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纂朱子全書 (四庫全書本)
御纂朱子全書 |
欽定四庫全書
御製朱子全書序
唐虞夏商周聖賢迭作未嘗不以文字為重文字之重莫過五經四書每覽古今凡傳於世者代不乏人秦漢以下文章議論無非因時制冝諷諌陳事䋲愆紏謬絶長補短之計耳若觀文辭之雄摛藻之麗古人已有定論予何敢言但不偏於刑名則偏於好尚不偏於楊墨則偏於𥼶道不偏於詞章則偏於怪誕皆不近乎王道之純子少時頗好讀書只以廣愽華麗為事剛勇武備為用自康熈三十五年天山告警朕親擐甲胄統數萬子弟深入不毛沙磧乏水瀚海指揮如意破敵無存未十旬而凱旋可謂勝矣後有所悟而自問兵可窮乎武可黷乎秦皇漢武英君也因必欲勝而無令聞或至不保者豈非好大喜功與亂同道之故耶所以宵旰孜孜思逺者豈不柔近者豈不懐非先王之法不可用非先王之道不可為反之身心求之經史手不𥼶卷數十年
来方得宋儒之實據雖漢之董子唐之韓子亦得天人之理未及孔孟之淵源至邵子而玩弄河洛之理性命之㣲衍先天後天之數定先甲後甲之考雖書不盡傳理亦顯然矣周子開無極而太極通書之類其所授受有自来矣如星辰繫乎天而各有其位不能淪也光風霽月之量又不知其何似二程之充養有道經天緯地之徳聚百順以事君親前儒已誦之矣至於朱夫子集大成而緒千百年絶傳之學開愚䝉而立億萬世一定之規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釋大學則有次第由致知而平天下自眀徳而止於至善無不開發後人而教来者也五章補之於斷簡殘篇之中而一旦豁然貫通之為止雖聖人復起必不能逾此問中庸名篇之義則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未發已發之中本之於時中之中皆先賢所不能及也論語孟則逐篇討論皆内聖外王之心傳於此道人心之所關匪細以五經則因經取義理正言順和平寛𢎞非後世借此而輕議者同日而語也至於忠君愛國之誠動静語黙之敬文章言談之中全是天地之正氣宇宙之大道朕讀其書察其理非此不能知天人相與之奥非此不能治萬邦於袵席非此不能仁心仁政施於天下非此不能外内為一家讀書五十載只認得朱子一生所作何事故不揣粗鄙無文而集各書中凡關朱子之一句一字命大學士熊賜履李光地素日留心於理學者彚而成書名之朱子全書以備乙夜勤學庶㡬寡過雖未能亦自勉君親之責者朕又所思者朱子之道五百年未有辯論是非凡有血氣莫不遵崇朕一生所學者為治天下非書生坐觀立論之易今集朱子之書恐後世以借朱子之書自為名者所以朕敬述而不作未敢自有議論往往見元眀至於我朝註作講解捴不出朱子而各出己見每有駁雜反為有玷宋儒之本意况天下至大兆民至衆輿圖甚逺開地太廣諸國外蕃風俗不同好尚各異防此失彼之患不可不思若以智謀而得人心如挾泰山而超北海也以中正仁義老成寛信似乎近之凡讀是書者諒吾志不在虗詞而在至理不在責人而在責己求之天道而盡人事存吾之順末吾之寜未知何如也
康熈五十二年嵗在癸巳夏六月敬書
御製讀朱子全書
少時慕才華研精味辭藻㣲言探月窟逸興横雲表措思每廢餐兀兀忘昏曉雖云俗慮無却被詩魔擾至理在目前棄而求深窈曠蕩無所歸悵悵盈懐抱近讀文公書習氣從兹掃因知九仞山一簣功不少作此聊自訟詎足云見道
〈右謹依御製詩初集恭録〉
光祿大夫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臣〉李光地等兹者伏蒙
皇帝陛下命〈臣〉等編校
御纂朱子全書總六十六卷刋刻已竣謹裝潢成帙進呈〈臣〉光地等誠惶誠恐稽首頓首
上言伏以
道光載籍綂承四子之傳德備文明象應五星之聚非為一時而出樂有
後聖之知果不虛行殆同親炙蓋
繼天出治職兼總乎君師而
稽古右文功乃隆夫作述五百歳之遥源斯在二千年之丕緒聿新〈臣〉光地等竊惟危微心法肇自伊耆終始大成集維元聖中閒言天言性者則有禹皐成湯言德言學者乃由阿衡傅說丹書垂乎敬義周禮著夫中和逮洙泗而發揮無餘厯漢唐而明昧相半直至濂溪默契道體親授二程爰得考亭剖析精言兼綜諸子斯文頼以不墜後學由此弗迷然其道堙鬱於江沱惟其書流行於海内前代雖頒行學校知德者稀全編則剝蝕經坊硏精實寡從未有紹其道傳其心典極累朝尊異之隆文經
乙夜校讐之久如
今日者欽惟
皇帝陛下
心畫羲爻
身符夏度
功巍文煥猶兢兢業業以勅幾
仁熟義精方矻矻孜孜而論道
謂朱子為諸儒之醇粹不難以
聖而下學於賢故其書為六籍之津梁將俾沿河而東至於海崇其禮秩方自廡以升堂薈其遺編乃
命官而授簡發凡起例無非稟
聖心之裁成提要刋繁逐一經
御筆之刪定雖至㣲文碎義周覽甚詳轉注諧聲摩求必
當沍寒蒸暑未嘗輟誦於
萬幾之餘夜漏晨壺不聞停披於寸晷之暫是用規模畫一條理分明自小學大學以開端漸及四書六藝合道德性命而一貫極於聖綂王功文約而彌該義備而不複權衡取舎必得其肯綮之精次第後先一準於施為之序厯選六百年來編朱子書者其得詳略輕重之中誠未有如我
皇上者也非夫心心相繼不隔絲豪聖聖相承如合符節
孰能與此哉加以
親製序文冠諸書首大義㣲言之秘啟發靡遺脩身覺世
之方㑹歸一致於是
頒諸宇内使儒林有入聖之階梯布在學官凡來者得窮經之指要教思若風行而雨化徯志自谷應而鐘鳴〈臣〉光地等章句習深經籍道邈生逄
堯舜尚慚比户之民少學魯鄒誰是及門之士纂言不如
韓愈惟荷
訓誨以成編校書遠遜更生幸藉
指撝而識字身遊
道化之盛奮而忘愚名掛典册之端榮以為愧〈臣〉光地
等無任瞻
天仰
聖激切屏營之至謹奉
表隨
進以
聞
康熈五十三年八月初一日光祿大夫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臣〉李光地等謹上表
御纂朱子全書承修校對監造諸臣職名
承修
原任東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臣〉熊賜履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臣〉李光地
原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兼管翰林院掌院學士事〈臣〉呉 涵
御前校對
翰 林 院 侍 講〈臣〉魏廷珍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編修〈臣〉何國宗左春坊左賛善兼翰林院檢討〈臣〉吳孝登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梅㲄成
舉 人〈臣〉王蘭生武英殿校對
原任左春坊左諭徳兼翰林院修撰〈臣〉呉廷楨原 任 國 子 監 司 業〈臣〉盧 軒原 任 翰 林 院 編 修〈臣〉何 焯翰 林 院 編 修〈臣〉徐用錫
翰 林 院 編 修〈臣〉張起麟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成 文
武英殿監造
總監造兼内務府㑹計司員外郎〈臣〉伊都立總 監 造 兼 佐 領〈臣〉張常住
總 監 造〈臣〉李國屏監 造 兼 驍 騎 校〈臣〉巴 實
監 造〈臣〉關 保
監 造〈臣〉神 保
御纂朱子全書凡例
一近代名儒惟朱子之學最醇其所著作亦最備今四書集注及易本義詩傳既以頒行學校著為令甲此外如太極圖通書解西銘解四書或問易學啟蒙小學家禮儀禮經傳通解諸書皆所以發明性道補益經術然亦自為成書流傳於世舊矣惟語類一編係門弟子記錄中間不無譌誤冗複雜而未理文集一部則是其平生議論問荅應酬雜著以至奏牘公移皆具焉精粗雜載細大兼收令覽者苦其煩多迷於指趣學人病焉今合此二書撮取精要芟削繁文以類相次裒為全書以便學者蓋文雖不悉錄而微言大義庶幾具是矣故曰全書也
一語類及性理大全諸書篇目往往以太極隂陽理氣神諸類為弁首頗失下學上達之序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子路問事神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此聖學之序也觀朱子四書集注先大學次論孟然後終以中庸則其用意可見朕覽其論小學蒙養之方大學進脩之法精切詳明有裨學者以為必先知此然後可以讀四書羣經而與聞乎神妙精微之奧矣故今篇目首以論學次四書次六經而性命道德天地隂陽神之說繼焉
一語類及性理大全篇目其部分次第亦多未當者如有天度日月星辰然後有厯法不應以厯法在天度日月星辰之先隂陽五行四時即氣也不應不次於理氣之後雷電風雨之屬非天文也不應附於天文主敬主靜即存養也不應别於存養道綂列周程張朱似已而程門末派其人頗雜而不分治道諸目不以九官六典為之次第前後其事頗亂而無序若此之類皆闗係義理不可不正又如朱子語類大抵皆訓門人者也另立訓門人一門檢其議論多與論學諸篇重複皆編輯者之疵也今亦重於變舊但稍加釐正次其先後有區分太多而本末輕重反不明者則列總目於上而以細目書其行下以綂之訓門人篇但存其提撕警省最親切者且畧見當日問學姓字而已繁複之處皆從刪削
一朱子平生繼往開來盡在闡發經書義蘊及紹明周程張邵之學窮硏表章使後人知其綂緒之眞而識其津塗之正此其功之大者至於志狀碑誄則或出於應求徇請之篇奏牘文移亦或因於一時一節之事雖忠厚正直之風無在不可想見而比之譚經論學精觕則不侔矣故今所存錄詳於此而略於彼
一朱子論歷代人物處異代甚略而宋家太詳其間多有節取雜紀不足為輕重者兼收竝載有妨書體今据其當代知名者裁擇使前後相稱
一前代刻板訛誤絶少善本今彚合諸本校對從其義之長者亦有諸本齊誤無從考正而尋其文意可確知為某字之訛如琴律一篇纔數頁耳而錯誤近百字然依律呂之法皆可以推算而得之如此之類皆改正其可知者而闕其疑
欽定四庫全書 子部一
御纂朱子全書 儒家類
提要
〈臣〉等謹案
御纂朱子全書六十六卷康熙五十二年
聖祖仁皇帝御定南宋諸儒好作語錄卷帙之富尤無過于朱子咸淳中黎靖徳刪除重複編為一集尚得一百四十卷又南宋文集之富無過周必大揚萬里陸游而晦菴大全集卷帙亦與相埒其記載雜出衆手編次亦不在一時故或以私意潤色不免失真或以臆説託名全然無據即確乎得自師説者其中早年晚嵗持論各殊先後異同亦多相矛盾儒者務博篤信朱子之名遂不求其端不訊其末往往執其一語奉若六經而朱子之本㫖轉為尊朱子者所淆考朱子語錄稱孔門諸子
留下家語至今作病痛憾其擇之不精也然則讀朱子之書者不問其真贋是非隨聲附和又豈朱子之意乎哉
聖祖仁皇帝表章朱子之學而
睿鑒髙深獨洞燭語錄文集之得失乃
特詔大學士李光地等汰其榛蕪存其精粹以類排比分為十有九門金受練而質純玉經琢而瑕去讀朱子之書者奉此一編為指南庶㡬可不惑於多岐矣乾隆 十 年 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御纂朱子全書目録 子部一 儒家類
巻一
學一
小學 總論為學之方
卷二
學二
存養 持敬 靜
卷三
學三
省察 知行 致知
卷四
學四
力行 克己改過 雜論立心處事
理欲義利君子小人之辨 論出處
卷五
學五
敎人 人倫師友
卷六
學六
讀書法 讀諸經法 論解經 讀史
史學
卷七
大學一
總論 聖經
卷八
大學二
傳十章
卷九
大學三
論或問
卷十
論語一
總論 學而第一
卷十一
論語二
為政第二
卷十二
論語三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十三
論語四
公冶長第五
卷十四
論語五
雍也第六
巻十五
論語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十六
論語七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卷十七
論語八
先進第十一 顔淵第十二
巻十八
論語九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衞靈公第十五
巻十九
論語十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㣲子第十八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卷二十
孟子一
總論 梁恵王 公孫丑 滕文公
巻二十一
孟子二
離婁
巻二十二
孟子三
萬章 告子
巻二十三
孟子四
盡心
巻二十四
中庸一
總論 第一章
巻二十五
中庸二
第二章〈至〉末章
巻二十六
易一
綱領上
巻二十七
易二
綱領下
卷二十八
易三
乾〈至〉履
卷二十九
易四
泰〈至〉離
巻三十
易五
咸〈至〉未濟
巻三十一
易六
繫辭上
卷三十二
易七
繫辭下 說卦 序卦 雜卦
卷三十三
書一
綱領 虞書 夏書
卷三十四
書二
商書 周書
卷三十五
詩
綱領 三百篇
卷三十六
春秋
綱領 經〈傳附〉
卷三十七
禮一
儀禮 周禮 小戴禮 大戴禮
卷三十八
禮二
論考禮綱領 冠 昏 喪
卷三十九
禮三
祭
卷四十
禮四
雜儀
卷四十一
樂
卷四十二
性理一
性命 性 人物之性
卷四十三
性理二
氣質之性〈命才附〉
卷四十四
性理三
心
卷四十五
性理四
心性情 定性 情意 志氣志意 思慮
卷四十六
性理五
道 理 徳
卷四十七
性理六
仁
卷四十八
性理七
仁義 仁義禮智 仁義禮智信 誠
忠信 忠恕 恭敬
卷四十九
理氣一
總論 太極 天地 隂陽 五行 時令
卷五十
理氣二
天文 天度〈厯法附〉地理〈潮汐附〉雷電
風雨雪雹霜露
卷五十一
神
總論 論在人神 論祭祀祖考神祇雜論祭祀神
卷五十二
道統一
聖賢諸儒總論 孔子 顔曽思孟
孔門弟子 周子
卷五十三
道統二
程子 張子 邵子
卷五十四
道統三
程子門人 楊氏門人 羅氏門人
胡氏門人
卷五十五
道統四
自論為學工夫 論自著書
卷五十六
道統五
自著書序跋
卷五十七
道統六
訓門人
卷五十八
諸子一
老子 列子 荘子 墨子 管子
孔叢子〈子華子附〉申韓 荀子 董子
揚子 文中子 韓子 歐陽子
卷五十九
諸子二
蘇氏 王氏 呂伯恭 陳君舉 陳同父
卷六十
諸子三
陸氏〈釋氏附〉
卷六十一
厯代一
唐虞三代 春秋 戰國 秦 西漢
東漢 三國 晉 唐 五代
卷六十二
厯代二
宋
卷六十三
治道一
總論 王伯 封建 論官 用人
卷六十四
治道二
財賦 賑恤 學校貢舉 論兵 論刑諫諍 禎異
卷六十五
論文 論詩 字學 科舉之學〈論醫學附〉
卷六十六
賦 詞 琴操 古詩 律詩 絶句
樂府 贊 箴 銘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