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七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    五經總義類
  提要
  等謹按七經孟子考文補遺二百六卷原本題西條掌書記山井鼎撰東都講官物觀校勘詳其序文葢井鼎先為考文而觀補其遺也皆不知何許人騐其板式紙色葢日本國所刋凡為易十卷書十八卷詩二十卷禮記六十三卷論語二十卷孝經一卷孟子十四卷別孟子於七經之外者考日本自唐始通中國殆猶用唐制歟前有凡例稱其國足利學有宋板五經正義一通又有古本周易三通略例一通毛詩二通皇侃義疏一通古文孝經一通孟子一通又有足利本禮記一通周易論語孟子各一通又有正徳嘉靖萬厯崇禎十三經註疏本崇禎本即汲古閣本也其例首經次註次疏次釋文専以汲古閣本為主而以諸本考其異同凡有五目曰考異曰補闕曰補脫曰謹案所稱古本為唐以前博士所𫝊足利本乃足利學印行活字板今皆無可考信書中所稱宋板五經正義今以毛居正五經正誤及岳珂九經三傳沿革例所引宋本叅核如尚書益稷篇註粉若粟氷六經正誤引紹興本作粟冰監本作粟水興國軍本作粟米今汲古閣本作粟氷而此書不引粟水粟米二條毛詩䲭鴞章予尾翛翛經傳沿革例引監本蜀本越本作脩脩今汲古閣作翛翛而此書不引脩脩一條生民章箋訏謂張口嗚呼經傳沿革例引余仁仲本鳴作嗚今汲古閣本作嗚而是書不引鳴字一條春秋左氏傳隠四年老夫耄矣六經正誤引潭本耄作 今汲古閣本作耄而此書不引 字一條襄三十一年夭厲不戒六經正誤引臨川本夭作天今汲古閣本作夭而此書不引天字一條禮記曲禮二名不偏諱經傳沿革例引蜀大字本興國本偏作徧今汲古閣本作偏而此書不引徧字一條悉與毛岳兩家所稱宋本不符不知所據宋本定出誰氏然如周易小過九四註不為責主此書引宋板責作貴與六經正誤所引善本合又春秋傳昭十二年昔我先王熊繹與呂級此書引宋永懐堂本級作伋與六經正誤所引興國本合昭二十四年注不佞獻王此書引宋板王作玉與六經正誤所引臨川本合僖三十二年注濟水滎陽東過魯之西此書引宋永懐堂本滎作熒與經傳沿革例所據之善本合僖二十三年懐其安實敗名此書引宋永懐堂本其作與與經傳沿革例所引監本蜀本及諸善本合禮記曽子問註則卒哭而致事此書引宋板則作周喪服小記殤無變文不縞此書謂縞乃縟字之誤皆與經傳沿革例所引興國本合考經傳沿革例所載宋板二十一種多不附釋文其附釋文者獨有建本及蜀中大字本此書載宋板毛詩左傳獨附釋文則或為監本及蜀中大字本歟又鼎稱足利本乃統括古本而所引古本如尚書舜典註雲使各陳進治理之言古理作禮而六經正誤所引監本亦云理作禮則知古本非無稽也至所正釋文錯誤多稱元文不知元文為何本今以通志堂所刋考之一一皆合蓋徐本未出以前其書已傳入彼國矣歐陽修作日本刀歌曰徐福行時書未焚遺書百篇今尚存今考此書所列尚書與中國之本無異又明豐坊偽造諸經皆稱海外之本今考此書與坊本亦無一同是亦足釋千古之疑也乾隆四十三年七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凡例
  一世稱十三經而今曰七經者據足利學所有也臣賜吿三年校書其中所藏經書古本五經之外論語孝經孟子耳且自漢唐藝文志及文獻通考有五經六經七經九經之目而不稱十三經爾雅孟子古不列之經經之者自十三經始輓近之稱也按國史經籍志雲唐定註疏始為十三經未詳其所據也今奉命録上其所校同異題曰七經孟子考文亦尚古也
  一其所録
  有曰考異者字若句有所異而莫能識其孰可者兩存以廣異聞也但經文及註以古本為主疏以宋板為主以其多異同出入者為主也故初題古本或宋板以下統之其餘諸本各有異同者具記以本名雲有曰補闕者世流布本缺字若句者今據所校以補之
  有曰補脫者釋文所闕乃據其元文補入之也有曰正誤者字若句無所缺而誤寫灼然者也有曰謹按者其似渉兩可而實窺其不然者亦獲諸校讎之際然恐驟視者之或惑故敢斷以已意也有曰存舊者篇題之文卷數之分後纂脩十三經者擅以已意更張改為幾失古觀假如禮記按唐書藝文志文獻通考等皆云鄭𤣥註二十卷孔穎逹正義七十卷今校之於古本宋板與志考所言相脗合矣而今諸刻十三經註疏本分為六十三卷永懐堂所刊註本隨其篇數分為四十九卷之類皆後世梓者胡亂改易遂失其真如此之等各隨其處詳記之也凡斯數者一篇之內皆各逐經文標以考異補闕等目各白書經若註等字以別之也如其禮記每篇文長故以疏為限每提經文首末二句中間嵌以一至字卷首細書篇名恐其淆也其補缺者則必存上下數字以使相接續而中間圍其所補字別之但其闕漏之處諸本皆闕而崇禎本世所謂汲古閣本接續備具者多係強補甚難信用故今據宋板別摘其字稱某作某又別標補闕目充其原所闕字以朱圍今係重圍別之一以見崇禎本妄作一以為補諸本闕漏者之便爾
  一其所校諸本
  有曰宋板者廼足利學所藏五經正義一通所以識其為宋板者字體平穩如錢大欵格寛廣毎行字數參差不齊絶無明世諸刻輕佻務整齊者之態且凡字遇宋諸帝諱輒缺其點畫如殷作□𢎞作𢎞𦙌作𦙌敦作□眩眩徵作□敬作□讓作□慎作□之類各避其所諱也臣向得唐九成宮石刻糓梁傳殘本髙祖諱淵作□太宗諱世民作□□又嘗閲唐𤣥宗八分書墨刻孝經所謂石臺孝經亦爾唐宋之際避諱之例可以見也以此驗之其為宋板無疑
  有曰古本者亦足利學所藏書寫本也周易三通各三本畧例一通尚書一通三本毛詩二通各十本禮記一通十本論語二通各二本皇侃義疏一通十本古文孝經一通孟子一通七本皆此方古博士家所𫝊也所以識者其禮記書尾猶存永和年中清原良賢句讀舊䟦又活字板禮記其和訓用朱點別有一法世所謂於古止點非復今時専用假名者比皆古博士家所授受者而每卷末有落欵之可徵焉葢亦儼然古時物也而凡古本其經文註文皆與宋板明板頗有異同助字甚夥而其體例不一者間或有之豈亦展轉書寫之所輸歟其論語集解與義疏中者全同如適莫章今註疏本無註而此本有之又按文獻通攷石經論語述而篇舉一隅下有而示之三字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上又有我字之類今校古本與石經同亦足以證古本可據也孟子有題辭註疏本或無之及章指矣初修考文時疑孫奭刪去之後閲文獻通考唐陸善經刪去之也其説具於孟子考文古文孝經今所梓行者文字多誤而此本頗佳序有劉炫釋尚書孔安國𫝊字體太竒多古文今別為古文考且如晉書杜預奏議引書傳雲亮信也隂黙也宋板明板皆無亮信也三字而此本有之周易王弼註與略例別行凡如此之類皆唐以前所𫝊者亦無疑也有曰足利本者亦本學所印行活字板也細翫其本後人櫽栝古本者而五經論語孟子世或有之學中所存者今厪有禮記一通耳其餘周易論語孟子又別得之於友人之手雲左傳攷文稱足利本者宋板經傳集解本也今以活字板驗之是為其原本也但以本名相混併稱足利本亦與活字板無異
  有曰正徳本者廼明正徳刊十三經註疏世稀有之有曰嘉靖本者廼明嘉靖刊十三經註疏世流布本也
  有曰萬厯本者廼明萬厯刊十三經註疏世流布本也
  有曰崇禎本者廼眀崇禎年中汲古閣刊十三經註疏世流布本也
  右註疏本四種或通稱今本而此編所校以崇禎本為主參以諸本以崇禎本世所尚也但論語孟子無疏可校故止校其經文與註而論語皇侃義疏別擬刊行古本宋板不載陸徳明釋文今復別校經典釋文而其有訛謬脫落者改正補寫而稱以元文也
  校讎經文
  宋板五經正義    正徳板十三經註疏本嘉靖板十三經註疏本 萬厯板十三經註疏本永懐堂板十三經註本 古本禮記
  足利本禮記     古本尚書
  古本周易三通   足利本周易
  古本畧例     古本毛詩二通
  古本論語二通   足利本論語
  皇侃義疏論語   古本孟子
  足利本孟子    古本孝經
  陳澔禮記集說   蔡沈書傳
  程頥易傳     朱熹周易本義
  林堯叟左傳直解  朱熹四書集註
  陸徳明經典釋文
  援引書目
  周禮        儀禮
  公羊傳       榖梁傳
  爾雅註疏      大戴禮
  國語        孔子家語
  白虎通       風俗通
  管子        呂氏春秋
  淮南子       史記
  前漢書       後漢書
  晉書        唐書
  文選        摯虞集
  崔駰集       韓文
  栁文        文獻通考
  國史經籍志     容齋隨筆
  經籍㑹通胡元瑞筆樷載   居家必備
  說文        洪武正韻
  小補韻㑹      字彚
  續字彚       正字通
  金石韻府      古篆彚選
  摭古遺文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