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讀禮通考 (四庫全書本)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讀禮通考 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經部四
  讀禮通考      禮類二附錄
  提要
  等謹案讀禮通考一百二十卷
  國朝徐乾學撰乾學字原一號健菴崑山人康熙庚戌進士第二官至刑部尚書是編乃其家居讀禮時所輯歸田以後又加訂定積十餘年三易藁而後成於儀禮喪服士喪既夕士虞等篇及大小戴記則倣朱子經傳通解兼採衆説剖析其義於歴代典制則一本正史叅以通典及開元禮政和五禮新儀諸書立綱統目其大端有八一曰喪期二曰喪服三曰喪儀節四曰𦵏考五曰喪具六曰變禮七曰喪制八曰廟制喪期歴代異同則有表五服暨儀節喪具則有圖縷析條分頗為詳備蓋乾學𫝊是樓藏書甲於當代而一時通經學古之士如閻若璩等亦多集其門合衆力以為之故博而有要獨過諸儒乾學又欲並修吉軍賓嘉四禮方事排纂而歿然是書蒐羅富有秦蕙田五禮通考即因其義例而成古今言喪禮者蓋莫備於是焉乾隆四十六年四月恭校上
  總纂官紀昀陸錫熊孫士毅
  總 校 官  陸 費 墀








  讀禮通考原序
  禮有五喪祭重矣曲臺之記石渠之論議於喪禮尤詳焉晉人崇尚荘老宜其自放禮法之外而於喪禮變除假寜之同異獨齗齗辨難若杜預衛瓘袁準孔倫陳銓劉逵賀循環濟蔡謨劉德明葛洪孔衍之徒均有撰述宋齊以降言凶禮者不乏自唐徙五禮之名置凶禮第五於時許敬宗李義府上顯慶新禮以為凶事非臣子所宜言去國恤一篇自是天子凶禮遂闕宜栁宗元以不學訕之也迨宋講學日繁而言禮者寡於凶事少專書朱子家禮盛行於民間而世之儒者於國恤不復措意其僅存可稽者杜氏通典馬氏通考已焉嗚呼慎終追遠之義輟而不講斯民德之日歸於薄矣刑部尚書崑山徐公居母憂讀喪禮撰通考一書再期而成尋於休沐之暇瀏覽載籍又増益之凡一百二十卷摭採之博而擇之也精考據之詳而執之有要此天壤間必不可少之書也當
  孝荘太皇太后崩公時由禮部侍郎遷都察院左都御史仍直史館自初喪及啓殯禮無纎鉅
  天子惟公是咨公斟酌古今之宜附中使入奏悉中條理葢公於是書黙識於心宜其折衷靡不當上結主知誠稽古之效矣公歸田後開雕是書彛尊因勸公並修吉軍賔嘉四禮庶成完書公喜劇即編定體例分授諸子方事排纂而公逝又二年先以刋完喪禮行世彛尊夙承公命作序至是乃書其大略若全書綱要公發凡舉例已詳言之後之覽者可以見公用力之勤也已康熈三十有五年夏四月幾望秀水朱彛尊序






  讀禮通考凡例
  一是書之作大綱有八一曰喪期則以儀禮喪服篇為主而凡古今之論服制者皆附見焉先倣國史之例撰表三篇自斬衰三年至緦麻三月以及殤服而國恤亦備載為卷者二十有九一曰喪服古今五服制度及變除次第有圖有表為卷者八一曰喪儀節則以儀禮之士喪禮既夕士虞禮三篇為主而唐之開元禮宋之政和禮司馬氏之書儀朱子之家禮明之㑹典五書自疾病以至輓歌凡言喪之儀節者皆附見焉其歴代國恤之儀以類而從為卷者四十有四一曰葬考凡葬次葬法以及祭墓而歴代山陵之制亦以類而從為卷者十有三一曰喪具凡附於身附於棺周於槨者皆具載焉參考歴代品式一之以
  本朝制度為卷者六一曰變禮本黃勉齋舊說六篇今並聞喪奔喪為一篇又有緩葬渇葬改葬暨後世父母乖離不知存亡親柩被焚墓毀制服諸事各自為類亦附於末為卷者七一曰喪制本之古制以及今日通行之制有變古復古守禮過於禮不及禮違禮者並為論次而二氏禮異俗禮亦及焉為卷者十有一一曰廟制孝子報本追遠莫重於祭自王侯以迨士庶有圖有說悉為詳考其制度為卷者二緫得百有二十卷而古今之喪禮略備矣
  一儀禮十七篇其全言喪禮者凡四篇喪服士喪禮既夕士虞禮其不言喪禮而可為喪祭之用者一篇特牲饋食禮其言它禮而間有及於喪禮者一篇聘禮也禮記四十九篇其全言喪禮者十三篇檀弓上下曽子問喪服小記雜記上下喪大記奔喪問喪服問間傳三年問喪服四制也其它曲禮王制禮器玉藻大傳少儀諸篇有言及喪禮者復採之得數十百條大要儀禮一書載喪禮者十之三禮記一書載喪禮者十之四今於二禮之傳注凡諸家說有可採者莫不蒐入非但有資於喪禮並於二書之精義頗有所發揮亦可為經學之一助雲
  一先王之禮至後世而廢失殆盡其猶存什一於千百者喪禮而已即古儒先之論說亦於喪禮頗詳葢送死人之大事為人子者自有同心也今是編之中不論禮之沿革說之同異莫不盡載葢禮非一家之禮則說當備諸家之說若必專主其一而槩棄其餘何以折衷至理厭服羣心故匪獨先王之巨典不敢少遺即末俗之陋習亦不敢或漏凡以資人之採擇庶㡬送死之禮得以考鏡焉
  一是編之中上自王朝下迄民俗前自三古後迄於今凡簡籍中所載有及於喪禮者無不採入自知繁而鮮要然意主備考則其說不可不博雲
  一是編之作始於康熈十六年之春時居先太夫人之喪因有事於此書苫次先為蒐輯又數年而輟簡以為讀禮時所定也遂名之為讀禮通考雲
  一是編之中有一事而兩見者如士喪禮小斂後易括髪免髽說一見於免髽篇一見於小斂篇前則欲考喪服之制度不可得而略也後則欲考行禮之次第不可得而刪也觀者審之
  一是編之中有一條而經本同文今分見於兩處者如喪大記居倚廬數節其言居處則載廬室篇其言應對則載言語篇以事既分門不容混載而無別也有一語而幾處可載今止載一處者如雜記言喪小功以上非虞祔練祥無沐浴勉齋經傳通解分載虞祔練祥四處茲則但載於虞祭篇以義可緫貫不必分析而始明也觀者審之
  一是編之中採列諸家之説本以歴代前後為次第而説取類從義貴條貫不無前後錯置者程子張子朱子之說例用大字以別之或其說有未盡合者或義止訓詁者亦用小字諸家之說例用小字間有事關典制者亦用大字至於膚見臆說敢用大字意取標顯極知僭妄故低四格以示貶抑觀者原之
  一古今議禮之家莫詳於晉亦莫善於晉其時廟堂之上學士大夫各執經以立論咸粲然可觀實後代所不及如後母之子為前母制服及父母不知存亡子行喪制服之議事出創見禮所不及者亦皆辨之成理可為後世遭變禮者之準如此之類咸為採入以繼於禮經之後庶㡬處禮之常者旣有所考見而處禮之變者亦得以折衷雲
  一國恤儀注隋以前皆有之而書軼不傳唯後漢書頗載其說至許敬宗軰脩顯慶禮惑於孔志約蕭楚材之言削去國恤不載而蕭嵩軰修開元禮因之故唐之國恤無可考猶幸杜氏通典載大唐元陵儀注其間始末頗備於今可考節目之詳者唯此而已迨宋之政和禮明之集禮亦復不載國恤今於宋則採宋史及文獻通考於明則採㑹典及歴朝實錄雖禮文未備其規模次第亦約略可覩矣茲編自國恤之外有山陵考與夫即位奠殯喪畢吉祭大喪廢樂國忌上陵神御皆國恤之類其它若神主廟制名諱之屬亦皆有天子喪制合而觀之而古今國恤之禮亦盡萃於斯矣
  一議禮之家古稱聚訟宜一以經為斷然作者謂聖而有經述者謂明而有傳厥後師傳曹習註疏論辨各家雜然並興所聞異辭所傳聞又異辭經可信不敢舎經而從傳傳可信不敢舍傳而從各家然亦有經不足而不得不取之於傳傳不足而取之注䟽論辨者輯書之法宜補偏救弊者此也經傳而下家是一說言人人殊其間質之於理之所是反之於心之所安權之於時勢之升降迭變必有可行者焉有不可行者焉則劑量其曲直輕重從其可而不從其所不可輯書之法宜財成斷制者此也乃又有先後異宜堅白兩可從一說而未備執兩端以互形有若言六義則商賜分鑣贊一辭則游夏咋舌是不得不考詳臚數以俟秉禮之儒提衡異同折衷今古輯書之法宜有案而無斷者此也覽者詳之
  一禮以義起亦與時宜方今內寜外謐之朝際此制度考文之盛律令既著其科條典禮復布於方策吉凶咸備葬祭有經文質彬彬曠越前古矣然而政殊沿革學辨源流行禮則崇尚
  本朝窮經則考詳百代是以孔子從周夏殷是監子輿言徹貢助均宜況乎以三禮為經史志為緯故專門之業註疏兼收歴代相承典章逓舉而歸極於
  國朝之掌故品物度數悉準現行定製譬夫一簣為山亦若先河後海庶俾稽古者信而有徵居今者動而無過葢尊所聞則嫺升降之端行所知則凜一王之制雲爾徐乾學識














  讀禮通考引用書目
  儀禮註䟽
  周禮註䟽
  禮記註䟽
  周易註䟽
  尚書註䟽
  毛詩註䟽
  春秋左傳註䟽
  春秋公羊傳註䟽
  春秋穀梁傳註䟽
  論語註䟽
  孝經註䟽
  孟子註䟽
  爾雅註䟽
  大戴禮記
  國語
  孔子家語
  朱子儀禮經傳通解
  黃榦儀禮經傳通解續
  楊復儀禮圖
  敖繼公儀禮集說
  汪克寛經禮補逸
  郝敬儀禮節解
  王志長儀禮註䟽刪翼
  萬斯大儀禮商
  呂大臨禮記解
  陸佃禮記解
  方慤禮記解義
  馬希孟禮記解
  陳祥道禮記講義
  胡銓禮記傳
  應鏞禮記纂義
  衛湜禮記集說
  陳澔禮記集說
  吳𪷁禮記纂言
  禮記集說大全
  徐師曽禮記集註
  黃乾行禮記日錄
  郝敬禮記通解
  曹學佺禮記明訓
  王翼明禮記補註
  陸元輔禮記辯疑
  王昭禹周禮詳解
  易祓周禮緫義
  王與之周禮訂義
  葉時禮經㑹元
  陳友仁周禮集說
  郝敬周禮完解
  聶崇義三禮圖
  吳澂三禮考註
  湛若水二禮經傳測
  劉績三禮圖
  鄧元錫三禮編繹
  貢汝成三禮纂註
  汲冢周書
  蔡沈書集傳
  韓詩外傳
  朱子詩集傳
  陸淳春秋集傳纂例
  胡安國春秋傳
  張洽春秋集傳
  家鉉翁春秋集傳詳說
  趙汸春秋集傳
  春秋大全
  朱子論語集註
  朱子中庸章句或問
  朱子孟子集註
  劉敞七經小傳
  朱睦㮮五經稽疑
  萬斯同羣經雜說
  陳祥道禮書
  呂柟禮問
  應撝謙禮學彚編
  吳肅公讀禮問
  朱董祥讀禮紀略
  萬斯大學禮質疑
  車垓內外服制通釋
  徐駿五服集證
  俞汝諧古今服制沿革
  駱問禮居喪答問
  韓如璜喪禮說
  顧清制服私議
  大唐開元禮
  太常因革禮
  政和五禮新儀
  大金集禮
  大明集禮
  顔之推家訓
  溫公書儀
  朱文公家禮
  丘濬家禮儀節
  義門鄭氏家儀
  馮善家禮集說
  仇氏家範
  陳獻章四禮條件
  黃佐鄉禮
  孫氏家乘
  姚翼家規通俗編
  陳龍正家矩
  宋纁四禮初編
  呂坤四禮翼 四禮疑
  季本讀禮疑圖
  大學衍義
  大學衍義補
  史記
  漢書
  後漢書
  三國志
  晉書
  宋書
  南齊書
  梁書
  陳書
  魏書
  北齊書
  周書
  隋書
  南史
  北史
  舊唐書
  唐書
  五代史記
  宋史
  遼史
  金史
  元史
  資治通鑑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
  王宗沐續資治通鑑
  薛應旂續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綱目
  續資治通鑑綱目
  蘇轍古史
  羅泌路史 路史發揮
  羅苹路史註
  馬驌繹史
  王偁東都事略
  韓愈順宗實錄
  明太祖實錄
  成祖實錄
  仁宗實錄
  宣宗實錄
  英宗實錄
  憲宗實錄
  孝宗實錄
  武宗實錄
  世宗實錄
  穆宗實錄
  神宗實錄
  光宗實錄
  熹宗實錄
  西漢㑹要
  東漢㑹要
  唐㑹要
  五代㑹要
  宋㑹要
  唐六典
  杜氏通典
  元經世大典
  元典章
  明㑹典
  嘉靖祀典
  皇甫謐帝王世記
  東觀漢記
  鄭文寳江表志
  胡宏皇王大紀
  續晉陽秋
  張唐英蜀檮杌
  元經薛氏傳
  崔鴻十六國春秋
  蕭方三十國春秋
  栁芳唐厯
  吳兢貞觀政要
  柯維騏宋史新編
  吳任臣十國春秋
  曽鞏隆平集
  范祖禹仁皇訓典
  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襍記
  劉時舉續宋中興編年
  大政記
  鄭曉吾學編
  鄧元錫函史 明書
  沈國元兩朝從信錄
  李贄續蔵書
  鄧球泳化編
  何喬遠名山蔵
  焦竑獻徵錄
  徐學聚國朝典彚
  朱國楨史概
  彭百川太平治蹟統類
  張萱西園聞見錄
  姜寳秘史
  黃景昉國史唯疑
  譚遷國榷
  朱鷺建文書法儗
  許重熈五朝注略
  甲申傳信録
  南京太常寺志
  唐律䟽義
  竇儀開寳刑統
  明律
  大清律
  鄭樵通志
  馬端臨文獻通考
  王圻續文獻通考
  王應麟漢制考
  王粲漢末英雄記
  真德秀西山讀書記
  朱子語類 節要
  朱子名臣言行録 續名臣言行録
  徐咸名臣言行前後錄
  伊洛淵源錄
  續伊洛淵源錄
  郭凝之孝友傳 明孝友傳
  孫竒逢理學宗傳
  黃宗羲明學案
  胡寅讀史管見
  于慎行讀史漫錄
  朱董祥經史辨疑
  酈道元水經注
  劉澄之地記
  括地誌
  王存九域志
  十道志
  圖經
  李吉甫元和郡縣志
  宋次道長安志
  范成大吳郡志 桂海虞衡志
  樂史太平寰宇記
  歐陽忞輿地廣記
  祝穆方輿勝覽
  程大昌雍錄
  丹陽記
  三輔黃圖
  常璩華陽國志
  韋節西蕃記
  白裒魯國地記
  圈稱陳留風俗傳
  陸劌鄴中記
  劉侗帝京景物略
  孫國敉燕都游覽志
  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馬歡瀛涯勝覽
  曹能始名勝志
  江寜府志
  㑹稽志
  山東通志
  博物志
  廣東通志
  紹興府志
  廣州府志
  盛弦之荊州記
  費信星槎勝覽
  張昇瀛涯勝覽
  李因篤芹城小志
  張敦頥六朝事跡
  元混一方輿勝覽
  明一統志
  譚吉璁肅松錄
  顧炎武昌平山水記
  鄭麟趾髙麗史
  日本考
  列子
  荀子
  墨子
  荘子
  管子
  韓子
  呂氏春秋
  孔叢子
  淮南子
  賈誼新書
  董仲舒春秋繁露
  劉向新序 說𫟍
  班固白虎通德論
  王符濳夫論
  王充論衡
  應劭風俗通義
  蔡邕獨斷
  荀恱申鑒
  崔寔政論
  徐榦中論
  崔豹古今註
  劉義慶世說新語
  劉勰文心雕龍
  桓譚新論
  王通中說
  王子年拾遺記
  西京雜記
  干寳搜神記
  搜神後記
  皇覽
  劉熙釋名
  伏侯古今注
  遁甲開山圖
  封演見聞記
  段成式酉陽雜俎並續
  陸龜蒙笠澤叢書
  王叡炙轂子
  李涪刋誤
  康駢劇談錄
  李匡義資暇錄
  王定保摭言
  姚汝能安祿山事跡
  陶穀清異錄 蕉牎雜記
  歐陽修集古錄
  趙明誠金石錄
  金坡遺事
  俞文豹吹劍錄
  王鞏聞見近錄
  宋敏求春明退朝錄
  丁謂晉公談錄
  王洙談錄
  沈括夢溪筆談
  江休復嘉祐雜志
  孔平仲談𫟍
  侯師聖雅言
  陳師道後山叢談
  張來明道雜志
  王栐燕翼詒謀錄
  孫宗鑑東臯雜錄
  張表臣珊瑚鈎詩話
  宋祁筆記
  釋文瑩玉壺清話
  五色線
  髙承事物紀原
  事祖廣記
  徐廣卻掃編
  姚寛西溪叢語
  吳均續齊諧記
  黃長睿東觀餘論
  葉夢得石林燕語
  張師正倦遊錄
  吳曽能改齋漫錄
  康譽之昨夢錄
  訪碑錄
  周煇清波別志
  王楙野客叢書 野老紀聞
  岳珂桯史 愧郯錄
  陳思寳刻叢編
  陸游家誡
  朱彧可談
  王應麟困學紀聞
  魏了翁古今考 渠陽雜鈔
  周必大思陵錄
  陳善捫蝨新語
  洪邁容齋隨筆
  程大昌演繁露並續
  陸游老學菴筆記
  王明清揮麈錄
  趙彥衛雲麓漫鈔續鈔
  羅大經鶴林玉露
  荊溪吳氏林下偶談
  張端義貴耳集
  王闢之澠水燕談
  戴埴鼠璞
  周宻齊東野語 癸辛雜識
  志雅堂雜鈔
  黃氏日鈔
  苖耀神麓記
  陸友仁研北雜志
  吾衍學古編
  潘昻霄金石例
  陶宗儀輟耕錄
  林坤誠齋雜記
  吳自牧夢梁錄
  謝綽宋拾遺錄
  宙載
  行朝錄
  沈德符野獲編
  孫緒無用閒談
  姚旅露書
  徐咸西園雜記
  趙璘因話錄
  宋濂蘿山雜言
  葉盛水東日記
  陶宗儀説郛
  鄭瑗井觀瑣言
  羅欽順困知記
  何孟春餘冬序錄
  敖英東谷贅言
  都穆聽雨紀談
  楊慎丹鉛總錄 藝林伐山
  潘損楮室記
  劉世節瓦釜漫記
  郎瑛七修類藁
  伍袁萃林居漫錄
  杜環經行記
  鄭曉今言
  髙岱鴻猷錄
  在田錄
  守潼宣訓
  客座贅語
  朱茂曙兩京求舊錄
  張獻翼家兒私語
  于慎行筆麈
  萬表灼艾集
  周錫𤣥亭閒話
  陳絳金罍子
  張鼎思瑯琊代醉編
  錢希言戲瑕
  王可大國獻家猷
  王兆雲說圃識餘
  白頭閒話
  朱國楨湧幢小品
  唐書新語
  張懋修譚乘
  輯栁編
  桓寛鹽鐵論
  任昉文章縁起
  徐𤊹筆精
  何承天纂文
  劉定之否泰錄
  裴啓語林
  藝文類聚
  百川學海
  王應麟玉海
  太平御覽
  太平廣記
  白孔六帖
  顧炎武日知錄 金石文字記
  京兆金石錄
  沈節甫紀錄彚編
  陳仁錫八編類纂
  顧夢麟中菴瑣錄
  田汝成炎徼紀聞
  王圻稗史彚編
  章潢圖書編
  唐順之稗編
  山堂肆考
  冊府元龜
  事文類聚
  稗海
  羅頎物原
  田藝衡香宇外集
  顧大韶放言
  鄭思肖心史
  許慎說文
  合璧事類
  羊虎雜錄
  崇禎遺錄
  馮鑑續事始
  陳繼儒秘笈五集
  歴代名臣奏議
  朱彛尊吉金貞石志
  支允堅異林
  方中履古今辨疑
  王行墓銘舉例
  李文瓉鹿溪新語
  顧湄咫聞錄
  陸元輔菊隱紀聞
  俞安期唐類函
  葉夢禮教家類纂
  瞿式耜愧林漫錄
  張文嘉齊家寳要
  顧起元說略
  梅枝鳳質疑
  黃百家北游紀方
  章俊卿山堂先生羣書考索
  來知德日錄
  張爾岐續篤終論 謹俗論
  邵寳日格子
  王順之復齋碑錄
  彭時可齋雜記
  蔣一葵長安客話
  黃瑜雙槐嵗鈔
  明科貢錄
  北堂書鈔
  徐學謨世廟識餘錄
  陳沂蓄德錄
  黃公紹韻㑹舉要
  李豫亨推篷寤語
  閻若璩潛丘劄記
  雷次宗豫章記
  袁褧金聲玉振集
  楚辭
  洪适𨽻釋 𨽻續
  婁機漢𨽻字源
  陶潛靖節集
  韓愈昌黎集
  皇甫湜集
  栁宗元栁州文集
  李翺文公集
  孫何集
  韓𤦺安陽集
  歐陽修六一居士集
  劉敞公是先生集
  司馬光傳家集
  蘇洵嘉祐集
  曽鞏南豐類藁
  王安石臨川集
  楊傑無為集
  蘇軾東坡集
  蘇轍欒城集
  程顥明道集
  程頤伊川集
  陳襄古靈集
  徐積節孝先生集
  張載崇文集
  張九成橫浦集
  范祖禹太史集
  張耒宛丘集
  王十朋梅溪集
  葉夢得石林集
  胡寅斐然集
  陸九淵象山集
  朱熹晦菴集
  張栻南軒集
  呂祖謙東萊集
  黃榦勉齋集
  陳傅良止齋集
  葉適水心集
  陳淳北溪集
  真德秀西山集
  趙順孫集
  何基集
  魏了翁鶴山集
  王柏魯齋集
  文天祥文山集
  熊禾勿軒集
  吳澂草廬集
  袁桷清容居士集
  歐陽𤣥圭齋集
  陳旅安雅堂集
  虞集道園類稾
  許謙白雲集
  明太祖御製集
  宋濂濳溪集
  劉基文成公集
  陶安學士集
  王禕忠文公集
  胡翰仲子集
  蘇伯衡文集
  魏觀蒲山集
  趙汸東山集
  方孝孺遜志齋集
  王彜媯蜼子集
  烏斯道春草集
  王行半軒集
  解縉春雨集
  楊士竒東里文集
  薛瑄敬軒集
  吳與弼康齋集
  楊守陳文懿公集
  李東陽懐麓堂集
  謝鐸桃溪集
  何喬新椒丘文集
  羅倫一峰集
  陳獻章白沙子集
  章懋楓山集
  程敏政篁墩文集
  賀欽醫閭集
  吳寛家蔵集
  王鏊震澤集
  林俊見素集
  蔡清虛齋集
  儲巏柴墟集
  邵寳容春堂前集
  羅屺圭峰集
  羅欽順整菴存藁
  王守仁陽明全書
  何孟春文簡集
  徐問山堂萃藳
  何瑭柏齋集
  王廷相家蔵集
  崔銑洹詞
  薛蕙西原集
  顧清東江集
  何景明大復集
  湛若水甘泉集
  顧璘息齋存稾
  李濂川甫集
  呂柟涇野文集
  韓邦竒苑洛集
  魏校荘渠遺書
  張邦竒文定集
  霍韜渭厓集
  楊慎升菴集
  鄒守益東廓集
  陸粲子餘集
  夏言桂洲集
  舒芬梓溪集
  黃佐泰泉集
  歐陽德南野集
  羅洪先念菴集
  唐順之荊川集
  程文德松谿集
  王問仲山集
  金賁亨一所集
  王慎中遵巗集
  徐階世經堂集
  許讚松阜集
  潘恩笠江集
  周怡訥谿集
  熊過南沙集
  田汝成叔禾集
  薛應旂方山集
  陸樹聲文定公集
  趙貞吉文肅集
  王世貞弇州四部藁
  王宗沐敬所文集
  黃省曽五嶽山人集
  姜寳鳳阿集
  歸有光震川集
  于慎行穀城山館文集
  趙用賢松石齋集
  伍袁萃逸我軒草
  張獻翼文起堂集
  鄧元錫濳學集
  顧憲成涇臯蔵稿
  焦竑澹園集
  謝肇淛小草齋集
  尤鏜紅箱集
  金九臯抱甕集
  陶望齡歇菴集
  高攀龍高子遺書
  郝敬山草
  孫慎行𤣥晏齋集
  董應舉崇相集
  陳龍正㡬亭全書
  陳瑚確菴文集
  黃宗羲南雷文案
  汪琬鈍翁類藳
  柴紹炳文鈔
  魏禧叔子集
  楊瑀旭樓集
  李良年秋錦山房集
  董文驥微泉閣集
  華宗韡慮得集
  唐文粹
  宋文鑑
  元文類







  讀禮通考引用書目
<經部,禮類,儀禮之屬,讀禮通考>

  欽定四庫全書
  讀禮通考目錄   刑部尚書徐乾學撰
  卷一 喪期一
  表上
  卷二 喪期二
  表中
  卷三 喪期三
  表下附圖
  卷四 喪期四 斬衰三年上
  父
  諸侯為天子
  君
  父為長子已上儀禮
  卷五 喪期五 斬衰三年中
  為人後者
  妻為夫
  妾為君
  女子子在室為父
  子嫁反在父室為父
  公士大夫之衆臣為其君已上儀禮
  卷六 喪期六 斬衰三年下
  父卒為祖後者喪服傳
  父在為祖謂父有篤疾子代父執喪
  為曽祖後
  天子女嫁諸侯為父
  諸侯女嫁大夫為父
  諸侯諸臣為天子
  五屬之親為諸侯
  士為國君大夫之適子為君如士服○天子卿大夫適子為天子如士服○已上儀禮為高祖後戴徳喪服記
  婦為舅唐律
  夫為祖曽祖髙祖承重者妻從夫政和禮
  為人後者承其祖朱子家禮
  子為母適母同
  為人後者為所後母及所後祖母
  女在室為母
  女嫁反在室為母
  適孫為祖母承重及曽高祖母承重
  婦為姑
  庶子為生母
  為繼母
  為慈母
  為養母
  夫為人後則妻從服
  庶子之妻為夫之所生母已上孝慈錄
  卷七 喪期七 齊衰三年
  父卒為母
  繼母如母
  慈母如母
  母為長子已上儀禮
  妾為君之長子喪服記
  為所後者之妻喪服傳
  孫為祖母承重
  庶子為祖庶母後者已上喪服小記
  士庶子父卒為所生母
  大夫庶子父卒為所生母
  天子女嫁諸侯為母
  諸侯女嫁大夫為母已上註疏
  父卒為君母
  繼母為長子
  為人後者為所後祖母
  為曽高祖後者為曽高祖母已上戴德喪服變除篇父在為母
  婦為姑已上唐律
  養母宋開寶禮
  生母宋㑹要
  女在室為母
  女嫁反在室為母已上明集禮
  卷八 喪期八 齊衰杖期
  父在為母
  妻
  出妻之子為母
  繼母嫁從為之服報已上儀禮
  祖父在適孫為祖母
  士庶子父在為母
  父沒大夫適子為妻
  子為嫁母已上註疏
  適子衆子為庶母
  適子衆子之妻為夫之庶母已上孝慈錄
  卷九 喪期九 齊衰不杖期上
  祖父母
  世父母叔父母
  大夫適子為妻
  昆弟
  為衆子
  昆弟之子
  大夫之庶子為適昆弟
  適孫
  為人後者為其父母報
  女子子適人者為其父母昆弟之為父後者繼父同居者
  為夫之君
  姑姊妹女子子適人無主者姑姊妹報已上儀禮
  卷十 喪期十 齊衰不杖期下 齊衰五月為君之父母妻長子祖父母
  妾為女君
  婦為舅姑
  夫之昆弟之子
  公妾大夫之妾為其子
  女子子為祖父母
  大夫之子為世父母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之子姑姊妹女子子無主者為大夫命婦者惟子不報
  大夫為祖父母適孫為士者
  公妾及士妾為其父母已上儀禮
  為王后周禮
  為姑在室
  為姊妹在室
  為女子子在室
  王為適曽孫適𤣥孫適來孫
  始封之君為諸父昆弟始封君之子為諸父兄弟俱為諸侯
  適子父在為妻
  士妾為君之衆子已上註疏
  舅姑為適婦唐律
  父所生庶母開寳禮
  嫁母出母為其子
  繼母嫁為前夫之子從已者已上政和禮
  為適長子
  妾為夫之長子衆子與所生子已上孝慈錄
  妾為家長父母明律
  前夫之子從繼母改嫁為改嫁繼母今制○已上齊衰不杖期
  曽祖父母
  女子子嫁者未嫁者為曽祖父母並開元禮○已上齊衰五月
  卷十一 喪期十一 齊衰三月
  寄公為所寓
  丈夫婦人為宗子宗子之母妻
  為舊君君之母妻
  庶人為國君
  大夫在外其妻長子為舊國君
  繼父不同居者
  曽祖父母
  大夫為宗子
  舊君
  曽祖父母為士者如衆人
  女子子嫁者未嫁者為曽祖父母已上儀禮
  畿內之民為天子
  內宗五屬之女嫁於庶人從為國君已上註疏高祖父母女子子在室及嫁者同○開元禮
  卷十二 喪期十二 大功九月
  姑姊妹女子子適人者
  從父昆弟
  為人後者為其昆弟
  庶孫
  適婦
  女子子適人者為衆昆弟
  姪丈夫婦人報
  夫之祖父母世父母叔父母
  大夫為世父母叔父母子昆弟昆弟之子為士者
  公之庶昆弟大夫之庶子為母妻昆弟
  皆為其從父昆弟之為大夫者
  為夫之昆弟之婦人子適人者
  大夫之妾為君之庶子
  女子子嫁者未嫁者為世父母叔父母姑姊妹大夫大夫之妻大夫之子公之昆弟為姑姊妹女子子嫁於大夫者
  君為姑姊妹女子子嫁於國君者已上儀禮
  為人後者其妻為舅姑喪服小記
  為夫之兄弟喪服記
  女適人者為伯叔父兄弟姪
  為衆子婦已上唐律
  為兄弟之女適人者報
  為人後者為其姑姊妹在室者報
  為兄弟之子婦夲載家禮然開元禮有為夫之伯叔父母報此即伯叔父母之報服
  為夫兄弟之子婦本載政和禮即伯叔母之報服
  出母為女子子適人者女報同○政和禮女適人者為出母即報服○已上開元禮
  女適人者為姑姊妹兄弟及兄弟之子
  女適人者為伯叔母
  姑姊妹兄弟為兄弟姪為人後者已上政和禮附為人後者為本生祖父母服議通典
  卷十三 喪期十三 繐衰 小功五月上諸侯之大夫為天子儀禮○繐衰止此一條
  從祖祖父母從祖父母報政和禮為兄弟之孫為夫兄弟之孫家禮為兄弟孫女之在室者即從祖祖父母報服又政和禮為同堂兄弟之子為夫同堂兄弟之子家禮為從兄弟之女在室者即從祖父母報服
  從祖昆弟
  從父姊妹
  孫適人者
  為人後者為其姊妹適人者
  為外祖父母開元禮母出為繼母之父母兄弟從母從此條別出
  從母丈夫婦人報
  夫之姑姊妹娣姒婦報政和禮女在室及適人者為兄弟姪之妻即此姑姊妹報服
  大夫大夫之子公之昆弟為從父昆弟庶孫姑姊妹女子子適士者
  大夫之妾為庶子適人者
  庶婦
  君母之父母從母
  君子子為庶母慈己者已上儀禮
  卷十四 喪期十四 小功五月下
  舅
  為兄弟妻
  為夫之兄弟已上唐律
  甥顯慶禮
  女適人者為從父兄弟本政和禮然開元禮中有為從父姊妹適人者報一條此即報服
  為從祖祖姑在室者報
  為從祖姑姊妹在室者報
  為適孫之婦
  同母異父兄弟姊妹報已上開元禮
  為人後者為其從父兄弟
  女適人者為其兄弟姪之為人後者已上政和禮
  卷十五 喪期十五 緦麻三月上
  族曽祖父母
  族祖父母
  族父母
  族昆弟
  庶孫之婦
  從祖姑姊妹適人者報政和禮女適人者為同堂兄弟之子及女之出嫁者女適人者為從祖兄弟姊妹即此報服
  外孫
  庶子為父後者為其母
  士為庶母
  貴臣貴妾
  乳母
  從祖昆弟之子
  曽孫
  父之姑
  從母昆弟
  甥
  壻
  妻之父母
  姑之子
  舅
  舅之子
  夫之諸祖父母報唐律為從父兄弟子之婦為夫從父兄弟之子婦政和禮為兄弟孫之婦為夫兄弟孫之婦為外孫之婦皆此報服
  君母之昆弟
  為夫之從父昆弟之妻
  改葬已上儀禮
  卷十六 喪期十六 緦麻三月下
  為夫之外祖父母從母禮記
  𤣥孫
  為夫之曽高祖父母
  為夫之從父姊妹在室及適人者
  為夫之舅及從母
  為姊妹子之婦
  為甥之婦已上唐律
  為族曽祖姑在室者報
  為族祖姑在室者報
  為族姑在室者報
  為兄弟之曽孫女在室同 本載政和禮然開元禮有族曽祖父族曽祖姑報即係此條
  為從父兄弟之孫本政和禮然開元禮有族祖父族祖姑在室報即係此條為夫兄弟之曽孫本載政和禮然開元禮有族曽祖母報即此報服為夫同堂兄弟之孫本載政和禮然開元禮有族祖母報即此報服為族姊妹
  為人後者為本生外祖父母
  女適人者為從祖父母報政和禮為夫從父兄弟之女適人者即此報服家禮為從父兄弟之女出嫁者亦即報服
  為兄弟之孫女適人者報
  為夫之從祖兄弟之子已上開元禮
  舅母
  女適人者為兄弟之孫
  為夫兄弟之孫女適人者
  女適人者為從祖祖父母為從祖祖姑
  女適人者為從祖姑已上政和禮
  為從兄弟之妻
  為夫之從父兄弟
  為夫之從祖祖姑
  為夫之從祖姑在室者
  為同㸑
  為朋友已上家禮
  嫁女為同堂姊妹之出嫁者明㑹典
  袒免附圖
  卷十七 喪期十七 三殤服制
  子女子子長殤中殤
  叔父之長殤中殤
  姑姊妹之長殤中殤
  昆弟之長殤中殤
  夫之昆弟之子女子子之長殤中殤
  適孫之長殤中殤
  大夫之庶子為適兄弟之長殤中殤
  公為適子之長殤中殤
  大夫為適子之長殤中殤已上大功九月七月
  叔父之下殤
  適孫之下殤
  昆弟之下殤
  大夫庶子為適昆弟之下殤
  為姑姊妹女子子之下殤
  為人後者為其昆弟從父昆弟之長殤
  為夫之叔父之長殤
  昆弟之子女子子夫之昆弟之子女子子之下殤
  為姪庶孫丈夫婦人之長殤
  大夫公之昆弟大夫之子為其昆弟庶子姑姊妹女子子之長殤
  大夫之妾為庶子之長殤已上儀禮
  為從父兄弟姊妹之長殤開元禮○已上小功五月
  庶孫之中殤
  從祖父從祖昆弟之長殤
  從父昆弟姪之下殤
  夫之叔父之中殤下殤
  從母之長殤報
  夫之姑姊妹之長殤
  從父昆弟之子之長殤
  昆弟之孫之長殤已上儀禮
  為從父姊妹之中殤下殤
  為從祖姑姊妹之長殤
  為人後者為其兄弟之中殤下殤
  為人後者為其姑姊妹之中殤下殤
  為人後者為其從父兄弟之長殤開元禮○已上緦麻三月殤服總論
  卷十八 喪期十八 國恤一
  嗣天子服先君
  臣民為天子服
  卷十九 喪期十九 國恤二
  天子服母后
  兄弟相繼之主為先君
  卷二十 喪期二十 國恤三
  藩王入繼大統服先君附追崇本生
  卷二十一 喪期二十一 國恤四
  天子父在服祖
  母后不知存亡嗣皇制服
  藩王入繼大統服本生母后
  為故國主服
  天子服曽祖母
  天子服庶祖母
  天子服適母
  天子為生母服
  天子為皇伯母服
  卷二十二 喪期二十二 國恤五
  天子服前皇之後
  天子服皇后
  天子服太子
  天子服太子妃
  天子服太孫
  天子服外祖父母
  天子服皇后父母
  天子服公主
  卷二十三 喪期二十三 國恤六
  太后服天子
  太后服太子妃
  太妃為諸親服
  皇后服太后
  皇后服太子妃
  皇后服父母皇太后服父母附
  太子服母后
  太子服生母
  太子服庶母
  太子服外祖父母
  皇妃服父母
  諸侯服生母
  卷二十四 喪期二十四
  王侯降服
  喪遇閏月
  卷二十五 喪期二十五 心喪上
  弟子為師
  朋友
  卷二十六 喪期二十六 心喪下
  門生為舉主
  故吏為舊君
  郡縣吏為官長
  治民為守令
  親屬
  追服
  卷二十七 喪期二十七
  通論上
  卷二十八 喪期二十八
  通論中
  卷二十九 喪期二十九
  通論下
  卷三十 喪服一
  五服圖
  卷三十一 喪服二
  衰
  裳
  墨衰深衣附
  婦人衰裳
  卷三十二 喪服三
  冠
  括髪
  免
  髽纚圖
  笄
  總
  卷三十三 喪服四
  絰
  帶
  杖
  屨附禮書繶絇純綦說
  喪車
  卷三十四 喪服五
  受服
  練附功衰
  縞
  纎
  兼服
  卷三十五 喪服六
  弔服
  葬服
  未葬不變服
  葬後常服
  卷三十六 喪服七
  變除表
  卷三十七 喪服八
  通論
  卷三十八 喪儀節一
  疾病
  卷三十九 喪儀節二
  正終疾者齊處適室圖
  卷四十 喪儀節三 初終上
  始死始卒禮圖
  復
  遷屍
  楔齒綴足
  始死奠
  帷堂
  命赴拜賔
  哭位
  君使弔君使人弔襚圖
  致襚
  為銘
  掘坎
  陳服器
  沐浴及設冰陳具沐浴圖
  飯含
  襲飯含襲圖
  設冒
  埋鬊爪
  設重
  設燎
  卷四十一 喪儀節四 初終下
  唐以後初終禮
  卷四十二 喪儀節五 小斂
  陳小斂衣
  陳奠具絰帶陳小斂衣服圖
  小斂小斂圖
  馮屍
  變麻
  遷屍及拜賔
  設小斂奠小斂奠圖
  送賔
  代哭
  致襚
  設燭
  卷四十三 喪儀節六 大斂
  陳衣
  陳奠斂之具陳大斂圖
  為殯具
  陳鼎
  徹小斂奠徹小斂奠圖
  大斂
  葢棺塗殯大斂殯圖
  設大斂奠大斂奠圖
  送賔
  就次
  君視斂君視士大斂圖
  卷四十四 喪儀節七
  成服
  拜君命及賔
  朝夕哭位朝夕哭位圖
  徹大斂奠徹大斂奠圖
  朝夕奠朝夕奠圖
  朔月奠朔月奠圖
  卷四十五 喪儀節八
  筮宅
  獻槨材及明器
  卜日卜日圖
  啓殯
  朝祖啓殯朝祖之圖
  載柩
  陳器載柩陳器圖
  設祖奠遷柩祖奠圖
  賵贈公賵圖○賔賵奠賻贈圖
  設大遣奠遣奠圖
  發引
  下壙
  卷四十六 喪儀節九
  開元禮筮宅至掩壙祭后土
  政和禮筮宅至葬祭后土
  卷四十七 喪儀節十
  書儀家禮明㑹典筮宅至葬
  卷四十八 喪儀節十一
  反哭反哭於祖廟遂適殯宮圖
  虞祭虞祭陳牲及器圖 門外門內堂上位圖設饌饗神圖 主人迎屍入九飯圖主人獻祝佐食圖 主婦亞獻圖屍謖圖 陽厭圖 無屍饗祭圖
  再虞
  三虞
  卷四十九 喪儀節十二
  卒哭餞屍於門外圖
  祔
  卷五十 喪儀節十三
  小祥
  大祥
  卷五十一 喪儀節十四
  禫附特牲饋食禮
  期喪禫制
  卷五十二 喪儀節十五
  喪畢吉祭
  忌日
  生日之祭
  人子生辰
  卷五十三 喪儀節十六
  喪主
  攝主
  立後
  卷五十四 喪儀節十七
  容體
  哭踴
  飲食
  言語
  拜稽顙
  卷五十五 喪儀節十八
  廬室
  喪次
  喪位
  擯相
  祝
  卷五十六 喪儀節十九
  神帛
  神主
  神坐
  神像
  卷五十七 喪儀節二十
  老疾居喪
  婦人居喪
  童子居喪
  三殤喪禮
  卷五十八 喪儀節二十一
  訃禮
  弔禮
  卷五十九 喪儀節二十二
  臨禮
  奠禮
  卷六十 喪儀節二十三
  含禮
  賵禮
  襚禮
  賻禮
  卷六十一 喪儀節二十四
  輟朝
  去樂
  㑹喪
  護喪
  冊贈
  賜葬
  卷六十二 喪儀節二十五
  名號
  卷六十三 喪儀節二十六
  諱
  卷六十四 喪儀節二十七
  諡
  卷六十五 喪儀節二十八
  誄
  行狀
  書牘
  弔祭文
  哀辭招附
  輓歌
  卷六十六 喪儀節二十九 國恤一
  顧命
  嗣天子奠殯即位
  新君謁廟
  卷六十七 喪儀節三十 國恤二
  周大喪儀
  卷六十八 喪儀節三十一 國恤三
  漢大喪儀
  魏晉南北朝大喪儀
  唐大喪儀
  卷六十九 喪儀節三十二 國恤四
  宋大喪儀
  南宋大喪通儀上太上皇皇太后同
  卷七十 喪儀節三十三 國恤五
  南宋大喪通儀下
  卷七十一 喪儀節三十四 國恤六
  明大喪儀
  卷七十二 喪儀節三十五 國恤七
  太皇太后皇太后喪儀上
  卷七十三 喪儀節三十六 國恤八
  太皇太后皇太后喪儀下
  卷七十四 喪儀節三十七 國恤九
  皇后喪儀附廢后喪儀
  卷七十五 喪儀節三十八 國恤十
  皇妃喪儀附未封妃喪儀
  卷七十六 喪儀節三十九 國恤十一
  皇太子喪儀
  皇太子妃喪儀
  親王喪儀
  親王喪通儀
  親王妃喪通儀
  公主喪通儀
  郡王喪通儀
  卷七十七 喪儀節四十 國恤十二
  外國弔喪
  告哀外國及外國弔祭
  蕃國舉哀弔喪儀
  不伐喪
  大喪廢樂
  後喪廢樂
  皇妃親王公主皇親喪廢樂
  卷七十八 喪儀節四十一 國恤十三
  國忌
  生忌
  忌月
  神御
  卷七十九 喪儀節四十二 國恤十四
  天子為親藩外戚制服臨喪儀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為父母親屬制服臨喪儀
  卷八十 喪儀節四十三 國恤十五
  皇太子為親藩外戚制服臨喪儀
  皇太子妃為父母親屬制服臨喪儀
  天子敕使弔奠冊贈親藩外戚儀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遣使臨弔親藩外戚儀皇太子遣使弔奠親藩外戚儀
  卷八十一 喪儀節四十四
  通論
  卷八十二 葬考一
  葬次
  葬法
  卷八十三 葬考二
  合葬
  修墓
  葬不擇地擇日
  卷八十四 葬考三
  薄葬
  倮葬
  厚葬
  生壙
  卷八十五 葬考四
  歸葬
  客葬
  招魂葬
  分屍葬
  殉葬
  卷八十六 葬考五
  衣冠葬
  火葬
  塔葬
  義葬
  㑹葬
  祭墓
  卷八十七 葬考六
  雜志
  通論
  卷八十八 葬考七
  山陵一
  卷八十九 葬考八
  山陵二
  卷九十 葬考九
  山陵三
  卷九十一 葬考十
  山陵四
  卷九十二 葬考十一
  山陵五
  卷九十三 葬考十二
  山陵六
  卷九十四 葬考十三
  上陵
  卷九十五 喪具一
  掩
  瑱
  幎目
  鬠笄
  布巾
  冒
  質
  殺
  衾
  紟
  夷衾
  絞
  明衣
  角枕
  角柶
  燕几
  握手
  決
  纊極
  含貝
  飯珠
  玉柙
  浴槃
  夷槃
  夷牀
  浴牀
  駔圭
  重
  明旌
  魂帛
  棺槨總
  棺
  桐棺
  柏棺
  梓棺
  榖棺
  樟棺
  松棺
  楸棺
  榆棺
  雜木棺
  瓦棺
  石棺
  玉棺
  銅棺
  革棺
  朱棺
  畫棺
  布漆山
  椑
  柩
  櫬
  槥
  裏棺
  鐕
  東園溫明祕器
  凶門柏厯
  卷九十六 喪具二
  棺束
  槨
  木槨
  葦槨
  松槨
  柏槨
  雜木槨
  石槨
  銅槨
  裹槨
  夀蔵槨
  棺飾
  輁軸
  龍輴
  木車
  素車
  薻車
  駹車
  漆車
  祥車
  蜃車
  輲車
  遣車
  鸞車
  皮車
  革車
  輼輬車
  容車
  鼈甲車
  鳳皇車
  開轍車
  合轍車
  買道車
  送終車
  輀
  栁車
  大昇轝
  大轝
  鷖輅
  香輿
  影輿
  葢輿
  錢輿
  五穀輿
  酒醢輿
  衣物輿
  庖牲輿
  牆
  帷
  荒
  池
  振容
  褚
  紐
  齊
  戴
  魚
  翣
  披
  褕絞
  幕
  帟
  布幃
  珠節子
  竹格
  折
  抗木
  抗席
  茵
  引
  紼
  撥
  繂
  功布
  纛
  鵝毛纛
  旐
  茅
  紙旛
  紙錢
  紙房子
  白鼓
  方相
  魌頭
  開路神
  卷九十七 喪具三
  明器
  明弓矢
  頌琴
  熬筐
  苞
  葦苞
  筲
  罋
  甒
  桁
  瓦器
  俑
  桐人
  芻靈
  四神十二時
  塗車
  茅馬
  木馬
  看果
  賵方
  遣䇿
  衡
  籠
  荼
  葦 蒲
  蜃
  㯶櫚褥
  黃腸題湊
  堲周
  鐵帳
  鐵盆 鐵山
  銅斗
  灰隔
  卷九十八 喪具四
  碑
  便房
  神道碑
  先瑩碑
  御製碑
  御書碑
  碑額
  趺
  碑隂
  碣
  誌石
  權厝志
  歸祔志
  遷祔志
  誌殯
  墳記
  墓記
  壙記
  墓甎文
  墓甎記
  穿中記
  墓識
  墓版
  窆石
  葢石
  卷九十九 喪具五
  墓銘
  壙銘
  埋銘
  石槨銘
  石塔銘
  墓表
  殯表
  石像
  石函
  石臺
  石室
  石壁
  石祠
  石柱
  石闕
  石筍
  石鏡
  華表
  瓴甓壇
  劵臺
  墓圖
  學堂 繡堂
  石刻畫像禮器
  石人
  石獸
  卷一百 喪具六
  歴代品式
  本朝定製
  通論
  卷一百一 變禮一
  奔喪聞喪附
  卷一百二 變禮二
  並有喪
  卒於道
  他國遭喪
  卷一百三 變禮三
  嫁娶遭喪
  遭喪不祭
  卷一百四 變禮四
  喪不助祭喪祭可與附
  夫婦未昬服
  卷一百五 變禮五
  喪中冠子嫁女取婦止備冠禮其昬嫁詳違禮條
  王侯初喪襲爵
  皇妃受冊遭喪
  喪中上冊寳
  葬不以時
  喪不相待
  金革奪情
  卷一百六 變禮六
  改葬
  父母不知存亡子行喪服
  卷一百七 變禮七
  親柩被焚重行喪禮
  父母死亡失屍柩
  墓毀改服
  滴血驗骨
  後母子服前母
  夫死受聘守志不再嫁
  貢舉遭國喪
  卷一百八 喪制一
  古制
  選舉制
  職官制
  武臣制
  輕喪給假
  喪禁
  卷一百九 喪制二 變古
  周末相沿之失
  漢文更制之失
  歴代奪情之失
  卷一百十 喪制三
  復古
  卷一百十一 喪制四 守禮上
  遵古服制
  卷一百十二 喪制五 守禮下
  奪情不起
  彈劾奪情
  卷一百十三 喪制六 過於禮
  不勝喪
  過期
  過毀
  輕喪解官
  不及禮
  卷一百十四 喪制七 違禮一
  匿喪
  喪中昬嫁
  卷一百十五 喪制八 違禮二
  居喪釋服
  喪中産子
  停喪不葬
  葬不即塞
  喪中用樂
  卷一百十六 喪制九 違禮三
  喪中燕客
  孝帛
  異姓為後
  合葬前夫
  佛事
  避煞
  卷一百十七
  二氏禮
  異俗禮上
  卷一百十八
  異俗禮下
  卷一百十九
  廟制上
  卷一百二十
  廟制下






  讀禮通考目錄
<經部,禮類,儀禮之屬,讀禮通考>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