚也。是故先王愼所

以感之者。故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一

其行,刑以防其姦。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

民心而出治道。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動於中,

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

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

哀以思,其民困。音聲之道,與政通矣。言八音和否隨政。

宮爲君、商爲臣、角爲民、徵爲事、羽爲物,五者不

亂,則無懘之音矣。五者,君、臣、民、事、物也。凡聲濁者尊,淸者卑。怠懘,弊敗

不和之貌也。宮亂則荒,其君驕;商亂則陂,其臣壞;角

亂則憂,其民怨;徵亂則哀,其事勤;羽亂則危,其

財匱。五者皆亂,迭相陵,謂之慢。如此則國之滅

亡無日矣。君、臣、民、事、物,其道亂則其音應而亂也。荒,猶散也。陂,傾也。鄭、衛之

音,亂世之音,比於慢矣。比,猶同也。桑間濮上之音,亡

國之音,其政散,其民流,誣上行私,而不可止也。

濮水之上地有桑間者,亡國之音於此水出也。是故知聲而不知音者,

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衆庶是也。唯君子

爲能知樂。禽獸知此爲聲耳,不知其宮商之變,八音並作克諧曰樂。審聲以

知音,審音以知樂,審樂以知政,而治道備矣。是

故不知聲者,不可與言音;不知音者,不可與言

樂。知樂者,則幾於禮矣。禮樂皆得,謂之有德。幾,

也。聽樂而知政之得失,則能正君、臣、民、事、物之禮也。樂之隆,非極音。食饗

之禮,非致味。隆,猶盛。極,猶窮。是故先王之制禮樂,非以

極口腹耳目之欲,將以敎民平好惡,而反人道

之正。敎之使知好惡。先王之制禮樂,人爲之節;言爲作法度以

遏其欲也。衰麻哭泣,所以節喪紀也;鐘鼓干戚,所以

和安樂也;㛰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射鄕食饗,

所以正交接也。男二十而冠,女許嫁而笄,成人之禮也。射,大射。鄕,鄕飮酒也。食,

食禮。饗,饗禮也。禮節民心,樂和民聲,政以行之,刑以防

之。禮、樂、刑、政,四達而不悖,則王道備矣。樂由中

出,和在心也。禮自外作。敬在貌也。大樂必易,大禮必簡。

若於淸廟大饗然也。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

天下者,禮樂之謂也。至,猶達行。大樂與天地同和,大

禮與天地同節。言順天地之氣與其數也。和,故百物不失;

也。節,故祀天祭地。成萬物有功,報焉也。明則有禮樂,敎人者也。

幽則有鬼神。助天地成物者也。如此,則四海之內,合敬

同愛。王者功成作樂,治定制禮。功,主於王業。治,主於敎民。

帝殊時,不相㳂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言其有損益也。

故聖人作樂以應天,制禮以配地。禮樂明備,天

地官矣。官,猶事也。各得其事。地氣上躋,天氣下降,鼓之以

雷霆,奮之以風雨,動之以四時,煖之以日月,而

百化興焉。如此則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所以

綴淫也。綴,猶止也。是故先王有大事,必有禮以哀之;

有大福,必有禮以樂之。哀樂之分,皆以禮終。事,

謂死喪也。是故先王本之情性,稽之度數,制之禮義,

合生氣之和,道五常之行,使之陽而不散,陰而

不密,剛氣不怒,柔氣不懾。四暢交於中,而發作

於外,皆安其位而不相奪也。生氣,陰陽氣也。五常,五行也。密之言

閉也。懾,猶恐懼也。土弊則草木不長,水煩則魚鼈不大,

氣衰則生物不遂,世亂則禮慝而樂淫。是故其

聲哀而不莊,樂而不安。慢易以犯節,流湎以忘

本。感條暢之氣而滅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賤之

也。遂,猶成也。慝,穢也。感,動也。動人條暢之善氣使失其所也。凡姦聲感人而

逆氣應之,逆氣成𧰼而淫樂興焉;正聲感人而

順氣應之,順氣成𧰼而和樂興焉。唱和有應,回

邪曲直,各歸其分,而萬物之理,各以類相動。𧰼,

謂人樂習焉。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比類以成其

行。姦聲亂色,不留聰明;淫樂慝禮,不接心術。惰

慢邪僻之氣不設於身體,使耳目鼻口,心智百

體,皆由順正,以行其義。反,猶本也。術,猶道也。然後發以聲

音,而文以琴瑟,動以干戚,飾以羽旄,從以簫管。

奮至德之光,動四氣之和,以著萬物之理。奮,猶動。動

至德之光,謂降天神,出地祇,格祖考也。著,猶成也。故樂行而倫淸,耳目

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言樂用則正人理和

陰陽也。倫,謂人道也。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

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

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古樂,先王之正樂也。對曰:

「今君之所問者樂也,所好者音也,相近而不同。」

鏗鏘之類皆爲音,應律乃爲樂。文公曰:「敢問何如?」欲知音樂異意。對曰:

「夫古者天地順而四時當,民有德而五穀昌,疾

疫不作而無妖祥,此之謂大當。然後聖人作爲

父子、君臣以爲綱紀。綱紀旣正,天下大定。天下

大定,然後正六律,和五聲,弦歌詩頌,此之謂德

音;德音之謂樂。當,謂樂不失其所也。今君之所好者,其溺

音乎?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趍數

煩志,齊音敖僻驕志。四者淫於色而害於德。是

以祭祀弗用也。言四國出此溺音也。爲人君者,謹其所好

惡而矣。君好之則臣爲之,上行之則民從之。

《詩》云:『誘民孔易。』此之謂也。」誘,進也。孔,甚也。民從君之所好惡,進之於

善,無難也。君子曰:禮樂不可斯須去身。致樂以治心,

樂由中出,故治心也。致禮以治躬。禮自外作,故治身也。心中斯須不

和不樂,而鄙詐之心入之矣;鄙詐入之,謂利欲生也。外貌

斯須不莊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易,輕易也。故樂

也者動於內者也,禮也者動於外者也。樂極則和,

禮極則順。內和而外順,則民瞻其顏色,而不與爭

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是故樂在宗廟

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鄕

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

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故樂者所以合

和父子君臣,附親萬民。是先王立樂之方也。

祭法

夫聖王之制祭祀也,法施於民則祀之,以死勤

事則祀之,以勞定國則祀之,能禦大灾則祀之,

能扞大患則祀之。是故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

子曰農,能殖百穀;夏后氏之衰,周棄繼之,故祀

以爲稷。共工氏之覇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

九州,故祀以爲社。帝嚳能序星辰,堯能賞均刑

法,舜能勤衆事。鯀鄣洪水,禹能脩鯀之功。黃帝

正名百物,顓頊能脩之。契爲司徒而民成,㝠勤

其官而水死。湯以寬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

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灾。此皆有功烈於民者

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

民所取財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祀典,謂祭禮也。

祭義

祭不欲數,數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

怠則忘。是故君子合諸天道,春禘秋甞。忘與不敬,違禮

莫大焉。合於天道,因四時之變化,孝子感時而念親,則以此祭之也。霜露旣降,君

子履之,必有悽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春雨露

旣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如將見之。非其寒之

謂,謂悽愴及怵惕,皆爲感時念親也。樂以迎來,哀以送往。致齋於

內,散齋於外。齋之日,思其居處,思其笑語,思其

志意,思其所樂,思其所嗜。齋三日,乃見其所爲

齋者。見其所爲齋,思之熟也。祭之日入室,僾然必有見乎

其位,周旋出戶,肅然必有聞乎其容聲,出戶而

聽,愾然必有聞乎其歎息之聲。是故先王之孝

也,色不忘乎目,聲不絕乎耳,心志嗜欲不忘乎

心。安得不敬乎?君子生則敬養,死則敬享。享,猶祭也,

也。唯聖人爲能饗帝,孝子爲能饗親。謂祭之能使之饗之

也。帝,天也。先王之所以治天下者五:貴有德也、貴貴

也、貴老也、敬長也、慈幼也。此五者先王之所以

定天下也。貴有德,爲其近於道也;貴貴,爲其近

於君也;貴老,爲其近於親也;敬長,爲其近於兄

也;慈幼,爲其近於子也。言治國有家道也。曾子曰:「身也

者,父母之遺體也。行父母之遺體,敢不敬乎?居

處不莊,非孝也;事君不忠,非孝也;莅官不敬,非

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五者

不遂,灾及於親,敢不敬乎?遂,猶成也。夫孝置之而塞

乎天地,敷之而橫乎四海,施諸後世而無朝夕。

》云:『自西自東,自南自北,無思不服。』此之謂也。

孝有三:小孝用力、中孝用勞、大孝不匱。勞,猶功。

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尊仁安義,可謂用勞矣。

博施備物,可謂不匱矣。「思慈愛忘勞」,思父母之慈愛己,而自忘己之勞

苦。父母愛之,喜而弗忘;父母惡之,懼而無怨。怨,

無怨於父母之心也。父母有過,諫而不逆。順而諫之。父母旣没,

必求仁者之粟以祀之,此之謂禮終。」喩貧困猶不取惡人

之物以親。樂正子春下堂,而傷其足。數月不出,猶

有憂色。門弟子曰:「夫子之足瘳矣,數月不出,猶

有憂色,何也?」曰:「吾聞諸曾子,父母全而生之,子

全而歸之,可謂孝矣。不虧其體,不辱其身,可謂

全矣,故君子跬歩弗敢忘孝也。今予忘孝之道,

予是以有憂色也。壹擧足而不敢忘父母,壹出

言而不敢忘父母。壹擧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

道而弗徑、舟而不游,不敢以先父母之遺體行

危殆。壹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惡言不出於

口,忿言不及於身;不辱其身,不羞其親,可謂孝

矣。」徑,歩邪趍疾也。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

者。是故天子廵狩,諸侯待見于境,天子先見百

年者。問其國君,以百年者所在,而往見之。

祭統

凡治人之道,莫急於禮。禮有五經,莫重於祭。

五經,謂吉、凶、賓、軍、嘉也。莫重於祭,謂以吉禮爲首也。夫祭者,非物自外至

也,自中生出於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

賢者能盡祭之義。是故君子之敎也,外則敎之

以尊其君長,內則敎之以孝於其親。是故君子

之事君也,必身行之,所不安於上,則不以使下;

所惡於下,則不以事上;非諸人,行諸己,非敎之

道也。必身行之,言恕己乃行之。是故君子之敎也,必由其本,

順之至也,祭其是與,故曰:「祭者敎之本也。」

孝順生。祭而不敬,何以爲也?

經解

天子者,與天地參焉。故德配天地,兼利萬物,與

日月並明,明照四海,而不遺微小。其在朝廷則

道仁聖禮義之序,燕處則聽雅頌之音,行歩則

有環珮之聲,升車則有鸞和之響。居處有禮,進

退有度,百官得其宜,萬事得其序。《詩》云:「淑人君

子,其儀不忒。其儀不忒,正是四國。」此之謂也。

也。發號出令而民悅,謂之和;上下相親,謂之仁;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謂之信;除去天地之害,

謂之義。義與信,和與仁,覇王之器也。有治民之

意,而無其器則不成。器,謂所操以作事者。義、信、和、仁,皆在於禮也。

禮之於國也,猶衡之於輕重也,繩墨之於曲直

也,規矩之於方圓也。故衡誠懸,不可欺以輕重;

繩墨誠陳,不可欺以曲直;規矩誠設,不可欺以

方圓。君子審禮,不可誣以姧詐。衡,稱也。縣,錘也。陳,設也。

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此之謂也。故朝覲之

禮,所以明君臣之義也;聘問之禮,所以使諸侯

相尊敬也;喪祭之禮,所以明臣子之恩也;鄕飮

酒之禮,所以明長幼之序也;㛰姻之禮,所以明

男女之别也。夫禮禁亂之所由生,猶防止水之

所自來也。故以舊防爲無所用而壞之者,必有

水敗;以舊禮爲無所用而去之者,必有亂患。故

㛰姻之禮廢,則夫婦之道苦,而淫僻之罪多矣;

鄕飮酒之禮廢,則長幼之序失,而鬭爭之獄繁

矣;喪祭之禮廢,則臣子之恩薄,而背死忘生者

衆矣;聘覲之禮廢,則君臣之位失,而背叛侵陵

之敗起矣。苦,謂不至不答之屬。故禮之敎化也,微其正邪

於未形,使人日徙善遠罪而不自知也。是以先

王隆之也。《易》曰:「君子愼始,差若毫𨤲,謬以千里。」

此之謂也。隆,謂尊盛之也。始,謂其微時也。

仲尼燕居

子曰:「禮者何也?卽事之治也。治國而無禮,譬猶

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幽

室之中,非燭何以見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

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是故以之居處,

長幼失其别,閨門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

序,軍旅武功失其制,宮室失其度量,喪紀失其

哀,政事失其施,凡衆之動失其宜。」

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謂敎。性者,生之質也。

命者,人所稟受。率,循。循性行之,是曰道。脩,治也。治而廣之,人放傚之,是曰敎。道也者,

不可須㬰離也,可離非道也。道,猶道路也。出入動作由之,須㬰

之,惡乎從。是故君子戒愼乎其所不覩,恐懼乎其所

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愼其獨也。

獨者,愼其閑居之所爲也。小人於隱者,動作言語,自以爲不見覩不見聞,則必肆盡其情,若有

佔聽之者,是爲顯見,甚於衆人之中爲之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

鮮能久矣。」鮮,罕也。言中庸爲道至美,故人罕能久行之者。子曰:「無憂者,

其唯文王乎!以王季爲父,以武王爲子。父作之,

子述之。聖人以立法度爲大事,子能述成之,則何憂乎?堯舜之父子,則有凶頑;禹湯之

父子,則寡令聞。父子相成,唯有文王也。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緒,

一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爲天

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纘,繼也。緒,業也。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

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表記

子曰:「仁有三,與仁同功而異情。利仁、强仁,功雖與安仁者同,本

情則異也。與仁同功,其仁未可知也:與仁同過,然後

其仁可知也。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

功者,人所貪。過者,人所避。子曰:「君子不以辭盡人。不見人之言語則以

爲善,言其餘行,或時惡也。故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

道,則辭有枝葉。行有枝葉,所以益德也。言有枝葉,是衆虛華也。枝葉依榦而生,

言行亦由禮出也。是故君子於有喪者之側,不能賻焉,

則不問其所費;於有病者之側,不能饋焉,則不

問其所欲;有客不能館焉,則不問其所舍。皆避有其

言而無其實也。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

淡以成,小人甘以壞。」水相得合而,酒醴相得則敗。淡,無酸酢少味也。

「不以口譽人,則民作忠。故君子問人之寒則衣

之,問人之飢則食之,稱人之美則爵之。」皆爲有言,不可

以無實也。

緇衣

子言之曰:「爲上易事也,爲下易知也,則刑不煩

矣。」言君不苛虐,臣無姦心,則刑可以措也。子曰:「夫民敎之以德,齊

之以禮,則民有格心;敎之以政,齊之以刑,則民

有遯心。格,來也。遯,逃也。故君民者,子以愛之,則民親之;

信以結之,則民不背;恭以莅之,則民有遜心。」莅,

也。遜,猶順也。子曰:「下之事上也,不從其所令,而從其

所行。言民化行,不拘於言也。上好是物,下必有甚矣。甚者,甚於

也。故上之所好惡,不可不愼也,是民之表也。」

之從君,如影之逐表。子曰:「禹立三年,百姓以仁遂焉,豈必

盡仁?」言百姓傚禹爲仁,非本性能仁也。子曰:「上好仁,則下之爲

仁爭先人。」子曰:「王言如絲,其出如綸;王言如綸,

其出如綍。言言出彌大也。綸今有秩,嗇夫所佩也。綍,引棺索也。故大人不

唱游言。游,猶浮也。不可用之言也。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

也;可行也,弗可言,君子弗行也。則民言不危行,

而行不危言矣。」危,猶高也。言不高於行,行不高於言,言行相應。子曰:「君

子道人以言,而禁人以行。禁,猶謹也。故言必慮其所

終,而行必稽其所弊,則民謹於言,而愼於行。稽,

也。《詩》云:『愼爾出話,敬爾威儀。』」話,善言也。子曰:「爲上可

望而知也,爲下可述而志也。則君不疑於其臣,

而臣不惑於其君矣。」志,猶知也。「上人疑,則百姓惑;下

難知,則君長勞。難知,有姦心也。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

俗,愼惡以御民之淫,則民不惑矣。」淫,貪侈也。《孝經》曰:「示之以

好惡,而民知禁也。」子曰:「大臣不可以不敬也,是民之表

也;邇臣不可以不愼也,是民之道也。」民之道,言民循從也。

子曰:「大人不親其所賢,而信其所賤;民是以親

失,而敎是以煩。」親失,失其所當親也。敎煩,由信賤者也。賤者,無壹德也。

曰:「民以君爲心,君以民爲體。心莊則體舒,心肅

則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

以體全,亦以體傷;君以民存,亦以民亡。」莊,齊莊也。

《大學》

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

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言民化君行也。

君好貨,而禁民淫於財利,不能止也。是故君子有諸而後求諸

人;無諸,而後非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喩

諸人者,未之有也。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

而民興悌,上恤孤而民不背。所惡於上,無以使

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

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左;所惡於

左,毋以交於右。《》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

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民之道無他,取於己而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

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拂,猶佹。逮,及也。

昬義

昬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

後世也。故君子重之。男女有别,而後夫婦有義;

夫婦有義,而後父子有親;父子有親,而後君臣

有正。故曰㛰禮者,禮之本也。夫禮始於冠,本於

㛰,重於喪祭,尊於朝聘,和於鄕射,此禮之大體

也。古者天子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

婦、八十一御女,以聽天下之內治,以明章婦順,

故天下內和而家理也;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

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聽天下之外治,以

明章天下之男敎,故外和而國治也。故曰:「天子

聽男敎,后聽女順;天子理陽道,后治陰德;天子

聽外治,后聽內治。敎順成俗,外內和順,國家理

治,此之謂盛德也。」是故男敎不修,陽事不得,讁

見于天,日爲之食;婦順不修,陰事不得,讁見于

天,月爲之食。是故日食則天子素服而修六官

之職,蕩天下之陽事;月食則后素服而修六官

之職,蕩天下之陰事。故天子之與后,猶日之與

月,陰之與陽,相須而後成者也。讁之言責也。蕩,蕩滌去穢惡也。

射義

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

也,必先行鄕飮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

之義也;鄕飮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尊卑、老稚,乃後射以觀德行也。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

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

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也。內正外直,習於禮樂有德行者。

節:天子以《騶虞》,諸侯以《狸首》,大夫以《采蘋》,士以

采蘩》。故明乎其節之志,以不失其事,則功成而

德行立,德行立則無暴亂之禍,功成則國安。故

曰:「射者,所以觀盛德也。」騶虞、采蘋、采蘩,今詩篇名也。狸首亡也。

故古者,天子以射選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

之事,因而飾之以禮、樂也。故事之盡禮、樂,而可

數爲以立德行者,莫若射,故聖王務焉。選士者,先考德

行乃後決之射也。男子生而有射事,長學禮、樂以飾之。是故古者,天子之

制,諸侯歲獻貢士於天子,天子試之於射宮。觀

其容體比於禮,其節比於樂,而中多者,得與於

祭;其容體不比於禮,其節不比於樂,而中少者

不得與於祭。數與於祭,而君有慶;數不與於祭,

而君有讓。數有慶而益地,數有讓而削地。故曰:

「天子之大射,謂之射侯。射侯者,射爲諸侯也。」射

中則得爲諸侯,射不中則不得爲諸侯。大射,謂將祭擇

士之射也。得爲諸侯,謂有慶也;不得爲諸侯,謂有讓也。故射者,仁之道也。

求正諸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者,

反求諸矣。孔子曰:「弟子無所爭,必也射

乎!」



《羣書治要》卷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