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真經論
道德真經論卷之一
[编辑]司馬氏註
〈太史公曰:老子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後人因其篇首之文,名上篇曰道,下篇曰德。夫道德連體,不可偏舉,今從本名。〉
一章
[编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世俗之談道者,皆曰道體微妙,不可名言。老子以為不然,曰道亦可言道耳,然非常人之所謂道也。名亦可強名耳,然非常人之所謂名也。常人之所謂道者,凝滯於物。所謂名者,苛察繳繞。〉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 〈天地,有形之大者也,其始必因於無,故名天地之始日無。萬物以形相生,其生必因於有,故名萬物之母日有。〉
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 〈徼,邊際也。萬物既有,則彼無者宜若無所用矣。然聖人常存無不去,欲以窮神化之微妙也。無既可貴,則彼有者宜若無所用矣。然聖人常存有不去,欲以立萬事之邊際也。苟專用無而棄有,則蕩然流散,無復邊際,所謂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也。〉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衆妙之門。
- 〈玄者,非有非無,微妙之極致也。〉
二章
[编辑]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 〈美善有逵,為衆所知,非美之至者也。〉
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
- 〈凡事有形迹者,必不可齊。不齊則爭,爭則亂,亂則窮,故聖人不貴。〉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
- 〈用智若禹之行水,行其所無事〉
行不言之教。
- 〈其身正,不令而行。〉
萬物作焉而不辭,
- 〈心之出也,物或未之。物至而應,無所辭拒。〉
生而不有,
- 〈存養萬物而不取以為己有。〉
為而不侍,
- 〈聖人於天下不能全無所為,但不恃之以為己力耳。〉
功成不居。
- 〈不自滿假。〉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 〈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三章
[编辑]不尚賢,使民不爭;
- 〈賢之不可不尚,人皆知之。至其末流之弊,則爭名而長亂,故老子矯之,欲人尚其實,不尚其名也。〉
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合,
- 〈使民無·利欲之心。〉
實其腹,
- 〈足食也。〉
弱其志,
- 〈不敢爭奪。〉
強其骨。
- 〈盡力。〉
常使民無知無欲,
- 〈甘其食,美其服,不知其外更有何欲。〉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 〈衆莫之應。〉
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 〈為之使至於無為。〉
四章
[编辑]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
- 〈深不可測,常為物主。〉
挫其銳,
- 〈鋒角猛露,道所惡也。〉
解其紛,
- 〈事為煩亂,道所鄙也。〉
和其光,
- 〈輝華顯赫,道所賤也。〉
同其塵,
- 〈汙辱卑下,道所貴也。〉
湛兮似或存。
- 〈湛然不動,若有若亡。〉
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 〈言其先天地生,物莫能瑜。〉
五章
[编辑]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芻狗,祭祀之具也,未用則貴,已用則賤。天生五村,力盡而弊之,有似不仁。〉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 〈橐,排也。籥,樂籥。橐籥之中,空洞無情,故虛而不可窮屈,動而不可竭盡。〉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能守中誠,不言而信。〉
六章
[编辑]谷神不死,
- 〈中虛故曰谷,不測故曰神。天地有窮而道無窮,故曰不死。〉
是謂玄牝。
- 〈玄者,言其微妙。牝者,萬物之母。〉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 〈天地由之以生。〉
綿綿若存,一用之不勤。
- 〈微而不絕,若亡若存,無物不用,而未嘗勤勞。〉
七章
[编辑]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久。
- 〈凡有血氣之類,皆營為以求生。惟天地無為而自生。〉
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 〈亦不一用力。〉
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 〈衆人之私小,聖人之私大。小之至者,父子乖離,不能保一身。大之至者,蠻夷率服,享祚百世。〉
八章
[编辑]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衆人之所惡,
- 〈人惡卑也。〉
故幾於道。
- 〈道無水有,故曰幾。〉
居善地,
- 〈若水處下。〉
心善淵,
- 〈深觀。〉
與善仁,
- 〈潤物。〉
言善信,
- 〈妍皚無隱。〉
政善治,
- 〈滌穢。〉
事善能,
- 〈任物圓方。〉
動善時。
- 〈隨時凝浮。〉
夫唯不爭,故無尤。
- 〈爭者,事之末也。與物無競,莫之怨惡,何過之有?故特美之。〉
九章
[编辑]恃而盈之,不如其已;
- 〈恃勢恃位,恃才恃德,而自滿者,不 如無勢無位,無才無德。〉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 〈揣知物情,銳求進入,必將失之。〉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 〈四時更運,功成則移。〉
十章
[编辑]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如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愛民治國,能無為乎?
- 〈善愛民者,任其自生,遂而勿傷。善治國者,任物以能,不勞而成。〉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明白四達,能無知乎?
- 〈聰明睿智,守之以愚。〉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 〈長謂下知有之,宰謂有所制割。〉
十一章
[编辑]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 〈以其虛中受物,故能以寡統衆。〉
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 〈埏,和也。埴,土也。〉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 〈禮至於無體,樂至於無聲,刑至於無刑,然後見道之用。〉
十二章
[编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 〈爽,失也。〉
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 〈皆以外傷內?〉
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 〈腹內守,目外慕。〉
十三章
[编辑]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 〈為士者以道德為上,爵祿為下。上榮也,下辱也。衆人乃寵其辱,操之則慄,合之則悲。〉
何謂責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 〈由有其身。〉
及吾無身,
- 〈歸之自然。〉
吾有何患?
- 〈色聲味貨,身之大患也。衆人乃責之甚於身,者徇外而忘內故也。〉
故潰以合為天卞者,可以託天下矣;愛以身為天下者,可以寄天下矣。
- 〈夫責重天下者,天下亦貴重之。愛利天下者,天下亦愛利之。斤味續淮〉
賤殘賊天下,而天下貴愛之者也。
- 〈故聖人之貴愛天下,所以貴愛其身也,如此則付以大器,必能守之。〉
十四章
[编辑]視之不名曰夷,
- 〈為色。〉
聽之不聞名曰希,
- 〈無聲。〉
搏之不得名曰微
- 〈無體。〉
此三者,不可致詁,故混而為一
- 〈皆歸於無。〉
其上不皦,其下不味。
- 〈皦明也。道之升沙萬物以生而不可見。道之降,萬物以息而未嘗亡。〉
繩繩兮不可名,
- 〈繩繩,延長之貌,曰有曰無,皆強名耳。〉
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
- 〈欲言無邪,則物由以成。砍言有邪,則不見其形。〉
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 〈若有若無。〉
迎之不見其首,
- 〈無始。〉
體之不見其後。
- 〈無終。〉
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 〈古之道,無也。〉
能知古始,是謂道紀。
- 〈道以無為紀。〉
十五章
[编辑]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惟不識,故強為之容:
- 〈但言其外貌可者。〉
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將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渾兮其若獨。
- 〈有道之仕外貌皆然。〉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惟不盈,是以能弊復成。
- 〈謙受益。〉
十六章
[编辑]致虛極,守静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
- 〈萬物之動,必復歸於靜。〉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 〈物出於無,復入於無。〉
歸根日靜,靜分復命勾
- 〈物靜則從天命。〉
復命曰常,
- 〈誰能違天。〉
知常日明。
- 〈動靜不失其時。〉
不知常,妄作凶。
- 〈違理而動。〉
知常容,
- 〈虛靜則無不包。〉
容乃公,
- 〈無偏無黨。〉
公乃王,
- 〈為天下所歸往。〉
王乃天,
- 〈與天合德。〉
天乃道,天法道。道乃久,
- 〈無疆。〉
歿身不殆。
- 〈虛則無所違拒,靜則無所侵犯,何危之有?〉
十七章
[编辑]太上,下知有之;
- 〈莫知帝力。〉
其次,親之譽之;
- 〈有迹。〉
其次,畏之;
- 〈強以威服。〉
其次,侮之。
- 〈威德皆亡。〉
信不足,有不信。猶其貴言。
- 〈猶當作由。欲盡復其言,必不能周。〉
功成事遂,百姓曰我自然。
-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
十八章
[编辑]大道廢,有仁義;
- 〈道者涵仁義以為體,行之以誠,不形於外。故道之行,則仁義隱;道之廢,則仁義彰。〉
知慧出,有大偽;
- 〈小人依善而為惡。〉
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 〈六親,父子兄弟夫婦也。若六親自和,國家自治,則孝慈忠臣不知其所在矣。魚不能相忘於江湖,則濡沬之德生焉。〉
十九章
[编辑]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 〈聖智所以利民也,至其末流之弊,乃或假聖智以害民,故老子矯之云爾。〉
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 〈孝慈,仁義之本也。〉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 〈巧於利民,聖智之本心也。盜賊乃竊巧以利己。〉
此三者,以為文而未足,故令有所屬。
- 〈屬,著也。聖智、仁義、巧利,皆古之善道也,由後世徒用之以為文飾,而內誠不足,故令三者皆著於名而喪其實。〉
見素
- 〈任真。〉
抱樸,
- 〈存本。〉
少私
- 〈無我。〉
寡欲。
- 〈無求。〉
二十章
[编辑]絕學無憂。
- 〈學之所以不可已者,為求道也。若棄本而逐末,則勞而無功,不若不學之無憂也。〉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善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 〈唯則為恭,阿則為慢。在有道者觀之,唯阿善惡同歸於無,相去無幾。然恭則人喜,慢則人怒,善則受福,惡則致禍,怒集禍來,將喪其身,亦不得不畏也。人皆為之,吾敢不為。〉
荒兮其未央哉。
- 〈恭與善皆細行,聊以避害耳,未足以為大道也。大道廣遠,不可量。〉
衆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臺。
- 〈以外物為悅。〉
我獨怕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
- 〈孩,小兒笑也。〉
乘乘兮,若無所歸。衆人皆有餘,
- 〈務於多得。〉
而我獨若遺。
- 〈不有於物。〉
我愚人之心也哉,純純兮。俗人昭昭,我獨若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晦,飄兮似無所止。衆人皆以,我獨頑似鄙。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 〈受乳哺於元和。〉
道德真經論卷之二
[编辑]司馬氏註
二十一章
[编辑]孔德之容,唯道是從。道之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其中有象,恍兮惚,其中有物。窈兮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 〈信,驗也,皆所謂無狀之狀。〉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閱衆甫。吾何以知衆甫之然哉?以此。
二十二章
[编辑]曲則全,
- 〈強直自遂,鮮不缺折。〉
枉則直,
- 〈塗雖曲,而通諸夏則由諸。川雖曲,而通諸海則由諸。〉
窪則盈,
- 〈水息淵,木消枝,山殺瘦,澤增肥。〉
弊則新,
- 〈衣錦尚銅。〉
少則得,多則惑。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 〈一,少之極也。〉
不自見,故明;
- 〈時然而日彰。〉
不自是,故彰;
- 〈稽于衆,舍己從人。〉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
- 〈功名永久。〉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 〈沒身不殆。〉
二十三章
[编辑]希言自然。
- 〈知道者不言而諭,故曰自然。〉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 〈躁人多辭,必不能安固於道。〉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 〈皆自得之。〉
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 〈自然相應。〉
信不足,有不信。
- 〈由其貴言。〉
二十四章
[编辑]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 〈心有所屬,故不能兩存。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
功,自矜者不長。
- 〈皆外競而內亡。〉
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 〈盛撰之餘,本雖美,更可穢也。本雖有功而自伐,更為疣贅也。或惡之,猶云或擊之也。〉
二十五章
[编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混然自成。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 〈無與之匹,故曰獨立。變化終不失其常,故曰不改。〉
周行而不殆,
- 〈周行無所不至而不危。〉
可以為天地母。
- 〈能生大形。〉
吾不知其名,
- 〈名以定形,混然無形,不可得而定。〉
字之曰道,
- 〈取於無物不由。〉
強名之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 〈明王者,不得以位自驕。〉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二十六章
[编辑]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
- 〈守重靜以為本。〉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 〈不以為意。〉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 〈君輕躁則臣不畏,臣輕躁則君賤之。〉
二十七章
[编辑]善行者無轍迹,善言者無瑕謫,善計者不籌算,
- 〈知其必然。〉
善閉者無關撻而不可開,
- 〈固國不以山谿之險。〉
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知大迷,是謂要妙。
二十八章
[编辑]知其雄,守其雌,
- 〈有武而不用。〉
為天下谿。
- 〈處卑而為衆所歸。〉
為天下谿,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
- 〈由德以歸道。〉
知其白,守其黑,
- 〈白清潔,黑濁惡。〉
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武,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
- 〈材見於外則如器,各有所能。聖人因其所能,用為衆官之長。〉
故大制不割。
- 〈因其自然。〉
二十九章
[编辑]將欲取天下而為之者,吾見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
- 〈為之則傷自然,執之則乖變通。〉
故物或行或隨,或陶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墮。
- 〈載,成也,此皆物自然之性。〉
是故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 〈任物自然,但去此三者而已。〉
三十章
[编辑]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
- 〈物極則反,故曰好還。〉
師之所處,刻棘生焉。大軍之後,必有凶年。
- 〈明兵者凶器。〉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 〈果猶成也,功成則已。〉
果而勿矜,果而勿驕,果而勿伐,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強。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 〈明強者不得久。〉
三十一章
[编辑]夫佳兵者,不祥之器,
- 〈兵愈佳則害人愈多。〉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若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不可以得志於天下矣。故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處左,上將軍處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衆多,以悲哀泣之,戰勝則以喪禮處之。
- 〈此言兵之不祥。〉
三十二章
[编辑]道常無名,
- 〈不可指的。〉
樸雖小,
- 〈樸者,道之質。〉
天下不敢臣。
- 〈言其尊。〉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 〈侯王守道,則物服,氣和,民化。〉
始制有名,
- 〈聖人得道,必制而用之,不能無言。〉
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 〈雖以有名教民,亦務簡要,勿令滋彰。〉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 〈有為之教,比之於道,大小絕殊,然亦終歸於道。〉
三十三章
[编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 〈自知自勝尤難。〉
知足者富,
- 〈常足。〉
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 〈得所則安。〉
死而不亡者壽。
- 〈身沒道存。〉
三十四章
[编辑]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 〈言無執。〉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 〈皆與之。〉
功成而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故常無欲,可名於小矣;
- 〈易足。〉
萬物歸焉而不知主,可名於大矣。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三十五章
[编辑]執大象,天下往。
- 〈道之見者謂之象,聖人執之,以為天下王。〉
往而不害,安平泰。
- 〈不以有為害之。〉
樂與餌,過客止。
- 〈衆人凝滯於物。〉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
- 〈異於樂餌。〉
用之不可餌。
- 〈虛而不屈。〉
三十六章
[编辑]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 〈知微之明。〉
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三十七章
[编辑]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
- 〈作,動也。〉
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亦將不欲。
- 〈兼忘。〉
無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道德真經論卷之三
[编辑]司馬氏註
三十八章
[编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推至誠而行之,不自以為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 〈慕德之名,循其迎而求之。〉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 〈我無為民自化。無以為猶言無用有為也。〉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
- 〈有為之德,不修則廢。〉
上仁為之而無以為,
- 〈因民所利而利之。〉
上義為之而有以為。
- 〈制而用之。〉
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仍之。
- 〈立制度以強民,民不肯從,則用刑以威之。仍,引也,字或作扔。〉
故失道而後德,
- 〈道無形,德無迹。〉
失德而後仁,
- 〈魚相煦以沬。〉
失仁而後義,
- 〈恩不能懷,必加裁制。〉
失義而後禮。
- 〈制其外貌。〉
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 〈忠信,禮之本也。守其文,忘其本,則巧偽橫生矣。〉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也。
- 〈世有億度屢中者,人或謂之智,而多言數窮,未免於愚也。〉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三十九章
[编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一也。
- 〈一者,道之子,物之祖也,故莫不賴之以成功。以事言之,常久不已,所謂一也。〉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蹙。
- 〈離本失道,不常故也。〉
故貴必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此其以賤為本邪,非乎?
- 〈不敢忘本。〉
故致數輿無輿,
- 〈式較軟樹,各指其名,則無復輿矣。〉
不欲琭琭如玉,落落如石。
四十章
[编辑]反者道之動,
- 〈一陰一陽之謂道。〉
弱者道之用。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四十一章
[编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
- 〈非常之道,固非常人所知。〉
故建言有之:
- 〈古之立言。〉
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類,
- 〈類,絲節也。〉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物賴以成而不能有,故謂之貸。
四十二章
[编辑]道生一,
- 〈自無入有。〉
一生二,
- 〈分陰分陽。〉
二生三,
- 〈濟以中和。〉
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
- 〈負猶背也,抱猶嚮也。〉
沖氣以為和。
- 〈萬物莫不以陰陽為體,以沖氣為用。〉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穀,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益之而損。
- 〈滿招損,謙受益,皆所以去甚泰,就中和。〉
人之所教,亦我教之。
- 〈亦我教之,猶言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 〈為衆教之父。〉
四十三章
[编辑]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 〈泰山之溜穿石。〉
無有入於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 〈形之細者,無若微塵,然不能入無隙之物。唯無有乃可以入於無間。〉
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 〈知之者鮮。〉
四十四章
[编辑]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 〈得名貨而亡身,與身而亡名貨二者,孰病?〉
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四十五章
[编辑]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 〈物成必毀,盈必溢,理之常也。有道者雖成若缺,雖盈若沖,故不弊不窮。〉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躁勝寒,
- 〈動作。〉
靜勝熱,
- 〈無為。〉
清靜為天下正。
- 〈虛靜以觀萬物。〉
四十六章
[编辑]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
- 〈無求不爭,含外修內。〉
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 〈貪欲無厭,合內競外。〉
罪莫大於可欲,
-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常足矣。
四十七章
[编辑]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 〈得其宗本。〉
其出彌遠,其知彌少。
- 〈去本逐末。〉
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
- 〈至理不易。〉
不為而成。
四十八章
[编辑]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 〈去其浮冗。〉
損之又損之,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矣。
-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有為則滯閡於一隅,故無為則無不為矣。〉
故取天下者,常以無事,
- 〈使天下自歸之。〉
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 〈強之則物不從。〉
四十九章
[编辑]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 〈隨時因物,應變從道。〉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矣。
- 〈彼雖不善,吾自為善以接之,不失其善矣。彼雖不信,吾自守信以待之,不失其信矣。〉
聖人在天下,喋喋焉為天下渾其心。
- 〈渾其心,無所間別。〉
百姓皆注其耳目焉,
- 〈則而象之。〉
聖人皆孩之。
- 〈愛之如赤子。〉
五十章
[编辑]出入生死,
- 〈出生地則入死地。〉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 〈言十人之中,大約柔弱以保其生者三,剛強以速其死者三,雖志在愛生而不免於趨死者亦三。其所以愛生而趨死者,由其自奉養太厚故也。〉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 〈兕虎以喻強暴。處強暴之間而不見害者,以其柔順不爭故也。〉
五十一章
[编辑]道生之,
- 〈宗本無形謂之道。〉
德畜之,
- 〈氣象變化謂之德。〉
物形之,
- 〈聚而成物,質性散殊。〉
勢成之,
- 〈生必長,長必成,自然之勢。〉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 〈為之父母。〉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 〈聖人道德洽於天下,其為人所推戴亦然。〉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
- 〈及其成功,皆歸於道。〉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五十二章
[编辑]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 〈始謂道也,道者萬物之所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 〈因道以立禮樂刑政。〉
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 〈不可忘本棄道。〉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 〈光外燭,明內景。〉
五十三章
[编辑]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徑。
- 〈道本簡易,由人之好鑿,故失道。〉
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
- 〈失道之國,好察近而遺遠,逐末而忘本,故視其朝若修治,而察其民實貧困。〉
服文彩,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
- 〈取非其有謂之盜。德薄位尊,智小謀大,危亡將及。曾不自知,乃更矜誇,以為。得意,服美不稱,積實無厭,故曰盜誇。〉
盜誇,非道也哉。
- 〈所以有此誇者,豈非本欲行道,而更鑿以致失哉。〉
五十四章
[编辑]善建者不拔,
- 〈深根固蒂,不可動搖。〉
善抱者不說,
- 〈民心懷服,不可傾奪。〉
子孫祭祀不輾戶
- 〈享祚久長。〉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餘;
- 〈餘當作賒。〉
修之鄉,其德乃長;修之國,其德乃豐;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 〈皆循本以治末,由近以及遠。〉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國觀國,
- 〈如一。〉
以天下觀天下。
- 〈以古況今。〉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 〈以一知萬。〉
五十五章
[编辑]含德之厚者,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烏不搏。
- 〈言和厚之至者,雖快夫所不忍害。〉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
- 〈皆在其自然。〉
知和日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
- 〈祥,善也。和之善者,可以益生。〉
心使氣曰強。
- 〈志,氣之率也,心動則氣亂,氣亂則昏,心不能制,故有悖暴之行。眾人皆以氣盛者為強,老子獨以心能使氣者為強也。〉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 〈不用其壯,可以後亡。〉
五十六章
[编辑]知者不言,
- 〈得之於內。〉
言者不知。
- 〈求之於外。〉
塞其兌,閉其門,
- 〈不出入。〉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 〈玄者極深,固者無外。〉
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亦不可得而賤,
- 〈守道故不動。〉
故為天下貴。
五十七章
[编辑]以正治國,
- 〈政者,正也。〉
以奇用兵,
- 〈兵家尚詐。〉
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夫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民多利器,國家滋昏;民多仗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 〈法出姦生。〉
故聖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事而民自富,
- 〈安而勿擾。〉
我好靜而民自正,
- 〈正己而物正。〉
我無欲而民自樸。
- 〈雖賞之不竊。〉
五十八章
[编辑]其政悶悶,其民淳淳;
- 〈責大體而已。〉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 〈政苛則無完人。〉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邪?
- 〈禍中有福,福中有禍,天下無正禍正福。〉
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 〈非獨禍福為然,邪正善惡亦常反覆,皆由物極則反。〉
民之迷也,其日固久。
- 〈天下莫能知之。〉
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劇,
- 〈歲,刮也。〉
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 〈皆不欲至其極。〉
道德真經論卷之四
[编辑]司馬氏註
五十九章
[编辑]治人事天,莫若嗇。
- 〈省嗇精神。〉
夫唯嗇,是謂早復。早復謂之重積德,
- 〈不遠而復,不離於德,可以修身。〉
重積德則無不克。
- 〈念德不怠,庸可敵平。〉
無不克則莫知其極,
- 〈廣運。〉
莫知其極,可以有國。
- 〈然後能保其國家。〉
有國之母,可以長久。
- 〈母謂存神育德。〉
是謂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
六十章
[编辑]治大國,若烹小鮮。
- 〈擾之則爛。〉
以道往天下,其鬼不神。
- 〈物各得其所,無妖災。〉
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 〈寒暑風雨,變化生成。〉
非其神不傷人,聖人亦不傷人。
- 〈聖人與鬼神合其吉凶。〉
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民,神之主也。聖人不傷人,則神亦不傷矣。
六十一章
[编辑]大國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
- 〈交猶歸聚也,言大國所以為王霸,下流所以為江海,皆以此。〉
牝常以靜勝牡,以其靜為之下。
- 〈覆解牝之為德。〉
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 〈以取取人,而取為人所取。〉
大國不過欲兼畜人,小國不過欲入事人。兩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為下。
- 〈畏天者保其國,樂天者保天下。〉
六十二章
[编辑]道者,萬物之奧也,
- 〈妙萬物而為言。〉
善人之所寶,
- 〈守而用之。〉
不善人之所保。
- 〈依於有道以自安。〉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
- 〈美而言之,可以使人從教,若市之得物。尊而行之,可以使人心服,叉不為人下。〉
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 〈所貴於道者,為其兼容敦化,若中者棄不中,才者棄不才,不得為有德。〉
故立天子,置三公,
- 〈立君以司牧其民,置輔以師保其君。〉
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 〈拱璧,璧大如拱也。古者進物,叉有以先之。寶用有盡,道用無窮。〉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日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
- 〈有求而循道者,無不得。有過而從道者,無不免。〉
六十三章
[编辑]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 〈視小若大,視少若多,犯而不校。〉
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 〈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故能無為而治。〉
夫輕諾必寡信,
- 〈故子路無宿諾。〉
多易必多難。
- 〈小人先易而後難。〉
是以聖人由難之,故終無難矣。
- 〈君子先難而後易。〉
六十四章
[编辑]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謀,其脆易破,其微易散。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豪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里之行,始於足下。
- 〈皆言防微慎始。〉
為者敗之,
- 〈傷自然。〉
執者失之。
- 〈滯於物。〉
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
- 〈無成無虧。〉
無執故無失。
- 〈無喪無得。〉
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元敗事。是以聖人欲不欲,不貴難得之貨;
- 〈聖人所欲者,不欲也,故不貴珍奇。〉
學不學,復衆人之所過,以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
- 〈衆人用心過分,更成贅疣,故人所學者在於不學,以復衆人之所過。萬物生成,皆不出自然,聖人但以輔之,不敢強有所為也。〉
六十五章
[编辑]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 〈去華務實,還淳反樸。〉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
- 〈姦詐亂政。〉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 〈上下相欺。〉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 〈王道正直。〉
知此兩者,亦楷式也。常知楷式,是謂玄德。
- 〈知用智不若不用,非有精微之德,其 孰能與於此。〉
玄德深矣遠矣,與物反矣,乃復至於大順。
- 〈物情莫不責智,而有玄德者獨賤之, 雖反於物,乃順於道。〉
六十六章
[编辑]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後之。是以處上而人不重,處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 〈滿招損,謙受益。〉
六十七章
[编辑]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
- 〈肖,似也,言異於衆人。〉
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細也夫。我有三寶,保而持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
- 〈仁者必有勇。〉
儉,故能廣;
- 〈約省則有餘。〉
不敢為天下先,故能為成器長。
- 〈成器猶成法也,為衆教之父,故曰為成器長。〉
今捨其慈且勇,捨其儉且廣,捨其後且先,死矣。
- 〈必為物所害。〉
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
- 〈仁者,衆之所附。〉
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 〈人不忍傷。〉
六十八章
[编辑]善為士者不武,
- 〈以德服人。〉
善戰者不怒,
- 〈我租惟求定。〉
善勝敵者不爭,
- 〈不戰而屈人兵。〉
善用人者為之下。
- 〈得其歡心。〉
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 〈德與天合,自生民以來無以加也。〉
六十九章
[编辑]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 〈主謂以強兵為己任。客謂人加於己,己不得已而應之。〉
不敢進寸而退尺。
- 〈謙而不責。〉
是謂行無行,
- 〈不行而自至。〉
攘無臂,
- 〈無臂而可以攘人。〉
仍無敵,
- 〈敵自服,不必仍。〉
執無兵。
- 〈不執兵而全勝。〉
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則幾喪吾寶。
- 〈寶謂三寶。〉
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 〈辭直而不爭者,為衆所哀。〉
七十章
[编辑]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 〈易簡。〉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 〈精一。〉
言有宗,
- 〈體要。〉
事有君。
- 〈返本。〉
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 〈有知則知道矣。〉
知我者希,則我貴矣。
- 〈道大,故知之者鮮。〉
是以聖人被褐懷玉。
- 〈蒙以養正。〉
七十一章
[编辑]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 〈知之如不知,則速怨。不知而強知, 則招患。〉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聖人之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 〈病人能自知其病,斯不甚病矣。〉
七十二章
[编辑]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 〈弗畏入畏。〉
無狹其所安,
- 〈不擇地而安之。〉
無厭其所生。
- 〈甘其食,美其服。〉
夫惟不厭,是以不厭。
- 〈不厭於物,亦不為物所厭。〉
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
- 〈人不知而不慍。〉
自愛不自貴,
- 〈卑以自牧。〉
故去彼取此。
- 〈去外慕,取內樂。〉
七十三章
[编辑]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知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是以聖人猶難之。
- 〈人知此而避殺就活,是利也。亦有知此而更速死者,害也。豈非天之惡人如此乎?執能知其意故哉?是以聖人於天道亦不敢易言之。〉
天之道,不爭而善勝,
- 〈任物自然,物莫能違。〉
不言而善應,
- 〈隨其順巡,應以吉凶。〉
不召而自來,
- 〈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禪然而善謀。
- 〈繟,緩貌。不忽遽,而事無不成。〉
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 〈恢恢,大貌。〉
七十四章
[编辑]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 〈見利則忘生,是不畏死。〉
若使人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夫孰敢也?
- 〈奇,邪也。〉
常有司殺者殺。
- 〈天將去惡,必假手於一人。〉
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斲者,希不自傷其手矣。
- 〈妄作凶。〉
七十五章
[编辑]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飢。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
- 〈擾之故難治。〉
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 〈求利所以養生也,而民常以利喪其生。〉
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 〈外其身而身存。〉
七十六章
[编辑]民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
- 〈兵驕者滅。〉
木強則共。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七十七章
[编辑]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 〈虧盈益謙。〉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 〈以貴抑賤,以富奪貧,以智加愚,以賢陵不肖。〉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邪?
- 〈聖人功德有餘,故推以與人。〉
七十八章
[编辑]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故柔勝剛,弱勝強,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聖人之言云: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謂天下王。故正言若反也。含垢納污,乃能成其大。
七十九章
[编辑]和大怨者,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是以聖人執左契,而不責於人。故有德司契,無德司徹。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八十章
[编辑]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重復。
- 〈愛生安土。〉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 〈不遷。〉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 〈不爭。〉
使民復結繩而用之。
- 〈不相欺。〉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 〈雖疏惡隘陋,自以為甘美安樂。〉
鄰國相望,雞犬之音相聞,
- 〈信近。〉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 〈無求。〉
八十一章
[编辑]信言不美,
- 〈質直。〉
美言不信。
- 〈華巧。〉
善者不辯,
- 〈吉人寡辭。〉
辯者不善。
- 〈盜言孔甘。〉
知者不博,
- 〈一以貫之。〉
博者不知。
- 〈多岐亡羊。〉
聖人不積,
- 〈不私無物。〉
既以為人己愈有,
- 〈德智無窮。〉
既以與人己愈多。
- 〈損之而益。〉
天之道,利而不害;
- 〈春生秋成,以美科利天下。〉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 〈不能無為,然輔而不強。〉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