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定四书文 (四库全书本)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钦定四书文 化治卷一

  乾隆元年六月十六日总理事务王大臣奉
  上谕国家以经义取士将使士子沉潜于四子五经之书阐明义理发其精蕴因以觇学力之浅深与器识之淳薄而风会所趋即有关于气运诚以人心士习之端倪呈露者甚微而徴应者甚钜也顾时文之风尚屡变不一茍非明示以准的使海内学者于从违去取之介晓然知所别择而不惑于岐趋则大比之期主司何所操以为绳尺士子何所守以为矩矱有明制义诸体皆备如王唐归胡金陈章黄诸大家卓然可传本朝文运昌明英才辈出刘子壮熊伯龙以后作者接踵莫不根柢经史各抒杼柚此皆足为后学之津梁制科之标准自坊选冒滥士子率多因陋就简剽窃陈言雷同肤廓间或以此幸获科名又展转流布私相仿效驯至先正名家之法置而不讲经史子集之书束而不观所系非浅鲜也今朕欲裒集有明及本朝诸大家制义精选数百篇彚为一集颁布天下学士方苞于四书文义法夙尝究心著司选文之事务将入选之文发挥题义清切之处逐一批抉俾学者了然心目间用为模楷又会试乡试墨卷若必俟礼部刊发势必旷日持久士子一时不得观览可弛坊间刻文之禁果有学问淹博识见明通者不拘乡会墨卷房行试牍准其照前选刻但不得徇情冒滥或狂言横议以醸浇风朕实嘉惠士子其各精勤修业以底大成敬体朕意共相黾勉钦此








  食礼部右侍郎俸教习庶吉士方苞谨
  奏乾隆元年六月钦奉
  圣谕命臣苞精选前明及
  国朝制义以为主司之绳尺群士之矩矱本无学识又迫衰残恭承
  嘉命为愧为恐窃惟制义之兴七百馀年所以久而不废者盖以诸经之精蕴汇涵于四子之书俾学者童而习之日以义理浸灌其心庶㡬学识可以渐开而心术群归于正也伏读
  圣谕国家以经义取士人心士习之端倪呈露者甚微而徴应者甚钜故风会所趋即有关于气运至矣哉
  圣谟洋洋古今教学之源流尽于是矣闻言者心之声也古之作者其气格风规莫不与其人之性质相类而况经义之体以代圣人贤人之言自非明于义理挹经史古文之精华虽勉焉以袭其形貌而识者能辨其伪过时而湮没无存矣其间能自树立各名一家者虽所得有浅有深而其文具存其人之行身植志亦可槩见使承学之士能由是而正所趋是诚
  圣谕所谓有关气运者也臣敬遵
  明旨别裁伪体校录有明制义四百八十六篇
  国朝制义二百九十七篇缮写成帙并论次条例恭呈
  御览伏望万㡬之暇俯
  赐删定俾主司群士永为法程无任战汗陨越之至
  谨奉表恭
  进以
  闻




  凡例
  一明人制义体凡屡变自洪永至化治百馀年中皆恪遵传注体会语气谨守绳墨尺寸不逾至正嘉作者始能以古文为时文融液经史使题之义蕴隐显曲畅为明文之极盛隆万间兼讲机法务为灵变虽巧密有加而气体苶然矣至启祯诸家则穷思毕精务为竒特包络载籍刻雕物情凡胸中所欲言者皆借题以发之就其善者可兴可观光气自不可泯凡此数种各有所长亦各有其蔽故化治以前择其简要亲切稍有精彩者其直写传注寥寥数语及对比改换字面而意义无别者不与焉正嘉则専取气息醇古实有发挥者其规模虽具精义无存及剽袭先儒语录肤廓平衍者不与焉隆万为明文之衰必气质端重间架浑成巧不伤雅乃无流弊其専事凌驾轻剽促隘虽有机趣而按之无实理真气者不与焉至启祯名家之杰特者其思力所造涂径所开或为前辈所不能到其馀杂家则偭弃规矩以为新竒剽剥经子以为古奥雕琢字句以为工雅书卷虽富辞气虽丰而圣经贤传本义转为所蔽蚀故别而去之不使与卓然名家者相混也凡此数种体制格调各不相类若总为一集转觉尨杂无章谨分化治以上为一集正嘉为一集隆万为一集启祯为一集使学者得溯其相承相变之源流而各取所长至于我
  朝人文蔚起守洪永以来之准绳而加以变化探正嘉作者之义蕴而挹其精华取隆万之灵巧启祯之恢竒而去其轻浮险谲兼收众美各名一家合之共为一集前代之文总四百八十六篇
  国朝之文总二百九十七篇昔宋臣曾巩尝称诗书之文作者非一相去千馀年而其所发明更相表里如一人之说惟其理之一也况制科之文诂四子之书者乎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庶可以宣
  圣主之教思正学者之趋向
  一唐臣韩愈有言文无难易惟其是耳李翺又云创意造言各不相师而其归则一即愈所谓是也文之清真者惟其理之是而已即翺所谓创意也文之古雅者惟其辞之是而己即翺所谓造言也而依于理以达其词者则存乎气气也者各称其资材而视所学之浅深以为充歉者也欲理之明必溯源六经而切究乎宋元诸儒之说欲辞之当必贴合题义而取材于三代两汉之书欲气之昌必以义理洒濯其心而沉潜反复于周秦盛汉唐宋大家之古文兼是三者然后能清真古雅而言皆有物故凡用意险仄纎巧而于大义无所开通敷辞割裂卤莽而与本文不相切比及驱驾气势而无真气者虽旧号名篇概置不录
  一有明正嘉以前先辈之文有极平淡简朴而清古可味者惟间存一二盖必天资最高变化于古文久乃得之非中材所能仿效也启祯杂家馀习至于
  国初犹未能尽涤一时名稿中颇有脍炙人口而按以文律求以题义则未能吻合不可以为法程者必严辨而慎取之至乡会试闱墨则有其文未为极致而章妥句适脉理清晰亦间存一二俾中材之士得量其力所能至而取道焉庶不致茫无畔岸而误入于岐途也
  一先辈名家小题文多备极巧心但美不胜收且非乡会场程式兹编不录其单句有实理可发挥及中截数句承上起下转关过脉者或上全下偏下全上偏者仍自入选
  一向来程墨房书行书各有専选今总为一集惟程墨于本篇人名下注记馀不细加区别间有生前未与甲乚科而文己行世不可泯没者亦并登选俾皓首穷经之士无遗憾于泉壤焉
  一文章之道与年俱进故曹植自言其文必随时改定每见名家文稿多晚年自订或生徒编辑往往有与初本绝不相类者故凡其人现存者文皆不录
  一文之义蕴深微法律变化者必于总批旁批掲出乃可使学者知所取法然题有定理理无二致其中指要若己经前人阐发不可复易则仍旧承用以原评二字别之
  一前人流传名篇间有字句率易义理或未妥者向来各家选本多有节删互异之处今择其犹当者从之其未经诸选摘发而稍加改易者亦间有之至于全文俱佳语句偶讹难为改易者必细摘出亦恐贻悮后学
  一是集奉
  旨编定将以颁行直省学宫照进呈本格式锓板庶体制庄重可垂永久至颁行之后书坊翻刻任其仍用活字小板以便广为流布













  乾隆五年闰六月十四日奉
  旨开列经理诸臣衔名
  监理
  和   硕   和   亲  王弘 昼校阅
  原 任 礼 部 右 侍 郎方 苞
  校对
  日讲官起居注翰林院编修万承苍
  翰   林   院   编  修储晋观翰   林   院   编  修曹秀先翰   林   院   编  修赵青藜
  举             人周日藻武英殿校对
  经 筵 讲 官 刑 部 右 侍郎张 照工   部   右   侍  郎许希孔原 任 刑 部 左 侍 郎励宗万
  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陈 浩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吕 炽日讲官起居注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侍讲学士周学健署日讲官起居注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朱良裘翰   林   院   编   修田志勤翰   林   院   编   修董邦逹翰   林   院   检   讨唐进贤翰   林   院   编   修李清芳翰   林   院   编   修林枝春翰   林   院   编   修吴 绂翰   林   院   检   讨郭肇𨱑校刊
  㧞       贡       生费应泰
  拔       贡       生卢明楷
  㧞       贡       生薛世楫
  㧞       贡       生廖名扬
  拔       贡       生徐显烈
  㧞       贡       生王积光
  拔       贡       生叶 环
  拔       贡       生李 谦
  优       贡       生王 男
  恩       贡       生曽尚渭
  拔       贡       生李长发
  拔       贡       生程元林监造
  内务府南苑郎中兼佐领加六级纪录八次雅尔岱内务府钱粮衙门郎中兼佐领加五级纪录六次永 保内务府广储司员外郎加二级双 玉
  内务府庆丰司员外郎加一级纪录二次西 宁内务府广储司司库加二级胡三格
  监                造恩 克
  监    造   加      级永 忠
  库             掌于保柱
  库             掌郑桑格
  库             掌姚文彬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
  钦定四书文总目    总集类
  化治文六卷
  正嘉文六卷
  隆万文六卷
  启祯文九卷
  国朝文十四卷
  等谨案
  钦定四书文四十一卷乾隆元年内阁学士方苞
  奉
  敕编明文凡四集曰化治文曰正嘉文曰隆万文
  曰启祯文而
  国朝文别为一集每篇皆抉其精要评隲于后卷首恭载
  谕旨次为苞奏折又次为凡例八则亦苞所述以发明持择之指盖经义始于宋宋文鉴中所载张才叔自靖人自献于先王一篇即当时程试之作也元延祐中兼以经义经疑试士明洪武初定科举法亦兼用经疑后乃専用经义其大旨以阐发理道为宗厥后其法日密其体日变其弊亦遂日生有明二百馀年自洪永以迄化治风气初开文多简朴逮于正嘉号为极盛隆万以机法为贵渐趋佻巧至于启祯警辟竒杰之气日胜而驳杂不醇猖狂自恣者亦遂错出于其间于是启横议之风长倾诐之习文体盭而士习弥坏士习坏而国运亦随之矣我
  国家景运聿新乃反而归于正轨
  列圣相承又皆谆谆以士习文风勤颁
  诰诫我
  皇上复申明清真雅正之训是编所录一一仰禀圣裁大抵皆词达理醇可以传世行远承学之士
  于前明诸集可以考风格之得失于
  国朝之文可以定趋向之指归
  圣人之教思无穷于是乎在非徒示以弋取科名之具也故时文选本汗牛充栋今悉斥不录惟恭录是编以为士林之标准原本不分卷第今约其篇帙分为四十一卷焉乾隆四十四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纪昀陆锡熊孙士毅
  总 校 官  陆 费 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化治四书文总目
  卷一
  大学
  卷二
  论语上
  卷三
  论语下
  卷四
  中庸
  卷五
  孟子上
  卷六
  孟子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