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西安市未央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 2021年2月 |
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政府文件
[編輯]未政發〔2021〕4 號
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西安市未央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通知
各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西安市未央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已經區第十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政府 2021 年 2 月 1 日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未央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和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的重要時期,更是未央堅持高質量發展和由城市中心向城市核心轉變的關鍵階段,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里程碑意義。未央需緊扣時代脈搏,把握區域發展階段性特徵,系統謀劃好「十四五」發展藍圖,引領全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第一篇 邁入新時代,開啟未央發展新階段
[編輯]以辯證思維看待新發展階段的新機遇和新挑戰,依託資源稟賦優勢,搶抓時代機遇,科學謀劃前景未來,開啟建設現代化新未央新征程。
第一章 發展基礎
[編輯]「十三五」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和艱巨繁重的發展與改革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衝擊,未央緊抓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機遇,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全局,推動產業結構調整、重大項目招商與文化資源轉化,推進百村城改、基礎
設施建設與遺址區發展,深化改革開放與創新驅動,突出生態環境治理與宜居環境建設,不斷加大社會事業投入,攻堅克難、砥礪前行,完成了中心城區基礎形態建設,實現區域快速發展、人口快速集聚以及產業持續轉型,「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進展總體順利,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一、堅持穩增長調結構,綜合實力邁上新台階
[編輯]五年來,我們聚焦產業高端發展,大力發展實體經濟,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升級版加快形成。地區生產總值從 2015
年 725 億元躍升至 2020 年 1319.43 億元,經濟總量超越成都市武侯區1,進入「千億元俱樂部」,提前一年實現「十三五」目標,連續 11 年榮膺「陝西省城區經濟社會發展五強區」,躋身全國百強區。三次產業比例由 2015 年 0.2∶50.3∶49.5 調整為 2020 年 0.12∶ 43.91∶55.91。中國航發中航動力總部落戶未央,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西北有色院、西航集團、青島啤酒等企業裝備水平顯著提升,西安西航未央航空航天科技產業園一期建成開園。
五年來,我們以滿足群眾多樣化、個性化消費需求為導向,推動服務型消費持續升級。建成並運營大明宮萬達廣場、未央印象城、盛龍廣場等商業綜合體,以及四海唐人街、未央路咖啡街區等特色街區,引入盒馬鮮生、潮流劇場、運動公園等商業項目,發展品牌餐飲、新零售、創意咖啡等多元商業業態,服務業增加值比重完成「十三五」目標。
1成都市武侯區為我區「十三五」時期追趕超越的對象。
五年來,我們不斷擴大旅遊資源優勢,開發系列旅遊產品,增強未央的文化魅力和生態資源感召力。重點開發文化體驗、旅遊休閒、科普研學、水上娛樂等旅遊產品,推出「絲路未央」「趣創未央」「智慧未央」「學游未央」「書香未央」「食尚未央」六大文旅品牌,打造文物遺址游、休閒親水游、時尚都市游等主題文化旅遊線路。2020 年,全年旅遊人數 752 萬人,旅遊總收入
億元。
二、堅持促改革強創新,方式轉變匯聚新動力
[編輯]五年來,我們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提升經濟發展活力。助推西安漢港化工有限公司成為我市首家在西安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掛牌的企業。「十三五」期間,累計引進世界 500 強企
業 6 家,中國 500 強企業 4 家,實際引進內資 701.97 億元、利用
外資 4.75 億美元,經濟外向度不斷提升。政府機構改革圓滿完成,
全區涉改的 41 個部門職能劃轉人員轉隸全部完成,區退役軍人事務局在全市率先掛牌成立。
五年來,我們聚焦打造全市領先的營商環境,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在全市率先推開「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完成「一窗受理」政務服務改革,366 項事項實現「一窗受理」。被國務院確定為西安市唯一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試點區縣,創新打造出「政務公開七步循環工作法」「線下 123、線上 789 」等多個亮點,形成了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政務公開「未央模式」,在陝西省名列第一,全國排位第七。累計新增各類市場主體 12.2
萬戶。
五年來,我們堅持創新驅動,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發展環境,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建成西安新材料創新中心等創新載體,成立北大智能系統先進技術中心,引入 26 家科研團隊。科技型中小企
業達到 150 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 55 家。西北有色院張平祥教授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三、堅持拓空間促融合,城市品質成為新優勢
[編輯]五年來,我們堅持築城興業,全力實施百村城改工程,推進城市更新,為經濟社會發展騰挪空間。有序推進徐家灣、未央湖、六村堡、大興新區未央區域、遺址區 5 大區域綜合改造。建成交付安置房約 450 萬平方米,33 個村、5.7 萬群眾實現回遷,拆除紅旗板材市場、匯景國際建材城、祥雲五金機電市場、廣陶市場,為區域發展贏得寶貴資源。
五年來,我們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升城市功能與建管水平。過境地鐵線路增至 4 條。累計完成基礎設施投資約 120 億元,新建朱宏路快速幹道、秦漢大道南側規劃路、朱宏路東側規劃路等 31 條市政道路,打通開元路、鳳城四路、老二環規劃路、永全路、大白楊東路等 7 條「斷頭路」,建成立交樞紐 5 座、各類停車泊位 1.3 萬個。申遺區漢都新苑住宅及配套項目建設完成,遺址區水處理工程建成投用,14 萬群眾飲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建成數字化城管監督指揮系統和建築工地監控系統,搭建城市精細化管理信息平台,城區建管水平顯著提升。
五年來,我們制定做優遺址保護利用、理順財政體制機制、目標考核等 3 個《方案》,為遺址區發展破題奠定紮實基礎。穩步實施未央宮遺址公園綠化、基礎設施建設、遺址保護及展示工程,基本形成以宮牆、城牆顯現和建築遺址標示展示為主的遺址公園總體格局。舉辦大遺址保護活化利用學術研討活動,張騫特種郵票全國首發式在未央宮前殿舉行。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成功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未央宮遺址與大明宮遺址同時躋身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四、堅持護碧水防污染,增綠建設取得新提升
[編輯]五年來,我們鐵腕治理環境突出問題,全面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依法整治「散亂污」企業 1638 家,削減散煤 436.7 噸,燃煤鍋爐實現「清零」,三環以內「兩類企業」全部搬遷,空氣質量綜合指數逐年下降。建成全市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環境質量信息綜合監控系統。嚴格落實建築工地「六個百分百」防塵措施,紮實推進治污減霾網格化管理,PM10、PM2.5 平均濃度穩步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市上下達任務之內,萬元 GDP能耗累計下降 16%。
五年來,我們努力營造美麗生活環境,實施碧水保衛戰和全域綠化,提升城區形象。累計投資 6 億元,實施河湖治理項目 23個,開展河道「清四亂」專項行動,基本消除建成區黑臭水體。完成灃三幹渠、東三廠渠、紅旗中西渠及老皂河明渠深度治理,水生態更加優美。建成開放高鐵寨、薛家寨、幸福河等一批城市
公園。完成文景路未央段等 9 條道路景觀提升、經九路(鳳城八路—鳳城九路)等 13 條道路綠化,綠化覆蓋率達到 47.15%。
五、堅持保基本兜底線,社會民生呈現新亮點
[編輯]五年來,我們加強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 40 所,新增學位 2 萬餘個,組建「名校+」教育聯合體 36 個,實現「名校+」全覆蓋,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評估認定。順利通過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全國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區)」實地核查。陝西科技大學中國輕工業博物館入選「陝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成功創建省級健康促進區,建成各類醫療機構 342 家,成立未央城市醫療集團,在全市率先推
行區屬區管公立醫院「兩票制」試點。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 4%以內。持續做好城鄉低保覆審、臨時救助、醫療保障等工作,新增各類養老機構 9 家、床位 836 張。通過了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驗收,被省衛計委授予「全省幸福家庭示範區」榮譽稱號。名京九合院和長樂東苑第二社區被列入全省城市社區服務體系標準化社區。
五年來,我們創新治理手段,提升社會治理水平,加速向共
建共治共享轉型。深化居民自治,群眾參與感不斷增強。通過全國法治政府創建省級驗收,華遠君城建成全市首個法治文化長廊。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重點行業亂象整治,紮實開展道路交通、危化品、建築施工、城市消防「四項攻堅行動」,常態化開
展隱患排查整治。在全省率先建成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信息化平台,持續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順利通過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省級驗收。推廣「兩約一會」制度,中央及省、市積案化解和辦結率均排名全市第 1 位,「3316」信訪模式在全省推廣,被推薦為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區。
專欄 1:未央區「十三五」主要指標完成情況表
序號
指標名稱
2015 年
2020 年
「十三五」 目標
屬性
數值
年均增速
(%)
2020 年
年均增速
(%)
生產總值(億元)
720.22
1319.43
(現價)
6.4
(可比)
8.5
預期性
人均生產總值(萬元)
8.72
15.42
—
10.5
—
預期性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億元)
215.75
205.24
—
預期性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
入(億元)
37.8
30.2
—
7.5
預期性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
(億元)
927.05
[4106.24]
—
[6226]
預期性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515.21
909.49
—
預期性
全員勞動生產率(萬元
/人)
—
—
—
預期性
科學研究與發展資金
占本級財政一般預算支出(%)
0.60
0.52
—
1.6
—
預期性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
值增速(%)
—
—
—
[5]
—
預期性
服務業增加值比重(%)
50.1
55.91
—
—
預期性
城鎮化率(%)
95.97
—
—
預期性
非公有制經濟比重(%)
51.4
—
—
預期性
常住人口(萬人)
83.05
—
>100
—
預期性
單位GDP 綜合能耗降低(%)
4.16
[16]
—
[16]
—
約束性
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
—
—
—
[18]
—
約束性
碳排放降低(%)
污水集中處理率(%)
—
—
—
預期性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率(%)
—
—
預期性
建成區綠地率(%)
34.46
—
—
約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降低
(%)
—
化學需氧 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揮 揮發性有 機物
(VOCs) 排放量較2015 年分別削減30%、
25%、
15%、15%
和 10%,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1.2%。
化學需氧 量、氨氮、二氧化
硫、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
[編輯](VOCs) 排放量較2015 年
分別削減
30%、
25%、
15%、
15%和
10%,碳排放強度同比下降
1.2%。
—
約束性
城市PM2.5 濃度
-
69 微克/立
方米*
—
累計下降
10%
—
約束性
城市空氣質量達標率
(%)
52.6
(192 天)
62.3
(228 天)
—
—
約束性
城鎮登記失業率(%)
3.36
3.3
—
—
預期性
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參
保率(%)
—
—
—
約束性
城鄉三項醫療保險參
保率(%)
—
—
95 以上
—
約束性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元)
33422(增
速 8.3%)
—
預期性
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
率(%)
99.51
—
—
預期性
註解:①[ ]中數值為五年累計數值;②—代表數值未出;③*代表測算國標發生變化無法比較。
在取得發展成就的同時,我區「十三五」時期發展中仍然存
在不足:一是城中村改造遺留問題亟待解決,「百村城改」潛力未能充分釋放,教育、醫療等優質公共服務資源總量供給不足、分布不均衡;二是漢長安城遺址區破題路徑不明,申遺成功之後,遺址區的「活化」還未真正破題,「絲路起點區」優勢未能充分發揮,遺址保護和利用方式有待創新;三是產業發展層次以及關聯度、聚集度低,主導產業不鮮明,產業能級和核心競爭力亟待提升,以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規模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難以為繼;四是城市建設管理缺少內涵與特色,城區頂層設計與基礎設施建設有待提升,與中心城區標準還有較大差距;五是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推進大氣治理仍面臨較大壓力,遺址區生活
污水治理問題依然突出;六是化解政府債務仍需加力,財源稅源
亟需拓展。這些問題和不足是「十四五」時期的發展導向,需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第二章 發展環境
[編輯]從全球看,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同時國際環境日趨複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盪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產業鏈在全球範圍內重新洗牌,傳統產業鏈正在加速重構與裂變,新興產業鏈不斷出現,有利於未央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
開放,加速融入全球產業鏈重構、國內產業鏈提升中,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
從全國看,我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國家深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關中平原城市群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部署,以及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當前和未來較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戰略方向。這些利好因素不斷疊加,為未央提升經濟外向度、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等方面帶來了重大機遇。
從全省看,陝西正處在從工業化中期向後期跨越的關鍵時期,處在創新驅動與投資拉動並重的階段,發展動力加快轉換,發展空間拓展優化,發展路徑更加清晰。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中強調,陝西要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加快形成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國家的通道、商貿物流樞紐、重要產業和人文交流基地,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強做優,推進 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這一重大要求進一步體現了陝西在全國的戰略地位,也有利於未央吸引更多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有利因素,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從我市看,「十四五」時期,西安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未央將責無旁貸肩負新使命,率先實現新突破,示範引領全市創新改革試驗。西安也肩負着向西開放的戰略支點、引領西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等歷史使命,有利於未央依託區位、漢長安城遺址和大明宮遺址等文化資源、現代服務業等優勢,加強與周邊其他地區的要素流動、產業協作、功能互補。同時,西安將承辦第十四屆全運會,與「十四運」相關的西安絲路國際會議中心、西安絲路國際展覽中心、西安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三中心」緊鄰未央,有利於未央順勢而為,實現城市承載力提升、城市建管水平提高、公共服務能力增強、生態環境改善。
從全區看,未央是西安行政中心區和向北發展的橋頭堡,也是西安跨渭河發展後的總體格局幾何中心,區位優勢突出。以西安承辦「十四運」為契機,北三環以北基礎設施快速完善,形成與高鐵新城、國際港務區等區域同步發力的帶狀優勢,對外開放格局進一步擴大。中央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和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西航集團、西北有色院等國家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未央產業優勢更加明顯。同時,中央及省、市、區共同推動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形成文化保護與利用的強大合力。「十四五」時期,未央區位、交通、產業、文化等優勢將進一步凸顯,人流、信息流、技術流、資金流等資源要素將加速集聚,形成未來發展的堅實支撐。
image
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十四五」時期,未央邁入新發展階段, 發展方式加速轉變。經濟增長模式由依靠土地、資源要素為主的外延式增長轉變為依靠變革和創新為主的內涵式增長,項目建設模式由單一的點狀項目建設轉變為集中開發的片區化項目建設,產業結構模式由粗放、無序式發展轉變為集約、體系式發展,城市發展模式由以基礎建設為主轉變為以品質提升為主,推動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的現代化新未央整體成勢。
城市中心轉變為城市核心的跨越期:未央東接灞橋、西至西咸、北臨渭河,是
西安向北發展的橋頭堡,區位優勢突出,歷史文化和生態資源豐富,進入「十四五」 時期,未央的區域價值將加速凸顯,促使資本、技術、人力等生產要素,以及消費群體、消費資料等消費要素實現優化配置和集聚發展,經濟活力不斷釋放,推動城市中心向城市核心轉變。
區域均衡化與一體化發展的突破期:推動未央湖、徐家灣、未央路、漢長安城、
六村堡五大片區聯動發展,加速破解漢長安城遺址區發展難題,實現全區均衡化發展。推進與經開區、滻灞生態區、灃東新城、曲江大明宮保護辦等區內各開發板塊一體化發展,強化與周邊區縣、開發區交流合作,提升發展質量與活力。
專欄 2:未央區「十四五」階段特徵
綜合判斷,「十四五」時期,是未央現代化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城市中心轉變為城市核心的跨越期以及區域均衡化與一體化發展的突破期,將由中心城區基礎形態建設向城市功能提升與吸引國內外高端資源要素集聚轉變。面對更加複雜多變的發展環境,未央既要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重大機遇、借力中央及省市重要部署,又要發揮基礎優勢、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妥善應對風險挑戰,持之以恆抓好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涵養稅源增強綜合實力,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尋找新路子、在提升城市魅力與要素吸附力上展現新作為、在提升民生幸福與社會治理能力上彰顯新擔當,不斷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第三章 指導思想
[編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
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提出的「五項要求」,把「五個紮實」貫穿其中,完整、準確、全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奮戰一三五,建設新未央」總體方針,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聚人氣、提品質、育產業、強配套、惠民生,突出均衡化、集約化,加快構建富有未央特色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加速融入新發展格局,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力建設現代化新未央,推動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奮力譜寫未央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第四章 基本原則
[編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和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發揮黨的強大政治優勢、思想優勢、組織優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堅持新發展理念。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深化創新驅動,注重協調發展,厚植綠色生態底色,實施高水平開放,推進社會公平共享,全力推動由依靠土地等要素投入規模的外延式增長模式向依靠要素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及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內涵型高質量增長模式轉變。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推進改革,堅定不移擴大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社會治理方式,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融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高資源要素配置能力。
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辦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堅持全區「一盤棋」,深入推進全區一體化發展,積極探索與周邊區縣、開發區協調發展,實現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堅持真抓實幹。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着力培養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着力集聚愛國奉獻的各方面優秀人才,打破僵化思維,擺脫路徑依賴,發揚「創新、一流、務
實、高效、擔當」的工作作風,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幹,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第五章 發展目標
[編輯]主要目標: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城區,基本形成依靠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及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內涵型高質量增長模式,經濟綜合實力與質量效益顯著提升,改革開放與科技創新實現新突破,城市形象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公共服務能力與居民幸福度大幅提升,智慧城區與新經濟發展邁上新高度,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的現代化新未央建設不斷加速。
具體目標:未來五年,圍繞以下具體目標,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城區:
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邁入要素變革、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內涵型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成為西安現代服務業發展新高地,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經濟增長的科技含量不斷提升,以企業為中心、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標的創新體系基本形成;重點領域改革不斷深化,形成全市一流的營商環境;區域協調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國際合作和競爭優勢顯著增強。地區生產總值突破 1800 億元,全員勞動生產率達到 15 萬元/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 費用投入強度達到 1%;實有市場主體總量達到 20 萬戶。
城市空間和生態空間實現新優化。城區形象與魅力更具特色,智慧城區加速建設,城區環境衛生持續改善,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低密度、智能化住宅持續新增,宜居宜業環境得到穩步提升;互聯互通的城市骨架全面建成,智慧道路建設不斷加快,遺址區內道路交通持續改善,「十五分鐘交通圈」不斷優化;生產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進一步提升,形成全域綠化、全域景觀,成為西安跨渭河發展橋頭堡。單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累計下降 15%,綠化覆蓋率達到 50%以上。
歷史文化傳承和弘揚取得新成就。歷史文化考古和保護取得重大成就,漢文化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文化產業更加繁榮,文化旅遊實現創新發展,對經濟貢獻度顯著提升;漢長安城遺址區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基本建成世界文化遺產公園、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國家文化公園和城市中央公園,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大幅改善,旅遊價值和經濟效益大幅提升,成為具有中華民族重要精神標識的旅遊目的地。
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參與感達到新高度。建成區與遺址區教育、醫療衛生、文體、養老等社會事業更加優質均衡,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城改群眾全部回遷安置,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明顯提高,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公共安全體系更加健全,基層社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速形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 6.2 萬元,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 4.2%以
內。
專欄 3:未央區「十四五」時期主要指標
類別
序號
主要指標
單位
2020 年
2025 年
屬性
經濟發展
地區生產總值
億元
1319.43
預期性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速
%
—
預期性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909.49
預期性
新增五上企業數
家
[150]
預期性
創新驅
動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R&D 費用投入強度
%
—
預期性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
個
預期性
質量效
益
全員勞動生產率
萬元/人
預期性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
億元
30.2
預期性
改革開
放
非公經濟占GDP 比重
%
預期性
實有市場主體總量
萬戶
預期性
綠色生態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
%
—
按市上下達任
務確定
約束性
單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
[15]
約束性
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
62.3
按市上下達任務確定
約束性
綠化覆蓋率
%
47.15
約束性
民生福祉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萬元
4.7
6.2
預期性
城鎮登記失業率
%
3.3
<4.2
預期性
人均預期壽命
歲
—
預期性
每千人口擁有執業(助理)醫師數
個
—
預期性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
萬人
26.25
28.68
預期性
學前教育毛入園率
%
99.5
預期性
註:①[ ]中數值為五年累計數值;②—代表數值未出。
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代表西安形象、引領西安都市圈發展的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城區,全面形成依靠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以及制度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內涵型高質量增長模式,基本實現現代化。綜合經濟實力和發展活力顯著增強,經濟總量和居民人均收入邁上新台階,成為帶動西安都市圈經濟發展的「改革樣板」「創新高地」;以新經濟統領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建成,成為全國知名的智慧城區;基本實現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城市形象和文化更加外顯,成為西部獨具特色的宜居宜業宜游之地,建成更具國際影響力的絲路人文交流基地;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群眾綠色生活和綠色出行意識顯著提升;城區發展與公共服務實現均衡化,遺址區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社會更加穩定、安全,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第二篇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融入新發展格局
[編輯]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搶抓國內國際雙循環機遇,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引進來」和「走出去」、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增強國內外資源要素配置能力。
第六章奮戰一三五,建設新未央
以「奮戰一三五,建設新未央」為總體方針,奮力譜寫未央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一」,即立足行政中心區。做好市級行政中心服務保障,優化調整周邊商業業態與配套設施,營造良好政務辦公與政務服務環境,助力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充分發揮行政中心高端要素聚集作用,深度參與西安都市圈功能網絡分工,探索推進跨區域協調發展,推動要素互通和空間優化組合,促進人口和具有活力的發展要素充分流動。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形成開放合作交流平台,促進產業高端發展與高端產業落地,增強未央核心競爭力與發展能量級,打造引領西安都市圈的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三」,即實施三大戰略。實施規劃引領戰略、項目帶動戰略和融合發展戰略。
——實施規劃引領戰略。強化「十四五」規劃綱要的統領作用,強化國土空間規劃的基礎作用和對項目落地的決定性作用,強化專項規劃的支撐作用,加快大學城創新生態園區專項規劃、漢長安城遺址區發展規劃、產業類規劃和公共服務類規劃等專項規劃編制,做好各類規劃銜接,聚焦現代化、國際化發展,統籌推進城市空間和產業布局重構,合理規劃民生保障資源布局,實現區域有序開發。
——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充分發揮重大項目建設對促投資、穩增長的關鍵作用,聚焦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城區建設目標,緊扣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題,應對人口加速集聚帶來的教育、醫療、養老等壓力,圍繞城市更新、社會民生、生態環境、文化發展、產業升級、科技創新等領域,抓好未央「十四五」時期策劃的 85
個重大項目建設以及新項目儲備,實行涵蓋項目策劃、儲備、前期、建設、投產等全過程管理,提供涵蓋項目規劃、審批、土地、資金、安全等全方位服務,健全制度化、常態化項目推動工作機制,確保經濟社會發展有抓手、有載體、有平台。
——實施融合發展戰略。探索建立「大未央」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以及常態化溝通、合作、利益補償等機制,推動區域內一體化發展,加快實現由城市中心向城市核心的跨越式轉變。推進與經開區、滻灞生態區、灃東新城、曲江大明宮保護辦等區內各開發板塊共建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城區,形成規劃共籌、道路共聯、旅遊共線、資源共通、產業共融、科創共興、環境共治、服務共享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實現城市一體化、經濟一體化、交通一體化、環保一體化。
「五」,即做強五大片區:突出均衡化、集約化,全力推動未央湖片區、徐家灣片區、未央路片區、漢長安城片區和六村堡片區發展。
——未央湖片區。建設服務渭北先進製造業集群的總部基地,打造「科創之芯」。搶抓西安跨渭河發展機遇,建設一批展示城市形象的甲級寫字樓、星級酒店等建築群,形成城市地標和名片,重點發展研發設計、總部經濟、商務辦公等產業;推動校企、校地深度融合,打造創新創業聚集地,重點發展科技研發、創新孵化等服務,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創新生態圈;建設一批低密度、高品質住宅,吸引高級管理、高技術人才入住;引進「一
帶一路」商品交易中心、智慧化家居產業基地等項目,引導建材市場發展平台型總部,提供全過程「一站式」服務。
——徐家灣片區。發展面向智慧城市的數字經濟園區,打造 「智慧之芯」。高標準推進城市更新,加快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西安城市大數據中心和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發展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園區,構建智慧城市超級體驗基地,打造「西部數字港」,形成未央經濟發展新高地;依託西安西航未央航空航天科技產業園,支持西航集團主導產業集群式發展和數字化轉型,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入園,打造國內一流航空發動機研發製造基地;發展 TOD 模式,引入 5G 特色應用項目,打造集科創中心、商業中心、消費中心於一體的中央商務區、智慧生活區,建設多維度「立體城市」。
——未央路片區。壯大新材料產業集群規模,打造「商業之芯」。依託西北有色院,吸引新材料研發設計企業聚集,鼓勵和支持基礎研究、原始創新,增強產業鏈自主可控能力,打造西部新材料研發轉化中心,形成國內新材料領域重要的產業集群;推進未央路、大明宮等商圈提檔升級,大力發展「首店經濟」和「夜間經濟」,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智慧商圈」;依託榮民金融中心,打造科技金融項目孵化中心和智慧金融場景應用中心,探索推進科技金融街區建設;打造二府莊、太華路區域的甲級寫字樓集群,招引龍頭型、稅源型、孵化型優質項目落戶;依託四海唐人街與四海中心,鼓勵建設文創產品展覽宣傳基
地,發展文化創意,形成文化產業聚集新高地。
——漢長安城片區。發展文創活力帶與特色旅遊帶,打造「文化之芯」。依託漢長安城遺址,展示好世界文化遺產魅力,提升 「絲綢之路歷史起點」價值和內涵,建設世界文化遺產公園;實施創新研究工程,加強文物、遺址、民俗等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挖掘漢長安城遺址古都文化價值,建設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探索 「文化生態銀行」模式,建設田園藝術村、文化博物館、民宿體驗基地等場景,發展文創產業,提升品牌特色和旅遊服務功能,建設國家文化公園;塑造城市「綠肺」,發展花卉苗木、景觀農業、運動休閒、民宿旅遊、房車露營等業態,打造假日休閒度假勝地,建設城市中央公園。
——六村堡片區。構建產城融合示範帶,打造「基建之芯」。主動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緊抓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機遇,發揮毗鄰機場、高鐵站以及轄區建築業企業聚集等優勢,依託長安大學、交大城市學院等高校資源,吸引中國建築、中國鐵建、中國交建等知名建築業企業到區設立區域總部、運營基地和研發設計中心,構建工程勘察、設計、施工、檢測等全產業鏈,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推進渭河古橋遺址公園建設,布局高端寫字樓和精品住宅,高標準配套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宜居宜業的高端總部經濟園區;吸引大型商貿、建材家居等企業集聚,鼓勵發展電子商務與智慧物流;依託漢文化資源稟賦,培育創意經濟、特色民宿等產業。
image
專欄 4:未央區五大片區示意圖
image
專欄 5:「奮戰一三五」外延支撐
把城市更新作為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推手:聚焦未央湖、徐家灣、未央路、漢長安城、六村堡五大片區,加快城市更新,健全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空間承載。優化生態環境,刷新城市顏值,增進群眾福祉,增強要素資源吸附力,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由「城心」向「城芯」的跨越式轉變。
把數字經濟作為賦能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以數字經濟為統領,建立以數據、
信息和知識為代表的新型生產要素驅動的發展模式,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和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跨界融合,促進業態創新、制度創新、發展模式創新,培育經濟增長新空間,激發高質量發展內生動力,推動經濟社會全方位變革。
把創新生態作為內涵型增長的重要動力:持續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搭建協同創新體系,推進產業創新需求與技術創新平台嫁接,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拓寬產業協同、資本互融等領域,構建「政產學研用金」產業創新生態圈,實現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精準對接。
把激活文化作為塑造城市魅力的重要方式:擦亮世界遺產、民族根脈「兩大」
金招牌,講好「絲路起點」「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兩大故事,推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和協同發展,做大文化產業,加強文化交流,強化具有漢文化為底蘊的城市設計、旅遊標識設計、文化景觀雕塑設計,推動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打造 「文化強區」。
把開放合作作為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方向:緊抓共建「一帶一路」、關中平原城
市群和國家中心城市等機遇,積極承辦或協辦國際經貿交流、世界遺產主題展會等活動,加強國內外產能合作。擴大大明宮建材品牌與國機西部研發中心工程諮詢的國際知名度,面向西航集團產業創新需求,引入國際知名新型研發機構與諮詢機構,拓寬對外合作的領域和空間。
第七章 提升拓展城區空間
[編輯]堅持多爭增量、深挖存量、優化供給的建設思路,突出集約化發展,加強城市設計,做好城市更新,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高標準進行城市設計。推動城市更新與文化傳承有機結合,深度挖掘「繁榮昌盛、不盡不衰」文化內涵,記錄未央符號,展示城市魅力。以現代化、國際化為基調,高水準開展城市設計,
強化全區城市空間、城市建築風格、城市色彩、城市夜景、城市天際線規劃管理,加快旅遊標識系統建設,實現旅遊標識標牌、公共信息圖形符號與交通基礎設施統一規劃設計,提升城市形象。布局一批高品質酒店,規劃建設一批景觀雕塑、園藝小品等景觀休閒設施,布局一批國際社區,提高要素資源吸附能力。
image
image
背街小巷改造項目:升級改造芸輝路、文體路、西高路等 33 條背街小巷。
商業門面房盤活工程:聚焦盤活商業門面房資源,採用統一招商、政企合作招商等方式,鼓勵支持發展社區商業,豐富街區、社區商業業態,拓展消費空間。
專欄 6:城市更新重點工程
統籌推進城市空間改造提升。以「三改一通一落地」為重點,高標準推進城市更新,加快全區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穩妥推進片區改造、舊廠區、國有企業社區和老舊市場改造,到 2025年,基本完成棚戶區改造,城中村實現清零。以「老文化、新設計、小改造」為思路,推進背街小巷改造,紓解城市壓力,拓展城市空間。積極推進全區架空線纜落地,淨化城區視覺空間,提升區域形象。
強化土地資源利用。圍繞未央湖片區、徐家灣片區、六村堡片區等重點區域,加強全區土地使用情況調查力度,狠抓閒置土地、低效土地專項整治,利用國有平台擇優收購、企業兼併重組、租賃等方式,盤活閒置土地與低效用地。鼓勵北三環等建材市場集約發展,建設大學科技園區、高端寫字樓群和商業綜合體。
大力挖掘城區新增空間。加強漢長安城遺址區土地調查與核算,在遺址保護前提下,新增建設用地,探索設立區域發展戰略
image
image
1.漢長安城遺址區保護範圍內用地建設工程:將漢長安城遺址區保護範圍內
公頃(約 956.8 畝)有條件建設用地用於博物館、服務設施、管理機構、民俗文化展示等功能建設。
漢長安城遺址區北側用地建設工程:圍繞漢長安城遺址區北側二類建設控制地
帶內 2.34 平方公里(約 3510 畝)有條件建設用地,依託漢唐文化資源,發揮文化載體作用,推動原有村莊改造提升,打造歷史文化豐富、旅遊產品新穎、配套設施齊全的文化旅遊帶。
漢城湖東側用地建設工程:圍繞漢城湖東側 10.87 公頃(約 163.05 畝)用地,
強化主題設計,彰顯未央特色,建設多功能相互連接、相互滲透的體育休閒公園。
未央湖東側用地建設工程:將未央湖東側 6.83 公頃(約 102.45 畝)用地打造成為特色文化街區與高品質商業街。
專欄 7:發展空間拓展重點工程
預留區,拓寬區域發展空間。加快推進漢長安城遺址區保護範圍內及其北側、漢城湖東側、未央湖東側等部分用地優化調整申請,積極推進基本農田規模核減。合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加強地下空間開發項目審批和合理布局,適當推進地下商業、地下停車場、地下人防、地下服務設施等建設,增加城市容量。
第八章 釋放群眾消費潛力
[編輯]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升傳統消費,培育新型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促進消費升級。全力推動居民生活服務業提檔升級,積極發展社區經濟、服務經濟,鼓勵商貿企業創新服務產品,培育體驗式、定製化等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加快建成市級新消費體驗中心。推進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積極發展「線上超市」「網上餐廳」「線上家政」「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無接觸配送」等新
模式,支持生活性服務業企業做大做強,打造智慧生活先行引領區。建設「健康未央」醫療平台,發展互聯網醫療,逐步實現在線問診複診、在線處方、送藥送醫上門等診療服務。
培育新消費場景。積極發展夜間經濟,圍繞商業中心、旅遊景區、歷史文化街區和文體娛樂功能區等重點區域,打造「夜未央」時尚文化核心聚集區,促進消費升級,推動「文商旅體娛」融合發展,打造特色化、品牌化未央經濟新地標。優化「15 分鐘便民購物圈」,大力發展「小店經濟」,鼓勵小店「一店多能」、標準化連鎖經營,提升消費環境和品質。
優化消費環境。加強消費市場監管,落實消費環節經營者首問責任制度和賠償先付制度,推進轄區消費維權站建設,支持企業申請放心消費示範單位,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在商圈、特色街區、酒店住宿等消費場所推行雙語識別、標識引導,加強配套無障礙設施建設。引進一批國際知名酒店和境外餐飲品牌,營造「類海外」消費環境,提升國際消費吸引力。
第九章 探索區域協調發展
[編輯]強化與開發區、周邊區縣協調發展,深化規劃銜接、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環保聯防聯控、產業結構布局調整、改革創新、民生改善等方面合作,構建多網融合、多方共贏的發展格局。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探索建立「大未央」高質量發展聯席會議以及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三級聯動協調機制,推
進區內各開發板塊共建國家中心城市核心城區,加快實現政務融合通辦,形成區域一體、統籌協調、錯位發展、共競共生的發展格局。推進與周邊區縣、開發區協調發展,探索構建公共服務、資源分布、利益補償等合作機制,搭建信息互享、溝通協調、協作同建平台,實現政策溝通與協調常態化、信息共享與傳遞便捷化、城區發展與建設協同化。
推進區域內一體化發展。推進規劃共籌,積極爭取與區內各開發板塊各類規劃銜接,奠定區域一體化發展基礎。推進道路共聯,加強與區內各開發板塊路網建設,推進全區設計、形象和特色相得益彰。推進資源共通與產業共融,暢通人才、資金等各類生產要素和社會資源全域流動渠道,促進各板塊明確功能定位和產業轉型提升,形成產業資源互補、鏈式關聯。推進旅遊共線,深化文化旅遊交流合作,聯合打造精品旅遊項目、產品和線路,構建同一旅遊服務網絡,共同推進與國內外的交流。推進科創共興,整合全區研發機構、高校以及優勢企業資源,探索制度創新、政策融合、空間同建,共同推進校地融合、校企融合,打造全區一體化創新生態。推進環境共治,圍繞生態環境、宜居環境、應急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推進實行一張負面清單,構建標準、規則和措施統一的協同發展模式。推進服務共享,推進與區內各開發板塊醫療、義務教育等公共服務領域共建共享,共同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探索跨區域協調發展。深化產業發展、文旅融合、科技創新、
公共服務、展會活動等多領域、多層次交流合作,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資本、技術、勞動力、產權等生產要素跨界流動和高效配置,實現協調發展。積極爭取與西咸新區、曲江新區文化資源共享,聯合打造特色旅遊項目與西北最優的文創產業聚集高地。探索推進與高陵區、臨潼區、閻良區等西安跨渭河主要區域合作共贏,深化「功能互補」,探索公共服務資源共享,探索「總部、生活+生產」兩地協作發展模式,促進企業主導的跨區域產業鏈合作,實現共建、共促、共享、共榮。
第十章 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
[編輯]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構建內外並舉、全域統籌、量質雙高的開放新格局,提升綜合競爭力與國際知名度。
營造國際化營商環境。聚焦「四最」目標,完善政務服務標準化體系,探索「AI+政務服務」新模式,完善「最多跑一次」自助服務終端等各類「AI+政務服務」應用,強化大數據平台建設,以「信息技術+制度創新」推動政務流程再造、政府管理體制變革,重構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流程及標準,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深化基層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實施 「政務服務便民工程、重大項目服務工程、市場環境創優工程、招商項目落地工程、創新創業升級工程」5 大亮點工程,形成具有未央特色的服務模式。做好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銜接落實
image
image
政務服務便民工程:加快推進全區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加快「15 分鐘政務服務圈」建設,壓減、壓縮申請材料、環節、流程等,構建優質便捷的政務服務體系。
重大項目服務工程:堅持「落地項目抓開工、在建項目抓進度、建成項目抓運
營」,當好推進重大項目建設的「一線服務員」,全力做好重大項目建設的推進落實和服務工作。精簡企業辦理使用水電氣暖過程的前置審批事項,強化企業經營與項目建設水電氣暖等要素保障。
市場環境創優工程:推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組織實施公平競爭審查,拓
寬外資、民間投資領域和範圍。以外商需求為導向,提升外商服務水平與直接投資便利化。以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為抓手,降低企業物流、研發、用工等運行成本。強化重點區域、領域的市場秩序整治。
招商項目落地工程:建立健全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工作機制,打通全過程中的「痛
點」「堵點」「難點」,加強提醒督促,強力推動項目落地。
創新創業升級工程:完善創新創業支持政策,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激活市場活力。建設中介服務「網上超市」,搭建中介信息網絡,規範涉審中介服務。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供良好司法服務保障。
專欄 8:優化營商環境重點工程
工作,下沉政務服務資源,推進高頻涉民事項下放。強化「互聯網+監管」,建立健全審管聯動機制,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環境。探索行政審批標準化建設,規範行政審批目錄管理,推進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開通外資項目及重大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優化項目建設環境。
探索推進對外開放制度創新。主動對標和對接國際先進市場規則,建立與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相銜接、規範透明的基本制度體系,形成要素流動型開放與制度型開放雙輪驅動發展格局。統籌推動外資、外貿等對外經濟合作聯動發展,落實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擴大服務業開放範圍,提升外商財產安全、事務審批、投訴等服務效率,設立「一站式」服務平台和窗口,促進投資便利化。鼓勵資本主要投向新經濟、高端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
支持外資參與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外資利用規模和效益。
推動文化「走出去」。用好世界遺產、民族根脈「兩大」金招牌,講好「絲路起點」「中華民族精神家園」兩大故事,利用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西安文創大賽等平台,爭取承辦「東亞文化之都」、東盟中日韓「10+3」文化城市網絡以及世界文化旅遊大會,強化瓦當、漢服等仿古紀念品的開發推廣,積極開展對外文化貿易,打造絲路文化交流基地,推動漢文化「走出去」。支持民間文藝產業化發展,鼓勵民間組織參與國外各類藝術節和文化活動,引導轄區文化企業與海外華僑交流合作,推動優秀非遺項目對外商業巡演,全方位、多渠道、寬領域展示歷史文化。
加強對外貿易往來。圍繞未央產業以及新經濟發展需要,瞄準投資規模大、品牌影響力強、輻射帶動面廣的優質企業和高端項目,持續開展產業鏈招商、定向招商、精準招商。藉助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空港新城等對外貿易載體功能,推進文化旅遊、大明宮建材、國機西部研發中心工程諮詢等優勢品牌「走出去」,推動文化產品、特色商品、建材家居、高端裝備製造產品以及研發設計、建築設計等服務「走出去」。鼓勵航空航天、新材料、研發設計、建材家居等領域的優質企業參加國際重點展會,支持轄區有條件企業通過在境外設立研發中心、合資企業、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開展國際化經營。培育本土跨國公司總部,提高國際競爭力。
image
image
打造「絲路起點」展示平台:發揮未央漢唐文化資源優勢,以歷史文化展示為核心,結合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和漢城湖地塊招商,提升國際知名度。
構建對外交流合作平台:積極組織企業參與國家及省、市舉辦的各類展會,策
劃承辦各類專業展會,鼓勵轄區酒店提質擴容,打造匯聚人氣、商氣的對外交流合作平台。
營造國際化生活環境:提升學校、診所國際化水平,鼓勵房地產市場保留一批
面向高端國際租客的高檔公寓。積極推動政務服務、社區文化、社會服務、交通出行、文旅商貿等領域與國際接軌,設置中外雙語標識。鼓勵特定區域發展街頭文化。
專欄 9:對外交流重點工程
加強國內外產能合作。主動融入關中平原城市群與西安都市圈,着力突破行政壁壘,深入推進城區建設、生態保護、文化交流、產業協同等經濟社會全方位的協調發展,促進資源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和合理配置。深化與長三角、京津冀、粵港澳、成渝經濟圈等地區的交流溝通,推進與國內知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央企和民企的交流協作,積極吸引長三角、粵港澳優質企業到區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主動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積極參加絲博會暨西洽會、歐亞經濟論壇等國際展會,爭取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與「一帶一路」沿線城市和地區、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建立友好關係,加強國際產業安全合作,構築以品牌、技術、資本和管理為主導的新型國際產業合作體系。
第三篇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
[編輯]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創新驅動發展,以現代產業體系推升三大變革,以新經濟賦能轉型升級,以改革
釋放發展活力,推動未央實現新時代追趕超越。
第十一章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編輯]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未央發展的戰略支撐,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優化科創資源配置、深化科技交流合作、促進科創成果轉化為路徑,構建以企業為中心、市場為導向、產業化為目標的科技創新體系,讓創新成為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優化提升創新生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科技規劃體系和運行機制。聚焦航空發動機、新材料、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領域,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突破口,促進科技資源與產業資源對接,吸引創新投資公司、新型金融機構、基金公司等入駐,通過科技創新項目路演、技術推介等方式,實現產業協同、資本互融。支持高校院所、龍頭企業建設專業化眾創空間,推動轄區眾創空間提質增效,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園區」的全鏈條創新服務體系。依託西北有色院、陝西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等駐地高校院所人才、科技孵化優勢,引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眾創機構和新型研發機構,爭取重大裝備設施、多學科研究平台等省級、市級創新平台布局未央。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大型儀器設備面向企業的開放共享,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堅持以創業帶動創新,強化政策支持,積極吸引科技型企業家、知名科研學者或專家以及專業技術人員到未
央創業。發揮好大企業引領支撐作用,引導西北有色院、西航集團等企業協同發展,鼓勵支持加強基礎研究、注重原始創新。支持創新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行業「隱形冠軍」和科技小巨人企業。加強共性技術平台建設,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
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率。面向全國發布轄區企業技術需求,面向全市收集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科研成果,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資源庫,實現創新供給端與需求端無縫銜接。鼓勵轄區高校、科研機構和創新型企業聚焦產業需求、市場需求,開展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利用完善體系、健全制度、搭建平台、加強績效評價與獎補等手段,引導高校院所、企業建立自主創新和成果轉化的激勵分配機制,推動科技成果就地轉化。藉助西安科技大市場,探索建立「科學家經紀人」服務模式,提高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重點培育一批服務於創業孵化、科技成果交易、科技評估、風險投資等中介機構,加快形成有利於科技成果產業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
落實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方針,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制定更加開放的人才政策,提升留區人才落戶、住房、社保、就醫、子女教育等方面服務質量,實現人才「引得進」「留得住」。聚焦未央發展需求,積極引進國際「高精尖缺」人才、「卡脖子」領域高層次人才、青年科技人才、企業家和創新團隊,壯大高水平工程師和高
技能人才隊伍,探索建立未央智慧高端人才信息庫和服務平台,支撐經濟發展。支持高校、科研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到企業、社會組織等機構專職、兼職開展有償創新活動。支持西航集團、西北有色院等企業與全國高校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推動人才與產業精準匹配。健全創新激勵和保障機制,構建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的收益分配機制,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
第十二章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編輯]按照「奮戰一三五,建設新未央」的總體方針,圍繞未央產業基礎與資源分布,堅持高端化、集約化、集群化發展,做強航空發動機製造產業,做大文化旅遊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研發設計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商務服務業和商貿服務業四大現代服務業,積極打造多樣化經濟承載空間,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構建「1+2+4」產業體系,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做強航空發動機製造產業。加快西安西航未央航空航天科技產業園建設,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發展環境,強化資源要素保障,提升本地配套率,打造航空發動機製造產業集群。發揮中國航發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核設備有限公司等重點軍工龍頭企業優勢,積極爭取國家級、省級軍工重大研發項目和研製任務,鼓勵軍工企業非核心業務外包,吸引技術先進、創新能力強、稅收貢
image
image
西航技術改造及軍品產能提升項目:主要用於發動機葉片、盤類零部件生產加工與研發,新購驗儀,總建築面積約 3300 平方米。
航發動力技改項目:新增工業設備 1000 余台/套,改造工藝設備 10 余台/套;
提升改造西航職工餐廳和游泳館,新增建築面積約 24 萬平方米。
西安西航未央航空航天科技產業園二期與三期建設項目:圍繞航空配套硬科技產業,以外包服務、加工、生產為主導,以核心技術創造、高技術含量產品開發為支柱,打造系統化運作、功能齊全、服務優良、環境優美的專業化產業園。
鈦金科技西安分公司航空航天發動機高端基礎零部件生產基地:聚焦航空航天
基礎零部件產品實現通用化、標準化、體系化的目標,打造集航空航天金屬材料等零部件設計研發與生產等功能於一體的生產基地。
建設先進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發展公共服務平台:借力陝西省服務型製造發展
中心,建立本地技術服務平台、產業協作平台,推動數據共享與網絡協調。依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鼓勵製造業企業與現代服務業企業探索合作新模
式,提升經濟效益和創新能力。
專欄 10:航空發動機製造產業重點工程
獻大的優質軍工配套企業入園,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大力發展服務型製造,鼓勵製造業企業與現代服務業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培育具有總承包能力的大型綜合性裝備企業,支持製造業優勢企業加大服務業務投入和延伸服務鏈條,開展全生命周期管理與定製化服務,促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做大文化旅遊業。按照「全域景觀、景城融合」的思路,堅持全景式打造、全季節體驗、全時化消費、全要素融合、全方位服務、全民化共享,打造一批文旅示範片區,加快建設 4A 或 5A級景區,爭創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強化具有漢文化為底蘊的城市設計、旅遊標識設計、文化人物與景觀雕塑,打造以「一園、一廊、一節、一論壇」2的「四個一」工程為主要內容的中國漢文化旅遊新地標。提升大明宮遺址公園和梨園路旅遊服務功能,打造唐文化「IP」。推進旅遊與水生態、體育、商業、教育等領域
2一園、一廊、一節、一論壇:未央宮前殿遺址公園、漢文化長廊、漢文化旅遊節、漢文化論壇。
image
深度融合,重點打造歷史遺產文化游、生態休閒康養游、鐵路航空工業游、商旅融合時尚游、文化教育研學游「五大」主題旅遊產品。加快未央旅遊交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搭建智慧文旅平台,完善旅遊配套功能,提升文旅服務國際化、標準化水平。
專欄 11:文化旅遊重點工程
漢城湖項目:以「漢文化+」為核心 IP,以「大文創+新產業」為特色,以「保護+活化」為基石,集聚形成國內首個以「漢文化+文創+科創+商旅」為主題的創新型、國家級文旅產業集聚區和地標級新旅遊目的地。
「旅遊+水生態」融合:依託渭河生態保護,開發濱水廊道,串聯生態綠地,
孵化渭河生態觀光、戶外運動,發展水上婚慶服務、節會賽事等文化、體育產業,形成走廊式休閒遊憩空間,打造生態休閒新地標。
「旅遊+體育」融合:依託渭河濕地公園自駕車營地、漢城湖龍舟賽基地、渭
河極限運動基地、渭河城市運動公園,鼓勵開發健步走、自行車、戶外露營、龍舟賽、釣魚等濕地河湖運動旅遊項目,加強體育賽事策劃和賽事基地建設。依託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大力發展體育賽事、運動體驗、健身健康等為主要內容的運動休閒旅遊,打造文體產業聚集區。
「旅遊+商業」融合:依託未央路眾創咖啡街區、梨園路文化街區、四海唐人
文化主題街區等特色街區,加快梨園路「音樂之城」、未央路「書香之城」建設,新建一批旅遊商業街、特色美食街。結合片區綜合改造,打造一批旅遊商業綜合體,培育一批旅遊商貿精品項目。
「旅遊+教育」融合:依託未央豐富的學府、遺址資源打造特色校園游、高校
研學游、遺址研學游、假期夏(冬)令營、科普教育游、教育考察等研學旅行產品,發展研學旅遊。
紅旗鐵路文化休閒公園建設項目:結合紅旗鐵路沿線的環境資源、城市記憶、
居住情結、工業文化等特點,打造融市民生活、運動健康、城市藝術、生態景觀、民俗風情、休閒娛樂、旅遊觀光等於一體的鐵路文化休閒公園和文化創意休閒街區。 7.漢文化旅遊體驗研學基地項目:以未央宮遺址為核心,持續加強與省市委黨校、
各大專院校、中小學校和各研學機構合作,聯動學校、團委及社會力量,大力發展集科普、展覽、體驗功能為一體的研學旅遊,建設漢文化研學體驗聚集活動基地。
文化旅遊企業培育計劃:引進一批世界 500 強、中國 500 強、全國文化產業
30 強等文化旅遊企業。引導有條件的文化企業進入旅遊市場,扶持一批本土文旅企業成長壯大,培育一批綜合性文旅企業集團。抓好中小微企業孵化培育,支持文旅企業做大做強。
未央旅遊交通綜合服務中心建設項目:主要建設漢文化展示中心、遊客服務中
心、遊客換乘中心、駕培中心、其他輔助服務等,占地 123 畝。
酒店項目:包括力高滻灞高品質酒店項目、明光大酒店建設項目等。
做大文化創意產業。用活四海唐人街、四海中心、漢城湖、大明宮中央廣場、未央書城等資源,植入創意元素,融合數字化
image
image
發展文化創作:依託歷史文化和人文資源,圍繞未央路片區、大興新區未央區域、大明宮中央廣場等區域,招引知名文化創作團隊或工作室,大力發展以文學創作、演藝戲劇、工藝設計為重點的文化創作新業態。
發展數字創意:圍繞徐家灣片區、大興新區未央區域等區域,推進數字技術與
創意設計、演藝娛樂等領域融合發展,形成以創意設計為核心和以演藝、動漫、遊戲為補充的數字創意產業體系。強化與華僑城文化集團等數字創意龍頭企業合作, 打造西北數字創意產品策源地。
發展文創休閒:依託四海唐人街、四海中心、漢城湖、未央書城等區域,強化
主題設計,打造一批以文化為內涵、創意為特色、休閒為主題、時尚為理念的文創休閒場景,完善周邊商業配套,構建「慢生活」體驗區。
文化產品化工程:建立完善的產權制度,鼓勵引導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投資文
化產業,吸引國內外設計大師、知名團隊參與漢文化文創產品設計研發,推動漢文化產品化。建立文物IP 授權審查機制,構建「未央文創」線上銷售網絡,提升文創產品文化價值、品牌內涵,推動文創產品市場化發展。
策劃文化創意活動:依託豐富歷史文化資源,舉辦以歷史文化創意作品、民間
傳統工藝品、民間遊戲活動為主題的文化藝術節。與西咸新區合作,深度挖掘周秦漢唐四朝古樂文化,組織官方和民間樂社,舉辦古樂藝術節。充分挖掘漢服市場潛力,組織舉辦漢服藝術節,傳承漢服之美,打響「漢文化在未央」。
專欄 12:文化創意重點工程
技術,培育文化創作、數字創意、文創休閒等新業態,推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式發展。以漢長安城片區、六村堡片區為核心,規劃建設以文化研究、交流、推廣、商貿物流為主的漢文化產業園,重點建設高端的文化會展中心、影視展演中心、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文化產品展銷中心等項目,探索發展漢服、武術、中醫、書法、圍棋、音樂、絲綢、瓷器等文化產業。圍繞漢唐文化,舉辦一批文化創意活動,培育發展一批創意領軍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產業集群和中小微文化企業群落,打造創意經濟發展高地。
發展研發設計服務業。鼓勵西北有色院、西航集團等企業聯合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建設製造業創新中心、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服務機構,鼓勵建立研發設計服務聯
image
image
國機集團西部研發基地建設項目:主要建設研發綜合管理中心及設計大樓,立足於解決全球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工程技術難題,積極開展符合國家重點投資領域與發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的工程設計領域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打造工程技術產研高地。
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新材料科創產業園:充分利用現有科研、中試的優勢條件
建設研發平台、眾創空間以及創業投資基金平台,打造全過程培育、全方位服務的雙創示範基地。
新材料研發企業聚集工程:發揮西北有色院稀有金屬材料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
心、超導材料製備國家工程實驗室等技術平台優勢,加快推進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新材料科創產業園建設,引導超導材料、生物工程材料、納米材料、高性能特殊材
[編輯]料等新材料研製企業落戶未央。
專欄 13:研發設計重點工程
盟,支持開展基礎研究、原始創新,促進關鍵技術攻關。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研發機構、省級或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服務平台,打造西北知名研發服務集聚高地。發揮國機西部研發中心、中鐵二十局集團公司等企業聚集優勢,盤活廣成國際、大明宮中央廣場等樓宇資源,加強與長安大學、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陝西省建築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合作,培育建築工程設計、建築規劃設計、建築裝飾研發、建築品牌設計等新業態。依託轄區建材、家居產業品牌優勢,鼓勵支持家裝建材設計、時尚智能家居開發與設計等產業發展,打造西北「設計之都」。
,
發展科技服務業。以高質量發展和新動能培育為導向,發展檢驗檢測、科創服務和科技推廣服務「三大服務領域」。檢驗檢測。加快建設「互聯網+檢驗檢測」一站式綜合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提供線上下單、線下檢測,大力發展線上檢測,打造面向西安、輻射陝西、服務全國的檢驗檢測服務中心。科創服務。立足西北有色院、陝西科技大學等科研優勢,建立創新創業共同體,提供
image
image
未央創智園建設項目:主要建設人才公寓、創智大廈和社會化停車樓,建設集消費聚集、產業導入、配套優化、生態提升於一體的「科創新中心、幸福智慧城」, 打造高科技人才的安置場所和創客空間孵化器。
陝西科技大學技術市場建設項目:匯集陝科大的創客空間、孵化基地、技術轉
化基地以及創辦研究所,提供市場技術開發、技術推廣、技術服務、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政策諮詢等服務。
哲思匯教育科技孵化器建設項目:建設集基礎辦公設備、創業咖啡廳、綜合服
務中心、路演大廳、錄課室、多媒體教室等於一體的教育科技孵化及服務空間。
西安工業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建設項目:積極推動西安工業大學人才資源轉化,建設涵蓋創新創業成果展示與轉化、創新創業訓練營、頭腦風暴交流、創新創業苗圃、創新創業孵化、創客交流功能區域等服務空間的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專欄 14:科技服務重點工程
技術諮詢、創新孵化、成果轉化、產業項目孵化、科創金融投資等服務,構建「政產學研用金」多元協同的科創服務生態圈。科技推廣服務。建設未央知識產權交易平台,培育集展示、交易、在線、投融資「四位一體」的網上科技市場平台,加快與浙江、上海等高端產權交易平台的鏈接,推動形成網上科技大走廊;加快搭建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平台,加快與實體企業建設一批校企、院企共享研發中試平台、共享實驗室,引領推進科研院所科技成果產業化。
發展商務服務業。以服務本地以及渭北地區產業發展需要為導向,依託高端樓宇,完善周邊商業配套,支持財務服務、法律服務、專業諮詢、資產管理服務、職業中介服務等商務服務業發展,打造西安商務服務機構或總部聚集高地。建立健全「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金融服務,支持轄區企業掛牌上市,吸引國內外知名銀行、證券、保險、投資機構等金融服務機構落戶未央,積極發展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文化金融、消
image
image
1.商務服務業項目:包括中建商務廣場建設項目、老三屆商業開發建設項目、廣成國際中心建設項目、天空之城項目、西鐵小區高品質寫字樓集群項目、大明宮寫字樓項目、鳳城七路高品質寫字樓項目、未央大廈C 座、未央路立交西南角企業總部商業大樓項目、辛家廟立交商務辦公樓宇項目、西安吉利甲醇汽車維修服務站建設項目、蘋果氣調儲藏技術研究中心商業開發項目、北辰大道國際商務中心等。
專欄 15:商務服務業重點工程
費金融等新業態,着力推動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強化金融監管和風險防範,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面向商務企業共性需求,加快建立一批公共服務平台,集成優化各類資源,促進產業集群發展。
image
image
1.商業開發項目:包括大明宮購物中心項目、文景尚品項目、漢都美居裝飾小鎮項目、炕底寨商業樓建設項目、融府商業開發項目、曹家廟社區 1-6 號樓商鋪改造項目、盛龍廣場京東超級體驗店項目、徐家灣片區商業地標開發項目等。
專欄 16:商貿服務業重點工程
發展商貿服務業。大力推動未央路、大明宮等商圈以及四海唐人街等特色街區提質升級,謀劃新增一批主題特色鮮明的商業街區,策劃和承辦更多高層次商貿活動,積極引進商貿企業總部、知名連鎖品牌、專賣店、網紅小店等,支持「首店經濟」和企業連鎖經營發展,打造時尚消費中心。大力發展「互聯網+商貿」,推動商貿企業向全渠道運營商、供應鏈服務商、新零售企業轉型,升級改造智能化、場景化、體驗式零售網點,發展高品質、個性化產品。改造升級建材家居等傳統商貿業態,構建紮根西安、輻射西北、影響全國的專業建材電商平台。引導電子商務企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推動消費升級。
打造多樣化經濟承載空間。依託未央資源稟賦,創新發展思
路,以發展樓宇經濟、街區經濟、地鐵經濟為抓手,構建適合未央經濟發展的新承載空間。
——發展樓宇經濟。推進樓宇周邊環境整治建設納入城市建設和改造規劃,合理調整四海中心、西部研發中心、廣成國際中心等商務樓群周邊業態。打造大明宮中央廣場、澤星大廈、和生國際、未央大廈等特色樓宇。
——發展街區經濟。完善四海唐人街、未央路咖啡街區等現有特色街區服務功能,提升街區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立足未央區位與交通優勢,以特色化、人文化、規模化為發展思路,打造漢城湖漢文化主題街區、大學城校園商業街、徐家灣休閒購物街等特色街區。
image
image
樓宇經濟提升工程:堅持高點站位、錯位發展,通過政府引導、特色招商,明確未央主力業態,不斷壯大樓宇經濟。到 2025 年,爭取新增稅收億元以上的樓宇 1
個,稅收五千萬元以上的樓宇 2 個,稅收千萬元以上的樓宇 8 個。
特色樓宇培育工程:做好二次招商,推動建築企業總部入駐廣成國際、工程諮詢行業入駐國機集團西部研發中心、文化產業總部入駐四海中心、家居與時尚設計企業入駐大明宮中央廣場、檢驗檢測企業入駐和生國際、新材料研發企業入駐未央大廈。 3.閒置樓宇與低效樓宇盤活工程:針對未央大廈 A 座、老三屆首座、水晶卡巴拉
等存量樓宇資源,建立樓宇經濟台賬,優化轉型小微企業,積極招引優質企業。鼓勵
專欄 17:經濟承載空間重點工程
——發展地鐵經濟。圍繞大明宮西站打造總部與高端產業聚集區,依託余家寨站發展創意經濟,串聯未央湖站與東風路站建設慢行休閒大走廊,以學府路站為核心發展「TOD+創業孵化」,聚焦團結村站建設智慧城市超級體驗基地,構建多個國際化、特色化、差異化、品質化消費場景,推動交通圈、生活圈、購物圈、休閒圈實現「多圈合一」。
樓宇物業開展個性化服務,鼓勵樓宇產權單位通過包裝策劃、置換改造、出售轉讓轉租等形式,盤活閒置樓宇與低效樓宇。
總部招引工程:完善總部優惠政策,積極引進行政總部、科研中心、營銷總部
等。到 2025 年,成功引進企業總部 3 家。
打造國際化新型消費城區:圍繞各大商圈以及漢長安城遺址區、紅旗鐵路周邊等重點區域,強化與美團、抖音、攜程等流量平台的合作,打造新業態、新體驗的消費活動,構建國際化、智慧化、特色化、時尚化、高品質的消費場景,提升國內外知名度。
大明宮西站 TOD 項目:依託周邊商業樓宇資源,加強配套商業業態和服務設
施建設,推動與西北有色院聯動發展,吸引總部企業和高端產業聚集發展,努力打造集辦公、交通、購物、娛樂、飲食、居住等功能於一體的產業聚集區。
余家寨站TOD 項目:依託四海中心,以文化資源轉化為目標,以文化創意為
抓手,發展創意經濟,吸引創意設計、創意體驗、文化科技創新和生活配套服務等企業集聚。
未央湖站與東風路站TOD 項目:圍繞未央湖,打造慢行休閒大走廊,營造親
生態、進綠城、快通勤、慢節奏的城區生活氛圍,建設多維度多層次的立體公園商業街,構建時尚商業與餐飲、休閒文化社交、社區公共服務配套、會議會展觀光等消費場景。
學府路站TOD 項目:依託大學城,發展「TOD+創業孵化」,打造集雙創服務
研發設計、科技金融、生活配套服務於一體的科技創新培育區,促進科教資源轉化。
團結村站TOD 項目:推進智慧城區建設與城市更新同步規劃,高標準配置商務寫字樓、精品住宅、酒店、配套商業等,加快智慧城市超級體驗基地建設,發展數字經濟、體驗經濟、夜間經濟,培育新零售等新業態。
、
第十三章 新經濟賦能新發展
[編輯]聚焦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新技術,全力推動新經濟發展,探索構建數字化生態體系,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促進傳統產業提升改造、群眾生活方式變革。
加快新型智慧城區建設。以構建感知體系、計算運營系統、應用場景和安全保障體系為抓手,打造「數字未央」。以徐家灣片區城市更新為契機,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技術在城市建設和管理領域的深度運用,率先打造「智慧徐家灣」。構建涵蓋全面感知網絡、通信網絡和雲計算中心的集約化智慧城區支撐體系,實現城市更新與數字化生態一體建設、智慧城區與數字政府一體部署。
image
image
1.建設城市智慧大腦運營「芯」:建設西安城市大數據中心和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建成集實時化、可視化的智慧城市綜合運行管理、應急管理指揮等功能於一體的管理和運行指揮平台,實時監測政務服務、城市管理、民生服務、公共安全等領域通過大數據平台集成、分析、利用城市運行數據,形成城市智慧大腦運營「芯」。
專欄 18:智慧城區重點工程
建設西安城市大數據中心和智慧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加快建成城市智慧大腦運營「芯」,對接省、市新型智慧城市數據交換共享平台,促進應用系統集成,推動跨部門、跨層級、跨領域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積極推動「5G+園區」「5G+社區」「5G+景區」發展,構建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公共安全、產業、群眾生活等領域智慧化應用場景。構建監測、抵禦、治理、評估「四位一體」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全民網絡安全教育,提高群眾信息技術使用和安全防範能力。
,
推動製造業數字化提升。圍繞徐家灣片區,打造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園區,吸引大數據、互聯網、雲計算等新興產業企業集聚,努力構建「獨角獸+准獨角獸+小巨人企業」的企業發展梯隊。探索建立「以點帶面」發展體系,建設新經濟發展示範試點,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發展。積極推進「5G+先進製造」,支持西航集團、西北有色院、西安安泰葉片技術公司等骨幹企業推進智能製造示範工程建設,強化工業互聯網、機器人等智能技術在研發設計、生產製造、營銷管理、售後服務等關鍵環節的應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形成「龍頭企業示範帶動,產業鏈協同轉型」的智能製造發展格局。
image
image
新經濟應用場景建設:梳理不同場景對各類解決方案的應用需求,在服務實體經濟、智慧城市建設、科技創新、人力資源協同、消費提檔升級、綠色低碳發展、現代供應鏈創新應用等領域,發布城市機會場景清單,着力促進新技術推廣應用、新業態衍生發展和新模式融合創新,以新動能推動新發展。
新業態企業集聚:積極吸引網絡交易平台、信息資訊平台、互聯網醫療、自動
化物流網絡、企業雲辦公、互聯網教育等新業態企業集聚。
發展智能家居:加快北三環區域城市更新,積極引進智慧化家居產業基地,建立未央智能家居產業創新服務平台,推動傳統家居企業向智能家居轉型,打造西北智能家居產業集散地。
發展智能服務:以西安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為契機,依託
徐家灣片區與大學城片區,充分發揮西安工業大學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發和人才優勢,加強與省內外高校合作,吸引大數據服務、人工智能服務、人工智能識別等領
域優質企業集聚,推動產業、生活、政務等領域智能化升級。
專欄 19:生產、生活方式變革重點工程
促進服務業數字化提升。深化 5G、雲計算、互聯網等新興技術在金融、商貿等產業領域的應用,推動電子商務、跨境電商、網紅帶貨、直播薦貨、新零售、數字金融等新模式發展。發揮大明宮、北三環建材家居產業品牌優勢,強化政策、人才與資金等要素保障,推動智能家居、智能服務等領域發展,促進傳統產業智能化轉型。面向智慧城市發展需要,打造服務數字化應用場景,推動政務、交通、環衛、供氣、供水等服務領域數字化、智能化提升,提升群眾生活便捷化水平。
構建數字化生態。依託西安北站、城北客運站以及地鐵 2 號線、4 號線等軌道交通,借力行政中心、咸陽機場,以提升辦公、消費、居住環境為主線,增強人才流、信息流、資金流、知識流等流量經濟資源整合和承載能力。探索與區內各開發板塊協同推進供應鏈要素數據化和數據要素供應鏈化,支持打造「研發+生產+供應鏈」的數字化產業鏈,支持產業以數字供應鏈打造生態
image
image
新經濟政策和資金支持工程:制定數字經濟綜合扶持政策,優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政策環境,降低企業創新風險。加大金融支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新經濟人才隊伍建設工程:積極引進數字經濟領域領軍人才與高水平創新團
隊,鼓勵校企合作建設數字經濟人才培訓平台。
經濟發展支持平台建設工程:建立全域旅遊平台、建築智能創新平台、軍地協作服務平台、雲上會議會展平台、在線新經濟服務平台、創新創業孵化平台等生產服務平台、生活服務平台、科技創新平台。
專欄 20:數字化生態重點工程
圈,促進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空間鏈重塑。建立一批生產服務平台、生活服務平台、科技創新平台,培育壯大一批平台型企業,加快吸引一批協同研發、解決方案、智慧倉儲、融資租賃及金融服務等供應鏈協同平台,促進優質資源開放共享,構建「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跨界融合的數字化生態。
第十四章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
[編輯]突出基礎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舉措,加強改革的系統性,協調推進經濟、社會、行政等重點領域體制改革,激發市場活力。
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以財稅體制改革、市場化改革、國有企業改革以及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為重點,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
——落實財稅體制改革。深化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完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框架。積極爭取中央及我省補助,全力回收歷史遺留欠款,強化短期債務償還保障。盤活土地資源,提升土地
價值,籌建未央償債基金與發展基金,建立長效化債機制,降低債務率。實行政府舉債融資負面清單管理,完善政府債務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創新投融資模式,建立多元化投融資渠道。用足用好 PPP 模式,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
——深化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推動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領域的市場配置改革,完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運行機制,因地制宜、穩步推進,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航空發動機、新材料、新經濟等領域集聚,提升市場機制活力和創新力。加快建立公平競爭的審查制度,全面實行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
——加快國有企業改革。穩妥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完善區屬國有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市場化經營機制,健全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加快區屬融資平台轉型發展,鼓勵區屬國有企業發行公司債券,募集發展基金,為區域建設與發展提供資金保障。動態調整國有資產布局向重點產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健全管資本為主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推動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鼓勵支持區屬國有企業升級產業鏈條,參與產業項目招商、建設和運營,拓展業務範圍,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兩個毫不動搖」3,充分
3兩個毫不動搖: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扶持作用,優化財政資金對總部經濟、規上企業和中小企業支持方式,強化中小企業服務中心服務引導功能,完善對企業在創業、創新、融資、市場等方面的支持政策。發揮行業協會、產業聯盟與商會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促進非公經濟發展。
深化民生領域改革。堅持「群眾有所呼,改革有所應」,持續深化民生領域改革,加快補齊民生短板,促進民生改善。
——推動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探索創新土地流轉制度,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經營權,實施統一流轉、統一管理,建立規範高效的「三權分置」運行機制,完善土地流轉服務體系,成立農村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加快建設遺址區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遺址區土地向各類新型經營主體流轉。深化戶籍制度改革,落實閒置宅基地和閒置農房政策,加強對宅基地管理等規章制度的宣傳學習,穩步推進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積極開展「共享農屋」「共享村落」等創新試驗,引導市民與遺址區原居民共建共享農屋。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進一步推進「名校+」改革,發展集團化辦學方式。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名師+」 「名校長+」工程,不斷完善教師交流、職稱評定、績效考核等制度。明確學校辦學主體地位,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着力為學校鬆綁、為教師減壓、為學生減負。深化課程課堂教學、教師育人方式、招生制度等改革,逐步完善「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藝術審美體驗+藝術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構建德智體美勞「五育」學生全面發展質量培養體系。深化職業教育改革,完善職業教育制度體系,完善技術技能人才保障政策,加強職業教育辦學質量督導評價,提升技術工人技能水平。
——加快醫藥衛生改革。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好藥品三統一、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基層衛生綜合改革、異地就醫結算備案等各項醫改工作。以「國家組織藥品集中採購和使用試點工作」為抓手,落實藥品、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政策,落實醫藥價格信息監測與披露價格函詢、約談等制度。深入推進醫保支付方式、醫療服務價格、醫保基金監管體制、醫療衛生事業單位薪酬制度等改革工作,鞏固提升醫療保障能力。
——推進其他民生領域改革。進一步深化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制度等改革,推動優質法律服務資源下沉。持續深化「分調裁審」機制改革,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發展一網貫通、全程多項業務的「智慧訴訟服務」模式,提高矛盾糾紛化解質效。深化城市管理市容環衛監管體制改革,探索構建以第三方機構參與信用考核評價的新型市場監管模式,完善市容環衛考核體系。
深化行政體制改革。突出行政體制改革重點、難點和焦點,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大力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建設服務型政府。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以「放管服」改革為統攬,深入推
進簡政放權,加快形成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服務清單、效能清單和行政協助事項清單,完善部門協同配合機制,規範權力運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對新產業新業態實行包容審慎監管。加強投資項目全過程監督管理,建立政府投資項目後評價機制,提高投資決策水平和投資效益。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評估和事後評價制度,建立清單動態調整與管理績效評估系統,加強效能監察,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能力。
——擴大政府信息公開。加快形成政府信息公開領域負面清單運作模式。認真執行《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推進重大決策預公開,建立健全輿論風險評估機制,加強輿情監測、研判、回應,提升重大決策的科學性,防範輿論風險。嚴格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強化經濟發展、營商環境、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信息公開,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範化。
第四篇 全力建設文化強區,增強文化軟實力
[編輯]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弘揚以勤奮儉樸、勵精圖治、多元融合、追求卓越為核心的漢文化,把漢長安城遺址打造成為全國古都的統領、世界文化的高地。
第十五章 全面繁榮文化事業
[編輯]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積極構建現代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完善全區公共文
體服務設施網絡,提升公共文體服務效能,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提高社會文明程度。依託社區、學校等載體,藉助現代媒體,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促進群眾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推動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思想觀念、精神面貌、文明風尚、行為規範。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弘揚「延安精神」,傳承 「西遷精神」。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健全志願服務體系,廣泛開展以勞動創造幸福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大力弘揚誠信文化,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
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堅持均衡配置、規模適當、經濟適用、節能環保,加強市民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綜合服務中心建設。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籌劃新增一批公共文化場所,推動基層綜合性文化中心運行模式創新,提升公共文化陣地服務效能。以「促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之城」為主題,建立區、街分級負責工作機制,以旗艦店、示範店、標準店等實體書店為主體,以社區書屋、小書屋和閱讀吧為補充,搭建多層次、多樣化、全方位的全民閱讀服務體系。
image
image
區級文化中心建設工程:於紅旗東路選址建設集會議培訓、圖書查閱、作品展覽、休閒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中心。
市民服務中心建設工程:於太華北路附近選址建設集文化展示、政務服務、休
閒服務、會堂等功能一體的市民服務中心,拉近政企民距離,提升區域服務水平。
未央三館建設項目: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目標,建設文化館
專欄 21:文化事業重點工程
、
圖書館等文化服務機構建設。
4.未央區檔案館項目:按照《檔案館建設標準》,建設檔案庫房、對外服務用房檔案業務和技術用房、辦公室用房等主要功能用房,以及附屬用房和建築設備,促進政府信息公開,推動未央檔案事業健康發展。
、
第十六章 傳承弘揚歷史文化
[編輯]堅持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協調做好文物的研究、保護、傳承和發展,夯實民族根基,促進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不斷提升。
打造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深化漢長安城遺址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研究,爭取中央及省市資金支持,實施創新研究工程,建立遺址區研究中心,搭建學術交流平台,積極組織開展漢長安城遺址相關學術研究與學術交流活動,努力爭取國家、省、市、區四級聯合推動遺址區發展。組織編制文物考古工作計劃,加強對漢長安城等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席王高蹺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調查研究,挖掘轄區文化遺產歷史資源,摸清文物家底和資源分布。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文物資源調查中的應用,採集歷史文化遺產綜合信息數據,推進漢長安城遺址和歷史文物基礎數據的數字化、信息化和規範化建設,明確遺址區範圍與坐標。
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加快推進漢長安城博物館、絲綢之路博物館、渭河古橋博物館、中國古代冷兵器博物館等博物館建設,新增一批民俗、藝術、自然、科技等多元化、特色鮮明的博物館,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傳承示範區」。紮實推進漢長安城遺
址區違建拆除,搬遷占壓遺址的違規建築,探索利用無人機等新
image
image
「天然歷史博物館」之區建設工程:依託豐富的漢唐文化,整合社會力量與資本,新增一批博物館,讓博物館成為遊客感受中國歷史、體驗未央風情、享受文化滋養的旅遊目的地。
絲綢之路博物館建設項目:位於漢長安城西安門外,以展示漢長安城遺址內歷
年出土的珍貴文物、漢長安城全景復原模型及漢文化歷史載體為核心,建設絲綢之路博物館。
渭河古橋博物館建設項目:以建設與渭橋本身級別相應的中國古橋博物館為目
標,規劃建設渭河古橋博物館,保護渭河古橋遺址,展示「絲綢之路第一橋」魅力。
漢長安城遺址滄池及南護城河水系建設項目:進行滄池和南護城河考古勘探, 實施保護性恢復工程。
專欄 22:歷史文化保護重點工程
技術,推動技術監測與人工監測相結合。對遺址區非禁止範圍實施重大修繕保護項目,對瀕危損毀文物進行搶救性保護,對重點文物進行預防性主動性保護,完善集中連片保護措施,嚴格執行文物保護督察制度,強化各級部門主體責任,促進漢文化有效傳承。統籌博物館、社會組織、愛好者協會等力量,打造亮點活動品牌,構建具有未央特色的傳統文化傳承與保護體系。
打造世界文化遺產公園。以體驗絲路文化、展示絲路風情、講好絲路故事為主題,提升「絲綢之路歷史起點」價值和內涵。利用露天原狀展示、基址復原展示、原狀復原展示、標識展示、場館展示、考古發掘現場展示等方式,全面展示漢長安城遺址,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標識地。引入 AI、VR、AR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展示形式,促進歷史文化與現代時尚相結合,推動歷史文化數字化。建設漢長安城遺址區官方網站和數字雲平台,推動遺址區文物和文化資源數字化展示,實現歷史名人、漢代故事、詩詞歌賦、典籍文獻等關聯信息實時展示,打造「空中漢長
image
露天原狀展示:圍繞城牆、宮殿基址等各類地上夯土遺蹟,實施遺址本體保護、技術加固以及周邊環境整治,以露天原狀展示為主要方式,展現歷史遺蹟。
基址復原展示:摸清歷史遺蹟保留情況,選擇歷史價值較高、遺址保存較好、
展示效果較好的建築基址,實施基址復原展示。
原狀復原展示:強化池沼、渠道、城壕等水體遺蹟考古挖掘,做好水系景觀原狀恢復工作,選取部分地面夯土全部缺失的城牆段落,實施原狀復原展示。
標識展示:積極推進地下遺蹟以及破壞嚴重的地上遺蹟的覆蓋保護,利用種植
淺根系植被或卵石鋪設等方式,實施標識展示。
場館展示:選取部分考古價值較高、觀賞性較好的地下遺址,修建地上展示廳, 實施場館展示。
考古發掘現場展示:選取部分考古發掘意義高、觀賞性較好的考古地點,實施
考古發掘現場展示。
專欄 23:歷史文化展示重點方向
安城」。堅持保護優先、重點展示、還原歷史、突出特色,探索恢復好、展示好古遺址、名建築、名人故里等文化遺存。
第十七章 振興漢長安城遺址區
[編輯]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民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改善群眾生活環境,完善基礎設施,構建活力迸發、綠色生態、路網貫通、民生幸福的發展體系,推動遺址區全面發展。
優化遺址區發展環境。以修復和重塑遺址區再生產能力為任務激發發展活力,以創建生態宜居環境、保障民生為任務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以強化人才支撐、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為任務增強遺址區內生發展動力,以構築產業體系、優化產業布局為任務暢通要素流通,以繁榮文化、健全治理體系為任務推進文明治理,建立健全建成區與遺址區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實現文物
保護、文化挖掘、環境提升、民生改善、社會治理協調發展。
加快建設國家文化公園。積極爭取國家及省、市專項資金,大力宣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重要意義、豐富內涵和進展成效,撬動社會資金,探索建立「政府主導、社會投資補充」的多層次國家文化公園財政體制,全面推進漢長安城與六村堡兩大片區整體發展。設立漢長安城國家文化公園研究院與漢長安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集團,根據國家文化公園資源整體布局、環境條件、配套設施等情況,融合現代科技,在允許範圍內打造保護傳承、主題展示、文化教育、兒童遊樂、旅遊休閒等多個特色功能區,提升國家文化公園服務功能。組建漢長安城文化傳播公司,強化歷史文化與國家文化公園特色功能區宣傳,組織開展形式多樣主題活動,鼓勵打造實景演出,提升未央漢文化知名度。
打造城市中央公園。堅持「遺址保護和遺址振興」並行,創新遺址區發展模式與投資模式,完善遺址區旅遊接待設施,打造遺址感知、文化修學等體驗式文旅項目,培育花卉苗木、田園觀光、運動休閒、民宿旅遊、房車露營、創作體驗等業態。在滿足文保條件下,全力推進遺址區內「綠化+文化+設計」的綠化提升工程,打造西安城市「綠肺」。堅持「一村一品」,挖掘遺址區原住民房、原住民資源優勢,探索建立「藝術生態銀行」「文化生態銀行」運作模式,引進漢文化遺產保護基金,建設田園藝術村、民俗文化博物館、藝術部落、藝術之家等。
image
專欄 24:城市中央公園建設重點方向
花卉苗木:依託遺址區土地資源優勢,在滿足文保的前提下,以「公司+集體+農戶」參股為方式,建立公司化運行機制,以「時尚設計+有機綠色」為思路,鼓勵發展花卉苗木業,打造集花卉種植銷售、攝影遊覽、特色採摘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農業區。
田園觀光:發揮漢長安城遺址區資源和規模優勢,加強民俗文化植入、園林景
觀設計、慢節奏田園生活氛圍營造,將文化傳承、休閒觀光、科技應用、藝術加工有機結合,發展創意休閒農業、特色休閒農莊、田園康養旅遊、特色種植等產業,培育農田養殖、特色體驗、農產品訂購等業態。
運動休閒:依託漢長安城遺址區場地優勢,嫁接國際康體運動品牌,在滿足文
保的前提下,設計專用自行車道和智慧跑道,適度設計滿足足球類運動等場地,積極爭取承辦馬拉松等運動比賽,提升遺址區知名度和影響力。
民宿旅遊:依託遺址區現有村落,堅持留住文化、突出設計、科學改造,實施
「一村一品」工程,保留原有「老村文化」,設計一批民宿客棧、國際旅遊驛站、樹屋籬園等項目,完善周邊配套設施,打造西安老文化民宿集聚區。
房車露營:以拖掛式房車、帳篷等為主要方式,全力打造全新現代休閒度假體
驗。積極推進與周邊餐飲、酒店、商貿等企業的合作,提供多樣化、個性化、定製化、無接觸配送等服務,豐富遊客體驗和選擇空間。
創作體驗:引入國內外一流工藝美術大師、文化藝術家、非遺文化傳承人、藝
術創作團隊,積極發展美術創作、藝術展覽、藝術攝影、藝術寫生等文創業態,建設藝術體驗館、藝術塗鴉村、創作工作室等,構建全要素、開放式的文化創意類「眾創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創業服務平台,打造全市最具文化特色的藝術創作體驗基地。
改善遺址區生活環境。加大投入力度,改造提升遺址區公路,爭取納入市政道路管理,規劃建設生活性道路4、展示性道路5與景區聯繫道路6,加快實現遺址區公路與市政道路互聯互通。推進供氣設施向遺址區延伸,加強遺址區燃氣基礎設施建設,擴大清潔燃料利用規模。加快遺址區市政配套設施建設,逐步解決遺址區供暖、用電、供水、就醫、如廁、排污、通訊、物流等問題,切實提升遺址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和生活污水有效治理比
4生活性道路:為遺址保護區居民及相關生活活動提供出行條件的道路。
5展示性道理:復原保護漢代道路,用於遺址區內參觀遊覽,展示歷史文化要素。
6景區聯繫道路:為遺址區保護區內各旅遊展示區提供交通聯繫的道路。
image
image
漢長安城遺址區 15 條道路:對漢長安城遺址區內的 15 條道路進行路面修復、綠化補栽、水溝改造。
漢長安城遺址區內八條漢代道路建設工程:實施遺址區內八條漢代道路(宣平
門內大街、雍門內大街、清明門內大街、直城門內大街、橫門內大街、安門內大街
廚城門內大街、洛城門內大街)及相應的遺址道路保護提升工程。
專欄 25:遺址區基礎設施提升工程
例,提升居民群眾生活質量。以遺址區保護和發展為契機,布局一批適合遺址區發展的產業,擴大公益性崗位供給,促進遺址區居民就業增收。實施遺址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爭取將耕地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納入全國試點,嚴格執行耕地保護制度,逐步解決遺址區土地污染問題。
、
第五篇 全面提升城市品質,打造生態宜居城區
[編輯]按照「築城興業、品質聚人」的發展思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升城市品質。
第十八章 推進基礎設施現代化
[編輯]完善區域交通微循環體系,加強市政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大力推動交通建設再提升。全力配合西延高鐵等高鐵建設,助力西安構建立體化交通網絡。配合做好地鐵線路未央區域建設工作。加快五大片區路段提升改造,加強與高鐵新城、滻灞生態區等重點區域的快速路連接,加強次幹路、支路建設,增加區域
image
路網密度。打通斷頭路,改善路網路況,加快實現與西咸新區、高新區、灞橋區、蓮湖區以及渭北地區等市域範圍內各區縣、開發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完善「15 分鐘交通圈」,加密轄區公交線路和站點,做好地鐵與公交線路的銜接,實現各種交通方式零距離換乘。分離人行道和自行車道,保障群眾出行安全、順暢。引入多功能智能杆、多功能路邊設備箱等設計理念,推動道路改造提升,努力建成全市領先的車聯網和智慧道路。
專欄 26:城區交通提升工程
地鐵線路未央段建設工程:配合做好地鐵 2 號線二期北延段、8 號線、14 號線、
10 號線一期等過境征遷,全力支持地鐵線路未央段建設。
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全力配合建設尚稷路立交、元朔路立交、朱宏路快速幹道、太華路快速幹道、北辰大道快速幹道、北辰大道向北延伸跨渭河道路、啟源三、五路與滻灞段連接項目。加快推進緯二十七街、緯二十八街、緯二十九街、文景路西側規劃路、鳳城三路北側規劃路、文景路東側規劃路、啟源四路、啟源五路、環湖南路至尚稷路、紅旗路二期、灞浦四路、建材北路、同建路(西高路-紅旗東路)、西高路北側規劃路(同建路-渭濱路)、御井路(鳳城八路-紅旗東路)、鳳城九路(太華北路-北辰路)、經九路(團結村段)、鳳城八路北側規劃一路(經九路-護衛路)、鳳城八路北側規劃二路(鐵路線規劃路-御井路東側規劃二路)、鳳城八路北側規劃三路(太華北路-北城大道)、鳳城九路北側規劃路(太華北路-北辰大道)、永清路北延伸(鳳城八路-太華北路)、鐵路線規劃路(太華北路-鳳城八路)、經九路西側規劃路(太華北路-鳳城八路)、經九路東側規劃路(鳳城八路北規劃一路-鳳城九路)、御井路東側規劃一路、御井路東側規劃二路、創智廣場西側規劃路、同建路東側規劃路(紅旗東路-太華北路)、渭青南路(同建路-同建路東側規劃路)、渭青南路北側規劃路、紅旗路拓寬改造、渭濱路改造提升、北三環南路規劃一路、北三環南路規劃二路、漢渠北路、漢渠南路、秦川路東側規劃路、永信路南側規劃路、永慶路北側規劃路、長青二路、永信路北側規劃路、永慶路(長青路-永信路南側規劃路)、團結片區市政道路、環湖東路、環湖西路等項目建設。完善華聖地塊路網建設,加快開通西安北客站到臨潼兵馬俑公交線路。
六村堡街道轄區路網提升改造項目:對一幹路西段,稻田路全段,豐產路六村
堡段提升改造,對東風村 5 條、桂宮新村 1 條、關廟村 2 條、唐家村 1 條、古渡口村
1 條、感業寺村 1 條道路進行提升改造。
未央區城市夜景亮化建設項目:以服務「十四運」為立足點,重點實施朱宏路、鳳城八路等 10 條城市主要道路兩側樓宇亮化提升工作,提升城區形象。
5.道路照明設施提升改造工程:提升改造事權下放移交涉及的 10 條建設較早、老舊破損、線路故障較多的道路,改善人民群眾夜間出行問題,提升道路照明安全。 6.道路照明燈杆進行「多杆合一」改造工程:按照西安對於「多杆合一」工作的
要求,開展事權下放移交涉及的 46 條道路照明設施中位於十字口的道路照明燈杆的「多杆合一」改造,綜合提升線杆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營造智慧城市氛圍,美化城市環境。
7.未央區市政道路維護提升工程:改造提升區屬及事權下放移交涉及一些建設較
早、老舊破損的市政道路,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推進緩堵保暢,方便人民群眾出行。
加強城區停車管理。強化政策引導,鼓勵社會停車資源共享,鼓勵錯時停車,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策劃新建一批地下停車場、公共停車場,改善城區「停車難」問題。落實《西安市查處摩托車和非機動車非法載客若干規定》,加強摩托車、非機動車管理。控制共享單車投放數量,依法懲處共享單車亂停、亂堆、亂放等行為,建立健全長效管理機制,解決共享單車街面堆積問題。改善大學城周邊交通環境,優化城區市容。
提升市政配套能力。加快完善給排水、環衛、電力、熱力、天然氣等市政基礎配套設施,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提升城區承載力。進一步優化完善城市給水管網設施,加快城市污水收集管網建設、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增加覆蓋建成區與遺址區的集中供水網絡密度。加強協調對接,加快推進尚賢變電站、湖北莊變電站、紅旗變電站等項目建設,繼續謀劃一批變電站建設項目,滿足區域生產、生活用電需求。加快西安市西北片區集中供熱項目建設,強化供熱保障,提升供熱質量。推進老舊居民樓天然氣入戶改造,推進天然氣輸配管網門站和應急儲氣調峰能力設施建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用氣需求。
image
image
雨污水管網項目:落實《西安市雨污管網分流項目建設實施方案》項目實施要求,實施顯慶路污水管道等多項雨污水管道工程,實現雨污分流處理。
電力建設工程:推進尚賢變電站、湖北莊變電站、紅旗變電站、常青變電站、
大興變電站、閆新村變電站、中營變電站、伍家堡變電站等項目建設、改造、提升。
西安市西北片區集中供熱建設項目:建設調峰能源站及配套熱力管網工程,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專欄 27:市政配套能力提升工程
推進新一代基礎設施建設。按照數據採集、傳輸、存儲計算、共享應用的數據要素全鏈條思路,積極建設 5G 高速無線城區,優化提升IPv6 網絡接入能力,引進華為、阿里等知名智能化設施服務商,提升 5G 基站、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能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將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市更新任務之中,積極布設新能源電動車充電站,構建覆蓋全區、布局合理的新能源電動車充電網絡。配合全市建設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西安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推廣窄帶物聯網在交通、環境、公共安全、政務等各領域的應用,探索建設窄帶物聯網智慧小區,打造窄帶物聯網應用示範區。積極建設工業互聯網平台、人工智能服務平台、信息雲平台等,引進培育一批面向產業轉型的支撐平台,推動產業高端發展。
第十九章 優化群眾生活環境
[編輯]以改善群眾最為關心、最為期盼的生活環境問題為着眼點,加強區域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推進全域綠化,構建綠色、整潔、美好的生活環境。
拓寬區域綠化空間。聚焦西安「三河一山」綠道建設,提升
渭河周邊綠化環境,融入生態元素、運動功能和漢唐文化創意,打造渭河生態休閒綠廊。新增和提升一批環境優異、特色鮮明、配套完善、主題突出的城市休閒公園,打造未央城市公園帶。提升區域公園綠地覆蓋範圍,減少綠地服務盲區。加強綠地廣場和社區綠道建設,到 2025 年,全區範圍內累計建設和改造提升綠地
廣場、口袋公園不少於 25 個,建設社區綠道不少於 100 公里。大力實施城市出入口、市政道路、地鐵沿線等重點區域的綠化美化亮化提升,完善「15 分鐘休閒圈」。
推進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做好建成區、漢長安城遺址區、背街小巷、主幹道等重點區域市容環境衛生治理,探索根本性改善遺址區內環境質量新途徑,提升城區形象。加強部門協同和區街聯動,構建三級管理網絡,加大違法排污、違法用地、違法建築、違法經營、違法居住等問題整治力度,持續加強公廁管理和建設,改善環境面貌。堅持清潔化、安全化、集約化、高效化,加快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建設,提高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
第二十章 促進綠色低碳發展
[編輯]強化政策引導,鼓勵企業綠色生產、綠色營銷,倡導群眾綠色消費、綠色出行,打造西安都市圈生態文明建設新標杆。
積極推行節能減排。推廣清潔生產技術、工藝和設備,大力推行節能減排合同管理服務,推進傳統產業綠色改造,建立綠色
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鼓勵龍頭企業及其上下游產業鏈企業發揮示範帶頭作用,提升清潔生產能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加快突破清潔能源和低碳領域的關鍵技術。加強重點耗能行業和單位監督管理,嚴禁新增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做好散煤削減替代和居民煤改潔工作,持續擴大 LED 照明改造、污水熱源利用等新能源項目覆蓋範圍。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強化樓宇、園區節能改造和建築節能,實現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廢物「零排放」。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銷售和使用,推廣替代產品和模式,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塑料製品生產、流通、使用、回收處置等環節的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樹立群眾生態文明風尚。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組織世界地球日、世界環境日、節能宣傳周等生態主題宣傳活動入城區、入社區、入學校,不斷增強全民生態意識、環保意識、節約意識。鼓勵建立綠色批發市場、綠色商場、節能超市、節水超市等綠色流通主體,擴大綠色消費市場。引導群眾綠色消費,倡導居民 1 公里內步行、3 公里內騎自行車、5 公里以上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到 2025 年,居民綠色出行比例達到 90%以上。
第二十一章 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編輯]堅持可持續發展,聚焦大氣、水、土壤和噪聲污染防治,持續推進「互聯網+環保」,紮實推動城區環境持續好轉。
加強大氣污染防治。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加強工業、交通、
建築、生活等各領域碳排放督察、管控,實施碳達峰行動,深入推進大氣污染源綜合治理,探索推進碳中和相關工作,持續降低 PM2.5 水平。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科研攻關,建立健全空氣質量監測與預警機制,強化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應用,提升大氣污染治理能力。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開展全民性環保教育工作,構建大氣污染防治全民共治體系。
加強水污染防治。按照「治、保、引、用、管」總體思路,以分級分段為原則,科學推進全域治水、碧水興城各項工作。加強無人機、無人船等新興技術推廣應用,提升水污染防治能力。加強對工業、餐飲服務業以及居民生活、垃圾填埋場、污水處理廠等重點污染源排查和防治,加快解決遺址區內灃三幹渠整治、澇池納污及城市污水等生態環境問題。鞏固提升滻河、灞河綜合治理成果,加快推進渭河支流幸福河、漕運河和皂河提升整治。
image
1.積水點、排污渠、澇池等治理工程:實施六村堡街道 2 個區域的 4 處道路積水、
7 處明渠污水、20 處澇池綜合治理。
未央區生活污水綜合治理工程:新建排水泵站 20 座,改造現狀排水泵站 1 座; 在中官亭村新建污水處理站 1 座;改造現狀排污明渠為管道或箱涵 6km;排水泵站建成後將現狀 26 座污水澇池全部回填,恢復植被;改造區域內嚴重積水點 10 處;清淤
並修復現狀接入北三環合流管道的排水箱涵,清淤並修復 22 個村村內排水明溝。
西安市第四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改造規模 50 萬立方米,改造內容現狀細格柵、超細格柵、生物反應池等;拆除現狀鍋爐房、接觸消毒池;新建生物反應池、中間提升泵站、鼓風機房及變配電室、加藥系統、除臭系統、臭氧接觸池、臭氧發生間、液氧站等。
專欄 28: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
加強土污染防治。完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提升土壤環
境信息化管理水平,實現數據動態更新。根據土壤污染程度、環境風險及影響範圍,明確改良的重點區域,實施土壤改良工程,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環境質量。加強污染源監管,杜絕二次污染。建立調查評估制度,實施建設用地准入管理,落實各部門監管責任,嚴防土壤污染。加強危險廢棄物、放射性廢物等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提升危廢處理能力。
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加強交通、建築施工、社會生活、工業企業等重點領域噪聲污染防治,強化噪聲排放源監督管理,加快實現噪聲污染排放全面達標。加快建立各部門聯動和信息互動機制,構建政府、群眾、媒體等多方監督主體結構,積極開展常態化聯合檢查,採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提升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效率。暢通噪聲污染投訴渠道,着力提高投訴事件處理能力和效率,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加強噪聲污染防治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建立噪聲信息通報制度,提升群眾噪聲污染防治意識。
第六篇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創造高品質生活
[編輯]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民生保障與社會建設,紮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第二十二章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編輯]堅持立德樹人,加快推進建成區與遺址區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推動教育事業向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發展。
提升學前教育普惠化水平。加強學前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學前教育基礎設施空間布局,提高幼兒園辦園與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水平,到 2025 年,新建 10 所公辦幼兒園,促進學前教育 500米服務半徑全區覆蓋,實現公辦幼兒園「進得去」。全力推進小區配建幼兒園治理與企辦幼兒園剝離移交,鼓勵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建設,加強民辦幼兒園收費監管,實現民辦幼兒園「進得起」,實現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 85%以上。
全力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義務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義務教育基礎設施空間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縮小學校與學校、建成區與遺址區的教育發展差距,到 2025 年,新建初中
與小學 7 所,改擴建初中與小學 10 所。以實施「名校+」、創新招生制度等方式,深入推進與區內各開發板塊義務教育資源共享,共同辦好群眾家門口學校,實現學生「上得好」。優化軍人、高層次人才等人群子女就學服務質量,落實低保戶、經濟困難家庭學生生活費補助政策,實現學生「上得起」。
持續推動普通高中多樣化與特色化發展。積極與全國知名高校、高校附中合作,吸引高校附中或高校附中分校落戶未央,提
升區域高中教育資源供給。大力推動普通高中在培育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教學管理、育人方式等方面形成辦學特色,鼓勵學校自主建設特色項目和特色課程,到 2025 年,全區創建普通
高中特色學校 3 所。
支持教育事業多元化發展。支持民辦教育發展,完善民辦學校管理機制,優化民辦學校審批程序,形成公辦、民辦教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良好格局。加大人力、資本投入,重視轄區職業技術教育,深化職普融通、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嚴把教學標準和畢業學生質量標準兩個關口,探索推進現代學徒製發展,豐富人才供給。提升繼續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老年教育等其他各類教育水平,深入推進終身教育體系建設,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大力推動素質教育發展。抓好學校美育工作,鼓勵學校分學段有側重地規劃美育課程設置,推動美育、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相融合。鼓勵發展一批素質教育課堂、線上線下特色課堂、校園特色活動、校園文化品牌等,培育一批體育、藝術、勞動教育、心理健康等特色學校,打造一批研學旅行、國學教育、社會實踐等示範基地,實現素質教育。重視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加強互聯網、5G、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啟動智慧學校示範試點學校工程建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image
image
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推進漢都新苑DK5 中小學、西航二校與渭濱學校整合、王家棚學校、惠育小學教學綜合樓、徐寨小學教學綜合樓、太元路學校教學綜合樓、長安大學公路基礎設施創新平台、長安大學渭水校區人文社科與建築實驗中心、長安大學渭水校區師生服務大廳、聯合村城改配套中學、聯合板塊配套中學、三家莊城改配套小學、紅旗村城改配套幼兒園和小學、帽珥塚城改配套小學、帽珥塚城改配套中學、未央區第一實驗小學改擴建、棗園小學改擴建、西安市第七十五中學改擴建等項目建設。
大學附屬學校建設工程:利用大學城優勢資源,引導和支持在大學城周邊建設
附屬小學、中學等學校。
語言文字事業高質量發展工程:全面貫徹國家語言文字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 加強各級各類學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監管社會用語用字規範化,推進語言文字
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專欄 29:教育事業重點工程
第二十三章 促進就業增收
[編輯]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引導勞動者轉變就業觀念,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激活社會生產力,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加強完善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全面落實農民工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保障勞動者待遇和權益。健全各類生產要素由市場決定報酬的機制,多渠道增加居民工資性、財產性和經營性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
推動重點人群就業增收。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與擴大就業規模、改善就業結構有機結合,擴大就業容量,提升就業質量,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積極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擴大公益性崗位安置,
幫扶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健全就業公共服務體系、勞動關係協調機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堅持創業帶動就業。發揮區、街兩級創業服務平台功能,加大創業優惠政策落實力度,加強創業培訓。依託大學生創業園區、區青創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等創業空間承載優勢,大力支持重點群體創業,鼓勵成功人士二次創業。
開闢就業新空間。降低個體經營者線上創業成本、就業成本與融資成本,積極培育新個體,擴寬就業空間。支持微商電商、網絡直播等多樣化的自主就業、分時就業。積極與省市對接,制定新業態成長計劃,大力發展微經濟,鼓勵「副業創新」,打造兼職就業、副業創業等多種形式蓬勃發展格局。積極推進靈活就業,建立靈活就業信息服務平台,強化靈活就業勞動權益保障。
第二十四章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編輯]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健全覆蓋全民、統籌全區、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
持續推進全民參保。健全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醫療救助等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積極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完善失業、工傷保險制度,擴大企業年金覆蓋面,促進社會保險實現全區覆蓋。推動「互聯網+」社保模式,建立覆蓋全區的社會保障和養老保障信息網絡,逐步實現社會保障「一卡通」。
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堅持「應保盡保、應助盡助」,完善全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制度,健全居民經濟狀況核對機制,確保各類社會保障、救助和福利政策公平實施。推動社會救助由基本生活救助向滿足多樣化基本需求轉變,逐步豐富基本社會服務,不斷提升社會救助水平。加強信息技術應用,加強建成區與遺址區社會救助家庭情況核查,暢通民政部門與相關部門信息共享渠道,提升社會救助信息化、規範化、精準化水平。
做好基本住房保障。爭取國家及省、市資金支持,堅持分類制策,以「搬遷一批,安置一批,盤活一批」為思路,利用就地安置、異地安置等方式,穩妥推進遺址區住房安置。全力做好項目拆遷和回遷安置,加大力度,精細工作,確保建成區現有城改拆遷群眾全部回遷安置。加強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建立健全住房租賃體系,培育和發展住房租賃市場。
做好退役軍人和殘疾人保障工作。健全退役軍人工作體系和保障制度,構建「互聯網+退役軍人服務」平台,紮實做好就業安置、優待褒揚、權益維護、服務管理工作,依法維護退役軍人權益。完善幫扶殘疾人社會福利制度,落實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制度,開展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做好殘疾人康復救助、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加大殘疾人就業扶持力度,提升殘疾人獲得感。加強公共場所無障礙設施建設,提升無障礙設施配套率和完好率。
image
image
未央區安置樓建設工程:推進王家棚村城改安置樓、草二村城改安置樓、棗園村城改安置樓、譚家村城改安置樓、團結村城改安置樓、未央區後村集體土地上棚戶區改造、西航公司生活區改造六期、井上華府等項目建設。
經濟適用房建設工程:加快民生佳苑經適房、奇星御園二期(中寶達·理想時
光)、西安珠江新城、盛世家合經濟適用房等項目建設。
專欄 30:社會保障重點工程
第二十五章 保障人民健康安全
[編輯]堅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以創建國家健康促進區為契機,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構建以三級醫院為引領、二級醫院與一級醫院為骨幹、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主體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營造全民健身氛圍,提升居民群眾健康水平。
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優化醫療衛生資源布局,支持轄區醫院項目建設,提升醫院服務能力與水平,提高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和資源利用效率。積極推進區級專科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醫療衛生事業以及康復、護理等短缺專科領域,發展專科醫療和特色醫療,提升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精神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病危害防治能力。支持健康產業發展,推動健康產業與旅遊、養老、體育、食品等產業融合發展,豐富健康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與區內各開發板塊聯合建立 「大未央」健康信息平台和醫保信息平台,實現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採購和綜合管理等健康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
提升公共衛生風險防控能力。加快未央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建設,加強公共衛生監測、預警和應急應對能力建設,健全醫療救治、科技支撐、物資保障體系,提升重點傳染性疾病調查與處置能力。加快建成區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提高水質常規檢測、職業病檢測等常規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學校衛生監測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集中、統一、高效的領導指揮體系與常態化醫療應急物資生產、保障、儲備、物流配送機制,完善重大疫情應急響應機制和重大疾病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與經開區、滻灞生態區等區內各開發板塊聯防聯治,推行網格化疾病防控管理模式,完善緊急醫療救援體系建設,打造「布局合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衛生應急體系。
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合理布局基層醫療體系,加強社區醫院建設,健全基層醫療機構人才隊伍培養機制,強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療、住院服務能力建設,到 2025 年,新建、改擴
建 10 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深入推進與區內各開發板塊三級、二級醫院資源共享,全力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共同推進醫聯體建設和分級診療制度,創建「三級醫院+」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實現功能互補。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績效考核,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運行機制。構建以未央區中醫醫院為核心、社區中醫藥服務為輔助的中醫藥服務網絡,大力推廣中醫治未病,積極推動中醫養生保健服務業發展,促進中醫藥發展。
提升體育事業發展水平。充分利用社區公共用房及周邊廣場、街心花園、廢棄廠房、屋頂等城市空間,建設集室內健身房、室
image
image
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工程:包括未央區中醫醫院遷建項目、西航醫院醫聯體建設項目、西安市第三醫院二期擴建項目、唐城醫院二期住院樓建設項目、未央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建設項目、未央區第一人民醫院建設項目、經九路三甲綜合醫院建設項目等。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工程:以每 3—10 萬居民規劃設置 1 所社區衛生服務中
心的標準,加快張家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明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六村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未央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未央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漢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辛家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草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徐家灣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譚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
團結片區體育綜合體建設項目:以特色場館為依託,以體育服務為內核,按照
集約化、信息化、市場化原則,推動業態融合,打造集健康、文化、休閒、教育等
功能於一體的體育消費重要載體。
專欄 31:醫療事業重點工程
外健身場地於一體的綜合社區全民健身中心和多功能運動場。推進智慧體育公園建設,積極承辦和參加國家及省、市相關賽事,持續舉辦「全民健步走體育嘉年華活動」「千人千場」「乒乓球賽」 「籃球賽」等區級品牌活動,豐富群眾體育生活。
第二十六章 促進青年全面發展
[編輯]優化青年成長環境,服務青年緊迫需求,維護青年發展權益,不斷完善具有未央特色的青年發展政策體系和工作機制,促進青年全面發展。
服務青年成長和發展。創新「延安精神代代傳」「踐行西遷精神」等活動載體,引導青年傳承、弘揚延安精神和西遷精神。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引導青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青年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務,倡導合理用眼、科學
運動等健康生活方式,持續提升青年營養健康和體質健康水平。完善促進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加強青年就業服務,推動青年創業實踐。
image
image
1.促進青年全面發展計劃:以「延安精神代代傳」「踐行西遷精神」為載體,加強青年思想引領。以「項目化運作、社會化動員、規範化管理」為指導,提高青年和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力度。以「青春驛站」為輻射,廣泛開展青年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 積極參與並做好重大賽事和會議的志願服務工作。以未檢基地為中心,做好預防
青少年違法犯罪和合法權益維護。
專欄 32:促進青年全面發展重點工程
組織青年建功立業。充分發揮共青團、青聯組織的主導作用,引領青年有序參與政治生活和社會公共事務。鼓勵青年參與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引導青年社會組織更加健康有序發展,增進不同青年群體的交流融合,推動青年更加主動、自信地適應社會、融入社會。不斷強化青年志願服務在各領域的社會功能,鼓勵青年投身「奮戰一三五,建設新未央」生動實踐,形成發展新動力。
第二十七章 關心關愛婦女兒童
[編輯]整合社會資源,推進各單位、群團組織和社會力量協調配合,凝聚工作合力,加強輿論引導,讓尊重婦女、保護兒童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
推動婦女事業全面發展。堅持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提高婦女參政議政水平,完善生育保險制度,加強婦女救助保障。加大婦
女就業和創業支持力度,推動婦女就業、創業。加大「兩癌」篩查工作力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為特殊時期婦女、老年婦女等群體提供心理關愛服務,提高婦女健康指數。建立婦女維權聯動機制,保障婦女合法權益。
健全兒童關愛服務體系。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建立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點。提高兒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保障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基本生活,關愛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基本權益。鼓勵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服務,支持社會工作者、法律工作者、心理諮詢工作者等專業人員,有針對性地提供專業服務。建成一批具有示範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提高嬰幼兒照護服務能力。
第二十八章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編輯]順應人口老齡化趨勢,規範養老服務市場,做好養老服務保障,為老年人營造健康、幸福、和諧、可遊玩的城區環境。
強化養老服務保障。統籌規劃養老服務設施布局,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推進街道養老綜合服務中心建設,持續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設施體系,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打造「15 分鐘養老圈」。推廣「智慧養老」創新模式,推進「互聯網+」養老服務創新,加快建設智慧化養老平台,加強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培育養老新業態,打造「未央養老模式」。優化老年醫療衛生資源配置,
鼓勵支持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醫療衛生機構開展適老化改造,開通老年人「綠色通道」。積極發展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等服務機構,提升醫養結合服務水平。
發展「銀髮經濟」。加大資金、土地等要素供給,鼓勵引導社會力量投資養老產業,整合醫院、家政服務企業等機構以及養老護理員、營養師等服務資源,創新養老服務產品,繁榮老年人服務市場。深度挖掘老年人消費潛力,鼓勵商貿企業、文旅企業等服務企業開展老年人適用產品、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推動「銀髮經濟」高端化發展。規範發展養老服務、養老保健品、營養美容、老年投資等服務業,拓展養老服務市場新空間。
image
未央區養老服務中心項目:按照《西安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2018-2030)》和「15 分鐘養老圈」建設要求,在未央湖片區,選址新建未央區綜合養老服務中心, 覆蓋老人生活、文娛、健身、康復、醫療、管理等服務功能,為老年人老有所養、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提供堅實保障。
團結片區醫養結合體建設項目:以團結片區城市更新為契機,選址建設集治療、
康復、養老等功能於一體的醫養結合綜合服務區,提升區域醫療與養老服務保障能力。
專欄 33:養老服務重點工程
第二十九章 推進高效能治理
[編輯]堅持黨建引領,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深化社會治理改革,建立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提高社會治理能力。
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完善數字化、
網絡化、智能化社會治理網絡,提高數據匯聚、在線監測、事中監管、協同聯動等能力,形成智慧高效的治理體系。推進部門之間、層級之間「最多跑一次」改革,打通公安、民政、人社、稅務等各專項數據壁壘,推進政務數據資源共享和公共信息資源開放。探索形成社會治理「網上楓橋經驗」未央模式,深化「四社聯動」7工作機制,完善基層民主協商制度,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推進和規範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加強基層社會治理隊伍建設,構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開放共享的基層管理服務平台,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提升區域法治水平。落實司法責任制,全面推進嚴格公正司法。加強行政權力監督制約,推動審管聯動、執法司法、工程建設、資源開發、金融信貸、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財政支出等重點領域監督機制改革和制度建設,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執法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等制度,推廣律師參與全過程行政執法,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大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提升公證服務能力,擴大法律援助範圍。完善標準化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健全法制宣傳教育機制,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活動以及「掃黑除惡」主題宣傳活動,做實做強「融媒體」普法。積極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引導群
7「四社聯動」工作機制:以社區為平台,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人才為支撐,以社會志願者為依託的社區
治理機制。
眾依法維權。
image
公安未央分局信息化建設工程:包括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大數據指揮中心建設項目、未央區看守所智慧監管和智慧磐石建設項目、徐家灣派出所信息化建設項目、執法辦案中心信息化建設項目、加密網專用機房和加密視頻會議系統建設項目、大明宮派出所新址信息化建設項目等。
公安未央分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未央區看守所遷建項目、徐家灣派出所
建設項目、執法辦案中心建設項目。
未央區檢察院優化提升工程:包括「蒲公英之家」項目、未檢基地項目、控申業務與案件管理機器人項目、文明接待室建設項目、智慧黨建(檢察文化)引領發展示範化基地項目。
張家堡人民法庭項目:建設審判工作用房、辦公用房、附屬用房和生活用房,
集當事人接待室、立案室、中法庭、小法庭、案件合議室、會議室、調解室、陪審員室、律師室、法警值班室、文印室、車庫、駐庭人員宿舍、食堂等功能於一體。
未央區應急指揮中心建設項目:做好應急指揮中心辦公樓建設、應急指揮平台
建設、硬件設施建設、辦公用品、LED 顯示屏、對講機、衛星電話配置等工作,改善應急救援工作現狀條件,提高應急救援水平。
未央區消防站與消防救援中隊建設項目:按照消防中隊配置要求,建設辦公場
所、配備消防救援設備、器材、消防車輛等,增強火災預防、撲救和應急救援能力, 保障社會穩定及人民安居樂業。
西安市公安局業務技術用房建設項目:主要建設技術用房及配套設施,優化西
安市公安局業務環境,維護社會穩定,提升城市安全保障能力和水平。
未央區委黨校改造提升項目:新建一棟三層鋼結構綜合教學樓,進一步完善黨校功能設施,從根本上改變黨校面貌,打造高標準、高水平的幹部教育培訓基地。
專欄 34:社會治理重點工程
加快幸福社區建設。完善社區交通、醫療、教育、就業、休閒、健身、養老、政務等服務組織與功能,推動餐飲、物流配送、商貿商務、物業、家政等服務業發展,形成設施完備、主體豐富、服務優質的社區服務體系。堅持黨建引領,健全居民自治組織網絡,引導各類社會主體有序參與社區建設,構建社區居民委員會帶頭、各社會組織與專委會協助的治理模式。推進社區信息化建設,建立數字化管理平台和感知系統,實現社區運行「一網統管」。提升社區防災減災救災和防疫應急能力,增強居民安全感。
第三十章 統籌發展和安全
[編輯]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區域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現代化新未央建設進程中的各種風險,完善應急管理體系,維護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加快應急指揮中心建設,建立「統一調度、分級響應、多部門聯動」的響應運行機制和應急救援指揮體系,提升應急響應能力。加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應用,構建突發公共事件綜合預警系統,完善消防、防汛、減災救災等應急預案體系,加強與周邊區縣、開發區聯防合作,提升應急預警和處置能力。推進應急管理基礎設施和應急避難所建設,完善物資、人員、信息等應急資源保障體系,提升應急保障能力。積極開展應急演練,加強應急知識宣傳教育,提升群眾應急能力。
保障區域經濟安全。以「全科網格化」建設為抓手,整合黨建、綜治、城管、社保、環保、民政等網格資源,規範全區網格劃分標準,加快建設區、街、社區三級綜合治理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實現「多網合一」。加強經濟安全風險預警、防控機制和能力建設,實施產業競爭力調查和評價工程,增強產業體系抗衝擊能力,提高經濟韌性。維護電力、供水、排水防澇、交通、通信、網絡等重要基礎設施安全,健全安全責任制體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聚焦文旅休閒、學校、醫院、養老
等與群眾生活生命相關重點場所以及建築施工、房屋危房等重點領域,依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努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未央。加強食品藥品安全防範,建設突發事件應急保障和處置機制,保障食品藥品安全。鞏固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成果,加快推進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智慧安防在防控體系中的重要作用,積極引導社會力量與群眾參與治安防控,全力維護社會安定,切實保障人民安寧。
第七篇 凝心聚力,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編輯]「十四五」規劃綱要作為未央未來五年發展的重要遵循,需強化資源要素保障,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集全區之力、匯全區之智,確保規劃有效實施。
第三十一章 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編輯]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貫徹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增強「四個意識」、堅定 「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習近平總書記兩次來陝考察重要講話落實到「十四五」全區發展各領域,為「十四五」發展和實現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供堅強保證。加強黨對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和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度,充分發揮人大、政協作用,提高決策制度化、科學化、法治化水平。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主
體責任、監督責任,提高黨的建設質量。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激勵全區幹部在新時代各項工作中展現新氣象、做出新作為。
第三十二章 加強組織保障
[編輯]成立由區委、區政府組成的規劃實施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區發改委,負責規劃實施工作的組織協調和考評工作。區級相關部門、各街道辦貫徹落實規劃綱要,明確措施、責任和期限,加強合作、切實推進,提高規劃執行力,確保規劃目標和任務落到實處。
第三十三章 強化要素保障
[編輯]根據未央「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強化人才、資金、土地、政策等要素保障。落實《西安市 D、E 類人才分類認定辦法 (試行)》,注重商務服務類、研發設計類、軍地協作類、文化藝術類、教育醫療類等人才培育與招引,夯實區域發展基礎。做好財政對規劃實施的保障工作,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結合規劃實施要求,合理配置土地資源,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點領域,完善配套政策體系,加強短期政策與長期政策銜接配合。
第三十四章 加強考核機制
[編輯]完善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等方面的制度體系。完善規劃主要指標監測、評估、考核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開展「十四五」規劃綱要年度跟蹤監測、中期評估和期末全面評估,強化對約束性指標完成情況的評價考核。自覺接受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對規劃實施情況的監督。
第三十五章 擴大社會參與
[編輯]採取多種形式、通過多種渠道,深入宣傳未央「十四五」規劃的發展思路、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橋梁紐帶作用,凝聚社會共識和力量。及時披露規劃綱要信息,搭建社會參與平台,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規劃的實施和監督,激發廣大群眾的積極性、自覺性和創造性,共建以高質量發展為引領的現代化新未央。
image
抄送:區委各部門,區紀委辦公室,區人武部,各人民團體;
image
區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區政協辦公室,區法院,區檢察院。 西安市未央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1 年 2 月 5 日印發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