盋山志/卷1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例言 盋山志
卷一 形胜
卷二 祠庙 
维基百科 参阅维基百科中的:菠萝山龙蟠里小仓山驻马坡保大泉虎踞关八字山清凉山石头城乌龙潭蛇山
维基大典 阅文言维基大典文:盋山龙蟠里石头城乌龙潭

方舆千万里之大,小之一丘一阜,形胜具焉。登盋山四顾,目所极可数百里,侈矣。约断之,起山前龙蟠里,循城垣至蛾眉岭,又邪循小仓山,道陶谷至虎踞关,又邪道四望、马鞍诸山至清凉门,又循城垣折至山前乌龙潭迄焉,方可十数里。出此弗阑入,盖亦帛之幅也。

盋山 名以形,其阳如初弦之月。乌龙潭一泓,近在抱中。前冯蛇山如几,西偏坡陀尽处,倚石头城垣,迤东势渐夷,山径四达;小桥直其间。桥名收兵,详后。而清凉山诸峰,横邪相错,若断若续,山之阴也。

龙蟠里 在盋山前,西直城垣有甓门,榜曰“古龙蟠里”。桑根先生所建题。虎踞关山径直其东,相传昔诸葛武侯与吴主权论建都形势,三国志》未详觅,《建康志》、《江表传》则谓为蜀先主事。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故名。

西州门 当在盋山西南里许,晋扬州城西门也。汉扬州治曲阿,永嘉中迁此。《寰宇记》谓东府城西门,非东府城,台城也。观《袁粲传》:齐高帝居东府,使粲镇石头,已而诣之,粲称疾不见,曰:“彼若劫我入台,便无辞以拒,可见。”或曰即石头城。姚氏鼐《江宁府志》注。然《谢安传》:羊昙自安薨后,行不由西州路。尝自石头醉归,不觉至是,左右白曰:“此西州门。”则其说亦非矣。今湮。参《晋书》、《南史》、《建康志》。

乌榜村 当直盋山南而迤东里许。西州城初建,未有篱门,但立乌榜,久之成村落,遂以名。今湮。景定志》引《图经》。

蛾眉岭 直盋山南而迤东,山径纡回不足里许。其岭为诸山所围,坡陀起伏;坟然中隆。造其巅,可于西北城垣外揽江上诸山。

小龙窝 在盋山东南不足二里许,清泠一溪,双峰夹之。《小仓山房文集》。

草堂桥 邪直盋山南而迤东不足二里许,南唐时所建。旁有土阜,筑而仓之,大小两仓山,以名相传。桥下水迤西,与江通。后主夜从宫嫔泛舟清凉山纳凉,即由此道。今湮。参《南唐书》及金氏鳌《金陵待征录》。

小仓山 去盋山不足二里许。其山胚胎清凉,分两岭而下,蜿蜒狭长,长江、后湖得之峰峦之上。旁即大仓山,名弗若小仓山著。小仓山房文集》。

虾蟆石 直盋山东而迤北二里许。高壤穹窿,名肖厥状。或曰谢公墩也。此在冶城半山寺两墩外者。

小桃源 在盋山东北二里许。其地溪山回复,隔越尘凡,复乎如晋征士所记焉,故名。

狮子窟 在盋山东北二里许。明董其吕尝读书于此,所题石额,故老多见之。

收兵桥 在盋山北。相传昔有三将军,以防御巷战死,详嗣庙。此其收兵处也。待征录》。

驻马坡 即武侯论石城形势处,相传直盋山北收兵桥许。姚志》。今立石蛇山前,曰:诸葛武侯驻马处。其事或据史三国志》。建康志》。出入之。古迹在山川,譬太虚之有微云过,其时迹之,往往非处所。观宋刘克庄诗,诗云:惟应驻马城头月,曾见金舆纳夜凉。驻马坡之名由来已久,宜非张骞凿空比矣。

华阳井 在盋山北数武。山中他井,或易涸且卤,此独否。相传陶征君弘景所尝汲也,故名。

虎踞关事详龙蟠里。 在盋山北不足二里许,有甓门。其西南两山夹峙,盘石隆然,色赤若赭,土人名曰虎踞冈。

陶谷 在盋山北而迤东二里许,以陶征君名。其谷冈阜四围如钏,直西山径人,谷口如钏之交际处然。

定淮门 在盋山北而迤西二里许。续府志》谓,枕古石头城于旱西门,又沿王氏友亮说谓为石城门。盖金陵之城,经隋与杨吴及明所平夷,建置旧迹不概见,可见独山耳。故据姚志以鬼脸城为石头城,别次之。其志注则存疑于西州门。要之,定淮门去旱西门裁二里许,类古石头城遗址。鬼脸城,明施沛《南京五城察院职掌志》谓为鬼面城。今塞。

四望山 在盋山北而迤西不足二里许。山回可望四方,故名。孙吴时犹临江,吴主权尝与葛元陟焉。吴志》:孙皓杀甸市中郎将 陈声于四望山下,即此。亦名四望矶。晋温峤伐苏峻于此,筑垒逼之。参《晋书》圾《寰宇记》引《徐州记》。

栖贤山 在盋山北而迤西不足二里许。以山之幽僻可以栖贤,或曰昔贤所尝栖隐也。续志》。

彭庵山 在盋山北而迤西不足二里许。旁有砖冈、李家冈与栖贤山,皆支干于四望者也。山之人,分名之。待征录》。

马鞍山六朝事迹》谓即陈隋战处,《景定志》驳谓非此。 在盋山北而迤西里许,又名小匡庐,高处曰大悲岭。

天策卫 在盋山北而迤西马鞍山侧,明西城第三所也。今窆堑。参《职掌志》及甘氏熙《白下琐言》。

清凉门 在盋山北而迤西里许,即清江门。今塞。《续志》。

清凉山 其坡陀与盋山相接,古石头山也。西南最高处曰吴峰。见《寰宇记》,当即今翠微亭许。宋人改建幕府山清凉广惠寺于此,故名。《建康志》。

保大泉 邪直盋山阴,当清凉坡陀处,即南唐义井也。有石阑,镌“大唐保大三载”数十百字,然剥蚀过半矣。续志》。

隔尘桥 今盋山西北坡陀邪傍城垣处,有小桥数武,直盋山之阴,与清凉相接处,又有小桥,皆山雨时溪泉所道,未知孰为隔尘焉。或曰在三多里后。参《待征录》。

蚵蚊矶 在盋山西北。南唐宋齐邱嫉汪台符之才,使人诱饮于此,因醉推沈之。今其处冈阜众多,不可指名。或曰,滨河有石矶隆起者是也。参《姚志》。

金陵冈 当在盋山西北。相传楚威王埋金厌王气,即此。后孙吴筑城其地,曰石头城。陈氏文述《秣陵集》。

金陵邑城 当在盋山西北。楚威王置其城,西南二门,东一门。今湮。建康志

石头城俗名鬼脸城。 直盋山西而迤北,以石头山名。周显王三十六年,楚威王灭越,置金陵邑,即其地也。又名曰石首。孙吴时江在石头下,旧故有土坞,因山加甓,因江为池,为险要必争地,是以王漕楼船一帆径造焉。至南朝,江犹未徙,故《桓玄》等传有江涛人城事。而北齐据姑孰,亦渡马粟人石头城,与今形固大异也。参《三国志》、《晋书》、《南史》、《世说》注引《丹阳记》、《建康实录》引《舆地志》、《建康志》及《姚志》。

石头洞 一名龙洞,当在盋山西北。《六朝事迹》言,石头城迤西岭下,南临大江,有洞宛然。真诰》谓此洞即天之南门。今不可考。参《矽嚎志》。

疑城 当在盋山西北。魏文帝临江,吴即石头城设以拒之。今湮。顾起元《客座赘语》。

古石头仓 在盋山西北。孙吴所置,晋以为常平仓。咸和二年,苏峻逼迁天子于石头,以仓屋为宫,后因城之。宋元嘉二十七年,魏人南侵,皇太子戍石头,而徐湛之别守石头仓城,即此。续志》言六朝仓砖长约九寸,博半之,隶书阳文,多记仓官姓名,颓垣废圃中往往遇之。今湮。参《三国志》、《晋书》、《南史》、《建康志》、《客座赘语》。

陶隐居故里 旧称在石城坞。其地名陶家坞,今名亦湮。石城坞,孙吴时即土坞城之者也,当在盋山西北。今湮。参曾极《王友亮诗注》。

烽火台 在盋山西北,孙吴时建。台据石头城最高处,自建康至西陵五千七百里,有警举烽火,半日即达,后名烽火楼。宋文帝登望魏师瓜步亦此。今湮。参《南史》、《建康志》。

蒋州城 在盋山西北。隋即石头城置之。今湮。客座赘语》。

石头驿 当在盋山西北。唐张九龄有《候使石头驿诗》。今湮。建康志》。

石头津 当在盋山西北。隋时置,以检察行旅者也。今湮。隋书》。

韩擒虎垒 当在盋山西北。有《薛道衡纪功碑》。今湮。建康志》。

侯景垒 当在盋山西偏。景据石头,以舣妙沈石塞淮口,缘淮作城,自石头迄青溪十馀里,楼雉相望。今湮。参《南史》、《姚志》。

韩混城 当在盋山西偏。混筑五城,起建业,抵京觇,弥望楼雉相次,又置馆第数十于石头城。今湮。参《唐书》、《建康志》。

塘冈 今盋山西偏迤北,傍城垣,有高阜。晋王敦收周颉、戴渊,害之石头城东塘冈颓石上,疑即此。晋书》诸传未详,据《建康实录》。

青塘近青溪人江处,故名,当在盋山西而迤南。侯景之乱,韦粲等人援,立栅于此,即石头中路也。陈时,群鼠无数珀蔡州入石头,渡淮至青塘,亦此。蔡州,石头西岸也。今湮。参《南史》、《姚志》。

秣陵里 当在盋山西南偏。韦粲等会青塘,据建兴苑,苑即梁时改建于秣陵里者也,今不可考。参《南史》、《姚志》。

后冈 当在盋山阳。宋明帝忿袁颧,流其尸于江,弟子彖收瘗石头后冈。今乌龙潭上蛇山,或其地也。参《南史》、《姚志》。

蛇山 与盋山对峙,中即乌龙潭,迤南曰龟山。

乌龙潭 在盋山前。相传晋时有黑龙见,或曰刘宋时。故名。明潘之恒尝言,潭深莫测,广百馀寻,长竞三里。南唐后主自珍珠河泛舟至清凉山,即此道。今循潭迤北而东,溪塘犹相间,意由旁近民,或堤或堰,或涸为田,故潭长仅余数武,深广称之。同治间,有司开蛇山种茶,山雨骤至,杂泥沙俱下,潭益淤塞。光绪七年,桑根先生言之总督刘公坤一,于水涸浚之,计工凡二万有奇,潭乃免湮废。参《名山胜概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