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 (四部丛刊本)/卷第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九 群书治要 卷第十
唐 魏徵 等奉敕编 景上海涵芬楼藏日本尾张刊本
卷第十一

《群书治要》卷第十

    秘书监钜鹿男臣魏徵等奉 敕撰

  《孔子家语

始诛

孔子为鲁大司冦,朝政七日,而诛乱法大夫少

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两观,阙也。尸于朝三日。子贡

进曰:“夫少正卯,鲁之闻人也。今夫子为政而始

诛之,或者为失之乎?”孔子曰:“天下有大恶者五,

而盗窃不与焉:一曰心逆而崄,二曰行僻而坚,

三曰言伪而辨,四曰记丑而博,丑,谓非义。五曰顺非

而泽。此五者有一于人,则不免于君子之诛,而

少正卯皆兼有之。其居处足以撮徒成党,撮,聚也。

其谈说足以饰荧众,其强御足以反是独立。

此乃人之姧雄也,不可以不除。”

孔子为鲁大司冦,有父子讼者,夫子同狴执之,

狴,狱牢也。三月不别,其父请止。夫子赦焉。季孙闻之

不悦,曰:“司冦欺余。曩吿余曰:‘为国家者,必先以

孝。’今戮一不孝,以教民孝,不亦可乎?而又赦之,

何哉?”孔子喟然叹曰:“呜呼!上失其道,而杀其下,

非理也。不教以孝,而听其狱,是杀不辜也。三军

大败,不可斩也。狱豻不治,不可刑也。何者?上教

之不行,罪不在民故也。夫慢令谨诛,贼也。征敛

无时,暴也。不诫责成,虐也。政无此三者,然后刑

可即也。既陈道德以先服之,而犹不可,则尚贤

以劝之,又不可,则废不能以惮之,若是百姓,正

矣。其有邪民不从化者,然后待之以刑,则民咸

知罪矣。是以威厉而不,刑措而不用也。今世

不然,乱其教,烦其刑,使民迷惑而䧟罪焉。又从

而制之,故刑弥䌓,而盗不胜也。俗之陵迟久

矣,虽有刑法,民能勿逾乎?”

王言

孔子闲居,谓曾子曰:“参,汝可语明王之道与?居,

吾语汝。夫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

是故非德道不尊也,非道德不明也。虽有国之

良马,不教服乘,不可以取道里。虽有博地众民,

不以道治之,不可以致霸王。是故昔者明王

内修七教,外行三至,七教修而可以守,三至行

而可以征。明王之道,其守也则必折冲千里之

外,其征也还师衽席之上。故曰内修七教,而上

不劳;外行三至,而财不费。此之谓明王之道也。”

曾子曰:“不劳不费之为明王,可得而闻乎?”孔子

曰:“昔者帝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夫

如此,何上之劳乎?若乃十一而税,用民之力,岁

不过三日,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此则生财之

路也,而明王节之,何财之费乎?”曾子曰:“敢问何

谓七教?”孔子曰:“上敬老则下益孝,上尊齿则下

益悌,上乐施则下益宽,上亲贤则下择友,上好

德则下无隐,上恶贪则下耻争,上廉让则下知

节,此之谓七教也。七教者,治民之本也。政教定,

则本正矣。凡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

曾子曰:“道则至矣,弟子不足以明之。”孔子曰:“参

汝以为姑止此乎?昔者明王之治民也有法,必

裂地而封之,分属而理之,然后贤民无所隐,暴

民无所伏,使有司日省而时考之,进用贤良,退

不肖,则贤者悦而不肖者惧。哀鳏寡,养孤独,

恤贫穷,诱孝悌,选才能,此七者修,则四海之内

无刑民矣。上之亲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下之

亲上也,如幼子之于慈母矣。上下相亲如此,故

令则从,施则行,民怀其德,近者悦服,远者来附,

政之致也。田猎𦋐弋,𦋐,掩网也。弋,缴射也。非以盈宫室也。

征敛百姓,非以充府库也。惨怚以补不足,礼节

以损有馀,多信而寡貌,其礼可守,其言可覆,其

迹可履。其于信也,如四时,其博有万民也。如饥

而食,如渴而飮。民之信之,如寒暑之必验也。故

视远若迩,非道迩也,见明德也。是故兵革不动

而威,用利不施而亲,此之谓明王之守,折冲乎

千里之外者也。”曾子曰:“敢问何谓三至?”孔子曰:

“至礼不让,而天下治;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悦;

至乐无声,而天下之民和。明王笃行三至,故天

下之君,可得而知也;天下之士,可得而臣也;天

下之民,可得而用也。”曾子曰:“敢问此义何谓也?”

孔子曰:“古者明王必尽知天下良士之名,既知

其名,又知其实。既知其实,然后因天下之爵以

尊之,此之谓至礼不让而天下治。因天下之禄,

以富天下之士,此之谓至赏不费,而天下之士

悦。如此则天下之明誉兴焉,此之谓至乐无声,

而天下之民和。故曰:‘所谓天下之至仁者,能合

天下之至亲者也。所谓天下之至智者,能用天

下之至和。所谓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

贤。’此三者咸通,然后可以征。是故仁者莫大于

爱人,智者莫大于知贤,政者莫大于官能。有土

之君,能修此三者,则四海之内供命而矣。夫

明王之所征,必道之所废者也。是故诛其君而

改其政,吊其民而不夺其财。故曰:‘明王之征也,

犹时雨之降也,至则民悦矣。’是故行施弥博,得

亲弥众,此之谓还师衽席之上。”言安而无忧也。

大㛰

孔子侍坐于哀公。公问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

子对曰:“夫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

百姓从而正矣。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也。君之

不为,百姓何从?”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

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

矣。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也;出以

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也。夫妇正,则出可以治政言

礼矣,身正乃可以正人矣。物耻则足以振之,耻事不如,礼则足以振教之也。

国耻则足以兴之,耻国不如,礼则足以兴起之。故为政先乎

礼,礼其政之本与。”孔子遂言曰:“昔三代明王之

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

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也。敬

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

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

则支从而亡。三者,百姓之象也。言百姓之所法而行。身以

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修此三者,则大化

忾于天下。”忾,满也。公曰:“敢问何谓敬身?”孔子对曰:

“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动则民作则。言不过辞,

动不过则,百姓敬恭以从命。若是,则可谓能敬

其身。能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公曰:“何谓成亲?”

孔子对曰:“君子者,乃人之成名也。百姓与名,谓

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孔子遂

言曰:“为政而不能爱人,则不能成其身。不能成

其身,则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则不能乐天。

不能乐天道也。不能乐天,则不能成身。”公曰:“敢问何谓

成身?”孔子对曰:“夫其行不过于物,谓之成身。

不过于物,合天道也。”

问礼

哀公问于孔子曰:“大礼何如?子之言礼,何其尊

也。”孔子曰:“丘闻之,民之所以生者,礼为大。非礼

则无以节事天地之神焉;非礼则无以辨君臣、

上下、长幼之位焉;非礼则无以别男女、父子、兄

弟、㛰姻、亲族疏数之交焉;是故君子此为之尊

敬,然后以其所能,教示百姓。卑其宫室,节其服

御,车不雕玑,器不雕镂,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

与万民同利,古之明王之行礼也如此。”公曰:“今

之君子,胡莫之行也?”孔子对曰:“今之君子,好利

无厌,淫行不倦,荒怠慢游,固民是尽,以遂其心,

以怨其,以伐有道。求得当欲,不以其所。言茍求得

当其情欲而已。虐杀刑诛,不以其理。夫昔之用民也由

前,用上所言。今之用民也由后,用下所言,是即今之君子,

莫能为礼也。”

五仪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欲论鲁国之士,与之为

治。敢问如何取之?”孔子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

士人、有君子、有贤、有圣。审此五者,则治道毕矣。

所谓庸人者,心不存慎终之规,口不吐训格之

言,格,法也。不择贤以托其身,不力行以自定,见小

暗大,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而不知所执;此则

庸人也。所谓士人者,心有所定,计有所守,虽不

能尽道术之本,必有率也;率,犹述也。虽不能百善

之美,必有处也。是故智不务多,务审其所知;言

不务多,务审其所谓;所谓者,谓言之要也。行不务多,务审

其所由。智既知之,言既得之,得其要也。行既由之,则

若性命形骸之不可易也。富贵不足以益,贫贱

不足以损,此则士人也。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

而心不怨,忍怨害也。仁义在身而色不伐,无伐善之色也。

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信道,自强不息,油然若

将可越,而终不可及者,此君子也。油然,不进之貌。越,过。

谓贤者,德不逾闲,闲,犹法也。行中规绳,言足法于天

下而不伤于身,言满天下,无口过也。道足化于百姓而不

伤于本,本,亦谓身。富则天下无宛财,宛,积也。施则天下

不病贫,此贤者也。所谓圣者,德合天地,变通无

方,穷万事之终始,协庶品之自然,敷其大道而

遂成情性,明并日月,化行若神,下民不知其德,

睹者不识其邻,此圣者也。”邻,以喩畔界也。公曰:“善哉!非

子之贤,则寡人不得闻此言也。虽然,寡人生于

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未尝知哀,未尝知忧,

未尝知劳,未尝知惧,未尝知危,恐不足以行五

仪之教。若何?”孔子曰:“君入庙而右,登自阼阶,仰

视榱桷,俯察机筳,其器皆存,而不睹其人。君以

此思哀,则哀可知矣。昧爽夙兴,正其衣冠,爽,明也。昧

明,始明也。夙,早也。兴,起也。平旦视朝,虑其危难,一物失理,乱

亡之端。君以此思忧,则忧可知矣。日出听政,至

乎中昃,中,日中也。昃,日昳也。诸侯子孙,往来为賔,行礼揖

让,慎其威仪。君以此思劳,则劳可知矣。缅然长

思,出乎四门,周章远望,睹亡国之墟,必将有数

焉。言亡国故墟,非伹一也。君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夫君

者舟也,民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君

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既明此五者,而又少留

意于五仪之事,则于政治乎何有失哉。”

哀公问于孔子曰:“请问取人之法。”孔子对曰:“事

任之官,言各当以其所能之事,任之于官也。无取捷捷,无取钳钳,

钳,妄对不谨诚。无取啍啍。啍啍,多言也。捷捷,贪也;捷捷而不良,所以为

贪。钳钳,乱也;啍啍,诞也。诞,欺诈也。故弓调而后求劲

焉,马服而后求良焉,士必悫而后求智能焉。不

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也。”迩,近也。言人无智能者,虽不悫

信,不能为大恶也。不悫信而有智能者,然后乃可畏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国家之存亡祸福,信有天

命,非唯人耶。”孔子对曰:“存亡祸福,皆在

天灾地妖,弗能加也。昔者殷王帝辛之世,帝辛,纣也。

有雀生大鸟于城隅焉。帝辛介雀之德,介,助也。以雀之

德为助也。不修国政,殷国以亡。此即以逆天时,得

福反为祸者也。又其先世殷太戊之时,道缺法

邪,以致夭孽,桑谷生朝,七日大拱。太戊恐骇,侧

身修行,三年之后,远方慕义重译至者十有六

国。此即以逆天时,得祸转为福者也。故天灾

地妖,所以儆人主也。寤梦征怪,所以儆人臣也。

儆,戒也。灾妖不胜善政,梦怪不胜善行。能知此至

治之极也,明王达此也。”

致思

季羔为卫士师,士师,狱官。刖人之足,俄而卫有乱,季

羔逃之,刖守门焉。谓季羔曰:“彼有缺。”季羔曰:

“君子不逾。”又曰:“彼有窦。”季羔曰:“君子不隧。”隧,从窦出。

又曰:“于此有室。”季羔入焉。既而追者罢,季羔将

去,谓刖者曰:“吾不能亏主之法,而亲刖子之足。

今吾在难,此正子报怨之时,而子逃我,何故?”刖

者曰:“断足故我之罪也,无可奈何。曩者君治臣

以法令,先人后臣,欲臣之免也,臣知之,狱决罪

定,临当论刑,君愀然不乐,见于颜色,臣又知之,

君岂私臣哉?天生君子,其道故然,此臣之所以

君也。”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

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其子羔乎。”

子路为蒲宰,为水备,修沟渎,以民之烦苦也。人

与一箪食一壶浆,孔子止之。子路曰:“由也以民

多匮饿者,匮,乏也。是以与之箪食壶浆,而夫子使

止之,是夫子止由之行仁也。”孔子曰:“尔以民为

饿,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给之?而私以尔食馈

之,是汝明君之无惠也。速则可,不则尔之

见罪必矣。”

子贡问治民于孔子。孔子曰:“懔懔焉如以腐索

御捍马。”懔懔焉,诫惧之貌。捍马,突马也。子贡曰:“何其畏也?”孔子

曰:“夫通达之属,皆人也。以道导之,则吾畜也;不

以道导之,则吾仇也。若之何其无畏也。”

三恕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

使,非恕也;有亲弗能孝,有子而求其报,非恕也;

有兄弗能敬,有弟而求其顺,非恕也。士能明于

三恕之本,则可谓端身矣。”端,正也。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

庙者曰:“此为何器?”对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

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明君

以为诫,故置于坐侧也。”顾谓弟子曰:“试注水焉。”

水实之,中则正,满则覆。夫子喟然叹曰:“呜呼!夫

物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子路进曰:“敢问持满有

道乎?”子曰:“聪明叡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

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

此所谓损之又损之之道也。”

好生

哀公问于孔子曰:“昔者舜冠何冠乎?”孔子不对。

公曰:“寡人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孔子曰:“以君

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焉。”公曰:“其

大何乎?”孔子曰:“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

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之虚静,化若四

时之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异类,四方之夷狄也。

鳯翔麟至,鸟兽驯德,驯,顺也。无他,好生故也。君舍

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

观周

孔子观于明堂,睹四方之墉,墉,墙。有尧、舜、桀、纣之

象,而各有善恶之状,兴废之诫焉。又有周公相

成王,抱之而负斧扆,南面以朝诸侯之图焉。孔

子徘徊而望之,谓从者曰:“此则周之所以盛也。

夫明镜者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

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于所以危亡,是

犹未有以异于𨚫步而欲求及前人也,岂非惑

哉?”

孔子观周,遂入大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

有金人焉,参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

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

安乐必诫,虽处安乐,必警诫也。无行所悔。所悔之事,不可复行。勿谓

何伤,其祸将长。勿谓何害,其祸将大。勿谓不闻,

神将伺人。熖熖不灭,炎炎若何。涓涓不壅,终为

江河。绵绵不绝,或成网罗。绵绵,微而不绝,则有成网罗者。豪末

不扎,如豪之末,言微也。扎,㧞也。将寻斧柯。寻,用。诚能慎之,福之

根也。口是何伤,祸之门也。强梁者不得其死,好

胜者必遇其敌。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君子知天

下之不可上也,故下之。知众人之不可先也,故

后之。温恭慎德,使人慕之。执雌持下,人莫逾之。

人皆趣彼,我独守此。人皆惑惑,我独不徙。惑惑,东西

转移之貌。内藏我智,不示人技。我虽尊高,人弗我害。

唯能于此,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戒之哉!戒之哉!”

孔子既读斯文,顾谓弟子曰:“小子志之。此言实

而中,情而信。”

贤君

哀公问于孔子曰:“当今之君,孰为最贤?”孔子对

曰:“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公曰:“吾闻其闺

门之内无别,而子次之贤,何也?”孔子对曰:“臣语

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公曰:“其事如

何?”孔子曰:“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

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又有士曰:

‘王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卫

国无游放之士。’灵公知而尊之。又有士曰:‘庆足

者,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

贤。’言其所以退,欲以容贤于朝。灵公悦而敬之。又有大夫史

䲡,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

史䲡之入而后敢入。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

亦可乎?”

子贡孔子曰:“今之人臣,孰为贤乎?”子曰:“齐有

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子贡曰:“齐无管仲,郑

子产乎?”子曰:“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

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

子曰:“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

子之达贤之才者也。”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

妻,有诸?”孔子对曰:“此犹未甚者,甚者乃忘其身。”

公曰:“可得闻乎?”孔子曰:“昔夏桀贵为天子,富有

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绝其世祀,荒乎

淫乐,沈湎于酒,佞臣谄谀,窥导其心,忠士钳口,

逃罪不言。钳口,杜口。天下诛桀,而有其国。此之谓忘

其身之甚者也。”

子路问于孔子曰:“贤君治国,所先者何在?”孔子

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由闻晋中行氏

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子曰:“中行氏尊贤

而弗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贤者知其不

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贱而仇之。怨仇并存

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

乎?”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之急者莫大乎

使民富且寿也。”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省力役,

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公

曰:“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孔子曰:“《诗》

不云乎:‘恺悌君子,民之父母。’未有其子富而父

母贫者也。”

卫灵公孔子曰:“有语寡人为国家者,计之于

庙堂之上,则政治矣,何如?”孔子曰:“其可也。爱人

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者,则

知得之人。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

之谓也。”

辨政

子贡为信阳宰,将行,孔子曰:“勤之慎之,奉天之

时,无夺无伐,无暴无盗。”子贡曰:“赐也少而事君

子,岂以盗为累哉?”孔子曰:“而未之详也。夫以贤

代贤,是之谓夺;以不肖代贤,是之谓伐;缓令急

诛,是之谓暴;取善自与,是之谓盗。盗非窃财之

谓也。吾闻之,知为吏者,奉法以利民,不知为吏

者,枉法以侵民。此怨所由生也。匿人之善,斯谓

蔽贤。扬人之恶,斯谓小人。内不相训,而外相谤,

非亲睦也。言人之善,若有之,言人之恶,若

受之,故君子无所不慎焉。”

六本

孔子曰:“行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立身有义

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

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

矣,而嗣为本;继嗣不立,则乱之源也。生财有时矣,而力为

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

不终始,无务多业;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

孔子曰:“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

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君

无争臣,父无争子,兄无争弟,士无争友,其无过

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

之。兄失之,弟得之。士失之,友得之。’是以国无危

亡之兆,家无悖乱之恶,父子兄弟无失,而交友

无绝。”

孔子读《》,至于“”、“”,喟然而叹。子夏避席问曰:

“夫子何叹焉?”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

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

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

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之。天道成而必变,

凡持满而能久者,未尝有也。故曰:‘自贤者,则天

下之善言,不得闻其耳矣。’”

孔子曰:“以富贵而下人,何人不与;以富贵而爱

人,何人不亲。发言不逆,可谓知言矣。”

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曾子

问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者处,赐也好

悦不如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

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

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

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

哀公问政

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文、武之政,布在方

䇿,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

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

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

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是以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

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天下之达道有五,其所

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

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智、仁、勇三者,

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

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

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

一也。好学近于智,力行近于仁,知耻近于勇,知

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

治人;知所以治人,则能成天下国家矣。”公曰:“政

其尽此而乎?”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者有九

经焉,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

臣也、子庶人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

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

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

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公曰:“为之奈何?”孔子

曰:“齐庄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

贱货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

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

盛其官,任而使之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忠信者,与之重禄也。

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禀称事,所

以来百工也;既禀食之,各当其职事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

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绥,安也。继绝世,举废邦,朝聘

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

有九经焉,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凡事豫则立,不

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跲,踬。事前定则不困,行前

定则不疚,疚,病。道前定则不穷。”公曰:“子之教寡人

备矣,敢问行之所始?”孔子曰:“立爱自亲始,教民

睦也。立敬自长始,教民顺也。教以慈睦,而民贵

有亲。教以敬长,而民贵用命。民既孝于亲,又顺

以听命,措诸天下,无所不行。”

《颜回》

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冶毕之善御乎?”

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逸。”公不悦。其后

三日,东冶毕之马逸。公闻之,促驾召颜回。颜回

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冶毕之善御,而

子曰:‘其马将逸。’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

“以政知之而矣。昔者帝巧于使民,而造父

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

以舜无逸民,造父无逸马。今东冶毕之御也,历

崄致远,马力尽矣;然而其心犹求马不。臣以

此知之。”公曰:“善哉!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

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噣,兽穷则攫,人穷则

诈,马穷则逸。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

者也。”公悦。

困誓

蘧伯玉贤,而灵公不用;弥子瑕不肖,而反任

之。史鱼骤谏,公不从。史鱼病将卒,命其子曰:“吾

在公朝,不能进蘧伯玉,退弥子瑕,是吾为臣不

能正君也。生而不能正君,死不可以成礼矣。吾

死,汝置尸牖下,于我毕矣。”毕,犹足也。礼殡于客位。其子从

之。灵公吊焉,怪而问之,其子以其父言吿公,公

愕然失容,曰:“是寡人之过也。”于是命之殡于客

位,进蘧伯玉而用之,退弥子瑕而远之。孔子闻

之曰:“古之烈谏者,死则矣,未有若史鱼死而

尸谏,忠感其君者也,可不谓直乎。”

执辔

闵子骞为费宰,问政于孔子。孔子曰:“以德以法。

夫德、法者,御民之具,犹御马之有衘勒也。君者

人也,吏者辔也,刑者䇿也。人君之政,执其辔䇿

矣。”子骞曰:“敢问古之为政。”孔子曰:“古者天

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德法为衘勒,以百官为

辔,以刑罚为䇿,以万民为马,故御天下数百年

而不失。善御马者,正衘勒,齐辔䇿,均马力,和马

心,故口无声而马应辔,䇿不举而极千里。极,至也。

善御民者,一其德法,正其百官,均齐民力,和安

民心,故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化治,

是以天地德之,天地以为有德。而兆民怀之。怀,归。不能御

民者,弃其德法,专用刑辟,譬犹御马,弃其衘勒,

而专用棰䇿,其不可制也,必矣。夫无衘勒而用

棰䇿,马必伤,车必败;无德法而用刑辟,民必流,

国必亡。凡治国而无德法,则民无所法修,民无

所法修,则迷惑失道。古之御天下者,以六官总

治焉,六官在手以为辔,故曰御四马者执六辔,

御天下者正六官。是故善御马者,正身以总辔,

均马力,齐马心,回旋曲折,唯其所之。故可以取

长道,可以趣急疾,此圣人所以御天地与人事

则也。天子以内史为左右手,以六官为辔,

与三公,执六官,均五教,齐五法。仁、义、礼、智、信之法也。

亦唯其所引,无不如志。”

五刑

冉有问于孔子曰:“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

礼不下于庶人。然则大夫之犯罪,不可以加刑?

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礼乎?”孔子曰:“不然。凡治

君子,以礼义御其心,所以厉之以廉耻之节也。

故古之大夫,其有坐不廉污秽而退放之者,则

曰簠簋不饰;饰,整齐。有坐淫乱男女无别者,则曰

帷薄不修;有坐罔上不忠者,则曰臣节未著;有

坐疲软不胜任者,则曰下官不职;言其下官不其职,不斥

其身也。有坐干国之纪者,则曰行事不请。言不请而擅行

也。此五者,大夫既自定有罪名矣,而犹不忍斥

然正以呼之也,既而为之讳,所以愧耻之,是故

大夫之罪,其在五刑之域者,谴发,则白冠牦缨,

盘水加剑,造于阙而自请罪,君不使有司执缚

牵掣而加之也。其有大罪者,闻命则北面再拜,

跪而自裁,君不使人捽引而刑杀之也。曰:‘子大

夫自取之耳,吾遇子有礼矣。’是以刑不上大夫

而大夫亦不失其罪者,教使然也。凡所谓礼不

下庶人者,以庶人遽其事而不能充礼,故不责

之以备礼也。”

刑政

仲弓问于孔子曰:“雍闻,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

所用刑。至刑无所用政,桀纣之世是也;至政无

所用刑,成康之世是也。信乎?”孔子曰:“圣人之治

化也,必刑、政相参焉。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

之;其次以政导民,以刑禁之。化之弗变,导之弗

从,伤义败俗,于是乎用刑矣。”仲弓曰:“古之听讼

可得闻乎?”孔子曰:“凡听五刑之讼,必原父子之

亲,立君臣之义,以权之;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

深之量,以别之;悉其聪明,致其忠爱,以尽之。大

司冦正刑明辟以察狱,狱必三讯焉,一曰讯群臣,二曰讯

群吏,三曰讯万民也。有指无简则不听,简,诚也。有其意,无其诚者,不论以为

罪。附从轻,赦从重,附人之罪,以轻为比;赦人之罪,以重为比。疑狱则

汎与众共之,众疑赦之。故爵人必于朝,与众共

之也;刑人必于市,与众弃之也。古者公家不畜

刑人,大夫不养也,士遇之涂,弗与之言也,屏诸

四方,唯其所之,弗及以政,弗欲生之故也。”仲弓

曰:“听狱,狱之成,成何官?”孔子曰:“狱成于吏,吏以

狱之成吿于正,吏,狱官吏也。正,狱官长。正既听之,乃吿于

大司冦,大司冦听之,乃奏于王,王命三公卿士,

参听𣗥木之下,外朝之法,左九𣗥,孤卿大夫位焉;右九𣗥,公、侯、伯、子、男位焉;面

三槐,三公位焉。然后乃以狱之成报于王,王以三宥之

法听之,君王尚宽,罪虽定,犹三宥之,不可得轻,然后刑之也。而后制刑

焉,所以重之也。”仲弓曰:“古之禁何禁?”孔子曰:“析

言破律,巧卖法令者也。乱名改作,变易官与物名。执左道以乱

政者,杀;左道,邪道。作淫声,淫逸惑乱之声。造异服,非人所常见。

竒伎竒器,以荡上心者,杀;怪异之伎,可以眩曜人心之器。荡,动也。

行伪而坚,行诈伪而坚守。言伪而辨,学非而博,顺非而

泽,顺其非而滑泽之。以惑众者,杀;假于鬼神时日卜筮,

以疑民者,杀。此四诛者,不待时,不以听。”不听于𣗥木之

也。

问玉

子张问圣人之所以教,孔子曰:“师乎,吾语汝。圣

人明于礼乐,举而措之而。”子张又问,孔子曰:

“师,尔以为必布几筵,揖让升降,酌献酬酢,然后

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执羽籥,作钟鼓,然

后谓之乐乎?言而可履,礼也。行而可乐,乐也。圣

人力此二者,以恭南面,是故天下太平,万国

顺服,百官承事,上下有礼也。夫礼之所兴,众之

所以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以乱也。昔者明王

圣主之辨贵贱长幼,正男女外内,序亲疏远迩,

而莫敢相逾越者,皆由此涂出也。”

屈节

宓子贱为单父宰,恐鲁君听谗人,使不得行

其政,于是辞行也,故请君之近史二人,与之俱

至官,宓子戒其邑吏,令二史书。方书,掣其肘,书

不善,则从而怒之。二史患焉,辞请归鲁。君以问

孔子,孔子曰:“宓不齐,君子也,意者其以此谏乎?”

公寤,大息而叹曰:“此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乱宓

子之政,而责其善者数矣。微二史,则寡人无以

知过。微夫子,则寡人无由寤。”遽使吿宓子曰:“自

今日以往,单父非吾有也,从子之制,有便于民

者,子决为之,五年一言其要。”宓子遂得行政于

单父焉。躬敦厚,明亲亲,尚笃敬,施至仁,加恳诚,

致忠信,百姓化之。

正论

定公问于孔子曰:“大夫皆劝寡人,使隆敬于高

年,可乎?”孔子对曰:“君之及此言也,将天下实赖

之,岂惟鲁而已哉。”公曰:“何也?”孔子曰:“昔者有虞

氏贵德而上齿,夏后氏贵爵而上齿,殷人贵富

而上齿,富,谓世禄之家。周人贵亲而上齿。虞、夏、殷、周,天

下之盛王也,未有遗年者焉。年之贵于天下久

矣,次于事亲,是故朝廷同爵则上齿,七十杖于

朝,君问则席,君欲问之,则为之设席。八十不仕朝,君问则

就之,而悌达于朝廷矣;其行也,肩而不并,不敢与长

者并肩也。不错则随,错,雁行也。父党随行,兄党雁行。见老者,则车从

避,见老者在道,车与步皆避之也。斑白者,不以其任行于路,任,

也。少者代之也。而悌达于道路矣;居乡以齿,而老穷不

匮,强不犯弱,众不暴寡,而悌达于州巷矣;古之

道,五十不为甸役,五十始老,不从力役之事,不及田猎之徒也。颁禽

隆诸长者,而悌达于蒐狩矣;军旅什伍,同爵则

上齿,而悌达于军旅矣。夫圣王之教孝悌,发诸

朝廷,行于道路,至于州巷,放于蒐狩,修于军旅,

则众同以义死之,而弗敢犯也。”公曰善。

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之,东益不祥,东益,东益宅也。

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

损人而自益,身之不祥也;弃老而取幼,家之不

祥也;释贤而用不肖,国之不祥也;老者不教,幼

者不学,俗之不祥也;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

不祥也。故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

子夏问

子夏问于孔子曰:“记云:‘周公成王,教之以世

子之礼。’有诸?”孔子曰:“昔者成王嗣立,幼,未能莅

祚,周公摄政而治,抗世子之法于伯禽,欲成王

之知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善成王也。夫知为人

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

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是故抏世子

法于伯禽,使之与成王居,使成王知父子君臣

长幼之义焉。”







《群书治要》卷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