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北史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北史
作者:李延寿 
唐李延寿撰。延寿表进其书,称“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为《北史》,与今本卷数符合。《文献通考》作八十卷者,误也。延寿既与修《隋书》十志,又世居北土,见闻较近,参核同异,于《北史》用力独深,故叙事详密,首尾典赡。如载元韶之奸利、彭乐之勇敢、郭琬沓龙超诸人之节义,皆具见特笔,出郦道元于《酷吏》、附陆法和于《艺术》,离合编次,亦深有别裁,视《南史》之多仍旧本者,迥如两手。惟其以姓为类,分卷无法,《南史》以王、谢分支,《北史》亦以崔、卢系派,故家世族,一例连书,览其姓名,则同为父子,稽其朝代,则各有君臣,参错混淆,殆难辨别,甚至长孙俭附《长孙嵩传》,薛道衡附《薛辨传》,遥遥华胄,下逮云仍,隔越抑又甚矣。考延寿之叙次列传,先以魏宗室诸王,次以魏臣,又次以齐宗室及齐臣,下逮周、隋,莫不皆然。凡以勒一朝始末,限断分明,乃独于一二高门,自乱其例,深所未安。至于杨素父子,有关隋室兴亡,以其系出宏农,遂附见魏臣《杨敷传》后,又魏收及魏长贤诸人,本非父子兄弟,以其同为魏姓,遂合为一卷,尤为舛迕。观延寿叙例,凡累代相承者,皆谓之家传,岂知家传之体,不当施于国史哉!且《南北史》,虽曰二书,实通为一家之著述,故延寿于《裴蕴传》云:“祖——之平,父——忌,《南史》有传”,《王颁传》云:“父——僧辨,《南史》有传”,即互相贯通之旨也。乃《南史》既有《晋熙王昶传》矣,《北史》复有《刘昶傅》,《南史》既有《鄱阳王宝寅传》矣,《北史》复有《萧宝夤传》,《南史》既有《豫章王综》、《乐良王大圜传》矣,《北史》复有《萧赞》【萧综入魏改名赞】、《萧大圜传》,朱修之、薛安都诸人,《南史》则取诸《宋书》,《北史》则取诸《魏书》,不为删并,殆专意《北史》,无暇追删《南史》,以致有此误乎。然自宋以后,《魏书》、《北齐书》、《周书》皆残阙不全,惟此书仅《麦铁杖传》有阙文,《荀济传》脱去数行,其馀皆卷帙整齐,始末完具,征北朝之故实者,终以是书为依据,故虽八书具列,而二史仍并行焉。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隋朝
维基大典 阅文言维基大典文:

四库全书

[编辑]

北史 (四库全书本)

本纪

[编辑]
  • 卷一  魏本纪第一:  太祖道武帝 太宗明元帝
  • 卷二  魏本纪第二:  世祖太武帝 恭宗景穆帝 高宗文成帝 显祖献文帝
  • 卷三  魏本纪第三:  高祖孝文帝
  • 卷四  魏本纪第四:  世宗宣武帝 肃宗孝明帝
  • 卷五  魏本纪第五:  敬宗孝庄帝 节闵帝 废帝 孝武帝 西魏文帝 西魏废帝 西魏恭帝 东魏孝静帝
  • 卷六  齐本纪上第六: 高祖神武帝 世宗文襄帝
  • 卷七  齐本纪中第七: 显祖文宣帝 废帝 孝昭帝
  • 卷八  齐本纪下第八: 世祖武成帝 后主 幼主
  • 卷九  周本纪上第九: 太祖文帝 孝闵帝 世宗明帝
  • 卷十  周本纪下第十:  高祖武帝 宣帝 静帝
  • 卷十一 隋本纪上第十一: 高祖文帝
  • 卷十二 隋本纪下第十二: 炀帝 恭帝

列传

[编辑]
  • 卷十三  列传第一: 后妃上
  • 卷十四  列传第二: 后妃下
  • 卷十五  列传第三: 魏诸宗室
  • 卷十六  列传第四: 道武七王 明元六王 太武五王
  • 卷十七  列传第五: 景穆十二王上
  • 卷十八  列传第六: 景穆十二王下
  • 卷十九  列传第七: 文成五王 献文六王 孝文六王
  • 卷二十  列传第八: 卫操 莫含 刘库仁 尉古真 穆崇 奚斤 叔孙建 安同 庾业延 王建 罗结 楼伏连 闾大肥 奚牧 和跋 莫题 贺狄干 李栗 奚眷
  • 卷二十一 列传第九: 燕凤 许谦 崔宏 张衮 邓彦海
  • 卷二十二 列传第十:  长孙嵩 长孙道生 长孙肥
  • 卷二十三 列传第十一: 于栗䃅
  • 卷二十四 列传第十二: 崔逞 王宪 封懿
  • 卷二十五 列传第十三: 古弼 张黎 刘洁 丘堆 娥清 伊珝 乙瑰 周几 豆代田 车伊洛 王洛儿 车路头 卢鲁元 陈建 来大干 宿石 万安国 周观 尉拨 陆真 吕洛拔 薛彪子 尉元 慕容白曜 和其奴 苟颓 宇文福
  • 卷二十六 列传第十四: 宋隐 许彦 刁雍 辛绍先 韦阆 杜铨
  • 卷二十七 列传第十五: 屈遵 张蒲 谷浑 公孙表 张济 李先 贾彝 窦瑾 李䜣 韩延之 袁式 毛修之 唐和 寇赞 郦范 韩秀 尧暄 柳崇
  • 卷二十八 列传第十六: 陆俟 源贺 刘尼 薛提
  • 卷二十九 列传第十七: 司马休之 司马楚之 刘昶 萧宝夤 萧正表 萧祗 萧退 萧泰 萧㧑 萧圆肃 萧大圜
  • 卷三十  列传第十八: 卢玄 卢柔 卢观 卢同 卢诞
  • 卷三十一 列传第十九: 高允 高祐 卢曹
  •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  崔鉴 崔辩 崔挺
  • 卷三十三 列传第二十一: 李灵 李顺 李孝伯 李裔 李义深
  • 卷三十四 列传第二十二: 游雅 高闾 赵逸 胡叟 胡方回 张湛 段承根 阚骃 刘延明 赵柔 索敞 宋繇 江式
  •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三: 王慧龙 郑羲
  • 卷三十六 列传第二十四: 薛辩 薛寘 薛憕
  • 卷三十七 列传第二十五: 韩茂 皮豹子 封敕文 吕罗汉 孔伯恭 田益宗 孟表 奚康生 杨大眼 崔延伯 李叔仁
  • 卷三十八 列传第二十六: 裴骏 裴延隽 裴佗 裴果 裴宽 裴侠 裴文举 裴仁基
  • 卷三十九 列传第二十七: 薛安都 刘休宾 房法寿 毕众敬 羊祉
  • 卷四十  列传第二十八: 韩麒麟 程骏 李彪 高道悦 甄琛 张纂 高聪
  • 卷四十一 列传第二十九: 杨播 杨敷
  •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  王肃 刘芳 常爽
  • 卷四十三 列传第三十一: 郭祚 张彝 邢峦 李崇
  • 卷四十四 列传第三十二: 崔光 崔亮
  • 卷四十五 列传第三十三: 裴叔业 夏侯道迁 李元护 席法友 王世弼 江悦之 淳于诞 沈文秀 张谠 李苗 刘藻 傅永 傅竖眼 张烈 李叔彪 路恃庆 房亮 曹世表 潘永基 朱元旭
  • 卷四十六 列传第三十四: 孙绍 张普惠 成淹 范绍 刘桃符 鹿悆 张燿 刘道斌 董绍 冯元兴
  • 卷四十七 列传第三十五: 袁翻 阳尼 贾思伯 祖莹
  • 卷四十八 列传第三十六: 尔朱荣
  • 卷四十九 列传第三十七: 朱瑞 叱列延庆 斛斯椿 贾显度 樊子鹄 侯深 贺拔允 侯莫陈悦 念贤 梁览 雷绍 毛遐 乙弗朗
  • 卷五十  列传第三十八: 辛雄 杨机 高道穆 綦隽 山伟 宇文忠之 费穆 孟威

  • 卷五十一 列传第三十九: 齐宗室诸王上
  •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  齐宗室诸王下
  • 卷五十三 列传第四十一: 万俟普 可朱浑元 刘丰 破六韩常 金祚 刘贵 蔡隽 韩贤 尉长命 王怀 任祥 莫多娄贷文 厍狄回洛 厍狄盛 张保洛 侯莫陈相 薛孤延 斛律羌举 张琼 宋显 王则 慕容绍宗 叱列平 步大汗萨 薛修义 慕容俨 潘乐 彭乐 暴显 皮景和 綦连猛 元景安 独孤永业 鲜于世荣 傅伏
  • 卷五十四 列传第四十二: 孙腾 高隆之 司马子如 窦泰 尉景 娄昭 厍狄干 韩轨 段荣 斛律金
  • 卷五十五 列传第四十三: 孙搴 陈元康 杜弼 子台卿 房谟 子恭懿 张纂 张亮 赵起 徐远 张曜 王峻 王纮 敬显隽 平鉴 唐邕 白建 元文遥 赵彦深 赫连 子悦 冯子琮 子慈明 郎基 子茂
  • 卷五十六 列传第四十四: 魏收 魏长贤 魏季景 魏兰根

  • 卷五十七 列传第四十五: 周宗室
  • 卷五十八 列传第四十六: 周室诸王
  • 卷五十九 列传第四十七: 寇洛 赵贵 李贤 梁御
  • 卷六十  列传第四十八: 李弼 宇文贵 侯莫陈崇 王雄
  • 卷六十一 列传第四十九: 王盟 独孤信 窦炽 贺兰祥 叱列伏龟 阎庆 史宁 权景宣
  • 卷六十二 列传第五十:  王罴 王思政 尉迟迥 王轨
  • 卷六十三 列传第五十一: 周惠达 冯景 苏绰
  • 卷六十四 列传第五十二: 韦孝宽 韦瑱 柳虬
  •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五十三: 达奚武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 赫连达 韩果 蔡祐 常善 辛威 厍狄昌 梁椿 梁台 田弘
  •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五十四: 王杰 王勇 宇文虬 耿豪 高琳 李和 伊娄穆 达奚寔 刘雄 侯植 李延孙 韦祐 陈欣 魏玄 泉仚 李迁哲 杨干运 扶猛 阳雄 席固 任果
  •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五: 崔彦穆 杨纂 段永 令狐整 唐永 柳敏 王士良
  • 卷六十八 列传第五十六: 豆卢宁 杨绍 王雅 韩雄 贺若敦
  • 卷六十九 列传第五十七: 申徽 陆通 厍狄峙 杨荐 王庆 赵刚 赵昶 王悦 赵文表 元定 杨摽
  • 卷七十  列传第五十八: 韩褒 赵肃 张轨 李彦 郭彦 梁昕 皇甫璠 辛庆之 王子直 杜杲 吕思礼 徐招 檀翥 孟信 宗懔 刘璠 柳遐

  • 卷七十一 列传第五十九: 隋宗室诸王
  • 卷七十二 列传第六十:  高颎 牛弘 李德林
  • 卷七十三 列传第六十一: 梁士彦 元谐 虞庆则 元胄 达奚长儒 贺娄子干 史万岁 刘方 杜彦 周摇 独孤楷 乞伏慧 张威 和洪 阴寿 杨义臣
  • 卷七十四 列传第六十二: 刘昉 柳裘 皇甫绩 郭衍 张衡 杨汪 裴蕴 袁充 李雄
  • 卷七十五 列传第六十三: 赵煚 赵芬 王韶 元岩 宇文㢸 伊娄谦 李圆通 郭荣 庞晃 李安 杨尚希 张煚 苏孝慈 元寿
  • 卷七十六 列传第六十四: 段文振 来护儿 樊子盖 周罗睺 周法尚 卫玄 刘权 李景 薛世雄
  • 卷七十七 列传第六十五: 裴政 李谔 鲍宏 高构 荣毗 陆知命 梁毗 柳彧 赵绰 杜整
  • 卷七十八 列传第六十六: 张定和 张奫 麦铁杖 权武 王仁恭 吐万绪 董纯 鱼俱罗 王辩 陈棱 赵才
  • 卷七十九 列传第六十七: 宇文述 王世充 段达

本作品原文没有标点。后来方便今人阅读,而加入标点符号的版权状况可能是:

  1. 若由维基文库用户自己的方式加入标点符号,依据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CC BY-SA 4.0)及GNU自由文档许可证(GFDL)的条款释出。
  2. 1999年7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关于古籍标点等著作权问题的答复《权司1999第45号》,认为仅加标点不足以有创作性,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取代其地位)的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至少应当支付相应的对价。此处民法通则的公平和等价有偿原则与著作权是分别的话题。
  3. 中华民国94年(2005年)4月15日,中华民国经济部智慧财产局智慧财产局解释令函存档)也认为仅对古文加标点不足以取得新著作权。

另请参见:章忠信《著作权笔记·句读的著作权保护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远远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