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可紀之年代
外观
← | 地理及年代 | 最初可紀之年代 又名:飲冰室專集之四十七·附——最初可紀之年代 作者:梁啟超 中華民國 1936年 |
此似亦五千年史勢鳥瞰之又一稿茲附第二節後 |
我國史果自何時始有正確之年代耶。據一般俗史所稱述。多託始於帝堯之甲辰。其遠者或遡諸黃帝。杜撰四五千年以上之史蹟。而一一比附其時日。純屬妖誣。殆不必辯。[註 1]其比較的可認為史料之價值者。則為汲冢之竹書紀年。據稱夏年四百七十一。商年四百九十六。西周年二百五十七。由是下接東周焉。[註 2]以西紀換算之則如下。
夏禹元年=前一九九四年⋯⋯距今三九一五年。
商成湯元年=前一五二三年⋯⋯距今三四四四年。
周武王元年=前一〇二七年⋯⋯距今二九四八年。
東周平王元年=前七七一年⋯⋯距今二二九一年。
右述年代。蓋已與俗說相差二百一十一年。〈俗史夏禹元年當紀前二二〇五〉然此以周末人述夏殷事。能否完全徵信。已屬疑問。況其書久佚。作偽雜出。今所舉者。乃展轉引自他籍。尤未敢遂信為原本。[註 3]然則此說亦只能認為傳疑中之較有價值者而已。
- ↑ 俗史詳記古帝王年代。大抵皆據宋邵雍之皇極經世。如云黃帝元年距今四千六百二十五年。帝堯即位之歲為甲辰。距今四千二百七十八年之類。皆是也。雍書間採自晉皇甫謐之帝王世紀。(謐書久佚)然又多參差。殊不知其所據。彼蓋用術數家伎倆。閉目布算耳。自漢以來。因爭論曆法。而古年代之偽造竄亂不少。劉歆著三統歷。詳紀三代受命年數。張衡闢之。謂其『橫斷年數損夏益周。考之表紀。差繆數百。』(後漢書本傳)後世之侈談古年代者。大抵皆汲劉歆之流而煽其毒也。
- ↑ 汲冢竹書來歷。具詳於晉杜預左傳集解後序及晉書束皙傳王接傳中。蓋晉太康二年(西二八〇)從河南汲縣一古冢中掘得此書。故以汲冢名。同時所得書尚十餘種。尤有銅劍等物。其紀年一書。絕筆於魏哀王二十年。即周赧王十六年。(西紀前二九九)故學者考定此冢為魏安釐王冢。翫其體例。知是當時魏史官所記。以之殉葬。經五百八十一年後乃發現者也。此書在史料上之價值。殆與孔子之春秋埒。而遠在司馬遷史記上。其中事實與舊史殊異者甚多。惜原書至宋已佚。今所傳偽本也。清朱右曾從各書中輯出為汲冢紀年存真二卷。右所紀夏年。見太平御覽八十二。所紀商年。見史記殷本紀集解及文選六代論注。所紀西周年。則見通鑑外紀三也。
- ↑ 朱氏輯本。自是晉唐宋人所見之本。非今四庫中偽本所可比。然是否各條皆汲冢之舊。尚屬疑問。蓋杜預左傳後序明云『紀年起自夏殷周。』晉書束皙傳明云『記夏以來⋯⋯至魏安釐王二十年。』而今所引者乃有黃帝事。束皙傳又明言『紀年夏年多殷。』而今所引者。殷年乃多於夏。則其非盡原本。已可概見。考當時書初出土。多殘缺。經許多大學者如荀勗和嶠魏恆束皙黃庭堅王績續咸輩為之迻寫編定。其間當不免有肊改也。要之此書終不失為我國史學界第一瓌寶。凡古史有異同者。皆宜以彼為正。但須辨別。勿誤引偽本耳。
若採最謹嚴之態度。當宗史記。以西周之共和元年為斷。其年當西紀前八百四十一年。下距孔子作春秋所託始之魯隱公元年。恰百二十年。史公當時所見古代譜牒之書蓋不少。然皆不敢置信。[註 1]故於三代僅作世表。其年表則起自十二諸侯。而共和庚申實為第一年。其年數之下與春秋銜接者。以汲冢竹書校之。正脗合也。且尤有一事最足注意。蓋此年後六十六年——周幽王六年十月辛卯朔日食。見諸詩經。此為科學上極強之證據。更無可容其疑義。[註 2]故吾儕認十二諸侯年表所載紀年。為中國有正確年代之始。自是即銜續不斷以迄今日。質而言之。則我國史蹟在時間上不生疑問者。最少已閱二千六百七十一年之久也。
雖然以上考證。專就年代言之耳。年代學之與史學。今已分科。中國有嚴格的正確年代。雖僅二千六百餘年。其有史則固當遠遡諸四千年以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